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朝闭关锁国是谁提出来的【推荐20篇】

浏览

4047

文章

722

清朝比和珅更得宠的权臣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乾隆时比和珅更得宠权臣是谁

乾隆时期算是我国清朝时期的最后一个强盛时期,在乾隆统治的时候,他有很多喜欢的臣子,但是说到乾隆最喜欢的臣子,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何坤,因为何坤的办事能力出色,受到乾隆的喜爱,也就是因为乾隆的恩宠,所以何坤才会肆无忌惮的敛财,成为了后来的贪官,不过要是说到乾隆最为宠爱的臣子,这里应该另有其人。

这个人就是阿圭。阿圭是乾隆时期的一位将军,骁勇善战,头脑灵活,他有着很强的军事能力。有一次阿圭带着部下到敌军去查看情况,但是被对面发现了,对面就派兵来追。阿圭这边的人就胆怯想要逃跑,但是阿圭想到如果逃跑,一定会被人从后面乱箭射杀,于是他们就把衣服撕碎挂到树上,然后慢慢的往后退,然后对面敌军看到树上挂的衣服,以为人很多,所以就不敢贸然前往。因此,阿圭也是带领着将士们逃过一劫。

之后阿圭带兵拿下金川是功不可没的。在这之后,他又受命前往到广西平叛。同样也是凯旋而归,可以说阿圭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评判了不少的反乱,所以乾隆皇帝很是欣慰,授予了他很多的官职。在阿圭38岁的时候,依旧身体硬朗,被乾隆派到了新疆。那时候的新疆动乱,所以乾隆派他前往去解决新疆的问题,新疆也在他的手底下恢复了统一。之后乾隆更加的重用阿圭,也就是阿圭,靠着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在朝廷中有了如今的位置,所以朝中并没有人敢得罪于他。

所以说,在乾隆年间,阿圭才是最为得宠的权臣,他的地位要比何坤高很多,并且也不贪财,不好色。可以说,相比于臭名远扬的和坤,阿圭的名声要更好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清朝文字狱的特点?什么是文字狱?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1、我们所说的文字狱事件究竟是什么呢?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案件,《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清朝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其实古代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

2、文字狱在历史中的发展是怎样的?

中国的文字狱古已有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但是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兴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知识分子的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清朝发生的文字狱事件有多少呢?

清朝的文字狱案件多样,纵观有清一代,尤以清初顺治,乾隆时期最甚,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按照鲁迅的说法,“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顺治时期,大兴文字狱7次,康熙时期,大兴文字狱20多次,雍正时期,大兴文字狱20多次,乾隆时期,大兴文字狱130多次。

4、清朝文字狱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呢?

清代文字狱大致有3种情况:清先世曾被明朝统治,受官袭爵,闻命即从。占领中原之后,清廷对此段史事讳莫如深,因此,不仅将旧有史籍刊削、禁毁,而且对凡是继续编写乃至收藏者,则以“大逆”之罪滥加诛戮。清初反清思想久久不能消弭,尤其是汉族士大夫眷恋故明,宣扬“夷夏之防”一类思想,对巩固清廷统治极为不利。为了强化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反清思想就势必要用暴力加以打击。康雍之际,清皇族中权力斗争空前激化,史称夺嫡之争。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巩固已得的胜利,除杀戮夺嫡诸王外,也不惜借助文字狱来打击“党附诸王”的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她是清朝最惨的公主,皇帝下召刀割360下,以其性命进行祭祀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她是清朝最惨的公主皇帝下召刀割360下,以其性命进行祭祀

大家好!我是作者小崔说古谈今,了解历史,解读历史。

在古代的时期,皇帝的权力总是至高无上的,不容侵犯的,一个人的命运也通常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无论是哪一个人犯重罪,最后都会去使用一种刑法去了解他们的生命。其中在清朝时期,凌迟也是比较残酷的刑罚之一,一般收到这种刑罚的人必定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还有大家听说过的株连九族等等一些比较残暴的一些刑法,一旦与皇帝产生抗衡,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难逃,就是简单的说虽然犯了伤天害理的事,但是看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情面上也许会网开一面。但是清朝却有这么一位公主,被皇帝凌迟处死,她就是哈达公主莽古济。那么,哈达公主为什么会被凌晨处死呢?其实她是努尔哈赤的三女儿,而且她与莽古尔泰还是一对兄妹,而她的死皆因一场卷入皇权的斗争之中。

哈达公主莽古济生在帝王家,她的婚姻是一定会带有政治性的,莽古济公主就是这样。当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为了稳定女真部落,努尔哈赤决定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给哈达部,由此也就导致了莽古济悲惨命运的开始。自从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登上了宝座,由于他是第八子的缘故,他的大哥也更是极其嫉妒,兄弟二人也总是不和,甚至还因作战意见各自有分歧而大打出手,针锋相对。虽然皇太极并没深究,但是他的大哥莽古泰尔却总是怀恨在心。

后来,莽古泰尔更是处处与皇太极作对,总是想致他于死地,更是跑到妹妹莽古济身边哭诉自己的怨气,想借助一个女人的力量来压制皇太极,莽古济也更是想法天真,以为皇太极真的是其罪当诛。终于机会来了,莽古泰尔准备和哈达公主莽古济摆一场鸿门宴来招待皇太极,而皇太极也更非简单之人,早就看出其中端倪,随即便派大军直接将他们二人包围,而最后二人也成了阶下囚。

后来皇太极更是为了帝王威慑,不念手足之情,将哈达公主莽古济判以凌晨处死,而当时皇太极选择的刑罚也是极其残酷,为了威慑其他不服的皇子,他更是将莽古济推入闹市行刑,下令以刀割360下的方式将其处死,以其性命来进行祭祀,实在是残忍至极,真是无毒不丈夫啊。

莽古济就此成为了大清王朝或者整个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凌迟处死的公主!也是大清王超命运最惨的以为公主了。最后小编觉得,皇家斗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皇位争夺,兄弟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不禁让人叹息至深啊。大家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代清朝皇帝乾隆有几个儿子?乾隆的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167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代清朝小编相信大家都会觉得当时的清朝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朝代,当时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不与外界进行沟通,同自然而然,人们的思想便非常的落后了。不过,清朝还是有皇帝在挽救的,就比如乾隆皇帝,当时乾隆在位期间还是做了很多有用的事情的,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乾隆的儿子一共有几个呢?乾隆儿子都是怎么死的呢?具体的我们也做了一番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乾隆有几个儿子?清朝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清朝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康。乾隆皇帝及其风流,有40多个登记在册的妃子,共有17个儿子。那么,乾隆皇帝的儿子们名字是什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

