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疗法(精彩20篇)

浏览

5744

文章

132

篇1: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全文共 1584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在日常的生活极其哦常见,而妊娠期糖尿病就是在怀孕期间患有糖尿病,这是非常危险的,需要家人以及孕妇极大的关注的。那么妊娠期糖尿病要怎么办吗?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

1、妊娠糖尿病治疗方法

1.糖尿病患者可否妊娠的指标

(1)糖尿病患者于妊娠前应确定糖尿病严重程度。D、F、R级糖尿病一旦妊娠,对母儿危险均较大,应避孕,不宜妊娠。若已妊娠应尽早终止。

(2)器质性病变较轻、血糖控制良好者,可在积极治疗、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

(3)从怀孕前开始,在内科医师协助下严格控制血糖值,确保受孕前、妊娠期及分娩期血糖在正常范围。

2.糖代谢异常孕妇的管理

(1)妊娠期血糖控制满意标准

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前30分钟:3.3~5.8mmo1/L;餐后2小时:4.4~6.7mmol/L;夜间:4.4~6.7mmol/L。

(2)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很重要,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出现,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多数GDM患者经合理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均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

孕早期糖尿病孕妇需要热卡与孕前相同。孕中期以后,每周热量增加3%~8%。其中糖类占40%~50%,蛋白质占20%~30%,脂肪占30%~40%。控制餐后1小时血糖值在8mmol/L以下。但要注意避免过分控制饮食,否则会导致孕妇饥饿性酮症及胎儿生长受限。

(3)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在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未得到足够证实,目前不推荐使用。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不通过胎盘,对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

胰岛素用量个体差异较大,尚无统一标准可供参考。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病情、孕期进展及血糖值加以调整,力求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胰岛素需求

①怀孕初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妊娠早期因早孕反应进食量减少,需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随妊娠进展,抗胰岛素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妊娠中、后期的胰岛素需要量常有不同程度增加。

(4)酮症酸中毒治疗

在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并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主张应用小剂量正规胰岛素静滴。血糖≤13.9mmo1/L,开始将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酮体转阴后可改为皮下注射。

2、妊娠期糖尿病食疗原则

妊娠期糖尿病靠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就能够控制住血糖,饮食控制是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1.食物烹饪中避免油炸、煎、熏等方法。饮食清淡,不宜过咸过油。

2.汤以素汤为主,少食排骨、骨头汤。

3.忌动物性脂肪油(奶油、猪油、黄油等)。

4.少食多餐,控制甜食、水果及脂肪量高的食品摄入量。草莓、苹果和猕猴桃应优先选用,香蕉、甘蔗、龙眼和葡萄等含糖量较高故不宜多吃。

5.适当参加室外活动,尤其是餐后散步。

6.少食或忌食事物:

A.精致糖类: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等。

B.甜食类:巧克力、甜饼干、甜面包、果酱、蜂蜜等。

C.高淀粉食物:土豆、山芋等。

D.油脂类:花生类、瓜子、核桃仁、松子仁等。

E.熬煮时间过长或过细的淀粉类食物,如大米粥、糯米粥、藕粉等。

7.根据营养师建议的量,牢记自己一天应该摄入的食物总量,不随意增减。

8.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定餐定性,不过饥过饱。

9.合理配餐,不偏食,食物种类多样。

10.根据食物交换表拓宽食谱,在总热量限定的前提下,多选用血糖指数低、高膳食纤维含量的食物,以减少体内血糖浓度的波动。

11.饮食清淡,控制植物油及动物脂肪的用量,少用煎炸的烹调方式,多选用蒸、煮、炖等烹调方式。

12.水果根据病情食用,在全天碳水化合物的总量范围内使用,在两次正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如病情控制不满意时应暂时不食用。

13.若用含淀粉高的根茎类食物如土豆、地瓜、芋头、莲藕等做蔬菜,则应从全天主食中减去相应量的主食。

14.尽量减少参加宴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妊娠期糖尿病运动疗法有哪些?糖尿病运动注意事项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糖尿病是目前中老年人普遍存在的疾病,很多孩子也有,孕妇在妊娠期很容易患上,对于孕妇来说应该怎么治疗呢?应该怀孕吃药肯定是不可取的,下面介绍大家运动疗法

妊娠期糖尿病运动疗法

慢步行:

步行速度可采取快慢结合的方式,先快步行走5分钟,然后慢速行走(相当于散步)5分钟,然后再快行,这样轮换进行。步行速度亦可因人而异。身体状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每天半小时即可,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1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室内运动:

蹲下起立——开始每次做15~20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仰卧起坐——开始每次做5次,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次。床上运动:

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适合体质较弱的患者。

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以慢跑、跳绳、上楼梯、爬山、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等。

注意事项

1、糖尿病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可使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进全身组织比静息时更多地利用血糖,从总体上降低血糖。运动可加速脂肪代谢,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利于减轻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2、糖尿病运动疗法注意运动应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因此时血糖为高峰期,运动有助于血糖迅速转化。运动方式可根据各人的病情、体力、爱好、场地和气候条件而决定。有条件的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中(轻)度的全身性运动,以调动整个机体和全身各器官组织经受锻炼,提高适应和应激能力。大运动量的肌肉活动能加快对肌糖元的利用,减少对胰岛素的消耗量。

3、糖尿病运动疗法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发挥作用。运动量因人而异,一般以每次30~60分钟,运动后微出汗,有轻度疲劳感但不气喘吁吁,心率每分钟120次左右为宜。

4、糖尿病运动疗法开始运动时应做些准备活动,切忌操之过急。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出现低血糖休克,早锻炼前应喝一杯牛奶或吃几块饼干。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随身带些糖果糕点,运动中若出现饥饿感、心悸乏力和头晕出汗等低血糖前兆,立即补充能量。

