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鱼类生理学试题(优秀19篇)

鱼肉作为瘦肉中一类说是不仅有营养,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而且还不增肥,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鱼类生理学试题呢?下面问学吧小编告诉你。

浏览

1935

文章

141

海马属于鱼类吗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海马属于鱼类,海马是鱼类的一种,海马是海洋鱼纲生物。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且它的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

在自然海域中,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水,故而经常用它那适宜抓握的尾部紧紧勾勒住珊瑚的枝节、海藻的叶片上。

海马性格很是懒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之上,有时也倒挂于漂浮着的海藻或其他物体上,随波逐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实验生理学奠基人克劳德·伯纳德:活着公敌死后功臣

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从结局来看,65岁的克劳德·纳德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他拥有法国科学家从未有过的荣耀。他去世后,法国下议院投票决定为他举行国葬,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为科学家举行国葬。

小说家福楼拜曾描述道:“这个虔诚而壮观的葬礼比教皇去世时举行的仪式更令人难忘。”

然而,在这种令人悲伤的荣耀背后,隐藏着一位科学家,他提倡通过活体解剖和其他实验方法来理解生命现象,并且已经经历了漫长的一生。

伯纳德是一个贫穷家庭的药剂师学徒,最初梦想成为一名剧作家。因此,店主解雇了这个工作做得不好的年轻人。伯纳德随后拿出剧本,找到了巴黎著名的评论家奥萨马·本·拉登。

“如果只是为了吃饭,你应该学另一门手艺。”批评家们指责年轻人。这粉碎了伯纳德的作家梦。

1834年,21岁的伯纳德进入了巴黎的一所医学院。显然,这个新来的人不是一个好学生,他在参加考试的29人中仅排在第26位。然而,他最终获得了实习资格,并在实习期间转专业为解剖学和生理学。或许得益于早年的写作训练,伯纳德的论文清晰、流畅、优雅。

这立即引起了医学界的注意,并很快使他成为法国科学院院长、生理学家马让迪的实验助手。他的主要任务是做活体解剖实验。从那以后,伯纳德迈出了成为实验生理学创始人的第一步,也招致了一生的批评。

1832年,当伯纳德仍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时,法国大学的一些人开始抗议活体解剖,并坚决反对开设解剖学课程。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乔治·居维叶男爵曾嘲笑说:“活体解剖的结论只是一大堆错误。”

然而,伯纳德却无动于衷,坚持认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建立生命科学,例如,“只有在牺牲了某些生命之后,生命才能从死亡中拯救出来”。

然而,从那以后,伯纳德回家了,再也不能平静地生活了。妻子非常虔诚,不仅强烈反对丈夫的活体解剖,还成为反对活体解剖的社会成员。在他们结婚后的25年里,他们的争吵从未停止过。

伯纳德躲在地下实验室,被邀请到当地警察局长的办公室。伯纳德在研究胃液的消化过程中,将一根插管插入狗的胃里,但是狗在半夜带着插管逃跑了,并被带到了警察局。幸运的是,在询问之后,导演同意了伯纳德的解释,并和他成了朋友。

但是麻烦并没有就此停止。不久之后,不仅动物而且儿童都被秘密地装在袋子里送到伯纳德的实验室的谣言开始流传。

尽管伯纳德坚信自己正站在一个崭新的医学领域的门口,他还是不得不关上实验室的门。1851年,他甚至考虑放弃这门学科,成为一名医生。然而,“生命科学就像一个华丽的大厅,只有穿过一个又长又可怕的黑暗厨房才能到达。”

伯纳德终于活了下来。四年后,他接替了马让迪教授,并有了更多的发现。这些包括肝脏的糖原合成功能、血管舒缩神经、胰液在消化中的作用、箭毒、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物质的作用特性等。他成为第一个完成心脏导管实验的人,也是第一个在离开身体组织后让器官存活下来的人。

这些成就不仅没有缓和他们夫妻之间的争吵,反而使争吵更加激烈。没完没了的争吵、焦虑和在潮湿寒冷的地下室里的长期实验严重损害了伯纳德的身体。1860年3月,47岁的伯纳德离开他的妻子和女儿,回到他的家乡村庄养病。

在农村的两年半时间里,他完成了《实验医学研究导论》,这被后人视为生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书中,他警告读者要始终保持怀疑,“避免固定的想法,始终保持思想自由。”

这本书被后人视为里程碑,使伯纳德成为当时的目标。令伯纳德心碎的是,他的女儿也开始在反对活体解剖的各种活动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伯纳德夫妇的婚姻现在不可逆转。

1870年,这场噩梦般的婚姻结束了。同样在今年,一些国家颁布了法律,规定活体解剖在某些情况下可被视为犯罪。

幸运的是,法国官员不同意这些法律。法国科学院在三个不同的场合授予伯纳德生理学奖。当他于1878年去世时,议会为他举行了国葬。

但是这个“头发花白,头偏向一边”的生病老人在他的妻子和女儿的眼里总是一个公敌。他们不能接受他的实验方法。

甚至在伯纳德去世之前,他的女儿就拒绝进入他的房间,只是在外面踱步。这位老人被称赞为“其名字与生理学上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有关联”,最后他绝望地独自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7~9个月宝宝辅食添加鱼类顺序

