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镇远古镇古建筑群(汇编20篇)

浏览

1169

文章

516

篇1:仁爱街近现代建筑群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仁爱近现代建筑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仁爱街近现代建筑群位于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街道,年代为中华民国。

2015年6月23日,仁爱街近现代建筑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杆石桥街道: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街道办事处于2001年5月由原经七路、杆石桥、岔路街三个办事处合并而成,地处市中区中北部,东到民权大街,西至小纬六路,南至经十路,北到经六路,面积2.3平方公里,总户数1.98万户,总人口5.86万人,是山东省委、济南市委、市中区委三级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辖区内驻有银河大厦、济南房产大厦,东方大厦等高层商业建筑,有金融证券保险机构35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上最大的古塔建筑群是什么?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位于少林寺西南280余米的山坡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塔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塔建筑群。少林寺塔林入选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古塔建筑群。

少林寺塔林位于少林寺西南280余米的山坡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塔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塔建筑群,少林寺塔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古塔建筑群,少林寺塔林为古塔建筑群世界之最。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书法雕刻、宗教传承、武术历史等等的综合性实物资料。少林寺塔林已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游历中岳时,曾派500名御林军数塔,结果花了大半天时间也没能查出一个准数,乾隆帝因而感慨说:真乃塔林也 。少林寺的这一古塔建筑群,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在塔体建筑本身及其体现的价值上,在全国同类建筑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少林寺塔林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古塔228座,现代塔两座。加上常住院中的两座宋塔,二祖庵附近三座唐、元、明砖塔,三祖庵一座金代砖塔以及塔林周围十座砖石塔,共计246座墓塔或佛塔,构成了非常壮观的少林寺砖石塔建筑群。

塔林中的座座古塔,从大到小,从砖到石,从平面方形到六角形、八角形、圆形,从楼(亭)阁式到密檐式、喇嘛式,从单檐式到多檐式等等,昭示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建筑文明,展示了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

走进塔林,犹如进入建筑艺术的殿宇。正如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所说:塔林中,各种古塔荟萃一堂,可以说是古塔的展览会。由于这些塔都是各个时代修筑的,它们表现了各个时代不同风格的工程技术特点。因此也可以说,塔林是各个时代塔的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远古时期的恐龙是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人类科技越来越先进,人们对于地球的过去也逐渐有了了解。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早的统治者,因为人类的进化史,最多也就百万年以内而已,而在远古时期的地球,那时候的统治者正是已经消失灭绝的恐龙。在现有的考古发掘中,科学家已经找到很多具恐龙的化石,如果不是这些化石的存在,人们至今也不会相信,地球上居然出现过这样的庞然大物。那么也有不少人心里有着一个疑问,恐龙是两栖动物还是爬行动物呢?

根据专家的研究和介绍,恐龙是生活在远古时代的爬行类动物。恐龙最早出现生活在历史的中生代,而中生代有被分为了三个纪,分别是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最早从2.3亿年前起,一直到6500万年左右前截止。因为在这期间的1亿多年里,一直都是恐龙占领着地球,所以人们也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恐龙时代”或者是“爬行时代”。

综上所述,恐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远古霸主,其属于爬行动物,所以中生代也被称之为“爬行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到镇远古镇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到镇远古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春节到镇远古镇寻找记忆中的年味

又是一年新春到,大街上到处都洋溢节日的气氛。小时候的年味是红灯笼、团圆饭和舞龙表演,长大后却越来越索然乏味。如果想寻找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就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去黔东南的镇远古镇吧,浓烈的传统味道会把你一下子带到记忆中的春节。

古色建筑蕴含传统记忆:

走进镇远,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古色古香、形态各异的建筑。小时候的新年,总是在鞭炮齐鸣、烟花绽放的氛围中度过,当然还有飞檐吊角和雕梁门楼上悬挂的朱红纱灯。所以镇远的古老街巷和河边的大红灯笼,总是能召唤回那个时代的感觉。

镇远的古建筑,大都经历过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也就有了雄浑厚重的味道:古街古巷错综蜿蜒,曲径通幽;青龙洞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古戏楼雕梁画栋,别具韵味。来镇远游玩的人,大都流连忘返于这样的古色中,去寻找消失了很长时间的静心感觉。春节时候的镇远,鞭炮和烟花自然是不可少的,而飞檐吊角的朱红灯笼也会高悬起来。抬头寻望,蓝天下探出深绿的青砖石灰墙,如定格在壁画里的旗袍女子,和着旷世的缕缕烟云,明眸里闪动着扑朔新奇的向往。传统的,古典的,浓烈的年味就这样悄然弥漫开来。

独特小吃体验别样感受:

走累了,找个街边小店,坐下吃点东西。以前的年味,就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味蕾。传统文化讲究五谷丰登,吉祥如意,所以春节一到,便会有各种味道的吃食摆上餐桌。镇远的美食无数,自然也能寻觅到很久之前的味道。

这里的小吃店面都不大,确是真材实料、内容丰富。人们都爱吃米豆腐,就是当年《芙蓉镇》里刘晓庆卖的食物。不过镇远人更自豪的是自家的米豆腐,用清澈的舞阳河水制成,白润明亮,口感美妙,在嘴里慢慢散发着细细的米香。每逢过年,极具当地特色的陈年道菜自然也不会少,这种食物在镇远已有5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为镇远青龙洞中的道士所创,绵香醇厚,回味无穷。春节时候,来此品尝陈年道菜的游客总能在镇远美食中尝到一种抹不去的记忆,它蕴含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已扎根于心目之中。

传统习俗寓意美好祝福:

吃饱喝足,体力也恢复了,继续走走看看,能听到舞阳河上的歌声,质朴悠远,比花儿般的歌声多了些灵动。不光这些,镇远所保留的许多原生态的春节表演也能让人重拾许多丢失的民俗文化。

