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司马迁和屈原共性(汇集20篇)

很多人都知道屈原都是跳江自尽,而且为了纪念他,到端午节这天都要包粽子。可是究竟屈原跳的是什么江?,也许就有人不清楚了,下面是这方面内容的介绍。

浏览

5729

文章

180

篇1:看男人的共性 教你更快懂男人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希望掌握主动权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男人天生控制欲强,希望当领导,希望做上司,希望受崇拜。

都有性幻想

不得不承认男人有个普遍的阴暗心理:总希望能和一个三围够好的女人来次激情的夜晚,然后付不付责任就不用考虑了。可惜这仅仅是梦中场景。

喜欢美女

每个男人都喜欢美女,不管他嘴上承不承认。聪明的女人会这样鞭策男友,主动指着接上的一个美女问男友:她漂亮不?

移情别恋

从动物学研究的结果来看,肌肉发达的雄性因为睾丸激素的旺盛而更容易移情别恋以及脚踩n条船,看来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

男人的本性

男人都是视觉性动物,即使一个男人到了40岁、50岁,甚至60岁,这种喜好也不会变。当进入一段婚姻后,随着妻子不断老去,容颜发生了变化,不再吸引男人眼球时,当遇到年轻漂亮的女孩时,出于最初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久而久知就有可能发生出轨行为。

跟你要电话不代表喜欢你

如果一个男人对你有好感,他头脑中第一反应到的是得到你的电话,而不是给你他的电话。但其实,男人要了你的电话也不代表他真的喜欢你,因为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男人表示他们可能根本不会真的打。

温馨提示:在面对感情的时候,男人的共性很多,比如男人可能移情别恋,男人可能喜欢美女,在爱情里,女人们重新认识下男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屈原是哪国人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自投汨罗

周赧王三十七年,白起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司马迁的故事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史记》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是西汉太史令司马迁穷极一生的代表作,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编著这样一本《史记》呢?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县的一个小康之家,十岁时就能阅读背诵《左传》、《国语》等书。司马迁家族祖辈都是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期在朝中担任太史令。在司马谈刚担任太史令后就开始搜集各种史料,准备编撰一部绝世罕见的史书。但是随着司马谈年事的增高,时间、精力和才学也都远远不够,所以司马谈便将这个愿望寄托在了儿子司马迁身上。

在父亲的要求下,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游历全国,他去过屈原投江的地方,高声朗诵屈原的诗;他还去过韩信的故乡,向当地人询问韩信幼年的故事;他也到过孔子的故乡学习骑马射箭,广泛地接触人民群众的生活。经过此次游览,司马迁的文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获得了很多真实的材料。回到京城后,司马迁便被汉武帝封为郎中。元丰元年,司马谈病危,临终之时司马谈将太史令之职传与司马迁并让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愿,编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

汉武帝天汉二年,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句公道话,结果触怒了汉武帝,被判死刑。想到父亲的遗愿还未完成,司马迁决定用最令人羞辱的腐刑代替死罪,继续编写史书。

经过多年的忍辱负重,司马迁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修史工作,《史记》这本书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与后世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要离是战国的著名刺客,司马迁为何不把他写入刺客列传?

全文共 2527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专门写了一个《刺客列传》,记载了四位有名的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虽然说荆轲的名气最大,但是另外三位在当时也都是非常有名的。不过在他们之外,还有一位著名的刺客要离,他虽然长得很丑也很矮小,但是为人却有万人之勇,刺杀庆忌最终也成功了。但是为什么司马迁没有把他列入刺客列传当中呢?1.要离简介

要离[yāolí](?—前513年),春秋时期吴国人,生活在吴王阖闾时期。其父为职业刺客,要离为屠夫,后由于成功刺杀庆忌,为春秋时期著名刺客。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家住无锡鸿山山北。今无锡鸿山东有要潭河,西南角有要家墩,是要离捕鱼、晒网的地方。

要离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据《吴越春秋》所载,吴王阖闾在即位后第二年(前513年)派遣要离刺杀庆忌。

在吴国历史上,吴王阖闾时代是吴国最兴盛时期。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吴王阖闾成功篡位。吴王僚之子庆忌为报杀父之仇,筹集兵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以备攻打吴国,夺取父亲的王位。当时,不管是吴王阖闾政权的稳定还是百姓和平生活都受到严重威胁。为此,要离用苦肉计成功刺杀了庆忌。要离回国后,吴王阖闾亲自迎接,并且要重重赏赐要离。

要离不愿接受封赏,说:“我杀庆忌,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吴国的百姓生活安宁,免受战乱之苦。”说完,要离拔剑自刎。要离刺杀庆忌是春秋时期的一件重大事件,庆忌的离世不但消除了吴国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而且使当时百姓避免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要离刺杀庆忌顺应了当时政治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对于推动春秋时期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2.有关要离的记载

有关要离的记载最早是《吕氏春秋》:“要离可谓不为赏动矣。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亡其辱。”至于要离其人及其“义”和“廉”到底如何,文中没有讲明,我们也不得而知。

其次是西汉末年古经文学家刘向编纂的《战国策-魏策四》“唐睢不辱使命”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里出现了“要离刺庆忌”的记载。

其三是东汉时期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第四卷《阖闾内传》中,完整地叙述了“要离刺庆忌”的故事。这是“要离刺庆忌”故事的基本定型,之后的有关说辞皆以此为本。

有人认为“要离刺庆忌”是战国时流布在民间的传说。据《左传》记载,庆忌死于吴王夫差二十一年(前475年),从时间上说是不可能的,这个事件根本就不存在。况且《吴越春秋》记载的铺张渲染,几类小说家言,很不可信。

