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战

海战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海战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海战问题。

分享

浏览

2852

文章

31

屯门海战明朝将敌人赶走战况惨烈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屯门海战明朝敌人赶走

我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非常惨烈的近代史,因为在19世纪可以说一直处于战争之中,被外国列强所侵略。但是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发生在清朝,早在明朝的时候就有西方国家想要侵略我国的领土,但是明朝那时候统治者是非常开明的,也会向西方国家借鉴一些知识,而清朝统治者因为固步自封,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明朝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战役叫屯门之战,这个战役是明朝和葡萄牙之间的战争,也就是在15世纪的时候,葡萄牙就是西方第一个崛起的国家,那时候他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殖民地,同时,他也想要在大明王朝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殖民地到。在1954年,在明朝的广东地区就出现了葡萄牙人的踪迹,那时候葡萄牙人依靠暴力的手段在广州进行掠夺,殖民之后也就与明朝发生了军事冲突。

后来在1758年,葡萄牙的殖民者率领着军队抵达了屯门,并且私自在屯门修筑炮台,并没有得到明政府的认可,并且他们还驱赶明朝的商船。让手下人烧杀抢掠,蹂躏明朝的妇女,犯下了滔天罪行,之后,明朝统治者也是很生气,于是就派出汪宏前往收复屯门,并且驱逐葡萄牙。这场战役故事打了一年之久,在战役前期的时候,明军是一直战败的,后来汪宏战术灵活运用才得以产生,最终葡萄牙殖民者被赶走。

在这场战役中,明朝是吸取了很多教训,那时候并不是明朝实力不够,而是他们并不了解葡萄牙的军队。也就是在这场战役之后,明朝开始反思,而后。明朝统治者已经加强了对海防的管理,并且开始重用先进的火器。

展开阅读全文

在战争中历史上最大的海战

全文共 1947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自出现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那么你们又知道在战争中历史上最大的海战是哪个吗,不知道的就让小编告诉你!

在战争中历史上最大的海战可谓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就是莱特湾海战

二战后期,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军阀为打通本土与东南亚所虏夺的资源区联系,倾尽全部家当,使尽海军的全部力量,孤注一掷,进行一次海上大决战。其实,此时日本海军的力量根本不具备决战的条件,胜算率几乎是零,充其量只不过是日本海军在彻底失败之前的一次冒险挣扎,只不过加速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此次海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如下:

美方:航空母舰17艘、护卫航空母舰18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24艘、驱逐舰141艘、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187艘、舰载飞机约1500架、官兵58000余人。

日方:航空母舰4艘、战列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34艘、鱼雷、潜艇25艘、舰载飞机约200架(另有驻菲律宾、台湾的陆基飞机约500架)、官兵25000余人。

从1943年10月太平洋美军釆用越岛战术,发动对日反攻开始,只一年时间,美军便越洋万里,相继占领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逼向菲律宾。1944年10月20日,美军出动200余艘各种战舰和1500余架舰载飞机,掩护地面部队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揭开了菲律宾战役的战幕。

1944年10月23日,栗田中央编队由新加坡启航,向莱特湾进发。途经巴拉望海暗礁时,栗田肮队突然遭遇2艘美国潜艇攻击,不到半小时,日军就有两艘巡洋舰被击沉,一艘负重伤,失去战斗力。差不多同时,日军南编队也小受挫折,一群美国巡逻机无意中发现了西村舰队和志摩舰队,并发动攻击,击伤西村舰队的2艘战列舰。

经过这两场前哨战,美军基本弄清了日军兵力和部署,决定将计就计,把舰队分为两支:一支以16艘航空母舰为主,由绰号“蛮牛”的哈尔西中将指挥,迎战栗田率领的日军中央编队,封锁圣贝纳迪诺海峡;另一支以6艘战列舰为主,包括8艘巡洋舰和60艘驱逐舰,由金恺德海军中将指挥,负责掩护泊在莱特湾内的美国运输船队,封锁苏里高海峡,迎战日军南编队。

10月25日,西村舰队乘黑夜偷偷进入苏里高海峡,向东急进。不料美军早有准备。金恺德中将指挥美军大小战舰沿20公里宽的海峡航道重重设伏。美军以39艘小鱼雷艇出击,冲乱日军阵形。28艘美军驱逐舰分左右两支,借海峡掩护,用车轮战术,连续发射鱼雷,攻击日舰。火光闪耀处,西村舰队的旗舰“山城”号首先中雷。紧接着,“扶桑”号战列舰同时被两枚鱼雷击中,又引爆弹药舱,被炸成两截,沉入海峡。待西村不顾牺牲,率舰队残余冲至海峡东岀口时,又陷入10余艘美军重型战舰的弧形火力圈中。美军舰炮排山倒海般把一吨重的炮弹频频射向日舰。未及天明,西村舰队全军覆没。待志摩率分舰队不知死活地尾随西村舰队进入海峡时,眼见一路尽是燃烧的日军舰艇残骸,惊恐万状,赶紧下令舰队转向,逃出苏里高海峡。美军乘势追击,又击沉志摩舰队3艘战列舰。

在苏里高海峡西出口以北,栗田中央编队主力刚刚逃脱美军潜艇追击,惊魂未定,又在锡布延海遭到哈尔西舰载飞机的攻击,损失了巨型战舰“武藏”号,吓得仓皇西撤。这时,从日本本土南下的小泽舰队,沿吕宋岛东岸南下莱特湾,乘机出动舰载飞机偷袭哈尔西舰队。“蛮牛”哈尔西勃然大怒,丢开西逃的栗田舰队,率部掉头北上,直扑小泽舰队。小泽见哈尔西上钩,急率日军北编队匆匆北撤,哈尔西穷追不舍。10月25日,美军舰载飞机在吕宋岛东北恩加诺角追上小洋舰队,狂轰滥炸,很快击沉小泽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和1艘巡洋舰。

栗田率日军中央编队24日黄昏西撤不久,闻报哈尔西舰队因追击小泽舰队,远远离开莱特湾,认为日军还有机会杀进莱特湾,挽回败局,便下令舰队掉头东返,乘黑夜高速航渡圣贝纳迪诺海峡。黎明时分,栗田舰队成功地闯入莱特湾北部。日军排水量达6.8万吨的“大和”号巨型战列舰,第一次有机会启动460毫米的大口径舰炮,轰击泊在莱特湾的美国运输船。美军措手不及,赶紧调驱逐舰和巡洋舰奋勇阻击,掩护运输船队逃命,同时呼叫哈尔西舰队赶紧回援。混战一阵,栗田恐哈尔西的航空母舰部队回援,率领刚占上风的日本舰队匆匆撤离莱特湾,沿圣贝纳迪诺海峡西去。待哈尔西舰队开回莱特湾时,栗田舰队早已远遁。莱特湾海战至此落幕。

在三天的混战中,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2艘为护航航母)、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飞机100余架、伤亡人数3000余人。另有6艘航母、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飞机500余架、人员伤亡1万余人。

莱特湾决战显示,美国海军不但在数量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而且在技术、战术、指挥、士气等领域也稳稳占据了优势。莱特湾决战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基本解体,无力再与美军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

全文共 1856 字

+ 加入清单

海战虽然和陆战不同,但是它拥有同样的惨烈和光荣。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莱特湾大海战。

从作战地域来看,南北长1000海里,东西宽600海里。从作战时间来讲,持续三天四夜。从作战方式来说,海战,空战,潜艇战,无所不及。从投入兵力来看,双方参战军舰多达五百余艘,飞机数千架。从损失来讲,战沉军舰32艘,排水量34.2万吨。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堪称世界海战之最。

进入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战局日趋恶化。为此日军大本营调整战略部署,制订了保卫内防御圈的捷号作战计划,该计划下设四个子计划,菲律宾地区为捷一号,台湾琉球为捷二号,日本本州诸岛为捷三号,北海道和千岛群岛为捷四号。整个计划企图是集中所有能动用的军舰和飞机,尽最后努力粉碎美军的进攻。捷一号计划的兵力编成是陆军成立由山下奉文任司令的第14方面军,共辖有9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3个独立旅,共约二十七万人,负责菲律宾陆上防御。海军参战兵力有三支舰队,一是驻泊在新加坡的由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第一游击舰队,二是驻泊在琉球奄美岛的由志摩清英中将指挥的第二游击舰队,三是驻泊在本土濑户内海的由小泽治三郎指挥的机动舰队。航空兵力由陆军第4航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组成。其中第4航空军1944年9月的实际兵力是飞机545架,其中只有半数飞机还可以使用。海军航空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大西泷次郎为司令的驻菲律宾的第一航空队约400架飞机,二是以福留繁为司令的驻台湾的第二航空队约300架飞机。这一计划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海军的作战。陆军起先反对海军将残存的所有军舰投入作战,担心如果失败,日本本土将再没有军舰来保卫。但海军认为如果菲律宾失守,联合舰队将被分割在本土和新加坡两处,即使舰队能幸存下来,在本土的军舰得不到燃油供应,在新加坡的军舰得不到弹药供应,存在也毫无意义。所以海军强烈要求利用这个最后机会,拼死一战。计划最终获得天皇批准。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大将考虑到日军优秀的飞行员在战争中几乎损失殆尽,现在日军的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实在太弱,便决定将航空母舰执行诱敌任务,而让战列舰巡洋舰担任主攻。丰田相信日军的航空母舰对于以勇猛著称的美军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而言,是最具有诱惑力的。这样就能使捷一号计划更多几分成功的把握。整个计划是典型的武士道精神的充分体现,只字未提舰队撤退的方案和路线,尤其是航母舰队更是没有打算生还。

美军从1944年6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撕开了日军的战略防御体系,菲律宾,台湾,琉球,乃至日本本土都暴露在美军进攻的矛头下。这时候美军的高层将领对下一个进攻目标发生了分歧。美国海军部长金和中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主张进攻台湾,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则坚持先进攻菲律宾,双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休。7月26日,罗斯福总统前往珍珠港,在听取了双方的观点后,表示支持麦克阿瑟的意见,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总统的意见制订进攻菲律宾的计划,预定于12月20日发起进攻。

为确保作战成功,美军决定先对日军航空兵基地进行全面压制,这一任务由太平洋舰队来执行。这支舰队由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轮流执掌帅印,当一人在前线指挥时,另一人则在珍珠港休整并酝酿下一次战役。为干扰日军的情报分析,这支舰队由哈尔西指挥时称为第三舰队,在斯普鲁恩斯率领下则改称第五舰队。

9月6日至12日,第三舰队的第38特混舰队对帛琉群岛、雅浦群岛、棉兰老岛、吕宋岛上的日军机场进行了连续六天多达2400架次的猛烈轰炸,给这些岛屿上的日军飞机和机场造成了很大损失。哈尔西通过这次空袭,敏锐地察觉到日军在菲律宾中部地区的防御极为薄弱,便大胆建议取消原定在帛琉群岛和雅浦群岛的登陆,集中兵力直接在菲律宾中部登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采纳他的建议,取消了在帛琉群岛和雅浦群岛的登陆。由西南太平洋战区和中太平洋战区组成联合部队,提前两个月于1944年10月20日在菲律宾莱特岛实施登陆。美军的登陆部队是西南太平洋战区所属的第6集团军,共有4个师约17万人。海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七舰队,由金凯德中将任司令,主要担负对登陆舰队的对空、对潜警戒,并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二是哈尔西的第三舰队,负责对整个登陆部队的掩护。在登陆开始前的任务是压制周围岛屿上的日军航空兵,登陆开始后负责消灭来增援的日军舰队。这两支舰队合计有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登陆船、运输船及后勤辅助船共592艘,舰载机近2000架。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海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海战是哪一次?

