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鼎湖拿弓箭(实用20篇)

浏览

3496

文章

29

篇1:二战中唯一带着弓箭和长剑上战场的士兵——疯子杰克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绅士,相信是很多男性自己向往的目标。在英国,典型的绅士,有许多人是非常富有中世纪骑士精神的,他们谦谦君子的内心深处,往往隐藏着一颗堂吉诃德一样脱离时代而又"尚武""侠义"的心。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经典的英国绅士在二战的"荒唐"表现。他那堂吉诃德一样的举动为他赢得"疯子杰克"的大名。

杰克无论出身还是品质素养,都符合典型英国绅士特征,他本名叫约翰·马尔科姆·索普·弗莱明·丘吉尔,出身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受到良好教育。所以英国绅士应有的"德智体美"诸般品质他都具备。杰克称得上是一个"人物",他文笔出众,长期担任一家报社的编辑;他相貌堂堂,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男模特,还在不少影片中客串。

不要奇怪杰克的怪僻,英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守旧"的国家,许多古老的传统、古老的惯例,甚至古老的机构都完好保留至今,就拿王室的近卫部队来说就有不少组建于6、7百年前的古老部队,甚至还有一支弓箭部队!所以有杰克这样的古怪人物并不奇怪

英军同样保留大量古老传统,不仅军服古典,而且许多旧军礼、军规都保留至今,这样其实也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以激发将士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更令人称奇的是,杰克还迷恋西方古老的骑士传统,他喜欢收藏骑士时代的铠甲刀剑,迷恋英国社会遗留的各种骑士时代的"武艺"项目,击剑、射箭、赛马……他甚至还作为英国射箭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

所以,有着这样"文武兼备"品质的绅士,遭逢战争爆发,捐弃旧时的身份地位,从军参战是不奇怪的,英国贵族子弟参军多了去了。

但杰克出格的是,他整个灵魂好像仍被一颗中世纪骑士占据了,没有现代军人的意识。

他随军进入法国军营时,携带的东西就让上司吓一跳:英国长剑!英格兰大弓!苏格兰风笛!上官询问他时,他回答是:我是一个军官嘛,就应该佩戴军规礼仪要求的刀剑嘛。

杰克在英军视作"耻辱"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却立下第一个战功,他率领部下担任断后,杰克手持一支英格兰大弓命令部下:你们听我命令才能开枪,那就是我射出一支箭。结果一队德军进入他们伏击圈,杰克真的用弓箭瞄准德军发射,还一下射中德军军官!这次他的部队全歼一小队德军,立下奇功。

随后在北非战场,杰克又立下奇功,这次他拿着一把长剑,深夜里摸到德军营房里,然后大声喧哗:我来了!快快投降!惊醒的德军看到一个英军疯狂的挥舞着可怕的长剑,以为屋外一定都是英军,所以乖乖投降,事后他们都羞愧难当的后悔了,他们得知那天夜里就只有杰克一人!而且连一件能开火的武器都没有!

杰克也曾经壮烈的等待过死亡,有一次他被包围,他镇定的吹起英格兰风笛名曲《众将马革裹尸还》,准备像一个英雄骑士那样离去。不过他最后被炸弹震晕,被德军俘虏。在战俘营里,不屈的杰克又一次乘断电越狱成功,以超人毅力跋涉8天找到盟军。

回到部队的杰克,准备再大干一场时,德国投降了,失望的杰克立刻申请去远东参加对日作战。带着那一套长剑大弓杰克来到缅甸,可惜没多久,美国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也投降了,一心想会会日本"武士刀"的杰克恨透了"怯懦的美国人"没有让他再和日本打上几年!

二战结束后,杰克再也过不惯太平生活,他继续辗转有战争发生的地区,直到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八旗军的重要武器——清弓,都有哪些优点?为啥是弓箭技术的巅峰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八旗军的重要武器——清弓,都有哪些优点?为啥是弓箭技术巅峰

清弓拥有着比较出色的杀伤力,还有稳定性会得到众多人们的喜欢,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会非常的科学,被称之为巅峰之作,这本身也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绝唱。

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渔猎民族,特别是用弓狩猎,在女真人生产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使得他们只能够选择技术升级,在不断吸纳周围先进智工技艺之后为自己所用,然后也会选择一些比较能够方便于自己狩猎的工件技术,这种就可以选择一些不一样的清弓。

清弓这一个设计直接就可以有效追溯到女真人时期所使用的弓,这一个操作确实非常的不错,等到女真人逐渐崛起之后,因为努尔哈赤曾经做过明朝的官,而且和辽东的边军相对拥有着密切的来往,所以也同样会受到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使用弓箭,为了能够有效更好的使用,弓箭在此时也同样会做出一些改进,而且也会反向的弯曲,这就使得在杠杆的作用下就能够拥有着更好的一个作用。

为了有效增加整体的特点,所以也会注重每一个细节,比如说会进行改良,就是希望能够拥有着更好的一个安全性,还有实用性,凭借着比较稳定的杀伤力,还有稳定性就可以有效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在制作的过程中真的也非常的科学。再经过相应的实战表明,也会拥有着较大的威力,在一开始的时候也会拥有着非常出色的优势,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也并不会占下风,这本身就是古代版本的步枪。清弓也会拥有着较大的体型,相对来说威力比较大,拥有着比较稳的射击,所以也给大家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弓箭射程多少米?具体是多少?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弓的射程都不一样,对于单人的手开弓来说,英国的长弓是目前射程最远的弓,中世纪的长弓射程大约可达一百六十米到两百二十米,现代的仿造长弓搭配轻箭可以达到三百二十米左右,长弓搭配重箭则可达到两百五十米左右,普通的弓射程最远也只能达到一百五十米左右。

弓箭的射程主要取决于射手的拉力,当然好弓能够承受的拉力要比劣弓大。但如果追求射程远,那么箭在最后射程上的穿透力已经是非常弱了,一般来说有效射程都在一百米左右。

弓也分弓箭和弓弩。弩与弓又不同,弩可以借助机械结构来积蓄力量、发射箭,因此力道更大,射程更远。弓箭和弩都是古代的一种远射兵器。弓由弓臂和弓弦组成;弓箭的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一般使用铜或铁等金属来制作,箭杆多为木制,箭羽多为禽类的羽毛,在古代也是军队和猎人的重要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弓箭射程是多少?有什么标准?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单人的手开弓来说,中世纪的长弓射程据估计可达160米到220米左右,现代长弓复制品发射轻箭可以达到320米,重箭可达250米。通常来说,两三百米距离外的穿透力已经很弱了,因此一般来说在150米内,弓箭是具备穿透力的。