乾隆皇帝的17个儿子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还有3个早逝,没有名字。

乾隆的儿子们简介及死因: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东巡,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乾隆皇帝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永璜的一生及死亡都与乾隆皇帝废立太子有关。1750年薨,年二十三。乾隆皇帝虽感后悔,但为时已晚,遂痛心地下谕曰:“皇长子诞自青宫,齿序居长。年逾弱冠,诞毓皇孙。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备成人之礼。”追封定亲王,谥曰安。永璜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清高宗乾隆帝第二子,也是嫡长子。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乾隆帝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但于乾隆三年十月患寒疾夭折,乾隆帝悲痛不已,追封他为皇太子,谥号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亿。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谥曰“庄”。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乾隆帝疼爱,乾隆帝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母淑嘉皇贵妃,幼工书,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子绵勤,袭亲王爵。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在生时没得到爵位,死后也仅追封贝勒。乾隆五十一年薨,年24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颙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子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什么俄罗斯要提出移民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说俄罗斯远东地区各资源丰富,俄罗斯的移民政策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非常丰富的。俄罗斯这时候提出移民政策是有助于开发区伯利亚的丰富的矿藏资源的,从而带动西伯利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能够为俄罗斯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

2

从政治角度来说,俄罗斯提出移民政策是,有利于东西部平衡的。

从俄罗斯政治部环境来看,目前的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各种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说,俄罗斯提出移民政策是有利于东西部平衡发展,从而有利于国内局势。

3

从外交角度来说,俄罗斯提出移民政策,是有利于改善和巩固与中蒙等国的关系的。

如果俄罗斯开发的西伯利亚的资源,自己本国消耗有限,是能够出口到中国等国,从而换取更多的外汇。对于俄罗斯来说是非常有经济意义的。

4

从军事角度来说,俄罗斯提出移民政策,也是方便解决复杂多变的远东问题。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要解决的是千岛群岛问题,朝鲜核问题等。俄罗斯提出移民政策,也是方便在遇到突发的远东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朝为何流放罪犯到宁古塔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罪犯,为何都要流放到“宁古塔”

古代的犯人在犯错之后如果要留放皇帝,必然就会选择一些苦寒之地,所以最终就会选择宁古塔。宁古塔的位置是在黑龙江的牡丹江市,这本身就是一个边关地区,气候异常而且环境恶劣,更是寸草不生,根本就不适合人类的生存。

对于这些纨绔子弟还有朝中大臣来说,根本就没有办法适应,所以当时就会选择流放到宁古塔,而且还说永世不得入关,这些人可能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来到这些鬼地方。

许多的人都会觉得宁古塔可能就是一个寺庙,但是当大家在深入的调查之后,会发现并不是如此,这是一个城市名字。之所以会被称之为这一个名字,完全是因为相传据说当时候远祖兄弟全部都是在这里居住,所以才有了这一个名字,之所以选择流放到这里,也有三种完全不一样的含义。

首先这本身就是边关特别贫困的地方,犯人在来到这里之后,方便于改造,也更容易忏悔,更容易反思。而且这里本来也就是皇族的老家,犯人在来到这里时必然也可以给皇族的老家添砖添瓦,可是这里很多的人都不愿意去那么把犯人全部流放到这里,这其实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能够轻松的解决许多的问题。

就算有一些犯人再来到这里之后,做出一些图谋不轨的行为,也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很快就会被老家人发现,第一时间就可以告诉朝廷,能够有效起到监视的效果。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并不高,因为但凡来到这里,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职位,失去了权力,那么在来到这里之后,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朝王爷一年的俸禄是多少 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经常看一些古装剧的朋友,大家都知道,关于古代王爷俸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谜,到第一年能拿到多少,其实这个问题小编确实是有想过,但是一直都不知道确切的数据,毕竟王爷的俸禄真的是太多了。那么话说回来,清朝的王爷一年的俸禄有多少呢?换算称现在的人民币,一年有多少钱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的时候,得到亲王爵位的途径极少。乾隆年间曾定下明确规定,宗室中亲王的分封,只有两个来源。

一种是凭着功劳获得亲王爵位的,被称为“功封”。这种方式获得的亲王爵位,可以世袭罔替。父亲是亲王,儿子也是勤王,爵位不减。

另一种是凭着血缘关系,获得的亲王爵位。这些人大多是皇帝的兄弟、儿子。这种方式获得的爵位,会代代递减。父亲是亲王,儿子就成了郡王。

按照《大清会典则例》,朝廷为亲王爵位的宗室,每年规定俸禄为一年一万两白银,大米五千石。五千石的大米,相当于现在50万斤重量的大米。

这个数字大概是什么概念呢?清朝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开销,每年大概在一百两左右,口粮以每个月50斤大米统计,每年口粮大概在600斤左右。

当时清朝的亲王年俸为1万两白银,禄米是一万斛。要知道,当时的白银的购买力要比现在的人民币要强了太多,当时的一两白银折合成人名币大约在500元左右,因此光是年俸就有500万元,这放在现在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另外,不要忘了,还有1万斛米,换成钱的话,也相当于现在的300多万左右,一年加起来的收入能够达到800多万。而且亲王还有自己的封地,算上封地上的话,那收入放在现在绝对是不敢想象的,这也难怪他们平时出手都是十分的阔绰,感情是有钱啊。

要知道,在清朝末年,一辆性能不错的军舰不过几十万两,这也导致了清政府后期国库亏空严重,就像甲午战争时期的北洋军队,就是因为清政府国库空虚,没有资金供给,让北洋军师可以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才会初战就如此落败。

若是这些王爷或达官贵族,每人都可以拿出一些钱,以增强清政府的综合实力,也许不仅甲午战争的结局可以被改写,中国被凌辱的历史也可能会有所改变,最终这些王爷贵族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在清政府灭亡后,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很快变得穷困潦倒,不仅没有了以往的身份地位,还要为了没落家族被迫谋求各种生存手段,甚至有落魄不堪的王爷还想为了金银财宝,妄图挖自家祖坟,可谓是丑态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谁说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思想。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后来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自然界的生物不是万古不变,而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在于“物竞天择”。物种数量的增长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生存竞争,而竞争是无情、冷酷、利己和严峻的。只有生物不断进化,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才不至于被淘汰。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的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对HIV研究与治疗提出哪6个问题

全文共 169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许多研究人员都在研究控制和根除HIV的方法,可是某些“神话”或对疾病的误解却被广泛接受,而其他有价值的概念或者理论却被忽略。美国HIV/AIDS研究员Jay Levy博士最近在Trends of Molecular Medicine上在线发表了一篇观点。他与研究伙伴一起呼吁保持对艾滋病毒感染的追问,不要放弃寻找可持续的长期的解决方案。下面小编介绍一下关于Levy博士对HIV研究以及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提出了六个问题

“这篇论文可能会引起争议,但人们需要知道故事的另一面”Levy博士,分离艾滋病病毒第一人,加州大学肿瘤和艾滋病病毒实验室主任表示:“没有人停下来看看我们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情。我呼吁参与HIV/艾滋病的研究者能暂停脚步,专注于一些需要更多的关注的研究和临床领域。”

