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腾冲火山成因(实用20篇)

日本是一个火山众多的国家,素有“火山之国”之称。据说,日本大大小小的火山,一共有270多座,光是活火山的数量,就达100多处,可以说,日本火山多、分布广、火山活动频发,在世界上,也是独一份的。

浏览

6459

文章

1000

刘嘉麒:火山和地震是伴生关系,火山喷发时间可以预测

全文共 236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新西兰盛丰湾的怀特岛发生了火山爆发。截至发布之时,来自新西兰政府的官方消息显示,死亡人数已上升至16人,仍有两人失踪。受伤的两名中国公民已经恢复知觉。

这场灾难引起了人们对这座火山的关注。2014年,于越火山在日本中部爆发,造成60多人死亡。哥斯达黎加2017年的火山爆发迫使其国家公园关闭,并疏散附近的城镇。

近年来,火山爆发的报道屡见不鲜。这是否意味着地质活动比以前更加频繁?火山爆发只会带来温室效应吗?火山和地震是双胞胎吗?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琦。

现在地质活动更加频繁了?

地球地质作用的正常表达

在新西兰火山爆发灾难之前,许多人仍然清楚地记得去年五月爆发的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

频繁的火山爆发是否意味着更频繁的地质活动?

刘嘉琦告诉记者,火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质现象。火山爆发通常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地下有岩浆;第二,岩浆上方应该有一个通道,即裂缝或裂缝;第三,应该有岩浆上涌的动力;否则,地下岩浆可能不会喷到地表。这种地质条件通常发生在板块俯冲带或大陆裂谷带,如环太平洋地区。

每年,陆地和海洋上大约有50至60次火山活动,其中一些可能被人们察觉到,而海底的一些火山爆发却没有被人们察觉到。

“火山活动是一种地质结构,有时更活跃,有时相对压抑。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表现是不同的。”刘嘉琦总结说,目前,地球的构造活动相对活跃,但并不处于高峰期,“应该说,目前的火山活动是整个地球地质过程的一种非常正常的表现”

火山爆发会带来温室效应吗?

温室效应或阳伞效应取决于喷发的类型和规模。

火山释放的许多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有人说这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说法有什么根据吗?

刘嘉琦认为,这种说法有些道理。

火山爆发时经常“冒烟”,尤其是在爆发前。

“在火山爆发之前,岩浆会在从地球深处上升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因为气体相对来说是流动的和轻的,所以它会先出来,就好像山在“冒烟”,但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冒烟”是不一样的。刘嘉琦解释说,火山释放的气体与火山灰混合,形成了“冒烟”的幻觉。

火山释放的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比重比空气高。它们可以在低海拔形成一个温室层,阻止从地球表面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提高地表温度,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火山爆发还有另一种功能,叫做阳伞功能。所谓的阳伞效应是指火山喷出的气体和火山灰在高空形成一层气溶胶。这种气溶胶层就像地球天空中的一把“遮阳伞”,可以阻止太阳能辐射到地球表面,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下降和雨天增多。

刘嘉琦得出结论,火山爆发有时会带来温室效应,有时会带来阳伞效应。这两种影响完全相反,主要取决于火山爆发的类型和规模。如果火山喷发为基性岩浆,规模较小,爆发力较弱,喷出的气体和火山灰较小,不容易产生阳伞效应,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如夏威夷火山喷发。意大利和日本的火山爆发规模相对较大,喷发的火山灰和气体更多,因此阳伞效应的可能性更大,对整个气候的影响也更大。

火山爆发和地震是相互导致的吗?

地震不一定伴随火山爆发。

当火山爆发时,媒体报道经常提到一个相关的词地震。火山爆发和地震之间有因果关系吗?

刘嘉琦说火山与地震有关。不同强度的地震可能在火山爆发或爆发前后发生。但是另一方面,地震不一定伴随着火山爆发。

例如,因为地震并不完全是由火山作用引起的,所以我国许多地方的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而不是火山地震。但是像日本一样,地震和火山经常联系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地质条件。

火山爆发很难预测

这是可以推断出来的,但不能每次都保证准确的时间。

刘嘉琦说,火山爆发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新的火山爆发很难发生在没有火山的地方。所以火山爆发的位置可以基本确定。其次,借助现有的科学方法,如地球物理方法,我们可以探测地下是否有岩浆,岩浆有多深,有多大,然后进一步观察是否有任何动力条件促使岩浆向上喷发。如果条件满足,可能会有火山爆发。此外,火山爆发前会有一些迹象。通过密切监视和捕捉火山爆发的迹象,我们可以判断和推测火山是否会爆发。

