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宋朝的钧瓷【经典20篇】

浏览

6778

文章

167

篇1:宋朝太师是什么职位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庞吉,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北宋宰相。庞籍是宋仁宗时期的一位重臣,公正耿直,能力超强,对社会发展、边疆稳定做出了极大贡献。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吉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吉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等,封颖国公。

宋代太师为正一品。宋朝的太师、太傅和太保并称为“三师”或者“三公”,这三者官职都很大,相当于正一品级别的,其中太师位居三公之首,太师地位虽高,却只是个虚名,没有实权。所以太师并没有实权,庞吉的实权源自于北宋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赵匡胤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 谁夺去宋朝江山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赵匡胤认为功臣有兵权,随时都有可能篡夺皇位,所以赵匡胤要杯酒释兵权。据史书记载,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赵匡义夺去了宋朝江山

赵匡胤一直有着对功臣的担忧,他知道这些功臣们拥有强大的兵权,随时可能篡夺他的皇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匡胤向赵普寻求建议。赵普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建议,这一建议最终得到了赵匡胤的采纳。

根据历史记载,赵匡胤在登基后不久就举行了宴会,邀请了功臣们参加。在这个宴会上,赵匡胤通过对功臣们的款待和亲切交谈,缓和了与功臣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功臣们的感激之情。在欢乐的氛围中,赵匡胤宣布解除功臣们的兵权,并强调自己将全力巩固皇权。

通过这一举措,赵匡胤成功地削弱了功臣们的军权,加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掌握军队的控制权,才能牢牢掌握国家的大权。而此举也向全国人民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威和决策权。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解除了功臣们的兵权后不久,赵匡胤就突然驾崩了。据说,赵匡胤突发疾病,不幸离世。这一消息传开后,引起了朝内大臣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接任皇位,成为了下一任皇帝。这一系列的事件却给人留下了许多疑问。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赵匡胤的去世可能并非自然而然,而基后对功臣们的担忧是合理的,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也看似得当。然而,赵匡胤的去世却给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些细节使得人们不禁思考,是否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和阴谋隐藏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宋朝开封是现在的哪里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的开封就是现在河南省的开封市。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全市下辖5个区、4个县,总面积6266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51平方千米。

开封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开封自贸区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开封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河南省东部,位于黄河下游南岸之滨。开封居于东经113°52′15"到115°15′42",北纬34°11′45"到35°01′20"之间。开封东与商丘市相连,距黄海500千米,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黄河,与新乡市隔黄河相望。开封总面积6247平方千米,其中开封市区面积1849平方千米。全市南北最宽约92千米,东西最长约126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揭秘宋朝的虞候是什么官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宋朝时期的虞候其实大家也听说过,很多电视剧里面都有,也经常性听人说起,那么有的人问了,话说这个宋朝时期的虞候到底是什么官职呢?这个官职的权利又有多大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虞侯是北宋时期,军队中的一个武官官职。

北宋的步军官阶、官职的情况大体如下:

最高长官——御龙直将军,“御龙直”是军队的番号。“御龙直”之下设有从大到小排列的“厢、军、营、都”四个阶级。

厢级-:设都指挥使,一名至两名。厢都指挥使相当于参谋长。又设厢都虞侯一名,相当于厢都指挥使的秘书,或者助手。军级---设军都指挥使一名,军都指挥使就是管理“八十万禁军”的人。又设军都虞侯一名。

营级:设营都指挥使一名,营都虞侯一名。都级:设都头一名,副都头一名,设军使一名,兵马使一名。兵马使以下有将虞侯,承局,押官,人数不限,依照部队的需求安排。

等级不同,“虞侯”的官阶和权利范围也有所不同。官阶最高的是厢都虞侯,最低的是将虞侯。两者有点参谋长和参谋的意思,正所谓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虞侯不带都,话粗理不粗!

