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算术的起源(推荐20篇)

陨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陨石的相关知识。

浏览

211

文章

1000

奥运会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318 字

+ 加入清单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那么,奥运会起源是什么呢?

零的突破

1984年7月29日,在洛杉矶奥运会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中国选手许海峰获得冠军。这是中国在奥运史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2002年2月,在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大杨扬获得冠军,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初识奥运

1922年,中国外交家王正廷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从此,中国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直接联系。1928年,中国派观察员观摩了阿姆斯特丹奥运会

奥运会的起源地点是希腊。

古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为了和平)。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的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风景秀丽的小镇。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奥运会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第一个项目的第一个桂冠的人。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

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4年止,历经1170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394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禁止。

有关古代奥运会的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

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1种传说与宙斯(Zeus)的儿子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有关。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斯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运动会。所以才有了奥运会。

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它不仅革新宗教仪式,还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并决定每四年举行一次。时间定在闰年的夏至之后。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正式载入史册,成为古代奥运会的第1届。参加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国家仅有三个国家——伯罗奔尼撒、伊斯利、斯巴达。当时仅有一个比赛项目。即距离为192.27米的场地跑。

这一时期各城邦之间虽有纷争,但希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发达,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雅典在马拉松河谷大败波斯军之后,民情奋发,国威大振,兴建了许多运动设施、庙宇等,参赛者遍及希腊各个城邦,奥运会盛极一时,成为希腊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首登赛场

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代表团中只有刘长春一人。由于路途劳顿,体力不支,且第二天便仓促上阵,他在100米和200米预赛中就被淘汰,还不得不放弃了400米比赛。这次参赛虽然成绩不佳,但刘长春是第一个出现在奥运赛场的中国运动员,他是中国奥运第一人。

重返奥运

由于政治原因,直至1979年,中国在奥林匹克组织中的合法地位才得以恢复。1980年,中国派团去美国普莱西德湖参加了第13届冬奥会,1984年,中国派出225名运动员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16个项目的比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起源

地球的起源与太阳系的起源密切相关,因此在讨论地球的起源之前,有必要了解太阳系的三个主要特征。总之,它们是:

1.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围绕太阳逆时针旋转。太阳本身以相同的方向旋转,这被称为太阳系天体的各向同性。

2.上述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轨道平面非常接近同一平面,并且该平面与太阳自转的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这称为行星轨道运动的共面性。

3.除了水星和冥王星,所有其他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都非常接近圆形轨道。这个特征被称为行星轨道运动的近圆性。

地球的起源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在古代,人们讨论过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的形成。在这一时期,关于宇宙起源的“创造论”逐渐形成。流传最广的是圣经中的创造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神创论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自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543年提出日心说以来,关于天体演化的讨论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开始了一场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的真正的科学讨论。1644年,笛卡尔在其著作《哲学原理》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第一个理论。他认为,太阳、行星和卫星是在宇宙物质旋转运动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旋涡中形成的。一个世纪后,布冯(德国哲学家)于1745年在《普通与特殊自然史》中提出了第二种理论。他认为大量的物体,大概是彗星,与太阳相撞,将太阳的物质分裂成碎片并飞入太空,形成了地球和行星。事实上,因为彗星通常质量很小,所以不可能从太阳中挤出足够的物质来形成地球和行星。在布冯之后的200年里,人们提出了许多理论。这些理论基本上倾向于笛卡尔的一元论,即太阳和行星是由同一原始气体云凝聚而成的。还有一种“二元论”观点认为行星物质与太阳分离。1755年,德国著名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提出了星云假说。1796年,著名的法国数学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在他的著作《宇宙系统理论》中独立地提出了另一个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由于拉普拉斯和康德的理论在基本论点上是一致的,后者称他们的理论为“康德-拉普拉斯理论”。整个19世纪,这一理论在天文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本世纪初,“二元论”再次流行,因为康德-拉普拉斯理论不能对越来越多的太阳系观测事实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1900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提出了一个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理论,称为“星子理论”;同年,莫尔顿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一旦一颗恒星靠近太阳,就会在太阳的前后产生巨大的潮汐,从而抛出大量物质,并逐渐凝聚成许多固体物质或粒子,称为星子,它们进一步融合成行星和卫星。

现代研究表明,莫尔顿的理论并不令人信服,因为宇宙中的恒星相距遥远,碰撞的可能性极小。由于所有灾变论的共同特征,太阳系的起源被认为是某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医学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医学就是处理及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那么,中国医学的起源是什么?

医药知识有如其他各门自然科学一样,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国医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成的。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神农氏尝百草”、“伏羲氏制九针”、“燧人氏取火”等有关医药起源的古老传说。

“神农氏尝百草”是史书上记载最多、流传最广的传说。《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史记·补三皇本纪》也有类似的记载:“神农氏以赭鞭(红色的竹根)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百药。”这些材料说明,我国古代的药物知识可能是“神农”时代的人们在采集可食植物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最初人们并不知道哪些是可吃的,哪些是有毒不能吃的,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下可能会吃进一些有毒的东西,结果使人体出现皮肤发痒、腹痛、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有时甚至引起昏迷死亡。但有时,人们也会吃了某些东西后,减轻或消除了原有的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经过无数次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哪些是有毒的,哪些能够减轻或消除人体的某些病痛。这样,就产生了一些植物药学知识。畜牧氏族的成员,在猎食动物中,吃了某些动物治好了某些病,于是逐渐发现了动物的药用价值。随着人类采矿和冶炼技术的发展,又了解了一些矿物学知识。我国古代的药物知识,就是古人在从事采集、狩猎以及畜牧业、农业、矿产业等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当人类学会用火之后,食物由生吃进步到熟食,这不仅扩大了食物的来源,缩短了食物的消化过程,而且在烧煮时还可以对食物进行消毒灭菌,从而有利于人类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和延长寿命。同时,在用火过程中,人们还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砂土熨烫腹部或关节,会减轻腹痛、关节痛,用火烧灼局部皮肤,可以治疗牙痛、胃痛等。这也许就是后来中医的热熨法、火灸法的雏形。“燧人氏取火”也因此被视为医药起源的另一途径。