全文共 1265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妈妈经常会说“宝宝吃鱼会聪明”,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对宝宝身体的发育、大脑的发育都有好处。那么如何安排7~9个月宝宝辅食添加鱼类顺序呢?下面就来讲讲相关的婴幼儿食品小知识。

从小到大,几乎每个孩子都在饭桌上反复听到老人家说:“吃鱼好啊,吃鱼聪明,要多吃鱼。”确实,鱼肉的营养非常丰富,不仅可以让宝贝聪明,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也是大有裨益。鱼肉这么好,当然要让孩子吃点了。大宝宝吃鱼一般没什么问题,而让鱼肉作为辅食给小宝宝食用则要注意了,相比于其他肉类,鱼肉属于海鲜,要让宝宝的味蕾和身体都接受。

给宝宝添加鱼肉辅食要看体质

相对于鸡肉、瘦肉,添加鱼肉辅食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宝宝是否为过敏体质。如果宝宝不是过敏体质,那么在10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尝试鱼肉辅食,但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那么妈妈们可以在1岁甚至更大些再让宝宝尝试鱼肉。在添加辅食之后,妈妈要留意宝宝是否出现不适、过敏等症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鱼辅食的添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鱼肉很有营养,而且有些宝宝还很喜欢这种独特的鲜味,但是也不可多食,一周吃两到三次就可以了,给宝宝添加辅食,仍然要根据均衡饮食原则。可以以鱼、肉、豆、蛋,轮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摄取来源,同时也可以分担风险并获取多样的营养和口味。

由于宝宝在1岁之前不能食用花椒、大料、姜葱等调味的食物,所以在给宝宝做鱼类辅食时,需要给鱼去腥的话,可以先将鱼肉煮熟,然后洒一点醋或者柠檬汁,就可以起到去除腥味的作用。

而去除鱼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鱼肉做好之后,爸爸妈妈使用筷子等工具剔除鱼骨,一般鱼背的肉刺比较少。

烹调鱼肉辅食的方式一样颇有讲究。一般以清蒸、水煮的烹调方式最好,而不宜使用油炸,另外由于鱼本身就有盐分,所以调味不要过重,以免给宝宝养成重口味的习惯。

妈妈一开始可以给宝宝喂食鱼汤,等宝宝适应之后,再加入米粥一起煮,之后可以经鱼肉压成鱼泥,加在粥或者面食中,用汤匙喂食。

适合宝宝吃的鱼类推荐

带鱼、黄花鱼和三文鱼非常适合孩子,鲈鱼、鳗鱼等也不错。

带鱼: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含量高于淡水鱼,再加上带鱼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更具补脑功能。而且,带鱼味道鲜美,小刺少,可减少鱼刺卡喉咙的风险。

黄花鱼:黄花鱼是非常适合孩子夏季食用的鱼类。黄花鱼营养丰富,新鲜的鱼肉中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碘等,而且鱼肉组织柔软,更易于孩子消化吸收。此外,黄花鱼肉呈蒜瓣状,没有碎刺,适合儿童咀嚼。

宝宝吃鱼类辅食注意事项:

选购新鲜的鱼类:肉质要有弹性、鱼鳃呈淡红色或鲜红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观完整、鳞片无脱落、无腥臭味等。

去腥:由于宝宝在1岁之前不能食用花椒、大料、姜葱等调味的食物,所以在给宝宝做鱼类辅食时,洒一点醋或者柠檬汁,就可以起到去除腥味的作用

除鱼刺:去除鱼刺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鱼肉做好之后,爸爸妈妈使用筷子等工具剔除鱼骨,一般鱼背的肉刺比较少。

三文鱼:三文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胎儿和儿童发育。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D、E,以及钙、铁、锌、镁、磷等矿物质,其肉质细嫩,口感爽滑,颜色鲜艳,非常适合孩子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海马是鱼类吗,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海马属于鱼类,它在分类学上属于硬骨鱼纲。因为它用鳃呼吸,有脊椎骨,背鳍、胸鳍和尾鳍,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海马尾部细长,呈四棱形,而且可以卷曲。这使海马可以用尾巴钩住海草,直立于水中。海马体表没有鳞片,却披着坚硬的环状骨板,有些环节上生有突起。

海马属于鱼类,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海马属具有不同于一般鱼类的外形,尾鳍完全退化,脊椎则演化到如猴子尾巴一样,可卷曲来钩住任何突出物体,以固定身体位置。

