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朝闭关锁国是谁提出来的【精品20篇】

浏览

4052

文章

722

全国人大代表提出 要加快建设地方师范大学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建设地方师范大学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基于全国教育经费总体有限的情况,建议加快打造“一省一标杆”地方师范大学,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水平。

调研发现,一些师范院校毕业生在生源质量与培养质量的双重影响下,知识迁移能力弱于综合性院校学生。部分重点中学更愿意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

有数据表示,一些全国知名中学近年来录取的新教师,有90%以上来自综合性大学。

对此,赵国祥表示,希望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尽可能地统筹资源,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切实加大对标杆地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从而实现包括国家级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等在内的重大举措全覆盖,为教师教育振兴提供充分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清朝最冤枉的大臣 签下所有赔钱割地条约 有人却说他是被逼的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晚清名臣李鸿章,他虽然与左宗棠、张之洞以及曾国藩一起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但是他也是最争议的人。有人称他是卖国贼,也有人认为他是国之栋梁。

被骂卖国贼的人认为他签订了太多的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国家的权力。但是他签订的这些条约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他肩负的权力有限,根本无法左右整个政府。李鸿章也有良知,他在为中国的利益尽力争取,一直在周旋于列国之间。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尽量减少不公的条件。

李鸿章在清朝充满腐败,优柔寡断,甚至陈旧不堪的政府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他带领的洋务运动也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增添了一分力量。当时的清朝的军队装备薄弱,技术水平差,训练也不到位,导致在打仗时失败居多。李鸿章并非军人出身,将他的失败归咎于他不公平,这并不合理。

李鸿章的成就比缺点更值得肯定。他为近代化的中国做出了贡献,历史上许多人也为他所尊重。只不过他在签订条约时的确犯了一些错误,也曾经受人贿赂,这些行为应该受到批评。但是我们在对待李鸿章这样的历史人物时,没有必要极端化。他是一位较为复杂的人,也有良心,对他的评价应该客观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愚昧的清朝为何能统治三百年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愚昧清朝為何能牢牢統治中國300年?

愚昧的清朝之所以能够统治三百年,一方面是他统治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另外一方面就是他对当时人们的奴性培养,其次就是他们主动的融入中原文化,使得他们被当时广大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清朝在刚刚统治中原的时候,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剃发易服活动,甚至为此杀害了不少人,清朝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方便他们的统治,因为他们企图从思想上,从文化上奴役我们,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有不少人都被奴化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他们充分限制先进文化的传播,他们担心先进文化的传播会影响到他们的统治,所以他们进行了闭关锁国,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确实阻碍了当时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他们的统治也变得稳固了起来。

最后则是他们在思想上的统治,清朝大力宣扬八股文,并时不时的掀起文字狱,就是为了从思想上、精神上和文化上彻底的统治我们。当所有的读书人都循规蹈矩并且刻苦钻研八股文的时候,就不会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任何的影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皇太极提出了议和,为何明朝选择了拒绝呢?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太极提出议和明朝选择拒绝

皇太极提出了议和明朝选择拒绝,这无非就是一个无奈的做法,确实还是要面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果接受这确实很打脸。

可如果从审时度势这一个角度来看明朝,应该是选择同意议和,因为这就能够有效从泥潭中拔出腿来,也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去解决农民起义,还有平定中原的起义。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之后,必然就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实力,在此时就能够有效展开反击,那么为什么最终并没有同意呢?

说到明朝,其实大家的脑海中全部都会浮现一句话,上面会写着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这里我们也会觉得这确实有着让人佩服的骨气,但是过于的死心眼同样也会成为一种束缚。相信崇祯在一时之间也不可能会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其实崇祯并不是不想答应,只是不能够自己答应,拉不下这个老脸。

崇祯最希望的就是所有的大臣全部跪地请求,让自己选择同意议和,然后他就可以无奈的选择议和。但是在明朝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的大臣确实也是非常有骨气的,怎么也不愿意接受,认为这是一种屈辱的做法,或许在大臣中也有一些是认同的,但是根本就不会有人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来之后,也就意味着自己真的是一点骨气都没有。

再说自己在说出来之后,崇祯到底心中是什么样的想法,如果崇祯不认可,那么会不会直接就砍下自己的脑袋呢?就这样也就会形成一种僵局,没有办法,从这根本就不想要在表面上直接提出,但是又不得不选择接受。最终在拒绝之后,也导致明朝倒退了很多年,如果能够直接选择接受,也不至于会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前后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

清朝历史: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兵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1662年,康熙帝登基即位,年号康熙,是为清圣祖。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速发展时期。

乾隆皇帝在其父雍正的统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国力更加昌盛;加强了同蒙、回等少数民族的联系,稳定了清朝对各族的统治。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此后清朝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探索国家独立富强的社会变革,但都失败。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自此灭亡。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共和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条鞭法提出是在什么时候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建立的税收和兵役制度。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年)提出,然后张居在万历九年(1581年)向全国推广。鞭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社会变革。

根据《鞭法》的规定,各州县的田地赋、兵役等杂征一并征收银行,按亩换算缴纳。这大大简化了税收制度,方便了税收征收。同时,地方官员难以增加财政收入。

鞭法不仅是明代加剧社会矛盾的被动举措,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鞭法在货币化趋势下应运而生,促进了明代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符合当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推荐鞭法的主要目的是使被封建国家束缚的农民获得相对自由的空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进一步调动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鞭打法结束后,服务银行审计单位由里甲扩大为州县,调整了里别之间人民负担的严重现象,暂时缓解了服务问题引起的阶级矛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鞭打法的实施削弱了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使农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此外,与明初的赋役制度相比,鞭打法更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赋予的货币化使更多的农村产品投放市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鞭打法是中国服务制度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它改变了历代服务与服务平行的征收形式,统一了服务法,简化了服务制度,标志着税收由实物向货币、征收类型由复杂向简单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朝皇子不能由生母抚养的原因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皇子为什么不能生母抚养

