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莫高窟历史悠久【经典20篇】

浏览

4615

文章

25

篇1: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年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1987年。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

莫高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中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敦煌莫高窟的由来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敦煌莫高窟由来:莫高窟在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始建,根据唐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书中的记载,在前秦建元二年,僧人乐路过此地,忽然看见金光闪耀,好像看见了万佛,因此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之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这修建洞修禅,称为“莫高窟”意思是“沙漠的高处”。后世因为“漠”与“莫”是同音,就称为“莫高窟”。

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莫高窟更高的修为了。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段的敦煌,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莫高窟是什么年代建造的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簏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1600米。周围都是戈壁荒漠,进入了莫高窟反而是绿树成荫,经过一个大牌坊,左边是一个飞天雕像,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莫高窟主要景点

主要景点如九层楼、卧佛、南大佛、藏经洞、下寺、慈氏塔都值得一去。九层楼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里边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莫高窟卧佛在莫高窟仅有的两个涅槃窟之一中,莫高窟卧佛长达15,8米,莫高窟卧佛在石窟中造型优美,神态安详。隋唐塑像形体、刻划人物性格的艺术技巧,大有提高,题材内容增多,并出现前所未见的高大塑像。隋代塑像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为一铺的组合。个别洞窟在塑像组合上增加了二力士、四天王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莫高窟在什么地方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如果你在放假的时候想带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的话,那么拥有着浓浓的文艺气息的莫高窟将是你最好的选择之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地方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详细内容

1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2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

3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

4

敦煌石窟营造及其历史过程,敦煌的悠久历史,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能够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

5

敦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中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与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莫高窟的壁画内容有哪些?分别有哪些?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1、佛像画:其中包括释迦摩尼佛、七世佛、多宝佛以及三世佛等,还有文殊、观音以及势至等,在这些壁画中均有着各异的佛像,它是壁画的主要组成部分。

2、经变画:就是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就被称之为“经变”。可以利用绘画的手法,而表现经典的内容者叫“变相”,即经变画;用文字、讲唱手法表现者叫“变文”,这些绘画内容都在莫高窟的壁画中。

3、装饰画: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画,主要是用于石窟建筑作为装饰,也有桌围、冠服以及器物装饰等。装饰花纹随时代而异,千变万化,均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图案画在表现层面上主要有藻井、椽间以及边饰图案等。

4、山水画:山水画遍布石窟,内容丰富且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到陪衬主体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国莫高窟有什么历史价值?揭秘莫高窟中的秘密

全文共 17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城的东南方向,有一座海拔1330米的三危山,断崖中密布着像蜂巢似的石窟。近看像似窑洞,远看如层楼,这便是蜚声世界的历史文化古迹莫高窟,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美术馆”。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莫高窟的一些秘密

在三危山南北延伸1618米的断崖上,上下五层密布上千个石窟,现存较完整的有492个窟。窟前流动着一乱细长的泉水河,河边长着大片白杨林和红柳树,林间错落一些寺院、住房和小块耕地。没有这乱细水,沙漠中是不可能存在这个宗教建筑群的。

大窟广达268平方米,小窟只能伸头进去看。最大的96号窟,30多米见方,洞高40米,赛似9层楼,外修门楼、回廊,各窟共供奉彩塑佛像2145尊,最大的一尊坐像高达33米,小者高不盈尺。窟内金碧辉煌,绚烂夺目,四壁绘满壁画,总面积4.5万平方米,若按2米高度平展,可构成25公里长的画廊。高5米、宽13.5米的《五台山图》。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壁画地图。它展现出太原到五台山的地理风光,并绘有建筑立体图像170多个。高1.2米、长16.4米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构图精细。栩栩如生。常青晰可辨的人物共有235个、马111匹。