海马是直立着游泳的,头部与身体垂直向前掌握方向。与马也很相似的身体后部拖着一条逐渐变细的尾巴,在吃食休息时,尾巴能够缠绕在珊瑚或海藻枝上支撑身体。海马的繁殖方式也很不寻常。雌海马把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内,在雄海马的育儿袋中受精并孵化出幼海马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江团是什么鱼类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江团鱼是长吻鮠,属于鲿科鮠属的鱼类

江团鱼的体型比较长,前部短粗,后端侧扁,头部比较大且隆起,背鳍较短,身体颜色为粉红色且光滑没有鳞片,背部为暗灰色、腹部的颜色比较浅一些,其两侧分布紫灰色的斑块,鱼鳍颜色为灰黄色。

长吻鮠属于底层鱼类。一般常在水流比较平缓、水深且石块较多的河湾水域里生活,白天通常潜伏在水底或者石头缝里面,在夜间的时候会夜出觅食。觅食的时候也会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的时候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进行越冬。主要的食物是以水生昆虫以及其幼虫、甲壳类、小型软体动物和小型的鱼类为主。

长吻鮠属于温水类的鱼类,生存的适宜温度为0℃至38℃,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5℃至30℃,ph值的范围为605至90.,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7.0至8.4,耐低氧能力弱,如果池塘里面的水质溶解氧低至2.5毫克/升时,就会出现浮头的现象。长吻鮠喜欢底栖生活,喜欢集群,畏惧阳光。

江团鱼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以长江水系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言不合就开尿,鱼类用尿液向对手输送化学信号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使用的一些通信信号,如鸟的鸣叫和狮子的吼叫,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也有一些动物会惊讶地使用各种各样的“奇怪”代码。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美丽的鱼利用尿液向竞争对手发送化学信号。

研究人员用透明隔板将大鱼和小鱼分开。一半的隔板上有小孔,可以让水来回流动。后来,科学家将紫色颜料注入鱼体内,使其尿液染成蓝色。当这些鱼看到对方时,它们会抬起鳍,奔向隔板。他们也改变他们排尿的方式。被固体障碍物隔开的鱼无法检测到对手的尿液。

为了传递信息,这些鱼开始更加频繁地“嘶嘶”叫。研究人员最近在《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上报道说,较小的鱼开始试图攻击较大的对手,因为它们在尿液中没有化学线索。

研究人员推测,人类可能错过了其他一些自然信号。除了化学信号,动物还利用地震振动、电和紫外线进行交流。虽然视觉信号可能更明显,但这项研究也强调了发现生物体使用的不太明显的交流形式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珊瑚靠发出声音吸引鱼类“管家”?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珊瑚依靠吸引各种鱼类来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些鱼通过履行一系列的“家务”职责来维持它们的生存环境,例如清洁珊瑚礁和清理死亡的珊瑚礁,同时为新的珊瑚生长提供空间。

近年来,大堡礁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珊瑚白化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科学家发现,健康的珊瑚礁发出声音与白化珊瑚礁不同,白化珊瑚礁总是很安静,无法吸引鱼类。所以澳大利亚科学家在珊瑚礁上安装了水下扬声器。这些水下扬声器可以通过播放健康珊瑚的声音来恢复这些珊瑚的活力,使白化珊瑚对幼鱼更有吸引力。

原题:扬声器或帮助受损珊瑚恢复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蜂蛹可以钓鱼吗 鱼类爱吃的饵料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蜂蛹不仅可以吃,据说还可以用来钓鱼,很多人都不太相信这个说法,其实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下面介绍蜂蛹可以钓鱼吗鱼类爱吃的饵料

蜂蛹可以钓鱼吗

蜂蛹可以钓鱼。

蜂蛹是蜂虫成熟尚未羽化成蜂的茧蛹,一般长5厘米以内,蛋白质的含量很高,是多种鱼类爱吃的饵料,钓鳜鱼上钩率很高。

蜂蛹钓鱼的几个优势:

1.是蜂蛹做成的诱饵有着独特的气味,起到了良好的聚鱼作用。

2.是蜂蛹蛋白质含量高和香甜的味道,符合鱼类的胃口。

3.是黄蜂蛹虫色白醒目且常蠕动,诱鱼效果好,有利于鱼类及早发现,快上钩。

人工取蛹的方法

蜂房采回后用尼龙纱网将其围裹,然后在烟雾中熏2分钟~5分钟,以驱除躲藏在蜂房内的个别蜇人成蜂。熏后解开纱网除去蜂房表面上的泥土、残渣、树皮等杂质。人工取蛹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用小夹子撤去蛹口壁膜、将蛹及幼虫从蜂房内逐个取出;另一种是将蜂房口朝下在明火中烧1分钟~3分钟,使蛹口壁膜烧光并露出蛹头,再用手轻轻振拍盖使蛹及幼虫从房中脱落出来,个别不能剥脱的再用小夹子夹取。蜂蛹取出后置于干净的竹箕或盆中。

