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霜冻

霜冻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霜冻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霜冻问题。

分享

浏览

6573

文章

157

什么是早霜冻?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霜冻是指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时期发生的霜冻,随着季节的推移,其发生频率逐渐提高,强度加大,在我国中纬度平原地带,早霜冻常发生在秋季,所以也称为秋霜冻,在四川盆地、江南丘陵和武夷山脉以南,早霜冻常发生在12月以后,也叫初冬霜冻。

霜冻在秋、冬、春三季都会出现。早霜冻是指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渡时期发生的霜冻,随着季节的推移,其发生频率逐渐提高,强度加大,在我国中纬度平原地带,早霜冻常发生在秋季,所以也称为秋霜冻,在四川盆地、江南丘陵和武夷山脉以南,早霜冻常发生在12月以后,也叫初冬霜冻。

入秋后的气温随冷空气的频繁入侵而明显降低,尤其是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辐射散热增多,地面和植株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植株体温降至0℃以下时,植株体内细胞会脱水结冰,遭受霜冻危害。通常把秋季第一次发生的霜冻称为初霜冻,因为初霜冻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就使作物受害,所以有农作物“秋季杀手”的称号。

我国地域广阔,初霜冻日出现日期也大不相同。新疆北部、内蒙古及东北北部地区9月中旬出现初霜冻;东北大部、华北北部、西部及西北地区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出现;11月上旬初霜线南移至秦淮一带;11月下旬到达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12月上旬到达南岭;华南中北部初霜冻则在12月下旬到1月中旬之间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被霜冻过的玉米能吃吗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霜冻是指在初秋春末季节里,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温度骤降,当气温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以下时,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的现象。那么被霜冻过的玉米能吃吗?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被霜冻过的玉米不可以吃了。霜冻可能会造成玉米杆内营养成分损害,甚至产生有害有毒物质。

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霜冻能使作物受害,主要是由于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了冰晶,并且冰晶不断地吸收细胞的自由水使冰晶逐渐增大,这就使细胞内水分减少而导致细胞质脱水,使细胞质胶体物质发生凝固和细胞枯萎。在冰晶形成和增大的过程中,对细胞也产生机械压力而导致机械损伤。如果霜冻较轻,农作物还没有死亡,霜冻过后温度逐渐上升,细胞慢慢解冻,还可以恢复生命活动。

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在成熟前对霜冻非常敏感。以玉米为例,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当气温降至0℃时,玉米发生轻度霜冻,叶片最先受害。玉米灌浆的养料主要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受冻后的叶片变得枯黄,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减少。由于养料减少,玉米灌浆缓慢,粒重降低。如果气温降至零下3℃,就会发生严重霜冻,除了大量叶片受害外,穗颈也会受冻死亡。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还切断了茎秆向籽粒传输养料的通道,灌浆被迫停止,常常造成大幅减产。

展开阅读全文

有机花菜怕霜冻吗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有机菜花并不是菜花品种,而是对蔬菜种植环境的要求,不是说长得蓬松的就是有机菜花,紧凑的就不是,而是只要种植环境能达到有机标准,都可以称为有机菜花。那么有机花菜霜冻吗?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有机花菜是怕霜冻的,防治有机花菜冻害应从选用耐寒品种和栽培管理人手。

(1)控氮增磷钾,促根系发育,增强抗寒力。

(2)覆盖保护将秸秆、树叶、谷壳、草木灰等铺在青花菜行间或覆土3-5厘米把心叶盖住。

(3)中耕培土,疏松土壤,提高地温。

(4)控制早薹早花,寒流后及时查苗,注意清沟和培土,解冻时撤施一次草木灰或谷壳灰。

(5)喷洒2新高脂膜粉剂800倍液,必要时可喷洒抗霜素1号和抗霜剂1号。

(6)喷洒植物防冻害药剂护树大将军。

(8)轻微受害的田块可喷洒促丰宝II号800倍液或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出现霜时一定有霜冻吗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平时我们所说的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上凝结成的一种白色小冰晶,又称为“白霜”。那么出现霜时一定有霜冻吗?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有霜不一定出现霜冻,霜与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是一种天气现线,它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的温度低于O摄氏度,空气中的水汽附着在物体上,直接凝华成的白色冰晶。所以,平常有些人把霜的出现说成是“下霜”也是不恰当的。出现霜时植物可能受冻害也可能不受冻害。