为防止皇子被毒杀,防止外戚专权,锻炼皇子的坚毅。这些做法就能够有效维护清朝的统治,还能够保证整个权力的顺利更替,其实生在帝王之家有很多优点的同时也会有很多的缺点,如果不是亲生母亲养大,自然可能会有一些亲情的缺失。

1、防止皇子被毒杀

在皇宫中无论是什么样的朝代,都会有一些尔虞我诈的事情,妃子和妃子之间为了争夺宠爱,真的会做出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如果两个妃子一直都会处于一个敌对的状态,各自生下孩子,然后让对方去照顾,其中一个孩子如果出现意外,这必然就需要去追究责任,这种做法就能够有效避免孩子被暗算。事实上在整个抚养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促进感情,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的安全。

2、防止外戚专权

在汉朝时期会有着母以子贵的说法,因此在那个时候还会有着严重的外戚专权。这就会导致整个统治受到相应的影响,汉武帝为了能够有效避免外企专权,曾经立下母死子立的规定。为了避免这类的风险而选择杀掉亲生母亲,这种做法会有一些残忍,可如果把皇子留给其他人抚养,也能够削弱亲生母亲的实力,还能够有效维护整个统治,相对来说这才是一举三得,同样也会比较有人情味吧。

3、锻炼皇子的坚毅

古代的储君最担心的应该就是生长于深宫之中,然后被这一些妇人之人带大,因为这就会导致皇子的性格肯定是软弱无能的。可相反,如果是有其他的人带大,因为这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就会缺少原始的祭拜,不会有亲生母亲这般的溺爱,能够有效锻炼皇子的忍耐能力。等到逐渐长大之后,处理国家大事也会拥有着更大的力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朝最后一位总督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最后一位直隶总督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最后一个朝代,并且清朝是一个例外,因为清是有满族人统治,在这之前一直都是由汉人统治的国家,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官职,这个官职就是总督。清代担任过这个职位的人一共就几个人,连十个人都没有超过,但是这个职位的人一定对朝廷有着很大贡献,一般人当不了这个官职的。

在清朝的最后一位直隶总督,他是在清朝结束30多年才去世的,并且在他临死前,他还要求把自己按照一品官员的规矩和规格下葬。这个人就是陈夔龙,他的出生背景还算不错,因为他的父亲当时是一个县令,所以家里过的也不算很简朴,他也是上过几年的学,然而事情发展方向并不是很平顺。

他八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尽管他的父亲他的家族也开始没落,好在他这个人还在争气,为了能够让家族再次发展盛大起来,于是他开始用功读书,只有通过考取功名才能够步入仕途,这样他们的家族才能再次旺盛起来。后来中举,做了兵部的主事,他的家族也因此兴旺,后来凭借自己的能力又陆续当过其他官职,后来他出任了直隶总督。他这个人挺封建,被封建的思想和制度深受迫害,所以他一直以为辛亥那次起义非常不好。在民国建立以后,他被封为顾问大臣,没过多久就辞掉了官职。

也许正因为他这种封建思想,所以在他得知溥仪退位,而且被赶出京城的时候,他非常难过,然而他一点能力也没有,帮不了溥仪,只能眼睁睁看着溥仪这样的下场爱莫能助。他中举60周年的时候还举办了宴会,特地感谢皇家的赏识,但是从那以后再也不关心国事,每天过的很自在。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一直到临死的时候,他给他的家人说,要按照一品官员的规格来给他置办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上朝为什么只有清朝百官要下跪?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有些东西不是越发展就越进步,也是有倒退的可能性的。例如在古代,唐朝的时候官员可以坐着和皇帝商讨国事,到了宋朝可以站着,但是明朝时期就只能下跪了。其实最早皇帝和群臣百官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因为江山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但是发展到一个稳定的时期可能就不需要这层关系了,大家还是君是君、臣是成,朋友肯定是做不成了。

古代上朝,唐朝以前大臣们坐着,宋朝时得站着,明清时需下跪,这是文化的进步还是倒退了。

我国古代的官员上朝方式,一方面体现着礼仪制度的发展,一方面体现着皇帝和大臣关系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肯定是在不断地进步的。文明的进步或倒退,是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来说的,是从整体的生活水平和思想变化来看的,但仅从官员的上朝方式并不能说明文化文明的进步或倒退。

先秦时期的君臣关系属于二元关系,也就是一种朋友关系,可以坐而论道、促膝长谈,并能“士为知己者死”,君臣关系相对平等。再有,当时没有高桌大椅,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所以,坐着和跪着差不多。行礼时不过是挺直上身,再配以手、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等,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

西周开始的分封制,皇帝与诸侯共有天下,故较为平等。

分封制之下,由于分封的诸侯为天子的兄弟和亲戚,本身是亲人关系,所以关系比较融洽,地位比较平等。分封的目的,也是共享天下,共治天下。

所以,他们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都是坐着的。君臣间面面对坐,膝盖碰着膝盖长谈。

