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法显出生在哪个朝代(合集20篇)

浏览

999

文章

715

篇1:中国哪个朝代出青铜器?中国两个字是怎么来的?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从古至今,中国人口大国,文化博大精深,拥有众多历史,从古至今青铜器较为有名,相传至今,中国的这两个字的由来也是出自于青铜器上,那么问题来,中国出自哪个青铜器呢?

中国出自于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取名为何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其上的浮雕被称作“饕餮纹”,人们用手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摩挲,忽然感觉底部某个地方似乎刻有文字,大为振奋,随即让人送去除锈,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经研究,隶定出的铭文有122个字。这122个字揭开了3000年前的一段往事,因而中国一词问世,时至今日,何尊仍保存在青铜器博物院内,供游人观赏,其价值连城,举世瞩目,中国人应该铭记的一件国之重器!

中国二字出自于西周最早时期的青铜酒器,取名为何尊,触摸青铜器底部,发现铭文,揭开往事,中国一词问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花木兰哪个朝代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木兰是北魏人。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帼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北方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因此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她父亲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辞》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你知道吃元宵的习俗起源时间吗?下面小编就告诉你吃元宵的习俗起源时间,一起看看吧!

元宵节燃灯来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猜灯谜起源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能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猜你喜欢:

吃元宵的习俗起源时间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貂蝉是怎么死的?貂蝉生活在什么朝代?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貂蝉是三国演义当中虚构的一个历史人物,于史无证。貂蝉起初是王允府中的一个歌妓,才艺双绝。而当时的董卓祸乱朝廷,司徒王允为了除掉董卓,于是使用离间计,一方面将貂蝉赠送给了董卓,另一方面却又将貂蝉赠送给了吕布,造成吕布与董卓争风吃醋,最终吕布杀掉了董卓,为朝廷除掉了这个祸患。

三国演义当中,并没有记载貂蝉最后的结局。最后一次记载貂蝉,是曹操将吕布围困,并且杀掉了吕布,而貂蝉毫无记录。

有的学者推测,貂蝉或许为三国演义当中某位正面人物所收藏,因为三国演义奉蜀汉为正朔,如果说貂蝉被曹操所收纳,那必定会浓墨重彩地书写,但是从此之后再无痕迹,说明有可能被蜀汉政权中的人所收藏。而当时关羽为了刘备两位夫人的安全,暂且投降了曹操,曹操将吕布的赤兔马赠送给了关羽,那么非常有可能,貂蝉也随之一同赠送给了关羽。关羽一身正气,自然接受不了貂蝉这种红颜祸水,于是貂蝉或许从此就自刎而死,在昆剧当中就有类似的情节。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结局,那就是貂蝉,在完成了司徒王允的离间计之后,完成了她的人物使命,于是从此归隐山林,这也是貂蝉的另外一种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李自成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

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9月22日) ,李自成出生,世居米脂河西200里的李继迁寨,距他的老家长峁鄢六十多里(两地现均为横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县李家站,在米脂县殿市镇有个村落,名叫李继迁村,当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里的人代代相传,是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据《米脂县志》记载:“米脂李姓,分太安里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楼李氏。一支是太安里二甲,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楼县迁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属于同宗同室。太安里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乡各处。”李自成家庭属太安里二甲,明代前由甘肃太安里迁徙来到李家站。而这个李家站正是当年党项拓跋平夏部从甘肃东迁后居住的地方。

据费密《荒书》记载,李自成在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黄娃子(一说黄来儿)。初名鸿基,小字硙生,少年时喜好枪马棍棒。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傅善祥是谁 傅善祥是哪个朝代的女状元

全文共 129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傅善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又或者,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哪个朝代的。最重要的是,她可是这个你是上的“千古第一才女”,甚至是你是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状元!那么她到底是谁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傅善祥是谁

傅善祥(1833年—1856年?),江苏南京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状元。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喜读经史。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才,傅善祥报名参加女科考试后,高中鼎甲第一名。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之后,傅善祥下落不明,一说傅善祥在乱军被杀被抛尸大江,东流而去。