霜冻是指在温暖的日子里(日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或以上),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当气温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以下时,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的现象。它所构成的不是天气现象,而是一种生物现象。因此,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这要看当时空气的潮湿程度。但有霜时,却经常伴有程度不同的霜冻。群众又常常将霜冻叫做“暗霜”或“黑霜”。又由于不同作物或同一种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承受低温的能力不同,所以,霜冻产生冻害的程度也就随之各异。

霜冻之所以会造成植物冻害,这是因为当植物体温度降到生物学0摄氏度以下时,植物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水分,细胞由于脱水而导致原生质胶体物质的凝固,同时,冰晶不断增大,也会使细胞遭受机械损伤而受害。如果霜冻较轻,农作物还没有死亡,霜冻过后温度逐渐上升,细胞慢慢解冻,还可以恢复生命活动。若霜冻后,气温急剧上升,细胞间迅速解冻,水分还来不及重新被细胞吸收便大量蒸发,农作物将难以恢复而枯萎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豆角被霜冻了还能吃吗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豆角是蔷薇目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蔬菜。又名豇豆、长豇豆、带豆。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是我国北方广泛栽培的大众化蔬菜之一,其普及程度在各类蔬菜中居第一位。那么豆角被霜冻了还能吃吗?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一般来说霜冻的蔬菜只要没有坏掉,正常的解冻之后是可以考虑吃的。但是如果发现已经坏掉的话,就不能够继续的吃了,如果经常吃一些坏的东西,很容易会引起一些疾病,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中毒。

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在成熟前对霜冻非常敏感。以玉米为例,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质,还会造成减产。当气温降至0℃时,玉米发生轻度霜冻,叶片最先受害。玉米灌浆的养料主要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受冻后的叶片变得枯黄,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减少。由于养料减少,玉米灌浆缓慢,粒重降低。如果气温降至零下3℃,就会发生严重霜冻,除了大量叶片受害外,穗颈也会受冻死亡。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还切断了茎秆向籽粒传输养料的通道,灌浆被迫停止,常常造成大幅减产。初霜冻出现时,如果作物已经成熟收获,即使再严重也不会造成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农业气象学中是指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气温降至零度以下而造成作物受害的现象。出现霜冻时,往往伴有白霜,也可不伴有白霜,不伴有白霜的霜冻被称为“黑霜”或“杀霜”。那么有利于霜冻发生条件是什么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有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一是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二是有冷(O℃以下)的物体。

有寒流经过,遇到在那里的亚热带季风,且寒流的势力较大就会产生霜冻。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霜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酿成的霜冻,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气象学上叫做“平流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气象学上叫做辐射霜冻。

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造成霜冻,这种霜冻称为混合霜冻或平流辐射霜冻,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霜冻。一旦发生这种霜冻,往往降温剧烈,空气干冷,很容易使农作物和园林植物枯萎死亡。所以这类霜冻应特别引起注意,以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火龙果如何防霜冻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喜爱吃火龙果,这种热带水果味道甘甜,越来越受人们喜欢。而且经济价值也非常高,特别适合农村创业种植,种植好的话,一年赚个百八十万都是没问题的。那么火龙果如何防霜冻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火龙果如何防霜冻

1、根据天气预报来做好防御冻害的措施。在霜冻发生频率较高的时段,密切注意当地的长期天气预报的基础上,关注短期天气预告,预测霜冻发生时间和强度,及早采取应急预防措施。

2、覆盖法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可采用稻草、塑料薄膜或遮阳网整株严密覆盖,以减少有效辐射和植株散热,缓和温度下降造成的影响,待气温回升稳定后再撤除。