但从《吕氏春秋》和《战国策》的记载看,历史上还是有要离其人的,而且早在战国时期要离就与专诸、聂政并列为三大“布衣刺客”之一,民间也有了“要离刺庆忌”的传说。至少司马迁编著《史记》的时候,应该是知道“要离刺庆忌”的故事的。《史记》在编写中对民间传说是不吝吸收的,相信专诸刺王僚、聂政刺侠累、荆轲刺秦王也有很多传说的成分,那为什么司马迁将专诸、聂政写入其中,而单单放弃了“要离刺庆忌”呢?3.为什么司马迁没有记录要离

我想还是应该从“要离刺庆忌”事件本身来寻找一下答案。

如果认为《吴越春秋》中的记载是文学性的,文学的加工一般是在历史的“主干之外”“添枝加叶”,那我们就将《吴越春秋》中“要离刺庆忌”的主干剥离出来。

《吴越春秋》中记载的“要离刺庆忌”的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阖闾刺杀吴王僚后,担心前太子庆忌带兵回吴国争夺王位,想派人刺杀庆忌。伍子胥便向阖闾推荐了身材瘦弱矮小的要离。要离主动向阖闾献上了“苦肉计”,让阖闾砍断自己的右手,待他投奔在卫国的庆忌后,阖闾又将要离的妻子儿女在街市上烧杀。要离因此取得了庆忌的信任,协助庆忌在卫国练兵准备伐吴。三个月后,要离在随庆忌伐吴的船上,趁机刺杀了庆忌。庆忌临死时放走了要离,要离因内心惭愧在回吴途中自杀。

《刺客列传》中刺客的行刺过程都是惊心动魄、鲜血淋淋的,为了达到目的,刺客毫不怜惜自己的身体,豫让为行刺赵襄子“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荆轲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也送上“投名状”——秦国叛将樊于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但在谋刺过程中使用“苦肉计”的,要离要算第一人了。如果这“苦肉计”只用在自己的身上也就罢了,要离却以妻子甚至儿女为代价,这就丧失了基本的人性。战国初期的吴起“杀妻求将”已经为人所不齿,要离竟连自己的儿女都牺牲,可见这个人的狠毒和冷血。

专诸刺杀王僚和聂政刺杀侠累,都是在侍奉自己的母亲终老之后,《刺客列传》中五人的刺杀动机都没有离开“知恩图报”这个基本的道德范畴,而尽孝本身就是一种“知恩图报”,而且是“知恩图报”的道德制高点。父亲对儿女的关系,是一种“天伦”之序,也是一种契约关系,是人类的基本价值之一,同样是信用的道德制高点。要离在没有任何缘由的情况下,将妻子儿女交给阖闾虐杀的行为,丧失了人伦底线,也撕毁了父子之间的契约,与司马迁以孔子“仁”为核心的基本价值判断是完全相背离。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自己的名声非常重视,出名的欲望比较强烈。要离就是一个为博取名声不择手段的人。伍子胥没有给要离什么恩惠,至少记载里没有。阖闾也没有给要离什么恩惠,反而不太信任他。在这种情况下,要离主动要求刺杀庆忌的动机是什么呢?只有两点,一是觉得阖闾瞧不起他,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二是因为他出名的欲望过于强烈。《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回“囊瓦惧谤诛无极,要离贪名刺庆忌”,指出了“要离刺庆忌”动机是因为“贪名”,这再准确不过了。要离正是贪图名声,而不惜将自己的至亲骨肉以最为惨烈的方式毁灭掉了,这只能说明要离的极端自私与狭隘。

《吴越春秋》中有关“要离刺庆忌”的情节再怎么虚构,只要要离将自己的妻子儿女主动交由阖闾烧杀这一点是真实的,就说明要离是丧尽天良的禽兽之人,而司马迁是不会给这种人树碑立传的。

这或许就是司马迁没有将“要离刺庆忌”写进《刺客列传》的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屈原为什么跳河自尽,有什么典故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在我国绝对算是一大名人,小到三岁毛童,上至耄耋老人,无一不知晓他,毕竟我国还特别为了纪念他设立了一个节日—端午节。很多人不知道屈原为什么跳河自尽,接下来给大家详细说一下屈原跳河自尽的原因。

因为国家灭亡,君主无能,听信谗言,自己的才华得不到重用,报国无门,失望中就跳河自杀了。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后来又被召返,之后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后来客死秦国。再加上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再次把驱逐屈原。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跳河自尽的原因主要是国家灭亡,君主无能,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报国无门,失望中就选择了跳河自杀,使得后世敬仰,是可歌可泣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百岁老人唯一共性

全文共 2255 字

+ 加入清单

健康长寿向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的这句话阐述了长寿的一大关键要素——乐观。放下得失心,一切听任自然,日日笑口常开,这就是人类可以共用的长寿法门。

乐观是百岁老人唯一共性

纵观国内外文献,关于老寿星长寿秘诀的报道很多。他们中不乏一生坎坷、生活艰难者,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是乐天派。

山东文登是全国知名的长寿之乡,百岁老人达72人。记者春节期间拜访了文登宋村镇98岁高龄的董奶奶。老人身子骨硬朗,整个冬天都没感冒,可以独自料理洗衣、做饭等家务。去年夏天,老人嫌鸟叫有些吵,竟然爬上树把鸟窝端了下来,重新安置。略显破旧的村屋收拾得井井有条,炕上3只小猫依偎在老人身旁,见记者走近也毫无惧意,恰似老人淡然的人生态度。早年丧子、中年丧偶、晚年丧女,老人一生经历很多苦难,但始终保持乐观心态,面对一切变故。董奶奶告诉记者,天气暖和时,她会养上七八只鸡,在屋后种上一片韭菜。秋忙时去女婿家帮忙,闲时走上几里路去赶集。老人爱吃南瓜,主食、糖果、水果、肉蛋来者不拒,但饭量不大,不多吃,每晚还要喝一小盅低度白酒。

