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精神病

精神病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精神病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精神病问题。

分享

浏览

3224

文章

128

精神病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首先精神病对于家庭来说危害相当大,如果家中有人得了精神病,那么对于家庭来说会有很大的经济负担,也会加重家庭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2

精神病不仅对家庭来说有很大危害,对于患者自身来说也同样如此。得了精神病的患者,一般都很难正常的工作,进行社会活动,基本上后半生都只能靠别人养活,一生基本上就这样毁了。

3

精神病患者一般还伴随着严重的抑郁症,有比较强的自杀倾向,不仅对家庭,对社会也是一种困扰。

4

而且精神病患者经常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些事情会影响周边其他人的生活,严重的精神病患者甚至会有反社会倾向,对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治疗精神病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药物治疗:有些精神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缓解和治疗的,比如精神分裂、狂躁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科学用药可适当减轻病况。

2

心理疏导:一般的心理疾病多因心病所生,家人朋友在治疗精神病患者时要帮助其疏导心中郁结,学会敞开心扉。

3

社交训练:当精神病人可以尝试接受自己的内心时,可以引导他进行一定的社交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尝试去收获成就感和归属感。

4

体能训练:精神病人长期处于焦虑、郁结、恐慌的精神状况中,身体素质低下,适当的户外训练可以恢复其健康的体魄,更好的面对生活。

5

借助医学:医院科学的治疗方式、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成熟的治疗体系都能更好的帮助患者走出阴影,早日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有哪些能够缓解精神病的药物

全文共 19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奋乃静

用于治疗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症状性精神疾病,单纯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2

舒必利

适应症为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幻觉和妄想症状的效果较好,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偏执型,紧张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孤僻、退缩、淡漠症状。

3

喹硫平

用于各型精神分裂症,不仅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4

帕利哌酮缓释片

帕利哌酮缓释片适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特别提示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经验,用药需遵医嘱

展开阅读全文

情绪失控是精神病吗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情绪失控是否是精神病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情绪失控是对外部压力和身体变化的过度心理和生理反应,不仅在正常人身上会发生,在精神病人身上也会发生。有些人天生脾气暴躁,容易失控。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做事方式,这是个性层面的问题。精神疾病中情绪失控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的发作。例如,患有分离(转化)障碍的患者通常会有情绪爆发,他们的情绪极度激动甚至歇斯底里。躁狂发作患者的情绪也不稳定,经常发脾气甚至冲动。

如果情绪失控经常发生,建议及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深海鱼油有助于防止精神病病情恶化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影响青少年和年轻人。美国大约有240万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通常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安明杰说,精神分裂症是患者最神秘、最痛苦的疾病之一,因此任何能给避免精神分裂症带来一线希望的努力都是伟大的。他曾在维也纳工作,目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工作。

一种假设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正确处理脂肪酸,导致脑细胞损伤。研究人员推测深海鱼油中的脂肪酸可以帮助修复和稳定脑细胞。

对奥地利81名患者的初步研究表明,深海鱼油胶囊可能能够防止一些有精神疾病迹象的年轻人发展成完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这项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表明,严重的精神疾病可以通过干预来预防。研究人员正在八个城市进行一项更大规模的研究,希望得到同样的结果。该结果发表在周一出版的二月份《普通精神病学档案》上。

这项新研究研究了81名年龄在13岁至25岁之间的人,他们都有精神疾病的迹象,包括严重的睡眠剥夺或昏睡、对他人的怀疑、相信有人把想法放进了他们的大脑,或者相信有魔法。研究人员选择了41个人,连续三个月每天服用深海鱼油丸。其他患者接受安慰剂。

经过一年的监测,服用深海鱼油的41名患者中有两人(约5%)患上了精神病或完全脱离现实。在对照组中,40人中有11人患有精神疾病,约占28%。

哈佛医学院的沃兹尼亚克说,可以想象,研究结果可能会导致精神病医生建议一些病人服用深海鱼油,因为深海鱼油有已知的好处,风险很小。

展开阅读全文

貌似“精神病”病人的肝癌

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贾明,39岁,刚刚从国外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一家大型国内公司的总经理。他整天忙于各种社会活动,他的工作很成功。平时,他很健康,没有肝炎,但是他经常因为工作而喝酒。每年都进行健康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然而,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他经常感到精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脑整天昏昏沉沉,有时他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公共场所随意排便。有时我会把我的钱拿出来,撒得到处都是。我晚上经常不睡觉和害怕,这使得屋子里充满了鬼、老鼠和猫。他大喊“不要把老鼠赶回家”,并告诉他的家人要和鬼魂战斗。他还说,房子里满是红色和绿色的丝绸,整天都很不安。一些像这样的奇怪行为起初是偶然的。一段时间后,攻击变得更加频繁,每周一次或两次。但过了一会儿,又非常清醒。几乎每次进攻后都会有很多汗水。每个人都在背后说,由于工作压力太大,他犯了“精神疾病”。结果,他的家人强行带他去医院检查。经过全面检查,医生发现家明患的是原发性肝癌,不是“精神疾病”。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令人恐惧。如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可得到改善。肝癌患者通常表现为肝区隐痛和虚弱、逐渐消瘦或出现低烧、食欲不振、腹部胀满等症状。除上述症状外,一些原发性肝癌的肿瘤还会引起肝外特殊的全身症状。了解这些症状对肝癌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肝癌的肝外表现包括内分泌、神经肌肉、结缔组织、血液系统和血管的异常变化,也称为癌相关综合征。

