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瑶寨

瑶寨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瑶寨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瑶寨问题。

分享

浏览

6244

文章

21

瑶寨在哪里,是属于哪个省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瑶寨,是位于广东清远市连南县城西南27公里处,这里是国家4A级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

瑶寨这里主要的景点也是有多个,有折叠寨门寨墙、瑶王屋、瑶练屋、歌堂坪、南岗古庙、石棺墓这几个主要的景点,其来这里旅游的人也是比较多的。

瑶寨的特色美食:连南土猪肉、东陂水角、丰阳牛肉干、山塘豆腐、东陂腊味、连州菜心等等。瑶民们每年有春节耍年、开耕节、开唱节、盘古王节等8个节庆。

广州到千年瑶寨的旅游交通路线:可以走广州环城高速至广清高速,再走清连高速、三排出口或连南县城,往千年瑶寨20 公里,全程约3个小时。

深圳到千年瑶寨的旅游交通路线:走广深高速至广州转北二环高速,再接广清高速至清远后转清连一级公路到连南,全程约37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世外桃源 广东 连南瑶寨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压得我们心力交瘁,许多人常说“多希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当我们心中负压太重的时候,非常有必要找个美丽且特色的地方放松放松,广东连南瑶寨就非常适合我们小假期时出游。接下来就让城市文化来为大家介绍下连南瑶寨风光美景,一起来看看。

南岗瑶寨位于连南县城20公里的南岗镇,它是目前所存不多的较为古老原始的瑶寨之一,寨中街道横直有序,民居古朴整齐,有“大哥排”、“首领排”的称誉。这里山势宏伟,古道蜿蜒,沿途可见古树古墓,寨旁的千顷梯田,由山脚向山脊层层延伸,连绵而去,充满韵味,是摄影迷和丹青好手采风的胜地。三排瑶寨,位于连南县城南部11公里处风光绮丽的三排山脉半山腰上,它是一个集中反映排瑶族源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居住建筑、服饰特色、民间歌舞、体育娱乐等民族风情最为丰富、最为全面的旅游景区。

景区特色

这里有可供游客参观的瑶族传统蒸酿酒坊,游客可品尝到浓香的瑶族米酒,有民间工艺品制作工场,有古朴别致的民居--吊脚楼,有凌空高挂、宛如蛛网纵横交错的瑶族"自来水管"--竹排水管,有古老的土法榨油场--榨油坊,有色彩斑斓的瑶族服饰,精巧的瑶族妇女刺绣,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表演及各种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还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古董、滋补药品、名优特产以及富有瑶族旅游纪念品可供选购,走进瑶寨,松涛阵阵,歌声缭绕,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民族风情

瑶族风情

瑶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连南瑶族同胞的祖先是从湖南迁徙而来,居住在高山俊岭,很少与外界交往,所以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独特的风俗,其中唱山歌谈恋爱和农历十月十六“耍歌堂”最具民族特色。“耍歌堂”是瑶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同胞男女老少身着盛装,齐聚在本村庙堂,载歌载舞,祭奠瑶族始祖--盘古王。该活动经过连南瑶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演绎,于去年5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团友们在清远参加的篝火表演既是其传统节日的缩影,大家可以与瑶家“沙腰妹”及“亚贵”对歌共舞。

壮族风情

壮族风情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族人口占43%,壮族同胞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青年男女谈恋爱喜欢用对山歌的形式来表达;七月初七,壮族姑娘会按风俗到河溪沐浴;农历九月初九,壮族同胞不是去登高而是做“送火神”的仪式;壮族出嫁的新娘不是穿红衣而是穿黑衣,还要由兄长背出门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山清水秀 广东十大最美古村之南岗瑶寨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村,总比喧嚣的都市多了一点静谧,更多了些许情怀。它用它的身躯向前来的人们展示了历史的韵味,铭刻了时光的变迁,更是承载了历代先民的智慧。那么本期的城市文化,带你一同探访广东十大最美古村之南岗瑶寨

南岗千年瑶寨位于广东清远市连南县城西南27公里处,面积159亩,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南岗瑶寨历史悠久,可靠准确历史起源尚不清楚,需进一步考察。但至少起源于宋代,延续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连南南岗(包括其它八排瑶族)的祖先被认为是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瑶族最早居住于洞庭湖以北,后来,因为战乱和受歧视而逐渐向湘粤桂三省边境处迁移,隋唐、宋朝时期,瑶族分多路逐渐向广东省内迁移,而明朝为最盛。连南八排的瑶族据说是经过湖南道州、江华等地而迁来的。

据专家考证,南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他们在明代时就建立了民主选举的“瑶老制”,并形成了神圣而严厉的“习惯法”,严格管理山寨。现古寨只保留了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

瑶族一般都世居深山,“岭南无山不有瑶”,这是为了躲避长期以来的封建统治者的民族迫害和民族岐视,况且,瑶族一般住在半山腰,易守难攻。南岗千年瑶寨历史上曾依靠山势险要数次成功地抵挡官兵和其它敌对势力的进攻。