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的百岁老人有46位,长寿者比例居该省之冠。麻阳长寿办主任冯本文表示,长寿老人会营造长寿氛围。苗家长者能歌善舞,经常聊着聊着就唱起歌来。唱山歌能抒发情绪,想说的话配合曲调说出口,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表达方式。

成都市老龄委曾对全市720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其中89.17%都是乐天派,心态好是他们的唯一共性。百岁老人大都家庭和睦,性格豁达。

乐观让身心都和谐

专家说,国内外诸多研究发现,乐观的性格确实对健康长寿有益处。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在8年间,追踪调查了10万多名50岁以上女性,发现总是期盼好事发生的乐观女性死亡风险低14%,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低30%。乐观者还不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染上烟瘾。

很多老人最怕得病,稍有头疼脑热就担心得了大病,听说老邻居去世就心有戚戚。他们极为关注养生知识,对“大专家”言听计从,一提到高胆固醇就“封杀”鸡蛋,一说到高血糖就拒绝所有甜食,包括水果。北京电力医院肿瘤科主任刘京平指出,很多百岁老人却从不忌口,想吃就吃,看淡生死,不惧疾病,活得自在。这种乐观的心态最有助于对抗疾病,特别是癌症。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研究指出,良性精神刺激可能改变癌细胞的代谢,同时影响免疫系统。刘京平介绍说,顶级医学杂志《细胞》刊登的一项经典实验则显示,每天傻乐的“快乐小鼠”,被人工诱导出的多种良恶性肿瘤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其中,黑色素瘤的抑瘤率为43.1%,胰腺癌的抑瘤率为58.2%,肺癌的抑瘤率为36.5%。科学家认为,动物和人类的大脑中有一条“神奇通路”:大脑皮层良性刺激-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自主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抑瘤。

中医理论也认为,情绪困扰是诸病之源。《内经》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不可过度,否则就会损伤脏腑功能,影响健康。保持平和的好心态,既不过忧,也不过喜,才是长寿基础。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乐天派被定义为“气质性乐观”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迈克尔·沙伊尔指出,气质性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这类人总能对未来的事情报以积极的期待,相信结果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挫折,承受力更高。喻小念说,在“乐天派”的眼里,生活无需提前担忧,没发生的事情就不去瞎琢磨,发生的事情就积极应对。发表在美国《癌症》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气质性乐观者查出肿瘤后,会对治疗效果抱着积极的期待,相信自己能够好起来。

乐观是可以习得的品格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利格曼指出,乐观是一种可学习的归因方式,即实事求是地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特殊的、暂时的因素,从而增加乐观情绪。赛利格曼研究发现,教授抑郁症患者乐观的技巧,一年半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比对照组减少10%。

喻小念说,变成乐天派,让长寿不再是梦想,其实很简单。

第一,多跟乐观的人在一起

积极的情绪能够“传染”。和那些一点小事就感到幸福满满的人相处,日子久了,你也会觉得生活很美好,身边的人很和善,慢慢变得凡事往好的方向想了。

第二,减少脑子里的消极想法

每个人从小到大要经历很多事,接受很多人的评价,慢慢给思想绑上很多道“链条”。结果,我们遇事就会先想困难,预设坏的结果,怎能乐观得起来呢?所以,要么多想好事,要么就什么也不想,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最后教大家一个打断消极念头的“ABCDE”法

A代表不好的事情;B代表不断琢磨这件事的念头;C代表引起的情绪反应(比如生气、沮丧)和做法;D代表反驳想法;E代表激发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当坏事发生时,我们可以转移注意力(终止B)或者直接反驳B。反驳的方法有3种:一是用事实说明,先前一直纠结的消极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二是避免归结到永久、普遍、人格化的原因,更不要就此自我否定;三是找出消极想法的后果,问自己“现在想这个对我有用吗”,而不是问“这个想法对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也提供了一种“反驳法”:当察觉到自己在自我责难后,将这种想法大声说出,然后再大声有理有据地反驳它,仿佛是乐观的自己在反驳悲观的自己。

除了让自己变得乐观,老寿星们还能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刘京平提示老人,养生不是人云亦云,更不能因噎废食,除了吸烟等少数确证的健康恶习要坚决摒弃,平时还是要坚持自己习惯的饮食和作息。与人相处尽量做到不懊恼、不烦躁,更不要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对名利之争,要一笑了之,泰然自若,才能真正延年益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屈原庙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亦称屈子祠,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1765年重建,占地7.8亩,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祠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汩泉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后来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修祠在此。

屈原庙,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始建于汉代,原址无考。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将它移建至玉笥山上。占地7.8亩。自山脚至祠有石阶119阶。此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门牌楼墙上绘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他对理想追求的写照的浮雕。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附近建有独醒亭、骚坛、濯缨桥、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纪念屈原的古迹,俗称玉笥山“八景”。今存建筑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黄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井,中有丹池,池中有大花台,植金桂。祠内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桂树多株,每逢中秋节,黄、白花盛开,馨香四溢,令人陶醉。

