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你我贷拍拍贷满标技术(优秀20篇)

在参加完高新技术考试后,一般一个月左右出成绩,大家一定很期待考试成绩是否合格吧,因为这个证可以入学积40分,还能申领技能补贴。今天就给大家分享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的查询方法。

浏览

2899

文章

1000

篇1:上海区块链技术应用峰会目的是什么?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刚开始是和比特币绑定在一起的技术,没想到我国为了发展区块链,还召开了上海区块链技术应用峰会。这是2019年召开的会议,上海区块链技术应用峰会召开目的是什么?2014年我国开始重视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来演技央行数字货币,甚至在2016年创建了专门的研究所,致力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现在上海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峰会召开已经该去一年,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个会议的目的是什么?区块链具有发展前景吗?

一、上海区块链技术峰会目的

2019年在中国的上海召开了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峰会,这次大会上有上海市的政界人物吴雪芬参加,在会议上表述我国目前区块链的发展状况。另外参加会议的单位还有创飞集团、星合资本、币诚时代等多个企业。上海区块链技术应用峰会表示我国区块链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应用的场景也需要提高。政府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十分支持,各企业和研究人士遵照区块链发展的方向定下计划,进行目的明确的研究。

二、区块链如今还具有发展前景吗

目前我国还在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真的有发展前景吗?从上海区块链技术应用峰会就可以看出,区块链对各个领域的作用挺大。目前区块链已经不再只是研究创在数字货币,现在还被融入了金融行业。在金融的跨境支付和电子票据方面区块链早已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区块链还将融入农业、互联网和电力等多个行业。区块链在未来应用的领域还会增多,它将更多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科技。目前区块链虽然研究方向多,但是真正落地实施的领域不多,所以区块链还离不开技术人员的研究。

区块链技术虽然刚开始主要是用来创造数字货币,但经过上海区块链技术应用峰会后,我国明确了区块链更多发展方向。只不过目前很多区块链项目还都处于研究阶段,普通人压根不知道区块链技术需要做哪些研究?平常人基本都是通过数字货币的来学习区块链技术,他们只要下载OKLink浏览器,就可以直接了解币圈的状况,还能通过区块链技术创造的OKLink浏览器查询钱包里的虚拟币,以及各种数字货币的交易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gps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案例

全文共 136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全球导航技术的发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时跟踪和远程控制移动目标已经得到了实际的运用。尤其是全球化通信手段(GSM)以及地理信息定位体系(GIS)的完善,保障了人们能在全球范围内对移动目标实施全天候全过程的监控。如何发挥GPS技术的优势特点,应用物流运输指挥管理工作中,逐步成为了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的重要研究方向。

GPS的全称为全球卫星定位体系。技术基础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备全球性、全天候等特点的卫星导航定位体系。它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全球卫星系统、实时监控体系、信息接收体系。GPS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准确性高、全天候实时监控数据。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定位信息。

GPS包括三维导航体系。航天器、船舶、机动车辆或者行人都能利用GPS客户服务端进行导航。此外,GPS导航技术在气象监测、抢险救灾、建设施工等工作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交通管理方面,GPS技术主要应用在公路工程地质环境勘测和辅助设计等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GPS在机动车辆导航定位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物流业现状

据统计,在我国120多万km的公路上跑动着1200多万辆民用车辆,居然有将近一半是空车,全国货运空驶率平均为49%;数以万计的运输公司,在混乱的竞争中,不断陷入困境。刚刚兴起的国内物流业处于“小、多、散、弱”和服务功能单一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效率差,成本费用高,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高达40%;由于物流进程中人为和技术因素的影响,每年直接损失达500亿元以上;运输行业中无序的运作,仅由于运力不足和运力浪费这种矛盾现象造成的直接损失将近100亿元。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一般占商品总成本的10%左右;美国有代表性的运输公司车辆空驶率在10%以内。如果我们能把空驶率降低十个百分点,每年就可以节省200亿元的投资。

国内专家通过对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考察发现,在十几年前,美国公路的空驶率在20%左右,后来降到10%以下,其奥秘就在于他们应用了信息管理技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进行了有效的调度,GPS在此展现了它的魅力。

GPS技术

GPS定位接收机或其OEM版,目前达到的性能已能较好的满足大多数普通GPS定位管理系统的各方面要求。大多数厂家提供的产品都具有定位性能好,产品性能稳定,体积小,耗电省,使用方便等优良性能。大多数厂家生产的GPSOEM版都可达到:自主单点定位精度约25m(无SA时),实时差分小于1m,工作环境温度可达-30℃~80℃。美国著名的GPS接收机生产厂商Ashtech公司生产的一种高精度、高性能、12通道GPSOEM版G12,单点自动定位精度约1m(无SA时),实时差分定位精度可达0.4m,IPPS脉冲时间精度为200ns;数据更新率最高可达20Hz,功耗1.4W;其重量只有80g,尺寸为108mm&TImes;57mm&TImes;12mm。显然,将这些GPSOEM版用于车辆的跟踪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其次,由于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普通的PC机就可以完全满足绝大多数控制中心对中心处理机的技术要求,网络技术使监控中心与分监控中心的联系毫无困难,GIS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也能令人满意地工作(如图1)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区块链技术?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发生变化。

中国央行也曾表示,正在考虑尽快发行数字人民币的可能性。

区块技术起初是为确保加密货币比特币在缺乏统一发行和加工中心且人们彼此互不信任的条件下运行而发明出来的。实际上,区块链是能够可靠隐藏起来的电子账本。加密算法的制定方式是紧跟在后面的每个凭证都与前一个有关。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忽然想修改或者篡改账本,他就不得不重新编码文件存储器。从技术上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人们认为区块链正好有助于在谁都不信任谁,谁对什么都不负责的情况下,确保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由此派生出区块链的主要特性,这种特性使它的应用范围要广得多。区块链把编码整个文件存储器的某些操作的所有凭证都变得透明,且不可改变。 例如:利用电子投票技术,几乎无法伪造投票结果。在把整个供应链录入区块链时,可以彻底解决赝品问题。最后,利用融领域的区块链,可以确切了解谁有多少钱,谁花了多少钱。也就是说,影子经济、逃税、洗钱——所有这些千百年来存在的问题,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均可借助区块链得到解决。

中国最近表示,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这并非偶然。区块链目前处在萌芽状态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玉书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但未来扩大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解决金融业或保险业的重多问题,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太网Etherner.以太网技术标准有哪些?

全文共 4293 字

+ 加入清单

以太网(Etherner..以太网技术标准有哪些?

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应用愈来愈多,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服务器端上,100Mbps的速度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Gigabit Ethernet诞生了。就如同Fast Ethernet的起源一样,Gigabit Ethernet也必须要能够向下相容Fast Ethernet以及Ethernet。目前中大型企业新一代的区域网络规划中,Gigabit Ethernet普遍使用在区域网络的骨干上,并以光纤界面为主流。在铜线(UTP)Gigabit部分,短期内则还不会像100baseTX那样快速延伸至桌面。

以太网最初是由Xerox公司研制而成的,并且在1980年由DEC公司和Xerox公司共同使之规范成形。后来它被作为802.3标准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所采纳。

以太网的基本特征是采用一种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的共享访问方案,即多个工作站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所有的工作站都不断向总线上发出监听信号,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工作站在总线上进行传输,而其他工作站必须等待其传输结束后再开始自己的传输。冲突检测方法保证了只能有一个站在电缆上传输。早期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Mbps。 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3com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另一种说法“以太网不适合在理论中研究,只适合在实际中应用”。也许只是句玩笑话,但这说明了这样一个技术观点:通常情况下,网络中实际的数据流特性与人们在局域网普及之前的估计不同,而正是因为以太网简单的结构才使局域网得以普及。梅特卡夫和Saltzer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 MAC项目(Project MAC)的同一层楼里工作,当时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学毕业论文,在此期间奠定了以太网技术的理论基础。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 Base 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以太网技术标准

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存取和冲突检测)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的局域网技术,最初由Xerox公司于1975年研制成功,1979年7月-1982年间,由DEC、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规范DIX,以此为基础形成的IEEE802.3以太网标准在1989年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在20多年中以太网技术不断发展,成为迄今最广泛应用的局域网技术,产生了多种技术标准。

10base5;是原始的以太网标准,使用直径10mm的50欧姆粗同轴电缆,总线拓扑结构,站点网卡的接口为DB-15连接器,通过AUI电缆,用MAU装置栓接到同轴电缆上,末端用50Ω/1W的电阻端接(一端接在电气系统的地线上);每个网段允许有100个站点,每个网段最大允许距离为500m,网络直径为2500m,可由5个500m长的网段和4个中继器组成。利用基带的10M传输速率,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传输数据。

10Base2;是为降低10base5的安装成本和复杂性而设计的。使用廉价的R9-58型50欧姆细同轴电缆,总线拓扑结构,网卡通过T形接头连接到细同轴电缆上,末端连接50欧姆端接器;每个网段允许30个站点,每个网段最大允许距离为185m,仍保持10Base5的4中继器、5网段设计能力,允许的最大网络直径为5x185=925m。利用基带的10M传输速率,采用曼彻斯特编码传输数据。与10base5相比,10Base2以太网更容易安装,更容易增加新站点,能大幅度降低费用。

10base-T;是1990年通过的以太网物理层标准。10base-T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线,一对线发送数据,另一对线接收数据,用RJ-45模块作为端接器,星形拓扑结构,信号频率为20MHz,必须使用3类或更好的UTP电缆;布线按照EIA568标准,站点-中继器和中继器-中继器的最大距离为100m。保持了10base5的4中继器、5网段的设计能力,使10base-T局域网的最大直径为500m。10Base-T的集线器和网卡每16秒就发出"滴答"(Hear-beat)脉冲,集线器和网卡都要监听此脉冲,收到"滴答"信号表示物理连接已建立,10base-T设备通过LED向网络管理员指示链路是否正常。双绞线以太网是以太网技术的主要进步之一,10base-T因为价格便宜、配置灵活和易于管理而流行起来,现在占整个以太网销售量的90%以上。

10base-F;是使用光缆的以太网,使用双工光缆,一条光缆用于发送数据,另一条用于接收;使用ST连接器,星形拓扑结构;网络直径为2500m,定义了3种不同的规范:

