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朝闭关锁国是谁提出来的(合集20篇)

浏览

4054

文章

722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这些年来也会出现明显的改变。上三旗其实就是由皇帝直接统领,主要也分成了三种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也就是说在清朝入关之后,这本身就是由皇上来直接的统领,但是后期必然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改变。

八旗制度并非一蹴而就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但是在这一个崛起的过程中,也并非是一出而就。一开始所创建的分别就是黄旗、红旗、蓝旗和白旗,简单而言,在努尔哈赤时期白旗就已经出现。一开始在出现时,统领者就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在褚英的带领之下,也能够有效为后期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但伴随着逐渐的发展实力的增加,努尔哈赤的忌惮。后期越发不满,直接就选择处死自己的儿子。

交给皇太极

接着就把白旗固山交给自己的皇太极。在这一年又开始逐渐的扩充,从原先的4个变成了8个,因此在皇太极时代,显然正白旗拥有着较高的地位,最终也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四大贝勒之一。皇太极在成为汗位之后,马上就会选择更换颜色,更是直接做出了对调,接着就直接进入到多尔衮的门下。

多尔衮的带领

在多尔衮的带领之下,很显然正白旗并没有能成为上三旗,在此时正黄旗、镶黄旗就属于三贝勒爷,可是现在已经被夺走,不过这并没有办法导致正白旗的实力受到相应的影响。可能是因为这是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统领的一个部门,因此就会拥有着雄厚的实力,就算选择对调,就算选择调整也没有出现任何的影响,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实力,这也是当前主要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郭纪军教你清朝格格旗头燕尾造型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梳理通顺

在开始扎发前,首先用梳子将头发梳理通顺,切忌不要有任何打结的地方,以免影响之后的效果,之后将头发分出前后区,后面的头发再梳成中分,然后将燕翅固定在中间。

2

进行固定

在将燕翅固定好后,之后将前面的头发梳成中分,将蝴蝶包固定在上面,不仅可以帮助增加头发的高度,还能够使整体的结构变得更加稳固。

3

开始衔接

在将所有的真发都整理完后,接下来将发片在前面的位置上进行固定,然后在发片两侧的空心卷部位将流苏饰品佩戴在蝴蝶包上,可以很好的帮助凸显女性特有的美感。

4

珠花点缀

在将饰品固定好后,接下来将珠花固定在前面头发的正中间位置,左右两侧也可适当的点缀些珠花,这样清朝格格的旗头造型就打造好了,可以使整个人看起来十分富有古典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朝命最好的皇帝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历史上命最好的皇帝是谁

清朝命最好的皇帝必然就是嘉庆帝。如今越来越多的清宫戏都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人们也会看到一些九子夺嫡,其实还有一位皇帝,根本就没有什么惨烈的竞争,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拥有皇位。

帝王的争夺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特别在皇子非常多的情况下。嘉庆帝就是乾隆的其中一个儿子,而且是第15个儿子,如果是按辈分来看,显然是不够资格成为帝王。但是乾隆的寿命比较长,更是稳坐了将近60年的时间,最终也就熬死了自己的这一些哥哥们,等到可以继位的时候,仅仅只剩下嘉庆还有其他的一些皇子。

乾隆在位的时候,曾经也有一个规矩,做自己做皇帝的时间一定不可以超过自己的皇祖父,也许乾隆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寿命如此之长,也成为了清朝寿命特别长的一个皇帝,没有几个人能够比他这么命长。乾隆的这些儿子,也没有如此硬朗的身子骨,等到乾隆想要退位的时候,放在自己眼前的已经没有太多的人选,在几个人中就只能够选择嘉庆。

如果在剩下的这几个皇子中,八阿哥特别的好色,根本就没有办法治理朝政,十一阿哥根本无心朝政,只知道吟诗作对,而且这也并不是受到自己喜欢的。在经过挑来选去之后,最终就决定十五阿哥看上去比较靠谱,因此人们也会觉得这就是清朝特别好命的皇帝,完全不需要去争斗,自己白白捡得了一个皇位。

乾隆在做了60年的皇帝之后,马上就选择和平退位,更是把皇位放在15阿哥的手中,就这样变成了嘉庆帝,而在这个时候其实清朝已经逐渐的进入到下坡路阶段,虽然嘉庆帝一直以来都非常的勤勤恳恳,但是很可惜也没有任何的作用,无法挽救当前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上如果没有慈禧清朝又会是怎样是灭亡还是繁荣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慈禧太后小编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慈溪太后是清朝的,在当时腐朽落后的清朝,慈禧太后为了自救丢下了当时的清政府不管了,同时,也是让人们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小编看到有人在议论如果当时的清政府没有慈禧太后又会是怎样呢?是灭亡还是繁荣呢?具体的小编也是整理了一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的一个微小变动,会导致未来的巨大变化,如果历史上没有慈禧这个人物,不要说中国的现在会是怎样,就是世界历史也许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就好比很多网友假设没有拿破仑、没有希特勒一样,那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慈禧会怎样呢?