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屈原遭谗被逐,曾在汨罗江畔的南阳里。玉笥山一带居住,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夏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以身殉节。投江后,楚人在其南阳故里修建屈原庙,公元907年梁太祖追封屈原为昭灵候,昭灵候庙更名为叫忠候庙;南宋绍熙三年朱熹守潭洲,奉敕重建,复名汨罗庙。元至和十六年,元世祖加封屈原为洁清烈公,清烈公庙更名为忠洁清烈公庙。明洪武二年,湘阴知县黄思让重建,并在庙前建濯缨桥、独醒亭。嘉靖二十年知县戴嘉猷拆南阳寺僧舍徙建于玉笥山对岸江边,复名汨罗庙。清乾隆二十年,庙宇被江水侵蚀,知县陈钟理以屈原曾居玉笥山,将汨罗庙徙建于玉笥山。同治八年,乡闾集资重修,更名为屈子祠,书法家虞绍南重书历代碑文刊祠内。民国14年在祠西建汨罗公学(民国18年改为汨罗中学),与汨罗书院建筑对称。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一度驻兵祠内,并焚毁前进西厢房,旋即为当地乡民修复。1953年,省、县级人民政府拨款修葺。195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0”中,两翼建筑被拆除,祠内文物及祠周一批古迹遭破坏。1980年,省人民政府再度拨款修葺,同时对外开放。此后,相继修复祠及祠周一批古迹,并在祠侧汨罗书院和汨罗中学的遗址上修建仿古式建筑龙舟陈列室和休息室等附属设施。1988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一级景点。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屈原跳江 保险公司赔吗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在屈原之前,就有端午节。自从屈原跳江,大家开始将端午节、屈原、粽子联系在一起。5月初5即将到来,关于端午节的讨论也多了起来。很多朋友不清楚端午节屈原为什么要跳江,我们一起来讨论下。作为一名保险从业者,顺便探讨下如果发生类似自杀行为,保险公司会不会赔。

端午节屈原为什么要跳江?

公元前278年,为了力谏君主,屈原纵身一跳自溺于汨罗江。屈原之所以跳江,原因有二:一是作为出国皇族的后裔,得不到君主的信任无法施自己的才能,壮志难酬。二是当年秦国攻打出国,郢都沦陷,迁都于陈,国破之际,而自己无能无力。屈原心灰意冷之下,抱石自沉。

自杀保险公司赔吗?

假如屈原在投江前,买了一份保险,那么,保险公司会不会赔?“自杀”行为,通常被列入免责情形中,一般不赔。不过,某些情况下还是可以获赔的。

自杀身故赔付,据险种而定,有些保险是可以赔的。自杀不符合“意外”的定义,不属于意外事故,所以买了意外险不能获得保险金。

若是定期寿险、长期寿险或者年金保险,自杀可以获赔。但有个条件,自合同生效两年两年后,被保险人自杀,保险人承担责任。自杀获赔对于时间有明确要求,一般是从保单生效两年后或最后复效的两年后。

虽然意外险也包含“身故责任”,但是意外身故指被保险人因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事件致使身体遭受损害。很明显,自杀不符合这四大要素,故被免责。所以,屈原跳江自杀保险公司是不会赔的。

自杀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抑郁引起的自杀。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因情绪失控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做出一些傻事。假如是抑郁症引起的自杀,是否能获得理赔要看情况。患有抑郁症引发的自杀,保险赔不赔一直备受争议。首先,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外险是不赔的。某些产品将抑郁症归为精神疾病,那么,可在限额内获赔。

寿险产品,在合同生效两年后自杀,赔付。如果被保险人被认定为严重抑郁症,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两年之内保险公司也会赔。

提醒大家,生命无价,生活不如意之十有八九,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请再坚持一下,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司马迁为什么可以写出煌煌巨著《史记》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两个师的将领李光立率领3万大军攻打匈奴,大败而归。

战斗中,几乎全军覆没,李光立逃了回来。李光的孙子李陵当时是一名骑兵指挥官,手下有5000名步兵。

匈奴打过仗。单于亲自率领3万骑兵彻底包围了李陵的步兵。虽然李陵的箭术很好,士兵们

也很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塔尔坎,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落后了

没有救援,最后只有400多名汉军突围。李陵被匈奴俘虏并投降了。

李陵向匈奴投降的消息震惊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送进监狱,并把他们召集在一起。

部长,请他们讨论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请国史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来的步兵不到五千。他深入敌人的腹地,攻击了成千上万的敌人。虽然他

然而,我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斗,但是在杀死了这么多敌人之后,我们还可以向全世界解释。李玲拒绝立刻死去。一定有他。

这个想法。他一定也想用赎罪来报答皇帝。"

汉武帝听了之后,认为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是为了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妃子

哥哥),他勃然大怒,说:“你在为那些向敌人投降的人辩护,你不是故意反对朝廷吗?”他喊了一声

声,司马迁从狱中下来,到廷尉审问。

经过审讯,司马迁被判有罪,应该受到贪污(一种体罚)的惩罚。司马迁无力赎罪,只好接受。

他被判刑入狱。

司马迁认为遭受腐败是一种耻辱。他差点想自杀。但是他认为他有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

如果工作没有完成,就不应该死。因为那时他正全力以赴写一本书,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日历。

历史著作——历史学家的记录。

原来司马迁的祖先是历代的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诏令。司马迁十岁

那时,他跟随父亲来到长安,从小就学习了很多书。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20岁起就走遍了全国。他去过浙江省惠济州。

看到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见面的地方;我去了长沙,在汨罗江边向爱国诗人屈原致敬。他到了