全文共 467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惨烈的一次海战,那就不得不从1939年11月21号,德国的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莱比锡”号以及“科隆”号巡洋舰以及三艘驱逐舰驶入冰岛区域的法罗群岛水域开始说起了。这次德国海军的出击,格奈森瑙号与沙恩霍斯特号两艘军舰合力将英国的拉瓦尔品第号辅助巡洋舰给击沉。从这次战斗开始便引出了一些列的连锁反应。

1940年1月,沙恩霍斯特号前往波罗的海进行火炮射击训练。同年2月7日,它返回威廉港准备前往北海作战。4月7日,它与格奈森瑙号一起驶离威廉港,担任入侵挪威纳尔维克和特隆赫姆部队的主要掩护兵力。6月4日,两舰在“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4艘驱逐的陪同下,在挪威的哈尔斯塔附近向盟国海军部队和运输船队发动了攻击,击沉盟国油船和运兵船(19500吨)各1艘。6月8日16时45分,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发现了英航空母舰“光荣”号,沙恩霍斯特号遂即开火。经过一番火力交锋,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击沉“光荣”号和2艘担任护航的驱逐舰。在战斗中,沙恩霍斯特号遭受重创,随后入坞进行为期6个月的修理工作。

从1940年12月28日至1941年3月22日,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连续数次驶入大西洋进行破交活动。1941年2月22日,在纽芬兰以东约500海里处,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发现了一支西行的空载运输船队,并击沉其中4艘运输船,总计25784吨。3月15日,两舰截获了几艘油船。格奈森瑙号俘获了3艘船只,计20139吨,并击沉了第4艘。16日,两舰发现了一些掉队的运输船只,沙恩霍斯特号击沉其中6艘,计35088吨,格奈森瑙号击沉7艘,计26693吨。22日,这2艘战列巡洋舰驶入德占法国港口布勒斯特。

两舰在布勒斯特虎视大西洋,成了英国皇家海军的眼中钉、肉中刺,遂频频出动飞机对两舰进行持续不断的空袭,并使用了227公斤穿甲弹。

1941年7月24日,皇家空军派出数个中队的B-17和B-24轰炸机进行轰炸。沙恩霍斯特号中5颗炸弹,遭重伤后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修理。

这年12月11日,德、意向美国宣战。慑于盟国海军的庞大实力,纳粹海军意识到再用水面舰只在大西洋上进行破交战已非上策,希特勒也不想冒险派大型军舰进行大西洋伤战,因为这些大舰对挪威的防御犹为重要。为此,德国海军司令部命令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在水面舰艇和航空兵力的密切配合下,穿过多佛尔海峡,返回了德国本土。

在格奈森瑙号检修期间,希特勒对德国大型军舰的战果极为不满,这年年底,他气急败坏地扬言要拆毁德国所有的大型军舰和巡洋舰。格奈森瑙号的检修和改装随之停止,检修用的材料被转用于其他急需工程。1943年2月2日,邓尼茨下令搁置德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此后,格奈森瑙号上的火炮和装备也被陆续拆除了。

1943年下半年,德国在苏联已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盟国前往苏联摩尔曼斯克的护航运输队又重新恢复。为了切断这条海上补给线。

1943年12月22日,一架德军的侦察机在北海上空发现了由英国舰队护航的编号为JW.55B-19的商船队。海军元帅邓尼茨通过无线电报向前线指挥作战的海军少将埃里希.贝下达了作战命令;“敌人试图通过为俄国人提供粮食和武器的重要商船队为我们的东线圣战增加困难。为此,我们必须向我们的东线部队提供帮助。我们寄希望于‘沙恩霍斯特’号上的无敌重炮群。我相信你们的进攻意志。”并称:“一旦英军主力出现,便立即撤出战斗。”

英军方面在挪威海域配备了以3艘巡洋舰为主力的“1号战斗编队”,但它们对德舰构不成严重威胁。德舰真正的克星是没有列入编队、在危急时刻不知去向的英国战列舰“约克公爵”号。它配备的10门356毫米的火炮足以对付“沙恩霍斯特”号上的9门280毫米的加农炮。对德国元帅邓尼茨此次下赌注最不利的一个因素是,英国方面已经破获了敌人的通信密码。1941年5月,一支英国舰队在格陵兰岛附近将德国的U110号潜艇逼出水面。英国人在潜艇的电报柜中找到了密码电报。英国几百名数学专家利用这些电报顺利破译了德军使用的“恩尼格马”密码系统。从此,英国人可以接收和破译德军总部发往舰船的大部分电报内容。“沙恩霍斯特”号刚一出动,英国方面就已获得了准确的情报。英军战列舰“约克公爵”号和它的姊妹舰组成“2号战斗编队”向挪威海域全速前进。舰上官兵都意识到,这是全歼德国海军的重要一役,也许是二战结束前与德军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此时,英国海军已稳操胜券。

掩护Jw—55—B 护航运输队东进的“1号战斗编队”伯内特巡洋舰舰队雷达发现目标,距离15.5海里,方位75°。1分钟后“贝尔法斯特”号向“约克公爵”号拍发了发现敌舰的紧急电报。根据目标的航向和航速,Jw—55—B护航运输队迅速改向东南行驶,伯内特仍向东北航进,插到了Jw—55—B 和德舰之间。

26日7时30分,德国舰队驶抵熊岛东南约40海里洋面,“沙恩霍斯特”号在航行中雷达损坏,成为了一只冰海的瞎蝙蝠,为英国战舰的提供了极佳的机会,“沙恩霍斯特”号没有找到护航运输队,遂掉头南下。9时许,英国“1号战斗编队”拦住了去路,并遭到首次攻击,沙恩霍斯特号被命中2发炮弹。9时40分,德舰再次北进,去搜索护航运输队。12时20分,沙恩霍斯特号发现英舰。双方进行了短暂的交火,沙恩霍斯特号被命数发炮弹。此时,海军少将埃里希.贝犯了一个致命的判断性错误。二战史学家至今也不能理解,德军指挥官为什么误认为英军巡洋舰的炮火是从与德舰实力相当的一艘战列舰上发出的。为保存实力,埃里希.贝紧急下令撤出战斗。14时30分,德国下达返航命令。“沙恩霍斯特”号随即转向到155”,航速增至28节。回程不到200海里,20时许,它就可以返抵挪威侮岸,于夜间进入阿尔滕峡湾。这是德舰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因为以“约克公爵”号为旗舰的英军“2号战斗编队”的炮口正在迎接它的到来。

英国“1号战斗编队”不断向“2号战斗编队”“约克公爵”号报告着德舰的位置。英国弗雷泽海军上将不用打破无线电静默,就能在海图上准确无误地找到德舰。16时17分钟,雷达兵果然在20”方位发现了“沙恩霍斯特”号,距离22海里。而“沙恩霍斯特”号因为雷达损坏,正在黑夜中摸索前进,3座炮塔均处于静止状态,完全没有意识到前方英舰的存在。此时沙恩霍斯特号正在挪威海岸以北70海里处向东高速前进;在它的北面大约10海里处是英国的巡洋舰队(3艘巡洋舰),正与沙恩霍斯特号向东平行航行;在沙恩霍斯特号的舰尾偏南方向是英国“约克公爵”号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英舰正在对沙恩霍斯特号形成包围之势。

下午四时五十四分,一颗照明弹从皇家海军轻巡洋舰贝尔法斯特号上呼啸着钻入夜空,转瞬间漆黑的天空变得如同白昼一般,孤独的沙恩霍斯特号在茫茫大海上露出了它巍峨的身躯。许多从未见识过沙恩霍斯特号威颜的英国水兵不禁啧啧称奇。而沙恩霍斯特号官兵也仿佛魔法般地一下子涌到了甲板上。“准备战斗!”拜中将声嘶力竭地咆哮道。身陷绝境的他知道此时此刻只有虎口拔牙般地拼命了。素质优良的德国水兵们在战斗警报声中快速进入战位,只等那决定生死的时刻到来。

当两舰的距离只剩下14海里时,弗雷泽庄严地命令开炮。英国炮手好像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不等司令官的话音落地,一发356毫米炮弹已经向德舰射来,双方旋即转入了最重量级的死拼。

沙恩霍斯特号此时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比它更奘更猛的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只有背水一战消灭这艘皇家海军的新型战列舰才有可能改变自己垂死的命运。于是280毫米巨炮直指约舰。首先被对手击中的正是约舰,此时交战双方的作战经验与技术显得格外重要。沙恩霍斯特号还击的炮火准确命中了约舰的桅杆,这使得英舰队上下吓出了一身冷汗,但是至今也无人清楚,为什么这发炮弹没有炸开?只是将约舰桅杆上的雷达天线砸断。一名英勇的英国军官顶着狂风冒死攀上桅杆将天线修好。而沙恩霍斯特号趁机赶快逃跑。

双方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尽管沙恩霍斯特号具备航速上的优势,可是仍然无法逃脱约舰火炮的射程。356毫米巨炮炮弹不断地在沙恩霍斯特号周围爆炸,被击起的水柱将沙恩霍斯特号牢牢罩住。沙恩霍斯特号自然不会坐以待毙,280毫米巨炮对约舰还以颜色。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最激烈的海战之一,交战双方中的任何一次准确的命中都可以导致对手的彻底毁灭。

英舰的立世之本是更为有力的炮火及更为强壮的舰体;而德舰所能依赖的是更高的机动性能和日尔曼士兵高超的战斗技能。到1943年为止,他们已经成功地两次命中英舰诺福克号、一次击中约克公爵号。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素有优良传统的皇家海军愈发表现出骁勇善战的本色,英舰队上下都明白今天将是改变历史的一天。

一发紧似一发的炮弹向着沙恩霍斯特号冲去,突然从沙恩霍斯特号上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接着一团浓密的黑烟从沙恩霍斯特号舰艏的主炮炮台上腾起,并在几十米的高空中幻化为明亮的橙色火光。沙恩霍斯特号终于被击中了!

