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英语中考题型专项特训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精彩19篇

浏览

981

文章

100

中考英语阅读答题技巧

全文共 235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有什么技巧呢?想要了解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英语阅读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方法

一、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

中考试题中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体裁形式丰富,试题涉及掌握语篇主旨,事实细节、深层含义、推理判断、猜测词义等多方面的阅读能力考查。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积累,以适应中考命题的趋势。从问题设置上可以将问题归结为四种类型:

1直接题目

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通读全文,了解文中叙述的重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解答出来,有的可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

2理解性题目

这类题要求考生对文中个别难词、关键词、词组或句子作出解释。解答这类题需要对文章的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准确、全方位的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推理性题目

这类题考生往往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需要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有时还需考虑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等因素,加以推理,方可获得正确答案。

二、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步骤

1略读全文,抓住话题,掌握主旨大意。略读时要特别注意短文的首段,一般就是文章的主旨大意。注意通过首句或末句抓住每段的大意。因此,通过略读掌握短文的主旨大意以及主要信息的分布,在答题时就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真正加快速度。

2查读。略读之后,根据题目和提问仔细阅读,准确理解题意及文章的细节,在相关段落或句子中寻求正确答案。

3找到相关段落和语句后,要认真斟酌,透过表层结构,领会其深层含义。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要进行句法分析。考生可以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答案的信息,再加上一些已有的常识和一定的逻辑思维来确定正确答案一

4复读。做完一篇短文后面的所有题目后,再对所有选项进行审查,尽量减少错误和疏漏。

中考英语阅读答题技巧

一、细节事实

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对这种“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力的考查,主要采用的方式就是细节判断。这类题在阅读理解题中占据半壁江山,做好这类题是确保基础分的关键。同时,弄清细节,正确获取信息,也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因此,要特别重视做好这类题。

二、主旨大意

此类题型用以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的领会和理解能力。

1、主旨大意题题干常见的问句形式

2、主旨大意题的解题方法

三、推理判断

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原文出现的语句不是我们做出的推理判断,而是原文给出的细节信息,所以原文语句不能选。判断时对已知的事实仔细评价后做出的合理决定并非决定,要对事实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有时还需借助常识进行判断。推理判断题分两种,即对细节的推理和对主旨的推理。主要以Wecan infer / imply /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that……等进行提问。解决此类题要注意,一是与原文相同的细节不能选,二是文中没有出现的细节不能跳出文章做推断。解题过程中只要注意上述两点,再结合做细节和主旨的方法,即可以做出推理判断题。

四、词义猜测

词义猜测是利用上下文语境对某些生词、难句做出推测和判断。该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的能力,因而,所考单词的意义通常超出大纲范围。常见形式有:Theword / phrase…… means / refers to……From the passage,we can infer the word…… isclosest in meaning to……What does the word…… inparagraph……mean?要做好此类题,要注意,第一,要熟练掌握大纲单词,平时注意积累生词和短语。第二,要把词放到句子里,把句子放在句群里。第三,注意词、句的位置,确定结构关系。第四,要善于利用连词、代词及词性、同义词法、反义词法等进行判断选择。

中考英语做题策略

1、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泛,考查范围是大纲中所列出的所有语法内容。一般来说,题目会比较倾向于对动词的考查。一些考查语境的题目往往会让考生觉得很难,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语境题、时态题等常考类型的题目。单项选择题中,对于那些给出答案非常相似的题目,考生一定要学会整体看问题,正确理解试题原句,认真审准题,利用构词知识推测字意,找出答案。

2、阅读理解

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大学四六级考试,阅读理解都是英语考试中的重头戏。

我们在答题的时候首先要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及中心思想,再阅读全部问题与选项,然后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对于一些文字很多篇幅很长的文章,建议可以采取先看问题及选项,然后再阅读文章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很有针对性。在草稿纸上写出答案之后,然后再阅读一下相关位置,确定答案的准确性之后再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3、完形填空

中考中的完形填空题的文章选材一般是比较新颖、贴近生活并有一定时代气息。这道大题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甚至包括一些深层次上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多角度去考虑:从上下文考虑;从词汇意义及用法上考虑;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考虑;从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考虑。