3、熏烟增温在易发生霜冻的果园,事先在果园四角及中间行间空隙处堆放半干半湿的树叶、锯末、秸秆等,于霜降当晚12时前点燃,熏烟增加果园周围空气温度,防治霜冻发生。或者使用防霜烟雾剂,晚霜来临时,在上风处点燃,烟幕可维持1h左右,可提高果园小气候1~1.5℃。此法防霜冻效果好,而且经济。熏烟方法:测准风向,在防霜地块的上风头,每隔10m左右,挖深30cm左右,直径为90cm左右的小圆坑,下放干草,上堆湿草作为发烟材料。当温度降到4℃以下时点火放烟,烟幕应持续到天亮太阳升起温度回升以后为止。熏烟堆数至少每亩5~6堆,均匀分布在各个方位。草堆高1.5m,底部直径1.5~1.7m,堆草时直插、斜插几根粗木棍,垛完后抽出作透气孔。将易燃物由洞孔置于草堆内部,草堆外部覆盖一层湿草或湿泥。也可采用发烟机剂(3份硝酸铵、8~10份锯末、3份柴油充分混合)。先将瓦楞纸做成直径0.2m,高1~2m的纸筒,将下端口封严,再将硝酸铵、锯末、碎沥青按3:1:6比例混合均匀装入纸筒,用木棍捅实,上口用纸屑封实,存放时防止受潮。

4、喷水增湿在霜冻来临前一天下午5~6时,向火龙果树体喷水,水遇冷凝时放出潜热,增加树体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冷辐射,从而减轻霜冻发生。在水中加入0.3%~0.5%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寒性。

5、灌水降温在低温霜冻来临前多灌水,可提高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热能量和导热率,保护根系,树体内水分充足,可增加预防霜冻效果。经验表明,在预计来霜的前一天进行放水灌溉,能使地温提高1~2℃,防霜效果较好。

6、喷生长调节剂应用乙烯利、靑鲜素、多效唑或植物防寒抗冻液等喷布树体,可增强抗寒性。在本地应用要先作小面积试验,然后再进行推广。

7、秋后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植株体内养分积累多,对增强抗寒能力有一定的作用。秋后增施有机肥如草木灰、火烧土、鸡粪等,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植株抗寒能力。平时多施钾肥也可提高植株抗寒能力。

8、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0倍菌立灭水乳剂或“三喷果面净”高脂膜,以灭病菌、降树温、减蒸发。

9、果园采取生草、覆草、喷灌等对减轻霜冻危害效果也较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芥菜遇到霜冻会死吗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荠菜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蔬菜,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味道十分鲜美,还可清炒、凉拌、涮火锅等。中国的芥菜主要有芥子菜、叶用芥菜、茎用芥菜、薹用芥菜、芽用芥菜和根用芥菜6个类型。那么芥菜遇到霜冻会死吗?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荠菜遇到霜冻是不会被冻死的。芥菜喜冷凉润湿,忌炎热、干旱,稍耐霜冻。适于种子萌发的旬平均温度为25℃。最适于叶片生长的旬平均温度为15℃,最适于食用器官生长的温度为8~15℃,但茎用芥菜和包心芥食用器官的形成要求较低的温度,一般叶用芥菜对温度要求较不严格。

芥菜在除高寒和干旱地区外,在中国不存在分布边界。东至沿海各省,西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至海南省三亚市,北到黑龙江省漠河市。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芥菜栽培。以云林、嘉义、新竹及苗栗等四县栽培最多。

芥菜孕蕾、抽薹、开花结实需要经过低温春化和长日照条件。中国南北各地均以秋播为主,长江流域及西南、华南各地于冬季或次春收获,北方于霜冻前收获。以幼小植株供食用的叶用芥菜在南方可春播或夏播。生长期中遇长日照时较易抽薹,影响食用器官的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经过霜冻的树如何养护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旱,气候变化剧烈,对抗寒性弱和木质化程度低的苗木危害很大,易遭受冻害或造成生理干旱,轻则部分枝条受害,重则全株死亡,从而严重影响了园林植物的健康。那么经过霜冻的树如何养护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经过霜冻的树如何养护

