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新生儿脐带护理正确的方法有哪些视频(最新20篇)

浏览

440

文章

141

篇1: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一种情况,新生儿的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的黄疸和病理性的黄疸,一般情况下都属于生理性的黄疸,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疸会逐渐的消退。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要学会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

黄疸一般是从头,面部开始发黄,逐步蔓延到身体。而且是眼睛先黄。消退的时候是从脚开始退,最后是眼睛,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可以按压宝宝整个身体的任何部位,经按压的部位呈现白色就没关系,出现黄色就该注意了。

第二、看宝宝大便的颜色

宝宝的大便颜色往往能反应黄疸变化情况,如果宝宝大便变白而不是突然变白,则是宝宝的肝脏胆道发生了问题,如果大便越来越淡,再加上身体突然变黄,就必须带给医生看了,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对宝宝生理性黄疸的护理要在生活中多观察。如果觉得宝宝脸色越来越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并且体温不稳,爱睡觉,最好都要去医院看一下。

第三、要多晒太阳,保证家里光线的充足

宝宝从医院回家后,最好住在向阳的卧室里,窗帘平时不要拉的太严,白天可以让宝宝多晒晒太阳。在医院的话,如果宝宝黄疸指数超过15mg/dL,医院会照光,让胆红素由于光化的反应,而使结构改变,变成不会伤害到脑部的结构而代谢(要有固定的波长才有效)。回家后多晒太阳的原因是自然光的波长跟医院的蓝光一样,对宝宝黄疸的消退都有益处,同时,可以增加宝宝对维他命D的吸收,但是注意不要强烈的阳光直晒。另外,一定要注意勤。有时候母乳喂食不足也会使黄疸久久不退,所以妈妈要勤喂母乳,宝宝吃的多,才能排泄多,排泄多,有利于黄疸的消退。

新生儿的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情况,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了新生儿黄疸的日常护理方法,只要精心的护理,那么新生儿的黄疸就可以逐渐的褪去。如果你对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等有关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新生儿黄疸护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儿患包茎的正确护理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患包茎的正确护理方法有哪些?包住阴茎龟头的皮肤叫包皮,包皮过长是婴幼儿的正常现象。但正常的包皮应该容易向龟头后方翻开露出龟头。如果包皮口很小,不能把包皮向后翻开,就叫包茎,一般都是先天性的。

患包茎的小儿由于包皮外口狭小,排尿时费力,不通畅,尿流较细,孩子被憋得脸发红,甚至啼哭。当包皮发炎时,排尿更加困难,尿流呈断续状。

由于长期排尿困难,可并发腹股沟疝气或脱肛。又由于包皮分泌物积存在包皮内形成很多包皮垢,易引起炎症。如果将包皮勉强上翻,狭小的包皮外口可卡在龟头后面的冠状沟处,不能再翻下来,形成包茎嵌顿,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而发生包皮水肿、坏死,小儿疼痛难忍,排尿更加困难。

孩子患包茎后,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持阴茎的卫生,经常清洗龟头包皮中聚积的污垢。若包皮口有炎症(红、肿),可先用消炎药或热敷,炎症消退后如排尿情况见好,可暂不手术治疗,如仍感排尿困难或出现包皮嵌顿,应及早到医院治疗。一般情况下,患包茎的小儿可在三四岁后手术治疗,如果炎症感染上行到泌尿系统,则危害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生儿患肺炎的护理方法及预防

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肺炎是小儿容易发生的疾病,尤其是眼下的秋冬相交季节,正处在感冒高发时,很多感冒的小儿会发展成肺炎。新生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家庭中与新生儿密切接触的成员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通过飞沫传播给新生儿的。小儿患了肺炎除了要请医生积极治疗外,还要家长精心护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患肺炎的护理方法预防方式。

新生儿肺炎的症状

新生儿肺炎早期的表现多为呼吸急促、费力、不规则,咳嗽、吐唾沫等,患病的宝宝口周、鼻周会有不同程度的发青。有时宝宝就是感冒症状,如鼻塞、呛奶。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宝宝的呼吸很快(大于45次/分),甚至可能伴有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凹陷等呼吸困难的表现。

新生儿肺炎最有价值的症状是患儿口吐泡沫,这是新生儿咳喘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他表现有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拒奶,呛奶等。如果妈妈有急产、胎膜早破等情况,就要特别注意宝宝以上的这些情况。同时,如果妈妈和宝宝密切接触过近期曾经患上呼吸道感染的人,这种情况下宝宝也需要特别看护。

新生儿患肺炎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肺炎有轻有重,宝宝得了轻度肺炎不一定要住院治疗,可以在家里吃药打针。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明显,精神不好,就要应住院治疗。由于引起肺炎的病原菌不同,在治疗和用药上也会有所不同。细菌性肺炎应用抗生素,而病毒性肺炎抗生素则起不了作用,可服用中药。新生宝宝因为身体敏感,所以涉及到用药问题,需要征询医生意见,不能盲目用药。

1、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要注意经常变换宝宝的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2、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宝宝来说非常不利,会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

3、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如果喂奶的时候,宝宝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要立即停止,并给他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4、宝宝因为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痰变稀,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到医院做痰液雾化。

5、由于吃奶时可以加重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改用小勺喂。

6、要注意宝宝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新生儿肺炎如何预防

1、定期做产前检查

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胎儿发生宫内缺氧,母亲在怀孕期间定期做产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怀孕末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2、预防感染

(1)出生前:母亲孕期应预防感染,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出生后:生活空间要洁净舒适,衣被,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用具应消毒,父母和护理人员应注意卫生,注意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若母亲感冒,应戴口罩喂奶,发现孩子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立即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宝宝洗澡正确方法应掌握,浴后护理不能大意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大部分的宝宝都特别喜欢洗澡。当父母一不小心,宝宝就很容易被烫伤。因此,安全起见,宝宝洗澡正确方法掌握,浴后护理不能大意