10Base-FL;是10base-F中使用最多的部分,只有10base-FL连接时,光缆链路段的长度可达到2000m,与FOIRL设备混用时,混合段的长度可达1000m。

10Base-FB;是用来说明一个同步信令骨干网段,用于在一个跨越远距离的转发主干网系统中将专用的10Base-FB同步信令中继器连接在一起。单个10base-FB网段最长可达2000m。

10Base-FP;是用来说明点对点的连接方式,一个网段的长度可达500m。一个光缆无源星形耦合器最多可连接33台计算机。 100base-T;是以太网标准的100M版,1995年5月正式通过了快速以太网/100Base-T规范,即IEEE 802.3u标准,是对IEEE802.3的补充。与10base-T一样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但100Base-T包含4个不同的物理层规范,并且包含了网络拓扑方面的许多新规则。

100Base-TX;使用两对5类非屏蔽双绞线或1类屏蔽双绞线,一对用于发送数据,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布线符合EIA568标准;采用4B/5B编码法,使其可以125MHz的串行数据流来传送数据;使用MLT-3(多电平传输-3)波形法来降低信号频率到125/3=41.6MHz。100Base-TX是100Base-T中使用最广的物理层规范。

100Base-FX;使用多模(62.5或125um)或单模光缆,连接器可以是MIC/FDDI连接器、ST连接器或廉价的SC连接器;最大网段长度根据连接方式不同而变化,例如:对于多模光纤的交换机-交换机连接或交换机-网卡连接最大允许长度为412m,如果是全双工链路,则可达到2000m。100Base-FX主要用于高速主干网,或远距离连接,或有强电气干扰的环境,或要求较高安全保密链接的环境。

100Base-T4;是为了利用大量的3类音频级布线而设计的。它使用4对双绞线,3对用于同时传送数据,第4对线用于冲突检测时的接收信道,信号频率为25MHz,因而可以使用数据级3、4或5类非屏蔽双绞线,也可使用音频级3类线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采用EIA568布线标准;由于没有专用的发送或接收线路,所以100Base-T4不能进行全双工操作;100base-T4采用比曼彻斯特编码法高级得多的6B/6T编码法。

100Base-T2;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只用2对3类UTP线就可以传送100Mbps的数据,因而针对100Base-T4不能实现全双工的缺点,IEEE开始制定100Base-T2标准。100Base-T2采用2对音频或数据级3、4或5类UTP电缆,一对用于发送数据,另一对用于接收数据,可实现全双工操作;采用RJ45连接器,最长网段为100m,符合EIA568布线标准。采用名为PAM5x5的5电平编码方案。

自动协商模式;在100Base-T问世以后,在以太网RJ-45连接器上可能出现的信号可能是5种以上不同的以太网信号(10Base-T、10base-T全双工、100base-TX、100Base-TX全双工或100Base-T4)中的任一种。为了简化管理,3.11.71 IEEE已推出了Nway(IEEE自动协商模式),它能使集线器和网卡知道线路另一端能有的速度,把速度自动调节到线路两端能达到的最高速度(优先的顺序为:100Base-T2全双工,100Base-T2,100Base-TX全双工,100Base-T4,100Base-TX,100Base-T全双工,10Base-T)。这是增强型的10Base-T链路一体化信号方法,并与链路一体化反向兼容。这种技术避免了由于信号不兼容可能造成的网络损坏。具有这种特性的装置仍允许人工选择可能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新型无线技术以人为载体传输密码,再也不怕信息泄露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是公共的WiFi通信,还是私人的无线网络,我们最担心的,永远只有一点。就是我们在连接无线网络的同时,我们个人的隐私数据是否会面临泄露或者被盗的情况。现在小编就介绍一款新技术,我们再也不怕信息被盗,新型无线传输技术是利用人体传输密码

通过蓝牙和wifi来传输信息的确非常方便,但是却不一定安全。普林斯顿在今年一月公布的报告揭露,有一些智能家居设备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广播位置信息,而相当一部分的人并不知道如何加密这些涉及到隐私的数据流。

为了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一些科学家开始尝试用人体作为设备密码等重要信息的传输介质,这样就能防止黑客在空中截取你的个人信息。和先前科学家利用人体磁场不同,华盛顿大学的工程师们最近开创的全新信号传输机制,可通过设备触控板或屏幕产生的低频电磁来发送无线信号。

这项技术在智能家居和汽车门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智能门锁为例,当你一只手按住手机的指纹解锁按钮,另一只手紧握门把手时,门禁系统就会自动识别手机发出的密码从而打开门锁。

根据研究报告,该传导方法的操作原理很简单,类似于人体静电。工作时,数据仍然是以无线的形式进行运输的,只不过它会被限制在人体表面的低频电磁层。而该电磁层由手机的指纹传感器或者触控屏产生。

据了解,笔记本触控板和手机指纹传感器产生的比特率分别为50比特/秒和25比特/秒,这足以在数秒钟内传输简单的密码和数字密匙了。而且该比特率还有望通过软件的调试而得到大幅度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无线激光通信技术详解

全文共 3640 字

+ 加入清单

无线激光通信是指利用激光束作为信道在空间(陆地或外太空)直接进行语音、数据、图像信息双向传送的一种技术,又称为“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无纤激光通信”或“无线激光网络”。无线激光通信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不使用光纤等有线信道的传输介质,属于新型应用技术,早期的研究应用主要是在军用和航天上,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商用的地面通信,技术也在逐步完善。

一、无线激光通信的基本原理

无线激光通信不是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而是以大气为媒质,通过激光或光脉冲在太赫兹(THz)光谱范围内传送信息的通信系统;其传送终端在原理上与光纤传送终端十分相似,但由于用在接入系统,因而组成更为简单。激光具有普通光的一切特性,即折射、反射、透射、衍射和干涉等,但它比普通光具有更优良的特性,即单色性(激光光波都具有相同的频率)好,强度高,相干性与方向性好,因此激光束的发散角度小,能量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接收器可获得比微波高几个数量级的功率密度。

无线激光通信本质上也是一种无线电通信,但它与一般无线电通信相比又有区别。在无线激光通信系统中多了两个转换过程,即在发送端进行电–光的转换,在接收端进行光–电的转换。一个光传输系统,所用的基本技术,也就是光电的转换。在点对点传输的情况下,每一端都设有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具有全双工的通信能力。通常把待发送的信息源(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通过信号转换设备(话筒、摄像机等)转换成模拟或数字电信号,然后把这些信号输入光调制器,调制到一个由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束(激光载波)上,并控制这个载波的某个参数(振幅等),使它按电信号的规律变化。于是,激光载波就运载着这些信息(此时的激光

被称作已调制激光信号),经过信息处理以后由发射望远镜(发射天线)发射出去。发射望远镜能把截面很小的激光束变成截面较大的激光束,方便接收望远镜调整方位并接收信号;如果不进行这样的处理,由于激光束截面很小,且激光是直线传播的,将会给接收望远镜的方位调整带来困难。接收是发射的逆过程。接收望远镜(接收天线)接收到已调制激光信号,送到光检测器取出电信号,然后由信号转换设备(如扬声器、显示器等)恢复出原始信息。接收望远镜能用于接收大面积的激光束,并聚焦成较小的光斑,起到恢复激光束本来面目的作用。

由于大气空间对不同光波长信号的透过率有较大差别,可以选用透过率较好的波段窗口,激光无线系统通常使用0.85μm或1.55μm的红外波段。波长0.85μm的设备相对便宜,一般应用于传输距离不太远的场合;1.55μm波长的设备价格要高一些,但在功率、传输距离和视觉安全方面有更好的表现。1.55μm的红外光波大部分都被角膜吸收,照射不到视网膜,因此,相关安全规定允许1.55μm波长设备的功率可以比0.85μm的设备高两个等级。功率的增大,有利于增大传输距离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恶劣气候对传输质量的影响。

二、无线激光通信的优势

相比于微波通信等其他几种接入方式,无线激光通信主要优势包括:

1、无须授权执照

FSO系统的设备之间没有射频信号的相互干扰,工作频率在百THz以上,不挤占宝贵的无线电频率资源,可以免费使用,故无需像无线电通信那样申请频率使用许可证。

2、快速链路部署

因为不需要埋设光纤和等待各种手续上的问题,只须在通信点上进行设备安装,工程建设以小时或天为计量单位。FSO的无线接收器大小如同一部视频摄像机,可以轻而易举地安装在屋顶,屋内甚至窗外,对于重新撤换部署也很方便容易。

3、成本低廉

由于以大气为传输媒质,免去了昂贵的光纤铺设和维护工作。有资料表明,FSO系统的造价仅为光纤系统造价的五分之一左右。

4、传输保密性强

激光的直线定向传播方式使它的发射光束窄,方向性好;激光束的发散角通常都在毫弧度,甚至微弧度量级,因此具有数据传送的保密性。激光波长使用红外非可视光,夜间也无法被发现,因此无法探测到链路的位置,更不存在窃听的可能性;除非其通信链路被截断,否则数据不易外泄。

5、信息容量大

自由空间光通信和光纤通信一样,具有频带高的优势。FSO支持155Mbit/s~10Gbit/s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在2~4km之间。在点到多点的组网方式中,FSO同样能支持155Mbit/s~10Gbit/s的传输速率,但传输距离为1~2km。

6、协议透明

FSO以光为传输机制,任何传输协议均可容易地叠加上去,对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可以做到透明传送。

7、设备尺寸小

光收发终端设备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尺寸比微波、毫米波通信天线尺寸要小许多,具有功耗小、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三、无线激光通信的缺点

当然,无线激光通信也有其固有的缺点:

1、通信距离有限

激光的定向性虽然很好,但波束还是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慢慢变宽,超过一定距离后就难以被正确接收。目前用于地面民用无线激光通信的设备所能达到的距离一般为200m到6000m,受发送功率、数据速率、天气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使用的距离要短一些。测试表明,FSO系统在1公里以下才能获得最佳的效率和质量。