首先,如果没有慈禧,辛酉政变的历史就会改写,因为慈禧的崛起,缘于辛酉政变。咸丰驾崩,慈禧发动政变夺权,是因为意识到了自身的危险。宫廷权斗,你死我活。假如没有慈禧,慈禧不杀八大臣,八大臣就会杀慈禧。八大臣回到北京后,会立即抓捕慈禧等人。不杀慈禧,也会杀掉奕。

打掉慈禧、奕等势力,八大臣就完全控制了朝廷。接下来,历史又会按套路重演,八大臣之间内斗不止,强势的大臣,如载垣等人就会愈加擅权专政,独揽朝纲,出现类似鳌拜那样的人物。但年幼的同治又不同于当年的康熙,8岁的康熙可以智擒鳌拜,同治显然没有这样的能力。

此时,清军镇压太平天国正处在关键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肱骨之臣正在各战场与太平军奋力搏杀。假如没有慈禧,会对战局有重大影响吗?应该不会。因为到了1862年或1863年初,形势已经逐渐明朗,太平天国的气数已尽。不管有没有慈禧,清廷剿灭太平天国的决心不会改变。不管有没有慈禧,太平天国逆转局势的可能性都很小。

剿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等人会谋反、实行清君侧吗?肯定不会。因为当年慈禧掌权时根基也不是很稳,曾国藩等人同样没有谋反,那时慈禧一个女人家,还不到30岁。八大臣都是一帮老臣,重要的是,肃顺对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有大恩,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只会知恩图报。

假如没有慈禧,假如皇帝还是同治、光绪继续即位的话,同治没有作为是肯定的。一方面是自己年幼,身体不好;一方面又被辅政大臣死死控制住,很难有发挥的空间。4岁的光绪登基后,十年内的命运也会与同治差不多。

假如没有慈禧的崛起,而八大臣又杀了奕,那么,后面出现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慈禧是洋务运动的最高决策者,奕是最高执行者,也可看作是总设计师。慈禧虽然保守顽固,但奕毕竟还是个开明派,洋务运动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展开的。没有了奕,光凭曾国藩等人会行吗?

洋务运动毕竟是一次积极的自救运动,如果洋务运动程度减半,那中国的形势就相当可怕了。因为此时的日本正在大踏步前进,明治维新,全盘西化,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让日本从上到下脱胎换骨。反观没有了慈禧的中国,仍在闭关锁国,裹步不前,拒绝一切现代文明。

历史的发展是环环相扣的,但不是每发展一步都是必然。慈禧的出现,或许就是一个偶然。一个女人掌握了权力,野心膨胀,权欲熏天,再加上有些手腕,不知不觉就操控了中国4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科学家提出太阳内部可能存在暗物质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提出太阳内部可能存在物质

英国科学家最近提出,在地球人身边最明亮的物体——太阳的表层之下,可能存在大量暗物质。

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宇宙中约有 90%的物质以暗物质的形态存在。它们在电磁波谱的各个波段都不可见。理论物理学家曾经预言过一种粒子,称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被视为暗物质的重要候选者。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牛津大学的两位天体物理学家提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在经过太阳这样的大质量天体时会被俘获。假设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质量为 1000 亿电子伏,则太阳诞生 50 亿年以来应该有 10 的 44 次方个这种粒子。

按照理论,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一般不与普通物质反应。但少数粒子可能撞击太阳内部参加核反应的原子,加快能量从太阳内部传送到外层,可能使太阳核心温度下降约 0.1%,从而使核反应速率下降 1% 左右。

由于核反应的速率影响到太阳产生的中微子数量,通过分析一些地面中微子接收实验装置获得的太阳中微子数据,将有可能验证上述说法可靠与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1927年8月7日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

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党的最高会议—“八七会议”上结合中国当时国情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以说对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一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的。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没有救世主可以将幸福送给中国人,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治中国的病。不顾中国国情,照搬西方的公式,只能将中国越弄越乱,越搞越坏,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确定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兴起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之下,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反思“左”和右的错误教训,紧紧握住为人民打仗的枪杆子,从而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并最终用人民的枪杆子,缔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朝的九门提督是什么官?职位级别大吗?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小编刚刚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九门提督是什么官?小编看了一下,九门提督是清朝的一种官制,在当时的清朝有很多的官制名称。不过,这个九门提督貌似职位级别还是比较大的。九门提督在当时虽然说是看管皇宫的,但是级别和权利是非常高,保卫者皇家的安全。那么,这个官制是由谁创造出的呢?具体的信息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九门提督的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清朝的驻京武官,设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初为正二品,后于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

九门提督负责京师的警卫、治安,其统率的部队长期保持在3万人左右,且人员精干,装备精良。

清代,京师的卫戍、警备和治安保卫机构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通称“步军统领衙门”。长官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九门提督统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的马步兵,所部的具体任务是分泛驻守、稽查城门、缉捕盗贼、申禁巡夜等。

步军统领创设于清初,后经历了数次变迁。原来只统辖八旗的步兵营,到康熙十三年(1674),始兼提督京城九门事务(原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1691),又兼管巡捕三营事务,官衔全称遂改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

雍正七年(1729),官署定名为“步军统领衙门”,十二年(1734),在宣武门内京畿道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后迁至北城帽儿胡同,又称“北衙门”(同为负责审案的刑部因设在南城称“南衙门”)。

