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鱼类生理学试题【汇编20篇】

鱼肉作为瘦肉中一类说是不仅有营养,味道鲜美,不论是食肉还是作汤,都清鲜可口,引人食欲,而且还不增肥,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鱼类生理学试题呢?下面问学吧小编告诉你。

浏览

1938

文章

141

鱿鱼是不是鱼类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鱿鱼常活动于浅海中上层,垂直移动范围可达百余米。以磷虾、沙丁鱼、银汉鱼、小公鱼等为食,本身又为凶猛鱼类的猎食对象。 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卵包于胶质卵鞘中,每个卵鞘随种类不同包卵几个至几百个,不同种类的产卵量差别也很大,从几百个至几万个。

鱿鱼,虽然习惯上称它们为鱼,其实它并不是鱼,它身体细长,呈长锥形,前端有吸盘,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

鱿鱼营养价值毫不逊色于牛肉和金枪鱼。每百克干鱿鱼含有蛋白质66.7克、脂肪7.4克,并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钙、磷、磺等无机盐。鲜活鱿鱼中蛋白质含量也高达16%~20%,脂肪含量极低,仅为一般肉类的4%左右,因此热量也远远低于肉类食品,对怕胖的人来说,吃鱿鱼是一种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高血压老年人要少食无鳞鱼类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鱼肉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鲜嫩细腻的口感,深受老年人喜爱,成为饭桌上的常备菜。不过,患有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应少挑选含胆固醇高的无鳞鱼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高血压老年人要少食无鳞鱼类。

许多老人都患有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这些疾病都与摄入过多的脂肪及胆固醇有关,饮食上需加以注意。

通常,每100克食物中含胆固醇200毫克以上者,医学上称为“高胆固醇食物”。在每100克食物中,猪肉含胆固醇约69毫克,羊肉约60毫克,鸡肉约80毫克,而银鱼却高达361毫克,河鳗约177毫克,泥鳅约136毫克,黄鳝约126毫克,鳕鱼约114毫克。

所以,像银鱼、河鳗、泥鳅、黄鳝、鳕鱼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无鳞鱼类,老年人应尽量少吃,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鱼子的胆固醇含量比各种鱼肉都高,大约每100克中含400多毫克胆固醇,老年人最好不吃。

其他含胆固醇高的肉类也尽量少吃,诸如牛肉等,应多吃一些蔬菜来平衡身体的吸收,比如葱头、木耳、芹菜、蘑菇等,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无鳞鱼含胆固醇都高,比如带鱼,每100克仅含胆固醇约76毫克,是不限制食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鱼类体型与水流的关系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半月鱼

当你站立在水族箱前时,欣赏鱼儿悠闲无虑游着的同时,你是否曾经对自己产生一个问号,为什麽有些鱼类长的圆圆胖胖的令人觉得可爱,有些却瘦瘦扁扁的呢?鱼类的体型可谓高矮胖瘦,样样俱全。再看看市面抽水马达及过滤器的水流大小,及和鱼类的体型有何种关系的存在。不同体型的鱼类,在大自然中水栖息於不同环境的水流,故在水族箱中,我们也应模仿大自然的环境去制造水流的大小,如纺锤型大多栖息在水流较湍急的地方,故可以用较大型的抽水帮浦,制造出强劲的水流,像一些圆型、侧扁型大多栖息於静水域,水流较微弱,我们可用外部筒状过滤器或上过滤器,来制造有潺潺的流水,而像一些圆型及纵扁型鱼类多栖於底部,故水流应小,可使海绵过滤器,但水族箱中与尺寸或水量少的缸子,应多加考虑流水的水小外,也别忘了要注意鱼类氧气的获得,因而才能养出一缸健康活泼的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抗焦虑药物能让鱼类活更久?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污染导致越来越多的鱼死亡。

有一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人类的焦虑症,它经常和污水一起进入地表水系统。现在科学家发现这种药物可以降低鱼的死亡率。

