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福寺抗战阵亡烈士墓最新20篇

浏览

4703

文章

456

陈晓云烈士墓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陈晓云烈士墓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陈晓云烈士墓位于海曙区鄞江镇沿山村边家自然村西面,坐落在岙大里山的山麓,整体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64m2。该墓墓室成圆形,直径达3.06米,底部用石块砌成,上部用水泥浇筑而成。墓碑分上下两部分,上端刻着“陈晓云烈士之墓”,上款:1975年5月,下款:毛君谨君。墓碑的下端刻着“这里安息着边元仁陈继芳”,落款“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

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陈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1927年弃学回家,被迫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改名陈挺然,任梅园乡公所经济干事。次年秋,中共梅园区工委建立,任书记。1943年秋任梅园乡民主乡长,为浙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政权女乡长,以对敌斗争坚决、关心群众受人拥戴。1944年4月,被国民党顽军郭青白部逮捕,4月30日被害于鄞西石岭下坟弄。

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鄞江镇:鄞江镇位于四明山东麓,属鄞西平原西部边缘大镇,千年历史文化名镇,距宁波市中心25公里。东接洞桥镇、古林镇,西邻章水镇、龙观乡,南连奉化江口、萧王庙,北依横街镇。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0公里。甬金高速公路擦肩而过,区道荷梁公路穿越镇心,鄞横公路及卢鄞支线直贯南北,离宁波栎社机场及杭甬高速公路几分钟路程。全镇行政区域95879亩,面积为63.9平方公里,下辖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南泉抗战旧址群

全文共 1743 字

+ 加入清单

南泉抗战旧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38?1946年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区:重庆市巴南区

批次:第七批

1、林森别墅旧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虎啸村,长南桥西南约120米建文峰北麓。建于1937年,坐西向东,面对虎啸口,右靠建文峰,与“孔祥熙官邸”相邻,四周绿树环抱。该建筑大小厅室15间,占地面积509㎡,建筑面积994㎡,通高13.5米。建筑主体为中西合璧风格,青灰色调,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铺素面小青瓦。一楼一底带地下室,地下室均为条石砌筑。兼具住宿、办公、防空功能。室内有壁炉与夹墙相同,可为各房间供暖,其中一间内墙嵌设-柜。该建筑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庆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抗战遗址。

2、孔祥熙官邸旧址:位于南泉风景管理区孔园内,坐落在建禹山半坡的密林之中,后依建文遗迹,下临花溪河的“虎啸悬流”。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190平方米,建筑面积824.63平方米。该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一楼一底带地下室共三层,通高11.90米。主体为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天棚为泥灰板条,室内以木板护墙,壁炉与夹墙相通,可为每个房间供暖。木地板,楼层间以木楼梯联系,外挑阳台及廊道。窗户为双层,里层为玻璃窗,外层为纱窗,可根据需要调节室内温度,防蚊、防尘。现余附属建筑4处:食堂、内务楼、警卫楼、防空洞。该建筑为孔祥熙在重庆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抗战遗址。

3、蒋介石官邸又称校长官邸,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小泉保利小泉别墅区内。坐南向北,占地面积298平方米,建筑面积272平方米,通高7.4米。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大小厅室12间,砖混结构(原为木结构板条墙),单檐歇山式顶,小青瓦屋面,屋顶设有二老虎窗。原是清末阮氏的居住场所,1940年,该邸改建为校长官邸,蒋介石的秘密会议、接待均在此进行。总裁侍从室第三处也驻此。该建筑为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在重庆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抗战遗址。

4、陈立夫、陈果夫住宅位于巴南区南泉街道虎啸村以西1400米保利?小泉别墅区内,又称“二陈官邸”。为民国初年阮氏家族宅第,是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教育长陈立夫、陈果夫教务、办公、接待、休息、居住的地方。该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通高11.7米,共有大小厅室14间。砖柱、土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和攒尖式混合屋顶,小青瓦屋面,顶设二老虎窗。一楼一底,正面及东侧外挑楼廊设木栏杆,素面台基。该建筑为“二陈”在重庆的主要官邸之一,建筑和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抗战遗址。