镇远当地的特色节目是玩龙灯,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春节期间,当地人组成的各队将陆续出龙亮灯,不少单位及家庭在门前摆上烟酒糖果,鸣放鞭炮,热情接灯。随后的舞龙表演依然热烈奔放,竹子编成的镇远龙雄俊昂扬,腹内点燃油灯,舞龙壮士则身着古装,英姿矫健,挥舞起来的巨龙带着火苗穿行于大街小巷。这一刻,心情一下子就会被这热烈的充满年味儿的表演所点燃,便会情不自禁地用用爆竹礼花射龙助威。有着美好比喻的龙身在火海云涛中时隐时现,场面壮观精彩,震撼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楼上村古建筑群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楼上村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上古建筑群位于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始建于明代初期。该建筑群以梓潼宫为核心,由民宅、街巷、屯卡、古井等组成,集建筑群村落建筑、田园景观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良好的、和谐的人居环境。

梓潼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顺治十年(1654)建梓潼阁,康熙、嘉庆、道光均有扩建,咸同年间两次毁损于兵火,同治六年(1867)修复正殿及两厢,光绪六年(1882)重修后殿,1916年建戏楼。现存戏楼、正殿、两厢及后殿,均为木结构穿斗式悬山小青瓦顶,其中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带廊,民宅多为庭院式,有四合院、三合院共20余座,均为木结构悬山小青瓦顶建筑,多为面阔三间。民宅布局构思巧妙、道路畅达而机巧,建筑组合实用、合理而美观。

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的肇建、维护和变化的过程,保存了明末以来,当地社会的基本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黔东北地区明清时期经济和文化的兴shuai变幻。同时,建筑群营造技术精湛、装饰华美,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存理念、心理特点及价值取向,为研究黔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史及建筑营造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楼上村: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494年),是一座以周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整个村寨坐东北面西南,距石阡县城15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古书、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佛顶山下的明清古村落”。楼上村距石阡县城15公里,该村以“北斗七星”树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西街村建筑群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街村建筑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街村建筑群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年代为明清、中华民国。

2015年6月23日,山西街村建筑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汶口镇:大汶口镇位于巍巍泰山南麓,悠悠汶水之滨,处于著名的泰山与孔子故里曲阜的中心点,距两处各30余公里。隶属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人口8万。闻名遐迩的大汶口文化就发源于此。 改革开放以来,大汶口镇的发展日新月异。优质高效的农业全面发展,民营经济日益壮大,商业流通进一步活跃,大汶口文化旅游全面展开,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牛丫岭瑶寨古建筑群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牛丫岭瑶寨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丫岭岭瑶寨位于湖南省宁远县九疑山瑶族乡牛丫岭村。

瑶寨由清末瑶民冯任古选址建筑,历五代人,建成现有规模。瑶寨占地2000余平方米,筑于两山梁之间的南山梁半山坡,坐南朝北,由五栋土木结构房屋组成。按瑶族习俗,依山势而建,夯土为墙,立木为柱,半地半楼,2-3层的千脚屋(吊脚楼),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具有瑶族风格的古民居。

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信义建筑群

全文共 2829 字

+ 加入清单

信义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义大学教舍楼:位于益阳市赫山区的市中心,市第一中学校内的狮子山山顶,与西、北向的教师宿舍楼呈三角形分布。这里地势较高,四周视野开阔,树木茂盛,环境幽静。其东紧邻康富北路,南为长益公路,沿路西南向数十米即到秀峰公园的北大门,入内有青山湖泊,亭阁桥梁等,是市民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西靠原市委大院,距市佛教中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鹿寺、栖霞寺、裴公亭约600米;北为一中校区,现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距资江约500米,整体风格与信义大学建筑群极为协调。1906年,湘中信义会挪威差会,在益阳县城对河桃花仑狮子山购地,创办“信义中学堂”,开始建筑校舍。1952年9月,“信义中学”正式由人民政府接收,改名“益阳市第一中学”。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信义大学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