中医药起源的又一传说是“伏羲氏制九针”说。远古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劳动条件极端恶劣,他们在生活和生产中,身体的某些部位常会不慎碰撞上尖石和荆棘,有时甚至撞破出血,但有时却能意外地发现某些原有的病痛竟会因此而减轻或消失。久而久之,人们领悟到,人为地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收到疗痛的效果。不过在当时,用于刺激身体的工具是非常原始的,是一种称之为“砭石”的石器,这在我国古代典籍里多有记载。如郭璞注《山海经》说“砭针,刺痛肿者”,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砭,以石刺病也”。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砭石才逐渐演变发展为石针,骨针、竹针、陶针,直至汉代,产生了金属针具,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针刺疗法。

此外,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在狩猎归来、农业丰收、婴儿降生和社交活动时,往往利用舞蹈的形式表达他们美好的愿望、劳动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发现舞蹈有消肿、解痛和舒筋壮骨的作用,于是中医上取材于一些舞蹈动作的导行疗法也由此而形成了。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医学知识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生活经验中逐步发现和慢慢积累起来的。在对医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使之上升为系统的医学理论的过程中,氏族中的“巫师”或“酋长”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医学起源问题上,又有“医源于巫”、“医源于圣贤”之说,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在医学起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是几月几日 农历新年节日起源及传统民俗

全文共 578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即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气氛洋溢;这些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节日起源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以定时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事。干支纪年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岁首(新年初一)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阴阳转化,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年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在不同时代,“正月初一”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现在农历年的正月初一,历史上称为“元旦”;而现在过的农历“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故,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采用公历,但用“民国”纪年,1月1日为公历岁首;1914年起把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作“春节”,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春节传统民俗

年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赏花灯、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灵、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过春节前,别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也是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是人类在远古生存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期望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活动。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人们在春节祭祀上天神灵(祖先),是在重温先祖们构建的“天人合一”生态世界基础上,缅怀和感受天地神灵(祖先)好生之德的神圣与威严,不忘肩负“天道秩序”赋予今人维护人伦向善的责任与使命,心怀敬畏,方行之高远。正因如此,在热闹非常的春节期间,敬天法祖祭祀活动才依循祖上规矩,进贡上香,叩拜行礼,庄重肃穆,一丝不苟。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活动达于高潮。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大部分地方除祀神祭祖活动有所淡化以外,春节的其它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传统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忙年(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忙年,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买春联、写春联、吃灶糖、扫尘。

年二八

年二十八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年红,有的地方年二十八开始贴年红。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贴年红,迎接新年。

除夕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天晚上((月大为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廿九日)。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月穷岁尽”,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谓之挨年近晚,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是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大年三十下午,祭祖、吃团圆饭,年夜饭后有发压岁钱和燃灯照岁(或熬年夜)的习俗。

传统习俗:置天地桌、祭祖、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从正月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祭祀神祖、祈求丰年主题。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正月初一凌晨拜神,下午祭祖。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习俗。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占书》中说,正月初一是“鸡日”。

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开年,拜神,开年饭。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占书》中说,正月初二是“狗日”。

传统习俗:拜神,开年饭等。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传统习俗:烧门神纸。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迎神接神。《占书》中,传说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传统习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传说正月初五是“牛日”,俗称破五。北方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传统习俗: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统习俗:送穷,启市。

正月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占书》说,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传统习俗: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正月初八

年初八是开工日,派发开工利是,是广东老板过年后第一天上班首要做的事;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阴则年歉,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

传统习俗:顺星、游神、做斋头、放生祈福。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有说“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四御”,是天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如东边勇)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认为“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搭灯棚,花灯酒会,做斋头,做醮,标炮等。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做醮,标炮。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十四

正月十三、十四,舞狮、飘色、游神、逛庙会。有传说正月十三是“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习俗活动主要有赏灯、游灯、押舟、烧烟花、闹元宵等。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闹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发展至今,烧烟花也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你了解古代路边摊食品的起源吗?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视路边摊为脏乱差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路边摊的一个误解,路边摊也拥有漫长的发展史,如今则演变为一种重要的餐饮形式。本安全网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路边摊起源的饮食百科知识。

古代路边摊的起源

尽管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认为吃路边摊很low,但在他所生活的古希腊,油炸小鱼已经是一种街边小吃了。在庞贝古城的考古发掘现场,人们发现了大量证据证明当年街边摊的存在。

古罗马时期,街边小吃的主要消费群体是贫穷的市民,因为他们租住的房子里没有炉灶,所以要去街上吃东西;鸡汤是那时主要的吃食之一,此外还有面包和粮食做成的面糊。

这是在庞贝古城中的朱丽亚·费利克斯宅邸发现的壁画,古罗马人在买面包

几百年前一位游历四方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在自己的游记中写道,14世纪的开罗市,当地人在路边摊买来烤羊肉串、大米和油炸面团等食物,然后把鹿皮制成的野餐布铺在街边,就地享用。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土耳其,许多十字路口都有小贩在贩卖热鲜肉,有烤鸡肉和烤羊肉。奥斯曼土耳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路边摊纳入管辖范畴的国家,该国在1502年颁布法律,对街边小吃实施监管。

14到16世纪的中美洲阿兹特克人在市场上贩卖各种饮料,以及多达50余种的墨西哥玉米粉蒸肉。西班牙在秘鲁建立殖民地之后,许多欧洲食物传入美洲,例如麦子、甘蔗和牛羊肉。当地人除了延续自己的传统食谱,也开始在街边贩卖烤牛心。

在北美洲殖民时期,路边摊贩售卖牛肚辣味浓汤,烤玉米穗,以及各种糖果和水果。在二十世纪头十年之前,牡蛎一直都是一种廉价的路边小吃,此后的过度捕捞使得牡蛎价格上涨。纽约的路边摊有严格的营业时间限制,到1707年,路边摊在纽约彻底被禁。许多非裔美国妇女在18和19世纪靠路边摊为生,主要贩卖水果、蛋糕、坚果、咖啡、饼干、果仁糖等等。