对HIV研究与治疗提出问题4.对HIV治愈有什么思路

HIV感染的治愈病例——“柏林病人”(已知两例艾滋病感染治愈的病例恰好发生在德国柏林市),鼓励了为感染者寻找永久治愈方案的想法。

2008年的这位“柏林病人”接受了一位基因上可抵抗HIV感染者的干细胞的移植。Levy认为当下一些被认为是可能会影响艾滋病治愈的理念“并不基于既定的实验事实”,而且如何消除基因已经整合到细胞基因的病毒还需要更多的了解。

Levy认为使用遗传编辑技术来模仿用于治疗“柏林病人”的方案很有意义。而且他认为能成功的最直接的方法可能是增强免疫系统的抗HIV反应。

“这一战略,”他说,“可能让HIV感染者的发病得到持久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病毒的复制和其潜在的不利影响将被避免,这样感染者基本上就得到了‘功能上治愈’。”

对HIV研究与治疗提出问题1.CD8+ T细胞如何抗击HIV

免疫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细胞集合,拥有诸多消灭病原体的机制。即使HIV研究已经30多年,免疫细胞在HIV进入机体时是如何表现却尚不完全清楚。

科学家一直感兴趣的一种免疫细胞是CD8+ T细胞,它主要通过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来控制HIV感染。Levy博士表示,它可以分泌因子在不杀死细胞的情况下抑制病毒,感染的细胞可以继续正常功能,没有病毒的生产和病毒引起的细胞死亡。

由于这种免疫反应针对的是所有类型的HIV,所以提高抗病毒免疫反应和发展相关疫苗很重要。更重要的是,CD8+ T细胞的活动需要被深刻认识。

对HIV研究与治疗提出问题6.人体的先天免疫反应与适应性免疫反应同样重要吗

研究人员观察到,有些人已经感染了多年HIV却没有疾病发作。其他一些人多次暴露于HIV,却不被感染。在这些情况下,先天免疫系统,作为抵御病毒的第一线,似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果先天免疫应答失败,那么适应性免疫(主要T和B细胞)将会采取行动。作者呼吁加重对先天免疫系统和它各种免疫细胞、分泌的因子。通过专注于免疫系统抗HIV的早期活动,研究人员会有更好的机会来发现预防感染和疾病的方法。

对HIV研究与治疗提出问题5.感染HIV是否就是一个致命的诊断

感染HIV的人有一小部分已观察到病毒潜伏至少10年,有些超过35年。虽然HIV诊断一度被认为是“死刑”,但是证据表明,这种长期存活或不发作者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可以过上正常的,无症状的生活。

Levy写道,“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特殊的人群了解很多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感染。”

对HIV研究与治疗提出问题2.什么时候应给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无可否认,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降低病毒载量,减少传播,帮助HIV感染者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的作用。医生往往病人诊断HIV感染后开这类药物,但Levy博士质疑无症状携带者长期服用药物后产生的副作用,比如肾脏和肝脏疾病,是否值得。

“一生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就像无休止的在化疗”他写道,“未来的研究很可能证实诸多在治疗的患者面临着药物的毒性带来的影响。”

最近流行的“治疗性预防”也令人担忧。“治疗性预防”即医生给予HIV阴性的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大幅减少感染的几率。

这种治疗策略是新的,目前还不清楚是否药物的副作用比如恶心或者疲劳导致的不持续服药是否会影响预防效果。而且这种治疗也可能导致耐药病毒株的发展。Levy博士呼吁同僚们对药物毒性和抗药性病毒株给予更多的关注。

对HIV研究与治疗提出问题3.对HIV疫苗有什么策略

Levy表示,现有的HIV疫苗临床试验中最大的不足之处是研究人员主要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抗体来中和病毒。

在临床工作的基础上,他提出一些其他疫苗策略,如增强免疫细胞的抗病毒应答,特别是在先天免疫系统。他还鼓励在高度暴露于HIV却没有被感染的人身上评估疫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朝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中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对避暑山庄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避暑山庄在承德是非常重要的旅游景区,也是曾经的清朝历代帝王的乐园,如果想要去参观一下曾经的皇家园林,那么就要对承德避暑山庄有一些了解,本期承德文化为你解析。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

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您也许还喜欢: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关于天津葬礼习俗知多少?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朝香妃真实画像 厉害上的香妃竟长成这样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我们多数人知道香妃都是通过《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香妃也算是乾隆时期出名的大美女了,但关于香妃的身世目前说法还比较多,还有说香妃就是容妃,但也只是传说,并没有证据能100%证明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的是香妃的确是少数民族,她来自新疆是维吾尔族人,当年也得到过乾隆的宠爱和信任。不过香妃似乎成功避免了当时比较严重的宫斗,始终能独善其身,也没人回来故意招惹她。香妃一生还是比较平顺的。我们都知道新疆出美女,而香妃更是出了名的大美女,那历史上真实的香妃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在历史上,关于香妃的传说还真是挺多的,历史学家更倾向香妃就是容妃。香妃出生于新疆和卓家族,当时和卓家族有一支部队发动了叛乱,而香妃的叔叔还有哥哥都有配合清军进行平凡,当时清军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所以后来和卓家就把香妃嫁给了乾隆,并封为“和贵人”,相当于是刚入宫便位列主位,按理说会引来各方妒忌,但也算平稳度过了初期。而且乾陵非常宠爱香妃,香妃去世时乾隆也是老泪纵横,当时乾隆已经有80岁了。

在电视剧中,因为香妃能够靠着体香吸引蝴蝶也是让大家大开眼界,当然这里是为了突出香妃的特点。乾隆一生有过40多为嫔妃,只有容妃来自西域,所以就能推算香妃就是容妃。而历史上关于容妃的画像是有记载的,而且通过现代技术也能模拟出香妃的容貌,只要通过头骨就能一点点的复原。下图就是容妃复原后的样貌,也是属于倾国倾城的级别了。怪不得能够得到乾隆的宠爱,毕竟乾隆还是非常重感情的皇帝。

香妃不仅长得漂亮,才华也是让乾隆大吃一惊。香妃精通刀剑而且马术也非常厉害,骑箭更是不在话下,这下算是彻底把乾隆给迷住了。之后乾隆下江南,还多次带上香妃,这也算是最高规格的待遇了。其实关于香妃名称的来历也是有说法的,“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这是在清朝灭亡后,一次文物展览上一幅画像上所写。之后大家才发现有香妃一人,而且这句“体有异香”让大家知道香妃身上能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而且在一些野史中香妃的故事非常出名,甚至关于她怎样去世的都有好几种说法。