4、短文改错

如果你所在的省份的中考英语科中有短文改错的话,那就要好好对待这类题。首先需要做的是先找语法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审视好语法现象和规则。然后再看是否有拼写错误的单词。当遇到难处的时候,可以采取消去法,即先确定哪些是一定对的,那么问题就出现在那些没有把握的地方了。

5、作文

对于英语写作,自己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只要把内容表达清楚和充足就足够了。写作的步骤包括认真审题、确定要点、扩展要点、连句成篇、全面检查等。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高考英语的阅读理解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要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做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除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外,还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英语的阅读理解题有哪些答题技巧,欢迎大家来阅读。

解答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小窍门

一、先看题目后看文章。

一般大多数人做阅读时都是先看文章再做题,这也是考试的最一般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往往在做题目的时候由于印象不深需要重新看文章寻找答案。而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看文章,那么看到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就仔细看,无关的可以粗略的看,这样既准确的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又节省了时间。

二、每段的首尾句要认真的看。

阅读理解的题目中都会出现主旨题。例如: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对于这类题目的答案一般都在段落的首句,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在尾句中。所以一定要认真看首尾句。

运用猜测法。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猜测也是一种能力。同样一篇文章,有些人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而另一些人能运用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排除错误的选项,找出最有可能的选项。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的,所以平时要多注意知识的积累。

三、细节题用快速阅读法。

有些细节题,比如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s nou true?对于这类题则快速跳阅文章,找到相关语句,仔细核对比较,直到找到正确答案。

四、最后要注意平时词汇的积累。

词汇的积累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面临的巨大工程。记单词最好的方法是多读些自己感兴趣的英语原著,先去猜词的意思,实在猜不出的时候再查字典,这样对单词的印象就极为深刻,不容易忘记。这比拿着单词本背单词效果要好的多。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有什么技巧

1、阅读细节题解题技巧。细节题,顾名思义,就是指针对阅读文章的某个细节而设置的试题。解答这类阅读试题时,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运用定位法,即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词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与选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答案。

2、做英语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读清题目。高考阅读时不要急于去选择,看清题目说的是什么,问的是什么。同时也要进行对照阅读,将题目的问题与文章相应的部分进行对照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寻找出答案所在。

3、掌握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而且要求掌握文章中的详细事实与细节,对于具体事实情节的理解,而且要求对其抽象含义的理解,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又要求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4、英语阅读词义句意题解题技巧。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上下文,结合中学生应有的赏识来推测尚不熟悉的词或者词组的意思。出现特征:划线或者引号。解题方法:根据上下文,往往是本句中的同位关系进行猜测。

高考英语阅读如何拿高分

一、事实细节题

对于事实细节题,剖析一下不难看出,事实细节的内容不会单独出现,它总会与前前后后的段落内容相呼应。考生只要抓住整体大纲,看懂主题,利用内容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时间空间的关系转换,并对细节进行深入的剖析了理解,确定主题,将零碎的细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能深刻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轻松解决问题。

二、词句理解题

词句理解题主要讲究的是理解题意,通过短文的词、短语或句子的理解来充分理解题意,,碰到不熟悉的词语要避过,先略读再通读,仔细推敲,尤其是对语境的理解要准确。

三、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最主要的就是注重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抓住关键词,结合有关的生活和社会常识,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文章内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进行推断。

四、归纳概括题

适合这类题型的阅读理解通常具体反映在文章的题目或一段短文的小标题上;很多文章从一开头就直接说出观点,表达中心思想。所以对于这类题型,一定要提示学生注意主题句和主题段,绝大多数的短文类似于语文的老三段,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注意隐藏的中心思想,准确了解文章结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注重逻辑关系,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即可。

五、图表理解题

图表题一般最简单,主要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思维模式,注意逻辑关系,分析其中的细节,找出符合图示所要求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英语阅读知识点: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一下几个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

1、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大意、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

2、理解和把握文章具体信息来获取有关信息能力,及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推测生词词义、句意,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3、根据文章进行简单的数字推算和计算的能力。

4、既要理解词、短语、句子和文章的表层意思,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抽象概念的能力。

5、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和预测新信息的能力。

解题技巧

1、顺序法:先读懂文章,然后按顺序答题。此方法适合内容较易于理解和记忆飞文章。

2、颠倒法:先读试题再读文章,这样我们可以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的阅读文章并迅速发现答案。