19世纪40年代的巴黎见证了炸薯条的诞生和兴起。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也有很多路边摊,主要贩牛肚、豌豆汤、裹着黄油的豌豆荚、海螺、对虾和鳝鱼。

1906年纽约街头的街边摊贩

拉面起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最初,日本拉面是供体力劳动者和学生享用的街边小吃,随后很快发展成民族特色小吃。东南亚各国的路边摊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十九世纪晚期来自中国的苦力的影响。在泰国,路边摊餐饮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普及起来。

尼泊尔街头的路边摊拍摄:SigismundvonDobschtz

如今,路边摊已遍布全球,因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而各不相同。纽约市的标志性街边小吃是热狗,夏威夷的路边摊会售卖一种“夏威夷快餐”,里面有大米,通心粉沙拉和肉,这种吃法来源于日本盒饭。在丹麦,街边的香肠车向行人售卖香肠和热狗。此外,还有伊斯坦布尔的肉片卷,泰国曼谷的沙爹猪肉,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香肠面包,以及印度孟买的贝尔普里(由米通粒、细长的炒面、扁豆碎粉、红薯、洋葱、莞茜、花生、香菜加少许罗望子酸甜酱和辣椒调制而成的一种印度小吃)。

丹麦街头常见的香肠车拍摄:NewsOresund

因文化和地域的不同,各国路边摊文化也有各自的特色。在孟加拉国,路边摊贩几乎都是男人没有女人,而尼日利亚和泰国的路边摊业主则以女人为主。在日本和斯瓦西里文化中,在大街上吃东西被认为很粗鲁,只有小孩子才被允许这样做。印度人在家里吃的饭食与街边小吃有明显的区分,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在菲律宾,街边小吃和家里的正餐并不冲突,因为许多菲律宾人家里没有餐厅。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原来路边摊食品有着如此悠久的发展历史,路边摊食品其实也是美味健康的,只是某些小摊贩的行为抹黑了整个路边摊食品。想了解更多健康吃路边摊食品的安全常识,请继续关注本安全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如下:1.正负不同,平方根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还可以是0,但是算术平方根一定是非负的。2.个数不同,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3.表示方法不同,前者非负数a的平方根为a的正负平方根,后者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为a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的定义为,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则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为:若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则这个数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二者都是数学中重要的定义,切记不可将二者弄混淆。

举例:

若3²=9,3是9的平方根,(-3)²=9,-3是9的平方根,3和-3都是9的平方根,但9的算术平方根只有3。也就是说,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夕节的起源是怎样的

全文共 15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一个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现在七夕节也被人称为七夕情人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夕节的起源是怎样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夕节传统活动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干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节“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2夕节叫七夕节原因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3夕节的起源是怎样的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宏病毒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宏病毒的出现并非出乎人们的意料,早在80年代后期就有专家预言过。那时,有些学生就用某些应用程序的宏语言编写病毒。那么,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宏病毒的起源是什么吧。

宏病毒与普通病毒不同,它不感染.EXE或.COM文件,而只感染文档文件。宏病毒就像自然界中令人恐惧的龙卷风,对人们正常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1996年12月13日,一种被称为“TaiwanNo.1”的病毒同时在北京和深圳被发现,一例来自于Internet的下载文件,另一例来自某医院的一项合作协议书。在一个专门研究医学病毒的捍卫人体健康的机构发现被计算机病毒侵袭的事件,可真是有些戏剧性的效果。凡是经历过小球病毒发作的人都能体味这样一种恐慌的感觉,恐慌的根源就是您对病毒本身尚一无所知时,感觉命运似乎刹那间就即将被别人掌握了。Internet电子邮件已日益成为病毒的携带者。当您在Internet上用Email收看邮件时,是否想到,您可能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威胁。一般一个纯粹的电子邮件内容没有病毒,但其附加的文件极可能带有病毒。附加文件的病毒扩散首先需要运行它。举个例子来说:您收到了一个附加有用Word编辑的文件,这个Word文件被病毒感染了,当您运行该附加文件时,计算机就会受到病毒的威胁。

所谓宏,就是一些命令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单独命令完成一个特定任务。MicrosoftWord中对宏定义为:“宏就是能组织到一起作为一独立的命令使用的一系列word命令,它能使日常工作变得更容易”。Word使用宏语言Word_Basic将宏作为一系列指令来编写。要想搞清楚宏病毒的来龙去脉,必须了解Word宏的知识及wordBasic编程技术。Wo_rd宏病毒是一些制作病毒的专业人员利用MicrosoftWord的开放性即word中提供的WordBASIC编程接口,专门制作的一个或多个具有病毒特点的宏的集合,这种病毒宏的集合影响到计算机使用,并能通过.DOC文档及.DOT模板进行自我复制及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奶酪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奶酪(cheese),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那么,奶酪的起源是什么?

奶酪如今是许多地方的人们离不开的食品,奶酪的起源是什么呢?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欧洲北部发现的一些用于制作奶酪的器具已有7000多年历史,是迄今已知最早的人类制作奶酪的证据。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对在今天波兰境内发现的一些古代陶器进行了分析。这些陶器上有很多小孔,结构与今天用于制作奶酪的过滤器类似;对其中残留的脂肪样本进行的分析也证实,它们确实曾被用于处理牛奶。

研究人员梅拉妮·萨尔克说,这些陶器的年代在距今7000多年前,使它们成为了迄今已知最早的人类制作奶酪的证据。人类食用牛奶的证据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但此前只发现了三四千年前的制作奶酪的证据,本次发现大大缩小了从牛奶到奶酪的间隔期。

掌握制作奶酪的技术对古人有重要意义,因为奶酪是从牛奶发酵而来的固态食物,它在保留了牛奶大部分营养成分的同时,保质期更长,也更便于运输,大大减少了人们从牛奶中获取营养的限制。