无论射程如何,弓的动能都是来自于射手的拉力,一把好弓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就要比劣弓大,弓的射程,基本取决于射手的臂力如何,若要射得远,就要花更多的力气,因此全力开弓的话,普通弓手也只能坚持放12支左右,再接着射就力道不足了 。

弩与弓不同,弩可以借助棘轮机构来蓄力 ,还可以脚踏瞪张 ,充分利用腰力开弓 ,弩可以慢慢上弦 ,这样的话, 可以蓄积比一般弓更大的力, 射程也更远 。由于弩弦的张力是固定的, 因此弩的射程要看弩的具体设计 。由于弩的造价高, 而且弩的张力越大, 上弦速度越慢, 射速越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明朝时期火器那么发达。为啥到了清朝反而从回弓箭原因有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已经有了火器为什么清朝火器还那么落后

在明朝时期的火器是很发达的,并且明朝时期就有了第一支全面配备火枪的军队,同规模的军队一直到百余年后才在西班牙出现,也可以说,明朝的火枪是早了西方国家百余年的,但是为什么在满清统治之后,不重用火器,还有意打压呢。

首先就是因为在他们眼中的火枪弊大于利,因为在明朝末年,政府内部腐败不堪,就连火枪的制造都是偷工减料,在满清眼中看来,火枪就是一个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存在,因为明末的很多火枪,还有打死人就先炸膛伤了自己,所以满清自然是看不上。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因为满清也知道火枪的威力,不管是多么强壮的一名士兵,都挨不过一个枪子,他们害怕这样的武器被别的民族得到,然后再来推翻自己的统治,但他们自己又不愿意重新改造火器,所以就全面打压火器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儿童如何安全玩弓箭玩具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小孩子都比较喜欢玩刺激速度的玩具,那么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帮助他,教他如何正确安全使用玩具。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儿童多加了解儿童玩具安全小知识以及儿童如何安全玩弓箭玩具?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有关的内容。

在我们玩弓箭时,一定要按照规定去玩,六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玩耍这种玩具。六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去玩耍。一定要正确方式来使用,以免受到伤害。

许多男孩子喜欢玩小球气枪、弓箭等玩具,这些玩具中就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它们都含有不少小零件,如果子弹的弹射力度失控,击中眼睛或头部,就可能造成眼外伤或头部击伤。

小孩子在玩耍弓箭时,现在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弓箭,有一些是无头弓箭,这时也应该我们正去玩耍,避免受到伤害,不要对准人的头部和眼睛,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也有一些是自己制作的弓箭,这时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帮助孩子。讲解使用方法。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点点滴滴,都是我们家长来帮助孩子,教导孩子怎么去使用,所以我们时刻要注意这方面正确使用的方法与知识,如果大家要想了解更多的儿童如何避免被玩具伤害,我们可以关注,在佰安全网上有很多这类知识,给我们孩子共同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下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鼎湖山

全文共 3679 字

+ 加入清单

鼎湖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庆城区东北18公里,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1’。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鼎湖山面积1133公顷,最高处的鸡笼山顶高1000.3米,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眷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

这里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534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种。鼎湖山多样的生态和丰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因此这里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很多,有鸟类178种,兽类38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15种,1998年12月,经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测定,鼎湖山的负离子含量最高达到105600个/立方厘米,为目前国内所测定的最高的负离子含量区。

鼎湖山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公元676年,惠能高僧的弟子智常禅师在鼎湖山西南之顶老鼎建白云寺,此后,高僧云集这里,环山建起三十六招提,前来朝拜、游览的香客、游人越来越多。明崇祯年间,即公元1633年,和尚在莲花峰建起莲花庵,第二年又迎来高僧栖壑和尚入山奉为主持,重建山门,改莲花庵为庆云寺,到了清代,庆云寺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岭南四大名刹之首。鼎湖山因为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而蕴藏着丰富的泉水,从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流泉飞瀑。幽深的自然景观,东西两溪流形成两大景区:天溪景区、老鼎景区。九十年代新开发的鼎湖山新景区叫”新鼎景区”。

鼎湖与七星岩一起于1982年组成星湖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8年七月又评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示范点。如今,鼎湖山又建起了国际学生旅馆,以低廉的价格接待海内外学生。

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具有浓重的东方建筑艺术特色,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因为山顶雾霭常绕,故称庆云寺。

庆云寺始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与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光寺、广州光孝寺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刹。

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寺院颇具规模,占地面积1700O平方米,有殿堂房舍100多间,建筑面积达9000平方米。寺庙建在山上,依山势分成七级,l-2级为花园,寺院建筑群则分布于3-7级。寺内现存舍利子、佛经、题匾、法座椅、大铜钟等文物,还有菩提、木樨、古梅、红棉等古树名木,鼎湖十景中的“菩提花雨”、“方池印月”、“塔殿香风”诸景均在寺内。

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犄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待,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缓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宏大。

庆云寺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南有客堂、鼓楼;北有斋堂、钟楼;第二层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第三层中正堂;第四层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塔殿,即原建之莲花庵。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庆云古刹,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0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庆云寺环境优雅。寺前第一级,是宽阔的平台,放置有吉祥缸和塔式香炉;第二级以下,是一个百花争艳斗丽的大花园,有桂花圩,菩提花雨、兰苑花圃、方池印月。寺后,三宝峰俨如天然屏障,其余脉蜿蜒起伏,犹如行龙高昂峻秀,把庆云寺衬托得愈发庄严典雅,雄伟肃穆!

鼎湖上素是肇庆鼎湖山庆云寺特有的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始创于明朝永历初年(1647--1650年)。鼎湖上素的泡制,先是选取上好的冬菇、草菇、蘑菇(以上为三菇)、雪耳、木耳、榆耳、云耳、砂耳、桂花耳(以上为六耳),以及发菜、笋干、虾米、腐竹、粉丝、黄花菜等,然后用清水将其浸发、洗净,逐一煨制,再加上配料,用猛火共炆之,泡制时,要边炆边加入大量的清水,而鼎湖山之水纯属清泉水,甘冽清甜,所以庆云寺的鼎湖上素是其它寺庙之素菜所无法比拟的。

宝鼎园位于肇庆市鼎湖山的天湖景区旁,占地约1.3万平方米,园内青山环抱,风景优美。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MAB)定位研究站,被誉为

