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类是宇宙中的过客【推荐20篇】

浏览

3736

文章

1000

警惕 这几种疾病狗狗和人类会互相传染

全文共 2966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宠物,有的还拿它们当成自己孩子一样。但在与宠物亲近的时候,一些疾病也可能传染人类,能在动物和人之间交叉传染,危害较大。狗会传染给人什么病呢?下面随着本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但是看完这些说明,主人们不应该惊慌,因为其感染率都相当的低,且现在的居住环境卫生相当良好的社会中,其实很少见交互间的传染病。但是某些必要的检验,确是不可免的。

狗与人类

犬只重要传染性疾病包括犬瘟热、传染性肝炎、肠炎、犬舍咳、钩端螺旋体症、狂犬病等。这些疾病具高度传染性及危险性,部份甚至具有人畜共通传染性。在这裡,我们针对犬只最重要的几种传染性疾病作一简单介绍,让您对爱犬和家人所面临的致命威胁有基本的瞭解。

狂犬病(Rabies)

狂犬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脑膜脑炎,致死率几达100%。狂犬病初期呈现的症状有非特异性的,如发热、喉咙痛、发冷、不适、厌食、呕吐、呼吸困难、咳嗽、虚弱、焦虑、头痛等,或咬伤部位异样感之特异性的症状,持续数天后,出现兴奋及恐惧的现象。然后发展至麻痺、吞嚥困难,咽喉部肌肉之痉挛,以致于引起恐水之现象(故又称恐水症)。随后併有精神错乱及抽搐等现象。如果不採取任何医疗措施,患者在2~6天内(有时会更久),常因呼吸麻痺而导致死亡。

狂犬病病毒存在于病畜的唾液中,主要藉由咬伤而进入体内,经週边神经系统感染脊髓和脑。潜伏期的长短依被咬伤部位离脑部的距离和感染的病毒量而定,平均3-8週,但亦有长达半年以上才发病的病例报告。人若为狂犬病病畜咬伤,必需立即施行紧急免疫注射。

犬瘟热(Canine-Distemper)

犬瘟热也称为犬麻疹、硬趾症、舞蹈症,在犬为一种高接触性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可感染任何年龄的犬科动物,如貂、狐狸和熊猫等,病原是morbillivirus,属于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存在于患狗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中,尤其上呼吸道的鼻分泌物更是主要的感染源,经由空气传播或接触传染。本病毒对环境的耐受力弱,仅能存于环境中数小时,高温及其他如酚类、福马林和四级胺等化学品皆可使其失去活性、丧失感染能力。

以飞沫为主要传染途径,病犬在吸入病毒后,在下呼吸道或其周围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中複製,病毒随血流到体内各脏器组织,在全身的淋巴组织中进行大量的複製引起病毒血症,并破坏淋巴组织,病犬因淋巴球减少症及免疫抑制,导致病犬无法对入侵的病毒产生正常的免疫反应。犬瘟热病毒在造成病犬全身性感染后,病毒可迅速侵犯上皮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

犬传染性肝炎(Canine-Infectious-Hepatitis)

犬小病毒肠炎是台湾地区最常见、发病且死亡率相当高之犬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疾病是经口接触含犬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的粪便而感染,主要侵害肠胃道,但也可能导致心肌炎。所有年龄的犬只皆具有感受性,唯以幼犬的感受性特别高。

主要传染途径,是经由病犬排出的尿、粪便及唾液传染给健康犬只。病毒侵入健康犬只体内,会先在扁眺腺的淋巴滤泡中增殖,而后经淋巴循环至淋巴结,再由胸导管到达血液中,感染4~8天后便产生病毒血症。病毒对于内皮细胞及肝细胞具有很强的亲和性,此等细胞经常可见嗜硷性核内包涵体。本病例之病犬粘膜有出血现象,探讨其原因可能是病毒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的伤害,造成血管的受损或是由于肝细胞坏死,无法製造足量的凝血酵素原(Prothrombin),使得血液无法凝固。

预防注射是狗狗健康管理重要的一环,小狗需要注射的疫苗有坊间常见幼犬专用疫苗、六合一疫苗、七合一疫苗、八合一疫苗,饲主可择一施打,但注意其中一定要包含: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犬副流行性感冒、大小病毒肠炎。

犬小病毒肠炎(Canine-Parvovirosis)

犬小病毒肠炎是台湾地区最常见、发病且死亡率相当高之犬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疾病是经口接触含犬小病毒(Canine-Parvovirus)的粪便而感染,主要会造成狗肠胃道和免疫系统的问题,但也可能导致心肌炎。犬小病毒肠炎标准的症状就是狗会出现没有食欲、呕吐、下痢和体重下降的肠胃道症状。严重的病犬甚至会引发败血症、泛发性血管内血液凝固和急性的呼吸道抑制导致死亡。所有年龄的犬只皆具有感受性,唯以幼犬的感受性特别高。

犬小病毒肠炎主要是经由粪口传染,病毒血症会在感染后3-5天发生,犬小病毒肠炎的潜伏期约7-14天。一般而言本病多发生在6周龄道6月龄大小的幼犬,同时幼犬的危险性也比成犬高。比较严重是感染犬小病毒肠炎的狗,即使病程在潜伏期中,没有任何的临床症状之下还是可以从粪便中排出病毒传染给其他的狗。

犬舍咳(Kennel-Cough)

犬舍咳又称为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複合症,是犬只重要的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为博德氏菌(Bordetella-bronchiseptica),副流行性感冒病毒(Canine-Parainfluenza-Virus)和腺病毒(Canine-Adenovirus)之单独或合併感染所造成。

病原经由空气而迅速传播,故常在犬舍或狗群中流行,即使是饲养在家中的爱犬亦可能感染。一般而言,幼犬感染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危害性或急性死忙;在成犬或同时感染其他疾病的犬只则造成慢性气管炎。

钩端螺旋体症(Leptospirosis)

钩端螺旋体症是由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所造成之人畜共通传染病。病原会随患畜之尿液排出而进入水或食物中,当人或犬只经口或皮肤伤口接触为病原污染的尿液,水或食物,即会感染本病。

包括高烧、厌食、眼分泌物增加、呕吐和下痢等胃肠炎症状、肝炎、黄疸、尿液变浓而呈绿褐色、内脏出血、粘膜下浆液膜下出血、肠繫膜淋巴及脾脏充血肿胀,犬只若被感染则约有70%会发病,且死亡率极高。本病初感染时几乎无临床症状,故极不易察觉,症状出现时呈现虚弱无力、呕吐、高烧、无食欲、贫血、血尿引起胃、肠、肝、肾之损害。在肝脏方面,有黄疸出现,至于肾脏方面,可能出现多渴、多尿现象,然后渐进为寡尿、无尿。另外也可能引起肺炎,而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的现象,而其他较少见的现象有结膜炎、而其他较少见的现象有结膜炎葡萄膜炎、脑膜炎等。

莱姆病(Lyme-Disease)