清朝时,专制皇权达到了顶锋。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清朝基本把大臣们都当奴才看,既然是奴才,那么,怎么可以见着主子不下跪呢,所以就由坐着,改为跪着了。

宋太祖赵匡胤改变了君臣朝堂议事的礼仪,大臣不能坐了,只能站着。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礼乐崩坏。儒家治国思想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不起任何做用,臣杀君,父杀子。所以宋太祖建国后,为了消灭这种现象,就“杯酒释兵权”削弱了节度使的权力,军权收归中央,又重文抑武。加强皇权。宰相赵普虽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宋太祖就改了其中君臣之礼的部分。后来,宋朝的大臣朝见君王时就只能站着了。实际就是皇帝的权力越来越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明朝多贪官清朝多清官?清朝的清官很多都是假的

全文共 173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经常会把明朝清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明朝时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贪官很多,从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期就开始杀贪官,但是从来都没有杀光,怎么杀贪官都还是有的,而且好像越杀越多,但是清朝时期的清官好像就有很多了,随便都能说出几个人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清朝清官多在各个朝代里都是一个罕见的事情,怎么其他朝代就没有清朝的清官多呢?这些所谓的清官,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翻开中国历史,就能看到奇怪的一幕,即:谈到明朝清官,翻来覆去就海瑞等少数几人,相反贪官非常多,但谈到清朝清官,却是一说一大堆,比如汤斌、于成龙、孙嘉淦、施世纶、刘墉、曾国藩等,前前后后至少10多个广为流传的。

其实,不仅明朝给人印象贪官众多、清官稀少,而且汉唐宋元都是如此,唯独清朝给人清官多的感觉。那么,为啥清朝的清官如此之多?

需要说明的是,清朝和明朝官员俸禄一样,而且明朝物价较低,清朝物价较高(明朝中后期美洲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导致货币贬值),反正清朝官员靠死工资,基本上别想让一家人小康生活。

首先,清朝历史上的某些清官,是不是真清官?

受清宫剧戏说的影响,原本并非清官之人,如今堂而皇之的成了清官,最典型的是刘墉。

刘墉名气非常大,鼎鼎大名的刘罗锅就是他,但刘墉爷爷刘棨是四川布政使,父亲是刘统勋。鲜为人知的是,刘墉当官不用参加科举,而是直接参加殿试,最后成绩还算行,但真正起家是靠主动掀起的文字狱(本已平息,却被刘墉又挑出),从而得到乾隆欣赏。

当然,官三代也有一颗清廉的理想,不能因此否定刘墉清廉,然而刘墉北京居所的驴肉胡同(礼士胡同),简直豪到天了,清朝人也看不下去,留下“(刘墉)故地在驴市胡同西头,南北皆是”的记载,真正清廉之人,能在北京二环之内置办如此房产?

更为夸张的是,刘墉用的纸张,都布满了金丝。演和珅出名的王刚,在鉴宝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令人捧腹:“这老东西,骗了我这么多年!”

其实,不仅是刘墉,清朝还有一些官员,比如施世纶、李卫、田文镜等人,要么是官后代,要么是捐官出身(花钱买官,岂能不捞回来),即便他们不贪,不会利用手里权力,让家族得利?因此,宣传他们是大清官的人,真不怕天打雷劈!

其次,清朝清官有没有宣传,或者夸大的嫌疑?

翻开中国历史,会看到有趣的一幕,除了清朝皇帝,其他王朝的皇帝,鲜有夸赞官员清廉的。海瑞够清廉吧,万历皇帝夸他是清官了吗?没有,海瑞清廉是真清廉,靠的是身体力行,从而形成天下共识,但清朝的清官,往往需要皇帝盖章确认一下。

康熙称赞于成龙是“天下第一廉吏”,称赞张伯行是“居官清正,天下所知,为天下清官第一”,称赞施琅儿子施世纶(做官起点是泰州知府,一生都是肥缺)是“江南第一清官”,嘉庆称赞朱珪“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所以这些人就此名垂中国清官史。

当然,不是说于成龙、张伯行等人不是清官,而是说康熙给予的名头,是不是太过了?毕竟,于成龙也好,张伯行也好,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

至于其他王朝的清官,其实也很多,比如汉朝张汤,明末袁可立等人,只是缺少宣传、缺少皇帝金口罢了。

第三,为何清朝满蒙无清官,反而汉人多清官?

翻开清朝的清官榜,就会发现这些寒酸的清官,无一例外的都是汉人,而没有满蒙官员(包括入关之前的汉八旗,后加入汉八旗的汉人不算),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人家入关是来享福的,又岂能吃苦?至于为何都是汉人,除了老实人、不会贪等之外,还和文人追求有关。

古代官员的追求,可以用“修身齐家平天下”来概括,但清朝独特的政治生态,只准文人修身齐家,却不准治国平天下,因为这是清朝皇帝才能干的事情。康熙时期,甚至把解释儒家经典(即道统)这样传统的士大夫事业,也给拿走了。既然如此,清朝官员如何才能出名?

