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基因治疗精神病新进展【最新20篇】

浏览

3703

文章

128

有什么方法能使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立竿见影?

全文共 1399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难治性的,有些人要多次甚至几十次反复住院,而那些住院时间长达半年或几年的人仍然不好。许多人不相信精神疾病有立即治疗方法。但事实上,有这样一种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即使是在治疗结束后。这种方法是神经调节,包括现代精神病学中的微创手术,手术一完成就能见效,所以它是即时的。

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根据现代神经生物学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精神疾病是由不同脑区的神经递质及其神经网络和神经回路的功能障碍引起的。精神疾病涉及前额皮质、内囊前肢和边缘系统,如前扣带回、伏隔核、杏仁核-海马复合体等。涉及的网络异常,如执行网络、默认网络、高亮网络等。神经递质主要是多巴胺能和血清素能异常。药物治疗的缓慢或无效效果是由于药物进入大脑后一系列的生物代谢、分解、转运以及与相关神经受体的结合。只有通过调节生物信使和基因表达,生物效应才能发挥作用。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药物可能完全无效,例如药物与受体之间的亲和力差,或者由于受体的长期“神经毒性兴奋”而损伤神经细胞结构,从而导致神经组织的器质性损伤(这就是为什么精神疾病的病程越长,疗效越差,并最终成为难治性疾病的重要原因)。由于上述原因,药物治疗效果缓慢,效果不佳。手术治疗直接调控上述病理部位,直接阻断精神病理冲动,手术麻醉清醒后即可看到效果。例如,如果情绪立即稳定,脾气暴躁,患者立即变得温和,主动说话,立即对亲属恢复亲情绪,抑郁和死亡欲望消失后的消极绝望,患者主动进食而不进食。毒瘾的“心瘾”或“酒瘾”会立即消失,并且在看到毒品时不再“动”等。

与药物治疗相比有哪些优势?

微创手术和药物治疗的优点是见效快、见效快。其次,大多数症状比药物治疗更彻底地消失。第三,阴性和阳性症状都是有效的。第四部分,病程长的患者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五,手术可以提高药物的敏感性和有效性,而术后用药一般会减少。第六,由于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大大减少或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减少了药物对心脏、肝脏、肾脏和血液的毒性作用以及对新陈代谢的不良影响,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或缓解糖尿病。缺点很明显,费用相对较高,但如果大部分病人是从长期住院费用来计算,费用可能较低,因为手术后没有复发或复发较少,反而会降低医疗费用。第二种是侵入性的,虽然这种创伤很小,基本上对身体影响很小;第三,仍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摸索运动、2-5天内尿失禁、短期近记忆丧失等。,基本上在2周内消失或恢复。

神经控制技术有哪些类型?

一般分为电刺激、深部电刺激,如深部脑电刺激(DBSA)和皮质电刺激,如人工海马植入和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老年痴呆症。微创消融,包括热凝固和辐射;将微型药物泵或胶囊埋在头皮下,将导管植入大脑特定部位连续给药,如对恶性疼痛持续给药止痛剂,对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持续给药解痉剂,对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病持续给药神经营养因子等。

哪些患者适合微创神经外科手术?

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差或虽有效但易复发的难治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偏执型精神病、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人格障碍、孤独症行为障碍、药物依赖包括酒精成瘾、癫痫和癫痫引起的精神障碍、帕金森病等。年龄在18到60岁之间。标准化药物治疗;病程超过5年。深部脑刺激的主要指征是帕金森病。禁忌症,如年龄小、病程短、患者不自主、诊断不明确、家庭成员对治疗的不合理期望以及无法进行麻醉或手术的身体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老年性精神病鉴别诊断

全文共 6584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性精神病中,较为常见的是老年性痴呆和动脉硬化性精神碍障.老年性精神病,由于其病因不同,所以对其诊断须认真,仔细,注意病史的收集,全面体格检查,以求得正确诊.。那么老年性精神病鉴别诊断你都知道吗?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不同的医生在检查同一个患者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因此,收集到临床资料后,医生需要对所有感性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与推理,建立正确的诊断。而资料的分析主要是依据疾病的症状、病因、病程预后、发病的背景资料、病前人格、家族史以及躯体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而其中又以症状分析最为重要。

一、症状分析与诊断(一)精神症状梯级的概念由各种精神疾病的症状群组成的一个由重度到轻度的症状阶梯(hierarchy),可反映大脑功能障碍的不同程度和损伤范围,提供诊断某类精神障碍的指向性,排列如下。(1)脑器质性精神病综合征:①痴呆综合征;②遗忘综合征;③人格改变综合征。(2)精神分裂综合征(思维障碍综合征):①思维解体综合征(青春型综合征);②系统妄想综合征(妄想型综合征)。(3)情感障碍综合征。(4)神经症综合征。

依据精神症状梯级的概念形成与次序排列,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许多精神病学家的努力,虽然症状梯级的数目、名称与顺序略有不同,但总体概念基本一致。症状梯级的观点在很多国内外精神病学教科书及电脑诊断的程序设计中应用,因此这个观点很有必要在诊断精神疾病的症状分析中加以应用。

由于精神症状是大脑的病理产物,不同的精神症状就很可能反映出大脑不同广度与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大脑功能损害的范围大、程度重时产生的症状较大脑功能损害的范围小、程度轻时产生的症状等级要高,越是等级高的症状其特异性越好,越是等级低的症状越具有普遍性,其独特性和特异性越差。例如,痴呆综合征、遗忘综合征和明显的人格改变,反映大脑有比较广泛而严重的功能障碍,因此依据这些症状就可以诊断脑器质性综合征,即使患者同时还有明显的功能性精神疾病症状与神经症症状,也只诊断脑器质性综合征。痴呆综合征反映大脑的记忆、理解、判断、计算功能的严重受损,而遗忘综合征只显示大脑的记忆功能严重受损,因此痴呆综合征反映的大脑功能损害比遗忘综合征更为严重;而人格改变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的显着下降,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内抑制能力削弱与冲动性增强,故它所反映的大脑功能的损害程度比前两者要轻。

妄想是在大脑病理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出现不是智能的障碍而是思维的障碍。患者对妄想内容坚信不移,不能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患者的思维不能正确地指导患者的行为,此时患者还保留一部分正常思维。若为系统性妄想,此时思维尚保持整合功能,部分保持逻辑思维能力,只是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只造成部分损害。思维障碍进一步发展成更为严重的阶段就会出现思维结构障碍,出现破裂性思维与语无伦次,妄想也毫无系统性而变得支离破碎,与此同时可出现行为的紊乱,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损。思维障碍作为一个复杂的症状群,反映了大脑中等程度的损害,其较轻的一端是以系统的妄想、思维保持整合功能,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部分损害为特征,以偏执性精神病为临床表现模型;而较重的一端是以思维结构解体、妄想支离破碎、行为的紊乱及社会功能与日常生活明显受损为特征,以精神分裂症为临床表现模型。如不考虑预后,只用社会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大脑功能受损的指标,则精神分裂症的单纯型与妄想型反映当时大脑功能损害较轻,而青春型与紧张型反映当时大脑功能损害较重。