1、花期受冻后,在花托未受害的情况下,喷赤霉素,可以促进单性结实,弥补一定产量损失。

2、实行人工辅助授粉,促进坐果;喷施0.3%硼砂+1%蔗糖液,全面提高坐果率。

3、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养根壮树,促进果实发育,增加单果重,挽回产量。

4、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果树遭受晚霜冻害后,树体衰弱,抵抗力差,容易发生病虫为害。因此,要注意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以尽量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霜冻会对人造成影响吗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霜冻会使作物体内水分发生冻结,破坏作物内部的组织结构,使抗寒力弱的一些作物及发育期,如水稻秧田、果树花期、某些蔬菜等,常常因霜冻而受害,所以,霜冻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那么霜冻会对人造成影响吗?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霜冻是会对人造成影响的,霜冻会影响人体健康,初霜冻的出现,意味着冷空气的到来和大幅度的降温,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防风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对于家中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要随时关注其身体健康,因为大幅度的降温必然会对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带来很大的冲击,甚至还容易引起一些突如其来的急性疾病的产生。

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作物遭受霜冻危害的原因,主要是冻结使细胞脱水引起危害;代谢过程被破坏,原生质结构受损伤以及细胞内冰块的机械损伤[5-6]。作物内部的水分被冻结成冰晶,霜冻过后,气温很快回升,水分蒸发量大,致使植物枯萎而死亡。我国植物霜冻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春霜冻对春季返青生长的越冬作物、早稻、棉花、玉米等春播作物以及茄果类作物的苗期影响极大。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称为终霜冻,春霜冻时间太迟会影响小麦的发育生长,春霜冻来得越迟,势力越强,作物受害就越严重。秋霜冻对迟熟的秋熟作物影响较大。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的秋霜冻往往使作物不能成熟,严重影响产量。华北和长江流域的秋霜冻会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每年秋季出现的第1场霜冻称为初霜冻,也叫秋霜冻,过早地出现秋霜冻对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秋季作物,如玉米、高粱等造成减产、损失较大,秋霜冻来得越早,强度越强,危害越重,损失就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霜冻了青无花果能吃吗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无花果是一种养分价值很高的生果,备受我们的亲睐。无花果果实中富含很多果胶和维生素,果实吸水胀大后,能吸附多种化学物质。食用后能使肠道有害物质被吸附,排出体外,能净化肠道,推进有利菌类增殖,保持正常胆固醇含量,敏捷排出有毒物质。那么霜冻了青无花果能吃吗?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霜冻了的青无花果是不能吃的。无花果没有成熟食用是没有毒的,但是最好是成熟以后食用。选择变软成熟的,因为未成熟的无花果容易对口腔表皮产生刺激,引起不适。有的人可能出现口腔红肿

没有熟透的无花果是不能吃的,未成熟果实的乳浆中含有补骨脂素、佛柑内酯等活性成分,其成熟果实的果汁中可提取一种芳香物质苯甲醛,二者都具有防癌抗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可以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延缓移植性腺癌、淋巴肉瘤的发展,促使其退化,并对正常细胞不会产生毒害。

无花果成熟才能吃,无花果是很健康的水果,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买来一些新鲜的无花果来尝尝,味道最好了。

无花果含有的营养最高了,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物质最多,无花果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帮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促进食欲,又因其含有多种脂类,故具有润肠通便的效果。无花果所含的脂肪酶、水解酶等有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的功能,可减少脂肪在血管内的沉积,进而起到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无花果有抗炎消肿之功,可利咽消肿。

展开阅读全文

霜冻时怎么保护农作物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霜降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而霜降节气期间发生的霜冻农作物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而霜冻又有早霜和晚霜区别,而霜降时期是天气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的过渡时期。那么霜冻时怎么保护农作物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霜冻时保护农作物的方法:

一、农业防霜法

培育抗寒品种,要根据当地的霜冻发生规律及无霜期长短,合理安排种植作物品种,防止贪青晚熟。加强田间管理。如棉花通过整枝化控等措施,能促进生长发育,促早熟,早摘多收霜前花。

二、物理防霜法

1、灌溉法,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霜方法。通过向田间灌水,能使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增大,并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减少辐射散热。实践证明,灌水的田块作物叶面温度在夜间比不灌水的提高1-2摄氏度。防霜的效果以灌溉的当天或次日为好。最好的时机在冷空气刚过风静下来而霜冻尚未发生时进行灌溉。

