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客家擂茶用什么菜做的【最新20篇】

春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你知道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吗?下面问学吧小编精心整理了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浏览

6197

文章

105

篇1:月亮湾客家文化园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客家文化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月亮湾·三明客家文化园,位处三元区莘口镇河滨村,离三明市区仅8公里,规划占地面积近5000亩。月亮湾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誉为“三明滨江旅游画廊中最唯美的山水墨宝”。月亮湾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的重要展示项目,致力于打造以客家民俗文化、生态养生文化为主题,集文化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会议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1)客家会馆在踏入大门的一刻。浓郁的客家气息扑面而来。石的质朴,线的律动,纳客家之风,聚客家之魂。聆听月华坠落水中的轻灵声响,在水乡揽山绵延起伏的韵律上,醉心于蔚蓝晴空下的掬水庭院。

2)“王宅城”民俗村村内陈列着上千件艺术展览品和收藏品,有古韵悠长的乡土民俗、旌旗如歌的红色文化、燃情四溢的知青年代。按不同的品类被细致周到的陈列在各自的展区,走进历史的长廊,感受岁月光影的回溯流年。历史只是历史,只有艺术和后人的纪念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越发的弥足珍贵。

3)客家文化演艺馆客家文化演艺馆是月亮湾的歌舞曲艺演艺中心,可容纳千人以上观看,在这里每日上演的是最炫民族风,还有纯朴动情的客家歌舞,更有夜幕下的篝火晚会,让游人尽情地载歌载舞,充分享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

4)客家府和客家文化广场

5)名人园闽学四贤——李侗、朱熹、杨时,罗从彦,在客家文化历史上家喻户晓。罗从彦是闽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他上接程颢、程颐、杨时,下传李侗、朱熹,是闽学的奠基人之一。李侗对朱熹十分器重,把贯通的“洛学”传授朱熹。自此朱熹不但承袭二程的“洛学”,并综合了北宋各大家思想,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月亮湾名人园以园林景观为主题,融合植物科普、闽学经典的历史人物故事,让游客在游览之余,寓教于乐,感受文化乐趣。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莘口镇:三明市三元区辖镇。1959年建莘口公社,1984年为街道,1987年改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12.5公里。面积223.4平方公里,人口1.6万。鹰厦铁路、205国道、沙溪河贯穿镇中。辖莘口、沙阳、黄砂、曹源、楼源、高山、西漈、柳城、后溪、清溪、龙泉、蓬坑、炉洋、中央溪14个村委会和杉口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烟叶。乡镇工业有木材制品加工、造纸、纺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客家盐焗鸡爪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盐焗鸡爪最早源于梅州,由于中原地区和粤东山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梅州客家菜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而客家盐焗鸡爪是从客家盐焗鸡中延变出的客家小吃,经过精明的梅州客家人长时间的演变、创新发展,梅州客家盐焗鸡爪越来越有名气,许多梅州人做起了这种投资少,风险小的自制外销的小作坊生意。由于本地市场的饱和,许多梅州人带着手艺到外地去开店,久而久之梅州客家盐焗鸡爪远近驰名,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地商人到梅州学习制作盐焗鸡爪的方法,然后把客家盐焗鸡爪带到家乡。

一提起盐焗鸡爪,相信许多人都会想起它那香、滑、酥、嫩,高营养,低脂肪,色香味俱佳,食后让人回味无穷的客家盐焗鸡爪。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追究美食越来越精细,客家盐焗鸡爪独特的专业秘制、黄澄澄的颜色备受人们喜爱,食后都交口称赞。它已成为上可以登五星级酒店精美的冷盘,下可以入游走货郎的橱窗,更是喜庆宴席的名菜及早茶和聚会佐酒必不可少的休闲小食。如今,梅州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买到香飘四溢、皮爽骨香的客家盐焗鸡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石岩客家山歌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的一种,歌曲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深圳石岩的客家山歌比较平实婉转,在当地广为传唱。客家山歌不仅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深圳文化里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深圳石岩客家山歌是广东省省级文化遗产,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的汉族民歌。在客家人居住的各个社区,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个人自唱也可以两人一唱一和,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吸引人的一种演唱形式。

民歌起源

石岩客家山歌和所有客家地区的山歌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风格特点。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山歌歌体结构形式比较整齐划一,山歌中的格式和闽、粤、赣、桂、湘、川、台等地区大体相同,韵律也是平平仄仄的声韵为基调,歌词多以当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往往以物抒怀,真情实景,寓情于景。

民歌体裁

在种类和体裁上,石岩客家山歌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戏谑性、虚玄歌、逞歌、猜调、哀歌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赋体山歌、比喻山歌、起兴山歌、叠字山歌、双关山歌等。除了劳动山歌以外最精彩也是最精华的一部分应该说就是客家情歌了,占客家山歌很大一部分比重。