贾明表现为肝癌肝外表现的低血糖症状,在医学上也称为原发性肝癌并发“低血糖”。家明在发病期间检测到的血糖只有正常人的十分之一。当低血糖发生时,大脑功能障碍是由脑细胞中葡萄糖供应不足和氧气供应减少引起的。可能有各种表现,如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和语言发育迟缓、头晕、嗜睡、视力模糊、不稳定、幻觉、不安、易怒、幼稚动作、奇怪行为、肌肉震颤、运动障碍、甚至抽搐、昏迷等。有一段时间,病人会醒过来。有时,给病人注射葡萄糖会立即恢复,但它经常容易被误诊。

根据英国曼彻斯特皇家医院的迪金森教授的研究,约19.1% ~ 36.4%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低血糖症。为什么这种症状出现在原发性肝癌中?一般认为,正常肝脏大部分被肝癌占据,导致肝脏中的糖储存减少。此外,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因为肝癌细胞异位分泌胰岛素或分泌胰岛素β细胞刺激因子,导致低血糖;然而,其他学者认为肝癌组织可以利用葡萄糖,但不能产生葡萄糖,从而引起低血糖反应。当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对低血糖的反应,大量肾上腺素释放引起的症状,如全身无力、多汗、心悸、手抖、皮肤苍白、饥饿等。;由脑细胞中葡萄糖供应不足和氧气供应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神经和精神症状。

肝癌常见的肝外症状,除了上述低血糖症外,还会产生以下症状:

1.红细胞增多症。一般认为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是肝癌早期诊断的线索,应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因为肝癌细胞产生过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或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因子的前体。

2.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肝癌的全身症状之一。它是由肝癌细胞产生的过量β-脂蛋白引起的。

3.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最近,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些肝癌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原发性肝癌组织可以合成甲状旁腺激素,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增加会导致高钙血症。低钙血症是脂肪吸收不良,与低蛋白血症有关。

4.肝癌也会导致卟啉代谢紊乱和皮肤卟啉病。

当上述身体症状出现时,尤其是肝炎和肝硬化、长期酒精中毒和肠道寄生虫患者,他们不仅要停留在症状的表面,而且要怀疑是否患有原发性肝癌。应密切观察并及时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精神病医院康宁医院也要在A股上市了!你怎么看?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7年的股市中,出现了两只奇葩的新股,分别是创业黑马和蒙娜丽莎,它们奇葩的原因是它们的名字。而马上就要2018年了,股市又将迎来新的一年。最近,小编在浏览证监会官网时,又发现了一直奇葩的新股,它就是康宁医院,一家精神病医院!

早在两年前,康宁医院(股票代码:02120)就在香港上市了,并且成为了港股市场上的中国首家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康宁医院本想凭着精神病医院这一稀缺性的题材来炒作一波,但港股股民并不买帐,康宁医院在港股一度跌破发行价38.1港元,最低跌到了30.500港元。

眼看在港股遇冷,康宁医院却并不想停止融资圈钱的想法,这不,又打起了A股的注意。其实早在2016年,康宁医院就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供了招股说明书试图在A股上市,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型。这次又卷土重来,不知能否成功。但最近在A股审核新股日趋严格的形势下,康宁医院能否成功在A股上市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A股股民并不买账

康宁医院能否成功在A股上市现在还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这则消息出来之后,A股的股民却并不买账,大部分均表示并不欢迎康宁医院来A股上市。有小散在论坛中说道:“别把我们当傻子”、“不要来害我们股民”、“谁买谁就真的成为了精神病”、“证监会应该好好管一下”等等。

随着今年IPO审核的严格以及今年A股市场上新股的表现并不如以往亮眼,各位股民朋友们对上市的新股也越来越重视,只有真正好的公司,才能在A股上市并获得股民的欢迎,要不然就算上市了,股价也会下跌,比如最近的招商公路,上市第一天就下跌9.78%。

总的来看,康宁医院在香港遇冷后,试图通过在A股上市来取得资产规模的大幅增长的难度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而且,现在A股的股民都精明的很,不是随便“讲一个故事”就能忽悠得到的了。那么,对于这只试图在A股上市的精神病医院,各位小散们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年期精神病如何治疗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更年期精神病如何治疗,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面对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有时会力不从心,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就会患上精神病,若不及时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是有很大伤害的。那么,更年期精神病如何治疗呢?