2、易受恶劣天气影响

FSO的传输质量对天气非常敏感。因为激光光波的波长与雨雪或雾气的水微粒的直径差不多,光波易被水气吸收,导致衰减严重;所以遇到雨、雪、雾天气,将严重影响激光通信的可靠性,甚至无法接通。据测试FSO受天气影响的衰减经验值分别为:晴天5~15dB/Km,雨天20~50dB/Km,雪天为50~150dB/Km,雾天为50~300 dB/Km。

3、只能在视线范围内建立链路

由于激光不能穿过有形物体,如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所以无线激光通信要求两个通信点之间视线范围内必须无遮挡;对于中间存在障碍物而不可直视的两点之间的传输,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中继站实现连接。

4、对准困难

由于激光在自由空间传输时人眼看不见,这就使接收天线不易把握方位,对准困难。一般FSO系统的发射天线设在大楼上,大风或轻微的地震都会使天线产生晃动造成光路的偏移而不易对准。目前已有“偏光法”和“动态跟踪法”两种手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5、意外因素使通信链路阻断

点对点及点对多点模式中,如有飞鸟或杂物经过某条链路空间时,链路将被隔断,通信受阻。

四、无线激光通信的主要应用

1、FSO在企事业内部网连接中的应用。在校园网、小区网或大企业的内部网建设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马路对面的新建大楼急需接通,可挖路许可权却迟迟不能得到批准或者根本就无法取到,这时候无线激光通信技术便可以大显身手,如右图所示。无线激光通信设备配备标准RJ45接口或光接口,且对协议透明,可以非常方便的完成局域网的连接。

2、FSO在宽带接入中“最后一公里”的应用。随着通信网建设的发展,局域网以及千兆以太网开始快速增长,将这些高速的局域网和千兆以太网连接到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高带宽的接入网络。当前有很多接入技术可供选择,比如光纤、微波、xDSL等;但光纤、微波接入方式成本高,xDSL则带宽太低,而无线激光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方式浮出水面,是解决宽带网络“最后一公里”的传输瓶颈的有效途径。

3、FSO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内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迅猛增长和移动数据业务的推广,无线网络需要具有更高的带宽和容量。如何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用最低投入、以最快速度实现移动网络扩容和优化,成为移动网络运营商最为关注的问题。无线激光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接入技术,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施工、带宽、成本等方面的优点,已逐渐成为各大运营商的首选方案之一。该方案在主干网到距离最近的天线之间采用光纤连接,经过协议转换器后,由FSO设备系统再连接到其它天线,一定距离内的天线可以共用一个基站,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省去基站到天线之间的链路铺设,缩短了施工时间和施工费用;二是可以多个天线共用一个基站,减少了基站数目;三是无线激光通信技术采用红外激光传输,相邻设备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4、用于意外恢复和应急临时链路。在突发的自然或人为意外灾害中,原有通信线路被破坏,难以立即恢复时;或者在一些特殊地方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应急通信;或者某些需要快速建立一些临时链路用于现场通信的场合,可采用无线激光通信进行快速的部署。

5、用于特殊地理条件下的通信链路连接。在通信链路必须跨越高速公路、河流、拥挤的城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无法敷设光纤线路时,采用无线激光通信可以有效解决链路连接的困难。

五、总结

无线激光通信与微波通信相比,它具有调制速率高、频带宽、不占用频谱资源等特点;与有线和光纤通信相比,它具有机动灵活、对市政建设影响较小、运行成本低、易于推广等优点。因此,无线激光通信已成为通信家族中新的一员。FSO可以用于城域网的扩展,局域网的互连,移动通信的基站互连,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以及灾难应急、临时部署等。今后,随着宽带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更高带宽应用的流媒体视频等业务的普及,对接入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的要求将更为严格。而作为光纤与微波通信的一种补充方式,无线激光通信将有着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基于OFDM技术的4G通信网络应用

全文共 2111 字

+ 加入清单

引言

在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G中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来处理多径问题,以获得多径分集增益。

然而在该体制中,多径干扰和多用户干扰始终并存,在用户数较多的情况下,实现多用户检测是非常困难的。并且CDMA本身是一个自扰系统,所有的移动用户都占用相同的带宽和频率,所以在系统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用户数越多就越难达到较高的通信速率,因此3G系统所提供的2Mb/s带宽是共享式的,当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时,平均每个用户可使用的带宽远低于2Mb/s,而这样的带宽并不能满足移动用户对一些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不同领域技术的综合与协作,伴随着全新无线宽带技术的智能化,以及定位于用户的新业务,这一切必将繁衍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4G。相比于3G,4G可以提供高达100Mb/s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从语音到数据的多媒体业务,并且能达到更高的频谱利用率以及更低的成本。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4G中必须采用其他相对于3G中的CDMA这样的突破性技术,尤其是要研究在移动环境和有限频谱资源条件下,如何稳定、可靠、高效地支持高数据速率的数据传输。因此,在4G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OFDM技术作为其核心技术,它可以在有效提高传输速率的同时,增加系统容量、避免高速引起的各种干扰,并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抗多径信道干扰和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

本文将对OFDM的基本原理以及其调制/解调技术的实现和循环前缀技术进行介绍,并在三个主要方面将OFDM与CDMA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2 OFDM技术分析

2.1 OFDM基本原理

正交频分复用的基本原理可以概述如下:把一路高速的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子信道中进行传输。在频域内将信道划分为若干相互正交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均拥有自己的载波分别进行调制,信号通过各个子信道独立地进行传输。

由于多径传播效应会造成接收信号相互重叠,产生信号波形间的相互干扰,形成符号间干扰,如果每个子信道的带宽被划分的足够窄,每个子信道的频率特性就可近似看作是平坦的。如图1所示。

因此,每个子信道都可看作无符号间干扰的理想信道。这样,在接收端不需要使用复杂的信道均衡技术即可对接收信号可靠地进行解调。在OFDM系统中,通过在OFDM符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来保证频域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以及消除由于多径传播效应所引起的OFDM符号间的干扰。因此,OFDM特别适合于在存在多径衰落的移动无线信道中高速传输数据。OFDM的原理框图如2所示。

如图2所示,原始高速率比特流经过串/并变换后变为若干组低速率的比特流d(M),这些d(M)经过调制后变成了对应的频域信号,然后经过加循环前缀、D/A变换,通过RF发送出去;经过无线信道的传播后,在接收机以与发送机相反的顺序接收解调下来,从而得到原发送信号。

图2中d(M)为第M个调制码元;图中的OFDM已调制信号D(t)的表达式为:

式(1)中:T为码元周期加保护时间;fn为各子载波的频率,可表示为:

式(2)中:f0为最低子载波频率;Ts为码元周期。

在发射端,发射数据经过常规QAM调制形成基带信号。然后经过串并变换成M个子信号,这些子信号再调制相互正交的M个子载波,其中/正交0表示的是载波频率间精确的数学关系,其数学表示为QT0fx(t)fy(t)dt=0,最后相加成OFDM发射信号。实际的输出信号可表示为:

在接收端,输入信号分成M个支路,分别用M个子载波混频和积分,恢复出子信号,再经过并串变换和常规QAM解调就可以恢复出数据。由于子载波的正交性,混频和积分电路可以有效地分离各子载波信道,如下式所示:

式中dc(m)为接收端第m支路子信号。在整个OFDM的工作流程中OFDM与其他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其采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以及循环前缀的加入这两个环节,下面将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2.2 OFDM调制/解调技术的实现

OFDM系统的调制和解调可以采用离散逆傅立叶变换(IDFT)以及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更加方便快捷的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技术来实现调制和解调,这是OFDM的技术优势之一。

首先不考虑保护时间,将式(2)代入式(1)可得到如下等式:

式中ts为串并变换前的信号周期,显然,ts=1MTs;令X(t)为复等效基带信号:

对X(t)进行抽样,抽样频率为1ts,即tk=kts,则有:

由上式可知X(t)=X(tk)为d(n)的傅立叶逆变换。同样在接收端可以采用相反的方法,即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OFDM的调制可以由IDFT实现,而解调可由DFT实现。当系统中的子载波数很大时,可以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IF2FT)来实现调制和解调,以显着地降低运算复杂度,从而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比较容易实现,因此能够达到简化4G通信系统中硬件实现的复杂度并减少设备成本的效果,现存的还有诸如矢量变换方式、基于小波变换的离散小波多音频调制方式等,但这些方式与OFDM相比,实现复杂度相对较高,因而一般不会用于4G通信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银行是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一起来了解吧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技术,那么银行是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因为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难题,所以融入区块链,你知道银行是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吗?十年前区块链只能用到数字货币上,而现在区块链早已融入金融行业,并且运用到了银行的多个业务上。现在区块链的运用很广泛,超乎我们的想象,你要是对区块链在银行上的运用感兴趣,那就一起来看看银行是怎样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吗?

一、银行跨境支付融入区块链技术我国银行是安全级别较高的机构,但这几年银行的业务屡屡被质疑太慢,跨境支付和跨行转账等非常缓慢,影响银行的业务效率。不过将区块链加入银行的跨境转账上,现状得到了改善。那么银行是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银行原本跨境支付需要经过多个过程和手续,所以转账非常耽误时间。但现在区块链融入省去了中间环节,直接提升了转账时间。另外省去中间环节还节约了转账的成本。而且没有了中间的多个环节,出错的可能性也降低了,更有利于银行效率的提升。

二、银行电子票据融入区块链技术除了在跨境支付和转账上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其实银行在电子票据上也加入了区块链技术。以前银行的电子票据总是被人克隆和伪造,银行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辨别真伪,然后再进行清算,不过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银行是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银行用区块链技术来做电子票据,因为区块链具有防篡改性,数据不可以删改,若是伪造或者克隆的票据扫码就可以轻松分辨。这样不但容易辨别真伪,而且清算的速度也快了很多。正是因为区块链技术,银行的各项问题才得到解决。

中国对区块链技术非常重视,自从出现政府和各大企业就致力于对区块链的创新和发展。不但要知道银行是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还要知道区块链早已被运用到多个行业。现在区块链不再局限于金融方面的运用,还扩展到了农业、电力和运输等多个行业。不过现在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上的运用,因为数字货币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大部分投资人的收益。要是你也关心数字货币的发展,可以通过OKLink浏览器去了解,毕竟OKLink上能查看一切数字货币相关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有哪些?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是当前很火的技术,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学习区块链,你知道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影响有哪些吗?区块链运用到金融上比较早,所以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很大。当初区块链不过是用来发展数字货币的技术,没想到现在竟然融入了金融圈,而且作用非常大,解决了金融圈遭遇的几大难题,推动着我国金融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今儿就给大家介绍下区块链技术对于金融领域的影响有哪些?