南岗排作为连南八排最大的瑶寨,可以说,它反映了连南瑶族甚至中国瑶族古老悠久的瑶族传统文化。南岗有古典的建筑民居群落、有原始的竹笕供水系统、有集体议事场所、有瑶老制、有古盘王庙、有玩坡山、有龙文化、有太平天国遗迹……

排瑶的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盘古王的生日。瑶家传说盘古王是瑶家的始祖,开天辟地造人丁造五谷,造瑶歌瑶经。为了纪念盘古王,瑶家这一天大唱《盘王歌》赞颂盘古王的恩情,因此,这天又叫“开唱节”。

这天,除了准备酒肉吃喝,瑶排还选出两个能歌善唱的老人,在排顶的大庙上轮流唱歌,年轻人则在下面洗耳恭听。从这天之后到春节“喜花贵”,瑶人随时随地可以唱歌。

展开阅读全文

千年瑶寨位于哪个省份 千年瑶寨在什么地方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千年瑶寨指的是南岗千年瑶寨,位于中国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城西南27公里处。 南岗千年瑶寨始建于宋朝,当地人民就地取材,以石块铺路,房屋依山傍坡,横街直巷,形成瑶排的格局。

南岗千年瑶寨有着古老悠久的瑶族传统文化,瑶民们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耍年、开耕节、开唱节、盘古王节等8个节庆。 据专家考证,南岗千年瑶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 ,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 。南岗千年瑶寨的主要景点有寨门寨墙、瑶王屋、瑶练屋、歌堂坪、南岗古庙等。

展开阅读全文

长坪水韵瑶寨景区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长坪水韵瑶寨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蒙山长坪“水韵瑶寨”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龙母故里——梧州市。是广西5星级乡村旅游区,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蒙山县长坪瑶族乡长坪村,整体交通便利,位于梧州市,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4市交界处。距县城17公里,距离桂林市152公里,距离柳州市175公里,距离梧州市180公里,距离贺州市170公里。

景区规划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景区内有风雨桥、三妹榕,长寿掌、天然天鹅湖心形岛、娃娃鱼人工养殖场等景点。“水韵瑶寨”乡村旅游区依托长坪村多姿多彩的瑶族风情文化。山环水绕把瑶寨紧紧包围,再加上自然生态环境的衬托,使瑶寨更加神秘。村庄的环境风貌改造,瑶族拥有浓厚的文化特色,以刘三妹为代表的历史人物,她的出现使瑶寨文化更具有地方特色。同时瑶寨也是一个天然氧吧,植被覆盖率达到96%,更有还没开发的原始森林,非常适合探险和户外活动。水流贯穿整个瑶寨。天鹅湖面积大约为5000多平方,湖水清澈,非常适合垂钓。

景区内吃、住、行、游、玩、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天鹅湖垂钓、湖畔烧烤场、森林探险、户外露营等。半山生态木屋群。设备齐全的瑶寨特色的天鹅湖大酒店,乡村旅游标准双人房。瑶寨拥有八百多个停车位,80多间客房,更有三四间瑶寨人经营的农家乐。是一个集瑶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购物、风味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瑶族风情旅游区。

瑶寨历史文化优厚,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同时长坪瑶寨也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中老年养生基地,自治区级“森林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瑶寨五香熏鱼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瑶寨五香熏鱼

“五香熏鱼”是弄场瑶家传统的腌制鱼,是一种专门用来招待贵客的奇特菜肴。

客人光临,朴实好客的主人从小缸中捡出一两尾沾满糟辣碴子,带着浓郁的姜、蒜、酒、芬芳的金黄鱼干。上桌后,主人从厨房里拿来刀子和砧板,切掉鱼的头尾,然后按几人共桌(连主人在内),每人一份切成数块,送到各人的碗里让客人品尝。因为鱼肉已经是熟的,不需再煮,可直接人口。此腌鱼肉呈棕色,极似腊品,但并不干枯,因为它已“吸饱”了糟辣汁,人口后松、软、韧、香、辣俱全,鱼肉亦酥脆爽口,可放心嚼食。细细品尝其中滋味,令人回味无穷,不忍马上吞下,但又仅此一块,主人绝不添加,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每次招待客人,只能每人吃一块,如果谁贪吃一块,鱼骨会变硬刺破喉咙,“无药可救”。当然,这都是主人家故弄的玄虚,故意让客人牵肠挂肚,经久不能释怀,回味无穷。

为了弄清这种色、香、味俱佳,诱人食欲的“五香熏鱼”制作,好不容易待主家酒足饭饱后才侃了出来:选料时挑选一斤左右重的鲤鱼,青鱼、鲫鱼也行,不需刮鳞,从背脊下刀把鱼破开,留下肚皮相连,去鳃,除内脏,用小竹片把它撑开撑平,再用盐、酒、蒜、姜、五香粉、酱油,腌一天。然后放在铁筛上用温火慢慢的烘烤,使它慢慢的烘干水分,至烘熟但又不能烘焦.待整块鱼全都色泽金黄即可装缸。装缸前先在缸底铺上一层生盐,然后铺上一层姜丝、剁碎的红辣椒、老蒜、35度以上的米酒、拌过甜酒药后的糯米饭.再铺上一层烘烤好的鱼块,依此顺序一层佐料一层鱼,一直铺至缸口,最上层用生盐铺上一寸多厚封面,盖上一层布,用木盖把缸盖好,最后用石灰膏把缸口全都封紧。两个月后可食,一般可保存一年。