情感障碍症状群是指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数周至数月)持续出现的心境不良(如抑郁、焦虑、恐惧或情感高涨)。抑郁时可伴有思维迟缓、动作行为减少、各种躯体不适,情感高涨时可伴有思维联想加快、动作行为增多,但两者都无明显的思维结构或思维内容障碍,亦无持久的人格改变、记忆缺损或智能障碍。患者与环境尚能保持较好的接触,自知力良好或部分受损,多为间歇性发作,多数能完全缓解,此时反映了大脑功能的轻度障碍。但当心境障碍出现妄想时,自知力可能受损,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也较重。

神经症症状群包括神经衰弱症状、疑病症状、强迫症状、焦虑抑郁症状等,很少出现思维结构和思维内容方面的障碍,通常具有可逆性,多见于各种精神疾病中,特别是在起病初期和恢复期。在内外科慢性疾病中,传染科及外科疾病恢复期神经症症状也很常见。这就说明在这些疾病之中,大脑功能也受到了轻微的影响,若与心境障碍症状群相比,则又是轻度中偏轻的一端。

在应用症状梯级进行精神疾病诊断的症状分析时,要注意这个症状梯级并不全面,每个患者的起病形式并不相同,有的患者的精神症状是由轻到重,而有的患者的精神症状是由重到轻发展的,并不都是按症状梯级循序渐进的。例如,急性起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意识障碍可能会掩盖其智能、记忆、人格损害、思维障碍和情感障碍等症状,在意识清晰之后这些症状才作为一过性症状或残留症状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精神疾病的诊断时要注意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详细的分析。有的患者还可能同时出现两个或更多梯级的症状,诊断时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如一个患者同时具有痴呆和分裂症症状,那么只诊断器质性痴呆而忽略掉分裂症症状的诊断意义;如同时存在重症抑郁和强迫或疑病等神经症症状,则只诊断抑郁症而忽略掉强迫或疑病症状的诊断意义。这里要强调的是分裂症症状与情感性症状属于不同的层次,一个患者同时出现两种疾病的症状时,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应优先于心境障碍的诊断,而不是相反,只有在两种疾病的症状均很丰富,且不相上下时,才可以使用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诊断。不同层次疾病症状在一个病例中可以同时出现,如在一个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中,人格改变、遗忘和痴呆症状群可能同时存在,在早期可能以人格改变最为突出,渐渐以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为最突出的症状,而在晚期却以痴呆症状突出,掩盖了人格改变和精神病性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每个时期最为突出的症状去诊断。

(二)具体症状的分析精神疾病的症状并没有独特性,即没有某一特定的精神症状只在某种精神病中出现,而不出现于任何其他的精神病中。如施奈德提出的首级症状群,最初认为只见于精神分裂症,后来发现在癫痫性精神障碍甚至心境障碍中也存在;又如柯萨可夫遗忘综合征,开始以为只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后来发现在其他几种器质性脑病中也可以见到。相同的病因在不同的个体或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功能状况下可引起不同的症状,而相同的症状又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情况往往很复杂,难以掌握。因此在分析某一具体病例的症状时,要全面掌握精神症状的特点,要搞清楚是哪一个心理过程发生了障碍,同时要结合患者的发病背景和病程演变规律进行诊断。精神疾病没有可以确定诊断的独特性症状,但有些症状却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历代精神医学工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发现,不同的疾病有其较常规的表现形式,某些症状比较常见于某些疾病,而罕见于另外一些疾病,某些症状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诊断意义,了解这些有助于缩小鉴别诊断的疾病范围。以下对一些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1.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也是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一旦出现了幻觉就要根据其来源、性质、内容、持续时间、幻觉出现时有无意识障碍及幻觉对患者精神活动和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推理。很多精神疾病中可以出现幻觉,一般来讲,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的较频繁的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而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幻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疾病。

幻听是一种最常见的幻觉,可见于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中,在意识清晰时出现典型的幻听尤其是评论性幻听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征象。施奈德把思维化声、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称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的症状。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较为典型、数量较多的幻听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在心境障碍和反应性精神病中也可出现幻听,但多较短暂及持续的时间较短。有的躯体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及酒精中毒也可出现持续时间很长的幻听,但这些疾病一般还同时具有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常。

幻视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幻觉,在意识障碍时出现,一般见于器质性精神病,且多为一些生动的画面,如急性严重传染病的患者可出现一些生动鲜明的惊险场面;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常出现一些动物的幻视,如蚂蚁、蛇等;颞叶癫痫患者可出现要素性幻视,顶枕部位的病灶可出现景象性幻视。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幻视也不罕见,但多为一过性症状。幻嗅是颞叶癫痫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幻触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内脏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常同时伴有疑病妄想或虚无妄想。

2.思维障碍。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逻辑的障碍如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强制性思维,思维被控制、被夺走、被广播等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征象。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也可出现思维方面的障碍,但多在意识不清晰的情况下出现。思维奔逸、联想加速常见于躁狂发作,思维奔逸和情感高涨、意志活动增强构成了躁狂发作的“三高”症状。思维迟缓常见于抑郁症患者。思维贫乏往往与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相伴随出现,构成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三项基本症状,思维贫乏也可见于痴呆状态。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的原发性、内容离奇、逻辑荒谬、突然发生的妄想常是精神分裂症较为特征性的症状;而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有一定现实基础的妄想是偏执性精神病的特征。妄想阵发以持续短暂、发生突然、消失突然的一个或多个妄想且间歇期正常为特征。妄想内容是片断的且变化不定,前后复述不一致多为器质性精神病的妄想特征。