《水浒传》的陆谦,属于兵马使以下的“将虞候”,官职低,权利小,只能在普通百姓面前作威作福,相当于官家的狗腿子。在北宋末年,只要富商,士绅们捐一笔数目客观的钱财,给驻扎在当地的军队,便可以获得“虞侯”这个官职,因此一个军队中可能会看到数十个“将虞候”。

“将虞侯”的官职虽然不大,但却是步入仕途的敲门砖。陆谦就通过“虞侯”这个身份,来巴结高衙内,企图利用高衙内认识高俅,从而升官发财。

所以说,再小他也是个官儿啊。比起“好兄弟”林冲的那八十万禁军教头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所谓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并不是管理“八十万禁军”的老大。而是训练禁军武艺的“武术老师”,一个教头训练的士兵大约在25人—200人左右,按照一个教头训练200名士兵来计算,一个具有80万规模的禁军至少4000名教头。

林冲只不过是这4000个教头中的其中之一,要军权没有军权,要政权没有政权,除了名称好听之外百无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宋朝三苏是哪三苏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三苏是指北宋的三位诗人苏洵、苏轼和苏辙,苏洵是苏轼的父亲,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三人均以文学成就显著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

他的诗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佳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词作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笔力奔放,雄健豪迈。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宋朝时实施的两项防作弊措施有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

宋朝实施的防作弊措施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因此,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宋朝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科举制度,并不只有两项防作弊措施。

第一,设立“别试”。凡是各级考试主试官、地方长官的子弟、亲属乃至门客应试时,要另设主试官和考场进行考试。有效防止了权要子弟利用人际关系徇私舞弊。

第二,实行“封弥”、“誊录”之法。“封弥”又称“糊名”,不仅要糊住试卷上的名字、乡贯,而且还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封弥官不评卷,评卷官不知姓名,以此来防止作弊。

第三,实行“锁宿”制度,防止主试官受人请托,收受贿赂。此外,还有一整套严禁挟带、传义、替代、举烛夜试等措施,严防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宋朝怎么灭亡的 宋朝被谁灭亡的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灭亡和外族入侵有关。金朝在整个崛起的过程中就会和北宋结盟,然后就会选择一起共同的对抗辽国。金朝在攻占燕京地区之后,就会一直想要霸占北宋的领土。经常后来就选择入侵北宋,然后迅速的进入到首都。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人在被抓之后,则意味着北宋进入到灭亡的阶段。

宋朝和官僚政权有没有关系

在北宋末年时期,蔡京可谓是无恶不作,导致当时的政治气氛极度的黑暗。宋徽宗以出游为名,想要把蔡京的儿子杀掉,然后将蔡京贬到儋州(今海南),可是却没有太多的效果。蔡京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早有了很多忠心耿耿的手底下。

宋朝的历史背景

在我国的历史上,这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主要分成两个时期,一个是南宋,一个是北宋。赵匡胤在发动兵变之后,迅速的掌握大权,创建宋朝更是直接取代原先的后周政权。在宋朝的历史上,由于文化经济还有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也曾经经历过衰落以及繁荣,只是很可惜,在元朝入侵之后,整个宋朝就开始进入到灭亡的阶段。

宋朝的政治制度

在我国的历史上,宋朝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制度,当时的皇帝虽然是一个最高的统治者,但是权力早就已经被文官集团限制。当时的宋朝所对外执行的就是“三省六部制”,另外还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制度,这就是“监司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中央会派出一些地方性官员,然后展开管理和监督,就可以有效加强地方政权的控制,能有效防范于未然。只是当时的政治虽然早已注重于每一个细节,却依然没有太多的效果,导致整个朝代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宋朝的东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东京现在的河南开封。开封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开封自贸区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开封是享誉中国的著名民间艺术之乡,享有中国戏曲之乡、中国木版年画之乡、中国汴绣之乡、中国菊花之乡等美誉,境内有汴绣、官瓷、朱仙镇木板年画等精美工艺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葛怀敏为何一意孤行,让宋朝再次以遭遇失败告终?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葛怀敏的历史内容