石岩客家山歌对研究客家先民一千多年前的先后五次大迁徙过程中,长期以来与当地人相处、互相取长补短、与南方各地的土语山歌互相混化与影响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研究古代汉族音乐发展及客家山歌音律艺术及语言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你可能也喜欢:

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

沈阳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萧山的冬至习俗都有哪些

宁波冬至的习俗与过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客家菜的步骤制作有哪些

全文共 1937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汀州;广西的贺州、玉林;台湾新竹县、苗栗县等地,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在粤菜或闽菜系中独树一帜。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希望能帮到你。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客家菜木耳酿肉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木耳 猪肉 生抽

木耳酿肉是客家待客的一种好菜,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味,这道菜口感鲜嫩爽脆,泡发后的木耳象是一个个小灯盏,中间的小窝窝正好用来酿上肉馅,酿出来的成品一个个小巧可爱,入口不油不腻,反而还有几分清爽的滋味,让人吃的根本停不下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道让人吃的停不下来的木耳酿肉的做法吧。

木耳酿肉

食材:

干木耳,鲮鱼猪肉末

辅料:

油,糖,红烧酱油,淀粉,胡椒粉,盐,生抽,耗油,蒜苗,葱姜水

操作步骤:

1、干木耳提前浸泡发透,洗净备用。

2、鲮鱼猪肉末加入葱姜水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劲后,加入调味料(盐,糖,生抽,胡椒粉,蚝油等)。

3、取一个木耳在内壁均匀地涂抹一圈淀粉,它的作用是使肉末有附着力,不易掉落,取一小块肉馅酿入其中。

4、放少量油润锅,小火,把酿有肉末的木耳入锅煎至金黄后盛出备用,这里要注意的是,入锅煎制必须是有肉那面朝下煎哦。

5、锅中加入适量清水,调入适量盐,糖,蚝油,生抽,红烧酱油等调味料。

6、把煎好的木耳酿肉回锅,开大火烧制,临出锅加入适量淀粉水勾个芡。

7、最后洒上少许蒜苗即可盛盘。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桐源山连城白鸭汤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鸭掌 味精

桐源山连城白鸭汤是一道宫廷菜,有滋阴润燥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这桐源山连城白鸭汤清香甘甜,不油不腥,具有滋阴补肾,安神助眠,润肺排毒等作用。是清朝皇家贡品。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营养补汤,好啦,想必大家已经很想知道这道菜是怎么做的了,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桐源山连城白鸭汤的做法吧。

桐源山连城白鸭汤

食材:

桐源山连城白鸭

辅料:

盐,林芝,鸭掌,虫草

操作步骤:

1、将桐源山连城白鸭洗净后放入锅焯水,过滤掉血水等。

2、将桐源山连城白鸭洗净,剁成几大块,切除鸭屁股。

3、将剁好的桐源山连城白鸭放入砂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矿泉水最佳)。

4、将弄好的炖罐放入大锅中,先大火把水烧开,后改小火炖3个小时左右,即可放盐起锅,食用了。

桐源山连城白鸭汤的做法

这道桐源山连城白鸭汤烹饪方式上基本没什么技巧,鸭屁股一定要除干净。除了自己需要的药材,其他不需要放任何香料辅助。这道桐源山连城白鸭汤适合家中有老少的家庭食用,桐源山连城白鸭是全国唯一药膳鸭,是很好的食补佳品。汤色清淳,清炖即可无需添加香料与味精。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客家姜丝炒大肠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姜 猪大肠 蒜苗

今天小编主要要教大家的是客家菜,客家菜可以说是台湾菜,首先我们就来说说这客家名菜之一姜丝炒大肠,姜丝炒大肠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姜丝有祛寒的功效,所以体寒的人吃这道菜最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美味的客家菜姜丝炒大肠到底是怎么做的吧。

姜丝炒大肠

食材:

猪大肠,蒜苗,姜丝

辅料:

油,酱油,盐,耗油

操作步骤:

1、洗干净猪大肠,重复洗几次,去掉多余的肥油,猪大肠切块,姜丝,蒜苗切好备用。

2、锅烧热下入猪大肠焯一下水,已经焯水的猪大肠,明显小了很多。

3、热锅下入姜丝,蒜头用油爆炒,然后下入猪大肠翻炒。

4、下入少许盐和白糖翻炒,放入一勺酱油上色,爆炒一下。

5、这个时候要把蒜苗叶放下去翻炒,最后下入蚝油翻炒均匀即可。

姜丝炒大肠的做法

一口姜丝,一口大肠,再塞一口白饭,混合在口中的滋味,感受醋的味道和大肠的嚼劲,客家菜果然不同凡响,在台湾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桃园、新竹、苗栗、台南、美浓…等地,这些地方也衍生许多地道的美食,在台湾算是美食的重要据点。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去火客家酿苦瓜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苦瓜 胡椒粉 胡椒