3.情感障碍。情感活动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主要症状,也可见于服用某些精神活性物质之后,而情感欣快、病理性激情和强制性哭笑常是器质性精神病较为特征性的症状。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而情感淡漠或平淡,情感不协调(情感体验与外界环境、内心活动与脸部表情的不协调),情感体验不能被外人理解,不能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无故自笑,以及情感倒错是精神分裂症较为独特的症状。情感淡漠也可见于额叶肿瘤的早期。焦虑症状群可见于多种精神病,在症状梯级中它是一个低等级的症状群,没有特异性。但患者出现突出的焦虑而无其他躯体异常和精神病性症状则应该首先考虑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4.意志行为障碍。重性精神病多有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些离奇古怪、装相作态、幼稚愚蠢、不可理喻的行为,突发的无目的性的攻击行为,意向倒错或矛盾意向多指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但在癔症的分离性障碍中也经常见到。木僵是精神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症和器质性精神病。若患者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面无表情,则多为精神分裂症的紧张型。抑郁性木僵患者的特征为面部表情和眼神流露出抑郁,对情绪性刺激有反应,意识清晰,在进入木僵前有明显的情绪抑郁。心因性木僵常发生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病程短暂,恢复较快。器质性木僵常在意识不清的基础上产生,与躯体疾病的发展相一致,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5.智能障碍。痴呆是一种全面的智能损害,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和癔症。痴呆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痴呆,是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病的特征性症状,可由脑变性、代谢内分泌障碍、颅内感染、肿瘤、外伤、中毒、正常压力脑积水等多种原因引起,常同时出现遗忘综合征与人格改变,多无意识障碍。另一种是假性痴呆,多见于癔症,这类患者起病前多有明显的心因,起病急,行为幼稚,对医生的问题作出一些近似而荒谬的回答,与实际情况明显的不符。仔细分析,鉴别不难。真性痴呆还需要与抑郁症的假性痴呆相鉴别,抑郁症特别是老年性抑郁症,由于思维迟缓、行为反应迟钝、不能完成需要脑力的工作而易被误诊为痴呆。但抑郁症的假性痴呆起病一般较急,抑郁情绪体验比较深刻。

二、病程分析与诊断初次发病且病期短暂的患者,此时症状并未充分暴露,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不足以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此时病程意义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但经过一段时间,随着病程的演变及精神症状的逐渐暴露,病程对诊断的意义也会逐渐显现,甚至成为除症状分析之外最为重要的诊断依据。如双相障碍的患者,初次发作并不能下“双相障碍”的诊断,只有通过病程的观察,若发现患者有典型的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时才能作出诊断。因此,持续病程和发作性病程,单次发作和反复多次发作,间歇期是否缓解,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长短,症状是相似还是多变,都是非常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慢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倾向于持续性的自然病程。心境障碍大多以多次发作、完全缓解、历时数周或数月为特征。癔症和癫痫为发作性病程,但历时短暂,癔症发作常为数小时或数天,病程较长者少见。癫痫痉挛发作以分秒计,精神性发作也不超过一周。躯体疾病与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多为单次发作,病期很少超过三个月。周期性精神病以反复发作、完全缓解、症状雷同复写、病期不超过两周为特征。而癔症每次发作的症状不同,双相障碍则有典型的躁狂、抑郁交替出现的病程特点。诊断标准规定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为一个月,主要是借助于病期来排除某些易与之相混淆的疾病如癔症、癫痫、周期性精神病、妄想阵发、急性应激障碍、旅途性精神病、急性感染中毒性精神病等。

三、病因及其他背景资料与诊断精神疾病是由躯体、遗传及社会心理因素共同引起的,在器质性精神病中,病因的分析与确认极为重要,因为此类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对因治疗。对于一个具体的患者,一旦出现有可疑的躯体疾病的证据,就要有针对性地做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查明病因,分析躯体疾病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以便进行对因治疗。

在排除了器质性致病因素后,就要考虑是否有导致精神症状的社会心理因素。在住院患者中直接由于精神创伤造成的心因性精神障碍约占1%~3%,在对精神刺激确定为直接的或主要的致病因素前,要对患者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念及应付方式进行分析,因为这些因素与精神刺激因素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时,才能考虑心因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否则就不能作出此病诊断。

除了精神因素外,某些躯体因素也可能成为发病的诱因,如过度疲劳、妊娠、分娩、手术、生活规律的紊乱等。它们能够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干扰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诱发精神疾病,但它们不是引起精神障碍的主因,对精神疾病的症状、病程与预后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病前性格特征在人格障碍的诊断中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病前性格与疾病症状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精神疾病与病前性格不只是量的转化而有质的差别,有些患者在病前甚至并无不良性格特征,但在临床上我们经常发现,病前性格较敏感、做事非常认真仔细、求全责备、犹豫不决、追求完美的患者易患强迫症,而很少会发作癔症;一个病前性格孤僻、喜独处、待人冷淡者易患精神分裂症,而很少见到发作心境障碍;自我中心、好出风头、富于表演、情感肤浅者易患癔症。在对病前性格进行分析时,要具体患者具体分析,采用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前后比较,发现差异,对诊断也就有价值了。

家族的精神病史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显示不良遗传素质的存在。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他的直系后代亲属患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的可能性较普通人群要高。

初次发病年龄的分析对精神疾病有诊断意义,因为每种精神疾病都有其多发年龄阶段。如痴呆的患者,若在老年才初次出现痴呆症状,应当首先考虑器质性精神病的可能,而精神发育迟滞发生于幼年;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多发于青年且多在少年期就有迹象。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及物质滥用多初发病于青壮年时期;癫痫多发于幼年;而偏执性精神病、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多在中老年发病。性别在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如男性的性心理障碍、冲动控制障碍、酒精与药物依赖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要多于女性;心境障碍及癔症,女性多于男性;且女性独有经前期、绝经期、产褥期的精神障碍。另外对儿童患者母孕期健康状况、分娩时状况、幼年期病史与发育状况等资料的了解均能为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抑郁症会发展成为精神病吗?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首先,抑郁症精神病的一种范畴,它是很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这点大家是需要明白的。

2

之后,抑郁症一般会伴随着精神分裂的现象,但并不一定就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这点大家也是需要明白的,因为抑郁症更多的是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

3

然后,抑郁症现在很多人都患有,这个已经成了现在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了,当患有抑郁症的时候,需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以免病情加重。

4

最后,不得不说,抑郁症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严重,只要及时治疗,其实是很容易好转的,而精神病往往是很难治愈的,因为精神病往往是神经系统出了问题,这点大家也是需要明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精神病治疗后如何康复护理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精神病治疗后如何康复护理,精神病是一种让患者家人都倍受折磨的疾病,即使治疗后复发率也是相当高的。所以治疗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维持用药:

尽量让病人知道,自己有病必需吃药。临床实践中常有不少病人因不能坚持服药,导致病情不稳定以至于复发。精神病用药治疗时期较长,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与其母体药基本相同。

患者树立信心: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正视患者的生活环境,及时解决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急、慢性应激,并给予支持性的心理干涉,逐渐引导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个准确熟悉,消除对精神病的偏见,争取更好的配合治疗,要不断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念。

心理护理:

一个人患了精神疾病以后,心理会变得异常脆弱,所以他们比凡人更需要受到尊重,更需要得到家人、亲朋挚友的帮助、理解和同情。争取患者主动服药及接受其他各种治疗。

社会技能练习:

康复期的病人,家人应鼓励病人加强生活技能的练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手轻脚健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如何缓解更年期精神病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患者患更年期精神病都主要原因是精神因素,因此,患者通过日常的一些缓解方法也可以治愈疾病的,那么,如何缓解更年期精神病呢?