香妃的死因,流传度比较好的是两种。一种是说香妃是被太后赐死,还有一种是香妃自然病逝。在《王湘绮先生全集》中有记载,说香妃是被皇帝强行带入宫中,所以香妃根本就不顺从皇帝,但皇帝并不忍心杀香妃,于是太后便帮皇帝动手除掉了香妃。当时这里面的说法还是有漏洞的,因为太后死于1777年,而香妃1788年才去世,所以太后不可能赐死香妃。所以香妃自然病死这个说法是比较靠谱的,可能也是因为当时乾隆实行的文字狱比较严格,所以天下文人就喜欢在文章里黑一黑乾隆家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盘点清朝历届宫斗冠军,宁静孝庄孙俪甄嬛吴谨言魏璎珞纷纷上榜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最近的宫斗戏其实还挺多的,话说最近有《延禧攻略》,还有刚刚上的《如懿传》了,也是把大家看得大呼过瘾啊,那么我们再看看以前的孙俪他们演的什么《甄嬛传》啊,再早的就是宁静演的什么《孝庄秘史》啊,其实都是宫斗剧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盘点盘点那么历届的宫斗冠军们吧,她们也是从水里火里起来的,所以一起看看研究研究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参与这个盘点的有哪些人吧。

(《孝庄秘史》中的孝庄皇后)

(《宫锁心玉》中的孝诚仁皇后)

(《甄嬛传》中的孝圣宪皇后)

(《延禧攻略》中的孝仪纯皇后)

(《万凤之王》中的恭顺皇贵妃)

(《金枝欲孽》中的孝全成皇后)

(《一代妖后》中的慈禧太后)

其实这几个都是冠军,我们再看看他们都是那一届的吧。

为什么孝庄太后会成为第一届宫斗冠军呢?其实这个是安公元的时间轴来排列的,孝庄太后又叫孝庄文皇后文皇后,他的太后之旅也不简单,从最早的厕福晋满满的做到了庄妃再到皇太后最后到太黄太后,她的出生时间是1613年逝世的日子是1688年了,在清朝的历史上她应该是第一位参与宫斗的人了,最后胜出的也是她所以第一届冠军非她莫属了。

时间走到了孝诚仁皇后这个时间节点,孝诚仁皇后是康熙皇帝的原配妻子,所以她既然能做到原配那也一定是胜利者啊,她出生时间为1654年逝世的时间为1674年,所以她是第二届的宫斗冠军了。

第三届的冠军就是孝圣宪皇后了,她是乾隆的母亲,其实她应该是最为享福的一位皇后了,她从格格做到了熹妃再到熹贵妃最后才到皇太后的,她又长寿,出生时间是1692年逝世的时间是1777年了,所以活了很久,当然也最享福了,当然也是她宫斗成功的结果了,第三届冠军非他莫属了。

我们的魏璎珞来了,她在历史上是叫孝仪纯皇后,她是宫斗的第四届的冠军,话说她孝仪纯皇后是嘉庆帝的生母,她是册封的皇贵妃,被乾隆亲自追封为皇后,她的成后之路大家看电视剧也了解了吧,真的是惨烈,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但是她命不好,他出生于1727年逝世的时间是1775年,所以只活了48岁,给乾隆生了六个孩子呢,她就是第四界宫斗冠军了。

在看第五届冠军吧,她是恭顺皇贵妃,她也不容易,她是嘉庆帝的妃子,出生时间是1787年逝世时间是1860年了,她的故事是经历了两代皇帝,所以也不容了,第五届冠军非他莫属了。

再看看第六届吧,孝全诚皇后皇后也是从嫔做到妃再做到贵妃最后做到皇贵妃最最后才做到皇后的,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宫斗了,最后也算是成了赢家了,她出生的时间是1808年,逝世的时间是1840了年,所以清朝的时间快走完了哦,她是第六届冠军了。

最后再看看第七届冠军吧,这个人叫慈禧!她被誉为是一代妖后,关于她的故事小编一个字也不想提,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为什么明朝多贪官清朝多清官?清朝的清官很多都是假的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经常会把明朝清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明朝时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贪官很多,从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期就开始杀贪官,但是从来都没有杀光,怎么杀贪官都还是有的,而且好像越杀越多,但是清朝时期的清官好像就有很多了,随便都能说出几个人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清朝清官多在各个朝代里都是一个罕见的事情,怎么其他朝代就没有清朝的清官多呢?这些所谓的清官,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翻开中国历史,就能看到奇怪的一幕,即:谈到明朝清官,翻来覆去就海瑞等少数几人,相反贪官非常多,但谈到清朝清官,却是一说一大堆,比如汤斌、于成龙、孙嘉淦、施世纶、刘墉、曾国藩等,前前后后至少10多个广为流传的。

其实,不仅明朝给人印象贪官众多、清官稀少,而且汉唐宋元都是如此,唯独清朝给人清官多的感觉。那么,为啥清朝的清官如此之多?

需要说明的是,清朝和明朝官员俸禄一样,而且明朝物价较低,清朝物价较高(明朝中后期美洲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导致货币贬值),反正清朝官员靠死工资,基本上别想让一家人小康生活。

首先,清朝历史上的某些清官,是不是真清官?

受清宫剧戏说的影响,原本并非清官之人,如今堂而皇之的成了清官,最典型的是刘墉。

刘墉名气非常大,鼎鼎大名的刘罗锅就是他,但刘墉爷爷刘棨是四川布政使,父亲是刘统勋。鲜为人知的是,刘墉当官不用参加科举,而是直接参加殿试,最后成绩还算行,但真正起家是靠主动掀起的文字狱(本已平息,却被刘墉又挑出),从而得到乾隆欣赏。

当然,官三代也有一颗清廉的理想,不能因此否定刘墉清廉,然而刘墉北京居所的驴肉胡同(礼士胡同),简直豪到天了,清朝人也看不下去,留下“(刘墉)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的记载,真正清廉之人,能在北京二环之内置办如此房产?

更为夸张的是,刘墉用的纸张,都布满了金丝。演和珅出名的王刚,在鉴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令人捧腹:“这老东西,骗了我这么多年!”

其实,不仅是刘墉,清朝还有一些官员,比如施世纶、李卫、田文镜等人,要么是官后代,要么是捐官出身(花钱买官,岂能不捞回来),即便他们不贪,不会利用手里权力,让家族得利?因此,宣传他们是大清官的人,真不怕天打雷劈!

其次,清朝清官有没有宣传,或者夸大的嫌疑?

翻开中国历史,会看到有趣的一幕,除了清朝皇帝,其他王朝的皇帝,鲜有夸赞官员清廉的。海瑞够清廉吧,万历皇帝夸他是清官了吗?没有,海瑞清廉是真清廉,靠的是身体力行,从而形成天下共识,但清朝的清官,往往需要皇帝盖章确认一下。

康熙称赞于成龙是“天下第一廉吏”,称赞张伯行是“居官清正,天下所知,为天下清官第一”,称赞施琅儿子施世纶(做官起点是泰州知府,一生都是肥缺)是“江南第一清官”,嘉庆称赞朱珪“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所以这些人就此名垂中国清官史。

当然,不是说于成龙、张伯行等人不是清官,而是说康熙给予的名头,是不是太过了?毕竟,于成龙也好,张伯行也好,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

至于其他王朝的清官,其实也很多,比如汉朝张汤,明末袁可立等人,只是缺少宣传、缺少皇帝金口罢了。

第三,为何清朝满蒙无清官,反而汉人多清官?