这一结果可能会对当前的生态毒性测试标准产生重大影响。这项测试主要关注水中污染物的危害,而忽略了它们可能带来的好处。

根据瑞典乌梅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一种药物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的健康水平,从而改变环境中的物种平衡,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Jonatan Klaminder博士说,“生态毒性测试的设计者在设计测试时考虑了传统的有毒污染物,如重金属和二恶英,这些污染物对地表水的水生生物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这种药物是为了提高健康水平而设计的。这是一种新的污染物,可能不适合传统检测。我认为学术界有一种从众心理。他们喜欢使用现有的测试和传统的污染概念,而不考虑这些方法和概念是否有概念上的缺陷。”

这种药使鱼更加活跃。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瑞典的一个湖里捕捞了一些两岁大的鲈鱼,然后将它们随机投放到两个具有不同水平的去氧安定污染的水体中。

去氧安定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焦虑和失眠,并通过污水排放系统污染地表水。研究人员此前发现,这种药物可以使鲈鱼更加活跃和大胆。

本研究中,低含量去甲氧基二氮杂卓的水中去甲氧基二氮杂卓的含量低于欧洲处理过的污水中去甲氧基二氮杂卓的含量。

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另一组鲈鱼的卵,并在它们处于胚胎发育阶段的九天前,将它们放入含有不同含量去氧安定的三个不同的水体中。孵化完成后,随机收集一些鱼苗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鱼苗死亡率很高,与自然污染水中孵化鱼苗的死亡率一致。两个年龄的鲈鱼死亡率也很高。然而,与生活在不含去氧安定的水体中的对照组鱼类相比,在含有去氧安定的水体中孵化出的鱼苗和两龄鲈鱼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在高浓度去氧安定水中孵化的鱼苗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低浓度去氧安定水中孵化的鱼苗。然而,生活在高和低浓度的去甲氧基安定中的两个年龄的鲈鱼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参与这项研究的生态学家托马斯·布罗丁(Tomas Brodin)说,“如果一种药物可以提高一个物种的存活率,那么这种药物可能会增加该物种所捕食的物种的死亡率,这可能会造成值得关注的灾难性生态后果。”

这对生态系统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生态毒性测试的新概念中,人们应该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即某种物质可以改善有机物质的健康,同时使受污染影响的个体比未受影响的个体更有竞争力。”

“尽管我们的研究集中在单一药物的污染上,但所有可能排入地表水中的药物都有类似的效果,如抗生素、止痛剂、消炎药、激素类药物和抗抑郁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污染物的概念使我们无法检测这些药物对环境的类似影响。”

(最初来自eurekalert.org,最初的标题是“污染水体的抗焦虑药物可能降低鱼类死亡率”,由蝌蚪王编辑。请注明转载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黄鳝是鱼类吗?一共有几个品种?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黄鳝,相信不少的朋友都特别爱吃,黄鳝不但肉质鲜美,它还营养丰富。不仅是桌上佳肴,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很多人不知道黄鳝有几种,接下来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黄鳝有一种,俗称鳝鱼,又名蝉鱼、罗鳝、无鳞公子、田鳗和长鱼等,它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淡水经济鱼类。由于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生长快,具有滋补强身和药用功能,成为人们喜爱的水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黄鳝人工养殖具简便、占地少、成活率高、生产周期短、对网箱养殖条件的适应性好、见效快及效益高等特点,是我国淡水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品种之一。黄鳝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

黄鳝的种类只有一种,是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什么鱼类的骨刺有的多有的少?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平常我们吃鱼的时候所遇到的骨刺,主要是指肌间骨,分布在鱼体两侧的肌肉节之间。鱼类的肌间骨只为低等鱼类所具有,随着它们的进化,到了鲈形目以后,这些骨刺都已消失。

经常吃鱼的人,都知道黄鱼、带鱼、鳜鱼的骨刺少,而鳓鱼、鲢鱼、鲚鱼的骨刺多。不同鱼类的刺有的多、有的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鱼类是一个庞杂的大家庭。目前全世界有20000多种鱼,仅我国就有2000多种海水鱼、淡水鱼。这些鱼类的亲缘关系有远近,进化期有先后,不能一概而论。

大家都知道,动物进化的程序,通常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结构简单到完善。但是,骨骼的进化在数量方面却是逐渐减少。例如白鲢骨骼中仅头骨就有159块。但人类的头颅只包括头骨23块,耳骨6块,比鱼类减少很多。