1、精神支持、生物反馈或松弛治疗。

2、药物治疗

①更年期综合征给予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心得安10~20mg3次/日,谷维素10~20mg3次/日。女性患者口服己烯雌酚0.5mg/日或舌下含化己烯雌酚0.25~0.5mg与甲基睾丸酮5mg1次/日,20天为一疗程。男性患者口服甲基睾丸酮5mg2次/日或肌注丙酸睾丸酮25mg2次/周。

②更年期忧郁症的治疗以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为主,并用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③更年期偏执状态的治疗同精神分裂症,但药物剂量不宜过大,加减剂量的速度应缓慢。

3、针灸

理疗适用于更年期综合征。胰岛素低血糖治疗对更年期忧郁症疗效较好,自杀企图严重者可用电休克治疗。加强监护,严防伤人、自伤或自杀,预防并发症。

中医治疗中医学对本症记载散见于“郁证”、“脏躁”、“经断前后诸证”等病症中。辨证论治

(1)阴虚阳亢证

主证:潮热汗出,心烦易怒、头晕头痛、手足心热、失眠盗汗、腰酸耳鸣、月经量少或闭经、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潜阳。

(2)气滞血瘀证

主证:情绪不稳、心烦易怒、反复无常、胸胁胀痛或周身刺痛、潮热汗出、心悸失眠、恶梦连连、心中烦热、头痛头晕、焦虑抑郁、舌青紫或有瘀斑、脉弦而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3)痰湿内阻证

主证:头晕头沉如裹、面部虚浮、身肿或四肢浮肿、胸闷、坐卧不安、大便溏薄、惊悸多梦、甚则神志呆滞、语无伦次、猜测疑善惑、哭笑无常、舌淡胖大、苔厚腻或湿滑、脉缓沉迟。

治法:祛湿化痰,健脾和胃。

展开阅读全文

女性更年期精神病有什么症状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女性更年期是女性人生的必经阶段,在这期间,有很多的问题可能都是女性朋友需要面对的,比如更年期精神病。那么,女性更年期精神病有什么症状呢?

1、生理异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胸痛,失眠,多汗,面部阵阵潮红,四肢麻木,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月经紊乱和性功能减退。

2、心理异常。表现为敏感,多疑,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

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表现为情绪忧郁,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惶惶不安,有大祸临头感觉。对细小事过于计较,对自身变化过于敏感,可出现消极厌世观念和自伤行为。

因此,这就要求处于更年期的妇女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其一,了解更年期卫生知识,认识到更年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出现的症状是暂时的,一般要经过1~2年,是可以自行缓解的,因此不必忧心忡忡。

其二,注意生活的规律性,做到起居有时,劳逸结合,要防止工作负担过重,尽量避免过重的精神刺激,同时注意身体锻炼,经常参加文体活动,调剂生活。

其三,定期检查,如果出现了更年期综合症的一些表现,除用药物减轻症状外,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体内器质性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老年性精神病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本就是一个圆圈,每个人都会变老,所以爱护老人就是在爱护未来的自己,人一旦到了老年是很脆弱的,尤其是精神上。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什么是老年性精神病吧!

老年性精神障碍起病于老年期(通常65岁以上)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又称老年性痴呆。病理改变主要为大脑萎缩和神经细胞退变;病因未明,故又称为原发退变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和其它精神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老年群体是社会中一个比较弱势的群体,很多老年人抚养儿女长大之后他们大多数不在身边,造成了老年人异常孤独,长时间过着在这种孤独的生活,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带去一定创伤,会让老年人产生一定的精神障碍,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本病一般起病缓慢。最初表现健忘,尤其是近事遗忘;症状轻微,往往不引起他人注意。但可合并其他躯体疾病而突然加剧,出现急性意识障碍(称老年性谵妄)。本病早期人格改变颇突出,患者变得固执、自私、多疑、言语啰嗦、不爱整洁,或懒散退缩,或放荡不羁。可出现抑郁、欣快、淡漠或情绪不稳。可有片断的幻觉或妄想。妒忌妄想可为其早期表现之一;亦可有疑病、贫穷、夸大或被迫害等妄想。患者睡眠不好,常夜间起床活动。其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进行性加剧,可有记忆错构或虚构,并发展为全面痴呆。患者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活动显著减退,发音含糊,言语杂乱,情感幼稚,行为荒诞,进食无度,常收集废品当作珍宝,出门即迷失方向。晚期多卧床不起,喃喃自语,双手无目的地摸索,大小便失禁,终而死于感染或衰竭。病程呈进行性发展,起病后平均4~5年死亡;亦有发展更快或长达10年者。出现顶叶症状的病例,则预后较差。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许多老年人患上精神病都是因为子女的不在身边过分的孤独造成的。针对老年性精神病,精神病专家指出,老年性精神病的治疗要点不在于服用药物与生活调理,更重要的是子女亲属的交流与关怀,需要身边的亲人的心理上的耐心呵护。所以,为人子女的我们,无论是在如何忙碌的情况下,都需要、更应该抽出适当时间关怀一下我们年老的父母或长辈,让他们在温馨关爱的氛围中度过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想知道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请关注,带你了解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老年性精神病护理方法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性精神病在临床护理中会受到精神病疾病本身的影响以及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情绪状态的影响。护理必须加强干预,避免患者发生危险。那么老年性精神病护理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1症状护理

