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水陆两栖龟怎么养【经典18篇】

浏览

5217

文章

18

篇1:两栖蓼

全文共 2171 字

+ 加入清单

别名:扁蓄、柳醋、辣蓼、辣蓼

分类:多年生草本花卉

科和属:蓼科蓼科蓼科蓼属,植物界被子植物科双子叶植物

花期:夏季

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蓼属(蓼属)简介(拉丁文名称:蓼属),具有横向根茎。总状花序为穗状,顶生或腋生。瘦果几乎是圆形的,双凸面镜子形,黑色,发亮,被包围在宿存的花被里。花期从7月到8月,果期从8月到9月。两栖蓼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

两栖水蓼出生在湖泊边缘的浅水、沟渠和农田湿地,海拔50-3700米。蓼属两栖动物的全草可用于治疗痢疾和疔疮。此外,两栖蓼有大的叶子,大的穗状花序和迷人的粉红色花序,使它成为一种观赏植物,具有良好的水景。

两栖蓼根茎的形态特征

两栖蓼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水平延伸。生于水中的人:茎漂浮,无毛,节有不定根。

叶子

蓼属两栖动物的叶子呈长方形或椭圆形,漂浮在水面上,长5-12厘米,宽2.5-4厘米,顶端钝或稍尖,基部近心形,两侧无毛,全缘无毛。叶柄长0.5-3厘米,从叶鞘中部伸出。叶鞘管状,膜质,1.5厘米长,顶部截形,无毛;陆生:茎直立,不分枝或从基部分枝,高40-60厘米,叶披针形或长方形披针形,长6-1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锐尖,基部近圆形,两面被短刚毛覆盖,全缘,具缘毛;叶柄3-5毫米,从叶鞘的中部发出;叶鞘管状,膜质,1.5-2厘米长。硬毛稀疏生长,顶部截形,具短纤毛。

两栖蓼是一种总状花序,有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4厘米,宽漏斗状苞片。花被5深裂,带红色或白色花被长圆形,长3-4毫米;雄蕊通常5,短于花被;花柱2,长于花被,柱头头状。

水果

蓼属两栖动物的瘦果近圆形,双凸面镜状,直径2.5-3毫米,黑色,有光泽,包在宿存的花被中。

蓼属两栖动物的花期为7-8月,果实期为8-9月。

两栖蓼属植物的生态习性湖泊、沟渠和农田边缘的浅水湿地,海拔50-3700米。

综合防治蓼属两栖动物应采取农艺措施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1)农艺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建立表面光滑、保水性好、易灌溉的水稻生产环境;二是结合种子处理去除杂草种子,结合翻耕和整地去除土壤表面的杂草种子。第三是实行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的发生。四是提高播种质量,整苗播种,压苗种草。

(2)化学除草,多数地方使用一次性禁令,即播种后3天内(催芽),亩用60克40%的“直播绿”可湿性粉剂,加水40-50公斤,施用时保持田板湿润。3天后,恢复正常灌溉和田间管理。化学除草后,如果后期仍有一定数量的杂草,可采用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补充和除草。

例如,对于以稗草和狼毒大戟为主的田地,在杂草的3-5叶期,可以向50毫升10%狼毒大戟乳剂中加入30公斤水,并且可以通过目标方法进行茎叶喷洒。用药前一天必须排空该区域,用药后2天应恢复正常管理。

例如,对于以莎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地,播种后约30天,将20克10%汞可湿性粉剂加上150毫升20%二甲基四氯水溶液混合,并喷洒30公斤水。

如果田间多种杂草共存,可使用75-100毫升48%苯达唑水剂和150毫升20%二甲基四氯水剂的混合物,并采用定向喷洒。

两栖蓼的分布区为东北、北、西北、东、中、西南。

两栖蓼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

辣蓼的食疗或药用价值老园丁的医学信息和保健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都应咨询专业医务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最终的花卉保护任务:爱自己,从现实出发,听从医生的建议。对于疾病,我们不会粗心大意,拖延,放弃希望,勇敢地面对,用爱温暖宁静的世界,关爱内心的花田。

化学成分

蓼属两栖动物的全草含有扁蓄素、金丝桃苷、槲皮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芦丁[1)、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咖啡酸、绿原酸和13种氨基酸。

药用价值

药材基地来源

它是蓼科蓼属两栖动物的全草。

收获和储存

夏天和秋天收割整株草,洗净,新鲜或干燥。

性品味

苦涩;大自然是平坦的。

功能指示

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治疗水肿、痢疾、血尿、潮热、多汗、疔疮、无名肿毒。

剂量

内服:汤剂,9 ~ 15g。

外用:适量,新鲜产品捣碎后涂抹。

两栖水蓼的园林用途是一种观赏植物,具有大叶子、大穗状花序和迷人的粉红色花序。

两栖蓼的文化背景诗

唐·白居易的《曲江初秋》:秋天的辣蓼水在傍晚的时候洒在绿草的岸边。

唐雪赵云的《浣Xi沙廖宏都头秋郑鱼:廖宏都头秋郑鱼,印沙鸥迹自线。

张松潇湘的《浣Xi沙廖宏》:红蓼有缠结的图案,白鱼有两条尾巴,玉刀明亮。

路松游的《蓼花》:老渔夫还是好事,清秋时节,红蓼的几个枝干都醉了。

张明·伊的《汾河之夜》:今天船上的笛子和鼓在哪里?辣蓼每年都离开白鸥。

唐·杜牧的诗《周舍鲁中城见慧明云》写道:“即使我为秋天难过,我也会把它给你。小溪里的红蓼映着风和雨。

张明四维的“双李集丁基”:秋天的润州河上,红蓼、黄苇、白浪。

杨庆方灿在《红河与芦花》中的话是:红蓼滩在秋天是古老的,在冯丹河岸上是黎明。

在《诗经》中,蓼被称为“有龙”,因为它是“枝叶的放纵”。《诗经·郑风·傅肃》说“山有松桥,山有游龙,不是儿子,而是乖巧的孩子”。Xi指的是湿地。诗人把它比作松桥,并斥责自己的人。这还不够严重,也没有让他承担重大事件的氛围。