5、有并发症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严重肝肾衰竭、心律不齐、动脉硬化、重度高血压和血管栓塞等症,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切不可自己随意运动,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妊娠期糖尿病会遗传吗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女性在怀孕时激素不是很稳定,再加上肆无忌惮的吃喝,在体重飙升的同时,血糖也可能会飙升,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妊娠期糖尿病。很多孕妈妈会觉得自己患有的妊娠期糖尿病会遗传到孩子身上,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妊娠期糖尿病会遗传给宝宝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终身性疾病,只是有家族倾向性,因为目前还没有妊娠期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产生巨大儿,其他危害比较小,只要在怀孕期真确的控制饮食及真确使用降糖药物,对胎儿不会有影响。所以请您在专科医院接受真确系统的治疗,包括餐后的血糖和康复。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

1、自然流产

流产多发生在孕早期,只要是由于显性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血糖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即妊娠者,或糖尿病漏诊,就有可能出现流产。流产的主要原因是孕期血糖过高易影响胎儿发育,最终导致胚胎死亡、流产。其发生率可达15%~30%,糖尿病孕妇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也是导致流产原因之一。研究资料显示自然流产发生主要与受孕前后血糖水平相关,但与流产时血糖水平无关。目前医务人员已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尽可能在血糖控制正常后再妊娠,以便明显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率。GDM孕妇血糖升高主要发生在孕中期以后,故对自然流产发生率影响不大。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糖尿病患者多有小血管内皮细胞增厚及管腔变窄,易并发

一旦在孕前期筛查发现妊娠糖尿病,要听从医嘱,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东西少吃,什么东西多吃都要谨记,同时要保持放松的心情,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生产,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孕产妇不被妊娠糖尿病折磨,同时保证胎儿的健康。

通过上述文章大家可以知道孕妇患有的妊娠性糖尿病不会遗传给胎儿,但是孕妇可能因为患有糖尿病而有流产或者是生产时困难的情况,所以在怀孕期间还是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患上妊娠期糖尿病需注意哪几件事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患上妊娠期糖尿病注意哪几件事?妊娠期女性的身体因为怀孕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而妊娠妇女原来没有发现糖尿病,在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中、后期,胎盘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皮质醇等,并且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而引起糖尿病或糖耐量低减。

确诊妊娠期糖尿病需做糖筛

研究表明,如果女性在怀孕之后发生了妊娠糖尿病,对于孕妇自身及腹中的胎儿得到健康都有着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尚没有发明胰岛素之前,孕妇的死亡率高达25%--30%,腹中胎儿的死亡率高达近40%--50%,随着胰岛素的发明,孕妇及胎儿的死亡率都明显的下降。

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的一类较为特殊的糖尿病,这些女性在没有怀孕之前,身体状况很好,也没有糖尿病的迹象,而在怀孕之后,孕检时发现有高血糖的迹象,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大约为2%--5%。

如果女性朋友在确定怀孕之后,检查中如果发现自身的糖耐量降低或者各项指标与糖尿病的指标相符,即使不需要使用胰岛素,在医学上也认定为妊娠糖尿病。

很多女性担心自己会患上妊娠糖尿病,一般来说,如果在怀孕之前没有发现有血糖高的迹象的女性,在怀孕之后出现明显的口渴、浑身乏力、排尿异常频繁、经常感觉饥饿等症状,则要注意是否患上了妊娠糖尿病。

事实上,很多女性朋友患上妊娠糖尿病都是毫无察觉的,这就需要女性朋友们在怀孕之后的6--7个月时进行50克葡萄糖的筛查,确定是否患上了妊娠糖尿病。

孕妈妈如何应对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患上糖尿病对孕妇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但是要积极的调整对疾病所持有的态度,消极的心态是非常不利于病情的发展的,对患者本身以及胎儿都有非常大的损害,因此,为了自己以及孩子要时刻注意。

那么,女性在妊娠期患上糖尿病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专家为大家分析的几点内容:

1、适量运动:

每日运动两次,每次10-20分钟,可选择轻、中度运动,如:散步、广播操等,注意监测胎心率和宫缩情况。对既往有高血压病、心血管并发症、增殖性视网膜症、肾病者不适于运动。

2、糖尿病与妊娠的关系:

糖尿病与妊娠的关系,应从两方面来认识,一种是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即糖尿病人怀孕,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妊娠时才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

3、胰岛素强化治疗:

专家介绍说,在受前6周即应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以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达到正常,在整个妊娠期,理想的血糖控制空腹血糖

4、营养需求:

糖尿病人妊娠后,为了承担胎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体内产生了一些主要为胎儿所分泌的激素,具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及拮抗胰岛素的作用,这些作用有利于胎儿获得恒定的营养,但也因此使母亲的糖尿病变得复杂化了。

如血糖难以控制,甚至病情发展,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眼底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有可能加重,妊高症、羊水过多、感染率、难产率等明显高于一般孕妇。这个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期糖尿病原因有哪些?十月怀胎,280天孕育,承载着一家人对新生命的期待和希望,可是当糖尿病也来“凑热闹”时,准妈妈就要小心了。如果营养过剩,生活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很多新的问题,而妊娠糖尿病成了现代准妈妈的高发病。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50%妊娠糖尿病患者会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的危害有多大,是否真的不可逆转等问题成了很多准妈妈非常关注的话题。

孕妇应重视但不要过度担心

对于妊娠糖尿病,近年来,妊娠糖尿病患者比较多见,对此孕妇一定要重视起来,但不要过度担心。

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妊娠期糖尿病会造成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严重的还会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胎儿过大出现难产及胎儿死亡发生率增加;容易发生新生胎儿低血糖,对新生儿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等。