宝鼎园以展现中国古代鼎文化为主题,将中国著名的青铜器鼎、鼎文化与自然和山水文化融为一体。宝鼎园由国内资深的古建筑设计机构、专家与青铜器专家共同规划设计,整个宝鼎园充满中国古文化气息,宝鼎园有两个世界之最,一是肇庆九龙宝鼎,二是端溪龙皇砚。

鼎湖山进入宝鼎园,大门两侧站立百越人青铜舞像,上饰羽冠,身着草裙,断发纹身,立于石鼓上,作舞蹈姿态喜迎西方宾客。照壁为

蝴蝶谷处于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植被丰富,生长着众多珍贵的龙血树(不老松)和眼镜豆、黑格、水翁等360多种植物,其中许多是天然的蝴蝶寄主,如龙珠果藤,马豆玲藤,樟树、黄杯、铁刀木、黄皮、榕树、夹竹桃等。由于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加上合理的人工改造,蝴蝶谷已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人类与自然,结合得最完美的蝴蝶园之一。

鼎湖山蝴蝶谷原始雨林位于亚热带雨林地带。这里的蝴蝶数以十万计,品种繁杂,令人眼花缭乱。据专家考察,有几十万个蝴蝶蛹将在国庆黄金周前后羽化成蝶,届时蝴蝶谷将更加热闹。蝴蝶谷位于亚龙湾小龙潭湖后部,两面环山,中间谷底贯穿一条溪流。由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兴建,建设面积达1.5公顷,是我国第一个设施完善的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蝴蝶文化公园。

蝴蝶谷的六大组成部分:标本展览馆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各类精美蝴蝶及昆虫标本500多种,其中有珍贵的金斑喙凤蝶、三尾凤蝶、三尾福凤蝶、多尾凤蝶、阿波罗绢蝶、四斑花金龟、长臂彩金龟、叉犀金龟、马尾蜂和世界代表性名蝶。各种美丽的蝴蝶和奇异的昆虫标本在带给人们美丽感受的同时,也传播着昆虫方面的科普知识及生态环保意识。

鼎湖山飞水潭,又名龙潭飞瀑,位于鼎湖山南半山腰、庆云古刹下东侧。去飞水潭,由荣睿碑亭拾级登山,沿曲径云封直上,至半山腰向右拐,过眠绿亭即可。当然,亦可在荣壑碑亭前面的山溪边起步,一直溯溪而上。这里,山石嶙峋,瀑布从40多米高的崖顶深处狂奔而来,直往下飞泻,忽而形成千尺飞流,如白练悬空,忽而溅作满空雨花,如轻纱曼舞。

自庆云寺下山,沿路而下,大约走一里,便到了飞水潭。远远便听到了潺潺水声,走近一看,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场面。飞水潭一年四季,飞水常飞,瀑布飘洒。飞水潭积水汩汩而流,形成小瀑布,飘进潭内,潭中挖深,筑起石堤,横跨溪涧,用以蓄水,形成泳池供游客在水中嬉戏。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此潭游泳,飞水潭边有-题书的石刻“孙中山游泳处”。

瀑布下,如注的水流汇成一泓碧水,中有巨石,上刻“枕流”2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偕夫人-游览鼎湖山时,曾在此游泳,现崖壁上刻有-手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潭水由此再往下倾泻,继而形成另一个深潭,据传为蛰龙窟,故曰:浴龙池。飞水潭侧建有更衣室,崖间建有观瀑亭,崖壁镌刻着许多赞美飞水潭的摩崖大字和方寸小楷,如“喷雪”、“能移我情”、“天然图画”、“飞泉咽危石”等,颇有诗情画意。夏日到此,观瀑、游泳、濯足,均感遍体清凉,烦热顿消

负离子呼吸区是广东肇庆的著名风景名胜之一,森林被称为天然氧吧,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是城市的100-1200倍,因而,森林被誉为天然负离子“发生器”, 是对疾病进行自然疗法的最佳场所。 鼎湖山森林的负离子含量很高,特别是靠近瀑布处的空气负离子含量最高(可达100560个/cm3),且空气中致病菌含量为零。因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天然负离子呼吸场所。

鼎湖山摩崖石刻 位于肇庆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风景区上庆云寺路边石壁、往飞水潭路边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风景区内石壁,共76题。

地址:肇庆市鼎湖区上山路坑口镇

类型:寺庙森林山湖泊

游玩时间:建议4-8小时

电话:0758-2528138;0758-2621332

开放时间:

鼎湖山:7:30-17:30;蝴蝶谷游船:9:00-16:30。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人的弓有多重?古代弓箭手真的不堪一击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今的影视以及游戏等一些艺术作品的影响之下,很多人都会觉着弓箭手其实是军队当中最弱鸡的群体,印象总是身材瘦小,不善于近身格斗,只有远程攻击的优势。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弓箭可绝对不是弱小害怕近战的兵种,如果认为他们是一群近战弱鸡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我们就从古代的弓说起,古代士兵所使用的弓的拉力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动不动都是以石、钧来进行计算的。就拿咱们国家历史上先秦时期的士兵来说,当年一名士兵最差的都必须要拉三石弓。按照那个时候的计算比率来换算的话,一石等于120斤重,那么三石就是360斤重。不过当时的一斤相当于如今的250克,三石也就是如今的180斤。180斤拉力的弓,如今又有几个人能拉的动这么重的弓呢?

在拉看看《新唐书》中所记载的王忠嗣和张世贵,这俩人所用的弓都是150斤拉力的。在唐朝,一斤差不多是现在的600克,所以他俩人用的弓相当于是200斤拉力的重弓。而且据说后来岳飞所使用的弓能够达到300斤。对于这个数字,很多人都觉得不太符合实际,有些夸张的元素。但是也有人认为是人类的生活逐渐优越,导致了如今的人们体质已经大不如以往的古人了,那么这种说法真的属实吗?