去曲阜参观孔子讲学的地方。他去过汉高祖的故乡,听沛县的长老们讲述刘邦的起义。

此外...这种游历和考察使司马迁从民间语言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营养。

这为司马迁的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屈原关于端午节的故事是什么?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听到了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因为怕屈原的身体被江里的鱼虾吃掉,纷纷划着小舟前去打捞,并将雄黄酒、米粮投入到江中驱赶蛟龙水怪。后来这些做法就慢慢的变成了今天端午节的赛龙舟、喝雄黄酒和吃粽子等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听到了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他虽然有心报国,但是也无法挽救这一局面了,于是屈原选择了以死明志,毅然决然的写下绝笔诗《怀沙》之后,便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因为怕屈原的身体被江里的鱼虾吃掉,于是纷纷划着小舟前去打捞。一位老医师却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了江里。他说,这是为了驱赶蛟龙水怪,以免伤害了屈原的身体。看到老医师这么做,百姓们也纷纷将米粮投入到江中,希望鱼虾吃饱了米粮,就不会再伤害掉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些做法就慢慢的变成了今天端午节的赛龙舟、喝雄黄酒和吃粽子等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纪念屈原说在所有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谭绍兵学者对这一说法进行了一系列论证。黄榴丹也认为虽说法众多,但纪念屈原说仍占主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屈原为什么投江 屈原是什么原因投江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市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以及政治家,而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人物简介

屈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以及政治家,流传至今的名诗佳作还不少,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自投汨罗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屈原是哪国的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战国人。屈原是一名中国诗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扩展资料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屈原《哀郢》东迁时间的锁定正确为公元前296年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和爱国志士,他的主要作品《离骚》和《天问》等均为经典之作。然而,屈原的南迁路线却一直备受争议和猜测。

哀郢》是屈原的一篇辞赋,写的是他思念故都、哀楚国之多忧、鸣冤叫屈的心境。其中,“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这句话可以说明屈原的迁移方向和时间,应该在春季,往东至江夏,即今湖北荆州境内。

据考证,公元前296年,楚怀王病逝于秦国,秦国将怀王的尸体送回楚国,楚国百姓都为之悲痛。当时屈原写下《大招》来哀悼怀王。由于屈原对子兰不满,子兰为了报复,让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使其被迫离开郢都。这就直接导致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民离散”不止指楚国普通百姓,“百姓之震愆”更包括楚国的贵族、官僚集团。此处的“离散”应该不是走散或流散的意思,而是分裂的意思。随着屈原被流放,楚国人民的思想和团结也被瓦解了。

过去的说法是屈原南迁到陈国,但此说矛盾重重,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哀郢》中的“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与屈原被流放的时间和地点都不是对应的。同时,“东迁”和“陈国”也不符合《哀郢》中的条件。

东方朔的《哀命》中写道:“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这说明《哀郢》的题意是“伤楚国之多忧。”同样,《屈原列传》也提到了屈原“往南渡江,到达下邳”。这些证据表明,屈原的南迁路线应该是从汨罗到下邳。

正确解读《哀郢》行程路线和东迁的时代背景是得出屈原的南迁路线的必要条件。历史并不是凭空想象和瞎猜的,应该有理有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屈原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南迁路线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汨罗山墓群屈原墓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罗山墓群(屈原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汨罗山古墓群(屈原墓),位于汨罗江北岸屈子祠镇双楚村、永青村境内的汨罗山上,自战国起便沉睡于此,唐朝以来历朝文献均有记载。唐代杜佑《通典》与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明确记载:“罗江(汨罗江)有屈原冢”、“左徒屈原墓在县(湘阴县)北七十一里”。宋代胡嚞所撰的《经理汨罗庙记》记载“县(湘阴县)北六十里为汨罗江大夫正庙,故冢在焉”、“两山对峙,一水萦迴,是为汨罗,其右为庙,其左为冢”。明代《大明一统志》记载,“屈原墓在汨罗山上,汨罗山即今烈女岭,在汨水东北”。清代乾隆《湘阴县志》、光绪《湘阴县图志》均记载屈原墓在汨罗山。

屈原墓位于汩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据传公元前278年的农历5月5日,屈原投江自沉,汩罗江边的百姓纷纷划着各自的船只往屈原投江处,想抢救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担心江中的鱼虾啃噬屈原,在划船前往营救的同时,纷纷把自己船上的粽子投向江中喂鱼虾,由此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但是一代爱国诗人还是无法抢救生还,屈原投江几天后才被渔民打捞上来,头部已被鱼虾噬去一部分,其女儿女婿便给他配上半个金头埋葬,女婿担心有人掘墓盗金头,遂以罗裙兜土筑疑冢,遇神助一夜间竟筑成12座疑冢。

1983年10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汨罗山墓群(屈原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屈原墓位于汨罗山山顶,需要爬到山顶才能欣赏到。

景点位置

湖南省汨罗市汩罗山上

门票

15元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2-3]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司马迁眼中的赵高是什么样的?

全文共 418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我们来说,想要窥探一段历史,也只有通过历代史书才能探究一二,可是史书的记载,很多时候也是带有作者的个人感情的。我们先抛开史书中也会出现错误这一个前提,来看看赵高,这个被认为是大秦帝国的掘墓人的形象。他断送了秦国的命运,只为了自己的私欲,然而在这之前他也是一个好青年,那么在司马迁的眼里,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赵高,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人物,坏蛋做成“名满天下”,的确是一种本事。能把一个大型帝国搞垮,是个技术活,光“坏”肯定不行。如果我们认真读一下关于赵高的史书,不得不承认,赵高还是有两下子的。在“扶胡亥上位”那段,赵高的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少司马迁笔下的赵高的确很厉害。我们就从始皇帝病重说起。

在外巡游的秦始皇感觉自己要挂,马上发布书面命令,召公子扶苏回咸阳与自己会合。“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命令书已经写好,为什么会在中车府令赵高那里呢,因为赵高是负责玉玺印章的主管,章盖好了,走流程的话,交给使者,使者去找扶苏公子。

但是,就在盖好玉玺,还没交接给使者的节骨眼上,准备回咸阳的始皇帝两腿一蹬,就这么去了,宾利也不留一台。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边,皇帝的儿子又那么多,为了夺皇位可能发生混乱的局面,就把始皇帝死亡的消息压了下来。这时候,赵高敏锐的发现一个“机遇”,这是关乎自己下半身,哦不!下半生幸福的天大机遇。秦始皇死了,身边随行的只有一个儿子“胡亥”,他是胡亥的老师,和胡亥的关系“老铁了”,如果胡亥当皇帝,那么我赵高…………岂不美哉!!