信义大学教学楼:位于益阳市赫山区第一中学校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挪威信义会购地修建。整个平面呈长方形,为庑殿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该楼坐北朝南,四坡屋面顶楼,北边设走廊,南为教室。通高15.8米,面宽76米,通进深9.3米。整栋大楼结构紧密,布局合理,在承重、通风、防潮、采光等举措上,设计极为科学;信义大学教师宿舍楼:位于教学楼的东北侧,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挪威信义会购地修建。整个平面呈长方形,为硬山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该楼坐北朝南,两破屋面上盖绿釉筒瓦,前后两破屋面均设有天窗。南向设檐廊,中由三根圆形石立柱支撑屋檐,花岗岩条石压边及护栏,中间对称开两门。沿廊入内可至单独套间,往外设有两开间宽的条石台阶,共十二级。室内均为木制地面,各套间均设有取火壁炉,有木制楼梯旋至二楼。一层下设地下室,四周均设有通风口。整个宿舍楼结构紧密,布局合理,室内装饰极为精致。益阳信义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数以万计的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过旧民主革命烈士李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师师长兼政委曾士峨、著名的马克思文艺理论家周扬、原教育部部长何伟、首届矛盾文学奖得主莫应丰、中山大学原校长李进才、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林凡、著名作家谢冰莹、老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张孝骞、中国工程院士文伏波、潘自强等大批学者、专家、名流杰出代表。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信义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义大学校舍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是异国建筑文化在我市的一出奇葩,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工匠在仿造北欧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信义会建筑群平面一般以中轴线横阔对称分布,左右各成单独套间,内设壁炉,屋面上盖绿釉琉璃瓦,山墙采用排山勾滴瓦等装修形制,具有北欧风情的特点。内墙大量使用本地织竹骨外抹素灰,具有建材高度本地化的特点,是我市尚存的较为完整的近代历史建筑群,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信义大学校舍楼是开发旅游的重要文物资源,是城市旅游光观不可缺少的城市名片。信义大学教舍楼地处益阳市中心位置的狮子山(老市委院内),毗邻秀峰湖、会龙山公园和会龙山佛教基地。这里交通便利、气候舒适、环境幽静,是旅游休闲的重要场所。这里无疑是打造城市旅游景点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五马坊牧师楼:位于益阳市资阳区资江北岸的城内办事处,与资江南岸的信义大学教舍楼隔江相望。该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挪威籍传教士原道明与益阳教徒刘徒生购买稍加改造设为教堂,成立会堂,后来称为总堂。1981年7月10日成立益阳市基督教三自-委员会。1997年元月成立益阳市基督教协会。五马坊牧师楼是益阳信义会的策源地与活动中心。五马坊牧师楼客观上为推行封建教育之先进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教育理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众多的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过的如旧民主革命烈士李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师师长兼政委曾士峨、著名的马克思文艺理论家周扬、原教育部部长何伟、首届矛盾文学奖得主莫应丰、中山大学原校长李进才、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林凡、著名作家谢冰莹、老外交家社会活动家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张孝骞、中国工程院士文伏波、潘自强等大批学者、专家、名流杰出代表。自1904年至1924年,信义会在益阳购地修建信义学校、医院、教堂等建筑约20余处,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教育理念,益阳人民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入信义学校、教堂接受教育。抗战期间,信义会曾无私的帮助抗战伤员与老百姓。改革开放后,原信义会的外籍教员及其子女等纷纷返回,与益阳人民共同交流合作,促进了教育事业和宗教事业发展。五马坊牧师楼不仅见证了益阳人民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同时,也是益阳人民与外国友人友好交往合作的重要纽带。信义会其左侧原建有教堂、女子圣经学校,现仅剩牧师楼。整个平面呈凸形,为悬山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占地面积近2000余平方米。牧师楼坐南朝北,两坡屋面上盖绿釉筒瓦。山墙采用排山勾滴瓦等装修形制,内墙大量使用本地织竹骨外抹素灰,具有建材本地化的特点。北坡屋檩起拱设有两扇天窗,北向中间设两门厅,分东西两半,成独立套间。各套间均设有壁炉,入内各有木制楼梯旋至0,南北均设有两阳台,登楼远眺,资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该楼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既有湖湘民居建筑的特点,又具有异国建筑的风格,是我市尚存的较为完整的近代历史建筑群。五马坊牧师楼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是异国建筑文化在我市的一出奇葩,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工匠在仿造北欧建筑方面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五马坊牧师楼地处资阳古城城区内,现存大量的旅游资源,如益阳古城城墙、大成殿、三台塔等,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情的信义会,无疑是打造城市旅游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2004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将五马坊牧师楼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同年益阳市基督教协会成立了“五马坊牧师楼保护小组”,负责该楼的安全、保卫等工作。保护小组组长由该协会主管牧师担任,小组成员由该协会成员及社会教徒共同组成。2006年,益阳市基督教协会调整了五马坊牧师楼保护管理小组,在益阳市文物管理处的指导下,负责对牧师楼的保护、消防、管理使用。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五马坊牧师楼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

2013年信义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银山街道: 金银山街道地处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城区赫山区,辖6个社区,面积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万。益阳市金 金银山街道银山街道是益阳市人大常委、益阳市政协机关所在地,辖区内有湖南城市学院、益阳市一中、益阳卫校、益阳日报社、益阳市交警支队、武警益阳消防支队、益阳市工程公司、益阳市规划建设局、中国益阳电信分公司、中国移动益阳分公司、中国邮政益阳分公司、中保益阳 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镇远古镇去哪玩 看小桥流水人家

全文共 1295 字

+ 加入清单

脱离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走进小镇的慢生活,就有这样一个地方有着小桥流水的风貌,这个地方就是贵州的镇远古镇,那么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镇远古镇有哪些游玩的地方吧!

镇远古镇游玩

高过河

高过河自然风景区是一个鲜为人知而又充满野趣神韵的旅游地方,位于镇远北部羊场与尚寨乡的洞塘,西至大地乡路腊村境内,以龙江河的上段——高过河为轴线,向西北蜿蜒11公里,河流落差200米,两岸原始森林植被拓展数公里景区内山势险峻,河谷深切,森林密布。

舞阳河

舞阳河以高峡平湖、瀑泉飞流、喀斯特为主体;山色水韵风光迷人。“破镜重圆”半含水中半露峥嵘;鸳鸯夫妻结队戏水,情深意浓;奇妙的三叠水、珠落玉盘直泻深潭;喊泉神灵有喊必应,呼之水出、止呼水隐;石峰神形如“孔雀开屏”、形态逼真;“大圣师徒”前往探幽,忙里偷闲,“面象山”浑然天成,鬼斧神工,整个景区一湾一画,一步一景。

青龙洞

青龙洞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禅台,有朗朗书声的学子院,更有锣鼓喧天的戏台,集天下山水楼阁荟萃为一方。

石屏山

石屏山,位于贵州省镇远县舞阳镇舞阳河东侧,属祁连山系,重岩叠障,雄伟险峻。东西绵延2.2公里,主峰海拔668.1米,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差204米。石屏山面城一面的北山,象一个大屏风,竖立在山中。石崖绝壁高千仞,得名“端直苍阔如屏风”。

古民居

镇远古民居既有江南庭院的风貌,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的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名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其中“歪门邪道”是镇远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

古巷道

镇远古城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石牌坊巷、四方井享、复兴享、

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这些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古井遍布全程、形状各异、有圆有方。有的形如猪槽,有清澈见地的自然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较有名的四方井、猪槽井、琵琶井、陈家井、园觉井、南门沟味井等。古井春夏秋冬盛泽不涸。

古耳洞瀑布景区

古耳洞瀑布景区位于镇远县羊场镇三寨村的一处峡谷里,在穿过峡谷数公里的栈道后,便看见一条瀑布从数十米的山顶倾泻下来,瀑布在底部向两边分散,好似婚纱一般,因此,有人称古耳洞瀑布为“婚纱瀑布”。来古耳洞瀑布游览除了观赏风景以外,还可以在这里的高过河里漂流喔!

