0

几度蛇会冬眠【汇集20篇】

浏览

4787

文章

262

篇1:黄鳝什么时候冬眠不进食?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黄鳝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水温下降到摄氏10摄氏度以下时,这时候开始冬眠进食

黄鳝,属硬骨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是一种鱼,身体像蛇,但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二、三尺长。喜欢安静,一般静卧在水底。一般生活在水边泥洞和石缝里,当春季水温上升到 10℃以上时,迁出洞穴,开始外出觅食生长。水温15-30℃时是摄食、生长的温度,18-28℃为黄鳝生长适宜的温度,30℃以上摄食慢慢减少,36℃是临界温度。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也不会死亡,主要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乌龟冬眠要放水吗?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乌龟冬眠放水吗?

乌龟因为自身的生理结构,在冬天温度下降的时候,是需要冬眠的,这时候他们不吃也不喝,一般也不需要水,当然在水里生活的乌龟还是需要水的。对于大多的乌龟而言,冬眠的时候是不需要水,但是并不代表完全不需要水,浅水对于大多数龟的冬眠都是可以接受的。

建议在陆地或者两栖龟冬眠的时候,不要放水。可以在冬眠的容器里面铺上厚厚的一层湿沙,一个可以保持一个合适的温度,二也是可以提供冬天乌龟身体所必须要的水分,在湿沙的上面铺上一层纸屑或者是其它的柔然的东西,当温度下降的时候,乌龟会自己进去进行冬眠。这时候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你还需要对乌龟多加照顾。

在巴西龟冬眠时是可以适当放水的,巴西龟冬眠与气候变化有关。一般来说,当每年的10月霜降后,巴西龟就会陆续进入冬眠。11月份当水温13摄氏度左右的时候巴西龟就会开始入冬眠,对触摸、振动、刺激等反应会变得更为迟钝。正常情况下巴西龟会一直睡眠到第二年的4、5月份左右。而且当水温10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巴西龟就会进入深度冬眠,无排泄现象。

在巴西龟冬眠的时候要保持水环境干净,而且让巴西龟在浅水中冬眠就可以了,这样巴西龟冬眠会更安全一些。此外在巴西龟冬眠的时候要尽量保持通风,而且需要补水,因为巴西龟冬眠的鱼缸可能会比较干燥,所以需要补水让环境变得潮湿一些,以满足巴西龟冬眠的需求。 

冬眠的时候,你需要对它进行一个礼拜进行一次补水,保持沙和纸屑的湿度。千万不要忘记。在冬天乌龟建造好了冬眠的地方之后,如果乌龟自己不进行的话,不要强行让它进去,到了合适的时候,它自己会进去的。在沙里冬眠的龟龟,要保证沙干净无污染。另外,冬眠期间醒来的龟龟千万不能喂食。不在沙里冬眠的龟龟,可以放在浅水里,上面罩一层湿棉纱,保持湿润,也起到一定程度保温效果。

龟保持冬眠状态的最佳时间是三四个月,处于野生环境下的龟保持冬眠状态时间一般会更长一些,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适当缩短冬眠的时间不会对它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如饲养者要检查冬眠龟的健康情况,至多每月进行一次,除非在非常特殊的紧急情况下,饲养者才能去打扰一只正在冬眠的龟。这种查看只能是偶尔的,绝不能经常那么做,否则就会打扰龟的冬眠,使其不能完全进入冬眠状态,从而难以达到让龟进入冬眠的目的。打扰的次数过多,很有可能会提高冬眠龟的死亡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什么蛇会需要冬眠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8℃时,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 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

因为蛇属于冷血动物,体内的温度随环境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下降后,蛇的体温也下降。因此蛇类就采 取冬眠的方式来适应低温环境。这期间,蛇不吃不动,仅依靠消耗体内越 冬前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低需要。在冬季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 下,散居冬眠的蛇类死亡率高达1/3到1/2。如果群聚冬眠就可使周围温 度增高1-2℃,还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这就大大地降低了体内能量消耗的 水平,减少死亡率,还有利于来年春天出蛰后增加雌雄蛇交配的机会。 每年四五月份蛇出蛰后,开始出洞活动,第一个任务是寻偶交配,雌 蛇的皮肤和尾基部的腺体能分泌一种特有的强烈气味,以吸引雄蛇尾随而 来。蛇类大多卵生,少数卵胎生。夏初到冬初是蛇的活动期,蛇在这期间 摄食和进行繁殖,每年的7、8、9三个月是蛇摄食最繁忙的时间,捕食对象 非常广泛,包括各类脊椎动物。蛇吃东西时并不咀嚼,只是把食物囫囵地 吞下。