3、交叉法:先阅读一篇文章,把握中心大意后开始答题,对暂时确定不了的答案,可再次回读文章的有关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推敲后再确定。

4、排除法:对拿不准的答案,可先逐项排除自己有把握的错误选项,再将剩下的答案进行比较、筛选,直到确定最佳答案。

5、要尊重原材料中的信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答题;不要凭想当然、主观臆断答题,不要钻牛角尖。

6、在做任务型阅读回答问题时,要尽量简略回答,无关信息尽量删除。特殊疑问句的回答基本是直接信息,在原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一英语阅读理解方法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理解是初中英语各类考试中的重要考点,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对于提高英语成绩十分重要。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初一英语阅读理解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一英语阅读理解方法1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做阅读理解题一定要学会通过快速阅读,从整体上理解短文的大意及中心思想,领会

出题人的意图。切忌人为地将短文搞得支离破碎,逐词逐句地去感知材料,看一句或几句做一个题目,这样会影响答题的正确率。但是对于一些长句和难句要作语法分析,以便掌握短文的大意和每个句子的确切含义。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对理解、推理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2.细审题意,获取信息

认真审阅文后的理解题。在审题时要弄清楚试题问的是细节(如人物、时间、地点)

还是主题大意;是事实还是观点;是从正面问还是从反面问。看清试题后,带着问题再回到正文中去寻找有关的句子、段落,获取重要的信息。然后把所获得的信息点与所给的答案逐一进行认真的比较,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3.分层推理,正确答题

有些理解题可以直接从短文中找到答案。有些深层次的理解题在短文中找不到直接的

信息点,要经过分析推理,从已有的信息链中判断文章的意思,即应以短文中提供的间接信息点为依据,根据作者的意图,凭借你们自己的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加进短文中所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看了“初一英语阅读理解方法”的人还看:

初一英语阅读理解方法2

1、细节理解题

*此类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相关信息的识别能力, 答案一般在原文中能找到。

*答题时应迅速找到它的考察点,切不可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断。

*出题中所设的干扰项一般与文中的观点截然相反,要么不符,要么未涉及,相对容易排除。

2、文章(段落)主旨大意题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The writer thinks________.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__________.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________.

*切忌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文章的首尾句及各段的首尾句往往是探察全文内容的窗口,阅读时要学会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在阅读过程中,可通过略读来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阅读时视阈要宽,紧抓对主题句的搜索,按意群进行阅读,避免阅读中的出声、指读、复视或停顿。

*学会猜词、跳词阅读,以暂时记忆迅速在头脑中清晰把握文章的大意。

3、推理判断题

此类题需要透过文章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归纳等推断,需根据上下文及其内在联系对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

1) How many times did the tiger come into the village?

*每段的首句,含有重要的解题线索。

2)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we know_____.

*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细读这一段。

4、是非判断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s about… is right?

*干扰项常常是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扩大内容。

5、词意句意题

What does the word “…” mean in paragraph 3?

What does the sentence “…” really mean?

In the last paragraph, “…” means___.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mean?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马说》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17.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

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

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

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其乡人曰其:②惟德是依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

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可知,乙文从“”可知(用原文作答)。(2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

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答: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12.①他的。②只。(各1分,共2分)13.D(2分)

1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16.“徳”(或:“明徳”“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阅读理解辅导: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克服指读和声读不良习惯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中英语分数拉开档次的题型,它能检测学生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及理解的准确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对考生试卷总分起着决定作用。理解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阅读理解成败的关键。提高阅读速度,工夫在平时。想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注意力高度集中

看一篇文章的时候,要没有私心杂念,也就是说要把自己的注意力融入自己在看的文章之中。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一定要在平时自己做阅读练习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看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做到一口气看完,不要断断续续,更不要养成边看边默念的习惯

克服指读和声不良习惯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应注意克服一些不良阅读习惯。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指读和声读。

指读是指为了在阅读时能集中注意力,同学们常常用手指、铅笔等指着一个个的字或放在这些字的下面阅读。指读会减慢阅读速度,分散注意力,因此,阅读中一定要克服这个毛病。声读一般有三种形式:出声读、默读和心读。事实证明,阅读速度缓慢一般都是因为学生采用了某种声读的方式,所以要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自觉地克服这种习惯。