一、区块链提高跨境支付速度跨境支付原本需要经过中间的多个环节,一直都是我国金融行业的难题。跨境支付经过多个环节后,耽误了转账时间,中间的机构还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且经过几次周转,这样的方式还很容易出现数据的错误。将区块链融入跨境支付后,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很大,直接实现了点对点的支付。我们既不需要去绕中间的环节,而且还可以节约了中间浪费的成本。所以区块链对于跨境支付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如今这项技术早已运用到电商平台,促进电商行业的发展。

二、区块链创造了防造假电子票据以前我国采用的多半是纸质票据,纸质票据需要大量的纸张,不太利于我国的环保事业。而且纸质发票不容易保存,如果堆积的数量很多,清算也比较麻烦。若是纸质发票掉了,可能双方都不容易发现。正因为纸质发票有这么多弊端,所以我国才决定使用电子发票,可是普通的电子发票真伪难辨,造假成本很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创造了区块链电子发票,解决了发票的各种难题,可见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真的很大。因为区块链具有防篡改性,所以融入这项技术后,电子发票不可以被篡改。

正因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如此多,所以大家才觉得区块链技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很大!不过刚开始区块链只是创造了数字货币,着重发展的比特币、以太币和其他虚拟币。要是想了解区块链的发展史,大家可以下载OKLink浏览器,查看每一种数字货币的由来和发展状况。OKLink上能够看到每一种币最新挖出的区块,也能看到全网的算力,可以辅助大家判断这些虚拟币未来的走势。OKLink上的数据多,作用大,大家可以放心的试用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带你了解无线电遥控技术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无线电遥控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电信号对被控物体实施远距离控制的技术,它的传播媒介是无线电波,通常使用的频率为几兆赫至几百兆赫。

原理

线电遥控原理,即通过调制将编码信息加载于高频载波信号之上,生成调制波发射出去。当无线电波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解码将信息从变化的电流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解码后的电信号直接驱动继电器、电子开关等器件实现预定功能,遥控者按下不同的按键,生成不同的0和1交替的编码信号,再用它去调制高频载波(常用的频率范围是38kHz~50kHz),最后得到调制波。调制波实际上是编码信号和载波信号相“与”的结果。

无线电遥控设备

无线电遥控系统设备包括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和执行机构三个部分。

发射机主要包括编码电路和发射电路。编码电路由操纵器(操纵开关或电位器等)控制,操纵者通过操纵器;使编码电路产生所需要的控制指令。这些控制指令是具有某些特征的、相互间易于区分的电信号,例如:用频率为270Hz的正弦信号作为控制左舵的指令,用频率为350Hz的正弦信号作为控制右舵的指令,即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代表不同的控制指令。除了可利用频率特征外,还可用正弦信号的幅度及相位特征、脉冲信号的幅度、宽度及相位特征以及码组特征等表示各种指令。

编码电路产生的指令信号都是频率较低的电信号,无法直接传送到遥控目标上去,还要将指令信号送到发射电路,使它载在高频信号(载波)上,才能由发射天线发送出去。就如同用火车、飞机等运载工具运送货物一样,指令信号相当于货物,载波相当于运载工具。我们把指令信号载到载波上去的过程叫调制,调制作用由发射电路的调制器完成。发射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载波,并由调制器将指令信号调制在载波上,经天线将已调载波发送出去。接收机由接收电路及译码电路组成。接收电路又包括高频部分及解调器部分。由接收天线送来的微弱信号经接收机高频部分的选择和放大后,送到解调器。就象火车、飞机等运载工具到站后,把货物卸下来的情况一样,解调器的作用是从载波上“卸”下指令信号。由于“卸”下来的各种指令信号是混杂在一起的、还要送到译码电路译码。译码电路的工作就象把卸下来的货物鉴别分类,再分别送到使用场地一样,它对各种指令信号进行签别,送到相应的执行放大电路。执行放大电路把指令信号放大到具有一定的功率,用以驱动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将电能转变为机械动作,例如电机的转动、电磁铁的吸动等,带动被控的调节机构(例如舵面),从而实现对被控目标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技术有什么区别?

区块链技术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最近年来的热门焦点。它能够 处理所有难题的想法对人人都十分有诱惑力,这就是市议会,金融机构甚至政府部门已经在探寻它的原因。一般 ,人们用另一个专业术语“分布式账本技术”替代“区块链技术”。可是,当英格兰银行表达已经开发设计其实时总结算平台时,它注重它将结合区块链技术和DLT。

那么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分布式账本技术

通俗的讲,它是一个没有中心主体的数据库。只是,信息内容分散化在不同的记录储存者中间。自然听起来的确像区块链技术。可是,分布式账本不像区块链技术那么分散化,由于主导者对內容/服务项目的分派具备更大的决策权。那么究竟是什么炒作呢?

具体遍布的分类账是分散化的,但从基础理论上讲,他们事实上不是。因为推动者关键承担他们的建议,因而我最先想起了专业化。无论如何,DLT为区块链应用铺平了道路。事实上,即便没有必需实现区块链技术就能够 存有DLT互联网,人们也没法想像没有DLT的区块链技术。反过来,信息内容遍布在每个服务器之间。独立的网络服务器互相通讯,以保证他们都储存最新消息。话虽如此,像Google和Volkswagen那样的企业亲睐DLT而不是区块链技术并不奇怪。第一个是与DigitalAsset协作,而后面一种则与IOTA联合调查DLT。

那么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呢?

区块链应用源于分布式账本。可是,与纯DLT不同,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不能变更的记录集,该记录集在彻底分散化的互联网上运作。每条记录均由每一连接点核查和准许。

彼此之间的另一个差别是,区块链技术互联网必须数据加密签字。此外,有时候互联网客户会开展民意测验以明确互联网的将来。数字货币关键取决于区块链应用。因为没人拥有着互联网,因而按时升级和开发设计难题还可以根据分散化的方法处理。反过来,DLT互联网一般是搭建的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一文了解全球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应用领域、底层技术

全文共 9011 字

+ 加入清单

数字货币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创新产物之一,对整个金融业及其监管领域都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数字货币最初以私人数字货币的形式出现,这些私人数字货币改变了传统货币的形态、流通方式及支付方式,并根据其设计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内在价值。在私人数字货币发展的同时,一方面,各国中央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也纷纷试水主权数字货币,在降低发币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提高了支付和清、结算的效率,提升了供给和流通控制力;另一方面,各国监管当局面对数字货币带来的安全问题,完善了监管规则,细化了监管要求,也与时俱进地引入了新型监管理念,以应对数字货币对监管的挑战。

私人数字货币及其监督

私人数字货币是指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主要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瑞波币等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起源于2008年中本聪发明的比特币,拥有去中心化、匿名化等特点。在此之后,全球私人数字货币市场规模呈现指数级别的增长,根据cryptocurrencies网站数据,截至2020年5月27日,全球私人数字货币种类共计5516种,私人数字货币总市值达到2505.8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市值1174.6亿美元,头部效应显著。

全球私人数字货币的主要类别

根据赋值方式的不同,私人数字货币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区块链的原生代币,指依赖于区块链系统并在该系统内产生和使用的数字货币,又称加密数字货币;二是在区块链上发行运营,但以链外资产支持的数字货币,又称稳定币。

加密数字货币。加密数字货币存在去中心化、匿名化的特点,并无国家主权信用背书,内在价值为零,波动幅度较大。它们的价值仅来自公众认为它们能跨时间换取其他商品、服务或一定数量的主权货币,即价值共识。价值共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加密数字货币挖矿的速度和成本。数字货币的供应方式是通过区块形成奖励投放,需要消耗能源和时间,合理的区块奖励机制能确保加密数字货币供应量平稳。第二,暗网与加密货币在加密性和隐蔽性上天然契合,暗网交易中往往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对加密货币存在需求。一旦人们失去价值共识,加密数字货币构建的贸易体系将瞬间崩溃,这点类似于银行的挤兑。

稳定币。稳定币以一系列法定货币计价的资产为储备资产,币值相对于加密货币更为稳定。一方面,稳定币可以发挥分布式账本拥有的即时交易、可编程、开放和匿名等特点;另一方面,稳定币挂钩链外价值,提供“混合驻锚”的实践载体,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存在的“特里芬两难”(周永林,2018)。然而,由于稳定币的发行方为非官方机构且不受国界限制,在无全球统一监管框架限制下,未能有公信力确保储备资产的安全,未能明确储备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未能明确发行者和持币者的权责,这些都将导致稳定币的价值不稳定。例如:2019年4月,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起诉Tether公司挪用稳定币USDT储备金弥补8.5亿美元亏损,造成USDT币值大跌。

全球私人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私人加密数字货币采用去中心化的点对点交易模式,不依赖于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减少交易费用、提升效率。传统货币电子交易依赖银行等中介机构,通过央行提供的支付系统实现汇兑收支,国内的大额支付系统尚无法保证资金实时到账。国际金融交易中,全球金融电信协会提供swift系统,通过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高度冗余烦琐的机制确保国际资金流转的安全性,支付效率低。私人数字货币以区块链形式运行记账,通过公私钥匙进行交易签名验证,消除对中介的需求,减少交易费用,让交易更加高效(Denis,2019)。

二是共识算法带来的可靠性。私人数字货币通过各种共识算法、机制(例如工作量证明或权益证明)消除对可信中介的需求,依靠预定的算法规则、完整可靠的数据库完成了信用背书,确保不存在“双花”等问题。这种自证其信的信用范式,极大地降低了信任成本。但在现实中,也由于使用场景的缺失,可能导致资产安全和公平仍存在问题。由于其通过工作量证明(POW)或股权证明(POS)等共识机制维护节点,POW机制导致需要大量算力进行节点确认,货币吞吐量有限,不能满足零售货币高并发需求,而POS机制则要求拥有一定数字资产才可参与记账,存在公平性问题。