平常我们吃鱼的时候所遇到的骨刺,主要是指肌间骨,分布在鱼体两侧的肌肉节之间。鱼类的肌间骨只为低等鱼类所具有,随着它们的进化,到了鲈形目以后,这些骨刺都已消失。黄鱼、鳜鱼、带鱼等在鱼类的分类系统上都属鲈形目,是较高等的鱼类,因此它们的骨刺较少;而鲱形目的鳓鱼、鲚鱼和鲤形目的鲢鱼,分类在鲈形目之前,因此骨刺较多。至于象金枪鱼、比目鱼、河豚鱼那样的鱼类,因分类在鲈形目之后,所以骨刺也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华鲟是鱼类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鲟是鱼类。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到1.3米,体重50到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在腹面,有伸缩性,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尾鳍为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肛门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输卵管的开口与卵巢远离。

中华鲟是底栖鱼类,食性非常狭窄,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以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潜水新玩法 模仿鱼类让海虾为你“刷牙”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媒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13岁男孩罗素·拉曼和他的父亲蒂姆·拉曼在巴厘岛潜水的时候,成功模仿鱼类,张口让水中的虾类进入并帮他洁牙。

神奇的是,水下的白色带状清洁虾顺利进入到了罗素的口中并且开始取出罗素牙齿间的“食物”。“感觉像是牙医在我口中进进出出地做各种小动作”,罗素兴奋地说,“有点痒但不是很厉害。”

罗素从6岁起就和父亲一起潜水,对水下活动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发现水中的鱼类会依靠虾洁牙。他和父亲在一块凸出的海绵状岩层附近发现了一个“牙齿清洁站”,清洁虾在这里提供服务。罗素大胆地在这里进行了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上最早使用语言的是鱼类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现代人类掌握了丰富的语言,统治了地球,许多人就不假思索地认为,是人类最早使用了语言。这个想法无疑的是大错特错的。最早使用声音语言的肯定不是人类,也不是鸟类,而是海洋里的鱼类

翻开地质年代表,我们就会发现,有人类的历史与漫长的地质年代相比,是十分短暂的。不要说人类,就是更早地上溯到所有哺乳类的历史,与海洋里的鱼类相比,也短得那么可怜。从地质年代的奥陶纪开始,海洋里就已有了鱼类,至今,考古学家还可找到许多年代久远的鱼的化石。奥陶纪是指离现在4亿至5亿年的时代。海洋里的许多种类的鱼类,他们都有自己种类与群落的语言,依靠语言的联络,他们可以联结成庞大的群体。鱼类超过4亿年的历史里,你能说鱼类受了人类语言的启发才产生已有的语言?倒过来说还差不多。按分子生物学认定,人类站立行走的时间已有350万至500万年,这个时间与鱼类4亿年的历史相比,微不足道。就是同属哺乳类的蝙蝠,他们的声纳语言也是相当发达的,料想,其历史也不应短于人类的语言。蝗虫也有丰富的语言,它们可以结成很大的群体。

人类自以为自己才懂得语言,是因为人类听不到或听不懂其他生物的语言。人类的耳朵只对16赫至2万赫的声波才有感知,对16赫以下的次声波与2万赫以上的超声波,人类的耳朵没有感知。波长对感知也有限制幅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海马其实是海洋中的小型鱼类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海马是淡水鱼,在深海里边,海马归属于中小型小动物。身体的长短只是有5到三十厘米。海马头顶部像马一样,可是身体又像鱼一样并沒有脚,嘴唇不大,在后背鳍,海马的双眼能够单独主题活动。更加灵活,可是海马行動并并不是迅速,可是海马很厉害,可以捕获速度更快生物。

一、海马的特性

海马最重要作用就是目前人很高度重视,由于近几年来有很多人都得了癌病,可海马确实具备防癌功效,而且还可以抑止癌病造成,海马身体里所含有成份可以推动网织红细胞转换,根据试验可以见到肿瘤细胞和海马管井的物质可以出現融解状况,它是一项十分重大发现,针对之后防癌治疗癌症有一定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鲸鱼属不属于鱼类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鲸鱼不是鱼类,它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胎生,以及其幼崽是由母体分泌的乳汁喂养大的,还有,哺乳动物体温基本恒定,用肺呼吸。鲸鱼与鱼不一样,鲸鱼是胎生的,幼崽是靠母体乳汁哺育长大,而鱼是卵生的。除此之外,鲸鱼的体温是恒定的,平均气温是35.5摄氏度,而鱼是变温动物,身体的温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鲸鱼用肺呼吸,而鱼是靠鳃呼吸。所以,鲸鱼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鲸类是典型的水生动物,它们的身体是流线型的,像鱼一样,所以它们通常被称为鲸鱼。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最大的蓝鲸长33米,重160吨。

