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平定刻花瓷哪里买【精选20篇】

浏览

2308

文章

28

篇1:修丽可植萃精华液功能 敏感泛红和干燥一起平定

全文共 994 字

+ 加入清单

修丽可是美国公认的抗敏修护品牌,是医生常常推荐的品牌,对于医美后的肌肤护理,推荐用这个牌子,下面本网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修丽可植萃精华功能

修丽可植萃精华液功能

超人气色修精华,敏感泛红和干燥一起平定。蕴含多种植物精粹,温和舒缓不刺激。有效渗透肌底补水,提升肌肤明亮肤色。

稳定我烂脸时期的色修精华,融合黄瓜、百香果与橄榄叶等植物精粹,以温和的补水之力来焕活失去活力的肌肤,特有的植物氧化剂,在修护的同时帮助增强肌肤的抵抗力,天然的桑葚精华也能提亮肤色,改善红血丝还有痘印问题。

使用心得

精华其实和普通保湿精华的肤感很类似,保湿舒缓很到位,特别是泛红灼热的情况一下子就缓解了呢。因为我本身并没有红血丝,但是用它去修复痘印见效也很快,而且肌肤会一直停留在很稳定的状态,无论何时看起来肤色都是水亮水亮的呢。

产品介绍

关于功效:能让色修主要作用在基底层,并在渗透的过程逐步释放有效成分,成分温和,被美国FDA认可,安全有效亮白皮肤,淡化浅表黑色素,均匀肤色,有效保湿,弥补了很多亮白产品用后发干的缺陷,舒缓镇定泛红的皮肤,遇冷遇热易泛红的皮肤再适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款安全的有效亮白产品,都需要45-60天才能看到成效,因为皮肤细胞更替的时间也是48天,色素沉积的越久,需要淡化的时间也越长。

关于成分:内皮素抗剂(糖苷):内皮素是形成黑色素的源头。内皮素抗剂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结合,从而抑制黑色素产生。是一种最新的成分,代表了如今亮白技术的蕞先进水平。熊果叶,富含亮白精华熊果苷。

玻尿酸:最高端的保湿成分,可以吸收自身体积500倍的水分。

黄瓜精华:舒缓,提亮,嫩白。

麝香草:刺进细胞生长,淡化表皮色素,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有光泽。

柚果黄酮:抗炎抗氧化,油痘皮非常适合。

关于质感:这个精华是少有的pepe(大干皮)和cathy(油皮)都在使用的精华,质地非常细化,延展性也很好无油配方,不会黏黏的,使用后皮肤非常柔软,治愈系的淡绿色,非常淡的黄瓜的香味……弱酸性配方,敏感肌也可以放心使用。

品牌介绍

修丽可的创始人DR.Pinnell教授是左旋维c的发明者,2006年被欧莱雅集团收购时叫杜克,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名字改为修丽可,修丽可的理论基础是所有的皮肤问题都是由外界刺激产生,在抗氧化领域是业界先驱。大型的整容医院,皮肤科医生都会推荐她家的产品。修丽可在2012年最新研究发现红外线,会引起皮肤提前衰老,提出双重防御的护肤新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平定沙司鸡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定沙司鸡又名屋角鸡,以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迁建于平定屋角面得名。此鸡是本地的名优鸡种,在

化州特产粤桂边境素享盛名。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所管辖的地方,山高森密,河溪交错,虫蚁鱼虾多,野鸡特别多。野鸡经过人工饲养,逐渐驯化为家鸡,取名为沙司鸡。

沙司鸡始养于平定,后陆续发展到兰山、文楼等地。此鸡具有“五黄”(毛、皮、肉、脚、嘴均黄)健脾胃,强筋骨和活血络。据传说,道光年间,巡检司段玉成重修衙城,落成时举行“百鸡宴”,四方食客云集。宴罢,有位雅士留下“百珍皆作贱,贪箸沙司鸡”的名句。从此,平定沙司鸡便名噪两广。改革开放后,1988年平定镇有些养鸡专业户和县水产畜牧局属下的南盛畜牧场对平定沙司鸡不断进行提纯推优工作,进一步提高沙司鸡的质量,沙司鸡随着人民生活的需要也远销省内外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54康熙帝平定三藩

全文共 1885 字

+ 加入清单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音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鳌音áo),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旗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音xuān)起袖子,拔出拳头,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打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办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

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三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个叫尚可喜,一个叫耿仲明。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

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

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正好尚可喜年老,想回辽东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让他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留在广东。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让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这一来,触动了吴三桂、耿精忠(耿仲明的孙子),他们想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假惺惺地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请求。

这些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召集朝巨商议。许多大巨认为吴三桂他们要求撤藩是假的,如果批准他们的请求,吴三桂一定会造**。

康熙帝果断地说:“吴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也要反。不如来个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为是清朝开国老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权,就非反不可了。

公元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为了笼络民心,他脱下清朝王爵的穿戴,换上明朝将军的盔甲,在永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说是要替明王朝报仇雪恨。但是,人们都记得很清楚,把清兵请进中原来的是吴三桂;最后杀死永历帝的,还是吴三桂。现在他居然打起恢复明朝的旗号来,还能欺骗谁呢?