2、烟熏法,一般在霜冻即将发生时点燃发烟物,使烟堆放热,烟雾成幕,有降低热辐射减慢降温和增加植株间温度的作用,可选用易发烟的柴草。此法可使株间温度提高0.5-2摄氏度。用化学药剂发烟防霜,比用柴草省工而经济,效果也好,但应选择对人和作物无害的药物材料。

3、覆盖法,此法适用于小面积作物防霜。可用草帘、席子、泥钵、塑料布、草木灰覆盖在蔬菜等作物上,使地面田间的热量不易散失,延迟收获期。

展开阅读全文

南方草莓如何防霜冻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冬季大棚草莓因为能在春节前后上市,所以往往价格较高,效益较好。但因为冬季气温低,棚内温湿度较难控制,往往导致草莓移栽后成活率不高,后期开花坐果少,畸形果较多,病害多,直接影响到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而影响最终效益。那么南方草莓如何防霜冻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南方草莓如何防霜冻

一、熏烟防霜冻。对于核桃相对集中地区,根据风向、地势及果园面积,在3月下旬收集秸秆、枯枝、落叶,最上面用土覆盖,留出点火口及出烟口,制作烟草堆,每亩果园设烟堆5—7个。根据气象预报的降温时间,最低温度0℃以上适当熏烟;最低温度0℃---5℃时,大量熏烟,烟量要充足,保持时间在5—6小时;点烟时间:降温前1-2小时或温度下降至5℃时即可点火发烟预防。

二、灌水、覆草、培土。“倒春寒”来临前3—5天,幼园和苗圃地通过灌水起到降低土壤温度,推迟芽体萌发,达到预防目的;如灌水困难可以改为浇肥水。地面覆草或树盘培土,均能起保温保湿作用。果树开花前如遇寒流,在寒流前浇水,降低地温,使果树生长减缓,可延迟开花2-3天。

三、喷水、喷防冻剂。在霜冻发生前傍晚或者霜冻后的早晨,及时喷水一次,最好是喷雾0.3—0.5%的盐水、糖水、磷酸二氢钾溶液,能够减轻霜冻危害;西北大学杨旭武教授研发的协同钙抗霜冻产品兑水500倍,在霜冻发生前一天树体喷雾,有明显的抗霜冻效果。

四、其他方法。霜冻发生时,小范围果园或者苗圃采用大功率鼓风机驱散冷空气;霜冻发生前2-3小时,使用小型加热器提高空气温度;霜冻发生前根据地势放置新型智能烟雾发生机,当温度下降到0℃以下或设定温度时,烟雾机自动启动发烟,达到抗霜冻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给大棚升温防霜冻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冬季蔬菜大棚生产活动,需要面对低温寒流天气的影响,一旦防寒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蔬菜减产甚至全面绝产的悲惨事故。因此,冬季蔬菜大棚必须做好保温防寒措施。那么如何给大棚升温霜冻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大棚升温防霜冻的方法:

1、控制氮肥的用量。在大棚蔬菜幼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忌偏施氮肥,以免植株生长幼嫩,抗寒力差。追肥要早,以促进菜苗健壮。低温前不施速效氮肥,宜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1—2次。

2、施肥注意。抓住晴和天气,用牛、猪粪或堆肥等暖性家肥每667平方米2000—3000公斤,施于菜蔸根际处,即可提高土温2—3度。

3、培土保温。封冻前结合中耕、把锄碎的泥土部于大棚蔬菜根标处,既可疏松土壤,又可直接保护根系,但中耕深度以7—8厘米为佳。

4、薰烟。用杂草、秸秆、枯枝落叶等堆积成堆,除点火处外,其余用干细黄泥轻轻压实,霜冻来临前,在上风头点火处发火薰烟,如出明火,再用细土压封,这样既可驱散寒流侵袭,又可积制火土肥。

5、喷射。石油抑蒸剂在寒流来临前3—4天,选晴天对植株喷30—40倍的石油抑蒸剂,即能在叶片上形成一层看不见的防寒薄膜,有利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保护蔬菜体温和防寒。

6、泼粪。冰冻前,每667平方米用稀薄的粪水400—500公斤,泼于菜土上即可减轻菜土结冻程度,降低冻害。

7、冬灌。寒流侵袭前1—2天,趁天气晴朗进行浇灌;冻后浇灌,一定要注意在寒流过后,天气确实回暖,土温上升到2—3度,土壤和蔬菜已解冻时方可进行,否则,会加重冻害。冬灌要浇足浇透,田间水最好当天能渗完。浇灌后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松土保温。