两栖蓼的花语:两栖蓼的花语一般指依赖、决心和缺失。唐宋时期,有许多描写两栖蓼属植物的诗词歌赋,甚至在最早的《诗经》中,也有许多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家二级两栖类保护动物有哪些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曾经有过无数的统治者;然而从未有一种统治者能够像人类这样,攀上史无前例的高峰,也从来没有任何一种统治者像人类这样,带给今天的地球环境如此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珍贵物种灭绝,所以我国颁布了一个国家保护动物条例,那么国家二级两栖类保护动物有哪些?

生态破坏小知识: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在其他条文中规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已于1988年12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1月14日由林业部、农业部发布施行。

国家二级两栖类保护动物:

大鲵、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细瘰疣螈、虎纹蛙。

提醒您:看到上述的保护动物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保护工作,千万不要将最后的一些保护动物灭绝,因此我们在日常时可以多了解一些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等相关的问题,而且多学习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对我们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收藏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的意思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的意思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的意思是:地球上的生命除了人类,还有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都是植物,遍及陆地和水域。“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出自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的蒙学读物《三字经》。

地所生有草木的出处

“地所生,有草木”出自《三字经》。《三字经》相传为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在清朝经过章太炎等人的增改。蒙学著作《三字经》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其文通俗、顺口,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与民间传说,因此成为历朝历代最重要的童蒙养正教材之一。

相关典故

大在两千年前,中国已有了许多关于花草树木、虫鱼鸟类的奇妙神话。相传,有座招摇山,山上长了一种叫“祝余”的草,形状有点像韭菜,吃了以后,就像吃了米饭一样,可以有很饱的感觉。另外还有一种树,在树干的地方,有一圈圈黑色的纹理,这纹理有个奇怪的名字,叫“迷谷”,如果把迷谷带在身上,就可以躲避妖魔鬼怪。

有个传奇而又有趣的国家“黑齿国”,住在这里的人民都长着一口黑牙。在黑齿国的一个山谷里,有棵扶桑树,传说当时天上的十个太阳都会到这里来沐浴,十分有趣。这些多彩多姿又有趣的故事,虽然是编造出来的神话,但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这个世界所抱持的浓厚情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水陆空俱乐部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首家水陆俱乐部位于闽南金三角的长泰中国首家水陆空俱乐部是国内首家在一个景区同时开展水陆空一体游及酒店配套服务的旅游企业,是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的摇篮、福建省漂流旅游定点单位、福建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推荐景点.

俱乐部以原生态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引领时尚旅游新体验为目标,在项目开发中融入生态、运动等流行元素,开辟了热情漂流、动力伞飞行、溯溪、攀岩、实弹射击、峡谷穿越、拓展训练、背包客野营等具有探险性、参与性的户外游憩项目.

俱乐部配套有按三星级标准建设的旅游饭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中国首家水陆空俱乐部--长泰漂流迎候四海宾朋的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吗

全文共 1553 字

+ 加入清单

青蛙两栖动物吗?青蛙是两栖动物,青蛙的幼虫是蝌蚪,它在幼虫时期的时候是生活在水中,并且是用腮呼吸的。成年之后会经过完全变态的发育,生长成用肺呼吸的动物,并且可以在陆地生活,所以它是两栖动物。

青蛙属于什么类的动物

青蛙是“三有”保护动物,捕捉或担刑责。不但青蛙不能捕捉,在禁渔期使用电鱼、炸鱼、毒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在外荡水域进行捕捞的,同样要担刑事责任。

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捕捉这些保护动物本就违法。更何况被告人沈某在禁猎区狩猎,而且还使用强光照射等有损野生动物生长的禁用方式,非法狩猎野生动物20只以上,自然属于情节严重的非法狩猎。

据相关研究表明,蛙类对飞虱有显著的影响,变态后的幼小青蛙对飞虱的控制效果最好,牛蛙次之;随不同蛙类密度地增加,对飞虱的控制效果越明显。

同时,不同种蛙类的捕食范围和捕食能力各有差异。例如,青蛙、牛蛙和泽蛙均捕食飞虱,青蛙和牛蛙也捕食稻田螟蛾,而泽蛙不捕食螟蛾;另外,对飞虱的捕食能力,青蛙最强,泽蛙最弱。

青蛙的形态特征

青蛙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青蛙前脚上有四个趾,后脚上有五个趾,还有蹼。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

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可以使它隐藏在草丛中,捉害虫就容易些,也可以保护自己。它的皮肤还可以帮助它呼吸,只有雄蛙有气囊。青蛙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

青蛙的特点

青蛙虽然并不像桡足动物那样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跳跃者,但它们的跳跃能力同样非常出色。在青蛙家族,一些体型较小的成员跳跃距离可达到身长的10倍。