那么,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根源是个人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补得太多太足了。特别是有家族史的、肥胖的、年龄在30岁以上的孕妇都易成为“糖妈妈”。对于妊娠糖尿病,筛检的方法是在怀孕24~28周之间,喝一定量的糖水一小时后验血糖,若血糖数值超过标准,则须进一步耐糖测试。若经医师确认为妊娠糖尿病患者,首先须向营养师作营养咨询,提供正确的饮食方式,并做适量的运动。少数患者经过上述方法仍无法将血糖控制好,此时须予以注射胰岛素。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平时从饮食、睡眠、运动、情绪、生活起居等方面注意,在饮食上要注意糖分的摄入,但也要给胎儿充足的营养,少食多餐,适量运动,在医生的下选择正确的用药方式,监测血糖的正常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机率高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机率高吗?我国每6名孕妇中就有1人患妊娠期糖尿病,很多准备孕育第二个孩子的女性将成为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应引起重视。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1年开始采用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3个时间点中的任何一个高于标准,即可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杨慧霞说,根据这一新标准,2010至2012年间全国13家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妊娠合并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7.5%。

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若饮食控制效果不佳,会危及母婴两代人的健康。怀孕后第一次检查就应检测血糖,将怀孕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及时筛查出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糖妈妈”,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一周后血糖仍不达标,就应在合理运动饮食的基础上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以管理好血糖,减少不良妊娠并发症。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很多生育二孩的女性属于高龄产妇,年龄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有过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她们当中五到六成会再次患病。应当从孕前开始监测血糖,从孕早期就要注意自身营养和体重,以及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哪几点来帮你解决妊娠期糖尿病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哪几点来帮你解决妊娠期糖尿病?目前,糖尿病越来越成为一种常见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而且妊娠期糖尿病也已成为一种高发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的糖尿病,糖尿病危害很多,例如可能使胎儿发生巨大儿、早产儿、胎儿畸形、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率高等情况,而且对孕妇危害也很大,也能引起妊高症、子痫、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泌尿系感染。

虽然目前妊娠糖尿病高发,但也不需紧张,如果准妈妈们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

1、补充蛋白质

很多准妈妈们在备孕期已摄取了不少营养,那么在妊娠初期,则没有太大必要摄取过多的蛋白质了。妊娠中后期则需要开始注意蛋白质的摄入了,每天需摄入的蛋白质的量则分别为6克和12克,而且其中一半应该是优质蛋白。如蛋,牛奶,深红色肉类,鱼类及豆浆,豆腐等黄豆制品。另外,还可以多喝些牛奶,在补充钙质的同时,可以补充蛋白质。

2、纤维质的摄取

孕期由于日益增大的子宫压迫直肠,会有便秘的发生,所以应该多补充一些纤维质食物,富含纤维素的主食可以减少糖类的摄取,如:糙米、五谷饭、全谷类面包或馒头等,还可以多吃含纤维的蔬菜等可以帮助血糖的控制。

3、要注意摄取的糖类

糖类对于人体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如果已患上孕期糖尿病,则需要对糖类的摄取要小心谨慎。首先,由于糖类物质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不应完全禁止含糖物质,比如不要误以为不吃任何淀粉类食物而拒绝吃饭。孕妇应该注意的是少食含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等含糖饮料及甜食,孕期糖尿病者一般早餐后血糖会升高,所以早餐还是少喝粥,少吃淀粉类的食物。

4、油脂的摄取

孕期炒菜时,应少吃动物油,而以植物油为主,减少油腻、油炸、油煎类的饮食,也要少吃动物脂肪,内脏等富含脂类的食物,更要避免食用西式洋快餐。

5、进行适量运动

孕妇在头三个月后每天进一定量的户外活动也是很有益处的,比如可以选择散步等舒缓的运动,尤其是妊娠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多运动,这样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糖类的分解应用,对降低血糖也有益。

6、适当加餐

孕期由于对营养的需求,可以适量加餐,而且加餐同时,也要以控制血糖为要点,所以加餐也要讲究科学,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比如可以将每天的饮食分为五至六餐,而且因为晚上时间过长,要避免晚餐与早餐间隔时间过长,所以可以在睡前加顿餐,比如一小片全麦面包等。

7、要控制热量

孕期营养摄入丰富,容易引起肥胖,所以孕妇就更要注意热量的摄取了,妊娠初期不需再摄入多余热量了,孕中后期由于胎儿的原因,则可以适量增加热量,因为体重的减轻会使母体酮体增加,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孕期减肥更是不可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哪类人群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哪类人群容易妊娠期糖尿病呢?下面列出了一些危险因素,如果你符合其中的某一条,那就要好好注意并且要勤于随访了。哪些妈妈易患妊娠期糖尿病呢?下面列出了一些危险因素,如果你符合其中的某一条,那就要好好注意并且要勤于随访了。

(1)之前体重超重(即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以上)。

(2)属于糖尿病高发种族中的一员。这些种族包括西班牙人种,黑皮肤人种,美洲土著人种和亚洲人种。

(3)尿中含有葡萄糖。

(4)糖耐量受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是尚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5)有糖尿病家族史(即或者同胞患有糖尿病)。

(6)曾经过体重大于9磅(约4.05公斤)的婴儿。

(7)曾经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8)羊水过多。

但是,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并没有明确的危险因素,所以如果不符合上面所列出的情形也不要大意,最重要的是定期的进行产前检查。

为了检查出妊娠期糖尿病,准妈妈们需要进行一项叫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检查。即将75克无水葡萄糖,或者82.5克含有一分子水的葡萄糖,融于250-300毫升水中,5分钟内饮完,两小时内后再测静脉血浆糖量。

血糖水平大于140毫克/分升就可以认为是异常的,但是并不能根据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为了确诊糖尿病,还需要在几个小时后测量血糖水平。

对于那些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来说,一次正常的糖耐量试验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还需要在妊娠的第24-28周时连续测量才能排除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如果不幸站到妊娠期糖尿病妈妈的行列中的话,也不要害怕悲伤,有很好的方法可以控制糖尿病。下面就是一些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

(1)一天四次检测血糖水平(早餐前以及餐后2小时。监测每餐前的血糖水平也是很有必要的)。

(2)监测尿中的酮体水平(酮体是脂肪酸代谢产物的总称,其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控制不佳)。