奶酪解冻注意

①解冻时间:需在使用前2到3天将马苏里拉芝士碎放入冷藏中解冻,如急用,解冻时间尽量不得少于36个小时。

②解冻温度:2℃到6℃

③解冻程度:解冻时间足够的话芝士碎会很柔软,颜色橘黄,如有黏块的,稍加揉搓即可分离。

④解冻问题:芝士碎不得放置于常温中解冻,常温中解冻容易引起油水分离,放置过久容易形成糊状,影响操作,在常温中水份容易蒸发,造成表面干燥,在烤制的过程中容易形成粒状糊点,不易溶化,影响成品效果及美观。

⑤操作环境:在冷藏环境下解冻的奶酪在披萨操作台上的存储,也需是冷藏环境,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会出现两个问题:解冻过度造成油水分离,影响奶酪的上色效果和融化;奶酪表面水分蒸发变干,容易形成小颗粒装的糊点,影响成品效果。

奶酪存储

冷冻柜温度设在零下18摄氏度或低于零下18摄氏度:最长保质期限为自生产日期起12个月。

冷藏柜温度设在约2.2至5.6摄氏度:最长保质期限为自放置于冷藏环境下的日期起14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起源5种说法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五种关于端午节起源说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端午节起源:迎涛神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端午节起源: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起源: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起源: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起源: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算术平方根有负数吗 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吗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地说,若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即x²=a,则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中非负数的一个,只有正数没有负数。其中,0或1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联系:

1、前提条件相同: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存在的前提条件都是“只有非负数才有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2、存在包容关系:平方根包含了算术平方根,因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是其两个平方根中的一个。

3、0的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相同,都是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节的起源历史故事

全文共 2154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下面是小编整合的元宵节的起源故事,一起来看看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经典的元宵节祝福短信

纯洁的冬天悄然流逝,多变的永远是天气,不变的永远是情意;愿淡淡的寒气,轻拂您过去一年的疲惫,飒飒的北风,传递我衷心的祝福:元宵节快乐!

春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元宵佳节,春风熏陶着沉醉的夜晚,我用心叠一只纸鹤,装上我满满的祝愿,飞翔在天边,飘落你身前,祝你元宵节愉快。

春日春夜短,塞门五更长,元旦除夕没谋面,消夜早茶没邀见,节前假后没做伴。相会团圆暂无缘,梦里不知身是客,思念惦记梦无限。

春节喜气洋洋,还在心中流淌;立春温馨荡漾,还在耳边回响;转眼又是元宵,热闹势不可挡;情人节快到来,率先祝你愉快。今天元宵佳节,祝你快乐开怀。

春节里,元宵日,短信祝福必连天。晚风醉月欢声庆,爆竹轰鸣烟花灿。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就在咫尺中。甜甜年糕年年高,圆圆汤贺团团圆。

春节刚过,元宵又到;还在怀念春节收红包的喜悦吧,还在回味与亲人团聚的幸福中吧,我再发个短信祝福你,让幸福的感觉冲晕你吧!祝幸福甜蜜!前途似锦!

春节的喜悦绵延永远,大红的灯笼高挂心间,热闹的烟花灿烂依然,春日的温馨驱散严寒,圆圆的汤圆充满甘甜,聊表数语真诚祝愿,祝你元宵节快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您行。值此元宵佳节,衷心祝福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元宵快乐!

床前明月光,祝福响当当,幸福和安康,永在你身旁,好运伴吉祥,开心欢歌唱,元宵喜洋洋,财运喜气旺,开心笑语淌,牛年你最棒。元宵节快乐!

床前明月光,祝福随风扬,举头望明月,问候你吉祥,元宵好运到,伴你生活笑,带着日子俏,陪你人生傲,最好的祝愿给你,愿你欢度快乐元宵。

元宵节的起源故事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习俗

在民间过元宵的习俗有很多种,不同的民族过元宵的方式也会有所不一,以下是不同民族人们过元宵节的方式。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3、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消费者权益日的由来 315消费者权益日的起源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消费者权益日即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时间是每年的3月15日。1962年3月15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国会上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立了“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节日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消费者组织的合作和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寒节气习俗起源

全文共 2043 字

+ 加入清单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节气养生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猪肝、猪肚、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鹅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淡菜、蚶、酒等。特别要提出的是,小寒时节正是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下面介绍几个适合于小寒食用的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羊肾红参粥:鹿肾(或羊肾)1只,红参3克,大米100克,调料少许。将羊肾切开,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红参打为碎末,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1小时食用。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耳聋耳鸣、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

胡桃仁饼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另外,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切不可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锻炼的方式和方法。

素炒三丝

[配料] 干冬菇1.5两,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 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 健脾化滞,润燥。

饮食禁忌: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同食。

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

丝瓜西红柿粥

[配料] 丝瓜500克,西红柿3个,粳米100克,葱姜末、盐、味精适量。

[做法] 丝瓜洗净去皮,切小片西红柿洗净切小块备用。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丝瓜、葱姜末、盐煮至粥熟,放西红柿、味精稍炖即成。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生津除烦。(患有痤疮的人可长期食用)

小寒·进补不要盲目

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1]。

1.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2.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3.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4.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小寒·锻炼禁忌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节气概述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slight cold),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伊朗境内为何会有100万的蒙古族人口?哈扎拉人的起源在哪里?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世界,虽说全世界拥有着成千上万的民族,但是每个民族都是有着自己的地域分布的。就不如说汉族,蒙古族等等,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雅利安人、日耳曼人、犹太人等等就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另外还有什么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等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拉丁人就主要分布在南欧或是南美洲地区;比较原始的就是非洲了。这些都是有着地区限制的,有着一定的规律。但是有时候这种分布那也是打破地域限制的。最典型就是蒙古人,在伊朗为何分布有100万的蒙古人呢?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我们知道伊朗那是中东地区的大国,也是中东地区的古国和强国,当年的波斯帝国那更是世界最强国之一,可以说强悍到了极点。而且现代的伊朗主要是由波斯人和阿塞拜疆人组成,整个占比多达90%以上。但是你们知道么,伊朗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除了犹太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等少数民族之外,还有多达100万的蒙古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可能要说,蒙古人不是主要在蒙古国和我国的内蒙古么,为何跑到千里之外的伊朗了呢!其实在近代,伊朗的蒙古人比现在更多。而且它们在伊朗叫做哈扎拉人,主要分布在伊朗核心区域一带。而哈扎拉人属于蒙古人种,也是蒙古人的后裔,整个的长相,婚俗嫁娶,还有整个风俗习惯,包括饮食,都跟蒙古人差不多。