蜂蛹过敏的症状有哪些

在吃蜂蛹的时候,有些人是会产生过敏现象的,那么过敏都会有那些症状呢?首先如果是吃蜂蛹过敏的,那么你会觉得身体会非常的痒,慢慢地皮肤上面就会出现一些红点,特别是在脸部,越来越多,你也会越来越痒,然后你是非常想用手抓的,但是你越用手抓,它长得越多,如果得不到控制,那么你的身体会全身变痒,那感觉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马上服用药物治疗或是去医院治疗了。

在过敏的期间,患者就要注意一下饮食的习惯了,不易吃容易产生过敏的食物,例如海鲜蘑菇等等食物,因为身体健康重要,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按时服药哦,不可以耽误时间,慢慢地你过敏的症状就会消失的,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就要好好注意一下了,如果对于蜂蛹过敏的朋友,那以后就不要吃了,以免造成身材的不适,自己找苦头来吃。

松子炒蜂蛹的做法

材料:蜂蛹、松子、洋葱、青红椒、食盐、味精、鸡精、食用油。

做法:

1、将洋葱以及青红椒切小块备用,锅中加入食用油,七成热之后加入蜂蛹;

2、炸一分钟也就是蜂蛹变成金黄色之后取出来;

3、锅中留下少量的食用油,六成熟之后加入青红椒以及洋葱,爆香之后再加入蜂蛹以及各种调味品;

4、爆炒半个分钟之后撒上松子,然后就可以关火起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孕妈妈不能食用的鱼类有哪些?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怀孕期间饮食注意非常重要,鱼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孕妇吃鱼很有好处。那么,孕妈妈不能食用鱼类有哪些?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

鱼类被广泛公认是健康食品,有些鱼还含有保护心脏的脂肪。然而,不同种类的鱼体内会积聚着不同量的汞,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天然元素。

最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醒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妇女,要避免吃鲨鱼、鲭鱼、旗鱼及方头鱼,因为这四种鱼的汞含量可能会影响胎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值得注意的是,金枪鱼因为所含的汞少而没被列入孕妇禁食范围。但有负责制订汞管理条例的人士认为,妇女们在怀孕期间吃很多罐装的金枪鱼也是不好的,有些地区已经限制孕期妇女每星期吃金枪鱼的量不得超过198克。

汞进入孕妇体内之后,可以破坏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宝宝的认知能力低下,有人认为每年受汞影响的儿童约有六万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出的警告主要是针对孕妇的,但这也提醒了母亲和幼儿注意不要过多食用前面提到的四种鱼类。

孕妇每周可以放心吃罐装金枪鱼、贝类及小海鱼。尽量吃不同种的鱼,不要集中吃一种,每周平均吃鱼量不超340克就不用担心汞摄入过多。如果鱼中每一百万单位含一单位以下的甲基汞(汞在鱼体内的存在形式),那就是安全的。

鱼肉蛋白是优质蛋白,它的氨基酸的含量十分高,特别易被吸收,所以能够有效地供给胎儿生长发育,只需依照上面的准绳和留意事项去恪守,孕妇可适量多吃鱼。如果你对准妈妈如何保持营养均衡等有关孕妇饮食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孕妇饮食习惯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介绍盐NaCL对鱼类的影响