从丰富一多采的塑像、壁画、经卷中,人们可以了解到700-1600年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情风俗。壁画上历朝服饰齐全、用具真实,是剧团、影视制作者取经仿造的圣地。难怪国际上兴起了专门的“敦煌学”,赞誉莫高窟是“世界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长期被人遗忘,自然的沙侵风蚀,国外强盗的滥肆窃掠,直到1943年才设立起敦煌艺术研究所加以保护。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在危崖上砌起石坡。建造100多米长钢筋水泥廊式的栈道,所有洞窟都加固并增设门窗。临摹了壁画,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和画册。

莫高窟的创建颇具神话色彩。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游僧乐傅来到三危山,忽见三个山峰金光耀眼,眼前幻现万佛群像。他朝空膜拜,许下兴造佛窟的誓愿。他到处化缘,雇来工匠,凿了第一个石窟。

其实,金光是黯红色山岩在夕阳下的反射,佛像是乐傅的幻觉。更重要的是大漠中有此岩山,崖下有条“大泉”,当时是条河流,真是千里难觅的孤山绿洲啊!没有这个地理条件,佛和人都会渴死的。

不久,法良禅师从东方来到三危山,朝拜乐傅凿的佛窟,在旁边凿了第二窟。三危山出现万佛幻像的神话传开了,信佛的人纷纷前来朝拜,仿效乐傅、法良凿起佛窟。王公贵族、大小官吏、商人、市民、从良妓女、穿越沙漠去西域发财的骆驼行商纷纷捐钱雇工开凿,留下祈求福佑的题名。从北魏、北周、唐、五代、宋、西夏到元朝,延续900年,开1000多窟。

唐武则天时代最盛时,这里已是“千佛洞”圣地了。石窟外面有木构搪廊,曲折的阁道披上金碧辉煌、炫目美丽的彩绘,朝拜者和修炼者熙熙攘攘,礼佛声响彻云霄。

三危山石质松散,无法直接雕佛于岩上,佛窟都以木架、石块为胎身,封泥塑成佛像。四壁凿平抹泥,绘上彩画。图像集中国、印度、埃及、拜占庭、古罗马的艺术风格于一身,将西上佛教“中国化”,通过宗教题材反映现实生活,创造出灿烂的敦煌文化,其中尤以多姿多彩、数量众多的伎乐夭、飞天最为优美。

壁画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供养人像”。供养人即出钱凿窟的“窟主”和“功德人”,他们凿洞造佛之后,都在壁上留下图画,画上他们至诚礼佛的形象,题上自己的职衔、姓氏。图上表现出历代生活情景,从衣冠、饰物、礼仪、车辆、乘骑、工具、房屋、家庭摆设到作战、狩猎、打鱼、耕作、建房、推磨等细节,丝丝入扣,淋漓尽致,无疑是最真实的历史纪录,是史学家第一手的资料。

其实,莫高窟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早在2200年前,新疆罗布泊碧波盈盈,湖滨有个“楼兰国”,中原去西域都取道楼兰,敦煌便是楼兰进入中原的哨口。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敦煌更是成了交通枢纽,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汇。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置敦煌郡,辖有6县1.2万户、3.8万人。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人们企求解脱,从印度佛教中寻找精神寄托。由于当时上下提倡,崇佛成风,敦煌便成了“进口”佛教的大邑,必然会有莫高窟这样的宗教建筑。印度早期的佛教建筑就是石窟,莫高窟不过是祖源地的引伸。惟其“中国化”,而更加丰厚、精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敦煌莫高窟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敦煌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

莫高窟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

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用时参考

1天

交通

【公共交通】

現在莫高窟都是安排先到数字中心取票后,再由数字中心統一安排车子前往,市区有3路车往返数字中心及火车站,3元,客满开车10-15分钟。

【出租】

打车比较方便,大概40元左右,但是不排除旺季司机出现不打表,随便要价的可能;、

【自驾】

敦煌到莫高窟20公里左右,敦煌到鸣沙山月牙泉22公里,月牙泉鸣沙山在一起,都在敦煌的西侧,莫高窟在敦煌的南侧

门票

旺季:5月1日-10月31日200元/人

淡季:11月1日-4月30日100元/人

自2016年11月1日起,位于敦煌市区的莫高窟参观预约咨询售票中心将暂停营业,如需办理购票及取票业务请前往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售票处进行办理。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地址:敦煌市314省道向东9公里处(敦煌火车站附近)