本病乃伯氏疏螺旋体菌(Borrelia-burgdorferi)所引起,经由Ixodes属之壁蝨叮咬人畜而传播之壁蝨媒介疾病。莱姆病为一人畜共通传染病,人类若感染会出现类似感冒的轻微症状、特异性慢性游走性红斑、心律不症或心肌炎、甚至出现慢性关节炎及偶发性神经异常如记忆力衰退、痲痺及眼部异常等。

罹患莱姆病的狗狗,通常分成两种感染症状『急性感染』与『慢性感染』,而无论是急性感染或是慢性感染,大致也会有以下的症状:发烧、食欲减

低、昏睡、淋巴肿大、关节炎、跛行、心脏炎、脑炎以及肾脏发炎等现象产生。

说实在的,因为无法和其他疾病作明显的区分,兽医师通常还真的很难用症状来判断此病。

预防:施打疫苗。当你发现你的狗狗出现发烧、沉鬱、脱水、呕吐、下痢、肌肉酸痛、步伐改变、出血斑等时,须注意是不是感染犬只传染性疾病。而平时注意养犬保健、消毒及鼠害,饮用清洁水。患病后早发现、早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治疗时,当状消除后,要继续用药1~2天,以少量多餐为原则。病犬恢复后,尿中多少都会排出病毒可达数月,要隔离饲养,严格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除人类这一高级生物种类之外,还有成千上万的其他生物物种,这种生命的创造是大自然的奇迹,人类对待自然环境正确态度是什么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应当是:

1.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物种都参与了生态进化的过程,并且具有它们适合环境的优越性和追求自己生存的目的性;它们在生态价值方面是平等的。因此,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的自然生存权利。

2.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

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交融互摄、互相依存的系统。在整个自然界中,无论海洋、陆地和空中的动植物,乃至各种无机物,均为地球这一“整体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作为自组织系统,地球虽然有其遭受破坏后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它对外来破坏力的忍受终究是有极限的。对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部分的破坏一旦超出其忍受值,便会环环相扣,危及整个地球生态,并最终祸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生态价值的保存中首要的是必须维持它的稳定性、整合性和平衡性。

3.顺应自然的生活

人类应该从自然中学习到生活的智慧,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生活。顺应自然的生活必须遵循如下几条原则:最小伤害性原则、比例性原则、分配公正原则、公正补偿原则。

今天小编对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如何减少生态破坏以及其他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喵星人不卖萌也能征服人类吗?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猫,这种“举动”可以很可爱,而“安静”真的可以让很多人爱上冷艳的豆芽菜。即使是一大群“猫奴”也愿意为猫承担“铲屎大王”的角色,并发誓全心全意为“猫主”服务。因此,现在人们经常说“地球将被猫占领”,但这种“占领”完全是因为人类对猫的爱。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给猫如此高的“地位”,它们会是什么呢?没有人类的爱,他们还能“占领”地球吗?

考古学家在欧洲的洞穴中发现了一些古代智人的头骨,这些头骨上有许多明显的牙齿痕迹。什么动物能咬穿人类坚硬的头骨?老虎。豹子?不,它是一只猫!是我们深爱的猫家族咬了我们祖先的头骨!

这只凶猛的猫有着同样霸道的名字——害怕猫。像恐龙一样,这也是一场可怕的比赛。恐龙生活在500万到150万年前的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它的形状类似于现代猫科动物。它的牙齿与剑齿虎相似,但没有剑齿虎发达。它的外形也类似剑齿虎。它也被称为“伪剑齿虎”。它的长度介于狮子、老虎和大多数剑齿虎之间。它长约2.2米,肩高约0.7米。它与豹子相似,但它的身体比现代猫科动物如豹子更厚、更短、更强壮,尤其是它的前肢非常强壮,全身布满斑纹。这个家族共有五个物种,其中一个引起了特别的关注——南非的巴罗尖牙猫。大量证据表明,它们是人类祖先(南方古猿)最重要的天敌。

巴罗的尖牙害怕猫

与人类的体型相比,在我们看来,对猫的恐惧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对于高度只有现代人类三分之二的南方古猿来说,它是一个怪物。想象一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沉睡的南方古猿突然被身后低沉的吼声惊醒。在回应之前,它被恐惧猫的剑齿咬穿了脖子,然后被带回树或洞穴作为战利品& hellip& hellip我们祖先的早期生活充满了恐惧和艰辛。可以看出,当时的猫是人类真正的“猫的主人”。

人们不认为作者会为了噱头而夸大事实。专家们对“怕猫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与长有又长又脆的剑齿的巨型剑齿虎不同,害怕猫的“不合标准”的又短又厚的剑齿更适合捕猎灵长类动物,因为这种剑齿更强壮,可以像豹子一样咬灵长类动物的脖子甚至头骨而不折断。由于害怕猫,南方古猿四肢无力,没有发达的犬齿和能够保护自己的人造武器。它不如狒狒灵活或自卫,相比之下更容易成功。到目前为止,几个带有恐龙齿痕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也证明了几百万年前人类确实是猫的猎物。

通过这种方式,猫可以用武力征服人类,即使它们不需要撒娇和表达爱慕。人们认为说害怕猫的人并不奇怪。毕竟,如果不是几百万年前像恐龙一样灭绝的猫,也许人类将会是灭绝的种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宇宙的外面会有什么?

全文共 240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时代的时候,人们常常仰望星空,想要弄明白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世界。随着人类走进科技时代,我们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且还在科技力量的帮助下,走出了地球。那个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地球是如此的渺小,在宇宙的面前,它连一粒尘埃也不如。

在人类没有走出地球之前,很少有人会相信,地球之外还有一个浩瀚的宇宙。在古人的眼里,地球才是一个浩瀚的空间,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等都属于地球这个空间。

这就是认知能力的改变,正是由于人类有了科技力量的帮助,我们才真正认知到地球只是一个渺小的世界,天上的太阳看上去很小,其实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地球在太阳面前,渺小如蚂蚁。

当人类有了飞天的能力之后,我们上升到数万米以上的高空,就能够初步看到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同样的道理,我们想要了解真正的宇宙,也必须要走到宇宙的边缘。

可能有朋友会说了,宇宙是没有边界的,它是一个无限的空间。可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无限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任何物体它都会有大小,地球有大小,星系有大小,那么宇宙自然也会有大小。

根据现在的科学理论,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奇点大爆炸,诞生后的宇宙一直在快速膨胀,其速度远超过光速。无人知道现在的宇宙到底有多大,目前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个可观测范围,达到了930亿光年。

930亿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间,由于膨胀远离我们的速度超越了光速,光子无法到达,所以传统的光学观测技术,也无法看到那里的情况。人类受观测能力的限制,只能观测到光子可以到达我们面前的范围,而即使这个范围也达到了930亿光年。

可想而知,真实的宇宙必然远远大于930亿光年,到底有多大,目前只能依靠科学家的想象和猜测,有科学家猜测,真实的宇宙范围可能已经上升到1560亿光年,也有科学家猜测现在的宇宙范围可能达到了上万亿光年。

