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福寺抗战阵亡烈士墓通用20篇

浏览

4713

文章

456

陆军第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陆军第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军第六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位于从化区良口镇六三市石榴花山,年代为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南从公墓方亭外缘外延10米,其余从公墓墓道、墓边线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公墓南侧现状道路南边线,西至105国道新城南路段现状路东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延50米。

良口镇:良口镇地处从化市北部,距从化市区25公里,总面积530.8平方公里,总人口37139人,下辖27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居委会。境内有美丽的流溪河和流溪温泉度假区,是一个山水秀丽的山区镇。 良口镇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旅游资源丰富,与流溪温泉度假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黄龙湖度假区、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等旅游景点连成一片,让游。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吴体珂烈士墓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吴体珂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体珂烈士墓位于万州区郭村镇向泥村4组。

吴体珂(1915—1934),又名吴成元,万县龙沙乡大地村(今万州区郭村镇)人。1928年,吴体珂在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共青团,1929年秋转为中-员,后任省四师党支部书记,与其他同志一道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2月,因叛徒出卖被驻万军阀王陵基逮捕,他不畏酷刑,拒不承认共产党员身份,被敌人押至重庆关押。后经家人多方营救,半年后,-当局以“学生年幼无知”,将他释放出狱。

吴体珂出狱后,回到省四师复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3年,他参加中共万县县委工作并任委员。1934年,县委组织第二次兵变,他发动省四师的学生和学校附近的农民参加起义。后因叛徒出卖,兵变失利,吴体珂与县委书记邓述民,县委委员何超腾、朱斌等先后被捕,他们受尽敌人酷刑但毫不畏惧。7月31日,吴体珂等人被军阀杀害。牺牲时,吴体珂年仅19岁。

万县解放后,有关部门在吴体珂家乡为其修建了烈士墓。

信息来源:重庆党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抗日殉国烈士墓位于泾县城西北25公里、云岭乡南堡村后黄龙岗。

该墓葬有新四军蔡启等131位指战员的遗骨。该地是一条高10余米、长约1公里的黄土岗,南北绵亘,远看像一条卧龙,故名黄龙岗。岗上有一条人行小道,是旧时云岭至泾县的必经之路。小道右侧约7米处的土岗上,有一座土墩,墓高2米、长3米,墓前有碑,碑高1米、宽0.78米,于1952年闰五月二十日,楷书,落款为柳松林、章志明等51人。

皖南事变后,烈士坟莹散布在云岭的山山岭岭,不能公开祭扫。当地农抗会的会员自发组织起了“孤坟会”,将烈士遗骨集中在一起,筑起一座坟墓,每年清明以挑孤坟为名,对烈士的坟莹进行培土和祭扫。这种自发胜的扫祭活动,直至1964年抗日殉国烈士墓由云岭纪念馆接管才告结束。抗日殉国烈士墓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56年1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黄子文烈士墓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黄子文烈士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子文烈士墓

时代:近代

地址:三原县陵前镇

保护范围:墓冢和墓碑本体。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米。

2018年,黄子文烈士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陵前镇:三原县陵前镇位于三原县城以北偏东20公里处,西临浊浴河,东接富平,因其位于康太祖永康陵之南而得名,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7.3万亩,人口3万,辖21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内有210一级公路纵贯南北,县干、镇干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电力丰余,投资1400万元建有110KVA变电站,通讯发达,实现村村通电话。 近年来,陵前镇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公墓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越秀区永福路35号永福中心内。

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涉及军事保密区域,其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正在与有关部队沟通协调。为此,本次仅标出文物本体,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正式划定、公布前,对其周边建设行为的管控,仍按照穗府〔2015〕24号文中规定的临时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外缘延伸5米)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进行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山抗战旧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历山抗战旧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山抗战旧址位于莱芜市钢城区汶源街道,年代为1939年。

2015年6月23日,历山抗战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汶源街道:黄庄镇是牟汶河发源地,隶属山东省 莱芜市 钢城区。东依沂源,南临新泰,全镇区域面积100平方公 黄庄镇里,辖4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8万人,其中行政人口3.2万人。黄庄地理位置优越,人流物流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便捷,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通柏油,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是钢城热点开发区域。 经济发展黄庄镇致力于率先突破率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棵榆树镇沿江村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三棵榆树镇沿江村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三棵榆树镇沿江村东部公路旁边,距村中心1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三棵榆树村7.5公里。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0平方米,1946年10月形成,2003年7月整修。

