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宋末帝赵显【通用20篇】

南宋官窑遗址是八百多年前官窑瓷器制作、烧造的真实现场,经考古发掘后得以妥善保护,现存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要遗迹有龙窑和制瓷作坊。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宋末帝赵显,供大家参考!

浏览

2044

文章

55

篇1: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湖州会馆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湖州会馆)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湖州会馆)

位于上城区小营巷酱园弄12号湖州会馆内。原馆址位于涌金路238号1995年开始筹建1998年3月13日举办模拟展示1998年5月18日批准成立。因拆迁而暂搬至湖州会馆过渡现拥有历代钱币1.5万余枚品种多达四千余种。

上城区小营巷酱园弄12号湖州会馆内

保护范围:湖州会馆围墙外扩约3米,总面积为554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外扩约50米(接杭州绸业会馆旧址建设控制地带),南至清吟街南侧道路红线(接太平天国听王府建设控制地带),西至马市街东侧道路红线,北至保护范围外扩约30米(接杭州绸业会馆旧址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为12109平方米。

交通:马市街下:288路高峰线30路401路62路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上午9点到下午4点半,周六日闭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南宋做过两次太上皇的皇帝,还杀了爱国名将岳飞!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老了把皇位传给继承人,然后自己就安享晚年去了,可是你们有听过说做了两次太上皇的人吗?这在历史上可是非常罕见的,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皇帝宋高宗赵构,他就做过两次太上皇,并且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就是听信奸臣秦桧的谗言,杀了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奇葩”皇帝的一生吧。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最富有的朝代,就是宋朝,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虽然宋朝给我们的印象是非常的弱鸡,一直被欺负,赔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朝的经济实力,赔了那么多的银子惊人经济还是那么繁荣。宋朝除了经济实力强,而且宋朝的皇帝也是和奇特,其中有一位皇帝不但当了两次皇帝,还当了两次太上皇,一次是26天,第二次是26年,而且此人在历史上著名的一件事就是杀了大将岳飞。

这个皇帝就是赵构。赵构这个人还是很幸运的。当时大宋被金兵攻破,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此时大宋的皇族全部被金兵掳走,但是很幸运的是赵构是其中唯一的一只漏网之鱼。被吓破胆的赵构急忙逃往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了王朝,成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因为重用汪伯彦等奸臣,金兵来犯,赵构赶紧逃往扬州,可谁知在扬州还没享受两天。

后来金兵再次奔袭扬州,赵构只能慌忙渡江,到了杭州。经过这一系列的逃亡,当然引得朝臣的不满,于是无奈之下,赵构罢免了汪伯彦等人,但是并没有平息众怒。此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说赵构皇位是自己封的,来路不正,逼迫宋高宗赵构退位。赵构一看对方端出的理由,无话可说,只好请出太后主持朝政。赵构宣布退位,下诏让三岁的赵旉即位,自己成为太上皇,这个事件被称为苗刘兵变。

事变的26天之后,韩世忠和吕颐浩等人起兵勤王,重迎宋高宗赵构即位,赵构得以复位。赵构复位后,仍然乞降于金朝,向金朝皇帝扮可怜,却并无作用。于是他重用秦桧为相,任命岳飞等人抗金,南宋朝廷才渐渐稳定下来。宋军在国耻下异常勇猛,不断取胜,但是赵构又担心将领功高盖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他和秦桧一手炮制了岳飞案。对于金朝,赵构取辱求和,不断赔款。

在赵构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之后,以“倦勤”为由退位,再次当了二十六年的太上皇。宋朝是太上皇最多的一个朝代,但是像赵构这样当了两次太上皇的是唯一一个,也算是历史上的奇景了。赵构最大黑点就是杀了精忠报国的岳飞,跟随如此心胸狭隘的君主,我们不禁要为岳飞的生不逢时抱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什么承认南宋不承认南明?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南明存在的时间很短,政权不稳定,没有稳定的疆域,所以南明不被正史承认。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后,南明便在南方悄然而生。当时明朝宗室和一大部分文武大臣逃往南方,他们在南方拥立明朝皇室宗族成立了南明小朝廷,而第一任南明皇帝叫做朱由崧,史称弘光皇帝。

但遗憾的是,南明没有被正史承认,只当做是小朝廷,而那时满清打败大顺政权,入主中原,接替大明成为了正统。值得一提的是,连推翻明朝的李自成大顺政权都没有计入朝代表,何况是偏安一隅的南明。

当年金人南下,掠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皇室成员、后宫妃子、大臣、宫女等等,史称为“靖康之变”。而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并在北宋遗臣拥护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登基称帝,建立南宋政权,史称宋高宗。南宋延续了北宋一百五十多年的光辉,是被正史承认,所以宋朝又分为北宋和南宋。

南明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从1644年到1683年,从弘光政权建立到台湾延平王降清,最后一支明朝抗清势力覆灭,这中间不过三四十年。南明历经四帝一监国,分别是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明郑时期。其中有的政权几个月就消亡了,有的长达十几年而已。

而南宋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南明只是南宋一个零头。同时南明政权更新太快,有时南明监国不止一个,甚至中后期,南明同一时间存在两个皇帝,一个是邵武皇帝另一个是永历皇帝,这两个南明皇帝为了争谁是正统还打了一架。

南明内部太乱了,政权又不稳定,很难被认定是正式行政体系。除了政权不稳定外,南明地盘也不稳定,在弘光元年时期,南明还占据着半壁江山,而到了永历后期,不过才过了十几年,南明只剩一省之地,再后来连这最后一省也丢了,永历皇帝则逃亡缅甸,成为流亡皇帝。最后,吴三桂逼缅甸国王交出了永历皇帝,后吴三桂将其绞杀在昆明,至此,南明覆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南宋抵抗蒙古五十年,为何突然间全线崩盘?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们提起南宋,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南宋一直积弱,难道真的是因为军队太弱小或者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人吗。其实不然,南宋当时也涌现了一批军事能力很强的优秀将领,其中以岳飞最为著名,后来也有王坚、孟珙等名将出世。后来蒙古帝国崛起,在蒙古的铁蹄之下,南宋抵抗了蒙古五十年,可是后来突然间就全线崩盘了,这是为何呢?