咨询电话:4008-333-715(9:00——16:00)

开放时间

旺季(5月1日-10月31日)8:00-18:00

淡季(11月1日-4月30日)9:00-17:30

景点位置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东南25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莫高窟最初开凿是哪个朝代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最初开凿是十六国的前秦时期。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莫高窟大多数洞窟的壁画中几乎都有舞蹈形象。有反映人间社会生活、风俗习尚的舞乐场面和舞蹈形象,如西域乐舞、民间宴饮和嫁娶舞乐;有经变中反映的宫廷和贵族燕乐歌舞场景;有天宫仙界的舞蹈形象,如飞天的舞蹈形象,供养伎乐等。还有藏经洞保存的舞谱及相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敦煌莫高窟特点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敦煌莫高窟特点主要体现在分布规模、历史跨度以及时代性等方面。

分布规模大:莫高窟南北二区现存的洞窟大约有七百三十多个,洞窟内有壁画大约三万八千多米,彩塑就有两千两百九十余身,是现存最大的石窟艺术群。

历史时间跨度长、延续性强:莫高窟大约开凿于十六国,历经将近千余年的时间,几乎包含了整个佛教到中国以来的开洞窟塑造雕像的历史。

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区域特征:莫高窟艺术有着极其丰富的时代特色,在其共性上鲜明地体现了各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和地方政权流行艺术特征样式的同时,又强烈地表现出了敦煌地方的艺术元素,区域特征极强,从侧面反映出了丝绸之路上中西交流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莫高窟在哪里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莫高窟如何迈向可持续旅游?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需要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实行碳排放抵扣机制,还可以发展低碳旅游产品。莫高窟是一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之一,莫高窟是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胜地。然而,随着大量的人流涌入,莫高窟的负荷承受能力也逐渐达到顶峰。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和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实现可持续旅游。碳中和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能够有效地减少旅游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游客了解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鼓励采取环保措施,比如减少碳排放、拒绝一次性用品等。配合相关部门,制定规范的旅游行为准则,制止游客的不良习惯。这需要合力,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实现更加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或参与生态恢复工程等方式,弥补游客产生的碳排放。也可以引入一些清洁能源设备,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感受自然美景与环保理念。比如,推广骑行、徒步、用电动车代替燃油车等低碳交通方式,或开发一些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旅游产品,比如草原独木舟、沙漠徒步等,让游客体验自然美景,也能增强环保认知。

只有全民参与、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相结合,才能实现旅游与环保的双赢。希望未来莫高窟成为可持续旅游的典范,引领更多旅游目的地迈向环保的新时代。为了迈向可持续旅游。莫高窟迈向可持续旅游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限制游客数量,提高游客意识以及开发新项目等方面下功夫,相信莫高窟的保护和发展能够得到更好的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莫高窟旅游攻略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莫高窟旅游攻略,供大家参考!

莫高窟介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仍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环顾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久享盛名。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它的石窟主要开凿于盛唐时期。

莫高窟旅游攻略:

门票多少钱?莫高窟门票价格:160.00元(含讲解服务)。优惠政策:身高1.1米以下儿童免票;身高1.1~1.4米儿童,门票半价优惠。65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可购老人票,具体价格以景区内公示为准。

开放时间:09: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4-5小时

地址: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东南25公里

交通:去莫高窟可以从敦煌市沙洲市场前坐乡村公交前往,票价8元,单趟。早8:30左右发车,至下午7、8点。每半小时一趟。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敦煌旅游的最佳时间。敦煌深处内陆,受高山阻隔,远离潮湿的海洋气流,属极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3℃,7月平均气温24.7℃,一月9.3℃。全年干燥少雨,昼夜温差极大。每年春季这里还有干热风和黑沙暴两大自然灾害,如果此时前往,应早作防备。