苦瓜大家都知道有去火的功效,而客家菜就利用的这一特点做出了美味的客家酿苦瓜,除了它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外,主要是酿苦瓜的口感很是棒,苦瓜吃起来甘而不苦,肉馅干而不柴,有着苦瓜的甘和葱的香,真是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在吃一个,好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客家酿苦瓜的具体做法吧。

客家酿苦瓜

食材:

苦瓜,细香葱,猪梅头肉

辅料:

盐,生抽,生粉,胡椒粉

操作步骤:

1、苦瓜两条,(不要太大的)洗净备用,梅头肉和小葱洗净,控干水份,将苦瓜切成3厘米长。

2、把肉剁成末,再把葱切细,放进肉末。

3、加入生粉,盐,生粉,生抽,胡椒粉拌匀腌制10分钟。

4、苦瓜用勺把去除苦瓜心,水烧开,放入苦瓜焯水6分钟。

5、捞出既用凉水冲凉,可保持苦瓜的青色,把苦瓜摔干水分酿入肉馅压实。

6、依次酿好余下的苦瓜,电饼铛加热放油,煎两面到微黄,再放少许水焖至10分钟。

7、煮好的苦瓜勾芡,浇在苦瓜上既可食用。

客家酿苦瓜的做法

其实大家不要把苦瓜想象的那么苦,这么做出来的苦瓜其实一点也不苦,并且还能起到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客家芋饺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芋饺(明溪县本地俗称客秋包)它是福建省20个著名地方特色传统美食之一。

客秋包十分耐煮,也耐存放。煮熟的客秋包吃不完,放到第二天,吃起来乃是柔韧有余,有滋有味,而水饺、馄饨之类的东东,别说放到次日,就是稍稍搁置一回儿,面皮也涨得浮泡气肿的。

明溪人的勤劳,对吃的讲究,对生活的热爱,使客秋包这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了。

明溪人厚爱芋子,日常生活离不开芋子,据说明溪人能用芋子烹制多达数十种菜点。其中客秋包皮滑馅香,无论蒸、煮、包、煎都比通常用面粉制作的饺子更可口,可称得上独具风味。

说起客秋包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明溪隶属汀州府。清朝时汀州人官逊锋在兰州做官。山芋在兰州一带稀少,被当地人看作食物中珍味,胃口大开。事后有人背后对官逊锋评头论足,说他宴席间粗鲁贪吃。这话被官逊锋手下的人听见了并转告官逊锋。官逊锋听后,笑着说,芋子在我们家乡是粗粮,多得很,因为多年在外未吃,故而席间多吃些。后来官逊锋返故乡省亲,特意邀请两位兰州乡绅来汀州归化(现明溪县)做客。两位来客看到归化家家户户都储藏许多芋子,才恍然大悟。官逊锋吩咐友人多烧制芋子款待客人,友人不断更新花样,烧制各式可口的菜肴,其中客秋包皮色似玉,形如半月,内包以猪肉、香菇、大葱调制的馅心,别具一格,让来客大饱口福。此后,客秋包便在明溪客家山乡逐渐传开,现在是人们逢年过节和宴客的必备佳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土楼,是客家先民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胡锦涛同志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是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大类别之一,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楼和广东客家土楼,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华安、平和和粤东的大埔、蕉岭、饶平等地。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 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客家土楼中,圆楼、方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除五风楼是中原汉族府第式建筑形式的直接传承外,圆、方土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其祖祠建于全楼中心,仍保持中原汉族礼制传统中孝悌尊卑观念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客家的特产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特产有梅州金柚、农家梅菜扣肉、炸芋圆、松原麦芽糖、艾糍、算盘子、炸南瓜圆、水蒸鸡、炸角子、豆腐套餐等。

1、梅州金柚:是梅州的王牌特产,是人们普遍喜爱的水果,梅县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金柚的生产地。

2、农家梅菜扣肉:农家梅菜扣肉以肥而著名,第一次品尝此肉的人,会因为它的肥腻而止筷,但是当你尝一口之后,会觉得它没有那么肥腻。

3、炸芋圆:客家特产炸芋圆入口特别的香脆,有浓浓的香芋味,而且油而不腻,客家人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炸香芋圆。

4、松原麦芽糖:在梅县松源镇流传甚久,是一种颇有名气的土特产,深受梅州百姓和外地游客的喜爱。

5、艾糍: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材,人们会将艾草加入花生或者芝麻,团成小团在锅里蒸煮,做成艾糍。

6、算盘子:是传统的客家小吃,它的颜色是绿色和紫色。它的形状就像算盘。非常的漂亮,象征着团圆。

7、炸南瓜圆:是客家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之最的方法是把南瓜切碎,把米粉和盐粘在一起,做成干馅备用。