很多人一说起南宋,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南宋的军事实力太弱。的确南宋建立的时间是比较尴尬的,南宋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赵构去南方建国,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北宋长江以北的地方都被人占领了,他没有办法。南宋一共延续了一百五十三年,时间不长不短。

其实南宋还是很顽强的,在蒙古没有崛起的时候,南宋和金国打的很勇猛。当年金兀术男性爱,南宋军民一起抵抗,黄天荡之战。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火烧宋军船只才打开缺口,才能狼狈北返,岳飞也多次击溃金国部队,南宋前期还是很勇猛的。

金国灭亡以后,蒙古和南宋开始了战争,南宋和蒙古一只打了50年,蒙古的铁血骑兵虽然勇猛,但是前期也不是具有太大优势,反而损失惨重。因为南宋当时还是有自己的一批优秀将军的。蒙古南侵,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曹友闻、王坚、章翔、孟珙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退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其中蒙哥更是死在了钓鱼台下,蒙古一时进入了混乱,那一次南侵,忽必烈也在其中。

忽必烈准备了一年以后,又开始攻击南宋,这一次他学聪明了,他不是从四川进攻,而是准备在襄阳和樊城这个两个地方进攻,准备在这里打出缺口,来横扫南宋。

一旦忽必烈大军拿下襄阳、樊城,江汉平原门户洞开,必然不保,南宋的局势就危险了。可是,吕氏兄弟负责在此镇守,可是他们的战斗力和军事素养并不是那么高。当时的南宋军阀普遍认为,擅长骑射野战的蒙军攻城水平并不值得担忧,他们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这次蒙古军队并不是打袭击战,而是准备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当时蒙古的主力已经来了,蒙古军队做起了不常见的土工作业,在城外挖土筑起了高墙,襄樊二城很快就成了孤城,为了救援他们,朝廷派出了10万大军支援,可是包围圈依旧没有打开。最终吕文焕决定开城投降。持续6年的襄樊围城战,最后竟然是以几乎没有流血的状态而结束的。

汉江失守以后,蒙古军队从汉江南下,蒙军也能利用降将吕文焕的个人威信取得长江以南的鄂州。南宋开始了坍塌式的溃败,丧失了元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宋时的汴梁指的是现在的哪里?汴梁因何得名?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时代的汴梁指的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开封是河南省省辖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众所周知,开封市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古称东京、汴京、汴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东京汴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东,开封地处河南省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省会郑州毗邻,东与商丘相连,南接许昌和周口,北隔黄河与新乡相望,是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城市、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城市、郑州航空港区主体城市、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翼。

开封之所以叫汴梁,与穿城而过的汴河密切相关,清明上河图中的河就是汴河。汴河流过舟楫接踵,古魏国又曾经在这里设立都城,称为梁。所以,这里开封、汴梁互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南宋和北宋的区别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称帝,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

疆域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北界却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了,双方确定以当时的黄河为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宋时期宋光宗的黄贵妃得了什么病?为什么吃山楂把病治好了?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冰糖葫芦小编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了,冰糖葫芦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品,酸甜可口美味至极,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喜欢吃。那么,说到冰糖葫芦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南宋时期的黄贵妃了,当时的黄贵妃生了一场大病,皇宫中很多御医都治不好他的病,但是,民间有一位艺人给黄贵妃吃了山楂,这下可是把黄贵妃的疾病给治好了,其实,山楂最少是用来治病的,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冰糖葫芦,又酸又甜,男女老少都喜欢吃。山楂的味道让很多人一想着就直流口水,冰糖葫芦这名字一听,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它肯定要用冰糖来做,而且从它的外表来看,晶莹剔透的,不就是冰糖做的吗。

其实最早的冰糖葫芦是用红糖做的,到后来换成了白糖,糖葫芦在做好后,都会在山楂果上覆盖一层糖壳,看上去晶莹透亮的,就像是裹了一层冰一样,因此人们把它叫做冰糖葫芦。

那么,冰糖葫芦最早为什么是用来治病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南宋时期的一位皇帝说起。

南宋有一位皇帝,宋光宗赵惇,他在位期间,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妃子叫做黄贵妃。有一天这个黄贵妃生了一场大病,而且是一种怪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整日面黄肌瘦,不吃不喝,其实就是没有胃口,导致营养不良。宫里面的御医用尽了各种各样的名贵药材,都拿黄贵妃的病没办法,最后都没招了。宋光宗看着自己的爱妃一天比一天的憔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呀。

最后,宋光宗实在没招了,就张榜告示天下,谁要是能治好黄贵妃的病,必定重重有赏。张榜之后不久,一位江湖上的赤脚医生,自告奋勇说,黄贵妃这病,他能治。于是这个赤脚医生给黄贵妃看了一看,了解了病症以后,告诉宋光宗,“启禀陛下,贵妃娘娘这病好治,您只需如此如此……”

宋光宗吩咐人马上照着赤脚医生的话去做,贵妃于是开始服用赤脚医生开的药,药一喝,病情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胃口也越来越好,人也越发精神,宋光宗看着也很高兴。黄贵妃一直服用了半个月,病就全好了,整个人生龙活虎一样。

赤脚医生给宋光宗开的药方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山楂和红糖一起煎汤,一日三餐饭前吃5到10颗山楂,连续吃上半个月就能痊愈。

时间久了,这种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山楂越传越广,红糖也被人们用白糖替代了。到后来,人们嫌老是放在碗里吃起来麻烦,干脆就找了根竹签把一个又一个的山楂穿成串,于是便有了今天我们吃的冰糖葫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南宋石刻公园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自宋代以来,鄞县世家连绵,巨旗相望。这些名家大族生前在东钱湖筑别墅、建寺院,死后在湖边群山觅墓地、建家庙。如今,这些寺观和墓冢大多已湮没难寻,惟有这些建筑物的附属物——石雕还散处在群山之中。在众多的石雕造型中,数量最多的为墓前石刻造像。其中以上水村下庄黄梅山下南宋丞相史嵩之的祖父——史渐(曾被封为太师齐国公)墓前的石刻造像最为完整,文臣武将虎马石兽俱全,自东向西,俩俩面对危立,雕刻精细,造型逼真。现在的石刻公园就位于此,收集了散落在他处和民间的石刻石像。

据考证,东钱湖石刻群填补了我国南宋时期雕刻史、美术史、考古史的空白,已于2001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现在的南宋石刻群就是在“东钱湖石刻群”的基础上,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要求,投资3000余万元进行修建。

南宋石刻公园占地6.64公顷,位于东钱湖上水村与横街村交界处,在通往福泉山景区的主干交通线上,面南背北,群山环抱,是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所说的宝地。现园内设有陈列室、瞻仰之道、百代师表、吉祥之道、历史沧桑、南宋衣冠、史渐墓道、闾陌气节等多个景点,是一个体现保护为主,并借助展示,使文物走出“圈养”保护的误区,拓展文物内在价值的特色主题公园。它的建成开放,推进了“文化之湖”战略的实施。