怀特岛位于新西兰北岛的盛丰湾地区。它是新西兰著名的旅游景点。它的火山活动时间很长。它经常散发出浓烟和气体。它的表面温度很高,景观也很奇特。人们可以乘船或直升飞机参观这座火山岛。怀特岛火山在历史上爆发过多次。早在今年6月和7月,新西兰地球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就警告说,怀特岛火山有明显的即将爆发的迹象。从今年9月底开始,火山口后面的气体和泥浆喷发变得更加频繁。

“但是人们不太在乎。如果他们赶上火山爆发,就会造成损失。”刘嘉琦说,“总的来说,火山的预测是相对客观和准确的。”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能准确预测火山是在10天内爆发还是在半个月内爆发吗?刘嘉琦说,这个时间有时准确,有时不准确。例如,2000年,在日本北海道火山爆发之前,火山在当地居民迁移五天后爆发。“我认为它相当准确。如果预测是在火山爆发前很短的时间内做出的,即使它更准确,我担心现在逃离和疏散都为时已晚。”

他认为,为了实现准确的预测,除了深入了解火山的地质背景外,还应该对火山进行先进、完整和彻底的监测。监测时间应该是连续的,甚至需要全天候监测。同时,应有足够的监测空间和控制点,监测应与全球火山监测联网。

"各国将考虑火山的位置、重要性和危害性."他说,比如说,日本肯定会重点监控富士山,因为富士山位于东京和大阪之间,一旦火山爆发,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反,偏远地区的火山即使爆发,也不一定对人和社会有太大影响,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进行监测。

刘嘉琦同时告诉记者,对世界各地火山的统一监测和全面监测尚未实现。我国也有潜在的危险火山,但对火山的监测相对滞后。应该注意并努力加强监测。

原标题:火山爆发和地震是因果关系吗?院士对这个火山谣言有话要说。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阿尔都巴火山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吉布提位于东非大裂谷的末端,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火山群,其中最著名的要数1978年11月喷发的阿尔都巴火山。阿尔都巴火山距吉布提市100公里,于1978年因为地震而火山爆发,这是3000年来阿尔都巴火山第一次喷发,喷发时两股火山岩浆同时迸发出来,1公里长的岩浆流向东南部,0.5米长的岩浆流向西北部,这些熔岩流一直持续了一周才结束。烟灰排放垂直可达300米,形成了一个宽30米,高100米的火山口。阿尔都巴火山裂口宽17米,深800多米。据记录,在1978年11月7日,24小时共计地震800余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岩土膨胀的成因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膨胀岩土又叫胀缩土是一种特殊土,它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主要由亲水性强的粘土矿物组成的多裂隙并具有显著膨胀性的地质体。

膨胀土的粘粒成分主要由强亲水性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组成。在自然条件下,多呈硬塑或坚硬状态,颜色为黄、红、灰白色,裂隙发育,常见光滑面和擦痕。膨胀岩土干时坚硬,遇水软化,在自然条件下多呈坚硬、硬塑状态,结构致密,自由膨胀率一般大于40%,呈棱形土块者常具有胀缩性,棱形土块越小,胀缩性越强。其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并且反复变形的性质,以及土体中杂乱分布的裂隙,对路基、轻型建筑、机场、岸坡及堤坝等都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膨胀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据统计,其实际分布范围已遍及六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一半的国土面积分布有膨胀土,处理膨胀土危害费用高于震害数倍。我国由于膨胀土地基致害的建筑面积达1000万m2以上,公路工程中因膨胀土发生的边坡失稳、路基变形、路面破坏、构造物开裂、倒塌等公路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

世界上典型膨胀土的成因类型大致可归纳为残积、冲积、湖积、洪积、坡积及混合相,个别地区还有冰水成因,其中的残积、冲积、湖积成因分布较普遍。

今天小编对岩土膨胀的成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哪些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震按发生成因可分为哪三类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发生的频率很高,但是其中绝大多数都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天然地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含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矿山冒顶、水库蓄水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爆破、核爆炸、物体坠落等人类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震。)

1.构造地震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这种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致90%左右;

2.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的7%左右;

3.塌陷地震是因地下岩洞塌陷、大型山崩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它占世界地震总数的3%左右;

4.诱发地震是由于人类活动如水库蓄水、矿山采矿、油田抽油注水等引发的地震;

5.人工地震是指核爆炸、工程爆破、机械震动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震动。

今天小编对地震按发生成因可分为哪三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有哪几种类型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裂缝成因分类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裂缝自50年代后期发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活动明显加强,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过量抽汲承压水导致的地裂缝两侧不均匀地面沉降进一步加剧了地裂缝的活动,地裂缝所经之处,地面及地下各类建筑物开裂,破坏路面,错断地下供水、输气管道,危及一些著名文物古迹的安全。

