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马克思主义问题。

分享

浏览

1062

文章

55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什么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列宁在《共产主义》一文中批评匈牙利共产党员库恩·贝拉时写道:“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述了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这就是:分析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矛盾的特殊性;研究每一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矛盾的特殊性,即研究过程矛盾的特点;过程中矛盾的各个侧面也是有各自的特殊性,要注意加以研究;一个过程在其发展长途中常常又分为若干阶段,而每一阶段上矛盾的特点是不相同的,要认真分析研究;阶段上矛盾着的各个侧面也是各有特点,不可一律对待,亦须作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对客观事物作这样具体的分析,方能正确认识事物,才能订出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案;才能分清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从而进一步制订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辩证法丰富了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指明了被压迫阶级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工人阶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论证并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3、科学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批评资本主义社会,幻想有比较好的制度出现 ,但它不能指出摆脱剥削制度的真正出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说明无产阶级才是创立新制度的社会力量,得出了阶级斗争是划分为对抗阶级的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一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

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认为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阶层冲突的分析来帮助理解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冲突是由于资产所有者所拥有的高生产率生产资料与无产者从事的社会化劳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导致的。由无产者劳动所得的价值剩余未能公平的分配给劳动者而集中在资产所有者手上。冲突的后果便是劳动所有者的“异化”,这将导致社会动荡引发革命。革命的最终结果便是社会主义的建立——一种基于社会公有产权的生产模式,基于个人贡献所得的分配模式以及按需生产的经济模式。尽管马克思并未预言共产主义社会的模样,但他指出基于科技及生产率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将会过渡到共产主义。到那时阶级,国家,社会将被公有制取代。各尽其用,各取所需。马克思其实也是一种早期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其供需理念分析了物质条件即生产中的生产资料,经济活动以及社会需求的关系。认为这些关系组成了社会结构的基础以及其上层建筑。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生产要素在一个社会政治体制安排下没能被很好的利用是阶级冲突产生的一个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离开了实践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思想体系,也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什么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思想。对立统一论(即矛盾论或称阴阳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华。马克思的最大贡献,综观其著作,应该在他发展了前人(如黑格尔等人)的对立统一观。可惜的是,他应用对立统一观来解释社会并不那么成功。也是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局限,这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我们发现:用对立统一观解释很多简单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有其成功的一面,适合解释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事物或者比较低阶低维的事物,它解答甲与乙的作用与反作用问题,适合解释“二元”事物,即只有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事物。而对于由多要素络合的复杂系统的解释往往显得有些牵强附会,苍白无力。

大量的事实和实例表明,客观世界的事物,更多的情况下首先是表现为由许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种群集相互作用状态.这些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而并非只是由其中某两个子系统间的“对立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比如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很多子系统组成.至少就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子系统,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子系统的分法也不同。很多社会现象决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就能够解释清楚的。再者,全世界也有丰富多彩的以国家为单体的不同的社会类型、社会系统,它们并不完全一样,这不仅仅是发展先后的问题。并且,这些不同的社会系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我们既要“对立统一观”也要“系统观”。当我们穷究事物的二个元素间的终极因果关系的时候,需要“对立统一观”,需要把握事物全局的时候,需要“系统观”。我们既要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

我根本不否认对立统一规律,我认为系统论是建立在对立统一论基础之上的,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深入和发展。对立统一论与系统论之间并没有矛盾,也不是并排的理论,对立统一论是系统论的根基。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系统科学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衔接过来,但是,系统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却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道分水岭。系统科学还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全文共 2756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自身的丰富和发展,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逐渐走向繁荣复兴,便是最好的证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在于它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等基本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格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来自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证明和发展。事实依据、规律概括、实践检验,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主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理论又指导实践的深入,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成熟,不断引导实践的深化和成功。其次,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外在的对象,而且指向自身。这种批判品格使马克思主义具有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精神,善于超越自身的局限。再次,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吸收和改造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成果。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人类对自然、社会历史以及人的思维自身认识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学说、新理论,以保持自身理论的先进性和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理论品格,使马克思主义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更新的内在要求与动力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在实践中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其次,在实践中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在实践中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思想。在经济方面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在政治上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在文化方面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生态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在实践中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建设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马克思主义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遵循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及发展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及规律,他们对这一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创立了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形态变更和历史发展趋势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次,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充分显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洞察力。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正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的外在表现。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深入分析,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再次,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事物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事物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指南,它能够站在科学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事物和现象。马克思主义是审视历史、评价历史,观察当代社会、解决当代问题的基本方法。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的认识原则,强调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于发展的社会现实来认识现实世界、批判现实世界与改造现实世界,这种认识方法具有永恒的魅力。其次,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再次,坚持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本质,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分析和看待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客观、理性认识事物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能够科学认识当代中国国情,能够从扑朔迷离的复杂现象中把握住问题实质,从众多支流中找到主流,从局部变幻中把握住总体和大局。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税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和发展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即坚持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消灭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人类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阐述了人类社会关系发展中的根本性规律,说明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政治、历史以及社会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和总体纲领,它深入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走向,是一个纲领性的指导思想原则,也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对政治格局:马克思主义本身教给我们的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让我们凭借这些方法更深入和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世界。马克思主义只有在政治活动中,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结合以后,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政治影响力。在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时期,世界上曾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大阵营”,后来由于以苏联为首的各国无产阶级执政者所执行的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错误路线和方针,导致了“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严重错误,最终致使社会主义阵营开始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对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作为开放式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指导思想,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体系,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对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深入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所蕴涵的原则、规律、本质以及根本矛盾,阐述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这一方面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同时另一方面也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对立面”的参照对象。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正因为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积极影响,才使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产阶级为了继续维护和确保自身的统治,被迫针对本国的实际国情,采用一系列手段和措施,以达到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目的,这样在客观上也帮助了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所承担的负担和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什么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起源认为道德是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产生需要这么几个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都统一于人的生产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最重要的是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 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 报效祖国, 奉献社会,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 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 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 以解放全人类为已任, 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 观点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2、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 但是并没有停留在 19 世纪。 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 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 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共产党宣言》 发表以来 160 多年的实践证明,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就是一部不断发展、 完善和创新的历史。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 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 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 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 报效祖国, 奉献社会,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共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一、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集中体现在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身上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 中 山、毛 泽 东、邓 小 平。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命运的影响首先集中体现在这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身上。