票价:30元/位

交通:960路公交(市区游客可乘906路至东钱湖郭家

联系电话:88401022、88374366

东钱湖镇:东钱湖镇位于宁波市东南近郊逶迤绮丽、连绵不绝的青山群抱中,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人口稠密、交通网络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浙东旅游网络的中心节点;到达宁波市区和栎社机场分别为10分钟车程,进入沪杭甬高速公路和同三线高速公路仅需10分钟;当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建成,宁波将进入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镇内有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韵、太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南宋临安是现在的哪里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临安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在当时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北宋期间,属于两浙路;大观元年升为帅府;建炎元年,带本路安抚使,领杭、湖、严、秀四州。建炎三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带兵马钤辖。绍兴五年,兼浙西安抚使。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杭州人文古迹众多,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等。

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之美誉。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种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个,杭州蚕桑、西湖龙井茶闻名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宋将领刘锜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锜生平简介

全文共 4111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后人总是诟病南宋的军事成绩,但导致战败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来自外界,有的来自内部,就南宋将领的能力来看,当时并不缺优秀的将领。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刘锜便是一位立有诸多战功的名将。据记载,刘锜出身将门,从小善于箭术,且样貌俊美,早早便跟随父亲刘仲武四处征战,此后得到提拔。那下面就准备来讲讲刘锜的生平事迹,想要了解宋朝的历史,就不能绕开刘锜这个人物。1、自古英雄出少年

说起宋朝的“中兴四将”,最流行的说法源于南宋画家刘杭年的《中兴四将图》,这四个人分别是张俊、刘光世、韩世忠与岳飞。

笔者不清楚到底这个刘杭年是依据什么画出这中兴四将,韩世忠与岳飞位列其中实至名归,而张俊与刘光世这两个劣种,彻头彻底地是打败仗逃跑主义者,根本就没把国家存亡为己任,没有资格被称为“中兴”将领,在那个生死存亡的时代,涌现出一批英勇抗金的将领,无论是十字军将领王彦还是川陕的吴玠兄弟,都是战功赫赫。

今天我要说的是吴玠的同乡,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刘锜,完全可以位列“中兴四将”之列。

南宋史官章颖撰写他心目中的“皇宋中兴四将传”时,就是以刘锜为首,岳飞次之,他赞曰“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

中兴再造,南宋朝廷共评出“中兴十三处战功”,刘锜就参与了四次大战,其中独占两功。

刘锜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刘仲武是泸川军节度使,一直镇守西北边陲。

刘锜幼时起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天资聪敏,有悟性,既爱读书又尚武,相貌俊美英气,声如洪钟,精于射箭性格豪爽倜傥,深稳多智,有儒将之风范,自小就随父出入战阵,抗御西夏。

少年时,有一次看到军营门口的大水缸中盛满了水,刘锜灵机一动,要展示一下箭法,便开弓搭箭,一箭射中水缸,军士拔出箭矢,刹那水流如注,刘锜随后又射出一箭,弓弦响处,那箭刚好定在原来的箭孔塞住,令所有在场的人叹服其精妙高超的射技。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康王(后来的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政权,闻刘锜之名,亲自召见刘锜,将他派到岷州(今甘肃岷县)任陇右都护,同西夏的作战中屡次战胜西夏兵马,所向无敌,西夏人都畏惧他。

据说西夏小孩子哭闹不止,只要其母说一声“刘都护来了!”小孩子立马不哭不闹静了下来。

张浚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一见刘锜,便惊异他的文韬武略,授刘锜为泾原路经略使兼知渭州(今甘肃平凉)。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金统帅金兀术率兵出六合,趋陕西,会同金将完颜娄室部夹攻陕西。

张浚调兵遣将,檄召秦凤路孙偓、颐河路刘锡、环庆路赵哲、加上刘锜的泾原路人马与吴玠统帅的人马,共有四十万大军,以刘锡为统帅,与金军决战。

刘锜率泾原路兵马奋勇迎击,大战金兀术的左翼兵马,斩杀无数,重创金军大将韩常,但由于张浚指挥无方,金军铁骑直捣赵哲军,赵哲这个痞种弃军而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金军一鼓作气,关陇皆归金人所有。

在邠州督战的张浚闻败退保秦州,召弃军而逃的赵哲斩之,又逮捕主帅刘锡,流放合州,自己上书“待罪”。

赵哲部将慕容洧闻主将赵哲被杀,率军叛降金人,攻打环州,张浚急令刘锜驰援。当刘锜率军赴援,渭州空虚,金军乘机攻打渭州,刘锜得报,留下部将李彦琪抗击慕容洧,自己率军回救渭州,但为时已晚,渭州失守,只好率部撤到德顺军,可恶的是,李彦琪也率部降金,刘锜受到牵连被贬为知绵州兼沿边安抚使。

过了一段时间,刘锜又复职,任宣抚司统制。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兀术率十万大军,分三路进犯,其中金军主力猛攻仙人关,刘锜奉命驰援,与吴玠会师,合力大败来犯金军。

使者回到朝廷,高宗赵构得知刘锜战绩,诏令他到京城临安朝见。

时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川陕宣抚使王似等人深知刘锜的威望与能力,川陕一带十分需要这样的人才,想留住刘锜,高宗连下三道旨令,刘锜不得不入朝。

高宗赵构见到刘锜,十分喜欢,颇受信任与重用,任他为带御器械、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等职,随侍左右,不久,又让他掌管亲军。

高宗亲征伪齐,又任刘锜为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禁军将领解潜与王彦争权互斗,高宗解除了二人兵权,全部交给刘锜指挥。这支军队是王彦所部,都是太行山一带的抗金义军组成,脸上都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所以人们习称为“八字军”,从此这支抗金主力尽归刘锜麾下。

在南宋的抗金史上,顺昌大捷,是最重要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金军南侵以来遭受到的最大的惨败之一,而指挥这顺昌大捷的就是刘锜。2、顺昌大捷扬威天下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三月,赵构任命刘锜为东京副留守,率王彦原来的“八字军”一万余人及殿司卒三千人,加上家眷大约有四万余人,从临安过江逾淮,日夜兼程赴任,走到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得到金人大举入寇的消息。

刘锜便召集将校商议,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应该撤回淮水,顺流还归江南。

刘锜听了拍案而起,高声说:“我本受命往汴京任职,而今东京虽然落入金人之手,军队尚在,顺昌又有城可守,为什么要不战放弃这战略重地。我志已决,敢言去者,定斩不饶!”