1946年10月,按照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的指挥,国民党军沿沈阳、抚顺、新宾一线进犯通化。10月中旬,国民党五十二军一九五师攻占新宾以后,继续向通化进犯。10月19日,其进占新宾旺清门。我东北民主联军三纵队七师二十团、二十一团趁敌立足未稳,于当夜向敌发起攻击,在新宾县旺清门和通化县英额布区三棵榆树村下排屯一带,与进犯的国民党五十二军一九五师五八四团二营展开激战,一举击溃来犯之敌。通化县三棵榆树镇沿江村革命烈士墓安葬着此次战斗中牺牲的李成才、吴志安、毛功勋、贾福余等6名战士。

1946年10月形成,利用于1968年12月,遗址得到保护和利用。(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沿江村:沿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

全文共 1460 字

+ 加入清单

平山烈士墓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

陈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岭乡樟脚村犁壁岭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他偕同学破狱而出,参加暴-动-。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负伤,仍英勇杀敌。广州暴-动-失败后,起义部队转战到达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与中共福建省委接上关系。尔后于漳州、厦门两地,宣传、发动劳苦大众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卖,被敌逮捕,囚禁于漳州镇台街法院监狱。在狱中备受拷打,全身血肉模糊,因刑重罹病。他通过入狱治疗医师的协助,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派人将他营救出狱。出狱后,福建省委改派他参与领导晋(江)南(安)惠(安)一带地下工作。1929年9月中旬,中共惠安县委正式成立,他任县委委员。12月,接任中共惠安县委书记。

1930年4月,福建省委调他任中共泉州特委军委书记。他偕特委组织部长蓝飞鹤回惠安,在乌面宫、大埔园寺等地召开会议,整顿和加强地方革命武装,扩大武装队伍,恢复和重建一批乡村党支部。

6月,省委决定在惠安举行武装暴-动-,他和蓝飞鹤利用社会关系,深入县城的民团常备队、-队及驻惠海军陆战队做策反工作。7月,省委书记罗明来泉州、惠安检查工作,决定成立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任命陈平山为总指挥。嗣后,陈平山和特委、县委其他领导人分头到各地加紧准备暴-动-前的各项工作。8月初,泉州特委和惠安县委在五陈山尾村召开会议,决定于9月中旬举行暴-动-,惠--破,惠北打援,然后合攻县城,进军三坪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正式成立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二个团,惠北以涂岭工农革命军500人为基础成立第一团,陈平山任第一团团长兼政委。第一团的任务是攻打涂岭惠枫车站,解决地主恶霸,并伏兵陈同关狙击来自莆田的援敌。

9月14日夜,红一团战士佩挂“红军”臂章,集结于恒德堂,陈平山作简短动员和战斗部署。15日三更暴-动-开始,部分红军战士控制地主恶霸的老家西吴村,其余战士四面围攻涂岭街恶霸老剿惠枫车站。由于地主武装据守车站炮垒顽抗,红军战士砸不开铁门,进攻受阻。凌晨时,附近村数百群众以为是盗匪抢劫,冲进涂岭街道前来救援。为避免与群众发生误会,红军队伍撤出战斗,扼守泗洲、洪厝坑一带。

惠安暴-动-失败后,根据省委指示,陈平山以菱溪、泗洲、樟脚、寨后、后楼、洪厝坑为据点,大力开辟游击活动区,使北起枫亭,南至驿坂,纵贯30华里的地带出现“赤色区”。

1931年1月7日,陈平山为迎接莆田特委和红军教导队进驻三坪山区,由仙游园庄赶回涂岭,途经寨后村的苦鸟笼湾处,突遇敌人伏兵袭击,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时年27岁。

1986年惠安县人民政府建立陈平山烈士纪念碑,原福建省委书记罗明为纪念碑题写碑名“惠安红军总指挥陈平山烈士永垂不朽”。2001年12月泉港区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重修纪念碑。