鲸类的两大支系——须鲸和齿鲸,在3400万年前分化。须鲸现存约15种,口内无齿,上颌有帘幕般的角质鲸须,滤食磷虾、小鱼等;普遍体型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动物。

齿鲸现存约75种,口中多有利齿,捕食鱼类、头足类等;总体上体型较须鲸小,且不同种类间差距较大;拥有发达的声呐系统,活动时主要依靠回声定位功能;部分种类智商极高,甚至具备复杂的情感。

鲸类每胎仅产1崽,生长期长,在人类侵害下1/4的种类濒临灭绝 。尽管国际捕鲸委员会自20世纪80年代起规定禁止商业捕鲸,但冰岛、挪威、俄罗斯、日本等国仍在大量猎杀鲸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海马是鱼类吗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海马属于鱼类,海马是海洋鱼纲生物。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

海马属头侧扁,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眼睛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

在自然海域中,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水,故而经常用它那适宜抓握的尾部紧紧勾勒住珊瑚的枝节、海藻的叶片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夏季应该食什么鱼类 夏季吃什么鱼好

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夏季应该吃什么鱼吗,夏季吃什么鱼比较好呢,夏季可以吃什么鱼呢,夏季吃什么鱼对身体好呢,夏季应该吃什么鱼呢?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夏季应该食什么鱼类

1、黄花鱼

在夏季适宜吃的鱼中,黄花鱼营养丰富,新鲜的鱼肉中蛋白质以及钙、磷、铁、碘等无机盐含量都很高,而且鱼肉组织柔软,易于消化吸收。由于黄花鱼的肉呈蒜瓣状,其中没有碎刺,最适合老人、儿童和久病体弱者食用。

2、鲐鱼

鲐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易被人体吸收的食物;鲐鱼体内还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EPA具有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等作用;DHA对大脑细胞、特别对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3、鲅鱼

鲅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多种矿物质,其中尤以钙质含量高。鲅鱼具有提神和防衰老等食疗功能,常吃鲅鱼对贫血、早衰、营养不良、产后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食疗效果。此外,中医认为鲅鱼有补养肺气、止咳平喘功效,对身体虚弱、慢性咳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4、三文鱼

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含量,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增强脑功能、防止老年痴呆和预防视力减退的功效。还含有一种叫做虾青素的物质,是一种非常强力的抗氧化剂,能够起到延防衰老,淡化色斑,美容养颜的作用。

夏天为什么临近卵期的鱼好吃

夏天,黄花鱼等临近产卵期的鱼是夏季的首选。目前正是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鲐鱼、鲅鱼以及三文鱼和多宝鱼的产卵期,因此夏天最适宜吃这几种鱼。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产卵期,分布在不同的季节。鱼在临近产卵期时,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身体肥硕而结实,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吃起来有种香甜的感觉。这是因为其中的鲜味物质――谷氨酸的含量增加了。而产卵期过后,鱼会变得很瘦,所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都不如产卵前。

四类人别吃鱼

1、痛风患者

痛风是由于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的,因此要少吃含嘌呤多的鱼类。

含嘌呤较多的鱼类有鲈鱼、鲤鱼、鳕鱼、鳗鱼、鳝鱼等;含嘌呤高的沙丁鱼、凤尾鱼和鱼子要禁止食用。

2、出血性疾病患者

对于患有血友病以及血小板减少等等的这类血液型疾病的患者而言,就应该要减少吃鱼。

因为鱼肉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多吃可能加重出血症状。

3、肝硬化病人

肝硬化患者体内凝血功能下降,很容易出血,比如消化道出血就是常见并发症,而沙丁鱼、秋刀鱼、金枪鱼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含量高达1~1.5%),可能会让病情恶化。