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大,一开始,叛军打得很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藩之乱”。

三藩一乱,整个南方都被叛军占领。康熙帝并没有被他们吓倒,一面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二桂;一面停止撤销尚之信、耿精忠的藩王称号,把他们稳住。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吴三桂开始打了一些胜仗,后来清兵越来越多,越打越强,吴三桂的力量渐渐削弱,处境十分孤立。经过八年战争,他自己知道支撑不下去,连悔带恨,生了一场大病断了气。公元1681年,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

但是,正在朝廷庆祝平定叛乱胜利的时候,在我国东北边境又传来沙皇俄国侵犯边境的消息,这就使康熙帝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到北方边境上面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为什么刘备拥有卧龙凤雏,还是不能平定天下?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卧龙与凤雏的才能,尽管很大一部分都是被《三国演义》加工渲染过的,但是这两个人在汉末三国时期也算是厉害的谋士。民间总是传闻,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随便得到哪一个都能够安定天下,然而在历史上,刘备既有诸葛亮也有庞统,为什么最终蜀国却没有一统天下,反而是让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司马家篡夺大权建立新的政权呢?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当时所有的谋士中,最厉害的就是水镜先生,他名叫司马徽,又叫好好先生,尽管水镜先生并没出一谋献一计,但他有两个徒弟很厉害,即诸葛亮、庞统。

据说水镜先生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等,上天入地无所不通,下海经商无所不晓,据说诸葛亮、庞统都曾想水镜先生请教学问,他们虽然没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

后来水镜先生为了造势,给诸葛亮、庞统打出了响亮广告词:“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话简直比“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还要生猛,把刘备迷得神魂颠倒。

那么水镜先生说出这话,到底可不可信呢?从历史的结果来看,似乎并不可信,因为后来刘备同时得到了诸葛亮、庞统,可惜最终没有得到天下,反而关羽、张飞相继被害死,最终连自己都夷陵大败而死。

按照水镜先生的说法,诸葛亮、庞统应该是有真才实学的,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难道是水镜先生骗人吗?其实并非如此,尽管庞统来到刘备阵营后,稀里糊涂就死掉了,好好先生怎么说一声高士,怎么会骗人呢?

其实刘备的失败,主要问题出在夷陵之战,如果他不去攻打江东,那么也不会让蜀国元气大伤,搞得后来诸葛亮北伐举步维艰,当时刘备执意要讨伐江东,赵云、诸葛亮都在劝,可惜劝不住。

当时诸葛亮说了一句话:“要是法正还在世,他定能劝说主公别去讨伐江东!”诸葛亮这里说的法正就是孝直,他是刘备占领川蜀之地后得到的重要谋士,据说其智谋不低于诸葛亮,甚至还超越郭嘉、荀彧、贾诩等人。

刘备前期跟曹操交手,几乎是屡战屡败,唯一一次战神曹操就是汉中之战,但是法正是刘备的军师,可见法正是很有本事的,不过他为人没有诸葛亮那么有气量,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胸襟太狭窄。

正因为法正心胸不开阔,后来便病逝了,他的去世对刘备而言,如果老虎掉了一颗牙,这是巨大的损失。除了法正之外,刘备入川后还得到两个贤人相助,就是刘巴、黄权。

后来黄权成为叛徒,投降了曹魏,可刘巴一直效忠刘备,还为刘备搞出一个“五铢钱”,直接利用杠杆经济原理,把蜀中老百姓的钱全部搜刮完毕,真是狠呐!

后来人们分析刘备失败的原因,在结合当初水镜先生的话,总结出刘备之所以不能成功,主要是法正死得太早了,因为没有法正帮忙,刘备仍旧大业难成。

于是后人在“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后面,再加上了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汉室难兴”,这里的子初是刘巴的字,而孝直就是指法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平定冠山连翘茶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连翘,又名黄金条;每年早春时节开放着金灿灿的小黄花,花落后开始吐嫩绿芽,将嫩绿芽经过配料加工、泡制就可以成 为能够饮用的保健茶,名曰“连翘条”。

山西省平定境内有座冠山,山上遍布连翘,用它泡制加工成茶叶,常饮可生津解毒,清热泻火。相传,有一年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在烟雨楼喝了连翘茶,顿感心旷神治,全身异常舒爽。于是询问条由何处而来,方知是山西平定州冠山特产。随即下旨,把冠山连翘茶定为贡品,每年敬献50担,以供皇室饮用。制作连翘茶方法不复杂,就是将连翘嫩芽经过挑选,用清水洗净,上笼蒸制5~10分钟,以不过熟和软烂为宜;经晾晒或烘烤成半成品;然后煨糠,筛去粉末,再经窖花、提花、包装等工序,即为成品。其特点为:生津止渴,清热泻火,清凉提神。( 太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平定黄瓜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平定黄瓜

平定黄瓜干主要产于平定县后沟、河头两村。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开始生产。以清脆、爽口、香醇味厚、食用方便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清朝被定为进贡皇室的物品,享有“龙筋”之誉。黄瓜干系选用优质无剌无籽幼瓜制成,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钾盐、氨基酸、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能促进肠胃蠕动,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平定黄瓜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销往京、津等地。平定的黄瓜干和砂货、铁货饮誉中外,古有“黄瓜干上贡品,龙字砂锅悦帝心”的美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平定荆花蜂蜜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平定荆花蜂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荆花蜂蜜的简称,也叫荆条蜜。是四大名蜜之一(荆条蜜、枣花蜜、槐花蜜、荔枝蜜);也是我国大宗蜜源中每年最稳收的蜜品之一。立秋前后,秋高气爽,荆花丛中,蜜蜂穿梭其间,采花露酿制成荆花蜜,浅琥珀色,入口留香,回味无穷,因其质优被称为“一等蜜”。荆花蜂蜜采自华北地区,南方少见。有清热去燥、解毒去痛之功效。