8、水蒸鸡:是客家的特色菜,这是一种用山里长大的鸡做成的菜,用虫草颗粒喂养,吃的时候,会用手撕它,然后用特殊的味道吃。

9、炸角子:是每个客家人都会做的小吃,它的制作方法与北方的饺子相似,但是里面的馅料非常的不同。

10、豆腐套餐:包括豆腐布丁、油炸豆腐、豆腐球、糯米豆腐、油炸豆腐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永定客家博览园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永定客家博览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永定客家博览园由客家文化博物院、中原汉人南迁纪念坛、客家书画院、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等组成,属2012年省重点民生项目,是永定打造“文化永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至2月底已投资1.05亿元。客家博览园项目位于永定县城郊乡东溪村,规划由16个子项目组成,占地1576亩,概算总投资10.5亿元。该项目于2008年8月动工兴建,博览园以一条800米长主轴线连接16个子项目,以彰显客家文化特色。目前完成了景观大道龙兴路及其支线、环山公路、客家文化博物院、中原汉人南迁纪念坛、姓氏碑廊的大部分工程,开工建设了客家民俗演艺中心、客家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观音寺、观景台、牌楼等子项目。今年计划投资1.2亿元,在6月底前建成客家姓氏碑廊、客家民俗演艺中心、客家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客家文化博物院、中原汉人南迁纪念坛等项目及观音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客家小镇和中国美协福建土楼创作基地、客家文化书法碑廊、客家书画研究院、客家文化大台阶、观景台等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秋长客家围屋群

全文共 1997 字

+ 加入清单

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秋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突出的地方特色,“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一位智者运用《滕王阁序》对秋长的精妙解读。拥有着绚烂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存的秋长先后入选了省和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是惠州市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其中客家围屋群是秋长最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代表。

客家围屋融合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等文化精髓,充分展现了建筑艺术的高深造诣。秋长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落建筑,尤其是各式客家围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民俗等人文信息,置身于客家围屋中,你能无处不感受到来自客家文化的魅力。秋长是粤东地区客家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据统计,被誉为我国民间四大特色建筑之一的客家围屋在秋长就有200多幢,占地面积最大的有两万多平方米。

秋长客家围屋形式多样,既有围龙屋架构,也有四角楼形态,既有岭南风格的,也有西洋情调的,样式之多几乎涵盖了客家围屋各个时期的形制和风格,被外界冠以“粤东客家围屋的博览园”之称。秋长客家围屋还吸收了广府建筑和潮汕建筑的艺术精华,增添了建筑的安全元素,大大提高了围屋自身的防御能力;同时在空间布局上也大有讲究,使空间结构功能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些围屋大多规模宏大,前有月池,后有封围树,依山就势而建,历数百年而不倒。客家围屋中以叶亚来故居碧滟楼、叶挺故居会水楼和会龙楼最具代表,突出展现了客家围屋筑造的最高水平。

现存的秋长历史建筑主要以清朝的为主,尤以乾隆年间和清末居多,是客家民居受广府建筑影响最直接的地区。南阳世居、会龙楼、碧滟楼、挺秀书院都颇具有代表性,学术上统称为归善式客家围楼。外墙材料多为三合土,少量以生土夯筑,厚重朴实,墙上分布着瞭望窗口及枪眼,配以前面开阔的水塘和高筑的塘坝,战略地位上易守难攻,防御功能堪称一流。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客家围屋屡屡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同时也为勇士们提供了最温暖的安牺地。客家围屋规模恢弘,造型气派,在楼顶还筑上角楼,那里既是防御的制高点和观察哨,又是住户人各自管理的塔楼。内部主体建筑则为砖木结构,梁栋、廊墙等均有工匠巧夺天工的赋形,内墙壁画色彩分明、栩栩如生、寓意深刻、引人入胜,处处散发着客家人崇尚文化、追求艺术的气息;建筑内部生活系统完备,天井、水井和排水系统样样齐全,天井既能通风,又能采光,设计精巧、功能完善。

如由马来西亚著名侨领“吉隆坡王”叶亚来出资建设位于周田村的碧滟楼,始建于1884年,面积约2000平方米,平面呈中轴对称,是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四0围屋。正门接开阔的禾坪,前方开一半月形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旗杆夹(功名碑)。

一进门楼则紧接横向相连三内门的庭院,围屋内纵向分三路,正内门通深三进的传统式祠堂建筑,其余两边内门通向二路的居室,居室中以宽阔的庭院相隔,居室区又细分各设置“天井”的单元,形成“九天十八井”之佳构。门楼、祠堂、居室、碉楼皆以廊房、廊道和回廊连接和相通,庭院错落有致,其空间布局十分合理和实用,整座建筑浑然一体,气势恢宏。

围屋艺术装饰侧重于外围及祠堂内部的建筑上,居室建筑则以实用性为主。外墙和四角雕楼上设飞檐,除保护墙体外更增层次感。如碧滟楼正门上方镶嵌清代惠州名士江逢辰书“碧滟楼”石刻门额,其上置一牌楼,墙体上端塑正脊两卷纹翘角,碉楼正脊两端饰博古纹灰塑,垂脊亦为卷纹翘角,颇为生色灵动。中心祠堂建筑为抬梁式结构,格调高雅、装饰细致巧究。前厅和中堂各置门屏,前院左右厢廓、中堂及前檐两侧置雕花屏风,梁柱、檐板、柁橔、雀替等构件均饰以花鸟走兽为主题的浮雕、通雕,上加以金漆彩绘,显得富丽堂皇,内墙则配以传统题材而作的书画,其富于观赏的同时,更添几分清雅。