2、傅善祥是哪个朝代的女状元

在她8岁那一年,父母亲接连过世,家道快速没落。13岁那一年,她的亲哥哥遵循父命把她嫁进了指腹为婚的李氏人家,丈夫比她小6岁,还是1个稚气未脱的儿童。在她18岁那一年,丈夫得荨麻疹过世,青春的善祥在没洞房前,就一夜之间变成了寡妇。婆婆在安葬完儿子以后,便准备把她卖出去获得些银子,傅善祥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投靠了太平军。太平天国在广西武装起义后,于1853年3月19日攻占南京,并将南京更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1853年春季末,洪秀全颁发诏书,开甲取士,另外打破陈规,增多“女科”,傅善祥摒除凡俗成见,报考参与了女科考试。当傅善祥的试卷被送到了东王杨秀清的案头后,试卷中“三皇不足为皇,五帝不足为帝,惟我皇上,乃真皇上。”的颂词,使他喜悦不已,故此他大笔一挥,傅善祥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状元。

3、傅善祥的结局

傅善祥的去向,有四种版本

其一、最为流行的说法的是,身为东王府地位最高的女官傅善祥在乱军中也被杀死,尸体被抛入大江之中,东流而去。一代才女从此香消玉陨,从此人世间空留下一段说不尽的凄惨佳话。

其二、美貌多情的傅善祥有幸逃脱了这场劫难,但没有忘记东王的恩爱,于是组织东王府的残余人马与翼王石达开联合攻打北王府,为杨秀清复仇。据说,还有一块古碑为证。

其三、天京事变中被北王韦昌辉下狱,被洪宣娇派人营救,后嫁于太平天国慕王谭绍光。谭在苏州被手下加害的消息传到天京后,傅善祥因此忧郁而死。

其四、傅善祥与在东王府里从事文牍工作的何震川渐生了爱意,两人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双双隐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里弄里。南京人现尚传说其故居在秦淮河南岸东关头附近。 何震川其人:此人是广西柳府人,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事时的檄文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傅善祥平时与杨秀清缠绵一处,未曾注意到他,仔细打量,才发现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风度翩翩,傅善祥不免由欣赏而转生爱意。当时正到了中秋月圆之夜,傅善祥望月遐思,不禁写下这样一首诗: 秦淮无限恨,佳节况中秋; 侠义梁红玉,高才秦少游。 花开三日暮,人到五更愁; 相见不相识,长江滚滚流。 她把这首诗抄在粉红色的诗笺上,悄悄送给何震川。何震川又惊又喜,从此,东王府中又添了一双地下情人。 北王韦昌辉一手制造了天京事变。众将领带兵血洗了东王府。东王杨秀清的亲眷、部下、亲信,大大小小一万余人丧于刀剑之下,傅善祥和何震川却侥幸逃了出去。 太平天国失败后,傅善祥与何震川双双隐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里弄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谋臣对皇帝来说有多重要?三位谋士开辟三个朝代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说,古代皇帝身边有一位得力谋臣,那就是如虎添翼,对百姓和朝代来说都是好事情。而且一位谋臣往往能改变一个朝代的进退和发展,所以影响还是非常关键的。这次就为大家拿出三位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谋臣当做例子,他们都让自己的主公还有国家更加上升一个台阶。但谋臣的位置也会比较尴尬,因为太过于出众的话可能会被当做一个威胁,除非是想诸葛亮和刘备这样有着推心置腹的关系。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但是在我国古代时候的封建社会每个朝代都会有那么一个帝王被人们载入历史的记录当中,而在这些传奇人物的背后总是会出现这样一个人,他们有着超越同时代人类的智慧,用着自己的超人计谋带着自己的君主成为帝王,这些人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号就是谋臣。

这些谋臣常常被后世的人们所传颂着,他们被人铭记,正是因为他们的超人智慧,我们今天要讲的便是这几名千古留名的谋臣。

1.张良

张良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他的成名正是因为他辅佐了主公刘邦灭掉了秦朝打败了项羽,成立了后来的大汉王国,就连他在最后离开的时候都献出了计策来安定天下,当然有关于他的这些历史人们也都知道,有的时候都会回味一下张良是有多么的厉害,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去看动漫,就像在秦时明月当中很多人物的形象都被人们夸张了许多,可是有关于张良这个人物,我却认为没有半点的夸张,对于张良自己来说,天下为棋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都不明白,他为何会选择离开了项羽而去投奔敌方阵营刘邦,即使项羽对很多人都非常的傲慢,可是他对张良却是非常的信任,而且很服气,也很听话。