翻开清朝的清官榜,就会发现这些寒酸的清官,无一例外的都是汉人,而没有满蒙官员(包括入关之前的汉八旗,后加入汉八旗的汉人不算),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人家入关是来享福的,又岂能吃苦?至于为何都是汉人,除了老实人、不会贪等之外,还和文人追求有关。

古代官员的追求,可以用“修身齐家平天下”来概括,但清朝独特的政治生态,只准文人修身齐家,却不准治国平天下,因为这是清朝皇帝才能干的事情。康熙时期,甚至把解释儒家经典(即道统)这样传统的士大夫事业,也给拿走了。既然如此,清朝官员如何才能出名?

写文章,有文字狱风险;平天下,皇帝又不让干;骂皇帝,可能立马被砍……于是,一些喜欢博取名声的士大夫,大概只能做清官了。只要身子受点苦,肠里没油水,却可以留下千古美名,这也不算错。大清官汤斌、孙嘉淦(gàn)等人,基本上是这么做的。

清朝之所以给人印象清官多,未必是真的多,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些不负责任的清宫剧,将刘墉、纪晓岚等刻画成清官形象,还有康熙的评价,直接拔高了这些清官的历史地位等。总而言之,每个朝代清官都不少,只是清朝的会宣传,后人会赞美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朝的咸丰皇帝的皇后到底是谁?咸丰帝有几个妃子?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有人在说咸丰帝是中国古代最苦命的皇帝,其实,小编也是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话说在当时的清朝咸丰帝在位期间很勤俭节约,做的很多事情都非常的节约,在很多人看来,咸丰帝就是苦命的人,其实,小编觉得,咸丰帝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时清朝的利益的,看的出来,当时的咸丰帝还是付出了自己的真心,那么,咸丰帝一生当中到底有几个妃子呢?咸丰帝皇后到底是谁?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孝德皇后,萨克达氏,太仆寺少卿、赠三等承恩公富泰之女。文宗居皇子位,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奉宣宗指婚。明年二月,赐册为皇子福晋。二十九年已酉十二月十二日卒。三十年正月,文宗登极,诏追封为皇后。十月,册谥曰孝德皇后,时梓宫暂安于田村。咸丰十一年,穆宗嗣位。十二月,加上尊谥曰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恭天赞圣显皇后。

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累赠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道光十七年丁酉七月十二日生,咸丰二年二月,诏封贞嫔。五月,诏晋贞贵妃。十月,立为皇后,十一年七月,穆宗嗣位,尊为皇太后。十一月初一日,偕孝钦显皇后御养心殿垂帘训政,时年二十五,世人称为东太后,同治元年四月,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

慈禧太后,叶赫纳喇氏,赠三等承恩公徽征之女,道光十五年乙未十月初十日生,咸丰元年被选入宫,初赐号为懿贵人。四年十一月,册封懿嫔。六年三月,生皇长子,是为穆宗,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十年八月,随侍车驾出狩热河。十一年七月,穆宗嗣位,尊为皇太后。十一月初一日,随孝贞显皇后御养心殿垂帘训政,时年二十七,世人称为西太后。同治元年四月,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

咸丰皇帝的其他妃子:庄静皇贵妃、端恪皇贵妃、婉贵妃、玫贵妃、璷妃、吉妃、禧妃、庆妃、云嫔、容嫔、璹嫔、玉嫔、玶常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朝实行密折制度有怎样的作用?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密折制度其实就有点像现在的打小报告的制度一样,密折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将问题写在白纸上然后用折子封起来的交由皇帝审查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护了隐私,那么,这种制度起源于晚清时期,还是有很多的皇帝非常喜欢用这种制度的,雍正乾隆都利用了这样的制度。小编也会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清朝实行密折制度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密折制度是指清代特有的一种文书制度,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所谓密折,是指各级官吏上呈皇帝的秘密奏折,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种奏折,皆由臣僚缄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

清初官员对君主的报告,有题本和奏本两种。但是由于它们不仅繁复迟缓,而且容易泄露机密,看的人多了,自然不利于皇权的正常行使。因此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出现了一种新的公文即奏折。比起题本来,它不拘格式,书体自由,也没有贴黄、票拟等手续,而且不需要经通政司、内阁,直接由皇帝亲自拆阅,保密性强,因其折面、折内往往书有“密”等字样,故称为“密折”。

清代密折大约始于顺治时期。康熙帝时期只有宠臣才有权使用密折,至雍正朝时密折制度大盛得以推行和完善。密折的内容一般划分为请安、谢恩、缴批和陈事四类。其中陈事折非常繁杂,可分为天候、粮价、养廉、水利等数十类,上自军国重务,下至身边琐事,无所不包。由此可知,皇帝可以直接通过密折来了解官事民情。

密折制度的存在,一方面使得朝廷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密折直接送达御前,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奏折不必积压,因此可以及时的了解下情,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广大臣下可以用密折言事,它可使群臣直言进谏,因为密折的内容是非公开的,只有皇帝和上奏折的大臣才知道,这项规定使得上密折的大臣们可以直言进谏,弹劾百官,而不必惧怕外人知道而遭遇不测。密折制度使得官员之间互相牵制,彼此监视。臣子之间的猜忌、监督,导致他们为了保住官位,只能选择对皇帝绝对忠心。

当然,密折奏事的权利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也不是依据品阶高低而定,其中最必要的条件是被皇帝宠信,为了获取皇帝的信任,这一制度的实施更是恰到好处。给当时运转不灵、死气沉沉、日趋腐朽的官僚机构注入了一些活力,对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雍正仅在位十三年,但是他却能推行新政,在“康乾盛世”中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推广和加强密折制度是其中一项重要集权举措,这使得清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明朝和清朝哪个更强大 到底谁更胜一筹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相对强大,时代在进步,清朝也在进步,不断学习前人的经验。清朝开始还可以,但后来皇帝实施了闭关政策,使我们离西方国家越来越远,最终被别人侵略。

至于清末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这是封建统治的必然结果。赶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容易。为此,清朝背负了不少骂名。

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适者生存。从朝代的顺序来看,清朝是在明朝之后。理论上,清朝的各个方面都会比前朝更发达、更强大。

在清朝,与列强的每一次对抗都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为什么这两个朝代的军事实力如此不同?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一方面,在明朝水军遭受损失后,他们开始研究敌人的火器,发展军事武器和技术。此外,明朝水军有丰富的水上战争经验,自然可以赢得战争的机会。但清朝盲目地自满,完全否认了一切。

满清时期,最黑暗的措施是闭关政策,这是满清与世界分离的主要原因之一。封闭落后的思想让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经济文化自然坚持自我封闭。此外,由于满清统治者的无知,明朝开发的各种超级武器被烧毁和埋葬。技术的中断也是满清后期被外敌入侵时无法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我不得不说,统治者的无能奢侈已经到了无法复加的地步。以前有慈禧太后,后有傀儡溥仪,所有才华横溢的人都没有办法为国家服务。满清统治者自私贪婪的特点,活生生地切断了清朝的民族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延禧攻略》中关于清朝的六条冷知识,你都知道吗?

