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客家擂茶用什么菜做的合集19篇

春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你知道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吗?下面问学吧小编精心整理了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浏览

6198

文章

105

客家菜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客家人很多,客家餐厅也很多。尽管人们对不同风味食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各地的美食诱惑也越来越多,但对于自己家乡的风味,始终怀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因此,深圳的客家餐厅,普遍还是很受欢迎。

客家菜又称为东江菜,因为东江流贯粤东客家地,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东江菜在现代客家人的锅头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誉。

客家菜肴在榜上有名的系指东江客家菜,它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与潮菜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

盐焗鸡名列十大客家名菜之首,和大多数客家菜一样,外表虽然一般,但吃起来可是不一般,香脆的皮、细嫩的肉、骨酥味香。据说是一位贤慧的客家妇女为了让久病的丈夫开胃而特意精心制作的,卧病在床的丈夫越吃越想吃,很快就康复了。其他如水晶鸡、咸香鸭也是客家菜中家禽菜的精品,做起来虽极费工时,却不枉爽口软滑,汤汁香浓之效。而酿苦瓜、酿豆腐和酿茄子是客家人的三宝,色泽诱人,形态各异,味道独特,夏季吃来,消暑解热。客家菜吸引食客的是浓郁的山野气息和鲜明的乡村特色,注重调和及搭配,原汁原味,真材实料,毫不取巧,其中领略到的是客家人浓厚传统文化中的气质,繁华落尽见真淳。其实客家菜在深圳虽不十分流行,但是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像香辣蟹之类的如过眼云烟,就是因为客家菜不重花巧,而且“抵食夹大件”(广东话,意谓价钱相宜兼分量多)很适合一家大小享用。

吃客家菜,小编为大家挑选了几家口碑较不错的食处。客家王的客家清炖鸡,鸡味十足,汤咸而鲜,以鸡汁捞饭,清香咸鲜无比。客家城的自磨酿豆腐,鲜香浓郁,豆味浓厚,豆腐柔韧;而五指毛桃汤则是客家王中的代表作,它以猪骨及五指毛桃根煲制而成,汤中溢着淡淡的乳香味儿,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除痰止咳等功能,是近年风行客家人中的保健汤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满堂客家大围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满堂客家大围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堂围位于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西南3公里处,是客家围楼民居建筑,中国五大民间传统建筑形式之一。

满堂围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历时28年,为当地富豪乾荣所建,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特色客家民居建筑一一抵御性营垒式围屋。

围楼平面近似长方形,有十二院、九厅、六天井,建有平房、楼房、炮楼等居室数百间,包括大小祠堂、议事厅、民居、粮仓等。

占地1.3万平方米,正面还有门坪长180米,宽7米,鼎盛时居民800多人,由“中心围”“上新圈”“下新围”三组相对独立的围楼组成,各组围楼均环以外廊。

中心围平面呈“回”字形,四角楼最高四层,高17米,两翼卫城最高三层,高12米。四周墙厚近3米,外砌砖石。正中大理石条石券顶大门,高2.24米、宽1.27米,上砌一水池,水池下泻可制火攻。

回廊通道四通八达,楼墙角都有枪眼。地面用河卵石铺砌拼成图案,天花板图案与屋角彩色木雕相映成趣。整座建筑以“大、牢、讲究”而闻名。

满堂围是广东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其建筑既有古代雄浑朴实的气势中,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民俗风情以及近现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1996年满堂围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堂村:满堂村位于隘子镇西南部,全村人口约1575人。满堂村坚持生态发展思路,形成了以香菇、宰相粉、林芝等为主的生态绿色产业,先已发展香菇种植100多亩,宰相粉加工厂20多家,林芝种植300多亩,2017年农民人均收入14482多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生态农业,实施开发路、桥、水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硬化村道2.1公里,新秀桥梁1座,生态河堤2300多米,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彰显客家精神的客家文化艺术节介绍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文化艺术节是客家人为了弘扬客家文化,彰显客家精神所创办的一个节日。对于看过了中国南北大川的客家人来说,客家文化艺术节也是客家文化的体现。本期的客家文化带你深刻了解彰显客家精神的客家文化艺术节。

客家文化艺术节基本释义

为弘扬客家文化、彰显客家精神,推动客属地区的文化大交流、经济大发展,打造一个联结世界客家乡亲、传承客家文化的平台,助力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经批准,客家文化艺术节将由广东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联合主办,梅州市政府承办,每年秋季在梅州举行。