所以虽然在伊朗叫做哈扎拉人,但是实际上都是蒙古人,那么伊朗这些蒙古人到底是来自哪里呢?其实都是在蒙古帝国时期,我们知道四大汗国里面,有一个叫做伊儿汗国,伊儿汗国主要的统治区域就包括伊朗高原。而按照蒙古人的传统,在占领一地之后,基本上都会获取初夜权,还有驻扎军队。

而当时的伊朗也是如此,驻扎有蒙古的军队,而且蒙古人不断跟当地人混血,逐步产生一个民族哈扎拉人,而哈扎拉就是蒙古千户的意思。而伊儿汗国在灭亡之后,虽然大部分的蒙古人外迁,但是还是留下了相当部分,这部分就是伊朗的蒙古人。

而在伊朗哈扎拉人的地位很低,尤其是在伊斯兰教政教合一体制之下,波斯人和阿塞拜疆人那是掌控主要权力。而蒙古人跟犹太人,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等一样,处于伊朗下层的民族,民族地位很低。

所以在伊斯兰革命时期,甚至以后,还有伊朗蒙古人向蒙古国发出求助的情况出现。而且对于本土的穆斯林来说,对于长相不同于自己,信仰也有差异的哈扎拉人,那是更是非常的歧视和打击。这也使得他们在伊朗,都是穷困潦倒,所以蒙古人古代虽然强悍,但是强大过后,留下的还是凄惨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经济学历史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那么,经济学历史起源是什么?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

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从人性论、从国家组织原理,以及从使用价值的生产三个方面考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认为分工是出于人性和经济生活所必需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个社会分工学说,纵然旨在为他设想的奴隶主理想国提供理论根据,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

这种分析与中国古代管仲的“四民分业”论和孟轲的农耕与百业、劳心与劳力的“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的理论,基本上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与《伦理学》两书中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指出了每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一是供直接使用,一是供与其他物品相交换,而且说明了商品交换的历史发展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

但是他对追求货币财富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从公正原则出发持否定态度。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图(公元前234~前149)、瓦罗(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你知道杜高犬的起源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杜高犬

杜高犬因为它的凶猛和勇敢,成为人们的护卫犬之一,然而人们发现和培养杜高犬可是有一段历史的,以下杜高犬的起源你都知道吗?

杜高犬起源于阿根廷,很久以前,在潘帕斯平原上狩猎,地形复杂多变,很多地方连骑马都难以通行, 交通只能*徒步奔袭,在野兽纵横的旷野中,时常会突遇大型野兽,直接威胁到猎人的安全,作为猎犬,必须能毫不犹豫的勇敢迎击这些野兽,第一时间冲上去与其战斗,即使在受伤的情况下也必须坚守阵地而毫不退缩,从而保障猎人的安全,为猎人赢得准备战斗或者撤退的时间。

从1928年繁育计划的开始,到1964年阿根廷杜高犬被阿根廷犬联(FCA)所接受,用了长达36年的时间,而到1973年正式被国际犬联(FCI)所承认,用了45年的时间。其间,安东尼奥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1956年的一次打猎过程中,安东尼奥不幸被人刺死。这次悲剧之后,奥古斯汀继承了哥哥繁育阿根廷杜高犬的遗志。他把杜高犬从科尔多瓦省迁往他所定居的拉潘帕省的圣罗莎市,在那里奥古斯汀最终完成了创造阿根廷杜高犬的使命。



杜高犬因为它具有众多的优秀特征,能被完美的用于协助人们狩猎大型野兽,被人们所称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无线网卡的历史起源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无线网卡究竟是什么?也许对于初识者来说,还不清楚,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无线网卡的介绍吧。

无线网卡的起源

一说到无线网卡的历史起源,就不能不提到无线局域网的的历史。无线局域网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就采用了无线电信号做资料的传输,他们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并且采用非常高的加密技术。 后来,这项技术就在美军和盟军中间广泛使用了;这让一些学者对此产生了兴趣并从中得到了灵感。

1971年,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被称为ALOHNET网络,是最早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这个WLAN包括了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Oahu Island)上。从这时起,无线局域网可以说是正式诞生了。

虽然从有限的资料中我们无法找到有关无线网卡的只言片语,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定出现了今天无线网卡的始祖。如果从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网络实验成功开始计算,那么到现在为止无线网卡的历史也就短短的35年。事实上,无线局域网的大规模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

1997年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提出并制定了最早的无线标准IEEE 802.11;在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 802.11a标准和IEEE 802.11b标准。

随着IEEE802.11a、IEEE802.11b标准的出台以及Wi-Fi组织的成立促进了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兼容化、标准化以及市场化。从此以后,无线局域网随着电脑的普及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线网卡实际上是一种终端无线网络设备,它是需要在无线局域网的无线覆盖下通过无线连接网络进行上网使用的。换句话说无线网卡就是使你的电脑可以利用无线来上网的一个装置,但是有了无线网卡也还需要一个可以连接的无线网络,因此就需要配合无线路由器或者无线AP使用,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卡以无线的方式连接无线网络可上网。

无线网卡的作用、功能跟普通电脑网卡一样,是用来连接到局域网上的。它只是一个信号收发的设备,只有在找到上互联网的出口时才能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所有无线网卡只能局限在已布有无线局域网的范围内。无线网卡就是不通过有线连接,采用无线信号进行连接的网卡。

