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福寺抗战阵亡烈士墓(通用20篇)

浏览

4704

文章

456

褚雅青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褚雅青革命烈士墓为微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褚雅青革命烈士墓位于微山岛镇里张阿村,年代为近现代。

2019年10月24日公布为微山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里张阿村:里张阿村 位于微山岛乡北部,距乡驻地3公里。村党支部书记:褚庆仁,村委会主任:褚庆如。1870年建村。有褚、殷、王、郑等6个姓氏,褚、殷姓最多。有4个村民小组,210户,720人。村东西360米,南北270米。104公路穿(傍)村而过。耕地96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水产养殖面积60亩,产量1000公斤;畜牧养殖专业户5个,养猪30头,养鸡3。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田坝红军烈士墓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田坝红军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田坝煤矿花果山上。

1936年3月23日,红二、六军团在宣威城北虎头山与前堵后追的国民党军队激战数日,重创敌人后,于3月25日转移到田坝一带。在田坝休整两天,带领群众打土豪,分浮财,还通过写标语、贴布告、演讲、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和革命道理。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位在虎头山战斗中身负重伤的连队干部因医治无效牺牲于田坝弯子村,红军大部队离开田坝转移后,留在龙德村的两名红军伤员被尾追红军的滇军杀害。4名红军烈士牺牲后,当地群众将烈士的遗体就地掩埋。解放后,当地政府为烈士立了碑。田坝煤矿兴建后,煤矿党委为了用红军精神教育职工,教育后代,把红军烈士墓地纳入矿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1979年上半年施工建造,当年国庆竣工。红军烈士墓屹立在矿区中心的花果山公园中。墓碑高5.5米,为黄色瓷砖镶大理石而成,碑体正面刻有“红军烈士碑”,背面刻有“红军烈士永垂不朽”两行金色大字。基座外方内空,四面镶嵌着刻写叙文的大理石,基座内用骨灰盒安放着四烈士的遗骸,墓地后方山顶上还建有一座红军纪念亭,前往瞻仰凭吊的群众络绎不绝。

信息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抗战旧址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抗战旧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抗战旧址位于临沭县曹庄镇,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抗战遗址、纪念设施。

八路军老四团钢八连朱村抗战旧址是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曹庄镇:曹庄镇位于岌山脚下,临沭郯城交界处,是世界著名的“常林钻石”之乡。全镇总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辖38个行政村街,人口5.1万人,2000年该镇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乡镇,是一个工业经济基础雄厚,还是全县著名的养殖产业乡镇。 境内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主要有重晶石、金刚石、页岩红陶土、优质矿泉水等。全国最大的钻石——重达158、7860克的“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嘉康杰烈士墓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嘉康杰烈士墓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嘉康杰烈士墓(第五批省保)

时代:1959年

地址:运城市夏县胡张乡其毋村

嘉康杰,字寄尘,1889年生于夏县胡张乡其毋村农民家庭,少年时参加辛亥革命,曾赴日入早稻田大学读书,参加反对袁世凯斗争,又进入北京大学读书,后参加多次革命斗争。1922年,曾在夏县堆云洞创办山西平民中学。1925年又在运城创办“河东中学”,组织两校师生参加反对阎锡山的增加盐税斗争。后又在运城和太原创办了两所“中山中学”,在临汾县创办康衢中学和财神庙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东特委书记,建立了河东党组织,组织和参加多次革命斗争。1939年当选中共七大代表,在动身赴延安途中,遭特务暗杀。当时组织将其安葬在韩家岭村。1959年,经政府批准,将嘉康杰烈士遗骸迁葬于其毋村祖茔。1983年,夏县人民政府对烈士墓进行了修缮,新修后的墓地占地5亩,墓冢呈圆形,直径5米,石体砌边,高2.5米,墓前树立汉白玉墓碑,正面镌刻“嘉康杰烈士之墓”,北面镌刻烈士生平简介。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其毋村:其毋村位于胡张乡政府南3.5公里,于尉过乡相邻,闻夏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2043口人,440户,支村委班子成员共有6人,党员52人,耕地面积4200亩,深井27眼。近年来,在支村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以苹果为主,粮食为副的产业格局,苹果面积达人均1亩,设施农业日光温室150亩,2011年人收入4000余元。 。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张梦庚烈士墓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张梦庚烈士墓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梦庚烈士墓位于冠县梁堂乡张里村,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梦庚(1909~1926),字效白。15岁离乡到北平大同中学读书,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不满军阀统治。孙中山到北平时,他亲聆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讲演,并常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接触,产生了革命思想,遂于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八国公使干涉中国内政,他愤而上 书-痛斥。3月18日,北平各校学生4000余人赴段祺瑞“执政府”-,他走在最前列。段祺瑞令卫队开-,他身中3弹,与刘和珍等37人一起当场牺牲,年仅17岁。史称“三·一八”烈士。鲁迅先生曾作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专记此事。后国民党政府发给其遗属怃恤金。建国后,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张梦庚(1909~1926),字效白,今梁堂乡张里村人。15岁离乡到北平大同中学读书,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不满军阀统治。孙中山到北平时,他亲聆了这位革命先行者的讲演,并常与革命先驱李大钊等人接触,产生了革命思想,遂于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春,8国公使干涉中国内政,他愤而上 书痛斥。3月18日,北平各校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踏水烈士墓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踏水烈士墓位于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踏水村,踏水镇政府西南80米。