乾隆四十六年(1781),巡捕增设左、右两营,变成中、南、北、左、右五营,故该衙门的主官改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嘉庆四年(1799)改官秩为从一品。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设立安民公所,维持治安。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前的最后一任步军统领是慈禧太后亲信荣禄。1901年清廷仿效联军方式,设“善后协巡营”,后来改名“巡警总厅”,替代原步军统领衙门的巡捕营。1902年,肃亲王善耆任步军统领,支持军警分离的改革。1905年清廷正式创设巡警部,并开办现代警察学校,培养警察人才。自此,军警编制分离,现代警察制度初步创立。

1911年,辛亥革命后,北洋政权为了维护其政权统治,不仅没有裁撤“步军统领衙门”,反而保持,只是将其更名为“京师步军统领衙门”,辖左右翼总兵。并以此为工具,插手京城社会治安,牵制警察办案,成为民国初期十分特殊的一处“衙门”。1924年,冯玉祥率部进入北京,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同年10月5日,这一特殊的衙门才被裁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朝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的原因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皇子为什么不能生母抚养

为防止皇子被毒杀,防止外戚专权,锻炼皇子的坚毅。这些做法就能够有效维护清朝的统治,还能够保证整个权力的顺利更替,其实生在帝王之家有很多优点的同时也会有很多的缺点,如果不是亲生母亲养大,自然可能会有一些亲情的缺失。

1、防止皇子被毒杀

在皇宫中无论是什么样的朝代,都会有一些尔虞我诈的事情,妃子和妃子之间为了争夺宠爱,真的会做出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如果两个妃子一直都会处于一个敌对的状态,各自生下孩子,然后让对方去照顾,其中一个孩子如果出现意外,这必然就需要去追究责任,这种做法就能够有效避免孩子被暗算。事实上在整个抚养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促进感情,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的安全。

2、防止外戚专权

在汉朝时期会有着母以子贵的说法,因此在那个时候还会有着严重的外戚专权。这就会导致整个统治受到相应的影响,汉武帝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外企专权,曾经立下母死子立的规定。为了避免这类的风险而选择杀掉亲生母亲,这种做法会有一些残忍,可如果把皇子留给其他人抚养,也能够削弱亲生母亲的实力,还能够有效维护整个统治,相对来说这才是一举三得,同样也会比较有人情味吧。

3、锻炼皇子的坚毅

古代的储君最担心的应该就是生长于深宫之中,然后被这一些妇人之人带大,因为这就会导致皇子的性格肯定是软弱无能的。可相反,如果是有其他的人带大,因为这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就会缺少原始的祭拜,不会有亲生母亲这般的溺爱,能够有效锻炼皇子的忍耐能力。等到逐渐长大之后,处理国家大事也会拥有着更大的力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朝为何没有昏君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为何没有昏君

清朝时期是没有昏君的,至于为什么,可以从三方面来解释,首先是因为清朝的皇位继承方式一直以来都是能者据之,不同于前朝的皇位继承方式,比如说是由嫡长子继承,或者由有什么身份的人来继承之类的,清朝的皇位继承方式一直都是有能力的人来继承,所以自然没有昏君一说。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朝堂势力跟皇帝权力相互制衡,清朝那时候一共是经历了12任的皇帝,并且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都是有朝中大臣的势力可以与皇帝的势力相制衡的,这也就导致了皇帝没有办法在朝堂之上一手遮天,所以就没有昏君的诞生了。

最后一方面的原因那肯定是因为每一任皇帝在位期间的时势了,那时候的清朝时势是动荡变化的,所以每一任皇帝如果想要坐得安稳,就必须要有能力来安抚这一时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引进来走出去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引进来”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时进一步确立,“走出去”是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提出。“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进来”战略是指将国外的先进科技人才和领先的管理理念引进来。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有选择的不破坏国内经济环境的招引科技人才和项目资金。“引进来”为主的阶段是1978-1990年,改革开放初期。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及党的十四大的政策目标,进一步确立了这一阶段对外开放的目标是“按产业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

“走出去”是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提出。“走出去”形成过程:“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和提出在分类当中,我们大概把它分为三个时期,逐步发展过来的。第一个时期就是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孕育了“走出去”战略。第二个时期,就是江泽民同志时期。江泽民同志承前启后,在总结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后,正式提出把“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1997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概念,缺一不可。第三个时期,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走出去”战略也非常重视。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预示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向纵深发展。“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朝比和珅更得宠的权臣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乾隆时比和珅更得宠权臣是谁

乾隆时期算是我国清朝时期的最后一个强盛时期,在乾隆统治的时候,他有很多喜欢的臣子,但是说到乾隆最喜欢的臣子,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何坤,因为何坤的办事能力出色,受到乾隆的喜爱,也就是因为乾隆的恩宠,所以何坤才会肆无忌惮的敛财,成为了后来的贪官,不过要是说到乾隆最为宠爱的臣子,这里应该另有其人。

这个人就是阿圭。阿圭是乾隆时期的一位将军,骁勇善战,头脑灵活,他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有一次阿圭带着部下到敌军去查看情况,但是被对面发现了,对面就派兵来追。阿圭这边的人就胆怯想要逃跑,但是阿圭想到如果逃跑,一定会被人从后面乱箭射杀,于是他们就把衣服撕碎挂到树上,然后慢慢的往后退,然后对面敌军看到树上挂的衣服,以为人很多,所以就不敢贸然前往。因此,阿圭也是带领着将士们逃过一劫。

