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鹤楼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经典20篇)

浏览

5073

文章

453

篇1:爱的教育作者 爱的教育作者是谁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学校成长的故事。作品以教育为目的,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在交往中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

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意大利因佩里亚人。少年时于都灵就学,十五岁加入摩德纳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参加了统一意大利的战争,起初只是一名普通战士,后升为军官。在行军过程中,他写了不少以意大利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意大利统一后,亚米契斯退役,定居都灵,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西西里的回忆》《朋友们》《一个教师的故事》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内容简介作者介绍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梦溪笔谈》在我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它是一本笔记体的百科全书,其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可以说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尤其是现代人有很多对古代人的刻板印象,认为古代一点也不发达,其实这一部《梦溪笔谈》就是对这些看法最好的回击。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这部书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本书又讲了什么?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梦溪笔谈》具有世界性影响。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排印这部名著,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汉学家对《梦溪笔谈》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而在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翻译本。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各卷依次为“故事(一、二)、辩证(一、二)、乐律(一、二)、象数(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机智、艺文(一、二、三)、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一、二、三)、药议”。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从内容上说,《梦溪笔谈》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后人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

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者为什么说斗室外的丁香树遮掩着我的窗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这样说是因为丁香的纯洁高贵精神感染了作者的思想境界。这句话出自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丁香结》,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散文集嘉奖,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作者笔下的丁香,它承载着苦难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寻找的寄托情思攀升思维的依凭。春天一来,丁香,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满了城里城外、校内校外,也充满了作者的斗室,“照耀着文思和梦想”。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给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

宗璞散文的特点是清新轻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是很贴切的。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蝉》一诗咏物言志,借蝉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高洁清远的志趣。全诗描绘了蝉在形体、习性和声音上的特点,表现出蝉栖高饮露、鸣声高远等特点,将蝉人格化为高标逸韵的高洁之士,实际是诗人在以“蝉”自况。

《蝉》

虞世南 〔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月是故乡明》课文作者是谁 《月是故乡明》课文作者是谁呢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是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的体裁是散文。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月亮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乡思、乡恋、乡愁是文学作品永不衰老的话题,古往今来,以诗词歌赋,描绘家乡美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吟咏之作,不绝于耳。

该篇散文中作者在首句:“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还有最后一段:“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都展现了作者喜欢家乡的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世说新语作者及资料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1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2

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十卷、《典叙》、《世说》十卷、《集林》二百卷、《幽明录》二十卷、《宣验记》十三卷、《小说》十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八卷。《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

《世说新语》虽撰于南朝刘宋之时,然唐前传本今皆无存。据宋汪藻《世说叙录》可知,其时有陈扶本、激东卿本等版本。又据刘孝标注文中“一本”、“一作”、“诸本”、“众本”等语,可见《世说》在唐前已广为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唐写本《世说新语》残卷,系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发现于京都东寺,后割裂为五,分藏五人。罗振玉设法使分者复合,并于民国五年(1916年)影印之。该残卷起于“规箴第十”,终于“豪爽第十三”。其中,“规箴”24则,“捷悟”7则,“夙惠”7则,“豪爽”13则,共51则。罗振玉影印本后有罗氏书神田醇跋、杨守敬跋及罗振玉跋。

4

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龚斌《世说新语校释》、杨勇《世说新语校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立春日禊亭偶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立春日禊亭偶成宋张拭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立春日禊亭偶成》表达了诗人对冬去春来的喜悦之情,抒发了诗人对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象的喜爱与赞美。《立春日禊亭偶成》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栻。张栻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著有《南轩集》。

《立春日禊亭偶成》

朝代:宋代 作者: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差差。

《立春日禊亭偶成》的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立春日禊亭偶成》的作者

《立春日禊亭偶成》的作者是张栻,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张栻著有《南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赠刘景文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古诗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赠刘景文古诗表达诗人劝勉好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同时作者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短的十四个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秋末冬初的景致图,萧条中透露出了一种凋零的美感。诗的后两句议景,说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就是橙黄橘绿之时。这首诗看似没有提到刘景文,其实作者早就不露声色地将自己的感情寓于诗中、景中。在文人眼中,橘和菊、梅一样有凌霜傲寒的气质。所以,苏轼是想借秋末冬初的景色告诉景文,人到中年就像橙黄橘绿的初冬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日古诗译文和作者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1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的诗。这首诗是王安石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的新年所作的。抒写了诗人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2

《元日》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爆竹声声中,一年就要过完了,春风带来暖意,饮起了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

3

这首诗中诗人抓住爆竹声、饮屠苏酒、贴桃符这三个新年习俗描写了元日时热闹欢乐、喜庆的新年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变法改革充满了信心和积极乐观的情绪。