根据刊登在《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发现,青蛙强大跳跃能力的秘密就隐藏在腿部肌肉内,其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远远超过哺乳动物。

跳跃前,青蛙会让自己处于蹲伏姿势同时拉伸后肢肌肉,挑战物理学定律。这种拉伸能够让青蛙产生难以置信的机械能和力量,最终凭借惊人的一跃摆脱潜在威胁。

青蛙的生活习性

1、生活环境: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

2、食物:青蛙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

3、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

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吗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有一对智慧和巧妙的腿,使它能够同时生活在水中的游泳和陆地上的跳跃之中。青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动物中唯一已知的双生动物。青蛙的身体有许多特征,使其能够跳跃和游泳,以适应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们的外观。青蛙长着让他们能够在水中游泳和陆地上跳跃的特殊腿。

它们的毛皮特别软,并且有一层湿润的皮肤,使它们适应水中的生活。它们的眼睛有可以将水中的光线反射出来的特殊睫毛,给予他们清晰的视力以便捕食。它们眼睫毛也让它们在水中和陆地上有效地视力。

除了外观特征,青蛙还有其他特征,使其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生存。青蛙有一双长柔软的腿,使它们能够准确的跳跃,最多可以跳跃到10倍自身长度。它们的肺也是特殊的,它们能够把大量的空气吸入,以便在水中长时间的潜水。青蛙的神经系统也非常强大,可以应对在水中游泳时非常恶劣的环境。此外,青蛙也带有一种叫做胆系统的生物机制,这种机制可以调节它们游泳时的呼吸和心率。

总而言之,青蛙是两栖动物,它们有一对智慧和巧妙的腿,使它们能够同时生活在水中的游泳和陆地上的跳跃之中。它们的外观和内在特征使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它们在水中和陆地上都能生存。因此,青蛙是世界上唯一已知的双栖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水陆草木之花之的意思 水陆草木之花的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水陆草木之花”的“之”是助词,意思是“的”,这句话出自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全文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突出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古文中“之”的释义

1、 助词"的",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5、代词,这,那。

6、虚用,无所指。

7、往,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的原因

全文共 1389 字

+ 加入清单

鱼类(Fish),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部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杂交 的后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鱼的种类十分丰富。据调查,我国淡水鱼有1000多种,著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都是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我国的海洋鱼已知的约有2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大马哈鱼等。

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原因

鱼类是生存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以鳃呼吸,用鳍游泳。青蛙的幼体称为蝌蚪,在水中用鳃呼吸,长大后则在陆上用肺呼吸,属于水陆两栖动物〕经研究发现,色类和两栖类动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科学工作者在对从地层下挖掘出来的各种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占代一种总鳍鱼头骨的膜成骨,与两栖动物头骨的膜成骨十分相似,两者的循环系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总鳍鱼的胸鳍和腹鳍,基部肉质十分厚实、鳍内骨骼的排列和古两栖动物的肢骨也很接近,而且古总鳍鱼已具有内鼻孔,可以利用肺进行呼吸。那么,鱼类是怎样进化到两栖类的呢?

大约4亿年以前的泥盆纪时期,在自然界的淡水湖泊、沼泽地里生活着一种数量繁多的总鳍鱼。这种鱼,体长1米多,呈纺锤形,在水中游动迅速,是一种肉食性的鱼类。到泥盆纪末期,地球上开始出现高大的木贼、石松和乔木形的藏类等真正的陆生植物。又过了几千万年,到了石炭纪地质期,因为当时陆地上气候温暖潮湿,这些陆生植物相应得到很大发展,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大量植物的枯叶凋落到河中,再加上有些沿岸或水中生长的树木,根部也在水中腐烂,结果使水质遭到败坏,水中氧气逐渐减少。生活在河水中的鱼类,部分由于水中氧气的不足而死亡,但也有些总鳍鱼,却利用胸鳍和腹鳍,将身体支撑起来,或攀附在水中的腐叶上,或爬上河边树根上以吸取空气中的氧气。一方面因为水质的进一步恶化,使鱼类对大气的依赖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因气候发生季节性的变化,使一些生活在浅水中的总鳍鱼,在旱季时不得不用胸鳍和腹鳍支持着身体,从一个干涸的河床爬到另一处有水的河中。这样,使其基部肉质变得十分发达,鳍内骨骼也慢慢起了变化,而变为与陆生动物五指型附肢相类似的排列型式。于是就逐渐演变成古两栖动物,成为陆上四足动物的祖先。

1938年12月,在非洲南部东海岸附近,人类首次捕获了一条活的总鳍鱼,并命名为“拉蒂迈鱼”,现通常称作“矛尾鱼”。这一轰动性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古两栖动物是由古总鳍鱼演变而成理论的正确,同时也打破了旧有的关于总鳍鱼类自70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说法。自1938-1975年间,人们在科摩罗群岛一带,捕获了80多条现代总鳍鱼。它们大约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洋中,体长1.28-1.80米之间,体重30-80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仿生飞行吸附两栖机器人助警方破案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嫌疑犯走出大楼,坐汽车离开了。这时,隐藏在屋顶上的“侦察机”也开始行动了。

仿生飞行吸附两栖机器人

它悄悄地靠近嫌疑人乘坐的汽车,牢牢地系在汽车后部,并清楚地记录下嫌疑人的行驶路线和车内情况。当嫌疑人走进另一栋大楼时,“间谍飞机”再次飞上天空,“粘”在嫌疑人房间的窗户上,伸出一个小相机拍摄现场,最终帮助警方抓住了嫌疑人。