“八字军”将士都沉默不言,唯独有一位外号叫“夜叉”的将领许清赞同刘锜的想法,说:“刘太尉奉命守汴京,军士扶老携幼而来,现在我们自己避敌而走很容易,但谁又能忍心抛弃父母妻儿于不顾呢,如果大家护卫家属一起逃避,途中必将遭到金军追击围歼,逃又能逃到哪里呢,不如大家齐心协力拼死一战,方能死中求生!”大家也表示说的有理。

刘锜虽命令手下把所有船只凿沉,以表必死抗击之心。

刘锜进入顺昌后,首先把自己的家眷安置到一处寺庙里,并在寺门堆上烧烧,当众对守卫兵卒交待:“如果我军兵败城破,立刻放火烧死我的全家人,以免受辱于敌!”

这便是“寺门累薪”的来历。

所有人都被刘锜视死如归的决心所感动,纷纷表示愿与城共存亡,全城军民“军士皆奋,男人备战守,妇人砺刀剑”。刘锜与当地知府协同一致,加强城防,把城外居民都迁到城里,拆掉城外民居,坚壁清野,把拆下来的门板挡在城上,做成防护器具,发动将士与顺昌百姓加固城墙,构筑工事,在城墙额外设置挡护板墙,从中间开洞,既能躲避金军流箭,又能对外射箭。针对金军重装骑兵“铁浮屠”与“拐子马”,制作了专门对付的长柄铁斧与长杆枪。

忙了几日,刚刚把城防布置好,金军的前锋人马涉颍河到达城下,刘锜事先埋伏了人马,出其不意,生擒了两名千总,审问得知金将韩常率军驻扎在距顺昌三十里左右的白沙涡,便派出一千精骑,夜袭其营,杀敌众多,鼓舞了士气。

很快,金将葛王完颜雍,也就是后来的金世宗率三万大军到达。

刘锜命令四门大开,玩起“空城计”,金军不知虚实,犹豫不决,不敢进攻,只是用弓箭远远地射击,因刘锜早就筑好防御,根本伤不着人,而宋军的强劲破敌弓佐以神臂强弩,给予金军很大的杀伤。

入夜,刘锜又派出敢死队袭营,这日正值阴天雷雨,每有闪电,宋敢死队就乘刹那的光亮跃起,看到辫发的就杀(女真人辫发),天要放亮撤兵回城,一连几日,金军损兵折将,都没能发起有效攻击,却被宋军夜袭神魂不定,被迫后撤扎营。

刘锜并没有放过金军,精心挑选胆大勇敢,有夜战经验的士兵,每人发一个口哨(衔枚),每人一口大刀,尾随夜袭,百余人在金营中捣鼓一夜,金军自相残杀,尸横满营。

当时在汴京的金军统帅金兀术闻知,怒不可遏,亲率主力杀奔顺昌。

宋军中有的人见金兀术率大军前来,有点心怯,劝刘锜见好就收,全军乘船退守。

刘锜大义凛然地说:“朝廷养兵十五年,恰逢关键时刻,理应为国杀敌。我军虽挫敌锋,但如后撤,众寡悬殊,敌乘击进攻,则前功尽弃,成误囯骂名。当今之计,有进无退,誓死抗击。”

众将听命表示:“死生唯刘太尉命!”

为了迷惑敌人,刘锜又招募死士曹成等二人,叫他们如此这番。

两军一接战,宋军争先恐后败退,有两个人堕马,被金军俘获,这就是曹成二人,刘锜事先安排好的。

金兀术亲自审问,询问城中守将何人?

曹成回答:“这个刘锜是世宦子弟,只会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不会打仗。本来两国和谈,派他到东京享福的。”

金兀术一听,朗声大笑:“此城一战可下!”

便没有等攻城器械,率人马便来攻城。

到了城下,金兀术先训斥了一番那些此前战败的将领。

那些将领一脸无辜,对金兀术说:“这个统兵的,不是过去那些痞种,今非昔比,元帅您攻城自然知道!”

金兀术听了更加恼怒,声称攻下城后处罚他们。

金兀术轻敌,放松警惕,带着兵马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攻城。宋军以逸待劳,轮番上阵,一点点消磨金军的体力,很快金军体力不支,只好安营扎寨,打算休息。

炎热的六月天,让士兵与马匹饥渴难耐,纷纷到颍河饮水。

谁知刘锜事先在河中与草地上下了毒药,人马口吐白沫,大量倒地。而刘锜在城上摇旗击鼓,猛地从城中杀出一哨人马,好一阵冲杀。稍息,又有数千人手执利斧直冲金兀术大帐。

金兀术跨上乌龙驹,亲自指挥,放出金军的制胜法宝,“戴铁兜鍪,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毎进一步,即用拒马拥之,人进一步,拒马亦进,退不可却”的“铁浮屠”冲击(其实这就是小说《水浒传》中的连环马)。

不料刘锜早就研究好大破“铁浮屠”的方法,专门训练了一支以长枪加大斧的军队,长枪单挑金军的铁兜鍪,大斧专砍马腿与敌人臂膀,把“铁浮屠”变成“死浮屠”。

金兀术见“铁浮屠”被宋军所破,又放出最后的绝招“拐子马”,没想到被宋军一阵乱斧砍得人仰马翻。

这一日鏖战,刘锜泰然指挥,不紧不忙,每批宋军出击,都有序撤回城中,每波派出的人马都是有生力量,对金军刀劈斧砍,如入无人之境。让金兀术平日里耀武扬威的精锐部队十损七八,金军弃尸毙马,车旗、器甲到处都是,宋军击杀金军近三万人。

当夜,又是暴雨如骤,平地水深过尺,天一亮,金兀术心怯,不得不一步三回头地望着顺昌城撤兵。

刘锜得势不饶人,乘勇追穷寇,又斩杀金军过万。

金兀术狼狈败往陈州,休息一日,撤往汴京。

令人可叹可惜的是,宋高宗赵构并没有下令刘锜乘胜出击,而是下诏命刘锜退守镇江府,错失了绝佳的机会。

弦外之音:不久,出使金国的宋使洪皓传回密信,告诉高宗,顺昌大捷后,金人上下惊恐落魄,把燕地重宝珍器与物资都运往本土,打算放弃中原,金军已经有大撤离的准备好。假如当时宋高宗命令宋军诸将协力北上,然而,历史没有假如。

顺昌大捷,让历史记下刘锜,也让后人知道,什么是英雄壮举。

作者:陈二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南宋的都城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历史发展

临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原为临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原为五代时期吴越国(907~978年)的西府。北宋期间,属于两浙路,杭州为路治所。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北宋时,苏轼等人大兴水利,为杭州博得了“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的美誉。《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是当时杭州人物的代 表。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上有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开通茅山、盐桥两河,再疏六井,使卤不入市,民饮称便。