秋长客家围屋不但是客家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同时还蕴含着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如“北伐名将”叶挺故居和祖居就是客家围屋的典型;如碧滟楼,除由“吉隆坡王”叶亚来捐建外,还是我国著名古玺印学专家、故宫博物馆原副主任叶其峰的旧居;如会龙楼门楼后浮塑着“为善最乐”四个大字,在解放初期曾作为东江革命学校旧址,抗日战争时期,惠阳县委、特委曾在此办公。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蕴含了客家人千百年的人文精神。正因有屹立千年不倒的客家围屋,客家文化才源远流长,传承千古。

信息来源:惠州市惠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秋长街道:秋长街道位于惠阳中南部,东南与淡水街道连接,西南与深圳市坪山、坑梓、龙田街道接壤,北部与新圩东北部毗邻三和街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S358、X225、惠南大道、惠阳环城路纵横交错。辖区总面积为109.9平方公里,设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下设184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街道户籍人口32542人,流动人口约17万人。共有党支部182个、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客家艾糍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艾糍

三月清明,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清明期间有些小店,还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野艾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春天到,艾草香,摘艾叶,做艾糍,这是翁源客家人长久以来的习俗,这也是春天给我们的一种献礼。艾糍清香独特,饱含客家人的巧思匠心。具有浓郁香气的艾草与香甜的糯米相结合,这一个个碧绿的团子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吃一口软糯甜香,是有名的客家美食。

艾草是一种野菜,一般长在菜园的田埂里或空闲的田地里,是天然的绿色的食品,每到春季,尤其是几场春雨过后,一丛丛艾草就会雨后春笋般从田间地头冒出来,摘艾叶要摘最上面的最嫩的部分,这样做出来的艾糍味道才最香最浓郁。采摘回来的艾草要重新摘选一次,留下嫩叶嫩茎,用清水洗几次,洗的时候注意不要太用力,不要扭出艾汁,洗干净泥土后就可以放进锅里煮了,艾叶要煮得很烂才可以用来和面,一般煮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捞起备用了。把煮好的艾叶和糯米放在盆中,加入适量生油和赤砂糖,然后不停地揉搓面团,让艾叶和糯米粉充分地糅合在一起,直到面团子柔软均匀。做艾糍的馅料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各地有所不同,甜的馅料是用花生、芝麻、白砂糖捣碎混合在一起,喜欢咸的还可以用蔬菜和猪肉做成馅料,看个人的喜好。包艾糍其实和包饺子有些相像,但是包艾糍的面皮比较特别,因为面团里加入了天然的艾草,整个面团的手感会比较厚实和粗糙些,只能手工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小心地加工成面皮,要把面皮压得又薄又大,包的馅料又多又香,这样包出来的艾糍圆滚滚,非常有“料”,很是好看!但是要注意不能把面皮按得太薄,不然馅料很容易跑出来,一蒸就“露馅”了。标准的艾糍应该看起来表面光滑、完美无缺,一点也看不到接口的痕迹。蒸艾糍也是有讲究的,在农村蒸艾糍,要用传统的大锅,用柴火蒸出来的艾糍会有一股独特的清香,这是用现代厨具无法比拟的,把水烧开后就可以开始蒸艾糍了,通常蒸15-20分钟就可以了,之前浅绿色的小团子就会变成墨绿色,刚蒸好的艾糍软糯甜香,口感略微粘牙,之前淡淡的艾草清香变得非常浓郁,咬一口唇齿留香。据翁源江尾镇葸茅岭村的村民介绍,吃艾糍是他们村里留下来的风俗,艾可以暖胃、健胃,味道很清香,吃艾糍暖身体的说法是从老0那里一直遗传下来的,艾糍不仅好吃,更具有药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客家风味面线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主料:面线2扎约重约320克,半肥瘦猪肉约150克

辅料:虾仁,韭菜,绿豆芽菜各约80克,虾米约30克,冬菇4只

调料:腌肉料:生抽,生粉,油,砂糖,盐各半茶匙约20克,冬菇4只,上汤半杯。调料:鱼露2汤匙,三参油适量,上汤1汤匙。

制作:

1、面线放煮水中焯熟,捞起过冷水,放入冻上汤内浸片刻,然后沥干。

2、虾仁洗净,去肠,起油镬炒熟,虾米洗净,浸软,起油镬炒熟,虾米洗净,浸软,起油镬炒香,半肥瘦猪肉切丝,用腌肉料拌匀,然后泡油,冬菇浸软,切丝,用少许油、生抽拌腌,芽菜洗净,韭菜洗净,切段。