英舰官兵深受鼓舞,命中率也不断升高。又一发炮弹准确地击中沙恩霍斯特号舰艏的另一个主炮炮台,第三发炮弹则击中了沙恩霍斯特号位于吃水线上的锅炉房,炮弹击穿了一根通向轮机的重要的蒸汽管道。沙恩霍斯特号的航速一下子从30节降到了10节。面色铁青的拜中将望了望同样面色铁青的欣策,然后一边命令轮机兵进行紧急抢修,一边准备给邓尼茨及元首发电。他的电文如下:“只要我们还有最后一发炮弹,我们都将坚持战斗!”这句带有悲观色彩的电文传达了一个准确的讯息,即拜与欣策的要实现他们的老上级雷德尔元帅的誓言:“或是全体官兵众志成城夺取胜利;或是高高扬起战棋没入大洋。”欣策舰长更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沙恩霍斯特号作为帝国海军的象征始终被荣誉伴随着,作为沙恩霍斯特号最后的一任舰长,他要将这一传统推向极至。

4艘英国驱逐舰将鱼雷一条条地投入冰冷的海洋,远处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沙恩霍斯特号燃起的大火照亮了天空,这艘巨舰如今已是伤痕累累、一片狼籍再也不能动弹了。

弗雷泽立即率领约舰及3艘巡洋舰再度出场。此时他的猎物仍在做最后的挣扎,但是已经无法对英舰构成任何威胁了。贝尔法斯特号继续将无情的炮弹不断地抛投到沙恩霍斯特号的身体上,突然沙恩霍斯特号身子一歪向南方发生了倾斜。晚上七时十二分,贝尔法斯特号终于敲掉了沙恩霍斯特号最后一座主炮炮塔。令弗雷泽感动的是,仅剩下2门150毫米副炮的沙恩霍斯特号还在继续战斗。

四十五分钟后,沙恩霍斯特号舰艏猛地向下一沉,整条船笔直地没入了大洋,只有3个巨大的推进器还在无助地旋转着。事后通过统计来自各方面的资料发现沙恩霍斯特号遭受的打击是令人震惊的——数百发炮弹在沙恩霍斯特号上爆炸,在对沙恩霍斯特号进行攻击的55条鱼雷中至少有17条直接命中!

伴随沙恩霍斯特号一起沉入北方冬海的共有1968名德国官兵,几百人在沙恩霍斯特号沉没时跳进了大海,冰冷刺骨的海水使得落水官兵在几分钟内便失去了知觉,接着便溺水而亡。英国驱逐舰天蝎座号在茫茫冰海上全力搜寻幸存德军,最终只有36人获救。

德国官兵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弗雷泽中将,这位将军在当天晚上动情地对手下官兵说道:“先生们,如一天你们被派遣到这样一艘军舰上,参加这么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我希望在场诸君能像沙恩霍斯特号官兵那样轰轰烈烈地作战!”几天后,约舰返航英国时,当途经沙恩霍斯特号沉没的海域时,弗雷泽中将亲率全舰军官及仪仗队,列队在甲板上,目送着一个象征缅怀的花环抛入海中。

此次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英海军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

展开阅读全文

日德兰海战双方战舰是怎样的?揭秘日德兰海战经过

全文共 1817 字

+ 加入清单

了解过欧洲历史的小伙伴们肯定知道,英国的海军舰队早18世纪的时候就已经走向了顶峰,一直处于世界之巅的状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舰队有像英国那样的强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英国的海军就对德国实行了海上封锁,致使德国陷入了困境。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日德兰海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

1916年1月,德国统帅部任命莱茵哈德·舍尔海军上将为德国公海舰队的总司令。当时德国的公海舰队拥有22艘无畏级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11艘轻型巡洋舰以及61艘驱逐舰。而英国派往封锁德国的主力舰队拥有28艘无畏级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8艘装甲巡洋舰、26艘轻型巡洋舰以及79艘驱逐舰。

这个很显然,英国的舰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火力来看。德国为了能够打开海上封锁,舍尔首先下令德国舰队对英国的沿海地区发动袭击,以此来削弱英军的海上兵力,试图想要引诱英国舰队出海进行追击。如果英军上勾的话,那么德方舰队就可以将其带入圈套,以决战的形式将英国舰队歼灭,从而扭转被动局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1916年4月起,德国海军经常使用水面舰艇、潜艇或飞机等对英国沿海发动多次袭击。

同年5月30日,舍尔决定在31号的时候派出希佩尔海军中将带着一只分支舰队去斯卡格拉克海峡以及挪威近海一代进行佯攻。希佩尔推断这次行动并不会将英国的整个主力舰队全部吸引过来,但是会派出分支舰队进行截击。这样舍尔就有机会指挥这公海舰队全部出海。舍尔指挥的主力舰队跟在希佩尔分舰队的后面45海里的地方。若是希佩尔受到英国海军的攻击,那么希佩尔就会象征性的抵抗,将英军舰队引到舍尔所指挥的公海舰队埋伏圈之中。

计划出来后说做就做,按照上述的计划,德国进行了兵力部署,然后故意频繁使用无线电报。当英国海军将其破译之后,便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驻扎在斯卡帕湾的英国主力舰队开始准备进行巡航了。之后便爆发了在日德兰海战之前的前卫战役,在这次海战当中,英国损失了2艘战列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但是德国这边仅仅只损失了2艘驱逐舰。受损方面英国也占多数,4艘战列舰重伤,在这场战役中英军吃了一大亏。之后双方大舰开始列阵,主力舰队大战即将爆发。

杰里科率领着英国主力舰队首先进入到了战场,将3艘战列舰分舰队改成一路纵队,并命令比特号与胡德号的分舰队在战列舰前面入列,同样是排成单纵队。而杰里科则是以铁公爵号战列舰为旗舰率领着一支庞大的舰队开始向东南航行。当德方舍尔确定已经与英国主力舰队遭遇的时候,杰里科的舰队就已经做出了机动性钉子头阵位。此时已经有部分德军舰队开始实施鱼雷攻击了,将英国舰队的队形完全冲乱了,并打破了英国舰队的战术企图。于是英国与德国双方就开始展开远距离炮战。但是德军的兵力与火力并不占优势,不能死磕,最终决定撤出战斗。

而英国舰队这边便开始尝试着合围德国舰队,想要尝试着穿插到德国舰队与基地之间,试图阻拦德国舰队的撤退。这一战就打到了半夜,杰里科已经没有心思继续作战,而且他很清楚德国设计水平非常高,在夜间作战德军要比英军占优势。另外夜间大火炮战舰很难对付德军的鱼雷攻击和驱逐舰。于是杰里科只想在德国舰队与基地之间巡航到天亮,等到了白天再继续战斗。德军这边也是没敢贸然进攻,于是将主力开向了赫尔果蓝湾撤退。

在这次海战当中,英国阵亡了6079人、受伤510人、被俘117人,占据整个舰队总数的11.3%。可能很多人绝对这个数值很小,但是其实是很严重的。要知道,若是一个军团短期损失超过了10%,那么兵力就很有可能会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不过英国舰队训练是非常有素的,即便损失有些严重,但是依然是士气高昂,有组织有纪律。

德国方面的损失就小很多,阵亡了2551人,受伤507人,占总舰队的6.8%。英国方面损了战列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各3艘、8艘驱逐舰,总计15.5万吨。另外还有6艘战舰受到了损伤。而德国方面仅仅只是损失了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各1艘,4艘轻型巡洋舰,5艘巡洋舰,总计6.1万吨。

日德兰海战结束之后,双方都坚信是这次海战的胜利者。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对于英国还是德国来讲,几乎都是倾巢出动的,但是双方没有谁能够取到决定性胜利,因为实力对比没有任何变化。战局不变,形式也没打破,日德兰海战就像是双方互相消耗了一下实力一样,谁的战略企图都没有实现。古国仔细品味来看,虽说这场海战英军损失较多,但是在战略方面英国却赢了,因为德国依然还是处于封锁状态,而英国这是继续有着制海权。

展开阅读全文

捕鱼儿海是什么地方?揭秘结束元朝的捕鱼儿海战

全文共 1210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原本是放牛娃的朱元璋是一路浴血奋战,逐鹿群雄,终于是在1368年建立了大明王朝。失去了大都的元顺帝北逃。虽说元朝的残余势力已经是失去了中原,但是势力依然是非常强大的,牢牢的控制着北方草原地区,以及四川、山西、陕西等部分地区。北元势力时刻威胁新生的明朝,如一块大石般压在朱元璋的心头。

为了彻底消灭元朝残余势力,从洪武三年,即1370年开始,刚称帝不久的朱元璋就下令对残存的北元势力进行追击。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进行了八次北伐,最终彻底终结了北元。而这几次北伐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对北元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无疑是捕鱼儿海之战。

1387年,朱元璋命大将军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前往漠北,旨在彻底消灭脱古思帖木尔为代表的北元小朝廷。虽然蓝玉率领的明朝北伐大军实力雄厚,但是北元自从逃回漠北以后,又过上了游牧的日子,逐水草而走,居无定所,茫茫大漠想要找到北元核心所在,一举歼灭并非易事。找不到敌人的话,很可能就是白跑一趟,做一次狼狈的大漠旅行了,因为千里行军可能面临补给和水源的难题,或者会迷路也说不定。

好在这次蓝玉运气不错,得到了非常重要情报:北元小朝廷游牧至喀尔喀河、贝尔湖、克鲁伦河一带。知道了北元皇帝的大概位置,就宛若在沙漠中走路有了卫星定位,扑朔迷离的情形就变得明朗起来,因为什么时候都不缺“带路党”的。

蓝玉大军在向导的带领下,人不卸甲、马不离鞍,风雨兼程,克服重重困难快速抵达捕鱼儿海附近。猝不及防的脱古思帖木尔和他的臣子们,被蓝玉大军逮个正着,一番厮杀后,北元主力军队全军覆没,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尔、太子天保奴以及大批的皇室成员皆成明军俘虏。此战后,北元势力彻底被打垮,元朝彻底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可能有朋友读到这段历史,对此战中重要的地名“捕鱼儿海”有些疑问,这名字听起来很像一个海洋的名字,如东海、黄海之类,但是我们在脑海中使劲搜索,却没能找到这片海。它到底在哪里呢?有人说是贝加尔湖,有人说是呼伦湖,有人说是贝尔湖,还有人说是呼伦贝尔湖。前三个还可以理解,呼伦贝尔湖其实并不存在。