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是导致地面开裂的主要原因。按地裂缝的成因,常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1、地震裂缝,各种地震引起地面的强烈震动,均可产生这类裂缝。

2、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由于基底断裂的长期蠕动,使岩体或土层逐渐开裂,并显露于地表而成。

3、隐伏裂隙开启裂缝,发育隐伏裂隙的土体,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作用下,裂隙中的物质被水带走,裂隙向上开启、贯通而成。

4、松散土体潜蚀裂缝,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软化和液化作用等,使松散土体中部分颗粒随水流失,土体开裂而成。

5、黄土湿陷裂缝,因黄土地层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湿,产生沉陷而成。

6、胀缩裂缝,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使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产生胀缩变形发展而成。

7、地面沉陷裂缝,因各类地面塌陷或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山地下采空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岩土体开裂而成。

8、滑坡裂缝,由于斜坡滑动造成地表开裂而成。

今天小编对地裂缝成因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裂缝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关系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火山种类有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控制火山活动的方法只有提前预防。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当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时,由于压力减小而发生部分熔融。在外力作用下,这些熔融物质汇聚在一起并在地球的浅部形成岩浆囊。当岩浆囊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岩浆就会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造成火山爆发。

那么,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关系是什么呢?

火山喷发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两者都属于地球生命运动的基本特征,第一:由于近年来地球火山喷发频繁导致地球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地球地质结构相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断层应力变化及新活断层应力的产生,导致近期高级别的地震频繁发生,第二:地震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轴发生纵向运动偏转力和太阳引力、星球之间万有引力多种因素所致,火山运动与地震运动两者之间运动关系是成正比,他们是威胁地球人类生存的主要自然灾害。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黄石火山喷发要怎样自救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爆发会有前兆,比如地表变形,从喷气孔、泉眼等发出奇怪的气体和气味;水位、水温等会异常变化;生物会有异样反映,包括植物褪色、枯死,小动物的行为异常和死亡等,下面来看看黄石火山喷发要怎样自救吧?

1,应对熔岩危险:火山爆发喷出了大量炽热的熔岩,它会坚持向前推进,直到到达谷底或者最终冷却。它们毁灭所经之处的所有东西。在火山的各种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对生命的威胁最小,因为人们能跑出熔岩流的路线。当看到火山喷出熔岩时,我们可以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2,应对火山喷射物危险:火山喷射物大小不等,从卵石大小的碎片到大块岩石的热熔岩“炸弹”都有,能扩散到相当大的范围。而火山灰则能覆盖更大的范围,其中一些灰尘能被携至高空,扩散到全世界,进而影响天气情况。如果火山喷发时你正在附近,这时你应该快速逃离,并应戴上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火山喷出的石块等砸伤头部。

3,应对火山灰灾害: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由岩石、矿物和火山玻璃碎片组成,有很强的刺激性。其重量能使屋顶倒塌。火山灰可窒息庄稼、阻塞交通路线和水道,且伴随有有毒气体,会对肺部产生伤害,特别是对儿童、老人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只有当离火山喷发处很近、气体足够集中时,才能伤害到健康的人。但当火山灰中的硫磺随雨而落时,硫酸(和别的一些特质)会大面积、大密度产生,会灼伤皮肤、眼睛和粘膜。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能保护眼睛--但不是太阳镜。用一块湿布护住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用工业防毒面具。到避难所后,要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清水冲洗眼睛。

4应对气体球状物危害:火山喷发时会有大量气体球状物喷出,这些物质以每小时160千米以上的速度滚下火山。这时,我们可以躲避在附近坚实的地下建筑物中,或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5,如果是驾车逃离,那么一定要注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如果火山的高温岩浆逼近,就要弃车尽快爬到高处躲避岩浆。

6,,地球上的火山在爆发时,会辐射出大量的强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束,会影响火山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会出现电子钟表的计时误差。这类似于太空辐射的带电粒子对地球空间的电子通讯、电器设备、计时装置等产生的干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火山在爆发过程中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带电粒子飘逸。同时,这些飘逸出的带电粒子又会对电子设备构成磁脉冲干扰。最关键的一环是脉冲磁场在电子设备中可形成较强的感应电荷聚集累加,并可导致电子电路产生非正常状态下的运行错误。

以上是小编介绍黄石火山喷发要怎样自救的内容,本网自然灾害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地质灾害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家人更安全健康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什么火山爆发会扎堆儿?