注重长句、复杂句的理解

遇到长句、复杂句,如果我们分析好句子成分,找到中心句、关键词、指代词等,这个问题就会被很好地解决。难句多为长句,即主从复合句、主从并列复合句或者从句中有多种形式的定语、状语,有时伴有倒装、省略等现象。如此复杂的句子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再难的句子抓住关键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说,结构关键词一般是分句、短语的起始词,即分句的引导词、意群的第一个词,找到了分句,从而将难句子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难句也就不再难了。

扩大知识面

阅读速度与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话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阅读材料是自己熟悉的内容,阅读速度就会自然加快;反之,如果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是非常陌生的话题,阅读速度便会很慢。所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当今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人物传记、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会知识对提高阅读速度是极其重要的。

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

任何一种技能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注重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阅读速度。

另外,学生还可以在做题时,从整体上把握、控制时间:一两处没弄懂的地方可以暂时搁置一边,等把全部题答完了,再回过头来处理。因为做完题后,心情相对放松了,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和新的灵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阅读理解辅导:英语阅读解题技巧

全文共 1500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其实大部分生词的意思都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关系猜出来,下面就介绍一些猜词的技巧

1.通过因果关系猜词

通过因果关系猜词,首先是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能猜词。有时文章借助关联词(如because,as,since,for,so,thus,asaresult,ofcourse,therefore等等)表示前因后果。例如:

Youshouldnthaveblamedhimforthat,foritwasnthisfault.通过for引出的句子所表示的原因(那不是他的错),可猜出blame的词义是"责备"。

2.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关系猜词

通过同义词猜词,一是要看由and或or连接的同义词词组,如happyandgay,即使我们不认识gay这个词,也可以知道它是愉快的意思;二是看在进一步解释的过程中使用的同义词,如ManhasknownsomethingabouttheplanetsVenus,Mars,andJupiterwiththehelpofspaceships.此句中的Venus(金星)、Mars(火星)、Jupiter(木星)均为生词,但只要知道planets就可猜出这几个词都属于"行星"这一义域。通过反义词猜词,一是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或副词,如but,while,however等;二是看与not搭配的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如:Heissohomely,notatallashandsomeashisbrother.根据notatall...handsome我们不难推测出homely的意思,即不英俊、不漂亮的意思。

3.通过构词法猜词

在阅读文章时,我们总会遇上一些新词汇,有时很难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词意,而它们对文章的理解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时,如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等语法知识,这些问题便不难解决了。

4.通过定义或释义关系来推测词义

例如:Butsometimes,norainfallsforalong,longtime.Thenthereisadryperiod,ordrought.

从drought所在句子的上文我们得知很久不下雨,于是便有一段干旱的时期,即drought,由此可见drought意思为"久旱","旱灾"。而adryperiod和drought是同义语。这种同义或释义关系常由is,or,thatis,inotherwords,becalled或破折号等来表示。

5.通过句法功能来推测词义

例如:Bananas,oranges,pineapples,coconutsandsomeotherkindoffruitgrowinwarmareas.假如pineapples和coconuts是生词,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它们大致的意思。从句中不难看出pineapples,coconuts和bananas,oranges是同类关系,同属fruit类,因此它们是两样水果,准确地说,是菠萝和椰子。

6.通过描述猜词

描述即作者为帮助读者更深更感性地了解某人或某物而对该人或该物作出的外在相貌或内在特征的描写。例如:ThepenguinisakindofseabirdlivingintheSouthPole.Itisfatandwalksinafunnyway.Althoughitcannotfly,itcanswimintheicywatertocatchthefish.从例句的描述中可以得知penguin是一种生活在南极的鸟类。后面更详尽地描述了该鸟类的生活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王羲之列传》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善鸣,求市未能得()(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3)当举群相送耳()(4)使人耽之若是()

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两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译文: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译文: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10分)14.(2分)(1)善:擅长(善于)(2)就:前往(去,接近,靠近)(3)举:全(全部)(4)使:假使(假如,如果)(每小题0.5分)15.(2分)C

16.(4分)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2分)

(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年看重,都是这类情况。(2分〉“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17.(2分)B

【附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

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

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車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给人写信说:“东汉张芝临池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怎样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句话叫做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哦!英语阅读就是得多读多看多练习还得多说,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就像我们说话的时候一样的,多运用就熟悉了。很多的学生也是在阅读上丢分丢得比较的多的,下面来看看我的学习方法吧!