全文共 2502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一直都对满清时期的历史很感兴趣,加上现在清宫剧盛行,隔三岔五都会推出一部清宫戏,让人眼花缭乱。而在越来越重视电视剧的“质感”的今天,很多影视剧当中都带有一些隐藏着的“小心机”,可能看着的时候一笔带过,但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就是这个样子。在《延禧攻略》当中,就有这么一些冷知识,来看看你都知道几条?

最近的古装电视剧非常火热,比如已经完结了的《延禧攻略》,因为在许多细节方面都很重视清朝历史的真实情况,因此当许多历史迷在看这部戏的时候,也会感觉到确实这部剧仅在文史方面,就是比较用心的。

尤其是其中一些皇帝或者嫔妃的举动,可以说是完全尊重了历史上真实的清朝皇家情况,有一些还非常有意思,但因为剧情太精彩,可能许多人都忽略了,而其中的6条隐藏的历史冷知识,你可能都不了解哦。不信,那就接着往下看。

1.清朝皇帝不会和嫔妃同桌吃饭

在《延禧攻略》中有这么一幕,那就是当富察皇后为乾隆皇帝准备好一桌晚上的小食之后,乾隆想让皇后坐着和自己一起吃,不过随后皇后就果断拒绝了,并且说这是不符合清朝皇室的规定的。

其实,这个在清朝历史上还真就是这样,专门负责为清朝皇帝制作饮食的御厨之类的人有四百多人,而皇帝所吃的食物也是专享的,除了皇帝在吃之前会让太监试毒,皇帝的剩饭剩菜不准任何人再吃。

而且皇帝每道菜不能多吃,一般过三口就不能再对同一道菜动筷子,除了这三个皇帝专属的用膳规则之外,那就是皇帝只能自己一个人一桌吃,即使是在过年节时的团圆饭,也不能和任何人在同一个桌子上吃饭。

在后面乾隆皇帝和魏璎珞一起吃饭的情节,倒可能是为了显示魏璎珞的特殊性而添加的情节。之所以要让皇帝自始至终一个人吃饭,主要还是怕皇帝被下毒。而这条制度,也恰恰说明清朝的皇帝的确是非常孤独的。

2.清朝妃子特殊的侍寝习惯

在影视剧中,出现了一幕是当乾隆晚上需要侍寝的时候,挑中了舒妃为侍寝妃子,而比较特殊的是,太监没有直接请舒妃沐浴打扮之后直接去侍寝,而是让她沐浴之后,不着衣物,而后裹上一床被子,被太监扛着送到皇帝那里去。

在清朝的历史上,确实是这么规定的。妃子作为离皇帝最近的女人,也是要被防范的,当她们不着衣物的时候,也就没有办法携带其他的东西,这样目的也很简单,怕皇帝被行刺,和第一条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

3.被打入冷宫的妃子活得不如狗

在这部宫斗剧中,自然也不能少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冷宫情节,并且还出现了不止一次,第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倒霉妃子是嘉嫔,她被打入冷宫之后,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她隔着老远就闻到了饭菜的馊味。

事实上,在清朝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可能比这还要惨,因为当被打进冷宫之后,往日荣光无限的妃子,就成了阶下囚,在尔虞我诈,最为势利的宫廷之中,没人会管冷宫妃子的死活。

尽管她们的衣食还是需要按例进行供给的,但是按不按时给,就很难说了。所以很多冷宫妃子,甚至是过着残羹冷炙的可怜生活,同时失去自由,恐怕比不上家养的宠物狗。

除此之外,一些胆子大的太监,还会去偷窃这些冷宫妃子的首饰或者财物,毕竟这个时候的妃子,在太监的眼里,已经软弱可欺了。

4.宫女的选拔制度

这部剧的第一个情节就是魏璎珞入宫,因此,形形色色的宫女也是宫斗剧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她们在许多时候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

而且在真实历史上,清朝的宫女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宫女,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期,宫女一旦入宫,就不得再出宫,而宫中的快乐是非常少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清朝之前的宫女,她们就像是被卖到黑砖窑的工人一般。

清朝时期的宫女,一般来说都是从八旗之中进行挑选,这些宫女虽然也是满族人,但是都是包衣地位,也就是在清宫剧中经常听到的包衣奴才,她们一般在13岁以上才可入宫,清朝到后期一般是1年选一次宫女。

但是清朝宫女制度的开明在于,她们会让宫女在25岁时离开皇宫,同时会给一笔钱。在剧中,陷害魏璎珞的方姑姑,在被赶出宫的时候,都生怕自己最后的一笔宫廷该给予的钱给取消了。

而后,宫女就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

5.抬旗制度

以清朝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我们总是会听到这么一个词:抬旗。而且当被抬旗的人知道皇帝的圣旨时,可以说是涕泪纵横,感恩戴德。而当尔晴嫁给富恒的时候,尔晴所在的家族喜塔腊氏,也被乾隆皇帝抬了旗。

那么,为什么抬旗会让这些人这么高兴甚至是兴奋呢?其实,这得和清朝的发家史说起。清朝的前身女真部落,之所以能够一步步打下江山,八旗军的功劳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因此,在清朝时期,八旗子弟的地位是比较高的,然而八旗之中,也是有高低之分的。不过,这也说明了大部分的满族人都不是八旗,有许多满族人甚至还是奴才,地位非常低。

因此,当这些满族人建功立业之后,皇帝会为他们抬旗,将低等的旗人抬到高等的旗内,当时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是高等旗,尤其是镶黄旗,是八旗之首,由皇帝直接统辖。

不过,也并不是说只有满族人才能被抬旗,魏璎珞在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之后,她的家族魏氏也被乾隆皇帝直接从正黄旗的奴才家族抬到了镶黄旗,从魏氏成了魏佳氏。

而抬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许多被抬旗的家族,可以一跃变成显赫家族,可以说这是真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6.故宫没有设置厕所

故宫作为皇帝和皇室居住的地方,按理来说应该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细致得不行才是,但是故宫却没有一个普通家庭绝对不能够少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厕所。

在戏中,乾隆皇帝被戏弄,导致肚子很不舒服,直见乾隆根本没有从宫殿里出来,而是太监李玉慌忙地让人将恭桶拿来。

当然,故宫里没有厕所,其实不是因为厕所不能安装,这完全是因为为了保全故宫的神圣感,厕所是污秽的聚集地,因此,有厕所的存在,是不好的。

其实,在历史上,中国古人对厕所都是避之不及的,基本上嘴里是不会说出厕所两个字的,一般出现厕所的时候,那就是要骂人了。所以厕所的发展就极其缓慢,如果清朝时期能够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厕所制度,说不定故宫也会有厕所的。

那么,这6条隐藏的历史冷知识,你都留意到了吗?如果你还发现了其他隐藏在剧中的历史冷知识,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评论。

除了剧中的这些有趣的历史冷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后来魏璎珞生下的皇十五子,是历史上的嘉庆皇帝,而这个倒霉的嘉庆皇帝,在野史之中记载,据说是被雷劈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清朝官方语言:满语,为什么灭绝了?