5、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旧址:彭氏民居又称彭家大院、彭瑞川庄院,位于巴南区南泉镇白鹤村,处在今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内。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由上中下三厅、二层楼房组成“器”字形四合院,大小房间77间,12个天井,分别由10个回廊式小四合院组成。建筑面积3860平方米,占地面积5320平方米。整个院落坐东向西,前厅为单檐硬山式穿逗木结构建筑,面阔3间10.15米,进深5.8米,通高6.4米;中厅为单檐悬山穿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3间13.9米,进深10.5米,通高7.8米;后厅为单檐悬山式穿逗木结构建筑,面阔5间22.9米,进深10.3米,通高7.2米;四周用高达5-7米的砖石围墙或风火墙维护;屋面均施小青瓦,青石铺地;有科学的排水系统。1939年民居成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研究部,1940年创办立人中学,1946年中共南方局在此创办了西南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由西南革命大学接替。1953年至2002先后为重庆市第27中、四川省重庆市南泉职业中学、重庆市蓉泉职业高级中学、重庆市南泉职业高级中学。2002年元月产权划归重庆市巴南区文物保护管理所,1992年、渝府发[2000]83号文先后公布彭氏民居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彭氏民居是重庆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中之一,也是重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陪都抗战遗址。

2013年5月,南泉抗战旧址群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奔牛抗战时期碉堡旧址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奔牛抗战时期碉堡旧址位于新北区奔牛消费品综合市场北侧,紧邻老孟河。金山石垒成,并用水泥嵌缝,异常坚固。碉堡裸露地表部分高在2米以上,东、东北、南、东南、西南、西、西北共有13个-眼,是日军侵华的重要见证。

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奔牛抗战时期碉堡旧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奔牛镇: 奔牛镇地处常州市西侧,是一个有着2100余年历史的古镇。全镇总面积55.808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拥有人口52000余人。 在古代,奔牛即是水路要冲,称为奔牛堰。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孟河的先后拓浚和设闸,水运贯通集镇东西南北,舟楫往来,馆舍林立,驿站酒肆随处可见,茶坊、糟坊、油坊、碾坊、糖坊、酱坊、竹木坊、铁铺、窑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方志敏烈士墓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方志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方志敏烈士墓位于西郊梅岭山麓,建于1959年8月,占地十余亩。墓前有台阶12层,170余级,两边青松翠柏环抱,庄严肃穆,墓碑正中镌刻毛泽东手书“方志敏烈士墓”。

方志敏烈士墓陵园背依青山,面向东方,园内设有休息室,陈列着与方志敏烈士生平事迹有关的珍贵文物。

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140路公交直达。

地址:南昌市西郊梅岭山麓

类型:陵园/墓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位于潜山野寨中学校园内,坐落在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麓,始建于1942年,1943年竣工,安葬有国民革命军第48军176师985位抗战阵亡将士遗骸。176师是著名的19路军的余脉,是唯一一支两度参加淞沪抗战的中国军队,曾转战万里,浴血抗日。1943年,由皖、鄂两省13县知名人士捐资,在野寨修建了包括公墓和12座纪念性建筑在内的陵园,安葬176师抗战阵亡将士,并依陵建“景忠中学”(今野寨中学),以校护陵,培养烈士遗族及地方优秀青年。这是全国唯一一座留存于中学校园内的大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陵园,野寨中学也是全国唯一为保护烈士陵园而建立的学校。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记录了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记录了大别山区中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的历史,是全民族抗战和江淮、大别山地区抗战历史的宝贵遗存。这一历史遗迹充分展现了誓死捍卫国家,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不畏--、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

2019年10月7日,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卢德铭烈士墓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卢德铭烈士墓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卢德铭烈士墓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南岭。由底座、中座和碑身三部分组成,麻石材质;通高6.4米,上塑卢德铭烈士全身像。碑身正面自上至下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题写的“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中座背面刻“卢德铭烈士纪念碑碑文”,详细记载了烈士生平事迹。