“五香熏鱼”不知始于何代,还是由别的民族传了进来但它已在宜州山弄里瑶、壮人家世代相传,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肴。

展开阅读全文

勾蓝瑶寨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勾蓝瑶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是一个保存完好的瑶族聚居地,其与县内的扶灵瑶、古调瑶、清溪瑶是江永独有的"四大民瑶"。这里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300多栋民居,随处可见社坛土地、舞榭歌台、凉亭桥梁,历史底蕴深厚,"洗泥节"等习俗丰富独特,民风淳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明村"。

近年来,勾蓝瑶村“以旅促农”“以旅兴业”的思路,创建了“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村里成立旅游公司,村民以民居、土地入股成为"股民"。村民俗表演合作社成员白天下地劳作、晚上上台表演。仅此一项,每年能为瑶寨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参与表演的瑶胞年收入达7000元。该村于2016年整村提前摘掉了"国贫村"帽子,并于201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今年7月12日,勾蓝瑶村还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荐名单。

2019年10月7日,勾蓝瑶寨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兰溪瑶寨古建筑群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兰溪瑶寨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兰溪瑶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的兰溪村,所在村落是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作为第九批省保单位,本古建筑群现存较多明清时期古建筑,类型有民居、祠堂、戏楼、守夜屋、门亭、风雨桥、石质寨墙。现存有湖南面积最大的祠堂壁画,另有古碑刻百余方。“兰溪洗泥节”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史料记载,蒋姓族人于唐元和年间(820)定居于此,欧阳姓族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迁徙于此,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瑶寨。

兰溪村:兰1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牛丫岭瑶寨古建筑群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牛丫岭瑶寨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牛丫岭岭瑶寨位于湖南省宁远县九疑山瑶族乡牛丫岭村。

瑶寨由清末瑶民冯任古选址建筑,历五代人,建成现有规模。瑶寨占地2000余平方米,筑于两山梁之间的南山梁半山坡,坐南朝北,由五栋土木结构房屋组成。按瑶族习俗,依山势而建,夯土为墙,立木为柱,半地半楼,2-3层的千脚屋(吊脚楼),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具有瑶族风格的古民居。

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必背瑶寨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必背瑶寨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必背瑶寨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54公里的大山中,必背瑶寨是海外瑶族的发祥地,在必背瑶寨可以欣赏必背瑶山风光,领略必背瑶族民俗风情和贤坑瑶族歌舞。必背瑶山翠岭环抱,风光秀丽,最著名的景区是黄龙寨风景区,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有“黄龙绝壁”、“老虎嘴险峰”、“仙女问金龟”等景点,山峰滴翠,层次分明,美不胜收。必背瑶族民俗风情浓郁,男女服装均绣有彩色的图案,他们还保留着独特的嫁娶习俗,喜庆节日较多,有“送懒日”、“鸟封嘴”等充满趣味的节日活动。

必背瑶寨因有小山形如鳖鱼背,故名"鳖背",由于"鳖"字笔画多难写,以谐音"必"字代之,改为"必背"。

必背是旅居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的瑶族发祥地。

在翠绿的松杉林中,层层梯田的半山腰里,掩映着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瑶族村寨。瑶胞的房屋多以杉皮杉木建造的,也有的是以土砖青瓦建筑。瑶寨高扎在半山上,看去古老而安静。

崎岖的山路两旁,梯田遍布,最美的当属集中连片的桂坑尾村的梯田,有“金色梯田”之称。面积约140多亩,分布在海拔300至500米的位置。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往下望,层层叠叠犹如天梯的梯田与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劳作的人群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田园诗画。

小贴士:韶关有去必背瑶塞的旅游车,可住在瑶寨中,这样不但能置身于优美的风景之中,晚上还可以参加各种民俗表演活动。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瑶寨

类型:采摘/农家乐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3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45.0元