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鱼

一、盐对鱼类影响:1、消毒杀菌不同的比例能治疗和鱼类不同的消毒,主要是对鱼体表的的细菌、车轮虫、斜管虫等进行消毒。2、辅助鱼类的治疗盐能促进鱼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达到增强药物的疗效。3、平衡渗透压我们都知道,鱼体内外的含盐量是不同的,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通过加盐可以补充因伤口而流失的一部分盐分,或因鱼只新到一个地方后对水质的不适应进行缓解,也就是调节渗透压。4、净化水体食盐在其中的作用机理是增加水中的离子浓度,使悬浮的有机微粒及胶体成絮状物而沉降到池底,既减少溶氧消耗,又净化了水体。5、刺激食欲在水产养殖中,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食盐拌饲投喂,其功效也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鱼类生理过程中,NaCL作为无机盐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Na+对维持机体渗透压、水体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等至关重要,Na+还能维持和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而CL-是胃液中盐酸的组成部分,盐酸的作用在于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给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助于消化。二、虽然食盐有以上的五大功效,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是应对加盐慎重对待。1、加盐量的问题一般我们都是随手抓几把,而不会严格按照百分之几的比例来加入。然而,这样做的害处是:加少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加多了又会引起一些水分流失而使盐分往血液内渗透导致脱水。2、副作用问题即使严格按量施盐,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第一: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影响着有益菌;第二:容易使鱼只皮肤失去保护层,进而受到病菌侵入;第三:鱼只长期生活在盐份浓度高的水体中,易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从而降低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三、粗盐与精盐不管粗还是精,我们所利用的主要是NaCL,当然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就更好,因为这也是鱼儿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是鱼体内代谢作用的辅助因子,具有稳定神经的作用。现在再看看我们养鱼中常用的盐:1、食用盐:也就是所说的精盐,主要是加碘的食盐(NaCL),据说碘对鱼类的呼吸系统有损害,没有认真考证过,姑且信之。如此说来碘是此类盐对鱼的最大损害之处。但对于去除碘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学过化学就知道:碘化物性质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挥发而失效。所以要使碘失效方法很多:日光暴晒、吸水后风干、通风、高温爆炒等等,只要能想到折磨的办法统统用上,碘想留住都难。现在市场上还有许多强化盐,号称添加了人体每日必需的如锌、硒、钙、钾、铁、镁、核黄素等各种营养元素,但我还是不建议使用这种强化盐,因为各种强化素的酸碱性、溶解性都不一样,添加到食用盐中,会对食用盐的酸碱性及溶解度造成很大的影响。普通食用盐的pH值一般在5-6的范围内,呈弱酸性,易溶于水。而有些营养强化盐,由于加入了营养强化素,其pH值会上升到12,呈现强碱性,对鱼只损害极大。2、粗盐:根据产地分为:海盐、矿盐、井盐。工业盐即大粒盐,也被称作原盐,在盐池露天结晶而成。由于被用于工业,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不知小时候吃的大块盐是不是原盐),由于工业盐的氯化钠的含量比较低,其他的就是杂质,这些杂质通常由硫酸钠、重金属,有毒物,矿物(指矿盐)等组成,其毒性很强,人类误食后都能慢性中毒,不用说鱼类了。所以不建议使用。工业盐经过粗加工后,有些产地的盐因含有毒物质少就可以成为不含碘的食用盐(当然国家现在不允许不含碘的盐散装上市),这种盐因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而又去除了有害物质,并没有添加碘,正是我们鱼友所需要的,但现在一般可遇而不可求了,如果遇见有两种方法鉴别:一是肉眼鉴别:食盐是正方形晶体,工业用盐是斜方形晶体。二是气味鉴别:把盐放在烧红的铁锅里,熔后工业用盐有刺激味,食用盐无刺激味。鉴于以上分析:个人建议还是使用日常的精盐经过去碘处理后,来的快捷一些。当然能买到真正的粗盐,那也是幸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什么说鱼类是两栖类的祖先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鱼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青蛙幼虫被称为蝌蚪。它们长大后通过水中的鳃和陆地上的肺呼吸。它们属于两栖动物。研究发现颜色和两栖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在对地层下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一种长江鱼类头骨的膜状成骨与两栖动物头骨的膜状成骨非常相似。两者的循环系统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越江鳍的胸鳍和腹鳍底部有非常厚的肉,鳍的内部骨骼的排列非常接近古代两栖动物的肢骨。此外,古老的渡河鳍有内部鼻孔,可以用肺呼吸。那么,鱼是如何进化成两栖动物的呢?

大约4亿年前,在泥盆纪时期,有大量的白鳍鱼生活在天然的淡水湖和沼泽中。这条鱼有1米多长,呈纺锤形,在水中快速移动。这是一种食肉鱼。到泥盆纪末期,地球开始看到真正的陆生植物,如高大的马尾、松树和树状的西藏植物。几千万年过去了,石炭纪地质时期到来了。由于当时陆地气候温暖湿润,这些陆生植物相应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种类繁多,生长旺盛。大量植物的枯叶落入河中,一些生长在海岸或水中的树木也在水中腐烂。结果,水质恶化,水中的氧气逐渐减少。生活在河水中的鱼部分是由于水中缺氧而死亡,但其中一些鱼用胸鳍和腹鳍来支撑身体,它们要么依附在水中腐烂的叶子上,要么沿着河流爬上树根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一方面,由于水质的进一步恶化,鱼类对大气的依赖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由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一些生活在浅水区的跨河鱼类在旱季不得不用胸鳍和腹鳍支撑身体,从干涸的河床爬到另一条有水的河流。通过这种方式,其底部的肉质变得非常发达,鳍的内骨架也慢慢地改变成类似于陆生动物的五指附肢的排列方式。然后逐渐进化成古代两栖动物,成为陆地四足动物的祖先

1938年12月,在南部非洲东海岸附近,人类首次捕获了一种活的河鱼,并将其命名为“拉蒂默鱼”(latimer fish),现俗称“梭鱼”。这一惊人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古代两栖动物是由古代河鳍鱼类进化而来的理论的正确性,也打破了河鳍鱼类自7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的古老说法。从1938年到1975年,在科摩罗群岛捕获了80多条现代河鱼。它们生活在大约200-400米深的海底,长1.28-1.80米,重30-80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恐龙灭绝后,鱼类称霸了地球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白垩纪末期生命的大规模灭绝和这一时期地球上非飞行恐龙的逐渐灭绝之外,地球上3/4的动物和植物由于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带来的剧烈环境变化而遭到破坏。在灭绝的巨大变化下,一种动物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这是鱼。