主要景点

藏经洞——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的画师——创造了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在洞窟里作画,便在洞窟里起居,一旦完工,就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们走进了这状如蜂巢的石洞,恐怕就再也没有走出莫高窟了,正是这样一批优秀而又伟大的无名者,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

藏经洞陈列馆——利用原莫高窟下寺改建而成,陈列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流失到国外的敦煌遗书和绘画的复制品,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和被劫掠的历史回顾,并且有敦煌学的发展现状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莫高窟淡季几点开门 莫高窟淡季开门时间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淡季是早上九点钟开门,莫高窟的淡季时间是12月1日到次年的3月31日。在这里可以欣赏到规模浩大内容丰富的石窟和壁画艺术,还能通过讲解和电影展示,了解到佛教在敦煌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游客游玩敦煌的首选之地。

莫高窟位于酒泉市敦煌市,因为有大大小小上千个窟也被称为“千佛洞”。莫高窟内有着大规模、内容丰富的石窟和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的佛剑艺术地。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一窥莫高窟的神秘面貌。

莫高窟有淡旺季之分,因为门票的价格也有所不同。旺季的时候全价票238元/人·次(莫高窟180元+莫高窟数展中心48元+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需要外语讲解的,每人加收外语讲解费20元/人·次。淡季的时候票价140元/人·次(莫高窟90元+莫高窟数展中心40元+往返莫高窟交通费10元),需要外语讲解的,每人加收外语讲解费20元/人·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一、莫高窟的由来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二、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莫高窟暂停开放 因持续降雨雨势太大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据报道,由于近日敦煌莫高窟降雨影响,较大的雨势导致洞窟崖体出现零星碎石掉落,为了游客和窟区文物的安全,7月17日将暂时停止开放景区的游览,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敦煌莫高窟暂停对外开放的详细信息吧!

莫高窟持续降雨

从16日晚间开始,素有“旱极”之称的甘肃敦煌迎来持续降雨。据酒泉市气象局介绍,截至17日8点,敦煌市出现中到大雨,敦煌市临近的肃北县和阿克塞县出现暴雨(河西标准),莫高窟降雨量达到14.6mm,敦煌观测站降雨量为10.7mm。

景区发布《敦煌莫高窟2019年7月17日暂停开放的公告》

游客朋友:

目前莫高窟窟区雨势加大,洞窟崖体有零星碎石掉落,湿度较大。为确保窟区文物及游客安全,经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开放管理委员会决定,2019年7月17日莫高窟暂停开放,启动洞窟暂停开放应急预案。

1、凡已预订7月17日A/B/C类参观门票,未出票的订单将统一做免手续费退单处理;

2、已出票游客,请持票前往莫高窟售票处窗口办理免手续费退票业务;

3、明日(18日)仍在敦煌旅游的游客,可现场购买B票参观,因受承载量影响明日门票6000张己预约售出,无法保证您持A票参观,敬请谅解;

4、具体开放时间视天气情况另行通知,已网上预订门票用户请及时关注官网公告、手机短信通知;

5、退票办理地点: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售票处和莫高窟参观预约中心(敦煌市区迎宾花园北区)。

相关阅读:莫高窟介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敦煌机场到莫高窟有多远 敦煌机场怎么去莫高窟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敦煌莫高国际机场莫高窟景区约15公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为中国三大石窟和四大石窟之一。想从敦煌莫高国际机场前往莫高窟景区,可以选择乘坐公交或出租车出行。

敦煌机场到莫高窟有多远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敦煌莫高国际机场,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镇314省道,距敦煌市区12.7千米,距敦煌莫高窟15千米,为4D级国际支线机场、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敦煌莫高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开放工作,是甘肃省加快向西开放步伐,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重要内容。