儿童票:1.2米以下免票

老年票(70岁以上)免票、学生票凭证半票、军官票无优惠

交通

由韶关客运北站到乐昌市有国营班车,早班车06:40,末班车18:00,星期五、六、日末班车为18:30,到桂头镇下车,票价一般8元。到桂头镇坐面的约7元到乳源必背瑶寨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油岭民俗瑶寨千户瑶寨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油岭民俗瑶寨(千户瑶寨)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千户瑶寨秀美的风光,浓郁的风情,拥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耍歌堂和瑶族长鼓舞,拥有一个国家级授予的民间歌王和一个省级授予的民间鼓王,令世人瞩目。踏入油岭,看舞听歌,风情万种入画来。1998年,油岭村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油岭千户瑶寨,位于连南(广东西北部)县城之西南,座落于约800米高的半山坡上,吊脚楼依山而建,聚居着世界唯一的连南“八排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油岭瑶寨历史悠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1000多户,5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律为青砖或木质结构。整座寨子横1300多米,纵900多米,是连南八排瑶风情中最丰富、最生动、历史文化保存最完整且知名度最高的一座古老瑶寨,是摄影、绘画和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油岭千户瑶寨始建于唐,扩建于宋,鼎盛于明清,最多时有房屋近900幢,占地近400亩,1000多户,7000多人,素有“千户瑶寨”之称,村落现占地225亩。历史上,油岭千年瑶寨曾居过过“陈、何、齐、李、龙、盘、沈、朱、邓、房、唐”等姓氏的瑶家,唐姓最晚进住油岭,后来不断移民迁出,瑶居和瑶民减少,“现古寨有873人,民居300多幢,姓氏有唐、盘、房三姓”。

景点位置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村

展开阅读全文

南岗千年瑶寨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南岗千年瑶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岗瑶寨位于连南县城20公里的南岗镇,它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瑶寨。寨中街道横直有序,民居古朴整齐,整个寨子的格局十分完美,因而有“大哥排”、“首领排”之称。寨旁的千顷梯田由山脚向山脊层层延伸,景象很动人。这里一向是摄影爱好者和画家们采风的胜地。

南岗千年瑶寨位于连南县城西南,海拔803米,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被称誉为首领排。此寨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南岗千年瑶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保存最为完好的瑶族山寨,整个千年瑶寨占地面积129亩,景区占地面积250亩。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现古寨只剩下几十户,百多人居住了和保留了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走进古寨,仿佛进入历史的时光隧道,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瑶族历史的悠久和传统文化的古典美...古寨外的石墙口,几棵古老的松柏树依偎着,仿佛是古寨的最后守护者,跨入石墙口,顿有仿如隔世的感觉。千百年前瑶家浓郁的风情画面一下子展现在眼前,风中仿佛都带着一丝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息。

古寨修建的房屋,别具特色,部分虽然年久失修,但庞大的建筑群仿如灰褐色的布达拉宫,镶饰在群山之中,依稀流露出当年当年的气势。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明清风格的青砖黑瓦古屋依山而建,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坐南朝北、气势不凡;石板道纵横交错,主次分明,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的格局。在古寨之中,有古朴别致的吊脚楼,有凌空高挂纵横交错的竹水笕,有生火烟熏并举的火炉塘,有下作牛栏上作储粮的粮仓,还有原始的酒坊、豆腐坊、榨油坊,一砖一瓦,一门一户,朴素地展现着瑶族人千百年前的生存状态。寨王的房屋,门前无比开阔,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连一眼看三省的“三州山”也都拜倒在寨王的门下。在古寨的中间,有一片宽阔的石阶,是古寨的“中心广场”,每逢大事喜事的时候,瑶族人们就在这片空地上开会讨论,喝酒庆贺。让人对瑶寨鼎盛时期的歌舞升平心怀向往。

迈步在清静的山路上,一步一风景,古老的房子和山峦叠嶂的风景绝妙地配搭在一起,古朴而秀丽,阳光在青砖、黑瓦、枯木间投射下来,照着地上的青苔、石板、野草,这一片景象,清新中又带有一点苍凉。寨内还有千年石棺。千年古树,明清石拱桥。

展开阅读全文

福溪古瑶寨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富川福溪村景区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境内。距富川县城40千米,距贺州市100千米。富川福溪村景区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有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讲学堂及其后裔居住的民居,诸多的建筑、石雕、石艺之中均可反映出宋代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特征。有雕梁画栋的宗族门楼十三座,有古香古色的及古代民古宅一批。在门楼祠宇,民居庙堂之中,分别陈设有以莲、菊、梅、兰等清新高洁之雅的字画装饰;有以福禄金元,佛祖神公为木雕图案的花窗门楣;有以云鹊、竹松、龙凤为彩绘的梁檐斗拱;有以“功德石”、“焚纸炉”、“风雨桥”、“百柱庙”为彰显文明的建筑石雕。同时还有古戏台、古书堂、青石街、古碑刻等古代遗物一批,村中马殷庙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村中主要景点。福溪宋寨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建筑风格和古朴清幽的旅游环境,使其成为贺州一个主要的乡村旅游点。想到瑶寨,都会与依山傍水联系在一起,然而,福溪瑶寨是在五座山梁包围中一块谷地里的村庄,它周围方园几公里内,没有一个村庄与其近邻,那是因为附近的山岗没有适宜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福溪,有一条地下河涌泉,常年不息地流淌着甘甜的泉水,它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希望。北宋时始有人迹,南宋开始兴盛,明清达到了高峰,现在是一个拥有1600余人口的大村落,如果没有那一弦溪水,福溪就不会是福溪了。福溪瑶寨从前众多的古戏台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风雨后,大部分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至今能够保存完好的只有三座古戏台。与庙宇相依相伴的古戏台,曾经在暮蔼晨曦中,阅尽了香客虔诚的祈祷和岁月的轮回,戏台上也曾经是夜夜笙歌,人们听丝竹悦耳,看透了世间将相和古今贤人之风流韵事。