据《科学》杂志的迈克尔·波特称,物种灭绝消除了其他与鱼类争夺食物的动物,并为鳍鱼在海洋中生长提供了空间。今天,地球上95%以上的鱼类都属于鳍鱼类。

菊石的灭绝给了鱼主宰海洋的机会。菊石的英文名字来自埃及太阳神阿蒙,因为许多菊石有类似太阳神山羊角的螺旋壳。菊石也是鱿鱼、章鱼和其他头足类动物的远亲。这些生物以浮游生物为食,有很大的食欲,同时特别多产。今天的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从2.4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菊石中的化石数量最多。后来,浮游生物的数量急剧减少,菊石灭绝了。

研究人员最近比较了鱼类遗骸和鲨鱼遗骸的数量,发现尽管白垩纪结束后鲨鱼的数量保持稳定,但鳍鱼类的大小和分化程度已经大大增加。因此,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鱼类时代。在这个时期之前增加一个新词的原因是,4.17亿到3.54亿年前的泥盆纪是第一个鱼类时代,那时鱼类已经开始统治地球。在此期间,第一批鱼(包括鲨鱼)开始出现。新鱼类学至少持续了白垩纪之后新生代的前2400万年。即使在今天,鳍鱼仍然是陆地和水中最多样化的脊椎动物。因此,虽然鱼不能给人一个像其他生物一样的清晰印象,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鱼还是很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沃尔夫定律:生理学与力学碰撞出的绚烂火花

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们的印象中,宇航员通常身体强壮,但你肯定会发现,当宇航员从太空返回地面时,他们总是需要所有人的帮助才能走出驾驶舱,而且他们总是坐在下面接受媒体采访。这是为什么?

原来,在太空环境中,人体的骨密度会因失重而下降,而仅仅几天的飞行就能使宇航员容易患骨质疏松症。据研究估计,宇航员在太空中髋骨的骨丢失率约为每月1.7%,而腿和脊柱的骨丢失率高达每月2.7%。不难想象,如果宇航员穿着重达几十公斤的宇航服站立或行走,他们很可能会导致骨折,甚至危及生命。

宇航员离开机舱后必须坐着,如果他们自由行动,他们可能会骨折(照片来源:网易)

与上述骨随着应力状态的变化而生长、吸收和重建的现象相似,这也是生物力学中著名的沃尔夫定律,它是由德国外科医生朱利叶斯·沃尔夫在19世纪首次发现的。

1.跨学科相遇

事实上,在沃尔夫之前,也有两个德国人试图揭示人类骨骼上的压力。一个是生理学家戈尔格·迈耶,另一个是机械师卡尔曼。

两朵花盛开,一朵一朵。说到这里,卡尔曼出生于1821年。大学毕业后,他参加了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后来,他还访问了英国和美国,积累了大量的铁路建筑材料,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结构理论和桥梁工程的发展。34岁时,他成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土壤与木材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卡尔曼被认为是工程制图的先驱。他坚信“绘图是工程师的语言”,并大力提倡几何图形的思维方式。他写了一本名为《图形静力学》的书,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结构静力学分析中的各种几何图形方法。图解法影响了许多工程师。这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图示,包括力的大小和方向。后来,埃菲尔铁塔结构设计采用了这种方法。

卡尔曼和他的书《图形静力学》的封面(照片来源:以太舞台)

此外,迈尔比卡尔曼大6岁,是苏黎世大学的解剖学教授。梅耶尔试图从解剖学和结构力学的角度来研究由捏鞋引起的足部变形,如拇趾外翻,他还以此为基础写了一本有趣的小书,名为《为什么鞋子会捏脚》。然而,“每一排都像一座山”。毕竟,迈尔是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他对力学的理解和应用还不成熟,所以他希望找到一个力学来指导他。直到1866年,转折点发生了。

迈尔(照片来源:维基媒体)

今年,卡尔曼和迈尔共同参加了苏黎世自然科学协会组织的活动。在一片哗然中,迈尔得知卡尔曼是力学教授时非常激动,他立即开始和他交谈。卡尔曼也遭受了鞋子挤压的痛苦,他欣然决定帮助迈尔研究人体结构的压力行为。卡尔曼建议梅耶尔在分析人体大脚趾和足跟形成的足弓的小梁结构时不妨使用几何图解法。在卡尔曼的帮助下,迈尔将小梁骨结构简化为类似起重机的实体力模型。通过解剖学和图形计算,他发现人体骨骼的介观受力组织呈现海绵状结构。不同的骨骼或同一骨骼的不同部分通常在结构上不同,并且骨骼横截面、肌肉和韧带的分布都会影响骨小梁系统的分布。

迈尔的“海绵结构”中的示意图使用了图解静力学方法(图片来源:斯普林格)

沃尔夫的攻击

迈尔在一篇题为“海绵状结构”的论文中阐述了他的发现。然而,许多人对迈尔的研究感到困惑,因为当时的生理学家普遍缺乏机械知识。然而,这不包括年轻的沃尔夫。

沃尔夫30岁,是普鲁士军队的外科医生。在普鲁士与丹麦和奥地利的战争中,沃尔夫救治了大量身体残疾的士兵。读完迈尔的论文后,他忍不住大喊:“这真是生理学上最不寻常的发现!”战后,沃尔夫计划沿着迈尔的方向继续他的研究,所以他去苏黎世拜访迈尔。迈尔非常感谢这位勤奋的继任者,不仅把论文交给了沃尔夫,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研究想法、方法和数据,并把他介绍给了卡尔曼。