可能是狂妄自大,可能是命中注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已经进入到困境中还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因此在面对攻打时一直不为所动。

这一场战局好像已经注定,但是宋朝这一方面却始终不愿意去面对,在经过思考之后就决定重新的卷土重来。在临走之前对于这个安排有一些不满意甚至还拦下战马打算劝阻,可是根本就没有允许,而等到前去时就发现道路已经被阻止,一时之间就陷入到恐慌中。

这就能够打得措手不及,就算拥有着比较出色的军队照样战死沙场,宋朝军队大概有1万多人,全部都是全军覆灭,当前线遭遇失败的消息传到指挥部之后,范仲淹立马就带领军队,可是没有任何的作用。

从此以来的战争早就已经使得北宋方面有着惨重的损失,但同样西夏这一方面也会耗费一些巨大的财力物力,双方在此时就会达成一致。

在合约中有约定,西夏就需要俯首称臣,李元昊也需要接受一切宋朝还会适当性的去提供一些金银财宝,这在历史上就被大家称之为是一次庆历和议。

在这一次的对战中,李元昊真的是用兵如神会有效去利用一个有利的地形位置,然后去让宋朝的军队出征,接着又选择断掉所有的道路,带领军队去发起战争,最后能够获得胜利,宋朝将领根本就不了解,如何作战又并不喜欢去听从别人的意见,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缘故才会导致在对战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优势,遭遇了如此凄惨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宋朝南迁后凭借半壁江山支撑了上百年,为何明朝却仅坚持了十几年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为何南宋就能守住半壁江山,南明却十几年灭亡

首先这是因为南明所处的环境很明显要比南宋更加的恶劣。北宋虽然被金国灭掉,但是在宋朝期间也只不过是丢掉北方的土地,丢掉首都,根基依然还存在。例如在军事这一方面依然还是会有很多精锐部队,还有一些能军善战的西军建制,宋军照样还是可以和金军对抗。明朝因为较长一段时间和清军作战和农民军作战,早就已经失去了实力,虽然说拥有着上百万的军队,但是也全部都是割据一方的军阀部队,战斗力非常的差,没有什么太多的优势。

其实当我们在经过分析之后,会发现北宋灭亡会有着许多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帝王就是一个昏君,在进入到南宋的时候,只需要更换一个皇帝就能够把所有的问题解决,所以才能够支撑得住。明朝会进入到灭亡的阶段,也是因为国家特别的糜烂,最重要的是国家已经进入到一个不可忽视的糜烂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南宁政府依然还在不停的内斗,所以就是因为如此,也导致一个有号召力的继承人都没有,最终就会把这些势力逐渐的击破清皇朝,就能够得到天下。

如果每一个势力都能够团结一致,全部都可以共同的抵抗大清朝,那么在此时必然就可以把清军赶跑,同样也可以坚持很长的时间。南明本身就会占据着半壁江山,但是现在却把一手好牌直接就打的一个稀巴烂,基本上每一次都会如此,只能够说明朝真的是让人觉得特别的不争气。

宋朝的内部就会非常的团结,不仅抗金义军一直子起彼伏,而且连带入党都非常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大家也能够明白清军如果想要消灭掉南明政权,这本身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从一定的程度上大家也可以明白南明政权之所以进入到灭亡的阶段,这根本就没有办法责怪任何人,因为这完全是和自己的原因有关,这点也希望大家一定要特别的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妓两位明末,一位宋朝,一位在东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四大名

历史中,妓女是很常见的一个角色,这也是与古代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有很大的关系,在这里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下历史中的四大名妓吧。

第一位是东晋年间的苏小小,因为自小父母双亡的缘故,所以只能是流落到了青楼,但是她也经常与一些文人之士往来,所以自身的修养也很高,之后遇到了鲍仁,并且资助鲍仁求学,但是在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