1.1精神症状的护理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主要表现性格偏执、暴躁、消极、情绪易激惹、有时焦虑不安,对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特别敏感,胡乱猜疑。护理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病人,即便遭到患者的谩骂和训斥也要心平气和,避免对患者过多指责,以免伤害其自尊心,产生不良情绪使病情加重,影响病情恢复,拖延病程。对疑心大且伴有妄想的病人,如:严重自杀、他杀、毁物、走失、纵火等意外发生,护理人员要给予理解安慰,多和病人谈心,从疾病谈家庭到康复,循序渐进,让病人感觉护士比自己亲人还亲。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帮助分析,决不可嘲笑和指责,以消除病人的疑虑;伴有暂短性兴奋躁动时,在药物治疗同时可用保护带约束,注意约束的松紧度适宜,因老年人骨质疏松,且莫损伤肢体。对病情较重伴有偏执型处于抑郁状态的病人,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要掌握病人的心理动态,了解其想法要求,不失时机的开导安慰病人,鼓励病人振作精神,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躯体症状的护理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对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重点病人设专人24小时看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要细心照料,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2心理护理

做好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要注意与患者讲话的语气,诚恳的态度,自然友好的交谈,让病人对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信任感,耐心听取病人倾诉自己内心痛苦,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病人感到有人关心有人爱护。由于伴发精神障碍病人多数都敏感多疑,内心活动复杂,护理人员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对病人的心理都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心理学知识,能准确分析判断病人心理活动,因人因时针对病人个性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同时组织病人参加工娱疗活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增进病人与医疗护理人员的思想沟通。对病人提出的如生活上的问题治疗上的要求,应尽力尽快解决,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定期举办一些高雅的适合此类病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护理工作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3生活护理

老年精神障碍病人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做好清洁卫生,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使病人感到舒适,也是护士观察病情变化与病人交流的好机会。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多食水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根据病人口味适当调整饮食,保证营养的供给。预防便秘,观察排尿情况。长期卧床病人要勤翻身按摩,每日拍背数次。定期组织病人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保证床单、床位清洁整齐,给病人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使其早日康复。

4用药后的观察护理

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功能低下,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改变,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护理过程中应细心观察用药后的情况及副反应,随时测量生命体征。我们本着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多给予关心体贴,促使患者的身心尽快恢复。

老年性精神障碍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老年人一个整洁安全的环境,使其心情舒畅。护士必需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拓展护理工作范畴,才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

小编寄语:作为子女,我们也应在生活中多了解如何识别老年性精神病等相关常识,掌握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老年精神病发病率有多高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身体和精神方面都需要子女亲人多关爱,有些老人在受到重大精神刺激后,或者长时间孤独寂寞会精神出现异常,导致精神病的发生,精神病老人该如何护理呢?饮食保养是老年精神病患者保养最该注意的事情,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营养健康。铝元素可以使脑组织退化,引起老年性精神病,因此应尽量避免应用铝制品烹调或盛放食物,少吃含有铝的食物,多吃营养脑细胞的食物,并且需要戒烟戒酒,下面来看看老年精神病发病率有多高吧?

目前老年人退休后面临角色转变,加上现在空巢老人多,所以精神疾病发病率达到了20%左右,跟年轻人相比较,发病率高一倍。医生称,精神疾病患者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没啥兴趣爱好,对此,医生建议老年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满怀信心地去生活。

老年性精神病与其他精神疾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独特的年龄特征。老年群体是社会中一个比较弱势的群体,许多老年人患上精神病都是因为子女的不在身边过分的孤独造成的。针对老年性精神病,精神病专家指出,老年性精神病的治疗要点不在于服用药物与生活调理,更重要的是子女亲属的交流与关怀,需要身边的亲人的心理上的耐心呵护。所以,为人子女的我们,无论是在如何忙碌的情况下,都需要、更应该抽出适当时间关怀一下我们年老的父母或长辈,让他们在温馨关爱的氛围中度过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展开阅读全文

老人精神病后如何做好饮食护理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为人子女的我们,无论是在如何忙碌的情况下,都需要、更应该抽出适当时间关怀一下我们年老的父母或长辈,让他们在温馨关爱的氛围中度过晚年,享受天伦之乐,那精神病老人该如何护理呢?饮食保养是老年精神病患者保养最该注意的事情,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营养健康。铝元素可以使脑组织退化,引起老年性精神病,因此应尽量避免应用铝制品烹调或盛放食物,少吃含有铝的食物,多吃营养脑细胞的食物,并且需要戒烟戒酒,下面来看看老人精神病后如何做好饮食护理吧?