4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1216 字

+ 加入清单

沈括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著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还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也就在沈括负责汴河水建设时,沈括还负责领导司天监,在任职期间,他先后罢免了六名不学无术的旧历官,不计出身,破格推荐精通天文历算、出身平民的淮南人卫朴进入司天监,主持修订新历的重要工作。沈括和卫朴治学态度认真,对旧历官凭借演算凑数的修历方法非常不满,主张从观测天象入手,以实测结果作为修订历法的根据。为此,沈括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 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北宋时期,阶级矛盾和****都十分尖锐。辽和西夏贵族统治者经常侵扰中原地区,掳掠人口牲畜,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破坏。沈括坚定地站在主战派一边,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于医学方面,尝著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以及《梦溪笔谈》及《补笔谈》中,都有涉猎,如提及秋石之制备,论及四十四种药物之形态、配伍、药理、制剂、采集、生长环境等。其《良方》由后人与苏轼之《医药杂说》合并,成《苏沈良方》,现有多种版本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水浒传作者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福建泉州市,住苏州长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他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水浒传》最受欢迎的版本是贯华堂的版本,即金圣叹的版本(70本)。它的作者是施耐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文化大革命之前,《水浒传》最受欢迎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版,其作者仍然是施耐庵.

同时,在许多关于文学史的论述中,《水浒传》的作权也归因于施耐庵一人.因此,长期以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的观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一直有很多说法,施耐庵写只是其中之一.抛开那些荒谬的说法(比如《水浒传》藜光堂的题目《姚宗镇国藩父编》)不算,明清两代在《水浒传》的版本中,在文人的笔记和目的记录中,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罗贯中写

看郎莹的《七修稿》、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王琦的《续文献通考》、《仓史汇编》、许自昌的《楚斋漫录》、阮葵生的《茶余客话》等书籍,以及钱曾的《也是国书目》的记录.

(二)施耐庵、罗贯中合编

看到高儒《百川书志》的录制,《水浒传》《嘉靖书》(北京图书馆八次残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限期刊的题署,以及容和堂刊的李卓武序、映雪草堂刊的《五湖老人序》、芥子园刊的叙事。.

(3)施耐庵写

以《水浒传》雄飞馆刊本、贯华堂刊本为题号,以及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徐复作的《三家村老委会谈话》、徐树丕的《识小录》、周晖的《金陵琐事》、钱希言的《戏瑕》、刘仕义的《玩易轩新知录》、曹玉科的《过梁山记》、王士珍的《居易记》、金伟的《巾盒说》、梁玉绳的《瞥记》、焦循的《剧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发展壮大和接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艺术地反映了从宋江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落红不是无情物的作者 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是谁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落红不是无情物”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己亥杂诗》,全诗内容为: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是:浩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诗的前两句将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后两句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全诗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想要效忠于国家的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作者是谁 苟利国家生死以是谁的句子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是林则徐,出自他所著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译文

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美丽的湖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湖 美丽的湖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湖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的湖》一文从“静静的湖”、“雨后的湖”两个角度来写湖,描绘出湖的动态美和静态的美,动静结合地表现出湖水的宁静与美丽,表现出作者对湖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美丽的湖》的赏析

《美丽的湖》一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叙述,先总写作者对湖的喜爱,然后分别描绘了湖在静态时的美景与动态时的美景,全面地表现出湖的美丽,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湖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文章的最后,作者总述全文,再次点明“湖是美的”。

《美丽的湖》的原文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怎么整天那么欢乐?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么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枚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雨丝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轰”,礼炮响了,大会就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色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风十里不如你是什么意思?春风十里不如你出处作者介绍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春风十里不如你”这句话好像一夜之间就占据了各大网友的签名榜,而且去年还出了一部由张一山、周冬雨主演的电视剧名字就叫《春风十里不如你》。不过这句话的出处到底是哪么?其实原文是一篇冯唐写的诗,名叫《春》。全文也是非常的简洁,“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虽然这首诗很简单,但是体现出的意境非常讨人喜欢,而且目的也很明确,其实不就是一首情诗么。不过你要是想用这首诗去追妹子的话,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春风十里不如你》

一个人究竟有多少个七年可以用来等待?

小红对秋水说 她没有几个七年了

小红忘不了秋水念《樟树下》的样子

小白忘不了小红敢爱敢恨的样子

秋水和英男之间的感情也好

妖刀最后的结局也罢

忘不了的还是最初喜欢上你时心动的样子

《春风十里》最后的结局走向虽然不尽人意,但好在有一群演技报表的演员让观众对这部戏又爱又恨。

小红和英男是秋水青春中的白玫瑰和红玫瑰,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不管是因为空气中的荷尔蒙气息,还是多年后回忆视角的美好加成,总之慢镜头里所呈现的最初的邂逅自带柔光,于是小红和英男都对秋水一见钟情,一眼万年。

剧的开始秋水没有预想到与任何一个姑娘的故事,而之后,又是确确实实同时爱上了两个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悠闲清静的心情。“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出自于宋代朱熹的《秋月》。朱熹,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

《秋月》原文: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译文: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文学常识知识点:作者作品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爱莲说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爱莲说》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志向,突出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的花草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文学常识:1-6册重要的作品、作者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1-6册重要作品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命的意义》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朱自清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春》(散文)免费资源-打造专业的中学教育资源网站。《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济南的冬天》(散文)《在烈日和暴雨下》(《骆驼祥子》)《龙须沟》(戏剧)

安徒生丹麦作家他的童话有160余篇《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童话)列御寇战国《列子》《两小儿辩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