3、烧热油三汤匙,爆炒冬菇、猪肉、虾仁和虾米,下调味料和面线大火兜炒,跟着下韭菜和芽菜,炒至汁液浓稠时便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梅州客家娘酒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黄酒。客家娘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足足有五千年的历史,据[嘉应州志]中的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为频开瓮”的诗句,说明客家娘酒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很有名了。

客家人是一群特殊的名居,古代因政治、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大规模由中原迁居到南方各地,形成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自己独特品质的客家文化和风俗习惯,客家特色的酒文化延续了中原酒文化的特性,又加上了客家的元素成为中国酒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客家娘酒是客家饮食文化和酿酒文化相结合的精华,已经成为梅县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生活的必需品,影响和贯穿了勤劳善良的客家人一生,让大家看到了客家人醇厚、古朴的生活。

农家人常常说:“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即便做了几十年黄酒的师傅也不敢大意。客家娘酒制作工艺主要是选料、浸泡、蒸米、冷却、拌入酒曲、发酵、取酒、炙烤等程序,要酿造好的娘酒,全凭个人经验和技巧。经过火炙灭菌处理后的娘酒不会变质,其色赤红,浓稠如油,其味醇厚,愈长时间,愈能起到滋阴固肾、强身健体的效果。客家娘酒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剂,是纯天然绿色饮品。酒精度低,营养价值高,内含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含量比啤酒高出七八倍。《幼学琼林》中记载:“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之益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凤林客家文物馆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凤林客家文物馆坐落在台湾花莲县中部的凤林镇凤林公园内,为东部第一家客家文物馆。它占地面并不大,但馆藏却相当丰富,游客在这座小巧精致的文物馆中可感受台湾东部客家族的万千风情。

凤林客家文物馆共有两层,其中一层主要介绍客家人的垦拓记录、民众信仰、交通运输、生活器具等内容;二楼则介绍客家族传统服饰、早期客家耕种农具,如风鼓楼、而字耙、臼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农具皆为当地民众自发捐出。此外,馆中的客家米食、菜包等制作与客家农业开垦三宝—稻米、玉米、地瓜的种植,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

凤林客家文物馆内的史料齐全,游客到此,能具体而细微的认识到凤林镇的客家发展史和迁移史。此外,由于该文物馆位于凤林公园内,游客在吸收了饱满的知识后,还可到公园中漫步休憩一番,感受学习与休闲两全其美的乐趣。

Fenglin Township Hakka Cultural Museum

必去理由:了解台湾东部客家族发展史和迁移史的最佳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东方美人茶属于什么茶 认识客家茶文化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独有的擂茶文化和东方美人茶,自古以来即影响着客家人的生活,擂茶不但是客家人逃难存活的救命茶饮,近来亦成为国人体验客家文化的休闲活动之一;而早前客家人小规模栽种茶树、制茶,饮茶成为客家人的日常习惯之一。

认识客家茶文化

东方美人茶介绍:

客家独有的「东方美人茶」跃上国际茶饮舞台成为高级茶叶。

东方美人茶又名膨风茶,属于乌龙茶,一般以桃、竹、苗等中低海拔丘陵的客家聚落为主要产地,林玉萍说,传说早年客家人种茶,茶叶被小虫子叮咬市场上却以风味特殊高价卖出,茶农回乡后提及此事,却被指为「膨风」(吹牛之意),而又传说英国茶商将此茶呈给女王后,茶叶如绝色美人在水晶杯中漫舞,因而赐名东方美人,从此两种茶名不胫而走,也成为客家庄独有的特色茶叶。

茶树上的一心二叶叶缘长出微细毫毛。一心二叶的东方美人茶叶片部分十分细致,与乌龙茶大叶片差异极大。

东方美人茶需有「小绿叶蝉」叮咬茶芽后,产生酵素影响光合作用而产生特殊风味,加上制茶时有道特殊的「静置回润」工序,所以风味特别温润,最好的茶还带着蜂蜜香或熟果香。

经制茶程序后亦会出现白色毫毛,因而东方美人茶又称「白毫乌龙」。

每年端午节前后是最佳采制时间,以往每逢采茶期间,客家妇女忙着采茶,男丁们则负责制茶,累了渴了就喝粗制的东方美人茶,整个村子仿佛「泡」在茶香中,除了饭后闲暇喝茶,客人或亲友来访,也以茶招待,山城中的客家村,几乎全村皆赖「东方美人茶」为生。

东方美人茶适合以瓷壶和玻璃壶冲泡,可看到茶叶在杯中伸展「舞动」的舞姿和金黄色泽茶汤。

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特有茶饮文化,既可充饥又可解渴。

擂茶其实是客家人的逃难餐!也曾是早年客家人婴儿时期的主食。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地区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徒,逃难途中,先将五谷杂粮炒熟放在背包中,饿了渴了,就放在粗碗公中以坚硬的树棍磨粉泡水食用,既可充饥又能解渴。起源虽是古早历史,但直到早年民生经济尚未好转前,客家人的婴幼儿时期都还吃着以生米磨粉泡热水做成的擂茶取代奶水。