蛇的嘴巴能张得很大,可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食物。 蛇在生活过程中,还有蜕皮现象,一年要蜕几次皮。蜕下的皮中药上 称为"蛇蜕"或"龙衣",有祛风湿的功效。 全世界共有2 700多种蛇,其中1/4是毒蛇 。最大的蛇是生活在南美 洲的水蟒,长可达11米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熊冬眠吗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所有的熊都冬眠。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区的熊有冬眠现象,而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黑熊往往不冬眠。小型哺乳类动物在冬眠时体温会急速下降,但熊的体温只会下降约4度,不过心跳速率会减缓75%。一旦熊开始冬眠后,它的能量来源就从饮食转换为体内储存的脂肪。

缺乏食物是动物冬眠的主因,如果食物充足,许多熊不会冬眠,反而会整个冬天都在狩猎。但食物不多时,熊就在洞中过冬。冬眠之前,熊会吃大量的食物,然后找到一个洞穴或树洞来躲避冬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巴西红耳龟冬眠怎么养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巴西红耳龟冬眠怎么养?

在巴西红耳龟冬眠期间,主人需要控制水温。一旦温度过低,很可能导致冻死。当温度过高时,可能会提前醒来消耗热量,间接导致后续冬眠可能饿死。

其次,虽然巴西红耳龟冬眠后不吃、不喝、不拉,但仍会分泌少量能污染水质的微生物。因此,为了避免巴西红耳龟的疾病,最好保持定期水,一般10天或半个月换一次。

此外,巴西红耳龟冬眠时不需要晒太阳,冬眠时需要注意的是,红耳龟的抵抗力会降低,在免疫力差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引起疾病。因此,一般不建议红耳龟冬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乌龟什么时候开始冬眠?乌龟冬眠饲养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小动物在冬天来临时都会冬眠哦,比如蛇或者刺猬、青蛙、熊等等。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且在这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动物会选择冬眠,冬眠时,小动物新陈代谢减少,体温下降,消耗的能量也随之减少。冬眠可以帮助它们度过寒冷饥饿,野生动物如此,那么家养的乌龟呢?乌龟什么时候开始冬眠?乌龟冬眠饲养

乌龟什么时候开始冬眠

乌龟什么时候开始冬眠?气温降低到15摄氏度后,乌龟开始冬眠,乌龟的冬眠时间大致在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它们冬眠最为理想的温度在7-10摄氏度,低于7摄氏度,乌龟会死亡,温度过高乌龟不会冬眠。不冬眠的乌龟会影响寿命的哦,但是如果乌龟本身体质较弱,建议不要让它们冬眠。

乌龟什么时候开始冬眠?在乌龟冬眠前两个月可以增加乌龟饲料营养,帮助乌龟养膘。体内积攒大量脂肪抵御寒冷,降低冬眠生病概率。此外乌龟在冬眠前一定要将体内残留食物排干净,避免冬眠时,食物在肚子中发酵,造成乌龟大肠梗塞。一般可以在冬眠前一个月停止喂食,如果怕体内有食物残留可以给乌龟泡温水澡。如果家里的乌龟年幼或者多病,不想让它们冬眠的,可以将温度调节到22-30摄氏度。

乌龟什么时候开始冬眠

乌龟什么时候开始冬眠?乌龟一旦冬眠,不要轻易弄醒它们哦。可以隔一个月左右检查下它们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等等。

以上介绍了乌龟什么时候开始冬眠及乌龟冬眠饲养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蛇冬眠的时候吃东西吗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冬眠不吃东西。从秋季开始,蛇就开始吃大量的食物,从而在自己的体内积累各种营养,特别是脂肪,这些积累的营养物质,足够冬眠过程中提供其身体必须的能量,所以在它冬眠的时候就不需要摄食其他的食物来满足身体的需要。

因为蛇属于冷血动物,体内的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下降后,蛇的体温也下降,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至8℃时,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 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冬眠时,往往有几十条或成百 条同种或不同种的蛇群集在一起。