8、覆盖。在冻前的下午,用稻草等覆盖畦上或蔬菜上,但覆盖的稻草应稀稀拉拉,切不可将蔬菜全部盖住,以免影响光合作用。每667平方米盖稻草给100公斤为宜。

9、撒灰。在低温冻害来临前,在蔬菜上撒一层薄谷灰或草木灰,或在蔬菜行间撒草木灰或火土灰每667平方米1000公斤,既能防寒防冻,又能增加肥料,还对十字花冬蔬菜的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0、假设取暖设备。可以使用煤炉或电暖气设施对大棚内部进行临时加温,防治低温寒流形成蔬菜冻害,切忌做好排烟和防水防电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霜冻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秋季的到来,冷空气逐渐影响我国大部,一些北地区开始出现了霜冻天气。农民朋友都知道,霜冻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其常会影响会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的品质,严重的还会导致大幅减产。那么什么是霜冻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它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有霜冻时并不一定是霜。

根据霜冻发生的季节不同,可分为春霜冻和秋霜冻二种:

1、春霜冻又称晚霜冻,也就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随看温度的升高,晚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强度也减弱,但是发生得越晚,对作物的危害也就越大。

2、秋霜冻又称早霜冻,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露地蔬菜还未收获时发生的霜冻。随着季节推移,秋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提高,强度也加大。

此外,霜冻一般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混合霜冻。

平流霜冻: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酿成的霜冻,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气象学上叫做“平流霜冻”。

辐射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气象学上叫做辐射霜冻。

混合霜冻: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造成霜冻,这种霜冻称为混合霜冻或平流辐射霜冻,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霜冻。一旦发生这种霜冻,往往降温剧烈,空气干冷,很容易使农作物和园林植物枯萎死亡。所以这类霜冻应特别引起注意,以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霜冻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霜冻一直是人们很不喜欢的的一种节气气象,霜冻的时候,总是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伤害,也会影响到农村里每家每户的经济状况。那么霜冻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霜冻产生的条件:

霜冻是指在一年的温暖时期里,土壤表面和植株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死亡的温度。因此霜冻发生时,近地层的气温一般可以在0度以下;也可在0度以上、5度以下的范围内。有霜冻发生时,不一定有白色冰晶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地方把它叫作暗霜。有寒流经过,遇到在那里的亚热带季风,且寒流的势力较大就会产生霜冻。

霜冻的类型介绍:

按霜冻出现的季节,可分为春霜冻(晚霜冻)和秋霜冻(早霜冻)。春霜冻是指春季出现的霜冻,又称晚霜冻;秋霜冻就是秋季出现的霜冻,也成早霜冻。

根据霜冻发生的不同天气条件等,又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3种类型。平流霜冻是指北方冷空气向南侵袭降温引起的霜冻。这种霜冻发生时,风力强劲,空气扰动较甚,上下层空气容易混合,地面温度常高于气温,地面不易结霜。辐射霜冻指因夜间地面辐射放热,使地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而形成的霜冻。通常发生在辐射很强的晴朗无风的夜晚。出现辐射霜冻时,地表温度低于近地层空气温度。平流辐射霜冻,又称“混合霜冻”,北方冷空气入侵,引起气温急剧下降,随后夜间辐射冷却形成的霜冻,我国春、秋季出现的霜冻多属这种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什么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天气预报符号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那么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什么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霜冻在秋、冬、春三季都会出现。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它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有霜冻时并不一定是霜。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叫初霜冻,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叫终霜冻,初终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都较大--符号像字母U,只是下面是直角的。

霜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酿成的霜冻,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气象学上叫做“平流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气象学上叫做辐射霜冻。

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造成霜冻,这种霜冻称为混合霜冻或平流辐射霜冻,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霜冻。一旦发生这种霜冻,往往降温剧烈,空气干冷,很容易使农作物和园林植物枯萎死亡。所以这类霜冻应特别引起注意,以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霜冻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入秋后的气温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入侵而明显降低,尤其是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辐射散热增多,地面和植株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植株体温降至0℃以下时,植株体内细胞会脱水结冰,遭受霜冻危害。那么霜冻对动物有哪些影响呢?冻害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