2.刘伯温

有句老话说得好,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刘伯温的才智可以和诸葛亮媲美,很多朱元璋想不到的事情,刘伯温都能提前想到,而且刘伯温说的那些话也都会渐渐的成为现实,甚至还要比算命的瞎子厉害许多呢。

3.诸葛亮

诸葛亮这个人我们肯定都不会陌生了,在我国三国时期他可是出了名的大智圣,但是他的真实能力并不像三国演义当中那般夸张,但诸葛亮最厉害的地方还是安国养民,并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带军作战,所以蜀国的子民才会这样爱戴他,相信这些事情大家都是看在眼中的,毕竟诸葛亮这个神话的人物一直流传到今日还在传颂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赵州桥始建于隋朝,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2010年,赵州桥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亲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懿传历史背景介绍 如懿传和延禧攻略发生在一个朝代么?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如懿和延禧攻略的历史背景是在同一个时期,也就是大家可以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当中找到相对应的人物。不过两者在剧情上肯定是不同的,不然这竞争也未免有些太激烈了。目前,延禧攻略的口碑爆棚而且没什么黑点,而如懿传各种负面消息层出不从,最近才终于定档。不过要是和延禧攻略的正面pk落了下风,估计网友们好话也就说不出来了。不过下面还是为大家介绍下如懿传的历史背景和看点,毕竟也是一部良心剧。

电视剧《如懿传》还没有播出,就已经火了起来,《如懿传》只要但凡有一点消息,都会上微博热搜,究竟有什么样的实力,能让其有这么强的热度?而且网友的期待值也是爆棚!

最近正在播出的《延禧攻略》可谓是掀起了古装大剧的热潮,就连陈坤与倪妮主演的《天盛长歌》都没有超过它,而让人最为期待的就是《如懿传》的播出,如今《如懿传》正式定档8月20日播出。

这部剧真的是有点命运多舛,定档日期也是一波三折,先前怕和《延禧攻略》竞争,后来又说电视与网络不同步,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这部有周迅与霍建华主演的电视剧注定不平凡,《如懿传》之所以未播先火,也是网友对它的期待值高出任何一部古装剧,那么《如懿传》有何看点呢?

看点一:演员阵容强势,女主周迅挑大梁

《如懿传》是周迅与霍建华主演的古装大剧,二人之间的合作备受关注,而且周迅主演的戏几乎每一部都是大火,此前播出的《红高粱》应证了一切,演员周迅是为戏而生的,无论出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能让人很快的进入角色,她的表演拥有都是一般人达不到的深度。

这部剧不仅有周迅、霍建华这样的实力派演员,还有董洁、李纯、经超等人,几乎是集结了娱乐圈中80%以上会演戏的演员,都在其中,这样的阵势,注定是未播先火的。

看点二:剧情内容丰富,宫廷内斗剧永不过时

现在《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从宫女逆袭成令妃的事,让人钦佩,而《如懿传》是讲述了娴妃逆袭成为后宫之主的故事,二者是有着联系的,这样的宫斗剧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自然引人期待。

剧中除了如懿与皇帝之间错杂的夫妻关系是看点,作为一部清宫大戏后宫中各位娘娘们的尔虞我诈,还有权势的斗争自然也是该剧的看点之一,好的演员配上好的剧本,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频频上微博热搜,也是有原因的。

看点三:演员妆容服饰神还原,可见用心一斑

从此前《如懿传》曝光的剧照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如懿的头饰与妆容,还有后宫妃嫔们的配饰与妆容,是有差距的,算是还原了古装人物的形象,后宫娘娘们身上穿着的服饰与佩戴的珠宝,细节极其逼真,并且也是按照宫廷服饰的等级而来,给人以惊喜。