之后阿圭带兵拿下金川是功不可没的。在这之后,他又受命前往到广西平叛。同样也是凯旋而归,可以说阿圭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评判了不少的反乱,所以乾隆皇帝很是欣慰,授予了他很多的官职。在阿圭38岁的时候,依旧身体硬朗,被乾隆派到了新疆。那时候的新疆动乱,所以乾隆派他前往去解决新疆的问题,新疆也在他的手底下恢复了统一。之后乾隆更加的重用阿圭,也就是阿圭,靠着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在朝廷中有了如今的位置,所以朝中并没有人敢得罪于他。

所以说,在乾隆年间,阿圭才是最为得宠的权臣,他的地位要比何坤高很多,并且也不贪财,不好色。可以说,相比于臭名远扬的和坤,阿圭的名声要更好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热血同行艳势番是干什么的?清朝真有艳势番吗?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热血同行》其背景放在了清末民初,当时清朝政权已然处在崩塌的边缘,男主崇利明是一位留学归来的贝勒爷,他想守护国家,因此成为艳势番首领,而艳势番是皇家直属暗杀部队。不少观众也是对这个组织感到好奇,清朝时期真的有艳势番吗?其实这点还是比较好判断的,从名称就能感觉到这不像是当年能取出来的名。下面就来讲讲艳势番在《热血同行》中究竟是个怎样的组织,一起来了解下吧。艳势番是干什么的?

《热血同行》是根据《艳势番》这部漫画改编的电视剧,在剧中,艳势番是自清世祖的时候就存在的一支效忠于皇权的特工机构。不过,艳势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清朝历史上是否存在艳势番这样的组织?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下吧。

在《热血同行》中,艳势番是一个非比寻常的皇家秘密特工组织,最早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皇家威严,维护皇权稳定。据悉,“艳势番”这个名字,是从顺治帝那个时候演变而来的。

根据《热血传奇》的历史背景介绍可知,清世祖顺治帝身边有一支由八旗精英组成的组织,当时摄政王多尔衮位高权重,顺治帝担心多尔衮与自己夺权当皇帝,就让他这支近卫队组织刺杀多尔衮,结果死伤惨重。

为了纪念那些牺牲的人,顺治帝又重新创建了一个组织,他给这个组织取名为“唁势”,寓意就是吊唁并且纪念那些死去的人。后来“唁势”演变成了“艳势”,而“番”字,指的正是番队组织的意思。清朝真有艳势番吗?

当然了,清朝历史上并不存在艳势番这个组织,这只是虚构出来的。虽然历史上没有艳势番,但是艳势番中很多其他的官职和机构,却是在清朝真实存在的,比如神机营,《热血同行》中崇利明就是神机营的副都统,后来他还成为了艳势番的番主。而艳势番也会在他的带领下,改头换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崇利明所在的神机营,早在明朝永乐大帝在位的时候就有了。神机营存在的主要目的,用这样几个字来概括,就是“内卫京师,外备征战”。清朝的神机营配备的都是最先进的武器,其中有各式各样的洋枪洋炮等。但是,后来因为清政府腐败,神机营也变得越来越不作为,在清朝末年,神机营也被取缔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学家提出金星自东向西转新解释

全文共 3083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提出金星自东向西转新解释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包括地球在内的 8 颗行星都是自西向东自转,惟独金星别具一格地自东向西自转。法国科学家最近指出,这可能是由于这样自转对金星来说是一种更加稳定的运动状态。

此前人们曾猜想,金星原本与其它大行星一样,也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后来可能曾经发生过某种特殊的天文事件,导致金星在自转轴上来了个上下颠倒,变成现在的怪样子。

法国科学家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金星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发现有 4 种运动状态是比较稳定的,其中两种是自西向东的“正转”,另两种是自东向西的“反转”。而反转的状态又比正转更加稳定,因此金星反转可能是一种必然结果,而不是偶然事件所致。

科学家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这 4 颗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其自转轴倾斜度的变化具有混沌运动特征,对微小的影响都非常敏感,最终结果非常难以预测。研究人员选取了大量不同的初始条件,模拟金星的运动在大气潮汐及液态核心与岩石地幔相互摩擦等因素下的变化,得出了上述结果。(完)火从天降(维利考夫斯基理论)筱筱编

“公元前 15 至 8 世纪期间,地球有几次几乎和其它星体碰撞,因而发生剧烈震动。这些宇宙间的摩擦引起一连串的大灾难,改变了古代史的进程。”“大量的古代神话传说为这些灾变的景象提供了线索。” “土星在一次崩裂中诞生了金星,因此金星的温度肯定极高  ”

以上是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家维利考夫斯基所著的《碰撞的世界》一书中提出的论点。该书出版于 1950 年因其与当时天文学界的传统观点相悖,遭到猛烈的抵制。但近年来被源源不断地来自射电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的证据证实。人们开始再次注意《碰撞的世界》。