事实上,古代人与现代人的测量方式是有一些区别的。因为古人在测量弓的拉力的时候是不会上弓弦的,经过如今的换算过后,古人所使用的弓大约是在40磅到160磅之间。但即便就是这个重量,放在如今,依然大多数人是无法开弓的。除非是经过了专业系统的训练之后才能够达到古人的水准。

所以说弓箭手绝对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想象当中的那么弱鸡,惧怕近战,其实他们个个都是肌肉猛男。离得远了我就拉弓射你丫的,你近战我就把剑肉搏,绝对不比那些专门的近战兵种差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代弓箭的威力有多大?为什么古代士兵被弓箭射中就立马不动了?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弓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古代战争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兵器,我们经常可以在反应古代的战争电影中能够看到。我经常可以在电影中看到,只要是被弓箭射中的人立马就会到底而亡,那么弓箭真的拥有一击杀敌的能力吗?弓箭的威力真的有那么强大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弓箭还是远在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正式使用正统的弓箭是在商朝,商朝的弓箭是由青铜铸成的青铜镞,到了春秋战国时三棱式镞开始盛行,为了节省铜,汉朝就使用铁来打造弓箭。

箭杆大多数都是用竹制或者木制,不过射出去的箭飞行速度太慢,于是人们就开始在箭的尾部装上羽毛,在《考工记》就有相关记载,不过羽毛的质量很差,到了宋朝,庆历四年(1044),优质的羽毛供应不足,就发明的风羽毛箭。

为了增加箭的杀伤效力,后汉耿恭发明了"毒箭",《三国演义》就有关羽攻城中了毒箭的记载,而毒素一旦入体,会顺着你的血液流通,你运动的越快,毒素发作的就越快,基本上你就离死不远了。

为了保证一场战争下来能够尽可能的存活兵力,一些中了弓箭又不知道是不是毒箭的人,只是乖乖的在原地等候救援,就算不是毒箭,强行起来战斗,也只会撕裂伤口,在春秋时又流行三棱式镞,这种箭头一旦入体,只能让它穿刺人体,不能强行拔出。

我国古代士兵多数都是穿着藤甲战斗,藤甲是非常坚硬的一种木质防具,如果刀刃不锋利是砍不开藤甲的,但是藤甲有一个巨大的弱点,制作藤甲时,是需要使用一种油来浸泡,这就导致藤甲很怕火。

因此在箭杆上敷上一些纵火物,藤甲因此就被废弃,由于箭的威力不是特别的大,又只能涂上毒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为此就使用威力非常大的弩,但是弩填充起来非常的麻烦,到了三国时,诸葛亮就对弩进行了改造,诸葛连弩出世。

一些研究冷兵器的专家学者,特别对弓箭进行了仿制,一般的弓箭由弓射出的初始速度是在40米每秒,而这种箭只能在100到150米的范围才能射穿藤甲,基本上两军交战,弓箭是难以发挥作用。

只能起到一些震慑作用,当敌军看到密密麻麻的箭矢,也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害怕,让敌军的整体士气都受到一些打击,而且弓箭手手上的箭矢也并不是用之不竭的,一般情况下每个弓箭手只有50支箭而已,而且造价非常的昂贵。

总而言之,如果弓箭手能够一支箭干掉一个敌人,那么在古代也不会出现数十万人的短兵相接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弓箭:穿越五千年的硝烟

全文共 1479 字

+ 加入清单

宋代大诗人苏轼带领人们出城打猎。他热血沸腾,雄心勃勃地想“用一张圆月般的雕弓射苍狼,向西北方望去”。弓箭和精美的马驹是古代英雄的标准特征。

在古代,弓箭是远程打击的有效武器。根据历史学家的推断,中国古代弓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真正进入实战的弓箭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古代。当时,轩辕黄帝及其族人、神农炎帝及其族人、蚩尤九里族人都生活在中国大地上。最初,他们没有互相干涉,过着自己的生活。然而,蚩尤想扩张,并想把他的领土扩展到北方的炎帝的领土上,而炎帝当时正处于与中国各民族开战的边缘。

马和弓箭是古代英雄的标准物品(视频资料)

无论是有意入侵,蚩尤部落都做了足够的准备。九里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的首领都是独立的战士。此外,强大的酋长蚩尤非常强大和凶猛。

他们身着兽皮,手持斧头和重锤,神农部落措手不及。战争开始后不久,他们接连遭受失败。

神农的炎帝非常悲伤,他不得不带领他的族人撤退。看到族人伤势严重,他不得不暂时撤到轩辕家族的领地。炎帝虽不能用兵,但善于游说。他立即为黄帝分析了形势。现在,蚩尤视我们家族为眼中钉,没有时间关心你。轩辕家族暂时是安全的,但是一旦我们被摧毁,你将是下一个!“唇亡齿寒”的故事感动了黄帝。他答应派军队去帮助和联合炎帝来对付蚩尤。

决定做出后,我们必须讨论如何击退蚩尤。两位领导人召集部长们总结经验教训,讨论对策。影响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无非是士兵和武器。蚩尤士兵技术高超,而黄艳部落却很弱小。一段时间内很难提高。他们必须从武器开始。为了获胜,他们必须从改进武器开始。这种武器最好能远距离使用。在近战中,弱敌强,兵力广,成功率不会太高。

弓箭是古代战争中的利器之一(视频资料)

会后,每个人都回去思考如何发展武器。每个人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它关系到整个部落的生存。部落里有一个叫波贡的人,他一直很聪明,但这次他无能为力。他沮丧地回家。经过一条小河时,他有一阵子站不稳了。他抓起一根树枝,没有把它栽到河里。然而,当他松手时,他突然被树枝弹起,仍然很疼。

他挥了挥手,揉了揉受伤的手臂,奇怪这个小树枝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如果它能用来对付入侵的敌军...想到这,他忍不住笑了,没有在树林里寻找树枝就回家了。树林里的乌鸦尖叫着,摇着头观察。他们发现一些乌鸦离开树枝时会被反弹,就像它们自己一样。他决定做自己的实验来测试炸弹的威力:首先弯曲树枝,然后猛地松手。即使扔石头,力量也很大。为了使这个分支更容易掌握,他做了改进。他用绳子把树枝的两边绑起来,然后紧紧地绑在一起。他用手拿起一块鹅卵石,试了试。他拉紧绳子,突然松开了。卵石被抛出去了。这块石头不够结实,他想把树枝的一端削尖,射出去刺死敌人。上帝的浪潮给了他的发明一个名字,黑乌鸦。

成功的飞行员急忙向部落首领报告。黄帝和颜地命令族人冲向吴昊。下面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炎帝、黄帝、蚩尤在涿鹿作战,用弓箭击败蚩尤,确立了汉族的统治地位。弓箭也传了下来。

奥运冠军张在比赛中(数据图表)

后来,弓箭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材料的选择变得更加复杂。首先,动物骨头或石块被磨成箭头,放在木棍的箭头上,以增强其杀伤力。然后,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锋利坚硬的铜箭头逐渐取代了动物骨头和石头。一系列的射箭理论也逐渐形成,如“如果身体上有一块板,如果头晃,如果左脚摆动,如果右脚交叉”等。如今,热武器已经成为这场战斗的主要力量。弓箭逐渐退出战场,在体育赛事中出现的频率更高。

参考:

历经沧桑,弩,李毅,轻武器,1996年8月15日。

秦弓弩系列,刘占城,张,,,2012年4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鼎湖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鼎湖山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民国肇庆鼎湖山摩崖石刻位于肇庆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风景区上庆云寺路边石壁、往飞水潭路边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风景区内石壁,共76题,分述于下:

云溪风景区内石刻31题。其中唐代1题,位于老龙潭侧涅槃台石壁,题字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字。年代较古,价值较大,为唐刻之珍品。清代1题,建国后16题,年代不详13题。往飞水潭路边及潭的四周石刻31题。包括清代14题,民国9题,建国后3题,年代不详5题。其中民国5年(1916年)李开侁题名较有名,题名云:“民国五年七月二十七日,黄冈李开侁、新兴李耀汉、丹徒吕鸿元同游到此留题”。石刻高0.47米、宽0.72米,楷书。题名中的李耀汉,新兴人,民国初年曾任广东省长。李开侁,民国2年(1913年)由袁世凯任命为广东巡按使。民国6年吴远基题“苍崖白练”4字石刻,高0.55米、宽1.90米,篆书,古拙浑厚。吴远基,高要县水坑村人,吴桂丹之子,吴大猷之叔父。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官内阁中书,署直隶曲周知县。民国后,曾任高要县参议会参议长。飞水潭石壁的“孙中山游泳处”石刻,高0.66米、宽2米,行书。是宋庆龄于1980年题刻,纪念孙中山先生1923年夏秋间曾在此游泳。天溪至庆云寺路边石刻14题,包括清代6题,民国3题,年代不详5题。内有清代的孔广陶、汪兆镛,民国的岑学吕等人的题刻。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弓箭真的能射死人吗?一箭射死人是真的吗?

全文共 1671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古装片我们也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剧中看到弓箭手嗖的一箭就能把士兵直接射到死亡。对于这个问题一直很多人都存在疑问,感觉非常的夸张,怀疑弓箭真的有那么大威力吗?能够一箭就把人给射死了。经过分析后这种情况都要根据实际来看,但都不乐观!

古代弓箭射程平均大概在150米左右,千万别觉得射程太近,就没杀伤力!现代手枪也不过是用在50米近程内自卫和突然袭击敌人。

作为兵器时代的王者,“武艺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正所谓“杀人于百步之外”。箭支的威力,主要要看弓的拉力,能拉强弓的人必定膂力惊人,拉力越大,箭速越快,箭速越快,杀伤力越大。

经过测算,普通男性倾尽全力的拉满弓弦射出的弓箭,初速度在40米每秒左右。如果你还没有概念,如果你开的汽车车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那么每秒才是33.33333333米。巨大的冲击力集中于一枚小小的三棱镞,裹挟着巨大能量,风驰电掣般撞击在人的身体上,有效射程之类一定会轻松贯穿人体!这还只是平均射程一般臂力下下,如果能有如《宋史》中所描述:“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之——岳飞那样的神力,三百斤弓不在话下,且左右手都能开弓。那这样的拉力开弓,射出的箭支速度能达到可怕的50米/秒,最远射程可到到惊人的400米,可以这么讲,冷兵器时代如果在无护甲的情况下,被箭矢射中非死即残!

例如几年前某媒体曾报道过一件真事,某地一市民被小区的邻居使用非纯粹为了杀伤力而制造的弓箭练习箭术时不小心误伤,金属箭头直接穿透膝盖骨,深入达12厘米,注意,俩家住的还不是隔壁那种,而是相隔八十米左右,你就可以想象到古代专门用来杀戮而制造的精良弓弓弩,战场上的杀伤力得多大!那你会说,要是我穿上铠甲拿上盾牌会不会好些!

答案是,比无防护好些,但也够呛!我们不做臆测,只看实验结果!

网上有专业人士人专门测试过,用复原的弓箭射去射复原的各种铠甲!暂且不说古代的盔甲覆盖率并不是特别的高,身体当中还是有很多部位裸露在外面是很危险的。但就当弓弦拉如满月,chua~射出去后,有效射程之内,木质的或者是皮革的铠甲,被射穿是绝对没问题的,为了提高箭镞的杀伤力,古人们煞费苦心,发明了倒勾的箭镞,有血槽的箭镞破甲用的三棱箭簇等等;这也使得钢铁制造的诸如防护力最强的铁锁连环甲,如果不是太厚,也是可以被穿透的。防护性能更差一些的鱼鳞甲,那更别提了!

要真想达到弓箭根本射不进去的进步,不是不可能,那么铠甲的重量恐怕就不是你作战时能负荷得了的,但如果战将身体强壮,能身披重甲,但真以为就射不死,那也大错特错,别的朝代不讲,单单三国正史中所记载的,你像孙坚孙策父子都被射死,张郃膝盖中箭也很快失去,都说明即使是身穿顶级甲胄的,也并非万全之策,若是射的巧射的狠射的雕,同样致命。

盔甲都这样,盾牌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足以保护人体安全。

那你会问,战场上中了箭,不是要害,哪能死的了!你休框我!你看三国独眼将军夏侯惇,眼睛被箭射中他竟然拨出来的吃下去了,不依然活得好好的?哎,这是小说!正史没有记载过他任何拔矢啖睛”的故事!夏侯惇的左眼,是被流矢偶尔射瞎的,不是在阵前对敌时被敌将直接射瞎的。他之所以活下来了,很可能是他年富力强抵抗力比较好,身为武将享受的治疗要更好一些!

但对于绝大部分人,中箭就差不多交代了,古代没有医疗兵,都是一仗打完后再救治伤员,受了穿透伤的多半会失血过多而死。即使暂且不会立即毙命能从战场上下来,没有抗生素,没有止疼药,伤者很容易伤口感染最终痛苦死去!

那你又会说了,既然弓弩这么强,那古代打什么仗,两军对峙一阵射看谁挺得住,战斗不就结束了吗?还要什么步兵骑兵什么的?