1949年12月21日踏水桥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重庆警备团官兵895人,缴获各式迫击炮、轻重机-、-、-2000余件。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共牺牲4人,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54团长刘铁民、战士常西空、李元臣和姜树怀。为表达对烈士们的敬仰,22日将4烈士殓入棺材合葬于场后官山下。1950年3月,踏水人民纷纷到烈士墓默哀祭奠,中国人民解放军154团也派代表送来烈士墓碑以致哀悼。为表达对烈士的怀念之情,从1950年起,踏水附近的乡镇学校师生清明时节常来扫墓,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场所。

1988年10月,乐山市沙湾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区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踏水村:踏水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五福指哪五福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五福”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词语了,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五福临门”,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至于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五福”最早出自《尚书·洪范》。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后来由于避讳等原因,“五福”也有了变化,如东汉桓谭在《新论·辨惑第十三》中就把“考终命”更改为“子孙众多”,后来的“五福”也就变成了“长寿、富贵、安乐、好德、子孙众多”了。

从2016年开始,支付宝也推出了集五福分红包的活动,福卡分别是和谐福、爱国福、敬业福、友善福、富强福,希望大家在新春佳节能沾沾福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那思解放军烈士墓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那思解放军烈士墓为钦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那思解放军烈士墓位于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那思二队,年代为当代,类别为非文物建筑。

2012年8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思镇:那思镇位于钦南区境东部,东南分别与灵山、合浦两县交界,距钦州市区62公里。境内属典型低丘陵地带,西部地势稍高,东南部有洪潮水库,水面宽阔,跨合浦钦南、灵山3县区。全镇土地总面积244.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52公顷,2003年有那思集镇和150个村民小组,共189个自然村,分设10个村委会,共6097户23230人,语言以粤语为主,兼行灵山话、廉州话、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兴林镇无名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兴林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兴林镇东北部的兴林村东侧,距村中心1公里,距镇政府驻地大荒沟村3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00平方米。

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纠集一切可能之机动兵力,以近4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进犯,我参战部队浴血奋战,至3月24日,此次战役共计歼灭国民党军14000余人。两次保卫战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我参战部队也付出了较大牺牲。在通化县各乡镇,都有“四保临江”战役革命烈士墓,主要安葬着牺牲的我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三纵、四纵牺牲的将士。兴林镇兴林村无名革命烈士墓是其中一座,安葬着3名战士。墓碑题字:无名烈士永垂不朽。

形成于1947年春,利用于2005年春。遗址得到保护,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兴林村:兴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张秋人烈士墓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张秋人烈士墓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秋人烈士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898—1928