荆花蜜的蜜源为荆条花,荆条是一种灌木。荆条别名荆子、荆梢子、荆棵。马鞭草科。落叶灌木。掌状复叶,小叶边缘有缺刻状锯齿;圆锥花序,花篮紫色,核果。分布很广,是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的主要蜜源。一般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沟、谷底、河流两岸路旁和荒地。耐旱,耐瘠薄,但以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水分充足处生长更好,流蜜较多。天然成熟荆条蜜在荆花开放季节,每群蜂可产荆条蜜15至50公斤。

荆条蜜含有较多的葡萄糖,所以容易结晶。葡萄糖是脑部细胞消耗最多的养份,所以荆条蜜对于脑力工作者、学生、上班族都非常适合。荆条蜜能促进体力恢复,也非常适合饭后容易困倦、体力消耗大、精神压力大者。

所在地域: 山西

申请人: 平定县蜂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平定县位于阳泉市南部。东邻河北省井陉县,南接本省昔阳县,西连寿阳县,东北同盂县接壤,西北与阳泉市郊区毗邻。县境内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东部地势险要,山高谷深,悬崖峭壁,峰峦巍峨,谷呈V形。山地约87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丘陵次之,约407平方公里,点占总面积的30%,水地平地7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5%,是一个典型的土石山区。辖区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丰富的荆条资源。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平定县冠山、石门口、冶西、锁簧、张庄、柏井、东回、巨城、岔口、娘子关等10个乡镇、80多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5′55″-114°02′33″,北纬37°39′30″-38°07′30″。地域内蜂蜜受保护面积50000公顷(1万箱),年产量800吨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只用三个月是怎么做到的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有两大重要的评判叛乱之人,一是周亚夫,二是梁王刘武。第二是七国之乱并没有选择抱团取暖,因为各怀鬼胎,没有团结,最终就导致一败涂地,全部都被朝廷收回,在历史上逐渐落下帷幕。

两个重要人物出场成为获胜关键

在这次的战役中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周亚夫,一个是梁王刘武。在面对着七国叛乱时,汉景帝比较慌乱,直接就使用周亚夫,这是一位足智多谋,能文能武的猛将。汉文帝在去世之前曾经告诉汉景帝,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可以直接使用周亚夫。周亚夫在出发之前就召集一些心腹谋士,然后去策划出一个方案。梁王刘武同样也需要开战,周亚夫就决定先不用支援,让刘武一个人去抵抗一段时间。接着自己就可以来一个东西夹击,可是却害惨了刘武。刘武在这一个阶段多次选择向周亚夫援救,但是对方却置之不理。不过好在最终的结果还是能够获胜,最终两人就成为了评判叛乱的两大有用之人。

所谓七国之乱并没有抱团取暖

吴国和楚国在和梁王周旋的过程中,赵王根本连邯郸城都没有出,正在选择窝里斗,最终被汉军困了长达10个多月,最终孤立无援,全军覆没。胶东王、胶西王、淄川王本身就是一直都在抢夺都城临淄,因为内斗早就已经头破血流,可想而知在当时的这一个阶段,每一个诸侯王全部都是各怀鬼胎,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团结的力量。由此可见,因为视野不长远,因为格局不宽广,仅仅只为了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是没有办法成就大事业的。

如果七国真的能够同仇敌忾,这或许也会成为整个历史中的一个拐点。最终七国之乱导致七王有一些自杀,有一些被杀,完全不需要进行削藩,直接就被朝廷收回。不过这一些领域也没有最终能够进入到中央,因为结局是分给了其他的一些皇室子弟。就这样一场没有规划,没有战术的七国之乱,到了最后无非就是闹剧,在历史上慢慢的就会落下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平定冠山书院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平定冠山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第二批省保)

时代:清、民国

地址:平定县冠山镇后沟村西南

冠山因其主峰形状似冠,并高冠于附近群山而得名。山间古刹相连,有资福寺、崇古书院、文昌阁(吕祖洞在其下)及夫子洞,人称“冠山书院”。建筑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元至顺年间(1330—1332年)左丞相吕思诚重修并扩建,明、清两代多次修葺,现存建筑除夫子洞为明代所筑,余皆为清代晚期重建。

资福寺为一单进四合院,占地面积1470平方米。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正殿,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正殿东西为配殿三间,建筑形制为清代风格,寺内存清碑8通、元碑1通。

崇古书院位居冠山山腰中部,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修,明、清时重建。坐西朝东,为二进四合院形式,随地势分上、下两院,占地面积为737平方米。院内建筑为窑洞式,正房、配房均保存完整。

文昌阁和吕祖洞,依地势分上、下两层,坐西朝东,上为文昌阁,下层为吕祖洞,均为单开间砖结构拱券式窑洞。夫子洞位居冠山山腰上部,为一组砂石质石窟。开凿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窟檐外平面利用天然石略加修饰形成一坐北朝南的单进四合院落。

冠山书院自古被历代文人所仰慕,元朝中书左丞相吕思诚、明朝南京兵部尚书乔宇都曾在冠山书院读书治学。明末清初民族志士傅山也曾隐居于此,这些志士豪杰都曾留下了不朽诗作。尤以乔宇诗碑、玄秘塔集五言刻石最为著名。

2013年5月,平定冠山书院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冠山镇:冠山镇山川秀美,环境清雅,有广阔的宜林面积和天然牧坡,盛产优质玉米和各种干鲜水果。农业经济独具特色,杨家沟豆腐、后沟黄瓜干远近闻名。旅游业长足发展,三晋名山冠山雄居镇中,一代才女石评梅故居,三晋第一汉槐,南关流杯池,西关陆家大院声名远播,旅游业已经成为冠山新的优势产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冠山镇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已建成了功能完善、 配套齐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平定准噶尔勒铭碑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为文化旅游景点。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城西南60公里的格登山上。