镇远古镇地理环境

位置

镇远古镇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长江水系上游和贵州东南部,处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

地貌

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缘,是贵州东部旅游圣地,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以贵州喀斯特为主。

气候

全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年平均气温为16.4℃。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为26.6℃。元月最低,为5.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惠远古城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远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介 绍 历史上伊犁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 惠远古城中心矗立者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林则徐曾在这里领导百姓开通水利,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交 通 古城距霍城县9公里,距伊宁市38公里,可包车去,价格应在一百元以内。

新疆伊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沧溪村古建筑群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沧溪村古建筑群(含蜚英坊、及公进士第、耕字公书屋、蜚公进士第、重公进士第、茶商宅院、瓷商宅院、三贡坊)

沧溪古村是宋代以来赣皖交界具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村中,随处可见数量颇多的古民居、古建筑、古街道。南宋时期,朱氏十三世祖朱宏与婺源朱熹交往密切,于是将一系列徽派建筑构造引入,从此形成了仿徽派又具浮梁特点的建筑风格。明末清初,村内6家茶号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富商,更是留下许多装饰华丽的精美建筑。沧溪古村有1700余年的历史,2013年12月入选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一)自然景观:沧溪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村外青山叠翠,烟雾缭绕;村前溪水潺潺,翠竹摇弋,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村中及周围古木成林,高大耸立,共有2000余棵,树木种类繁多,其中有3棵被植物界称为活化石的千年银杏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四季金桂及大槐树等,则是防风聚气、绿化村庄的天然屏障。村前一棵古槠树,直径达两米,枝杈向四周扩展,形如一把巨伞。

沧溪古有八景,古人作有八景诗:

双龙戏珠壁,仙桥脉左冲;

窟尖燕富秀,两水合朝东;

畔湖挂春桃,桂岩印月宫;

屏坞藏0,秀丽寓花峰。

它们与西去的溪流构成了“茂林修竹相映美,河水萦带胜江漓”的江南水乡景色。

沧溪巧夺天工的历史建筑与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南方农舍村落。

(二)古村落:沧溪村现有建筑187幢,其中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有73幢,建筑面积为7150平方米。主要是明清时期徽式风格建筑,故有“袖珍西递”之称。

沧溪村外青山叠翠,烟雾缭绕;村前溪水潺潺,绕村而过;村内古木掩映,茶香扑鼻。整个村落坐北朝南,靠山临水,前朱雀后玄武,这种规划选址吸取了我国传统的村落选址、规划布局、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优点,完全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唯物观。所有房屋均依地形而建,顺势而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崇尚自然的风格。

整个村庄好像一叶竹排,取其意为两河交汇,筏不被淹。从河边一路走来,仰视临河建筑,群楼错叠,如浮天宇,别具一格。在这里,徽式的民居建筑风格十分明显:白墙、青砖、灰瓦,青石铺砌街巷朴实而厚拙,直线构图马头墙高低起伏。远远望去,屋面纵横交错,层次丰富而分明,韵律感极强。虽经时代变迁和沧桑,早已失去昔日的辉煌,但秀丽的山川,蜿蜒的河流及保存较完好的民居院落,装饰精美的建筑艺术,使古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村内除了民居建筑群外,还有古牌坊,祭拜场、古亭、古祠堂,其建筑特点为或轻巧玲珑,装饰典雅;或高大轩昂、气势恢宏;或古气盎然,风格殊异。

南宋时期,朱宏与婺源朱熹交往密切,于是将一系列的徽派建筑构造引入,从此形成了具有徽派特征的建筑风格,但又与徽派建筑有一定的区别,仅在靠墙顶部一米左右粉成白色,其余为青灰色,同时马头墙的处理也与徽派建筑有所区别。

景点位置

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沧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塘边古建筑群

全文共 2519 字

+ 加入清单

塘边古建筑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塘边古建筑群(含塘边八栋屋建筑群、奎光堂、塘边大夫第)

传统格局和特色简介:

刘景洪,仕中书舍人,于乾佑末(923-936)因致政而徙安成邑南塘边。后隐居不仕,始为塘边一世祖,赠尚书令,至今有千余年。至南宋期间,塘边已分东西两边,其规模已非一般村族可比。元代该村建统宗祠即(塘边刘氏大宗祠),统宗堂下分东五房、西五房。东五房于明初建“奎光堂”(东边总堂)至清代又派分“思本堂”、“积厚堂”、“赦封堂”、“敦本堂”、“四爱堂”;西五房同期建“五房祠”,统辖陆续分支的“爱启堂”、“仁礼堂”、“清振堂”、“滋德堂”、“致美堂”、“继美堂”、“启佑堂”、“裕庆堂”、“明德堂”等。

唐末立基以来,塘边村落内外开筑了数以百计的大小水塘,大者面积达百亩以上,小者仅几十平方米。村口有塘,村外有塘,村内建筑面塘、环塘。人在塘边走,鱼在塘中游,风平水静时村落屋宇、翠樟古柏、天光云影倒映水中,美似图画。除了水塘之外,塘边村的东面建有“雨花庵”,西面建有“紫霞坛”,南面建有书院,而村落东南和中心地带则分别筑有一条长300米、宽2米、长60米、宽3米的土堤,堤上植柏树。村界四周古樟环绕,似一排排武士守护。俯看塘边的西边自然村,建筑环塘而成珠形,文人比之“云罩明珠”村民说“有龙有珠”、“珠大引龙”;而东西两边整体联系起来则成一个“S”金钩形,令人品味万千。塘边东边现存以“奎光堂”宗祠为代表及分布在左、右、后共5排计49栋含书舍、庙祠为一体的民居群组合,占地面积4000㎡。

“奎光堂”:为明代三进重檐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4.33米,进深42.34米。前门悬“世科甲第”牌匾,“中式乙丑科进士刘垂宝立、天启五年孟夏月吉旦”。中堂木柱对联“耕庐书台气节、金马玉堂文章”,左右书“忠节、孝义”大字,气势磅礴。厅廊有透雕花窗,户对为石雕鹿,门当刻“乾坤”、“禄位”,前廊檐彩绘人物山水壁画,保存较完整。