全文共 264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拥有本民族语言。诸如蒙古、藏等人口规模庞大的少数民族,不仅在历史上建立过政权,成熟的语言文字还催生了他们丰富的民族文化,其民族语言使用至今。

满族曾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朝,更是如今中国第五大少数民族(约1050万人)。而满族的母语,也是清朝的官方语言——满语,却在近代百年时间濒临消亡。

有清一代,满语被赋予了极高的政治地位,不仅被用于故宫各大宫殿匾额之上,还被加入科举考试,成为官员升迁的重要考察项目等。

清中期后,满语发展遭遇了严重危机,八旗子弟因汉化而难以流利使用满语,完全不通者也不在少数。

清末民初,满语随着帝制垮台而彻底失去“国语”地位,八旗子弟的彻底汉化更是敲响了满语消亡的挽钟。

整个20世纪,因战争、汉化等因素影响,满语使用者数量不断较少。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满语列入“极度濒临灭绝”语言的行列,如今满族人口中通满语者已不足百人,满语实际上已经“功能性灭亡”。

为推动满语发展,历代清朝统治者都使出了哪些招数?清末至今,为何短短百年满语就彻底沦为“濒危语言”?

中国东北土壤肥沃、山高林密,历史上这里长期是以渔猎经济为主的东胡各民族(包括鲜卑、乌桓等)的聚居地。在清末汉民闯关东大潮前,这里长期游离在汉文化外围。

满族的先民肃慎人是东胡的一支,唐朝时他们被称为靺鞨,其中的粟末靺鞨积极吸纳汉文化并臣服于唐朝,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

926年,渤海国为契丹所灭,靺鞨人也改称女真人。12世纪初,女真人再度崛起。女真铁骑冲出白山黑水,其建立的金帝国相继灭亡了辽国和北宋,统治着中国北方。

金朝建立后,女真人放弃了原先借用的契丹文字,公元1119年,完颜希尹借鉴汉字创建的女真文字,即女真大字和小字。

女真语在金朝扩张的过程中遭到汉语的挑战,13世纪初,立国不到百年的金朝统治层已彻底汉化,金朝灭亡后女真语的使用范围不断萎缩,女真文字在15世纪彻底消亡。

元明两代,女真人臣服于中央政权,女真话分化成不同方言,且因女真文字消亡而改用蒙古文字记述。

明代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明朝对女真人居住的东北大部地区实行羁縻统治。

1583年,爱新觉罗家族的努尔哈赤袭封建州左卫(建州三卫之一)指挥使,军事才能出众的他仅用5年时间就统一了建州女真,同时向海西女真扩张。

努尔哈赤深感借用蒙文并不符合女真口语表述方式,也无法满足统一女真的需求。1599年,他命令女真学者额尔德尼和噶盖设计十二字头,创制了满文。满文字母借鉴了蒙古文字,与模仿汉字而来的女真大字并无继承关系。

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膨胀,其创制的满文字体扩散到其他女真部族。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并建立后金政权,后金开始不断入侵明朝治下的辽东。

后金军在1619年的萨尔浒大战中击败明军主力,明朝此后因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丧失了进攻后金的能力,后金则趁势做大。

后金占据辽东的同时,二代汗王皇太极在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自己从大汗变成了皇帝,女真族名也改为满洲族,简称满族。

努尔哈赤时代的满文经过30余年的发展,显露出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字母较少,个别近似语音无法区别等。

皇太极命达海采用在字母旁加圈加点、 改变某些字母的形状、 增加新字母等方法区别语音,形成了 有圈点满文,即新满文。

自此满文囊括了6个元音字母、22 个辅音字母,另有10 个专用拼写外来语 (主要是汉语)的特定字母,采取从上至下、 从左至右的顺序书写。满语被钦定为清朝国语,又称清语,满文字母被称为清书。

满文的出现是满族民族成熟、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提升了满族的民族凝聚力。

除了统一女真,清帝国还在扩张过程中征服了漠南蒙古、辽东等地,获得了大量蒙古族、汉族人口。

清朝依据满洲八旗制度,编成蒙军八旗和汉军八旗,使他们成为满洲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为了控制不断增多的汉族人口,清朝强行推广满语教育。汉族高官需要熟悉满语,所有官方文件、政务活动只能使用满语。

政策引导、仕途升迁、生存需要,这些问题促使大批生活在东北的汉人学习满语,清廷也奖惩并举、注重教育,推动扩大满语的覆盖面。

1644年清军入关,随着统一战争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土地被清朝征服。入关时满族人口约30万,而内地汉族人口约1亿,满族人口比重迅速被庞大的汉族人口稀释。

从龙入关的满族官员大都不会汉语,但随着清朝一统中华,清朝越来越倚重汉官去管理庞大的领土和汉族人口。满汉部级官员的交流就必须借助满族出身的启心郎(翻译),而启心郎的官职竟高居正三品。

语言不通、文化对立并不利于清朝的长期统治,清廷入关之初鼓励满汉通婚,皇帝和八旗贵族也积极学习汉文化和语言,试图消弭民族对立情绪。

在汉官满化的同时,满族统治集团也不可避免的开启汉化进程,“独尊满语”的政策也调整为“满汉并重”。

东北是清室的龙兴之地,为了留好退路,清廷严格限制汉族进入东北。但关外的满语应用也在退化。

早在明朝时,辽东地区就居住着大量汉族(民人)。外加私自进入东北的流民,被流放东北的流人等群体。17世纪末,仅记录在案的关外汉族人口就超过10万(包括汉军八旗、包衣等),超过当地满族人口。

东北地区呈现汉语、满语、蒙古语交叉使用的局面。因为大量满族则迁移至关内,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鄂伦春等民族又使用本民族语言,满语在东北逐渐式微。

清朝统治者自然知道汉文化的先进性和汉语强大的同化能力,康熙皇帝曾感叹“但恐后生子弟渐习汉语,竟忘满语,亦未可知”。

满汉语言碰撞是无法避免的,分布在大江南北的满族官员和八旗驻军,迅速淹没在当地的汉文环境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需要,满族都必须学习或了解汉语。

清军入关前,满语在关外的语言生态链中高居顶端。入关后的“满二代”乃至“满N代”,自小生活在以汉语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纯正的满语语言环境已然不存在了。

到18世纪初,入关半个多世纪的八旗子弟迅速汉化,“闾巷则满汉皆用汉语,从此清人后生小儿多不能清语”,满语的语言环境大为削弱。

在定期组织的八旗满语考试中,满语生疏者大有人在,甚至有八旗子弟干脆交了白卷。赛库、萨宁阿这类传统满族人名也被福全、庆安这类汉式满名取代,满语也不可避免的衰落了。

满族微小的体量、清朝早期的满汉融合政策、汉文化深厚的积淀和强大的包容力,种种原因作用之下,纵使满语拥有国语地位,依旧无法摆脱被汉化的结果。

虽然康熙之后的清代帝王加强了对满语教育的重视,但汉语仍旧在关内与关外发起了全面冲击,满语面对的挑战愈发严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朝太监抢着都要进敬事房,敬事房底是什么机构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敬事房”是负责什么工作?