平定准噶尔勒铭碑座两面雕刻万里碧波烘托出一轮朝日的图景,碑身两面竖书阴刻四种文字的碑文,正面为满文和汉文,背面为蒙文和藏文,其中汉文碑文共计8行240字,用四言叶韵体写成,碑文由乾隆皇帝亲撰,记述乾隆二十年(1756年)清军在格登山平定准噶尔部叛众,叛军首领达瓦齐逃窜南疆,终被乌什回部阿奇木堆集斯伯克擒获并押交清廷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赞颂格登山之战中参战勇士的英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安禄山去世后,为什么安史之乱没有马上平定?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唐玄宗时期,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从此之后,盛世唐朝逐渐转为衰落,可以说,这一次动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是,安史之乱的主导人,安禄山去世之后,竟然没有马上结束这场战争,反而持续了好几年。这其中有着什么样的经过?为什么安禄山的死并没有对安史之乱造成什么影响呢?

安史之乱,是唐代的一大灾难。这个战争发生之后,唐朝的经济和各个方面的实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很多方面,正是因为安史之乱持续得时间这么长,所以才导致了唐朝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本来,安史之乱自安禄山叛变开始,但是,安禄山很快就去世了,但是在他死了之后,安史之乱依然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那么,为什么这次的叛变要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呢?是不是皇帝没有抓住好的时机,所以才导致叛变的人又一次逆袭成功了呢?

安禄山主导的安史之乱,为什么在他去世后几年,叛乱还没有平定?

其实,唐玄宗一开始就有着迅速平定这场战争的机会。只不过,这位帝王任用自己的人的时候,会听到很多旁边的人的建议,往往,这些建议都是错误的,是直接导致叛变持续这么久的原因。

在一开始,平定这场祸乱的实际就很好,此时,颜真卿等人宣布自己还是要归顺朝廷,听从朝廷的安排。而且,几个将军也正在率领大军前去敌军的大本营,本来,敌方的败局已经差不多可以确定下来了,很多人都觉得,既然形式已经这么好了,肯定用不了多久,这场战斗就会结束。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祸患居然还会影响到唐朝的富强局面,他们都觉得,这不过是个小的战争罢了,过不了多久就能平息掉。

但是,浩浩荡荡的军队飞奔了过去,却没有带回来意料之中的好消息,反让敌人给打败了。这在当时,一下子就惊呆了很多人,要知道,我国的军事实力很强,尤其是在那么个十分富强的时代,军事的实力更是不用说。这一下就派出了几个主力军,却没有获得战争的胜利,很多人都无法接受。

不过,这也是有原因的。原来,在选举谁要去当那个领头的人的时候,皇帝听从了杨国忠的话,选择了一个没有实力还已经中风,说话都不利落的人前去出站。其实,杨国忠就是故意的,他故意隐瞒了很多事实,故意误导了皇帝,他就是要挑个好时机,然后造反。

皇帝没有想到,自己十分宠幸,一手提拔出来的人会联合其他人来坑害自己,不过这个时候,失败已经是结局了,谁也无法挽救回来。不过,事情很快就又有了转机,这个时候,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给杀死了,安禄山一去世,他手底下的那些人全部都蠢蠢欲动了起来。安禄山的死亡,又给了唐朝一个转机。

不过,唐肃宗依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不开心自己手底下的人在战场上建的功业太大,毕竟当时国家还是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所以他十分害怕,一旦手底下的人有了反叛的心,会和那些外人厮混在一起,共同拖垮自己的国家。于是,正是由于他这么想,所以他一直都不敢任用贤才,用人十分谨慎,不敢给他们过多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祸乱这么久才被平息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唐代宗李豫是一个怎样的人?唐代宗是怎么平定安史之乱的?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安史之乱其实是唐朝由兴盛专享衰弱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的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的开元盛世后,经济是达到了非常富裕的地方,当时的唐朝老百姓们安居乐业,社会一派和谐,不过,这样的局面也是酝酿着一场大的灾难,那就是唐玄宗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不过,到了唐代宗初年。安史之乱结束,那么,当时的唐代宗是一个怎样的人?唐代宗是怎么平定安史之乱的?一起来看看!

安史之乱的平定: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维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关键时刻,代宗仓促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雍王李适为挂名元帅),迎击吐蕃。郭子仪积极组织兵力反击吐番。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同时又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即子仪)亲率大军来了!”吐番兵惊恐,不战而走,全部撤离长安。陷落15天的长安被唐军收复。

公元763年十二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道:“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免死牌),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长孙全绪等也被加官进爵。同时削免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叛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此间仆固怀恩暴病于军中。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传危为安。

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一次,小夫妻发生口角,郭暧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急不择言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听了这句大逆不道之言,公主哭着回宫告状。闻听此言,代宗劝女儿道:“他父亲不爱当皇帝是实情,要不然,天下哪里还姓李!”面对负荆请罪的郭氏父子,代宗安慰道:“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公元779年5月,代宗病重,急忙诏令太京摄政,不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紫宸内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第二次哥特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贝利萨留能够再度平定叛乱么?