维利考夫斯基于 1895 年 6 月生于俄国,1921 年获莫斯科大学医学学位。随后前往柏林创办并主编《百科论丛》,爱因斯坦是该刊的重要撰稿人。

1939 年,维利考夫斯基到美国休假,在做一本书的研究工作时联想到,世界各地许多神话传说中的灾变故事,可能并不仅仅是寓言或神话,也许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的记载。如果是这样的话,史书的记载应当与各地的神话传说相对应。于是,维利考夫斯基开始悉心钻研古代史,最后出版了《碰撞的世界》一书。维利考夫斯基的理论基础有物理学、神话学、遗传学、考古学、天文学等。每门学科都提供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相互吻合,使他对以往的太阳系假说产生了疑问。

以往的学说认为,太阳系自诞生起就像钟表一样精确无误的运行,是一成不变的,维利考夫斯基则认为,太阳系行星运行的轨道曾经受到过强烈干扰。那么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在《碰撞的世界》中这样写到,大约 4 千多年前的某个时期,比地球大数百倍的巨大行星木星经历了一场破裂性震动,将部分物质抛入空间,太阳系这一新成员即原生状态的金星被抛入一条最终危及地球轨道的运行。证实这一点的是全世界各民族都有关于金星在火中诞生的记载:中国人说,金星跨越天际,与太阳争辉。古犹太教文献写到,金星的灿烂光辉,从宇宙的一端闪耀到另一端等等。维利考夫斯基根据考古学和天文学推论,公元前

15  世纪中叶,地球在公转时曾进入原生金星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尾部,尘粒越来越粗大,最后成了陨石雨砸到地球上。墨西哥的古代编年史里记载道:天空中不是下雨,而是下火和滚烫的石头。玛雅人的圣书记载道:这是毁灭性的大破坏,人们淹死在从天而降的粘乎乎的雨中。维利考夫斯基推测,这种粘雨是原生金星尾迹中各种气体混合而行成的石油,有些燃烧,有些没燃烧。南美一些国家的史书记载;天空在霎那间变得烈焰熊熊,下了骇人听闻的火雨。

随着地球更深入进入金星的“尾迹”,在原生行星的引力作用下,地壳发生褶皱和移动。城市夷为平地,海洋吞没陆地。地球上大多动物因此灭绝了。

地球倾斜了。这时一些地区黑夜漫漫,而另一些地区则白昼绵延。波斯人惊恐地看到,白天和黑夜都比往常长了 3 倍。中国人也写到,太阳连续数日不落山,大地烤焦了。这些现象是由于金星的靠近产生的引力错位,这一错位倒转了地轴的方向。古埃及史书叙述道:夏季成了冬季,月份颠倒,钟点也乱了套。在中国,黑暗笼罩大地,当局把学者派往四方重新定出东、南、西、北,并制订新的历法。据玛雅史料记载,这种状况持续 25 年,金星曾两度冒犯地球,从此,各地按自己的文化传统,开始对金星顶礼膜拜。

尽管维利考夫斯基找到了大量的依据,但《碰撞的世界》并未被认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都证实了他的假说。不少科学家开始将神话、传说与古天文、古历史文献联系起来研究。

在《碰撞的世界》出版 10 年后,英国著名宇宙学家 R.A.特尔顿从数学上证明,包括金星在内的所有《内圈》行星,实际上都是从木星上甩出来的,只是时间比维利考夫斯基的推测早的多。从而证实了他的第一个推断。1974 年,《水手 10 号》还观测到金星确有一条彗星状尾巴。

早在 1950 年维利考夫斯基就提出,金星在一定阶段内处于炽热状态。而在当时,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金星的温度只比地球高及度。1962 年,《水手 11 号》飞经金星,测得金星表面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他还预测到,金星周围有一个巨大的大气层。这一论点曾遭到不少科学家反对。1966 年苏联探测器《金星 3 号》在向金星降落时,遭遇到意外的巨大压力而坠毁。原来金星大气层的比重是地球大气的 95 倍。

维利考夫斯基认为,太空不是真空,遍布电磁场,爱因斯坦生前并不赞成这种观点,但 1955 年初,卡内基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们听到来自木星的强烈无线电讯号,大为震惊。爱因斯坦得悉后宣布支持维利考夫斯基的理论。不幸九天后他与世长辞,他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摊开的书──《碰撞的世界》。

除了金星以外,维利考夫斯基推测火星因金星的引力作用曾改变轨道,并对地球造成威胁。火星每隔

15    年靠近一次,据以色列人目击和史料记载,太阳似乎迫不及待地过早下山了。希腊人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观测到了相同的现象。

火星最后一次灾难性临近发生在公元前 487 年春天,3 月 23 日晚。中国人记录了天空中星相紊乱的情况,并注明了日期。当时繁星象下雨似地陨落,地球抖动不止。古罗马人把 3 月 23 日这一天定为战神节,而火星与战神正好同名。维利考夫斯基断言,火星肯定保留着一些当年在空间横冲直撞的痕迹,这一点已被空间探测器证实。维利考夫斯基还指出,火星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氩和氖。1974 年苏联发送的火星探测器证实,火星大气中确实有大量的氩和氖。