捕鱼儿海是个蒙元时期的古地名,蒙语为“捕鱼儿纳浯儿”,其中“纳浯儿”是“湖”的意思。明朝时根据蒙语译过来,称为“捕鱼儿海子”。海子是一些地方对湖泊的称呼,如西藏和云南地区也有这样的用法,就像藏语里面称湖泊为“错”一样。据考证将湖泊称为海子,最早是从蒙古人开始的。

捕鱼儿海现在的名字叫“贝尔湖”。贝尔湖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边缘中蒙交界之处。贝尔湖是中蒙两国的界湖,为两国所共有,湖泊总面积约为608.78平方公里。我国只占有湖泊西北部的一小部分,40.26平方千米,约占总湖泊面积的十五分之一。我国拥有的贝尔湖部分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境内。

贝尔湖虽然面积不大,只相当于太湖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蓄水量却比太湖还多,达到55亿立方米。因为它比较深,一般能达到9米左右,最深的地方超过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甲午海战致远舰和经远舰有什么联系?揭秘致远舰和经远舰谁更加厉害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大连发生了一件让人觉得非常惊喜的消息,那就是甲午海战的又一沉舰"经远舰",而且就是当时清末时期的北洋水师的舰队了,但是细心的网友或许发现了,那就是其实在“经远舰”之前,还有一艘舰队被发现了,那就是“致远舰”那么有对历史不是太了解的网友或许要问了,这两个舰到底有什么关系啊?他们谁比较的厉害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先说说“经远舰”吧,“经远舰”其实更加准确的叫法是“经远号 ”,它是清朝晚清时期北洋水师的一艘装甲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又叫铁甲巡洋舰它比普通的巡洋舰的防护能力要强,而且火力接近铁甲舰,也就是说它是拥有铁甲舰防护能力和火力的巡洋舰,就是比一般的要厉害就是了),经远号其实并不是中国造的,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这个实力,所以是找得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经远号巡洋舰也不止是一个,当时一起购买的嗨有“来远号”,就这两个巡洋舰一共花费了1739761两银。

经远号是1887年1月3日下水,来远号是1887年3月25下水,1887年年底和“致远号”、“靖远号”、“左一号”一起回国,加入了当时的北洋水师舰队。

那么大家也看到了在1887年年底也提到了“致远号”,其实致远号也是巡洋舰了,但是致远号其实算得上是巡洋舰的老大了,所以他被誉为是致远巡洋舰的首舰了。

致远号又和其他的巡洋舰不一样的,它的速度再北洋水师里面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它能做为首舰了。致远号其实要比经远舰被人更加熟悉,那是在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中,致远号的弹药已经打完了,舰长邓世昌没有办法,在遭受重创之后,就下令冲向了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后经查证并非“第一游击队”的吉野号),想和敌人同归于尽吧,但是被敌人的鱼雷击中,引发了自己这边的鱼雷也爆炸最后沉没了,全舰246日全部牺牲,为国捐躯,清末书画家高邕(也有人说是光绪帝亲书的)就为邓世昌等人撰写了著名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所以看到最后想必大家也清楚了“经远号”和“致远号”都有一些什么关系吧,其实都是属于北洋水师的巡洋舰了,但是“致远号”速度最快,所以属于首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日德兰海战双方损失如何?日德兰海战的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186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日德兰海战,这次海战发生于1916年5月31日到6月1日,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也同时是世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在这场海战英国与德国双方各有损失,势均力敌。虽说德军最终答应了这场海战,但是最终突破封锁线的目的还是没有达成。对于德国来说仅仅只是赢得了战役,但却输掉了战略。

我们先来看看双方的损失情况:日德兰海战英国舰队

英国方面兵力总计:151艘战斗舰船 ,28艘战列舰、9艘战列巡洋舰、8艘装甲巡洋舰、26艘轻巡洋舰、78艘驱逐舰、1艘布雷艇、1艘水上飞机母舰。

英国方面伤亡和损失:6,094人阵亡 、674人受伤、177人被俘、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8艘驱逐舰沉没(113,300吨)。日德兰海战德国舰队

德国方面兵力总计:99艘战斗舰船,16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6艘前无畏舰、11艘轻巡洋舰、61艘鱼雷艇。

德国方面伤亡和损失:2,551人阵亡、507人受伤、1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4艘轻巡洋舰、5艘鱼雷艇沉没(62,300吨)。

这场战争也给后世带了很多经教训,但是最深刻的莫过于以下三点:一是战略运筹失策

英德两国战略决策者受陈旧军事思想的影响,认为舰队决战是取得制海权最可靠、最简捷的途径。因此,在日德兰海战前,无论在装备建设还是在编制训练上,都以在决战中歼灭敌主力舰队为达成战争目的的最高手段,不惜花费巨资建造和编练庞大的战列舰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双方的企图如出一辙,都试图寻找战机以一次舰队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然而在延续了两年才达成的这场舰队决战后,双方决策者才认识到,科技进步使新型海军兵器不断出现,海军作战手段也日益丰富,企图通过一次决战实现战争目的已不可能。

正如战后贝蒂上将断言,英国正确的战略不应是不惜任何代价力求使敌舰出战,而是把它困在基地,这样形势对我更为有利。德国也认为,就是在海战中取得最有利的战果,也不能迫使英国和解。这一战略调整对以后的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随后不久英德两国的战列舰虽没有在战争中被敌人消灭,却被自己的水兵或搁置于一边,或沉入了海底。二是作战指挥失误

战前,英国海军本来占有客观优势和先机之利,可将计就计,巧打智取,提高作战效益,但由于英军前线指挥员连连失策,先是不分青红皂白,盲目追杀德军担负诱敌任务的前卫舰队;继而又在主力交战时畏首畏尾,放弃追击逃窜之敌的有利战机;最后又没有夜间决战的决心和魄力,使得德军有机会突破封锁,返回基地。

从上述情况人们不难看出,正确的作战指挥关键在于审时度势,量敌用兵,不被假象所迷惑,积极地进行有利的决战,避免不利的决战,趋利避害,因势利导,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力量的强弱和形势的利弊只具备了胜利的可能,如果作战指挥失误,照样要打败仗。三是协同配合不力

在这场激烈搏杀,险象横生的大战中,到处都有不和谐的音符。

1、英国舰队出发时,未通知“坎帕尼亚”号航空母舰,致使其没有参加作战,减少了英军优势。战后,英国著名军事家布赖恩·约翰逊指出:“‘坎帕尼亚’”号要是按计划出发,它的飞机在海战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坎帕尼亚’号将会给舰队司令发出至关重要的关于敌舰队位置和航向的情报。但是,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杰利科没有得到这种情报,致使舍尔得以逃出英军重围。”;

2、战斗中,德国舰队在侦察情报力量不足,经常被动挨打时,却叫10艘大型“齐柏林”飞艇在基地睡大觉。这个错误与英军未出动第一艘航母如出一辙,忽略了制空权的重要性与侦察对现代化战斗的重大作用;

3、当英国舰队奋力追杀德国舰队时,主力战列舰却因航速慢而掉队;

4、当舍尔奋力冲出重围,准备施放水雷阻止英军追击时,才发现全舰队没带一颗水雷。

这充分说明,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使作战力量结构日趋复杂,单凭一两件新式兵器并不能决定作战力量的优势,而需要各种参战力量紧密协调配合,形成整体作战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战兵器的作战效能。这场海战充分说明,装备先进的战列舰,没有了其他作战力量的密切配合,就成了浮在海上的巨大靶子。

日德兰海战达到了大炮巨舰主义的最高潮,不过,海上“巨无霸”的战列舰的弱点在此战中也暴露无遗。北海的制海权仍被英国人牢牢掌握,从战略上,英国赢得了胜利。

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时代规模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舰队决战。在这次海战中,大炮巨舰主义遭到失败。此后,德国和其他海上强国开始研发争夺制海权的新型力量和探索新的战法。二战中出现的潜艇破袭战和航母海空决战正是这一探索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德兰海战送走了人类海战史上一个旧的时代,同时揭开了人类海战史上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英荷第三次战争的转折点是哪一次海战?第三次英荷战争谁取得了胜利?

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第一次与第二次战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海外贸易以及扩张,不过今天讲的第三次英荷战争与前两次就有些不同了。就比如第二次英荷战争,是由荷兰舰队主攻英国舰队,而第三次则是英国联合法国来进攻荷兰。另外前两次均是在海上进进行的战争,而第三次则是海陆都有进行过战争。

其实第三次英国和荷兰之间的战争的开端,并不是英国和荷兰之间相互攻击而造成的,而富有戏剧的是在1672年法国正式向荷兰宣战,英国一看到这个势头,立即站到法国的一边。而且在没有和荷兰正式宣战的前提下,就冒然的袭击了荷兰的一只商船队。时间是在1672年的3月。这样第三次英国和荷兰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

而且参与这次战争的国家比以往两次都有所增加。除了英国和法国,荷兰外。参与的国家还有瑞典,西班牙和丹麦等国家。

可以不夸张的这么讲,英国对于第二次英荷之间的战争,还是耿耿于怀,是司机要报复荷兰。因为,毕竟在第二次英荷战争送,英国是吃了大亏的。正好瞅准这个时机,一道和法国进行了对荷兰之间的战争。

可以说有了法国的帮助,英国是如虎添翼。我们知道法国的陆军实力很强大,有欧洲第一陆军的实力。

所以说在陆地上,荷兰的军队被法国的军队打得是节节败退,很快荷兰的格尔德兰,乌得勒之等省份,相继落入了法国人的手中。

正当法国的骑兵高歌猛进,甚至直逼到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荷兰刚刚执政的威廉只好下令掘开堤防,让海水倒灌,才挡住了法国陆军的凌厉的攻击。

为什么要海水倒灌呢,因为荷兰是一个低地的国家。

这样陆上的进攻就告一段落。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海战

在这场海战中。德奈特将军是荷兰海军的总司令,虽然已是花甲之年。在上一篇文章之中,我们知道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一位上将。通过他的奇袭,荷兰在第二次英国和荷兰之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德奈特将军通过了仔细的分析,他确定荷兰的主力军队应该对付英国军队,毕竟法国军队虽然在陆地上如鱼得水,但是在海战之中,不仅是力量薄弱,而且还缺乏海战的经验。