全文共 4494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540年,贝利萨留收复了意大利,算是协助查士丁尼大帝复兴罗马的愿望实现了一大半了。但是与此同时,贝利萨留的能耐却引起了查士丁尼大帝的忌惮,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贝利萨留是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的。也正是因为东罗马帝国东西两线都不平静,雕鸟未尽,良弓难藏,作为名将,贝利萨留也才能够保持起码的体面。在荣养期间,贝利萨留还被派到东方战线做过两次救火队长,虽然并不十分精彩,但总算是没有给查士丁尼收拾自己的机会。

然而,此时似乎还不是贝利萨留解甲归田的时刻,很快,意大利警讯传来。

原来,在公元540年,贝利萨留收复拉文纳,收降维提吉斯之后,查士丁尼出于对他的忌惮,并没有按照常例被授予意大利总督,而是被直接召回了拜占庭,甚至没有举行凯旋式。但是意大利的局势却并没有如查士丁尼所预料的那样发展。

由于帝国长期处于两线作战的态势,财政压力相当之大,为缓解压力,查士丁尼派驻意大利的行政官员竭力压榨当地民财。意大利刚刚经过连年战乱,民生经济所受残破相当之严重,尚未得到休养生息,高压税收使得当地人民苦不堪言。如此一来,不但哥特人心生反意,原本心向故国的罗马人也十分不满。于是,查士丁尼最担心的事情很快便发生了。

战后的意大利局势称为“山雨欲来风满楼”是毫不为过。俗话说乱世出豪杰,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位哥特豪杰应运而出——托提拉。托提拉是维提吉斯之后哥特王伊尔狄巴杜斯的侄子。反罗马人的行动在贝利萨留离开意大利后便开始了,并且迅速演变为军事冲突,伊尔狄巴杜斯的领导能力遭到了哥特贵族的质疑,心直口快手更快的哥特人很快便杀死了伊尔狄巴杜斯。托提拉是哥特人中少有的少年英杰,不仅精明能干而且雷厉风行,他本身在哥特人中便极有威望,而且他通过巧妙的计策取得了罗马将领的支持。公元542年,在伊尔狄巴杜斯被杀的5个月之后,托提拉发动了叛乱,杀死继任的国王,自己登上了王位。于是,整个亚平宁半岛很快便遍地狼烟。

托提拉的继位,引起了查士丁尼大帝的不安,他命令意大利驻军平灭托提拉。但是此时在意大利的罗马驻军与贝利萨留主持大局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意大利的罗马军队大约有12000人,由于查士丁尼担心军阀势力坐大,他为这支军队派了11名将军,而且不相统属。这就导致了罗马军队指挥分散、各自为战,客观的讲,战力十分不堪,无疑,这是后来平叛不利的根源之一。另外,从当地收敛的民财大多数被运到拜占庭填补帝国财政亏空,再加上当地官员和将军们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导致当地驻军的军饷也产生了巨额拖欠。这样一来,本来已经因分散而战力大打折扣的罗马军队更是兵无战心。两个元素合在一起,导致罗马军队的战斗力更加不堪,直接导致了后来托提拉的坐大与意大利局势的糜烂。

托提拉,是天生的王者。与维提吉斯不同,托提拉非常注重争取民心——不仅仅是哥特人,还包括罗马人。此消彼涨之下,双方的力量对比逐渐发生着变化。简而言之,经过一年的混战,罗马军队并没有奈何得了托提拉,反而被托提拉打得步步后退。最终除北方的拉文纳以及附近几座城市和南方沿海几座城市以外,托提拉占领了几乎整个意大利中部,并向南方发展。对托提拉来说,大局已经底定,取胜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当然,这对拜占庭帝国来讲无疑是莫大的侮辱,查士丁尼觉得有必要严肃对待意大利的乱局了。此时查士丁尼能拿得出的,最有杀伤力的就只有贝利萨留了。然而,此时的贝利萨留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可以任意挥洒才情与热血的骄傲将军,而是一头被困于樊笼的雄狮,这一樊笼便是查士丁尼的忌惮与猜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查士丁尼对贝利萨留的忌惮也已不是一天了。在东罗马帝国成立后,旧帝国破落腐朽之气长久缠绵不去,表现出来便是政治混乱,官僚腐败以及军纪败坏。而贝利萨留不仅是一位擅长指挥的名将,更是一位颇有个人修养的谦谦君子。因此他在整个帝国官僚体系中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汪达尔战争中,由于贝利萨留执行军纪严格,以及制止军队的掳掠和屠城而被许多部下怨恨。战后便被许多军官举报意图谋反。因此,贝利萨留获得了极为荣盛的凯旋式但却未按旧例被授予北非总督。这应该就是查士丁尼对其猜忌的开始。

查士丁尼的猜忌在哥特战争时表现的更加突出。作为一场影响帝国气运的国战,查士丁尼的表现实在是有些游移不定,一方面迫于形势,渴望速战速决;另一方面又慑于贝利萨留势力坐大而犹疑不定。对于贝利萨留苦苦请求的援兵,先是进行添油战术零星补充,后来又派亲信宦官纳尔西斯率大军增援。考虑到接手北非事宜的也是一位亲信宦官,那么查士丁尼监控和制衡贝利萨留的用心便呼之欲出了,其中恐怕还有些分润军功的意思在。第一次哥特战争结束后,同样由于部下举报,更有“伪哥特王故事”,查士丁尼对贝利萨留的猜忌几乎达到顶峰,甚至出现了欲对其加以迫害的迹象。由于两次战争,贝利萨留在军方的关系盘根错节,不仅调教出一大批骄兵悍将,更有亲自招募并训练的7000亲卫军,这此人对他都是忠心耿耿,贝利萨留算得上当时帝国第一大军头。这始终是查士丁尼心头的一根硬刺。鉴于此,查士丁尼借着一些将军对贝利萨留的举报,在皇后西奥多拉的推波助澜之下,很是处置了一批贝利萨留一系的军官。贝利萨留在军方的力量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542年,拜占庭流行起鼠疫,查士丁尼也被传染病重,甚至一度被传驾崩。于是,一些遭受了迫害的贝利萨留系军官开始策划拥立贝利萨留为帝。但是,事情很快泄露,更糟糕的是查士丁尼很快康复,于是,贝利萨留系的军官再次遭到残酷镇压,贝利萨留的副手都被下狱,折磨至殉道。而且这次的风波影响到了贝利萨留本人,贝利萨留的嫡系军队包括7000亲卫军被打散分配到东方战线各战区,他本人则被召回了拜占庭。在针对贝利萨留的调查结束后,并没有发现什么罪证,在缴纳了巨额罚金之后,贝利萨留被软禁家中。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查士丁尼将贝利萨留从软禁中解放,并派往了意大利。而贝利萨留可能是急于洗脱嫌疑,再或者是想要重获信任,又或者是确实急于稳定意大利战局,总之,贝利萨留答应查士丁尼,不需帝国出兵,也不需帝国提供财政支持,仅凭一人一马之力重新平定意大利。