宇宙大爆炸理论告诉我们,宇宙是有大小的,既然宇宙有多小,那说明大概率的情况,宇宙之外应该也还有空间。那么宇宙的外面会是什么?在地球时代的时候,远古的人类会思考:地球之外会有什么?现在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球之外有什么,宇宙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已经不是完全无知的空间。

当我们走出地球这个鸡蛋壳之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而现在人类又被困在了宇宙这个巨大的鸡蛋中,想要探索更加浩瀚神秘的空间,那必须要打出宇宙这个蛋壳。

可是想要打破宇宙的空间壁垒,走出宇宙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类能够走出地球见识到浩瀚的宇宙,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速度的优势,是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拥有了脱离地球束缚的速度。同样的道理,想要走出这片宇宙,同样也需要速度的优势,这个速度超越了我们对速度的概念。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指出,物体速度的极限是光速,而光速在宇宙面前只是一个龟速,依靠这样的速度不要说走到宇宙的边缘,即使是走出银河系也需要10万年的时间,而要走出目前可观测宇宙范围,则需要至少930亿年。

有科学家猜测,宇宙的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宇宙泡将我们包裹在其中,在哪个更大的空间内,我们的宇宙同样渺小如尘埃,有数不尽的宇宙存在于那个更浩瀚的宇宙中。可能有人会说了,有什么样的空间还会比我们的宇宙大?宇宙在这个空间面前渺小如尘埃?

可能你会觉得这个猜想不可思议,也不大可能存在,可事实上它成为现实的可能性非常大。要知道古时候的人们也想象不到,人类生存的地球连一粒尘埃也算不上,也不会相信地球之外有一个大到我们无法想象的空间。

所在,在未知面前一切的发生都是有可能的,而要证明宇宙之外还有空间以及看到宇宙之外会有什么?那必须要有走到宇宙边缘的能力才行,在没有走到宇宙边缘之前,有关宇宙之外的情景都只是一个个猜测。那么要如何走到宇宙的边缘?传统意义上的速度是无法实现的,即使是科学家想到的曲速航行这种超光速模式,想要走到宇宙边缘也不可能。

要走到宇宙边缘,或许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虫洞,虫洞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之下的产物,相对论是一个伟大且正确的理论,它描述了宇宙是一个能够弯曲的空间。当空间弯曲到一个极致后,理论上就可以打开一个洞,连接着宇宙空间的不同位置。

通过虫洞可以实现遥远星际空间的快速到达,这个速度远超过光速,甚至可以说虫洞穿梭已经不是我们认知中的速度模式。只有通过虫洞,才能够实现宇宙空间的自由穿梭,才有希望走到宇宙的边缘。

而只有走到宇宙边缘,我们才能够透过边缘的宇宙壁看到宇宙之外的一部分情况,那里到底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黑暗空间还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神秘空间,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重大。

如果宇宙之外的空间是一片黑暗什么也没有,反而让人类松了一口气,没什么担心的。可如果观测到的宇宙之外星光点点,是一个美丽精彩的空间,那或许会让人类感到害怕和恐惧。

可能有朋友不理解,看到宇宙之外的精彩,我们还会害怕什么?这一点其实跟我们走阳地球看到精彩的宇宙,会有敬畏和害怕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害怕的并不是宇宙的规则,而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高级文明。

按照宇宙的年龄,宇宙中有可能存在比人类发展到了数亿年以上的强大文明,这类文明有可能已经将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阶段,创造生命,创造万物都有可能。对于一个强大的高级文明来说,地球和人类就是蝼蚁,一不高兴可能就会毁灭太阳系,毁灭地球,毁灭人类。

两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发现宇宙之外有更加精彩浩瀚的空间,有无数的宇宙存在其中,我们同样会想到,有的宇宙可能从我们的宇宙早诞生了无数的岁月。古老的宇宙中自然会有古老的强大文明,他们的文明实力远不是我们的宇宙文明可以相比的。

还有另一个更恐惧的事情,那就是我们的宇宙,包括地球这颗生命星球以及人类的诞生,都有可能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科学家也称,科学的终点就是神学,当一个文明将科学发展到终点之后,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正是由于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越来越多,反而会让我们有了更多害怕的东西。现在有关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证实,如果未来证实了,那人类或许也就没有了过去对外星文明的好奇和无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薛西斯一世是怎么死的?号称宇宙之王,却被部下杀死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人类历史上最霸气的国王外号,获取很多人都不曾想过这个问题,毕竟不是所有的国王都会有外号的。而且在人类的的历史当中,政权多的数不胜数,拥有外号的国王也是多的数不胜数。不过在那些有外号的国王当中,有一个人的外号非常的霸气,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霸气的,这个人的外号就是宇宙之王。这个范围就是广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地区,是全宇宙。当时甚至没有人知道宇宙到底是什么概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国王也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波斯帝国的国王薛西斯一世

薛西斯一世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王。当时的波斯帝国绝对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权了。四大文明古国被波斯帝国灭了三个。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都被这个国家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而且还差点把古希腊文明也给灭了。薛西斯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也是这个国家正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485年,薛西斯一世继承王位。成为这个当时最强大国家的国王。薛西斯一世的父亲大流士一世妻妾众多,所以子女也非常多。不过薛西斯一世继承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因为薛西斯一世的母亲是居鲁士大帝的女儿,地位是当时所有妃子里地位最高的。所以薛西斯一世的地位也是最高的。继承王位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用担心。

薛西斯一世继承王位之后好大喜功,而且极大地自负。这种性格的人本身也都非常有才,有傲视被人的资本。而且由于位处王位,这种人可以说非常残暴。薛西斯一世在《圣经》中被记载说是一手掌握着生,一手掌握着死。想要谁生谁就可以生,想要谁死谁就可以死。对待任何人都是这样。自己的王公大臣、自己的宰相、自己的王后在他面前都和玩偶一样。随时掌握着他们的生死。

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注定了他没有好下场。因为有人一旦发现他不再继续掌握大权或者大权衰落的时候会立刻推翻他。公元前465年,薛西斯一世在宫廷政变时被杀了。被自己的宰相杀死。这个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全宇宙之王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宇宙的颜色是黑的?别被它的表面骗了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抬头仰望天空,不仅有温暖的太阳,蓝色的天空也尽收眼底,这让人不禁疑惑,蓝色的天空会是宇宙颜色吗?宇宙神秘莫测,迄今为止人类对它的了解只是九牛一毛。历年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间歇过,事实上蓝色的天空并非宇宙真正的颜色,就连天空也不是蓝色的,它是被太阳光照射到大气层后,散射作用产生的颜色。

当夜幕降临时,太阳下山,它的光线完全被遮挡住了,只剩下令人窒息的漆黑,其实这才是宇宙真正的颜色。换而言之,宇宙是黑色的,为什么它不是五颜六色的呢?深入了解后才发觉,这里暗藏着接近宇宙本源的大秘密。在1823年,有一位德国天文学家对宇宙深入观察时,提出一个惊天动地的问题,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漆黑的呢?宇宙的颜色是黑的?别被它的表面骗了,这牵涉到宇宙大秘密!