经济来源

人口的增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而且居世界前列。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南宋时的杭州商业有440行,各种交易甚盛,万物所聚,应有尽有。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有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专设“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风景区经过修葺,更加妩媚动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及夜市也很兴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金与南宋的对峙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一、金的建立(女真族)

1、11世纪末,完颜部的阿骨打进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史称金太祖。

3、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1125年,金灭辽。

2、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金灭北宋。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南宋初年,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但岳飞被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3、南宋和金的对峙

(1)宋金和议:岳飞被杀害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宋金后来状况: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南宋古城茶陵南宋古城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古城茶陵南宋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湖南有句很有名的民间谚语:“茶陵的城墙,安仁的城隍”。“茶陵的城墙”指的就是茶陵的南宋古城。如今,“安仁的城隍”已不存在,而茶陵南宋古城基本保存完好,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200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茶陵南宋古城是南宋绍定五年(1232)筑成的。当时,湘南暴发农民起义,义军逼进茶陵。搞得湖南安抚使余嵘,茶陵县令兼军使刘子迈焦头烂额。这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余嵘说:“衡郴两邑二道之门户,其地大以要,孰如茶陵?”于是,命刘子迈筑城。绍定四年(1231)动工,第二年竣工。历经几个朝代的修建、扩建,规模扩大、设施完备。至清代,城墙周长扩大到场353米多,高6米,垛堞1200多个,城门和城门楼各6座,角楼4座,更楼22座,景楼1座,护城堤723米多。楼亭相望,垛堞相连,气势恢弪。

刘子迈在筑城前,请了不少风水先生多次选址,才选定这块“风水宝地”。这里,南、东、北三面,米水环流;西郊是巍峨挺拔的云阳山。他为把城墙筑得固若金汤,颇费了一番心思。在米水沿岸“深基后垒”,垫松木,垒巨石为基脚,筑成护石堤。在城西傍城开挖护城河,南引米水导入,北流再汇米水。又“铸铁犀置江岸,以杀水势”。形成了傍山为屏,凭江为险,以濠为堑,据城而守的军事防御体系;同时形成了以堤护城,以城防洪,以濠泄洪,以犀示警的堤防体系。这是把军事防御与堤防完美结合的杰作,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天时地利人合”的人文思想和封建官吏“守土安民”的理念。

站在古城上往远处看,澄碧的米水环萦如带,巍巍云阳山层峰叠翠,环城青山如黛,田畴铺绿。形成和谐的大园林格局。

人们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构思之妙而不由吟诵明代江南才子解缙的《过茶陵》这首诗:“清江一曲弄晴晖,树色山光绿染衣。正好垂纶寻酒伴,休官便买钓船归”。

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九克茶陵城。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建立了井冈山革0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为武装建政创造了光辉典范。毛泽东曾对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称: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因此,他对茶陵城有着浓厚的感情,38年后的1965年5月21日,他“千里来寻故地”,下塌茶陵城。这是他有解放后唯一的一次夜宿县城。

走进古城的紫微门,沿着黄庭坚、徐霞客等历史名人的足迹,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探寻南宋学宫,“四大学士祠”,元代全国三大道观之一的青霞观的遗迹,人们仿佛走进历史,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

茶陵在明清两朝,先后出过刘三吾、李东阳、张治、彭维新等四大学士。因此有“一州形胜雄三楚,四相文章冠两朝”之誉。其中李东阳创立的“茶陵诗派”,开明一代诗风而载于中国文学史。在茶陵,历代出过122名进士,其中状元、榜眼、会元各两名。在这里,你会感受到硝烟消逝后的清新、宁静。体会到绵绵的翰墨清香。

景点位置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解放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宋岳飞如果生活在战国会怎么样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岳飞如果生活战国会怎么样

大家都只知道,岳飞还有他的长子在宋高宗时期是被秦桧等人陷害致死的,岳飞可是一代名将,精忠报国却落得如此下场,如果在那时候,岳飞的其他三个儿子去帮助金人灭了南宋,在当时来说便是大逆不道之举,但如果在战国时期呢?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战国时期伍子胥的故事,当时的伍子胥原是楚国人,但是当时父兄被人无辜陷害致死,于是伍子胥便跑去吴国,后带领着吴国将领将楚国一举歼灭,这样的故事在当时还广为流传。

因此,如果说岳飞生活在战国时期,被人陷害致死的话,儿子们便是可以投靠其他国家返回来灭掉自己国家来为自己的父亲报仇的,因为战国时期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但这一切也只能是猜想,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南宋最矛盾的名将先守城,后投敌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后期将领

宋朝算是我国历史中一个很两极分化的朝代,北宋重文,出名相,南宋重武,出名将,这里要说的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名将了,他的名字是吕文焕。

大家应该都知道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把,里面的吕文焕是个卑鄙小人,是郭靖黄蓉帮助他守住了襄阳,但是在历史中,真正守住襄阳的,是吕文焕,吕文焕在面对到蒙古战力超群的骑兵时,坚守襄阳,不退缩,这样一守,就是六年之久,六年的时间里面,让忽必烈一直感到头疼。

如果说吕文焕能够一直坚守襄阳,那么肯定会像岳飞一样出名,但是,六年之后的吕文焕选择了投敌,因为那时候的襄阳城破已经是必然的了,所以吕文焕干脆就选择了主动开城门投降,但是为什么说吕文焕这个人很矛盾呢,因为投敌之后还没有结束。

在吕文焕投敌之后,居然是选择了帮助金人攻打南宋,对于南宋的伤害也是巨大的,所以这才对于吕文焕有了矛盾名将的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南宋阴阳尼姑 利用她特殊身体竟祸害数百名少女 一条狗让其现形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南宋时期,就发生了一桩令人称奇的案件。这个案件涉及一个农户家庭,他们期待已久的孩子终于降生,这个孩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孩或女孩,而是一个阴阳人,同时拥有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特征。

这对夫妇面临了巨大的困境。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异常情况,更无法透过手术等方式改变孩子的性别。于是,他们决定对外宣称孩子是一个女孩,并为她取名董师秀。

即使隐藏了真相,董师秀也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待遇。她在庙里剃发为尼,过着封闭的生活,被困在了封建思想和社会偏见中。尽管如此,董师秀并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欲望和自我认同的追寻。

在庙里的日子里,董师秀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聪明才智。她学习写字诵经,慢慢掌握琴棋书画等技艺,度过了平淡而充实的童年。

时间的流逝,董师秀逐渐成长为一位美貌绝伦的年轻人。她的美丽和才华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特别是那些深居简出的女性们。她们纷纷前来拜访董师秀,希望能得到她的指点和教导。

董师秀乐于助人,乡里乡亲们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董师秀渐渐发现自己对女性角色的局限感到不满,她内心的男性特质逐渐觉醒。在某些机会下,她与那些寡妇们发生了不正常的关系。然而,这段秘密的关系最终被一个无良之徒胡宗用发现。他企图将董师秀占为己有,但在得知董师秀的真实性别后,他转而利用这一点来陷害她。胡宗用将董师秀告上了衙门,指控她冒充尼姑与女性发生淫秽行为。

这一指控引起了知府的怀疑,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传统的方式并未揭示出董师秀的真相。最终,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即使用一条狗进行验身,董师秀的性别真相得以揭示。

知府得知真相后,愤怒地责令将董师秀处死。这个案例成为了当时的奇闻异事,被记载下来,留作后人研究。回顾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中,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给董师秀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公平。这个案例也引发了人们对性别多样性的思考和探索。

在当今社会,我们逐渐开始接受和尊重性别的多样性。人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选择和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同时,医学和科学的进步也为那些身处类似境遇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滥发纸币怎样毁掉了南宋?