沃尔夫(图像来源:研究之门)

回到普鲁士后,沃尔夫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实验。因为人的股骨承受的力相对简单,他首先选择了股骨作为研究对象。现在,如果我们想了解骨骼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借助先进的x光和细胞生物学技术很容易地解决它,但在沃尔夫的生活中,它并不那么简单。为此,他专门制作了一种切割骨片的工具。通过观察大量的骨切片,他最终描绘了骨小梁在多个方向上的分布。沃尔夫也完全接受卡尔曼的图解法。他发现人和动物的骨密度与应力密切相关,而骨骼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是由外力引起的。例如,当应力较大时,骨会变得较厚,当应力较小时,骨会变得较薄,当骨脱位时,骨痂会在凹陷处形成,骨吸收会在凸起处发生。

沃尔夫借鉴了迈尔和卡尔曼的方法,对骨骼力量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图片来源:斯普林格)

沃尔夫的结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沃尔夫定律。虽然它不如数学和物理定律精确,但它是人类将力学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的一种尝试,并由此衍生出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力学。

如今,沃尔夫定律不仅适用于宇航员的康复,也适用于许多医学领域。例如,人们过去认为骨折病人应该保持安静,但根据沃尔夫定律,只有当人的骨骼受到压力时,它们才能长得更快,所以现在普遍主张骨折病人也需要适当的活动。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公共卫生的时候,沃尔夫定律肯定会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沃尔夫定律示意图(图片来源:黄金之声,作者中文)

-

参考:

[1]人民网。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骨质流失的速度有多快[[地球物理研究院]。(200031) [2020-012]。

沈先云,唐成阁。[2]载人航天飞行引起骨质疏松及其防护的研究[[]。中国航天,2005(2),335。

吴。沃尔夫定律,结构工程师和骨科医生的诞生,[。力学与实践,2014,36(6): 798-801。

[4]斯克德罗斯J . G,布兰德R . A .传记素描:格奥尔格赫尔曼冯迈耶(1811892) [J]。临床骨科及相关研究,2011,469: 3073076。

《[》5]布兰德·R·A·传记速写:朱利叶斯·沃尔夫,1831902年,[·J]。临床骨科及相关研究,2010,468: 104104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围湖造田对鱼类的影响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争地的热潮。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损失淡水资源调节量350亿立方米。近些年来,随着各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流域用水量剧增,湖泊来水量减少,入不敷出,水位下降,面积缩小,致使一些湖泊消失,一些大湖面积也大为缩小。围湖造田鱼类影响有哪些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围湖造田使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水生动植物的种类下降,数量减少。因为围湖造田建闸会使江湖隔断,洄游、半洄游鱼类的游动通道受阻,破坏了繁殖、肥育的生态条件,使湖区水产资源受到极大损害。同时,围垦使水禽赖以生息的大片芦苇、荻丛环境遭到破坏,使水生动、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有些种群几乎绝迹。

大量的围湖造田还容易造成洪涝灾害。例如我国在解放以后,对长江中游进行大量的围湖造田,使得第一大淡水湖面,洞庭湖的面积迅速下降。同时,其他淡水湖的面积也迅速减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这些湖泊在水利方面起着接纳长江水的作用,湖泊面积的减小,直接导致了长江水没有足够的空间分流,很容易造成洪灾,98年的洪灾就跟这方面有关系。

今天小编就围湖造田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围湖造田有哪些利弊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河豚是海里的还是河里的 河豚是鱼类动物吗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河豚有生活在海里的,也有生活在河里的。河豚是温带和热带近海底层鱼类,一般生活在海洋中、下层,有一些河豚也可以生活在淡水江河中。当河豚遇到外来危险时会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因此河豚又称气泡鱼。

我国的河豚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沿海产54种,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河豚和金枪鱼一样具有洄游习性,因此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当年3月出生的幼鱼在江河或通江的湖泊中生活,到翌年春天才回到海里,在海里长大并性成熟后再复进入江河产卵。

鱼吃的就是一个鲜嫩,但是吃鱼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吃“河豚”了。古人曾说过“不食河豚,不知鱼味”。河豚鱼肉确实鲜美,但内脏、血液、皮肤均有剧毒,中毒后几乎无解,所以必须把带毒的部分去除干净才可以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鱼类的时代之泥盆纪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泥盆纪(德文安期)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时期,开始于4.1亿年前,持续了大约5500万年。早古生代泥盆世古地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现在陆地面积的扩大、陆地地层的发展和生物世界的巨大变化。陆生植物和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泥盆纪腕足动物发展迅速,始于志留纪的燕尾石成为泥盆纪的重要化石。此外,穿孔贝类、扭曲贝类、无孔贝类和小口贝类在泥盆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中也非常重要。