背负千斤重担,贝利萨留带着少量侍卫以及自己的财富回到了老家色雷斯。色雷斯向来是出产勇猛战士的地方,900年前的世界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中就有一支色雷斯骑兵部队,其战斗力仅次于伙伴骑兵。在色雷斯,贝利萨留招募了总共4000名志愿兵。随后便采买了足够的粮草,率舰队绕巴尔干半岛,进入亚得里亚海,登陆拉文纳。此时的拉文纳尚在拜占庭军队控制之下。

贝利萨留到达了拉文纳之后却发现,局势的恶劣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在他抵达拉文纳之前,托提拉已经占领了拉文纳以南的皮森努姆以及托斯卡纳地区,并且控制了弗拉米尼亚大道,完全切断了贝利萨留军队南下的通道。而此时,托提拉的兵力已经由1000人发展到了50000人,以贝利萨留单薄的兵力想要强行南下已经是不可能了。与此同时,托提拉也加紧了进攻罗马城的步伐。

公元546年,托提拉兵临罗马城下,而贝利萨留的部队也从海路抵达了罗马外海。为预防贝利萨留的救援,托提拉在台伯河的罗马下游段搭建了木桥并在桥下设置了拦河铁索,随后在木桥两端各建一座高大木塔以阻止贝利萨留的船队上行。贝利萨留派细作通知了罗马城的守军,要求守军在约定时间发起反击,里应外合之下,力求一战而破哥特军。贝利萨留针对托提拉的防御设施做了精细安排,以两艘装满燃烧物的大船为首,沿两岸逆流而上,接近台伯河两台的木塔时,同时点燃,然后直撞上去,烧毁木塔与木桥,随后再从两岸解开拦河铁索,最后主力船队沿河上行,攻击围攻罗马城的哥特军队。

战斗开始的很顺利,贝利萨留乘快艇亲自导航,火船烧毁了台伯河上的木桥和两岸的木塔,紧随其后的船队全歼了哥特守军也顺利摘掉了拦河铁索。然而就在船队沿河向上推进时,贝利萨留后方传来了噩耗。

贝利萨留的这次行动是冒着很大风险的。由于托提拉已经占领了那波利(即今天的那不勒斯),而且打造了一支比较有规模的舰队,以拿波利为中心四处逡巡,因此这时的拜占庭军队已经不再像第一次哥特战争时那样在海上往来自如。而且在罗马城四周并没有贝利萨留可以依托的城镇堡垒,仅有的立足点便是刚刚占领的港口。为保后路不失,贝利萨留派500人防卫罗马港口。然而,就在贝利萨留大军向前推进的时候,罗马港的守将抢功心切,擅自带领100名骑兵进攻了邻近的哥特人大营。拜占庭骑兵的攻击一如既往的犀利,哥特人很快便溃不成军。但是,罗马军毕竟兵少,醒过神来的哥特人很快便重组阵形将拜占庭军驱散扑杀。

闻听噩耗,贝利萨留不由得怒发冲冠。说起来,贝利萨留被部下坑也不是第一次了,本来他带的部队除去7000亲卫之外,其他的部队多是杂兵,既有帝国正规军,又有蛮族雇佣军以及各种临时征募的民兵,质量上参差不齐,战时违抗军令的事情多有发生,但每每贝利萨留都能临机决断化险为夷甚至转败为胜,但这次不同,后路一旦被抄整支军队立刻便会陷于绝地,更何况,贝利萨留的妻子还在后军中。无奈之下,贝利萨留只得回军救援港口。这一次的解围无功而返。事后,贝利萨留大病一场。

此时的罗马城,经过一年的围困,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拜占庭将军贝撒斯长期以来凭借将军的威势,以保证军粮为借口,将城中本已不多的粮食强行集中起来,然后再高价出售给城中市民,几年下来,罗马市民早已怨声载道,普通士兵也经常遭受盘剥。贝利萨留的解围行动失败后,短期内无力组织第二次进攻;而罗马市民包括底层士兵在贝萨斯的残酷压榨下也已经忍耐到了极点。公元546年12月17日,四名士兵在沟通了城外的托提拉之后,趁夜打开城门,罗马城陷。

托提拉并没有打算长期驻守罗马城,在拆除了大部分城防之后便撤离了罗马。547年春天,贝利萨留重新入驻了被弃守的罗马城,不知百战名将此时心中是何种滋味啊。托提拉当时放弃罗马城估计打的算盘就是将贝利萨留困在罗马城中予以歼灭的算盘。贝利萨留刚进城时间不长,托提拉又率大军卷土重来再围罗马城。但贝利萨留也不是第一次防守罗马城了,维提吉斯没做成的事,托提拉也没做到,经过几次攻城,托提拉损兵折将之下悻悻而退。但贝利萨留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