信息来源:洛江区委党史研究室

樟脚村:樟脚村概况樟脚村位于泉港区涂岭镇西北部山区,距镇政府约11公里,是原0泉州特委军委书记、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总指挥陈平山烈士的故乡,也是泉港区老区革命据点村。全村现有户口数694户,人口2584人(其中蒙古族265人),下设11个村民小组。全村山地面积约8000亩,耕地面积约905亩。全村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常年农作物以水稻、地瓜为主,兼作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陆龙飞烈士墓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龙飞烈士墓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陆龙飞,又名龙春,1907年生于金山区枫泾镇长安村。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受党委派,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与共同任教的中共党员袁世钊一起白天上课教书,晚上走村串户,宣传反封建反恶霸的革命道理,发起农民成立农民协会。1927年秋,中共江苏省委派陈云同志回家乡青浦。陆龙飞、袁士钊很快与陈云取得联系,同青浦小蒸革命力量汇合在一起,组建农民革命军,陆龙飞任枫泾农民革命军指挥。1928年1月11日晚,他与其他同志一起发动了震惊江浙五省的“枫泾暴-动”,并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松江县第一独立支队”的名义处决了当地民愤较大的7名恶霸地主,焚烧了他们的田单、契据、债券、并将没收的大米、银元分给贫民。1月12日清晨,农民暴-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广大贫苦农民奔走相告,到处赞扬农民军的声威,“共产党,扒平工,财主人,泪汪汪,一夜杀掉七只狼”的歌谣,也随之传遍枫泾周围和邻县农村。1月19日临晨,农民军被国民党军队突袭包围,陆龙飞率领同志们与敌人展开激战,并掩护同志们突围,最后因弹尽力竭而被捕。在狱中他坚持斗争,表现出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1928年1月26日下午,陆龙飞同志在枫泾文昌阁英勇就义。

地址:枫泾镇西三里塘西北

电话:57353488

陆龙飞(1906-1928),生于枫泾镇长安村。一九二五年在松江二中求学时,受著名共产党人侯绍裘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受党组织派遣,他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斗争。他与袁世钊等一起建立了中共枫泾独立支部,并组织贫苦农民,成立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数千人,一时成为浦南革命活动的中心。党的“八·七"会议后,与青浦的革命力量汇合在一起,建立了农民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刘楼十八烈士墓地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刘楼十八烈士墓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楼十八烈士墓地,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刘楼镇。2015年6月23日,刘楼十八烈士墓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楼镇:刘楼镇位于东明县的西南部,属黄河半滩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蒙阳红石榴作为刘楼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初具规模。 刘楼镇党委政府从2000年起,经多次实地考察、市场调查、专家分析于2001年引进蒙阳红石榴新品种,投资30余万元,购苗木14万株,在全镇15个行政村广泛栽植,使刘楼镇的石榴园区面积达到了5200亩,2002年度,由于护理到位、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抗战胜利71周年手抄报资料

全文共 1396 字

+ 加入清单

抗战胜利71周年即将到来,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正发愁抗战胜利71周年手抄报怎么取材?抗战胜利71周年相关资料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分享一些关于抗战胜利71周年的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

跋扈倭奴犯我邦,中华儿女保家乡。

国因积弱遭凌辱,人以蒙羞受毁伤。

赤胆忠肝驱虎豹,出生入死打强梁。

狼烟扫尽红旗艳,警惕东洋再发狂。

浣溪沙·抗战胜利71周年

愤怒思潮涌万千,腥风血雨忆流年。家仇国恨刻心间。

七一春秋欣胜利,恶毒倭寇灭人寰。中华雪耻理当然。

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感寄

难忘乙酉起雄雷,已把中华噩梦摧。

血泪襟沾碑刻痛,疮痍垣叠恨成堆。

八年仇账能清算,百万生灵还不回。

今又贼心重复活,前倭虽死未同灰。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水调歌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

贼倭侵天国,壮士发冲冠。军民义愤迎敌,戮力挽狂澜。铸就铜墙铁壁,热血挥疆洒海,义勇薄云天。纪念御倭史,祭烈泪潸潸。

国铭耻,黎血恨,志刚坚。睡狮已醒,中华崛起势昂然。万里风鹏正举,阔步复兴之路,筑梦震瀛寰。世界和平日,歌舞共婵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

文明历史五千年,倭寇侵华国倒悬。

有日皆成残暴日,无天不是杀人天。

兴亡国共求团结,生死英雄赴赵燕。

海峡同圆中国梦,复兴大业写新篇。

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感怀

常温历史紧绷弦,警觉东瀛肇祸烟。

举国军民同敌忾,务防贼寇死灰燃。

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诗歌《绥远抗战》

冬雪刺面,远程奔袭,

争回失地,战马嘶咽,

收复绥北的百灵庙,

绥远抗战把敌人全歼。

红格尔图,至敌前沿,

中国守军,英勇再现,

重点战略地带捍卫,

傅作义民族立场尊严。

肃清那绥远境内伪军,

日军西侵的阴谋破灭,

红军领袖发给将军贺电,

胜利振奋国民百灵庙大捷!