无线网卡可以根据不同的接口类型来区分,第一种是USB无线上网卡,是目前最常见的;第二种是台式机专用的PCI接口无线网卡;第三种是笔记本电脑专用的PCMCIA接口无线网卡;第四种是笔记本电脑内置的MINI-PCI无线网卡。

就如上面所说,我们光有无线网卡是无法连接无线网络,还必须有无线路由器或无线AP。无线网卡就好比是接收器,无线路由相当于发射器。其实还是需要有线的Internet线路接入到无线猫上,再将信号转化为无线的信号发射出去,由无线网卡接收。一般的无线路由器可以拖2-4个无线网卡,工作距离在50米以内效果较好,远了通信质量很差。

无线网卡主流的标准是IEEE 802.11n,它大幅提升无线局域网竞争力,无线局域网标准、技术快速发展,产品逐渐成熟,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也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开始使用无线网络,许多企业也纷纷在自己的办公大楼内布设无线局域网,同时,电信运营商对无线局域网也给予了极大关注,现在无论是在机场、酒店、咖啡厅等公共区域铺设公众无线网络,给大家提供方便的无线上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

1、最早的雏形---始于战国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由此可见,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了中秋节的雏形,民以食为天,当时的人们在中秋这一天已经开始注意饮食。

2、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祭月、拜月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西汉时期是我国非常注重礼仪的朝代,在此时精神文明和文化已经非常丰富,因此人们有更多的精力讲究礼节。拜月祭月的传统由此产生。

3、兴起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这一说话的渊源可能更为久远,在民间代代相传后为文字所记载。

中秋节风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别称

月夕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与之相应,又称仲秋八月十五日为“月夕”,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这也是叫“月夕”的原因之一。

玩月节

是日,古代有月下游玩、设宴赏月的习俗,所以被称为“玩月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条称,“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当时的皇家还会举办“中秋晚会”。民间也不会早早休息,连小孩都不肯睡,“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拜月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日本忍者起源于哪里?跟中国有着什么关系?

全文共 415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可以在反应日本古代的游戏当中看到一个场景,那就是蒙面黑衣人在夜幕下快速奔驰着,然后突然一个腾空飞跃,从手中甩出数个手里剑,镖无虚发,数个坏人应声倒地。恶人头目手拿长剑冲了过来,蒙面人冷静地拔出背上的忍者刀,电光火石之间,头领倒地……这就是传说中的日本忍者,其出现的年代很早。一、忍者最早可以追溯到飞鸟时代

据望月重家《忍术应义传》记载,日本飞鸟时代,日本第一位女皇——推古天皇的辅政亲王圣德太子身边,有一位名为“大伴细人”的人,乃是圣德太子的密探。

圣德太子,日本飞鸟时代的皇族政治家,推古朝改革(大化革新)的推行者。其最大的功绩,是607年派遣隋使来到当时的中国,建邦交、学习中国制度,带动了日本的第一次文明开化。

1958~1983年间,日本1万面值日元上的币面人物,就是这位圣德太子。

史载,圣德太子有“八耳皇子”的美誉,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消息,都了如指掌。这正是那位大伴细人的功劳,他充当了圣德太子的耳目,他会以各种身份出现在各个阶层,收集众多对圣德太子有用的情报。

并且,这个时代的日本,是一个豪族控制政治的时代,即使是贵如圣德太子,身为权势极大的辅政王,依然随时有被政敌杀死的可能。推古天皇的前任崇峻天皇,就是被豪族苏我氏暗杀的。所以,对圣德太子而言,有通达全面的情报,不仅是理政的需要,更是保全自己的必须。

但是,这位神秘到连一张画像都没有流传下来的大伴细人,在当时并不是被称为忍者,而是“志能便”,在日语中是担当之意。不过,后人公认,他就是忍者职业的祖师爷,也是忍者甲贺流的创始人。

此外,根据史料记载,同一时期的日本第一豪族苏我氏,也有掌握类似的秘密特工人员,但不一样的是,他的“志能便”,主要用作排除动摇苏我氏豪族权力的政敌。这其实是杀手、刺客。

虽然苏我氏的忍者之说只是传闻,但在后来史料记载中,却白纸黑字地出现了这个时代将忍者作为杀手的事件——同属飞鸟时代的天武天皇时期,一个名叫多胡弥的忍者,在天武天皇与弘文天皇争夺政权的“壬申之乱”中,为天武天皇立下了重要战功。这是忍者参加正式战争的最早记录。

总之,在日本飞鸟时代,也就是7世纪,忍者最重要的两个职责——情报收集与武力打击,已然正式确立了下来。从此开始了荣耀与死亡相互伴随的漫漫历史长路。二、忍者与中国的渊源

若将大伴细人看作最早的忍者,那么他的出生地——日本甲贺一带,就是忍者乃至忍者文化的发源地。

甲贺是今天日本关西的滋贺县一带。滋贺县面积不大,却拥有全日本面积最大的湖泊琵琶湖,在古代属于近江国。据考证,早期滋贺县的住民,大都是来自中国大陆、朝鲜半岛的“渡来人”,或称“归化人”,所以,这里也就是日本最早与异质文化、科技、血缘汇集融合的地方。

中国向日本的移民,大约早在中国殷商和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到秦汉时,中国向日本移民的势头有增无减。史载:“陈胜等起,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经朝鲜半岛继续渡海,来到了日本列岛,到秦朝末年,连秦始皇的扶苏系、胡亥系皇族,都有人先后逃亡日本。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设立四个郡,直接统治朝鲜北部以后,大批汉人前往朝鲜四郡移民经商,这些商民的子孙大部分都居留在那里。公元313年,在朝鲜半岛的乐浪、带方两郡沦陷于高句丽,居住在此的汉人才不得不离开那里,一部分回到故国,一部分则向南流动,渡海移民到了日本。