这其实就是一个专门阉割太监机构,但是这种说法也并不是完全的确切,这里被称之为万能机构。

一、是万能机构

根据清朝历史的记载,这里真的是一个万能机构,会有效负责宫女负责太监,比如甄别身份,调补空缺等等。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些小的地方,另外也会包括皇帝的房事后妃的房事,还会包括监管宫内的太监以及宫女的礼仪等等。由此可见,这样的一个地方本来就是特别复杂的,为了能够努力的去完成各种不一样的工作,这必然就需要设立各个不一样的机构。

二、翻牌子的制度

在清朝时期就会有翻牌子的制度,而这一个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一个牌子上都会写上妃子的名字,然后就需要由皇帝去翻。这其实就是为了能够避免后宫的妃子和其他的男子之间有染,因为一旦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很有可能江山就会易主,因此这些太监有着较大的责任以及权利。有无数的人都希望能够来到这里,因为这就会有很多的人跟自己套近乎,还会给自己送来很多的钱。

三、分成369等

皇宫中的太监其实也同样会分成369等,虽然都是奴才,但是奴才和奴才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一些不得宠的妃子,在看到这一些太监的时候也同样会不断的选择套近乎。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机会得到侍寝的机会,才能够有机会怀孕。如果自己能够有机会,或许就可以有朝一日能够成为皇上的心头肉,以后的待遇必然就会逐渐的提升,还可以稳定自己的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唐朝有不良人明朝有锦衣卫,那清朝有什么?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的不同朝代,都有一些特殊的机构存在,其中比较著名的比如明朝时期就是有锦衣卫了,而在其他朝代也有,比如唐朝时期就有不良人。不良人在唐朝时期指的就是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差使,而锦衣卫大家就更加熟悉了,就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这两个机构虽然说名字不一样,功能和职责也是有很大的不一样,但却都是现如今很多影视剧题材比较常见的内容,原因当然是这些机构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那么,清朝时期有没有类似这样与一般官职和机构不太一样的机构呢?清朝有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不良人

不良人是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差使,其称位为“不良”或“不良人”。清梁章钜《称谓录》引《说铃续》:“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

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不良”条:“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为‘不良’,俗又称之为‘不良脊烂’,其统管者称‘不良帅’。”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相国李司徒勉为开封知县尉捕贼。时有不良试公之宽猛,乃潜纳人贿,俾公知之。”

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录奏,敕令长安、万年捉不良脊烂求贼,鼎沸三日不获。不良主帅魏昶有策略,取舍人家奴,选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笼头至卫。”

清梁章钜《称谓录》引《说铃续》:“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由此可知,唐代的这类主管侦缉逮捕的小吏其官称应是“不良”或“不良人”。

《旧唐书·杨慎矜传》:“先令卢铉收太府少卿张瑄于会昌驿,系而推之,瑄不肯答辩。铉百端拷讯不得,乃令不良枷瑄,以手力绊其足,以木按其足间。”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倘是个不良人,这样神力,如何敌得?”

《汉语大词典》收录“捉不良”、《唐五代语言研究》收录“不良脊烂”都是错误的,是收录了破词。而《唐五代语言研究》认为“不良”乃是“征用有恶迹者充任”,应是望文生义,实际上并无文献的佐证。2.锦衣卫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3.清朝有什么

在清军入关之后,建立了清王朝,而满清因为王朝统治的底蕴比较浅薄,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沿用了明朝的制度,其中明朝的锦衣卫就被留了下来,不过将它改名为了銮仪卫。而銮仪卫只存在一段时间就被废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情报组织,叫做尚虞备用处,也就是粘杆处,在很多的影视剧之中,它也被叫做血滴子。

据悉,粘杆处是雍正皇帝建立的,在九子夺嫡时,雍正就利用它来为自己收集情报、打听消息了。而一开始的时候,粘杆处的成员只是雍正的仆人,专门帮雍正抓抓知了,捕捕蝴蝶什么的。后来,随着雍正加入到“九子夺嫡”这个游戏之中,粘杆处也加入了进来,并且吸纳了诸多能人异士,专门为自己收集情报。而之所以叫做粘杆处,就是把那些敌人当作蝉、知了来捕捉。

后来,随着雍正皇帝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粘杆处也开始随之壮大,权势也越来越大,直接成为皇帝的亲信。虽然他们在朝廷上的官职并不高,但是话语权极大,文武百官都十分畏惧。在雍正、乾隆时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于康乾盛世的开启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但是,在乾隆皇帝死后,粘杆处这个组织才被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光电技术研究所提出基于光纤器件的相干偏振合成技术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李新阳、耿超课题组在相干偏振合成技术研究上取得新进展:提出了基于光纤器件的相干偏振合成技术,分别采用相位控制和偏振控制的方法实现了高效的光纤内相干偏振合成。该技术基于全保偏光纤器件,无需考虑空间误差的影响,系统稳定性高、可靠性好、易于与其他光纤器件相结合,在基于相控阵的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相关结果以杨燕为第一作者分别发表于近期的Applied OpTIcs和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为了缓解大气湍流对相干光通信的影响,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技术手段,分别是“大口径望远镜+单孔径自适应光学技术”和“相控阵技术”。相较于第一种技术,相控阵技术具有望远镜尺寸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基于相控阵的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中,接收光束被接收阵列分成多束。因此,如何将多束携带通信信号的子光束高效地合成至一束激光十分重要。针对这一问题,该课题组提出了基于光纤器件的相干偏振合成技术。两束偏振态互相垂直的线偏振光可利用光纤偏振合束器合为一束光,由于输入光束相位差的变化,合成光束为任意偏振态(图a)。为了控制合成光束为线偏振光,以进行下一级合成或用于通信信号的解调,该课题组分别提出了相位控制(图b)和偏振控制(图c)两种方法,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实现高效的相干偏振合成,将多束线偏振光高效地合成至一根保偏光纤中,并输出线偏振光。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创新基金和西部之光等项目的支持。

相干偏振合成原理图(a)开环(b)相位控制闭环(c)偏振控制闭环

PBC为光纤偏振合束器,PC为光纤相位补偿器,DPC为偏振控制器

基于偏振控制的3路相干偏振合成实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