新生宝宝洗澡时间不能过长,以5~10分钟为宜,因为小宝宝体温调节能力不强,要防止水变冷,谨防宝宝着凉,引发多种疾病。

重点突出

这个阶段的宝宝,清洗的重点在身体褶皱较多的部位,如腋下、脖子、尿布包裹的地方及头皮,外阴的清洁也不容忽视哦。细心的爸爸妈妈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宝宝的颈部通常是好几层,极易藏垢纳污,需将下巴抬起清洗;清洗腋下时需将手臂抬起,才可把皱褶皮肤洗净;宝宝的股间皮肤常常叠在一起,也最易有尿便积存,清洗时要打开。

方法正确

妈妈先洗净双手,准备好宝宝浴后要用的大浴巾、衣服及纸尿裤或尿布。

为了避免宝宝烫伤,先往浴盆中放冷水,然后再放热水;随后用肘弯或手腕测试水温,适宜的水温为37℃~40℃,室温最好在22℃左右。

让宝宝仰卧在妈妈怀里,妈妈用左臂夹住宝宝的身体,并以左手掌托住宝宝的后脑勺,右手用消毒棉球或棉签擦拭眼睛。擦拭时从鼻侧向外,每擦一侧都需要换新棉球或棉签。

保持刚才的体位,左手拇指和食指将宝宝的耳朵盖住,以防洗澡水进入耳道,然后用浸湿的小毛巾清洗头。

待头发清洗净,把宝宝放入有防滑带的浴盆中,以左手和左手臂扶持,使宝宝感到安全舒适,这时,右手用浸湿的小毛巾清洗肌肤,清洗顺序为:颈部、腋下、上身、下身、会阴部、臀部;可先在肌肤上抹上婴儿浴液,擦洗后用清水冲掉。

清洗宝宝背部时可把宝宝身体从妈妈左手臂翻向右手臂,用左手往背上淋水,再涂上浴液轻轻洗干净。

从浴盆中抱出清洗完毕的宝宝,放在大浴巾上,擦干身体。

浴后护理

●皮肤护理

在皮肤褶皱处、颈下、腋下、肘弯、腹股沟处涂润肤露(或油类),在干燥的冬季可全身涂抹。夏天出汗多时可在宝宝的腋窝、腹股沟等褶皱处扑上爽身粉。请注意:妈妈应用手保护宝宝的口鼻,以免宝宝吸入粉尘。如果是女宝宝,建议不要在她身体下部使用爽身粉,因为这可能会增加成年后发生卵巢疾病的几率。有湿疹的宝宝在湿疹部位涂抹湿疹膏,给有痱子的宝宝敷痱子粉。然后帮宝宝包好尿布,穿好衣服。瞧,宝宝现在又干净又漂亮。好好洗个澡,感觉真的很舒服哦!

●眼睛护理

可以用手轻轻地在宝宝的眼眶周围做按摩,有利于眼部肌肉的发育及泪囊管的通畅;如果宝宝平时眼屎比较多,可请医生开些眼药水,洗完澡后给宝宝点上一滴,防止眼结膜发炎。

●耳、鼻、口护理

洗浴过程中严禁水流进宝宝的耳、鼻、口。检查耳孔有无分泌物,若有则轻轻用棉签清除,并请耳科医生做详细检查。

鼻孔中若有鼻痂影响呼吸或吃奶时,可用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擦拭,待干痂变软后,轻轻按摩鼻翼两侧,鼻痂会自动排出。

●脐部护理

新生宝宝脐带7~10天会自然脱落。脱落前,要将脐带残端提起,用75%的酒精清理根部。脐带脱落后,会有少许黏液或血迹,也用75%的酒精涂抹消毒,直到干燥为止。脐带如处理不当,易引起脐炎。

有的父母在最初给婴儿洗澡时觉得很害怕。然而,如果你先留出半个小时,把所需的一切都准备在手边,尽量放松些,你也许会喜欢上给婴儿洗澡的。如果您想学习更多儿童需要培养哪些卫生习惯这方面的知识,不妨多多关注本文网站的更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正确护理新生儿黄疸

全文共 2554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黄疸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情况了,新生儿出现黄疸的话都会使父母们非常的揪心,那么大家知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是怎么样的吗、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不同护理

对于新生儿病理性的黄疸来说我们一般可以采用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来治疗,但是在照射时候要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已经会阴部位。

同时医生会开退黄疸的药,一般来说,新生儿的胃对药物很敏感,所以可能有呕吐的现象发生,妈妈也不要惊慌,及时处理就好。

宝宝出院后如黄疸仍未全部褪尽,可把宝宝的皮肤完全曝露的太阳直接照射,同时要注意眼睛部分光线的遮挡,有助于黄疸的消退。如是母乳性黄疸可配合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用人工喂养,有助于黄疸消退。

还有就是在宝宝满月或者是第42天的时候,需要带宝宝回医院复查,这样医生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这样以便医生及时的发现问题。

二、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

1、了解黄疸厉害程度

了解黄疸厉害程度,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一遍更好地控制治疗及护理。

2、在新生儿患有黄疸期间

在新生儿患有黄疸期间,常常会出现吸吮无力的状况,妈妈在哺乳或者喂养时,要有耐心。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奶量充足摄入。

3、要注意保暖

要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的稳定,并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4、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

在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的时候,要观察患儿是否有哭声已经他们的吮吸力以及肌张力,从而来判断新生儿是有无核黄疸。