三是加密算法带来的安全性。区块链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了透明数据后的匿名性,可保护个人隐私。区块链所采用的非对称加密机制,是使用一个“密钥对”,其中公钥和私钥成对出现,发送方使用公钥进行加密,接收方通过配对的私钥解密和签名,双方无须公开身份来获取对方的信任。公钥无法推算出私钥,后者既代表交易方的身份,也代表其账户里面的资产所有权,由此形成了密码保护与确权机制。然而,由于在现实中加密数字货币去中心化发行,比特币系统通过私钥识别个人身份,私钥只有账户所有者知道,所有者需要输入该代码才能将所有权转移给另一方。私钥的丢失或被破解即意味着加密数字货币的丢失,资产安全性亦将不复存在。

全球私人数字货币的监督

目前,由于私人加密数字货币存在去中心化与匿名化特点,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威胁,导致多国监管机构对私人数字货币持谨慎态度。2019年7月,G7集团一致认为,稳定币必须依据最高监管标准进行审慎监管,任何可能出现的监管漏洞都应该被填补。究其原因,一方面,私人数字货币进一步发展可能影响非主要国际货币国的货币主权地位,进一步影响当地金融系统的稳定。另一方面,私人数字货币去中心化与匿名化的特点给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其他非法的金融活动创造了沃土(龙白滔,2019)。

部分国家认为加密私人货币是合法的。例如,加密私人货币在美国是合法的。美国金融犯罪执法局(FinCEN)将加密货币交易所归类为“货币发送者”,将私人加密数字资产定义为货币,受货币相关法律的约束;美国国税局将加密数字货币归类为具有价值的财产,属于应税商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数字资产为证券,应受其监管;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也将其及其衍生品归类为商品并进行监管。加密数字货币在欧盟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但具体监管规则在各成员国之间有所不同。目前,欧盟议会尚未通过欧盟层面有关加密货币的具体法律,只有反洗钱(AML)指令要求加密货币交易所遵守欧盟的反洗钱法规。

部分国家则严格禁止加密数字货币。例如,纳米比亚引述多个国际机构对加密数字货币的研究,阐述加密货币并非法定货币,可能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决策地位产生威胁,所以明令禁止加密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比特币交易被视为违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也早在2013年禁止金融机构参与比特币交易,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表明非货币当局发起的首次币发行(ICO)实际上是未经批准的融资,是非法的。在私人加密货币交易方面,该公告明令禁止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将法定货币转换为加密货币,禁止平台为加密货币设定价格或提供其他相关代理服务,不符合要求的平台将被整顿或取缔。

央行数字货币

面对私人数字货币对法定货币产生的威胁,为积极应对并在未来的国际货币领域占据主动,各国央行已积极参与到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中来。目前全球对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多是指央行发行的新形式货币,区别于实物现金以及央行储备资金或清算账户的资金。央行数字货币能够代替现金活跃在金融交易的各个场景中。根据受体和技术的不同,国际清算银行在相关报告中区分了三种形式的央行数字货币,其中两种基于代币体系,一种基于账户体系。在两种基于代币体系的央行数字货币中,一种为面向公众的支付工具,主要针对社会公众零售交易,即零售模式;另一种则是面向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和结算交割业务,即批发模式。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2019年,国际清算银行和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对各个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共有66个国家的央行对此调查做出答复,这66个国家覆盖了全球75%的人口、90%的经济产出。调查数据显示,80%的国家正在积极研究主权数字货币问题,其中约50%同时研究零售模式和批发模式,35%只研究零售模式,15%只研究批发模式。目前所涉及的研究大部分是概念性的,主要集中在主权数字货币的投放、重塑支付体系对国家的潜在影响等(Codruta等,2020)。结合上述调查研究,我们对当前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现状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目前,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际全面发行。但从已有的公开资料来看,各国在央行数字货币的模型设计上大致达成共识(见表2),主要有以下特征:

在发行模式方面,采取中心化形式发行,百分百全额缴纳储备金。数字货币的价值来自公众认为它们有跨时间换取其他商品、服务或一定数量的其他主权货币的能力。私人数字货币虽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可规避发币主体滥发货币的可能性,但也导致私人数字货币缺乏价值基础,无法维持币值稳定。不同于私人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中心化发行的特点,通过国家信用为数字货币背书,避免币值剧烈波动。同时,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百分百储备金的形式发放,避免数字货币过度发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有利于维持数字货币的价值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投放机制方面,基本采用双层投放机制,避免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双层投放机制指由央行负责数字货币的投放和回笼,但央行并不直接与消费者对接,而是通过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兑换数字货币,由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央行数字货币和对应的服务。双层投放机制无须央行和社会公众直接接触,可在避免金融基础设施另起炉灶、金融脱媒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充分调用商业银行在服务网点等资源技术方面的优势,不会对现有的金融体系造成过度冲击。

在监管设计方面,普遍采用多层级的匿名监管设计,满足合规性和匿名性的双重需求。尽管大部分国家对央行数字货币仍然停留在概念讨论阶段,但可以发现在匿名监管框架的设计方面具有一定共性,且普遍采用多层级的匿名监管设计。例如,部分央行使用分布式分类账本技术(DLT)为反洗钱、反恐融资(CFT)合规性程序提供了一种数字化解决方案,反洗钱相关机构会定期向每个央行数字货币用户发布附时间限制的匿名凭证,在一定额度内,用户可选择保持交易的匿名性,央行或中介机构将无法查看用户的身份和交易历史,满足使用群体的客观需求和法律的监管要求。但超过额度的交易无法使用匿名凭证,必须接受反洗钱相关机构的审查(Benoît,2019)。

底层技术方面,以分布式账本为底层技术,并基于该技术长期演化。私人加密数字货币普遍采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而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中心化的特点,区块链暂时无法满足央行数字货币在零售场景的高并发交易需求,因此央行数字货币普遍考虑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支付系统的高效和可编程。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流通技术框架将基于市场竞争环境演进,去粗取精实现最优化。但在技术迭代中,仍要确保央行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满足以下四点:一是合作性记账,即大量第三方机构参与维护,更新账本(例如交易),通过“共识过程”以确保账本所有节点都同步存储相同的信息;二是数据共享,即分布式账本提供访问范围更广的账本读取权限和更新(写入)账本数据的权限;三是加密技术,包含加密技术的一系列特征,例如使用公共密钥来验证发送付款指令者的权限;四是可编程性,即创建“智能合约”用于自动执行协议条款并发起相关交易,无须人工干预。

表2: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优势

在成本控制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提供更快捷的支付手段,降低成本。主权数字货币作为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相比于私人数字货币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其通过顶层设计可避免物理货币的防伪与损耗成本,并减少价值交换中中介机构的第三方手续费和摩擦成本,对内可抵御私人数字货币对主权货币的侵蚀,提升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的效率,提振公众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信心,对外可提供给客户更便捷更低价的跨境支付手段,提升本国货币国际化程度。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主权数字货币可通过带有“条件触发机制”的智能合约,对信贷主体和使用场景予以限制,实现贷款的精准投放,避免资金空转。同时,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应用能促进央行数字货币交易中介的扁平化,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疏通利率传导渠道。

在金融监管方面,央行数字货币有利于金融监管的实施,减小经济犯罪的可能性。纸币由于其物理属性无法被监管部门追踪,部分加密私人数字货币也由于其去中心化的设计而具有匿名性,导致经济犯罪层出不穷。不同于纸币和私人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中心化发行,并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留下交易记录,辅之以大数据分析,可进行反洗钱、支付行为和监管调控指标分析,能有效减小经济犯罪的可能性。

在金融服务方面,主权数字货币可提升金融包容性,助力普惠金融发展。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完善征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在传统金融服务中因征信数据缺少、固定资产较少等原因难以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而言,央行数字货币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提升信贷可得性。另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访问金融服务的途径。商户有动力完善数字货币账户的应用场景和生态服务链以抢占客户,从而潜在地解决了银行对金融服务设置的限制,以及银行网点不足的社区面临的许多问题。

数字货币的案例研究

自比特币问世以来,数字货币的发展日新月异,既涌现了瑞波币等专注于跨境支付的数字货币,也出现了Libra等可能具有颠覆意义的私人数字货币,同时,也引起了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

私人数字货币案例研究

一是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开源算法产生、依托P2P网络交易、结合点对点技术和密码学技术的匿名数字货币,其特点是去中心化,不依靠特定机构发行,拥有数量不限的分布式节点。近年来,关于比特币究竟是一个巨大的投机泡沫还是一场货币革命的争议不断升级。比特币通过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应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写入自动化脚本代码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采用密码学技术维护数据传输和信息访问的安全性。基于区块链这一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和计算范式,通过构造一个以“竞争—记账—奖励”为核心的正向循环的经济系统,比特币创造性地解决了“双花”问题和“拜占庭问题”。

二是瑞波币。瑞波(Ripple)是一种以数字支付网络与交易协议为特征的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支付结算、资产交易以及汇款系统,该系统采用去中心化的架构,但运营模式和验证节点表现出弱中心化的特征。瑞波以跨境市场低效率这一现行货币体系痛点作为切入点,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跨境支付手段。瑞波币是瑞波系统中的唯一通用货币,发行总量1000亿,充当各类货币兑换的中介品,应用于瑞波系统中的跨境支付,通过RPCA共识机制和验证机制将交易记录在全球总账本中。

三是Libra。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宣布推出加密货币Libra,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全球流通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Libra将以区块链为其底层技术,以一揽子强势货币计价的资产作为信用支持,由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独立非营利性组织Libra协会进行管理,协会成员由Libra区块链的验证者节点组成。Libra协会成员涵盖了美国支付业、电信业、区块链业、风险投资业的主流公司,以及各大交易平台、非营利性组织和学术机构。Libra的提出解决了之前私人数字货币普遍存在的无主权信用背书、价格波动剧烈等问题,但也随之带来了超主权监管、冲击货币政策等监管上的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案例研究

受益于国内移动支付和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进度在全球位居翘首;英国作为公认的世界金融科技中心,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方面亦有巨大潜力。