他认为月球上也留有这些碰撞的痕迹。指出,不到 3000 年前,月球表面不断熔化,冒泡。它的岩石、岩浆因此富含磁性。月震必定很频繁。“阿波罗”号 6 次登月飞行带回的岩样和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证实了上述断言。读者要问,维利考夫斯基的理论对现代科学有什么意义呢?他的理论将对传统考古学、天文学、生物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部分重写人类进化、发展史。他的理论是现在已为广大科学家认可的“生物进化灾变论”的基础。灾变曾改变了整个生物进化的进程。

达尔文在 1834 年 1 月 9 日的考察日记中写道“:先前这里肯定是巨兽遍布之地,而如今只能见到矮小的动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种属灭绝殆尽呢?”虽然达尔文还没有接受灾变说,但的确对生物如此大规模的灭绝感到困惑。尽管现代科学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维利考夫斯基在《碰撞的世界》中的大部分观点,但要完全被人认可还需时间。然而他的思想的力量是不可磨灭的,从来没有一个人,为了弄清一个问题涉足如此多的学科,他的精神与成果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你知道历史中清朝八旗制度中的八旗是哪八旗?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八旗制度清朝旗人的社会发展国防组织结构,也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最开始来源于满洲女真人的捕猎机构。自努尔哈赤举兵以后,部队日渐壮大。以便提升对部队的管理方法,1601年,努尔哈赤刚开始开创八旗制度。

八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八旗制是在牛视频录制基本上创建起來的,1牛录为300人,5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固山,每1固山旗子的色调都固定不动。那时候满洲军现有4个固山,旗子分黄、白、红、蓝4种色。万厉四十三年(1615年),满洲军又一次扩张编制,加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个固山,因此一共有八个固山,六万人。固山即满族语“旗”之意,因此八固山的创建便是“八旗制度”的刚开始。全体人员女真人都纳入八旗当中,推行军政合一。每旗的头领都由诸王贝勒出任,称之为“旗主”,

努尔哈赤于天神年里始设蒙古族旗,至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编出蒙古族八旗。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先编一汉军旗,至弘德七年(1642年)进行汉军八旗的定编。统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族、八旗汉军,到此八旗的规章制度臻于完善。

进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上)立即统领,其他6旗各自由汗王的子侄统领。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衮死,顺治皇帝亲政,收多尔衮管辖的正白旗归皇上统领,因此产生了上三旗与下五旗。

八旗制度与清政党相自始至终,它即是清朝制胜的关键要素之一,也使清朝最后迈向衰落衰落之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为什么明朝多贪官清朝多清官?清朝的清官很多都是假的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经常会把明朝清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明朝时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贪官很多,从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期就开始杀贪官,但是从来都没有杀光,怎么杀贪官都还是有的,而且好像越杀越多,但是清朝时期的清官好像就有很多了,随便都能说出几个人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清朝清官多在各个朝代里都是一个罕见的事情,怎么其他朝代就没有清朝的清官多呢?这些所谓的清官,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翻开中国历史,就能看到奇怪的一幕,即:谈到明朝清官,翻来覆去就海瑞等少数几人,相反贪官非常多,但谈到清朝清官,却是一说一大堆,比如汤斌、于成龙、孙嘉淦、施世纶、刘墉、曾国藩等,前前后后至少10多个广为流传的。

其实,不仅明朝给人印象贪官众多、清官稀少,而且汉唐宋元都是如此,唯独清朝给人清官多的感觉。那么,为啥清朝的清官如此之多?

需要说明的是,清朝和明朝官员俸禄一样,而且明朝物价较低,清朝物价较高(明朝中后期美洲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导致货币贬值),反正清朝官员靠死工资,基本上别想让一家人小康生活。

首先,清朝历史上的某些清官,是不是真清官?

受清宫剧戏说的影响,原本并非清官之人,如今堂而皇之的成了清官,最典型的是刘墉。

刘墉名气非常大,鼎鼎大名的刘罗锅就是他,但刘墉爷爷刘棨是四川布政使,父亲是刘统勋。鲜为人知的是,刘墉当官不用参加科举,而是直接参加殿试,最后成绩还算行,但真正起家是靠主动掀起的文字狱(本已平息,却被刘墉又挑出),从而得到乾隆欣赏。

当然,官三代也有一颗清廉的理想,不能因此否定刘墉清廉,然而刘墉北京居所的驴肉胡同(礼士胡同),简直豪到天了,清朝人也看不下去,留下“(刘墉)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的记载,真正清廉之人,能在北京二环之内置办如此房产?

更为夸张的是,刘墉用的纸张,都布满了金丝。演和珅出名的王刚,在鉴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令人捧腹:“这老东西,骗了我这么多年!”

其实,不仅是刘墉,清朝还有一些官员,比如施世纶、李卫、田文镜等人,要么是官后代,要么是捐官出身(花钱买官,岂能不捞回来),即便他们不贪,不会利用手里权力,让家族得利?因此,宣传他们是大清官的人,真不怕天打雷劈!

其次,清朝清官有没有宣传,或者夸大的嫌疑?