这个很好理解,弓箭手也有短处,每名弓箭手只能带50只左右的箭簇,箭属于消耗品。弓和箭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高精尖武器,弓制作起来周期很长成本很高过程非常复杂,在全靠手工的情况下,每一把弓的制作时间不会少于一年,这样形成战斗力,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还不算对于弓弩手的训练所耗费的成本,也就是说每一支军队都不会有大量弓箭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古代打仗弓箭射完了,除了草船借箭还有怎样的借箭方式?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弓箭是消耗品,如果是持久战很有可能会把弓箭射完。古有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存疑,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也没这个条件。那历史上除了草船借箭,还有什么别的借箭办法呢?这次就为大家讲讲令一个“借”箭的故事,不过这次借箭除了是找别人借,还可以说是自己借自己,智慧程度也不输诸葛亮。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这个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就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的城池都建造的很牢固,不仅有高耸的城墙,有些甚至还有护城河,所以古代打仗都需要攻城。攻城一般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挖掘地道,第二个是超越十几米的城墙,第三个是毁坏城墙。

所以攻城的工具有撞车、投石车、云梯等等,守城的遇到这些人,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射箭,因为敌人从远到近,只有箭才射得到,当然近一点的也可以用石头砸。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守城如果箭射完了怎么办?不用担心,古代人的智慧很高深,办法有很多种。

古代人遇到这种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敌人借箭,比如在三国里面,诸葛亮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曹操中计后懊悔不已,白白送了那么多装备给敌人。其实这事在唐朝也发生过,根据《张巡传》中记载,张巡在防守雍丘的时候,箭已经都用完了,于是张巡命令手下将禾杆束成上千个草人,还穿上了黑衣服,用绳子栓着放入城下,叛军看到后以为是敌人,争先恐后的射箭,很久后发现怎么都射不死,最后才知道它们是稻草人。

这一次张巡得箭数万支,没多久张勋又在城墙放黑衣人下来,叛军们觉得好笑,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受两次骗,就没有防备。哪知道这次放下来的是张巡的五百敢死队,他们冲向叛军的军营,杀的敌人四散奔逃,这就是兵法里面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计谋。借箭多了,敌人自然会有防备,那么除了借箭,有没有别的方法呢?从历史中可以找到答案。

根据《金史·强伸传》记载,元兵围攻金国的中京——洛阳,当时金军守将任守真已经战死,众人推举强伸为首领,元兵攻城很是猛烈,城中的兵械都快消耗完了。强伸想了一个办法,他将元军射过来的箭一分为四,并熔铜钱为箭镞,这样一支箭就变成了四支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箭的长度截短了,搭弓都很困难,弓要拉到一定距离才能把箭射出去,于是强伸找个竹筒,劈成两半,作为搭箭的容器,后来这种箭被称为片箭。从上面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比现代人强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鼎湖山旅游自由行景点攻略

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鼎湖山位于中国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穿过北回归线。陆域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2°30′~112°57′,北纬23°05′~23°15′之间;东邻佛山市三水区,北接四会市,南靠高要市,西与肇庆市端州区接壤。面积1133公顷,最高海拔1000.3米(鸡笼山顶),岭南四大名山之首。原名顶湖,得名于山顶有一个常盈的湖。有传说黄帝打败蚩尤,在此铸鼎,故称鼎湖。从山麓到山顶,自下而上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森林类型。被誉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绿色宝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又因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而鼎湖山因其终年常绿,又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今天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鼎湖山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鼎湖山秋冬季气温

秋冬,也是夏冬季风交替时期,干冷的季风迅速代替湿热的季风,冷高压逐渐增强,因而鼎湖山在秋季出现了秋高气爽的天气。

鼎湖三主要景点攻略

鼎湖山的走向为北东东—南西西的单斜、褶皱、断裂山地。山地内部山体密集、峰峦重叠,起伏大,断层陡崖发育,层状地貌清楚。有名的鼎湖断裂带自北东向南西横穿山地中部与北岭断裂带相接,为形成山地中的瀑布奇景和险峻壮观的山势提供了良好条件。

山上水蚀地形明显,沟谷深切,山脊狭窄,V型谷深100~300米,沟谷之间的山脊成棱状,最窄处仅有3~5米,剥夷面发育了500、300~400、150~200、80~100米等多级。发源于鸡笼山的山溪有南北两支,均自西北向东南流,横切山地构造走向线,在岩层断裂的地方往往发育成断崖和阶梯状河谷,谷底基岩出露或乱石成尽,从而使溪流发育了众多的激流、瀑布、深潭奇景,南支云溪有老龙潭、三昧潭、水帘洞天等;北支天溪,水流出天湖后,阶梯状河床明显发育,其中落差最大的飞水潭,断崖高达40米。两溪为同向山脊相隔,成为山地自西北向东南的分水岭。

3、鼎湖山交通指南

1、鼎湖山自驾游线路:

广州:

广州—广三高速—大旺出口—转321国道—鼎湖坑口—鼎湖山门口

广州—广肇高速—白土出口—321国道(往广州方向)—鼎湖坑口—鼎湖山门口

深圳:

深圳—广三高速—大旺出口—转321国道—鼎湖坑口—鼎湖山门口

深圳—广肇高速—白土出口—321国道(往广州方向)—鼎湖坑口—鼎湖山门口

2、公共交通:

市区可乘坐21路公交车直达鼎湖山门票广场。

市区可乘坐3路、15路公交车到达鼎湖坑口站,后步行10分钟到达鼎湖山门票广场。

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可乘坐25A路公交车到达鼎湖坑口站,后步行10分钟到达鼎湖山门票广场。

4、鼎湖山周边秋季进补美食

1、文庆(音)鲤 春吃边鱼,夏吃三黎,秋冬吃文庆(音)鲤。文庆鲤肉质鱼肥美,尤宜清蒸。

2、禾花雀 “天上一两,地上三两”,秋季肇庆人最喜吃的飞禽是“禾花雀”。禾花雀是害鸟,但肉嫩、骨脆、味鲜,营养价值高。无论蒸煮或铁板烧制,一样甘香脆口,滋味无穷。

5、鼎湖山秋冬旅游特色

鼎湖山一年四季都是绿意盎然,充满朝气。秋冬时节,鼎湖山的多种黄叶、红叶、橙叶和紫红叶植物慢慢变换,相互辉映,为鼎湖山的翠绿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鼎湖山红叶植物有枫香、乌桕、南天竹;黄叶植物的有银杏、无患子;橙叶植物有黄连木;紫红叶植物有漆树等。

庆云寺丹桂园丹桂成林,丹桂丛前一座飘香亭,绿瓦飞檐,古色古香,十分清雅。飘香亭前一片繁花似锦。秋天,黄菊遍地,枫红似火,桂花飘香;冬天,茶花盛放,冬青挂果。

6、鼎湖山秋季健身养生推荐

健康道脚底按摩;天溪溯溪沐足;飞水潭品氧养肺;登山路登高揽胜;森林浴场做森林SPA;宝鼎园打太极拳;蝴蝶谷品茗清心;庆云寺圣地祈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打仗有弓箭为什么还要肉搏?将领单挑有哪些规则?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看古装剧会发现当两军对垒时,双方将领会先出来单挑,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有弓箭了为什么不趁机射箭呢?可能这就是当时双方交战的一些规则了。毕竟按道理来说用弓箭肯定比肉搏效率来的更高,但也避免不了肉搏战。在三国应该是人口衰减最厉害的一段时间了,人口总数骤降几千万,等到最后统一全国人口已经不到一千万了。

特别是攻城方,如果派一个武将前去叫阵,对方将军出城迎战,就用弓箭将其射翻,这样对方就会阵脚大乱,攻城岂不是更简单了!