全文共 1537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9月4日,冰岛的巴尔阿宾加火山爆发

2014年9月27日,日本中部的于越山发生火山爆发。

最近似乎有许多火山爆发。冰岛、夏威夷、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正在爆发火山。此外,最近在菲律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了火山爆发,但现在似乎已经消退。其中一些火山爆发威胁到了人类的居住,迫使居民搬迁。如此集中的火山爆发使我们怀疑是否有一个类似于雨季和旱季的“火山爆发季节”。

令人惊讶的是,有这样的可能性。尽管没有“火山爆发季节”,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火山活动规律。

地轴指向并偏离太阳,导致四季变化。但是地球也正在经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变化,它对地球的影响可能更加微妙。也可能是更暴力的影响。

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地球自转的速度一直在变化。因此,一天的长度在不同的年份实际上是不同的。差别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秒。但是新的研究指出,这种微小的变化似乎对地球,或者更准确地说,对地球内部有巨大的影响。

2014年2月,《新土地》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自19世纪初以来,随着地球转速的变化,全球火山活动趋于增加。1830年到2013年是我们能找到可靠记录的最长时期。在此期间,每当地球的转速发生巨大变化时,大规模火山爆发的次数就会立即增加。此外,作者还认为,转速的变化和火山爆发的增加不仅是时序的,而且是因果的。

改变地球的旋转,即使是非常小的改变,也需要巨大的能量。据估计,地球转速的变化每年需要120,000皮焦的能量——相当于美国各领域全年消耗的能量。这些能量将被转移到地球的大气层和表面。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这是火山爆发的第二个原因。

地球自转的变化会给地表带来大量能量,这可能会扰乱地表压力场。因为岩浆存在于地壳中,地壳中的压力变化可能使岩浆更容易上升到地表。因此增加了火山爆发的可能性。

泰拉诺瓦的文章不是结论性的。然而,地球自转的微小变化会影响地球深处的火山活动这一观点非常有趣。

然而,仍有一些自然现象似乎对火山活动有更强的影响。一个可能让人们惊讶的因素是气候变化。

近几十年来,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地球冰盖减少的影响不仅限于海平面上升。已经有证据表明,在历史上,在冰川显著减少之后,火山活动急剧增加。

大约19000年前,地球上的冰川面积最大,欧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后来,气候变暖,冰川开始减少。这种气候变化基本上对人类有益。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研究指出,随着冰盖的消失,火山爆发变得更加频繁。例如,2009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在12000到7000年前,世界上的火山活动增加了六倍。在此期间,冰岛火山活动的可能性至少是今天的30倍。

欧洲大陆、北美和南极洲也有一些证据支持这一结论。在冰川灭绝周期的早期,火山活动也会增加。火山活动似乎随着冰川面积的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至少有时如此。但是为什么呢?这可能仍然是由于压力。

冰帽很重。每年,南极洲都会失去大约400亿公吨的冰。事实上,冰太重了,甚至可以弯曲地壳,就像一块承受重物的木板。因此,当冰原融化时,冰原的质量会减少,地壳会反弹到原来的位置。这种向上延伸的运动可能导致下面岩石上的压力降低,这将使岩浆更容易到达地表并形成火山爆发。

我们仍然不太明白气候变化和火山活动之间的联系。许多火山似乎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当前的媒体也不太关注气候变化对火山的影响,尽管未来冰盖的面积会越来越小。从冰川融化到火山活动增加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

然而,尽管这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这种奇怪的效应应该提醒我们,地球可能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对各种变化做出反应。尽管火山让人感觉狂野,但它们能帮助科学家理解我们的地球有多敏感。

(原文转载自discovermagazine.com,原作者罗宾·怀利,蝌蚪君编译。请注明转载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火山泥面膜祛痘吗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泥面膜一般没有祛痘效果,因为它的核心成分是火山岩泥、植物提取物以及透明质酸,核心功效是深层清洁、吸附油脂、洁净毛孔,简单的说就是一款清洁类型的面膜,并不具备很强的祛痘和修复作用,所以它不适合用于祛痘,但如果长痘愈合时皮肤上废旧角质很多,可用它来做面部清洁。

火山泥面膜祛痘吗

1、基本没有祛痘效果,但也不排除部分品牌的火山泥面膜中添加了一点祛痘成分,这类面膜可能会有一些祛痘作用,但总体来看大部分的火山泥面膜都不能祛痘。如果要想真正消除痘痘应该使用修复效果强的护肤品,而不要使用清洁类面膜。