工具/材料

耐心

操作方法

1

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去读自己没有见过去的文章,然后在平时读文章的时候养一个好习惯不懂的单词就标记下来,过后整篇读完之后回头来进行认识查字典,然后记在自己的本子上面这样一下子就增加了这个词汇量了,而且不用单独的去背记单词,避免了学习上的一个枯燥之味反而有一种好奇上进的心思了。阅读扩大词汇也是一个关键所在的,很多的文章都会有那么几个生词是你没有见过的,其实意思都是挺简单的这个就是一个考管的心理战术了,就是为了让你去害怕觉得看不懂就为难的,其实大可不必的。

2

最好就是买一本专业是攻克阅读的书来读每天就是定时做三篇,然后进行一个计时看看每天有没有进步的,平时阅读的时候最好不要用手指去指着读,也不要去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不要一遇到没见过的词汇就马上查字典,也不要为了一句话的意思多次重复的阅读这句话,这个习惯有一定的连续性养好了就是一个成功点。

3

每次进行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时间进行把握好,平时如果把时间拖得太久了,那么考试绝会慢人一拍的。把平常的阅读都看成争分奇夺秒的事情来做,一篇阅读花的最长的时间就是6分钟左右,阅读了整篇之后再来理清这个文章写的什么,然后再进行吸收不懂的词。

4

在阅读的时候在定要有自己的那种推断意识,学会对生词的意思进行猜测,一个生词的前后一定是一个解决它意思最好的地方,所以理解这个前后的意思就可以理解到这个词的意思,这样的话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的,速度很快的就提升上来了

5

对于很长的句子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就是平时要撑握主语,谓语,宾语,补语,这个就是一个语法的运用与中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哦,所以理解中文的用法就能理解这个英语的结构了,这样再长的句子也不怕了。

6

还有就是在不懂的词面前一定要用结构和语法进行将它们关联起不的,要知道理解这个文章的内容不非要字字都认识的,需要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是面对超高难度的阅读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毕竟总会有那么几篇文章是超过了我们自身学习范围之外的。

7

读完阅读之后看自己理解了主旨了没,也就是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英文与中文是一样的全文都会有一个主题句的,通常情况下来说写的文章是那种观点论证的,主题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如果通过文章故事进行一个总结的话,那么主题句一般在结尾;中间的出现主题的比较的少了,只有条理的进行阅读才会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提示

由于这个阅读理解主要考的就是综合能力,所以各方面的知识都得到位才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个文章的大意的,特别是在高考上面很容易就出现陌生单词的,阅读就是要这样的积累,要学会厚积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岳阳楼记》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前人之述备矣()

(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

11.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

抄录下来。(2分)

答:

12.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

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3.《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

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3分)

答: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心好之()(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译文: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

答:

9.宋或北宋范仲淹10.(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2)完全(3)迫近(4)日光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14.(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口技》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不能名其一处也。()(3)无不毕肖()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不能指其一端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者。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于馆②求石兽于水这。(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3分)

译文: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2分)

译文:

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2分)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1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答:

11.⑴夹杂⑵说出⑶相像(相似)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2.D(A项中“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B项中“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C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D项中“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13.⑴(客人们)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⑵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4.C(A、D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项是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项只是客观叙述。)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5.【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观巴黎油画记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记承天寺夜游》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相与步于中庭▲(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轼诣武卫营▲(4)卒全其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

(3)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译文: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9.答:⑴散步,漫步⑵只,只是⑶到……去⑷最终,终于10.答: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⑴译句:(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⑵译句: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⑶译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12.答: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参考译文】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

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东坡卜居》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11,见东坡,泣自若12。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13,遂举以售诸14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15宁16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17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18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19,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20迎母还旧第,竟不索21其直22。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11老妪:老妇。12自若:依然如故。13不肖:不成材。14诸:相当于“之于”。15诀别:分别。16宁:难道。17徐:慢慢地。18售:这里是“买”的意思。19券:契据。20翌日:次日。21索:求取。22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闻:

(2)东坡亦为怆然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即:________

(4)竟不索其直竟:_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译文: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译文: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答:

二、(15分)7.(4分〉(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8.(2分)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9.(4分)(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忍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0.(3分)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答出“东坡还宅”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1.(2分)示例一: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狼》

全文共 1065 字

+ 加入清单

【甲】少时,一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②橐坚而不可穴也穴: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见: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于: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译文: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10.答案:①像狗一样②咬洞③被④在评分:每小题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人对方圈套。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甲中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氷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賦)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评分:每个方面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英语冠词专项复习真题集锦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真题l(2004甘肃、青海卷35)

--John,thereis________MrWilsononthephoneforyou.