(3)遵循健康的糖尿病饮食。通常需要合理的分配每餐饭的进餐量。

(4)在获得医生的许可后适量的运动。

(5)监测体重,预防体重不正常增加。

(6)如果有必要的话,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是目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唯一药物,其他的降糖药不能在妊娠期间服用。

(7)控制高血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哪几类孕妇需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哪几类孕妇需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使用中短效胰岛素,不可使用口服降糖药。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或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也就是先怀孕,之后发生的糖尿病。孕妇本来没有糖尿病,受孕以后,性激素分泌增多,它们在人体组织外周有抵抗胰岛素的作用。随着孕周的增加,不断增多的雌、孕激素可促使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保持正常的糖代谢。由于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人的胰岛都有那么好的代偿能力,对于代偿能力不好的人,可能会表现出糖代谢异常,或者胰岛素敏感性不够,妊娠可促使隐性糖尿病变为显性。

诊断妊娠糖尿病必须做糖耐量测试

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在妇女妊娠的中晚期,且患者的空腹血糖多是正常的,因此应该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做此项检查最理想的时间是妊娠的第24~28周。在此期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75%以上都可被确诊。

部分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可能会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是也有很多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空腹血糖都没有异常。只有在进行糖耐量测试时,血糖浓度才会高于正常水平。所以,妊娠糖尿病主要靠检测血糖来诊断。

哪些孕妇需要筛查

具有下列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及时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年龄在30岁以上、妊娠前就肥胖的孕妇、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有糖尿病家族史、生过巨大胎儿和出现过不明原因的死胎、早产、新生儿死亡、习惯性流产、羊水过多,多产妇以及发生过反复的真菌感染等情况的孕妇。如果你属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那么在你妊娠后第一次到医院检查时就应进行筛选试验。

得了妊娠糖尿病该怎么办?

首先要控制饮食。由于妊娠时母亲不仅自己需要营养,而且还要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所以饮食管理的要求与其他类型糖尿病不同,均衡饮食以保证有效控制血糖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关键;其次要适量运动。运动不仅有益于母子的健康,而且有益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应局限于室内,而应适当参加些户外活动。当然,运动前必须先到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并与医生一起制订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最后,药物治疗也很关键,经过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运动疗法,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就应该接受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以免对胎儿构成不利影响。胰岛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用药。其用药原则是不宜使用长效胰岛素,以选择中、短效胰岛素在餐前使用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哪几类孕妇易得妊娠期糖尿病

全文共 1794 字

+ 加入清单

哪几类孕妇易得妊娠期糖尿病?对怀孕的准妈妈来说,“吃”是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蛋糕、汉堡、冰激凌,生怕饿着肚里的宝宝。因此许多人就认为怀孕时血糖偏高是理所当然的事,不用刻意控制,更不用说进行药物降糖了。然而事实上,随着孕妇血糖水平升高,巨大儿、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等风险也会递增。

诊断严格化,发病率将增10%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介绍道,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新发布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严格了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将意味着未来可能有更多的孕妇加入到妊娠期糖尿病的队伍中来。

据悉,该新标准将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由5.3mmol/L降至5.1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由8.6mmol/L降至8.5mmol/L,同时规定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时、餐后2小时这3项指标中的任意一项血糖异常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而以往标准则规定上述3项指标中的2项达到或超过标准方可诊断。按照新标准推测,中国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上升至10%以上,也就是说每10个孕妈咪就有1个高血糖。

24周检查,不宜早更不能晚

大多数疾病都追求早检查,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并不适用。血糖只有当患者怀孕24周时才出现端倪。

杨慧霞教授表示,很多孕妇在怀孕的时候可能已经有了糖尿病,但是她没有做过血糖检查。所以在第一次做产前检查的同时,需进行一次空腹血糖的检测。倘若发现血糖水平已经达到非孕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就应该诊断为孕前的糖尿病。而如果在早期血糖正常,但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代谢负担越来越重,到24周以后出现糖代谢紊乱,这时候才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然而,很多患者来就诊的时候,往往已经超过28周了,对孕妇及胎儿威胁指数大幅提高。

也有患者会选择在24周前做检查,但这样只能诊断出孕前的糖尿病,如果患者检查下来血糖正常反而会令她忽略妊娠期糖尿病的威胁。

此外,鉴于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血糖会恢复正常,所以杨慧霞教授建议患者产后6-12周期间再进行一次血糖的检测。如果血糖已经正常,那就能确定是怀孕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但这类患者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机会会明显增加,因此,每3年还要进行一次糖尿病方面的检测,及早发现是否转为2型糖尿病。而一旦患者在产后6-12周之后进行检查时,其血糖仍然异常,则需尽快地转到内分泌进行治疗。

血糖难控制,需及早药物施治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降低了,因此血糖控制的管理标准也应该更加严格。杨慧霞教授表示,患者在进行饮食管理时,应以能提供足够热量、合理营养又不容易引起饥饿感及餐后高血糖的食物为主。最好把餐前血糖控制在5.3以下,餐后在7.8以下,2小时以后也不要超过6.7。如果患者在孕前就患有糖尿病,则餐前血糖最好在5.4以下,但是不要低于3.3,警惕发生低血糖,餐后最高不要超过7.1。同时,应当以不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与发育迟缓发生、不引起宫缩出现、母体心率不大于规定心率为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

然而,一旦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血糖,则应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方案。杨慧霞教授指出,我国妊娠期糖尿病治疗规范要求饮食运动控制3-5天后仍然不能将血糖控制达标,就要起始胰岛素治疗。但许多患者顾虑到胎儿而不敢用药。其实,由于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并不会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影响,是比较安全的治疗选择,如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多的诺和锐(门冬胰岛素),起效快且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能提供更稳定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新生儿糖尿病发病率超7倍

胎儿早期发育的宫内环境是日后慢病的触发因素,不利的宫内环境可增加成人慢性病的发病率。

妊娠期发生糖尿病或肥胖的孕妇,其所生婴儿发生糖尿病或肥胖的几率增加,所生女儿在成年后妊娠时也会有极大可能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或肥胖,如此一代一代形成恶性循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7倍以上,子代将来发生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