蛇在冬眠的时候,呆在窝里不吃也不动,或者很少活动,呼吸次数减少,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非常微弱,所耗的营养物质也就相对减少了许多,等到体内储藏的营养物质快用光时,冬眠就结束了。

蛇之所以要冬眠,是和它们的体温有关,蛇属于变温动物,它们无需消耗能量用于维持体温,而是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过变温动物的缺点是在体温较低的情况下难以维持生命活动。

不同种类、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蛇冬眠的时间也不同,蛇冬眠有一定的规律,雌蛇最早,雄蛇居中,幼蛇最晚,蛇一般在入蛰前后进入冬眠,惊蛰前后结束冬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冬天仓鼠伪冬眠怎么办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仓鼠冬眠怎么办?

仓鼠伪冬眠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提高体温和补充葡萄糖来解决。首先,将伪冬眠仓鼠立即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如暖气、热水袋或加热垫,建议温度控制在55摄氏度以下。其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仓鼠的身体会开始发生反应。此时,可以注射一些温热的电解多维水或葡萄糖水,慢慢恢复正常。

如果仓鼠比较严重,精神会很不好,记得快速喂食,用针喂葡萄糖水,继续温暖的假冬眠仓鼠在12小时内是危险的时期,并不是说它醒来是安全的。许多朋友看到仓鼠救了回来,非常高兴,把它放回去,第二天发现仓鼠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准备好棉花和其他保暖措施,仓鼠又假冬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乌龟冬眠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乌龟冬眠需要准备一个环境相对宽敞但恒温的饲养箱。乌龟冬眠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浅水冬眠、泥水冬眠、沙土冬眠等等方式。不论是哪种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需要做的是选择自己最熟悉、最能把控的方式。

乌龟冬眠需要准备一个环境相对宽敞但恒温的饲养箱。乌龟冬眠最重要的是环境温度,我们要想办法让环境温度保持在5-15度之间,温度的波动越小越好。温度过低容易造成乌龟直接死亡,温度过高,又会刺激龟的新陈代谢,加大能量的消耗。另外,还要注意安静、避光,在吵闹、明亮的环境下,容易频繁的把龟从冬眠中唤醒,而加大冬眠的风险。

乌龟冬眠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浅水冬眠、泥水冬眠、沙土冬眠等等方式。不论是哪种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需要做的是选择自己最熟悉、最能把控的方式。另外不论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保证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因外界因素对龟造成伤害。

在乌龟冬眠前,我们还要对它进行肠胃清理。过程大概持续1-2周时间,让乌龟彻底代谢掉体内的食物,以避免在冬眠过程中体内存在未消化完全的食物,而对它造成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熊猫有冬眠的现象吗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大熊猫没有冬眠现象

大熊猫是恒温哺乳动物,没有冬眠的习惯。早在远古时期,大熊猫大多都是以吃肉为生的,但是后来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它们最初的食肉的习性就逐渐转变成了杂食性。现在大熊猫几乎主要都是以竹子为食,但是其消化道依然保留着祖先的特性。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同时也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体型肥硕,外形似熊、丰腴圆润,头圆尾短,身体皮毛颜色黑白相间,有的部位皮肤较厚。大熊猫有喜欢躺平或者蜷成一团的习惯,它们每天除了吃饭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十分慵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熊冬眠吗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熊会冬眠。淡是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黑熊由于温度较高往往不冬眠。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威胁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没有它的踪迹。熊科是个大家族,可分为4属:懒熊属 、眼镜熊属、马来熊属、熊属8种。

大多数熊食性很杂,既食青草、嫩枝芽、苔藓、浆果和坚果,也到溪边捕捉蛙、蟹和鱼,掘食鼠类,掏取鸟卵,更喜欢舔食蚂蚁,盗取蜂蜜,甚至袭击小型鹿、羊或觅食腐尸。但是北极熊比较特殊,主要吃鱼和海豹。熊的视觉和听觉都不十分灵敏,但嗅觉非常发达。

熊科中分布最广泛的是棕熊,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但数量并不多。不同地方的棕熊体型习性有一定的差距,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Ursus arctos middendorffi体重可达600~800公斤,而小型的棕熊体重不及100公斤。阿拉斯加棕熊由于体型超大,过去曾被当作独立的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动物为什么会冬眠?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引言:科学家们非常重视温血动物冬眠期间高级而复杂的生理现象,如生热、补偿体温消耗和保持恒温等,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对这一现象的机理还没有一致的判断。