1、受妄想支配怀疑食物有毒而不肯进食时,护士可让患者参加分饭,也可让其与其他病友共同进餐,并允许他任选饭菜,还可以当着患者的面先尝几口患者的饭菜,以增加其安全感。

2、对有罪恶妄想的患者,护士可将饭菜搅乱,让他以为是残食饭菜而吃下去。应加强管理,油污桶应放在病区之外,防止患者食剩饭、脏食而发生躯体疾病。

3、对情绪抑郁、饮食不良的患者,护士应予以劝解,要了解患者的心境,给以关心同情,要多谈人生的美好,提高对生活的兴趣,努力说服患者自动进食。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品,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欲,并加强诱导,用促进食欲的语言、与他人一同用餐以及喂食等方法增加患者对饮食的兴趣。

4、兴奋患者应与其他人分餐,保持进食环境安静,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刺激,使其安心进食,并有专人护理,必要时可给予喂饭。

5、对食量过大不能自理的患者,应专人管理,避免用带刺、带骨的食品。食品应软,易消化,温度适宜,劝导患者细嚼慢咽,防食物梗噎。禁止给患者过硬的食物及水果。对暴食患者要适当节制其饮食,为其配餐时控制食物量,防止患者向其他人讨要食物。

6、当药物反应引起吞咽困难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适当处理,同时暂不进食或缓慢进食,防梗噎,避免催促;老年患者要看护其缓慢进食,食品应软,注意选择易消化食品。

7、疑病症或疑病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胃肠道有病或患了不治之症,甚至胃肠道已经溃烂而不能进食,可予暗示其病已逐渐好转,并调整饮食的花色、品种,如牛奶、软饭等,使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老年精神病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是精神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人群,常见的老年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去照顾他们,精神病老人该如何护理呢?饮食保养是老年精神病患者保养最该注意的事情,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营养健康。铝元素可以使脑组织退化,引起老年性精神病,因此应尽量避免应用铝制品烹调或盛放食物,少吃含有铝的食物,多吃营养脑细胞的食物,并且需要戒烟戒酒,下面来看看什么是老年精神病吧?

老年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是个误区,神经病和精神病是区分开来的,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范围,神经病属于器质性病理范围。了解精神病的各大症状,可以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精神病的治愈率。

1、思维破裂: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情感障碍: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3、幻觉妄想: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老人患上精神病怎么办?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患上精神病怎么办?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老年人应保持大脑的活跃,才能防止脑萎缩的发生。老年人应参加适当的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练习书法、绘画、种花、养鱼、学习各种技能,即使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可以在活动中多和他人交流或一起进行娱乐,保持脑细胞充分活跃。

1、注意营养均衡

老年精神病的护理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以老人喜好为主。但要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

2、老年精神病患者应有专人护理

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总之24小时都不应离人。护理注重劳逸结合,避免老人久坐、久立、久卧。

3、家属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为老人服药

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4、家属平时应多与患者沟通

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并进行鼓励和开解,帮助老人树立治愈的信心;应尽量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老年精神病有哪些知识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精神病有哪些知识?当人上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不管是身体上面的,还是心理上面,由于生理的机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所以很多事情也就跟着变了,而老年精神病想必是很多人听到过的,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比较详细的内容。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

发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属应和精神科医生配合治疗。还有不少人爱把神经病与心理疾病特别是精神病等同起来,总爱用嘲笑的口吻说:你有神经病。其实是个误区,神经病和精神病是区分开来的,精神病属于心理疾病范围,神经病属于器质性病理范围。了解精神病的各大症状,可以有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精神病的治愈率。

1、思维破裂: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情感障碍: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正确对待老年性精神病

全文共 3749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正确对待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是以缓慢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它常以性格改变最先出现,早期表现为多疑敏感,狭隘自私,注意力不易集中,做事草率马虎,生活懒散,食欲减退,睡眠颠倒,随之而来的是智能障碍的日趋加重,刚开始是近事遗忘,渐渐延及过去,对远事也多遗忘,甚至会忘记自己的姓名,不认识自己的子女。由于记忆缺失,患者常不自觉地虚构事实加以弥补,进而丧失定向能力,会出现离家散步找不到家门的情况。病程辗转2~3年,症状逐渐加重,患者的感觉、反应、动作迟钝,对外界事物逐渐失去兴趣,或出现幼稚性欣快,语言、行为杂乱无章。在躯体症状方面,皮肤萎缩而干燥多皱,发白齿落,舌、手震颤,视力、听力减退等。老年性精神病多发生在60岁以后,它是一种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各种不良因素如中毒、感染、外伤、消耗性躯体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脑萎缩。