以罗马城为基地,贝利萨留与托提拉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但由于托提拉此时大势已成,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南部大部分地区,罗马军被分隔在多个区域很难形成联合作战的局面,尤其是拜占庭的援兵迟迟不到,而意大利本地的罗马军队由于长期拖欠军饷已经心怀怨懑,要驱使他们作战实在是贝利萨留力所不能及的。就这样,又经过一年的努力,贝利萨留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反而是托提拉趁机又占领了几个由罗马军控制的城市,从而控制了除罗马城周边以外的整个西意大利,局势愈发糜烂下去。

此时,在君士坦丁堡的查士丁尼也意识到贝利萨留的能力已经被压榨到了极点,而出于对他的忌惮又不能把大量援军派到意大利。终于,查士丁尼的耐心也到了极点。公元548年,查士丁尼将贝利萨留召回拜占庭。一代名将于是败走意大利。

第二次哥特战争,是贝利萨留主持的最后一次大的战争,此次铩羽而归,贝利萨留便几乎一蹶不振,但英雄的传说却还未结束。关于名将贝利萨留最后一战,我们有机会再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平定刻花瓷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刻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珍品。它以刀代笔,纯手工制作。在坯体未干之前刻花,一气呵成,有线条流畅、形象概括之特点,且具朴实无华、亲切自然之本色,充分展示了陶瓷本身的材质美、装饰过程的技巧美、外表形象的简洁美以及与造型相依的整体美。产于平定的刻花瓷,历史悠久,文化远长。据《中国陶瓷史》、《大明一统志》等文献记载,平定窑始于唐,兴于宋,后因战乱不断而失传。上世纪60年代,山西陶瓷专家根据出土发现的标本,将这一失传千年的陶瓷恢复,故亦称其为“仿宋刻花瓷”。该瓷品分黑、白、棕3种釉色:黑釉刻花庄重大方,白釉刻花高贵典雅,棕釉刻花喜庆热烈,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堪称中国“陶艺奇葩,民间绝活”。上市以来,销售看好,前景广阔,深为国内外收藏家所珍爱,也是馈赠友朋的上等礼品。2006年9月,平定被确定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和“中国刻花瓷生产基地”,从而为平定刻花瓷冲出娘子关、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起因是什么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宝应元年(762年)10月,唐代宗继位,借回河兵收复洛阳,历史朝义奔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人带领朔方军追求历史朝义。历史朝义无路可走,林中自杀,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上元二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杀害,内部离心,多次被唐军打败。宝应元年十月,唐朝宗继位,借回河兵收复洛阳,历史朝义奔赴莫州。仆人带领朔方军追求历史朝义。

宝应两年春天,田承思向莫州投降,并将史朝义的母亲和妻子送往唐军。史朝义率5000骑逃往范阳,史朝义下属李怀仙向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在林中自杀,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安史之乱是唐轩宗时期的一起政治事件。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率兵反叛大唐,直至公元763年2月17日。

安史之乱是唐朝兴盛衰落的转折点,也导致了潘镇100多年的分离。因为安史之乱的叛乱者主要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他们以两个名字命名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两位将军,一位是李光碧,另一位是郭子怡。

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唐玄宗非常爱杨贵妃,全身心投入到杨贵妃身上。这使得唐玄宗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政府和关心人民的疾苦。

这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这些人包括受生活迫害的普通人、勤奋的地方官员、帮助中央政府处理政府的官员等。一个统治者必须赢得人民的心,才能长期处于统治地位。

唐玄宗因为杨贵妃而不处理政府,这是一个大禁忌。因此,安禄山计划起兵,取代唐玄宗的昏君。这就是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一个贪婪是不可分割的。安禄山也因为贪婪这个国家,计划开始士兵,主要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成为整个唐朝的皇帝。如果你没有这颗心,你就不会看到一个机会立即制造混乱。

如果是为了那些人民,他怎么能不认为战争对人民的伤害是最大的。所以这离不开贪婪。

贪图权力,让安禄山不顾民间的人,就是要起兵造反。因此,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的问题,也是大燕的问题。这两个都是安史之乱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平定马齿岩寺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平定马齿岩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齿岩寺

时代:金、清

地址:阳泉市平定县东回镇马山村

马齿岩寺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原为二进院落,现仅存一进院落,原有布局不详,现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中殿,两侧建有掖门、东西配殿和耳房。

中殿梁架为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为了扩大殿内的礼佛空间,平面布局采用了移柱造,将前金柱向两侧位移上施大内额。柱头铺作: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昂下施两卷瓣华头子,里转七铺作三抄隔跳偷心造。补间铺作每间一朵,外转同柱头铺作,里转五铺作出双抄偷心造。各梁枋结点均使用驼峰承托,山面前丁栿采用了掐瓣驼峰,其余各结点均采用了鹰嘴驼峰。柱头上卷杀和缓,拱头拱瓣为三瓣或四瓣,栌斗斗幽较深。

寺内现存碑7通,石碣4方,均保存较好。两山墙和后檐墙保存有清代壁画32.95平方米。

现存中殿为金代原构,平面布局采用了移柱造,各梁枋结点均使用驼峰承托,有掐瓣驼峰和鹰嘴驼峰,在山墙和后檐墙保存大量的清代壁画,线条流畅,笔法细腻。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师部曾设在此,指挥部队在七亘两次伏击日军,创造了军事史上“重叠设伏”的光辉战例。