一些不耐寒的动物有冬眠的习惯。每年初霜后,随着气温的降低,鼹鼠、塞兔、刺猬等都在减少。它们都藏在洞穴里,进入休眠状态,无法进食。这时,动物的体温下降到相同的温度,呼吸和心律减慢,新陈代谢下降到最低点。然而,温血动物不同于冷血动物。冷血动物的体温升降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而温血动物有目的地控制体温。它们逐渐降低温度,直到进入冬眠。当它们想摆脱冬眠时,产生热量的器官会在几个小时内被完全动员起来,将体温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温血动物在冬眠期间产生热量、补偿体温消耗和保持恒温等高级而复杂的生理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对这一现象的机制还没有做出一致的判断。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动物冬眠主要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而外部刺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有人研究过刺猬的冬眠生理,发现刺猬的正常体温保持在33 ~ 37℃。当环境温度降至32.5℃以下时,刺猬将进入冬眠。第二,食物不足。哺乳动物的热量主要来自食物,这使得保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变得困难。因此,动物冬眠是为了度过食物不足的季节而进行的一种生理适应。实验证明,笼中的小鼹鼠即使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达到冬眠的低温,也不会进入冬眠。然而,这一观点立即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原因是人工降温并不能保证所有冬眠的动物都能入睡。许多冬眠动物会在每个冬眠季节自动停止或拒绝进食,而不是食物短缺。科学家用地松鼠进行实验。血液取自在人工条件下冬眠的地松鼠,并注射到夏天活跃的地松鼠体内。后者立即进入休眠状态。这表明冬眠黄鼠狼的血液中可能有一种诱导冬眠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石龟冬眠苏醒时间及喂养注意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黄喉拟水龟(详情介绍)

很多主人对于宠物龟何时冬眠何时苏醒时间仍然有着一些问题,所以有些主人仍然会等待没有越冬成功而死亡的宠物龟苏醒。而对于成功越冬的宠物龟在其饮食方面也要多加注意,不能一下子就大量地为其喂食食物。因此我们就对石龟冬眠苏醒时间及喂养注意做一下讲解。

一、石龟冬眠苏醒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石龟冬眠苏醒时间是当地持续有3天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所处地区不同,所饲养的石龟的冬眠苏醒时间就会不一样。

二、石龟冬眠苏醒的表现

石龟的冬眠苏醒的表现是石龟持续有3天以上的爬行或觅食行为。同一池石龟,可能有一部分已经苏醒出来爬行觅食,部分仍然在冬眠中不吃不动;也可能有些石龟苏醒了几天,因为温度变低又重新进入冬眠或半冬眠状态,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三、石龟冬眠苏醒后的喂养

如果同一池石龟只有个别有冬眠苏醒现象,大部分仍然在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可暂不投喂食物,无需作任何处理。

如果同一池石龟有三分之一以上爬行到龟池水中并有觅食现象,则要对龟池中的冬眠水体更换清洗消毒一次,然后对苏醒的石龟进行投喂食物,对于仍然在沙池冬眠或半冬眠的石龟不作任何处理,让其顺其自然苏醒后爬行到龟池水中自由觅食。

如果有些石龟苏醒了几天,因为温度变低又重新进入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则可停止喂食,待气温回升石龟重新苏醒后再按正常的喂养方法进行喂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甲鱼会冬眠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甲鱼冬眠

甲鱼是一种变温动物,所以对环境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当温度比较低的时候,甲鱼就会慢慢进入冬眠,而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的时候,甲鱼就会不吃食物,并钻进水底的泥沙中国开始冬眠。一般在11月份就会开始进入冬眠,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份才会苏醒,冬眠的时间长达半年左右。

甲鱼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共有20多种。中国现存的鳖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

鳖是水生杂食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幼鳖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成鳖以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为食。

鳖南方一些地方称为潭鱼、嘉鱼。其头像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有软状裙边,壳要比乌龟的软。颜色墨绿。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从外形颜色观察,甲鱼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青蛙醒了是什么季节 青蛙冬眠哪个季节醒来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青蛙醒了”是春季。青蛙是两栖动物,而两栖动物又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处于睡眠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

青蛙冬眠什么季节醒来

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上颌有齿,一般有犁骨齿。肩带固胸型,椎体参差型,荐椎横突柱状;指趾末端二骨节间没有间介软骨。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000只。

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麝香龟冬眠吗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麝香龟的名字来自于此类龟的一个共同的特性,当它们受到惊扰时都会由射香腺释放出一种味道刺鼻的液体,以吓阻略食者,而且雄龟也特别具有攻击性。那么,麝香龟冬眠吗?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麝香龟冬眠吗?