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

穷兵黩武小扶桑,犯我神州贼胆狂。

东海水深凶未洗,南山竹尽罪难详。

腥风血雨当年事,铁马金戈岂可忘!

保卫中华圆国梦,强龙飞跃震穹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1、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地点:北平西南卢沟桥

经过:平城外进行军事演习,借口士兵失踪,要进城搜查,遭到守城国民党军的拒绝,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

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党中国军队(二十九军)奋勇抗战英雄:佟麟阁、赵登禹

影响: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反侵略战争。

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答: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1、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2、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3、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早已准备扩大事端。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持续六周性质: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反下的最严重暴行之一

方式: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残忍手段

罪行:在占领南京的六周里,最南京居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血腥屠杀,人数达30万人以上

3、共赴国难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海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在大江南北开展对日战争。国民党开赴抗日前线,从正面抗击日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后田庄六十二烈士墓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田庄六十二烈士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六十二烈士之墓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100米。

后田庄村处在山东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处,在抗战时期战略地位非常重要。1938年,这里就成立了党支部,组织了一支11人的小游击队,名叫“东临支队”。不久,游击队发展到100多人,改名“长迩支队”,1939年编入卫河支队,1940年初编为八路军先遣纵队1团3营10连。1940年2月7日,10连奉命开往南宫,参加打击顽军石友三部的战斗。经过13天激战之后,10连乘胜追击时,与来自河北省邯郸的3000余名日军遭遇。日军将10--士包围在馆陶县赵官寨村的一座民楼内。全连62位战士在教导员孙树声、连长王德林指挥下与日伪军血战一天一夜,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歼敌百余名。凶残的敌人调用飞机轰炸并纵火焚楼。22日,10--士仅剩16人。在弹尽粮绝,又无外援的情况下,战士们砸烂0-,跳楼0-,壮烈殉国。62位战士殉难的消息传开后,《新华日报》发表了歌颂英雄的文章,129师师长刘伯承也给予了表彰。由于当时处在战乱时期,暂时将战士的遗体在当地埋葬。

1946年,人民政府重修了坟茔,将62位烈士的忠骨由赵官寨移葬至10连的诞生地东古城镇后田庄村。原冀南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于笑虹亲自撰写了碑文,记述了这次战斗的始末。

1992年,六十二烈士之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4月,又被公布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清明节及其它重要节日期间,都有许多干部群众前来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和寄托对革命烈士哀思。

2015年6月23日,后田庄六十二烈士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古城镇:东古城镇位于山东省最西部,与河北省馆陶县隔河相望,是山东省的西大门。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耕地9.2万亩,辖84个行政村,人口7万。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106、306国道、008省道在该镇纵横交汇,交通便利。优质大蒜、名优特稀果品是该镇的农业特产。粉皮加工业、化工、铸造业是该镇的优势主导产业。大蒜种植在该镇有几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在北京市古北口镇南关外国道西侧长城脚下,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遗址,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高6米,底部直径15米,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门垛两旁写着一幅挽联,上联是:“大好男儿光争日月,”下联是:“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是“铁血精神”。在墓前方竖着一通高2.5米花岗岩石墓碑,碑额中间镌刻着:“癸酉年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落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立”。

1933年,古北口长城抗战结束后,在古北口东南两关,大街小巷尸横遍地,山谷田野,到处都有阵亡将士的遗体。牺牲在路边街巷的将士,由群众掩埋在菜窖里,山谷田野的遗体则由杨令公庙道人王乐如领人择地掩埋。后来,即中日“塘沽协定”签定后,由国民党中央政府起运500具尸骨赴蚌埠立墓另葬,还有一些尸骨,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捐款,古北口商务会牵头,请道人王乐如组织群众,再次从田野山谷收敛尸骨360余具,在古北口南关外西山根处挖了一个大坑,把这些尸体全部埋在坑内,一层苇席,一层尸体,共埋3层,最后在上边堆起一个高大的坟头(从此人们就称它为“肉丘坟”)。在坟头的四周砌起一道花墙,在花墙的门垛上写上挽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坟前竖立一通墓碑。从此,这个公墓即成为炎黄子孙抵御外侮入侵的历史见证。可惜,在“文革”期间,此墓遭到破坏,墓碑被推倒,花墙被拆毁,坟头险些被铲平。