1.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情况。中国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上进展最为迅速。早在2014年,在时任行长周小川的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便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并明确了发行数字货币这一战略目标。近年来相关研发工作陆续启动,相关研发消息持续披露。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就表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20年4月,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落地。除上文所阐述的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架构。“一币”指法定数字货币,即由央行担保签发的代表一定金额的加密字符串。“两库”指的是数字货币发行库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前者是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存放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后者是商业银行在其本地或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存放法定数字货币的数据库。“三个中心”即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分别负责对身份信息的集中管理,数字货币的流通、清点核对等全程登记和反洗钱、监管指标分析。

二是采用“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监管。法定数字货币坚持中心化管理,对法定数字货币实现可控的匿名化,采用“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设计,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主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给监管者提供新的监管手段,即不依赖身份识别系统转而通过用户行为来分析交易、欺诈风险,并通过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实现数字货币的可控追溯,辅之以合规审查等监管技术,强化对反洗钱、反恐融资等不法活动的监管。

三是通过智能合约聚焦传统货币政策失灵。根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设计,法定数字货币内置智能合约,旨在强化其对宏观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试图解决传统货币政策所面临的货币空转、流动性陷阱等问题。智能合约主要指条件触发条约,例如,内含基于流向主体条件触发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能实现货币政策的精准投放,未生效的数字货币流通到个体时,只有个体符合数字货币预设的主体类别,数字货币才会生效。央行已申请四种法定数字货币生效触发条件,内置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为实施结构化货币政策提供空间,可以避免资金空转或流入热钱领域(零壹智库,2019)。

2.英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情况。目前,英国央行尚未计划发行数字货币,但已开始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潜在影响。2019年,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在美联储年度杰克逊霍尔研讨会上发言时提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并不完善,美元仍在全球贸易货币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一种可能替代美元的方法是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网络建立新的合成霸权货币(SHC),可以削弱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英格兰银行将建立一个快速、高度安全和有弹性的技术平台——核心账本作为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的中心,负责记录价值凭证,处理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的交易(EuropeanCentralBank,2019)。核心账本的功能仅限于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付款所需的基本功能,这一举措有利于构建简洁、快速和灵活的系统。核心账本附带一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允许第三方支付接口提供者安全地发送支付指令,大部分支付创新功能将由接入核心账本的第三方金融机构通过附加服务实现。同时,为了确保支付系统的弹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只有经批准的金融中介机构才能连接到核心账本,而且英格兰银行会设定相关法规,确保付款系统安全。

为应对支付体系的不断重塑和迭代,英国央行支付监管框架需要实时更新、囊括新的支付模式,监管框架的更新基于三个原则:一是新的支付体系不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二是支付链的端到端运营具有稳定性和弹性;三是有足够的数据集来监控支付活动,以便可以识别、解决新出现的金融风险(BankofEngland,2020)。具体到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系统需要符合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规和要求,这意味用户身份需要在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相关监管机构中备份。在英国央行数字货币模型中,一种可能的合规方案是,核心账本仅存储账户的代码和余额,但是账本中的每个账户都连接到支付接口提供商(金融机构),支付接口提供商需要明确用户身份,并负责对用户交易进行反洗钱检查。随着监管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身份识别和反洗钱合规监管领域目前正经历巨变,新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可以促进提供更优的监管合规方案。

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展望

在货币政策中,央行数字货币将逐渐取代私人数字货币,成为数字货币市场的主力。私人数字货币去中心架构会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有进一步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可能。央行数字货币通过内置智能合约限制信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途径,可以实现贷款精准投放(谢星和封思贤,2019)。因此,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各国央行将积极推行央行数字货币,从而在未来的数字货币世界话语权争夺中占据主动。

在金融监管中,应逐渐建立“相同行为、相同监管”的原则,减少监管套利的空间。无论是私人数字货币,还是央行数字货币,都会对金融体系产生影响和风险,在对数字货币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相同行为,相同监管”原则,即对于同样的金融行为和业务活动,应该遵循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同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例如,Libra的跨境资本流动应遵守基于KYC(know-your-customer)规则的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行为规范。

在应用场景中,应不断探索完善数字货币生态系统。金融机构应不断扩展基于数字货币衍生的金融业务和应用场景,以全方位的数字货币生态链吸引客户资源,抢占市场份额。完善的数字生态环境才是数字货币流通、繁荣的沃土,而非强制的政策命令(封思贤和杨靖,2020)。例如,数字货币先驱国家厄瓜多尔的厄瓜多尔币就因流通量过少、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而退出流通。随着市场热度的不断提升和资源的不断涌入,数字货币生态系统应用场景的覆盖广度将不断扩大并惠及数字货币持有者。

在底层技术中,应加强多边跨国、跨区域合作,推动数字货币底层技术发展。私人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都依赖技术路径来扩展其性能和应用版图。技术没有物理边界,技术中性原则预留给数字货币发展空间。数字货币研究机构之间相互合作有利于不同技术架构的研发,有利于央行和私人数字货币发行商兼收并蓄不同的技术,并审慎评估每项可选技术的优劣,确定数字货币的最优技术路径,通过对技术边界的扩展进而对数字货币产生长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iPhone12LiDAR扫描仪功能技术怎么样好用吗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苹果公司将专业平板电脑的摄像头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更有可能期望该技术首先出现在iPhone上。事实证明,可能是由于日程安排,iPad Pro才刚刚起步,而iPhone 12,特别是iPhone 12 Pro和iPhone 12 Pro Max,将获得相同的相机和传感器组合以改善3D对象识别。那么iPhone12LiDAR扫描仪功能技术怎么样好用吗?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iPhone12LiDAR扫描仪功能技术怎么样好用吗

1、LiDAR首次出现在2020 iPad Pro中。该技术一开始主要用于汽车行业,然后才用于手持式的消费类技术产品。据报道,LiDAR组件制造商正在受益于这一扫描技术的普及。

2、LiDAR可以通过用激光照射目标并使用传感器测量反射来测量距离。然后可以使用此数据对对象或环境进行精确的3D描绘,并且可以显著改善增强现实的体验。

3、LiDAR扫描仪的加入将会进一步的改善在原先无仅靠镜头和算法计算导致的人物模组外观缺少或者穿模问题的发生,通过测量光触及物体并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来确定距离。从而提高AR识别能力!

该报告预测,由于苹果将这项技术整合到其某些新的iPhone型号中的事实,预计LiDAR在未来几年将越来越多地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尽管DigiTimes报告并未明确声明LiDAR将专门用于?iPhone 12?Pro机型,但是这似乎是该报告声称LiDAR不适用于所有新?iPhone?机型的隐含含义。

二、LiDAR:激光雷达扫描仪技术

后置摄像模块,在现有iPhone 11 Pro的三摄基础上,增加一个LiDAR扫描仪,即激光雷达扫描仪;看过2020款iPad Pro产品视频的朋友应该对苹果的LiDAR技术印象深刻,这项技术主要用于未来智能设备对AR应用技术的硬件支持,不同于之前的iToF技术,LiDAR使用的新的dToF技术拥有功耗更低,精度更高,效率更快,干扰更低的优点,为苹果未来主打的新领域:AR(增强现实)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可以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从感官和技术,都是跨时代的提升!

根据此次外媒爆料的渲染图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此次iPhone 12Pro机型的后置摄像头模组排列方式,通过这样的对称组合设计为闪光灯腾出足够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蚂蚱可以怎么养_蝗虫的养殖技术

全文共 5467 字

+ 加入清单

蝗虫俗称“蚂蚱”,蚂蚱是一种食性昆虫。蚂蚱的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蚂蚱可以怎么养。下俩小编就带你们去看一下蚂蚱怎么养吧。

蚂蚱的生活习性

交配中的蝗虫

蝗虫]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在山区、森林、低洼地区、半干旱区、草原分布最多。

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

幼虫只能跳跃,成虫可以飞行,也可以跳跃。大多以植物为食物。

人们常说的蚂蚱(少数地方不区分大小都叫蚂蚱)只是蝗虫的幼虫,并不是单独的物种。

另有一种常见昆虫草蜢,又名蚱蜢,在中国北方也称蚂蚱,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俗称扁担勾,常易同蝗虫幼虫混淆。

植食性。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等。

每年夏、秋为繁殖季节,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发育时期之二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如图)。它的一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若虫”。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3龄以后,翅芽显著。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可见,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蝗虫在中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时代。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 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 >>>下一页更多精彩“蚂蚱的种群分布”

#p#副标题#e#

蚂蚱的养殖方法

若虫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欢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

⑵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

⑶三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

⑷保持棚内干净,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发生。

蚂蚱的价值

研究价值

蝗虫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蝗虫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蝗虫,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这两种蝗虫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蝗虫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只/次,冻疮炒存性研末调香油涂患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餐桌上已由鸡鸭鱼肉等传统型转为绿色野味型,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在香港等地具有“飞虾”的美称,是各国人民的喜食佳品,在美国还举行“昆虫宴”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蝗虫。据报导,有些肥胖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多趋于食用昆虫,意欲达到减肥祛病之目的。随之而来的有些国家和地区都相应的兴起昆虫食品。用昆虫做菜,或制成罐头、饼干、雪糕等食品,十分畅销。

食疗价值

蝗科昆虫中华稻蝗、飞蝗等的虫体。又称为蚱蜢。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和四川、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区。获得后去翅、足,洗净,用沸水烫死后食用。含有高蛋白。是最理想的食品。

[性能]味甘、辛,性温。能健脾消食,息风止痉,止咳平喘,通络。

[参考]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铜、锰、维生素A、B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虚少食或营养不良;急慢惊风,抽搐痉挛;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喘咳气急。

[用法]煎汤,炒食,或研末。

[附方]

