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八路军

八路军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八路军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八路军问题。

分享

浏览

2542

文章

60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是什么战役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是平型关之战,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指八路军115师3个团于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他是中国开战以来第一个歼灭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平型关大捷不是也不能等同于平型关战役,第二战区组织的平型关战役基本是失败的,不能称为大捷,而八路军的伏击战是成功的,才可以称为大捷,两者不可混用。

平型关战斗经过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表示抗战决心,把行营(前线总指挥部)设于雁门关下的岭口村一所窑洞,并同行营人员及八路军周恩来会商,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其“作战方针”为:“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展开阅读全文

南会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南会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南会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40年

地址: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南会村

南会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位于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南会村中央大槐树下。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1940年11月八路军总部进驻武军寺,年底因日军扫荡,武军寺被日军放火烧毁,八路军前方总部与中共中央北方局移驻南会村。八路军前方总部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南会驻扎近一年的时间里,彭德怀、邓小平、左权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学习,带领八路军通过反“蚕食”、反“扫荡”斗争,展开了强大的军事及政治攻势,彻底挫败了敌人阴谋。

南会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包括:彭德怀旧居院、左权参谋长办公院、贾火林旧居院、巩敬庭旧居、马房5处院落。

南会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奋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历史见证,在中国抗战史上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南会村:在巍巍的武军山和娇艳动人的神女峰下座落着一个美丽祥和的小山村——南会村。南会村位于麻田镇西北3公里处,全村203户, 688口人,耕地面积2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并且盛产核桃、花椒、柿子等农副产品。全村共有党员39名,其中流动党员15名,预备党员2名。“两委”成员中有四名党员,占到10%;女性党员4名,占总人数的10%;30岁以下年轻党员4。

展开阅读全文

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38年

地址:吕梁市岚县岚城镇岚城村

1938年10月至12月,八路军一二〇师驻进岚县,司令部设立在五龙庙。贺龙、关向应、甘泗淇、周士第等--均居住于此。一二〇师驻岚期间,组织抗日自卫队,成立农救会,协助牺盟会建立游击大队,举办军政训练班,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坐北面南,南北长41.20米,东西宽19.50米,一进院落布局,原为一处完整的庙宇,建有正房、南房、东房与西房,现仅存正房、南房、西房,均为清代遗构。近年来在旧址东侧新建围墙与院门。旧址院内长有古柏6株。

岚城八路军一二〇师司令部旧址作为八路军在岚县区域的抗日活动指挥中心,在岚城村驻扎期间,全面指挥八路军一二〇师阻击日军,积极组织当地群众参与抗日,成立抗日自卫队、农救会与游击大队,举办军政训练班,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有力地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阻滞了日军对华侵略的脚步,为日后的持久抗战与对敌--争取了宝贵时间、积蓄了重要力量。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岚城镇:"岚县辖镇。1958年建岚城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1.1万。209国道过境。辖岚城、北 关、城西沟、邓草沟、东沟、东河、郭家沟、河湾、居黄签、马家庄、马涧、南关、闹沐浴、坪上、前庄、青湾子、狮吼、双井、王家庄、西坡、阳湾、正道、正沟、嘴上2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谷子、糜黍,兼产高粱、玉米、莜麦、薯类、豌豆、葫麻。 ".。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东征渡口旧址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东征渡口旧址位于韩城市芝川镇司马祠东南500米黄河渡口。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改编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八路军总部及其下辖115师、120师、129师3个师,约3万余人,在朱德总指挥率领下,分两批出师东进,准备取道韩城,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者。

为了切实做好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支援八路军顺利东渡,解决好东渡中的实际问题,东渡前夕,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赵伯平和交通王筠向中共韩城县委通报大军东渡情况,要求县委配合国民党县政府做好迎接和支援工作。

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令地方政府负责八路军渡河各项事宜。中共韩城县委配合国民党县政府按期筹集了100多只大木船,并派共产党员、水手徐岱云负责调动船工工作。部队到来前,船只已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出发。