通过上篇文章,德奈特将军的奇袭战术,是运用的炉火纯青。

海战的最初,双方都各有胜负。德奈特将军虽然通过他的奇袭战术,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但对当前的战局却没有决定性影响。

其实决定第三次英国和荷兰之间战争的转折,是特塞尔海战。

在1673年8月,英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的舰队大规模集结,企图登录荷兰的特塞尔岛,然后在水路并进发动对荷兰的攻势。

德奈特上将充分的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他发现荷兰的实力比英法联军明显的要弱,但他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己作战方面的优势,来英勇地抵抗英法联军。

在8月21日夜,德奈特上将指挥舰队成功的利用风向,穿插到英法联军的缝隙之中。就在天刚刚放亮,特塞尔海战就上演了。

虽然英法联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作战方面,荷兰海军更明显的更胜一筹。

由于法国舰队不管是在训练上,还是在作战经验上,明显欠缺,很快在荷兰舰队的攻击下,法国的舰队就陷入了混乱之中。

所以德奈特将就把主要的兵力,集中对付英国的舰队。

这场海战,一直从清晨打到了黄昏,英法联军有九艘战舰被击毁。但荷兰舰队呢,只是有舰只被击伤。

特塞尔海战最终以荷兰的胜利而告终。

英法联军在惨败以后,英法联盟也宣告破裂。

这样在1674年的2月,英国和荷兰两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合约》。承认两国于1667年签订的《布雷达合约》继续有效。

荷兰给英国一定的补偿 。而且也保证在接下来的荷兰和法国战争中保持中立。

这样第三次英国和荷兰之间的战争就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英西大海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揭秘英西大海战幕后秘事

全文共 2165 字

+ 加入清单

1588年,英国与西班牙在海上爆发了大战,这是欧洲历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海战,拥有着100多艘大型战舰以及30000多兵力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被不足万人的英国舰队所击败。在一般情况下,史书都会将无敌舰队的覆灭作为西班牙由盛转衰的标志,以及英国登上称霸世界之路的开端。然而,如果你去深究英西大海战的前后史料,你会发现这其中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其实这场战争的真实目的并不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那样。

1588年的英国与西班牙的大海战,是世界近代史上的著名事件,拥有100多艘大战舰和3万多兵力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被不足万人的英国舰队打败。一般的史书上都把无敌舰队的覆灭作为西班牙由盛转衰的标志,以及英国登上称霸世界之路的开端。

然而仔细翻看英西大海战前后的史料,历史学家却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事,这场海战的真面目完全不是公众所理解的那样。木桶绊住无敌舰队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这场战争的一个细节——木桶。

在西班牙海军还未集结的时候,英国船队在德雷克的带领下,不等本国的伊利莎白女王下达攻击令,就主动出击袭击葡萄牙海岸,摧毁了大批的制桶材料,葡萄牙当时已经并入了西班牙。由于当时海船上所有盐腌的食物,酒和水都要用桶装,没有足够的木桶就无法出海远征,所以这个损失对于西班牙方面是非常致命的。

西班牙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才补充了两万个木桶用于战争,从这次“16世纪偷袭珍珠港”事件的打击中恢复过来。这主要是因为西班牙当时虽然有从美洲掠夺的大量黄金白银作为后盾,但国内经济却一团糟糕,木桶制造业很不给力,给了英国人足够的备战时间。

对比一下历史,二战时期美国在被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之后,能够迅速恢复海军力量,重新夺取了太平洋海上的主动权,这与当时美国发达的工业制造能力是分不开的。与英国争霸的西班牙在制造能力方面显然棋差一招。

德雷克先发制人的袭击还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西班牙准备木桶的那段时期,他们经验丰富的海军宿将克鲁兹突然病逝,临阵折损了优秀的指挥官。菲利普二世只好派了一位高贵的公爵来指挥无敌舰队。这位公爵虽然地位显赫,但是却晕船,有的史料记载,他在指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往英国的途中,一直受晕船的困扰。这样的角色怎么是以德雷克为代表的彪悍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对手?这位公爵指挥期间战略战术低级,要为无敌舰队的失败负重要责任。

小小的木桶,竟然给了西班牙舰队以沉重的打击,英国人的胜利真是惊险。英国海军更加凄惨

单纯看海战的结果,英国方面没有一艘战舰被击沉,不到100人阵亡,400人受伤;而西班牙方面则损失了一半的舰船和2万士兵,看起来似乎西班牙惨败而归。然而实际上,英国英国皇家海军的损失才刚刚开始。

英国海军虽然打赢了1588年的大海战,但是回到本土港口后,却迟迟等不到女王承诺的补给和赏赐。实际上为了打这场与西班牙的战争,英国王室的财政也捉襟见肘,拿不出多少物资。结果胜利的英国海军却在疾病、饥饿的打击下,死亡了6000到8000名水手。这一人员损失达到了当时英国皇家海军的半数,损失可谓十分惨重。

反观西班牙海军,虽然遭受了重创,但其实元气还在。返回西班牙的败军得到了王室给予的良好补给和医疗,西班牙海军的整体实力仍对英国海军保持绝对优势。当西班牙海军试图重新集结,防御英国海军的反攻时,英国海军已经十分孱弱,无力阻挡敌方舰只的集结。

1588年大海战之后,西班牙海军吸取教训,改进了自己的舰船,启用了许多快速灵活的小型船只,以弥补大战舰在近战时被动挨打的局面。当德雷克指挥英国海军,准备乘胜袭击西班牙港口时,无敌舰队再度出击,实力不济的英国海军被打的大败,退回了英国。

所以,1588年英西大海战虽然西班牙是战败方,但却并未输掉整个英西战争。英西打了一场持久战

英国和西班牙的这场战争其实一直打到1604年,除了第一场大海战英国惊险取胜外,后面的战斗非平即负,不论海上还是陆地,英国都没占到太多便宜。

英国和西班牙都试图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支持自己打赢战争。英国与法国结盟,共同对抗气焰嚣张的西班牙,并支持荷兰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而西班牙方面则支持爱尔兰人反抗英国的统治。双方还互相袭击对方在美洲的殖民地。可以说,整个西欧乃至美洲都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之中,那场1588年的大海战仅仅是漫长战争中的一役而已。

在德雷克进攻西班牙被打退后,英国海军就没有了大规模主动出击的能力,倒是西班牙方面多次组织舰队讨伐英国,但却因为海上天气原因而受阻。在1601年,西班牙甚至把3000名士兵送到了爱尔兰,希望与爱尔兰的反英武装联手作战,不过却被赶来的英军包围。但英军也拿不下西班牙的阵地,双方在爱尔兰僵持了很久。

战争总要有个了结。英西战争的直接起因是信奉新教的伊利莎白女王处死了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激怒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1603年伊利莎白女王病死,继承王位的詹姆斯一世,其母亲正是被杀害的玛丽。詹姆斯一世的天主教背景让西班牙有些师出无名,而这位新的英国国王本来就是个和事佬。最终大家坐下来谈判,签署了停战协定,让双方都苦不堪言的英西战争就此结束了。

英国的崛起和西班牙的衰落,都不是一次大海战决定的,甚至不是英西战争决定的。英西大海战最多只是一场战争的转折点而已。国家的衰落,更多时候是政治、经济等方面长期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场战役、一场战争的胜败。

展开阅读全文

中途岛海战详细前后全过程

全文共 2333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途岛海战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这场战役是真的打得十分的凄惨,虽然日本方最后输了,但是美国方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所以战役如果不详细的去分析的话,你会看不懂这场战役,那么也有人说了,这个中途岛海战到底有什么故事可言呢?还有这个中途岛前后的全过程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带来详细前后全过程!中途岛海战发生背景

1,中途岛是美国太平洋夏威夷的前沿和门户,处于北美到亚洲的太平洋航线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日本为迫使美国停战,必先占领夏威夷消灭其太平洋舰队,欲消灭美太平洋舰队则必先占领中途岛。

2,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中失败,使南下登陆澳大利亚的作战战略破产,为掌握战场主动权,日本必须选择攻其必救的中途岛,迫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必须前来决战。

3,美国为报复日本,在不久前由一只航母编队抵近日本本土,由杜立德率领,从航母上起飞轰炸东京,虽然造成的损失不大,但政治意义重大,迫使日本海军必须要还以颜色,从而坚定日本国内的战争决心。

4,美军已经破译日军电文,清楚的知道日本的下一海军作战目标,占据先手,从容对敌。中途岛海战海战过程

1,双方舰队出发及实力对比:

日本为完成作战目标,几乎动用了其所能动用的所有军舰,包括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在内的200余艘军舰。而美军仅有留守夏威夷的第十六特混舰队的两艘航空母舰和参加珊瑚海海战后被紧急召回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在内的40余艘舰艇。而日本海军错误估计美国海军的实力,少算了约克城号航母的参战。

2,舰队参战时分布:

日本以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率领的由4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第一机动部队(舰载机260多架,其他战斗舰艇17艘)袭击中途岛,支援登陆部队登陆;以海军中将近藤信竹率领的登陆编队入侵中途岛;山本五十六亲率主队位于南云部队之后600海里跟进;同时,以一部分兵力进攻阿留申群岛以钳制美军。美国方面因为破译了日军电文,所以集中包括3艘航空母舰在内的所有兵力集中于中途岛东北约200海里海域内,隐蔽待机。同时,美军还加强了中途岛的岸机飞机数量和高炮部队。

3,海战过程:

一,6月4日佛晓轰炸战斗:日机动舰队首先出动108架飞机轰炸中途岛上的机场,油料库和高炮阵地,而起飞侦查美国舰队的侦查机因为故障未能及时升空侦查。而美军早侦查到日舰队位置,在日机来袭,果断起飞了岛上的所有飞机扑向日舰队,而日本轰炸中途岛的舰载机编队成功轰炸中途岛,虽然岛上美军竭力反击,但仍不能阻止日机对中途岛上重要设施的破坏。

二,美军的反击:由于美国人确切掌握了来袭中途岛之日舰队的位置,所以从其航母上起飞了142架飞机扑向日舰队,由于起飞时间和飞机性能差异,这批飞机到达日舰队的时间不一,均被日军防空火力击溃,未对日舰队造成伤害,这反而误导了日军指挥官,认为飞机是由中途岛上起飞的,而中途岛的反击力量还存在,所以命令舰队准备继续轰炸中途岛,8时15分,日侦查机报告发现美国舰队,南云忠一命令舰载机换装弹药,装备对海攻击的鱼雷,为争取时间,卸下来的弹药直接堆放在甲板上。