写文章,有文字狱风险;平天下,皇帝又不让干;骂皇帝,可能立马被砍……于是,一些喜欢博取名声的士大夫,大概只能做清官了。只要身子受点苦,肠里没油水,却可以留下千古美名,这也不算错。大清官汤斌、孙嘉淦(gàn)等人,基本上是这么做的。

清朝之所以给人印象清官多,未必是真的多,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一些不负责任的清宫剧,将刘墉、纪晓岚等刻画成清官形象,还有康熙的评价,直接拔高了这些清官的历史地位等。总而言之,每个朝代清官都不少,只是清朝的会宣传,后人会赞美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朝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清朝冷知识揭秘

全文共 222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清宫剧又火了起来,但电视剧毕竟做出了很多美化,那你想知道真实清朝到底是怎样的么?这次就为大家讲几个清朝的冷知识。其实清朝人的生活和明朝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当时很多西方的东西已经传入中国。所以生活上的娱乐项目也多了起来,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好日子也就不多了,到处都是殖民地还要遭受列强的欺压,从这点来看清政府的贪婪无能也是耽误了国事。

甲午战争之后,大清国的国际声望跌到了谷底,不仅英法德俄等一流强国加紧瓜分中国,一些欧洲二三流小国也蠢蠢欲动要来占便宜。

比如那个“可爱”的意大利。

意大利统一之后,野心也逐渐大了起来,也想抢地盘,只是意大利军队的战力实在太渣了。

普奥战争,奥地利军队被普鲁士军队打的惨不忍睹,但是意大利军队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竟然被绝对弱势的奥地利军队揍的四散溃逃,让俾斯曼大为光火。

在欧洲没占到便宜,意大利就把扩张势力放到了海外,可此时整个世界早就被列强们分的差不多了,要么去那个暂时还没人看得上的埃塞俄比亚。

那就上吧,结果,意大利军队打了2年,伤亡上万人,最后惨败而归,实实在在地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

可意大利还是不死心,眼瞅着大家都在大清国抢地盘,他心动了,也要分一杯羹,弄点势力范围。

1899年,意大利正式通知大清国,要求租借三门湾做军港,并要修筑一条从三门湾通往江西的铁路,并宣称三分之二的浙江是意大利的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不得把浙江任何一块地方租借给其他国家。

清政府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毕竟来乘火打劫的欧洲国家太多了,清政府吃了几次亏,也逐渐知晓了一些国际格局,不再随随便便地就卖主权,毕竟,不能让阿猫阿狗一样的货色揩油啊。

于是,清政府找列强打听了一阵子,就对意大利的底细清楚了,知道意大利就是个“草包”。

所以大清国断然拒绝了意大利的要求,意大利说那我就来硬的吧,派出三艘军舰开赴三门湾进行恐吓,不过清政府也严令浙江沿海加强战备,寸步不让。

一看清政府这么强硬,意大利就软化了一些,就说那三门湾不要了,那你就找别的什么港口租给我吧,你只要保证不把三门湾租给其他国家就行了,还有其他一些修铁路、开矿之类的要求,当然,继续被清政府拒绝。

清政府为了遏制意大利的野心,调动了主力军舰开赴浙江沿海,宣称不惜与意大利一战。

战五渣的意大利军队当然没有真正开战的决心和勇气,眼看大清国这么强硬,也就只好认怂了。

后来还是八国联军之后,意大利找到了机会,派出了85人组成的军队,战后在天津拿了一块0.5平方公里的租界。

1清朝的太监都会在每一年的四月二十八过节,选择在这一天是因为药王爷的生日,这一天,太监们会互相庆祝对方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所谓的大难,指的是成为太监的那一刀!

2清朝时期,有一种“试婚格格”,由宫女担任,主要的工作目的是在公主结婚前,去到驸马爷家里,和驸马爷啪啪啪,试一试验一验驸马爷的各种性能力,等到皇帝的女儿大婚之时,该宫女也会随之陪嫁而去。

3清朝后宫也有年薪。皇后娘娘年薪一千两,皇贵妃八百两,贵妃六百两,妃三百两,嫔两百两,贵人一百两,常在五十两。以此类推,后宫佳丽的宫斗的源头,可以肯定有经济因素在里面的,谁不想涨名分加年薪啊!

4雍正皇帝痛恨钱名世,亲自手书匾额“名教罪人”挂在钱名世的家门之上,这还没有完,又命令三百多个人集体写诗骂他,还要把这些诗集中成集,让被骂的钱名世自己掏腰包出版成册。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你们说说这至于吗?

5清朝皇帝的儿子每天四点就要起床读书学习了,六岁就要上朝陪着皇帝老子上班,随时要被皇帝老子派活儿干!一年只能休息五天,这五天为大年初一、端午节、中秋节、皇帝老爸的生日和自己的生日。也是够苦逼的啊!

6清朝官员的年薪如下:一品大员180两,二品官员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从九品30两。有爵位的人,年薪很高,亲王年薪10000两,郡王年薪5000两,贝勒2500两,贝子1300两。

7越南人本来就是想把自己的国家叫“南越”的 ,可是到了嘉庆皇帝那里,通不过,嘉庆皇帝大手一挥,改了,就叫“越南”吧!

8故宫博物院公开雍正皇帝批阅奏折的原始文件,原文如下:“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朕躬甚安好,你好吗?”、“朕亦甚是想你”、“汝谓朕盲耶”,最后一句话,可不可以理解为:你说老子眼睛瞎了,看不见了,是不是啊?

9乾隆皇帝于公元1799年挂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在这一年去世了。

10在清朝妃子陪皇帝睡觉,必须要把自己洗得白白的香香的,不能穿衣服,赤条条的盖着被子,由太监抬着送到皇帝身边,啪啪啪结束了,再送回去。

11清朝最后的仨皇帝都没有孩子,他们是:同治、光绪和宣统。

12清朝在北京城里做官的官员,每年春节换春联的时候,就这一句“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花”,马屁一年又一年的拍,就是不换!