上埠镇:芦溪县辖镇。1952年置上埠镇,1958年改公社,1968年复置镇。位于县境西部,袁河流经东部,距县府8公里。面积79.6平方公里,人口3.8万。芦南公路贯穿本镇。辖解放路、茅布岭、明叉巷、东方红、南溪、河口、板埠7个居委会和上埠、江下、钟家源、鸭塘、龙王桥、下源、茅布岭、九洲、王源、乌石、山口岩、坪里、中埠、聂家店、涣山、茶园、许家坊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抗战萧山县政府机要室旧址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抗战萧山县政府机要旧址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萧山县政府机要室旧址位于萧山区河上镇凤凰坞村441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7月24日,抗战萧山县政府机要室旧址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上镇:萧山市辖镇。1951年为青山、河上、大山、紫霞、白堰等乡,1956年合并为河上、紫霞2乡,1958年置河上公社,1961年分设河上、大桥2公社,1984年改河上、大桥乡,1985年置河上镇,1992年大桥乡并入河上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31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3万。辖伟民、朱家、溪头、金坞、上山头、塘口、魏塔、江家桥、樟树下、高都、里谢、凤坞、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扎实开展抗战故事汇活动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扎实开展抗战故事汇活动呢?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郯城县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爱国精神。

开展抗战老兵讲故事活动。建党节前夕,组织本县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老支前模范到全县中小学开展讲故事活动。通过面对面聆听老兵讲述亲身经历的抗战历史,广大师生学习英雄事迹,感受抗战艰辛历程,自觉接受教育。据统计,全县有3。5万余名师生参加活动,并分别与老兵合影留念。

举办“红色图片”展。利用7月3日至4日两天时间,在县人民广场展出图片2000余张,主要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后四个时期的内容。累计8万余人到现场参观学习。

举办专题文艺晚会。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20支代表队800余人通过合唱、独唱、舞蹈、表演、器乐演奏等形式,表演了《太行山上》、《红灯记》选段、《地道战》等经典节目23个。整台晚会主题鲜明、气势磅礴,抗战救亡、奋发图强的主旋律贯穿始终。 (郯城县委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柳南乡张家村烈士墓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柳南乡张家村烈士墓,位于柳河县柳南乡张家村村南约100米处,建筑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保护范围

面积1740平方米。

2009年10月,由乡政府和民政局共同出资修建。新建成的墓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新修建了围墙,并重新绿化了墓地,墓地内分上下层二个区域,上面为铺设的9级水泥台阶、一座纪念碑和二座烈士坟墓,下面为面积约700平方米的小型广场。墓内安葬着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国民党飞机扫射,2名东北民主联军战士牺牲,后被当地群众葬于柳南乡张家村。

信息来源:柳河县委党校

柳南乡:柳南乡全乡面积为150.6平方公里,2000年全乡有3003户,共有人口12165人,其中男6394人,女5711人,劳动力6211人,现有土地面积36809亩,其中旱田31271亩,水田3080亩,森林面积138750亩,覆盖率为60%。全乡有果园7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200亩,发展烤烟800亩,人参一万帘。全乡粮食总产量达144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古镇内,整组建筑由正殿、东西配殿、正门及侧门以院墙围合而成。纪念馆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以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展示了关于1933年古北口战役的事迹。其东侧是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地址: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河东村

开放时间:

8:00-18:00

古北口镇:古北口镇位于密云县东北部,东邻新城子乡,南接太师屯镇,西连高岭镇,北隔长城与河北滦平县相望。东经117°17′30″--117°03′58″,北纬 40°36′38″--40°42′23″。距密云县城55公里。京通铁路斜贯镇境西北部,设古北口站。101国道(京承公路)纵贯全境。程控电话密布全镇,交通、通讯便利。全镇总面积84.71平方公里。境内有万沟 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抗战剧中的八嘎呀路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大笨蛋、傻瓜

八嘎呀路直译是 “马鹿野狼”的意思,用来形容人像大笨蛋、傻瓜。日本人用八嘎呀路来骂人或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气愤和不满,所以我们才经常在抗战剧中看到日本人用这样的词语。

看过现代战争片比如比如《亮剑》、《雪豹》等等的小伙伴们相信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尤其是在日本人嘴巴里面吐出了一句非常难听的话,叫做“八嘎呀路”。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八嘎呀路用汉语直接翻译的意思就是“马鹿野狼”,其中八嘎呀路中的“八嘎”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马鹿,马鹿在日本人的意思中就相当于是像动物一样愚蠢的意思。而“呀路”的意思就是野狼,就是指没有文化,没有教养的人,可以用我们汉语的一个词汇代替,就是村夫。