公布时间:1981年4月13日

位于牌头镇水霞张村前山头。张秋人(1898-1928),学名慕翰,别名秋莼。诸暨人。1921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研究会”,下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青年团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上海区委候补委员、青年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委书记。1926年在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职。1927年9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同年底,在杭州被捕。次年2月在浙江陆军监狱就义。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墓丘直径3.5米,块石砌筑。墓地有砖砌围墙和门楼。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牌头镇:牌头地处诸暨西南部,北距诸暨市区14.5公里,南离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仅48公里,是诸暨的南大门,素有“婺越要冲”之称。全镇区域面积87.65平方公里,辖7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近6万(其中外来人口近万人),是一个历史古镇、交通重镇、经济强镇、教育名镇。 牌头是一个历史古镇,挟有文化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早在宋代相关文书中,就有了牌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揭秘夷陵之战蜀国阵亡将领都有谁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夷陵之战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话说这场战役还真的是把蜀国和吴国打得没有办法了,经济完全就是倒退了不知道多少年,完全就已经没有单独和曹魏抗衡的能力了,所以损失是真的大,吴国倒是还好,比较打赢了,也没见损失什么大将,都是士兵,但是蜀国就惨了,话说损失了不知道多少著名的武将,那么有哪些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盘点盘点吧!

据记载,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死的大将有张南、冯习、沙摩柯和傅肜,另外杜路、刘宁等投降东吴。而刘备的大将黄权在撤退时被吴军截断后路,无奈之下投降曹魏。而傅肜则是在保护刘备撤退的时候力战而亡,傅肜是不可多得的将领,东吴也曾想要劝降他,但是傅肜怒斥道: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最终战死。至此是夷陵之战中战死的武将,而文官也一样有战死者。

蜀汉文官战死者有马良和程畿,其实马良的战死是最可惜的,马良是马谡的兄长,马良更是有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美誉,他在夷陵之战前前往五溪蛮夷联合进攻东吴,但是在战败后被步骘截杀。程畿是刘备的从事祭酒,相当于参谋,在刘备兵败的时候他不肯弃船而走,亲自持戟与敌作战,随后战死。虽然刘备战死的将领和文官很多并不是很出名,但一样十分的有气节,而刘备在经过夷陵之败后,汉室复兴无望。

最后再总结总结如下:冯习(战死)、张南(战死)、傅肜(战死)、程畿(战死)、马良(战死)、沙摩柯(战死)、黄权(降魏)、庞林(降魏)、杜路(投降)、刘宁(投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4道拐抗战公路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24道拐抗战公路

世界公路奇观,抗战史上最伟大的弯道——24道拐抗战公路关隘在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是史迪威公路的标识路段,起点于大水沟,盘旋于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斜坡上。

24道拐公路设计精巧,从晴隆山山脚的大水沟至鸦关关口,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6米,在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有24道拐,因此,称24道拐,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从关下仰望,如巨龙欲飞;在飞上俯瞰,似蛟龙逍游下山。在晴隆山观景台看24道拐,若是有雾,一层薄雾在山腰飘浮,24道拐像巨龙在雾中舞动,奇妙无穷,给人惊叹之感。

24道拐关隘古代叫鸦关,是古代入滇的必经之地,昔日鸦关:“满目青磷夜聚,元猿昼啼失所,哀鸿尽瘁招徕,于是渐获宁宇。”鸦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鸦关之雄险,明清有诗吟诵:“鸟道从空辟,云接接汉通。摧毁林警犬吠,入夜照途穷。著树花成冻,连村火失红。杖游梅岒上,日晡诗难工”;“列戟峰高俯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使者衔恩通北道,中郎飞檄定群蛮。弃繻驭无人说,何用长缨过此间”。

从前,这里是蜿蜒的古驿道,大树参天。相传东汉名将寿亭候马援佐南征行于此地,时值烈日炎炎,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战马以蹄刮土,涌出一股清泉,饮之,人马渴解。后来在涌泉旁边建一庙宇,称“涌泉寺”,外设茶亭,供路人游人小憩。寺内供奉寿亭候像,像下有饮马池,前贤撰有碑记题曰:“甘泉”。寺旁山麓石上刻“甘泉胜迹”,“云陵山色”,“鸟道千重”摩崖石刻。

24道拐抗战公路由贵州省路政局(局长马怀冲,字明亮,晴隆人)于1928年1月派贾善祥带队由黄果树至盘县初勘。之后,又派工程师周岳山领队复勘设计,并动工修建。工程异常艰险,用手锤、钢钎、钻子开山凿石,由于工具十分简陋,时值兵荒马乱的战争年月,其间24道拐公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直至1936年9月才竣工通车。