13雍正皇帝自坐上皇帝宝座之后 ,就没有走出过紫禁城,他还曾经给鳌拜平过反。

14清朝末年,曾经有人主张建立一支秘密海军部队,直接去进攻日本本土。

15紫禁城三大殿的门口,没有一棵树。

16清朝的官员,无论大小官职,都要见一下皇帝老儿一面,这是清朝皇帝的要求。

17乾隆年间 ,广东番禺有个叫王健寒的老头,九十九岁了,还去参加当地的乡试,还写了一首“翁覃溪记”的诗。

18嘉庆18年,1813年,天理教打进了紫禁城,有人用弓箭射进了隆宗门的匾额上了,到现在还有半个箭头在上面,不信自己去故宫博物院买票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清朝到底有几位皇帝,分别都有谁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共有11位皇帝,统治时间是1636年至1912年。关于清朝到底有几位皇帝一直存在争议,这是因为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庙号“太祖”。而他的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天聪”,庙号“太宗”,于1626年继承汗位,但1636年4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所以正史上清朝是从1636年开始的,努尔哈赤自然就不算了。

剩下的几位皇帝分别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是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清朝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三册复习攻略:清朝

一、清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第三册P1—11)

清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对内:

(1)西南(西藏地区):①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②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的封号;③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西北(新疆地区):①乾隆帝时平定回部(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的管辖。②乾隆帝时(1771年)土尔扈特部(漠西蒙古的一支)在首领渥巴锡(民族英雄)的领导下回归祖国。

对外:

(3)收复台湾(东南地区):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康熙时)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4)雅克萨之战(东北地区):1685、1686年康熙帝亲征,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二、清朝前期封建专制的政治(P18—21)

1、康乾盛世:指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

2、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文字狱:(历朝都有,清朝最为严重)康熙帝时的“明史案”。乾隆帝时的“胡中藻狱”(影响: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闭关锁国政策(P15—16)

1、含义:是指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完全断绝同外国的贸易往来。

2、实行的原因:(1)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要地位,这是造成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2)当时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评价: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界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渐渐落伍了。因此,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启示:坚持改革开放,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朝时巡抚职位有多大的兵权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巡抚职位有多大的兵权

巡抚在清朝时期可以说是总督之下第二地位高的官职了,关于巡抚能够拥有多大的兵权,主要是每个省驻扎的绿营兵和八旗兵的数量不一样,因为巡抚只能够调动自己的标兵两营,按照清朝当时的编制来看,巡抚只能够调动两千多人的军队。

这两千多人虽然名义上属于巡抚可以调动,但巡抚却并没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利,因为巡抚只具有节制将领的权利。

如果巡抚长时间大规模的叫动军队,朝廷就会对巡抚给予处罚,而总督也会立刻制止这样的行为出现,因为总督的作用就是监管巡抚。也就是说朝廷对于巡抚和总督都是互相监督,并且互相限制的,而之所以这样设置,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一省的事务。

每一个省的巡抚两千多人的指挥权利已经完全够用了,因为清朝中后期的时候八旗兵的战斗力下降的厉害,打仗最主要的还是依靠绿营兵,而两千多人的绿营兵已经完全能够应付任何突发事情的存在了,最主要的是除了这两营标兵之外,每个省还驻扎有一些其他的军队,虽然这些军队巡抚并不可以直接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朝统治多少年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比特币28预测网提出的猜想,是否具有一定可能性?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投资货币市场上对于比特币未来价格的预测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比特币28预测网所提出猜想是否具有一定可能性呢?比特币28预测网提出比特币未来的价格可能会达到28万美元,这种猜想是否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呢?比特币的价格确实是存在较大的波动,在每一次减半之后都有可能会出现比特币直线上升的情况,那么下面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因素分析一下,比特币未来价格是否会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呢?

1.比特币28预测网的猜想依据

之所以有更多的人提出比特币未来价格会出现大幅度的上升,主要是因为以往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就是非常不稳定的,而且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的价格幅度都非常大,尤其是比特币在经历减半事件之后,都会出现一个短期的价格上升的阶段,这样使比特币未来的价格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动,所以说预测比特币未来价格可能会达到28万美元,确实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因为毕竟比特币的未来价格是我们无法确定的,在下一次减半之后,谁也不知道比特币的价格会上升到一个怎样的空间。虽然说还有一些知名人士预测未来比特币的价格可能会在25万美元左右,但是无论是任何一种猜想都是需要实际的情况来验证的。既然比特币未来价格我们无法正确地预测出来,那么对于每一次减半之后都会上升的这样的一个规则,我们也可以根据这样的一种趋势来进行相应的比特币交易,从中获得一笔资金。