前往敦煌莫高国际机场的旅客可在敦煌大酒店、敦煌饭店、敦煌宾馆、敦煌汽车站、敦煌火车站乘坐机场大巴,车程时间约20-25分钟。敦煌莫高国际机场航空口岸为甘肃省发挥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莫高窟在哪个城市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南北全长1680米,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壁画4.5万多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大都是佛教内容,如彩塑和壁画的尊像,释迦牟尼的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各类经变画,众多的佛教东传故事画,神话人物画等,每一类都有大量、丰富、系统的材料。还涉及到印度、西亚、中亚、新疆等地区,可帮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传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全文共 3715 字

+ 加入清单

“我声明,有些宣传是错误的。我去敦煌服从国家分配。”

12日上午9点,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了“莫高精神”讲座。81岁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范进士是唯一的记者,她花了一个多小时回顾了自己与敦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恋情。

范进士在一份口述自传上签了名,“敦煌是我心灵的归宿。”

9月底,范进士获全国“文物保护优秀贡献奖”荣誉称号,随后赴港接受第四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这个在敦煌沙漠生活了56年的南方女孩,只做了一件事:保护、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因此,她被称为“敦煌的女儿”。

如今,范进士戴着无数的光环,无论走到哪里都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然而,她一再强调,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她获得的荣誉实际上属于从事文物保护的整个团体。

心归敦煌

范进士年纪大了,孩子们都希望她能回到上海,而不是呆在敦煌。但范进士不想。她说:“(敦煌)这里有很多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看看洞。你在上海做什么?看看这房子?”

说到房子,范进士60岁后才买了第一套房。“我在浦西买不起房子,我们不要去看它。浦东有2000多栋房子,而且房子很大。让我们买下它。”

范进士向他的兄弟姐妹借了一些钱,花了40多万元在上海买了一栋房子。她说她原本想退休后过上好日子,但买了房子后,她成了一家“酒店”,仍在敦煌。

范进士最初在敦煌工作,在清朝的一个小庙里住了近20年。直到1981年,邓小平参观了莫高窟,解决了一群文物工作者的担忧。说起过去,范进士也是相当坦诚:“如果你不这样做,就不会有人来,我们将不得不努力工作。”

但事实上,“诚实坦率的奶奶”只关心名利。她不喜欢钱,她也想有一个透彻的理解:钱是生命不能带来的东西,死亡不能带来。

她也不喜欢被采访。

一位记者曾经对范进士说,听说这次采访对你来说是一件比较有压力的事情。范进士直言不讳:压力不大,太烦人了。

当记者在采访中提到范进士和她丈夫过去的婚姻时,范进士毫不客气地说:“你什么都知道,为什么来这里采访?”《宛宛》的记者,范进士本人也跟着乐了。

爱情石窟

1962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前一年,范进士来到敦煌实习。当时,老前辈常书鸿和段文杰住在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的泥屋里,睡在土炕上,点油灯和蜡烛,喝盐水。然而,他们坚持了将近20年。

范进士回忆说:“如果我想吃瓜子,我甚至看不到瓜子。为了方便,去偏远的土制厕所一点也不方便!我真不明白他们怎么能在这种环境下呆上近20年。”

那时,他们爬上树枝做成的蜈蚣梯子在洞穴里工作。因为害怕,范进士最初拒绝爬这梯子。

在敦煌实习期间,范进士几乎每天都失眠,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或营养不良。她甚至不能走到山洞。

这位老师怕范中了进士,所以她实习后离开了敦煌。范进士坦言,他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了不起。“虽然敦煌的美丽萦绕着我,但我被艰难的条件吓住了。实习结束后,我没有心思再去敦煌了!”