三,日机动舰队的覆灭:早上8时至上午10时,由于美军起飞的飞机连续到达,日舰队和日军舰载机部队得不到休整,由于美军鱼雷机低空轰炸,将日本战斗机引到低空,10时20分,日舰队给护航的战斗机挂弹加油,处于迎风方向,极易遭受攻击。

10时24分,美舰企业号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编队和约克城号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正好赶到,集中攻击日赤城,苍龙,加贺号三艘航空母舰,美军轰炸引起了摆放在甲板上随意放置的日军炸弹的连锁爆炸,短短五分钟内,三艘日本航母彻底失去战斗力。

10时40分,机动舰队唯一未受损飞龙号放飞舰载机去攻击美舰队,途中悄悄尾随返航的美军飞机,成功找到美航母约克城号,并对其发动攻击,重创了约克城号,但经过美军极力抢修,该舰恢复航行能力。

13时40分,飞龙号上起飞的第二波舰载机再次对约克城号发动攻击,约克城号虽然再次受到重创,但并未沉没,由于其已在上一次攻击报告中称已重创一艘美军航母,所以约克城号被当成另一艘美军航母,也是日军认为美参战舰队有四艘航母的主要依据。

14时45分,美侦查机发现日飞龙号,并放飞舰载机去攻击飞龙号,2个小时候,飞龙号被美舰载机重创并燃起熊熊烈火,失去作战能力。

19时13分,苍龙与加贺号先后沉没,6月5日5时,飞龙与赤城号为防止被俘获,被日军自己发射鱼雷击沉

6月6日13时日军伊-168号潜艇发现被约克城号,随即发射四枚鱼雷,两枚击中约克城号,一枚击中为其护航的驱逐舰,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在海上漂浮至第二天中午沉没。

至此,中途岛海战宣告结束。中途岛海战海战意义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损失了海战中最主要的航空母舰和精锐的舰载机飞行员,从此走向了失败,这也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中途岛海战战役特点

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

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展开阅读全文

揭秘中途岛海战日本损失几艘航母

全文共 1004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途岛海战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场海战对于当时的二战还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影响的,可以说也是改变了局面系列的,日本最好败了,而且损失惨重,但是美国也好不到哪儿去,战争都是这样的,所以谁都不想有战争,最近有人在研究中途岛海战,有的人问了,中途岛海战中这个日本方到底损失了几艘航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中途岛战役日军损失4艘航母(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美军损失1艘航母(约克城号)。

长期以来,日本都有一种浓厚的航母情结。早在航空母舰刚刚问世时,日本就萌发了成为航母大国的强烈冲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造航母的国家,但比英国晚开工两年多的日本急起直追。20世纪20~30年代,日本疯狂地建造航母和巨型战舰,其军舰总吨位居世界第三。

回顾海战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航空母舰可说是最受注目的主角。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除了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之外,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更是成为了上述海战胜败的关键。甚至在中途岛海战中,双方官兵几乎连对方舰艇是什么样子都没看见,仅凭航母舰载机的出击,就结束了这场被认为是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海战。

诚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航空母舰活跃在海战舞台的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海军心目中的主力——战列舰,在这场战争中被来自空中的打击搞得灰头土脸,根据《简氏二战战列舰年鉴》记载:二战期间总共有25艘战列舰在交战中被击沉。其中有14艘是被飞机击沉的,这还不包括德国“俾斯麦”号和日本“比睿”号。“俾斯麦”号虽然是毁于英国海军的万炮齐轰,但此前它已遭英国海军舰载机的鱼雷攻击而无法逃脱,这才是致命一击;日本海军的“比睿”号在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期间自沉,同样也是在遭到美军空袭、舵机受损后才不得不自我了断的。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在军国主义兴起后,更是醉心于坚船利炮。和各列强海军样,最初日本海军内部也曾有过航空母舰与战列舰孰轻孰重的激烈争议,但仍从1911年就开始了航空母舰的开发工作。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先后建造了29艘航空母舰(其中有4艘已经下水但未完工)。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等一班深知海军航空兵重要性的将领的指挥下,几乎横扫大半个太平洋。直到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在一连串的失误下惨败而旧,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人员伴随4艘第一线航空母舰命丧汪洋,从此日本国力的缺陷——物资、人力的不足——纷纷暴露出来。虽然日本倾尽全力赶造和改装各型航空母舰,但在美国一大批新造航空母舰的压迫下,不熟练的飞行员和不足额的舰载机使得日本海军纵有航空母舰,也无法挽回颓势。日本苦心经营了30年的联合舰队,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灰飞烟灭。

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公约》中,限定英、美、日、法、意五国新建造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不能超过23000吨;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改装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也不得超过33000吨。日本所能拥有航空母舰的总吨位被限制在83000吨以下。当时签约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霸权,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一些阳奉阴违的策略,而处心积虑的日本军阀更是使出一切手段来规避条约的限制。日本联合舰队在二战期间拥有的大量经过改装或改造的航空母舰便是这些伎俩下的产物。

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本航空母舰,按建造过程大致可分为正规航空母舰、改造航空母舰和改装航空母舰三类。其中,正规航空母舰一开始就是按照标准航母设计建造的,如“翔鹤”级;改造航空母舰是指原本其他舰种的军舰,在施工阶段改变原设计,而以航母的姿态出现在联合舰队序列中,如“赤城”级改装航空母舰则是指将一些服役中或已经完工的战列舰、巡洋舰乃至征用的商船,拆除部分原有结构,增设飞行甲板和操作舰载机设备而成的航空母舰。

日本海军在条约的限制下,采取了一些可迅速增加航空母舰数量的方法。其中所谓的“航母预备舰”就是在部分军舰的设计中,事先就考虑了未来可能改装成航空母舰的需求,以利于日后的改装工作。另外,日本军方还以投资方式参与商船的设计建造,战时大量征用这些商船,进行改装服役以增强其航母力量。

由于日本航空母舰的建造受到《华盛顿公约》的限制,而且在早期不像战列舰那样受重视、有计划,因此其谱系相当混乱,只是在命名方面有大致规律可循。在早期,日本的航空母舰都是以特殊的飞禽为名,其中正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有“龙”或“鹤”字,如“飞龙”、“翔鹤”等;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均有“凤”字,如“祥凤”、“瑞凤”、“龙凤”等(但“赤城”号和“加贺”号例外,它们直接沿用了原来战列舰的舰名);由民间船只改造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则有“鹰”字,如“大鹰”、“云鹰”、“冲鹰”等。在1943年以后,日本航空母舰的命名方式又有变动,改用日本历史上的诸侯国名或者山名来命名:其中排水量25000吨以上的用国名命名,15000~25000吨级的以山名命名,如“天城”、“葛城”、“笠置”等。从命名方式上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对航空母舰的认同是从早期的存疑到后期的重视——在初期的命名方式中,每个舰名的词尾都有一个共同的字,类似于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命名方式;但到了后期所采用的山名和古国名,则明显是战列舰所惯用的命名方式。而战列舰向是日本人最看中的主力舰。

它是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中的元老。在该舰动工兴建之前,日本曾改装过一艘运输船“若宫丸”号,以进行水上飞机的搭载试验。而“凤翔”号在建造之初被归为“特务舰”,后来才自成一类,成为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21年10月在浅野造船厂动工,1922年10月下水、12月完工。测试排水量9494吨,航速25节,有4门140毫米炮、2门80毫米高射炮,官兵550人。

由于在建造“凤翔”号之前,日本海军没有建造专门航空母舰的经验,许多设计仍在摸索阶段,所以该舰也算是日本航空母舰的试验舰。在原设计中,其前段起飞甲板向下倾斜5度,为的是利于飞机起飞加速,右舷的3根烟囱在飞机起飞时可由垂直转为水平;舰岛前方有专供水上飞机回收使用的起重机等。到1923年,“凤翔”号才一一改正了这些错误设计:前端飞行甲板改平,拆除舰岛,舰桥改在飞行甲板下面。

在1932年2月5日入侵中国上海的作战中,“凤翔”号所属的13式舰载攻击机首次与中国战机交锋并取得胜利,这是日本海军首次以舰载机击落对手的空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凤翔”号再度出没在中国青岛外海,而后从事训练任务。中途岛战役时,“凤翔”号负责主力部队的反潜警戒任务,搭载了6架飞机,未直接参加第一线战斗。1944年,为了搭载新式战机,“凤翔”号的飞行甲板被加长到180.8米。由于改装后的飞行甲板长度超出舰长太多,使得航母的耐波性降低,无法在远洋活动。但“凤翔”号也因祸得福,由于活动减少而得以躲过美军铺天盖地的攻击,存活到日本战败后,于1946年9月被解体。

“赤城”号原本是“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一艘。“天城”级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预定要建造“天城”号和“赤城”号两艘。“赤城”号于1920年12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到了1921年,受《华盛顿公约》的影响,建造中的“天城”级面临停工解体的命运。日本海军在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将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改建成航空母舰。1923在发生的关东大地震,震坏了放在船台上的“天城”号龙骨,最后只有“赤城”号以航空母舰的姿态面世。由于日本当时只有小型航母“凤翔”号的建造经验,因此在设计这艘排水量比“凤翔”号大近3倍的航空母舰时,煞费了苦心。

“赤城”号在1923年11月重新开工,1925年4月下水,1927年3月完工。其三层甲板设计相当特殊:最上层为飞机降落甲板;第二层甲板上有舰桥及2门双联装203毫米口径主炮,故称为“炮塔甲板”;第三层为飞机起飞甲板,长56.7米,可搭载60架战机(16架战斗机、16架侦察机及28架攻击机)。测试排水量34364吨,航速31节。

1938年,“赤城”号进行了一次大改装,拆除原来的炮塔甲板和起飞甲板,将最上层甲板延长变成飞行甲板,舰载机数量增加到91架(96式战斗机16架、96式攻击机51架、96式俯冲轰炸机24架),运送飞机的升降机也由2座增加到3座,飞行甲板左舷增设舰岛。测试排水量增为41300吨,航速31.2节。

“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的名舰之一。在1928~1929年,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担任该舰舰长,偷袭珍珠港时,该舰也作为机动部队的旗舰,其后,“赤城”号还参加了爪哇海大战和中途岛战役。在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被美军俯冲轰炸机投下的2枚炸弹命中引起火灾,大火殃及弹药库,连锁爆炸迫使“赤城”号船员不得不弃船,最后日本用自己的“野分”号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

“加贺”号和“赤城”号虽然不是姊妹舰,但2艘航母从诞生到覆灭的命运却惊人的相似。属于“土佐”级的“加贺”号,真原始设计也是战列舰,同样也是“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正当它受到《华盛顿公约》的影响而准备解体时,关东大地震报销掉了“天城”号,“加贺”号得以被改造成一艘航母来顶替。