从8月21日开始,到10月初,115师、120师、八路军总部、129师先后顺利从芝川渡过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芝川镇:芝川镇为韩城古镇,是市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市中心10公里,东濒黄河,西接卫东、芝阳两乡镇,现连龙亭原,北接金城区。因地处芝水川道而得名。镇东古渡与山西荣河相望,自古为兵防要地。战国时,-、秦魏多次争战于此。秦末,韩信以木罂从此渡军破魏,擒魏王豹。民国26年(1937),八路军-总司令率大军从此东渡抗日。.。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印刷厂旧址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印刷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沿河湾镇纸坊沟村。

1938年7月,八路军总政治部抽调中央军委秘书处干事毛远耀负责筹办八路军印刷所。当时仅有两部旧式石印机,既缺乏必要的设备、材料,也没有技术工人。毛远耀便前往西安、武汉等地,在八路军驻西安和武汉办事处的协助下,采购了印刷机器和材料。同时,在西安招聘了贝明福等10多名技术工人来延安工作。同年12月2日,八路军印刷所在杏子河川的纸坊沟(今属安塞县沿河湾镇)正式成立,毛远耀任所长。当时在所内工作的还有吴刚、冯启昌、时景扬、尚天善、李君、夏阿德、刘勤、周洛夫等人。一些朝鲜和日本友人也参加了该所的工作。所内分设机器班、铜模班、石印班、排字部等部门。

八路军印刷所成立后,八路军总政治部主办的《八路军军政杂志》于1939年1月15日创刊,由该所承担印刷。同年2月1日,八路军前方总部主办的《前线》半月刊在延安复刊,也由该所承担印刷。该所还承担印刷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指示、训令、战绩公报等文件以及--。

1940年12月2日,八路军印刷所更名为八路军印刷厂,并扩大了规模。陈钧任厂长。此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八路军印刷厂除继续承担印刷所时期的印刷任务外,还印刷出版了中外名著、名篇。八路军印刷厂的印刷用纸主要由中央警备团在延安枣园村北0.5公里处的纸厂砭开办的延园纸厂生产供给。

旧址现存3孔土窑洞,无人使用,保存较差。距旧址约150米处的公路边有标志碑一通。

沿河湾镇:沿河湾镇位于安塞县南部,北依县城,南与宝塔区毗邻,延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全镇辖28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102个村民小组,3490户、16556人(其中农业人口16100人)。总土地面积210.64平方公里,有农耕地39800亩。全镇有机关站所14个,干部职工426人,其中镇政府64人。中小学校25所,教师192名,学生3298名;中心卫生院1。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全文共 1184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38年

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

文物级别:省级

批准时间:2001年2月7日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路东。该旧址原为天津英美烟草公司南宫华兴公烟草经销处,始建于1919年,总占地面积850平方米,现有建筑西楼12间,北屋抱厦5间,东屋、南屋各三间。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由一二九师抽调兵力组建东进抗日游击队(简称“东进纵队”),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领下,出师太行,跨越平汉线,挺进冀南,于1938年2月8日进驻南宫县城,司令部设在“华兴公”。我党政军领导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刘志坚、杨秀峰、李菁玉、马国瑞、陈庚、胥光义、孙继先等同志,陆续到达南宫,在这里运筹帷幄,恢复创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冀南军民发展抗日武装,创建根据地,反顽讨逆,同日寇进行了顽强斗争。

培养了大批抗日军政干部。先后创办了冀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冀鲁豫省委党校、冀南政治干部学校、冀南抗战学院,培养干部4000余人。建立抗日军政组织。相继组织成立了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中共冀南三特委、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冀南抗日军区、冀南区党委、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管辖50多个县。

凝聚了抗日力量。为搞好抗日宣传,创办了《冀南日报》、《救亡民报》、《动员周报》在纵队司令部,邓小平、徐向前、宋任穷会见了美国驻华使馆武官伊·福·卡尔逊,向他详细介绍了冀南游击战争情况,揭露了美国向日本提供战争物资的事实。与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国民党第十军团司令石友三会谈,表明我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诚意。