1993年,由密云县政协倡议并牵头与县政府共同操办,对公墓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修复,同时又新建一座“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和碑亭。碑亭内竖立一尊长2.7米、高1.5米、厚0.3米的黑色理石镌刻的卧碑,卧碑的正面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题写的“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12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卧碑的碑文背面详细地记述着长城抗战古北口的战役的全部经过。

古北口村:古北口村来到古北口镇古北口村,在村南紧邻出关处的隧道旁,一座四米高用行楷镂金大字写着“古御道”的仿古牌楼,格外显眼。沿牌楼望去,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一条四米宽用青石板铺成的古道蜿蜒伸向蟠龙山深处。村支部书记宋立滨介绍说,起初这条古御道是1682年清康熙出关时修建的,如今为了重塑边塞文化、发展休闲经济,镇里参照当年的历史文献对其进行了复古改造,整条御道宽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伍中豪烈士墓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伍中豪烈士墓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

伍中豪烈士墓位于安福县平都镇五里岗。

1993年6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1993]55号)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平都镇:平都镇为安福县治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7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25亩,森林面积53100亩,人口7.6万,辖19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142个自然村。镇内有孔庙、东山文塔、洞渊阁、莲舫庵等名胜古迹,自古人才辈出,涌现出王庭王圭 、欧阳必进、王造时等历史名人。 平都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开放强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刘立平烈士墓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立平烈士墓位于乐山市市中区明月烈士陵墓中。明月烈士陵墓于1982年建于乐山城区牛咡桥附近,1999年迁移至乐山市中区九峰镇明月村境内,占地3亩,2000年,将分散在全区范围内的烈士墓碑集中搬迁至此,包括刘立平在内的革命烈士墓碑44座(其中23座为无名烈士)。

刘立平,乐山市市中区演武街人,生于1915年2月。1937年9月参加成都“星芒社”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因形势恶化,疏散回乐山工作,失去组织关系。1942年冬,去成都找党组织关系时被逮捕。1943年初被送往重庆五云山“战时青年训导团”受训。在狱中与进步青年坚持斗争。同年秋,敌人强迫受训人员举手同意“--宣言”时,拒不举手,并继续传阅革命书刊,同敌人作斗争。1944年冬,经保释出狱。1949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与难友分析时局,共同对敌人作斗争。于1949年11月17日在乐山城区较场坝新码头壮烈牺牲,临刑时高呼“共产党万岁”。

1984年7月16日,乐山地委组织部批复,恢复他的党籍,党龄从1938年秋算起。1986年3月28日,四川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2010年9月,乐山市中区对明月烈士陵墓进行修缮改造,新建石刻浮雕壁画,青石板地面铺装以及绿化,无保护级别和利用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孩子适合看的抗战影片,父母们务必收藏!

全文共 3163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电影是治愈各种创伤、保持希望、梦想、纯真、友谊、自信、勇敢、诚实、爱、敏锐的感受力等各种正面而美好的品质的有效方式。而作为新一代接班人,要从小就培养爱国意识,本文小编就来为您推荐孩子适合看的抗战影片父母们务必收藏

适合给孩子看的抗战电影

《闪闪的红星》

年仅八岁的潘冬子就是穷苦人家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和小伙伴椿伢子天天眺望南山盼望着当了红军的爸爸早日打到柳溪,除掉胡汉三,为被胡汉三残害的奶奶和伢子妈报仇。胡汉三闻知红军就要打过南山,惊慌失措,准备仓惶逃命。临走前恶狠狠扬言:就是走,也要杀了冬子母子,斩草除根!胡家大宅前,冬子和妈妈被五花大绑在柱子上。胡汉三恶声叫道:“谁家男人要是再敢当红匪,潘家娘俩就是下场!开枪!”千钧一发之时,吴修竹、潘行义率一队红军打进村子,爪牙束手就擒……