活动背景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民系。在一千多年的迁徙中,客家人秉承厚重的中华文明,博采百家文化之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明珠。广东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同时也是第五个国家级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保留着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传承创新客家文化的重要基地。为了构筑新的平台,促进客家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全球有1亿多客家人分布在81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是世界客家人的心灵家园。梅州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60多万人。历来人才辈出,清中叶以来,造就了开国元勋叶**、保台志士丘逢甲、爱国诗人黄遵宪、民族工业先驱张弼士等一大批名人贤士;辛亥革命以来,孕育了25名两院院士、250多名大学校长、470多名将军,在凝聚世界客家乡亲中有重要的影响力。在梅州举办文化艺术节,有利于推动客属地区的共赢发展。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

活动介绍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将于2012年11月22日至28日在广东梅州举行。本次活动有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梅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央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世界客属总会、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协办。

首届”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以”融汇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为主题,将充分挖掘客家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包罗万象的艺术元素;将节会办成”三会一季“,客家文化艺术作品展示会、客商产品展销会、幸福导向型产业招商引资盛会和世界客都旅游欢乐周,逐步形成国际节会品牌。

标徽(LOGO)和吉祥物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标徽主体造型图案结合《说文解字》中的”客“字和具有特色的客家灯笼造型,体现客家文化传统。标徽中客家灯笼造型厚实、饱满,体现了”客家精神“。标徽外围增加的同心双环以及标徽字体围绕中心排列,体现了世界客家人团结、包容和积极发展的内涵。标徽以典型的客家围龙屋造型和客家灯笼为基本构图,蕴含着世界客都梅州为中心的含义,同时寓意笑口常开和喜悦心情,反映了世界客都梅州人民良好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

吉祥物确定为两个客家男女孩童的形象。嘉嘉,男孩,8岁,留着平头发型,虎头虎脑,却有着比同龄人更加稳重的性格,表现了此次活动正式而活泼的氛围;美美,爱笑的小女孩,7岁,性格活泼开朗,扎着两条俏皮的小辫子,头上总是戴着一顶几乎比她人还要大的客家斗笠,更显其娇小可爱,给人以一种亲切感。而他们的着装,在客家传统服饰的基础上,添加了休闲且现代的元素。

嘉嘉的蓝色马甲下穿着简洁明亮的白色衣服。美美的着装以红色裙子替代了传统的长裤,显示了新时代客家女性更加轻松自由的心态。作为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的吉祥物,嘉嘉和美美展现了客家人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新时代客家人的新形象。

你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包罗万象的客家文化习俗有哪些

客家文化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图片

酒文化:各种酒的饮用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美食有很多是来自“外省台湾人”的私厨小菜,这道客家小炒也不例外,家常的食材经巧手烹调,变身让人念念不忘的浓味好菜。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家小炒的食物相克知识

豆干+葱:影响钙质的吸收

豆干+蜂蜜:有损听力,腹泻

看过“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客家小炒的常见做法

客家小炒做法一

1、五香豆干切条。

2、葱切段,蒜切块。

3、小芹菜切段。

4、干红辣椒。

5、少量豆豉。

6、五花肉切片。

7、将上面材料准备好后,锅里放油,将辣椒,豆干与肉先下锅炒,先大火后小火,等到肉颜色变深,再加其它材料。

8、豆干爆香,肉的颜色转黄后可以加大蒜头与芹菜,还有豆豉,注意哦,盐要少放点,因为豆豉有盐,然后放点老抽上色,不需要放生抽,因为生抽咸。等到全熟后再把蒜苗放进去,因为蒜苗比较容易熟,后放菜的颜色好看。

客家小炒做法二

1、将干鱿鱼放入清水中,加少许盐,浸泡约10小时候后,取出,刮去外皮的膜,逆纹切条,泡鱿鱼的水留用。五花肉、豆干均切条。

2、锅中加油少许,先放入豆干条炒出香味,再放入五花肉条、鱿鱼条炒至肉色变白且出香味。

3、放入冰糖、泡鱿鱼的水1/2杯,加盖焖煮至肉熟且汤汁收干时,再加入酱油、胡椒粉拌炒均匀。

4、加入芹菜段及辣椒丝快速拌炒,起锅前将酒自锅边淋下炝出香味即可。

客家小炒做法三

1、黑木耳,豆腐干切条,肉切丝,姜切片备用。

2、芹菜,蒜苗切段备用。

3、先起油锅,把豆腐干煎好,拿出来备用。

4、接着在把猪肉炒过,拿出来备用。

5、在放点油,把姜爆香。

6、在放黑木耳炒一下。

7、在加入芹菜和蒜苗翻炒。

8、在加入炒过肉和豆腐干翻炒,放入酱油和盐。

9、起过前放入鸡精就可以装盘了。

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1、五花肉冷水下锅煮至表面发白后捞起。

2、煮好的五花肉用凉水冲洗一下后切片备用。

3、水芹菜和红椒切段。

4、鱿鱼清水泡发后切条,香干切条。

5、蒜头切碎,生姜切丝,葱头拍裂。

6、锅烧热,抹一层油后下五花肉煸出油,留油将肉铲起。

7、锅内留油,下香干煎至表面微煎后铲起。

8、下姜葱蒜煸香。

9、倒入泡发的鱿鱼条,加米酒去味提香。

10、倒入煸好的五花肉片。

11、倒入煎好的香干。

12、加生抽、蚝油、黑胡椒粉、白糖调味。

13、倒入芹段和红椒段炒至断生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赣州客家酿豆腐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特点