指导组建了南宫县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店员抗日救国会等十多个抗日群众组织。扩编抗日武装。平息反动武装“六离会”叛乱,收编游杂部队一万多人,扩编东进纵队。组建了津浦支队、青年纵队、筑先纵队、独立二师等野战部队。开辟了全国第一块平原抗日根据地,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2月9日南宫县城沦陷,司令部转移至农村,继续领导冀南军民开展新一轮游击战争。

重视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出资修缮恢复了邓小平、徐向前、宋任穷、陈再道、刘志坚、杨秀峰等办公室,征集文物照片130余件。在这里举办了“血肉筑长城”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图片展、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伟人像展、老干部座谈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再道、宋任穷、赵一民、马国瑞、胥光义及杨秀峰家属等多次亲临凭吊。近年来原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全景,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体委主任任绍祖、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等省部级领导,以及老革命家的子女、南下老干部、老战士、周边县市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外来客商等数万人来此参观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太南办事处台东情报站旧址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太南办事处台东情报站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八路军太南办事处台东情报站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41年

地址:长治市潞城市成家川办事处台东村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为加强对日情报工作,于1941年10月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太南办事处情报站,在抗日前沿村庄设立观察哨,当时的台东村就是情报处设立的重要情报站之一。八路军太南办事处情报站,在抗日战争烽火岁月中,为我党我军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情况和信息,为保护人民,打击日寇做出难以估量的贡献,现辟为“八路军太南办事处情报站展览馆”。

现存旧址南北长29米,东西宽19米,占地面积551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正房、南房。正房为依土崖而建的窑洞三孔。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台东村:台东村简介成家川办事处台东村位于潞城市东南方向9公里处,紧邻天脊集团,全村280户,950口人,耕地面积2300亩,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村集体无企业,没有经济收入,全村人均收入4300余元,共有党员36名。。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兵工厂蟠龙镇旧址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兵工厂蟠龙镇旧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路军兵工厂蟠龙镇旧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1938-1945年

地址: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石门村、柳沟村

八路军总部附属机关旧址包括北方局旧址,杨尚昆、刘锡五、李大章、杨献珍旧居。其中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于1939年10月至1940年7月移驻至武乡县王家峪村,曾组织召开了晋东南各界反汪拥蒋大会,对坚持华北抗战,克服投降、0-、倒退危险和肃清暗藏在抗日营垒中的投降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讨论根据地工作,并在黎城县北社村召集太行、太岳、冀南三区和一二九师党政军高级干部参加的会议,提出了建政、建军、建党三大建设方针。

这里是华北抗日救国运动的精神中枢,指挥了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和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组织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列入全国12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和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石门村:石门村简介石门村位于蟠龙镇东部,地处太行龙洞旅游沿线,全村拥有225户,669口人,其中党员38名,辖区面积2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58亩,是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村。近年来,石门村村支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上级部门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魅力新石门”这一目标,团结带领全体。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并入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1938年——1939年

地址:潞城市店上镇北村

1938年10月至1939年7月8日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辗转56个村庄后,-总司令由长治市郊区移驻北村。是八路军总司令部东征第一次长期驻扎的地方,而后转移武乡县砖壁村。-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0中央北方局书记-、129师师长-、政治委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反围剿”、“反磨擦”斗争,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村旧址现保存6个院落,共有房屋175间,分别是总部、北方局、缮食科和警卫连、总部军法处、鲁艺驻地,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

电话:0355-6966136

北村村:北村简介店上镇北村位于潞城西郊,浊漳河畔,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主导产业以焦化为主,是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总部机关第一次长期驻扎的地方。全村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2479亩,624户,2586口人。全村现有党员104人。2010年北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开展争先创优为契机,带领全体村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力地开创。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全文共 1740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第四批国保)

时代:1937年

地址:左权县东南45公里麻田镇麻田村

1941年7月至1945年8月整整四年时间,八路军前方总部及0中央北方局等机关驻扎于此。指挥华北乃至全国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由极端困难转向全面发展、壮大、最后夺取彻底胜利的大本营之一。