“加贺”号于1920年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动工,次年11月下水,1923年11月开始航母改造工程,1928年3月完工。其外观与“赤城”号类似,同样是三层式甲板,排水量33693吨,航速27.5节,可搭载60架飞机。

1934年,“加贺”号也进行了大改装,于一年后完工。主要是延长飞行甲板,使舰载机的数量增加达到90架(15架90式战斗机、45架89式攻击机及30架94式俯冲轰炸机),航速增大至28.3节,排水量增加到42541吨,续航力得到提高。

“加贺”号一直与“赤城”号搭配编为日本海军第1航空战队,曾参与侵华战争的所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偷袭珍珠港时战果颇丰,在进军南洋的过程中也出力颇多。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时,受到美军俯冲轰炸机的袭击被命中3枚炸弹而引起火灾,数小时后沉没。成军13年的第1航空战队至此全军覆没。

“龙骧”号:日本海军后续小型航空母舰的典范

在1924年的日本舰艇补充计划中,准备建造1艘27000吨和3艘10000吨的航空母舰。1925年,为了取代老旧的“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有了建造“龙骧”号的腹案,后来又从水上飞机母舰变更到航空母舰。

“龙嚷”号最初计划的排水量为9800吨,使用“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舰体,航速30节,搭载约24架飞机。1924年11月,“龙骧”号在横滨三菱造船厂动工1931年4月下水后拖曳到横须贺进行艏装工作。此时军方要求舰载机数量增加到36架,厂方不得不更新设计,增加一层机库,以至于舷高度降低、耐波性变差。1933年5月完工时,测试排水量12732吨、66000马力、航速29节、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搭载飞机48架、官兵924人。

“龙骧”号的外形成为以后日本小型航母的典范全通式飞行甲板、无舰岛、露天式舰艏甲板,舰桥位于飞行甲板最前端的正下方。但1935年9月发生了一起日本海军史上著名的“第4舰队事件”:“龙骧”号在演习过程中遭遇台风,由于干舷太低导致舰桥被海浪冲毁。这次事件对日本舰艇设计影响深远。事后,“龙骧”号再度进坞改造,除了重新设计改善了耐波性的舰桥外,新加了层甲板以提高干舷高度。改造后的排水量达到12575吨,航速却降低到28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龙骧”号搭载有18架96式战斗机和12架97式攻击机。它与航母“祥凤”号、征用商船“春日丸”号编成第4航空战队,曾参与入侵菲律宾和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支援行动。偷袭珍珠港时,“龙骧”号负责进攻阿留申群岛的作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时,“龙骧”号搭载有24架“零”式战斗机、9架97式攻击机,在敬运输船队护航行动中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而沉没。

“苍龙”号:第一艘真正按航母标准建造的航母

“苍龙”号是日本第一艘真正按照航母标准设计建造的航母,在此之前的航母多半是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的。“苍龙”号的建造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根据《华盛顿公约》的规定,当时日本还可建造总吨位21000吨的航空母舰,因而最初设计了2艘各10500吨的航空母舰。但海军方面却要求在10500吨的航母上安装5门203毫米炮、20门127毫米高射炮及100架飞机,这对万吨级航母而言简直是无理的要求。进入预算审核阶段后,这些要求有所减少,航母的自卫武器数量减少到5门155毫米炮、16门127毫米炮。

1934年,日本海军发生了著名的“友鹤事件”:第21水雷战队的2艘水雷舰在旗舰“龙田”号轻巡洋舰的率领下在日本外海进行夜间训练,返航时海上风速达到15~20米/秒、浪高3~4米,造成“友鹤”号水雷舰倾覆,约100名官兵丧生。事后检讨,导致“友鹤”号倾覆的原因是舰体重心过高,而且几乎所有的日本军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个通病。这主要是因为在《华盛顿公约》的限制下,为了尽可能提高单舰战斗力而盲目在舰艇上堆砌过多的武器所致。这次事件和前面提及的“第4舰队事件”对日本后来的舰艇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军方对“苍龙”号的设计要求也变得合理些。

“苍龙”号于1934年11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1935年12月下水,1937年2月完工,测试排水量18800吨、152000马力、航速34.5节、续航力768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裁飞机72架、官兵1000人。

该舰服役后与“飞龙”号一同编入第2航空战队,搭载57架飞机(21架“零”式战斗机、18架97式攻击机、18架99式俯冲轰炸机),曾支援日军在中国大陆和南洋方向的侵略行动,并且是偷袭珍珠港的主角之一。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苍龙”号战斗生涯的最后一幕。该舰在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和“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的打击下沉入海底,舰上1103名官兵中只有385人生还。

“飞龙”号是“苍龙”级的2号舰,于1936年7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0165吨、航速34.6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载飞机72架、官兵1101人。

该舰在外观上的最大特征是舰岛位于左舷中央(航母的舰岛一般安排在右舷前端1/3处),以便为舰载机提供较长的起飞跑道。舰岛从右舷改在左舷,是因为右舷中央的位置是在烟囱的后方,而烟囱的排烟会影响航行操作、干扰飞机的降落。采用这种设计的还有改造后的“赤城”号。

“飞龙”号服役后一直随“苍龙”号同进退。在中途岛战役期同,该舰在“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横遭惨祸时躲过一劫,随后在第2航空战队指挥官山口闻多少将的指挥下,出动舰载机对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实施了连续两波次的攻击,使其受到重创。不料在“苍龙”号遭袭6小时后,美机再度光临“飞龙”号上空。该舰被4枚炸弹命中舰桥右侧前方的飞行甲板,前段升降机整个被炸飞到舰桥上井引发火灾。6月6日夜零时15分宣布弃船,包括山口闻多在内的416名官兵丧生。值得提的是,当日本驱逐舰“卷云”号奉命向“飞龙”号旋射2枚鱼雷离去后,被困在“飞龙”号舱底轮机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从鱼雷命中爆炸后的缺口处奇迹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后有34人被美舰营救。

1942年6月4~6日三天之内,日本海军一下子损失了4艘一线航母及其所搭载的332架飞机和飞行员。从这时起,日本海军开始从进攻传入防御,直到1945年败亡为止。

“翔鹤”级航空母舰包括“翔鹤”号和“瑞鹤”号。1936年,日本单方面退出伦敦裁军会议,从此海军的造舰工程便如脱缰野马一般全力扩张。“翔鹤”级航空母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9年6月下水,1941年8月完工。而“瑞鹤”号则于1938年5月由川崎神户造船厂承造,1939年11月下水,1941年9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9800吨,可搭载飞机84架、官兵1660人。这两艘航母均属于第1航空舰队的第5航空战队,它们服役于日本海军的鼎盛时期,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东南亚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战。

“翔鹤”号在珊瑚海海战中因甲板中弹而无法起降飞机,之后回到吴港大修,第5航空战队因此避开了中途岛战役,免去了覆灭的命运。等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时,该级舰成为日本惟一的主力航母,但由于缺少熟练的飞行员,舰载机损失惨重。在1942年10月的南太平洋海战中,“翔鹤”号再度受损,不得不回到横须贺大修。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第5航空战队再度出击。19日,“翔鹤”号遭到美军潜艇“青花鱼”号发射的4条鱼雷的攻击,导致弹药库爆炸,1263名官兵与舰同沉。

马里亚纳海战中,“瑞鹤”号被一枚炸弹命中,随后回吴港进干船坞大修。1944年10月20日,“瑞鹤”号投入莱特湾大海战,担任日军北方部队的旗舰。25日,“瑞鹤”号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被命中鱼雷和炸弹各7枚,在恩加诺角沉没,1700名官兵中只有970人获救。

“祥凤”级航空母舰包括“祥凤”号和“瑞凤”号,前身分别是潜艇支援母舰“剑崎”号和“高崎”号,在设计之初已被列为“航母预备舰”。“高崎”号在1939年下水后立即进行航母的改造工作,于1940年2月完工,并更名为“瑞凤”号。“剑崎”号于1939年1月比“高崎”号早下水,但服役到1941年1月才进行改造工作,同年12月完工,更名为“祥凤”号。

由于是“航母预备舰”,“剑崎”号在充当潜艇支援母舰时就已设置了飞机机库和升降机,最上层甲板除了烟囱、桅杆和小得不成比例的舰桥外,几乎空无一物。改造后的“祥凤”号排水量达13100吨,航速28节,续航力7800海里(18节时),舰上可搭载6架“零”式战斗机、12架97式攻击机及10架99式俯冲轰炸机,合计28架。官兵788人。

“祥凤”号的第次也是最后班出击是在珊瑚海海战中。在战斗期间,“祥凤”号遭到美机密集攻击而被命中了7条鱼雷和13枚炸弹,1942年5月7日沉没,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母。“瑞凤”号则在1944年10月于恩加诺角遭到美机轰炸,命中2条鱼雷和2梅炸弹后沉没。

“龙凤”号的前身是潜艇支援母舰“大鲸”号,1933年8月在横须贺开工建造,1934年3月完工,排水量13048吨。它也被列为“航母预备舰”,所以舱内没有安排太多设施;外观上与“剑崎”号相似,最上层甲板平坦且没有主要建筑物,只有为了迷惑西方军事观察家而设置的一根大而不当的烟囱。

“大鲸”号曾担任第6舰队第1及第2潜水战队的旗舰。1941年底,“大鲸”号开始进行航空母舰的改造工作,1942年11月完工,更名为“龙凤”号。排水量15300吨,航速26.5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时),官兵989人。“龙凤”号可搭载21架战斗机和9架攻击机。

“龙凤”号曾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轻微受损后回到日本。其后为搭载新式战机而将飞行甲板延长了15米。1945年3月19日,“龙凤”号停泊在吴港时遭空袭而役失动力,后被充作浮动防空炮台使用,直到日本战败。战后,“龙凤”号被用于运送海外日本战俘和侨民回国,最后在1946年4月解体。

“大鹰”级航空母舰包括“犬鹰”号、“云鹰”号和“冲鹰”号。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前,就有资助民间航运公司建造大型邮轮的计划,以备有朝一日征用这些邮轮改造为航空母舰。

1937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上述计划,凡是排水量在6000吨以上、航速在19节以上的客轮、邮轮、货轮,政府均会在建造之中予以“奖助金”。1940年,日本海军急速扩充时,三菱长崎厂的“春日丸”号邮轮即被日本军方征用,当时该船的建造工程已经完成约30%。1941年5月,该舰转移到佐世保海军造船厂改造,于同年9月完工编入第5航空战队,稍后改编入第4航空战队。测试排水量为20000吨、航速21.1节、续航力8500海里(18节时),飞行甲板长172米、宽23.5米,官兵747名。