一旦发现新生儿黄疸出现得早,黄染严重程度发展得快,皮肤黄染范围大,如扩展到四肢,甚至手心脚心,就意味着病情严重,如果延误治疗就会发生核黄疸,造成脑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要尽早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必要的换血治疗。

5、发生胆红素脑病者

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特殊现象,是婴儿出生足月之后出现脸上变黄的一种情况,爸爸妈妈这个时候会特别的着急。其实不雅特别着急,只要及时送去医院检查治疗,再加上一些正确的家庭护理方法就可以的。

1、每天要注意宝宝便便的颜色,便便的颜色可以确定是不是肝脏胆道出现问题,便便越来越发白就可以判断是不是胆道封锁,要给专业的医生检查。如果是胆道封锁的情况,要在宝宝两个月大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

2、每天要注意宝宝的日常变化,看看皮肤的颜色是不是越来越黄,是不是精神不好,胃口也不好,很嗜睡的情况,要是出现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抱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3、仔细观察黄疸的变化,黄疸是从头开始变黄,从脚部开始退,眼睛是最黄的,也是最难退的。如果是还是看不太出,就可以用手指按压住宝宝的皮肤,要是呈现白色的就没有问题,呈现黄色就要注意一些。

注意事项

宝宝从医院检查治疗之后,家里的光线不要太暗,也不要把窗帘拉的太严实。

每个新生儿都经过一个黄胆期即面部皮肤和眼白发黄,只是有的明显,有的用肉眼看不出,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黄胆。这种黄胆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4-6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如果提前出现,延后消失,或黄胆严重者则属于病理性黄胆,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

出生后6小时开始喂水可以减轻黄胆的程度,因为肠蠕动可减少肠腔中的胆红素吸收。如果黄胆很重,就要住院进行光疗,能迅速降低黄胆,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也叫核黄胆),因为核黄胆可引起智力低下的后遗症。

所以每位母亲要注意自己的宝宝的皮肤颜色,如有异常到当地医院咨询,以便让医生告诉你的小儿是否需要治疗。

黄疸是因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起皮肤及巩膜黄染。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一些特点:概括地说新生儿胆红素形成相对较多,而对胆红素的代谢、排泄功能又较低,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一定时期里会发生生理性黄疸,有病时亦容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出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有下列表现之一时常提示黄疸为病理性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为细胞破坏增多,常见因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或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头颅血肿或其它部位出血亦使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一些细菌、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感染可发生在宫内或出生后。

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时黄疸发生率较高。出生时窒息、缺氧或生后胎粪排出延迟者,黄疸往往较深。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患儿的黄疸消退常延迟。母乳性黄疸,约占母乳喂养的0.5~1%。

生理性黄疸一般毋需处理。生后较早地开始进食可以使胎粪较早排出,而且建立肠道的正常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自肠道吸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新生儿有黄疸时要避免使用磺胺药、阿司匹林,因这些药物有利于核黄疸的发生。

换血疗法

1.换血指征

(1)产前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出生时有贫血,脐血红蛋白

(2)血清胆红素生后24小时>17umol,24-48小时>257umoI/L,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85umoI/L,或经综合治疗血清总胆红素继续上升达342umoI/L者。

(3)出现早期脸红素脑病症状者。

(4)早产儿及前一胎有死胎,全身水肿,严重贫血者可放宽换血指征。

2.换血部位

(1)出生后

(2)出生后≥1周,大隐静脉换血。

中医中药

祖国医学称“胎黄”。引起本病的原因有湿热熏蒸,寒湿阻滞,瘀积发黄等。

结语:通过上文的描述,想必大家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也是有了了解了吧,新生儿体质会比较的弱,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症状,就比如新生儿黄疸情况,但是只要父母学会了如何护理,并且能够及时的就医,新生儿黄疸就能很快治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生儿脐带护理的10大注意事项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出生后,医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剪断脐带。剪断脐带会留下脐带切口,如何护理这个切口,估计很多父母都不清楚。以下是新生儿脐带护理的10大注意事项,家长须知!

★新生儿脐带护理:1.在剪断脐带时,一般护士会用一个塑料夹子夹住脐带,这个塑料架子需要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才能摘掉。

2.新生儿的脐带在头几天可能出现肿胀情况,像果冻一样,几天后就会变干、萎缩,通常在2-3周内会彻底脱落。在分娩住院的这几天里,护士会每天检查宝宝脐带的状况。

3.为了不刺激脐带,给新生儿穿尿布或纸尿裤的时候,一般都穿在脐带下面,尿布或纸尿裤不能盖住脐带位置,否则空气不流通,容易引发感染。

4.在脐带脱落前最好不要让肚脐浸到水里。关于洗澡的时候,新生儿肚脐浸到水好不好现在仍有争议,有的医生认为脐带弄湿了会增加感染的几率,有的医生则不认同。不过不管行不行,保险起见,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最好不要弄湿脐带部位。

5.如果新生儿脐带有脓液,最好不要碰到水,否则很容易感染。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海绵给宝宝擦洗洗澡,直到脐带脱落,脐带根部也已经痊愈了。

6.每天洗浴后都要用75%酒精给宝宝脐带消毒,从脐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以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

7.部分新生儿由于脐带结扎的带子变松,会有少量的渗液或者渗血。如果发现盖在脐带上的纱布被血污染或者湿透的时候,应该立即请医生重新消毒结扎。

8.如果新生儿脐带周围出现红肿、发热、过敏等情况,说明已经感染,应该及时就医。如果宝宝脐带只是单纯渗血,周围皮肤正常,可能是衣服或者被子摩破刚结的痂,导致出血,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宝宝换更柔软的衣服或者被子。

9.新生儿脐带脱落后,根部会有一层痂,痂脱落后,局部会有潮湿或者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时候爸妈可以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净。

10.脐带脱落时,有时候会流几滴血,这是很正常的。变干的脐带会有一股轻微的味道,也是正常的。但如果这个味道很刺鼻难闻,则要小心脐带部是否感染,应该及时告诉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新生儿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母乳和婴儿奶粉如何混合调养宝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母乳已经无法满足身体的各方面需求,这时候就要混合喂养一些母乳以外的营养补食来补充宝宝日常所需。可是一些混合喂养的宝宝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那么家长要改变喂养的方式吗?一起来看看新生儿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吧!