第二位是宋朝时期的李师师,也是自小父母双亡,被歌姬收养,并且后来被宋徽宗相中,与宋徽宗有过一段时光,但是后来金人南下,无奈分开,之后被金人送给了可汗。

第三四位来自明末的分别是柳如是和陈圆圆。柳如是也算是反清复明的义士,那时候跟着郑成功一起参加了反清复明的活动,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也是尽力了,相比于柳如是,陈圆圆就显得没有那么爱过了,反而是在明末的时候在田畹,吴三桂和崇祯皇帝之间来回变换,最后也是跟着吴三桂一起被清朝所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唐朝和宋朝女性的妆容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容易被人接受

全文共 175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唐朝宋朝都属于对女性比较友好的朝代,不过相对来说,女性在唐朝更加容易解放天性,特别是在武则天统治的时期。那这次我们准备和大家讲一个比较冷门的小知识,就是唐朝女性和宋朝女性的妆容到底有什么区别。当然古代女性能用的化妆品并不是很多,和现代五花八门的彩妆还有保养品根本就比不了。但每个朝代肯定都会出现不同的审美观,这就体现在平时的妆容上了。到底唐宋谁的妆容会更令人接受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女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化妆的呢?

面对这一个发自内心的灵魂拷问

最早给出的回答是出于《韩非子》的

“脂泽粉黛”

所以,几千多年前的女人们就开始折腾自己了

而且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小仙女们

盛世的女人多娇艳

我们今天来对比下唐代女人还是宋代女人的装扮

更美丽

1、唐代:浓妆艳抹

红玫瑰vs白玫瑰

白玫瑰还是红玫瑰是个永恒之问

大唐流行红白两妆

所谓白妆便是黑长直,只是敷粉描眉,清新淡雅

与纤细淡雅的宋代妆容不同的是

这个“白”你得涂个好几层粉

白到你怀疑人生

怎么白?

就是使用妆粉,类似我们的BB霜和粉底

其实《楚辞·大招》早已出现“粉白黛黑”的字眼

《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米汁制作干粉的过程

后来由于定妆困难

铅粉被发明了出来,内含铅,锌,等化学成分

烂脸?你以为她们不知道么?

不,她们明白

当我们为要风度还是温度困扰时

她们在纠结要么美要么死

“洗净铅华”血色浪漫啊

红妆的代表

就是顶顶有名的大唐第一美女环环了

点面靥,描斜红,贴花锚

红妆的特色便是胭脂的大片晕染

营造出一种艳丽妩媚之态

相传贵妃擦汗后手帕上都是香汗红汁

这样的大红脸蛋可不是谁都能吊的住的

除却红白经典款

女人们在追求美的方面已经到了极致

夸张版的“啼妆”

似悲啼之状,梨花带雨,怎么不让人心生怜爱

“梨花带雨楚楚可怜”

记录在册的唐氏七步化妆

黛 描眉的一种青黑色矿石

置于案台之上研磨,再用水调和画眉

描眉是古代女子妆容的重点

大唐民风开放,唐玄宗时眉形就有约数十种

其中特色的蛾眉,小而短宽,成为了大唐的标志

相比于宋朝的远山眉的清新高雅

唐眉张扬个性,飘逸洒脱

口脂 又称唇脂原料主要是动物髓脂

制成后成膏冻状

朱赤色,猩猩红,万金红,石榴娇等数十种

唐后又流行檀色,就是肉色和橘色调

感觉色号比我们的还多

集齐所有色号是每一个小仙女的梦想好嘛~

大唐Special

唐代妆容颇具特色

花锚是一种额饰

常用金铂等剪成各式花样

用牛鱼鳔制胶粘在额头上

用蜻蜓翅膀剪裁描金制成花锚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尽管大唐人民物质生活受限

可是追求精致的生活仍令人感叹

毕竟想要肤若凝脂,面如桃花

是要用银子砸出来的

唐玄宗光赏赐给贵妃的脂粉钱达百万两之甚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2000元到3000元左右

2、宋代“心机裸妆”

非裸无妆胜有妆

经过约三百年大唐的浪漫狂放后

“心机素颜”的宋妆强势来袭

妆容简约,强调自然肤色提升气质

由于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

宋朝审美已经和文人诗意联系了起来

“薄妆”、“素妆”跟唐代形成比较大的反差

与盛唐妆容相比

宋代惯有的淡妆让人们记住了“三白妆”

何为“三白”?

