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翔的诗句及意思【热门20篇】

浏览

2043

文章

21

篇1:孺子牛的诗句 孺子牛的诗句的意思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孺子牛”出自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诗作《自嘲》,原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怒目而视,为了老百姓甘愿俯下身子做孺子牛。

孺子牛的出处

孺子牛出自《自嘲》,全诗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译文: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七律长征的意思 七律长征诗句的意思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对他们来说都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他们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就像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上的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赏析

全诗一共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这首诗一共只有56个字,却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概括了出来。此诗通过生动典型的示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蝉古诗的意思和诗句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全诗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简介

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其中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

象征意义

蝉象征高洁的品格。以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蝉为例。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不由自主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句的意思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思是:鹅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在碧绿的水面上拨动着。“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出自于骆宾王的《咏鹅》,这是一首咏物诗。

原文: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这首诗在艺术上堪称一绝。

骆宾王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刘禹锡的诗句芳林歌颂什么精神 芳林新叶催新叶的意思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歌颂的是自我革新的担当精神,出自刘禹锡的《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唐·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译文

吟诵起您寄来的哀悼亡友的两首绝句,使我心中无限感慨写下这首短歌。

我徒然惊叹世上的老朋友越来越少,只觉得文集中的祭文越来越多。

芳林中的新叶不断催换着旧叶,流水里前波总是让位给后波。

从古到今人人都有哀悼逝者的憾事,即使为亡友流尽眼泪又将如何?

赏析

首联写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后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颈联乃千古名句,亦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体现出作者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 秋天暮色诗句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是:落日余晖铺在江面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这两句描绘出傍晚时江面微波粼粼的美丽景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的全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的译文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描绘秋天暮色诗句

1、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护霜云映月朦胧,乌鹊争飞井上桐。

4、自怜三十未西游,傍水寻山过却秋。

5、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望洞庭所有诗句的意思 望洞庭这首古诗的意思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夜晚的时候,洞庭湖上月光和湖水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就像是没有磨拭的铜镜一样。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像洁白银盘里放了一枚青螺,惹人喜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和湖水交融不分,表现出了湖面的开阔廖远,描写的是日暮时分的景象。第二句将湖水比作铜镜,表现出湖面的平静。诗的第三句写的是湖中的君山的样貌,“山水”指的仅仅是君山,而不是湖面和水,运用了“偏义复词”的写法。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将君山比作青螺,突出它的翠绿。

描写洞庭的古诗

1、《游洞庭湖》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2、《临洞庭上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相近的诗句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含义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与“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相近诗句有:1、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乘风破浪会有时的意思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这句话表露了作者内心的雄心壮志以及乐观的心态,表明作者对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信心。

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出处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原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诗人李白《行路难》,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登鹳雀楼四句诗的意思 登鹳雀楼的诗句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如果想要把千里的风光景物都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中写了作者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诗的第一句写的是登上楼之后望见的景色,写了天空的景色、远方的景色和朝西边望去的景色,使人流连忘返。诗的第二句写的诗近景,作者由近望到远,再由西望到东,将整个画面显得宽广且有意境,诗人将自己想象中的景色和看见的景色融为一体,手法实在巧妙。诗的后两句起了点题的作用,说名这是一首登楼诗,“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作者的希望与憧憬,这也是它成为绝句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含梨花的诗句有哪些,什么意思?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1、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意为到了黄昏,雨水将梨花打落。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为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意为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

4、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轼《东栏梨花》,意为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5、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意为春日杨柳的嫩芽,色泽像黄金,雪白匡梨花,散发着芳香。

6、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 风前欲劝春光住》 ,意为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仆算子咏梅的意思 卜算子咏梅的诗句意思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算子咏梅全诗意思是: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鲁迅的自嘲诗句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自嘲》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原文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意思是: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就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鲁迅生于1881年,原名周树人,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1918年首次以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等。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弃医从文想要唤醒当时愚昧的人民。鲁迅在北京时曾被北洋军阀政府免职通缉,还受到不少文人的攻击,后来在上海又遭受当时统治者的迫害,处境十分险恶,1932年在与友人聚会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更是成为了名句。表达了自己深受迫害,仍然愿为人民鞠躬尽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也要斗争到底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在晴朗的日子里,西湖的水面波光闪动,看起来很美;在雨雾迷蒙的天气里,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赏析:全诗赞美西湖美景,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苏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之美与西施之美相比,表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句的意思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意思是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诗词寓意: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相近的诗句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是:宝剑锐利的刀锋经过不断的磨炼才能形成,梅花需要熬过寒冷的冬季才有扑鼻的清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古代的一副对联,常用于教育人们卓越的成就需要通过艰苦锻炼才能得到。

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意思相近的古诗句

1、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2、只要功夫深,铁锄磨成针。

3、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7、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志若不移山可改,何愁青史不书功。

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0、有志者事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的是 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什么意思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的是项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思是要拿出剩余的勇气和力量去追打落荒而逃的敌人,而不能像楚霸王项羽那样为了一时的名利而放走敌人。

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不只是穷尽了理、事、情,而且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还表现了诗人的才、胆、识、力。

楚汉之争中,原本项羽有优势可以灭掉刘邦,但是却选择了分地而治,分天下而治,在鸿门宴上为求名声,动了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导致后来刘邦的发展壮大,并最后将项羽逼到乌江自刎,含恨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相近的诗句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意思相近诗句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原诗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意思是什么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句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是: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这句诗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帆的影子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次句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这句诗清丽明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诗词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

诗词意境: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李白立冬的诗句有哪些,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1409 字

+ 加入清单

诗仙李白在冬日豪饮狂吟,其笔下的《立冬》,不改天马行空,浪漫奔放的特点,充满新奇豪放,流转自然的诗情,小编整理了有李白立冬的诗句有哪些,意思是什么,供大家参考。

赏析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古人对 “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

从诗句中我仿佛闻到了立冬时的酒香,天冷了,酒也成了驱寒的必备。从这些诗句中,也可以感知到古代的冬天要比现在冷得多。但更使人感到一个云游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仙李白在冬日豪饮狂吟,其笔下的《立冬》,不改天马行空,浪漫奔放的特点,充满新奇豪放,流转自然的诗情: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唯独寄兴于火炉上的美酒。在这寒冷寂静的冬夜,恐怕唯有李白才会有如此洒脱大气的闲情逸致和意境奇异的想象!

译文

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立 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注释

1.冻笔:古人书写是用毛笔蘸墨汁,气温降低,把笔头都冻硬了。

2.寒炉:冬日里的炉火。

3.时温:时,时常;温,温热。美酒时常是温热的。

4.墨花: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

5.前村:应为山村名。

更多描写立冬的优美句子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之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1、宋·陆游《立冬日作》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2、《论语·阳货》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3、《左传·昭公四年》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4、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5、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6、明·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7、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8、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9、唐·李白《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10、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李白立冬的诗句有哪些,意思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