其一,了解更年期卫生知识,认识到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出现的症状是暂时的,一般要经过1~2年,是可以自行缓解的,因此不必忧心忡忡。

其二,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做到起居有时,劳逸结合,要防止工作负担过重,尽量避免过重的精神刺激,同时注意身体锻炼,经常参加文体活动,调剂生活。

其三,定期检查,如果出现了更年期综合症的一些表现,除用药物减轻症状外,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体内器质性病变。

更年期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许多中年妇女在更年期内由于家庭、孩子、工作等种种原因都可能碰到。针对这种普遍的心理上的疾病,专家指出,更年期的妇女需要更多的休息和自身调节,尤其是心里上的过度调节很重要!生理上的变化导致心理的落差会使许多人变得烦躁甚至精神异常错乱,但是适当的调节不仅能缓和自身的情绪,更能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走上正常轨道!

同时,作为亲戚朋友们就要多给她们一些关爱的,要多和女性朋友们进行一些交流,这样的话才可以使得她们打开自己的心扉。

稍后,我们来介绍哪些精神疾病会诱发家庭暴力,欢迎登陆关注更多家庭暴力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患有精神病可以要宝宝吗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为确保生育出健康的婴儿,实现优生,创造一个温暖幸福的三口之家,夫妻准备生育之前要到医院进行孕前检查。患有精神病可以宝宝吗?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事实上,精神疾病的确有一定的遗传风险,但并不是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子女就一定会被遗传,只是患病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一些,临床上常被称作“高危人群”。根据父母患精神疾病的种类及原因不同,遗传的风险也有所差异。

1、精神分裂症

相比于其他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属于遗传风险较高的一种。如果父母中一方患有精神分裂症,其子女患病的机会约为四分之一,就是说四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存在着患病的可能。如果父母双方都患病,那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机会就高达一半以上了。而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缘亲属,不仅易患这种病,患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或社交方面的缺陷。

2、抑郁症

抑郁症的遗传风险相对较低,但抑郁症的父母消极的社会认知、较低的自尊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会对子女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患抑郁症的父母倾向于采用消极的策略来应对冲突,和孩子交流时常常带有批评、指责的成分,不会表达自己的同情和理解,因此导致他们的子女缺乏安全感、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

3、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子女出现焦虑障碍的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比普通人要高。母亲的产前焦虑与子女的情绪行为问题有较大的关联,尤其是男孩子容易出现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而且,焦虑障碍患者的子女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常常低于一般人群。

4、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也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且遗传风险高于抑郁症和焦虑症。父母患有双相障碍,子女出现心境障碍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而且双相情感障碍比较容易复发,当躁狂或抑郁症状比较明显时,对孩子的成长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有这么多坏处,不就是不适合生孩子了吗?

虽然这些疾病都有一定的遗传风险,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武断地认为它们是遗传性疾病。前面说这么多只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样,而孩子将来是不是会患病还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果我们做好预防措施,他们一样可以不收到任何影响。

如何减少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不要在服药治疗期间生育。怀孕对患有精神障碍的母亲来说,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疾病没有康复的情况下怀孕,遗传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而吃药本身对孩子的发育也有会严重影响。最好在病情稳定,且已停药半年以上的情况下再考虑生孩子。

其次,患有精神障碍的父母要注意防止疾病的复发,如果感觉到有复发的迹象,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另外,父母要学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年性精神病的症状表现有什么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失眠健忘、抑郁或亢奋、敏感多疑、无端哭闹甚至打人……有时一些老年人的性情变化让亲人觉得不可理喻,这往往是老年性精神病表现。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年性精神病的症状表现有什么吧!

1、幻想症状

患者出现的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2、情绪反常

精神病的症状还包括情绪反常的症状,主要的表现是:患者会无缘无故的发现,患者也比较冷漠,也不理会别人对他的关心,或无缘无故的紧张、焦虑、害怕。轻度精神病症状包括一反往日热情乐观的神情为沉默不语,面无表情,或呆立、呆坐、呆视,独处不爱交往,或对空叫骂,喃喃自语,或做些莫明其妙的动作,令人费解。

3、性格改变

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性格改变的情况,本来一向温和沉静的人,突然变得蛮不讲理,轻度精神病症状还有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的人都跟他过不去,见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别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

4、记忆力衰退

老年性精神障碍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记忆力衰退。除了常见的忘记以前的事情之外,还容易出现虚构记忆的现象,即认为自己曾做过实际并没有做过的事情。

老年性精神病是可以治疗的,而且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对老年性脑萎缩,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可以延缓脑部衰退,控制病程发展,对哭闹、生物钟颠倒、敏感多疑等精神病症状,也能对症治疗,控制病情。想知道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请关注,带你了解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如何治疗精神病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药物治疗:有些精神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缓解和治疗的,比如精神分裂、狂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科学用药可适当减轻病况。

2

心理疏导:一般的心理疾病多因心病所生,家人朋友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时要帮助其疏导心中郁结,学会敞开心扉。

3

社交训练:当精神病人可以尝试接受自己的内心时,可以引导他进行一定的社交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尝试去收获成就感和归属感。

4

体能训练:精神病人长期处于焦虑、郁结、恐慌的精神状况中,身体素质低下,适当的户外训练可以恢复其健康的体魄,更好的面对生活。

5

借助医学:医院科学的治疗方式、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成熟的治疗体系都能更好的帮助患者走出阴影,早日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老年性精神病护理方法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性精神病在临床护理中会受到精神病疾病本身的影响以及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情绪状态的影响。护理必须加强干预,避免患者发生危险。那么老年性精神病护理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1症状护理

1.1精神症状的护理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主要表现性格偏执、暴躁、消极、情绪易激惹、有时焦虑不安,对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特别敏感,胡乱猜疑。护理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病人,即便遭到患者的谩骂和训斥也要心平气和,避免对患者过多指责,以免伤害其自尊心,产生不良情绪使病情加重,影响病情恢复,拖延病程。对疑心大且伴有妄想的病人,如:严重自杀、他杀、毁物、走失、纵火等意外发生,护理人员要给予理解安慰,多和病人谈心,从疾病谈家庭到康复,循序渐进,让病人感觉护士比自己亲人还亲。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帮助分析,决不可嘲笑和指责,以消除病人的疑虑;伴有暂短性兴奋躁动时,在药物治疗同时可用保护带约束,注意约束的松紧度适宜,因老年人骨质疏松,且莫损伤肢体。对病情较重伴有偏执型处于抑郁状态的病人,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要掌握病人的心理动态,了解其想法要求,不失时机的开导安慰病人,鼓励病人振作精神,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躯体症状的护理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对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重点病人设专人24小时看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要细心照料,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2心理护理