《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长在白洋淀附近的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日寇杀害和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被敌抓走,决心报仇,想找到游击队跟他们一起生活。可他没有枪。为缴获一支枪,他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误当作汉奸,闹了笑话……。

《地雷战》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艰苦的年月。本片所描写的,是当时在胶东抗日根据地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日本强盗不断地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军区为了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加强边沿地区的对敌斗争,特地从主力部队抽调一批干部,来组织和领导各地的民兵武装;同时,还集训了一批民兵骨干,学习使用地雷的本领,号召人们对日本强盗展开地雷战……

《少年英雄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牺牲46年后终被追认为烈士。

《地道战》

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当地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此后,高传宝和新支书林霞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总结了地道斗争的经验教训,带领高家庄人民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抗击敌人的武器……

《上甘岭》

1952年秋,正当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攻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借用武力达到他们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的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张忠发,率领全连战士坚守上甘岭阵地。他们曾一度被切断与后方的联系,缺粮缺弹缺水,情况艰难,但战士们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在坑道里坚持了二十四天,完成了拖住敌人的任务,使中国人民志愿军获得大反攻的胜利,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形势,迫使美方代表在板门店重新坐下来谈判,并最终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铁道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山东临城枣庄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牵制敌人兵力。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组织游击队先在陈庄开设一个炭场作掩护,袭击了几次火车,武装自己,并供应军区一批武器,被老百姓称为飞虎队。敌小林部队调来特务队,妄想消灭飞虎队。英雄们先下手为强,袭击洋行,又袭击了客车。迫使敌人将进山“扫荡”的兵力撤回一部分来对付飞虎队。但飞虎队的英雄们行动神速,又有群众的大力支持,敌人根本找不到飞虎队的踪迹,连狡猾的特务队长冈村,也狼狈不堪。日本侵略者勾结国民党反动派,围攻游击队。刘洪负伤,住在芳林嫂家中养伤,这里便成了游击队领导集会的地方。芳林嫂的丈夫前些时候牺牲,芳林嫂对刘洪细心照料,因此,二人渐渐相爱了。冈村侦察到游击队活动的地点,突然袭击。刘洪、李正迅速打了个反包围,消灭了敌人,冈村逃脱。敌人恼羞成怒,便到处放火烧村庄,进行报复……

《神秘谷》

一部描述了两个山村少年在秘密山洞里利用地形地貌与日本鬼子周旋,并协助新四军侦察员摧毁了敌人弹药库。该片具有喜剧效果,导演郑宁表示,抗战题材的儿童片不宜将仇恨发挥到极致,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们曾经发生了什么。

《鸡毛信》

抗日战争期间,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河北省元氏县)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有一天接受民兵任务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和伪军,海娃急中生智利用老绵羊的尾巴保住了鸡毛信,鬼子被海娃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里报告的情况,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

《小伙伴》

八路军的通信员小王,每次都把文件送到交通站小荣的妈妈家中,这样他与小荣成了好朋友。小荣很羡慕小王,有时也和妈妈一道送文件。不久妈妈被汉奸捉去,小荣参加了八路军,担当起母亲送文件的任务。抗战快要胜利时,部队把小王、小荣送去学习,准备为革命担负起更重大的任务。

《黄河少年》

赵志燕原在大地主孙元臣家当长工牧马。日寇入侵,孙元臣当了汉奸,将赵志燕的父亲丢进了黄河。自那日起,赵志燕便怀着满腔的仇恨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烽火少年》

1943年的冬天,华北某地一支八路军游击队在配合主力部队取得重大胜利后,前往根据地苏家庄。途中,他们在密林里发现了腿部受了枪伤的孩子小松。后来小松参加革命,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另有同名电视剧《烽火少年》。

《金锁》

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抗战时期,日寇加紧搜查我江南新四军的兵工厂,一面又妄图搜光农村的废钢铁,卡断我新四军兵工厂的原料来源。儿童团员金琐在党的领导下,机智地与敌人斗争,使鬼子和汉奸的搜查接连扑空。他搜集了大量废钢铁支援新四军。

《两个小八路》

该电影根据同名小说《两个小八路》拍摄。1943年,八路军某部独立三团的小通讯员孙大兴受伤,由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在刘集隐蔽下来。大兴和小武发现敌人准备对我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的行动情况后,偷偷烧了敌人的囤粮。他们的行动打乱了党组织的安排。