光是这样的演员阵容与精彩的剧情还有令人惊喜的服饰,让观众对《如懿传》的期待进入高潮,而《如懿传》的定档,恰巧是《延禧攻略》接近尾声之时,这样的较量,不仅让人表示《延禧攻略》能否与之抗衡,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海上丝绸之路始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更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2017年04月20日,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联合南京、宁波、江门、阳江、北海、福州、漳州、莆田、丽水等城市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李尸朝鲜写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和李氏王朝有关系吗?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韩国有上一部十分有意思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叫《李尸朝鲜》,看名字有点奇奇怪怪的,但是这的的确确是韩国出的一部古装惊悚韩国片子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既然是古装片子,那么是否有相关的历史依据呢?到底写的是朝鲜哪个时期的故事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虽然本剧是以僵尸为题材的惊悚类型的电视剧,但是还是有历史可以依据的,我们首先就从名字来研究,话说“李尸朝鲜”是不是可以翻译成“李氏朝鲜”呢?这个也是一个疑点。

再看看电视剧的介绍吧,本剧是古装类型的,而且讲的是“深陷叛乱的危机王世子李昌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领相”赵学柱针锋对立;医女瑞雨目击死人变丧尸而一脸惊恐;王妃赵氏的台词“嫡出的儿子,我要把你生下来”暗示了她才是这场阴谋的最关键人物。”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关于历史题材的,我们先从“领相”开始说起,“领相”其实在韩国叫“领议政”,是朝鲜李朝最高的行政机关,也就是仪政府最高的领导人,为正一品,这和中国的丞相和宰相十分的类似,领议政下面还有左议政和右议政,都是一品,领议政一般都称“领相”,左右议政又叫“左相、右相”。

那么既然是朝鲜的李朝最高的行政机关,那么这个朝鲜的李朝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其实就是指的朝鲜半岛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了,具体时间是(1392年-1910年),这个王朝又叫李氏朝鲜,也叫李朝,所以这个《李尸朝鲜》应该就是说得这个时候的故事。

当然了那个时候的朝鲜很明显是没有僵尸的,只不过是编辑里面僵尸来述说一些不能说故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的朝代有多少个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24个朝代

在中国一共有着24个朝代,分别是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西汉、东汉)、三国时代(魏、蜀、吴)、晋朝(东晋、西晋)、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宋朝(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室至此完。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朝代名称决定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开国皇帝在未登基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比如:曹丕在称帝前世袭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受封汉中王,司马炎受封晋王,杨坚袭父爵随国公,李渊袭父爵唐国公、后又受封唐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紫禁城是哪个朝代建的 紫禁城真正的设计者是谁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宫,是明朝时期建立的,北京本来是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为提高燕京北平府的地位,改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运送到北京,光是准备工作,就持续了11年。

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规模比南京皇宫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太监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太监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

太监在先秦的时候就要了,官宦制度就是起源于先秦时期,并且在很多古书中国都有关于官宦的记载,官宦就是太监的别称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政治能力,对很多朝代的政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东汉的时候,皇帝的中常侍专则是官宦进行任职,并且他们负责传诏令,管理文书,跟着皇帝左右视听,但也是因为如此,才会造就了官宦专政的局面。

但是据历史记载,先秦和西汉的官宦并不全是太监,而是在东汉之后才全部都选用太监,主要是怕发生秽乱之事,毕竟后宫内的女眷较多,如用男侍则避免不了这种事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史上最强的四个朝代秦,唐,元,明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最强大的4个王朝

首先第一个就是秦朝了,说到秦朝,想必大家也知道,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专制的王朝,也是我国地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国家,所以在那时候而言,秦朝绝对是最强的,没有之一,不然也不可能实现大一统。

第二个就是唐朝了,唐朝在现代的名声是最好的,因为唐朝那时候的盛世局面间接直接的影响到了很多人,所以我们现在在海外也多数都愿意称自己为唐人,就是因为唐朝的缘故。

第三个是元朝,元朝的统治力,我想不用我多说吧,有着成吉思汗前面打下的基础,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后,元朝的面积就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由此就可以清晰的看出元朝的实力了。

第四个就是明朝了,之所以说明朝厉害,就是因为明朝时候重用火器,那时候明朝的火枪火炮的运用是当时世界最顶级的,甚至还有专门的配备有火器的军队,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明朝的实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涮羊肉起源于什么朝代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涮羊肉始于元代,兴起于清代,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尽人皆知。因为这道佳肴吃法简便、味道鲜美,所以深受欢迎。又因老北京用铜锅烹饪羊肉为主故亦称“吃锅子”“涮大羊”。