全文共 234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南宋其实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朝代也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在历史上被人知晓的情况不多吧,但是这个朝代的故事也不见得少了,其实有的人说了南宋时被滥发纸币毁掉的一个朝代,那么这个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世界历史上中国第一个发明了纸币,那就是北宋的「交子」。然而,为什么现代纸币反而是由西方传入的呢?

宋朝人除了把白纸变成货币,还成功地把货币变回了「白纸」。滥发钞票和通货膨胀,在两宋登峰造极。

从白纸到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就出现了四川的「交子」,南宋则发行了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会子」,领先西方国家好几百年。

铜钱携带不便

北宋初年,随着战乱平息、社会安定,商品贸易活跃发展,需要大量钱币。当时四川通用铁钱,非常笨重,有的地方一匹布要两万铁钱,需要用马车来拉。

大约在公元一千年左右,四川商人开始发行「交子」,用纸张代替铁钱,作为交易的中介,金额则根据需要填写。宋朝政府看到其中良机,于1023年设立官方机构,公开发行交子。

问题是,怎样让大众快速接受纸币的流通。今天的人们习以为常,但以古人视角看,一摞白纸,写好面额、盖上官印,就和真金白银一样,实在难以想象。宋朝政府是怎样做到的呢?

交子

方法很简单。首先,政府承认纸币的法定地位,不仅支持纸币交易,而且还允许用纸币纳税。也就是说,至少在官府那儿,白纸是可以当钱使的。

其次,政府设立兑现机构,掌握有大约30%的准备金。如果使用者不放心,「交子」可以随时兑换金属货币。

最后,国家还规定定期回赎制度,以二年为一界,发行新交子并收兑前界。这既可以控制发行量,还能起防伪作用。每界交子图案、印记上都有变化。

凭借以上政策,北宋交子一度保持币值稳定,基本在票面价值的90%以上。

清明上河图里的繁华城市

后来,「交子」改名为「钱引」,流通过程中,使用范围开始越出四川,发行额度也不断扩大。

南宋建立后,朝廷又设置了全国流通的新型纸币「会子」。这种纸币和现代法币更像了——官方不再保证随时兑现。政府纯粹通过法令支持其流通。税收和俸禄都实行一半铜钱、一半纸币的制度。同时三年一界进行兑收。

宋朝政府注意控制发行量,除了定期回收,时不时还用金银、铜钱等「干货」回购纸币,因此运行比较稳定。纸币轻便易携,民间比较欢迎,有时交易价值还超出了面额。比如,面值一贯的交子,可以多换一百文。

从货币变回白纸

可是,由于货币制度先进,宋朝政府很快开发出新式增收方法——印钞票。

北宋后期,面对西夏的军事压力,纸币发行量曾由一百多万贯增加至两千万贯。南宋更是登峰造极。频繁的北伐战争,南宋财政失衡,军费激增。

面对沉重的军事压力,南宋朝廷采取「竭天下之财力以养兵」的政策。因为全面实行募兵制,军费高得恐怖。

南宋中期,一名御前军卒,每年需耗费俸禄、兵装、军粮等费用共约200贯。军费在财政开支中经常可占到80%以上。

南宋发行的会子

增发货币,往往直接服务于南宋君臣开疆拓土的野心。如1206年,权臣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没有取得多少战果,却消耗了大量军费。宋人创造性地靠增发纸币补齐赤字。1209年发行的会子,总量首次超过亿贯。

南宋中期每年财政收入,差不多也就是一亿贯多一点。发行一期纸币,相当于多出一年岁入,诱惑力着实不小。

宋朝统治者尝到印钞票的甜头,就不会轻易收手。公元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宋朝见蒙古河南守备空虚,策划了「端平入洛」,贸然同蒙古人开战。此役,宋军虽然一度收复洛阳、汴梁,最终还是全线溃退。

蒙古骑兵

结果,这年发行的会子,总量达4.2亿贯,相当于过去七十多年总发行量的一半,超过国家三年的财政收入。南宋灭亡前,会子发行量甚至超过了10亿。

南宋纸币超发量之巨大,甚至连原材料供应不够了。原本造币使用成都特制的「水纹纸」,难以仿冒。这种纸上的暗纹只有经过光线照射才显现,其实就是现代人熟悉的水印,可见防伪技术也相应发展起来。

然而,动辄上亿贯的发行量,导致成都特制纸供应不足,只好采用徽州、临安的纸张。造纸难度降低,民间假币贩子趁机大发横财。每界纸币发行量固然在增加,回收的数目也经常不见减少,甚至一度超过发行量。

女真重骑兵

滥发的代价

增加的财政收入,绝不是凭空产生的。随着纸币发行量远超社会需要,其贬值也愈发严重。

开禧北伐后,南宋一贯会子在地方州县贬值为三、四百文。到南宋灭亡前,一贯会子仅价值五十文。

宋朝老百姓承担了通货膨胀的代价。以最关键的粮食为例,开禧北伐以后,东南米价由较低时的每石2-4贯,增长至10贯。宋蒙战争爆发后,甚至一度暴涨到每石180贯。

朝廷也自食恶果,军费水涨船高,从南宋初期到后期,军队仅增加2.3倍,军饷却由每年1200万贯左右,狂涨至接近10亿贯。

宋廷并非不清楚纸币贬值的危害。起初,朝廷想要以强制手段,迫使会子按面值使用,违者严惩。毫无疑问,即使在现代这也是不可能的。

后来,宋廷官员采取比较务实的措施,政府拨出五万道度牒,用于回收「端平入洛」时期超发的纸币。

所谓度牒,相当于老百姓出家为僧的官方许可证。因为当和尚可以规避劳役和赋税,度牒在民间相当有市场,而印起来又不费事,可谓一本万利。

当然,从长远看,度牒发多了,会导致服役和纳税人口减少,令财政更为紧张。从根本上看,宋人既不断增加纸币发行量,又试图使其不贬值,无疑是违背经济规律的。

蒙古骑兵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政权瓦解。按说,「会子」逃脱不了化作废纸的命运。