指的是额头,下巴,鼻梁

这三处着重涂白

其实就是现在的高光……

白里当然要透着红

“薄施朱色,面透微红”

比“微红”更淡的一定是“粉红”

这种少女妆,叫做“檀晕妆”

施粉可以——薄涂打造自然气色

描眉可以——远山眉黛淡雅婉约

倒晕眉,远山眉,长蛾眉在当时十分流行

北宋有名伎画眉百天不重复

最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女子用烟墨画眉

历史上著名的“延硅墨”就有一款专门用于画眉

文人用墨下笔生花,娇娥用墨描眉情志高雅

诗云:“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化妆品这种东西,现在买不起

百年之前的吃土女孩还是买不起

杉木炭墨,柳枝条啥的了解一下……

而宋代的眼妆则延续秦丹凤眼

斜向下的眼型真的像温柔的小狗眼

不过,随着美妆的发展,除了原来就有的柳叶眉

宋代的美妆更是标新立异出现了粗眉

《洛阳牡丹记》里记载的一种“倒晕眉”

便是粗眉的一种

这……你们请自行评判……

妆容简约不等于简单

只是相比于唐朝的金箔

宋代的亮片贴的很有高级感

“妇人竞剪黑光纸团靨,又装鏤鱼腮中骨”

这种装饰有个娇俏的名字——“鱼媚子”

北宋皇后甚至用珍珠作为锚饰

额头酒窝各一颗,太阳穴各挂一串

相比于唐朝奔放强调自我的妆容

宋款真是倔强的保守派

如果你是直男审美

一见钟情是不可能发生在婉约大宋的

还是移步唐帝国的朱雀大街

去邂逅你的红粉佳人吧

小伙伴们,你们更喜欢哪个朝代的妆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浅析宋朝遣辽使节的家族性特征

全文共 3227 字

+ 加入清单

经后唐乱世,五代十国,各色乱世英豪登台灭亡后,赵匡胤趁乱而起,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往后的岁月,宋先后灭掉了后蜀、南汉、后唐、北汉等割据政权,只剩占据了燕云十六州的辽国与之分庭抗礼。宋辽两国打打停停,有过和平时期,有过长期对立交战的时候,而在两国之间总绕不开一种特殊的人物,那就是使臣。

历史上宋朝遣辽使臣分别在两个明显的时间节点活动,分别是公元975年到公元978年这短短的三年间,以及公元1004年到公元1121年这100多年间。

后面这100多年间宋朝共向辽国派出654名不同的使臣。这些使臣也是两国文化和经济交流的窗口和桥梁,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一般都是社会名流和著名人士,他们的家族背景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这其中不乏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

宋朝遣辽使者的整体特征

宋朝的遣辽使臣从方方面面都有其独特的选拔条件,论一个合格的使臣要经过哪些筛选,仪容相貌要过关、出身籍贯要合理、官位特长要拔尖等等都是必要的条件。

据记载,宋遣辽使臣中的正使,光进士出身的就有180人,这些人不仅学历高,大部分还长得容貌秀美,身材魁梧,他们其中还有如范镇、苏轼、苏辙、等诗传千古的文豪,如韩琦、欧阳修、富弼等著名文臣。

还有个更有意思的统计,宋朝遣辽使臣中有大量人在完成岗位职责返回宋朝后,往往都能一路做到宰相的位置上,他们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除去有才华、有官位、有长相这些条件外,家庭背景也至关重要。

