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一【精选20篇】

用不了多久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是即将参加高考学生们最难熬的时间,既要挑灯苦读,还要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这个时候的父母,则会想尽办法给孩子补充营养,并且陪伴孩子给予相应的鼓励。可仍旧有不少父母,会瞬间变成高考焦虑父母,不但不能够给予孩子有效陪伴,还会对孩子的心态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所以说高考在即,学生父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那么,高考学生父母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远离高考焦虑父母呢?来吧各位,这儿有最好的答案,一起看过来吧!

浏览

1946

文章

1000

初中语文88个最经典古言名句

全文共 2311 字

+ 加入清单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2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2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2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3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3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3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4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43、夜场论坛,金石为开。(我们正在努力)

4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4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4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4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4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4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5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5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5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5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5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

5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5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58、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59、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元·杨显之)

60、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61、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元未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62、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63、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明·吴承恩·西游记)

6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6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66、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67、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6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69、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7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71、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7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曹雪芹·红楼梦)

73、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7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7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7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7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7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79、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80、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8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8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

8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长征)

8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

85、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8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到韶山)

87、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

8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语文名言名句奉献篇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8、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真题考点--句子衔接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15.(2012浙江温州)

3.阅读语段,为空格处分别选择恰当的句子,将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谁都不会想到,林书豪,(1),竟率领球队在NBA赛场上创造了七连胜的佳绩。

同样是替补队员,当别人迷茫、抱怨的时候,林书豪明天都在训练体能,研究比赛。七连胜的奇迹,(2)。

(1)A.这个任何时候都可能被裁掉的队员。B.这个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被裁掉的队员。

(2)A.不是上帝的赏赐,就是日日苦练的必然结果B.不是上帝的赏赐,而是日日苦练的必然结果

【答案】(1)A(2)B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成语大全及解释付之一炬等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472、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也说付诸一炬。

474、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而瓜田李下就是指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475、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乐曲高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1顿号用在句子中,表示并列词语间的短暂停顿,逗号使句子内部的停顿。

例子

1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2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间,使得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长,因此应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

2同一层次的简单的名词性词语的并列,应用顿号。不同层次的用逗号

示例:董文卿王鹏小李是一班的学生,尚金波郭松花金阳是二班的学生,小王李六王二是三班的学生。

改正: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3表示一个约数两数字之间不用顿号。

示例: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4表示一个确数两数字之间用顿号

今天三、四组值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考各科学习方法

全文共 5137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和小和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各科学习方法,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高考各科学习方法:

数学: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可: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语文:

简单地来说,就三个词!积累!阅读量!背诵!但真正能做到这些的其实不多的,语文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积累!都是靠阅读!高中不会有太多时间,可是如果你把读小说的时间换做读名家的文集,时间久了就会不一样,需要足够的耐心与记忆力!语文也要练的!做题不可少!可以买文言文的书来读,自己翻译,再对照,这样一点一点来。

英语:

高中阶段对英语词汇的要求提高。一词多义、一词多词性的现象较普遍,所以,除了多背诵单词意外。还应阅读一些英语杂志或者文章(推荐:空中英语教室)做积累和摘抄,觉得特别好的句子单词,可以背诵一些,也提高了英语写作水平。更要着重训练自己的阅读量、阅读速度,保证英语阅读的准确率。多做题目,固然需要,但是不能盲目。首先应将高中英语所有的语法知识点理顺,薄弱的盲点及时扫除,然后再做针对性地训练。准备一本纠错本,将错题摘录上去,多巩固,肯定更有效果。

物理: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高一进校后,力、物体的运动,暂时还没有什么问题,觉得高中物理不过如此。学到牛顿运动定律问题就开始来了,后面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机械能问题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物理将越来越差劲了,一提及物理就感到头痛,越来越讨厌物理,渐渐就与物理绝缘了。这就使一些初中物理学得很不错的同学,到高中后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物理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首先要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二、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三、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而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例如: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书和笔记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了,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章节复习。学习一章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章节总节。

3、做好章节总结。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

主要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路方法或例题,以及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做好全面复习。为了防止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每隔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十天,将前面学过的所有知识复习一篇,可以通过看书、看笔记、做题、反思等方式。

五、正确处理好练习题。有不少同学把提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搞题海战术。这是不妥当的,“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目的要达到。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过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的知识点,选用哪些物理规律,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方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面。

六.还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总之,只要我们虚心好学,积极主动,踏实认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讲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是一定能够学好高中物理的。

化学:

化学学习方法谈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化学的两大特点——重实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对实验的关注度会高于其他学科。繁而杂。这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

(一)观观即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例如,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或者认真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次,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此外,要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花时少,效果好”的目的。