2.比特币价格上升的影响

是现在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虚拟货币的市场,我们可以发现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开始影响到各个领域,所以比特币价格如果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对于市场当中的许多行业都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不仅仅是比特币在运行交易过程当中的耗电量,还有就是比特币对于各国的经济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们了解比特币28预测网对于比特币未来价格预测的一些相关的一句,我们就应该具体的分析一下这些因素在影响比特币未来价格的同时,是否可能会发生变动的,比特币未来价格可能会有所上升,是否真的能够达到28万美元呢?比特币28预测网仅仅是对于未来比特币价格的波动趋势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是否比特币的价格真的会朝着这样的一个方向发展,并不是十分肯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朝为什么无法禁止鸦片?鸦片是怎么兴起的?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当时的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落后的一个朝代,当时的清朝因为实行的是闭关锁国,不与外界进行沟通,当然了,当时的清朝认为自己地大物博,无所不用,不用和外界进行交通和沟通,其实,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是落后于国外很大的差距了,国外都在学习先进的文化,教育,以及军事。但是,清朝任然非常的腐朽落后。后来,自己不与外界沟通,其他国家就主动的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最显著的就是鸦片战争了。但是英法联军向清政府传入鸦片,鸦片作为一种毒品,是不断的摧残着人的身体还有精神,加上鸦片非常贵,导致当时的人们越来越穷,清政府也是负债累累。那么,有不少的人也是说,清朝为什么无法禁止鸦片的传入呢?鸦片又是怎样兴起的?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据有关文献记载,很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罂粟的种植,只是当时的罂粟是被用来医疗技术麻醉方面,后来的雍正帝也是明确禁止罂粟鸦片的使用。

那么,鸦片是怎么传入中国的呢?

很简单,那就是英国和中国的贸易关系了,当时的英国想要侵入中国,就必须要使用一点特别的手段,英国向中国传入鸦片,一方面,自己可以获利,摧残中国人的体质,使人们的战斗力下降。国家越来越弱。

那么,当时的清朝由于有了鸦片的传入,鸦片属于一种毒品,会使人上瘾。当时人们吸食鸦片已经成为了一种消遣度日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很难转变的,一旦毒瘾发作,可以说是谁都不管用了。

有的人也在说鸦片战争被称为是上层社会的代表,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当时的清政府没有一个完整的约束力。使得鸦片战争成为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东西。任人来使用摧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汉地十八省为什么没有辽宁 清朝辽宁有汉人吗

全文共 1501 字

+ 加入清单

汉地十八省是清朝设定的十八个省份,其管理制度和关外三将军辖区不同。不过这十八省中并没有辽宁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最早“汉地”一词是指汉朝的领土,到了清朝则是汉人剧集的地方,那当时辽宁有没有汉人呢?其实是有的,不过人口很少。努尔哈赤起兵占领关外后,曾大肆屠杀当地汉人,导致东北汉族人口锐减。但辽宁的文化传承肯定是割不断的,这点不用怀疑。没有汉人的辽宁

首先分析最根本的原因,辽宁是否是汉人聚集地?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辽宁就已经是汉人的统治区域,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但是好景不长,三国时期,司马家族通过权变一举打压了公孙家族,执掌大权。一朝天子一朝臣,古话如此,并非没有道理。为了断绝公孙家族起兵反叛的后顾之忧,司马懿大手一挥,无数生活在辽宁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就成了公孙家族的陪葬人员。

史载: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时有兵士寒冻,乞襦,帝(司马懿)弗之与。

那时没有足够的人权,生命不过是权力的玩物。也是从那时起,辽宁这片土地上不仅汉人,其它民族的居民也寥寥无几。

中国古代的国土远比如今辽阔,加之那时的统治者大多好征服,如此大片的土地,怎能没有人去开垦,各族居民也要安身落户,辽宁怎么会没有人迁入呢?事实上也并非没有。

话说随着司马家族的没落,辽宁一度被边境小国占据,直到唐高宗上位才收复回来,并且开始让各族人民来这里落户。

然而由于辽宁地处东北地区,气候严寒,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古代东北地区除了大片的森林就是湿地,在没有大规模人力和机械的条件下,农耕文明很难发展起来,因此实际上迁移至此的汉族人并不多,毕竟人以食为天,改革开放的时候还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呢。龙兴之地

在时光的漫漫长河里,辽宁逐渐成为了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小地,就连何时契丹在东北建立了辽国,何时辽宁又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统治者似乎都不太上心。

直到明朝统治者上台,才真正意义上让汉族再度踏足了辽宁的土地。大量移民走进辽东地区,辽东都司设立了起来,政治上又将辽宁划给了山东布政使司管辖。按理说这样,辽宁该是烟火气十足了吧,确实,相较之前那可是好了许多,明朝时辽宁山东是一家,政治上属山东管辖,是辽东的大后方。

然而晚明政府国内政治腐败、贪污严重,对外不断丢疆失土,在满族人的攻击下,明朝步步退后,最终随着明朝的失败,汉人的活动范围被逐渐限制在了内地十八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就此覆灭。接下来就是清朝的故事,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新篇章。

为了区分满族人与汉族人,为了凸显满族人的优越性,清朝统治者将明朝时的两京十三省做了扩大解释,至此划定了“汉地十八省”的范围,汉族人的活动范围也被限制于此。

辽宁不仅没有被划入“汉地十八省”还被单独保护了起来。

这是因为当时清朝统治者认为辽宁是“龙兴之地”,皇太极还将满清首都盛京设立在此处,并且修筑封禁界限用以保护“皇地”。时人杨宾曾在《柳边记略》中介绍:“今辽东皆插柳为边,高者三四尺,低者一二尺,若中土之竹篱,而掘壕于其外,人呼为柳条边,又曰条子边。”

如此尊贵之地,本就严加防守,又怎么可能让汉族人聚集居住呢?割不断的文化传承

权利可以影响地域的划分,但是却割不断文化的传承。虽然民族被严格区分,虽然“汉地十八省”代表着压迫和歧视,但是就文化来说,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又悄无声息,虽然权力多被局限于土地之上,但文化代表的软实力的光辉却从未暗淡。清朝统治者也曾推崇儒家思想,崇尚汉族文化。今时今日的中华民族,也正是由于许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才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清朝军队是如何打败闯王李自成的?直接把李自成打出恐清症