总部纪念馆 位于上麻田村西南,1981年由八路军总部麻田旧址扩建而成。麻田镇地处晋冀豫交界,形势险要,资源较丰,守可固,进可攻,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古有“晋疆锁钥”。1940年11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整整5年时间,八路军首脑机关前方总司令部以及中央北方局(以下简称北方局)各部属驻扎于此。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左权、滕代远、罗瑞卿,北方局-、李大章、刘锡五、朱瑞、杨献珍;129师-、-、-、蔡树藩、李达;晋冀豫军区倪志亮、王树声、黄镇;晋冀豫边区政府杨秀峰、-、戎伍胜;0太行区委李雪峰等一代民族抗日精英在此领导与指挥华北军民英勇抗战,迎来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曙光。

总部纪念馆由八路军总部旧址、-旧居、左权旧居三个院落和一个广场组成,占地2200平方米,共有房屋70间,内设总部作战室、总部办公室、彭德怀居室、-居室、左权居室、滕代远居室、罗瑞卿居室、总部在麻田展览陈列室(一)(二)、题词室、回访照陈列室、接待室和纪念馆办公室等,是人们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先烈光辉业绩的纪念场所。

左权将军殉难处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艾铺村南1公里处的十字岭峰巅,纪念建筑有高70厘米、宽105厘米、厚15厘米的左权将军殉难处汉白玉纪念碑一块,左权将军临时埋葬处石灰岩纪念碑一块,高5米、占地200平方米的左权将军纪念亭一座。亭中矗立着高3米的左权将军纪念塔,塔周嵌有石碑,镌有-、彭德怀、-、-、-撰写的纪念文章。

1942年5月,日军出动2.5万余人,对太行根据地腹地进行大扫荡,阴谋合击八路军总部及其主力。5月24日夜间,八路军总部、北方局等机关和部分掩护部队共1万余人被包围在十字岭一线。25日拂晓,1万多日伪军从四面“铁壁合围”,在6架飞机掩护下,集中猛烈炮火,轮番轰击。我军奋起反击,组织突围。激战终日,彭德怀(八路军副总司令)、罗瑞卿(政治部主任)率总部直属队和北方局机关冲出了合围圈,而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在指挥后勒人员突围时,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 位于西山村南200米处西山脚下,面向东北大羊角村(新闻烈士殉难地),于1986年5月28日落成,其高7.5米,碑座为方形,四面凸阶,雕栏环绕;碑体为四方形,正面镌-亲笔题词:“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右侧面镌陆定一题词:“1942年5月,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等四十余位同志壮烈牺牲。烈士们永垂不朽"。左侧面镌《何云同志简历》一文,背面镌太行新闻烈士芳名录。整夜建筑宏伟壮丽,气贯长虹。

何云(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及46位工作人员于1942年5月在反扫荡中殉难。这是中华民族新闻史上极其悲壮的一页。

纪念碑近旁有华山(著名新闻工作者、作家)之墓。华山同志于1986年逝世。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撒入清漳河内。部分安放于此。