2、在火山泥面膜的作用与功效中,它最核心的方面是深层清洁、洁净毛孔、吸附油脂,因为其主要成分火山岩泥具有很强的吸附效果,能够深入毛孔和皮肤表面做清洁。另外它还有一些植物的提取物比如薰衣草、金缕梅等等,在清洁时还能舒缓肌肤。

3、大家还需要区分痘痘和粉刺的差异,部分人的皮肤上有粉刺时,可使用火山泥的面膜来让它浮离,但如果长痘要消除,则需要长期耐心且细致的应对,因为祛痘通常不是用一两款面膜或其他产品就能见效的,它要从饮食、作息以及多个方面来入手。

火山泥面膜真的有用吗

真的有用,而且特别有用,但要看自己对【有用】的定义。如果论清洁效果、净化毛孔效果,火山泥的面膜要比其他类型面膜有用得多,效果是拔群的。如果论修复、营养补充的方面,它就不一定有其他的面膜有用。

火山泥面膜敏感肌肤能用吗

看敏感程度,如果是轻微的敏感可以少量使用,如果是皮肤很容易过敏则不推荐使用,因为它的清洁效果太强,容易导致皮肤本身脆弱的保护层更难修护,所以一般来说敏感肌肤不建议使用太多清洁类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山西临汾泥石流灾害成因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2008年9月8日上午8时许,山西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乡塔山矿区因暴雨发生泥石流,造成下游塔山铁矿废弃尾矿库发生溃坝,采矿区部分塌陷,楼房倒塌。那山西临汾泥石流灾害成因是什么呢?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山西临汾泥石流是因为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原因。

今天小编对泥石流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台湾火山环境特质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大都是死火山,台湾的火山可群分为: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还有其他小火山体。大屯火山群是台湾最著名的火山,地处“太平洋火圈”上,大屯火山群位于台湾省北部,北临太平洋,南接竹东丘陵,西南与台北盆地相连,面积430平方公里,地域覆盖了台北市和台北县。大屯火山群包括:七星山、大屯山、面天山、小观音山、观音山等等。而台湾最高的火山,就是1120公尺的七星山。

大屯火山群由火山反复喷发而成的,形成于280万至20万年前之间,属于比较年轻的火山群。根据地质学的板块构造学说,我国台湾省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接处,这两大板块曾经发生剧烈的推挤,地质学称之为板块隐没带。280万年前,大屯火山区正好处于板块隐没带上方,岩浆顺着断裂的缝隙喷涌出来,形成了惊天动地的火山爆发。这一地区的火山爆发持续了200多万年,直到20万年前才停止,共造出20座火山,形成了范围广大,地形变化丰富的大屯火山群。火山群范围南至台北盆地北缘,此至富贵角、石门和金山一带海岸,东至基隆市西,西至淡水河口附近,其中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有29座。大屯山火山口直径360米,深60米,雨季积水成湖,旧有“天池”之称。其东北的小观音山火口最大,东西1100米,南北1300米,深达300米。各火山属于死火山,已无喷发活动,但多硫气孔和温泉。

今天小编对台湾火山环境特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等相关的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上更多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日本樱岛火山和富士山的距离有多远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直线距离为870公里。日本的樱岛火山富士山之间的直线距离就是870公里,两者之间在地质构造上面是,并不一样的也不属于同一地质单元,至于所说的岩浆通道也其他可能是不相通的,火山的喷发频率也不会影响到富士山。

樱岛火山和富士山

日本樱岛火山,虽然规模整体来看并不是特别的大,总面积也就只有77平方公里,但是却拥有着较强的活跃性,只要是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喷发。只是造不成什么太过于严重的灾害,樱岛火山,喷发的等级也并不会特别的高,在每次喷发的时候都要比上一次更加弱一些,根本就无法比拟富士山。富士山的整体占地面积达到了1200平方千米,光山顶的直径就有着800米,深度200米从火山口就能够看到富士山所蕴藏的能量。

日本火山频发原因

日本之所以会频繁的出现火山爆发的现象,其实也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本身日本就正处于两个板块的交界处,不论是哪一方的板块移动都会导致日本受到影响,会发生地震,或者是会出现海啸。在出现一些外部力量的时候,也会引发火山喷发,导致岩浆喷射出来,除此之外,还有着多种的因素,例如板块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在内部演讲达到一定温度,受到地壳的移动之后,也会出现火山爆发现象。

樱岛火山和富士山位置

日本的樱岛火山则是处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是属于当地的一个象征性的代表位置,总体的面积达到了77平方公里是由北岳,中岳,南岳所组成。