1、身体肥胖或超重,怀孕前体重指数在26以上(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厘米的平方)。

2、年龄在33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3、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

4、孕期的尿常规检查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

5、孕期反复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6、曾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反复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胎儿畸形等情况。

7、曾分娩体重大于4公斤的胎儿。

8、曾患过妊娠期糖尿病。

9、怀孕过程中发现胎儿比实际孕周偏大或者出现羊水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1095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有哪些危害?据妇产科专家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妊娠期糖尿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随着孕周的增加,胎盘分泌的胎盘泌乳素、催乳素、糖皮质激素、孕激素等激素逐渐增高。这些激素在外周组织中有较强的拮抗胰岛素功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为了维持妊娠期糖代谢的平衡,孕妇胰岛细胞增生、肥大,胰岛素分泌增加。与非孕期相比,胰岛素分泌量增加2~3倍,餐后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更明显。上述变化出现在妊娠24~28周,妊娠32~34周达高峰。如果该阶段孕妇胰岛细胞不能代偿性分泌较多的胰岛素,将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对母亲、胎儿危害大

无论是对准妈妈还是对胎儿,糖尿病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孕妇患了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流产率、尿路感染的几率都可能比普通孕妇高很多,还可能出现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率增高等。不仅如此,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产后5~16年,有17%~63%将发展为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还会对胎儿产生一系列的病变性影响,巨大儿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因为胎儿的生长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体和胎盘的功能。母体将各种必需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母体和胎儿血糖水平差异仅15%~20%。如孕妇血糖控制不好,可致胎儿高血糖,从而促使胎儿生长加速和过度,产生巨大儿。其次还会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的发生率增高,以及新生儿低血糖、低血钙、呼吸窘迫症甚至一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等。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所生孩子今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有多大?据相关研究认为,糖尿病是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疾病,母亲妊娠期患糖尿病,所生的孩子在其青少年时期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几率会大些,因此,妊娠期糖尿病需高度重视。

孕早期筛查十分重要

大多数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还并不了解,加之并非所有的医院都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因此一些准妈妈错过了早发现、早治疗的最好时机。

常规筛查时间一般在妊娠24~28周,采用随意口服50克糖负荷试验,具体方法是孕妇将50克葡萄糖溶于200毫升的温水中,于2至5分钟内喝完,1小时后抽静脉血。如果筛查结果显示孕妇血糖值大于等于7.8mmol/L,就需进一步检查诊断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

高危人群

有下列一些情况的孕妇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十分注意孕早期的筛查:

1、年龄在33岁以上或者有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者;

2、体胖者;

3、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4、既往有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巨大胎儿等不良孕产史者;

5、本次妊娠过程中体重增长过多,胎儿偏大,有血糖高、蛋白尿、水肿的孕妇;

6、羊水偏多及有反复发作的阴道霉菌史者;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年不孕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妊娠期患糖尿病如何科学饮食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期糖尿病如何科学饮食?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约占孕妇1%~5%。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相比之下,胰岛素对母婴安全系数较高。一般选择胰岛素作为妊娠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但胰岛素治疗并非是必须的,因为关键的治疗方法是患者要吃“好”,即科学地控制饮食。

妊娠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饮食应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要做到这点,需结合孕妇体重情况计算,即低体重者总热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67卡,正常体重为126卡,超体重为100卡。将此换算成人们平日所食主食(如大米、面粉),约分别相当于8两、6两和5两,孕中、晚期可适当增加进食的量,达9两、7两和6两。

脂肪的摄入要限制。蛋白质可按每公斤体重1.5~2克计算,瘦肉、鱼、豆类及豆制品等含丰富蛋白质,可在每日饮食中适当搭配。水果及蔬菜要较孕前有所增加,选择含糖量低的如梨、桔子、苹果、弥猴桃等,每天至少1个。

临床观察证实,妊娠糖尿病患者若能吃得科学,吃得合理,是可以不需胰岛素治疗的。有关专家对21例患者进行指导和管理,至分娩前其中16例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仅有5例使用胰岛素治疗,可见控制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妊娠期患糖尿病降血糖能不能减肥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不能减肥?饮食调理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同非孕期糖尿病,有三点注意事项,即一不主张减肥;二对血糖、尿糖要加强监测,根据血糖、尿糖变化情况调整饮食调理方案;三是要兼顾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调理要点:首先是少量多餐,即在每日三次主餐的空间加餐2~3次(加餐时间为早上10时、下午3~4时、晚上9时),加餐的量不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0%,加餐的食物品种可以是瓜果(如黄瓜、西红柿、苹果等)和面包、馍片、牛奶等。其次是要把握饮食结构,每日食物总热量在2000kCal左右,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30%。也就是说,大致保持孕前正常饮食水平,不必过分限制,但要多吃蔬菜,每日不少于500克,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运动疗法运动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有助于降低血糖。宜选择规律、富有节奏的有氧运动锻炼项目,如散步、体操和上肢运动,每次锻炼时间大约20~30分钟,每周运动锻炼3~5次,保持心率在120次/分以下,避免剧烈运动。

胰岛素注射妊娠期糖尿病不可使用口服降糖药,以免对胎儿构成不利影响。胰岛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用药。其用药原则是不宜使用长效胰岛素,以选择中、短效胰岛素在餐前使用为宜。可每日1次于清晨8时左右单次、联合使用中、短效胰岛素;也可于早、午餐各用1次短效,晚餐时用1次中效胰岛素,以控制餐后高血糖,因为妊娠糖尿病的特点是空腹血糖低但餐后血糖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怎么吃

全文共 1537 字

+ 加入清单

越来越多的准妈妈面对着妊娠期糖尿病的问题。在日常管理方面,最让妈妈们烦恼的就是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怎么吃?吃多了血糖控制的不好,吃少了又担心低血糖及宝宝营养跟不上。即使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又应该掌握怎样的度呢?