展开阅读全文

贺州黄洞清湾瑶寨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贺州黄洞清湾瑶寨位于贺州市黄洞瑶族乡境内,距市中心32公里,瑶寨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古风犹存,为世界仅有的土瑶民族风情,为瑶寨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集民族风情、探秘、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是极好的旅游去处。

黄洞瑶族乡:黄洞瑶族乡总面积189平方公里,人口7000,耕地面积 10000多亩、林地面积 286000亩,森林覆盖率 72%,辖区内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水资源,已建有水电站 11座。该镇主要特产有麻竹、生姜、八角、香菇、笋干、木耳、蜂蜜、茶油等。该乡党委、政府 根 据 建 成 广西“麻竹之乡”这一思路,大力发展麻竹种植,并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现已建成麻竹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司烟山瑶寨遗址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司烟山瑶寨遗址为来宾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位于广西合山市北泗乡北泗街东面司烟山南半山腰,距北泗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是过去北泗解放村韦村瑶言辞人民居住的旧址。据文博专家考证,该遗址历史悠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专家邱钟仑教授憾惊12处象形文字,称一处"女性生殖崇拜"为继我国长白崇山峻岭发现后在祖国南方的首次发现,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现发现有动物鸟、马、鱼,人物瑶公、瑶王、瑶母和文字图案多处,大型的油坊古堆坎、石碾、石磨,为广西罕见,还有的天然古井,独具一格的百合粉为合山一绝,山中的植物较丰富,每年的桃花盛开时,可称得上人间仙境。1996年4月10日被合山市人民政府列为合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2日来宾市人民政府列为来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金保风情瑶寨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金保风情瑶寨位于泗城镇金保村云雾缭绕的岑王老山中,海拨在800——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718毫米,年平均日照1433小时,冬暖夏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距凌云县城12公里,现有人口170多人,居民户32户,主要聚居着瑶族。金保风情瑶寨境内自然资源、民俗特色丰富浓郁。村寨溪流两岸树木葱茏参天,风光秀丽,溪流潺潺,象镶嵌在岑王老山西北边界玉带上的翡翠宝石。到这里来,不仅可以欣赏溪流纵横、鸟语花香的原始生态美景,还能饱览原始村落的民族风情(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乡村质朴的民俗风格)。同时,还可以穿一穿瑶族自染自制的土布衣,吃一吃农家特色饭,真正体会一下农耕的古老生活。

目前该乡村旅游点主要建设了溪谷两岸的人居环境治理及护栏靓化改造、新建农家旅馆3幢、道路硬化200米,累计投入达300多万元。

下一阶段,将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岑王老山原始森林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热情奔放、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因地制宜开发集溪流峡谷、原始森林植被、民族风情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 ,概算投资350万元,主要配套建设旅游公共厕所、乡村旅馆、民俗表演场、游览步道等基础设施,申请旅游发展资金补助200万元。

信息来源:凌云县人民政府网

展开阅读全文

十万大山瑶寨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瑶寨及瑶族风情

瑶寨及瑶族风情散布于十万大山的瑶寨,多数后靠高山,前临陡坡。各家各户的房舍多以竹条结扎而成;房前的晒坪以木头塔造,以竹筒引水至厨房。妇女服饰以蓝黑的布做成,上衣蓝黑配红边,头盖绣花布和珠串,显得既朴实又华丽。青年男女喜歌爱舞,以歌代言,送纪念品传情,迎亲唱“拦路歌”,传统的舞蹈节奏古朴,动作优美。瑶族群众勤劳勇敢,热情好客,以猎到的野狸、竹鼠、山蛙等野味和自酿的烧酒、甜酒待客。

展开阅读全文

白面瑶寨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白面瑶寨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是瑶族一个分支——红瑶的典型代表。“白面瑶寨”位于龙胜县城至温泉的旅游线上,距离县城26公里,距温泉3公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红瑶村寨,全屯52户206多人,少数民族人口187人,点总人口90%,属自然村寨,清一色的红瑶族,1993年开发为民俗村寨。白面瑶寨属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0℃,平均无霜期315天,年降雨量1400-2300毫米,森林覆盖面广。白面瑶寨枫木参天,屋背清幽的密林,寨门有清代寨规石牌,寨前矗立有“红瑶柱”。这里村民人人皆会山歌,热情好客,如果你来到红瑶寨,身着浓艳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甜蜜的山歌迎接你,为你献上她们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和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活动,还有那香喷喷的瑶族油茶,更令你意犹未尽。