综合起来八嘎呀路就是大笨蛋、傻瓜的意思,在我们看来,这个词语的意思似乎还没有达到那种刺耳的程度,但是对日本人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听的一个词汇了。日本人用八嘎呀路来骂人或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气愤和不满,所以我们才经常在抗战剧中看到日本人用这样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五福临门的五福分别是什么 五福分别是哪几个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分别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以及善终。其中长寿是指长命百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在传统的文化中,长寿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这所代表的就是生命的一种延续和繁荣。为了可以追求长寿,人们就会选择多种不一样的方法,比如保健,锻炼,养生。

富贵为什么是福气

富贵主要是指地位尊贵,财富丰厚,拥有幸福安稳的生活,生活无忧无虑。在当前的传统文化中,总是将富贵当成是人生的目标,这代表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还有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可以通过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来有效获取财富还有地位,同时人们还会比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所有一切,会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会过分的去追求物质享受。

康宁和好德什么重要

抗凝主要是指心情宁静,生活平静,身体安康,没有烦恼和疾病。人们会通过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然后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效果,可以通过太极、冥想以及修行等一些方式。好德在当前传统文化中,也是人们一直都在比较追求的,这就意味着心地善良,品德高尚,会有仁爱之心。在当前的传统文化中,同样也是大家一直都在追求的做代表的就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以及最高的境界,可以通过儒家思想来有效提升整个人的品德修养。

善终又代表什么呢

主要是指当人的生命即将要结束时,可以比较安详的离开,没有太多的恐惧和痛苦。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就是人们一直都追求的,所代表的就是生命的结束,以及我们内心的想象。此外人们也可以通过很多的方法来有效提升生活的质量,例如改善环境,合理营养,积极治疗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抗战胜利71周年手抄报资料

全文共 1396 字

+ 加入清单

抗战胜利71周年即将到来,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正发愁抗战胜利71周年手抄报怎么取材?抗战胜利71周年相关资料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分享一些关于抗战胜利71周年的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

跋扈倭奴犯我邦,中华儿女保家乡。

国因积弱遭凌辱,人以蒙羞受毁伤。

赤胆忠肝驱虎豹,出生入死打强梁。

狼烟扫尽红旗艳,警惕东洋再发狂。

浣溪沙·抗战胜利71周年

愤怒思潮涌万千,腥风血雨忆流年。家仇国恨刻心间。

七一春秋欣胜利,恶毒倭寇灭人寰。中华雪耻理当然。

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感寄

难忘乙酉起雄雷,已把中华噩梦摧。

血泪襟沾碑刻痛,疮痍垣叠恨成堆。

八年仇账能清算,百万生灵还不回。

今又贼心重复活,前倭虽死未同灰。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水调歌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

贼倭侵天国,壮士发冲冠。军民义愤迎敌,戮力挽狂澜。铸就铜墙铁壁,热血挥疆洒海,义勇薄云天。纪念御倭史,祭烈泪潸潸。

国铭耻,黎血恨,志刚坚。睡狮已醒,中华崛起势昂然。万里风鹏正举,阔步复兴之路,筑梦震瀛寰。世界和平日,歌舞共婵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

文明历史五千年,倭寇侵华国倒悬。

有日皆成残暴日,无天不是杀人天。

兴亡国共求团结,生死英雄赴赵燕。

海峡同圆中国梦,复兴大业写新篇。

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感怀

常温历史紧绷弦,警觉东瀛肇祸烟。

举国军民同敌忾,务防贼寇死灰燃。

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诗歌《绥远抗战》

冬雪刺面,远程奔袭,

争回失地,战马嘶咽,

收复绥北的百灵庙,

绥远抗战把敌人全歼。

红格尔图,至敌前沿,

中国守军,英勇再现,

重点战略地带捍卫,

傅作义民族立场尊严。

肃清那绥远境内伪军,

日军西侵的阴谋破灭,

红军领袖发给将军贺电,

胜利振奋国民百灵庙大捷!