泡沫珊瑚和双带珊瑚相当繁荣。泥盆纪以泡沫型为主,双带珊瑚开始上升。中、晚泥盆世以双带珊瑚为主。

鹦鹉螺数量大大减少,菊石如棱形菊石和波塞冬菊石中的菊石大量繁殖。

大部分的正长石已经灭绝,少数单斜族的代表仍然生活在泥盆纪。

竹石始于奥陶纪,在泥盆纪达到顶峰,在泥盆纪末期消失。其中,薄壳型的滑石最为繁荣,而光滑壳型也非常重要。

牙形刺演化到泥盆纪,进入另一个发展高峰,其特征是有大量的平台分子。

昆虫化石也是在泥盆纪首次发现的。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并发展的时期。鱼非常繁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鱼。因此,泥盆纪被称为“鱼的时代”。泥盆纪有许多无牙种,中、晚泥盆世的盾形鱼相当繁盛。它们有原始的下颚,侧鳍发育成弯曲的尾巴。

裸蕨类植物在泥盆纪相对繁荣,有少量番茄红素植物,多为草本类型,形态简单,个体小。中泥盆世裸子植物仍占优势,但原始石松属植物更发达,有原始楔形叶植物和最原始的真蕨类植物。当晚泥盆世到来时,裸蕨类植物濒临灭绝,石松继续繁盛。节肢动物蕨类和原始楔形叶植物被开发,新的真正的蕨类和种子蕨类开始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如何区分鱼类的性别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观赏鱼

鱼类品种实在太多,而且不同水族品种区别雌雄的方法也存在这一些差别。当然,在辨别鱼儿雌雄的方法上,不同水族品种间也存在这必然的联系和类似的方法。那么,鱼类的性别到底应该怎么区分?辨别鱼儿雌雄的方法如何呢?首先,可以根据雌雄鱼儿的第一特性来辨别。一般来说,雌鱼比雄鱼个体大,腹部膨大,生殖孔微凸起。雄鱼多表现于鳍、吻的变异,如鳍延长,但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些鱼的雌雄特点也不明显。其次,多鱼类在生殖季节发生色泽变异,雄鱼出现鲜艳的色彩。有些鱼类雄鱼体上出现珠星,特别是在吻部、胸鳍上有明显珠星,有的鱼类在整个头部许多部位和臀鳍上也出现珠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娃娃鱼是鱼类吗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娃娃鱼不是鱼类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生活在清澈溪流或河流里的大型两栖动物。因叫声似婴儿啼哭,故称娃娃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是由3亿6千万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水生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的两栖类动物。

娃娃鱼是一种食性广的肉食性动物,其世代繁衍生息于山间溪流中,以淡水水生动物为食,经过驯化后,也能摄食海产鱼虾。一些沿海地方,淡水鱼类缺乏,海水鱼类多又便宜,经过人为改变大鲵食性后,大鲵也能摄食海水鱼类。大鲵食性虽广,但是对食物仍有选择性,喜欢吞食新鲜的饵料,不吃腐败的鱼虾。

娃娃鱼为我国特有物种,娃娃鱼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视为珍品,遭到捕杀,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需加强保护。娃娃鱼主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往往被人误认为是鱼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鳡鱼是什么鱼类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鳡鱼是淡水鱼,俗称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一般生活在淡水区域中。游泳力极强,性凶猛,行动敏捷,常袭击和追捕其它鱼类,一旦受其追击就难有逃脱者,属典型的掠食性鱼类。

鳡鱼体长约80厘米,最大者可达2米,重可达67公斤珠海曾有捕捉到68公斤鳡鱼的记录。喜食比它小的鱼类,部分地区把它与青鱼类混淆,是钓友常垂钓的一种对象鱼。鳡鱼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丰富的优质的蛋白质、以及钙、镁、钾等多种矿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海豚是鱼类吗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海豚不属于鱼类,它只是长得像鱼。海豚是一类中小型齿鲸的统称,是水生哺乳动物。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总科(现分类为哺乳钢、偶蹄目、鲸下目、齿鲸小目、海豚总科),现存17属,近40种,是鲸类中最大的一科。

海豚是小到中等体型的鲸类。体长约1.2-9.5米,体重30-14000公斤。雄性通常比雌性大。多数海豚头部特征显著,由于透镜状脂肪的存在,喙前额头隆起,又称额隆,此类构造有助于聚集回声定位和觅食发出的声音。海豚游速迅捷,通常最快速度在每小时30-40km左右,个别种类的海豚时速可以超过55km/h,并能维持很长时间,是海洋中的长距离游泳冠军。

海豚主要栖息于热带的温暖海域,但也有一些种类比如露脊海豚更喜欢寒冷水域。通常生活在浅水或至少停留在海面附近。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沿海最为丰富,一些淡水河流也有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