翻开中国历史,会看到有趣的一幕,除了清朝皇帝,其他王朝的皇帝,鲜有夸赞官员清廉的。海瑞够清廉吧,万历皇帝夸他是清官了吗?没有,海瑞清廉是真清廉,靠的是身体力行,从而形成天下共识,但清朝的清官,往往需要皇帝盖章确认一下。

康熙称赞于成龙是“天下第一廉吏”,称赞张伯行是“居官清正,天下所知,为天下清官第一”,称赞施琅儿子施世纶(做官起点是泰州知府,一生都是肥缺)是“江南第一清官”,嘉庆称赞朱珪“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所以这些人就此名垂中国清官史。

当然,不是说于成龙、张伯行等人不是清官,而是说康熙给予的名头,是不是太过了?毕竟,于成龙也好,张伯行也好,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

至于其他王朝的清官,其实也很多,比如汉朝张汤,明末袁可立等人,只是缺少宣传、缺少皇帝金口罢了。

第三,为何清朝满蒙无清官,反而汉人多清官?

翻开清朝的清官榜,就会发现这些寒酸的清官,无一例外的都是汉人,而没有满蒙官员(包括入关之前的汉八旗,后加入汉八旗的汉人不算),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人家入关是来享福的,又岂能吃苦?至于为何都是汉人,除了老实人、不会贪等之外,还和文人追求有关。

古代官员的追求,可以用“修身齐家平天下”来概括,但清朝独特的政治生态,只准文人修身齐家,却不准治国平天下,因为这是清朝皇帝才能干的事情。康熙时期,甚至把解释儒家经典(即道统)这样传统的士大夫事业,也给拿走了。既然如此,清朝官员如何才能出名?

写文章,有文字狱风险;平天下,皇帝又不让干;骂皇帝,可能立马被砍……于是,一些喜欢博取名声的士大夫,大概只能做清官了。只要身子受点苦,肠里没油水,却可以留下千古美名,这也不算错。大清官汤斌、孙嘉淦(gàn)等人,基本上是这么做的。

清朝之所以给人印象清官多,未必是真的多,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些不负责任的清宫剧,将刘墉、纪晓岚等刻画成清官形象,还有康熙的评价,直接拔高了这些清官的历史地位等。总而言之,每个朝代清官都不少,只是清朝的会宣传,后人会赞美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男人提出离婚的原因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男人提出离婚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因为有了小三?那么,男人提出离婚的原因男人提出离婚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吧!

男人提出离婚的原因

男人提出离婚的原因一:老婆总是对我大哄大叫

小鸟依人的小女人老婆结婚后却大变了样,她不再我身边撒娇,而是每天都在挑剔我的错误。从我进门的那一刻起,她就开始对我大喊大叫的,神经都要衰弱了。虽然是每天是小事,但是长久下来,男人不疯才怪。哪个男人能忍受一个天天把他当成奴隶训话的人。

男人提出离婚的原因二:老婆过分多疑吃醋

为男人吃醋是好的,让男人知道你在乎她,但是过分的吃醋则会称为是无理取闹。对于捕风捉影,日夜审讯的日子,男人都不想过了。她还会跟踪我出门,完全不留一点私人空间给男人的老婆非常可怕,因此还是自己一个人过好。

男人提出离婚的原因三:老婆红杏出墙

不管是什么原因,老婆红杏出墙,百分之九十的男人第一时间都会选择离婚。有些男的还会表现的很大方,净身出户。就算是不舍得也会走到这一步,因为几乎没有男人不恨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女人。

男人提出离婚的原因四:老婆总是跟母亲吵架

老婆总是跟母亲吵架,让男人夹在中间不知所措、左右为难。长期下来,最受伤害最失落的人是男人。一个是要陪伴自己一生的女人,还有一个是生我养我的女人。有些男人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但是媳妇就是不买单,那就只好离婚吧。因为你要问两人掉水里救谁,真要做出选择应该是救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朝文字狱的特点?什么是文字狱?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1、我们所说的文字狱事件究竟是什么呢?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案件,《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清朝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其实古代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

2、文字狱在历史中的发展是怎样的?

中国的文字狱古已有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但是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兴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清朝发生的文字狱事件有多少呢?

清朝的文字狱案件多样,纵观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顺治,乾隆时期最甚,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按照鲁迅的说法,“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顺治时期,大兴文字狱7次,康熙时期,大兴文字狱20多次,雍正时期,大兴文字狱20多次,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130多次。

4、清朝文字狱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清代文字狱大致有3种情况:清先世曾被明朝统治,受官袭爵,闻命即从。占领中原之后,清廷对此段史事讳莫如深,因此,不仅将旧有史籍刊削、禁毁,而且对凡是继续编写乃至收藏者,则以“大逆”之罪滥加诛戮。清初反清思想久久不能消弭,尤其是汉族士大夫眷恋故明,宣扬“夷夏之防”一类思想,对巩固清廷统治极为不利。为了强化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反清思想就势必要用暴力加以打击。康雍之际,清皇族中权力斗争空前激化,史称夺嫡之争。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巩固已得的胜利,除杀戮夺嫡诸王外,也不惜借助文字狱来打击“党附诸王”的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捭阖之术是什么?是由谁提出的?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捭阖之术,具体地讲是一种谈判术,是指通过挑动别人打开心扉,说出实情或是使对方沉默,显露真情;反过来也是一样,游说者自己或捭或阖以达到目的。通过试探来看对方的表现。