特色景观

白面奇石

在龙胜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内,距温泉核心区4公里的白面瑶寨下面有一块从山腰横伸出来的数米长的奇石,形状像巨龙伸出的舌头,又被称为“红军岩”和“光明岩”。白面瑶寨“红军岩”是进入龙胜温泉景区的第一景,这块奇特的岩石“横空出世”,象巨人有长臂从山中升出数米,人们比喻它为“遨游的巨鲨”、“飞翔的机翅”、“横刺的巨剑”,岩下有小坪,可容一、二十人聚会。1934年12月6日,红三军团某部-曾在此岩下会见当地参加桂北瑶民起义的瑶老,指出革命道路,激励坚持斗争。还在岩壁-写“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红军绝对保护瑶民”。事后,瑶民照笔迹雕刻,迄今清晰可见。为纪念此次会见,瑶民将龙舌岩易名为“光明岩”。1987年县政府在此葺修建亭,并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白面瑶寨已成为龙胜瑶族民俗风情旅游村,“光明岩”屹立在它一侧的红军纪念亭成为白面瑶寨的门户。

历史传说

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瑶寨,苍苔斑驳的古树、古碑、古井、古石柱(也叫还愿石),默默地述说着它久远的历史。白面瑶寨的“寨花”们能歌善舞,堪称瑶家的刘三姐。反映喜庆、婚恋和交际活动的系列歌舞意趣盎然,而“推竹杠”、“大象拔河”等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的热烈和风趣,更能撩拨游客积极参与的热情。白面寨堪称“驸马村”,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男的到别家作上门女婿,女的则留在家里招“驸马”,而他们用山歌招亲的故事,与这里的风物传说一样,都是构成白面瑶寨特有文化氛围的一部分。

信息来源:龙胜旅游网

周家村:周家村。

展开阅读全文

黄洛瑶寨

全文共 2802 字

+ 加入清单

黄洛红瑶寨背靠龙脊山,面临金江河,处于龙脊梯田开始向上盘旋的地方,龙胜县距离桂林市区100公里。这个红瑶寨子因获基尼斯总部颁发的“长发村”证书而名扬天下,成为龙脊梯田景区的又一个“世界一绝”。黄洛瑶寨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自古红瑶妇女有储长发的传统习惯,全村60户人家中,头发长达一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长的达1.7米,号称天下第一长发村。这里村民人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游客来到黄洛瑶寨,身着浓艳民族服装的瑶族姑娘唱着甜美的山歌列队欢迎,献上她们特有的舞蹈和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还有那香喷喷匠油茶和瑶族妇女乌黑亮丽的长发,更令游客赞叹不已

景区简介

黄洛瑶寨背靠龙脊山,面临金江河,位于龙脊景区境内,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处于龙脊梯田开始向上盘旋的地方。黄洛瑶寨居住着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因其以红色为最美,以红色为服饰的显著特征而得名。寨子里居住的红瑶全部姓潘。红瑶寨里的120多名成年妇女中,有80多名的头发在1.4米以上,最长的达1.8米,2002年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群体长发女之最”的证书,号称天下第一长发村。

长发风俗

寓意

在红瑶女的心中,长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发,有着“长长久久,兴旺发达”的寓意,象征着长命和富贵,象征着繁盛和吉祥。红瑶女对于头发极为珍视,有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发型的习俗和护发秘方。她们从十二三岁开始蓄发,长到一定长度后可以剪下长发珍藏起来。红瑶女不仅头发长,而且乌黑亮丽很难见到白发。这其中是有秘方的,她们用木梳梳头,梳时小心翼翼,洗发水是淘米水和山上的草药配制而成的。

发型

红瑶女一生都有着固定的发型。不论年龄大小,一律都要将头发在头上盘起来。对她们来说,头发就如自己的身体,是不能轻易剪的,所以未婚女子在十八岁的时候才能将头发剪了,代表自己已成人。

成人后的女子,每个人都有三束头发。第一束就是十八岁时剪的那一束,另一束是平时掉的一根一根攒起来并束好的,另一束是自己头上现有的。这三束头发,每天都要一层包一层的在头上盘好。

成年后未结婚的女子,发型到底是如何,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只有自己的老公在结婚那天才可以看到。所以未婚女子在十八岁的时候都在头发外面又包了一圈黑色的布。等到结了婚以后,这布才能取下来,那时将头发盘在头上,盘一个无髻的圈。

结婚后生了小孩,额上发上,就将添上一个代表小孩的髻子。所以从一个女人的发型来看,就知道这女子倒底有无结婚、有无小孩。

剪发

红瑶女视发如生命,一生只剪两次头发:

第一次是在婴孩时期百天剪一次头;

第二次就是在18岁生日当天,要把从小长到18岁的头发剪掉,这些剪掉的头发并不丢弃,连平日梳理过程掉下的头发也要一根根拾起,全部盘到头上,盘起的头发就像一顶帽子戴在头上。

红瑶红瑶妇女为什么有蓄长发的习俗?她们到底用什么来养护那令人羡慕的青丝?原来,红瑶村的每家每户火塘旁都会有一个陶罐,里面装着贮存起来的淘米水。经过火塘的烘烤加热发酵后,淘米水就成了红瑶妇女独特的护发秘方。她们每隔几天梳洗一番,每次梳洗首先让长发在秘制的“淘米水”中充分吸收营养能量,再用山泉水洗净后梳理晾干,这就是红瑶长发村保养长发的秘密。长发”不仅为这里带来了荣誉,同时也成了村民意想不到的经济收入来源。妇女们利用长发梳妆结合当地民风民俗表演,接待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红瑶妇女