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在那个时代,“立嫡长子”是传统也是潜规则,赵高敢这么想,是有三个前提。第一:所有人都知道扶苏是得罪了秦始皇,被秦始皇以接近“发配”的模式派到边疆,也就是说,至少表象上看,秦始皇与扶苏关系很不好。第二:所有人都知道始皇帝宠爱小儿子胡亥。第三:“立嫡长子”并不是必须遵守的规则,之前也非嫡长子成功上位的案例。有这三个条件,以秦始皇的身份发布假命令,传位于胡亥,欺骗的成功性极高。

放到现在,这就是“事业心”和“洞察力”,一个成功人士必须有洞察机遇的眼光,赵高无疑具备了这个能力。赵高先试探性的问胡亥。“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你爹死了,没有找另人,只找你大哥扶苏过来,扶苏一过来,肯定会立为皇帝,你呢?爹死了就啥也没啦,有啥想法没?赵高思路清晰,始皇帝的命令上虽然没有传位于扶苏,但只叫扶苏一人来,到时候,把控时局的扶苏肯定是当皇帝了。

与其说胡亥“无尺寸之地”,不如说自己“无尺寸之地”。胡亥的回答,可圈可点,并没有立刻顺着赵高的意愿,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你说的有道理,但这是父亲大人的决定,我做儿子的服从父亲的安排。赵高立刻用“利”诱惑。

“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於人,制人与见制於人,岂可同日道哉?”小伙子,现在的情形,由我和李斯控制,你要想当皇帝,立刻做决定,你是想当皇帝威风凛凛地指挥别人,还是想低三下四地被别人指挥,你可想好喽!胡亥的回答让人动容。“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有理有据,最主要的看起来不那么坏和那么没智商。可惜他遇到的是赵高。“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商汤杀夏桀、武王伐纣王,这种“不忠”的事情,比废兄而立弟“不义”的事情要恶劣,但没人说什么。

“卫君杀其父”比“不奉父诏而畏死”要恶劣,孔子都说不算不孝。赵高的临场反应堪称神灵附体,能在海量的信息里迅速提取相应例子反驳胡亥。首先,你得有这些海量信息,接下来。“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百官不同功”文字排列让人赞叹,字字珠讥。胡亥自然心动。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胡亥也绝对平庸之辈,一下子找到这件事最难的一点。

好,你赵高说的对,但李斯怎么搞定?丞相李斯要是不同意,我同意又有毛用?赵高第一个目的已达到,立刻帮胡亥或者说为了自己,去找李斯。赵高找到李斯,发动口遁,也就是超高的语言艺术。口遁第一击,直截了当道出本意。“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皇帝死了,给扶苏的命令书在胡亥那儿,现在消息还未走露,立扶苏还是立胡亥就看咱俩了,你看着办吧!

李斯做为丞相,岂能听不出赵高的意思,不管自己心里怎么想,刚开始必须要装做正人君子的样子,必须指责赵高。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你这个仆街,竟敢违反老板命令。

口遁第二击。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别装了,你自认为,你的能力、功劳、谋略、人缘,还有和扶苏的关系,和蒙恬比如何?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李斯这个人精这么说,极有可能已经心动,因为口气已经变弱,对赵高的态度也有所缓和,但又不能非常容易的妥协,要显得自己是逼不得已才违反了始皇帝的命令,自己不忠,是有苦衷的。

赵高立刻口遁第三击。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

比较长,翻译过来就是“兄弟,我本是宫中的仆役,有幸能凭熟悉狱法文书进入秦宫,管理事务二十多年,还未曾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功臣有封爵而又传给下一代的,我告诉你,被搞死的都有。皇帝有二十几个儿子。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这个咱们不管他,我们在意的是,这孙子一旦即位肯定会用蒙恬担任丞相,很显然,您得下岗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法律多年了,还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他为人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内心明白但不善言辞,竭尽礼节尊重贤士,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可以立为继承人,胡亥要是当上继承人,您就是有功之臣,您看,要不要……?”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不管你怎么说,我李斯还是准备听老板的话。话虽这么说,但李斯心里有没有犹豫只有他自己知道。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利”已经解释完了,赵高开始用“害”吓唬李斯。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李斯仍在做心理挣扎。

赵高放出最终奥义,极具水平和杀伤力。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胡亥,高能得志焉。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从下制上谓之贼。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

“我听说圣人并不循规蹈矩,而是适应变化,顺从潮流,看到苗头就能预知根本,看到动向就能预知归宿。而事物本来就是如此,哪里有什么一成不变的道理呢!现如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赵高能猜出他的心志。更何况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逆乱,从下面来制服上面就是反叛。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就万物更生,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您怎么连这些都没看到呢?”

这里是在用自然规律,进一步解说上面“安可危也,危可安也。”,极具哲学性和说服性和迷惑性。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李斯说:“我听说晋代换太子,三代不安宁;齐桓公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死;商纣杀死亲戚,又不听从臣下劝谏,都城夷为废墟,随着危及社稷;这三件事都违背天意,所以才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算是个忠心的臣子,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

李斯也不是吃白饭的,一下子举出三个例子,让赵高给自己一个当二五仔的理由。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赵高说:“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一定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实在令人为之寒心。聪明人能因祸得福,您到底如何让处理此事呢?”