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糖尿病膳食管理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合理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李正芬表示,在妊娠期间,准妈妈们的身体代谢复杂,病情变化多,血糖、尿糖浓度虽然高,但是机体对于热量的利用率较低。与之相反的,却是机体需要更多的热能,以弥补尿糖的损失和供给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来说,一个孕中晚期孕妇每天的总热量摄入应该是身高(CM)-105后再乘以35—40千卡。如身高160CM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日的总热量摄入量应该在1925千卡-2200千卡左右。而在孕期中仍然工作的女性,还要根据从事轻、中、重度工作的不同有不同的摄入标准。

但是对于肥胖的人群来说,孕期不需要减重,但总热量的摄入量却不宜过多,以保证正常体重增长为宜。而体重较轻或者是体质比较虚弱的人群,就要特别注意供给足够的热量。最好能根据血糖、尿糖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随时调整饮食。

饮食选择有偏重

比起糖尿病患者来说,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们还要顾及肚子里小宝宝的生长发育。专家表示,除了食物要多样化之外,一天的食物尽量都要包括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禽肉类、奶类、油脂类在内。李正芬提醒,水果和蔬菜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而肉汤也不能替代肉类。

【保证】

蛋白质、钙的摄入

孕妈妈们的食物选择其实是丰富的,但是在摄入方面有几点却是需要保证。首先是保证供给充足的蛋白质,李正芬解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分解增加,就容易因氮丢失增多而发生氮的负平衡。所以蛋白质摄入量应该比正常孕妇多,其中动物性蛋白占二分之一,注意减少红肉(猪肉、牛肉)的比例,而增加白肉(鱼肉、禽肉、水产品)的比例。

其次是钙的补充,食物方面仅靠肉类很难补充足够的钙,因此孕期应注意奶类的供给,建议每天至少摄入400-500ml的低脂高钙的奶类,每天一个鸡蛋,每周一次海产品。李正芬提醒,补钙不能过量,孕中期每天摄入1000毫克,孕晚期1200毫克足矣。

【限制】

碳水化合物、脂肪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其中包括摄入总量、摄入时间、每次摄入量及组成。当然也不能完全不摄入,否则不能保证胎儿大脑获得足够的血糖供应,以及孕妇容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李正芬表示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一半左右。而少吃多餐的做法最主要就是针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专家建议每天可以进餐5-6次,这其中最好选用多糖类食物,如米、面等谷类,而豆类、薯类及芋头、玉米面等杂粮也不错。另外必须严格限制单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水果和蜂蜜)及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使用量。

另外,也要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在这个前提下,尽量少吃动物性脂肪,如黄油、牛肉、猪肉、动物外皮、油炸食品等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与此同时,可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大豆、葵瓜籽、菜籽油)、鱼油或者是干果类食物等的摄入,这有助于胎儿大脑神经发育。

【增加】

膳食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膳食纤维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中尤为重要,除了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便秘的发生外,也由于其可以使糖的消化吸收减缓,能有助于减缓餐后血糖升高。比较建议与富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一起吃。如燕麦片、荞麦面、海带、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等。

另外,可以有计划地增加富含维生素B6、钙、钾、铁、锌、铜的食物。蔬菜和水果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健康食品,专家建议少糖的水果如苹果、桃子、柚子、番石榴等每天最好摄入4两左右,而蔬菜则建议每天的量在一斤到一斤半左右,其中叶菜应该占三分之二左右。在肚子饿的时候,青瓜和西红柿是不错的填肚子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妊娠期糖尿病的保健和饮食有哪些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期糖尿病保健饮食有哪些?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是产科常见妊娠合并症之一。孕妇一般在妊娠24~28周左右做50g糖筛查试验,结果异常,再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若其中有两点超过正常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保健常识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多学习、了解糖尿病基本保健知识。尽可能避免妊娠糖尿病带来不良后果。

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应注意预防低血糖发生

一旦出现需立即抢救,轻者可口服糖水,10分钟后症状消失,较重者再吃些水果、饼干或馒头等。神志不清者要从口颊和牙齿之间流入糖粉使其溶化咽下;昏迷患者应避免喂食,以防食物被吸人肺内,而引起肺炎。如服糖10分钟后仍未清醒,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孕妇要学会自我检验和自我调整

当出现头晕、恶心及心慌时,要区别是低血糖还是高血糖,此时用尿糖试纸检查尿液,便可对症治疗。还可用酮体粉检查尿酮体。学会在应急时适当增加胰岛素剂量,在病情好转时又要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

定期到产科高危门诊进行检查

密切监测胎儿在宫内情况,应加强家庭监护,坚持每天数胎动;要比正常孕妇提前入院;产后仍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血糖情况,特别是早晨的空腹血糖。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最好不到拥挤的公共厕所,预防各种感染。生活要有规律。

饮食管理

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一样,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对糖尿病的控制至关重要。由于妊娠时母亲不仅自己需要营养,而且还要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所以饮食管理的要求与其他类型糖尿病有所不同。

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总量以每日摄入200~300g为宜。在总摄入量既定的情况下,增加餐次,减少每餐进食量;严格限制单糖及双糖的使用量,如米、面、玉米面等,同时加一些土豆、芋头、山药等根茎类蔬菜混合食用。混合膳食,使糖消化吸收缓慢,有利于病情的控制。而食糖、蜂蜜、巧克力、甜点等双糖、单糖食物应尽量避免食用。