4、结核病人

肺结核病人如果食用某些鱼类(特别是无磷鱼),可能引起变态反应,轻者会恶心、头痛、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重者会出现口唇及脸部麻木、心悸、皮疹、腹泻、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甚至发生脑出血。

鱼肉的功效与作用

1、吃鱼抗忧郁:研究发现,鱼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与人体大脑中的“开心激素”有关。它有缓解精神紧张、平衡情绪等作用。不吃鱼或少吃鱼的人,“开心激素”水平往往较低,美国人不常吃鱼,因而患忧郁症的人就多。

2、吃鱼防哮喘:新鲜鱼肉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阻止或减少人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哮喘病的发作正是与炎症介质释放密切相关的。此外,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一定的减轻气管炎症的作用,从而有助于预防哮喘病的发生、复发或减轻哮喘病的症状程度。

3、吃鱼少痴呆:加拿大科学家通过对患有老年痴呆症患者和健康老人的研究发现,健康老人血液中DHA脂肪酸的成分远高于痴呆症的老人,表现有痴呆症状者的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30%~4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适合新手饲养的鱼类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金鱼(详情介绍)

如果你从来没有养过金鱼,那么在你对金鱼有更多的了解前,不妨先养一些侧视类金鱼如鹤顶红,狮子头,琉金等。这些鱼都适合养在中大型玻璃水族箱里,而且与之配套的设备品种繁多,种类齐全。它们甚至可以忍受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操作,因为这些都属于是比较容易饲养的金鱼。而象美丽优雅的中国蝶尾,雄伟威武的日本兰寿,或者华丽得不可思议的日本土佐金,她们都对饲养者的技术和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尽管她们很诱人,但还是暂时不要买回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极鱼类图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要想钓南极犬牙鱼,你得带着秘鲁鱿鱼做的鱼饵,并且将鱼钩甩进罗斯海的深处。这正是一只乌克兰船队在南极附近进行的垂钓活动。但有时候大自然会给你带来新玩意,比如有时候你会钓到一只跳须鱼。

2009到2010年间,乌克兰水手偶然发现了三只看起来不同寻常的鱼。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是从未被发现的新物种,被命名为跳须鱼,该发现发表于4月的期刊《动物秘密》上。这种鱼的学名叫做尼氏须蟾鰧鱼(Pogonophryne neyelovi)。

这种深海鱼类长相奇特,身体上分布着褐色斑点,形状有点像蝌蚪,研究称幼年时它们更像。跳须鱼有锋利的背鳍,并且身上长着很多怪异的“胡须”,就像大头棉签一样,布满了它们的下巴和背部。

三只鱼中最长的一只达到了十四英寸(35.5厘米)。它们喜爱生活在深海——差不多4560英尺处(1390米)。

跳须鱼的肝脏非常大,占据了它们整个腹部的35%,这说明这种海洋生物应该酒量不错,当然了,鱼类能否喝酒不可考量。

如果你对跳须鱼感兴趣,也可以尝试发现它们的表亲属。蟾鰧鱼属下有22个种族。这些鱼都生活在南极海域附近。有一些就像跳须鱼被发现的地点一样,生活在罗斯海,以及南极的罗斯冰架。

目前,对于跳须鱼的生活习性,食物以及在深海中的活动都尚不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会走路的神奇鱼类

全文共 1274 字

+ 加入清单



走路的鱼

什么?鱼也会走路,孤陋寡闻了吧?这可不是科学怪人搞出来的新奇发明,而是真实存在于自然界里的鱼哦,这些鱼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且让小编我来给你一一介绍吧。

一、臀斜杜父鱼 



臀斜杜父鱼

臀斜杜父鱼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这里的人们很早就注意到它们从一个潮池摇荡到另一潮池的能力。如果需要的话,这种鱼可以在离开水体的情况下存活24小时。很有可能的是,在大约40亿年前,某种鱼类在相似的潮间带逐步扩展它们的空气呼吸、鳍行能力,使得它们更适于在陆地生存。  

另外,这种不起眼的杜父鱼似乎对于它们在陆地与水体边界的生活方式感到非常满意。由此证明,一旦一个物种进入一个可行的生态位,只要在那里可以生存,它们就会倾向于留在那里。