二、马克思主义使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逐步变为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是历史的必然。进入近代以后,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各种尝试,进行了各种理论选择,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特别是1921年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逐步变为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三、没有马克思主义,我们的语言、生活不会像今天这样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正确的历史航向。它至少在五个层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自诞生以来一直被无产阶级政党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重大贡献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揭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依据,研究无产阶级如何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彻底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或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英文是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全文共 113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比以往任何制度都能产生更大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继续进入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分析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政治、经济、管理、社会、外语、技术、计算机或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能力。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第一个二级学科。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要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分析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要能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政治、经济、管理、社会、外语、技术、计算机或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能力。

3、需要掌握外语,能够无障碍阅读专业外语材料,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科学、人民、实践和发展。

1、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人性: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首次建立了人民解放的思想体系。

3、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实践理论。

4、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具体是什么?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说起马克思,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启蒙了很多人对社会的认知。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政治精神基础,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马克思对中国影响

马克思的全名是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他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革命理论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主张历史唯物主义,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为全世界劳动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有实践性的、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生平主要成就除了马克思主义,还有科学无神论、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论等等。

马克思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的革命从水深火热逐步走上繁荣富强,不仅在我国思想文化上指引了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还在社会实践等方面提供了战略性的指导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

全文共 1831 字

+ 加入清单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积累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二、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例题: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分别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 )。

A.电子运动

B.社会运动

C.地理运动

D.光学运动

答案:B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五、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六、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七、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不是互相隔绝,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以各种形式,互相联系的整体。在一种具体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事物的整体特征。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和作用,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

八、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的发展与事物的联系同在,具有客观普遍性。

任务事物都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对具体事物来说,过程是这一事物产生、发展、死亡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来说,过程就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史。

九、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及互相转化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性质。矛盾的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十一、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

十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各有特点: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十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在于:

(一)对立统一学说提示了事物辩证法的根本内容。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联系,归根结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个联系,是事物最本质、最根本的联系。

(二)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发展,是自身矛盾所引起的自已运动和自我发展。

(三)对立统一学说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的鲜活生命力

全文共 2086 字

+ 加入清单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新鲜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是分不开的,脱离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谈马克思主义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一直在发展,并始终具有时代的活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不是其他任何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价值和意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核心和关键。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生动的,是在时代实践中不断生成和丰富的科学理论。从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就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历史证明,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应用和不断发展,共产主义才从一个游荡在欧洲的“幽灵”变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思潮。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生动而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以不争的事实和严密的科学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了历史上最完整、最严密的科学真理体系,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将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都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整体的曲解,不能充分理解和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生动的,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与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从站起、富裕到强大的跨越。中国人民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此来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使马克思主义能够继续为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稳步前进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指导。

新时期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上坚定自信,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诠释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政治坚定性和党性坚定性离不开理论坚定性。要成长,干部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这一重要讲话不仅为新时期党员干部加强理论修养提供了根本指导,也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进行理论创新,解释现实,引领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在于理论创新,这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解释和回答发展现实提出的问题所需要的。作为我们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论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期应当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因此,新的时代要求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用新鲜而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要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话语表达,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领域。坚持以人为本,解决人民的疑虑,解释人民的疑虑,用人民喜欢的清新、明快、易懂的语言和方法传播中国的声音。

提高受试者的认知能力。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知行统一的认识论。实践是目的。判断一个人是否相信马克思主义,取决于他对理论的理解,更取决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解决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最后一英里”问题。一公里是分界线,而正是这“最后一公里”成为辨别马克思主义真假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公里就是一千英里。如果你真的相信马克思主义,你就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而实践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困难的事情就是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使学习有载体和动力,提高主体的认知能力,实现全面准确的理解。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和原则,而不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在实践中坚持和捍卫。要牢牢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用实际行动驳斥和反击了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无用论”等怪论。我们不仅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而且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它不仅有效地遏制了各种错误思潮的蔓延,而且有效地扭转了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侵蚀,成为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毛泽东曾经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越马克思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篇精辟的讲话,从本质上深刻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告诉中国共产党人,要想“超越马克思”,成为时代的“新经典作家”,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以历史和现实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解决新时代条件下马克思没有遇到和解决的新问题,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坐标上谱写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两点论和重点论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点论和两点论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两点论:两点论又被称为“两分法”,指的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重点论:重点论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理论的通俗说法,事物矛盾有主次之分,它们的地位、作用不是均衡、相等的,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

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看两点,而不是看一点,这是辩证法全面的观点。

重点论

重点论反映了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辩证法的重点论,就是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矛盾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