(四)思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是知难而退,而是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是朦胧而过,而是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此外,当我们把高中化学的大部分内容学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化学中时分较多的,是实验题和计算题,这说明我们的困难主要在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欠缺综合性问题解题能力。2009名师化学课程对每个基本概念逐个击破,在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讲中着重讲解了实验题模块,第二十九讲教授了学生在化学计算题中的解题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17课《看云识天气》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峰峦fēngluán】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预兆yùzhào】预先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qīng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匀称yúnchèn】均匀;比例和谐。

【崩塌bēngtā】崩裂倒塌

【弥漫mímàn】(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zhēngzhào】即将出现的迹象。

【一霎间yīshàjiān】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姿态万千zītàiwànqiān】容貌很美,姿态多种多样。

【变化无常biànhuàwúcháng】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难以捉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刚正不阿等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841.刚正不阿gāngzhèngbùē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842.各得其所gèdéqísuǒ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843.各行其是gèxíngqíshì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844.根深蒂固gēnshēndìgù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845.功亏一篑gōngkuīyīkuì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43.【2018湖南省怀化市】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B.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赛场,参赛选手自信满满,对答如流。

D.张军同学经常向老师问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D【解析】不耻下问: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耻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孩子高考,父母焦虑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我儿子倒像没事一样,我却每天为他提心吊胆,现在连睡眠都出现了问题”。昨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来到市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史尧胜的心理门诊,请专家帮她解解心理的结。

据该中心有关统计表明,这两年每逢中高考之前,来心理咨询的人数几乎都要翻番。与以往不同的是,原来大多数是为孩子咨询,现在却是家长自己心理出了问题。

孩子要考试她几乎夜夜失眠

这位家住江北某小区的林女士,今年44岁,儿子今年准备升初中。

林女士告诉医生,这些日子她天天为儿子的事操心,上班了向同事打听他们子女当初考试的事,下班了向亲朋好友打听,如何能让儿子考上好的中学,而且到处找关系托人情。哪个中学要考试招生了,她都要带着儿子去看看,看是否条件符合。

医生问她儿子的反应。林女士说,儿子也像机器人一样被她拉着到处转,可儿子心态特别好,一点也看不出他担心。越是这样,她越是觉得应该给儿子找个好学校。

林女士说,自己这辈子怕是没什么指望了,希望全在儿子身上,不能耽误了儿子的前程呀。

林女士说,现在她的心情越来越焦虑,总是担心儿子上不了好的中学,每天饭吃不下,工作没心思,睡眠也出现问题,几乎天天失眠。她担心自己长此下去,会不会患上精神疾病。

主因是期望太高和攀比心理

市康宁医院副院长、心理咨询专家史尧胜说,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现一个关于孩子上学的心理咨询高峰。有些是孩子在考试前出了问题,有些是家长过分关心孩子自己出了问题。最近两年,从前来咨询的人群情况看,大多数是孩子没什么问题,家长的心理却问题重重,都是因为孩子要参加中高考而心烦意乱,甚至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不仅在市心理咨询中心,记者从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宁大附属医院等几家设有心理咨询门诊的医院专家处了解到,中高考给家长的压力远远大于孩子自己。

市第一医院院长、心理咨询专家阮列敏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父母期望值太高,还有一种攀比心理。一些父母听说某某的子女考上名牌中学或者大学,往往带有敬慕之情,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会如此,如果达不到目的,他们的心理就会无所适从。出现家长比孩子更急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

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市心理研究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学生在考试前后出现异常情况,即出现各类考试综合征,其原因除了学生给自己过大压力外,还有家长过度关爱带来的无形压力。过度关爱通常以家长自我为中心,往往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家长自身也会表现出一种“关爱强迫”,出现焦虑、急躁和紧张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因此,专家提醒说,想让孩子平稳度过这一时期,需要孩子、家长、学校多方配合才行。

家长关怀孩子,要讲究一个“度”,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适当关爱。同时,家长需要克服自身的暂时焦虑,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作为父母,自然希望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可家长们是否想过:这所学校是否适合你的孩子呢?你的孩子即使勉强上了名校,就一定能真的成才?

家长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拿孩子的前途去赌。其实,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才是最好的。如果发现孩子近期出现异常或者自己有不对劲的地方,最好能及时上心理医疗机构咨询、治疗。许多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可能加速其发展,最后导致悲剧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大家对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都有什么独特的答题技巧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操作方法

1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整个答题的把控问题,一般来说,很多问题都会问到这边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那么这一点一定要结合这篇诗歌的中心句来答

2

其次就是给大家介绍一些答题的模板,一般比较常用的就是通过哪些词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歌运用了怎样的描写,让读者感受怎样

3

另外要说的就是一定要注意整篇诗歌中作者对于中心事物所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或者说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4

最后要说的就是对于中心句子的解析,同样也是围绕的作者的感情线来答,以及这个句子所带给读者的感受有哪些,相信这样一定能够把控整个诗歌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进阶词语解释遏止等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50.A.遏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遏制:是指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B.过江之鲫[guòjiāngzhījì]