宇宙的起源之谜

这就得从宇宙的起源说起了,宇宙爆炸论被广为流传,对于宇宙的形成,被众人认定为138亿年前的一场奇点大爆炸,宇宙才诞生了。在那位天文学家看来,宇宙是一个稳定又无限的空间,它有无数的星辰,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宇宙,都能看到正在发光的天体,天体与天体之间不可能有黑暗的地带,就算是黑夜也会亮如白昼。

现实却浇了一盆冷水,它与理论截然相反,黑夜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一片漆黑,很多人认为这一话题没有什么争议的,宇宙中存在的天体不计其数,它们之间的距离相差甚远,天体的亮度也不尽相同。再者说,宇宙中包含着大量的宇宙尘埃,绝大多数的光都被星际物质吸收了,即便没有吸收也变得极其微弱,所以我们看到的夜空才是漆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草原火灾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草原火灾不仅会污染大气、破坏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草原火灾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1、引起空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草原火灾烟尘导致大气污染,容易形成烟雾,长期笼罩在天空中不易被驱散,最长可以在空气中滞留时间超过20天,覆盖面积超过一个县域面积,长期吸入能使人出现眼红、流泪、咳嗽等症状,烟尘中还含有大量有毒气体、过敏物质并容易诱发各种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并且影响交通正常运营,燃烧产生大量烟尘形成浓雾,直接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给人类带来交通隐患。

2、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草原火灾能烧毁牧民的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草原附近的村镇,危及牧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此外,扑救草原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时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安定。

最后,友情提醒,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资源,草原火灾烧毁草地,破坏草原生态环境,降低畜牧承载能力,烧掉了人类经过辛勤劳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让草原畜牧业带来的经济财产大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环球在线消息著名网络科普作家塔米姆·安萨利在其近著中,提出了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10大科学发现

人类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

一、勾股定理。在每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第一个证明这一定理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毕达格拉斯认为,物理世界的核心是数学。将物理学与数学相结合,证明是最富有成果的结合。甚至到现在,如果一项科学理论能够从数学上加以证明,人们才会认为这项科学理论是真正可靠的。

二、微生物的存在。17世纪末,荷兰透镜制造商列文·虎克从自己的牙齿刮下一些污物,并通过显微镜观看这些东西。他认为这里有“小微生物”在动。事实上,人肉眼是看不见这种“小微生物”的。约两个世纪后,对这种“不可见”微生物的了解,使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这一理论又使医生攻克了多种疾病:伤寒、小儿麻痹症及白喉等。之后,人类对从传染病、心脏病到癌症等死亡主要原因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三、三大运动定律。牛顿提出了运动的三大定律,解释了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牛顿还发明了微积分及解释了引力。

四、物质的结构。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推翻燃素说,提出“元素”说。他说,这种“元素”物质不能被任何化学过程再分解。他提出的元素表是不完整的,且有一些错误,但是他对完整元素表的提出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他的工作,科学家们提出近代的看法:即所有物质能被分解为109种元素,所有元素是由原子构成,所有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等等……

五、血液循环。每一个人拥有固定量血液,以固定方向绕其身体循环。这个事实在12世纪,首先由阿拉伯医生Ibnal-Nafis发现。17世纪,又被英国医生哈维再次予以发现。哈维的成就为人们充分了解人和动物的生理学开辟了新的途径。

六、电流。19世纪,伏打等科学家们让“电”流动。使人们了解到电流是一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力。发现电流要比其实际应用意义重大得多,科学家发现,电、磁、无线电波和光是各种不同形式的电磁力。

七、物种进化。人们习惯认为,目前在地球上的每一种生命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即没有新的物种诞生,迄今也未发生什么变化。19世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揭示出地球上生命的动态性质。尽管进化论本身在科学家们之间仍有争议,但事实上,没有一名主流科学家怀疑下列事实:老的物种在死亡、新的物种在生成。

八、基因。孟德尔从未描述过基因,也没有观测到基因以及使用基因这个词。但这位奥地利传教士发现了遗传定律,仅仅通过繁育豌豆,画出其结果图,就得出了卓越的结论。孟德尔发现,在预先可测知规律下控制的组合,父母可将其独特的特性传给子女。科学家随后判定必然是某些实际的物质携带这种特性,于是创立了基因这个词。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九、热力学四大定律。18世纪,卡诺等科学家发现在诸如机车、人体、太阳系和宇宙等系统中,从能量转变成“功”的四大定律。没有这四大定律的知识,很多工程技术和发明就不会诞生。热力学四大定律对宇宙有重大意义,总的无序量一直在增加。

十、光的波粒二象性。牛顿认为光的行为像波,后来其他科学家认为,光的行为像粒子流。光是波还是粒子?20世纪初,波尔、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发现,光是波也是粒子,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导致了量子力学的诞生。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是对“宇宙实际由什么构成”的最深刻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人类物种现身,在我们之外还有一种人类?

全文共 1628 字

+ 加入清单

长久以来,我们只要一说到“人”,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我们自己,而也一直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人类,准确的说叫做“智人”。但其实这些都是自然的发展,其实在远古时期,有不止一种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只是最终只存活下来了一种。而近日,就发现了在智人之外的一个人类物种,这又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期,后来又为什么会灭亡了呢?

当今世界只生活着一种人类,那就是智人。但是,几万年前,其他古人类物种同智人一道生活在地球上,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等。日前,又有一个新的古人类物种在菲律宾被发现,它的出现为人类进化史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据英国《卫报》10日报道,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机构的专家在菲律宾北部吕宋岛的洞穴挖掘出一个距今约5万至6.7万年的古人类物种化石。考古学家估计这个新人种高4英尺(约1.22米),将其命名为“吕宋人”。从挖掘出的化石推测,吕宋人能够用两条腿走路,也能爬树,同时保留了一些极其原始的形态特征,尤其是他的足部趾骨形态同南方古猿很像。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起源研究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斯特林表示,一大谜团是什么导致这个古人类物种灭绝,智人是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弗洛伦特·德特洛阿表示,这一发现对曾盛行的人类进化史观提出新的挑战。据悉,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大约5万年前,人类祖先才从非洲分散到世界各地。德特洛阿说:“我们现在知道,这是一个复杂得多的进化史,有多个不同的古人类物种曾同智人同时代存在、杂交、灭绝。吕宋人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会有更多发现表明,数千到数万年前,智人绝非地球上唯一的人类物种。”

据《自然》杂志4月11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2007年至2015年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一个洞穴里先后发现之前未发现人种的7颗牙齿化石以及6块足骨、手骨和腿骨化石,这些化石属于至少3个个体。

分析显示,这些化石距今至少5万年至6.7万年。科学家将这一人种命名为吕宋人,推测他们吃肉、用石制工具、体型较小。人类祖先与黑猩猩分家后,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包括直立人(生活在距今180万至300万年前的非洲、欧洲和亚洲,一般认为起源于非洲)和智人(生活在距今25万至4万年前,人属下的唯一现存物种,形态特征比直立人更为进步)在内的许多分支,但其他分支早已灭绝,唯有智人及现代人类这一支存留了下来。