首先现实的古代战争中,几乎很少出现过将对将单挑的情况,那只是小说或者演义中为了夸大当事人武力的一套写作手法,现实中几乎很少存在。

说的粗俗一点,如果每次打仗都是将领与将领之间进行单挑,那还练兵干什么,征集部队干什么?每次打仗直接派几个将领约一个地方单独打一架就可以了,例如官渡之战,袁绍不用调派10万军队,直接让颜良文丑淳于琼联系曹操手下的张辽,徐晃,关羽等,大家找个地方打一架,谁赢了就宣布谁获得胜利,呵呵,这好像不是打仗而是拍喜剧!

所以这只是局限于小说和演义中。历史上真实的战争一般都是双方军队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综合较量,拼的就是双方的真正综合实力!

网友皇帝不成将:

兵对兵,将对将,这是中国古典小说及评书演义里最常见的“战争场景”。

《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战争,全是英雄主义的表演,什么关羽斩颜良文丑,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定军山黄忠斩夏侯渊等等,明明是一场场激烈惨酷、流血漂橹、伏尸千里的血战,竟被小说家们排演成了一幕幕小型打斗戏。

如此说起来,小说里渲染的所谓二十万、八十万大军,还有什么意义呢?全是来烘托场景的。无怪乎赵子龙出入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地!不是无人,而是普通士兵全跟纸扎的一样,毫无用处!

在古代,那时候属于

封建社会,没有什么学校之类的,私塾也才从唐开始兴起,就有了科举制度。那么皇族贵族之类都是从师有名气的学者或者在朝大官如太傅太尉之类的!那么为什么从武将单挑要说这些呢?就是因为师出有名,在于名声,文官武将也是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鼎湖山旅游攻略

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鼎湖山风景区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鼎湖山与七星岩一起于1982年组成星湖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8年七月又评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示范点。

必游景点四:蝴蝶谷

推荐理由:典型的亚热带沟谷雨林,蝴蝶飞舞的惊艳世界。由碧湖、小岛、森林三部分组成,集观光、赏蝶、品茗、探险于一体的世外桃源。

推荐指数:☆☆☆☆☆

必游景点二:庆云寺

推荐理由:禅、净、律三宗俱善的佛家圣地,寺庙建筑宏伟,佛教文化深厚。

推荐指数:☆☆☆☆☆

【小Tips】:

1、旅游路线最好问问当地人,即使有地图也很容易走错路,问过人可以避免走回头路。

2、蝴蝶谷、森林探险最好去看看体验下,在山涧行走,看小溪流水,玩水中的小三坑鱼别有一番滋味(虽然要另外收费)。PS:这个项目有导游带着讲解,但是建议不要跟着导游走,自己玩自己照相,否则对不起票价啊。

3、虽然鼎湖山有一段比较难爬的石梯,但是建议大家一鼓作气爬到山顶,到达宝鼎园,里面很大也有很多休息的地方可以进餐,建议大家自带午餐咯,里面吃的主食不多。

【景区攻略】:

鼎湖山与南海西樵山、惠州罗浮山和韶关丹霞山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山,享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天然大氧吧”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等美誉,是旅游度假、避暑消闲、健身养生和科普考察的首选景区。现把鼎湖山的四大必游景点推荐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有限的旅游时间里实现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必游景点三:飞水潭

推荐理由:流泉飞瀑壮观,沁人肺腑,心旷神怡,是品氧度假的胜地。

推荐指数:☆☆☆☆☆

必游景点一:宝鼎园

鼎湖山

推荐理由:古典文化浓郁,古朴建筑别致,鼎文化、青铜文化和岭南文化完美三合一。园内更可观赏两大世界奇观,足可令人叹为观止!

推荐指数:☆☆☆☆☆

【推荐线路】:

①.半天游:

景区售票处——环山观光路(坐观光车)——观砚亭(远眺砚洲)——宝鼎园(问鼎祈福)——蝴蝶谷(森林探险)——宝鼎园探险出口——庆云寺(礼佛祈福)——飞水潭(品氧洗肺)——步行下山。

②.一天游:

上午:景区售票处——环山观光路(坐观光车)——观砚亭(远眺砚洲)——宝鼎园(问鼎祈福)——蝴蝶谷(森林探险)——宝鼎园探险出口——坐观光车下山至皇朝轩(午餐);

下午:皇朝轩——寒翠桥——高氧通道(半山亭—飞水潭)——森林浴场(观雪亭—响水潭—双虹飞堑桥)——庆云寺(礼佛祈福)——游完后在庆云寺后山坐观光车下山。

【交通】:

·公交车:游客可在肇庆市内乘坐3、15、21路至鼎湖坑口站下车。

·自驾游:广州方向过来可以走广三高速,再转入321国道,在鼎湖山牌坊处再直入2公里即到;若是走广肇高速路线来,就必须过肇庆市第二大桥处转向往广州方向走,到鼎湖山牌坊处再直入。鼎湖山景区禁止外来车辆进入,但景区附近设有停车场供自驾车人士停车。

【门票】(详细点击):鼎湖山门票_2014肇庆鼎湖山门票多少钱

【开放时间】:1、夏季(6月1日~8月31日)、秋季(9月1日~11月30日):05:30~18:30

2、冬季(12月1日~2月28日)、春季(3月1日~5月31日):06:00~18:00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区鼎湖区(东北18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手弓箭怎么选?美猎和反曲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反曲是指奥运的射准反曲,一般金属把,带瞄具,不过没有复合那么先进,就一个瞄圈。美猎多为木头,其实也有反曲的结构,只是美猎没有瞄具。所以美猎和反曲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制作材料上和有没有瞄具的区别。

美猎是弓友对美式传统猎弓的简称。美猎虽然弓形传统,但是在制弓技术上早已经现代化。美猎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实用至上,既不拘泥于传统又不刻意创新的特点。在弓形上即保留了传统弓的外型,保持了秃弓特有的射击乐趣,又为射手的方便进行了大量改进。就像美国这个国家一样,在传统弓的世界里,美猎虽然历史并不悠久,但是现在已经拥有一席之地,形成了自己一种独特的风格。

