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精彩20篇】

浏览

3366

文章

169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法西斯战争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影响:

(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苏波战争

全文共 2185 字

+ 加入清单

1918年至1919年的俄国内战期间,波兰被视为一枚抵抗俄国布尔什维克与欧洲共产主义红色浪潮的重要棋子,同时协约国各国也纷纷以保卫本国利益为名派兵进入了俄国。1919年6月25日,协约国的最高委员会曾有过这样一份声明:

为保护爱护和平的东加利西亚人的财产以及人身安全免受布尔什维克党威胁,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决定批准波兰武装力量的活动范围延伸至奇布鲁克河(加利西亚和乌克兰的分界)。

守卫欧洲文明和基督教价值观免受蛮族入侵,也一直都被波兰人视为天赋使命。这当然会使得波兰人产生一种错觉,让他们误以为协约国列强会在战后支持波兰在东加利西亚地区的利益。然而自身的命运若由他人来决定,显然是不牢靠的。对协约国列强来说,自身利益才是最根本的原则。

1919年春,约瑟夫。哈勒将军带领着他在一战末期于法国创建的"蓝色军团"返回波兰与毕苏斯基军团组成新的波兰国家军。波兰军队的实力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从1918年11月的6000人猛增至1920年7月的90万人。胳膊肘硬实了的同时,也意味着不必全然看他人的眼神行事了。

波兰人将俄国内战视为难得的契机,但这并不意味着波兰人就可以完全不顾及列强的意见。法国方面明确表示支持波兰人自己决定东部的事务,至于英国方面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当时身任英国战争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作为协约国干预俄国内战的始作俑者,当然希望波兰参与到反苏维埃的阵营中来。但首相劳合。乔治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对于根据巴黎和会原则毫无争议的划归俄罗斯的领土,如果波兰仍然坚持保留,而布尔什维克政府又拒绝和平解决问题并由此诉诸武力,那么,英国政府若想在军事和财政上支持波兰,获得本国民众的支持的几率微乎其微。

对于俄国人来说,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唤起国际革命,必须从狭隘的民族革命转向世界革命。"(列宁原话)为了面向全世界输出革命的目的,布尔什维克在1919年的3月份成立了共产国际,这不得不使欧洲列强越发感到担忧。在苏俄领导人看来,边疆地区的苏维埃化至关重要。在苏维埃俄国当权者对未来世界格局的构想当中,社会主义俄国和革命的西方之间又怎么能存留一片空白?而站在波兰人的立场上来说,在原东部边疆地区生活的波兰族人口,虽然相对而言占居民比例很小,但生活在那里的波兰人大多都是城市资产阶级或地主阶级,因此他们在该地区还是有不小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的。

出于对"红色革命浪潮"的恐惧,英、美、法等国不可能对发生在俄国的内战视而不见。列强们最初是希望通过扶植俄罗斯境内的捷克军团和高尔察克、邓尼金等人来对抗苏俄红军。以美国为例,在1919年等夏秋两季就向邓尼金提供了10万支步枪、300万发子弹和20万发炮弹。然而事与愿违,在"白军"的节节败退之下,苏维埃红军最终还是取得了国内战场的胜利。

此时的苏俄领导人认为,在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纷纷失败之后,亡我之心不死的协约国列强必定会寻求其它途径来扼杀"红色政权",可以想见的是,波兰必将成为其有力的推手。而波兰人当然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在经历了123年的亡国之痛后,他们终于在一片废墟上重建了自己的国家。过去的苦难更加深了他们渴望重现往日荣光的企图,恢复全盛时期波兰的版图是缠绕在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毕苏斯基领导下的波兰军队的东进计划,是为了实现对东部边疆的领土诉求,而非推翻苏俄政权。毕苏斯基很清楚恢复旧俄帝国并不符合波兰的自身利益。

然而协约国并未考虑波兰在东部边界地区的领土要求。1919年9月25日,巴黎和会的波兰事务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波兰东部边界的最后报告,提出了一条临时的东部边界线。波兰军队不顾巴黎和会的决定继续向东推进,并竭力说服协约国相信波兰要求的合理性,同时也想用既成事实促使和会承认波兰的要求。