做好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要注意与患者讲话的语气,诚恳的态度,自然友好的交谈,让病人对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感,耐心听取病人倾诉自己内心痛苦,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病人感到有人关心有人爱护。由于伴发精神障碍病人多数都敏感多疑,内心活动复杂,护理人员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对病人的心理都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心理学知识,能准确分析判断病人心理活动,因人因时针对病人个性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同时组织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增进病人与医疗护理人员的思想沟通。对病人提出的如生活上的问题治疗上的要求,应尽力尽快解决,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定期举办一些高雅的适合此类病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护理工作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3生活护理

老年精神障碍病人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做好清洁卫生,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使病人感到舒适,也是护士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交流的好机会。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根据病人口味适当调整饮食,保证营养的供给。预防便秘,观察排尿情况。长期卧床病人要勤翻身按摩,每日拍背数次。定期组织病人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保证床单、床位清洁整齐,给病人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使其早日康复。

4用药后的观察护理

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功能低下,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护理过程中应细心观察用药后的情况及副反应,随时测量生命体征。我们本着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多给予关心体贴,促使患者的身心尽快恢复。

老年性精神障碍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老年人一个整洁安全的环境,使其心情舒畅。护士必需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拓展护理工作范畴,才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

小编寄语:作为子女,我们也应在生活中多了解如何识别老年性精神病等相关常识,掌握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格障碍与精神病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人格障碍不属于精神病,但是根据传统和实际临床诊治情况,属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那么,人格障碍与精神病有什么区别呢?

精神病患者病前可能出现某些性格或行为的变化,类似于人格障碍表现,比如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等,有时相应两方的区别是困难的。下面将精神病中常见的神经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所致人格改变与人格障碍的区别简单作一介绍。

(1)神经症

大多数神经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后发展起来的;而人格障碍一般从早年开始,恒定顽固,难以改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可以发生相应的神经症。神经症病人能体验到自己的痛苦,而人格障碍者对其人格偏离正常缺乏自知。神经症病人环境适应能力尚可,而人格障碍者一般社会适应不良。

(2)躁狂抑郁症

轻型或不典型躁狂症可以主要表现为易激动、好挑剔、惹事生非,无理取闹,攻击或侵犯他人等行为异常,如果既往情况不详,往往误诊为人格障碍。但仔细观察还可发现情感高涨、言语动作增多、兴奋性强等基本症状,如结合病史及病人以前的性格特征不难区别。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如劳动纪律松懈、情绪不稳、态度恶劣、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越轨行为等,易与人格障碍混淆。但精神分裂症还同时伴有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以及思维活动的异常,且精神分裂症发病以前,一般没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

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可遗留人格缺陷,但除人格改变外,情感、思维、意志方面也有障碍,他们往往缺乏自发性和自然性,这是人格障碍所不具备的。

轻型或处于静止状态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误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后者主要表现在过分敏感的基础上对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误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牵连,不脱离现实,一般不发生幻觉、妄想,可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精神病封闭病房管理制度

全文共 3724 字

+ 加入清单

多年来,人们对精神疾病认识及治疗都不如其他疾病。实际上,精神类疾病发病率并不低于其他躯体性疾病,而且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危害也不小。精神病封闭病房管理制度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精神病封闭病房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内容

在精神科封闭式病房,自病人踏人医院的第一刻开始,医院就承担了患者的监护责任。病房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笔者从人员安全、物品安全、信息安全及运营安全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予以介绍。

1、人员安全

主要包括医方人员,含医护人员、进修或短期学习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安全;患方人员,包括患者、患者亲属及相关陪同探视人员安全。

1.1.1医方人员安全

医护人员是病房的一线工作人员,也是病房安全管理中的执行主体,其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与安全息息相关,主要包括职业防护、人身财产安全和职业暴露安全。

(1)职业防护:主要从职业防护相关法律法规,如《精神卫生法》《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规范》等,定期组织职业安全培训,制定发生被打伤、针刺伤等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掌握患者心理动态及风险评估,预防各种意外事件发生。

(2)人身财产安全: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接触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时要注意防范方法,如避免激惹语言,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并站在易于脱离危险的方位,一旦出现患者攻击,要临危不乱,正确使用“脱身法”和“攻击法”摆脱困境,并控制患者以减少伤害。短期进修或学习的医护人员则主要是通过岗前培训,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工作,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既要注意患者安全又要保护自身。

(3)职业暴露安全: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严格遵循《手卫生管理制度》和《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常规、服务流程和防护措施,受到职业暴露的职工应给予冲洗、消毒等紧急处理,按照《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紧急报告制度》报告和操作;各类设备如监护仪、血压计、听诊器、病历夹等每周清洁与消毒一次并有记录,建立传染病登记本,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法》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感染患者的隔离防护;科室的感染安全管理小组进行严格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现象,协助医院感染质量督查组对其考核并与绩效挂钩。后勤保障人员进人精神科作业,如水电维修和送检各种标本人员等,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且在当班护士陪同下作业,以防病人利用各种工具伤人、伤己,出入病房由工作人员开门,以防患者借机擅自离院等。

1.1.2患方人员安全

患者是患方的主体人员,“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是医院的服务理念,病房的一切服务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患者安全主要从医疗安全、护理安全、人身安全、医院感染安全等方面规范。

(1)医疗安全:医疗安全管理是患者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遵守各项核心制度,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保障,如诊疗过程中患者安全、用药安全、防范医疗相关不良事件、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的管理等。

(2)护理安全:人们常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特别是重性精神病患者,由于症状的特殊性和行为的多样性,不同于普通内外科患者,在护理安全方面,除遵万方数据现代医院管理2016年6月第14卷第3期ModemHospitalMallagement,Jun.2016,v01.14,No.361循一般的护理常规外,还必须结合实际,制定一套精神科护理安全相关制度与规程。如《住院患者组织管理制度》中,成立休代会,在组织护士和休代会成员管理下,避免打架斗殴等不良事件发生,使病房秩序有条不紊。《等级护理制度》将高风险患者(如高度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等患者)集中管理,24h专人看护等,与精神科护理安全相关的制度还有《交接班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精神科巡视制度》《护送患者外出管理制度》《跌倒、坠床防范制度》《防患者外走管理制度》《患者自杀防范制度》《暴力行为患者的护理管理制度》《窒息、噎食防范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报告制度》等,严格按照这些制度和规程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3)人身安全:确保患者人身安全,与病房的安全设施及护理紧密相关,如后面提到的物品安全,像饮用水的温度控制,危险物品的管理及各项制度的落实等都是患者人身安全的保障。