分布在“奎光堂”周边的49栋民居,共分5排,以巷道相隔,虽建筑时代逾百余年,但风格一致,整齐划一,灰砖青瓦,墙垛高翘,气势非凡。

西边传统建筑组合群落多,建筑式样规整,装饰手法统一,规模和气势更趋恢宏。现完整保存的有“滋德堂”(文明坊)建筑群、“致美堂”(八栋屋)建筑群、“大夫第”(继美堂)建筑群、上山“锡极堂”建筑群。

“滋德堂”祠前为砖石质坊门,名“文明坊”,共三进,清中期砖木结构,座北朝南。石柱联曰“文峰耸翠文人起、明镜呈辉明德馨”。以它为中心,东侧的老马廊、新马廊为一群,共有22栋厅廊的民居群组合,占地面积3720平方米。西侧七栋屋为一组合,占地面积1344平方米。后段9栋为一组合。占地2860平方米。

致美堂与八栋屋为清中晚期同期建筑。宗祠规模宏大,大木立柱,前后厅藻井。民居巷道通阶沿铺青石板,中为鹅卵石,从正面院内进去两侧是廊房。廊设木吊楼,雕饰如闺阁,吊楼隔巷道与正房相对,正房后有杂舍。正房4列,每列分前后两栋,皆以巷道为隔,前院均铺青石板条,民居厅堂设木雕隔橏,堂上描金百禽图,部分对联也用金粉直写在立柱之上,十分耀眼夺目。院门关闭后屋内自成一统。整个组合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大夫第(继美堂)与民居组合:大夫第长34米,宽14米,高12米,占地面积476平方米,清中期砖木石结构。前开三门,正门额嵌石碑,横镌“大夫第”楷体大字,遒劲雄健。其上嵌三件长方形石刻,雕戏曲人物故事。堂内为大木梁架式构造,石柱础为八角形,每面分别雕刻瑞兽、花卉及文房四宝。厅设八角形藻井。大夫第前墙右侧连线建一排碾磨加工房及厕所,以便利族人聚会所需。前墙左侧隔巷道并列同堂民居建筑2排,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民居院子设偏门,院内设木骑楼,以木雕装饰为主,内容丰富,构思精巧。

上山锡极堂及民居群:锡极堂为清中期三进宗祠建筑,地势高,前廊设矮木栅门,门口立一旗杆石,石面阴刻“乾隆甲子科举人”。内部结构颇为庄重,入堂有衙门之势的感受。左侧连接一间“福神祠”,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13栋民居均分布在宗祠后,使外人不得不“欲进屋室,先仰宗堂”,这种布局在塘边又为特例。

塘边民居群时代特征明显,横纵排列规整,构成“棋盘形”。山墙高耸,势如羝角,墙体一律磨沿对缝,平整光洁。大院套小院,院中有院,居家有院,居族有院。巷道皆以鹅卵石或青砖砌成,人走其上,脚步回响声可传至屋内,巷道迴折围绕,夜间生人进入,如无人领路,实难走出古村落。

塘边古民居群具有鲜明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聚落式建筑格局。东边“奎光堂”是明代建筑,其民居从明晚至清代各期均有。文明坊两侧是清代前期建筑,它集中居住着刘宾西的后裔。“八栋屋”和“大夫第”系清中晚期建筑,分别集中居住刘致美、刘继美的后裔。这些古建筑都是宗祠与民居连成一体,形成一个个封闭式的群体。

现存塘边民居群具备浓郁的明代晚期至清代前中后期江右农村名门望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群布局井然有序,规整合理,气宇轩昂。每个群体内都设有马廊、廊房、厅房、杂舍、边宅。它们之间以巷道相隔,通风采光很便利,既安全又舒适。厅房内以木构为主,有藻井、屏风、围栏等木装饰,廊房有的设木骑楼,重要的建筑嵌有石刻门额和石门框、石柱。装饰手法以雕镂为主,既有减地雕、凸雕、线雕、圆雕,也有镂雕、透雕、堆塑、贴图、鎏金。部份直接用金粉描物、绘图、书联。装饰内容大部分为亭台楼阁、圣贤典故、戏曲故事和花卉虫鸟,特别是“八幢屋”上厅屏板满布黄金百禽瑞兽图案,寓含“爵禄封侯”、“福禄寿喜”、“四季平安”、“松鹤长青”、“四友八宝”等吉祥喜庆意韵。

整个塘边民居群堪比清代南方乡村民居博物馆。其早期建筑及饰件稍简陋,晚期装饰及布局用料讲究,纹饰繁缛,工艺精湛。室冈摆设古扑文雅,户户堂牌镜屏、香炉供桌、灯台烛柱、扶椅茶桌古色古香,一应俱全。各类楹联、匾文、绘画内涵丰富,或戒律行为、或激励后辈、或宣扬祖德,充满着人生哲理。这些题刻和书法大多出自显贵或名家手笔,充分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生活用具也质量上乘,除木竹器外,金、银、铜、锡制品应有尽有,它们在堂内漆光的映照下依然光亮如新。

其中尤以“大夫第”和“八幢屋”更显流光溢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秭归凤凰山古建筑群

全文共 2759 字

+ 加入清单

秭归凤凰山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古建筑群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因兴建三峡大坝,1990年将屈原祠等古建筑迁建于茅坪凤凰山。凤凰山古建筑群占地2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分三大区域布局,屈原祠区、古民居、庙祠区及古桥梁、石刻、城门区。

屈原祠,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西南部的屈原纪念景区。原名清烈公祠。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始建、元、明、清历次维修。1976年7月因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迁址并更名为“屈原祠”。中轴对称布局,保存有山门、配房、大殿、屈原铜像、东西碑廊、屈原纪念馆及屈原墓等建筑。