毕苏斯基转而与乌克兰人达成了同盟,波兰方面承诺将1772年第一次瓜分前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归还,作为交换条件乌克兰必须承认波兰在东加利西亚地区的利益。1920年5月,波乌两军同时向苏俄发动了袭击,很快苏俄方面也予以了反击。在红军南北两路的合击之下,波兰军队毫无招架之力,他们只得放弃已经到手的维尔诺和比亚维斯托克,一直被驱赶到了利沃夫。无可奈何之下,波兰向协约国寻求帮助,但他们无视了波兰人的请求。一方面,早在1920年的1月份列强就曾表示不希望波兰继续战争,也不准备对波兰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列强们主要是担心波兰在领土要求上毫不妥协的态度,可能会促使苏德之间达成政治和军事联系。另一方面,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之下,各国的工人团体纷纷反对援助波兰,例如但泽的码头工人拒绝为波兰装货,英国的左翼人士还发起了"别动俄罗斯"运动。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更是在1920年7月"赔款协会"就讨论德国赔偿问题的会议上,严厉斥责波兰人挑起战争,并要求波兰军队西撤150英里。

8月1日,在哈切夫斯基的率领下,五路红军直逼华沙,兵临城下的波兰首都岌岌可危。然而顽强的波兰人还是创造了"维斯瓦河奇迹"。10月份,波兰和苏俄达成了停战协议,1921年3月双方在中立国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进行了和谈,签署了《里加条约》,自此,二战前的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东部边界终于确定了下来。波兰成功得到了维尔诺、沃伦、以及东加利西亚的主权。

波兰在华沙战役上取得的胜利阻止了十月革命的烈火向欧洲的蔓延,当时的西方社会评价毕苏斯基"扶住了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汉谟拉比法典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老师提供下面的复习资料学习。

汉谟拉比法典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

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上面对汉谟拉比法典知识点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老师提供的复习资料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复习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人”的发现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1.爆发的根本原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或商品经济的发展。

2.首先开展的国家、范围:意大利,后蔓延到整个西欧地区。

3.核心思想(思潮):人文主义(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4.性质(实质):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是创新而不是复古。)

5.代表人物、国别、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意大利,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文艺复兴的先驱)

达o芬奇:意大利,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英国,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上述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

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匈牙利改革

1.匈牙利事件

2.匈牙利改革

(1)措施:政治(略)经济(略)

(2)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80年代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3.1968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被苏联镇压。

二、东欧剧变

1.原因:

(1)内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外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2.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改变。(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

3.概况:各国执政党丧权;社会制度改变;政治版图的改变。

4.启示:

(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血腥的资本积累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劳动力,贩卖黑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3“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英国人。(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贸易”持续时间:三百多年

6“三角贸易”的影响:

(1)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2)欧洲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的时间:17世纪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4.英国在印度最有名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英国人戈登传奇之初治苏丹

全文共 2138 字

+ 加入清单

1864年,戈登载誉归来,立刻成为英国炙手可热的人物。英国政府提升戈登为中校,女王册封他为"名誉勋爵"(CompanionofHonour),媒体称他为"中国人戈登",他被邀请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会和座谈。如果戈登有心功名利禄的话,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望飞黄腾达。但是戈登天性不喜欢宴会和应酬,在时髦的女性面前往往会局促不安。戈登的内心深处,对尘世的污染其实充满了恐惧感。戈登回到英国以后深居简出,拒绝抛头露面,於是很快淡出了众人的视野。1865年10月,赋闲了一年的戈登被派到泰晤士河口的格雷夫森(Gravesend),主持修建沿泰晤士河的国防工程。戈登在这里一干就是六年。

据戈登的备忘录记载,在格雷夫森这六年是戈登一生最快乐的时光。由於泰晤士河的国防工程无关紧要,戈登没有追求进度的压力,他每天工作到下午两点,然后就去做社工,援助当地的贫困居民。戈登出资创建了"格雷夫森乞丐协会"(GravesendMendicantSociety),专门帮助那些流落街头的儿童;他还给一些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支付养老金。据估计戈登将他三千英镑年薪的90%用于各种慈善事业。

很多戈登的好友后来指出,戈登对权力、财富等世间最基本的诱惑根本无动于衷,他生命的动力是雄心和抱负。戈登渴望荣誉和影响力,追求伟大而绚烂的,能够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一种存在方式。