没想到,范进士毕业后被分配到敦煌这个贫瘠的沙漠里工作。

父亲担心女儿的健康,特意给学校写了一封信,要求学校重新考虑范进士的工作分配。结果,这封信被范进士悄悄地“暂扣”。当时,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她想,既然她决定服从分配,不管敦煌的条件有多困难,她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

范进士到达敦煌后,住在一座有200至300年历史的清代小庙里。有一次她半夜去厕所,她看见不远处有两只绿色的眼睛,以为是一只狼。她转过身,跑回房间,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我发现那不是狼,而是驴。

范进士开玩笑说,当他来到敦煌的时候,他已经“投鼠忌器”。然而,他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恋爱很久了。莫高窟的美丽和前人的教诲使范进士想留在敦煌做些事情。在她眼里,莫高窟是一个经常生病的老人,需要关注和照顾。

范进士照顾莫高窟,一个千年的“老人”,却忽视了他的家庭。她常年在敦煌,而她的丈夫彭在武汉大学读书。1967年结婚后,两人分居了19年。范进士说:“如果我们再不聚一聚,我们就要退休了。”

结婚后,尤其是有了孩子后,范进士有了更强烈的离开敦煌的愿望。但是她总是在离开和留下之间徘徊。她描述了自己当时的纠结状态:“那时,我想去,留,去,留……”我很抱歉留在敦煌,想起我在武汉的家人。

年轻的范进士和彭

在思念家人和深爱敦煌之间摇摆的范进士,是非常痛苦的。

最后,为了家庭,她的丈夫彭在1986年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开他创办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跟随妻子去敦煌,甚至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从研究商周考古学改为研究佛教考古学。

对“敦煌女婿”彭的研究,使莫高窟中有编号记载的石窟数量从492个增加到735个。回忆起彭先生,范进士亲切地说:“我想去想这样一个丈夫,但我找不到带灯笼的他。”

记者问范进士:敦煌当时没有旅游业。你们俩在敦煌约会干什么?范进士不假思索地说:看这个洞。两人爬上沙山,看了看莫高窟的石窟,然后聊了起来。

范进士还谈到了他择偶的标准:热情、可靠、乐于助人和善良。

尽管范进士没有说“我爱你”,但他总是记着丈夫喜欢什么。

2017年,范进士参加了文化节目《读书人》。在此之前,节目组多次邀请范进士,均被拒绝。有一天范突然提出要进士来。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因为彭喜欢读的《读书人》。范进士笑着说:“他在电视上看到的。他可能会很开心。”

不幸的是,彭于2017年7月29日节目播出后不久去世。

2018年春节,范进士独自一人住在敦煌。她把彭的照片放在餐桌上,一起吃晚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尽管她的丈夫已经去世,范进士觉得她的爱人一直和她在一起。轻轻地走,把门关上,以免影响丈夫的睡眠。

彭葬于上海,范进士说这是暂时的。将来,这对夫妇将会留在敦煌。

正如彭曾经描述的那样,我爱上了未名湖、罗家山和莫高窟。范进士说她最终也会回到敦煌。"我们俩既然结婚了,就意味着永远."

保留根脉

1998年,60岁的范进士被任命为敦煌研究院院长。她感到一个沉重的负担:“我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了。”但是领导对她说,“别担心,你能做到的。”从业务岗位到管理岗位,有太多的事情是范进士只能边干边学的。

在范进士的任期内,许多人开始了把莫高窟变成“摇钱树”的想法。范进士非常生气:“不是一切都可以交易的。”

为了撑起一把大伞来保护莫高窟,范进士拿起了合法的武器。

在她的推动下,2003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实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此后,《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也相继颁布实施。范进士曾在一次采访中斩钉截铁地说,谁也不能随便搬动莫高窟。

商人不敢随意移动莫高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莫高窟本身也在变老。

范进士比较了莫高窟1908年和2008年的壁画。可以看出,莫高窟的壁画逐渐模糊,色彩也在慢慢淡化。

如何让千年壁画永存?这已经成为范进士日夜思考的一个难题。随着前往莫高窟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解决这一难题变得越来越迫切。

“只要你思考这个问题并不断思考,就会有人帮助你。”范进士说她喜欢看科技之类的东西。在北京出差时,有人问她是否想看电脑。范进士很高兴看到这一点。

当听到对方说“图像数字化后可以永久保存在电脑里”时,81岁的范进士描述了他当时的感受:“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当我看的时候,我的大脑是敞开的。”