鬼谷子深知语言在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就像古人的警世名言说的那样“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所以,鬼谷子提出,作为游说者一定要有时可以开口说话,有时则应当闭口沉默,有时不妨松弛、宽厚,有时不妨紧张、严厉。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开闭之术控制自己的嘴巴,使得心声的出入有规律,那么就是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掌握了人间的大谋略。通过游说中的应对、较量最后达到“乃可以纵,乃可以横”,而无敌于天下。这些靠游说、靠言辞平天下的人被称为“纵横家”。不过纵横家主张不轻易用兵、不公开用兵,或在动武之前就以纵横捭阖之术达成军事目的,这一点倒近似兵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则。

鬼谷子主张管兵的人必须是大智大勇,“材质不惠,不能用兵”。主张谋之于阴,成之于阳,也就是说在暗中、不知不觉已经以实力战胜了对手。似是指一种军事威慑力量的运用,如苏秦的六国白马之盟,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朝人多有钱?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后期真的很有钱吗?

清朝的时候,有一艘名为泰兴号的大船在由厦门发往爪哇的路上,发生事故,沉入大海。19世纪初期,这艘船作为海上行驶的最大船只,清朝就经常用它来进行世界贸易,它可以承载大量的东西,包括人,尤其是达官贵族,还有金银珠宝等好多值钱的物品。这艘大船是木质材料,按理说不容易坏,但是还是会有意外。

大船发生时间是在1822年,地点是在中沙群岛的附近,当时船上有乘客2000人,珍贵的瓷器数万件,还有好多金条、银条。正当人们高兴聊着天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阵台风,船长没有意识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来不及躲避,就撞上暗礁,一下让船进到水里,这个船没有救了。最后,在英国游轮的帮助下,船上198个人得以存活,其余的人跟着船上所有的精英货物一起沉入了海底。

当时世界那么大,但是科技并不是很发达,专家们寻不出这个船到底沉在大海,哪个位置,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一直到1988年才有人重新翻出这个事件,对泰兴号进行了搜索,这个人是一个英国人,是一个专门的盗宝人,跟我们中国盗墓贼差不多。他为了搜寻泰兴号大船,费了好多功夫,花了好多的钱。

通过认真的思考,他大概确定了泰兴号在海中的位置,差不多在南海贝尔暗礁附近,于是他就带着他的团队去那里进行大面积勘察探索。除了耗费时间精力,还耗费大量金钱,最终终于发现了泰兴号,把船上所有值钱东西都打捞回去,卖了非常多的钱。明明是中国的船,中国人却放射了对泰兴号的搜寻,导致价值50亿的物品落在了英国人的手中。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清朝时期人们是多么的富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清朝时期总督和巡抚究竟有多大的兵权?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时期总督巡抚权利有多大?

清朝时期的总督是一个兵权比较大的官职,当时中央也会经常性的给他们一些决定权,总督也可以判断到底在哪一个地方出兵。

除此之外,当时的总督虽然说手上有兵权,但是却并没有任免军官的权利,因此总督在调兵遣将这方面也并不可以随着自己的性子。大部分的情况下,总督还是应该按照中央政府的命令再进入到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央政府就开始做出调整,所以中东对于军队也会拥有着比较强的控制权。

总督在清朝的时候主要是偏向于军权,巡抚相对来说最主要是偏向于民权,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总督和巡抚之间并不是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但是总督就可以有效调整各个省市的军队,拥有着比较大的控制权,所以从各方面来看,巡抚的官职显然是比不上总督的。

在进入到清朝末年的时候,伴随着局势动荡,总督所能够管的估计也只有自己所在的这一个省市,而其他省市的巡抚就开始拥有了更好的权利,所以慢慢的总督和巡抚之间的地位也开始不相上下。巡抚其实就是一个省的最高长官,在清朝中前期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的军权,又或者是民生方面的一些权力,在进入到清朝末年的时候,伴随着权力逐渐的分散,所以巡抚的权力也会逐渐的增大,甚至还可以有机会和总督一起去抗衡。

所以在看到这里时大部分的人都会明白这两者之间到底会有着什么样的一些区别,其实清朝时期总督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所有的一切还是应该看上级领导的吩咐,并不能够随着自己而任意的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不到三十岁的我,发际线高的像清朝阿哥!矫正矫正就能帅掉渣!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年轻人,不少都会受到发际线越来越往后的困扰,掀起来刘海跟清朝阿哥一样,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去了解是因为什么而导致的,从而去寻找一些解决方法。那么如何调整发际线呢?

发际线过高矫正方法:

1、在发际缘的额部设计下移的切口线,切除发际前额部2cm皮肤,然后在头顶部帽状腱膜下分离,彻底止血,在无张力下缝合。

2、在发际前的额部设计新的发际线,然后采用单株植毛发或柱状植毛发术。植毛发可分几期进行,头枕部是理想的供毛区,这种方法成活率高,但分期植毛时间拖延较长。

发际线过低矫正方法:

1、在发际内设计上移的距离,在局麻下切除发际侧头皮1.5cm,分离额部及头皮两侧皮肤,在无张力下缝合。

2、画出发际内提升设计线,然后沿设计线切开头皮。在切口近端分离出头皮毛囊层,然后用剪刀或电刀将近侧毛囊均予以破坏,止血后原位缝合.术后近端毛发脱落。

调整发际线要根据发际线的实际情况处理,不同的发际线调整的方法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