1871年,戈登被提升为上校,出任"多瑙河委员会"委员,负责解决多瑙河口的领土纠纷。1872年,戈登在君士坦丁堡结识了埃及总理努巴尔(NubarPasha),让后者印象深刻。次年,戈登接到了埃及总督赫迪夫(KhediveIsmail)的信函,邀请他出任苏丹赤道省(Equitoria)的总督。在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以后,戈登于1874年初走马上任。

埃及此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附庸,土耳其苏丹任命了亚美尼亚人赫迪夫为埃及总督。1820年,埃及在英国的支持下向南扩张,吞并了苏丹北部地区。从那以后,英国逐步扩大其对埃及的影响力,到十九世纪中后期埃及总督已经基本成为英国的傀儡。1869年,赫迪夫任用英国人贝克(SirSamuelBaker)率领一支埃及军队远征苏丹南部,于1870年占领尼罗河上游的重镇喀土穆(Khartum),进而吞并苏丹全境。埃及占领苏丹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奴隶贸易的泛滥。大批奴隶贩子云集苏丹南部,和当地部落首领相勾结,将奴隶贩卖到开罗和君士坦丁堡。埃及总督赫迪夫受到英国政府极大压力,急需一位能人遏制猖狂的奴隶贸易,而戈登正是上佳人选。

戈登满怀热情踏上苏丹之旅。他在备忘录中写道:"中非的荒漠和沼泽将被开发,接受文明的福音;猖獗的奴隶贸易将被扑灭;当地野蛮的居民将习惯自由、公正和繁荣。"戈登到达苏丹以后,发现苏丹政府一贫如洗,於是主动将自己一万英镑的年薪降到两千英镑,立刻赢得当地人民的景仰。戈登先出任苏丹赤道省总督,两年以后出任整个苏丹的总督。他在苏丹的六年间,骑着骆驼行程八千五百英里,足迹遍及苏丹全境。在打击奴隶贸易之外,戈登还致力于改革苏丹的政府机构,修筑道路和桥梁,以及建立象牙的政府专卖,以开财源。

戈登的热情很快被严酷的现实浇灭。苏丹的奴隶贸易已经深植当地社会经济的脉络之中,由埃及、土耳其等地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戈登个人的努力显然是杯水车薪。六年间戈登率领几百人的队伍四处奔波,对奴隶贩子围追堵劫,解救数以万计的奴隶。但戈登很快发现被解救的奴隶根本无力谋生,赤贫的苏丹政府更是无力供养,於是他们很快又出现在各地的奴隶市场上。戈登抓获了一批奴隶贩子,把他们送到开罗,请埃及总督赫迪夫严加处置。没想到这些奴隶贩子不但立刻获得自由,还成为总督的座上宾。这也难怪,奴隶贩子们的进贡是埃及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赫迪夫怎能不善待自己的财神呢。经过几年徒劳无功的努力,戈登对苏丹的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当你能把浸透到纸里的墨迹弄出来的时候,你才能停止这块土地上的奴隶贸易。"戈登明知不可为依然勉力为之,他在备忘录里写道:"我明白自己力量有限,因而乞求上帝;我将不问成败,一切交由上帝安排。"

戈登在苏丹期间,一个名叫佐拜尔(Zobeir)的当地部落首领通过奴隶贸易聚集财富,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有意挑战埃及政府的权威。佐拜尔本人被引诱到开罗软禁起来,而他的儿子苏莱曼(Suleiman)公开起事,围攻埃及军队在苏丹南部的据点。戈登不战而屈人之兵,只带了一个翻译骑着骆驼穿过85英里的沙漠,突然出现在苏莱曼面前,戈登的出现导致叛军阵营的分裂,一些部落首领当场投诚。戈登命令苏莱曼两天之内放下武器,解散部队,而苏莱曼完全被戈登的凛然正气所镇摄,俯首贴耳一一照办。1878年,戈登前往开罗解决埃及政府的财政危机,苏莱曼又起兵造反,很快兵败被杀。

1880年,戈登递交辞呈,怅然离开了辛苦经营了六年的苏丹。在他的继任拉乌夫(RaoufPasha)治下,苏丹的奴隶贸易恢复了过去的规模,而戈登改革政府的成果全部废弃。埃及政府为了创收,变本加厉地搜刮苏丹人民。苏丹上下群情激愤,整个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火药桶。在尼罗河小岛上静修的一个苦行僧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形势的发展,他这时看到时机成熟,於是率领信徒揭竿而起。