二、步行鮎

步行鮎的发源地是泰国,在泰国,它们被称作“Pla Duk Dam”,意思是“深颜色的不断蠕动的鱼”。但是不好的地方是,它们作为长着丑陋的触须的外貌的生物,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侵略性物种。它们把自己的生活家园从泰国扩充到了澳大利亚、印度、中东和佛罗里达(在20世界60年代之后)。不过从好的方面来说,它们也会吃猛禽,短吻鳄以及长着两条腿的佛罗里达人。 

它们经常利用十分湿润的环境来扩张它们的领土,有时候会利用被淹的街道或者是公路,靠它们自己或者是司机们的粗心大意。

三、杜父鱼

全世界大约有300种杜父鱼,杜父鱼体长大约10厘米。大西洋中常见的杜父鱼有短角杜父鱼和长角杜父鱼。短角杜父鱼栖息在北美和北极的大西洋区域,色彩斑杂或呈褐色。长角杜父鱼有多种颜色。太平洋中比较常见的是若鲉杜父鱼,它的肉呈蓝色和绿色,但是可以食用。小杜父鱼是杜父鱼中数量最为稀少的一种,已处濒危状态。

杜父鱼因为自己能够吧嗒吧嗒的从一个潮水坑里面“走”到另外一个水坑而著名。如果必须得话,它们有能力在脱离水的环境中生存24小时左右。这是它们在4亿年前左右进化出来的能力。 

四、狗鲦



狗鲦

狗鲦在需要的条件之下,比如寻找食物或者躲避天敌,会跳跃到陆地之上,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它们利用胸鳍来在陆地上蠕动,如果它们感觉到了威胁,它们会用肌肉发达的尾巴来迅速的“跳跃”,躲避危险。

五、岩跳鱼  

虽然外表与弹涂鱼很相似,但是岩跳鱼属鳚科而弹涂鱼属虾虎鱼科。跳跃的岩跳鱼为了寻找食物或者逃避捕食者,能爬到陆地呆上20分钟。当它们感受到威胁的存在时,岩跳鱼会使用它们的胸鳍爬动并且有时收缩它们肌肉发达的尾部从而迅速“跳跃”离去。

岩跳鱼脱离了标准的鱼类身体构成,有的看上去更像微小的海鬣蜥(详情介绍)。它们用鼓起来的眼睛凝视着水面,在跃上海滩前仔细检查海岸是否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鱼类的时代之泥盆纪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泥盆纪(德文安期)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时期,开始于4.1亿年前,持续了大约5500万年。早古生代泥盆世古地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表现在陆地面积的扩大、陆地地层的发展和生物世界的巨大变化。陆生植物和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泥盆纪腕足动物发展迅速,始于志留纪的燕尾石成为泥盆纪的重要化石。此外,穿孔贝类、扭曲贝类、无孔贝类和小口贝类在泥盆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中也非常重要。

泡沫珊瑚和双带珊瑚相当繁荣。泥盆纪以泡沫型为主,双带珊瑚开始上升。中、晚泥盆世以双带珊瑚为主。

鹦鹉螺数量大大减少,菊石如棱形菊石和波塞冬菊石中的菊石大量繁殖。

大部分的正长石已经灭绝,少数单斜族的代表仍然生活在泥盆纪。

竹石始于奥陶纪,在泥盆纪达到顶峰,在泥盆纪末期消失。其中,薄壳型的滑石最为繁荣,而光滑壳型也非常重要。

牙形刺演化到泥盆纪,进入另一个发展高峰,其特征是有大量的平台分子。

昆虫化石也是在泥盆纪首次发现的。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并发展的时期。鱼非常繁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鱼。因此,泥盆纪被称为“鱼的时代”。泥盆纪有许多无牙种,中、晚泥盆世的盾形鱼相当繁盛。它们有原始的下颚,侧鳍发育成弯曲的尾巴。