事实上,这是一个练习。“间谍影子纺纱机”是由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智能科学与技术副教授刘勇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制的仿生飞行吸附两栖机器人,表现出极大的勇气。这种侧吸式机器人看起来像一架遥控飞机,由四转子结构、吸具、无线摄像头、嵌入式控制器和各种传感器组成。它不仅能像会飞的生物一样飞翔,还能像壁虎一样吮吸天花板和墙壁,还能像鸟一样抓住树枝。它有望在未来用于犯罪、火灾、爆炸、地震等领域进行侦察和监测。

“间谍影子纺纱机”是刘勇团队开发的第三代产品。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飞行吸附机理和飞行吸附方向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开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勇表示,“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技术挑战是让机器人实现飞行和空气中吸附状态的自主转换。因为在状态转移的瞬间,由于吸附力和壁面反作用力的存在,正常的飞行控制律完全无效,需要新的控制机制和关键技术”。为了解决这些机理问题,研发团队一方面从数学上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阻抗控制和力控制等策略。另一方面,在系统设计方面,采用了灵活的器件和多传感器。

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研发团队学生孙说:“在做实验时,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机器人与墙壁接触,有时会翻倒或摔倒。后来,团队成员在吸盘的支撑杆上设计了一个缓冲器,并在上面安装了一个弹簧。当机器人接触墙壁时,弹簧可以吸收墙壁表面的反作用力,吸盘附近的支架也有助于将机器人固定到墙壁上”。

由于其精巧的设计,这架侦察机即使只有1.5公斤重,也能运载1公斤的货物;普通机器人可以飞行20到30分钟是件好事,但是这个机器人一次可以使用2到300分钟。

“一旦机器人附着在墙上,螺旋桨将停止,因此功耗将减少,”孙国鑫说。“此外,机器人上有一个测压元件,可以调整它的飞行速度和姿态,防止它在离墙一米的地方撞到墙上。当飞行到距离墙面5 ~ 10厘米时,机器人还可以根据力传感器分析墙面的粗糙度,最终确定吸盘的吸力。因为机器人可以判断自己的吸附能力,所以它们也相对节能。”

在后续应用中,刘勇希望这架“侦察机”飞行吸附式两栖机器人能像飞机一样自主起降。“自主起降对飞行吸附式两栖机器人的安全非常重要。但是,为了实现自主、智能的起飞和着陆过程,使机器人能够像真正的飞行生物一样停在墙上,然后自由地飞离墙壁,我们还需要做一些深入的研究。”

除了提高机器人的自主起降能力和智能水平,研发团队还计划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有效载荷、耐力和隐蔽性,以应对复杂的三维空间环境,同时提供更加友好和简单的人机控制界面。

刘勇说,“将来,我们想设计一个能执行长期侦察任务的机器人,它能像鸟和蝙蝠一样自由飞行,不断从现场发回图像和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水陆并进什么意思?水陆并进典故介绍

全文共 1497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北伐最大的敌人变成了司马懿,实际上正史中诸葛亮北伐之战并没有遇见过司马懿,两人根本就没有交手的机会。其实司马懿在带兵方面的才能根本没办法和诸葛亮相比,如果两人真有交手恐怕历史将会被改写。但在演义里司马懿成了最后的赢家。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水陆并进”,就和北伐一役有关,下面就来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发生在北原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诸葛亮和王平。原文如下:

懿唤诸将议曰:“孔明如此设施,其中有计:彼以取北原为名,顺水来烧浮桥,乱吾后,却攻吾前也。”即传令与夏侯霸、夏侯威曰:“若听得北原发喊,便提兵于渭水南山之中,待蜀兵至击之。”又令张虎、乐綝,引二千弓弩手伏于渭水浮桥北岸:“若蜀兵乘木筏顺水而来,可一齐射之,休令近桥。”又传令郭淮、孙礼曰:“孔明来北原暗渡渭水,汝新立之营,人马不多,可尽伏于半路。若蜀兵于午后渡水,黄昏时分,必来攻汝。汝诈败而走,蜀兵必追。汝等皆以弓弩射之。吾水陆并进。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

各处下令已毕,又令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引兵救应前营。懿自引一军救北原。却说孔明令魏延、马岱引兵渡渭水攻北原;令吴班、吴懿引木筏兵去烧浮桥;令王平、张嶷为前队,姜维、马忠为中队,廖化、张翼为后队:兵分三路,去攻渭水旱营……却被魏兵抄在背后,一声炮响,一齐杀来,火光冲天。王平、张嶷引兵相迎,两军混战一场。平、嶷二人奋力杀出,蜀兵折伤大半。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败兵,约折了万余人,心中忧闷。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兵出祁山,企图在北原一带伏击司马懿。不过,诸葛亮的这一计策被司马懿识破。司马懿随即下令由张虎、郭淮、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在渭水一带埋伏。战事打响后,王平、张嶷所部遭到司马懿大军痛击,伤亡惨重,只得突围而出。战事结束后,诸葛亮清点人数,竟然损失了一万多人。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水陆并进”,意为水上陆上同时进兵。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先主传》中的“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北原之战,在三国历史上的确发生过。据《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从斜谷口进入曹魏雍州扶风郡一带。此时,诸葛亮发现司马懿大军主力正在向渭水一带运动,随即以一部兵力立即向渭水北岸的北原地区进发,力争抢在司马懿前面攻占这个北岸的战略要地。不料,诸葛亮的这一战术企图被一员曹魏将领一眼识破。