抗战期间,日军-了海空运输线,滇黔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运输通道,是运输抗战物资的“生命线”。24道拐公路是这条运输线上的必经险关,弯急路窄,经常堵车,车祸频繁。为保障中国和美军每天三千多辆运输车在三个月内将45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顺利运到抗战前线,美国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陆军战时生产服务部驻晴隆办事处成立“公路改善工程队”,由美军工兵技术人员设计,美军驻沙子岭蒋坝营(吴家大院)“1880”工兵营于1942年会同晴隆县各族千余民工对24道拐公路进行改弯、扣宽路面、加固路基等项工程改造。晴隆民工自带粮食有饮具,露宿荒山野岭,用手锤、钻子日夜施工。24道拐公路改造竣工后,保障了45万吨国际援华抗战物资顺利达到抗战前线,为抗日战争的顺利做出了极大的历史贡献。改造后的24道拐公路是中美人民在第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友谱像征,成为中美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桥梁。

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24道拐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扬中外,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饱览24道拐奇以观。

近年来,在24道拐隆重举行过: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走抗战路”,第二届“泛珠三角”汽车集结赛(贵州分站暨首届“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段24道拐汽车爬坡赛),中国首届“史迪威公路”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等多项重大活动,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频道、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了宣传报道。2007年8月25日又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重庆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福建东南台、浙江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南京电视台、香港美洲卫视、阳光卫视等全国18家主流电视台“聚集”24道拐。目前,晴隆县正在积极做好有关24道拐的资料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恢复涌泉寺、饮马池等景点,将24道拐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抗战71周年图片

全文共 13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为了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下面小编整理了一组关于抗战71周年的图片,希望对你有帮助。

抗战71周年图片(8张)

抗战71周年图片1

抗战71周年图片2

抗战71周年图片3

抗战71周年图片4

抗战71周年图片5

抗战71周年图片6

抗战71周年图片7

抗战71周年图片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四会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四会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城中街道城中社区中山公园内,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是为纪念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四会马房守军抗日阵亡将士而建。占地面积约56平方米。坐北向南。碑为四棱台柱体,高6米,碑身正面阴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字样。碑座方形,高1.86米,镶嵌花岗岩石,上面刻有立碑人名字和立碑时间。碑台正方形,边长7.5米,台高0.64米,四边设有0.5米高的围栏,口阔1.3米。碑前有英制铁炮1门。现今,纪念碑对研究四会的抗战历史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986年,四会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

城中社区:城中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肖氏三杰”烈士墓地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肖氏三杰”烈士墓地位于和平县彭寨镇群联村白石岗。

“肖氏三杰”是和平县革命母亲梁水娣的三个儿子,他们分别为:肖琴书、肖丙章、肖波中。

长子肖琴书,1917年生。少年时代,在四联中学读书,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28岁参加游击队并入了党,是当时游击队里一名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他带领的“飞鹰队”是一个拥有4个班,40多人-的敢死队。1947年8月17日,在东水莫塘村与敌保五团战斗中,遭到暗藏在本队的内奸袭击,背部中弹,不幸牺牲,时年32岁。

二子肖丙章,1920年生。丙章憨厚朴实,少言寡语。1945年10月参加武工队,参加过减租减息、筹粮收税等活动。还常常和母亲一起,为部队送信、送粮、照顾伤员。1948年6月,在本村反扫荡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

三子肖波中,个性活泼,办事干练而果断。18岁参加李群所属的武工队,不久,任武工队队长。1947年多次配合游击队开展打土豪、反三征、筹粮收税等活动,立下过许多战功。1948年6月,在本村反扫荡战斗中牺牲,时年21岁。

该墓地始建于1957年,2004年重修。

2012年,编入和平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群联村:群联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发荣烈士墓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李发荣烈士墓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发荣烈士墓位于永年县永合会镇,年代为1959年。

李发荣烈士墓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合会镇: 永合会镇地处我区西部,属太行山东麓丘陵地区,西依紫山与武安接壤,北傍洺河,南与邯郸毗邻,东临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距城区5公里。辖26个村8950户,总人口36170人。镇域面积7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545亩,山地面积40000亩,是永年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和山区乡镇。辖区内北部有洺河穿境而过,还有南水北调中线自我镇张窑村、永二村、吴庄村、陈沟村、大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受降馆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受降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位于怀化市芷江县城东七里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芷江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在芷江举行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史称“芷江受降”。为纪念“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47年国民政府在芷江修建“受降纪念坊”。1995年,在纪念抗战受降50年之际,又在受降纪念坊右后侧修建一栋两层楼式的纪念馆。其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金字塔式纪念性、牌楼式民族性、屋顶式地方性造型。整个展馆设有“日寇侵华,罪行累累”、“中国抗战,浴血疆场”、“芷江受降,载入史册”、“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四个主题展览。馆内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陈列展出珍贵文物436件、资料照片625幅、二战时期兵器43件,被誉为“抗战胜利受降博览窗”。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点,中国侨联爱教基地。