编辑推荐:英国人戈登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叶卡杰琳娜二世

全文共 1612 字

+ 加入清单

1744年,一个年仅15岁的德国姑娘来到了俄国宫廷。她名叫索菲亚,是德国一个亲王的女儿。索菲亚不会说俄语,更不懂俄国的规矩。但是她聪明伶俐,又机智又好学,很快就学会了俄语,研究了俄国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她善于察言观色,讨人欢心,所以,宫廷里上上下下都非常喜欢她。

那么,德国的公主为什么来到俄国宫廷呢?这事还要从彼得大帝说起。

彼得打败了瑞典,夺取了波罗地海沿岸广大地区后,企图获得整个海域的控制权。当时,波罗地海沿岸最大的国家是德国,彼得就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德国的一个亲王。彼得死后,许多人争夺皇位,最后他的小女儿当上了沙皇。可是这个女沙皇没有儿子,就去德国把姐姐的儿子领来做自己的儿子,取名彼得三世。彼得三世到俄国来时,也把未婚妻带来了,她就是索菲亚。因为彼得大帝的姐姐也叫索菲亚,所以就给她取了一个俄国名字--叶卡杰琳娜

1761年底,女沙皇死了,彼得三世即位。彼得三世采取了许多改善下层人民生活的措施,遭到了大地主和大贵族的反对,野心勃勃的女沙皇就想趁这个有利的机会,发动一次宫廷政变,自己当皇帝。

她把自己的两个情人找来商议对策,他们姓奥尔洛夫,是亲兄弟,都是皇家近卫军军官。

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叶卡杰琳娜问:"近卫军里有什么问题吗?"

"皇后陛下不用担心,我们近卫军一定效忠您。"奥尔洛夫兄弟回答。

"那就好,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陛下,这事儿恐怕没外国人支持不行。"

"英国人?奥地利人?还是普鲁士人?我想都没问题,你们把他们的大使都给我找来。"

过了两天,各国大使来见叶卡杰琳娜,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叶卡杰琳娜又获得了几个欧洲大国的支持。

1762年6月28日,她发动了宫廷政变,秘密处死了彼得三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杰琳娜是个非常反动的皇帝。她一上台就企图加强封建农奴制的专制制度。她扩大贵族特权,把许多土地,连同居住在上面的农民都赏赐给贵族。在她统治时期,贵族所有的农奴数占全国农民数的一半以上。

她还赐给贵族可以任意放逐农奴去服苦役的权力,而农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控告贵族地主。农奴常常像牲口一样在市场被买卖。出卖农奴的广告同出卖骡马、狗的广告的一起登在官方的报纸上。

叶卡杰琳娜非常虚伪、荒淫、残忍。她一面嘲笑启蒙学派的演说,一面又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信,说她准备把他们的主张作为对政策的箴言。她总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开明君主",她居然写信告诉伏尔泰,俄国农民生活富裕,每天都能吃鸡。而实际上,俄国农民只能吃粗黑面包。

1775年,叶卡杰琳娜二世残酷地镇压了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把他戴上脚镣手铐装在木笼里运到莫斯科,然后把普加乔夫砍头、肢解、焚尸。

叶卡杰琳娜二世还频频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疯狂地扩张俄国的领土。她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攫取了波兰62%的领土,灭亡了波兰共和国,在那里建立了血腥的殖民统治。她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得了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使俄国船队能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实现了彼得大帝都没能实现的梦想。

在亚洲,叶卡杰琳娜通过修筑军事堡垒,蚕食高加索,侵入中亚北部的哈萨克草原。到18世纪八80年代,俄国完全占领了西伯利亚北部,获得了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俄国还从亚洲东北部越过太平洋,占领了阿拉斯加,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块俄国殖民地。

叶卡杰琳娜二世还是革命的不共戴天的敌人。她咒骂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为"法兰西瘟疫",发誓要予以"剿灭"。她派俄国海军到北海去封锁法国,"制止革命。"叶卡杰琳娜又出资600卢布支持普鲁士、奥地利干涉法国革命。