全文共 257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国明末清初历史中提闯王李自成以及大顺政权最终灭亡的这段历史,大多数人往往会将"山海关之战"拿出来评价,所谓"一战亡两朝"等等,仿佛经此一役,吴三桂与清军便彻底将李自成打趴下了,而事实上这种说法简直就是荒谬到了极致。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的李自成号称拥兵百万,占据着整个北方,而山海关一战只损失了数万主力步兵,其实还远算不上伤筋动骨,倘若李自成真金不怕火炼,此战充其量只是清军介入的开篇插曲。但之所以山海关一战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决战印象,说到底,还得拜李自成"战五渣"的实力所赐。

因为此战过后,清军对李自成就开启了一边倒的"吊打模式"。

从山海关败退回京,鉴于兵力不足、人心不稳等因素,李自成迅速做出了放弃北京的决定,主动向西撤离,准备以"大本营"西安为基地,凭险据守,整饬军备,之后再找清军算账。

这个计划本身是不错的,西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看起来挡住清军应该问题不大,而只要稳住阵脚,就能集中兵力与清军再决高下,可谓是攻守自如的万全之策。不过,某位哲人曾经曰过:"再好的计划也是由人去执行的。"倘若战斗力"渣化",那绞尽脑汁也是白费。

就在李自成撤出北京不久,多尔衮收到风声,随即令吴三桂、多铎等人率精兵穷追猛打。几天之后,双方在北直隶庆都干了一仗,李自成亲信战将谷英被砍死,大顺军溃不成军。很快,清军又在真定追上李自成,又是一顿王八拳伺候,大败之。

尚未抵达西安,便接连被清军暴揍,李自成不敢懈怠,开足了马力向西狂飙,直到进入山西地界,追击的清军退走,方才长舒一口气。

但不知是思乡心切,还是被这两次追击吓破了胆,李自成并没有在山西就地组织重兵布防,而是率大军一溜烟跑回西安,导致山西的防务一塌糊涂,前明降将们见风向不对,也开始化身带路党转投清军,令前线的局势更加不可收拾。既然乱成这样,多尔衮再不来收割一波就说不过去了,于是,清军轻而易举拿下山西,将战火推进到了李自成的大本营——陕西。

不过,山西虽然陷落,李自成却也争取到了半年多的喘息时机。期间,他在西安厉兵秣马,整饬军队,不断调兵遣将增进实力,意图找个机会狠狠教训一下清军,出口恶气。而在准备停当之后,双方几乎同时开始出手。

1644年10月,志得意满的多尔衮派出两路大军向全国进发,其中,东路军由多铎率领,兵锋直指南明,西路军则由阿济格挂帅,打算一举摧毁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值得注意的是,多尔衮特意将"老熟人"吴三桂安排在了西路军,只此,便可见其险恶用心。

与此同时,李自成也吹响了反攻清军的号角,当年十月初四,驻守山西平阳及河南西部的大顺军开始向怀庆地区猛攻,且取得喜人战绩,清军总兵金玉和被打得全军覆没,自己也被砍死,大顺军攻城略地,算是小出了一口恶气。

然而,这口恶气却出得很不划算,原本只派西路军征讨大顺的多尔衮得知"怀庆告急"之后,大为震惊,当即令多铎的东路军转头西进,开向潼关。由此,清军两路大军一南一北,齐头并进,对李自成形成了夹击之势。

探听到阿济格军即将进犯陕北的消息后,李自成本已集结大批主力北上,准备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正名。但岂料多铎大军进逼潼关,而潼关一失,西安必定不保,情况紧急,李自成不得已亲率主力大军南下增援潼关,事关大顺政权生死存亡的"潼关之战"正式打响。

不过,此战的进程却有些蹊跷,作为攻势一方的多铎军,因为红夷大炮等器械尚未运到,便只在20里外扎营固守,并不急于进攻。反倒是李自成看出了清军意图,深知红夷大炮不好惹,故而主动发起了反击,准备一举将多铎军围殴致死。

当年十二月,大顺军二号人物刘宗敏率先发难,出关与清军野战,大败。次年正月,不甘心的李自成派大将刘芳亮夜袭清营,再次大败。这下李自成彻底被激怒了,于是亲率主力大军与多铎激战,惨败……

按说,仗打到这个份上基本也就交待了,但李自成不肯罢休,又接连发动夜袭,当然,除了丢下若干具大顺军尸体外,一无所获。很快,清军的红夷大炮抵达,强大的火力把李自成打得抬不起头,潼关危在旦夕。然而,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关键时刻,阿济格的西路军恰巧出现在了陕北,一路向西安扑来。

李自成这才意识到局面已不可挽回,于是忍痛割爱,连夜率大军奔赴西安,抵达当天,直接将物资打包,带领文武百官经商洛山逃往河南,准备去老根据地湖广一带发展,陕西失陷。

"潼关之战"李自成彻底失败,而此战,也将李自成打回了自己曾经无比熟悉的领域——流窜作战。

接下来的经历,就可以看作是一部闯王同志的悲惨血泪史了。

李自成一路向南逃窜,阿济格清军一路穷追猛打,从河南邓州到湖北、江西等地,阿济格八次追上李自成,八战八捷,直打得李自成肝胆俱裂,抱头鼠窜。

而连续的失利,也让李自成不可避免的患上了"恐清症"。在抵达老根据地襄阳时,当地有精锐守军七万,加上从西安带来的十三万大军,共计二十万之众,李自成却头也不敢回,依旧开溜,哪怕阻击都少得可怜,且将经营多年的城池也统统放弃,只知一味南窜躲避清军。