地址:湖南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村320国道旁

等级:AAAA

电话:0745-6839343

开放时间:

8:30-16:3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吴春良烈士墓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吴春良烈士墓位于贞山街道坑口称勾塘山,建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护岭呈半圆形,砖石砌筑,中间立碑石,碑石四周用瓷片包边,楷书阴刻“中国共产党员吴春良烈士之墓”。吴春良(1918年—1945年),四会人,中共党员,任抗日游击队绥江支队四会独立大队中队指导员。1944年3月,被国民党-派囚禁于广宁监狱。1945年12月,被杀害于南街镇。

贞山街道: 贞山街道位于广东四会市区的中心地段。与肇庆鼎湖山相邻,东距广州市68公里,西距肇庆市区40公里,内 有四莲公路贞山路段,河西公路,贞山大道等交通主干道纵横交错,布局合理,有线电视光纤线路、电话线路、供水、供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内有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贞山街道是四会市于1994年3月设立的新城区。2003年10月22日,四会市部分镇街行政区划调整,原邓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1、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地点:北平西南卢沟桥

经过:平城外进行军事演习,借口士兵失踪,要进城搜查,遭到守城国民党军的拒绝,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

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党中国军队(二十九军)奋勇抗战英雄:佟麟阁、赵登禹

影响: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反侵略战争。

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答: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1、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2、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3、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早已准备扩大事端。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持续六周性质: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反下的最严重暴行之一

方式: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残忍手段

罪行:在占领南京的六周里,最南京居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血腥屠杀,人数达30万人以上

3、共赴国难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海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在大江南北开展对日战争。国民党开赴抗日前线,从正面抗击日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林植烈士墓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林植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林植烈士墓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灯塔村宝幢山。

林植(1910—1933.5),又名林振中,仙游县龙华镇平原村人。青年时期在学校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在福州求学时联系仙游籍学生,组织创办《仙游特刊》,揭露社会弊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28年考取上海大夏大学,同年底,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积极、更加坚定地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初,在上海西郊曹家渡组织--时被捕,后经党组织和学校师生营救出狱。同年夏返回仙游,不久当选为中共仙游县委委员。同年10月上旬,参加仙游县委组织的武装暴-动-,之后暴-动-队伍在麦斜岩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担任政委,率领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同年底,闽中各县的红军武装遭国民党军“围剿”而相断失利,红军108团也遭敌重兵“清剿”,被迫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斗争,根据上级指示,林植带一部分红军骨干到莆田山区参加革命斗争。1932年9月,任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副队长。随后,为配合仙游地区的农民抗捐斗争,率领游击队回到仙游。1933年5月,为解决闽中党组织的活动经费问题。率领5名游击队员袭击仙游东乡(现榜头镇)坝下税所,在战斗中受伤被捕。同年5月25日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仙游城关北门外。

林植烈士墓为1955年仙游县人民委员会为烈士修建的,占地面积20平方米。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林植(1901-1933),福建省仙游县人龙华镇平原村。出身于贫苦家庭。幼年受教会教育,后进仙游模范中学读书。1925年夏考进福州三山公学,在校期间组织成立仙游留省学生会,并创办《仙游特刊》,团结进步学生,宣传民主思想,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6年春当选仙游留省学生会执行主席,主持学生会,主编《仙游特刊》。1928年秋考进上海大厦大学,接触更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山抗战旧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历山抗战旧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山抗战旧址位于莱芜市钢城区汶源街道,年代为1939年。

2015年6月23日,历山抗战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汶源街道:黄庄镇是牟汶河发源地,隶属山东省 莱芜市 钢城区。东依沂源,南临新泰,全镇区域面积100平方公 黄庄镇里,辖4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5.8万人,其中行政人口3.2万人。黄庄地理位置优越,人流物流相对集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便捷,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通柏油,已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是钢城热点开发区域。 经济发展黄庄镇致力于率先突破率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