反曲弓,又称裸弓。是一种侧面看来与普通长弓不同的弓:一把未上弓弦的反曲弓弓臂末端向外弯曲。其中一个专门的定义指出,反曲弓与其他弓的分别在于上弦的反曲弓的弓弦与其弓臂有所接触。

相比同等拥有直臂的弓,反曲弓可储存更多能量,使得射出的箭有更高的动能。因此,反曲弓可以比普通的弓造得更短,却可保持其威力。这个优势使得反曲弓适合用于较长兵器会构成不便的地方,例如丛林、森林或马背上。相对而言,传统较直身的长弓会引起「层递」的效应——即弓拉得愈开,拉弓所需的力会增加得非常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弓箭怎么瞄准?有什么技巧?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使用弓箭进行射击的时候,弓箭瞄准要眼睛、物理瞄准器、目标在一条线上、就是俗称的三点一线,只有当三点到达一条线,才能瞄准,物理瞄准器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使得眼睛能准确判断是否与目标在一条线上。

射箭的时候,姿势也是十分重要的,左肩面向目标位置,左手持弓,双脚与肩同宽,身体重量均匀落在脚上,身体微微前倾,如果左手握弓的话,射手也可以将左脚稍微向内倾斜,这有助于增加后手的加力控制。

将箭放在箭座上,单色主羽面向自己,箭尾槽扣在弓箭扣上。弦扣的时候,右手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扣弦,食指放在箭尾上方,中指、无名指放在箭尾下方。弓箭手举弓时,左臂下沉,手肘向内旋转,用左手虎口推弓并固定。开弓的时候,弓箭手用推左肩拉右肩的力量将弓拉开,继续拉向右手“虎口”抵住下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鼎湖山拐杖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鼎湖拐杖

鼎湖山拐杖,产于肇庆市鼎湖山,质地坚韧、造型美观,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因而倍受广大游客的欢迎。鼎湖山拐杖有别于一般拐杖。鼎湖山,群峰逶迤,山高林密,悬崖峭壁上和山麓之间都生产着密密麻麻的灌木、荆棘、藤条。鼎湖山拐杖就是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再根据其本身特点进行艺术精加工而制成的。

鼎湖山拐杖分自然形和雕刻形两种:自然形,保留原材弯曲优美、疙瘩奇特的自然形状,再根据原料特点进行加工,其手柄有鸟雀形的、虎头形的、竹节形的,千姿百态,自然别致;雕刻形,整条拐杖都根据其形状特点,或雕以山水人物,或雕以花草树木,或雕以飞禽走兽,刻工精细,线条流畅。

这两款拐杖,经加工后均涂以光油,呈金黄色,闪亮闪亮,既实用,又别具艺术风格,所以凡到鼎湖山旅游的长者,都希望购得一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两军交战,射出去的弓箭会不会回收?

全文共 146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电视剧里面看到,古代打仗的时候,向对方射箭是常有的事。不过,射出去的这些箭可能很多都还是射空了,没有扎到人,而且弓箭也是重要的武器,射出去之后还会不会再回收呢?古代物资并不那么富裕,精心制造一支箭结果却只是成了一次性的武器,这怎么想都有点划不来,那么古代人会不会在战争结束之后回收箭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尤其是崛起后的中国,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最值得骄傲的是,中国给了每位公民一个和平安逸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旅游、看电影、逛街等形形色色的业余方式丰富充实了我们的生活。

在各式各样的业余生活中,影视作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欢。战争、历史、军队等题材成为业内的佼佼者。那么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时常会看到两军交战的场景,在冷兵器时代,弓箭、炮车就属于大规模远距离杀伤武器,在战场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两军交战之后,士兵会去战场收回使用过的箭头吗?

在影视作品中,显然两军不会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影视作品为了使影片更紧凑、剧情更加吸引人,肯定不会去拍摄这些无聊的镜头。所以影视作品并不能很好的还原真实的情况,这样也容易给观看者造成很大的误区。

其实在真正的战场上,每一次作战之后,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都有专人去打扫战场。这里面有两项工作,一个是统计伤亡人数,运送自己战友的遗体;另外一个就是回收所有有用的物资。

在过去箭头都是铁制,按照当时的物资和建造水平来看,弓箭的成本相当高,如果每次打完仗也不回收箭头,成本谁也扛不住。三国时期的蜀国已经几乎到达巅峰状态,还得草船借箭呢,可想而知大量的弓箭成本会有多高。所以电视里很多都是假的,它只是艺术作品,真正要了解历史,还需要看文献等真实记载。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战争中,弓箭手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非但没有近距离的接触敌人,避免伤害,而且一旦射中后,会对目标造成很大的伤害,失去攻击能力,所以说弓箭在古代中是非常受士兵欢迎的。

然而一般情况下,军队是不会轻易使用这一武器的,因为弓和箭的成本都太高,根本很难承受得住,那么如果一旦使用的话,射出去的箭还会再回收吗?

实际上无论是箭头还是箭杆,制作工艺都很复杂,成本居高,所以打完仗后,无论是哪一方都会主动进行弓箭的回收,不仅能够节省成本,到下次战争中使用,而且还能避免对方去回收,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这种便宜谁占了,谁就不吃亏,当然对于一些财大气粗的军队来说,自然不会将这些使用过的弓箭放在眼里,在他们认为,与其花这个时间去回收,倒不如研究一下战术或者训练下士兵。所以不同的军队对于回收的想法肯定也有所不同。

除去成本的因素,弓箭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时间又长,并且要求高,战争之前如果急需的话,即使有钱也无法购买到足够量的弓箭。

古时候的战场是十分混乱的,大家在看过影视剧里的古战场,万箭齐发的景象是不是很壮观?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古代射出去的箭,要不要回收?弓箭可以说是在古代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而我们所看的影视剧中,古代人似乎没有打扫战场的习惯。

但真实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据历史资料上记载古代人其实是十分的节省的,每次双方交战之后,都会派人打扫战场,或者抢救伤员,并回收一些可以回收的物资,古代人打仗所用的箭头都是铁铸的,制作成本也是非常的高,如果说每次射出去之后就丢掉,那简直是太浪费了。

要知道在古代铁的资源可以说是非常稀少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当然回收箭头也是一个消弱敌方的方法。毕竟你不打扫战场,不回收箭头,但是敌人会打扫呀,那么受损失的肯定是不打扫的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