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

穷兵黩武小扶桑,犯我神州贼胆狂。

东海水深凶未洗,南山竹尽罪难详。

腥风血雨当年事,铁马金戈岂可忘!

保卫中华圆国梦,强龙飞跃震穹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湘西会战阵亡将士陵园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湘西会战阵亡将士陵园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湘西会战阵亡将士陵园位于怀化市溆浦县龙潭镇肇山村。

1945年4月中旬,日军侵入龙潭,抗日战争最后一战——湘西会战打响了。在龙潭弓形山上,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由于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打败了日军的进攻,粉碎了日军企图夺战芷江机场的军事目的。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国民政府拨款、乡民捐款,由作战部队施工修建了陵园。它是我国最早修建的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地纪念设施。“文革”时期大部建筑被毁。

1991年溆浦县首届中学生“学革命先辈、爱祖国文物”夏令营到龙潭悼念抗日阵亡将士,向社会发起复修陵园的倡议。秉着恢复原状的原则,一期复修工程于1992年4月17日奠基动工,次年4月竣工,现占地面积8318平方米(不含主体建筑以外保护范围面积)。

陵园依山而建。以宽敞的林荫石级路为主轴,依次将陵园大门、浩气门、警钟壁、纪念塔、碑墙、千秋亭、英烈墓等缀连为一体,雄伟壮观,风景秀丽。1993年12月成立“溆浦县龙潭弓形山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管理所”。

湘西会战阵亡将士陵园于1989年8月被溆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3月被怀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潭镇:龙潭镇是溆浦县南部的边陲重镇,东依高耸入云的车岩岭,与葛竹坪镇、大华乡交界;南现温水乡毗邻;西靠百强寨,与横板桥乡、黄毛园镇相邻;北傍金子山,和北斗溪乡接壤。龙潭镇地处龙潭办事处四乡三镇之中心,是龙潭14万人口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置龙潭堡,民国2年设(1913)初置龙潭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建龙潭公社。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胡驭垓烈士墓塔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胡驭垓烈士墓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胡驭垓烈士墓塔位于威远县严陵镇东1公里处的东堡山上,墓塔座东北向西南,塔基呈正方形,左右两边有垂带式踏道8级,两级塔身为正四边形,与塔基形成逐级上收。塔顶为窮窿形三连珠攒尖顶。墓为石室塔形夫妻合葬墓,高6米,全部用条石砌成。第一层塔身四面嵌碑文,记烈士传略等内容。第二层塔身正面楷书“胡驭垓烈士墓塔”七字。墓塔四周围以石栏,墓园总占地353.21平方米。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现石栏杆外延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衡阳抗战纪念城

全文共 1586 字

+ 加入清单

衡阳抗战纪念城为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衡阳抗战纪念城位于衡阳市雁峰区先锋路103号岳屏公园内。

1944年,长沙沦陷后,日军分三路南进,直指衡阳。1944年6月20日,日军下达进攻衡阳的作战部署。同日,中国国民政府也向守备衡阳的陆军第10军下达了保卫衡阳的战斗部署。

6月22日,敌机首度轰炸衡阳城,湘江两岸市区均引起大火。晚8时,由株洲、渌口沿湘江东岸南下之敌68师团,进抵衡阳市东郊泉溪,我第10军190师568团第1营派在耒水东岸的少数警戒部队即与敌交火,衡阳抗日保卫战从此打响。

6月23日,敌第68师团欲从泉溪强渡耒水,被我守军击退;敌改绕耒水泉溪以南渡河登陆,被守军阻于五马归槽阵地。25日夜,敌攻占五马归槽和飞机场,守军596团-,夺回机场;次日,机场失守。28日,日军力图合围衡阳,发起了第一次总攻击。城南作为正面战场,战斗最为猛烈,敌我双方争夺张家山高地数日反复达20多次,阵地依然在我方手里。7月11日晨,日军发起第二次总攻击,向衡阳城垣倾泻大量炸弹、燃烧弹和毒气弹。日军付出极大的代价,也无法接近守军的核心阵地。经过多日的调兵遣将、调整部署的日军,于8月4日发动第三次总攻。以飞机大炮向核心阵地和市区狂轰滥炸,4个半师团的日军从南北西三面猛攻核心阵地。8月7日,敌机和炮兵继续进行轰炸、扫射和施放毒气,步兵则趁机楔入。守军靠空投粮草、弹药已相当困难,炮兵无炮弹御敌,改成步兵。守军经盛夏酷暑的激战未得休整,食物匾乏,营养不良,痢疾流行,医药奇缺,非战斗减员严重,守军的文书、军医、看护以及留城的百姓,都拿起武器同入城敌军展开激烈的巷战。虎形巢、接龙山、小西门、五桂岭、回雁峰、岳屏山守军血染征衣,赤地一片。最后,日军从防守薄弱的演武坪由北门攻入。8月8日拂晓,衡阳在守军弹尽援绝、无兵可用的绝境中城破陷敌。