据《三国志•郭淮传》载,得知诸葛亮兵出斜谷口后,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立刻意识到北原将是诸葛亮争夺的目标。该传称,郭淮对司马懿及其他曹魏将领表示:“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郭淮认为,如果诸葛亮抢先渡过渭水占领北原,就可以和北部山区的叛乱势力联合起来,切断通往陇西的道路,届时雍州地区到处战火弥漫,将会对曹魏军队非常不利。因此,郭淮主张立即出兵坚持抢占北原。最终,司马懿采纳了郭淮的意见,命令郭淮立即率部前往北原固守,防止诸葛亮大军的突袭。

由于郭淮的准确预判,司马懿得知调兵遣将赶到北原。《三国志•郭淮传》载:“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诸葛亮突袭北原受挫,被迫改变部署,将主力驻扎在五丈原一带。郭淮此举的重要性不仅仅挫败了诸葛亮的攻势,同时逼迫诸葛亮放弃了经北原进入雍州地区的图谋,导致占据出现重大逆转。至此,诸葛亮大军被司马懿三面围困在五丈原地区,双方陷入僵持阶段。这也使得诸葛亮再也无法突破司马懿的防御圈,最终病逝于五丈原。郭淮的这次成功预判,足以令诸葛亮抱憾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两栖爬行动物馆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两栖爬行动物馆,位于风景独秀的西花园薰风楼内,馆中汇集了国内两栖爬行动物馆之精华,引进国内一流技术建成,是一个教育性强、生动的科普园地。两栖爬行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地球上的两栖爬行动物已经在我们古老的星球上生活3亿多年了。

走进薰风楼的这间模拟原生态饲养环境的两栖爬行动物展览馆,游客将会看到为长相奇形怪状的两栖爬行动物们准备的"游泳池"、沙滩、草坪、恒温箱以及活物投喂过程等。在这里,所有的动物都没有经过人工驯化,全部尊重其在野生环境中自然取食的生活方式。专职的饲养员会带您了解最权威的两栖动物知识,近距离观赏,喂养素食"陆龟",与温柔"巨蟒"亲密接触,感受人与"眼镜蛇"之间轰动世界的“死亡之吻”。

地址:运城市盐湖区红旗西街西花园内薰风楼

类型:博物馆展馆展览

开放时间:

9: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饲养两栖爬虫要注意哪些问题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注意饲养环境

饲养任何一种两栖爬虫前就应当对其品种及生活环境做一定的了解,因为不同的品种其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很容易使爬虫患病。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及提供合适的生活用具,是饲养的基本。

两栖类动物的食性比较广,如昆虫、蟑螂、螃蟹、虾、鱼、小型啮齿动物、小型蜥蝪、甚至同类等也会出现在它们的食谱中;爬行动物的食谱也很多样化,如蛇类,根据不同品种,食物包括鼠类、小型蜥蝪、两栖类动物、鸟蛋、蜗牛等,而人工饲养的大型蛇类就可能需要给予鸡等动物。至于蜥蝪类动物,它们在幼体阶段主要吃昆虫,长大后有些品种主食是肉类,有些就偏素食性。

有些品种具攻击性,若是品种问题,只要在饲养前多查品种资料即可,倘若是个体问题,大多也是被饲养后经观察后才能发觉。所以,最好就是饲养一只,这就没有可能攻击其他个体或被攻击。若考虑繁殖,就需要预多些空间能分隔个体,或者准备多个饲养箱以备不时之需。不同种类、患病个体、新进的个体也需要隔离饲养,不同品种会带不同的病原体,有些病原体对个別品种可能是益菌,但就可能侵袭其他品种,当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的机会大增。

带两栖及爬行动物回家之前,应先征求家人的同意,很多人对于这种动物本能的会产生恐惧。很多爬行动物也有几十年的寿命,当饲主没有空照顾宠物时,可能需要家人的帮助。

很多两栖及爬行动物也属于濒危保护动物,饲养前一定要查清楚品种是否能合法饲养。其实两栖爬行动物本身并不适合作为宠物,因为它们是变温动物,对食物、环境气候等也有一定要求,所以比较难模拟它们的生活条件,一旦出错可能会对它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少爬宠爱好者将自己的宠物养的很好,如果本身有这个能力,想饲养也未尝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龙鱼的两栖类食物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龙鱼(详情介绍)

龙鱼的美丽是不可抵挡的,健康的龙鱼更是体型完美,色彩艳丽,金质厚重,活跃好动,是家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为了让龙鱼保持美丽,日常喂食是不可缺少的,虽说喂食是饲养者每天必干的事情,但你是真的了解龙鱼的食物吗?你也会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喂食吗?