宋朝遣辽使者都出自哪些家族有什么特性

当时宋朝使臣很多全部出自于世家大族,据统计,这些遣辽使臣的大家族共有55家,出使次数约190人次,并且往往同一个家族会连续诞生很多个遣辽使臣,他们的关系往往是父子、祖孙和兄弟,他们的家族属性主要分为诗书家族、军功家族和特权家族等。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苏轼的苏氏家族、狄青的狄氏家族、吕夷简家族等。而这55个大族中,有几个家族的势力尤其庞大,出使人数也比较多。它们分别是:

王旦的三槐王氏家族,这个家族在北宋初期就已经隐隐有大族之范,当时王氏家族的王祜在家中院子里种下了三棵槐树,寓意王氏的后代一定能登上三公宰辅之位光耀门楣,这也是三槐王氏名字的由来。

没想到王祜的心愿实现的如此之快,他的儿子王旦真的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并且一坐就是十二年,真正掌权的时间更是达到了十八年。

王旦在位期间通过联姻等举措,使得王氏家族在北宋初年成为了皇族之外的第一家族,门生满天下,权势遍朝堂。

王氏家族出使辽国的共有五人,公元1071年,王氏第三代王诲作为宋朝的使臣前往辽国,到后来的王家第四代王整,第五代王震,还有王婧王伦,都做过宋朝的使臣前往辽国。

韩亿的韩氏家族,这个家族同样是北宋时期的名门望族,“棠棣行中为宰相,梧桐名上识韩家”,说的就是真定韩氏门族之盛,为天下冠。

韩家是正儿八经靠科举起家的世家大族,在五代时韩家还名不见经传。直到公元1002年,韩家韩亿横空出世中了进士,韩家开始逐渐飞黄腾达。

韩亿堪称北宋名臣,他以善断疑案著称,后来官至大理寺丞和参政知事。他的后代有两人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并且韩亿为官时清正廉洁,深受当时的宰相王旦赏识,后来王旦还把他纳为了女婿,能与王家联姻也足以表明韩家当时的实力。

而真定韩家作为当时显赫大族,家族成员代代都有代表宋朝前往辽国的使臣。韩亿本人就在他中进士的20几年后,公元1026年出使了辽国,而他的第二子、第三子、第五子以及他的孙子后来都分别代表宋朝出使了辽国。

曹彬的曹氏家族,前几年热播古装历史剧《清平乐》中江疏影饰演的曹皇后就出身于这个家族。可见曹氏家族的势力有多么显赫,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宋庠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曹氏的家族势力,“今天下言王侯世家者,以曹为首。”

曹氏家族绵延300多年,历经12世,它的兴衰贯穿了整个宋朝,任外界如何风雨飘摇,它的地位始终稳如泰山,即使在南宋国力不足时,曹家的势力依然很强大。

曹氏以军功起家,曹家的曹彬曾是赵匡胤手下的重要将领,北宋建立后曹家水涨船高,后来又通过联姻等手段逐渐扩充势力,最终成为了一流家族。

曹家接连三代人分别作为宋朝使臣被派往辽国。曹彬的第五子曹琮在公元1018年和公元1033年曾两次前往辽国,他的第六子曹珣是公元1022年去的辽国,他的孙子曹偕于公元1049年出使辽国,他的曾孙曹评后来也两次出使辽国。

可以说当时曹家人是出使辽国的主力军,除去上面几个,曹家还有曹仪、曹诱、曹读、曹诵等人都先后出使辽国。

向敏中的向氏家族,向家的崛起历经两个阶段,在五代宋初向家不过是一个小家族,后来向家向敏中于公元980年考中进士,开启了四十年的官宦生涯。

向敏中为人纯谨温良,密静远权,为官又清正廉洁,擅于吏事,遇事敏速,他不仅在地方上政绩卓越,在军旅上也很有远见,当时宋对辽夏用兵时,他在粮饷的运输上表现优异,太宗和真宗都非常器重他,他也不负众望在真宗时期一路做到了宰相。