裸蕨类植物在泥盆纪相对繁荣,有少量番茄红素植物,多为草本类型,形态简单,个体小。中泥盆世裸子植物仍占优势,但原始石松属植物更发达,有原始楔形叶植物和最原始的真蕨类植物。当晚泥盆世到来时,裸蕨类植物濒临灭绝,石松继续繁盛。节肢动物蕨类和原始楔形叶植物被开发,新的真正的蕨类和种子蕨类开始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在水草缸中添加鱼类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在平时养殖中,水草缸固然美丽,但也是要其他的装扮才能更加吸引人,于是很多人都会问,以水草布景为主体的缸里放养什么热带鱼较好?有的甚至于常把不适合在水草缸放养的大型鱼放养在水草缸中,结果造成水草全被鱼只吃掉或连根拔起。因此,在放养观赏鱼前,考虑以养什么鱼为主,是看鱼为主还是以欣赏水草造景为主,对水族箱及设备的要求、放养鱼品种都会有所区别。

水草缸中的鱼

鱼类放入的时间上,也有讲究,设缸第四周后,可放入所要饲养的鱼只,放入之数量不宜过多,如60cm水槽约放40只的灯科鱼。鱼类放入时要注意PH质及水温等水质的调整,先将袋子放入鱼缸中,约15分钟使水温中和,再将缸中的水,利用风管导出,与鱼类之原本的水慢慢混合,时间约15分至半小时后,再将鱼类整袋置入缸中缓缓释出。之后请选择适合水草缸之鱼只放养,如灯科鱼、神仙等。鱼只放养时,要注意缸中水之容量,及鱼只的大小,来决定鱼只的数量。

那么放在水草缸里的鱼有什么要求呢?简单地说只要达到以下几点均可以放养在水草缸中:

1、放养的观赏鱼不能啃食水草,所以不能放养草食性鱼类和偏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象金鱼等。

2、放养的观赏鱼没有挖掘底泥或底砂的习性,如鹦鹉和锦鲤都不太适合。

3、放养的观赏鱼对水质条件要求与水草相差不能太大,比如要求较高温度的银龙、七彩等。

4、放养观赏鱼的游动不能太快,应以相对较静的观赏鱼为主。体型过大、抢食非常迅猛、游动极快,绝不适宜在水草造景缸中放养,它快速穿游会将水草全部带起漂浮水面,象地图、银龙、罗汉等。

5、放养的观赏鱼的品种体形、数量应与水草造景缸相适应,体形以能增加水草造景的观赏性为主,不能对造景有所破坏;数量以不超过水草造景缸的最大放养数量,即不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或破坏。

6、放养观赏鱼品种之间应互不伤害,友好相处。

银龙鱼(详情介绍)

7、以一种观赏鱼为主体鱼放养,混养鱼的品种不能过多、放养同一造景缸中的观赏鱼规格应一致。

一般来说,一个水草缸鱼只放养三种:一是以一种鱼为主,数量种群占绝对优势,即主养鱼(也就是景观鱼),直接影响水草造景缸美观程度。二是作为配角或调配,配养数量和种群相对较少,也称配景鱼。三是作为除藻、除螺等功能性鱼类,又称工具鱼、功能鱼、垃圾鱼。

作为以水草景观为主体的水族箱,从水草造景的观赏性和审美角度来考虑,主养鱼类放养一般是以体型较小、喜群游的小型观赏鱼最佳,且品种单一、放养数量相对较多,能形成群游的景象,这样才能给人视觉上的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海马属于鱼类吗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海马属于鱼类。海马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

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在自然海域中,海马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流中,因为它们不善于游水,故而经常用它那适宜抓握的尾部紧紧勾勒住珊瑚的枝节、海藻的叶片上,将身体固定,以使不被激流冲走。

海马因其拟态适应特性,习性也较特殊,喜栖于藻丛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带海区。性甚懒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之上,有时也倒挂于漂浮着的海藻或其他物体上,随波逐流。即使为了摄食或其他原因暂时离开缠附物,游泳一段距离之后,又找到其他物体附着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宝宝吃什么样的鱼类辅食最好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家认为,当宝宝5到6个月大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可以适当地给宝宝添加一些鱼类辅食。到底什么鱼类辅食比较有营养?宝宝吃什么样的鱼类辅食最好呢?怎么样来给宝宝添加鱼类辅食是最健康呢?今天,让我一起走进宝宝食堂,一起来了解吧。

鱼肉纤维细嫩,锌、硒、蛋白质以及维生素B2含量丰富,脂肪又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易消化,适合婴儿发育的营养需要,对婴儿生长发育、骨骼生长、健脑益智、视力维护等有很好作用,同时锻炼宝宝的咀嚼功能,为日后的断奶做准备。

给宝宝添加什么样的鱼类辅食最好?