《苏小三》

苏小三的父母被日寇炸死,自己又被汉奸高文龙骗卖到杂技班过非人的生活,他终于逃出来了。然而,在抗日烽火遍及全国,日寇疯狂侵略的年代里,他将逃向哪里?苏小三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活。

《鹿鸣翠谷》

本影片描述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三个小战士,在寻找部队的途中,救下了一个襁褓中的烈士遗孤和一头失去幼鹿的母鹿。他们一路上历尽艰险,机智地同日本侵略者及汉奸特务展开了斗争,小战士铁子英勇牺牲,抗联小分队赶到后,消灭了敌人;由梅花鹿引路。丫蛋、文文和抗联战士们找到了牺牲的铁子……抗联小分队带着孩子们返回驻地,梅花鹿引颈长鸣,鸣叫的声音回荡在长白山的翠谷之中。

《战争童谣》

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北某地。一位因战争失去双亲的孤儿小草,为了保全山村做出伟大牺牲的民族英雄。

《乡亲们》

1993年内陆电影《乡亲们》讲述了1942年春夏之交,日寇对冀中平原进行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一天,日军指挥官小野带兵包围了小八路们栖身的宋家湾,枪杀了隐藏在栾老太家的轴子。愤怒的乡亲们奋身向日军冲去,用生命和鲜血保护着巴大坎和苗秀,换来了他们的新生。

小编寄语:如果您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要有爱国意识,不妨带着孩子一起重温经典抗战电影,共同回顾往昔那段峥嵘岁月吧。关于儿童居家防触电的知识还在持续更新,请您一定锁定我们的相关栏目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袁海扬烈士墓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袁海扬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袁海扬烈士墓,位于珙县仁义乡仁义村,距珙县县城48公里。

袁海扬(1906~1928),出生于珙县仁义乡(原属宁泰乡)桂香塝。1923年考入宜宾叙属联立中学。1926年任叙州学生联合会常委。同年秋,入宜宾中山中学学习,加入共青团,担任团支部委员,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0月,经党组织推荐送重庆中法大学就读。1927年春,被党组织派往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学习。“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夏斗寅部进攻武汉时,参加学生军独立二团三营保卫武汉之战。8月,回家乡珙县建立中共珙县孝场支部,任书记。采用“五子会”发展农民协会。1928年春,中共珙县特支成立,复任书记。同年4月,中共珙县特支设立干事会,任军委书记,指导珙县、长宁、兴文三县联片革命活动,并负责珙、兴党组织和农协工作。后与其兄袁廷扬藉任孝场冬防队长之机,领导40多名农协会员在义村坝训练,获长-4支,组织农民武装数十人,拟举行暴-动-。后因情报泄露,于同年9月被当地--逮捕。10月29日,在珙县城南门外义冢地就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珙县人民政府兴建袁海扬烈士墓。烈士墓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由墓园、主墓、墓碑、生平简介、围栏、墓园梯步六个部分组成,墓园用青石板铺贴,主墓采用花岗石装饰面层,墓碑、生平简介采用青石、大理石雕花刻字,青石雕花护栏围园。墓地四周种植树木花草,整个墓园庄严肃穆。1983年被珙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仁义乡:2019年,撤销仁义乡和恒丰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孝儿镇管辖,孝儿镇人民政府驻中心街1号。【基本情况】 仁义乡位于珙县西南部,距县城43公里,东邻底洞镇,南连保平乡,西接孝儿镇,北介恒丰乡、珙泉镇。幅员面积38.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65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0981.6亩,其中田7642.2亩,土3339.4亩,总人口12218人。森林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志航烈士墓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高志航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高志航烈士墓,位于通化市东昌区南山福园。烈士墓由高志航半身汉白玉像和基座组成。基座正面刻有高志航生平事迹。此墓是高志航衣冠冢。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字子恒。1908年5月14日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乡一位分期农民家中(后其家迁到通化市东昌区龙泉路40号)。1924年高志航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奉天中法中学。同年考入东北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为立志航空、报效祖国,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志航。1925年11月赴法国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空军第四大队,与侵华日军展开首次空战,一举击落敌机6架,成为当时中国空军的“战魂”。1937年11月12日,高志航在周家口机场壮烈牺牲。