左权烈士陵园 位于县城陵园街北段,内有烈士纪念亭、纪念塔、左权将军纪念馆等。建筑物富有民族风格,典雅秀丽。园内松柏葱郁,肃穆庄严。

抗战胜利后,左权县人民为怀念八年抗战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在原万寿宫旧址上修建了左权烈士陵园。园内有3 个纪念亭。主亭前安放着左权将军铜像,亭中矗立着左权将军纪念碑,上镌-同志纪念左权将军的悼词、罗瑞卿同志纪念左权将军的碑文和左权县八年抗战始末记。左亭石碑上镌有-同志悼左权将军的《满江红》一词。纪念塔中矗立着左权县八年抗战党政军民殉国烈士英名录石碑。东西长廊陈列着左权革命英烈展。后面是左权将军纪念馆。在纪念八路军总部进驻麻田50周年前夕,-为左权将军纪念馆题写了馆名。馆内设左权将军图片展,介绍了左权将军的光辉一生。以后,又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革命捐躯的英烈骨灰安放于陵园内。此处已成为全县人民瞻仰先烈、激励后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园地。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太原办事处遗址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太原办事处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八路军太原办事处遗址位于杏花岭区坝陵南街。1936年5月25日,毛泽东致信阎锡山,向其提出联合中共、抗日反蒋、建立共同战线的主张,并派出红军将领彭雪枫赴太原与阎锡山秘密洽谈。彭雪枫到太原后,由南汉宸陪同与阎锡山会晤,递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后经双方商定,红军在太原建立秘密机构,联络站办公地址确定在首义门内 “基督教青年会”后院6号。1937年3月,经阎锡山同意,彭雪枫在新满城街30号设立电台,全体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家庭,对外称“彭公馆”。中共北方局迁来太原时,刘少奇、杨尚昆等一度也住在新满城街30号联络站内。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为适应八路军即将开赴抗日前线的新形势,联络站8月下旬迁入太原坝陵南街8号成成中学校内。8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的牌子正式挂出。中共在太原的联络工作步入了合法而公开的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阶段。中共中央北方局、山西省工委曾在此秘密办公。11月5日,太原沦陷前夕,中共中央代表与八路军办事处撤离太原,迁往临汾。2003年,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损毁,现仅存东面平房3间。

展开阅读全文

罗圈八路军医院旧址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罗圈八路军医院旧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罗圈八路军医院旧址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年代为1945年。

2015年6月23日,罗圈八路军医院旧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河镇:太河镇是2010年11月6日由原太河乡、峨庄乡、淄河镇合并而成的,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面积最大、村庄最多的一个镇太河镇占地268.7平方公里,辖九十五个行政村。人口5.9万;党支部125个,党员2830名;耕地36721亩。 从镇政府到最偏远的村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95个村乘车走上一遍要整整两天。太河镇地处淄川东南部,位于淄水两畔,与青州、沂源。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豫西抗日曹沟纪念馆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豫西抗日曹沟纪念馆为国防教育基地。

八路军豫西抗日曹沟纪念馆位于郏县安良镇北部边缘,与钧瓷之都——神垕镇毗邻,是中原地区的一个红色教育基地。域内野花林果繁茂,多有窑洞石屋,环境幽僻,自然风光秀美,民风醇厚朴实,更有白云寨、灵泉寺和凤翅山洞点缀左右。山灵水秀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在此屯兵牧马。千年之后,王树声、戴季英、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刘昌毅等一代伟人,曾居守这里,决胜千里,抗击日寇,谱写了壮烈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斗争史。

八路军豫西抗日曹沟旧址原有院落3个,房屋23间,窑洞11孔,炮楼3座,暗堡1处,地道数百米。南院驻扎禹郏县独立团,前院设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后院为六专区党政军机关办公地,设司令部、政治部、区专署等机构。院内房舍大多为清末建筑,保存尚好。

2015年9月1日,八路军豫西抗日曹沟纪念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被授予“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16年1月,作为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旧址被核准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安良镇:郏县辖镇。1958年建安良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安东、安西、安南、芦河、孔村、肖河、刘武店、酸庄、狮东、狮西、山头张、水泉寨、水磨湾、王楼、张庄、北朱洼、薛楼、赵楼、塔林坡、沟李、丁李庄、苗楼、牛村、高庙、峰刘、鲁庄、田村、王平庄、西安良、小寨、高楼、任庄、岩郭、老山薛、磨石坑、段沟、三岔沟、高。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渑池兵站

全文共 1656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渑池兵站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小寨村一所四合院院内,座北面南,东、西、北三侧均为民居,东侧贴墙有一便道,南侧为临仰韶大街一层平房商店。保存完整,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为砖木结构抬梁式单檐硬山建筑,屋顶为小青瓦。复原再现了朱德住室、接待室、警卫排室和会议室,现已免费对外开放。