日本富士山的主要位置则是在日本本州岛中南部,正处于日本静冈县与山梨县的中间,直接跨越了两地,东边距离东京大约有着80千米左右,总的占地面积达到了1200平方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富士山是活火山吗 富士山是活火山还是休眠火山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富士山活火山,虽然目前是处于休眠状态,但随时会有喷气现象。

富士山位于本州岛中南部,距离东京约80千米。山体高3775.63米,山底周长125千米,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山顶的主火山口直径约780米,深度约240米。山上各种植物多达2000余种,垂直分布十分明显,是一座天然植物园。山麓周围分布着五个淡水湖,统称“富士五湖”。富士山是日本精神、文化的经典象征之一,在日本人的心中是一座蕴含着自然魅力,优美、庄严的神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日本文学者讴歌的主题,同时也是日本人崇敬的圣地,是日本民俗宗教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洪水的成因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洪水一词,在中国出自先秦《尚书·尧典》。从那时起,四千多年中有过很多次水灾记载,欧洲最早的洪水记载也远在公元前1450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洪水的成因,供大家参考!

洪水成因

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但是,万古奔腾的长江为什么仅仅在这20世纪短短的100年,清澈的江水就一去不复返?为什么百年一遇的洪水变成了几年一灾?十年一患?

和有关历史资料对比,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人口增长趋势相当一致。不得不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加剧了洪灾程度。

降水丰亏由天,调水理水由人。在降水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灾害,以及洪水灾害的大小,又离不开人为因素。长期以来的森林破坏是其重要原因。

人类犯下的最大错误是砍伐森林。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洪峰有不可替代的削减作用。有洪水不一定有洪灾,而破坏了森林,小洪水也可以造成大洪灾。森林的调洪作用主要表现在:1.森林林冠可以通过它巨大的叶面截滞暴雨里的一部分,可达10~30%;2.它的枯枝落叶层有储存雨水的功能;3.由于森林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地表的伏渗能力,大量的急速的地表径流变成了缓慢的地下径流;4.森林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地表结构,增强储存降水的能力;5.森林根系庞大,有固土作用,调节洪水注入江河的泥沙。

其次,长江上游乱砍滥伐的又一恶果是惊人的水土流失。现已达35万平方千米,每年土壤浸融量达25亿吨。河流、湖泊、水库淤积的泥沙量达20亿吨。仅四川一省一年流入长江各支流的泥沙,如叠成宽高各1米的堤,可以围绕地球赤道16圈。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每年沉积的泥沙达1亿多吨,有人惊呼:“这样下去,要不了50年,洞庭湖将从地球上消失!”长江之险,险在荆江,由于泥沙俱下,如今荆江段河床比江外地面高出十多米,成了除黄河之外名副其实的地上河。

对森林的肆意砍伐不仅危害自己,而且祸及子孙后代,世界上许多地方,如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阿尔卑斯山南坡等由于过度砍伐森林,最后都变成了不毛之地。

洪水级别

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

较大洪水:重现期10~20年。

大洪水: 重现期20~50年。

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球上的所有火山一起喷发会怎样?

全文共 121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每天大约有10-20座火山爆发,但是科学家说这些火山一起爆发的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不可能。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呢?我们能活下来吗?

弗吉尼亚雷福德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帕尔夫·塞提说,这不太可能。塞提说,即使只有陆地上的火山同时爆发,后果造成的多米诺效应也会比核冬天更严重。“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我不想生活在这样的地球环境中。”

从全球角度来看,火山灾害的两大危害来自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尽管火山熔岩的爆炸和喷发对附近居民是一个致命的威胁,但其数量比气候变化造成的死亡要少得多。)

陷入黑暗

厚厚的火山灰层将覆盖地球,完全阻挡阳光。地球进入完全黑暗,这将阻碍光合作用,破坏农作物,并导致温度下降。火山灰将在大气中保留至少10年。

然而,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火山都能释放出大量的火山灰。一些火山,例如夏威夷群岛上的火山,通常只产生少量的熔岩。但是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1500座潜在的活火山,包括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可以覆盖美国大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

寒冷

酸雨掩埋了灰烬,清理了幸存的庄稼。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包括盐酸、氟化氢、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它们在大气中逐渐聚集形成酸雨。酸雨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海洋酸化导致大量珊瑚礁和海洋甲壳动物死亡。这种灭绝过程沿着食物链蔓延,最终会杀死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急流玄武岩与大规模灭绝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分析了过去地球上被称为洪水玄武岩的超级火山爆发,这显示了海洋酸化和物种大规模灭绝之间的相似联系。例如,巨大的火山爆发被认为与二叠纪晚期(2.52亿年前)、三叠纪(2.01亿年前)和白垩纪晚期(6500万年前)的大规模灭绝密切相关。