不过,元朝政府还比较负责,宣布以本朝发行的新纸币「中统钞」,来回收南宋「会子」,虽然比率高达50:1(会子50贯兑换中统钞1贯),但考虑到南宋纸币贬值之严重,也算情有可原了。

元朝的中统钞

总之,滥发纸币,虽然暂时敷衍了军费需求,却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国家经济稳定,成为南宋衰落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张三丰真的从南宋活到明初?张三丰多少岁?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年?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张三丰一直从南宋时期活到了明朝初期,一共有两百多年的时间,而且这两百多年他一直都活跃在各个地方,甚至还有明朝皇帝下令寻找张三丰的记载,这就非常神奇的了,人真的能有这样长的寿命吗?张三丰真的是活了两百多年的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张三丰,名君宝(又名“全一”),元末明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祖师,道号三丰子,正史记载张三丰南宋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由上我们可以大概推算出如果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张三丰还活着的话已经有121岁。

据《明史•方伎》卷载: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是其道号,也称三丰子。因不修边幅,也有叫他为张邋遢的。传记的事迹明显是道听途说的,数月不食,过目不忘,曰行千里,以一当百,其迹近乎神。

蒙古开始南下的时候。他创立了太极拳和武当派,明成祖朱棣大兴武当,以立北方玄武为保护神,传说曾下令寻找张三丰,但始终没见着,缺席宣布其为"天尊",如果以此作为他活到明朝的依据,不可信。虽然,理论上人可以活一百多岁,但皇帝的寻找都做不到活要见人,可信度就基本为零。

据说张三丰并不是一个人,除了我们所知的张君宝,还有一位张三峰,还有第三位。也许是把几位的经历混在一起了。比如说彭祖,据说活八百岁,但更可能的是彭祖是一个族群的名字,这个族群擅长养生并且这个家族延续了几百年。一个道理。

张三丰从南宋活到明初,还是不够夸张。在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里,张三丰(峰)在北宋徽宗年间就已经是武当山上出名的丹士了。

中国人关于长寿的记载很多,象彭祖,老子,华佗等,活了多少个年头,除非他们自己说,一般人活不过他们,户籍档案又无从查证,而这些人又多半是隐士,自己不说,笑而不语,所以只有猜,在猜的基础上流传,自然是五花八门。张三丰的情况大抵如此。

张三丰,本名通,道号玄玄子,字君宝,辽东懿州人。张三丰是武当派开山鼻祖,道教传奇人物,而他最让后人关注的,是他的长寿之谜。

明史有张三丰的记载,说他是金朝人,但不知道生卒年。而在民间,说法就多了。一种说法认为张三丰活了771岁,到了清朝时还活着,但这个极不靠谱。另一种靠谱的说法,李师融的《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研究考证,认为张三生生于1247年,卒于1458年,活了212岁。现在的人高寿,也就活了一百二十岁左右,张三丰多活了一百年,还是有点不太靠谱。

为什么有这个说法呢。因为张三丰不时的露把面,让大家认为他还活着。直到明英宗之后,张三丰才消失。张三丰每次露脸,皇帝都要派人寻找,但谁都没找到。

也有人认为,之后出来的张三丰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可能是别人冒充的,能捞到各种好处,这样的事在历史上非常多。明朝时出现的各种张三丰,也不可能有活到现在的,尸体都不知道埋在哪。想给这些尸骨做个DNA生物检测,都没地方做去。古代生活条件不如现在,活了二百岁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他能活到二百岁,过了一百岁后,身体机能就差多了,不可能活蹦乱跳。所以,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岁,实在是考据不出来了,只能猜。

不过,在现实中找不到张三丰,但他存在的意义还是有的,比如能让老百姓更加虔诚的信奉道教。道教是本土宗教,而且长寿的名声很响,老百姓哪有不想长寿的?所以都希望能通过信奉道教,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艘驶自南宋的船 开启中国水下考古新航程

全文共 323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液。努力开创一个新时代,建设一个新的梦想之旅,谱写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新篇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主要责任。

本期特别计划推出三篇文章,旨在从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不同领域和不同视角,回顾历代传承与保护的历史,展示中国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文化情怀和传承精神,展示遗产保护产业在创新转型发展中充满新的活力。

-编辑

800多年前,一艘装载货物的南宋商船消失在茫茫大海中。800多年后,它完全从海底被发现。为了揭开它承载的秘密,考古学家们很高兴。因为这艘船,中国的水下考古也开始了新的航行。

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宋代远洋商船

1987年,一艘满载货物的古代沉船在广东省台山海域被发现。在接下来的30年左右的时间里,考古学家对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考古工作一直在继续。截至2019年3月,水下考古人员已从沉船中发掘出14万多件各种船载文物,并获得了数万枚铜币和重约100吨的沉船凝结物和铁器。

“南海一号”沉船长22.1米,最大宽度9.35米,剩余深度3.3米。该船没有上层建筑,甲板以上部分大部分缺失,但甲板以下船体基本完整,是宋代保存最完好的远洋商船。沉船的整体形状是宽而平的,船头略微倾斜,船舷略微弯曲。船舷上部和船体为三层板结构,板之间用木榫眼或铁、木铆钉连接固定。用于造船的木材种类繁多。根据形状和结构、制造工艺和木材组合的特点,不难判断“南海一号”是中国古代三大船型中的“幸运船”之一。这是今年早些时候发现的一种“幸运船”。其船体结构(如船形、龙骨形状等。),导航附件(如桅杆、舵、锚石等。),以及施工方法(如壳板结构、船板固定方法等。)为研究南宋造船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南海一号”船拥有数量最多的瓷器,基本上产于中国南方的各种窑中,如江西的景德镇窑、浙江的龙泉窑、福建的德化窑、磁灶窑、益窑、罗东窑等。,以青瓷和青瓷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青釉、黑釉和褐釉陶瓷产品。虽然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但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具有收纳和储藏的功能。景德镇窑青瓷常见于花口或芒口碗、花口盘、瓷盒,壁薄而白,器内印有或描绘的纹理、花朵、婴戏等装饰图案十分精美。龙泉窑的青瓷占船上货物的很大比例,瓷器简单,主要是葵口或菊花花瓣碗,还有一些盘子和茶碟。荷花、荷叶或箅子图案装饰流行,简洁生动。德化窑青花瓷是最丰富的类型,用印花花卉图案装饰。磁炉窑的陶瓷制品包括不同类型,如酱油釉、绿釉、黑釉和绿釉。一些绿色釉瓷的造型和装饰模仿金属制品,显然是为了满足出口的需要。