1938年春,豫东大片土地相继沦陷,河南形势日益严峻,国民党党政机构迁到豫西南地区,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亦由郑州迁至洛阳。洛阳便成为河南军事、政治的中心。中共中央为便于和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建立直接的上层-关系,决定在洛阳设立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中央军委-部负责人刘向三承担这项工作。1938年10月,刘向三带领一批经过长征、有战斗经验的军事干部和一个警卫排共50多人,到达洛阳。当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是程潜,刘向三带着朱德、彭德怀签发的公文和林伯渠写给程潜的信,前去找程潜,经过再三协商,程同意设立“十八集团军驻洛阳通讯处”,地址在洛阳南关贴廓巷。第二年年初,卫立煌接任第一战区司令官,经过-工作,洛阳通讯处正式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办”。通讯处建立时,程潜觉得通讯处人员多影响大,刘向三只留下十几名干部,把其余30多人带到了渑池。

渑池处在陇海铁路和南韩公路的交汇点上,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对八路军也十分重要,向东经洛阳通讯处可达新四军八团后方留守处确山县的竹沟;向西经西安办事处可达革命圣地延安;南可进入便于开展游击战争的伏牛山区;向北沿南韩公路可达黄河渡口,通往山西第二战区。占据这个小县城,可为各部军队转运物资。刘向三反复考察后,认为可在渑池建立兵站,向十八集团军总部作了请示获准后,立即着手筹备。刘向三亲自带人与国民党渑池县政府县长李树德,一方面出示了各方护照,说明来意,一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李树德答应支持建立渑池兵站,并为建立兵站提供了许多方便。这样1938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在县城东关小寨村建立。渑池兵站组织机构的沿革可分为两个阶段。1938年11月——1939年3月为第一阶段,这期间兵站归属洛阳办事处领导,站长忽兆麟,副站长徐世奎站部有文书、通讯员、警卫排、炊事班,共有50多人。1939年3月——1940年6月为第二阶段,这期间渑池兵站归属垣曲县关家第二办事处领导。站长由李鹏,副站长李平担任,站部仍设有文书、通讯员、警卫员、炊事班、警卫排等,包括饲养马匹的人员共有50多人。

渑池兵站的主要工作:渑池兵站初建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军事,加强训练,一旦豫西沦陷,即为武装斗争做准备。由于抗战形势有变,日寇一时无力西犯,兵站的工作重点也有所改变,主要是掩护地方党组织召开会议,接送保护过往干部,中转作战物资等。1940年5月,兵站奉命撤离,站长李鹏带领部分战士首先返回延安。7月,剩余人员全部撤回八路军总部。

八路军渑池兵站是我党我军通往太行山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为抗日前线输送军需物资和护送来往于革命圣地延安、华东、华北、苏北等根据地的干部及进步学生作了很多工作。兵站的建立,对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豫西革命根据地起了巨大的作用。

1963年6月2日,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省旅游局列为“红色之旅——党性修养游”精品旅游线路,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评为“三门峡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

城关镇:渑池县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南阎国防公路交汇贯通,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镇设13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6万人,总面积34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 近年来,城关镇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确立了“围绕城市搞服务,依托城市求发展”的总体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全文共 2117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位于邵阳市双清区昭陵西路两路口28号。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湘通讯处,原设在长沙市。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被日寇占领,湖南腹背受敌。-湖南省党部于11月中旬火烧长沙之后迁往沅陵,省政府迁往耒阳,长沙处于混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并继续领导全省的抗日救亡运动,开辟以邵阳为中心的湘西南抗日救亡革0据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等同志的指挥下,于1938年11月下旬由长沙迁往邵阳,驻邵阳县(今邵阳市)城东门外回栏街两路口曾家院子。同时迁来邵阳的有0湖南省工委、长沙市委、省青委、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观察日报》社、崇实女校、育英儿童抗敌工作团等0组织、机关和团体。博古(秦邦宪)、-、徐特立、王凌波、任作民、高文华、杨第甫、帅孟奇、聂洪均、郭光州、王涛、袁学之、蔡书彬、李锐等100多名党的优秀干部和领导人先后来到邵阳,以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为掩护,从事抗日救亡革命活动。通讯处的工作由徐特立、王凌波等同志主持。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邵阳所开展的工作,一是掩护0湖南省委开展党的革命活动。1939年2月,省工委在此召开了全省第一次扩大会议(当时又称省-会),到会的代表有全省各地地下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共30多人。会上由博古、高文华传达了0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武汉失守了,我们怎么办”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重申了0“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0;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革命方针。会上通过选角,正式成立了“0湖南省委”,共选出委员七人,候补文员二人。由高文华任省委书记,郭光州、任作民、徐特立、聂洪均、蔡书彬、王涛任委员、帅孟奇(女)、袁学之任候补委员。这次会议之后,0湖南省委在通讯处楼上举办了三期党员骨干平训练班,每期十余人。他们是从邵阳、湘乡、衡阳、溆浦、宁乡、益阳、岳阳等地抽调来的党的地下骨干力量,有徐特立、王凌波等人负责授课。授课内容为《党的性质》、《论持久战》、《群众路线》、《游击战术》等,时间共约三个月。规定学员不准外出、不准与外界联系、不准互相问姓名和打听对方情况。通过学习之后,又分赴各个战斗岗位。