麝香龟有很多种,有平背、条颈、迷你、巨头等,成体大小有区别,但总体都算小型,在8-15厘米以内。根据产地不同,对温度的适应性也不同。

麝香龟冬不冬眠我觉得无所谓,乌龟不冬眠不会死,也不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只是温度低了他的本能而已。在家里养的麝香龟最好不要让它冬眠。冬眠是很消耗体力的一件事情,反而容易造成龟的死亡。给它保持一定的温度不要让它冬眠,给加温棒他就像夏天一样好动活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养乌龟会不会冬眠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是的,无论是家养海龟还是野生海龟,冬眠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主人不必太担心。冬眠主要是促进龟性成熟,如果不准备繁殖,不冬眠也可以,但要注意保温,温度太低会导致它进入冬眠状态。并非所有的乌龟都会像不健康的乌龟一样冬眠,冬眠是有风险的。其中包括病龟和体质较弱的龟,冬眠风险极大。对于这种情况下的乌龟,建议加热饲养。有些热带龟本身没有冬眠习惯,比如大多数蛋龟。对于这种情况下的乌龟,只需加热模拟生长环境温度即可。小龟最好不要让它冬眠,保守起见,建议还是需要选择加热过冬。结论:只要是健康无病的乌龟,就能进行正常的冬眠。而病龟、弱龟、热带龟等,还是建议加热饲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胡蜂需要冬眠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看养殖的胡蜂如何过冬:

1、十月、十一月,将已经受孕的蜂王捕捉进一个单独的蜂棚,在进入冬眠期前,为它们补充充足的营养,可以喂食一些腐烂的水果、蜂蜜水等等。

2、准备一些干燥的空心树桩放入蜂棚中,气温太低时,胡蜂会钻进去抱团冬眠,提高成活率。

3、定期检查,做好防潮、防鼠工作。

4、第二年的二、三月,气温回升到10摄氏度以上,蜂群会慢慢开始散团,这时可以开始投喂一些事物,等到四月中旬,就可以将蜂群放出蜂棚了。

野外的胡蜂是这样过冬的:

1、十月初前后,胡蜂群们会脱离旧巣,寻找暖和、干燥、气温稳定的越冬场所。

2、蜂王们在这里交配后,会在石头、泥土、树干或屋檐下集结抱团度过冬天。

3、经过自然淘汰, 第二年四月份苏醒过来的蜂王就会爬出,寻找新一年的筑巢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类能冬眠吗?能“冬眠”多久?

全文共 2863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抱怨寒冷的冬天是闲聊中少数安全话题之一。有些人可能会反对,说他们喜欢冻僵手脚的感觉,但大多数人喜欢诅咒寒冷的空气。除了在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和车辆中广泛使用的供暖之外,新的工业技术也在不断地帮助我们应对严冬。保湿护肤法被认为是低温下保持皮肤完整的唯一方法,即使在户外几分钟,厚羽绒服也是必不可少的。模拟阳光和维生素的电热灯可以帮助我们对冬天的生活保持乐观。

一个又一个冬天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耗尽了整个城市的活力。也许我们可以考虑一个更全面的选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告诉我们,我们可能不应该有这么困难的时间。也许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是让我们“关机”,为更好的天气储备能量。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考虑向一些动物学习冬眠

当然,人类冬眠需要考虑社会和经济问题,但是就身体功能而言,冬眠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不可能。一些科学家正在认真研究人类冬眠,包括其基本机制,并把重点放在各种未来的应用上,如保护没有脉搏的严重受伤的病人、深空旅行、改变新陈代谢率以帮助人们减肥。

阿拉斯加大学北极生物研究所的教授凯利·德鲁说,人类冬眠实际上是可行的。

德鲁研究北极地松鼠,它们一年要在洞穴里藏8个月。冬眠的本质是体温调节。降低身体核心温度将导致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动物几乎不需要食物。作为“温血动物”,我们消耗的大部分热量用于维持体温,即维持基本代谢率。例如,德鲁研究的北极地松鼠蜷缩成小球,它们的体温从37.2℃骤降至-2.7℃,从而降低了大约99%的基础代谢率。