中的崛起使得向家开始崛起,但此时向家还不能算是一流家族,向家的族人在官场也只是做一些小官当当。真正让向家实现中兴飞黄腾达的是向太后。

她是向敏中的曾孙女,嫁给了宋神宗到达入了权力的中心,历任神、哲、徽三宗时期的皇后、太皇后,在她的影响下向家彻底复兴。所以向家虽然靠科举翻身,但靠特权中兴,说是特权家族也不为过。而向家出使辽国的使臣有与向皇后同辈的向绰,还有低一辈的向宗旦等人。

钱惟演的钱氏家族,吴越钱氏是由吴越国演变而成,吴越的钱穆早在唐代就已经被封王了,后来吴越钱氏在战乱频发,国家生灵涂炭时苟到了最后,一直没选择称帝,并且还帮赵匡胤打败了南唐后主李煜。

由此可见钱氏家族的实力不容小觑,今天我们熟悉的钱学森和钱伟长等都是钱家的后人,可以说钱家正儿八经繁荣了千年之久。

在宋朝时钱氏的族人也是屡屡被派往辽国,以钱惟演为代表,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出使过辽国。

可见宋朝派往辽国的使臣主要出身就是世家大族,并且很多都不是一般的世家大族,向上文提到的宋朝遣辽使多处宰相,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这些使臣本身就出自宰辅家族,这些使臣中共有46人与宰辅家族有密切关系。

可见宋朝遣辽使者的的家族特性有多么明显。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两国使臣必须都是优中取优的人,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家庭背景,超高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涵养,最好是社会各界的著名人士和社会名流,比如诗人、学者和名臣等等。

而这些世家大族因为家底殷实,培育人才的本领同样高超,更何况他们天然就占了家庭背景这一优势。所以宋遣辽使臣往往都是在他们这些人中选拔。

其次,外交使臣这份工作有很强的保密性,用同一个家族的人作为使臣不仅能够保证外交的私密性,还有利于外交经验的传承。

最后则是宋朝是由中书和枢密院协同选拔遣辽使臣的,这些机构的官员几乎也是由世家大族组成,他们选择使臣时选到同样是世家大族子弟的头上自然是水到渠成。

源源不断的宋朝使臣究竟对两国关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前赴后继的宋派辽使臣加深了两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冲突和利益冲突。

宋辽双方使臣每年都会互相赠送礼物,这些礼物种类丰富包罗万象,宋朝送给辽国的礼物有金花银器、水晶白玉、腰带罗纱等,辽国回赠宋朝的有马匹、器服、方物等,这些礼物极大的丰富了两国的经济生活。

在文化上宋辽使臣的交流也很频繁,辽国钦慕宋朝繁荣的文化,每当宋朝使臣到了辽国,辽国人就会拉着他们谈文说史,吟诗助兴,而宋朝使臣也能从辽国带回来先进的文化,比如,高效的养马方法、服紫窄袍的服装特点等。

有时候宋朝的使臣也不仅仅只是充当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做做礼节性交往,互换礼物这些事,他们还承担着一些特殊的使命,比如获取辽国重要信息的职责,也就是刺探情报。

宋朝曾专门派使臣程琳去打探辽国皇帝的行踪,这些使臣因为去到了辽国腹地,接触了辽国高官贵族,带回来的消息普遍具有真实性,成为了宋朝制定对辽政策的重要参考意见。

可以说宋辽使臣在那个年代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正是因为他们才保证了和平的车轮滚滚前行,如果不靠他们进行友好的交流,一味轻率作战,后果不堪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宋朝多少年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

宋朝建国于公元960年—1279年,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宋代,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推动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为什么宋朝是历史上餐饮业最繁荣的时期?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北宋为何被誉为中原饮食文化的巅峰

宋朝的饮食文化本身就是当前独树一帜的奇葩,宋朝人一般对于饮食也会拥有着较高的精细程度,所以也就会拥有着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美食,而且也会拥有着各种不一样的烹饪方法。在宋朝的大街小巷中会拥有很多有知名度的酒店,还有小饭店,早就已经构成了一个繁华的世界。