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患糖尿病时,蛋白质分解增加,氮丢失增多,而蛋白质不仅是维持子宫和胎盘正常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也非常重要。因此蛋白质供给量应较正常孕妇多,每日以100~110g为宜,而食物中蛋白质的最好来源是牛奶、乳制品、禽蛋、鱼和豆制品。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膳食纤维具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蔬菜、水果、海澡和豆类富含膳食纤维。如水果中的草莓、菠萝和猕猴桃等因可溶性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应优先选用。但香蕉、甘蔗、龙眼和葡萄等含糖量较高不宜多吃。而绿叶蔬菜因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粗纤维,既能调剂孕妇的口味,适应孕妇的饮食习惯,又因含糖量低,可多进食。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B2、尼克酸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如燕麦片、小米、玉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而奶类、肉类、蔬菜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B2和尼克酸。糖尿病患者因排尿过多,易使钾、钠、钙、磷无机盐丢失而影响体液酸碱平衡。微量元素中的锌、锘、镁参与体内胰岛素生物合成和体内能量代谢。肉类、海产品含锌高;而牡蛎、蛋黄、含锘丰富可以多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有哪些?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饮食搭配合理,适当控制体重生长。按时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以便及早干预和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过剩的孕妇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孕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已成为孕检的一项常规项目。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影响是很大的,当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后,如控制不好,母婴健康都可能受到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1.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史者;2.体型偏胖者;3.高龄孕妇(初孕年龄达到35岁);4.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5.运动较少者。

据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周玲介绍,以上人群一旦怀孕后容易从隐匿性糖尿病变为显现。因此,这类人群更要注意糖尿病的筛查。而且怀孕期间从高危人群的筛查到诊断及治疗都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但在检查时,注意不能单纯以尿糖的升高作为判断的基础。因为尿糖容易受许多因素的干扰,呈现假阳性。如在怀孕期间过多服用维生素C、本身肾脏有疾病使肾糖阈值降低等都会导致尿糖增高,而且检查样本放置过久,容易氧化,也会出现假阳性。

注意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不是一回事。妊娠期糖尿病特指在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分娩后其中一部分患者血糖可恢复正常。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妊娠前已有明确的糖尿病史。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大多数患者早期症状隐匿,所以,怀孕后到医院检查血糖显得尤为重要。真正能够判断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应是查血糖。孕妇可检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如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餐后2小时大于等于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因此,孕妇在孕期应注意饮食搭配合理,适当控制体重生长。按时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以便及早干预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检查方法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检查方法?孕期糖耐量检查一般在中孕期在24周到26周期间做第一次糖尿病的筛查,糖尿病的筛查就是一般空腹我们进食8个小时,口服葡萄糖50克,这50克兑的水大概150毫升到200毫升,5分钟以内就喝完,喝完以后一个小时测定血糖。筛查血糖低于7.8mmoL/L的就是正常的,如果要是等于或者高于这个数字的,那就是糖筛高了。

如果这个孕妇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她是一个过于肥胖,或者是生过不好的孩子,有过流产的人。因为有不明原因的流产,也有可能是过去血糖过高造成的,所以有一些情况我们要在第一次产检的时候要做糖耐量实验。

还有的孕妇在24到28周的时候糖耐量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候没有注意饮食,进食了过多的甜食,晚期也有可能会得糖尿病,这一类的人也要引起重视。糖耐量如果超过7.8,MMOR/L小于10.5mmol/l,我们要做正规糖耐量检查OGTT。然后做进一步的诊断。如果糖耐量大于10.5mmol/l。我们要检查孕妇的空腹血糖来进一步确定是否是妊娠期糖尿病。

过去我们不查妊娠期糖尿病。因为过去我们国家生活水平比较低,而且整个世界上对于妊娠期的糖尿病关注也是不够的。但是这十几年以来,出生的巨大儿也有所增加,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又是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孕妇对于这个孩子的关注度非常高,大家都希望生一个又大又健康的孩子。所以,有一段时间,巨大儿反而增加了。另外,肥胖的孕妇越来越多。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开始检查血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妊娠期糖尿病的检查及治疗有哪些

全文共 2282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期糖尿病检查治疗有哪些?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妊娠前已确诊患糖尿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检查

1.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者不要仅考虑妊娠期生理性糖尿,应进一步做空腹血糖检查及糖筛查试验。

2.空腹血糖测定

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3.糖筛查试验

我国学者建议在妊娠24~28周进行GDM筛查,50g葡萄糖粉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服完,其后1小时血糖值≥7.8mmol/L为糖筛查阳性,应检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者再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4.OGTT

我国多采用75g糖耐量试验,指空腹12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其正常上限为: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1/L,3小时6.7mmol/L。其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1项高于正常值,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治疗:

1.糖尿病患者可否妊娠的指标

糖尿病患者于妊娠前应确定糖尿病严重程度。D、F、R级糖尿病一旦妊娠,对母儿危险均较大,应避孕,不宜妊娠。若已妊娠应尽早终止。

器质性病变较轻、血糖控制良好者,可在积极治疗、密切监护下继续妊娠。

从孕前开始,在内科医师协助下严格控制血糖值,确保受孕前、妊娠期及分娩期血糖在正常范围。

2.糖代谢异常孕妇的管理

妊娠期血糖控制满意标准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前30分钟:3.3~5.8mmo1/L;餐后2小时:4.4~6.7mmol/L;夜间:4.4~6.7mmol/L。

饮食治疗饮食控制很重要。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出现,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多数GDM患者经合理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均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孕早期糖尿病孕妇需要热卡与孕前相同。孕中期以后,每周热量增加3%~8%。其中糖类占40%~50%,蛋白质占20%~30%,脂肪占30%~40%。控制餐后1小时血糖值在8mmol/L以下。但要注意避免过分控制饮食,否则会导致孕妇饥饿性酮症及胎儿生长受限。

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在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未得到足够证实,目前不推荐使用。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不通过胎盘,对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

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在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并给予相应治疗的同时,主张应用小剂量正规胰岛素静滴。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血糖>13.9mmol/L,应将胰岛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血糖≤13.9mmo1/L,开始将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酮体转阴后可改为皮下注射。

3.孕期母儿监护

妊娠早期妊娠反应可能给血糖控制带来困难,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以防发生低血糖。每周检查一次,直至妊娠第10周。妊娠中期应每两周检查一次,一般妊娠20周时胰岛素需要量开始增加,需及时进行调整。每月测定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妊娠32周以后应每周检查一次。注意血压、水肿、尿蛋白情况。注意对胎儿发育、胎儿成熟度、胎儿胎盘功能等监测,必要时及早住院。