2009年8月,范进士指导了莫高窟第85窟敦煌壁画的数字化工作。

她非常兴奋能参与莫高窟壁画的数字化,为每个洞穴、壁画和彩绘雕塑创建数字文件,并使用数字技术“活”莫高窟。

2003年,范进士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用现代数字技术展示莫高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美的石窟艺术

“但这真的很难做到。”范进士叹了口气。然而,为了永远保存和利用莫高窟的壁画,他们咬紧牙关,逐一解决了问题。“作为监护人,如果你不能很好地保护莫高窟,你难道不是一个罪人吗?”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数字敦煌(www.e-dunhuang.com)于2016年5月1日正式上线。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免费观看莫高窟30个经典洞穴的高清数字内容和全景漫游。

在范进士的推动下,旅游接待厅、数字影院、球幕影院等数字展示中心也已投入运营。

如今,莫高窟建立了“总量控制、网上预定、数字展示、洞穴参观”的新型旅游模式,不仅保护了洞穴,还优化了游客的旅游体验。这一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2005年10月,范进士向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的阿坦图先生和玛莎女士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学术成果。

“但这并不完美。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矛盾。”范进士表示,莫高窟的保护仍面临“特立独行者拉大车”的困境。她非常担心文物研究行业的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保护、研究和弘扬包括莫高窟在内的灿烂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保持根脉,我们将永远在路上!"范进士的声音,撞击着地板,在大厅里久久回荡。

范进士在很多场合说过一句话: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应该把自己做的事情当成一件事,仅此而已。

有人说,范进士在敦煌呆了一段时间后,变了土,变得粗糙了,吴侬的软语也因北风而变硬了。

事实上,范进士把他内心的柔软交给了他心爱的人和他心爱的事业。她说:如果还有另一个生命,那还是同一句话。无怨无悔地为敦煌奉献一生是值得的。

在范进士最近出版的口述自传《我的心在敦煌》的封面上,范进士说,“我注定要成为莫高窟的守护者。”

范进士口述自传《敦煌是我心的归宿》

——原名:《敦煌女儿》范进士,你看起来真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价值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是中华文明所在,是中国文化璀璨的发源地,还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在历经几千年的风霜之后,凭借着独有的绰约之美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还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但就如同是一个渊博文化的长者,一直向大家讲述着这些年来的百转千回。

一、敦煌莫高窟

在这一个千佛洞里面就可以感受到将近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以及历史变迁的艺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圣地。地理位置是在多风沙的甘肃,其实一直以来地理环境都会比较差,因此就可能会影响到文物,所以才会看到当前满目苍夷的样子。人们希望通过技术来有效拯救文化瑰宝,希望能够留下这美丽的光影,希望永远都可以留在大家的眼前,并不会因此消失。

二、莫高窟的壁画

在这一个将近700多米长的地方,还可以看到有735个洞窟,而这样的数量其实也只不过是保留下来的其中一个部分,这就可以想象实际的数量到底是多么的庞大。当然在当前数量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最关键的就是在当时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到底如何才能够打造数不胜数的佛像,怎么样才会有着众多的洞窟。需要说明的就是,壁画逐渐的消失,并非是直接因为环境因素,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当年的战火。

三、莫高窟的发现

敦煌莫高窟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仅是这一些壁画,同样也会包括历史发展的记录,还有佛经的传承,但这些已经被毁掉,也会让人觉得很是痛心。当时在甘肃的一个寺庙中,有一位一直在这里居住的和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这一个洞窟,当时会觉得满满惊喜,但与此同时也会有着害怕,因为一旦在发现了这个地方之后,也就意味着可能就会被更多的人知道,很有可能被毁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莫高窟在哪里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元等朝代的兴建。

莫高窟是我国开凿在石壁上的洞穴群,里面有各种雕塑和壁画,经历了好几个朝代的兴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之库,究竟莫高窟位于什么地方呢?下面让我们共同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

2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3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

4

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5

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