红瑶之所以叫红瑶,就是因为这些妇女全部都穿红色的衣服。黄瑶穿黄色衣服,以此类推。不过这些老年妇女,现在倒不穿那么鲜艳的红色了,一般都穿黑衣,只在腰部系一根红色的腰带,表示是这个寨子的人。这里的瑶寨,生活还是比较清苦的,这些红瑶老年妇女,个个长得干干瘦瘦,佝娄的身体如一棵棵变曲的老树。光脚上,却又清一色地穿着那古老的黄胶鞋。

曾经有人说,阳朔的洋人很多,随便一个大街上卖水果的老大娘都会说上两句英语。当时还笑笑,以为是夸奖。可到了这瑶寨,方知不是笑谈。冷月曾亲眼看到一个连普通话都说得不太标准的瑶族老婆婆卖水果给外国人,竟然出口就是几句洋话。与洋人神情自若做生意的样子,看得人真是目瞪口呆。这才知道关于阳朔的洋人之说丝毫不虚。

长发民俗

歌舞表演瑶族的年轻女子,一般都穿着鲜艳的纯红色衣服,配着黑色的裙子,下面是一双老式的布鞋。而结了婚的妇女,就介于未婚女子与老年妇女之间,她们的衣服是黑中夹杂着红色的。老年妇女,自然就是纯黑的衣服,只剩下一条红色的腰带了。而无一例外的,就是每一个瑶族妇女,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结婚与否,都是带着大大的银耳环的。这些少数民族女子,心灵手巧,个个面街摆上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手工艺品,靠这些换取自己的相当一部分生活收入。这些瑶族女子,将头发视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头发都很长,这个村子就叫长发村。而这些女子,一生都有着固定的发型。不论年龄大小,一律都要将头发在头上盘起来。对她们来说,头发就如自己的身体,是不能轻易剪的,所以未婚女子在十八岁的时候才能将头发剪了,代表自己已成人。

成人后的女子,每个人都有三束头发。第一束就是十八岁时剪的那一束,另一束是平时掉的一根一根攒起来并束好的,另一束是自己头上现有的。这三束头发,每天都要一层包一层的在头上盘好。

成年后未结婚的女子,发型到底是如何,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因为对于她们来说,头发就如自己的身体,不止不能轻易剪,更是只有自己的老公在结婚那天才可以看到的。所以未婚女子在十八岁的时候都在头发外面又包了一圈黑色的布。等到结了婚以后,这布才能取下来,那时将头发盘在头上,盘一个无髻的圈。而结婚后生了小孩,那额上发上,就将添上一个代表小孩的髻子。所以从一个女人的发型来看,就知道这女子倒底有无结婚、有无小孩。这里的年轻女子,无一例外都长的水灵清秀,外地来的客人,若是遇到喜欢的,大可以大胆地展开追求,但是若看到头上无布,或是梳了髻子的女子,可千万别再痴心妄想了,否则只怕是走不出这个村的。

红瑶的长发歌舞表演

据说,最初,这里的生活清贫的很,人们的思想又很保守,人们是不太愿意与外界接触的,更遑论表演了。只是后来自从瑶寨出了一个大学生后,这大学生先从自己的亲人“下手”,将她们的长发展现在世人面前,由此赚了不少的银子。人都知道,人性是一样的,只是有无合适的的条件让他们显露出来而已。金钱就是最好的一个检验人性的东西。要不了多久,这些保守的传统的,甘于清贫的瑶民,就再也不甘寂寞不甘清贫了。纷纷效仿别人展示自己头发。还可以给人抚摸梳头。渐渐的发展下来,就成了今天的歌舞表演。而这些表演,如今也成了这里的人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了。

表演、祭祀。那古老的号角声,那神秘的刻着星星的大鼓,那悲壮的歌声,在在的都让人惊心。都不由的陷入了遥远的思绪中。

地址: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平安村龙脊梯田景区内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

无需门票。包含于龙脊梯田景区门票内。

信息来源:龙胜旅游网

展开阅读全文

富川的秀水状元村和福溪古瑶寨

全文共 2090 字

+ 加入清单

富川的秀水状元村和福溪古瑶寨

富川的秀水状元村和福溪古瑶寨

富川是个瑶族自治县,县里有许多美丽的瑶族村寨和自然风光。因为时间关系,这一次我们无法游遍富川,只选择了慕名已久的秀水状元村和福溪古瑶寨。

攻略

不知道这样的古戏剧,还可以在戏台上延续多久。

交通:贺州中心镇八步有中巴直接到富川,票价5元。到秀水从富川坐到朝东的班车,下车后坐三轮车过去,往返10元;到福溪可以从富川坐到麦岭的班车,中途在福溪村下车。

住宿:富川的旅社不多,但价格比黄姚和贺州镇都贵,一般双人间40元到60元/间。朝东的旅社只有几家,大多较破旧。

饮食:富川和朝东都没什么特色美食,一般是吃大排档,味道一般。

特别提示:在富川问福溪,知道的人不多,但提及百柱庙,大家都明白是哪里了。

秀水山水相依状元村

秀水是一座穿越时空隧道的村庄,相传唐宋时期,汉瑶民族先后来到秀水定居。由于得益于秀水的山水灵性,自唐朝以来,村中人才辈出,据记载,全村共出过1名状元,26名进士,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的状元毛自知。