二是大力支持各抗日机关、团体的抗日救亡革命活动。当时,随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迁来邵阳的0长沙市委、省青委、文化界抗战后援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观察日报》社、崇实女校等机关和团体,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0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利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电台,接受、发表来自全国尤其是延安的抗战消息,以及国内外新闻,极大的促动了社会各界的抗战热情;其他各机关、团体纷纷组织宣传队、工作队、歌咏队、话剧团等走向街头、走向农村,宣传0的抗日救国主张,发动群众支援抗战募捐银元两千多元。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迁邵阳之前,著名史学家吕振羽受0湖南省工委的委托,在武冈塘田寺(今属邵阳县)创办了“塘田战时讲学院”。实际上是0的“南方抗大”,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迁来邵阳之后,在师资力量、组织管理、抗战信息等方面对该校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尤其是当该校被-强行解散时(1939年4月),通讯处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们一方面与-当局据理力争,以减小对讲学院的压力,另一方面帮助疏散人员,尽可能的保存了革命实力。

三是同反动逆流进行坚决斗阵。1938年冬,汪精卫叛国投敌,邵阳各界民众在火神庙(现资江小学内)举行了“反汪锄0”大会,八路军驻湘通讯处高级参议徐特立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愤怒揭发批判了汪精卫叛国投敌的罪行,同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抗战必胜的道理,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的抗日斗志。1939年6月12日,-顽固派制造了“平江惨案”,徐老等以“第十八集团军驻湘通讯处同人”的名义发表《悼徐正坤罗梓民等死难同志》等文章,义正言辞的声讨了反动分子破坏统一战线,破坏抗日救亡,杀害革命同志的滔天罪行。另外,在反对-查封进步书刊、书店等方面,亦作了大量有理有利的斗争。对促进抗日救亡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39年8月初,-第九战区向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发出“湘中腹地,没有设办事处之必要,立即停止办公”的通令。由于-顽固派逼迫日甚,经请示中央后,通讯处于8月11日停止在邵阳办公。仅留下徐特立和王凌波分别以八路军驻湘代表和八路军总部秘书的名义坚持日常工作,其余人员分别介绍去桂林、重庆等地工作。同年10月,徐特立、王凌波二人离开邵阳,转移到衡阳,结束了通讯处在邵阳的工作。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邵阳的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史上却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革命前辈,教育后代,邵阳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11月14日公布“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修复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筹备小组”,对该“旧址”进行了初期维修。1988年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各界参观。1997年5月,0邵阳市委宣传部公布该“旧址”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全文共 1289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是一幢面积800多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楼房建筑。过去是黄旷达住宅及“万祥坊”。