在喂食方面,两栖类的食物主要是蛙类与甲鱼类。

一、青蛙

喂食青蛙的鱼友也有不少,但在喂食时需要注意。因为青蛙体内的寄生虫比较多,不仅仅是在内脏里,还存在在皮肤下面。如果单纯使用高锰酸钾药浴的话,虽然能起到杀菌的作用,但是寄生虫是没办法处理的。把内脏处理后,皮肤下的寄生虫也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在消毒方面一定要加以注意,避免因喂食没有消毒干净的蛙引起龙鱼疾病的发生。消毒时用高锰酸钾浸泡之后用清水饲养24小时,让青蛙把肚子里的东西拉干净就可以。但是这样也不能保证青蛙就完全没有细菌了,因此并不建议长期喂食青蛙。另外还可以利用高温来进行杀毒。把青蛙用高锰酸钾泡过之后上锅蒸,利用高温来进行杀毒。然后再用镊子夹着青蛙放入缸中,吸引龙鱼的注意。蛙的个体最好不要过大。

另外蛙类还有林蛙,林蛙在东北比较多见,林蛙的处理也是用盐水或高锰酸钾浸泡,但时间不要过长,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也有鱼友是将林蛙冷冻起来,在喂食的时候提前解冻。

二、小甲鱼 

甲鱼的营养是很丰富的,含有蛋白质、脂肪等等,对龙鱼来说是很理想的食物,能让龙鱼促进体型,强壮但是又不会太肥。而且还有说法是,受伤或者食欲不振的龙鱼喂食甲鱼,还可以让龙鱼开口,能提高龙鱼的免疫力。

喂甲鱼的话主要是甲鱼苗,小,而且骨头软,龙鱼也可以消化,不论是在小河里捕捞还是在市场上买,要挑那种有些透明的,甚至还能看到肚子里面的那种小甲鱼鱼苗。

买回来以后高锰酸钾浸泡,然后清水饲养一段时间,也不需要喂食,主要就是让甲鱼排泄一下体内的东西。然后就可以直接投喂了。龙鱼食物中的两栖类,在喂食时一定要进行彻底消毒,特别要注意避免因其体内的细菌或是寄生早引起龙鱼疾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及受威胁状况研究

全文共 228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复杂的地质历史和生态环境孕育了许多两栖爬行动物。然而,自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发表以来,包括两栖爬行动物在内的脊椎动物的威胁状况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评估。为了全面评估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状况,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和蒋建平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组受环境保护部委托,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红色名录研究”和“中国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红色名录研究”项目。

红色名录的研究基础离不开中国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1998年至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主办或参与的《中国动物学爬行》第1、2、3卷相继出版,对中国爬行动物的整体种类进行了总结。到目前为止,十多年来没有人修改过中国的爬行动物物种名录。因此,在红色名录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国内相关专家(包括台湾和香港)确定了我国爬行动物的分类体系,并对中文学名进行了必要的规范,最终确定了有效种,排除了无效种,整理出2013年以来在我国发现的461种爬行动物(包括2种区域灭绝),形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爬行动物红色名录》(以下简称《爬行动物红色名录》)。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增加和删除。截至2015年4月30日,共鉴定出中国爬行动物3目30科132属462种,其中鳄鱼1属1科1种,陆龟6科18属33种,穿山甲23科113属428种。该名录在中国科学院和环境保护部的支持下,被收录到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16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光盘中(原链接2)。目前,中国现存的爬行动物种类约占世界爬行动物种类的5%,居世界第八位。

两栖动物名录主要依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动物实验室主办的《中国动物学——两栖动物》和《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地图集》。截至2014年6月,还邀请了国内外(包括台湾和香港)相关专家对中国境内408种已知两栖动物进行了评估,形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两栖动物红色名录》(以下简称《两栖动物红色名录》)。在2015年新增物种后,《两栖动物名录》被纳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和环境保护部资助的2016年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年度光盘。它于2016年5月22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供用户免费访问和查询(原文链接2)。目前,中国现有的两栖类物种约占世界两栖类物种的6%,居世界第五位。

《爬行动物红色名录》、《两栖动物红色名录》和《其他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于2015年5月23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2015年第32号公告的形式发布(原链接3)。随后,《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首次以开放获取期刊文献的形式发表(文章发表于《生物多样性》(2016,24(5): 500-551),原文链接4)。

在爬行动物红皮书中评估的461种物种中,有2种为区域灭绝,34种为极度危险物种,37种为濒危物种,66种为易危物种(VU),78种为接近危险物种,175种为非危险物种,69种为缺乏数据物种。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有137种爬行动物受到威胁(包括极度危险、濒危和脆弱),占总数的29.72%,包括31种乌龟、67种蛇类、38种刀鱼和1种藏红花,高于201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的世界爬行动物受威胁比例(13.61%)。在所有受威胁物种中,受威胁比例最高的是扬子鳄(100%)和海龟(91.18%)。中国爬行动物特有濒危物种有39种,占特有物种总数(143种)的27.27%,占受威胁物种总数(137种)的28.47%。长江以南的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是最受威胁的物种。爬行动物受到人类的严重干扰,主要表现为栖息地退化、栖息地破碎化、过度利用和污染、气候变化等。(文章发表在《生物多样性》(2016,24(5): 578-587),原文链接5)。

在《两栖动物红皮书》评价的408种物种中,有1种已灭绝,1种为区域灭绝,13种为极度濒危物种,46种为濒危物种,117种为易危物种,76种为近危物种,102种为非危物种,52种为缺乏数据。进一步研究发现,有176种两栖动物受到威胁,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43.1%,明显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物种的受威胁率(30.8%)。中国特有两栖动物272种,其中48.9%为濒危物种。对两栖动物威胁最大的是球虫(63.4%),明显高于无尾虫(39.0%);受威胁最大的科是隐鳃亚纲(仅1种,100%受到威胁)、小鲵科(86.7%)和双鳃亚纲(78.1%)。11个省、自治区的濒危物种占本省、自治区两栖动物总种数的30%以上,四川(40.8%)、广西(39.2%)和云南(37%)分别位居前三位。栖息地退化或丧失、捕获和环境污染是受威胁两栖动物的三大风险因素(文章发表在《生物多样性》(2016,24(5):588-597),原文链接6)。