相关做法:

1、羊骨,鱼和姜加水做汤。

2、羊肉冻硬,把冻肉进一步剥除肉头、边角、脆骨、云皮、筋膜等,然后切成15~20厘米长、3~5厘米的宽的极薄片,码在盘中待用。

3、把虾仁加入汤内。

4、火锅加木炭,把水烧开后,先下入少量肉片在汤中拨散,使其涮成灰白色时,随即可夹出蘸着配好的调料吃,然后肉片下随涮随吃,切忌下得过多容易老化影响鲜嫩。

5、肉片涮完后,再加入白菜头、细粉丝(也可用冻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作汤菜食用。

选购小技巧:

1、看颜色。绵羊肉肌肉呈暗红色,肉纤维细而软肌肉间夹有白色脂肪,脂肪较硬且脆。山羊肉肉色较绵羊肉淡,有皮下脂肪,只在腹部有较多的脂肪,其肉有膻味。

2、看肉上未去净的羊毛形状。绵羊肉毛卷曲,山羊肉毛硬直。

3、看肋骨。绵羊肉肋骨窄而短,山羊肉肋骨宽而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赵之谦是什么朝代的书法家?赵之谦生平简介

全文共 2237 字

+ 加入清单

赵之谦是清朝后期著名书画家以及篆刻家。赵之谦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想法和作品都对近代写意花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赵之谦善于模仿学习,同时还能吸取同时代各派作品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所以才能自成一派。在篆刻领域,赵之谦也有着很大的成就,并且很多大师都从赵之谦的身上受惠良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赵之谦这个人物,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赵之谦是个大才,就是活的岁数太小了。”书法家孙伯翔先生如此感叹。赵之谦终年55岁。若天假以年,让他活到80岁,他的成就将不可估量。可在他短暂的人生中,他已然架构起一座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山。

赵之谦是晚清的一位艺术天才、奇才和全才。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印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赵之谦:(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汉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赵之谦少年时家学渊源,藏书丰厚,天资又高,悟性极强。两岁能把笔作字,六岁学汉学,九岁学诗,十岁后潜心宋学七年。十七岁起师从金石学家沈复粲十年。因此说,赵之谦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底子。

尚未步入社会的赵之谦开始变得命运多舛。父亲因哮喘病终年卧床。十四岁,作为一家之主的母亲撒手人寰。十五岁,其兄为仇诬以讼破家。十九岁的赵之谦成家后为谋生计,开馆授徒。不出数年,妻病危,父去世,乡试甚贫不能赴。接着战事频发,举家外迁,颠沛流离。

三十四岁两女夭折,妻病殁,居室遭焚。此后,三上京城,四试不第。最后得友人资助,以捐官补缺分发江西,主修《江西通志》五年,后历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所去之地条件恶劣,苦不堪言。

在江西任上,赵之谦务实笃行,恪尽职守,能力才华尽显,却常遭人诬陷嫉妒,正直清廉的赵之谦与昏天黑地的清朝官场格格不入。加之厄运不断,病体在身,窘迫不堪的赵之谦已经精疲力竭。赴奉新未接印,家中出命案;赴南城未满一年,家中无人不病,随着继室病故,一代艺术巨匠赵之谦走完了他五十六岁的人生,病逝于南城官舍。

赵之谦的性格是倔强不羁的,年纪轻轻便展现了他卓尔不群、不合时俗的为学从艺思想。三十四岁前后成书的《章安杂说》,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他有关书法、绘画、碑碣、诗文等方面的思想见解,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咸丰三年(1853年),赵之谦致胡培系函云:“弟离世俗绝人也。离世,必世离我;绝俗,必世绝我。”咸丰八年(1858年),赵之谦在一方白文印刻款云:“皆貌汉铸,似尚不入俗趣也。”同月,为小谷作行书五言联:“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可见,赵之谦对于“俗”是时刻警醒的,这为他此后书画篆刻上的特立独行和创新求变埋下了重要伏笔。不俗也成为他收弟子的标准。同治元年(1861年),赵之谦致魏家孙函介绍他的弟子钱生,“渠年十八矣,书可学,颇无俗骨……”