当然,李自成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打不赢清军,还打不赢南明军?既然北方的地盘被清军夺走,那就去抢南明的地盘补回来,北边损失南边补,换个主场照样玩。

这种奇葩想法虽非李自成原创(金宣宗完颜珣版权所有),但无疑蠢得可以,先不说打下南京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就大顺军被清军追着屁股打的现状,即使攻入南京,灭亡南明,必然也是为清军作嫁衣裳,妥妥的带路党行为。

但李自成管不了这么多,从襄阳奔武昌,武昌奔九江,顾头不顾尾,一心向南京进发。既然如此,那阿济格就不会客气了,在李自成吓走南明大将左良玉进驻武昌时(可见南明官军实力),由于缺乏阻击部队,清军很快便尾随而至,大败李自成。

不得已,李自成只好继续沿江东下,走到阳新富池口时,被阿济格追上一顿猛揍,连营垒都被攻破,又一次惨败。不久之后,在距江西九江四十里处,李自成再一次被阿济格追上,这次干脆连嫡系老营也被冲垮,二把手刘宗敏、军事宋献策以及大批随军家属一并被俘,可谓输光了底裤。

若再不变更行军路线,下一个可就轮到自己了,于是,李自成转而向西南折返,打算挑一个软柿子捏捏,身处湖南的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顺利成为目标。

但天不遂人愿,1645年5月,就在李自成到达湖北通山县九宫山,带领少数随从下马察看地形时,竟无端被农民程九伯围殴,交手中,九伯外甥小金见舅舅吃亏,以农用铁铲一把,对准李自成奋力削去,一代闯王就此走完波澜壮阔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男人提出分手的原因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分手不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也会,你知不知道男人跟女人提出分手的原因?男人提出分手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男人提出分手的原因吧!

男人提出分手的原因

男人提出分手的原因1、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不仅仅体现在有暴力倾向的男人身上,在女人身上也会有,比如《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红太狼”。男人都好面子,对于家庭暴力是不能忍受的,男人能够忍受女人管着自己,但是不想女人通过暴力的手段,同时在管着男人也需要分清情况,在朋友面前,女人要懂得给男人留点面子,千万不要让他下不了台。如果男人发现你将暴力带进他的朋友圈子里,他就会义无反顾地与你分手。在恋爱或者婚姻生活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解决的方法一定不是暴力,这样只会火上浇油,导致男人提出分手。

男人提出分手的原因2、习惯性撒谎

每个人都曾经撒过谎,善意的谎言是一种责任,是可以理解以及接受的,但是当撒谎成为一种习惯,她们就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也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给对方带来的巨大的伤害。因此男人遇到这样的女人,让自己生活在欺骗以及谎言中,男人是不能忍受的,甚至于男人提出分手。

男人提出分手的原因3、唯我独尊

男人与女人在这个社会中责任都很大,尤其是男人,如果女人一直觉得自己最大,男人应该包容自己的所有,觉得男人一切都应该服从自己,总是命令男人做事,这样男人就会与女人分手。因此作为女人要给男人留点米娜子,更要给自己留点余地。

男人提出分手的原因4、无中生有小题大做

很多女人喜欢小题大做,甚至是无中生有,男人面对这样的女人往往会觉得是一种折磨,时间长了,男人总是像赶紧甩掉这个女人。作为女人在生活中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轻重,不要大事小事都一把抓,男人没有太多的时间与你纠缠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都说清朝优待旗人 那什么人是旗人呢 其实汉人也有旗人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时期,旗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旗人最初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为了统一旗下民族的生产和战争动员能力,努尔哈赤将本部军民编成四个旗,后来又增加到了八个旗,这就是最初的旗人。随着清朝势力的扩张,原有的编制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扩充军备的需要,由此又在满八旗的基础之上,相继产生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旗人并不一定是指入关的满族人,也有可能是蒙古人和汉人,这是和许多人对旗人的误解之一。

旗人制度最初并不看重人们所属的民族,主要关注人们在旗内或者旗外。清朝并不看重人们所属的民族,主要看的是人们在旗或者不在旗。如果在清朝的时候是个八旗子弟,只要不胡搞瞎搞,基本上是衣食无忧的。由于清政府给旗人提供大量的土地和严禁买卖的政策以及月例银子的发放,所有旗人都有着比普通人更好的经济支持。旗人做官的前景也十分光明,清政府在录用官员的时候,其实是依照旗人与非旗人两种身份来安排的。旗人官员的编制非常多,很容易选上,非旗人的话,编制就非常少,选拔条件十分苛刻。宪法规定,非旗人不得担任旗人编制里面的官员,旗人却可以担任非旗人编制里面的官员,这使得非旗人仕途更加艰难。

旗人在法律上也享受特殊待遇。比如旗人有独立的司法体系,如果犯罪的话,所受的惩处也比普通人低得多。比如人们所知道的流放,旗人子弟如果是犯了需要被流放的大罪,不需要受到和普通人同等严厉的惩罚,只需要枷号抵罪即可。

清政府对旗人过于优待,使得旗人的态度变得懈怠,使得旗人的战斗力快速下滑。最终导致旗人在旗外长大的普通人逐渐崛起,即所谓的汉军,并在晚清危机时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平等是最重要的原则,优待最终导致腐败和弱化。尽管对旗人的优待有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但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