科学家表示,吕宋人和本世纪初发现的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人(生活在最晚距今1.8万年前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地区)曾经与智人同时生活在地球上,不排除吕宋人灭绝是因为智人来到亚洲。

参与吕宋人研究的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推测,吕宋人可能是直立人的后代,直立人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走出非洲的人类物种。

法国研究人员领衔的一个国际团队在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在菲律宾吕宋岛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古人类物种,并将其称为“吕宋人”。这一新发现显示出古人类在东南亚地区进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研究报告说,科研人员分别于2007年、2011年和2015年在菲律宾北部吕宋岛的卡亚俄洞穴遗址中发掘出骨骼和牙齿等化石,这些化石来自至少三个古人类个体。

对化石的分析显示,其中两个样本可追溯至距今至少5万年和6.7万年。研究人员说,这是菲律宾已知最古老的古人类化石,早于此前发现的智人化石,后者大约生存在距今3万年至4万年前。

研究显示,“吕宋人”的骨骼化石区别于其他古人类化石,呈现“混杂”的特点。比如其臼齿非常小,类似于智人,但其整体牙齿大小、牙齿和前磨牙的比例等更类似于南方古猿或直立人,脚趾骨化石也与南方古猿类似。脚趾骨和手指骨的曲线显示“吕宋人”可能擅长攀爬树木。

智人是现代人类的祖先,而直立人和南方古猿古老得多,并且早已灭绝。

科研人员认为,“吕宋人”的一些特征与南方古猿相似,而其他特征则类似于智人。研究报告作者、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人员佛洛朗·德特鲁瓦对媒体推测认为,“吕宋人”有可能是直立人的后代,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什么地震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人类危害的大小受很多因素影响,下面带您了解一下对人类危害较大的地震。

1.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

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灾害当然也越大。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震中烈度越高,破坏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别浅的地震,即使震级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坏。

2.场地条件

场地条件主要包括土质、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断裂带通过等。一般来说,土质松软、覆盖土层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断裂带通过,都可能使地震灾害加重。

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

地震,如果发生在没有人烟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级再大,也不会造成伤亡或损失。相反,如果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灾害。

4.建筑物的质量

地震时房屋等建筑物的倒塌和严重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抗震性能如何,直接影响到受灾的程度。

5.地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破坏性地震如果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达3至5倍。唐山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深夜3点4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室内熟睡。

今天小编就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什么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人类的健康牺牲,常见的实验用犬——比格犬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比格犬(详情介绍)

比格犬又称为米格鲁猎兔犬,是世界名犬犬种之一。在美国、日本的最受欢迎犬之中排名第七,而每年的受欢迎度也一直在上升。它是漫画史努比的原型犬只。除了作为宠物犬和狩猎犬之外,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实验用犬,世界上每年用量约为十万只,所以我们更加需要呵护身边的比格犬,因为了我们人类的用药安全,它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护航。一、历史相传比格犬与英国皇室的渊源颇深,约在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的时期英国正值狩猎风潮。英国皇室养育了许多名犬以配合皇家出游打猎,而短小精悍的比格犬被训练成专门狩猎小型猎物,而小型猎物中以兔子最为灵敏与珍贵,因此兔子经常是比格犬猎捕的重要对象。也因比格犬猎捕兔子成果惊人,因此被冠上“兔子杀手”的称号,久而久之就被称比格犬为猎兔犬。还因为它的吠声比其它猎犬高亢,还有“森林之铃”之称。后来狩猎风潮逐渐退去,比格犬开始转型成为家庭犬。活泼好动的比格犬在成为家庭犬之初并不太受欢迎,其原因为太过好动难以驯服,但在后来专业训狗人士与兽医的帮忙下逐渐适应人类的家庭生活,最后成为家庭犬的一份子。二、作用目前比格犬是最常用的实验用犬,已成为实验研究型中最标准的动物,此种犬多用于长期的慢性实验。在国外,它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毒学、药理学以及肿瘤学(如癌的病因学和癌的治疗学等)等基础医学的研究工作中,而农药的各种安全性试验,特别是制药工业中的各种实验,使用该犬最多。比格犬作为实验用犬有很多优势。首先在体型上比格犬大小适中,控制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比格犬的身体都比较健康,抵抗力在狗狗中也相对的比较出色。更重要的是比格犬的性格,该犬性格活泼,即使经过几次试验之后,仍然能够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不仅如此该犬与人亲近而且没有什么攻击性,由于该犬有着不错的服从性,所以再进行某些工作时也相对的比较配合,更加地容易管教。还有比格犬的遗传性能稳定,一般无遗传性神经疾患,在研究工作中为了得到重复性好而稳定。尤其在实验中对环境的适应力、抗病力较强。被国际医学、生物学界公认为较理想的实验用犬。目前,世界上该犬的年用量约为十万头。所以我们要更加疼爱自己身边的狗狗,它们已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为我们做了太多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科学家实验室模拟极端宇宙环境:欲解开宇宙之谜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希望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基本的物理情况,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一些暴力现象。

在科学家建立的第三个极端宇宙模型中,他们模拟的强大宇宙粒子“加速器”(如超大质量黑洞)可以将等离子体推开几十万光年。科学家希望找出这些能量“助推器”是如何工作的,以便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宇宙的理解。

“我们使用高能激光束来创造物质的极端状态,在原子水平上,我们使用最先进的X激光源来分析这些物质的状态。”齐格弗里德,SLAC实验室的科学家?齐格弗里德·格伦泽说。

第一项研究的目的是,如果陨石撞击到石墨天体的表面,是否可以转化为钻石。科学家预测,这种撞击可能会将石墨转变成一种叫做兰斯德尔的钻石,这种钻石比传统的钻石更坚硬。

"兰斯德尔·斯通的存在一直有争议,但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格兰特说。

研究小组使用高能激光脉冲加热石墨表面。激光脉冲可以向样品中发射冲击波并快速压缩。随着超快X射线穿过样品内部,研究人员成功地观察到冲击波改变石墨原子结构的过程。

第一项研究的目的是,如果陨石撞击到石墨天体的表面,是否可以转化为钻石。研究小组使用高能激光脉冲加热石墨表面。激光脉冲可以向样品中发射冲击波并快速压缩。随着超快X射线穿过样品内部,研究人员成功地观察到冲击波改变石墨原子结构的过程。

直到格兰兹和他的同事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进行了实验,只有那时他们才有这样的机会。他们使用实验室的高功率骏利激光快速压缩和加热液态氘样品(即氘)。然后他们还用x光观察样本结构的变化。

该团队发现,当压力达到250,000个大气压,温度达到7,000华氏度(3,871摄氏度)时,氘确实从中性的绝缘液体变成了离子化的金属液体。

“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当跃迁发生时,最初在重氢分子中结合在一起的两个原子会分离,”保罗说,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保罗·戴维斯说,“冲击波产生的高压和高温似乎将氘分子分成两半,导致它们的电子变得自由,从而导电。”