赵高没有对李斯的三个事件进行解读,他已经懒得解读,他非常清晰地知道李斯的心理,直接用美好结局吸引李斯,用“君何处焉?”结尾,透露出自己看穿李斯的心理,告诫李斯,别在装了,别在浪费时间,立刻做出决定吧。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於是斯乃听高。李斯的演技爆棚,刚刚还说“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听了赵高上面的话,立刻哭泣认命“乃听高”,转变如此迅速,说明李斯心里早就已经下了决定。

赵高说李斯的这段过程,主题鲜明,利害关系对比强烈,投资回报率计算方法得当,数据有说服力,不能不让李斯动心,简直可以和“触龙说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媲美。这里也表现出赵高,宽阔的知识面、绝佳的口才、神一样的临场反应。之后,在控制胡亥、阴李斯的过程,也体现了赵高超高的口才艺术和整人水平。可惜,赵高在小聪明上是“王者”,治国水平和自身德行太差了,最终,断送了大秦的前程,自己也落下个身败名裂的应有下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样的人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司马迁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司马迁为什么说匈奴是夏朝后裔?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匈奴人的来历到底是什么,恐怕没有人能说的很清楚,《史记》有记载匈奴是夏朝人的后裔,然而毕竟司马迁的年代距离夏朝已经很遥远了,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他又是从哪里得知,匈奴人就是夏朝后羿这件事情的呢?况且夏朝时期的历史本身就比较,模糊,很难找到一些确切的历史资料,那司马迁为何又这样肯定匈奴和夏朝的关系呢?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开篇就写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就是说,匈奴是夏朝王室的后代子孙。夏朝之前,是山戎、猃狁、荤粥这些少数民族居住在那个北部蛮荒之地。夏朝的时候,这里被夏朝王室的后代取代,也就是淳维,后来就发展成了匈奴。

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的后裔,但是并没有说为什么匈奴是夏朝后裔,也没有说夏朝后裔是怎么取代山戎、猃狁、荤粥这些民族,住到北疆的。其间经历过哪些事情?北疆原来的居民山戎、猃狁、荤粥到哪里去了?是被同化了,还是举族搬迁了?

司马迁只做出这个结论,并没有提供相关的证据。司马迁不提供证据,有两种可能:一是找不到证据,二是不需要证据。

找不到证据,原因很简单,因为从夏朝灭亡,到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少说也有1500年的历史。如果是当下资讯发达的时代,就算有1500年的历史,历史记录也是能找到的。但是那时候资料却十分有限,有可能文字都还没有成型(虽然传说仓颉在黄帝时期就已经造字,但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文字资料,还只是出现了商朝的甲骨文。因此,究竟文字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并不清楚),司马迁不太可能得到文字资料,他能得到的,只是民间传说。就算得到的是文字资料,那些文字资料也未必可靠。

因为找不到证据,因此司马迁干脆不去证明。

为什么又说司马迁不需要证明呢?因此在司马迁看来,如果要去找证据证明,那么他所讲的,别人反而会怀疑。不去证明,别人反而无话可说。说了就说了,说了就是结论,司马迁想要达到的是这样的效果。

那么,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皇室的后裔,这个话说得对不对呢?

司马迁找不到结论,我们当然也找不到结论。不过,我们可以来考虑另一个问题,假如司马迁本人对事情的真相也不确定的话,他为什么却言之凿凿地说匈奴是夏朝的后裔呢?

我认为司马迁之所以这样说,更多的是一种“微言大义”的表达。

司马迁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好几段历史进行了特别的强调:一是尧舜禹的禅让,二是武王伐纣,三是周公辅政,四是孔子以匹夫担责天下。

司马迁强调的这几点,所要表明的是“德政”的重要性。君王应该以“德”安天下,天下应该“有德者居之”。因为舜有“德”,所以尧自觉地把帝位让给他。周武王因为“有德”,所以他能够取代商纣,获得“天下之主”的位置,受到天下拥戴。周公虽然独掌朝政,但是他“有德”,因而获得天下人认可。孔子虽然只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积极地向诸侯们推荐“仁政”,也就是“德政”,这就是担责天下的表现。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司马迁写历史书,他想表达的也就是对于当下问题的看法。他写匈奴,所要表达的,也就是他对匈奴的看法。

司马迁怎么看匈奴呢?我们可以从他对待李陵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不错,司马迁和李陵确实是好友。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掺杂着个人情感。但是,这其实也是司马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呈现。司马迁认为,四海是一统的,就算是匈奴,和中原人都是从一个老根上发芽产生的,两个民族属于同宗同源。对于匈奴,作为上邦大国的汉朝,应该满怀德政。并不是说不能打匈奴,打是必要的。但是打不是目的,目的是和平,是老百姓的安康幸福。

为了追求这个安康幸福,就应该想办法实施“德政”,以德服人。李陵虽然投降了,但是李陵在匈奴,是可以用“德政”感化匈奴单于,实现汉匈两国的和平安宁的。杀李陵全家,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虽然司马迁其实并不肯定匈奴是不是夏朝的后裔,但他却能那么确定地把这件事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不同狗狗也存在共性

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狗狗的品种、体型、性格各有不同,光狗狗的品种就很多,但是即使存在那么多的差异,狗狗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小编就来为你一一列举。

不论什么品种、体型的狗狗都有着惊人的运动能力

一、强健的运动力狗类四肢的结构能够使它们在必要时快速向前出击或是进行跳跃动作,用于追赶或抓捕它们的猎物。因此,它们拥有小而结实的足部,使用前足移动;前腿松软灵活,肌肉只用于与躯干连接;后腿则强健有力。