(4)医院感染安全:目前医院感染安全被提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高度,重性精神科因患者的特殊性,除按照医院感染的一般要求外,主要针对有传染病患者在失去理智时乱拿、乱丢,互相使用生活用品等增加感染的风险,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严禁带有血、尿、便痕迹。除此之外,还必须有一套不同于精神科开放病房的安全管理规范,如饮食虽是医院食堂统一配送,但有特殊要求如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其往往会发生在失去理智时抢食、暴饮、暴食等,因此加重病情。对此,就要建立一套重性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制度》。湖南省脑科医院从2010年开始就制定了《分科收治制度》,并成立了躯体疾病精神科,大大提高了患者疗效与安全。陪护人员(主要指患者的家属或者陪护中心的护工)的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是培训、告知和督查。关于探视者安全,要有完善的探视制度,对探视时间、地点及人员和所携带物品都有明确规定和安全检查制度。且在人院时就做好沟通告知,在规定的探视时间由病房派专门的“会客班”在接待的同时作安全宣教,确保其人身和财产安全。

1.2物品安全

物品安全主要包括消防安全、药品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等。这些安全除常规制度外,还要充分考虑精神疾病患者和其他人员(如陪护人员)的潜在危险,现就封闭式病房物品安全管理规范如下:

1.2.1消防安全

除遵守消防安全常规制度和定期演练外,病房的消防设施、设备不能安放在患者随意触摸到的地方,以防患者破坏、自伤或作为工具伤人。

1.2.2药品安全

药品安全也是在常规药品安全管理的前提下,主要针对重性精神病人制定的措施,如药品摆放及发放,重性精神病人所服用药物几乎都是精神类药物,除遵守特殊药物管理制度外,对备用药品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规范摆放,发药时要保证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在场,避免丢药、吐药、多拿药品或囤积药品而自杀等。

1.2.3环境安全

对于病房内环境要求布局符合专科要求,对外采用多通道,如工作人员通道、会客通道、患者通道。在患者通道多采用双道门,医务人员在开启第一道门进入门闸区关闭该门,然后再开启另一道门,以防止仅设一道门时病人在医务人员开门时意外冲出去的情况,门的材质要求结实牢固。为方便医务人员开启门,一般所有门都使用通用锁芯。隔离病房的设置是针对需要进行强制性治疗的患者,为避免其行为影响其他患者或对自己及他人造成伤害,其内装修需避免棱角及突出物,墙面应为软包,防止患者有自残行为。此外,病房的门要设有观察窗,便于巡视病人的活动及病情变化。护士站宜采用封闭式护士站。各病房的电源管理、空调管理、监护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宜布置在护士站内部。对病房内危险物品如体温计、刀、剪、绳、约束带、拖把等实行定量、定点、定位妥善放置,班班清点交班并记录,一旦缺少及时追查并报告科室负责人。患者外出检查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湖南省脑科医院2012年后将常规检查项目设置在精卫楼二楼,每个病室装有心电图终端,这样大大减少了病人外走的风险。医护办公室里的物品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在患者出入院时,患者或家属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冲突,很有可能办公室里所有物品都将会成为伤人武器,故医护人员必须妥善收藏好所有物品,特别是刀、剪、打火机等危险物品,患者人院时随身所带贵重、危险物品应收缴,当场清点交陪护带回家。探视者携带物品必须严格检查,以防意外,另外,病房钥匙被患者拿走是病人外走的最好手段,因此这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1.2.4设备安全

科内的设备安全主要是指由设备科统一配置的常用和急救设备的安全,有的急救设备使用率低下,管理工作常常易被忽视,甚至因设备无人保养或附件丢失而丧失功能,为急救工作埋下隐患。曾有调查显示,在精神专科医院出现此类问题的概率较高。为此医院成立了设备安全委员会,病房相应指定了设备管理专干,制定了《医疗设备使用维护制度》,定期培训和演练,避免有设备却无人管、无人用或不会用、不能用、无责任人等局面,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1.3信息安全

1.3.1医护人员个人信息安全。医护人员的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婚姻状态等相关信息不得透露,因为封闭式精神科病房里的患者大多都是没有自知力的,其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会做出一些对医护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事情,如成为有万方数据62现代医院管理2016年6月第14卷第3期ModernHospitalManagement.Jun.2016,v01.14,No.3被害妄想患者的怀疑对象,成为钟情妄想的钟情对象等,这些患者在妄想支配下可能存在攻击、纠缠或骚扰工作人员的情况。

1.3.2患方信息安全

精神卫生法总则第四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针对这些信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也同样应该严格遵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抑郁症与精神病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心境高涨者就属于躁狂症,心境低落者叫抑郁症,如果心境高涨和心境低落交替发作,就称为躁狂抑郁症。那么,抑郁症与精神病有什么区别呢?

很多人误以为抑郁症就是精神病,实际上并非如此。抑郁症和精神病是不同的两个疾病,它们是有着显著的差异的。

抑郁症也是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种,但是并不属于精神病。打个比方说:一个是近视、一个是远视,虽然都是眼睛的疾病,但是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专家呼吁抑郁症患者要及时及早的诊断治疗,因为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早期经过治疗可以获得康复,且愈后良好。而精神病人无论从治疗效果和愈后来讲,普遍比抑郁症患者较差。

下面具体说说抑郁症和精神病有什么区别。

1、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心理精神疾病,但是抑郁症患者多数具有自知性、逻辑性,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抑郁症发作时,患者常会感受到非常大的痛苦。进而可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抑郁症患者是非常想要解除这种痛苦的,因此,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想要得到治疗,希望能够治愈。但是,由于抑郁症的消极心理影响,有不少抑郁症患者对治疗不信任,虽然想要获得解脱,但不愿意接受治疗。

2、而精神病属于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在感知、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精神病发作时自知力下降或丧失,逻辑性差,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应该怎么做。精神病患者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可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精神病人都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定力,以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专家介绍说:无论是抑郁症还是精神病,在发作时,都可能出现自杀的行为,也是病情发展中最严重的后果。这是作为家属的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因此,抑郁症和精神病都要引起家属重视,积极的治疗。以免发生后悔莫及的事情。