2019年10月7日,马齿岩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马山村:马山村基本情况马山村位于平定县东部的偏远乡镇,有5个自然村,750户,1815口人,其中城镇人口288人,劳力520,党员52人,农村人均收入3965元,土地面积13305亩,耕地面积3661亩,玉米3311亩,谷子270亩,其它80亩,粮食总产量1233吨,林地面积980亩,核桃林面积1250亩,残疾人口29人,小学1所,卫生所1个,农村硬化路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 安史之乱是怎么平定的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唐朝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事迹,大家应该都会想到安史之乱,毕竟大家对于唐朝的印象都还是非常好的,毕竟繁荣安定的盛世!只是这个安史之乱到底是谁发动的呢?这个战争可以说是让唐朝由盛变成了衰。而且还导致了唐朝人口流失严重。那么最后这个战争又怎么平定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安史之乱是谁发动的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争夺统权治权的战争, 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还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763年2月17日平息,历时七年零二个月,有三代皇帝平定,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等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唐朝再无中兴之日,变得平庸!

2、安史之乱是怎么平定的

765年正月,朝廷任命雍王李适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兵讨伐史朝义。郭子仪向回纥借兵10万,唐军和回纥军一起打进了洛阳城,史朝义败逃莫州,不久,史朝义的部下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唐军投降,史朝义看到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便自杀了。

至此,历时7年零3个月的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

3、安史之乱的经过

(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藉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三)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平定冠山森林公园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平定冠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看点:

“冠山雨过”是平定八景之一,有诗曰“朝过雨岗飞黑水,晚垂虹带挂晴空”。

:平定冠山森林公园集自然景观、古迹、文化源渊于一身,位于平定县城西南4公里处,是晋东名胜之一。冠山主峰顶状似冠,故名。冠山风光秀丽,这里集儒、道、释于一山,尤以创建于元代的崇古冠山书院以儒文化称著,元代中书左丞吕恩城、明代兵部尚书乔宇都曾在此读书,明末清初的医学家书画家傅山也曾在平定冠山森林公园的隐居,现代女作家石评梅从小在此读书,并创作了以冠山为背景的小说《红鬃马》。

山上,明、清题了刻石颇多,达30余处。资福寺平定冠山森林公园主要建筑,创建于金代,寺内历代碑刻甚多。山中现存古迹还有团龙照壁、槐音书院遗址、崇古书院、半周亭、仰止亭、石棺石、吕祖洞、文昌阁、字纸洞遗址等。

门票/开放时间:10元

山西阳泉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阿坝御制平定金川之碑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阿坝御制平定金川之碑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阿坝御制平定金川之碑简介

该碑位于金川县安宁乡炭厂沟口,并有碑亭,建立于清乾隆51年。该碑座东向西,面对大金川河。碑为穹降形碑首,碑首上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身为长方形,正面以汉文刻平定金川喝拉依战事史略,全文447字。碑身背面以满文和藏文刻与正面汉文字内容相同的碑文,碑高4.50米,宽2米,厚1.30米。碑下为龟座,座高0.80米,长4.30米,宽2米。该碑外建有碑亭,以保护该碑。碑亭平面呈方形,而阔3间4柱8.30米,进深亦3间4柱8.30米。

保护范围:现围墙外延15米,以碑亭正门外延20米。

安宁镇:金川县辖乡。1936年设崇化镇,1951年更名安宁镇,1958年改乡,1966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20.5公里。面积161.7平方公里,人口0.4万。刷丹公路过境。辖安宁、末末扎、八角碉、炭厂沟、安宁乡牧场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青稞。经济作物有油菜、-等,境内有清乾隆御碑一座。广法寺是清代皇庙,为嘉戎藏区的著名寺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平定豆叶菜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平定人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奇特的乡俗,就是一年四季都食用豆叶荣。

豆叶菜,是一种特殊的乡间土莱,是用小豆叶或是黄豆叶经过加工后沤制的。

制这种豆叶菜 ,自然是以豆叶为原料。采摘豆叶的时节,应在“白露”前后 。届时平定人都会结伴而行 ,到庄稼地里去采摘豆叶,称之为“捋叶”。而且当地风俗,只要白露一到,群众一齐出动捋豆叶,走到哪家的田间都可以,村与村之间也不分界限,当地还有一个习俗,在白露以前是不允许采摘豆叶的,采回来的豆叶,要经历一个奇特的制作过程。

首先,要将豆叶卷紧成团塞满底锅。然后再加水上盖用火焖,蒸熟后倒出来,用菜刀切成细丝,一点一点地放进笼中,再用木制的腌菜疙瘩压紧,一层一层放置,放足后用高粱杆跟着瓮口大小截成段状,放在瓮口,上面再加一块“鹅卵石”压紧,将瓮置于阴凉处,逐日加清水,使瓮内菜叶发酵后渗出原汁即“红水”外 溢。“立冬”前后,瓮内豆叶原汁溢尽,将菜取出,把烂了的菜叶去掉,好的菜用清水反复清洗几遍。再将洗净的菜用笊篱捞在筐里,用木板、大石头压紧,挤干水,放在缸内,一层一层地按住,加上鹅卵石,再将冷却后的清米汤或面汤倒人瓮中,把菜淹住,常加水,常添菜,放在零至十摄氏度的地方保存,存放起来,有时储存时间达半年至二年之间。

据平定县的百姓说,吃豆叶菜,能“清内热、助消化、健脾胃”,对身体有好处。

豆叶菜的吃法,可以当“梢子”吃,可炒、可调制后食用。尤其是当地吃法,豆叶菜小米酸饭更有地方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