--Imin()bath.

A.a;theB.the;aC.a;不填D.the;不填

【答案及解析】A不定冠词修饰人名时,表示初次提到一个人,或者说话者认为没有必要或不想具体说明是哪一个。根据谈话的内容,所说的bath(澡堂,浴室)显然是说话双方都知道的,故前面须加定冠词,因此答案选A。

真题2(2004重庆卷32)

Themostimportantthingaboutcottoninhistoryis________partthatitplayedin________IndustrialRevolution.

A.不填;不填B.the;不填C.the;theD.a;the

【答案及解析】Cpart意指作用。特指工业革命时期所起的作用应加the,由普通名词构成的专有名词前用the。因此c为正确答案。

真题3(2004广东卷28)

Whilehewasinvestigatingwaystoimprovethetelescope.Newtonmadediscoverwhichcompletelychanged________mansunderstandingofcolour.

A.a;不填B.a;theC.不填;theD.the;a

【答案及解析】A根据句子的意思,牛顿的一次发现,是泛指,应用不定冠词;而人类的观念,不是某一个人,故在man前不能用冠词,答案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阋微草堂笔记》

全文共 1767 字

+ 加入清单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阋微草堂笔记》)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湮于沙上()②不亦颠乎()

③虽危症亦立愈()④终不反顾()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求之下流,固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转赠以金扶苏以数谏故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归途于窝集遇三盗

D.以箧负归负势竞上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l)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2)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译文:

25.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甲】文的启示:____

【乙】文的启示:____

22.(1)埋没(2)通“癫”疯狂(3)即使(4)回头看(共4分,每空1分)

23.C(2分)

24.(1)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2分,意近即可)

(2)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2分,意近即可)

25.【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意近即可)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1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我十一二岁时,听从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然后,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他急忙拜谢。忽然,一个强盗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英语中考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2423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基本分为细节事实,主旨大意,推理判断,词意猜测四种类型。其总体遵循的规律是题目的设置顺序与原文的段落设置顺序基本一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英语中考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考英语做题策略

1、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泛,考查范围是大纲中所列出的所有语法内容。一般来说,题目会比较倾向于对动词的考查。一些考查语境的题目往往会让考生觉得很难,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语境题、时态题等常考类型的题目。单项选择题中,对于那些给出答案非常相似的题目,考生一定要学会整体看问题,正确理解试题原句,认真审准题,利用构词知识推测字意,找出答案。

2、阅读理解

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大学四六级考试,阅读理解都是英语考试中的重头戏。

我们在答题的时候首先要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及中心思想,再阅读全部问题与选项,然后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对于一些文字很多篇幅很长的文章,建议可以采取先看问题及选项,然后再阅读文章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很有针对性。在草稿纸上写出答案之后,然后再阅读一下相关位置,确定答案的准确性之后再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3、完形填空

中考中的完形填空题的文章选材一般是比较新颖、贴近生活并有一定时代气息。这道大题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甚至包括一些深层次上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理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们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多角度去考虑:从上下文考虑;从词汇意义及用法上考虑;从逻辑推理、常识等角度考虑;从惯用法和搭配的角度考虑。

4、短文改错

如果你所在的省份的中考英语科中有短文改错的话,那就要好好对待这类题。首先需要做的是先找语法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审视好语法现象和规则。然后再看是否有拼写错误的单词。当遇到难处的时候,可以采取消去法,即先确定哪些是一定对的,那么问题就出现在那些没有把握的地方了。

5、作文

对于英语写作,自己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只要把内容表达清楚和充足就足够了。写作的步骤包括认真审题、确定要点、扩展要点、连句成篇、全面检查等。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

英语中考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

一、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

中考试题中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体裁形式丰富,试题涉及掌握语篇主旨,事实细节、深层含义、推理判断、猜测词义等多方面的阅读能力考查。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积累,以适应中考命题的趋势。从问题设置上可以将问题归结为四种类型:

1直接题目

这类题比较简单,只要通读全文,了解文中叙述的重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解答出来,有的可从文章的原句中直接找到答案。

2理解性题目

这类题要求考生对文中个别难词、关键词、词组或句子作出解释。解答这类题需要对文章的上下文,甚至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准确、全方位的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推理性题目

这类题考生往往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需要根据上下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或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后,才能找到答案。有时还需考虑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等因素,加以推理,方可获得正确答案。

二、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步骤

1略读全文,抓住话题,掌握主旨大意。略读时要特别注意短文的首段,一般就是文章的主旨大意。注意通过首句或末句抓住每段的大意。因此,通过略读掌握短文的主旨大意以及主要信息的分布,在答题时就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真正加快速度。

2查读。略读之后,根据题目和提问仔细阅读,准确理解题意及文章的细节,在相关段落或句子中寻求正确答案。

3找到相关段落和语句后,要认真斟酌,透过表层结构,领会其深层含义。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要进行句法分析。考生可以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答案的信息,再加上一些已有的常识和一定的逻辑思维来确定正确答案一

4复读。做完一篇短文后面的所有题目后,再对所有选项进行审查,尽量减少错误和疏漏。

中考英语复习必知的高分技巧

一、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了好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不少学生仍然死记硬背单词.有的是读不正确,有的是不会读,很难过单词关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复习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扫清障碍.应该抽出时间复习音标、拼读规则等语音知识.强化学生利用音标进行拼读,用拼读规则来帮助记忆单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应有意识地复习构词法,如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等,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词汇量。

二、加强听力训练,尤其是听短文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同学们要坚持经常性的听力训练,并每天安排不少于20分钟,逐步掌握听力技能。在平时训练时,要加强捕捉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要训练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逐步掌握解题技能。此外,建议大家多听短文,要养成看着所给题目(TrueorFalse)听短文,这对提高得分率至关重要。

三、重视练习精选,进行错题汇编

初三生的学业十分繁重,因此,大家尤其应当注意精选练习,避免重复操练,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同学们可以对所有的知识点做一个自我评估,重点训练那些不熟悉的、没有完全掌握的、易错的题型。真正弄懂弄通这些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各个击破,全面掌握。

四、加强阅读能力训练包括新增题型(短文填空),尤其重视解题技巧的运用

阅读部分在整个试卷中的占分权重逐年增加,中考阅读篇目的难度也逐年递增,这些都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同学们要加大日常阅读训练强度;要有意识地扩大词汇量;要加强对复杂长、难句的分析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尤其应当掌握必要的阅读以及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步骤,在实践中领悟,归纳,提高,直至能够灵活运用。

五、注重基础,答题不脱离语境

其实词汇和语法部分的很多中考试题,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题型,它就来自于教材和相关的练习题。因此,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就能使试卷的基本分得到保证。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到:近年中考考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整体观,注意语法知识在语境使用中的合理性,学会真正地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米粟非不多也()②委而去之()

15.《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3分)

答:

14.答案示例:①粮食②放弃共2分

15.答案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冇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共3分

(三)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

18.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

19.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答:

16.答案示例:①不久②正共2分17.答案示例: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共2分18.答案:B共2分19.答案示例: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其忠;不念荣华,不背旧主,白马解围,知恩图报,见其义;力斩颜良,探囊取物,刮骨疗毒,言笑自若,知其勇。共3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养生》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养生

[宋]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啊)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9.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一)(10分)7.(3分)C8.(4分)示例:(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2)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每小题2分)9.(3分)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译文参考】东坡居士(我)从今以后,(每顿)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家里)有尊贵的客人,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可以减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请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这个标准告诉他,主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超过了,(我)就劝止(他)。一是安守本分来怡养福运,二是让胃宽松来蓄养道气,三是节省开支来聚养家财。

我听说战国时代有一处方,我用的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呈给(您)。这个药方只有四味:一是平安无事当作显贵,二是早早休息当作富裕,三是缓步徐行当作车马,四是推迟用餐当作美味。已经饿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过珍馐,吃饱之后,即使再美味的肉食摆满眼前,也希望早一点撤去。像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处置贫困了,但对于养生之道就不仅如此了。缓步徐行让自己安逸舒服,推迟用餐享受饭菜的美味,难道还要(把安步与晚食)当作车马和美味吗?车马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会有这样的看法。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