最后,提醒大家:无论是什么疾病,及时治疗都比拖延病情等严重后再治疗要好的多。如果已经有段时间情绪不佳、频繁出现抑郁情绪,一定要注意是不是抑郁症的表现,一定要注意自我调节,及时去检查和咨询相关人士。

看完小编的文章,相信大家对抑郁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区别都很了解了吧,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导致家庭暴力的原因有哪些,欢迎关注这部分家庭暴力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患精神病女子买10万理财险家属要求全额退保 是否合理?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在该情况下,如果退保是在签约后及时进行的,那么保险公司应当给予支持并全额退还保费。在投保人已经交纳过多年的保费之后,要求全额退保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保险公司需要对投保人的合同进行风险评估和预算,如果随便退保,就会导致保险公司无法根据合同规定的保障来计算赔偿金额,保险公司可能会提出退还一部分保费的要求。一位名为王宇(化名)的年轻人在家中发现了一份理财类保险合同,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均为其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更让他震惊的是,母亲已经连续两年交了共计10万元的保费,家里的存款几乎被花光。王宇对此表示不满,并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保。

保险是由个人或组织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费,以换取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赔偿或保障。针对这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女性,在没有得到家人的知情与同意的情况下参加保险活动,这样的保险行为是存在争议的。

投保人作为合同当事人之一,应当具备完全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该女性因患有精神疾病,其行为能力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可能无法理解保险合同的条款和内容。在没有得到她的家人或监护人的知情与同意的情况下,签署保险合同也就存在争议。保险公司应当对被保险人的投保情况进行核实,并核实被保险人是否具备签订保险合同的能力。在这一点上,保险公司要尽到审慎的义务。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了解保险合同内容,选择合适的保障方案以及加强家庭成员间之间的沟通和协商,都是有效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国家也应该在保险市场中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确保保险公司依法依规为广大人民提供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人疑心病是精神病吗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记性明显下降,可能是痴呆症的前兆,而经常有被偷、被害的幻想,还可能是精神障碍的表现。若和过去相比,老人明显表现出记忆力差、出现幻觉、过度多疑,可能是心理疾病的信号,如何缓解老人疑心病呢?如果跟老人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千万不要跟老人“硬碰硬”,可以试着转移一下老人的注意力,让他做些别的事情,或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时间不出门,同样会使人情绪不稳,疑东疑西,可以多带老人出去走动走动,多接触接触同龄的老人,一起唠唠嗑,谈谈心,这样也能减少老年人的疑心病;如果儿女长时间不能陪伴左右,老人可能也会产生多疑情绪,如果有时间的话,不仿多抽出点时间陪陪来人,听老人倾诉一下,或许老人的疑心便会消除,大家知道老人疑心病是精神病吗?

当然不是的,疑心病是“无病疑病”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选用心理治疗可以治好“疑心病”。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在身边会发现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整天疑神疑鬼,比如说怀疑自己的男友或女友是不是不爱自己了,怀疑有人害自己,怀疑自己的门没有关好,或者说怀疑食物是不是不干净等等,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与工作。这种朋友,其实是患有疑心病。

治疗“疑心病”从思想方法上讲,是要学习用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点看人、看物、看自己,要以客观事实材料根据,切忌胡思乱想、主观主义。治疗“疑心病”从心理学角度讲,是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疑心和暗示有关。所谓暗示,就是不加分析、不加批判、毫无反抗的情况下,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受暗示就是一个人把上述影响作为信念,在心理上尽力趋向于这一方面。暗示可以来自他人,也可以来自自己,来自自己的叫“自我暗示”从暗示的效果好坏,可以将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暗示可以使人增添信心,精神振奋。消极的暗示可以使人忧心多虑、疑神疑鬼。“无病疑病”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加强积极的自我暗示,即人们常说的“自我感觉良好”就不会出现“无病疑病”的不正常心理状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能不能不吃药治好精神病?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精神病:思维、情感、意志力和行为异常,一旦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那就是严重的情况。一般来说,医疗应该是及时的,并且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和评估。可以做出多种治疗选择。例如,那些症状轻微、心理素质良好的人可以接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或不愿意服药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的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进行治疗,能迅速控制症状,疗效显著。对于剂量大、疗效差的患者,可采用中草药或联合深经颅磁刺激。此外,神田疗法、厌恶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可用于治疗情绪、认知和行为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貌似“精神病”病人的肝癌

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贾明,39岁,刚刚从国外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一家大型国内公司的总经理。他整天忙于各种社会活动,他的工作很成功。平时,他很健康,没有肝炎,但是他经常因为工作而喝酒。每年都进行健康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然而,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他经常感到精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脑整天昏昏沉沉,有时他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公共场所随意排便。有时我会把我的钱拿出来,撒得到处都是。我晚上经常不睡觉和害怕,这使得屋子里充满了鬼、老鼠和猫。他大喊“不要把老鼠赶回家”,并告诉他的家人要和鬼魂战斗。他还说,房子里满是红色和绿色的丝绸,整天都很不安。一些像这样的奇怪行为起初是偶然的。一段时间后,攻击变得更加频繁,每周一次或两次。但过了一会儿,又非常清醒。几乎每次进攻后都会有很多汗水。每个人都在背后说,由于工作压力太大,他犯了“精神疾病”。结果,他的家人强行带他去医院检查。经过全面检查,医生发现家明患的是原发性肝癌,不是“精神疾病”。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令人恐惧。如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可得到改善。肝癌患者通常表现为肝区隐痛和虚弱、逐渐消瘦或出现低烧、食欲不振、腹部胀满等症状。除上述症状外,一些原发性肝癌的肿瘤还会引起肝外特殊的全身症状。了解这些症状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肝癌的肝外表现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变化,也称为癌相关综合征。

贾明表现为肝癌肝外表现的低血糖症状,在医学上也称为原发性肝癌并发“低血糖”。家明在发病期间检测到的血糖只有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当低血糖发生时,大脑功能障碍是由脑细胞中葡萄糖供应不足和氧气供应减少引起的。可能有各种表现,如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和语言发育迟缓、头晕、嗜睡、视力模糊、不稳定、幻觉、不安、易怒、幼稚动作、奇怪行为、肌肉震颤、运动障碍、甚至抽搐、昏迷等。有一段时间,病人会醒过来。有时,给病人注射葡萄糖会立即恢复,但它经常容易被误诊。