甚至灵长目狐猴也可以通过降低体温将热量需求降低到2%。不幸的是,人类似乎有一个37℃的顽固的体温设置。除了晚上睡觉时的轻微波动,我们的体温只有在发高烧或体温过低时才会变化。仅仅几摄氏度的温差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

长期以来,37℃的设定值被认为是不可改变的,但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尽管人类通常不会自动进入迟钝状态——我们的身体通过颤抖来阻止这种状态——德鲁解释说,人类并不缺少某些“冬眠分子”或器官。事实上,在极端情况下,医生也可以诱导病人变得迟钝。例如,当心脏必须长时间停止跳动时,外科医生会使用低温疗法,让大脑和其他器官在没有能量的情况下存活更长时间。心脏骤停后的紧急情况下也使用冷却。人们相信,用循环冷水的毯子覆盖镇静过的病人,其效果类似于给扭伤的脚踝敷冰袋,减少炎症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持续损伤。

目前,冷冻疗法在医院被广泛使用,一些医生开始相信这种方法可以更进一步,使人死后仍然活着。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外科医生塞缪尔·蒂赫尔曼正在研究他所说的“紧急保存和复苏”(EPR),这是一个实验指南,医生在处理严重受伤的心脏骤停患者时应该迅速冷静下来。据报道,这可以为紧急手术争取时间。目前,在严重创伤的情况下,病人可能只有几分钟的存活时间,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送到手术台。提斯赫尔曼举了一个主动脉受枪伤的男人为例。他流血很快。如果这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提斯赫尔曼的团队将通过手术打开他的胸腔,按摩心脏,保持心脏跳动,同时修复主动脉。只需要几分钟,但是如果病人失血过多,那就太晚了。由于缺氧,受伤的大脑将在几分钟内死亡。

冷却可以延长这个关键的窗口期。蒂赫尔曼解释说,即使心脏停止跳动,大脑也能在足够低的温度下存活大约两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诱导患者进入昏沉状态意味着冷却必须非常迅速,这需要一组麻醉师、外科医生和心脏病专家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一起工作。虽然看起来不可能,但它可以科学地完成。“从技术上讲,这些伤是可以修复的,”提斯曼说。"这些限制与其说是生理上的,不如说是逻辑上的。"

这就提出了这个生理功能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改变的问题,无论是临床上还是其他方式。如果冷却可以让一个受致命伤的人活下来,这种方法能在不太极端的情况下减缓新陈代谢吗?一个人在健康状态下能“冬眠”多久?

美国宇航局正在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自2014年以来,该机构一直资助长期冬眠研究,以实现长期太空旅行。以火星为例,宇航员的内在需求(如饮食和身体活动)是主要的限制因素,但是如果他们的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减缓到几乎为零,那么理论上人类太空旅行可以走得更远。与该机构合作开发人类冬眠方法的航空航天工程师约翰·布拉德福德说,最明显的好处是需要的东西更少。在未来的星际旅行中,一名成员可以保持清醒,而其他成员冬眠两周。它们可以放在小舱里,以减少航天器中需要用辐射屏蔽层包裹的空间。辐射屏蔽非常重,需要相当多的燃料消耗。

尽管布拉德福德的方法还没有真正实施,但他非常乐观。他说:“我们找不到任何停止的理由,任何不可能的理由。”当然,并发症的风险不是零。因为我们的身体不能储存食物,宇航员必须通过管子进食(通过在腹部前面钻一个洞进入胃部的手术)。布拉德福德说,最大的挑战将是在降低体温的同时防止他们颤抖和消耗能量。在医院里,颤抖会被镇定剂所克服,但是布拉德福德的团队对于允许一组宇航员在数周或数月内服用大量镇定剂持谨慎态度。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能安全降低人体核心体温的药物,这样我们就能享受许多其他物种所拥有的“沉闷”感觉。Bradford和Tishman都认为这种药物是一种潜在的突破,一种解决他们研究工作中最明显的限制的方法。事实上,作为一名研究北极地松鼠的生物学家,德鲁发现了一种药物,并相信它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她将这种药物的功能描述为“调低你的恒温器”她用一种非冬眠动物老鼠作为实验模型,表明这种药物确实有效。德鲁正在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讨论人体测试的可能性。201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为她的研究提供了1180万美元,这表明这种疗法对人类的吸引力不仅限于那些技术上已经死亡和严重受伤的人,或者去火星的宇航员。