屈原故里牌坊,位于凤凰山古建筑西南部的屈原纪念景区。清代建筑,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木构牌坊。高约7米,面阔5.2米,明间2.7米,次间1.25米。花岗岩基石,明间方柱,边长0.32米,次间圆柱,径0.28米,柱前后有抱鼓石。灰筒瓦屋面。

江渎庙,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东部的庙祠区。又名杨泗庙。始建于北宋,屡毁屡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四合院式布局,有前堂、厢房和正厅。通面阔21.9米,通进深39.2米。

水府庙,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东中的庙祠区。又名镇江王爷庙、紫云宫。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两进四合院式布局,有前、中、后殿及偏殿。通面阔12.51米,通进深24.92米。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前、中殿抬梁式构架,后殿全砖墙砌筑。

紫光阁,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东部的庙祠区。又名玉皇阁。清代建筑,为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平面方形,建筑面积65平方米。建筑立于一石台基上,灰筒板瓦屋面,将四周封砌,仅在南面开一拱门。

王氏宗祠,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通面阔15.1米,通进深22.4米。两进四合院式布局,有门厅、厅屋、堂屋和左右厢房。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中部抬梁式构架,两山砖墙承重。门厅后壁为木板槛墙,厅堂明间为过厅,与堂屋明间前部均为六抹头隔扇门。

杜氏祠堂,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通面阔13.3米,通进深17.75米。四合院式布局,有门厅、堂屋各三间,厢房各一间。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砖墙承重。门厅内上方有燕子楼,六柱五间七楼牌坊式贴面大门。

郑书祥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通面阔12.7米,通进深16.3米。四合院式布局,有门厅、厢房和正屋。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抬梁式构架。分上、下两层,上层内廊巡回相通,下层门厅后壁及厢房、正屋前壁为木板墙。

郑启光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通面阔13.45米,通进深17.85米。四合院式布局,有门厅、侧房和正屋。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抬梁式构架。侧屋分两层,设廊。

郑韶年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通面阔16.46米,通进深21.8米。两进四合院式布局,有前厅、堂屋和左、右厢房。前、后两进天井院以墙分隔。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除前厅明间为抬梁式构架、厢房各一间为砖墙承重外均为穿斗式构架。门厅设双柱单间楼牌坊式门。

刘正林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平面呈不则长方形,有门楼、正屋。双柱单间层庑殿顶门楼,面阔3.25米;正屋面阔三间15.34米,进深三间7.66米,单檐硬山顶全砖结构,设五花封火山墙。

郑万琅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13米,通进深12米。四合院式布局,有前厅、正屋和厢房。前厅进一深一间5.4米,分上下两层,抬梁式构架,仿木结构牌楼式门、窗。单檐硬山灰瓦顶,设五花封火山墙。

三老爷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305平方米。并排两个单体建筑。东屋面阔三间9.2米,进深三间6.64米;西屋面阔三间12.68米,进深三间6.64米。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设五花封火山墙。

彭树元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民居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25平方米。有东、西两个小院。西院为四合院式,前厅、正屋均面阔三间14.6米,进深三间6米,抬梁式构架;东院由站楼和正屋组成,门楼面阔一间3.6米,进深1.8米,墀头前伸1米,正屋面阔三间7.8米,进深三间6米,全砖结构。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设封火山墙。

邓永清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共四栋。平面呈长方形布局,主体为四合院式,有前堂、正屋和左右厢房,或在其左侧加盖偏房。通面阔14-21米,通进深约15米,单檐硬山灰瓦顶。

游县长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88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有门厅、正房和厢房。门厅、正房均面阔三间12.2米,分别进深一间5.2米、二间9米。单檐硬山灰瓦顶,门厅抬梁式构架,正屋直接由砖墙承重,上层设0。

郑万瞻老屋,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清代建筑,原为三路两进四合院式布局,通面阔35.1米,通进深37.7米,各有门厅、前堂、正屋和厢房。现仅中路第一进四合院保存较好。门厅、前堂均面阔三间12.2米,分别进深6.3米,7.83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五花封火墙。

惠济桥,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南部的绿化区。清代建筑,东西向跨一无名小溪。单孔石拱桥,平面呈曲尺形,分三段,分别长2.7米、1.95米、3.4米,宽2.4米,孔跨2.7米。半圆形拱券,券石纵联砌置,单券单伏,桥面两侧设石护栏。

江渎桥,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东部的庙祠区。清代建筑,东西向跨一无名小溪。半圆拱单孔石拱桥,长5.3米,宽2.6米,孔跨3米。券石纵联砌置,单券单伏,北券脸石楷书“屈子桥”。

千善桥,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东西向跨一无名小溪。半圆拱单孔石拱桥,长6.6米,宽2.7米,孔跨3.4米。券石纵联砌置,单券单伏。

迎和门,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北部的入口区。清代建筑,拱券城门洞。宽3.1米,高6.35米,深6.3米。条砖发券,三券三伏,纵列砌置,砂岩砌筑金刚墙,门及门楼、城垛均不存。

景圣门,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东部的庙祠区。清代建筑,是古归州城的南门。城门洞为拱券结构,条砖发券。金刚墙为大圬红砂岩石砌筑,券砖纵列砌置,城台上还保留有菱角牙子,城门及门楼不存。

新滩古井,位于凤凰山古建筑群中部的民居区。建于清代,采用平行箱式构造。用花岗岩石围合垒,平面宽2.3米、深2.4米、高2.6米,蓄水深0.7米。井周围用石块垒砌,井前是石板铺墁的小道,井口外是一条石台阶,两旁立有石墩。

凤凰山古民居、祠庙总体上还原其依山就势的原貌。整个古建筑的色彩效果统一协调,为研究三峡地区古代风俗、水文、川江航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洗车河古建筑群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洗车河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8月底,国家民委公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龙山县洗车河镇洗车村是该镇继老洞村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之后获得的又一国家级殊荣。洗车村是土家文化的原生地,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光秀丽,民族文化浓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至今仍普遍使用土家族语。洗车村岔堤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复修于清道光廿四年(1844)的土家摆手碑,洗车河三月堂更是湘西州五个大摆手堂之一。