1796年8月,叶卡杰琳娜二世病入膏盲。垂死之际,她还在狂叫:"假如我能活到200岁,欧洲全部就会落到俄国脚下。我要建立一个包括六个都城的大帝国,它包括彼得堡、柏林、维也纳、巴黎、君士坦丁堡、阿拉斯特罕。把我的孙子取名为亚历山大吧,我希望他像古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大俄罗斯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1.英国对印度的侵略

(1)时间、机构、头目:17世纪机构:东印度公司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2)影响:(对印度)印度成为英国巨大的海外市场,加剧了印度的贫穷;(对英国)英国在印度掠夺了无数的财富,促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2.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1)时间:1857-1859年领导阶层:封建王公贵族杰出女英雄:章西女王。

(2)结果:斗争失败,印度沦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

3.罪恶的"三角贸易"(实质:是贩卖黑奴,一本万利的殖民掠夺。)

(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出程)-非洲-(中程)-美洲-(归程)-欧洲。

(3)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最主要的经营者。

(4)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包括:殖民掠夺、屠杀当地居民、贩卖黑人奴隶。

(5)三角贸易影响:(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对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发展。

4.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拉美人民在玻利瓦尔的带领下,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他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葡萄牙殖民地巴西宣布独立。

5.拉美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印度反英大起义和拉美独立运动启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西方文化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内容是对西方文化做的复习资料学习。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之根是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它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罗马的建筑:如,凯旋门、万神殿、古罗马竞技场,罗马被称着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条条道路通罗马。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阿基米德是古希腊的科学家。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古希腊是欧洲的戏剧的故乡。

希望上面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同学们对此知识点能很好的掌握,并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相信同学们会做的很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经济发展(50-70年代)

(1)原因:

外因:美国大力援助。

内因: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和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持续繁荣。

2.欧共体的成立

(1)时间:20世纪60年代

(2)作用:对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欧盟的成立

(1)时间:1993年

(2)单一货币——欧元

(3)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4)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至2007年,已有27个成员国)

(5)影响: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欧洲经济发展。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

(1)美国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扶持日本;

(3)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2.表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地位加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

4.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一度减缓。

5.80年代中期以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佛兰德战役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与协约国军队于1914年和1918年在比、法边境佛兰德地区进行的两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1914年10月中旬“奔向大海”战役结束后,战线从利斯河延伸到伊泽尔河。德军计划攻占法国加来海峡港口城市,摧毁英军补给基地,迫使英国退出战争。协约国军队决心坚守伊普尔、迪克斯迈德、尼乌波特一线,相机收复比利时全境和法国北部。10月20日,德军第4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的3个军对伊普尔实施主要突击(见伊普尔战役),对伊泽尔河实施辅助突击。22日,德军强渡伊泽尔河,并在西岸设防。28日,比军打开尼乌波特海水闸门,水淹德军。30日,德军被迫撤退。伊普尔地区的作战行动到11月20日结束。此役,双方均未能达成战役企图,西线从此进入阵地战阶段。

第二次战役1918年4月皮卡迪战役结束后,德军决心攻占交通枢纽阿兹布鲁克以及卡塞尔、凯梅尔高地,歼灭英军主力,迫使英国退出战争。4月9日,德第6集团军在炮兵徐进弹幕射击掩护下,从拉巴塞和阿尔芒蒂耶尔之间突破英第1集团军防线。次日,德第4集团军在阿尔芒蒂耶尔和梅西讷之间对英第2集团军实施突击,两天推进12公里,攻占梅西讷高地和帕尚达埃尔村。英军弃守阿尔芒蒂耶尔。英国政府和盟军指挥部对此惊恐不安,急调战略预备队增援。12日,英法援军投入战斗。14~15日,德军被迫暂停进攻。17日,德军发起新的突击,经数日苦战于25日占领凯梅尔高地,但对卡塞尔高地的进攻毫无进展。29日,战役结束。此役,德军投入42个师,损失8.6万人;协约国军队投入35个师,损失11.6万人。德军虽在战术上取得成功,但未能达到预期战役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拿破仑一世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用法律更新人们的思想,在各地建立新的政权机构。消除封建残余,保证人的尊严,促进经济繁荣,以稳定联邦形式统一欧洲……』