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特征,与青年人相比,一般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及发病过程本身没有一定的形式,而且容易造成并发症。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特征有:

(1)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对于每一个病例仔细探讨一下它们的病因,可以找到许多因素,如身体的异常、素质问题、性格反常、环境问题、心理亢奋等。而且有时还弄不清这些因素中何种为致病的主要原因。

(2)容易产生与脑组织退化相关联的症候群。一般有两种症候群:一是急性脑症候群,大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另是慢性脑症候群,这大多表现为痴呆状态。这两种症状在老年期是非常有特征的,一般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是常常出现的。

(3)老年期的精神疾病与身体的功能密切相关。在老年期忧郁症中,精神症状——忧郁症还常常伴有明显的身体症状,尤其是食欲显著下降,容易造成体重骤减,发生脱水症状,甚至有时还因此引起明显的全身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4)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症状极不稳定,有时是变化无常的。

(5)老年期精神疾病多与身体疾病一起并发,特别是与心血管病、心脏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躯体疾病一起并发。因此,在对老年期精神疾病进行治疗时,必须充分顾及这些并发疾病。

(6)老年期精神疾病受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住院、搬家等环境的突变,会引起痴呆症状的恶化,导致忧郁症状等。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治疗时,环境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治疗意义。

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大脑的衰老。大脑是进行神经活动的器官,并且起着对全身各种机能进行调整、综合的控制作用。一般认为,从30岁以后大脑的神经细胞逐渐减少。80岁的老人与30岁时相比,大脑的重量减轻,因此,记忆减退,反应速度减慢。如果发生大脑病性老化过程的话,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大规模的且高度的神经细胞变性,引发老年痴呆症。当大脑发生这种老化时,会产生记忆力显著下降,同时,连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事情也会稀里糊涂。此外,作为大脑病变性老化,会发生大脑血管动脉硬化,结果,就造成脑梗塞、脑溢血等,神经细胞由于缺氧和没有补充营养而衰退,精神机能显著下降,日后就会导致脑血管障碍性痴呆症。

(2)身体疾病的影响程度。老年人,精神与身体息息相关,老年人容易得种种慢性疾病,肉体本身也很容易成为精神上不安的源泉。这些都是老年人的特征,与青年人很不相同。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是维持精神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心理原因。人在老年期丧失许多东西,如身体上的健康、经济上的独立,此外,还有如退休、亲朋好友的不幸等由此而丧失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而且,这种经历的丧失,不会仅仅停留在一个点上,通常还会引起连锁反应。另外,经历的丧失有可能成为心理上的压力,给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且老年人又不得不以本来就已经很脆弱的精神状态(以及精神力量)去应付和忍受这些变化。

上述这些感到有精神疾患的老年人怎么进行心理治疗?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去努力和把握。

其一,性格不要过于内向。人的性格当然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但从保持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性格不宜过于内向。大家知道,愉快的情绪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要设法使自己情绪愉快起来。怎样才能保持愉快?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接触人、要和人打交道。人具有社会性,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谁都必须接触社会、接触现实。要鼓起勇气多接触人,多和人说话,鼓励自己在人群面前锻炼,以逐渐改变怕见人的自卑感和过于内向的性格。

怕与人接触的老年人可以从助人入手来解开思想疙瘩。中国有句老话:“助人是快乐之本”。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要经常考虑别人,帮助别人,你帮助别人做些事,别人也会帮助你,这样大家的关系就会处理得比较好,你也就会有安全感。有安全感很重要,有些人得病的原因就是觉得自己在他人面前没有安全感,只有整日缩在自己精神世界里,越躲越会出毛病。

其二,不要作“白日梦”。作“白日梦”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是有害的。因为他们不容易使自己的思绪从梦中解脱出来,结果常常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激动,越想陷得越深,最后难以自拔,而成为精神上的隐疾,以致影响言行。例如,一些有精神问题的人,大多为性格内向者。性格内向的人,表面上看,他不与人来往,不声不响,好象很平静,实际上脑子不停地在活动。有的独自一人在那儿冥思苦想,海阔天空,虚无缥缈,完全脱离现实。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就靠从想象中得到,如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做出了学术贡献,到国外去旅游,等等。这种脱离现实而又达不到的奢望叫做“白日梦”。有精神问题而又喜欢做“白日梦”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头脑真正安静下来,在休息时就不要考虑问题,尤其不要考虑那些离自己现实生活较远,或自己根本无力解决的问题,一时想不清楚,也要强迫自己先放一放,过一些时候再考虑,可能更容易找到答案。