尽管自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中国一些濒危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存条件有所改善。然而,两栖爬行动物中缺乏“明星物种”,许多两栖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处于相当危急的境地。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状况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广泛的研究对象、最完整的信息和涉及的最多的专家。这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的研究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进一步加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种群和栖息地监测及相关科学研究仍是今后开展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和濒危物种救助行动的关键基础工作。

文章的原标题是“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威胁研究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会游又能飞,世界第一大!AG600两栖飞机即将首飞

全文共 12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新闻:世界上最大的两栖飞机AG600,由中国自主研发,日前在珠海成功完成首次地面滑行试验,并将选择首次飞行。

AG600处于良好的滑行状态,将首先飞行。

水陆两用飞机AG600也被称为中国大型飞机的“三剑客”,与中国的大型喷气式军用运输机运输机运输机-20和新一代干线客机C919齐名。

滑行试验是飞机首次飞行前的最后工作,首次滑行是飞机研制过程中首次完成自主控制动作的关键节点。

这一次,除了成功完成第一次滑行任务外,第一机组还根据滑行任务清单进行了AG600度转弯。试验验证了飞机保持直线滑行、纠偏、刹车系统功能和前轮转弯系统功能的能力。

第一飞机组认为该飞机动力强劲,转弯灵活,刹车灵敏,滑行状态良好,所有系统运行正常。目前,AG600飞机的工作在第一次飞行前已经稳定地进行了。在完成各种滑行测试后,AG 600飞机将选择首次飞行。

船和飞机的有趣组合

AG600是一种水陆两用飞机,可从水上或陆地起飞,可承担救援、消防、水陆运输等多种任务。

AG600飞机和我们通常乘坐的飞机的最大区别是它具有水上飞机的一些特征。例如,特殊船型的机翼和腹部两侧的浮标。

三角翼在浮标两侧三角翼在浮标两侧

△特种船腹△特种船腹

两栖飞机AG600上面有飞机的形状,但下面更像一艘船。这种组合对于飞机设计来说有着不可逾越的技术鸿沟。

从结构形式上看,必须有效地将水动力和空气动力结合起来,以保证它能飞行。例如,当波浪在水面上溅起很大的水花时,这种消浪板可以用来压下波浪,以确保不会溅起水花。这样,后面的水流会更顺畅,不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浪。

八年的研发实现了航空领域的零突破

虽然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也有研制5级水上飞机的经验,但AG600要求水陆两用,在吨位和尺寸等许多方面都达到了全新的水平,这也对飞机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保证在水面起降和在陆地起降同时进行的性能,AG600专门设计了一种结构复杂的新型主起落架,可在机身侧面收缩。仅这一个组件就经历了数万次调试测试。这种新设计几乎遍布整个机器。

在过去的八年里,AG600在中国航空领域的许多方面都实现了零突破。自2009年成立以来,来自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10多所大学的数万名研究人员参与了AG600飞机的研发。最终,AG600飞机的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中国在航空领域的新突破。

广泛使用!AG600能储存12吨水并营救50名遇难者。

AG600大型两栖飞机不仅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也标志着中国将在海洋应急运输和救援、森林防火等方面增加新的航空装备力量。

当承担森林防火任务时,AG600一次最多可以储存12吨水,可以扑灭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火场。在执行海上救援任务时,AG600可以一次救援50名遇险人员。这可以为在海上遇到紧急情况的遇险人员形成及时有效的救援力量。

中国在满足国家运力需求的同时,在相应的航空材料、结构加工和民用航空适航认证体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中国航空及周边产业形成了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碉堡了!美国海军超重型两栖登陆艇组图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简介:在未来的战争中,可能会有机器、马匹和水陆两用卡车用于运输。

“腿部支撑系统”(LS3)机器人有四条腿

重型两栖登陆艇

最近,在夏威夷,一队美国海军带着一个机器人深入丛林。“腿支撑系统”(LS3)机器人有四条腿,可以承载400磅,可以在崎岖的地形上行走,就像未来战争中的机械驴子一样。它是“先进战争实验”的试验产品。如果海军陆战队认为试验效果良好,未来的战争可能会由机器马来进行。

整个实验是一个大型跨国军事项目——被称为“环太平洋”的子项目。“环太平洋”由美国海军主办,涉及22个国家,包括55艘船只、200架飞机和25000名人员,以及3个LS3机器人。

海军士兵通常携带100到135磅,不仅包括武器和弹药,还包括水和食物。尽管在远离基地的地方进行军事行动时携带水和食物非常重要,但士兵们并不需要一直随身携带午餐。这是LS3可以工作的地方。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创造了这项技术。如何充分利用它是其他军事部门的任务。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上尉·唐·戈登提到了海军如何在战争实验中使用LS3系统。他们用LS3运送食物、水和弹药,为7至9人的小组提供补给。戈登说,你通常需要携带额外的物资,把它们放在车里,必要时分发给你的同伴。LS3可用于树木茂密的地区和崎岖不平的地形,因为它不依靠轮子移动。它可以执行巡逻和补给任务。

至少在理论上,这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在实践中,它很快遇到了挑战。虽然参加实验的海军士兵可以在行动中乘坐MV-22鱼鹰飞机,但是飞机上没有足够的空间让这么多人坐在机器驴上。事实上,在到达目的地后,海军士兵遇到了另一群遗弃机器驴子的士兵。