火山爆发也将灰烬、灰尘和气体喷入平流层。这些粒子反射阳光,导致表面温度下降,尽管是短暂的。例如,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是20世纪两次最大的火山爆发之一,在两年时间里使地球某些地方的温度降低了0.7华氏度(0.4摄氏度)。

升温

火山爆发释放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有助于抵消平流层尘埃和粒子的冷却效应。然而,同时爆发的1500座火山可能会导致地球系统崩溃。

这就像把煤气炉的旋钮调到烧烤模式。唯一的问题是它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否足以产生二氧化碳中毒效应。不过,我们会被煮熟的。

古老的黑色页岩是海洋中的一种岩石,这表明地球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灾难。塞提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是这些白垩纪岩石。岩石痕迹显示,在白垩纪期间,二氧化碳浓度飙升,杀死了海洋中的一些生物,关闭了海洋循环系统。在9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大约是今天的2.5倍。

微生物存活

那么,什么样的生物能在这次致命的火山爆发中幸存下来呢?只有微生物。

这些生物生活在极度酸性的环境中,比如黄石公园的温泉或者海洋深处的火山口。它们的外壳可以防止内部损伤。

科幻小说中的故事也是可能的:一小部分人生活在低地球轨道上,或者由政府或寡头建造的地下掩体中,等待大气恢复。相比之下,那些在灾难中死去的人可能更幸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石油是怎么形成的成因是什么

全文共 2048 字

+ 加入清单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对于石油的形成你想了解吗?想要了解的话,一起和小编来看看石油形成的一样吧!

石油的影响

社会影响

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世界上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许多军事冲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中,占据石油来源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过去数十年中开采石油以及其副作用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导致了巨大的问题。在有些地区土著居民被驱逐,在分配石油带来的财富上也可能有些地区造成巨大的冲突。外部的干涉和对冲突某一方的支持则导致更多的暴力。比如按照国际特赦组织的统计在尼日利亚平均每周就有约500次暴力冲突。

环境影响

石油和天然气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能源动力,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大大超过了过去人类5000年污染的总和,以及造成了温室效应、气候异常等诸多弊端。

海上探油和开采会打扰海洋环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坏环境最大。油轮事故后泄漏的原油或提炼过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岛、西班牙和许多其它地区脆弱的海岸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过量的石油开采会造成含油区地下空间越来越大,虽经注水作业但作用很小,如含油区处于地震带,那么石油开采会引起地震带更为活跃,甚至可造成地震带的迁移,同样的震级,开采后的含油区地震时所产生的破坏力要大得多。

石油的简介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是具有特殊气味、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从地下深处或地表附近开采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一般地壳上层部分区域有石油储存,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石油及其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且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石油颜色是由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颜色则越深。石油的颜色越浅,油质越好,透明的石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不同的油田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区分很大。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石油工业一般用石油的出产地来区分,此外是石油的比重、黏度。

石油常用“桶”作为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1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的储量。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更新原料,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的后果。

石油的形成原因

传统认为,石油是从古代动物的尸体变化而来。想而易见,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过,根据美国于2003年的一项研究,有不少枯干的油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弃置以后,仍然可以生产石油。所以,石油可能并非生物生成的矿物,而是碳氢化合物在地球内部经过放射线作用之后的产物。

生物成油理论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非生物成油理论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板块运动能引起火山爆发吗,板块运动具体是什么?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板块运动是能引起火山爆发的,除了火山爆发,板块运动还造成地震和地貌的变化。火山的成因是由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在板块的俯冲带或碰撞带,由于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温,一些含水矿物的脱水也降低了岩石的熔点。这时会形成岩浆囊,从而引发火山活动。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板块运动会造成地震和地貌的变化。有可能让山脉成为海洋,海洋也有可能成为山脉。现在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若干年前就曾是海洋,这都是由于板块的运动所造成的山脉。

板块运动的原动力来源是,地球表面的高山深壑在天体运动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惯性动量的分布不均衡,不同板块的整体惯性动量的差异会引起板块间运动速率的微差,结果是形成板块间挤压,这种挤压的表现形式就是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巴布亚新几内亚火山的原因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巴布亚新几内亚火山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主要涵盖新几内亚岛东半部及附近俾斯麦群岛、布干维尔岛等共约600余个大小岛屿。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环太平洋西侧的地壳不稳定地带,境内多火山、地震。拉包尔曾是巴布亚新几内亚重要的港口城市,附近有多座活火山,1994年的火山喷发毁掉了整座城市80%的建筑。