宋朝的北方人民一般都会比较喜欢吃麦粟,南方人一般都是喜欢吃稻米。宋朝的饼主要是指用面食所制成的食品,这就是一种主食,已经成为了家家户户都不可以缺少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比如说在中国美食中的饺子,在宋朝也会被称之为扁食,得到了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喜欢,另外还会有杂粮,直到宋朝期间豆芽才作为可食用的蔬菜出现在民间。

宋朝因为受到独特味道的影响,再加上猪肉的禁止,所以在招待宾客时就会把羊肉作为首选,会受到黄金贵族的喜欢。羊肉往往会拥有着外焦里嫩的特点,鲜而不膻,基本上防控每一年都需要消耗接近40万斤的羊肉,而且会用各种不一样的方法,在经过熬煮之后,羊肉就会拥有着烂熟香的特点。

在贵族的带动之下,民间对于吃羊肚,吃炖羊,吃羊腰,吃羊杂碎也会拥有着日益高涨的热情,对于羊肉制品适中都会情有独钟。伴随着大家都会比较喜欢吃羊肉,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普通的老百姓可能根本就吃不起羊肉,只能够选择吃猪肉,比如在宋朝时期,苏东坡就选择改了一个新潮的猪肉吃法,这就是我们所喜欢的东坡肉。而经过熬煮之后,也会拥有着软熬不烂,肥而不腻的特点,拥有着非常浓郁的口感,所以也同样会被大家称之为是独有的一道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汴京是现在哪里 宋朝汴京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的汴京指的是现在河南省的开封市,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在这里建都,北宋曾将这里定为都城,并称其为东京,东京见证了北宋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变迁,这里人口最多的时候曾高达两百多万。

汴京在古代又被称为是“汴州”、“东京”、“大梁”等等,战国时期的魏国曾在此建都,那个时候汴京被称为是大梁,而之后五代十国国家上下分裂割据,这里的地理位置由于非常适合发展农业,所以许多朝代也争先恐后的在此建都,比如说后梁、后晋、后周的都城都在这里。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称帝,而他也是选择了以河南开封为都城,并称其为东京,同时还设立开封府府尹这样重要的官职。后来由于金兵入侵,南宋不得不被迫迁都到今浙江杭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宋朝文学常识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129.《陋室铭》、《秋词》选自《全唐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外集》作者刘禹锡。《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谥号“元公”,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30.《记承天寺夜游》、《浣溪沙》、选自《东坡志林》、《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131.《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谨,南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宋朝在唐朝之前还是之后 唐朝和宋朝谁在前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是在唐朝之后,中国朝代的顺序如下:夏、商、周、秦、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宋朝分为南宋跟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一共有18个皇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在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经历三百余年后,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不过宋朝虽然建国只有三百多年,但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高度发达的朝代,其繁荣程度超过盛唐,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宋朝美食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美食主要有东坡肉、火腿、火锅以及汤圆等。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属于江南一道传统名菜,据说是北宋诗人苏轼所创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于当地猪肉比较多,价格也便宜,所以他想出了这一种吃法,后来在发展之中,盛行于江浙地区。

火腿:相传也是由苏轼所发明。苏轼所讲述制作火腿的方法是“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油尽去。藏火腿于谷内,数十年不油”。

火锅:据说是宋朝美食家林洪所发明。

汤圆:发明于宋朝。南宋词人姜白石在一首诗中写道,“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宋代人用吃汤圆的方式含蓄的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圆相聚的复杂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宋朝多少年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宋朝,是中国古代一个强盛的的王朝,人们经常所说强汉、盛唐、弱宋,宋朝贫弱的形象在广大人民之间根深蒂固。但是实际上宋朝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GDP甚至排名世界第一,其社会的繁荣程度甚至远超我们所说的盛唐。

宋朝从960年至公元1279年,一共经历3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北宋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北宋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北宋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并设陪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与东京开封府合称四京。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南宋

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公元1138年,宋室南迁行在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金国几度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南宋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

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政府腐败,处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建立大蒙古国,1211年开始大举南侵进攻金朝。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至此覆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