在科学家建立的第三个极端宇宙模型中,他们模拟的强大宇宙粒子“加速器”(如超大质量黑洞)可以将等离子体推开几十万光年。这些“加速器”和储存在其电磁场中的能量可以转化成少量能量极高的粒子,产生短而强度极高的伽马射线。

科学家希望找出这些能量“助推器”是如何工作的,以便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宇宙的理解。该实验还可以为设计更好的加速器提供新的灵感。加速器是许多基础物理实验和医疗设备的核心。

研究人员认为磁场重联现象可能是宇宙加速器的主要能源之一。磁重联指的是磁场线在等离子体中断开,然后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结合在一起,并释放磁能的过程。

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模拟来确定等离子体在这些实验中的行为。

“如果将来有人想通过实验研究粒子如何从磁场重联中获得能量,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为他们提供一个诀窍。”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西摩?塞缪尔·托托里卡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知识普及: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哪些,你知道吗?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们认识和观察世界手段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人们对宇宙观测范围也一直在扩大,远古时代人们仅凭肉眼观望世界,宇宙就是天地,后来出现托勒密为代表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随后哥白尼为代表的日心说,推翻了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到了太阳系。

再后来人们利用望远镜把宇宙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银河系,到20世纪随着照相术,光谱学 射电望远镜的发展,这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包括了广漠的星系。

到目前为止,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超级天眼之称的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灵敏最先进的望远镜,它可接收到来自宇宙137亿年前的电磁信号,使探测宇宙范围的直径达到930亿光年,这是目前我们人类能探测到的最大的宇宙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类艺术殿堂 世界四大博物馆

全文共 1249 字

+ 加入清单

博物馆是人们用以记录和研究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地方,里面常常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物藏品。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馆藏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那你知道世界四大博物馆指的是哪四大博物馆吗?那么本期的城市文化,为你解析。

法国卢浮宫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英国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对民众开放的博物馆,所有“好学求知的人”都可免费进入。

早在1753年,英国的一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逝世前留下遗嘱,将他个人收藏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等全部捐赠给国家。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并于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包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等组成。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向博物馆捐献了英国君主“老王室图书馆”的藏书。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宫邸。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新建的侧翼建筑——由法国建筑师让·巴蒂斯特·瓦林·德·拉·莫斯设计的“艾尔米塔什”,该博物馆由此得名,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珍藏的历史文物与艺术品,共约270多万件,据说要看完这么多藏品,要花费27年的时间。艾尔米塔什原来只是冬宫的一小部分,经过多年的积累,艾尔米塔什的藏品日渐增多,收藏的种类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十月革命以后,整个冬宫归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纽约海登天文馆遥遥相对,后两者分别主要回顾了大自然中其他动物的历史,以及满足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也就是外太空的好奇心,而大都会博物馆则回顾了人类自身的文明史的发展。

该博物馆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它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并与和其同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一起,构成了人类过去跟未来的两大交汇点,大都会博物馆记录着人类的过去,而联合国总部则在描绘着或者说在规划和展望着世界的或者说人类的的未来。截至目前,该馆目前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类如何登上火星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飞往火星从技术上来说并不比登月更复杂,只是所需的燃料和给养远多于登月,难度由此而生,由此也产生了众多的载人登陆火星方案。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但它的运行轨道在地球的运行轨道之外,火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687个地球日,火星和地球相互接近的时间间隔是两年零50天,即26个月,也就是780天。火星和地球一般距离在8000多万公里以上,只有在火星大冲时两者距离才最近,在5000万到6000万公里,而这要每隔15到17年才有一次。飞往火星,单程需近一年,较好的发射时机每隔一年才有一次,到火星后,要想返回,也要隔一年牛才有合适的时机。飞向火星从技术上来说并不比登月复杂,只是所需燃料和给养大大多于登月。难度由此而生,所以出现了众多载人火星方案。

▲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火星计划

前苏联早在60年代就制定了一系列飞向火星的计划,设计了各种飞往火星的飞船,最后因发射火星飞船的火箭发射失败而终止。俄罗斯在90年代中期也制定过载人火星飞船计划。他们在和平号上训练宇航员,掌握在太空长期生存的技术,因为飞往火星来去至少要一年半时间。俄罗斯还打算在和平号上装配飞往火星的飞船,以减少从地面发射所需的动力,并和美国等联合研究飞往火星的计划。今年1月俄罗斯《独立报》报道,俄罗斯已设计出火星空间站的模型,期望在条件成熟时以技术投资方式,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把它送往火星。这说明俄罗斯登陆火星的雄心始终未灭。

▲美国国内的不同意见

美国宇航界在载人火星飞行的研究上一直存在不同意见。《科学美国人》杂志1999年3月发表过一篇主张只用无人飞船探测火星的文章。但2000年3月又发表了一组文章驳斥这种意见。这些文章说,美国政府对载人火星飞行不太积极是因为冷战已经结束,美国没有了竞争对手,缺少竞争动力,且载人火星飞行花费极大,至少需 5000亿至6000亿美元。

▲火星直接登陆计划

美国宇航局前工程师朱柏林组织热心载人火星飞行的科学家成立了民间组织火星协会,自筹资金,研究载人火星飞行方案。

他们的方案叫做火星直接登陆方案。一反常用的登月模式,即发射一艘大飞船,到达火星后送出一个小登陆艇。让大飞船在轨运行,等待宇航员返回。他们认为这艘大飞船是个累赘。多造一艘飞船,就多一次发射,多一笔开支。其次,把它留在轨道上还要消耗大量的给养和燃料,成了堵不住的窟窿。最后,留在飞船上的宇航员还要面临失重和防辐射等问题,因而迫使在火星上的探险者迅速返回地球。

他们主张首先用无人飞船送一座能生产水、氧和作为燃料的甲烷的小型化工厂到火星上,减轻携带生活原料的负担;然后再用另一艘载人飞船把宇航员送到火星上,利用小型化工厂提供的水和氧生活,在火星上建立基地,用生产出的甲烷作燃料乘飞船返回。这种方案的起飞价只要200亿美元,前后共10年,每年增加2亿美元。他们的这一方案已部分被美国宇航局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狗比猩猩更懂人类?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狗狗对人有着很好的理解力

猩猩或许是与人类亲属关系最接近的一种生物,所以在我们看来,猩猩能够更好的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但是有研究者表明比起猩猩狗狗更加理解我们人类的一些行为。

有研究发现,当人类指向一件物体时,猩猩并不会表现出什么反应,但会引起狗的注意,它或许还知道人类想要的是什么。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认知心理学家Juliane Kaminski告诉记者:“狗对人类交流敏感是由于狗的特殊适应性。我们正在研究这种适应性。多种证据表明驯化过程中的选择压力已经改变了的狗,使它们完全适应自己在人类环境中的新位置。”