4.分娩时机

原则应尽量推迟终止妊娠的时间。血糖控制良好,孕晚期无合并症,胎儿宫内状况良好,应等待至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伴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严重感染、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应及早抽取羊水,了解胎肺成熟情况,并注人地塞米松促胎儿肺成熟,胎肺成熟后应立即终止妊娠。

5.分娩方式

妊娠合并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有巨大胎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对糖尿病病程>10年,伴有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重度子痫前期、有死胎及死产史的孕妇,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6.分娩期处理

一般处理注意休息、镇静,给予适当饮食,严密观察血糖、尿糖及酮体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加强胎儿监护。

阴道分娩临产时情绪紧张及疼痛可使血糖波动。胰岛素用量不易掌握,严格控制产时血糖水平对母儿均十分重要。临产后仍采用糖尿病饮食。产程中一般应停用皮下注射正规胰岛素,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加正规胰岛素,根据产程中测得的血糖值调整静脉输液速度。同时复查血糖,发现血糖异常继续调整。应在12小时内结束分娩,产程过长增加酮症酸中毒、胎儿缺氧和感染危险。

剖宫产在手术前一日停止应用晚餐前精蛋白锌胰岛素,手术日停止皮下注射胰岛素。一般在早上监测血糖、尿糖及尿酮体。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及每日胰岛素用量,改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尽量使术中血糖控制在6.67~10.0mmol/L。术后每2~4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饮食恢复。

产后处理产褥期胎盘排出后,体内抗胰岛素物质迅速减少,大部分GDM患者在分娩后即不再需要使用胰岛素,仅少数患者仍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用量应减少至分娩前的1/3~1/2,并根据产后空腹血糖值调整用量。多数在产后1~2周胰岛素用量逐渐恢复至孕前水平。于产后6~12周行OGTT检查,若仍异常,可能为产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

新生儿出生时处理新生儿出生时应留脐血,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钙、磷、镁的测定。无论婴儿出生时状况如何,均应视为高危新生儿,尤其是孕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者,需给予监护,注意保暖和吸氧,重点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应在开奶同时,定期滴服葡萄糖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妊娠期糖尿病如何预防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女性一旦怀孕后,家人就会忙着为其进补,殊不知不恰当的补充营养会让孕期女性遭受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扰,那么妊娠期糖尿病如何预防呢?

糖尿病是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而产生的一种疾病。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怀孕后胎盘产生的一些激素可以对抗胰岛素,使胰岛素相对不足,血糖增高。这就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随着胎儿胎盘排出,大部分高血糖可以恢复正常。

妊娠期糖尿病,对健康危害较大。孕早期血糖高可能致胎儿畸形,流产风险增加;孕中晚期血糖高会导致胎儿长成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新生儿童年期、成年期肥胖和2型糖尿病风险增高。对母亲而言,在中老年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高。

妊娠糖尿病可防、可控、可治的。发现血糖高,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控制血糖:1、接受健康教育:了解糖尿病常识,消除紧张情绪,合理治疗,定期产检;2、学会自己检测血糖。掌握自己的血糖规律后,心里不再恐慌,对饮食控制、药物治疗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3、合理的营养。了解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既控制血糖,又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早期营养切忌过度。4、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消耗部分葡萄糖,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对降血糖很有帮助,请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行。5、胰岛素治疗。在健康的饮食计划和运动后血糖还居高不下,需要胰岛素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妊娠期糖尿病会不会胎儿先天畸形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妊娠期糖尿病会不会胎儿先天畸形?妊娠期糖尿病之所以会危害两代人的健康是因为它不仅影响孕妇本身的激素水平和代谢,还会由此而导致胎儿发育的异常。据资料统计,糖尿病母亲产下的婴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最多达6%~12%,而正常非糖尿病妇女生产婴儿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2%。而且,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先天性畸形已经成为造成糖尿病患者所生胎儿及婴儿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化血红蛋白高的糖尿病孕妇产出畸形胎儿的几率更大。

糖尿病妇女生产的婴儿先天畸形主要有:

尾骨退化,无脑儿,脊柱裂、脑积水及其他神经中枢缺损,心脏畸形(大动脉移位、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肛门闭锁,肾脏畸形(发育不全、肾囊肿、双输尿管),内脏转位等。而其发生的时间多在胚胎发育期的5~8周。由此看来,妊娠最早期(最后一次月经后5~8周)介入各类干预措施是最佳的减少胎儿先天畸形的时机。除先天畸形外,糖尿病孕妇血糖过高(PPBG>;130mg/dL)与胎儿体重增加有密切关系。所以预防母亲妊娠期高血糖可以减少巨大胎儿的出生。与此相反,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孕妇常由于子宫胎盘灌注不良造成宫内生长过缓。

专家研究后称:如果妊娠第一周孕妇糖尿病控制不好,可能会增加婴儿先天性畸形的危险。但对这类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将会降低这种危险。糖尿病控制不良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可出现羊水过多并可导致早产。在妊娠后三个月,母亲-胎儿高血糖症可导致胎儿缺氧及窒息。

当孕妇餐前血糖超过150mg/dl时,要仔细检查胎儿的情况以预防死产。巨大胎儿(分娩时胎儿的体重超过该妊娠月数应有体重的90%时)可导致产道损伤及剖宫产增加。若糖尿病孕妇有血管并发症或出现持续低血糖症,还可使胎儿在宫内发育停滞。另外,呼吸窘迫症、低血糖、高胆红质血症、低钙血症以及喂养不良也是可导致新生儿发生危险的几大因素。这些并发症多见于出生第一天,此后婴儿也可能发育正常。但是尽管有这些合并症,如果孕妇遵守糖尿病的治疗和监测规则,97%~98%的孕妇是可以生产出正常胎儿的。因此我们要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深入而细致的了解,这对于有效处理高危妊娠,降低与之相关的围产期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