相对于人类来说,狗狗可以说是色盲

二、色盲的眼睛狗类是二元色视者,所以以人类的标准来说狗类是色盲1,2又由于狗类眼球透镜比人类要平,所以它们不能看见过多的细节事物;另一方面,狗眼比人眼对光和运动更为敏感。有些种类的狗,特别是最好的视力型嗅猎犬(sighthound),拥有270°的视力范围(人类只有100°到120°),而大头狗(broad-headed)向前的视力范围则要小一些,只有180°。1,2三、惊人的听觉狗类对低频声波的感觉极限为20至70Hz(人类为16至20Hz),对高频声音的感觉极限为70000至100000Hz(人类为20000Hz)2,另外,狗的耳朵是可以活动的,这可以帮助它们快速准确的定位声音的来源。一只狗对声音的定位速度要比一个人来的快,并且,它们听见声音的距离也要比人类远四倍。

狗狗灵敏的嗅觉被广泛用于搜救、搜毒等工作

四、灵敏的嗅觉家犬在一个口袋手帕那么大小的范围内有将近2亿2000万个嗅觉细胞(人类在邮票大小的范围内只有500万个)。某些经过优选的种类更是可以进行嗅猎工作,认为狗鼻部的化学感受器虽能感受到化学物质,但狗并不真正理解的想法是过于单纯化了;虽然仍然存在争论,但现在看来可以确定的是狗有能力在跟踪时,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味道,比如某人带来的空气味或是某物经过的味道。一般地上的味道能够在很长时间内留存。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味道进行一段时间追踪后,情形会变得非常不同:空气味会断断续续但味道仍旧浓烈,地面上的味道相对永久可以被狗反复搜寻,但其相较其它味道也更容易受到污染。对于任何事件,可以确信的是,训狗人并不能教会狗如何实现超越它们的天生能力以更有利于追踪;训狗人可以教会的是,依靠合适的激发物,让狗集中注意力在一个味道上并忽略其它味道,未受过训练的狗对其它味道可能更感兴趣。对味道搜索,比如在船上对违法货运进行搜查的工作,对于狗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这项艰苦工作是必须经过长期训练以鼓励其持续进行的。五、感知人类的情感所有的狗类都拥有惊人的掌握复杂社会行为与理解不同身体语言和声音的能力,如同其它许多掠食动物,狗也能在异常情势进行相应反应并从中学习经验。复杂合作社会行为对犬类通过身体语言表达感知甚或传递处理感情的要求是很高的,这一点上甚至比人类要求还要高,这是因为人类还可以使用语言达到相同的目的。生理上,这种行为是与大量神经刺激下进行的狗面部肌肉活动分不开的,神经会微妙的控制面部表情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可以对比的是猫,猫脸上只有比较少的神经负责脸部肌肉活动,其结果就是猫只能通过面部表现出有限的情感。不使用语言理解并表现各种不同情感使得狗可以更深的了解人类主人的情感,而且它们通常比人类使用语言做还要好。大部分狗主人可以说出一大堆诸如关于他们的爱犬听出他们回家脚步声音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屈原是哪里人呢屈原在哪里跳江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据历史记载,屈原出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由于政治上的失败、楚王的昏庸、新君继位以及楚国的灭亡,屈原感到绝望和悲愤,最终选择在汨罗江跳江自尽。

屈原作为楚国的贵族子弟,早年接受良好的教育,精通文学和政治。他以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领导能力,成为楚国政坛的一颗明星。在楚怀王时期,由于他忠于民众而不顾官场政治斗争,屈原的一系列政治建议未能获得重视。这使得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逐渐失去了重要的职位和权力。

屈原却并没有放弃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他在政坛落魄之后,将目光投向了文学创作。他以独特的才华和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在楚国文坛上崭露头角。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离骚》。这首诗表达了屈原对楚国衰落和自己失意命运的悲愤之情,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尽管屈原的文学才华备受推崇,他却始终无法摆脱政治的阴影。楚怀王去世后,新君继位,楚国政局发生了巨大变革。屈原立即意识到新君对楚国的前途和民众的福祉缺乏足够的关注与见解。他再次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由于楚国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新君的犹豫不决,屈原的建议再次未能得到实施。

面对种种挫折与失望,屈原感到无法忍受,最终选择在汨罗江跳江自尽。这一极端的行为成为了屈原生命故事中最引人注目和震撼的部分。他的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悼念,成为后世文人学者的不朽之源。屈原的一生和他的悲剧结局,反映出战国时期政治动荡下的一个缩影。他的诗歌作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心声,批判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怎么利用Excel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某一类具有共性的单元格突出显示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突出显示单元规则,可以通过改变颜色、字形、特殊效果等改变格式的方法使得某一类具有共性的单元格突出显示。例如,在一份工资表中,将所有大于50000的工资数额用红色字体突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利用Excel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某一类具有共性的单元格突出显示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具/原料

Excel 2007

方法/步骤

1、以下图工作表为例,要求将表格中大于1000的数据用黄色、加粗、加删除线的格式标出。

2、选择所有数据所在单元格区域。在“开始”选项卡上的“样式”组中,单击“条件格式”下方的箭头,打开规则下拉列表。

3、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下的“大于”命令,打开“大于”对话框。

4、在“为大于以下值的单元格设置格式”框中输入“1000”。

单击“设置为”右侧的箭头,从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格式”命令,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下依次设定字形为“加粗”,特殊效果为“删除线”,颜色为“黄色”。

5、设置完毕后,依次点击“确定”,将显示突出单元格结果。

6、如果要使用其他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则可重复上述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