1、茴香炒飞蝗:蝗虫30g,小茴香6g。一同放入食油中翻炒,待熟时加食盐少许炒匀。

本方用蝗虫健脾消食,小茴香理气健胃。用于脾虚气滞,脘腹满闷胀痛,饮食减少等。

2、蚱蜢散:蝗虫焙燥,研末。每次服3g,一日3次。

《救生苦海》用酒送服该品,治疗破伤风;《本草纲目拾遗》用砂糖和服,治小儿惊风。皆取该品止痉挛,息内风。但均属治标(缓解症状)之法,宜与治本对因的药物配用。

3、蚱蜢钩藤汤:蝗虫10只,钩藤15g、薄荷叶10g。加水煎服。

源于《百草镜》。本方取蝗虫、钩藤息风止痉,薄荷叶疏散风热。用于惊风发热,抽搐痉挛。

蝗虫是灾害性昆虫

它不同于其它的特种养殖业,养殖它一方面可以变害为宝,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又增加蝗虫的种量,形成了潜在危害。必须对它的养殖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成规模的养殖,按1亩地养殖为标准,在养殖场地四周应建有半米宽的植物染毒隔离带,周围要用铁丝网做围栏,并配有农药喷雾器,杀蝗虫的农药有很多种,可以用75%马拉硫鳞乳油,也可以用2.5%敌杀死等菊酯类杀虫药进行杀灭。

养殖户如果不想对蝗虫进行养殖,要进行最后一次的灭绝措施。养殖户不想养殖了,应提前做好准备,在每年的春季5月20号之前不能将养殖棚撤掉,待蝗虫全部出土以后,未成虫之前,用农药将其全部杀死,这样就不会有危害了。养殖户在秋末之前,决定不在养殖了,必须在9月10号之前,即蝗虫没有交配前将其全部出售,或用农药杀死,不得让其在养殖棚内产卵,这样的措施才能保证根除以后的潜在危害,利于养殖蝗虫产业的健康发展。

蚂蚱的危害与防治

危害

蝗虫是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种对农、林、牧业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虫已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0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虫。全世界常年发生蝗虫的面积达4680万km2,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全世界发生为害最严重的蝗虫为沙漠蝗Schistocercagregaria,其中最大扩散面积可达2800万km2,包括66个国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区,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20%,受灾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我国于1971年在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地区曾采到散居型沙漠蝗虫。

我国已知蝗虫在900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约60余种。对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较大为害的蝗虫主要有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稻蝗Ox-yaspp。、蔗蝗Hieroglyphusspp。和尖翅蝗Epacromiusspp.等。为害的豆类、马铃薯、甘薯等作物的种类有短星翅蝗CalliptamusabpeviatusIkonnikov、苯蝗HaplotropispunerianaSaussure、负蝗Aractomorphaspp.等。棉蝗Chondracrisrosearosea和负蝗可为害棉花。竹蝗Ceracrisspp.可严重为害竹林。在广大牧区,为害牧草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sibiricus、戟纹蝗Dociostaurusspp.、小车蝗Oedaleusspp.、牧草蝗Omocestusspp.、雏蝗Chorthippusspp.、痂蝗Bryodemaspp.以及意大利蝗Calliptamusitalicus等,大发生时可严重为害牧草和农作物并直接影响农牧业的发展。根据我国几千年来史籍的记载,造成农业上毁灭性灾害的蝗虫,主要就是飞蝗,并认为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涝后旱,蚂蚱成片;蝗虫灾害与水、旱灾害常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一直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灾害。

80年代以来,受全球异常气候变化和某些水利工程失修或兴建不当以及农业生态与环境突变的影响,东亚飞蝗在黄淮海地区和海南岛西南部频繁发生,每年发生面积约100~150万hm2,设计9省的100多个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1985~1996年的12年间,东亚飞蝗在黄河滩、海南岛、天津等蝗区连年大发生。1985年秋,天津北大港东亚飞蝗高密度群居型蝗群将10多万亩苇叶和几百亩玉米穗叶吃光后,于9月20日中午起飞南迁,蝗群东西约宽30余公里,降落到河北省的沧县、黄骅、海兴、盐山和孟村5个县和中捷大港两个农场,波及面积达250万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群居型东亚飞蝗第一次跨省迁飞。

1998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8省发生在80万hm2以上。1999年,东亚飞蝗的夏蝗在山东、河南、河北和天津等9省又发生80万hm2以上。蝗虫又肆虐河南,受灾面积237.5万亩,部分地区蝗虫密度达到4000余只/m2,面积之大,虫口密度之高,是河南25年来所未见。虽然已经控制了其危害,但必须加强扫歼并监测夏季残余成虫的产卵区域,准确了解并掌握秋蝗发生和水、旱发展趋势与气象动态,并及时做好秋蝗和三代飞蝗的防治工作,以减少飞蝗发生的面积与数量。

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和陕、甘、晋、冀等省的北部某些河谷与滨湖地带。新疆的塔城地区1983~1984年和1986年均发生群居型飞蝗危害,1987年在阿勒泰地区发生群居型飞蝗46群,平均密度1000~2000头/m2,发生面积约5.15万hm2。新疆蝗虫受灾面积达3005万亩,在塔城阿勒泰地区密度达每平方米上万只。

西藏飞蝗在西藏于1928~1952年间,曾有45处发生蝗灾,1846~1857年则连续12年发生蝗灾,并波及到18个地区,重者连年庄稼颗粒无收,青稞、麦子亦荡然无存,草场则寸草无收。1970、1974、1979、1988和1991年,西藏飞蝗先后在林芝、米林、白朗、拉萨、林周和达孜等地暴发为害,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的生产。1988年6约19日,米林县强那区发生群居型西藏飞蝗1000多亩,并飞越雅鲁藏布江为害青稞。1999年,在拉萨、日喀则等地部分地区也发生了高密度的飞蝗蝗群。

80年代以来,我国10多省部分稻区发生稻蝗460多万平方百米。竹蝗对南方竹林为害达300万平方百米以上。至于我国北方牧区及农牧交错区的各季草场的蝗虫,其发生特点是种类多、密度大、最大发生面积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可达2000多万平方百米。近十几年来,常年受灾面积约460多万平方百米,实际防治面积约100万平方百米左右。1998年,我国牧区及农牧交错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阿尔泰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均发生了高密度蝗群,发生面积达数百万公顷以上。199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阿尔泰、昌吉、巴里坤等地区上报的蝗虫发生面积约4000万亩,发生蝗虫种类主要为意大利蝗、戟纹蝗、西伯利亚蝗、黑条小车蝗等,发生密度600~8000头/平方米,个别地区可高达10000头/平方米。各蝗区已经分别采取超低量制剂、微孢子虫、招引纷红椋鸟和牧鸡治蝗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治理。

此外,1984年,在澳大利亚仅由澳大利亚灾蝗Chortoicetesterminifera的大发生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0~200万美元。自1985年年底以来,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多种蝗虫同时猖獗发生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在美国西部的17个州,每年因草原蝗虫所造成的草场损失约为800万美元。1999年在俄罗斯的中部、东西伯亚南部等20多个州、里海附近以及与哈萨斯坦接壤等地区,已有100万平方百米农田遭到蝗虫袭击。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⑴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⑵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⑶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生物防治

⑴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

⑵大面积施用微孢子虫。

看了蝗虫的养殖技术还看:

蚂蚱的分类学

中文学名:蝗虫

别称:蚂蚱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直翅目

亚目:蝗亚目

蚂蚱的种群分布

飞蝗Locustamigratora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已知有10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洲。我国有3个亚种: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亚洲飞蝗L.mgratoriamgratoria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西藏飞蝗LocustamigratoriatibetnsisChen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521万hm2,经过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蝗,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1951~1997年间,全国已累计净改造蝗区面积367.8万hm2,使蝗区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减少70.6%。现有蝗区县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28个减少到151个,取得了世界治蝗史上引人注目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汽车电子仪表板EIC技术原理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汽车电子仪表板(EIC)技术原理

汽车电子仪表板

1、真空荧光显示器(VFD)

VFD产生的光就像电视机中的显像管发光一样。一个加热的灯丝发射自由电子,撞击荧光物质产生蓝绿色的光。灯丝实际上就是一个带涂层的电阻丝,电阻丝被电流加热,涂层产生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又被加速栅极的磁场加速。由于阳极的电压比栅极高,电子被吸引穿过栅极的金属丝网孔到达阳极。而阳极电压只是施加在需要形成显示字符的区段。自有电子高速的撞击这些被施加了阳极高压的显示区段产生蓝绿色的仪表显示。电子仪表板的计算机通过驱动电路来对需要显示发光的字符区段进行控制。

VFD的亮度可以通过增减加速栅极电压来进行控制。较高的栅极电压会增加仪表的显示亮度。

VFD亮度的另一个控制方法就是用一个经过脉宽调制的电压信号来控制显示。当VFD的占空比增加,显示变亮;减小VFD的占空比显示亮度就减弱。(这种控制方式在美国的克莱斯勒和福特车上都经常的采用。)

2、液晶显示器(LCD)

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仪表显示方式。在LCD中,偏振光原理用于在向列液晶上显示数字和字符。LCD工作时只需要很小的电流,但是在黑暗中必须有背景光才能看见它的显示。LCD在一般的情况下只用于数字式的电子仪表中。

3、发光二极管(LED)

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器件了。它在黑暗中特别的醒目,但是在阳光的直射下不易看清楚。在采用LED的显示器中,LED被排列成字母或是特定的形状,由驱动电路控制LED的工作。

EIC的功能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以美国福特公司的电子仪表板为例子进行说明

一、量表显示:

1、发动机温度表。

2、燃油表。

电子仪表板的计算机接受来自于发动机水温传感器和油箱中燃油表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进行处理换算后驱动条线图式的温度表和燃油表。

3、警告指示灯。它包括:A、安全气囊,B、制动,C、防抱死制动,D、发动机故障指示灯,E、安全带,F、机油压力,和一些其他的辅助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这些临时用电安全知识你了解多少?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时用电安全方面的技术规范,供大家参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下和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下者,应制定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

二、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谭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2) 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3) 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现场勘测;

(2)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

(3)进行负荷计算;

(4)选择变压器;

(5)设计配电系统

1)设计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或电缆;

2)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

3)设计接地装置;

4)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纸,主要包括用电工程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

(6)设计防雷装置;

(7)确定防护措施;

(8)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四、电工及用电人员

(1)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3)各类用电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禁设备带“缺陷”运转;

2)保管和维护所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3)暂时停用设备的开关箱必须分断电源隔离开关,并应关门上锁;

4)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

五、接地与防雷

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看过“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区块链运用了哪些基础技术?区块链有几个版本?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它是几种技术的集合。那么区块链运用了哪些基础技术?普通人并不知道区块链运用了哪些基础技术,但是可以通过区块链的特性以及运用来了解。区块链一开始只是运用到比特币上,眼瞧着比特币案例成功后才又用来发展其他虚拟币。随着虚拟币市场的扩展和壮大,区块链技术得到了更新,运用的领域也逐渐增多。今儿和大家一起谈论区块链到底运用了哪些技术?