混合喂养宝宝消化不良的3大原因

混合喂养的宝宝因为过早地食用母乳以外的食物,辅食添加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1)制作的辅食不太容易消化。因为宝宝的消化能力比较差,父母要针对宝宝的年龄特点,精心为其制作辅食,并且制作的辅食一定要烂、细、软。比如制作肉末辅食,要选择宝宝专用的瓶装肉末,因为这类肉末加工比较精细,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和吸收。

(2)正确的喂养顺序。宝宝食用辅食的顺序要逐渐由流质(配方奶、蔬菜果汁)向半流质(如米汤、糊状食物)以及固体食物(如软饭、面包)转变,其转变的顺序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随意改变喂养顺序,很容易给宝宝的肠胃造成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3)一次喂养辅食量太多。当喂养宝宝一种新食物时,不要一次进食太多,这样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第一次吃鸡蛋,要让宝宝由1/4个过渡到半个,最后至1个,逐渐增加,让宝宝的胃部有一个适应过程。

混合喂养:补授法VS代授法

补授法混合喂养:补授法是在妈妈每次喂奶时,先让宝宝吃母乳,等宝宝吸吮完两侧乳房后,再添加配方奶。如果下次母乳量够了,就不必添加了。补授法混合喂养的优点是保证了对乳房足够的刺激,这样实施的最终结果可能会重新回归到纯母乳喂养。建议4个月以下的宝宝采用补授法。

代授法混合喂养:一次喂母乳,一次喂牛奶或代乳品,轮换间隔喂食,适合于6个月以后的婴儿。这种喂法容易使母乳减少,逐渐地用牛奶、代乳品、稀饭、烂面条代授,可培养孩子的咀嚼习惯,为以后断奶做好准备。

混合喂养不论采取哪种方法,每天一定要让婴儿定时吸吮母乳,补授或代授的奶量及食物量要足,并且要注意卫生。

母乳和奶粉不能混一次只喂一种

一次只喂一种奶,吃母乳就吃母乳,喝牛奶就喝牛奶。不要先吃母乳,不够了,再冲奶粉。这样不利于消化,也使宝宝对乳头发生错觉,可能引发厌食牛奶,拒吃奶瓶。一顿喂母乳就全部喂母乳,即使没吃饱,也不要马上喂牛奶,下一次喂奶时间可以提前。如果上一顿没有喂饱母乳,下一顿一定要喂牛奶;如果上一顿宝宝吃得很饱,到下一顿喂奶时间了,妈妈感觉到乳房很胀,奶也比较多,这一顿仍然喂母乳。这是因为,母乳不能攒,如果奶没有及时排空,就会减少乳汁的分泌,母乳是吃得越空,分泌得越多。所以,不要攒母乳,有了就喂,慢慢或许就够宝宝吃了。

混合喂养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母乳,尽量多喂母乳。母乳是越吸越多,如果妈妈认为母乳不足,就减少母乳的次数,会使母乳越来越少。母乳喂养次数要均匀分开,不要很长时间都不喂母乳。

吃完母乳后,再添加多少配方奶比较合适?

混合喂养添加配方奶的原则是先从少量开始,如一次30毫升,然后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吃后不入睡或不到1小时就醒,张口找乳头甚至哭闹,说明他还没吃饱,可以再适当增加量,比如一次50~60毫升。以此类推,直到宝宝吃奶后能安静或持续睡眠1小时以上。

此外,如果6个月内宝宝月体重增长超过500克,说明喂养量已能满足其生长需要。由于每个宝宝的需要不尽相同,所以父母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和不断地尝试,才能了解自己宝宝真正的需要量。如果你对如何正确为婴儿冲泡奶粉等有关婴幼儿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婴儿奶粉喂养技巧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剖腹产新生儿护理方法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剖腹产分娩的宝宝,由于没有收到过产道的挤压,脱离母体后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新手父母要好好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注意做好护理工作。那么,剖腹产新生儿护理方法。接下来就由小编带着您一起具体了解一下吧!

剖腹产新生儿护理方法

1、喂奶粉时不要过量。对浓度过高的牛奶,婴儿的胃肠是不能完全吸收的,尤其是蛋白质不能吸收。反而增加了婴儿的胃肠负担,造成腹胀,腹泻,给营养吸收造成障碍。所以,婴儿的奶粉喂食量,一定要与婴儿的月龄相宜。一般配法是:半月内,每100毫升牛奶中含约9克奶粉;2个月内含12克,3个月内不超过15克。

2、换奶粉的频率不能过高。时常有妈妈因为看到孩子不长或者是大便发绿就变换奶粉,殊不知变换奶粉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更换奶粉在初期会使得摄入量减少,引发消化不良,有的还会引起口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同时也要避免一些妈妈仅仅是道听途说某某奶粉好就变换奶粉的做法。除去因为偶尔牛奶过敏所以要喂特殊蛋白奶粉外,最为要紧的是坚持喂养同一种奶粉。