早期较为穷困的客家人,也以擂茶为主食,在客家人的生活文化中是不可磨灭的记忆,一个擂钵、一根擂棍,还有香味四溢的五谷杂粮,小孩子们轮流擂茶,既是玩乐,也是增进感情的方式,做好后全家一起享用,更添温馨气氛;后虽经济起飞擂茶没落,但十多年前又重燃擂茶文化,透过游客亲自体验、招待客人等推广,让外人认识这独特的客家茶饮文化。

擂茶过程中,先放入茶叶磨粉,再加入芝麻、花生、松子和五谷粉等擂成粉状,放些开水再擂成泥状,最后加入适量开水,就成了可以饮用的「擂茶」。

擂茶需手握擂棍,左手在上固定,右手绕圆研磨,直到所有材料磨成细粉才完成。

柚子茶:

以前客家人生下女儿后,会特别制作两、三个柚子茶,挂在烟悤上熏干,保存至女儿出嫁时做为陪嫁珍品,所以也称「成年茶」,当女儿生产时,再煮成茶饮给产妇喝,即可净身又不易感冒;柚子茶制作方式是将柚子肉挖空,将柚肉与茶叶混合再塞进柚子内,几乎是所有客家庄都会制作的十分独特茶品。

酸柑茶:

客家人利用过年时采下的酸柑挖空,再将柑肉与茶叶拌匀后塞回酸柑内,以大锅焙火焖蒸,以前是九蒸九晒才能完成,现代使用机器干燥也要制作半年左右,再放置三至五年风味才够,是客家人的健康茶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龙南客家酿豆腐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豆腐起源于北方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客家先人从中原南迁后,仍保留中原汉人吃饺子的习俗。但是,由于南方少麦缺面,客家人就把做饺子的馅料填进豆腐块中,代替饺子。这独特的风味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客家菜的典型代表,更是逢年过节的一道主菜。传统的酿豆腐馅料,主要选用猪肉、马鲛咸鱼、香菇、陈皮等,其吃法,除了与饺子的煎、煮、蒸相同外,还有焖、煲、炸等。

关于酿豆腐来历,客家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来自五华和另一个来自兴宁的结拜兄弟,在吃饭点菜时候出现了矛盾,一个说要吃猪肉,另一个说要吃豆腐,两个人争持不下。聪明的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制作出了客家酿豆腐。

酿豆腐深受客家人的欢迎,其制作工艺广为流传,简单易学。首先是选馅料,主要是半肥半瘦的猪肉,配以香菇、葱头剁成馅;其次是酿豆腐,酿豆腐时把豆腐切成四方小块,中间用筷子挖个小洞,将馅置入;第三步是煎酿豆腐,先锅里撒上鲜油,生起灶火,再将豆腐放进锅里,用温火慢慢煎制,待朝锅底的一面呈金黄色时,再将豆腐翻过来煎制,数分钟后方可放上盐、酱油、味精等调料,或盛于瓦煲之内温火焖熟,数分钟后香味扑鼻,即可食用。所以,虽然酿豆腐好吃,但客家人有俗语:“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美食有很多是来自“外省台湾人”的私厨小菜,这道客家小炒也不例外,家常的食材经巧手烹调,变身让人念念不忘的浓味好菜。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家小炒的食物相克知识

豆干+葱:影响钙质的吸收

豆干+蜂蜜:有损听力,腹泻

看过“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客家小炒的常见做法

客家小炒做法一

1、五香豆干切条。

2、葱切段,蒜切块。

3、小芹菜切段。

4、干红辣椒。

5、少量豆豉。

6、五花肉切片。

7、将上面材料准备好后,锅里放油,将辣椒,豆干与肉先下锅炒,先大火后小火,等到肉颜色变深,再加其它材料。

8、豆干爆香,肉的颜色转黄后可以加大蒜头与芹菜,还有豆豉,注意哦,盐要少放点,因为豆豉有盐,然后放点老抽上色,不需要放生抽,因为生抽咸。等到全熟后再把蒜苗放进去,因为蒜苗比较容易熟,后放菜的颜色好看。