区块链运用了哪些基础技术

一、区块链1.0运用了哪些技术?当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比特币上,我们并不知道这项技术被称为区块链,这是后来才被命的名。区块链运用到数字货币的时代被称为区块链1.0时代,此时的区块链运用了以区块为单位的连庄数据块的独特结构。而且加入了全网共享账本,能够让大家都读取上交易数据。当然区块链还使用了非对称加密技术,这样才能保护到个人身份信息。另外区块链还有源代码开源基础技术,这才能够让它始终屹立不倒。正因为有了上面这几种技术,区块链才能够支撑数字货币发展到现在。

二、区块链2.0运用了哪些技术?当区块链不止是运用到数字货币的发展,不断融入其他行业时,此时就是区块链2.0时代的到来。区块链2.0运用了智能合约技术,这样就拥有了自己的代币和开发的语言。而且区块链加入了DAPP,可以让用户直接卖应用,比如我们常用的以太坊钱包。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区块链还增加了虚拟机技术,让功能得到更加的完备。当研究人员将各项技术不断融入区块链时,既是让区块链变得强大,也让它更快速的融入到更多的行业。这样我们可以一起见证区块链技术的强大和完美。那么后面的3.0区块链运用了哪些基础技术呢?

若是你不知道如今的区块链运用了哪些基础技术,那你不要着急,因为区块链3.0已经来临。此时区块链技术不但有了突破,而且还会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改革。若是普通人也想感受区块链技术的强大,可以下载OKLink浏览器。OKLink是专门针对区块链技术诞生的浏览器,它能搜索到普通浏览器看不到的数据,哪怕是比特币新区块上的交易记录也能轻松查到。哪怕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OKLink浏览器查看到区块链的真实数据,了解到它的本质,感受到它的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移远百科 | GNSS定位技术知多少

全文共 2352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定位,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这是一种被普遍认可、广泛接受的追踪定位技术,可以对人员、动物、资产、车辆等进行追踪定位,并提供有关航向、速度、日期、时间等数据。据GSA数据推测,2020年全球GNSS设备数量将达到80亿部(至少每人一台),这些设备为人们的安全出行、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GNSS卫星定位技术迭代图

从单系统单频段到多系统多频段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并不特指某个单一的卫星系统,而是多个卫星系统的总称。用户设备通过接收卫星提供的经纬度坐标信息来定位。

美国GPS系统是全球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的卫星定位技术。最初的定位模组只支持GPS系统,属于单系统单频模组。由于单一GPS系统在局部地区、部分时段或信号有遮挡、干扰时会出现可见卫星数过少(《4颗)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定位。随着各国与地区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肯定,相继投资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多系统模组随之产生,也被称为多模模组或GNSS模组。

在相同的外界环境基础上,多系统模组能够捕获来自不同卫星系统的卫星,使得有效卫星数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最初的GPS L1C/A信号逐渐无法满足用户的定位导航授时需求,美国宣布对GPS现代化,增加了第二民用信号L2C和第三民用信号L5等。GNSS定位模组也开始接收各卫星系统的不同频段信号。

由于定位模组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模组所接收到的卫星信号中还包含有各种反射和折射信号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径效应。多频段技术可以有效抑制城市环境中的多路径效应,削弱大气层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多种定位技术融合,满足差异化高精度定位需求

GNSS技术能够在几米精度范围内知晓任何物体的绝对位置,毫不夸张的说,它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现在,从智能网联车、自动驾驶到无人机、机器人,导航应用对自动化需求不断提高,这亟需更高精度的定位解决方案。

GNSS & DR组合定位,实现持续导航

DR (Dead Reckoning),航位推测法,指的是在知道当前时刻位置的条件下,通过测量移动的位置和方位,推算下一时刻位置的方法。通过在设备上加装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DR算法可以自主确定定位信息,具有短时间内实现局部高精度定位的特点。

GNSS定位在遮挡环境、多路径较严重场景下效果较差,此时结合DR算法,就可以推测出下一秒或多秒内的定位结果。另外,GNSS数据更新频率通常为1Hz,不能满足高动态需求,而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单元)更新频率可达100Hz,借助组合,可以显著提高结果频率。但是,DR算法精准度随滤波深度增加而变差,所以需要GNSS对其进行实时纠偏,确保以实际数据不断地更新推测出的位置,达到最好的效果。

主要工作模式如下: 上一点估算位置 + IMU数据→预测下一点位置; 预测的位置 + GPS定位→更新当前位置; 循环。

RTK技术,支持分米/厘米级定位精度

RTK(Real-TIme kinemaTIc),称为实时动态差分法,又称为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包括传统RTK和网络RTK。

▲传统RTK工作原理

在传统RTK工作模式下,只有一个基准站(GNSS接收机),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距离有限制。基准站将接收到的测量数据与设置基准站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差分数据,然后将差分数据通过电台发送给流动站(用户接收机)。流动站也能通过电台接收基准站发送的差分数据,并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我们所需要的坐标数据,并提高定位精度。

▲网络RTK工作原理

在网络RTK中,有多个基准站,用户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基准站,用户与基准站的距离可以扩展到上百公里,网络RTK减少了误差源,尤其是与距离相关的误差。

首先,多个基准站同时采集观测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有1台主控电脑能够通过网络控制所有的基准站。所有从基准站传来的数据先经过粗差剔除,然后主控电脑对这些数据进行联网解算。最后,播发改正信息给用户。

网络RTK至少要有3个基准站才能计算出改正信息。改正信息的可靠性和精度会随基准站数目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当存在足够多的基准站时,如果某个基准站出现故障,系统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并且提供可靠的改正信息。

相比传统RTK,网络RTK对误差估算得更加准确,通过VRS (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虚拟参考站技术进一步增强基准站和流动站误差的相关性。总的来说,网络RTK的精度和稳定性,要高于传统RTK。

GNSS市场稳步增长

据GSA数据统计,未来十年,全球GNSS设备出货量将持续增长。从2019年的18亿台增长至2029年的28亿台。其中,在道路运输与汽车、无人机、人员与资产追踪、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何在可接受的成本内选择合适的GNSS技术,将成为摆在终端制造商面前的难题。

移远GNSS模组种类齐全 可满足不同领域定制化需求

作为全球领先的蜂窝模组和GNSS模组供应商,移远通信多模单频L76/L26系列和多模多频LC79D已在工业类、消费类等大众化定位应用领域获得丰富量产经验及良好口碑。

在多种技术融合定位方面,移远通信更是走在行业前列。其惯性导航领域,LC79D升级版和L26-DR系列均支持GNSS+DR组合定位且已实现量产;其高精度领域,工规级内置RTK+DR技术定位模组LC29D成为共享单车类产品的挚爱,车规级内置RTK+DR技术定位模组LG69T更是在为大型整车厂及Tier 1客户提供厘米级定位、追踪和导航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唯链的新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带入数十个尚未开发的行业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塞浦路斯正在成为区块技术的热点。

唯链基金会已与会计和咨询公司Grant Thornton Cyprus合作

根据该公司的公告,该合作伙伴关系希望将区块链解决方案扩展到各个行业。这些将主要由塞浦路斯公司的客户网络决定,但可能包括食品行业,制药,物流,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等。

Grant Thornton Cyprus的分布式技术总监Alexis Nicolau在讨论公司对区块链开发的兴趣时指出,“迫在眉睫”有关塞浦路斯区块链技术的立法。

aofVeChain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unny Lu认为,这种大流行帮助重组了全球经济秩序。他说,这种情况促使VeChain在大流行后时代加速了“数字化,这增加了对数字解决方案的需求”。

最近,唯链基金会宣布了基于其区块链即服务平台的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该平台提供的服务包括用于起源追踪,跨境追踪,全过程追踪等的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区块链技术中的区块指的是什么 ?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的区块是什么?区块链技术近两年的发展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上到国家、地区,下到企业、个人,都非常重视区块链。那么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什么?区块链的区块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区块链实际上就是一个包含了大量数据和信息的数据库,并且这个数据库具有点对点、去中心化的属性。要理解区块链的区块是什么,我们可以把区块链拆解成区块和链,区块链就是由一个一个区块链接在一起组成的。每一个区块中都包含了一定的数据和信息,每一个区块都承接上一个区块并链接下一个区块。区块和区块之间有特定的算法,可以对区块中的信息或者数据进行加密。换句话说,区块就是区块链的组成部分。

区块链的区块是什么?通俗一点来说,我们可以把区块链看作一个去中心化的电子记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间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打包一次交易记录。打包者在打包好交易记录后,需要向全网进行广播,直到这些交易记录被确认。那么为什么要记录这些交易信息呢?事实上,在区块链中,打包区块是会有一定奖励的,而要想获得打包区块的奖励,就要完成一定的任务,也就是要进行工作量证明。区块链的区块是什么?如果把区块链比作一条锁链,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区块看作是每一个铁环,铁环连着铁环,就构成了一条锁链。相信通过这些通俗的解释,大家一定能够明白区块链的区块是什么。

区块链中的区块实际上就是组成区块链的基本单元结构,而区块又可以分为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区块主体在整个区块中的占比相对来说比较大,因为区块主体中包含了一段时间内的所有交易信息。而区块头则主要是存储一些结构化的数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区块头虽然比区块主体小得多,但是它的重要性却要比区块主体大。因为大部分功能都是由区块头来实现的,就像人的脑袋一样。也就是说,要搞清楚区块链的区块是什么,就要知道区块头中包含了哪些数据。区块头中包含了版本号、前一区块哈希值、时间戳、难度值、随机数等非常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一个区块乃至整个区块链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区块链的区块是什么,现在我们来对区块的概念做一个总结。在区块链中,区块是区块链的基本组成单元,包括区块头和区块主体两大部分。区块头就是区块链的控制单元,其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而区块主体则是区块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积占了很大一部分。通过对区块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区块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