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日军总兵力约10万人,被歼日军1.9万多人,杀伤日军近3万余人。守军总兵力约1.8万人,阵亡7600余人、受伤约9000人,最后仅存1200余人。衡阳人民抢挖工事,运送弹药,牺牲3174人。千年古城夷为平地,抗日将士和衡阳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日军在此战中残忍地使用了芥子气和路易氏气混合毒气弹。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后期一次最大的战斗,也是抗战八年中,作战时间最长、中日双方伤亡官兵人数均最多的城寨争夺战,其战事之惨烈为中国抗日战役所仅见。

1946年12月18日,中国政府批准衡阳建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1947年8月,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衡阳牺牲的二万余名将士,蒋介石手书“衡阳抗战纪念城”七字,1948年4月在岳屏公园山顶矗立“衡阳抗战纪念城”碑,该碑高18.16米,八方盨弥基座,花岗岩结构。

1947年修建的“衡阳抗战牌坊”、“衡阳抗战纪念城”碑保存完好。

2007年9月18日,衡阳市人民政府在岳屏之巅又修建了衡阳抗战纪念堂。纪念堂内,衡阳保卫战军民团结抗击日寇的人物群雕塑像摆设在大堂正中央;设置于纪念堂四周的玻璃柜台内,陈列有张家山挖掘出土的当年鏖战遗存下来的残损军用水壶;当年衡阳保卫战的战场报道报摘复印件,真实地再现了当年衡阳抗战的悲壮惨烈。数位美术家联袂创作的《衡阳保卫战》巨幅画作,大手笔描绘的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浩大场景。纪念堂内还展出了台北女子大学一位教授寄送的衡阳保卫战相关的部分珍贵史料。模拟当年衡阳抗战的地型沙盘,能让游人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年衡阳保卫战交战双方对垒的详细作战情况。同年12月,在岳屏山巅又安放了高6.1米、重达11吨衡阳保卫战铸铜人物群雕塑像。

衡阳抗战纪念城于1991年5月被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被衡阳市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点位置

衡阳市岳屏公园内岳屏山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抗战胜利71周年图片带字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9月3号,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而又黯然神伤的日子。扬眉吐气的是,71年前中国人民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的确,抗日战争造成中国人民伤亡3500万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抗战虽然远去,但依然有其启示意义。下面小编分享了一组抗战胜利71周年的图片,希望对你有帮助。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6张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1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策动“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2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历时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3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东京时间),同盟国联合受降典礼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隆重举行。日本政府全权代表和大本营全权代表分别在投降书上签字,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法国和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的全权代表(中国代表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将军)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接受日本投降,投降书即刻宣告生效。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宣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失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4

1946年4月,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将庆祝胜利的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定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即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了“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5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6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下四平村老村会沟无名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安镇下四平村老村会沟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大安镇下四平村东北1.5公里处,距镇政府驻地大安村10公里,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400平方米。

1947年1月30日,国民党军以3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第二次进犯,我参战部队密切配合,至2月8日共歼灭国民党军52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进攻。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纠集一切可能之机动兵力,以近4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进犯,我参战部队浴血奋战,至3月24日,此次战役共计歼灭国民党军14000余人。两次保卫战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我参战部队也付出了较大牺牲。在通化县各乡镇,都有“四保临江”战役革命烈士墓,主要安葬着牺牲的我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三纵、四纵将士。大安镇境内曾是重要战场,其下四平村老村会沟屯革命烈士墓安葬着保卫战中牺牲的18名战士。