1.平鱼

平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镁

2.扒皮鱼

扒皮鱼是一种营养相当丰富的鱼类,它的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每100克鱼肉就含1.92克的蛋白质,同时包括微量的脂肪、钙、磷、铁等

3.鲳鱼

鱼肉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W-3系列,经医学临床证明它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物资,鲳鱼的胆固醇含量也低于所有的动物性食品

4.黄鱼

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母乳是婴儿最完美的食物,但孩子长到4—6个月以后,母乳中维生素B1、叶酸、维生素C和D以及铁等营养素不足。为了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我们必须及时给宝宝们添加其他营养辅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鱼类的祖先叫什么?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文昌鱼

动物的进化是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中的进化依次排列为文昌鱼—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分别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原始哺乳类进化成人类。因此,鱼类的祖先是文昌鱼。

由原始鱼到现代鱼的进化:按说每一种动物都有 它的祖先。鱼类的祖先是 文昌鱼,从狭意的角度上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们也可以饶有趣味地这么说:动物的进化是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中的进化依次排列为文昌鱼—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人类。

鱼的起源很早,在世界上还没有人类的时候,鱼类就生活在海洋里了。虽然在数亿年的演化过程中有一些古老的种类已经灭绝,但另有其它新兴的种类继之产生。据文献记载,鱼最初发现于据今四亿年的奥陶纪地层,但所得到的那时鱼类的化石是不完整的,一直到了志留纪晚期,才完整地获取了关于化石及早期脊椎动物关系的概念。泥盆纪时,各种古今鱼均已出现。泥盆纪时代既可谓是鱼的初生年代,也是鱼的极盛时代,当时,由于其它的脊椎动物还不多,所以有人把泥盆纪称为“鱼的时代”。到了新生代,各群鱼类十分繁多,成为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为鱼类的发展史中的全盛时代。

从泥盆纪所取得的化石分析,古代鱼类可分为四大类:无颌类、盾皮类、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无颌类动物在志留纪及泥盆纪中最多,被公认为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无颌类的身体几乎被厚硬骨板及硬的东西包被,故称为甲胄鱼类。盾皮鱼类是最早的有颌类,它们泥盆纪时盛极一时,但到了末期则大部分绝灭。有人认为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是由盾皮类沿两个方向演变而来,但至今仍无证据证实。软骨鱼类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鱼类,但一般认为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是两支平行发展的分支。最早的硬骨鱼类是古鳕类,再由此演变现存的绝大多数的硬骨鱼类。硬骨鱼类中的内鼻孔鱼类的典型原始类型代表是双鳍鱼与和骨鳞鱼,后者是最早的泥盆纪的总鳍鱼类。而总鳍鱼类又被认为是最早的两栖类的直接祖先。

1938年12月22日,有人在非洲东南沿岸捕到一条大鱼,其身长1.5米,重58公斤,后经专家研究与确认,认为这条鱼应属总鳍目的一个新的科,至此,人们终于把已绝迹的鱼找了回来,后来此鱼被命名为拉蒂迈鱼(即矛尾鱼)。矛尾鱼这种活化石的出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大家都知道,人类是经过漫长的历程进化而来的;鱼类上陆进化为两栖类,然后完全脱离水域进化为陆地是的爬行类和哺乳类,最后才进化为人类。具体地说,总鳍鱼类分为两支,其中一支(骨鳞鱼类)脱离了水域。逐步进化为人;另一支比较保守(空棘鱼类),始终没有离开水。如今的矛尾鱼类就是后者的后代。矛尾鱼这种活化石为我们提供许多无法从化石材料中获取的情况。

现存的最低等脊索动物,如海鞘、文昌鱼等,由于体内还没有坚硬的骨骼,至今还没有发现它们的化石祖先。因此,关于脊索动物的起源,只能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证据来进行推测。

脊椎动物的进化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水中的进化,也就是鱼类(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进化;第二阶段是从水中到陆地上的进化,即两栖类和爬行类的进化;第三阶段是由爬行类进化出来的两支高等脊椎动物,鸟类和兽类的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