口味清淡,鲜嫩。

原料

豆腐、猪肉茸、蛋、香菇、冬笋、虾米、葱、姜、盐、味精、淀粉、酱油、食用油、高汤、香油。

制作方法

豆腐切成3×5cm条形,葱上面除去中间部分豆腐,肉茸加入配料末及调料、淀粉搅拌成馅填入豆腐内,用粉水抹平,下锅煎有馅的一面至固皮,放汤加味精、少许酱油调味,稍烤,扣碗内肉馅一面朝下蒸10分钟,复扣盘内,浇琉璃芡,淋香油撒葱即可。

文化背景

酿豆腐是客家人的传统名菜,据说从唐代起,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客家先民原来在中原,那里盛产小麦,中原人常常用面粉包饺子吃,迁徙到赣、闽、粤后,这里只产大米,面粉很少,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豆腐则是许多农家的拿手好戏,因此,客家先民想到,猪肉剁成馅,用面粉搓皮可以包饺子,把肉馅包进豆腐里,豆腐的味道不是更鲜美吗?于是,就有了酿豆腐这道菜。

据2004年从南洋采访客家人回来的赣州电视台记者撰文说,“酿豆腐”不仅是中国客家的美味佳肴,而且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客家餐馆中流传至今,成为了一道标志性的菜肴。还有专营酿豆腐店,海外的客家人也经常在此聚会,到客家人餐馆准能吃到酿豆腐。

江西赣州名菜:酿豆腐。酿豆腐,是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孙中山先生是客家人。1918年他在广东梅县松口一位同盟会员家中吃了这道菜赞不绝口。

赣南很多地方把酿豆腐作为筵席风味菜,而且和“立夏”节联系在一起。信丰人请客在介绍地方风味时自谦地说,信丰菜是“咸咸辣辣、麻麻答答、胡胡借借”。意思说口味醇厚浓重、芨大油足。信丰人过“立夏”蒸米粉肉、蒸晶头、酿豆府外,还包蛋饺、煮蛋、炒田螺,他们说“立夏立夏,田螺食夜”,一派农家丰稔欢乐和田野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客家酿茄子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茄子是由茄子等为主要食材做成的一道菜品,属于家常菜

制作方法

1、将猪肉冼净捣成酱、茄子切成0。3厘米厚的片,两面剞成横竖花刀,葱、姜、蒜均切成末,淀粉用水泡上。

2、将炒镬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茄片炸透、捞出控去油。炒镬放回旺火上,放入少许油,待油烧热时,放入肉酱煸炒,加入葱末、姜末、豉油10克、料酒,勾芡做成馅(酿酱)。

3、炸好的茄片,每两片中间放入肉馅、码在碗内,上笼用旺火蒸分钟,扣在盘内。

4、将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少许油,加蒜末、豉油25克、味精、高汤,用水淀粉勾成流芡,放点明油、浇在茄子上即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石岩客家山歌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的一种,歌曲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深圳石岩的客家山歌比较平实婉转,在当地广为传唱。客家山歌不仅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深圳文化里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深圳石岩客家山歌是广东省省级文化遗产,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的汉族民歌。在客家人居住的各个社区,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个人自唱也可以两人一唱一和,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吸引人的一种演唱形式。

民歌起源

石岩客家山歌和所有客家地区的山歌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风格特点。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山歌歌体结构形式比较整齐划一,山歌中的格式和闽、粤、赣、桂、湘、川、台等地区大体相同,韵律也是平平仄仄的声韵为基调,歌词多以当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往往以物抒怀,真情实景,寓情于景。

民歌体裁

在种类和体裁上,石岩客家山歌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戏谑性、虚玄歌、逞歌、猜调、哀歌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赋体山歌、比喻山歌、起兴山歌、叠字山歌、双关山歌等。除了劳动山歌以外最精彩也是最精华的一部分应该说就是客家情歌了,占客家山歌很大一部分比重。

石岩客家山歌对研究客家先民一千多年前的先后五次大迁徙过程中,长期以来与当地人相处、互相取长补短、与南方各地的土语山歌互相混化与影响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研究古代汉族音乐发展及客家山歌音律艺术及语言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你可能也喜欢:

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

沈阳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萧山的冬至习俗都有哪些

宁波冬至的习俗与过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万绿湖客家风情馆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万绿湖客家风情馆于2006年10月建成开馆,客家风情馆--由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题写馆名的“万绿湖客家风情馆”以客家特有的骑楼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施工,展厅共分2层,建设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筑风格完全按照传统客家建筑设计。抢救一批正在流失的民间珍品,唤醒人们对客家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高河源文化品位,不断促进河源文化、旅游的发展。客家风情馆的主要内容是:以客家喜庆文化为灵魂,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图文和珍贵实物利用多种展示手法,生动演绎客家“八喜”,翔实展示河源客家人的五次大迁徙的历史渊源、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间工艺、生产生活习俗等。馆内收集的藏品多达3万多件,其中展出的有5千多件,都是一些珍稀的民间藏品,该馆广东省目前首个比较系统和比较完整展出客家文化的博物馆。

信息来源:河源万绿湖风景区官方网站万绿湖镜花缘旅游区水月湾龙凤岛镜花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 精美客家菜的特色

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精美客家菜的特色

广东菜一直是海外中国菜的代表,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广东菜中,客家菜也有这不错的重要地位。所以继续还是带您探索中国美食文化,看看客家菜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哪里?

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取玫瑰酒一杯置于两杯之间,然后整钵放入铁锅,加瓦盆作盖,取中火烧锅,鸽熟时杯中还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荡然无存,只是鸽肉酒香扑鼻而已。

②另外,现今客家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做法,溯本追源,极其古老,在现代菜谱中独具特色,如东江肉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而《礼记注流》中记载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

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

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客家菜的饮食特色

它可以用四个字来说:就是素、野、粗、杂的传统吃法。

吃粗吃杂——客家人的文化传统。

以粮食而言,稻米是主食,其它包括番薯和芋都归为杂粮之属。

以菜肴而言,总的特色是:

1、重山珍,轻海味。

这既不算粗,也不算杂。这是由客家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客家居域多为山区,只有山珍,没有海味(少数例外)。

2、重内容,轻形式。

这与客家人大多喜欢实实在在、不甚追求花里花哨的性格有关。

3、重原味,轻浑浊。

这可以说是客家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例如袁枚即提倡菜肴的本味、独味,反对鱼翅、海参同烧,鸡与猪肉为伍,以至各不得其味。

李渔也主张在烹调时保持主料的本色、本味,认为最好吃的荣料,大多宜于单独烹制。

4、重蒸煮,轻炸煎。

这是因为客家人大多比较适应温性和清淡的饮食,较不适应热性的饮食。

所以吃粗吃杂,不挑食,不偏食,有益于平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而且《黄帝内经》中有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

吃野

饮食中的“野”,一般指野菜、野果、野味,而吃野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客家人也承继了这一传统。

“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鲜、无污染,这正是营养学家所提倡的。由于客家地处山林区,野味资源丰富,所以野味更是客家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吃素

客家对吃素有两种理解,一是不吃荤,二是没油吃。

不吃荤的“荤”指肉类或动物油,没油吃的“油”兼指植物油和动物油。在无荤可吃的情况下,客家人最偏爱的素食大概莫过于豆腐了,它只需少许植物油即可,这也许是豆腐风靡客家地区的一条重要原因。

所以综合客家菜的饮食文化看来:如今在返朴归真之风日浓的饮食界,发扬光大客家饮食文化的精华,并继承其精美神奇的烹饪技艺,这无疑不存在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贺州客家围屋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贺州客家围屋建于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围屋占地面积三十多亩,分南、北两座,相距三百米,呈崎角之势。南座三横六纵,有厅堂八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九十四间;北座四横六纵,有厅堂九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一百三十二间。整座围屋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四周有三米高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于房接,迂回折转,错落有致,上下相通,屋檐、回廊、屏风、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

客家围屋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的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刻的百兽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历经百年沧桑的农家作坊、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感人的客家历史传奇,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面对这一幅幅神奇而古朴的画卷,贺州客家围屋将给您留下无限的遐思、美好的记忆!围屋奇异而神秘的建筑,纯朴而好客的客家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不失为贺州的旅游胜地。

广西贺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客家酿鸡蛋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擅长做各式各样的酿菜。旧时,物质匮乏,酿鸡蛋是客家地区款待亲戚朋友的最佳菜肴。小时候都盼望着能多走走亲戚,好美美地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酿鸡蛋。味道鲜美,营养素含量全面,尤含蛋白质及矿物质。

说起客家人喜欢做酿菜的情结,传说是一种对饺子的情结所造就的。酿就是把类似饺子馅料的酿酱酿进豆腐等主料里,就像是酿豆腐、酿苦瓜、酿豆芽等。由于客家对“酿”情有独钟,把其他包进去的菜式也叫酿了,如“酿粄、酿春”等。酿菜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也颇为花心思,最注重的是厨娘的手巧与耐心。还有人说,嫁到客家的媳妇,只有把酿菜做好了,才能算是称职的客家新娘哦。