根据南海一号船的船体结构和瓷器分析,该船可能来自泉州港。据朱梵志、凌外代达等文献记载,南宋时期,海外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泉州有贸易往来,涉及东南亚、南亚、西亚,甚至东非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很可能是“南海一号”的潜在目的地,对沉船上那些外国风格的金器的起源研究可能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重要线索。至于“南海一号”沉没的时间,根据考古发现的带有“冰子”日期的文物和最新的铜钱主干道,推测是南宋晚期(公元1216年或更晚)。宋·的《周萍客谈》载有“船去十一月、十二月,北风吹。从五月、六月到“南风”,可以看出宋代的海上商人有利用季风进行航海的习惯。因此,可以推断下沉的具体时间可能是东北季风盛行的年底。

中国水下考古创新发掘与保护的经典案例

沉船“南海一号”的发现是推动中国水下考古的重要原因之一。沉船周围的调查、勘探、打捞和挖掘工作已经进行了30多年,而对沉船本体和文物的保护工作今后还将继续。可以说,“南海一号”的沉没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全过程,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创新的经典案例。

对于水下文化遗产,考古学家往往根据保存情况和保存难度有选择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原地保存或原地挖掘。由于“南海一号”沉船受到海洋生产和非法捕捞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宜采用就地保护。沉没海域几乎为零的能见度和复杂的海况也使得水下考古无法进行科学的原位挖掘。面对这一难题,中国水下考古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整体打捞”方案,将沉船、船上文物和沉船周围的沉积物按原状固定在特定的钢结构箱内,将零散易碎的文物整合起来,一次提起运输,并转移到一个可以人工控制的新环境中,以便以后进行室内挖掘和远程保护。

经过两年多的反复实验和多学科论证,“整体打捞”方案已经实施,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水下文物保护新思路。2007年4月,整体打捞工程正式启动,历时8个多月,先后完成了沉船周边散落文物的清理、沉井的定位和下沉、底部支撑梁的穿入、沉箱出水、气囊入馆等主要技术环节。到了12月,承载“南海一号”的巨型钢沉箱被拖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存放,“整体打捞”成功完成。“南海一号”沉船整体打捞与转移保护是我国海洋打捞与水下考古技术相结合的重要创新实践,在水下考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创新的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仍在继续。2009年和2011年,考古学家对博物馆保存的“南海一号”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在考察古代沉船及其所含文物的保存状况,提取不同材料的文物标本开展水下文物保护技术研究的同时,针对博物馆沉船的特殊保存环境,也尝试了水下、干湿三种不同的考古方法。基于这些考古方法的优缺点,考古学家提出了结合野外考古和水下考古的“全水挖掘”的新思路。2013年11月,“南海一号”全面保护性开挖启动。考古工作以钢沉箱为基础,采用勘探和船体隔舱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先船外,后船内,自上而下逐步清理”的程序进行。

实践证明,“整体打捞”和“全水挖掘”把沉船考古变成了可以长期进行的优良“实验室”挖掘,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历史信息和文物空间关系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此外,“南海一号”考古项目采取的“发掘、保护、展示并举”的策略,成为公共考古和博物馆服务的新尝试。配合考古发掘搭建的智能测绘平台,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手段,进行全过程的二维和三维数据采集,探索最大限度提取考古信息的新技术途径,开创多学科、跨学科联合沉船保护新模式。

船上的文物背后有许多考古问题。

沉船和船上大量精美文物的发现,慢慢揭开了“南海一号”的许多谜团。

“南海一号”沉船的船头和船尾都不完整。清除的14块横向隔板将船体分成15个隔间,隔间的宽度从0.6米到1.2米不等。大多数船舱被分成三个小隔间:左、中、右,由薄隔板沿平行于船体轴线的方向隔开。除了船头的船舱外,还没有发现任何货物,其他船舱都装载了大量的货物。目前,对这些船舶的组合、起源和生产技术的了解还比较初步。货物的包装和储存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考古发现表明,“南海一号”的货物装载着一定的空间规则。例如,瓷器货物放在船舱里,铁一般放在甲板上和一些船舱的上部,漆木、小金属器皿、硬币和朱砂的分散空间表明它最初是装在木船的中部和后部或船体的上部结构里。为了有效利用空间,保证货物的安全,船上货物的包装方式也相当讲究。例如,瓷碗通常以10件或20件为一组,用稻草叶或稻草间隔包装,用细木条或竹条或竹条捆绑器皿。大型陶瓷容器通常装满小物品,形成“大套小”包装。将5或10个铁锅做成一组竹条和藤条,打成一个圈垫起来;铁罐成组捆扎后,倒扣或横向堆放;根据钉子的长度,20或35个尖端交错排列,然后用竹条和藤条捆扎。漆器是由竹条、棕榈叶和其他编织竹条、草篮和其他装置制成的。在“南海一号”沉船的中后部,发现了竹篮、竹笼和竹条编织的竹干,还有瓷罐、银项圈、漆器等。在里面。

“南海一号”的考古成果为了解古代人的航海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日用瓷器、砚台、木梳、铜镜和金属环都可以用来讨论古人的日常生活。人骨、木印、陶瓷制品上的墨迹、佛像吊坠等。可以用来分析船上人员的家庭和身份。金银币和小秤的发现,为研究南宋时期的货币制度和计量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几天前,根据这些详细的考古资料策划的“南海一号”和“南宋海上贸易专题展”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400套“会说话”的文物将使人们对南宋时期的海上贸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作者是广东省博物馆馆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此战为南宋续命118年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这一战为南宋续命118年

这一战便是采石大捷,而这位成功为南宋续命的功臣,便是虞允文。虞允文在南宋的历史上可以说是跟曹操一样的存在,被那时候的人们称为枭雄,后来的毛主席更是将这个人评价为千古第一人。

那时候的南宋面临的,是跟当时赤壁之战之前孙刘联军的处境一样,那时候如果赤壁之战失败,曹操便可统一全国,孙刘则会覆灭,这时候的南宋就相当于是孙刘联军,而蒙古建立的金只相当于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因此可以说那时候的南宋离灭亡只有一场战役,所以全国上下都很紧张,皇帝甚至想要出逃,但是被大臣们拦了下来。

后来有人推荐给皇帝虞允文,说此人也很是有才能,可以让他一试,于是皇帝便是任用了虞允文去平息这场战事,虞允文也确实没有辜负重托,在长江流域打退了金人的进攻,史称采石大捷,为南宋续命118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