三轮车夫把我们一直带到了状元家门口。走过一条小溪上的小小石板桥,就是昔日状元的家。

本想进状元家去遛遛,居然有老伯把门,要收30元门票。感觉不值,便放弃了这座古宅,沿着墙外的鹅卵石路溜达。状元家附近的景是漂亮的,前有碧水后有青山,屋前的池水上,一棵古树虬枝横跨而过,任人在树干上爬来爬去;秀丽的秀峰山直立于状元屋后,从山脚到山顶,都生长着一株株高大挺拔的古树。

又是一个小家碧玉般的秀丽村庄,这是我初见秀水村时的想法。这个想法在拐过秀峰山后很快被打消。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亦无法阐明当时的感受。只记得当时眼前豁然开朗,小溪在这儿汇聚另一股流水变成了一条近十米宽的河,一直流向遥远的天际,鹅卵石的小路也笔直地通向远处的青山,村头那狭小紧密的格局在这里突然被打破,建于明清的民居沿着河边排开。这儿有任何一个水乡都不曾有的大气。

呆愣了一会,我沿着鹅卵石路前行。村里大多还是明清时期遗留的青砖瓦房,一块块珠金耀眼的“进士及第”、“状元及第”、“山川聚秀”、“天然玉鉴”、“山水清音”、“坦川观邑”的牌匾不时在纯朴的民居间出现,不张扬,却折射着村庄昔日的辉煌。村里人大多微笑着向外来者表示友好,偶尔还会主动为停驻的游人介绍他们引以为傲的建筑。

走累了,我在河滩上停下了脚步。河滩上和村道旁,同样生长着一排排参天的古树,几个小孩在河边的一块空地上跳皮筋,一群鸭子在河里跳着“芭蕾”,几只水牛在清澈的河水里纳凉,黑黑的背脊露出水面,几次让我误认为是河里的石头。一只小狗沿台阶而下,想取口水喝,却总被水里水牛的动作惊吓,欲寻合适的地方躲去。这个大气的村子里,骨子里依然是与世无争的闲适。

要走了,在快拐过山峰的时候,忍不住再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小山村。在这片土地上,明清时期遗留下的青砖瓦房依旧烟火缭绕,厚重古朴的村庄静静地徜徉在秀峰山下,河滩卵石中参天的古树依然护卫着村庄,地下涌出的泉水永远都是清澈甘甜的。村人数百年厮守着这一方水土,草木枯荣,生命轮回,水流无限,山水长相依。

福溪灵溪瑶寨百柱庙

行前查到的资料是,福溪瑶寨是富川瑶族自治县油沐乡一个拥有千余人口的自然村,南宋时期,北宋文豪、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后代及其他三姓人家,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徙到这里,他们发现群山环抱中的一块盆地里有一条清溪飘落山间,周、陈、蒋、何四姓瑶民便在这里定居了下来,这条给瑶民带来灵性的小溪就叫福溪,村庄也因此而得名。

走进福溪村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瑶族风雨桥。穿过风雨桥一路行去,沿主石板街而建的十三座大门楼套着几十个小门楼,一扇扇厚重古旧的木门和房梁上雕龙画凤、神韵各异的花草图案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座村庄的历史。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走向村中建筑得最辉煌的一座庙宇———灵溪庙。据介绍,灵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庙里最吸引人的,是全庙由76根古楠、古水杉圆木柱和44根吊柱支撑而成,通过月梁、托峰、托脚、榫卯固定,未用一颗钉子。76跟主柱全部用莲花形石礅托立离地,主柱与托柱刚好是120根,所以又称“百柱庙”。在有些残旧的庙里穿梭,我努力想数清120根主柱与托柱,但静不下来的心总是扰乱着思绪,几次未果,只有放弃。

与古庙相依相伴的是古戏台,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风雨后,大部分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至今能够保存完好的只有三座古戏台。世间可以更新,人事也可以代谢,然而福溪村的古戏台却从来也没有空闲过。我们在村子里偶遇周德寿老人,老人是村子里演戏的一位元老,儿时他在台下看父辈们在台上翻转腾跃,自己学着在草地上翻跟头。1956年二十多岁时他出任福溪村业余桂剧团团长,想不到他这个团长当了近半个世纪。他最引以为自豪的是,福溪村里的古戏台在他这一代人中从来就没有冷清过,年年岁岁都余音绕梁。

福溪瑶寨,是一处远离城镇的古村落,正是因为偏僻,它才保存得这么完好。石板街只有越踏磨越光滑,古戏台上仍旧颂扬着人间的美好,风雨桥依然遮挡着风雨……还有明清时期的豆腐房、酿酒作坊、油榨屋、杂货店、铁匠铺,这一切至今还在吟唱着不老的歌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