霜冻的形成:

霜是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冷平流或地面辐射冷却影响而降到霜点以下,所含水汽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或近地面部分物体上凝华而成的冰晶。霜冻是在春、秋转换季节时,夜晚近地面气温短时间降到0℃以下,致使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低温冷害现象。霜与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霜不一定会出现霜冻,出现霜冻时,往往伴有白霜,有时不伴白霜,这种不伴白霜的“霜冻”,青海俗称“黑霜”,其实是低温冷害。

霜冻对动物的影响:

发生霜冻动物会因低温而受到伤害,如冻疮或冻死。尤其对那些喜温动物而言,在低温条件下,ATP会减少,酶活性会大大降低。酶系统紊乱导致动物各种生理功能降低,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受到破坏,从而导致机体死亡。如果温度在冰点以下,会使动物体内形成冰晶,使原生质膜发生破裂和使蛋白质失活与变性。极端低温对动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体液的冰冻和结晶,使原生质受到机械损伤,蛋白质脱水变性。

展开阅读全文

形成霜冻的原因及类型有哪些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秋季的到来,冷空气逐渐影响我国大部,一些北地区开始出现了霜冻天气。农民朋友都知道,霜冻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其常会影响会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的品质,严重的还会导致大幅减产。那么形成霜冻的原因类型有哪些呢?

霜冻是什么意思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形成霜冻的原因是什么

霜冻的形成原因有三:其一是平流霜冻。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入侵而降温至0℃或0℃以下,导致霜冻形成,这种霜冻侵袭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其二辐射霜冻。晴朗无风或有微风的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或近地物体的温度降到0℃或0℃以下,导致霜冻形成,这种霜冻发生的范围相对小些。其三是平流辐射霜冻。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发生的霜冻。这种霜冻影响比较严重。另外,还有一种局部地区产生的洼地(谷地)霜。夜间,近地层空气冷却,坡地的冷空气下滑堆积于洼地或谷地而形成霜,多于秋季出现。这与“霜打洼地”的青海农谚相一致。

霜冻的分类

1、秋霜冻又称早霜冻,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露地蔬菜还未收获时发生的霜冻。随着季节推移,秋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提高,强度也加大。

2、春霜冻又称晚霜冻,也就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随看温度的升高,晚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强度也减弱,但是发生得越晚,对作物的危害也就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霜与霜冻有哪些主要区别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入秋后,气温随冷空气的频繁入侵而明显降低,尤其是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辐射散热增多,地面和植株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当植株体温降至0℃以下时,植株体内细胞就会脱水结冰,遭受霜冻危害,下在来看看霜与霜冻有哪些主要区别吧?

霜冻是什么

温度低于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霜冻与霜的区别

霜和霜冻是秋冬季节的天气现象。霜是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即气层中地物表面温度或地面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所含水汽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一些传热性能不好的物体上凝华成的白色冰晶。其结构松散。一般在冷季夜间到清晨的一段时间内形成。形成时多为静风。霜在洞穴里、冰川的裂缝口和雪面上有时也会出现。在我国四季分明的中纬度地区,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正是冬季开始前和结束后的时间,夜间的气温一般能降低0℃以下。在晴朗的夜间,因为无云,地面热量散发很快,在前半夜由于地面白天储存热量较多,气温一般不易降到0℃以下。特别是到了后半夜和黎明前,地面散发的热量已很多,而获得大气辐射补偿的热量很少,气温下降很快,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着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

霜冻多在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摄氏零度,夜间气温短时间降至零度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既农业气象学中是指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附近的气温降至零度以下而造成作物受害的现象。出现霜冻时,往往伴有白霜,也可不伴有白霜,不伴有白霜的霜冻被称为“黑霜”或“杀霜”。晴朗无风的夜晚,因辐射冷却形成的霜冻称为“辐射霜冻”。冷空气入侵形成的霜冻称为“平流霜冻”。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霜冻称为“平流辐射霜冻”。无论何种霜冻出现,都会给作物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