根据英国曼彻斯特皇家医院的迪金森教授的研究,约19.1% ~ 36.4%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低血糖症。为什么这种症状出现在原发性肝癌中?一般认为,正常肝脏大部分被肝癌占据,导致肝脏中的糖储存减少。此外,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因为肝癌细胞异位分泌胰岛素或分泌胰岛素β细胞刺激因子,导致低血糖;然而,其他学者认为肝癌组织可以利用葡萄糖,但不能产生葡萄糖,从而引起低血糖反应。当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对低血糖的反应,大量肾上腺素释放引起的症状,如全身无力、多汗、心悸、手抖、皮肤苍白、饥饿等。;由脑细胞中葡萄糖供应不足和氧气供应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神经和精神症状。

肝癌常见的肝外症状,除了上述低血糖症外,还会产生以下症状:

1.红细胞增多症。一般认为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是肝癌早期诊断的线索,应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因为肝癌细胞产生过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因子的前体。

2.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肝癌的全身症状之一。它是由肝癌细胞产生的过量β-脂蛋白引起的。

3.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最近,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些肝癌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原发性肝癌组织可以合成甲状旁腺激素,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增加会导致高钙血症。低钙血症是脂肪吸收不良,与低蛋白血症有关。

4.肝癌也会导致卟啉代谢紊乱和皮肤卟啉病。

当上述身体症状出现时,尤其是肝炎和肝硬化、长期酒精中毒和肠道寄生虫患者,他们不仅要停留在症状的表面,而且要怀疑是否患有原发性肝癌。应密切观察并及时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更年期精神病的危害是什么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更年期精神病发病不是很明显,到了严重的时候,危害很大,很多患者不能正常工作生活,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的治疗。那么,更年期精神病的危害是什么呢?

1、身体机能下降:在更年期,人体的各项机能会急剧下降,在各方面觉得都明显不如以前了。要是患上更年期综合症,就会觉得更加明显,免疫力、记忆力都减弱,动作比以前迟缓很多,做事时感觉力不从心。

2、性欲减退:因为性激素分泌锐减,特别是女性,更年期绝经后,性欲会明显减退。而男性就没有很明显的影响,这样的话,对于夫妻生活是有很大影响的,甚至会使两人的感情破裂。

3、容易发脾气:常听到有人用“更年期”来形容女性的脾气古怪,确实,在更年期,女性的脾气会改变很多,常为一点小事就会烦躁不安,情绪会持续地低落,患者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总之就是心情很不好。而容易发脾气,容易引起心脏病或者是其他身体疾病。

4、行为怪异:更年期综合症患者会变得多疑、敏感,难以信任别人、感觉别人所说的和所作的都是和自己有关,尤其是女性,因此有时候还会和他人不合群,有时候还会因此发火。

因此,友情提醒,更年期的妇女需要更多的休息和自身调节,尤其是心里上的过度调节很重要!生理上的变化导致心理的落差会使许多人变得烦躁甚至精神异常错乱,但是适当的调节不仅能缓和自身的情绪,更能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走上正常轨道!

稍后,我们来介绍哪些精神疾病会诱发家庭暴力,欢迎关注更多家庭暴力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老年精神病症状的特点有哪些?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精神病包括很多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表现形式。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里发生的精神病也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那么老年精神病症状的特点有哪些什么都知道吗?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精神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并且精神病只是对精神疾病的一个统称,精神病包括很多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表现形式。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里发生的精神病也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

1、老年精神病往往会伴随着很多老年疾病的发生,比如心血管病、心脏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躯体疾病一起并发。因此,在对老年精神病进行治疗时,必须充分顾及这些并发疾病。

2、老年精神病与身体的功能密切相关。在老年期忧郁症中,精神症状——忧郁症还常常伴有明显的身体症状,尤其是食欲显著下降,容易造成体重骤减,发生脱水症状,甚至有时还因此引起明显的全身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3、老年精神病受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住院、搬家等环境的突变,会引起痴呆症状的恶化,导致忧郁症状等。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治疗时,环境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治疗意义。

4、老年精神病的病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对于每一个病例仔细探讨一下它们的病因,可以找到许多因素,如身体的异常、素质问题、性格反常、环境问题、心理亢奋等。而且有时还弄不清这些因素中何种为致病的主要原因。

5、容易产生与脑组织退化相关联的症候群。一般有两种症候群:一是急性脑症候群,大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另是慢性脑症候群,这大多表现为痴呆状态。这两种症状在老年期是非常有特征的,一般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是常常出现的。

其实老年人比年轻人的精神更脆弱,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待老年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除了关心老人的身体以外,多关心老人的精神世界。很多的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会出现意识和认知的混乱,也属于老年精神病的一种,此时的老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精心的照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岁左右竟然最容易患精神病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20多岁的青春年华,常成为诗人、作家笔下歌颂和赞美的对象。可中国科学院神经疾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主任贺林却一语惊人:“经过研究证实,20岁左右是最容易患精神疾病的年龄。”

“经过研究发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最容易患上精神类的疾病,我国约有2%的人长期患精神分裂症或是狂躁症等精神类疾病。”贺林指出,并且,我国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岁左右的人群无疑首当其冲地成了“重灾区”。

贺林称,造成20岁左右的人患精神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社会压力。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竞争压力增大,还没出校门就为就业发愁。而工作了,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纷至沓来的繁复的工作让人喘不过气;此外,在竞争环境中,上有“老前辈”,后有“初生牛犊”,也让工作压力倍增。再加上婚恋问题、生活压力也都一起涌来,其中的烦恼自不必说。因此,20岁左右成为精神疾病高发期也就不难理解了。

“历史也证明,很多名人年轻时也曾遭受精神疾病困扰,如梵高、毕加索、马克·吐温等。但只要正确把握,是可以规避疾病带来的危害的。”贺林建议,患上精神疾病要敢于正视,并且要配合治疗,正确把握自我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老年性精神病的种类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精神病概念: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那么老年性精神病的种类你都知道吗?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常见类型: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是个误区,神经病和精神病是区分开来的,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范围,神经病属于器质性病理范围。了解精神病的各大症状,可以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精神病的治愈率。

1、思维破裂: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说话句与句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情感障碍: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3、幻觉妄想: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精神病会遗传吗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会的,很多精神病都是有着遗传的可能,其中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原因很大,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小,所以自己家的直系亲属如果有这种疾病就应该早点给自己孩子做检查。

1

专家指出,精神病的主要原因是精神思维的中断,或者是自己的四位很模糊,可能出现极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每个精神病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而他们也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已经有证据表明可以遗传。

2

但有些精神障碍的病因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遗传因素影响的程度无法确定,也没有癔症等精确的遗传方法。

3

一般来说,精神病患者的孩子更容易患精神病,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遗传学家认为,患有严重遗传性精神病的人最好采取避孕措施。

4

想要孩子,一定要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时刻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让孩子过度劳累,引导孩子。当他们不开心时避免压力过大引起的精神不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