日本史籍《日本书纪》中,记载了这个时代许多中国移民入日本列岛的事例:

应神十四年,是岁,弓月君率120县人自百济到日本。

应神十六年,王仁自百济来,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

应神二十年,阿知使主及其子都加使主,并率己之党类17县人至日本。

应神三十七年,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等经高丽国至吴,令求缝工女,后吴王与工女兄媛、弟媛、吴织、穴织四女以归。

……

中国到日本的外来移民,主要是两大系统,即以弓月君为始祖的秦氏,和以阿知使主为始祖的汉氏,人数相当可观。弓月君秦氏一族人数多达3.5万,再加上阿知使主的汉氏,总数可达到六七万人。

这些“渡来人”,从中国带来了农耕、土木建设、陶器烧制、纺织养蚕、金属冶炼、军事谋略乃至佛教文化。甚至在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和朝廷过程中,他们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为了便于学习其文化技术,也为了监视其动向,大和朝廷让这些“渡来人”居住了在接近京都的近畿地区,这就使得当时并不发达的滋贺县、三重县、和歌山县等地方高速发展起来。而这几个县,也正是日后最早大规模涌现出忍者的地区。

这也间接说明:忍者文化的渊源,或许要追溯到“渡来人”。这样,之后如大伴氏、服部氏等渡来人忍者氏族的出现,也就不意外了。根据史籍中圣德太子派遣伊贺服部氏族收集情报的记载,服部氏或许就是忍者伊贺流的祖先。三、忍者只是统治者的一件武器

但是,直到忍者职业大盛的战国时代,后世所谓的忍者,却并不被称为忍者,并且一直没有统一的名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字:飞鸟时代称“志能便”;奈良时代则是“斥候”;战国时代叫法最多,流传最广的叫法是“乱波”,这是武田信玄给起的名字。

并且,无论哪个时代,忍者的地位都很低。早期的忍者,多出身于贫苦农民,而不是地位高贵的武士。在日本贵族眼里,忍者只是一件武器、一件工具。因为任务需要,他们一般不会与敌人正面一决雌雄,而是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忍术正为此而诞生。

一般忍者都要蒙面(首领除外),那是为了不让对方发现身份。他们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终其一生都要隐姓埋名,不能留下只言片语,以免日后东窗事发。在执行任务时则要绝对服从命令,没有自由可言。

然而他们的工作大体类似,主要是为主君进行秘策、破坏、暗杀、收集敌方前线情报、搅乱敌方后援基地等种种谍报活动。

至于所谓忍术,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孙子兵法,配上“风林火山”四字箴言组成,所谓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而后再加上一些法术和在山中的伏击技巧。四、忍者的黄金时代——日本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是忍术大兴的时代。在这混乱的时代,各地崛起的大名,非常需要忍术为自己征战、刺探情报。

比如号称“战国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就是一位忍者的忠实拥戴者。天性多疑,而且非常讨厌别人知道自己国家的机密,因此他专门训练了一批忍者,去帮他处理这方面的事情——侦测,暗杀。他把来自于甲斐,信浓,越后三地的无业游民、强盗组织化,教以山地战以及其他战斗技巧,把他们训练成为斥候和间谍专家,这就是著名的武田“乱波”。

同时,这个时代,异域传入的科技,以及各个行业的工匠人数暴增,使得许多忍者可以以民间匠人的身份技能,去从事谍报工作。

这时,忍者职业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和理论,包括四项基本戒律:

不准滥用忍术(只能用在公事上)

舍弃一切自尊(逃命要紧)

必须守口如瓶(即便为此失去性命)

绝对不能泄露身份(隐匿身形是最基本的忍术)

忍者的组织管理体系:

忍上忍、中忍、下忍。

上忍,又称智囊忍,专事策划整体作战步骤。

中忍,一线作战指挥者,当然,忍术也必须超然出众。

下忍,又称“体忍”,是一线战斗员。

三者之间有森严的等级关系,泾渭分明。

因为特殊的目的,忍者使用的武器也比较特别,除了御敌以外还要具有逃跑、盗取、制造混乱等功能。忍者大多使用比普通武士刀稍短的忍刀,以及锁链棍等武器,而且“一器多用”,像忍刀的刀鞘外,常常缠有绳子可用于攀登;刀的底部则可以打开,潜水时可用作呼吸管,窃听时用作传声筒等。

而忍术流派,也因为国土上群雄割据,而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一般以忍术发达地区的地名作为流派名称:武藏,甲斐,越后,信浓,甲贺,纪伊,伊贺等,还有青森中川流、山形羽黑流、新泻上杉流、加治流、长野甲阳流、芥川流等。

其中以伊贺和甲贺的忍术最为强大。因为这两处地方虽然位于重山险阻围绕的封闭小盆地里,自成一个小天地,但是因为靠近日本的中央地带,战略地位却是十分重要。

而且,甲贺与伊贺深受京都文化影响,神社,寺院和庄园极多。到战国时代旧领主庄园制度崩溃后,这里首先变成了一个“小战国”,逼仄的土地上,竟然有60个小豪族,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他们互相结盟,互相侦察敌情,也互相屠戮。不管是谁,一旦被打垮,就很难再爬起来。

于是豪族们纷纷蓄养忍者死士,据统计,每家都有三四十个。结果,这个既有便于训练的山地,又征战不断的又激战的地方,就成了忍者发展的大本营。时间久了,伊贺忍术就开始冠于全日本了。五、传奇忍者

大多数忍者转瞬即逝,即使在乱世征战中侥幸存活了下来,也未必在身后留下姓名事迹。但也有极少数人,成为忍者职业的顶尖传奇,或是超越忍者职业本身,而名留后世。

蜂须贺小六

蜂须贺小六,丰臣秀吉的得力助手。曾是美浓强盗“川并众”的首领,练就一身飞檐走壁的高强武艺。

后来,秀吉投奔织田信长后发迹,在信长手下开始步步高升,蜂须贺小六及其手下,也因为帮助秀吉立下殊勋军功而得以被收编成正规军,洗脱了强盗污名,这些人后来就自然地成为丰臣秀吉的忍者部队,在各大战役中都有杰出表现。洗脱强盗身份后,蜂须贺小六便改名蜂须贺正胜,以阿波国主的身份终老。