刚出生6周的小狗,虽然完全没有经过训练,但它们似乎依然可以理解人类的指示。也许,狗对人类交流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在研究中,Kaminski与同事们对比了猩猩和狗对人类指示的理解程度。人指向一个可见的物体,不在人的可触范围内,在测试动物的范围内。如果猩猩、狗还回物体,它会得到食物奖励。(猩猩奖励果汁或花生米,狗会奖励干狗粮。)在这项对比中,猩猩完败。虽然猩猩对食物奖励很有兴趣也很积极,但是他完全无视人的手势。而狗则顺利通过测试。

狗狗的理解力是与生俱来的

猩猩没能理解人类的手势,不理解人类的手势和得到食物之间的关联,从而直接忽略了人。研究合作者Kaminski说:“猩猩对周围其他人有着非常复杂的理解。比如不管周围的人有没有看它,它知道哪些是你能看到的,哪些是你看不到的。”由此可见,猩猩是非常聪明的。但它依然不能理解人类的指示与它想要目标之间的联系。kaminski还解释这一点连狼都做不到。“即使狼被饲养在人类的环境里,也不能像狗一样灵活的理解人类。狗对人类手势的理解大概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至于猫咪,先前的研究显示家养的猫咪会关注人类、也理解人类的手势。然而能做到这点的猫咪却是凤毛麟角,只有少数家庭养的猫咪可以和狗一样理解人类。

科学家们发现协助狩猎的猎犬和牧羊犬对人类手势的理解远强于自主狩猎猎犬、搜救犬 (用于搜寻被掩埋的物体),牲畜守卫犬以及雪橇犬。“也许这个结果没什么意外,但给了我们条件提出假设。假设狗和狼之间的差异源自基因。我们的研究也提醒研究者在进行动物行为实验时要注意控制物种。”

猩猩在这项研究中的结果使得研究者十分困惑。从普遍接受的理论来看,交流作为核心能力应该被遗传下来。而猩猩作为系谱图上与人类亲缘关系如此近的物种却不能理解人类的手势。这也许说明手势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不过有的狗狗又能很好地理解人类的手势推翻了这一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日本国立天文台发现一巨大宇宙黑洞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国立天文台发现巨大宇宙黑洞

日本国立天文台的中井直正教授等人 8 月 6 日说,他们在距地球约 8500 万光年的一系外银河中心发现了一个巨大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 280 万倍。

据科技日报消息,中井领导的科研小组曾在南天的唧筒座发现了与银河系规模相当的涡旋银河IC2560,同时发现从这一银河的中心部发出水分子的强烈微波,即水脉泽。他们在日本野边山宇宙电波观测所用直径 45 米的射电望远镜对此银河先后进行了 5 年的观测,结果发现,相当于整个银河十万分之一大小的圆盘状气旋在以每秒 213 千米至 418 千米的速度旋转,从气旋圆盘的半径和旋转速度计算,其中心质量可达太阳的 280 万倍。同时,在中心部也发现了高速运行的水分子。如果这一天体是一个星团,那么在这种高速旋转中就会立刻被撞得粉碎,因此只能是黑洞。

6 年前,日本曾在距地球 2300 万光年的气旋银河

M106 中心部发现了相当太阳质量 3900 万倍的巨大黑洞。这次发现是继 6 年前在人类居住的银河系外第 2 次发现黑洞,这次发现的黑洞比上次小,仅为上次的1/14。

寻找到各种各样的巨大黑洞,分析黑洞母体银河的结构,就可以揭示黑洞诞生和银河进化的宇宙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天文学和人类的生产活动

全文共 2411 字

+ 加入清单

110.地球运转规律是制定历法的基本依据

历法是天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日历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都有重大的意义,因而世界各文明古国历来十分重视历法的编制和研究工作。中国古代一向把历法的改革当做重大国事,自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以来,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提出过 100 多种不同的历,在世界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部好历的制订可以促进生产,在中外历史上都有过因改历不善而导致社会骚乱的记载。

早在 4500 年前,轩辕黄帝就制定了天文历法。《史记》卷一,五帝本记第一中写道:“于是(尧)命令羲氏、和氏,恭敬的顺应上天,从日月星辰的运行,定出一年的历法,敬谨的把时令传授给百姓,分别命令羲仲住在扬谷的地方。敬谨的迎接旭日的初升,管理督导春季的耕种。日夜的长度均等,傍晚乌星正在南方出现,依据这景象来定准春分的日子。人民于是都分散到田野里,鸟兽也在生育交尾。再命令羲叔住在南方大交山,管理督导夏季的农作,敬谨的祀日并记下日影。白天最长,傍晚火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一景象来定准夏至的日子。人民于是尽全力助耕,鸟兽的羽毛也变得稀疏了。再命令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敬谨的恭送太阳的隐没,管理督导秋收。日夜的长度均等,傍晚虚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此景象来定准秋分的日子。人民于是喜悦和乐,鸟兽也长出新的羽毛。再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管理考察农作物的储藏。白天最短,傍晚昴星在正南方出现,依据这景象来定准冬至的日子。人民于是都停留在室中取暖,鸟兽的羽毛也长得茸茸的。确定一年为 366 天,又用置闰的办法来调整四时的误差。确实的整饰百官,各种事业都欣欣向荣。”这充分反映了我国辕黄时代天文学就开始得以发展,并紧密地同人民的生产活动及生活的时日的推算相结合。

也许是由于尼罗河的年年泛滥,古埃及大约于公元前 27~22 世纪就开始根据天狼星的偕日升来预报尼罗河的周期性泛滥。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巴比伦尼亚还把一年定为 360 天,或 12 个月。这种原始的历法十分粗疏,每月 30 天,与朔望月的周期不符;而一年 360 天又与一回归年的实际长度不一致,所以时常加入闰月,作必要调整。但巴比伦人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测得很准确。在公元前 4 世纪末,他们所测得的朔望月和近点月的精度已达秒的量级。可见,他们和古代中国人一样,利用天体的出现于夜空的时间变化来确定农时季节。

一般地说,所谓历法就是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具体地说,就是安排一年的月数及每人月的天数,使每年能在相同的月份及大体相同的日子里发生季节的变化,从而便于按照日历所规定的时日来进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当然,年中的月和月中的日都必须是整数。

从天文学观点,“年”的长度实际上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从地球看来,就是太阳在天球上所作的周年运动。然而,如果选用不同的参考点就有不同长度的“年”,现代的历通常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这称为“回归年”—一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其长度大致是 365.2422 日。应该指出的是,回归年并不是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是以恒星作参考点,因此其公转周期称为“恒星年”,长度约为 365.2564 日,比回归年略长一些。其原因是因为春分点受岁差和章动的影响,平均每年抽西移动 50″左右。月也是一种比日长的单位,其原来的意义是以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运动为基础的。古代人类很早就利用月亮的这种运动来测定时间。同样,因为参考系的不一就有不同的长度,出现不同意义的“月”。通常可分为:“朔望月”,它是指月相盈亏的变化周期,约为 29.5306 日。“恒星月”,它是指月亮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的时间间隔,长度为 27.3217 日。从理论上说,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是以完全独立的三种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因而,它们之间没有整数的比例关系也是很自然的。但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需要,希望在一定精度下,把它们统一起来,这就是制定历法的基本原则。