德鲁说,降温可能在许多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她还对体温调节在失眠中的作用感兴趣。在某些情况下,睡眠障碍似乎是由每天晚上身体标准体温循环下降的问题引起的,所以调节体温的药物可以帮助诱导睡眠。与此同时,其他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肥胖和糖尿病如何影响温度依赖性代谢途径,以及这些途径是否可以重置。正如德鲁所说,“将体温视为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是医学上一个重大变革的开始。”

至于冬季使用这种药物的选择性冬眠,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大脑的温度设定点,人类还有一些解剖学上的障碍。例如,德鲁指出,她的老鼠诱导冬眠只持续了两周,然后开始出现败血症,显然是由于肠壁破裂。许多冬眠动物在解剖学上已经使它们的内部器官适应冬眠,但是我们人类是不同的。黑熊的内脏和人类的更相似。它们通过循环的温度变化来维持冬眠,而不是直线冷却几个月。人类冬眠可能需要一个类似的周期,这比简单地用药物关闭人体恒温器要复杂得多。

人类冬眠计划的最后一个缺陷(显然是致命的)是冬眠不同于睡眠,没有明显的恢复效果。布拉德福德解释说,即使一个人试图在不损伤肠道的情况下保持无意识状态,人类也可能感觉不到良好的休息。“我肯定有些人想度过一个周末或一周,”他说,“但我们不知道这是否会有任何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在南极驻扎的科学家们竟然会“冬眠”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是在最不适合居住和环境最恶劣的地方进行的。但是新的研究表明这不是没有成本的。

驻扎南极洲的研究人员的长期分析揭示了一种我们很少有人经历的心理现象:一种独特的机制,当人们在黑暗和极端的物理环境中被隔离数月时触发。

这种疾病被称为“过冬综合症”,它不仅是地球上只有极地科学家才会面临的问题。研究人员认为,人类还可能受到其他特殊类型的长期禁闭的影响,比如在火星上呆几个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纳森·史密斯解释说:“我们的发现可能反映了一种心理冬眠现象。早期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针对慢性压力的保护机制,这种机制的存在是合理的——如果情况失控,但你知道将来某些情况会有所改善,你可以选择减少劳动量来保存能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越冬综合症的症状,史密斯的团队在南极康洪站对两组研究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

两组参与者是27名科学研究人员,他们分批在基地驻扎了10个月。在实验中,他们将被要求填写睡眠日记来检查睡眠质量。

研究人员还通过两个心理测试问卷评估了他们的情绪健康和应对策略,即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S)和乌得勒支应对方式量表(UCL)。

史密斯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状态在冬季室内禁闭期间受到影响,并在夏季天气变得温暖和晴朗时开始恢复。

这些影响并没有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但是最让他们震惊的是实验中发现的应对机制。

作者在论文中解释道:“这也许是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在冬季中期,所有观察到的应对机制都减少了。理论上,在慢性应激条件下,原有的积极策略将被情绪策略和回避行为所取代。但是结果与理论相矛盾。”

换句话说,研究人员曾预计积极行为(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冬天会减少,而消极行为(如否认和抑郁)会增加。

但是实际情况有点不同。在这项研究中,即使是那些消极的应对方式在长期孤立的环境中似乎也减少了,这导致了普遍的冷漠和平淡的情绪。

研究人员称,这与一种被称为“南极凝视”的温和心理状态相一致,其特征是意识状态的变化或明显的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和意识退化。

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现象似乎也是一种心理冬眠,在为期520天的火星任务模拟中也观察到了这种现象。

尽管假休眠伴随着负面症状出现,但研究人员推测,它有一些优势,并为你提供了一种在很少或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应对长期隔离压力的方法,并称之为“关闭”大脑以摆脱工作压力的能力。

研究小组承认,他们需要更大规模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尽管长期隔离的副作用不会像过去那样带来很多威胁。

史密斯说:“历史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种状态下,环境在不断变化,而你却反应缓慢。在极其寒冷的天气里,它很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或死亡。然而,今天的南极科学研究站比以前更适合人类居住,并能为各种因素提供更高水平的保护。因此,摆脱长期压力的策略可能非常有效。”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