其三,不要让自己感到生活单调、乏味。生活单调、乏味会使人对一切丧失信心,容易陷在苦闷中,导致和加重心理问题,无法协调自己的神经系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协调情绪、平衡神经活动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使生活丰富多彩。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会,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这样的生活岂不太乏味、单调了。人总得有点兴趣和爱好,例如下棋、打桥牌、集邮、书法、作画、看小说、欣赏音乐、钓鱼、滑冰、打球、游泳、爬山,这些室内的户外的活动都可以。就是织毛衣、聊聊天、学学烹调也很好。每人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来选择。

其四,对生活事件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平常、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我们称之为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所产生的精神刺激常是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老人和原单位领导不和,发生矛盾、冲突,或与邻居吵架、殴打,或家庭成员不和,或工资没调上、房子没分到,或亲人伤亡等等。这类事件发生后,会加重精神负担,而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还会导致精神崩溃。如何正确对待?最好是向知心人、好朋友、家里人倾诉,大家共同商量总比一个人想的要正确些。忧虑和烦闷千万不要闷在心里,独自一人悔恨、痛心、钻牛角尖,应该尽量坦率地讲出来。这样,不但可以给自己心理上找到一条出路,而且也有助于恢复头脑的冷静,把不必要的忧虑去除掉。这里,冷静尤其重要。精神有问题的人,遇事很容易内心冲动,外表有时看不出来,这种冲动如果不断加强、积累,找不到出路,就会突发出来,成为病态。

其五,要时常保持一个远在的生活目标,有了这样的目标,精神上就不会纠缠在一些小事上,也不会感到空虚了。寂寞空虚的人,是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充实生活的内容,使精神有良好的寄托,一些无谓的烦恼和忧虑就会减少。这里,特别应强调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如自己定个奋斗目标,准备在艺术方面或工程技术方面、医学方面、管理方面或其他方面做些什么,然后围绕这些目标,自觉自愿地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内心就会感到充实,没虚度光阴,也不会胡思乱想。另外,学习也是锻炼脑子的一种方法。脑子不好好用,就要衰退或走偏。而脑力正常,精神状态也会正常。

其六,不能懒懒散散。一天的生活要安排紧凑些、充实些。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拖到明天,明天有明天的事。如今天的事不做完,老挂在心上,就有负担,做完了,就轻松了。拖拉,心理不愉快,会影响情绪,引起烦躁,尤其对心理有问题的人更是如此。

其七,用体育锻炼来休息脑子,转移注意力。体育活动不光是锻炼骨骼、肌肉,也锻炼了身体各系统,其中也包括神经系统,可以使之敏捷、灵活、坚强。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为影响的。身体健康了,心理也会随之好转的。再有,体育锻炼还可以达到积极休息的目的,使头脑确实能很好地“喘息”一下。因此,体育锻炼必须经常化。

其八,不要过于注意身体。人对自己的身体是要注意的,但一般性注意就可以了,太注意了,容易产生自我暗示,经常会觉得这儿痛、那儿不舒服,老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这个病、那个病。当然,病是想不出来的,但精神方面出了问题,负担重,要偏离正常;注意力不能“内收”,所谓“内收”,即老在自己身体上找毛病。有的老人比如头有些痛,就怀疑脑子里长东西,心里烦躁,不痛快,精神紧张不安,对外界一切正常活动都不感兴趣,自我暗示觉得头痛越来越厉害,又不敢去医院检查,怕检查出病来怎么办?结果导致神经官能症。因此,要提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工作、事业、兴趣爱好、与人的交往上,使自己性格开朗,心情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老人患精神病会有哪些表现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身体和精神方面都需要子女亲人多关爱,有些老人在受到重大精神刺激后,或者长时间孤独寂寞会精神出现异常,导致精神病的发生。那么老人患精神病会有哪些表现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1、思维破裂

患者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1个念头和第2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缺乏条理。医生完全无法与思维破裂的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和进行医疗检查。

2、情感障碍

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情感障碍明显的患者完全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和休息,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3、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是老人精神病的早期表现,专家指出: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

4、幻觉妄想

幻觉中以幻听为多,患者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她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她。患者的行为常常受到幻觉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指令"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幻觉妄想可导致突发行为改变,会突然出现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精神症状。

5、性格异常

大多数性格异常表现为容易发怒,疑心重重,好管闲事,语言.罗嗦,常伴有妄想、幻觉、吝啬或无端慷慨,前者较多。妄想具有虚构倾向,其内心缺乏真实感,常喜欢“珍藏”一些废弃物,如搜集纸盒、布条.医学上称为“收藏癖”。

展开阅读全文

精神病的危害与类型有哪些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精神病危害类型有哪些

抑郁情绪:精神病病人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杀成功的病人,是在疾病的恢复期实施自杀行为的。病人在精神病症状消除以后,因自己的病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婚姻等现实问题,感到走投无路,因此选择了轻生。对此,家属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要尽早发现病人的心理困扰,及时疏导。