服部半藏

关于战国忍者,还必须介绍的一个人物,是竹中苍紫,也就是服部半藏。传说中这位忍者最终悟出了忍的真谛,这是多少代忍者所不曾有过的。而服部半藏的家族竟是中国人,其祖先本姓秦,早年从中国来到日本,定居在京都附近,后来迁居到了伊贺,为了和当地的居民合而为一,所以改姓服部。

服部半藏侍奉的主君是德川家康,为其夺得天下出力颇大。1583年,织田信长在京都本能寺被部将明智光秀刺杀时,德川家康也在京都——随信长同游京都而未带一兵一卒。信长一死,作为信长的铁杆盟友,家康立陷险境。这时,是服部半藏当机立断,带着德川家康连夜离开京都,穿行于荒无人烟的山间小路,几天后终于平安回到三河领地。

由于服部半藏的殊勋,服部忍者一族在德川统治时期备受器重,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服部半藏也就成了服部忍者一族首领的世袭称号。

结语:其实,忍者这个称谓,真正确立名字,已经晚到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时代)。但也正是从这一时代开始,日本进入了较长时间的和平时期,于是以战斗和刺探为生的忍者,在历史舞台上的活动,也就变得越来越少了,忍者职业随之衰微,许多忍术也就失传了。关于忍者活动的最后记载,是在1637年“岛原之乱”中,忍者曾作为幕府部署的正规军队作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朝爱新觉罗氏起源于哪里?

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皇家姓氏是爱新觉罗氏,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爱新觉罗氏始祖的起源是怎样的呢?起源于哪里?其实说道这个问题,貌似还有一些神话色彩在里面,但是这也确实正大光明的记载在了《清实录》和《清史稿》等一些重要的史料之中。那么爱新觉罗的始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不论真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东北长北山有一座布库里山,山上有个湖泊,叫布里勒瑚里湖。已经久远到忘记了是何年何月。天宫里的恩古伦、正古伦、佛库伦三位仙女突然心血来潮,想到凡间去玩玩。于是,她们想办法躲过了天庭守卫的法眼,偷偷的溜到了人间,来到了布勒瑚里湖畔。湖水分外的清冽见底,这对于三个终日闷在天庭上的仙女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她们商量了一下,打算下湖里洗个澡再痛快地玩耍。正在三位仙女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一只喜鹊突然飞了过来,在三仙女中最少的佛库伦头上久久的盘旋不走,佛库伦感到很奇怪,伸出手想摸摸这只看起来十分可爱的喜鹊。没想到,喜鹊恰巧将口中含的一枚朱果吐到她的手中,然后长呜展翅飞远,不见了踪影。

佛库伦细看喜鹊留下这枚朱果色泽红艳,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气,让佛库伦爱不释手。见两位姐姐都有穿衣服离开的意思,佛库伦忙把朱果放在嘴里,匆忙穿衣服。谁知不小心把果子门囫囵吐进了肚子里。没过多大一会儿,佛库伦便感到小腹有下坠的异状,像是怀孕的征兆,当两位姐姐要飞走的时候,她自己的身体却已沉重不堪,无法再驾云飞升了。两位姐姐见妹妹神色不对,便飞过来点缘由,得知事情来龙气脉以后,两位姐姐安慰妹妹说:“我们早已长生不老了,时间流逝,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你就在这里把孩子生下来,等身子轻了再飞回去也来得及。

就这样,佛库伦独自一人留在了布库里山上,等待婴儿的降生。没过多久,一个长相奇异的男孩呱呱落地。奇异的是男孩生下来就会说话,迎风就长,没用多长时间,便长成了大人了。佛库伦给他起了个名字,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并将自己的身世和他诞生的经过详细讲给他听,并告诉他:“你是上天安排出生的人,你的使命是平息天下的战乱。现在,这沿着这条溪水一起往下游走,那里有你成名业立的地方”。说完这些话,佛库伦便飞升回归天庭了。

布库里划着母亲留下的一叶用桦树做的独木舟顺流而下来,到长白山东南一个叫鄂漠辉的地方,暂时居住了下来。在布库里居住的地方,有一座鄂多理城,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敦化市。城里有三姓人家,各以姓为派别,形成三派,终日为争夺鄂多理城的控制权而打个不休。三家实力都差不多,谁也没有本事把另外两家踢掉,但谁也不甘心沦为人后。正因为如此,这个小城里终于上演着刀光剑影的闹剧。

有一天,城里有人去提水,发现溪边住着一个相貌奇特的年青人。当下布库里就友善介绍了自己,也将自己的使命告知了对方。来者一听,满心欢喜,连忙奔回城中,找到了仍在械斗的三家首领,将知道的情况一一说明。三家首领听了又惊又喜,连忙带着人来到布库里的窝棚前边来。三家首领一致决定,结束战斗,让这个上天派下来的使者担任城中的领袖。于是众人用手臂结成人桥,抬起布库里,浩浩荡荡的回到了城中。从此以后,布库里顺成了鄂多理城之主,娶了城中貌美如花的百里氏之女为妻,其国号为满洲。鄂多理城终于迎来了安定平静的日子。

一个存在的人,一个未定的祖先,可以肯定的是布库里雍顺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布库里的传说其实是整个女真人的传说,在女真人的神话体系里,布库里是整个女真人的始祖,而非爱新觉罗氏所独有。然而努尔哈赤将之占为己有,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呢?其实说白了就是中国历史的通病。比知说汉高祖刘邦在未参加起义军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小亭长,但登上宝座以后,便称自己是刘累的后代。刘累也并不是什么帝皇将相,却是夏朝时期,给孔甲帝养龙的人,跟帝王略有关系,所以刘邦这个皇帝就当得名正言顺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