3、喂奶粉后一定要打嗝。孩子喝奶粉时会连空气一并吞入。空气进入孩子的胃后使得胃里气压加大,孩子必定感到不适。这就需要一个过程,就是通过食道释放吞进的空气,也就是打嗝。

剖腹产新生儿屁股发红怎么办

1、要注意保持臀部干燥,发现尿布湿后要及时更换。新生儿的尿布要选用细软、吸水性强的旧棉布或棉织品,如旧被单、棉毛衣裤等制作,这不仅柔软,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而且透气性好,新生儿会感到很舒适。尿布外面不能包裹塑料布,因密闭不利湿热散发,极易发生或加重臀红。如为防止尿布浸湿被褥,尿布下面可垫以小棉垫或小布垫。在炎热的夏季,室温较高时可将臀部完全裸露,使新生儿臀部经常保持干燥状态。

2、要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换下来的尿布一定要清洗干净。如尿布上有污物时,需选用碱性小的肥皂或洗衣粉清洗,然后要用清水多洗几遍,要将碱性痕迹完全去掉,否则刺激臀部皮肤。清洗完后要将尿布用开水烫一下,拧干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干,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3、每次大便后,要用温热的清水洗净臀部,保持局部的清洁。当皮肤发红,特别是破溃时,不要用肥皂清洗,以避免刺激局部。

剖腹产新生儿护理首先要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做好检查,另外出院在家后,妈妈也要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多用心。如果你对剖腹产的风险有多大等有关孕妇分娩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剖腹产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新生儿耳部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耳部的护理方法有哪些?足月新生儿耳部已完全成形,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发生炎症后,对由于局部组织肿胀刺激,压迫神经,新生儿会感到疼痛较剧烈,往往不停地哭闹,夜间难以安睡。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应及时去医院就医,按时给宝宝服药、滴药,局部热敷。

准备用品:

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一瓶。

护理要点:

妈妈洗手后,将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轻擦净外耳道分泌物,如分泌物过于黏稠不易清理时不要粗暴用力操作,要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或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牵引耳廓,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廓,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按摩耳廓5分钟左右。注意滴耳药的温度应接近体温,以377℃为宜,以免引起婴儿产生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注意滴药时一手拉住耳廓向后下方牵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药液顺利进入外耳道深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护理新生儿肺炎的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肺炎也是出现的情况,因此新生儿肺炎的工作极为重要,它对宝宝恢复健康有积极作用,那么护理新生儿肺炎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火炉上应放上水盆,地上应经常洒些水,使室内空气不要太干燥。

二、新生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

三、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四、患儿因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痰变稀,呼吸道通畅。

五、由于吃奶时可以加重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改用小勺喂。

六、要注意宝宝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上述就是对护理新生儿肺炎的方法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护理新生儿肺炎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果你对新生儿肺炎如何护理等有关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新生儿肺炎护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新生儿脐带妈妈们如何护理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胎儿出生后,脐带被扎结、切断,留下呈蓝白色的残端。几小时后,残端就变成棕白色。以后逐渐干枯、变细,并且成为黑色。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时间,会依宝宝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后1~2周会脱落。那么,新生儿脐带妈妈们如何护理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脐带护理原则

1.要保持干燥。

在宝宝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干燥,尤其洗澡时不慎将脐带根部弄湿,应先以干净小棉棒擦拭干净,再执行脐带护理。

2.要避免摩擦。

纸尿裤大小要适当,千万不要使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脐带根部,这样在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3.要避免闷热。

绝对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以免脐带不易干燥甚至导致感染。

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就应将包扎的纱布打开,不再包扎,以促进脐带残端的干燥与脱落。处理脐带时,洗干净双手后捏起脐带,轻轻提起,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尿布,避免尿便污染脐部。

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刚脱落脐带的新生婴儿建议用擦浴,不要弄湿肚脐。婴儿不要下水,妈妈把纱布拧的半干往婴儿身上轻擦。创面完全愈合后就可水浴,但也不是直接把婴儿放进水里,而是在浴盆上搁一张浴床,让宝宝睡在上面洗。到5、6个月婴儿能坐了,就可以把宝宝直接放在水里洗了。

此外,在护理新生儿的脐带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细节。

1.妈妈在护理脐带部位时一定要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宝宝脐部。

2.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在脐带脱落前,不要让脐带沾水。如果在新生儿阶段给宝宝游泳,一定要贴上防水贴。

3.千万不要用紫药水,有的宝宝肚脐很长时间不脱落,或脱落后坏脓的,有些老人为了干燥脐带就要给宝宝用紫药水擦拭,这个方法以前的时候经常使用,但现在医学上不提倡这个方法,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碘伏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干燥。

4.脐带进行结扎后24小时之内,家长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出血。部分新生儿宝宝由于脐带结扎的带子变松,会有少量的渗液或者渗血。如果发现盖在脐带上的纱布被血污染或者湿透的时候,应该立即请医生重新消毒结扎。

5.每天要用碘伏棉签擦拭2遍,早晚各一次。在擦拭的时候,一手提起脐带结扎部位的小细绳,一手用沾过碘伏的棉签充分的擦拭脐带与肉连接的地方。并包扎无菌纱布。以后定时进行换药。如果棉签脏了,就要及时换掉,不要用脏的棉签反复擦拭,这样会感染和发炎的。

6.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纹眉好吗 纹眉后的正确护理方法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眉毛在我们整个面部五官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眉毛好看会让整个人都更加有气质,纹眉是很受大家欢迎与喜爱的一项眉毛美容方式。