用料:

鸡蛋4个,猪瘦肉50克,香菜2棵,姜、葱、油、味精、食盐、干淀粉各少许。

客家酿鸡蛋制作

①将瘦肉剁成肉末,葱和姜切成碎末。

②炒锅上火,加入油20克,放入肉末炒开,加入葱、姜末和少量的食盐等调料,将肉馅烧熟。

③将3个鸡蛋放入清水中煮熟,取出去皮切成两瓣,去掉蛋黄,在原蛋黄处放入肉末。

④将另外1个鸡蛋打入盘中,用筷子调打成泡沫,加入少量干淀粉,搅拌均匀,将调好的浆汁盖在鸡蛋上,将肉馅盖住即可,放入香菜,置入锅中蒸熟,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全文共 165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用他们的语言、戏剧、音乐、工艺、饮食、建筑等等方面的总和所得来的。而且客家文化继承了正统的汉族文化还融合了土著文化,才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那些关于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有什么?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起源阶段

岭南地区是客家人起源和形成的地方,国内和国外各地的客家人,其祖辈都与岭南地区有着渊源关系。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的,所以,研究客家文化和民系的产生,应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起来。

上古时代,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在秦朝之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岭南地区的文明程度属于相当落后的蛮夷之地,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之后,中原地区的文化进入了岭南地区,岭南地区的文明才得到了开发。由此可见,秦朝之前不存在中原人向岭南移居的问题,只有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融为一体,南北交往大门正式打开,才使北方人有条件迁入岭南。

“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秦始皇平定、治理岭南时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北方人向岭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这批人来到岭南之后不久,中原地区即发生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当时的南海尉赵佗为防岭南地区出现动乱,拥兵关隘,封闭南北通道,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王。

南越国存在近百年,来自中原地区的秦朝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只能滞留在岭南地区安居生息。到汉武帝时,南越国归并汉朝,这些人留下的子孙也不可能再回到北方,名符其实地成为做客他乡之人。所以,秦朝是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起源时期,当时所留下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客家人。

异变阶段

秦朝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留居岭南,当时虽然客居他乡,但并不是意义上的客家人。作为一个有一定人口规模,有独特文化特征的独立民系的产生和形成,其必须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异化演变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既把一个地区的土着人同化过来,又不具移民的全部特征。秦、汉、唐三个朝代,是住在岭南地区的北方人向客家人异化演变的重要阶段。

这种演变是以秦朝留在岭南的将士戌卒和他们的家属为主体的,他们以军营为生活圈,有继续保持北方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的群体条件,但他们因长期生活在岭南,不可能不受当地土着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影响,尤其是以后随着一些土着人被充实到军队,军队已不再是由纯粹的北方人所组成。

当地土着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也就更多地渗透到军营中,久而久之,这种以北方人为主体的军营生活群体,语音和生活习惯也就有所变化,成为一支既有北方人语音和生活特征,又有所退化异变,不完全与北方人语音和生活习俗相同的独特群体。这种群体的形成,为今后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形成阶段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据史料记载,其中一次是三国至南北朝,尤其是南北朝“五胡乱华”之时,不少中原人为避战乱而南迁;另一次是隋唐时期,因北方匈奴及其他外部入侵,加上唐末发生黄巢起义,致使大量北人离乡背井,避乱南方;再一次是宋朝期间,先是宋室南迁,由北宋转为南宋,再后来忽必烈派兵驰驱南下,南宋朝庭又从长江边退到广东。

许多中原人民和大批的皇室贵宦及商贾文人随朝庭来到了南方,还有一次是元末明初,因政权更换,中原地区的许多民众再一次为避战乱南迁。这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可以说,隋唐以前的南迁北人都是以平民为主的,人数居多,却缺乏文化底蕴,宋元之后的北人南迁则不同。

他们除了一般平民外,还有不少官宦人家、文人骚客和仁人志士,特别是宋朝,当时中原文化非常繁荣,北人南迁是随官府朝庭不断南移而进行的,他们不仅人来到南方,还带来了浓厚的中原文化。

所以,隋唐之前的中原人来到南方,为客家人的数量起了壮大的作用,但因缺乏文化因素,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民系文化。宋元之后,随着一些望门贵族和文人骚客来到南方,既使客家壮大了规模,又使客家提升了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促使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最终形成。

你可能也喜欢: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客家人属于哪个民族,客家人的祖先在哪里

客家结婚风俗赏,看客家人的婚礼流程

台湾有多少客家人,台湾客家人的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客家芋饺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芋饺(明溪县本地俗称客秋包)它是福建省20个著名地方特色传统美食之一。