被害妄想:这是所有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数病人采取忍耐、逃避的态度,少数病人也会“先下手为强”,对他的“假想敌”主动攻击。对此,最重要的是弄清病人的妄想对象,即:病人认为是谁要害他。如果病人的妄想对象是某个家里人,则应尽量让这位家属远离病人,至少不要让他与病人单独在一起。

药源性焦虑: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之一是可能引起病人莫名的焦躁不安、手足无措,并伴有心慌、出汗、恐惧等。这些表现多是发作性的,多数发生在下午到傍晚时分,也有的病人在打长效针以后的2到3天内出现上述表现。这种时间上的规律性,有助于家属判断病人的焦虑情绪是否由于药物所致。

极度兴奋:病人的精神症状表现为严重的思维紊乱、言语杂乱无章、行为缺乏目的性,这类病人也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毁物。由于病人的兴奋躁动是持续性的,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般比较容易防范。家属要保管好家里的刀、剪、火、煤气等危险物品,但最根本的办法,是使用大剂量的、具有强烈镇静作用的药物来控制病人的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焦虑症是精神病吗?焦虑症演变成精神疾病吗?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焦虑症,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这是精神疾病。那么,焦虑症是精神病吗?

焦虑症是精神病吗

焦虑症跟精神病不是同一种疾病,一般焦虑症是指身体上或者是心理上出现某种焦虑,比如不安、感到恐惧等,而精神病多数是由于大脑不正常再引发到肢体上的一种疾病。焦虑症一般是需要慢慢的进行心理调节的,建议你平时学会调理心态。

病情分析:焦虑是神经症有共同症状,不属于精神疾病,焦虑主要要找到焦虑源,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的表现,如吃药后睡眠能够得到一定改善,并不能治本,焦虑症要先评估严重程度指导意见:应该说焦虑症是一种精神病症,和精神病是不一样的。可是试着自我调节,也可以使用药物治疗。益康多邦对于失眠,精神衰弱有一定的疗效,

焦虑症会变成精神病吗

焦虑症不会发展成精神病。

焦虑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明病”,生活节奏越快,焦虑情绪就越多。

对于焦虑,要提高适应力,改善生活节奏,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自己充满信心。

当情绪焦虑时,放松自己的身体,做下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减缓焦虑情绪,精神清爽。

如何赶走焦虑症

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导致严重后果: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能造成全天焦虑和紧张。有时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因为焦虑通常会阻碍睡眠。

冥想

现在我们应该都知道冥想就是放松,但科学家们同时也发现冥想实际会增加大脑内的灰质——可令体内的压力减少的物质。很多专业人士都强调了冥想对焦虑、情绪和压力症状的积极作用。

笑一笑

当工作让我们情绪低落时,迅速调整下心态,咯咯地笑几声吧。研究表明笑声能够缓解抑郁和焦虑,所以不妨从网络上找些搞笑的段子平复下紧张的神经吧。

表达感激之情

研究证实常念感恩有助于减轻焦虑,尤其当我们休息充分后。因此摒弃疲惫不堪的心态,怀着感激的心态开启你的感恩之程吧。

吃对事物

研究证实维生素B与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关,而Ω-3可以减少抑郁症和焦虑症。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调节体内五羟色胺——一种让我们“感觉良好”,并保持心态平和的神经递质——的水平。不过要注意,吃含糖量较高和加工的食品会加重焦虑症状。

简化大脑

如果工作的地点混乱不堪,就很难放松心情,且使工作显得更加凌乱繁琐。因此花15分钟左右整理一下房间或办公桌,并养成保持事物干净的好习惯。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思考问题,也就没有焦虑的机会喽。

焦虑症的防治方法

倾诉方法

轻松是解决心理焦虑的一种很好方法,通过倾诉可以把我们内心的想法都表达出来。让被倾诉者成为你的支持者,帮你度过难关,远离焦虑。

保持乐观

对自己充满自信,会让我们面对各种困难都能够克服,从而化解心理焦虑。当你缺乏自信的时候,不妨进行自我暗示。

放松方法

焦虑症会让人处于心慌、肌肉紧张、身体发抖等不良反应状态。进行身体放松可以减轻这些不适,让焦虑症得到缓解。进行身体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有助于让紧张感消失,从而克服焦虑心理。

适应方法

对产生焦虑的对象要勇敢的面对,这是克服焦虑心理的最佳方法。焦虑者尅把某个害怕的情形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循序渐进,就可以逐渐适应这个情景,以后面对它不再焦虑。 转移注意力

如果觉得最近心烦,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使身心松弛,让你暂时缓解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可以听听音乐、户外走动等。

注意休息

多休息可以让身心轻松,减轻心理焦虑。所以,平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洗个热水澡对睡眠质量更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