在书画印的学习上,赵之谦眼界颇高,临摹重意不重形,由此常感叹非世眼所合,知音难觅。咸丰八年(1858年),赵之谦题牡丹款云:“田水月后,吾谁与语。”咸丰十一年(1861年),赵之谦为月坡画题款云:“非姚复庄,吾谁与语。”

同治元年(1861年),赵之谦为魏家孙作花卉图册题句:“天下奇树谁能识,尝遍酸甜体乃涩。”他在三十六岁前后致友人函云:“要待知己,极少,须一二百年。”赵之谦的艺术之心是孤寂苦涩的。

赵之谦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后逐渐信佛,于道家、八股深恶痛绝。他的思想是矛盾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赵之谦作《效苦瓜和尚作花卉》四屏并题诗:“富贵非吾愿,神仙吾友于。”

同治二年(1863年),三十五岁的赵之谦自题《二金蝶堂印谱》云:“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可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

他曾致友人函云:“弟三十前后,自觉书画篆刻尚无是处。壬戌(34岁)以后,一心开辟道路,打开局面。……天若假我以年,笔墨以外,更要潜心著述,完我夙愿。”从中可窥见他的初心并不在官。然而,和众多封建文人一样,抱着不负国辱亲的思想,他只能去追求仕途,希冀“依日月之光,尽犬马之用”。

赵之谦一生窘迫,却知足常乐,豁达洒脱;孝敬父母,忠爱家人,对朋友弟子情深义厚,关怀备至。从一些诗作、题款和信札中,我们不难发现他还是一位性情中人,戏谑、嬉笑、怒骂皆不拘行迹,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咸丰十一年(1861年),赵之谦为平叔作《夜来香草》折扇,题句云:“殊不成画,漫缀数笔,请留以驱蚊勿取之障面也。”同治元年(1862年),赵之谦致魏稼孙函云:

“自前月迄今,不知发过多少信,而一字不复,真乃怪事!……寄石来时恳切如此,早知如此之一信不复,不如一石不刻之为愈矣。可杀,可杀!现在弟为无识,又将各印一一封寄。此信到日若竟无一字来,则魏稼孙狗心鬼肺,神人共愤矣。”

同治九年(1870年),赵之谦为魏性之作行书自作诗折扇,曰:“幸我今是菠萝蜜,只是可看不可吃。若是波罗揭谛时,从前性之或相识。性之索画太急,佛生催画太恶,故深涂之”。通过这些信札诗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之谦与友人间关系之近,情感之真。

赵之谦才华横溢,经史子集、金石词章、诗书画印均有卓越成就,是晚清少有的一位杰出文人、一流学者和书画篆刻巨匠。赵之谦生在那个时代是不幸的;赵之谦又是有幸的。

他去世后,其书画印作品被大量出版收藏乃至流入东瀛,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他的创变思想、探索精神和独特书风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有益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是什么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可以用一首歌曲来记忆,就是: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也就是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楚、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孙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武周、唐朝中后期、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吴、南唐、前属、后属、南汉、南楚、吴越、闽国、荆国、北汉、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而朝代名称可以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也有的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或者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或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最早的夏在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商朝在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西汉在前206年-8年;唐朝在705年-907年;北宋在960年-1127年;清朝在1644年-19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吕不韦是哪个朝代的 吕不韦是哪个国家的人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吕不韦简介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的谋略和口才都是中国历史人物中第一流的,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吕不韦早年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嬴政登基后,拜为相邦,尊称“仲父”。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饮鸩自尽。

《一字千金》的故事

当时,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都是有权有势的贵族,他们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家里都养着上千有学问的门客。

吕不韦认为,秦国是个强国,也应该如此。于是他仿效这四人,广泛招纳天下文人学士。 吕不韦还羡慕荀卿等人著书立说,名扬天下。于是又叫门客记下所见所闻,人人写作,辑成一部洋洋20万言的书稿,分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并定名为《吕氏春秋》。

吕不韦下令将《吕氏春秋》原稿刊布在成阳城门,遍请天下游士参观,并悬千金放在上面,声称如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后来,人们形容文字价值极高的作品,就叫“一字千金”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