1938年11月中旬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为办公用房。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以及周恩来等同志来桂指导工作时的住房。办事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支援抗日,作出重要贡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坐东朝西,3开间2进,长方形2层中式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原为黄旷达的"万祥醋"店房。1938年11月下旬李克农率工作人员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办公用地。办事处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室及领导同志的住房。同年12月3日,周恩来、叶剑英抵桂,中共中央南方局暂设于此,1939年1月南方局正式在重庆建立后,在此设立南方局办事处。办事处机构设有机要室、秘书室、交际科、交通运输科、总务科、财务科、救亡室、电台室等。在郊外的路莫村、八里街、金家村、泗合别墅等地设有转运站和秘密联络点。办事处在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组织输送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联络海外爱国华侨募捐支援抗战,筹运抗日物资,护送中共领导过往人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皖南事变后,办事处被迫撤离;1944年桂林沦陷,旧址被毁;1967年复原旧址,1977年1月正式建成纪念馆;1987年增设辅助陈列室,叶剑英题写馆名。目前共展出办事处文物、照片、文献近400件(张),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位于中山北路96号与叠彩路的交叉口处,整个建筑是一幢面积为800平方米的中式两层木制结构的楼房,原为黄旷达开设的"万祥槽坊"。

1938年,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这幢房子便是当时租下的办公用房。办事处设警卫室、值班室、秘书室、机要室、电台室及周恩来、李克农同志住所。在当时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遵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抗日爱国人士,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组织输送爱国青年赴延安与抗日前线,联络海外爱国华侨募捐支援抗战,做了大量工作。周恩来先后三次亲临办事处指导工作,叶挺、徐特立等同志也多次亲临指导工作。办事处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连接华南、华东与延安的重要枢纽。1843年"皖南事变"后办事处被迫撤销。1944年办事处旧址毁于战火,1967年按原样修复,1977年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旧址,1963年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中山北路14号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交通联络站旧址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交通联络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交通联络站旧址

时代:民国

地址:三原县嵯峨乡三联村、赵家村

保护范围:(1)八路军界河交通联络站旧址:旧址现有围墙内。(2)八路军赵家河交通联络站旧址:现有围墙内。

建设控制地带:(1)八路军界河交通联络站旧址:A区四周外扩10米。(2)八路军赵家河交通联络站旧址:A区四周外扩10米。

2018年,八路军交通联络站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石村八路军三五九旅旧址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石村八路军三五九旅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村八路军三五九旅旧址

时代:1941—1945年

地址:延安市宝塔区临镇石村

保护范围:(1)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营部旧址、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四连连部旧址、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机-连连部旧址:东至牛志勇院西界,南至石村路北侧,西至牛云芳院东界,北至垴畔山南侧。(2)八路军三五九旅717团一营三连连部旧址:东至石村沟西侧,南至石村村便道北侧,西至张玉发老院东界,北至垴畔山南侧。

2018年,石村八路军三五九旅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村村:石村会村。

展开阅读全文

金盆湾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部旧址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金盆湾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盆湾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部旧址

时代:1941—1945年

地址:延安市宝塔区麻洞川乡金盆湾村

保护范围:东至丁振祥住宅西墙,南至金盆湾村广场,西至朱兰兰住宅东墙,北至窑背山。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0米。

2018年,金盆湾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部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金盆湾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金盆湾村:金盆湾村。

展开阅读全文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军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座落于乌鲁木齐市胜利路,于1962年10月1月正式对外开馆,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文物旧址建筑面积503.6平方米,年接待能力为5万人次。1974年董必武同志为八路军纪念馆亲笔题写了馆名。

抗战时期,我党在新疆工作的同志们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援全国抗战,在维护国际交通线的畅通,培养军事技术人员,发展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纪念馆以大量珍贵的史料,再现了这段历史,同时缅怀了邓发、陈潭秋、毛泽民等十一位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

纪念馆是一座中苏合壁、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现有馆藏文物4000件,其中16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固定展览4个,展出照片、档案、文献、烈士遗著、武器、手稿、书刊、杂志、画幅、诗词、歌曲等版面210块。4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八路军纪念馆已经成为一个馆藏丰富、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革命历史纪念馆。

1994年11月,该馆被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6月,被自治区命名为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2000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命名为自治区级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自治区旅游局命名为红色旅游基地。

2013年5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