2006年8月14日高志航烈士墓落成,高志航长女高丽良和长子高耀汉参加了落成仪式。每年清明节都有社会各界人士来此祭奠。

信息来源:通化市东昌区委党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抗战期间为何将重庆定为陪都?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全文共 1254 字

+ 加入清单

抗战时期,淞沪会战打了有3个月之久,中日双方的军队有成建制地投入到了战场当中,同时又成建制的报销,最终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之后近在咫尺的南京从地理上来说已经是无险可守。面对来自华东与华中两个方向军反的日本军队,国民政府仓皇的撤回到了武汉。问题是一马平川的武汉仍然是无法挡住日寇的兵锋。

在武汉做短暂停留之后,中央中枢不得不继续西撤进入四川盆地。历史走到这里仿佛再现了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乱的景象,如果不出意外,成都将成为指挥中心直至胜利。但现实又与历史不一样,这次国民政府没有选择成都,而是把临近的重庆定为战时陪都

那么相较于唐明皇和刘禅都更加钟爱的成都而言,千年之后的重庆有什么样的优势呢?总结起来,大体有这样三点:重庆是山城,成都是平原,在现代战争中前者更立体,更加便于防空。

在以大刀长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防御者只要守住前线,根本无需担心敌人会从天而降,这个时候成都无疑是不二之选。颇具规模的城市建设可以为流亡政权提供起码的基础设施,广阔的成都平原也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所有这些优势都不存在,过于平面化的成都经不起敌军的一次暴烈冲击;从天而降的轰炸则会因为受弹面积过大而白白增加更多伤亡。反观重庆在这方面的问题则远远小于成都,周遭层峦叠嶂的群山不仅可以增加进攻的难度,同时多少可以弥补中国方面制空权的缺失,毕竟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不是任何一个城市都能扛得住的。重庆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比成都更加完善,且当时二者之间没有铁路,物资难以从重庆抵达成都。

南京沦陷之后,跟随国民政府西撤的不仅是海量的文件档案,还有难以统计的军需物资,这种战时的紧急迁徙绝不是“搬家”那么简单。当时的交通工具最理想的就是铁路和船运,从南京溯流而上抵达武汉之后发现这里不能久留,于是继续沿江西逃。此刻在四川盆地内数得着的城市只有重庆和成都,前者位于长江沿岸,船开到就能卸货,后者距离岸边还有500公里,而当时成渝之间又没有铁路,如果物资再从重庆转运至成都不仅条件不现实,时间也不允许。平心而论,1937年重庆与成都最大的区别除了交通之外就是基础建设,经过四川几代军阀的经营,重庆作为一个城市的功能明显比成都更加完善。而且从地理上说,重庆扼守长江,背靠大巴山,是进出四川盆地的主要门户,只要重庆屹立不倒,日军的机械化兵团就无法突入后方腹地。为民心士气着想,中央政府不能给国人偏安一隅的联想

历史上凡是定都成都的要么割据一方,如明末张献忠;要么偏安一隅,如蜀汉刘禅;要么狼狈出逃,如唐朝李隆基。此时抗日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暴烈程度进行着,如果引起国人将当下形势与上述任何一种情形联系在一起都会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心缺失,这当然是蒋公不愿意看到的。谁也不知道仗还要打多久,但只要国民知道重庆还有一个中央政府在拼死抵抗,中国就有赢的希望。事实上,比邻长江的重庆也的确把影响力辐射至了江汉平原,甚至是其他沦陷区和未沦陷区。作为抗战的一面旗帜,这个城市在八年时间里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让重庆这个名字彪炳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雁荡山烈士墓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雁荡烈士墓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雁荡山烈士墓位于乐清市雁荡山风景区狮子峰南麓。1953年为纪念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面积约1万平方米,大门门楣嵌粟裕书“雁荡山烈士墓”横额。墓葬形式有棺木葬、骨灰盒葬、骨灰塔3种,共安葬402位烈士。墓后崖壁镌有毛泽东书“为国牺牲”四字。墓室前屹立高大的由张爱萍将军题书的“雁荡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嵌有中共乐清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立的墓志铭,系著名书法家马公愚所书。青山绿水,雄伟肃穆。郭沫若《咏雁荡山》诗赞:“煌煌烈士墓,风光第一流。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