客秋包十分耐煮,也耐存放。煮熟的客秋包吃不完,放到第二天,吃起来乃是柔韧有余,有滋有味,而水饺、馄饨之类的东东,别说放到次日,就是稍稍搁置一回儿,面皮也涨得浮泡气肿的。

明溪人的勤劳,对吃的讲究,对生活的热爱,使客秋包这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了。

明溪人厚爱芋子,日常生活离不开芋子,据说明溪人能用芋子烹制多达数十种菜点。其中客秋包皮滑馅香,无论蒸、煮、包、煎都比通常用面粉制作的饺子更可口,可称得上独具风味。

说起客秋包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明溪隶属汀州府。清朝时汀州人官逊锋在兰州做官。山芋在兰州一带稀少,被当地人看作食物中珍味,胃口大开。事后有人背后对官逊锋评头论足,说他宴席间粗鲁贪吃。这话被官逊锋手下的人听见了并转告官逊锋。官逊锋听后,笑着说,芋子在我们家乡是粗粮,多得很,因为多年在外未吃,故而席间多吃些。后来官逊锋返故乡省亲,特意邀请两位兰州乡绅来汀州归化(现明溪县)做客。两位来客看到归化家家户户都储藏许多芋子,才恍然大悟。官逊锋吩咐友人多烧制芋子款待客人,友人不断更新花样,烧制各式可口的菜肴,其中客秋包皮色似玉,形如半月,内包以猪肉、香菇、大葱调制的馅心,别具一格,让来客大饱口福。此后,客秋包便在明溪客家山乡逐渐传开,现在是人们逢年过节和宴客的必备佳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了解独特的客家订婚习俗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对于一些老时代的老人来说要是孩子长大之后还是单身一个人那就是要落得一个不孝的名头,哪怕是不想太早结婚,先订婚也是不错的。本期小编带你去城市文化了解客家订婚习俗

相识。相识就是男女双方相互认识。男女双方见面互相认识,必须选择好的日子。选择双方见面的地点一般不在男女双方家中,而是选择街上的酒店或商场等地方。双方相互见面后,男方应给女方一个红包。如在酒店,也可以吃吃点心,双方谈谈话。以后通过双方接触联系一段时间,如果双方都认为谈得来,对双方各方面的条件,双方都满意,这时已水到渠成了,便可以选好日子订婚了。

出发。订婚这天,必须选择好的日子,并将时间提前告诉女方父母,好让她家作好准备。男方家要买猪肉、桔饼、五色果子、香烟等,带上三至五个人,上午到达女方家中。到了女方家门口时,她家父母及兄弟叔伯会一起出来门口迎接,并接走东西,迎着他们一起进入女方家中。

协商。当男方的人进入女方家中后,双方互相递烟,并叫男方来的人洗手后先喝茶,接着便端上点心,让大家一起喝客家美酒,便于双方父亲、媒人(也称介绍人)及兄弟叔伯一起协商嫁娶的有关事宜。一般是聘金(也有人称抚养费)和给男方的“回奉”及给女方做衣服的款这三大类为主。

订婚。经媒人及双方父亲、叔伯一起协商,双方都满意后,便可以开始写礼帖了,礼帖一式两份,礼帖写好后,把两份礼帖放在桌子上,将男方带来的银圆、钞票一起压在礼帖上面,然后由女方父母清点银圆及钞票,旁人在周围看着。

清点好后,由负责写礼帖的人,将一份礼帖交给男方,并说:“祝你周年生贵子,人丁兴旺!”另一份交给女方父母,也说:“祝你周年做个响婆婆响外公你家也人丁兴旺!”接着男方父亲给写礼帖的一个红包,并给女方家中所有的人发红包。男子要送给女子一个大红包礼帖压下后,表示男女婚姻已定。

吃鸡腿。订婚后,表示男女双方已成为夫妻了。女方家的母亲要亲自端着刚宰的新鲜鸡腿给新女婿吃,并说:“祝你们夫妇偕老、子孙满堂!”同时也端给男方父亲一碗鸡腿,并祝他:“周年做响爷爷,人丁兴旺!”然后在场的人一起吃午饭。

回赠。男方在离开女方家之前,女方父亲要包给女婿一个银圆母亲也要给女婿一个红包或银圆。女方家要送给女婿一顶福帽、一条福裤、一双福鞋两枚针,一枚穿上红线一枚穿上绿线,并缝在新布上,表示一针穿一线,一女配一夫。

一大包喜糖。男方带来的猪肉回一块,必须有骨头的。表示男女骨肉亲。还要包上茶叶、豆子、芝麻、米、盐合五样给男方家做订婚擂茶之用,这些东西装成两个袋,让男方带回家中。