[解释]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C.蓬荜生辉[péngbìshēnghuī]

[解释]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D.聪明反被聪明误[cōngmíngfǎnbèicōngmíngwù]

[解释]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骇人听闻等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846.骇人听闻hàiréntīngwén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847.厚此薄彼hòucǐbóbǐ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848.焕然一新huànrányīxīn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849.豁然开朗huòránkāilǎng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850.既往不咎jìwǎngbùjiù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会考难点词语解释先斩后奏等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五光十色wǔguāngshísè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息事宁人xīshìníngrén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先斩后奏xiānzhǎnhòuzòu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向隅而泣xiàngyúérqì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高级词语解释再作冯妇等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再作冯妇发音zàizuòféngfù释义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出处《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示例曾经有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的。(鲁迅《而已集·反“漫谈”》)

醉翁之意不在酒发音zuìwēngzhīyìbùzàijiǔ释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出处宋·欧阳修《醉瓮亭记》:“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示例松坡果乐此不倦,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二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重点词语解释而字用作连词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之对策

2、运用现有教材,加强课堂训练

第五,看说训练,培养想象能力: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像加工改造而造成新得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语文教学中运用教材的科技因素,巧妙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支点。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看说训练是融观察、想象、创造、遣词造句能力训练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学生可利用课文插图,把当天所见人事及亲身经历场景等,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训练学生叙述事件、描述情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知识点:名言名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名言名句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其作用之大,不可低估。

名言名句作为中心论点具有一矢中的的作用。在作文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论点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往往拖沓冗赘,词不达意,但若能找到一句恰当的名言来替代,那就会进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给人一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感受。若把名言名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往往能够开宗明义,统摄全篇。例如:章炳元的《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题目就是怀特黑德的名言,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使文章显得观点鲜明,针对性强。好的题目能为写好下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作文的重要一环。

名言名句还可以作为分论点使用。如去年的高考作文,有位考生拟定的题目是《移植记忆≠获取能力》,在论述了“即使记忆真可移植,也只能是移植知识”之后,作者又灵活化用名句提出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分论点,论述移植记忆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即便靠移植记忆得到了某些知识,也不可能提高素质。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不要妄想凭空“嫁接”!全文论述呈递进关系,结构严谨,论点明确,说服力强,真正让人领略到了名言名句的巨大作用。

在论述中引用名言名句作论据,效果显着。因为名言名句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一名句既可作为论点“近墨者黑”的有力论据,又能作为引子引出自己的议论、评价和感受,开拓思路,达到进一步论述的目的。如在论述“磨难,生活的馈赠”这一论点时,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强者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这时,我们自然会从名言中汲取力量,悟出道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见解便接踵而至了。此外,名言名句还是行文中的点缀,能使文章平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如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在引用文天祥的英雄事迹论述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骨气的时候,引用了他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有力表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要把碧血丹心奉献给抗元复国事业的英雄气概。因诗句极富感染力,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

对于名言名句,我们要注意积累和运用。关键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它才能随手拈来,为我所用。把名言名句作为论点使用时,一定要以准确为前提,不可勉强为之,以免立意失误。把名言名句当做论据使用时,则要求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储备非常丰富,并且对其内涵把握得十分准确。这样才有可能运用得当,妙笔生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重点词语解释怡然自乐等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175、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176、贻笑大方:大方是专家,行家的意思。形容给行家里手留下笑柄。(注:“贻”的意思是遗留。)

177、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异口同声:异,不同的。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178、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却同样美妙精致。比喻作品不同,却同样出色;也比喻不同的方式或做法,却收到同样的效果。

179、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高级词语解释紧箍咒等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是什么意思?在中国传统戏剧中,一般把忠臣(好人)扮成红脸,而把奸臣或者坏人扮成白脸。后来人们就用红脸代表好人,用白脸代表坏人。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表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的说好话、有的说坏话,

紧箍咒_:发音jǐngūzhòu释义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深孚众望shēnfúzhòngwàng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七年级词语注音与解释: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训诫】xùnjiè告诫,教导。

【耸立】sǒnglì高高地直立。

【迂回】yūhuí回旋,环绕。

【凝视】níngshì聚精会神地看。

【啜泣】chuòqì抽泣;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nàhǎn指感到纳闷,惊奇和吃惊。

【瘦骨嶙峋】shòugǔlínxún形容人或动物非常瘦。

【头晕目眩】tóuyūnmùxuàn头脑发昏,眼睛发花。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眩:(眼睛)昏花。

【小心翼翼】xiǎoxīnyìyì形容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比喻恭敬慎重的样子。

【心惊肉跳】xīnjīngròutiào形容很害怕。

【屡次】lǚcì一次又一次。

【灰心丧气】huīxīnsàngqì(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