111.天体(特别是太阳)的活动对人类生态环境有直按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和演化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除了为地球创造了合适的生态环境外,太阳还以其他方式影响着地球。早在 1801 年英国的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就发现年雨量与太阳的黑子数的多少有着一定关系,这便是最早的日地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日地关系”已发展成为介于太阳物理与地球物理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这门学科研究的内容包括:太阳活动的地磁效应、太阳活动的电离效应、太阳活动与极光、太阳活动与宇宙线、太阳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太阳活动的其他效应。

上面所列举的方面,都是太阳活动可能引起地球上各种活动的变化。经过数十年的资料统计往往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例如,至今人们虽然对于太阳活动如何影响气候的具体机制缺乏了解,但人们对 80 年的降雨量的统计与太阳的黑子活动相比较,发现其间有明显的周期相关性。树木年轮的疏密也与太阳核子数间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而外,过去人们对于其他天体可能对地球的影响是重视不够的。中国流行一句谚语:“杞人无事忧天倾”。天果真是蹋不下来吗?考虑天是否会塌下来的问题会是“庸人自扰”吗?按现代宇宙学的观点,如果宇宙是“闭合的”,那么它迟早是会“塌”的。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而杞人的“忧虑”倒是提出此问题的“先导”了!当然,那将是数十亿甚至是数百亿年后的事了。这对于鄙薄科学的功利主义也许仍是“庸人自扰”吧!但无数的小行星和彗星碰撞地球的可能性大概总不是“天方夜谭”了吧?各个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上所留下的“宇宙弹坑”,说明了产生巨大爆炸威力的小天体对行星及其卫星的碰撞事件是频繁发生的。1994 年发生的相当于 5 亿颗原子弹爆炸规模的彗木相撞,如果发生在地球上,那我们这些热衷于“种内竞争”的人类,是否都将成为地球下一个地质世纪的石油资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早期的宇宙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厌倦了大爆炸理论,想要对宇宙学做出自己的解释,那很好,但你必须弄清楚一些问题,比如宇宙的膨胀,以及宇宙初期图像中的斑点。换句话说,你必须找到比暴胀理论更好的解释。

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宇宙早期的压强、密度和温度差异已经困扰了许多其他的宇宙理论,包括最流行的火宇宙(ekpyrotic universe)理论。这是一种古老的哲学思想,“ekpyrotic”这个词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大火”。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认为宇宙就是一团大火,处在诞生、冷却和再生的永恒循环中。

在火宇宙模型中,宇宙不断循环,而我们目前正处于“爆炸”阶段,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慢下来,停止,逆转,并压缩回到难以置信的高温和高压状态。然后,宇宙将(以某种方式)反弹回来,并在新的大爆炸阶段重新点燃。

问题在于,我们很难在火宇宙中复制宇宙早期图像中的斑点和斑块。当我们试图拼凑一些模糊的物理学观点来解释“挤压—反弹—爆炸”的循环时(这里要强调“模糊”,因为已知的物理学还无法理解过程中涉及的一些能量和尺度),所有的东西都过于平坦。没有凸起,没有摆动,也没有斑点,更没有温度、压强和密度的差别。

这不仅仅意味着这些理论与早期宇宙的观测结果不符,也意味着这些宇宙理论不能解释一个充满星系、恒星甚至人类的宇宙。

这有点令人失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如果人类与外星人聊天,该用什么语言?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2025年,来自遥远星球的外星探险者首次与地球接触。他们有一台通用的翻译机器,所以我们理解他们的语言不会有太多困难。不幸的是,他们学到了太多关于人类的负面信息,并且对我们这个物种有着扭曲的看法。

因此,为了向外星人展示人类最好的一面,由科学家、政治家、名人和地球上其他人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决定选择一种语言,希望在第一次接触期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多的信息,并以一种象征性的姿态展示我们是多么高效和聪明。

那么,他们会选择哪种语言呢?地球上有5000到7000种语言,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如果科学家有大量的资源和时间,他们会以这种方式研究这个问题:首先,选择适当长度和写作标准的段落;然后,环游世界,找到合适的人来读这篇文章。

每种语言都记录了至少十几个读者阅读短文的正常节奏。记录每段的音节总数,测量每个读者阅读文章所花的时间,然后计算每秒的音节数。下一步是提取每个音节中包含的有意义的信息,以获得每个音节的平均信息密度。

最后,使用这些值可以导出每种语言的“信息比率”。

法国里昂大学的研究员弗朗索瓦·佩莱格里诺和他的同事没有环游世界,也没有研究每种语言。然而,在2010年,他们用上述方法确定了世界上七种语言的信息比率,即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日语、西班牙语、汉语普通话和德语。

结果表明,英语中的信息比例最高,但并没有高多少。大多数语言有相似的比率,日语比其他语言低。

有趣的是,每个音节信息较少的语言,如西班牙语、日语和法语,往往说得更快。这使得这些语言(日语除外)同时提供与意义密集型语言(如普通话和英语)相同的信息量。似乎在现有的语言中选择并不容易。

当然,地球外星人欢迎委员会也可以创造一种新的人工语言。这种语言应该是一种逻辑最强、效率最高、表达最详细、最准确的人类语言。它还应该尽量减少歧义。因为从我们目前对各种语言的理解来看,模糊性、不合逻辑、冗余性、多义性(多重含义)和整体随机性似乎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

仍然有这样一种语言——伊思奎尔。这是由美国人约翰·基·哈达创立的,他是加州机动车管理局的中层经理。不要认为一个工作与语言研究无关的人不能创造新的语言。事实上,伊茨基尔语令人惊讶地精彩。

约翰·基·哈达创造伊斯奎尔语的初衷是减少人类语言中的歧义和语义歧义。通过在一个严格的语法结构中组合58个音素,它可以表达任何人类可能有更准确和更深刻的想法,尤其是那些与人类自身有关的。

然而,这种语言如此复杂,以至于没有人,甚至是创始人奎贾达,能流利地使用它。

然而,我们不需要说得流利。我们只需要为我们的外星人举行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介绍我们自己,我们无数的语言,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我们对和平的渴望。这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人类为什么要吃盐 为什么人类要吃盐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需要吃盐是因为食盐中含有人体需要的一些元素。

食盐中氯化钠的含量可以达到95%,而氯离子和钠离子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如果缺乏的话,会带来很多的健康问题,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

虽然我们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取这些离子,但是根据科学研究,最安全最有效的获得方式就是通过食盐。吃盐不仅对人类有独特的作用,而且食盐作为一种调味作料,能够给食物添加不同的味道,让我们品尝的时候,能够有更加丰富的感受。

食盐虽然可以促进人体身体健康,但是过量食盐也会导致高血压,胃癌等疾病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