客家小炒做法二

1、将干鱿鱼放入清水中,加少许盐,浸泡约10小时候后,取出,刮去外皮的膜,逆纹切条,泡鱿鱼的水留用。五花肉、豆干均切条。

2、锅中加油少许,先放入豆干条炒出香味,再放入五花肉条、鱿鱼条炒至肉色变白且出香味。

3、放入冰糖、泡鱿鱼的水1/2杯,加盖焖煮至肉熟且汤汁收干时,再加入酱油、胡椒粉拌炒均匀。

4、加入芹菜段及辣椒丝快速拌炒,起锅前将酒自锅边淋下炝出香味即可。

客家小炒做法三

1、黑木耳,豆腐干切条,肉切丝,姜切片备用。

2、芹菜,蒜苗切段备用。

3、先起油锅,把豆腐干煎好,拿出来备用。

4、接着在把猪肉炒过,拿出来备用。

5、在放点油,把姜爆香。

6、在放黑木耳炒一下。

7、在加入芹菜和蒜苗翻炒。

8、在加入炒过肉和豆腐干翻炒,放入酱油和盐。

9、起过前放入鸡精就可以装盘了。

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1、五花肉冷水下锅煮至表面发白后捞起。

2、煮好的五花肉用凉水冲洗一下后切片备用。

3、水芹菜和红椒切段。

4、鱿鱼清水泡发后切条,香干切条。

5、蒜头切碎,生姜切丝,葱头拍裂。

6、锅烧热,抹一层油后下五花肉煸出油,留油将肉铲起。

7、锅内留油,下香干煎至表面微煎后铲起。

8、下姜葱蒜煸香。

9、倒入泡发的鱿鱼条,加米酒去味提香。

10、倒入煸好的五花肉片。

11、倒入煎好的香干。

12、加生抽、蚝油、黑胡椒粉、白糖调味。

13、倒入芹段和红椒段炒至断生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客家焗鹅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增城有一半的本地人与一半的客家人,因此这里的客家风味亦很地道。客家焗鹅是先将整只的鹅放在锅里滚动,直至六七成熟,再放进香菇等林林总总的配料,与鹅一起翱至熟,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鹅,香料可以渗透到鹅的肉里,较为入味,另一方面鹅肉肥而不腻。

价钱:约一百多元钱一只。

中新客家焗鹅的选材有两个关键:一是走地老鹅,保证肉质质量;二是鹅只大小要保证在七到八斤重,确保鹅不会太肥腻或过瘦。要炮制一道美味焖鹅不简单,首先以花生油、蒜头、姜片起锅,把美味酱油抹遍整只鹅,煎至金黄色,加入适量烧酒和酱油,然后采用传统原始的方法将整只鹅放在锅里,可直接焗熟,或焗至六七成熟,再放进香菇等佐料,与鹅一起焗至熟。这样焗出来的鹅原汁原味,色泽金黄鲜艳,肉肥而不腻,特别香,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客家民俗博物馆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民俗博物馆位于东源县仙塘镇,距市区12公里,依托一座古老的“府第式”民居--锁头独角楼而设立。仙塘镇附近有古民居建筑30多座,选作客家民俗博物馆的这座民居建于明末清初。客家民俗博物馆内陈列有100多件客家人在不同年代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都配有文字照片资料,陈列品中,有石磨、碓、八卦床、八仙桌、棕笼等实物。这座客家民俗语博物馆是迎香港百年回归、电视连续剧>前十集的主要拍摄地,开镜仪式就在此举行。

门票

5元

景点位置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距市区12公里

仙塘镇:仙塘镇位于河源市东北部,是县城所在地,距县城5公里。全镇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74亩;下辖1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仙塘镇水陆交通方便,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205国道、河义公路、东环路、河龙、粤赣高速公路、东江河等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设有仙塘火车货运站,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仙塘镇林业、矿产和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主要矿种有稀土、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客家盐酒鸡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盐酒鸡

在以前,广西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冰箱,所以保存食物很不方便。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食物,客家人经常一次性将好几只鸡用盐和米酒泡上一晚,这样做出来的鸡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做盐酒鸡所使用的米酒最好是客家的米酒,客家米酒味道香醇甜美,是淡淡的米黄色。鸡一定要用阉鸡,因为阉鸡的皮厚肉多,口感更好,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做菜时,首先在锅里放入适当的水,将鸡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这里需要注意火候,因为如果煮太久,肉质太老,口感就没有那么好了。在烹煮鸡的时间里,可以按鸡肉的份量准备适量米酒。一般半公斤鸡肉至少要配0.25公斤米酒。在泡制的过程中要放入适量的盐巴和味精。调好料酒后,把煮熟的鸡放入酒中腌制一个晚上,腌制好后,酒的香味已经进入肉中。接下来就是把全鸡切块,装入盘中,加入一些姜丝,加热一下即可上桌。吃起来除了有盐焗鸡的风味,还可以品尝出淡淡的米酒香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贺州客家围屋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贺州客家围屋建于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围屋占地面积三十多亩,分南、北两座,相距三百米,呈崎角之势。南座三横六纵,有厅堂八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九十四间;北座四横六纵,有厅堂九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一百三十二间。整座围屋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四周有三米高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于房接,迂回折转,错落有致,上下相通,屋檐、回廊、屏风、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

客家围屋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的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刻的百兽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历经百年沧桑的农家作坊、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感人的客家历史传奇,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面对这一幅幅神奇而古朴的画卷,贺州客家围屋将给您留下无限的遐思、美好的记忆!围屋奇异而神秘的建筑,纯朴而好客的客家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不失为贺州的旅游胜地。

广西贺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