你可能也喜欢: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关于天津葬礼习俗知多少?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梅州客家娘酒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黄酒。客家娘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足足有五千年的历史,据[嘉应州志]中的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为频开瓮”的诗句,说明客家娘酒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很有名了。

客家人是一群特殊的名居,古代因政治、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大规模由中原迁居到南方各地,形成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自己独特品质的客家文化和风俗习惯,客家特色的酒文化延续了中原酒文化的特性,又加上了客家的元素成为中国酒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客家娘酒是客家饮食文化和酿酒文化相结合的精华,已经成为梅县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品,影响和贯穿了勤劳善良的客家人一生,让大家看到了客家人醇厚、古朴的生活。

农家人常常说:“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即便做了几十年黄酒的师傅也不敢大意。客家娘酒制作工艺主要是选料、浸泡、蒸米、冷却、拌入酒曲、发酵、取酒、炙烤等程序,要酿造好的娘酒,全凭个人经验和技巧。经过火炙灭菌处理后的娘酒不会变质,其色赤红,浓稠如油,其味醇厚,愈长时间,愈能起到滋阴固肾、强身健体的效果。客家娘酒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绿色饮品。酒精度低,营养价值高,内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含量比啤酒高出七八倍。《幼学琼林》中记载:“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之益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客家煎酿三宝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菜有很多菜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就是酿式菜,即将剁好的肉馅酿进各种材料中,然后煎(或者焖)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煎酿三宝,也就酿苦瓜、酿辣椒和酿茄子。

做这道菜的程序是:首先将猪肉、牛肉和鱼肉剁碎,加入调味料拌匀。然后将茄子切成双飞状,要注意中间那一刀不要切断,要有一点点连着;辣椒斜切,去核;苦瓜斜刀切段,每段大约长3厘米,去瓤。然后将拌好的肉馅分别酿入三种食材中。酿苦瓜煎至两边金黄即可,大概煎8分钟左右;茄子则是炸至酥软口感最好;辣椒稍微炸一下即可。

出锅的煎酿三宝颜色鲜艳,味道怡人,让人食欲大开。酿苦瓜微苦鲜香,不但有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之效,吃了还可以暖胃益气。喜欢吃辣椒的人更是不能错过酿辣椒这道菜,吃起来不但有肉的鲜香,还夹杂着辣椒的淡淡香气,可谓两者兼得。酿茄子的造型比较像肉夹馍,也就是两瓣茄子中间夹着肉,口感也很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客家炸豆腐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习俗: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是谐音,是以祈福禳灾为主题的年禧菜中不可缺的内容。

豆腐是素菜中的当家副食,百膳素为先,在进入年禧食品准备阶段,把豆腐放在腊月廿五,不单是为了押韵,也是对素(素净)菜的重视。豆腐在年禧期(腊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有三大用途:一是三十晚上子时的饺子要吃由白菜(财)、豆腐(福)和炸排叉儿(形似盘长)末为馅的素馅,以求下一年素素净净,没有小人背后议论,没有歹人与己争讼;二是年夜饭时与荸荠(合家必齐)、苹果(平平安安)、咸什(十样锦)、豆腐合称“四平(平安就是福)”菜;三是“一品锅”中的炸豆腐(豆泡儿)。“一品锅”的具体做法是:铁锅一口,菜分七重:蔬菜垫底,肉片一层;面筋填馅,蛋饺居中;红烧鸭块,上覆豆泡儿;青菜为上,文火炖成。食“一品锅”时要逐层吃,逐层拨开。“一品锅”实际是杂烩菜,冬季围而食之,气氛很是热烈。

豆腐的美味人尽皆知,历来受到大家喜爱,其营养价值自然也不必多说,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采用最简单的素材,经简易手法烹调就能让人回味再三的客家名菜——炸豆腐。

据悉,炸豆腐是客家特色菜之一,记者了解到,炸豆腐这道客家美食从食材选料到烹饪都十分有讲究。

选用本地上好黄豆为原料,做成豆腐,然后采用油炸,这就成了客家炸豆腐。

记者发现,客家炸豆腐表面呈金黄色,每块都大小一致,看上去就香酥无比,让人直流口水。吃上一口,才发现客家的炸豆腐和其他的炸豆腐口味并不相同,其内如丝网,表面十分富有弹性,口感细软、绵实;和表层不同的是,客家炸豆腐的中间部位仍保留了白豆腐的嫩滑,一口咬下去,浓浓的豆香过齿难忘。

看似简单的炸豆腐,要把豆腐炸到表皮恰好金黄微酥,而表层之下却还跟雪花似的轻软白皙,究竟有何诀窍?