形成于1947年春,利用于1949年秋。遗址得到一般性保护和利用。

信息来源:通化县委党校

下四平村:下四平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武汉抗战纪念园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武汉抗战纪念园为国防教育基地。

武汉抗战纪念园位于武昌石门峰,由纪念园主入口广场、武汉保卫战纪念墙和英雄广场组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抗日战争可歌可泣,它是中国近百来,最坚决、最彻底的一次维护主权、抵抗外侮的战争。在这场长期的、大规模的抵御外侮的战争中,武汉一度成为抗战的临时首都,起到了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抵御日本侵略的精神导向作用。目前已建成几面宏大的武汉会战殉国烈士纪念墙,铭刻着数千名武汉会战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部队番号、阵亡地点。

武汉抗战纪念园由石门峰纪念公园自费修建。这是武汉市唯一的以纪念抗战为题材的主题纪念性公园。

“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凡是为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而英勇捐躯的烈士,都是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缅怀的。”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讲话中特别提到了武汉战役,他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路线

518路、25路车都可以到(都是从市中心出发的车)。在“石门峰”站下车后,再步行十几分钟进入石门峰陵园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抗战时期庙台百人坑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抗战时期庙台百人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距多宝镇区东十公里,有个邹家花园的村庄(原庙台村,现李花村)。在日本人入侵以前,邹家花园有96户人家,398人,分8个自然村居住,又称邹八台。

1939年初日军侵占天门县城后,在沿襄河(现汉江)一线的岳口、张截港、聂家场等地派兵驻扎,国军主力江防军发动冬季攻势,派新六师一部由对河潜江高石碑搭浮桥渡过汉江,驻扎在邹家花园。这年11月24日,国军新六师在与日军的交战中,活捉了两个日本兵,其中一个陷入淤泥坑中被捉,另一个日军跑到鄢台一户人家的柴垛里躲藏,被一妇女取柴禾时发觉,便叫几个村民将其捉住,送交给驻扎在邹家花园的国军部队。当天下午两个日本兵在押送高石碑的途中伺机逃脱。25日,国军随即退却。

26日晚,国军渡浮桥退往汉江南岸高石碑。退却时,吩咐老百姓也赶忙逃离。国军在桥头派兵把守,不准老百姓渡浮桥。国军撤完后,将浮桥拆毁,河滩上挤满了逃难的群众。桥已拆毁,群众只好返回村庄。是时日军已赶到,将邹家花园团团围住。日军进村后,将老百姓房屋上的门框全部砸毁,用来烤火,村子里火光冲天。

27日零点左右,日军开始杀人,他们先将捉来的40多个老百姓用草绳连着,带到邹家花园旁边的一个弹坑前,这个弹坑是日本飞机扔下的巨型-而造成的,有两分地大,十三坎阶梯深,里面积蓄着半坑雨水。日本兵残暴地将押来的老百姓一个个刺杀后推下坑去。被刺的人在坑里蹬的蹬,喊的喊,其状惨不忍睹。约两个小时后,日本兵又掳来几十人,将这些人用同样的方法刺进坑里。凡是被日本兵抓住的,无论老人、小孩,无一幸免。日军大屠杀后,邹家花园只剩下32户人家127人。次年春夏,该地先后被杀的无辜群众共有128人,当地绅士将杀人坑的尸骨进行清理淹埋,称此地为“百人坑”。

为缅怀无辜的遇难者,见证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以当地群众意愿,由李花(原庙台)村出资4000多元于1997年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百人坑纪念碑(约4米多高),这个地方已成为多宝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花村:李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1951年5月,中南军区在羊楼洞组建第七预备医院,1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预备医院。在创建后的五年里,共收治抗美援朝战争前线伤员和中南军区内部伤病员六批1200多人,经医治无效死亡142名,全部安葬在老营盘茶山上,形成现有的烈士墓。墓坐东朝西,12排142座,其中137座有碑文,记录了每位烈士的籍贯、所在部队番号和牺牲时的年龄。国内集中安葬抗美援朝时期革命烈士的地点仅有三处,此为其中之一,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