为了将LS3和其他设备从船上运送到海滩,海军还测试了其他新技术。通常,海军和大多数人对海滩有不同的看法。戈登说,新开发的运输工具不是那种在海滩上闲荡的流浪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为什么说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鱼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青蛙幼虫被称为蝌蚪。它们长大后通过水中的鳃和陆地上的肺呼吸。它们属于两栖动物。研究发现颜色和两栖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在对地层下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种长江鱼类头骨的膜状成骨与两栖动物头骨的膜状成骨非常相似。两者的循环系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越江鳍的胸鳍和腹鳍底部有非常厚的肉,鳍的内部骨骼的排列非常接近古代两栖动物的肢骨。此外,古老的渡河鳍有内部鼻孔,可以用肺呼吸。那么,鱼是如何进化成两栖动物的呢?

大约4亿年前,在泥盆纪时期,有大量的白鳍鱼生活在天然的淡水湖和沼泽中。这条鱼有1米多长,呈纺锤形,在水中快速移动。这是一种食肉鱼。到泥盆纪末期,地球开始看到真正的陆生植物,如高大的马尾、松树和树状的西藏植物。几千万年过去了,石炭纪地质时期到来了。由于当时陆地气候温暖湿润,这些陆生植物相应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种类繁多,生长旺盛。大量植物的枯叶落入河中,一些生长在海岸或水中的树木也在水中腐烂。结果,水质恶化,水中的氧气逐渐减少。生活在河水中的鱼部分是由于水中缺氧而死亡,但其中一些鱼用胸鳍和腹鳍来支撑身体,它们要么依附在水中腐烂的叶子上,要么沿着河流爬上树根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一方面,由于水质的进一步恶化,鱼类对大气的依赖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由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一些生活在浅水区的跨河鱼类在旱季不得不用胸鳍和腹鳍支撑身体,从干涸的河床爬到另一条有水的河流。通过这种方式,其底部的肉质变得非常发达,鳍的内骨架也慢慢地改变成类似于陆生动物的五指附肢的排列方式。然后逐渐进化成古代两栖动物,成为陆地四足动物的祖先

1938年12月,在南部非洲东海岸附近,人类首次捕获了一种活的河鱼,并将其命名为“拉蒂默鱼”(latimer fish),现俗称“梭鱼”。这一惊人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古代两栖动物是由古代河鳍鱼类进化而来的理论的正确性,也打破了河鳍鱼类自7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的古老说法。从1938年到1975年,在科摩罗群岛捕获了80多条现代河鱼。它们生活在大约200-400米深的海底,长1.28-1.80米,重30-80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两栖类的呼吸方式?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口咽式

两栖类的呼吸方式是口咽式。两栖类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与动物界中其他种类相比,地球上现存的两栖动物的物种较少,目前正式被确认的种类约有4350种,分无足目、无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两栖类的呼吸方式是口咽式。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幼体(蝌蚪)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卵,有些从卵中孵化出来几乎就已经完成了变态,还有些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

两栖动物最初 ,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晚期,最早的两栖动物牙齿有迷路,被称为迷齿类,在石炭纪还出现了牙齿没有迷路的壳椎类,这两类两栖动物在石炭纪和二叠纪非常繁盛,这个时代也被称为两栖动物时代。在二叠纪结束时,壳椎类全部灭绝,迷齿类也只有少数在中生代继续存活了一段时间。进入中生代以后,出现了现代类型的两栖动物,其皮肤裸露而光滑,被称为滑体两栖类。

现代的两栖动物种类并不少,超过4000种,分布也比较广泛,但其多样性远不如其它的陆生脊椎动物,只有3个目,其中只有无尾目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每个目的成员也大体有着类似的生活方式,从食性上来说,除了一些无尾目的蝌蚪食植物性食物外,均食动物性食物。

两栖动物虽然也能适应多种生活环境,但是其适应力远不如更高等的其它陆生脊椎动物,既不能适应海洋的生活环境,也不能生活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在寒冷和酷热的季节则需要冬眠或者夏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水浒传中 “风流威猛二将”和“黑白水陆双煞”都是谁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风流威猛二将”指的是花荣和徐宁,“黑白水陆双煞”指的是李逵和张顺,《水浒传》中108位好汉各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他们之中,有一些非常奇特的组合。

“风流威猛二将”由花荣和徐宁组成,这两人都是梁山的颜值担当。花荣原本是清风寨武知寨,箭法高超,又有“小李广”之称。徐宁则是东京禁军金枪班教师,他的家传武学金枪法、钩镰枪法,独步天下,人送外号“金枪手”。

“黑白水陆双煞”则由李逵和张顺组成。李逵被称为“黑旋风”,是其中的“黑煞”,使用两柄大板斧打仗,极其凶狠。而张顺则被称为“浪里白条”,水性极好,可以在水底伏七天七夜,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

这些好汉虽然各具特色,但同样有一颗忠诚的心。他们为了梁山聚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为了梁山好汉们的安危奋不顾身。如花荣和吴用在宋江去世后,为了陪葬自缢身亡,李逵和张顺则差点毙命在一起打架。

这些故事不仅是《水浒传》中的传奇,也是我国文化中的佳话。他们展现了忠诚、勇气和友爱等传统美德,也给我们在社会中奋斗的人们以启迪。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忠诚、勇敢和团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