--摘自拿破仑给儿子罗马王的遗嘱,其实这何曾不是他的宿愿。

拿破仑事略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

·10岁,接受法国教育。

·15岁,进入炮兵学校学习指挥。

·17岁,以少尉衔毕业,成绩平平。

·24岁,参加收复土伦堡战役,显露其军事才能。

·26岁,1795年10月,在巴黎平定保王党人的暴乱。

·27岁,越过阿尔卑斯山,挥师意大利,打败反法同盟重要国家奥地利。

·29岁,1798年5月,远征埃及打击英国势力。不久法国陷于第二次"反法同盟"国家重重包围之中。

·30岁,1799年8月,擅离职守,非法潜回国内。10月达巴黎,暗中组织夺权,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共和历雾月18日),任首席执政官,攫取政权。

·31岁,1800年5月,开始第二次意大利战役,再次打击奥地利。

·33岁,1802年8月,由首席执政变为终身执政,确立独裁统治。

·35岁,1804年3月,颁布《拿破仑法典》。5月,强迫元老院封他为帝。12月2日,令教皇为其加冕,即皇帝位,建立第一帝国。

·36岁,1805年5月底,成为意大利国王。12月,大败联军,赢得奥斯特里茨大捷。

·37岁,1806年横扫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进入普京,颁柏林敕令(即大陆封锁令)。

·38岁,1807年弗里德兰之战打败俄国军队。占领葡萄牙国都里斯本。

·39岁,1808年,侵入西班牙,占其国都马德里。

·40岁,1809年,攻奥国,进入首都维也纳。攻占教皇国,软禁教皇,从此,教皇地位一落千丈。年底,废黜皇后约瑟芬。

·41岁,1810年4月,立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为后,吞并荷兰。封贝尔纳多特元帅为瑞典王太子,控制瑞典。

·42岁,1811年得子罗马王。加紧对俄战争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古代两河流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认真学习,对于古代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的共同特点,我们做下面的复习。

古代两河流

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②从内容来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众的英雄史观倾向;

③从历史资料的形式来看,都属于口述资料;

④从它们的意义或价值来看,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上面对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的共同特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并做好迎接考试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中古欧洲社会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1.建立时间:5世纪西罗马灭亡后

2.建立民族:日耳曼人

查理·马特的改革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的土地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影响: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墨洛温王朝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481年,萨利克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在教会及法兰克人、罗马人的支持下建立法兰克王国,因为其出身于墨洛温家族,故称墨洛温王朝。王朝后期,宫相势力日盛。751年,宫相丕平取代了墨洛温王朝建立加洛林王朝

罗马天主教廷

1.基础:

丕平献土

2.思想:

奥古斯都——《上帝之城》

3.地位:

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世俗国家的皇帝都由教皇加冕予以承认。

4.危害:

历史上把教会统治时期成为“黑暗时代”。教会的黑暗统治,严重影响的社会的进步,阻碍了生产、科技、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三次科技革命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首先发生在美国。

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4.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3.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查理大帝

全文共 1984 字

+ 加入清单

文艺复兴前的欧洲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莫过于查理大帝。查理大帝(公元742──814年),或称为查理曼大帝,其名为查尔斯。他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号为罗马人皇帝。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

742年查理大概出生在德国亚琛市的附近,该市后来成了他的都城。他的父亲是矮子丕平,他的祖父是伟大的法兰克领袖查尔斯·马特尔。马特尔在732年夺取了图尔战斗的胜利,粉碎了穆斯林征服法兰西的行动计划。751年丕平宣称自己为法兰克国王,从而结束了昏庸无能的梅罗文加王朝的统治,建立起一个新王朝,今称加洛林王朝,是根据查理曼的名字命名的。768年丕平驾崩,法兰克王国被查尔斯和他的弟弟卡洛曼两人瓜分。771年卡洛曼猝然去世,这对查尔斯和法兰克的统一来说却是幸运降临,使二十九岁的查尔斯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的君主,该王国当时已是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查尔斯登基之时,法兰克王国主要包括今日的法国、比利时和瑞士以及今日荷兰和德国的许多地区。查尔斯不失时机地开展领土扩张。此时卡洛曼的遗孀和孩子已在意大利北方的伦巴第王国避难。查理曼和他自己的伦巴第妻子蒂赛德拉塔离了婚,随即挥军进入意大利北部。774年伦巴第人惨败,意大利北部被并入了他的版图,不过为了巩固他的统治还需要四次进攻。卡洛曼的遗孀和子女都落入查理曼手中,从此再未露面。