纹眉好吗

纹眉是一种将金属或者植物颜料通过刺破皮肤来渗透入真皮层下,然后永久保持眉毛的形状的美容外科方法,纹眉的关键在于纹刺手法的轻重,颜料的浓淡。纹眉,可以增加眉毛的浓密感,增加人的面部的整体美感,适应于先天性眉毛稀疏或后天性眉毛部分缺失以及眉形不佳、眉内有疤痕、眉毛不均匀的人群。

(1)要结合本人年龄、脸型,设计相适应的眉型,切忌千篇一律。

(2)根据本人皮肤和头发颜色选择不同的染料,对年龄较大的妇女应比年青女子选用的染料稍淡些。

(3)纹刺时先选用棕色颜料纹出外侧轮廓以定型,用深棕色颜料纹刺内部。

(4)对眉毛根部,眉尾部的纹刺,纹刺密度可略疏些。

(5)随着皮肤组织的生长,闻上去的颜料会随着时间出现渍的迹象。

纹眉后的正确护理方法

1、纹眉后三日内创面保持清洁干燥,不得沾水;红肿严重的可口服消炎药;在创面上外用消炎药,芦荟胶以防止感染,每日3次连续三天。

2、纹眉后可在红肿处进行冷敷,使其尽快消肿,冷敷时应将冰块放置于冰袋内,外裹消毒毛巾进行冷敷20-30分钟,切忌不得将冰袋或冰块直接放于创面上,防止冰水渗入伤口造成感染。

3、术后在手术部位用冰块冷敷3-4天,便于消肿;四天后可以洗头,但不可过重揉搓取发部位;术后一合周内避免手术部位沾水。

4、纹眉后四天内,最好避免做运动。四天后,可做轻微运动;十天后,可稍加大运动量;但至少三周内,不能进行剧烈的身体碰撞运动。

纹眉后多久可以涂BB霜

BB霜是可以涂的,但是不要在纹眉的位置,底妆是属于彩妆类,有一定的刺激性,在确保皮肤没有完全愈合之前,不要在眉毛的部位化妆。推荐理由:使用感觉时时刻刻被水润包围,滋润度非常好,能够轻松打造完美的空气感裸妆,质地温和轻薄,涂上去肌肤不会感觉闷闷的,滚轮设计使用超方便。

纹眉后多久可以正常洗脸敷面膜

纹眉后一个星期以后便可以敷面膜了,但是也有个别的特例,不过都需要等眉部结痂脱落之后才可以敷面膜,在眉毛结痂脱落之前眉部都是需要保持干净,干燥的,不能够沾水,否则会影响着色和术后效果,出现缺色的现象。一般眉部结痂脱落在4-7天,少数人需要更久一点,只要眉部结痂脱落了,便可以敷面膜了,关键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多久可以敷面膜。这个根据医嘱了,有些纹眉的色乳是纹后3小时就可以碰水的,而有些则需要一周后才可以碰水,这是因为纹眉的时候针管会划开皮肤造成伤口,碰水后也更容易留疤,上色度差。理论上一周后结痂脱落,就可以正常洗脸、敷面膜了。但是纹眉后,因为眉毛部位的皮肤还是有有创伤,而且每个人的肤质不一样,创伤的程度也不一样,那么恢复起来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些美白清洁类的面膜即便掉痂也应该过一段时间再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新生儿洗澡时脐带怎么护理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出生后,爸妈在家护理难免会面对新生儿洗澡的难题。由于新生儿的脐带断端是一个创面,如护理不当,细菌可以通过脐部进入人体内造成败血症,威胁新生儿的健康。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洗澡时脐带怎么护理吧。

1、脐部的护理主要是保持清洁干燥,因此沐浴时不要碰湿脐部,然后用75%酒精棉棒消毒脐带根部和周围皮肤,再用消毒纱布覆盖(脐带干燥后无需盖纱布)。

2、若新生儿的脐带尚未脱落,应上下身分开洗,以免弄湿脐带,引起炎症。先洗上身,取洗头时同样的姿势,依次洗新生儿的颈、腋、前胸、后背、双臂和手。然后洗下身,将新生儿的头部靠在左肘窝,左手握住新生儿的左大腿,依次洗新生儿的阴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脚。

3、若新生儿脐带已脱落,那么在洗净脸及头颈部之后,就可将宝宝颈部以下置入浴盆中,成仰卧的姿态,由上而下洗完后,将宝宝改为伏靠的俯卧姿势,以洗背部及臀部肛门处。最后,以双手为支托并抓稳宝宝肩部,抱离水中,置于大浴巾上,抹干全身。

4、在给新生儿洗澡时,新生儿脐带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新生儿洗澡后在用浴巾裹住宝宝的全身时,可留出脐部,用酒精棉棒从中间向外清洗脐部,注意保持脐部的干燥和清洁。如果脐部发红、出脓液或有难闻的气味,就应该找医生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新生儿脐带出血的护理小常识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脐带护理过程中,爸妈要特别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不要被尿布或者其他物品弄湿。如果发现宝宝脐带布湿了,应该立即更换,不要用脏手、脏布去摸、擦肚脐。尿布不要盖到脐部,避免尿液或粪便沾污脐部创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新生儿脐带出血的护理小常识的相关内容。

尤其是在洗澡的时,宝宝的脐带湿了的话,应该先用棉棒擦干,再进行护理。脐带脱落前不要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注意观察

脐带进行结扎后24小时之内,爸妈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出血。部分新生儿宝宝由于脐带结扎的带子变松,会有少量的渗液或者渗血。如果发现盖在脐带上的纱布被血污染或者湿透的时候,应该立即请医生重新消毒结扎。

注意消毒

(1)每天洗浴后都要用75%酒精消毒,从脐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以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

(2)新生宝宝脐带脱落后,根部会有一层痂,痂脱落后,局部会有潮湿或者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时候爸妈可以用消毒棉花棒蘸75%酒精擦净。