拉包尔火山位于俾斯麦板块内新几内亚北火山链的东端。俾斯麦板块位于西南太平洋一系列小板块中,东北与太平洋板块相邻,西北是卡罗林板块,南部是所罗门海板块与伍德拉克板块。俾斯麦板块主要由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的斜向碰撞所产生的,由于斜向碰撞,产生褶皱,并形成一系列左旋走滑断裂和左阶拉分盆地。

这条火山弧的形成与其南面200公里的新不列颠海沟向北的俯冲有关,俯冲板片的倾角30°,板块汇聚的速度较快,可达10cm/a。由于俾斯麦板块内的弧后扩张,使得本来澳大利亚与太平洋板块的斜向聚敛变得接近正面汇聚,其夹角小于8°。正面俯冲作用使得火山活动的能量非常巨大,因而这是一条非常活跃的火山链,包括长岛、拉包尔、乌拉文、马纳姆等著名的火山,20世纪以来,就有4座火山发生过VEI=4的喷发,历史上最大的喷发为1660年长岛火山VEI=6的喷发。

今天小编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火山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等相关的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上更多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火山泥面膜如何洗干净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泥面膜清洗方法:在面膜即将干掉还未完全干时,用面膜棒将外面的泥先轻轻的刮掉一部分,然后再用温水打湿洁肤海绵,再从下往上擦洗脸部,直到全部的膜泥洗净,之后用清水冲洗一次面部即可。在洗的时候切勿大力揉搓,也不要逆着肌肤的纹路去洗。

火山泥面膜如何洗干净

1、首先是清洗的时间,一般来说敷火山泥面膜大约15-20分钟后洗会比较好,自己感受一下敷的实际情况,看泥膜干的状态,在大约将干但还没有完全干的时候洗就可以了。如果敷太久而不洗,泥容易变干而导致洗起来就比较难。

2、其次是清洗的工具,需准备好面膜棒、洁肤海绵、温水等等,其中面膜棒是用来刮掉外层的泥膜的,否则直接清洗的话比较困难,用面膜棒刮掉外面干掉的部分洗起来就容易一些。

3、刮完之后,用洁肤海绵放在温水里面浸泡,湿透之后拿出然后挤出一些水分,不滴水之后用洁肤海绵从下向上的去擦拭面部,将剩余的火山泥擦洗掉,重复多次直到基本清除干净。

4、然后使用干净的温水或者是冷水,将脸上残留的一些东西冲洗掉,让面部保持完全的洁净就可以了,然后再正常的使用其他的护肤品。

5、最后在清洗完面膜后,可先涂一点爽肤水,再用一些乳液,帮助肌肤补水并锁住之前面膜里吸收的营养,就能起到最好的保养皮肤的效果。

火山泥面膜洗掉还是搓

敷完后应该洗掉而不是用力去搓,但洗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因为它是泥状的面膜,并不是贴片式的,所以无法直接撕下来,需要先将外面的一层刮下来,再用海绵清洗,用力搓反而会影响使用的效果。

火山泥面膜晚上可以不洗吗

不可以。这种面膜并不是睡眠面膜,也不是免洗的,它在晚上睡觉之前使用,但用完一定要洗掉,如果任由它停留在皮肤上,干了以后反而会从皮肤中反向吸收水分,所以它是不能过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火山对地形的影响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那么,火山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呢?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是地球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衰变,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无法散发到地面,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把岩石融化,形成地球内部的高温融化状态。这些岩浆一旦冲破地壳喷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那么,火山对地球的影响是什么呢?

火山爆发后,通常出现火山锥,有的火山喷发后阻塞河道,形成湖泊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口地区易形成火口湖.但是,如果火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20厘米厚的火山灰,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而且熔岩崩解后,杂草苔类开始冒出来。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喷发后会发生什么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火山喷发能持续多久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份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具体火山喷发能持续多久,要看火山内部的压力有多大,压力在多长时间内释放完毕。有的火山喷发持续时间短,而有的火山喷发会持续很长时间。

例如阿贡火山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东部的活火山。喷发周期约为50年,最近一次的猛烈喷发发生在1963年,在2017年发生了持续的火山喷发。2017年11月25日下午5点30分,阿贡火山猛烈喷发,大量灰黑色火山灰喷发到1500米高空,之后火山灰上升至4000米,之后上升至8000米以上。2017年11月30日,火山持续喷发火山灰和熔岩,高达2000米。2017年12月13日,阿贡火山持续猛烈喷发,爆发指数已达4级,火山灰稳定在1000-2500米高空。

今天小编对火山喷发能持续多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等相关的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上更多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