走进洗车河镇,好象走进一幅浓淡相宜的古画里。来到洗车河镇,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座精美的现代空腹石拱桥,在桥栏中镶嵌有古老的石雕团案,应该是古桥上面的构件,有建桥碑说明此桥建成于1997年。几座大桥构成古镇独特的风景线。其中洗车大桥凉亭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洗车小河半龙线公路桥建于1976年,洗车大河洗他线公路桥建于1997年。造型玲珑的凉亭桥如双龙卧波,气势雄骏的公路桥如彩虹双跨,把沿河三岸连成一体,构成东平街、沿河大道、小河街、弯子街、坡子街几条主街道。

行走在洗车河老街上,感叹老一辈人不知花了多少工,用一坨坨硕大的青条石把沿河三岸砌成东平街、新街、丁字街、湾子街、小河街、坡子街几条古街道,那踩得溜光的青石板小街上,古商铺磷次栉此,依山傍水而建的土家吊脚楼,或雄峙高崖托几团云花几重烟树,或澄影碧潭摇一江灯火半轮秋月,一种宁静中的秀美,秀美中的宁静,酿造出无限温馨,令人留连忘返。

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的洗车河与靛房河交汇处的捞车河村惹巴拉,现在保存有明代建筑5栋,清代建筑58栋,民国时期建筑34栋,以及287栋具有特色的窖子屋,四合水屋,转角楼是土家族古建筑和特色民居的代表,构成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2011年1月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还有一座始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的土家凉亭桥,但毁于水患,近年重修。惹巴拉风雨桥位于龙山县惹巴拉土家古村寨景区的捞车河上,为三向构造,呈“丫”字形,桥梁主体为木质结构,连结惹巴拉景区的捞车、梁家寨、惹巴拉3个土家自然村寨。惹巴拉风雨桥全长300余米,主桥长288.8米,比世界纪录保持者、246.7米长的芷江龙津风雨桥还长41.1米,它完整地保留了土家风雨桥的特色和建筑符号,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具特色的土家风雨桥。

洗车河镇:洗车河镇位于龙山县城东南65公里,东接他砂乡,西交咱果乡,南连苗儿滩镇,北邻洛塔乡。民国时期属五寨乡。1950年属克洞、草果、西吴、脉龙4乡地。1956年撤区建洗车办事处,1958年建洗车公社。1961年建洗车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镇。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有稻田391.68公顷,旱土168.11公顷。全镇3689户,13308人。为土家族聚居地。最高海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火星北极附近发现远古时期冰层遗迹,深埋地下2公里

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美国地质协会网站上发布的相关新闻公告,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火星北极附近地下一英里处发现了一个埋藏的古代火星冰遗迹。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证明火星轨道参数的变化和长期以来的轴向倾斜对火星极地冰盖的膨胀和收缩产生了影响。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使用了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上的“SHARAD”数据。SHARAD设备可以通过火星表面发送雷达波,最大深度为火星表面以下1.5英里(2.4公里)。

相关研究报告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公报》(GRL)上。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埋藏的冰层代表了火星上古代气候变化的记录,就像地球上的树木年轮让我们能够追踪过去的气候变化一样。对这些地下冰层的形式和组成的分析将有助于科学家判断古代火星上是否存在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

研究小组在雷达数据中发现火星表面下有沙子和水冰的混合物,水冰含量高达90%。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如果所有这些水冰融化,将足以在火星上形成一个至少1.5米深的全球海洋。事实上,除了北极和南极的冰帽,这些水体可能是迄今为止火星上第三大水资源储藏地。

德克萨斯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UTIG)的博士生斯特凡诺·内罗齐是相关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他指出:“一开始我们没想到会在这里找到这么多水。这几乎将使它成为仅次于极地地区的火星第三大水资源储藏地。”

同时,本研究的相关结论也得到另一项独立研究结果的支持。这项研究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采用重力场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相关论文也发表在《GRL》杂志上。

沙子和水冰层

关于这些水冰的起源,研究人员怀疑是火星上最后一个冰河时期在火星极地地区逐渐积累的水冰物质。每次火星的整体气候变暖,以前存在的冰帽就会停止生长,开始收缩,并被灰尘覆盖。覆盖在上面的沙子和灰尘的存在,反过来,客观上保护了冰层免受太阳辐射和越来越薄的火星大气的影响。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火星上存在冰河时代,这是火星轨道参数和旋转轴参数变化的结果。在过去5万年左右的时间里,火星的红黄交角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当火星的红黄交角变小甚至接近零时,太阳将直射火星的赤道,极地地区的温度将下降,冰盖将开始增长。然而,随着黄红交角的增加,极地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极地冰盖开始收缩和退缩,甚至完全消失。

直到最近,科学家们还认为古代火星冰盖已经完全消失了。然而,这项最新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古代冰盖可能幸运地保存在火星表面下,以灰尘和冰粒的形式存在于火星表面下的地层中。

杰克·霍尔特是亚利桑那大学月球和行星实验室的教授,也是最新研究的合著者。他也是斯蒂芬诺·德·内罗斯的医生顾问。他说,这项研究揭示了火星极地和中纬度地区之间水和冰交换的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见解。在此之前,科学家通过SHARAD雷达的相关数据发现,水冰成分广泛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的地下。霍尔特指出:“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冰原中封存的水总量几乎与所有已知埋藏在火星低纬度地下冰原中的水体总量相同,而且两者的年龄基本相同。“对火星过去气候历史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火星历史上是否有过可居住的环境。

斯特凡诺·德·内罗斯说:“如果火星上要存在液态水,了解世界上有多少水以及火星极地地区有多少水是非常重要的。你可能拥有适合生命生存的所有环境条件,但如果大多数水体被锁定在极地,赤道地区的水资源将会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明清古建筑群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清古建筑群较为集中于驿前街道东面一线,由四十余处单栋古建筑构成。有姓氏宗族的公祠、家庙,有达官显贵的官邸、别墅,有商贾店铺、生产作坊,以及文人挥毫遗存的十数处石刻题额。其高墙深苍,飞檐翘脊,曲径通幽,几进庭院,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堪称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佳作。明清古建筑群文化蕴底深厚,为研究明清社会、思想、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证据。现简介几栋:

"奎壁联辉":又名七幢厅堂,清代民居。有大小庭院两处,天井11个,房间32间,进深七进,占地面积1582平方米。石雕、木雕有荷花、古钱、凤凰、文房四宝等图案,雕刻精美。 "清吸旴源":相传为明代云南按察使赖巽探亲别墅。座北朝南,仿古代官船之形,逆水而建,重檐亭式屋顶,占地面积540平方米。穿斗式结构,有大小厅堂,厢房30余间。藻井绘有缠技牡丹图案,其它檐板刻有流云、花卉、人物图案。

"石屋里"民居: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门坎、神龛、房柱、照壁、屋檐、门楼以及地面等,都采用光滑细腻的四方石块磨光而成,故名石屋里。进深三进,占地1075平方米。石门楼上刻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图案,石柱座上也刻有狮、象、鹿、鹤、莲花等吉祥图案和文房四宝。其建筑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堪称一绝。

"进士第"官宅:为清代滨州知府赖晋的府第。座西朝东,占地面积449.5平方米,门楼匾额刻"进士第"。

江西抚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石塘纸号建筑群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石塘纸号建筑群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在南唐建县以前,石塘村北有方塘十口,故谐音石塘。其南为武夷山镇,北接稼轩乡。元时手工造纸业在石塘兴起,及明代发展成临近诸县手工业造纸中心和集散地,亦是县内最大的农村圩集之一。

石塘是铅山县建筑城墙的两个集镇之一,靠河一侧建有城墙,墙外为宽而深的护城沟。其城墙建于1932年,周长3。5华里,设置城门城楼6处,城楼大小约15平方米。现在保存下来的城墙余100米左右。

镇内秀水环绕青山,山,水,街同行不悖,意境深远.桐江水及三条人工渠蜿蜒流过小镇,大家或傍水小筑或跨水而建,绵延成街.

整个小镇的建筑呈纺锤形南北走向.石塘街全长1200多米,宽4-5米,全部铺以青石板,令人惊讶不已.街上的店铺鳞次栉比,相邻店屋共用一墙,温馨之极。店铺建筑为木构架砖墙,前店后堂。靠石,拱棂,走廊,商号,瓦檐均有造型各异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闽,浙,赣融为一体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店屋的门板几乎全是杉木,镇内山上茂密的杉树林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门板可上,可卸,店门以最大的面积向街道敞开.街道两侧的房屋都有一个屋巷的--,它们伸向街面,形成走廊,方便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天福山中学建筑群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天福山中学建筑群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天福山中学建筑群位于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年代为1952年。

2015年6月23日,天福山中学建筑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水泊镇:大水泊镇座落在胶东半岛东南部,南临石岛港,北依威海市,西接文登,东壤荣成,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是一个军事、文化、经济的重镇,镇区内不仅有部队、军用机场、民用机场,而且还有天福山中学、文登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及20多个双管单位。全镇辖89个行政村。15225户,4.6万人,面积123.53平方公里,耕地6.4万亩。大水泊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马金街古建筑群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马金街古建筑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金街古建筑群位于开化县马金镇,年代为清。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马金镇:开化县辖镇。1950年设马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马金溪东岸,距县城中心17.6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2万。205国道和衢(州)淳(安)公路过境。辖上街、下街、界首、排田、烂田、黄荆林、杨和、塘沿、柴坑、山头、湖头、上江坑、下江坑、姚家一、姚家二、明塘坞、星田、内徐塘、外徐塘、横岭底、璜田、苏阳、秧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仓山烟台山近代建筑群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仓山烟台近代建筑群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清—民国年间建。由乐群楼、美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汇丰银行福州分行、英华中学美志楼、英华中学小礼堂、私立协和大学、兰记脱胎漆器店等旧址组成。烟台山近代建筑群保护范围以建筑四周各外延30米。2013年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乐群楼,亦称“弹子房”、美国船员俱乐部,位于乐群路,1854—1859年由烟台山附近以英国为主的各洋人领事馆集资兴建,二层,占地面积620平方米,是中国较早的西式娱乐建筑和洋人俱乐部。

美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麦园路,建于清晚期,坐南朝北,砖石结构,西式三层楼及地下室,粉淡黄色墙,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俄国领事馆旧址,位于公园路,建于清晚期,坐南朝北,二层砖木结构,东欧建筑式样,占地面积289平方米。

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位于上藤路,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占地面积800平方米。

英华中学美志楼,原称芝美楼,位于乐群路,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西式三层建筑及地下室一层,占地面积535平方米。

英华中学小礼堂,位于乐群路,建于民国初期,是美以美会主办的教会学校—福州鹤龄英华书院的小礼堂,西式红砖建筑,占地面积604平方米,钟楼高约21.65米。

私立协和大学旧址,原为美丰洋行,位于观井路,1916年基督教美以美会、美部会和圣公会三教协同创办协和大学,初创时即将福州格致、英华两书院毕业学生移入协和大学。中西式三层砖木石结构建筑,其中屋面为中式檐顶,建筑主体为西式风格,占地面积759平方米。

兰记脱胎漆器店旧址,原为沈幼兰生产兰记脱胎漆器场所,位于塔亭路,占地面积450平方米,西式三层砖木结构和外立面,中式内部院落空间。

中直村:中直村海拔1050米,距乡政府12公里,全村80户280人,现在家人口不足百人,耕地面积801.4亩,山地面积5662亩,5000亩的高岗草场就在其村内。该村主要从事反季节蔬菜种植,村财薄弱。 村内的高岗草场旅游资源因其适宜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底蕴而为人所熟悉,在村里的钱公宝殿内发现了古田现存最完整的道光年间的《陈靖姑传说》壁画,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