更重要也更困难的是对萨克森──德国北方一个广大地区的征服,进攻的总数不下十八次。第一次发生在772年,最后一次在804年。反对萨克森人的战争打得如此持久和残忍,宗教因素肯定是其原因的一部分。萨克森人是异教徒,查理曼坚持要让他所统治的萨克森人改信基督教,拒绝接受洗礼和后来又改信异教的人均被判处死刑。在这些强迫改宗运动的过程中,据估计有多达四分之一的萨克森人被杀害。查理曼还出征德国南部和法国西南部,以巩固他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为了确保帝国和东部边界地区的安全,查理曼同阿瓦尔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阿瓦尔是一个与匈奴族有血缘关系的亚洲民族,他们占有一片广阔的领土,即今日的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查理曼最终彻底打败了阿瓦尔军队。虽然萨克森和巴伐利亚以东的国家未被法兰克人占领,但是在从德国东部到克罗地区一条宽广的地带上的那些国家,却都承认法兰克的宗主权。

查理曼也努力确保他的南部边疆的安全。778年,他对西班牙发动了一次侵略,虽未获得成功但却在西班牙北部建立起一个边境国,叫做西班牙三月国,该国承认他的主权。由于查理曼许多次战争的胜利,成功地使西欧大部分地区都归属于他的统一领导之下。他的帝国实际上达到包括今日的大部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和低地国,以及意大利的一个地区和许多的边界地区。自从罗马帝国衰亡以来,欧洲还没有这么广阔的领土被一个国家控制过。

在整个统治期间,查理曼一直坚持与罗马教皇保持密切的政治联盟。但是在查理曼在世期间,人们显然可以看出,总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伙伴是查理曼而不是教皇。查理曼统治的高峰或最著名事件于800年圣诞节发生在罗马。这一天,教皇利奥三世把一顶皇冠戴在查尔斯的头上,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从主要方面来讲,这意味着在三个多世纪前被毁灭的西罗马帝国正在复辟,查理曼现在是奥古斯都·凯撒的合法继承人。

查理曼帝国并非罗马帝国,而只是其辉煌的延续。第一,这两个帝国所统治的范围大不相同。查理曼帝国在鼎盛时期也大约只有西罗马帝国的一半大。第二,查理曼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从血统、外貌和教养来看都不是罗马人。虽然他学会了讲拉丁语。查理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住在欧洲北部,特别是住在德国。他的帝国的首都不是罗马而是亚琛,位于今日的德国西部。

虽然查理曼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欧洲人估计得过高,但是他的短期影响当然是巨大的。他毁灭了伦巴第和阿瓦尔两个国家,征服了萨克森,尽管许多人在他发动的战争中丧生,但却为黑暗的中世纪开启了一束光芒。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文化复兴时期(卡洛林文艺复兴)。查理曼的生涯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长期影响。在他死后的数百年中,德国皇帝进行了一场控制意大利的斗争,结果以徒劳而告终。没有查理曼的榜样,他们完全有可能不会那么肆意地侵犯意大利,而是集中更多精力向北或向东扩张。

814年冬天,天气极为寒冷,查理坚持外出打猎,感染风寒。1月28日,在首都宫中逝世,时年72岁。查理死后不久,帝国就出现了分裂。843年,他的三个孙子各自为王,帝国一分为三。东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德国,西法兰克王国成了以后的法国,东、西部之间的地区则成了以后的意大利。法兰克人的语言也出现明显的分化,形成了法语、德语和其他西欧国家的民族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动荡的中东地区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动荡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阿拉伯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阿拉伯和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

2.特点: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

3.表现: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二、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

(1)重要根源:列强的介入。

(2)争夺实质:领土之争。

(3)加剧冲突因素:水资源之争。

(4)民族矛盾、宗教斗争:圣城之争

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1.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年)

(1)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2)中心内容: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际管理。

(3)评价: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马克思主义诞生

(1)诞生时间、标志:时间:1848年;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3.巴黎公社(1871年)

(1)成立:1871年,人民选举产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性质)--巴黎公社。

(2)结果:1871年5月21日-28日"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失败。

(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4)《国际歌》:词:欧仁·鲍狄埃曲:狄盖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经济全球化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2、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1)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条件:①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②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②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③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于2001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利)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弊)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海尔"公司的启示:①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好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②要积极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③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④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寻求经济发展最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