对此,老手艺人介绍说,客家炸豆腐做法是将本地豆腐切快,放入热油中炸制而成。吃时蘸上特制的蘸料,外酥内嫩,风味相当独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炸豆腐时不宜太久,且油温不可太低,这样可以避免豆腐炸得太老。吃的时候,调味料可淋在炸豆腐上,或是蘸着吃,不同吃法都有各自不同的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客家盐卤鸭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品乡味客家盐焗食品系出客家之都之称的梅州,客家盐焗从上古传承到现在,我们秉承梅州客家的正宗风味,传承客家盐焗美食的传统做法;品乡味坚持选用上等材料,并保持全部出品都具有原汁地道的风味和口感。

客家盐焗特点:具有香、滑、酥、嫩、低脂肪、高营养、色香味俱全;食后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口齿留香,不仅成为喜庆宴席的名菜和聚会佐酒的休闲小食;经过真空包装技术处理后,这种休闲小食也成为外出人们在思乡念祖之时,思乡情 食乡味的一种乡怀、情杯的寄托和成为现如今时尚送礼的佳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位于梅县雁洋镇桥溪村,距雁南飞茶田4公里,是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该村现有人口216人,常住人口50多人,有海外华侨三胞6000多人。该村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溪村始称叩头溪,方圆约1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东有五指峰,西有义安寨,南为笠麻顶,北为香炉峰,奇峰秀顶,气势昂然。村口的五彩林,有七棵古树,均为百年大树,有五种树种,分别为红楠(樟科)、青蓝树(黄叶树科)、山杜英(杜英科)、白车木(桃金娘科)、荷木(山茶科),其中青蓝树是目前国内外发现该树种中最大的一棵。

村内最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有朱氏的继善楼和反围龙式的积善堂等;继善楼是由旅印尼华侨朱氏十七世祖维乾公之二子琪源公等五昆仲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动工兴建;民国三年(1914年)落成,继善楼依山傍水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680平方米;共有房间70间;继善楼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横向方形布局;是两层夯筑杠子屋楼房,俗称“七杠楼”;其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以及营造的文化氛围为粤东地区少见而闻名遐迩。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居民建筑是善庆楼,该楼约有110年历史;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22间,是一座堂前向外周匝式的反围龙式建筑,其建筑结构在传统客家围龙屋建筑中别具一格;在粤东客家地区极为少见。

村内还有多处景点,村中的自然景观、客家风情习俗和历史沿革堪称“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革命老区的一个缩影,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引来中外民俗学者、建筑专家和游客参观考察。

桥溪村:桥1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洛阳村客家彭宅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彭辉斗宗祠与大屋,位于吉安市遂川县大汾镇洛阳村,俗称乌鸦落梁。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彭辉斗开基兴建,嘉庆年间建成。

乌鸦落梁整体建筑座西朝东,占地7830平方米,分为住宅和围子两大部分。住宅平面呈横排长方形,面阔94米,纵深51米,占地4606平方米。整座建筑一排五栋,歇山顶,重檐建筑样式。中间为祠堂,两侧为民居,屋前有坪地、聚星池、围墙、屋与屋之间有门廊连接,既是一座整体建筑,又可相互独立。住房前,依次由坪场、屏墙、水井、聚星池、-墙构成,-呈半圆形土围子,住房两侧及后面,亦相应建有-墙。聚星池紧靠弧形围墙,被纵向分隔成若干个小水池,占地3224平方米。屏墙偏西部位竖有“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次”款旗杆石一对,功名及姓名字迹漫涣,已无法辨识。

整座建筑以彭氏辉斗公祠为中心,左右各对称排列二直住宅,外墙为青砖墙,内墙为木构件、土砖隔栈,五直房都有通道互为相通,四通八达,祠堂、住宅、厨房、仓库、学堂、水井、厕所等房内设施十分齐全。

彭辉斗公祠两井三进,列廊柱12根,享堂、拜厅、祭器库、大厅、前廊一应齐全,占地752平方米。据说,祠内曾一次性摆过120桌酒席。藻井、卷棚上均绘有漆画,第一进藻井上绘九星河洛图,第二进藻井绘有世受皇恩图,第三进藻井中间绘一福字,四角绘四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卷棚绘张良献靴,姜太公钓鱼,管子求寿等传说、戏文故事或瑞禽奇葩,共30幅画,画工讲究,亮而不俗,风格独特,极具客家装饰风格。

住宅分列在祠堂两侧,左右各两直,每直住房三井四进,天井两侧对称排列房间。靠近祠堂的一直设房28间,外侧一直设房26间,四直共有108间房间。在每直进深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横贯整座建筑。整座建筑均以三合土夯筑墙裙,祠堂墙裙高1.75米,住房墙裙高0.8,墙裙以上墙体或为砖墙,或为板扉隔栈,或为花格窗,近年多改变为土砖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