特殊情况:如果发现脐根有肉芽、脓性分泌物、红肿以及臭味,脐轮红肿,说明已经发生脐炎,应该及早找医生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夏季护理宝宝母乳喂养正确方法有哪些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护理宝宝母乳喂养正确方法有哪些?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安度夏季的最好食品,母乳营养成分合理,易于消化,温度适宜,不易被污染,母乳中含有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各种抗体和溶解微生物的溶菌酶。如果必须人工喂养,一定要注意卫生,奶具要消毒,不要吃剩奶,要现吃现配。

同时,大人小孩都要及时补水。夏天是一个渴坏了的季节。为了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乳母要多饮水,乳儿也要适当饮水,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更应注意补充水分。

母乳喂养正确方法

1.孕前积极进行乳房保养

从怀孕第5个月开始,经常用香皂和清水擦洗乳头、乳晕,并在清洗后的乳头及乳晕上涂一层油脂,以使乳房皮肤逐渐坚韧;用热毛巾敷盖乳房并轻轻按住,用指腹在乳房周围以画圈方式进行按摩;戴宽松的胸罩,防止过紧使乳腺发育不良及胸罩上的纤毛阻塞乳腺管;每次洗澡后在乳头上涂上油脂,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抚摩乳头,及早向医生请教矫正内陷或扁平乳头的有效方法。2.分娩后尽早给宝宝开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新规定,产后30分钟尽可能给宝宝开奶,新生儿与妈咪同室同床,以便以不定时、不定量的哺乳原则按需喂养,使宝宝得到最珍贵的初乳。虽然妈咪可能是身心疲惫,乳房也不感到胀,但一定要及早让宝宝吸吮乳房,以免失去最佳时机。3.随时给宝宝喂母乳

一开始不必硬性规定喂母乳的次数、间隔和喂奶量,应该是每当宝宝啼哭或觉得该喂了就抱起喂母乳,宝宝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这样可使妈咪体内的催乳素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泌乳量增加,并且还可预防妈咪发生乳腺炎,避免影响宝宝吃母乳。如果妈咪身体虚弱或伤口疼痛,可以采用侧卧位喂奶,但日后不宜经常躺着给宝宝喂奶,否则会影响宝宝下颌发育,日后引起畸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冬天新生儿洗澡时如何护理脐带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即可洗澡。而且最好每天中、晚给宝宝各洗一次澡,洗澡不但可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也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法。洗澡时间一般也是在早晨起床和晚上喂奶后1-2个小时。那么,冬天新生儿洗澡时如何护理脐带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天新生儿洗澡脐带如何护理

1、每天清洁小肚脐

刚出生的小宝宝,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不容易清洁,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所以,要彻底清洁小脐窝。方法是:每天用棉签蘸上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带不再与脐窝粘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酒精消消毒。

2、保持肚脐干爽

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没干燥时,一定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上细菌。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要马上应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脐带脱落之前,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3、不要让纸尿裤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

脐带未脱或刚脱落时,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脐部的刺激。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生儿脐带脱落前护理方法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立即进行脐带结扎。正常情况下,脐带残端逐渐变黑、萎缩、干燥,3-14天会脱落,脐部伤口逐渐愈合并向内凹陷,形成“肚脐眼”。新生儿脐带脱落前护理方法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脐带未脱落之前的护理方法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一般10~21天内,脐带残端就会结痂并脱落,留下一个小伤口,几天后会愈合。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75%酒精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在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3~7天脱落。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如果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入血循环,就会引起菌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因此,脐带断端的护理是很重要的。医护人员会很细心的进行消毒等措施,并且会细致的教会宝宝的家人如何护理好脐带。当回家了以后,父母就可以正确的护理照顾,直至脐带干燥脱落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生儿脐带护理的要点有哪些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脐带护理要点有哪些?通常新生儿的脐带直径约为1cm左右,在出生时剪断后应该说是新生儿身体上最大的一个伤口了,如果家长不当,很可能让这个最脆弱的身体部位出现感染的问题,所以提醒家长们在护理脐带时要注意下面的五件事情。

为了保护脐部,医护人员往往将脐部敷上纱布。纱布应该在生后12-24小时去除,如包扎的时间过长,纱布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脐部的纱布去除后应注意观察:

1、脐带有无出血:主要由于脐带结扎不紧,或结扎用的丝线太粗引起。出现这种情况时,可用酒精仔细消毒脐带及周围皮肤,再用酒精浸泡过的细丝线结扎。结扎后用棉签沾上碘酒消毒脐带断端。有时在脐带脱落时也会出血,这是因脐带根部细小血管被损伤所致,一般出血量不多。此时可用棉签沾上少许龙胆紫涂到脐窝里。注意龙胆紫不要涂得太多,以免形成硬痂。

2、脐部是否干燥: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未干燥时,应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因此脐带一旦被水浸湿和尿液污染,马上应用干棉球擦干,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

3、脐部是否清洁:新生儿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能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这时脐带表面看起来很干净,其实脐窝里可能积有脓液。有的母亲不敢触动脐带根部,仅在脐带表面擦拭,其实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正确的消毒方法是在每天洗澡之后用棉签沾上75%酒精,一只手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分离脐窝和脐带根部的粘连部分,周边都分离开后,换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擦拭干净后再把提过的结扎线涂上酒精。有些新生儿出生一周后脐带还未脱落,部分原因就是脐带和脐窝粘连所致。用上述方法处理脐带,则能加速脐带的脱落。

4、及时处理脐部渗液: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会有些潮湿并有少许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是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未完全被上皮细胞覆盖,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可用75%酒精擦净,一般一天1-2次即可,2-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如果发现脐窝有脓性分泌物、红肿或有臭味,说明存在脐部感染,应找医生及时处理。

5、脐疝的处理:有的新生儿可见到脐部突出,用手轻轻按压则变平,当新生儿咳嗽、哭闹时更明显,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脐疝。脐疝的发生与新生儿脐部的肌肉和鞘膜发育不良有关,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容物,主要是小肠连同腹膜可一起突到皮下组织中,形成了脐部突出物。如果脐疝不大,随着婴儿肌肉的发育,多数在1岁内自行痊愈,不需特殊处理。如果脐环直径在2厘米以上,首先应尽量减少婴儿哭闹,因为大声哭闹能使脐环不断扩大,影响脐疝的愈合。如果无效可用一条宽5-6厘米,长10-15厘米的胶布,将脐疝复位后拉紧皮肤后粘贴到脐疝的两侧,以减少疝内容物的突出及对脐环的扩张,有利于脐疝的修复。若3个月后仍无效,应放弃这种疗法,及时请医生诊治。

脐带的护理通常需要一个月左右,这要求家长们在对宝宝的照顾更加细心和有耐心,如果发现孩子脐带有异样变化,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与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幼兔正确的护理方法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兔兔

幼兔断奶后与断奶前要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幼兔饲养主要是从防病抗病入手,紧紧抓住防疫关。在仔兔护理阶段抗腹泻、抗寄生虫、抗球虫的一些方法,在幼兔阶段仍然适用。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饲料

采用易消化、高营养的配合饲料幼兔能否养好,饲料十分关键。幼兔是一生中发育最快的阶段,因而构成了营养需要量大、贪食两大生理特点。而此时幼兔的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吃入的食物一旦遇消化能力失衡便会发生消化系统疾病。所以幼兔饲料必须是高营养、易消化并能有效抑制肠道细菌。当然,幼兔的饲料也不是营养愈高愈好,浓度一定要适度,特别是高能量的玉米要限喂。

二、加强运动

加强运动是提高仔兔成活率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措施。断奶的幼兔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加强运动,多晒太阳,能够促进消化,增强新陈代谢和提高抗病力。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春、夏、秋三季,可每天放入运动场活动2~3个小时。

三、分群饲养

45日龄时即可分群。笼养一般每笼4只,圈养每群20~30只按年龄、性别、体质强弱分群。分群饲养有利于统管理。饲喂时要定时限量,少喂多餐,供足饮水。

四、控制好饲养环境

幼兔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要注意保持幼兔舍室温的恒定,注意通风与光照,但要防止穿堂风及空气流通过大,兔舍忽冷忽热。忽冷忽热常是幼兔发病的主要诱因。另外,兔笼摆放要合理,饲养密度也不要过大,密度愈大死亡率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帕金森老人正确护理方法

全文共 1165 字

+ 加入清单

帕金森病的患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该要持之以恒适度锻炼。保障安全非常重要,对于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问题不大,但对于中晚期患者就非常要小心,锻炼时最好能有人看护,做不到的话要尽可能做好防止跌倒等意外的防护,帕金森病老人该如何护理呢?帕金森患者的作息重视也是非常的关键,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是避免问题带来更大的影响的关键,所以及时的引起对于问题的重视,正确的调理好患者的作息,避免出现劳累的现象,是护理患者身体健康的关键;平时应该注意对老人的康复运动,老年人的身体肌肉和组织都在老化,帕金森的问题会对老人的肌肉组织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平时应该要陪同老人进行康复运动,下面来看看帕金森老人正确护理方法有哪些吧?

1、家庭支持很重要:家庭在为残疾病人建立一个康复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帕金森病病人功能流失,影响着生活自理能力,病人各项活动常常需要家庭成员的协助与支持。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有的病人病情也可以发展得很快。因此,要寻治疗,并且需长期服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长期服药会出现疗效减退或副作用。所以家人注意观察病人的服药效果及药物的副作用,以利于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与种类。

2、进餐:因为病人肌肉不协调,不要催病人快吃喝。喝冷饮可选用有弹性的塑料吸管。在病人的碗或盘子下放一块橡皮塾以防滑动。饮食上少量多餐给予低胆固醇、适量蛋刍、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喂食时要缓慢,以防窒息。多吃蔬菜、水果或蜂蜜,防止便秘;鼓励病人多做主动运动和腹部运动,每天睡前顺时针按摩腹部50圈以上,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定时练习腹式呼吸,以促进肠蠕动;鼓励病人增加身体活动,饮足够的水,必要时或迫不得已时才用通便药物。避免刺激性食物、烟、酒等。要节食,过量的体重会使病人身体活动更困难,因此应节食。

3、洗浴:在浴盆内或淋浴地面上铺上一层防滑的东西如橡胶垫,并可在浴盆内放置一把矮凳,以便让病人坐着淋浴。长握把的海绵、洗浴用的手套等有助于病人洗浴。刮胡子使用电动剃须刀,使用纸杯或塑料杯刷牙。

4、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姿势与步态的训练:日常生活尽量让病人自己完成,但要注意保护病人,防止病人跌跤。预防过热,震颤增加了身体活动和产热,使病人对热天特别敏感,所以热天应停留在室内,户外活动要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当天气湿热时要穿着宽松,老年人尤其应注意预防中暑。

5、鼓励早期病人多做主动运动,尽量继续工作,培养业余爱好:家人和看护人员应该根据病人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协助,而不应凡事代劳,否则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对慌张步态、动作笨拙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防止摔伤和烫伤。对智能障碍的病人,家人和看护人员应引导病人多说、多看、多听、多练,提高抗病信心。

6、对晚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帮助其勤翻身:在床上多做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固定、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