由于它是用商船改装的航空母舰,所以在性能上远不及正规航空母舰。完工后从未作为航空母舰使用,多半用于训练及飞机运输任务,只能算是飞机运输舰。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线航空母舰损失惨重,因此“春日丸”号在1942年8月被更名为“大鹰”号,正式编入日本航空母舰行列之中。“春日丸”号的姊妹舰还有“八幡丸”号和“新田丸”号两艘。“八幡丸”号在偷袭珍珠港前夕被军方征用,1942年初开始改造,同年5月完工,更名为“云鹰”号。“新田丸”号的改造工作也于同年11月完工,更名为“冲鹰”号。

上述3舰的航速高正规航空母舰甚远,只能为运输船队警戒、护航或充当运输飞机平台,均末参加较著名的战役。“大鹰”号于1944年8月18日在吕宋岛西北方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云鹰”号于1944年9月11日在东沙岛以东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而“冲鹰”号则在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八丈岛以东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

“隼鹰”级航空母舰包括“隼鹰”号和“飞鹰”号,它们的服役背景与“大鹰”级类似。为应付1940年东京奥运会,日本邮政省决定建造2艘大型豪华田6轮。日本军方愿意提供60%的补助经费,但要求这2艘邮轮必须达到船长210米、宽25米以上的规格,而且航速要在24节以上,排水置在26600~27000吨之间,并且可在3个月之内改装为航空母舰。

第1艘下水的“僵原丸”号于1939年3月在三菱长崎厂开工,第2艘“出云丸”号则于同年11月30日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动工。1940年‘0月,邮轮的建造工作尚未完成,即被决定改造成航空母舰并由军方收购。“隼鹰”级的改造工程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僵原丸”号在1942年5月初完工,7月中旬更名为“隼鹰”号;“出云丸”号则在同年7月底完工,命名为“飞鹰”号。测试排水量均为27500吨,水线长215.3米、宽126.7米,飞行甲板长210.3米、宽27.3米,航速25.5节,续航力12251海里(18节时),可搭载飞机53架、官兵1187名。

“隼鹰”级的舰岛设计新颖,烟囱与舰岛合并向外倾斜26度以减少排烟造成的干扰。日本采用这种设计的航空母舰还有“大凤”号和“信浓”号。虽然该级舰由邮轮改造而来,内部有许多木制装潢隔间必须予以拆除以防火灾发生,但整体性能却足以与正规航空母舰“飞龙”号相抗衡,这一点颇令人意外。

“隼鹰”号在1942年7月与“飞鹰”号同被编入第3舰队第2航空战队。在中途岛战役结束一个月后,由于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严重不足,它们由二线预备部队调整到第一线作战;10月份参加了所罗门群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攻击了美军“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美军进攻塞班岛时,它们也有出击的记录。

1944年6月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飞鹰”号在舰载机倾巢而出后,被美军舰载机趁虚而人命中1条鱼雷,鱼雷爆炸后破坏了航空燃料库,挥发后的油气弥漫在舰艇内部。2个小时后油气被引爆,随后产生了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强烈的爆炸使舰上官兵误认为该舰又被一条鱼雷击中。“飞鹰”号在爆炸后不久便倾覆沉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海战中,有3艘日本航空母舰都是被鱼雷攻击后因油气引爆而沉没的。

在同一天里,“隼鹰”号也被2枚炸弹命中,坦损伤不重。它在修复后直担任训练和飞机运输的任务,未参加针对莱特湾美军舰队的作战,因此免去了被美军穷追猛打的命运。1944年12月9日,“隼鹰”号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而严重受损。但由于中雷时弹药库和燃料库都是空的,因此幸运地没有步姊妹舰的后尘而发生爆炸。修理完后的“隼鹰”号一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战后于1946年8月解体。

“神鹰”号也是艘由商船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但比较特别的是,它的前身是一艘德国商船“沙恩霍斯特”号。该船于1935年在德国不莱梅建造,属于德国洛德航运公司远东航线的定期邮轮,排水量18184吨。在次定期航程停泊于日本时碰上欧洲战争爆发,因为大西洋的制海权掌握在英国手里而无法回国,只好滞留在神户。

1942年被日本军方收购,同年9月进行航空母舰改装。由于该船的原厂材料难以获得,所以改装工作进展缓慢,一直到1944年春季才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完成。测试排水量20900吨,水线长189.36米、宽25.6米,航速24节,26000马力,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时),飞行甲板长180米、宽245米,官兵834人。

从航速上可以看出,该舰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艘飞机运输舰。它于1944年7月编入第1海上护卫队,担任船队的护航任务。1944年11月17日,在一次从日本到新加坡的护航任务中,在黄海济州岛以西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结束了短短5个半月的航母生涯。

日本轰炸珍珠港派了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共6艘航母。

展开阅读全文

1905年日俄对马海战,强大的沙俄战舰为何会败?

全文共 288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关注一下海战的事情,发现这个日本和当时的沙俄也有对战过的,话说那是在1905年,日本和沙俄在对马发生了海战,但是的沙俄的舰队是异常的强大的,理论上也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但是最后这个沙俄还是败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哦?这个日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看看!

1905年日俄对马海战,沙俄战舰众多为什么败给了日本?

俄国人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不用说是两支主力舰队前后被日本联合舰队全歼,彻底丧失了制海权,从而使日本军队没有了后顾之忧。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日本陆军面对的又正好是一支被一帮为了向沙皇争表忠心而互相勾心斗角的将军而把持的俄国陆军。

而导致联合舰队大获全胜的因素很多,“丁字战法”的成功,“七段战法”的顺利实现,下濑火药和伊集院信管的使用,水兵火炮操作的熟练,日本海大海战时的以逸待劳以及对手俄国海军将领们的无能,拙劣和愚蠢。

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运气。在讨论日本的胜利到底是什么原因的时候,不妨听听号称“日本海军两参谋”之一的佐藤铁太郎的总结。一次佐藤铁太郎在海军大学校讲课时回答学生提出的“日俄战争的胜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思考了半晌才说:“40%是运气”。学生又接着这个回答发问:“剩下的60%呢?”“还是运气”,这次佐藤铁太郎回答得十分干脆。

1、背景

整个俄国海军舰队的舰船数量原本三倍于日本海军,但却分为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由于在1904年8月的黄海海战,俄国太平洋舰队已经被重创并被围困于旅顺港,而黑海舰队又因要对抗土耳其并且受条约限制不能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而无法抽调;又当时苏伊士运河虽然已经开通,但是掌握在日本盟友英国手中,不许俄国人通行,导致俄国不得不派遣罗杰斯特文斯基海军中将率领由波罗的海舰队拼凑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舰队由波罗的海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前往中国,途经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海,行程18000海里。

虽然俄国舰队实力可观,但舰队中的新旧战舰难以协调行动;新服役的战舰官兵尚不能熟练掌握;官兵素质低下,士气比较低落。另外由于历时8个月的漫长航行,旅途疲劳使整个舰队的作战能力严重下降。

该舰队原先得到的命令是驰援旅顺港,解除日军的封锁。但是在他们到达马达加斯加时,就已得到了旅顺失守的消息,不得不改投俄国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俄国舰队向远东航行的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在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督促下,频繁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东乡认为“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以逸待劳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作好充分的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2、经过

5月27日

04:45 - 日本联合舰队侦察船信浓丸发回在九州西部海域发现俄国舰队的电报。

05:05 -在朝鲜半岛马山附近的镇海湾内,待命中的日本联合舰队得到全体出港的命令。同时向司令部发报:“已经发现敌舰,联合舰队即刻出动,今日天气晴朗但是波浪高”

06:05 - 信浓丸在一度失去俄国舰队踪迹后,重新进入视距跟纵。俄国军官建议采取行动,被指挥官拒绝,俄国舰队仍然保持无线电静默前进。

06:40 - 日本和泉号巡洋舰进入视距,纠正了信浓丸原先报告的俄国舰队位置误差。日本联合舰队现在掌握了俄国舰队的正确位置。

11:42 - 日本联合舰队第三分舰队在冲之岛附近与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接近。

13:30 - 俄国舰队调整队形,引起了舰队队形的混乱。

13:39 - 俄国舰队进入日军主力(第一,第二分舰队)视距范围,战斗开始命令发出。

13:55 - 两舰队相距12,000米。此处位于冲之岛附近海面,距离对马岛以东约40海里。

日军旗舰三笠号打出Z信号旗,向全舰队表明“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君一同努力(皇国ノ興廃、コノ一戦ニ在リ。各員一層奮励努力セヨ。)”14:02 -日本联合舰队(航向西南)与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航向东北)平行相对航行。

俄国舰队战舰新旧混杂,性能差距导致全队列最高航速只有11节;日本舰队主力全队列最高航速可达16节,机动能力占有绝对优势。14:05 -两舰队相距8,000米、日舰开始左舵调头,进行“U”字形的转弯。

14:07 - 两舰队相距7,000米、日先导舰三笠号调头完成,俄舰开始炮击。

14:10 - 两舰队相距6,400米、全部日舰调头完成。

14:12 - 两舰队相距5,500米、三笠号右舷被击中。

14:18 - 两舰队相距4,600米、日舰齐射俄先导舰苏沃洛夫公爵号。

14:35 - 日本联合舰队(航向东南偏东)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前进路线完全封锁,形成“丁”字射击阵。

14:43 - 俄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奥斯利雅维亚号相继受到重创脱离战斗。

俄舰队队形混乱,一开战就失去了指挥,胜负已定。14:50 - 俄舰亚历山大三世号带领俄国舰队(航向正北)试图脱离战斗。

14:58 - 日本第一分舰队从东北方一起调头。

15:05 - 日本第一分舰队(航向西北)与第二分舰队一起夹击俄舰。

15:10 - 俄舰奥斯利雅维亚被击沉、苏沃洛夫公爵号逃脱。

俄舰队以亚历山大三世号为先导舰,不断的掉转航向试图躲开了日舰炮火的致命攻击。16:30 - 日本第一分舰队失去了与俄舰的目视接触。

17:28 - 日本联合舰队(航向正北)继续追击俄舰。

18:00 - 两舰队相距6,300米、炮击再度开始。

19:03 - 俄舰亚历山大三世号被击沉。

19:20 - 俄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博罗地诺号被击沉。

20:30 - 日本雷击舰展开夜间鱼雷攻势。俄舰拉季米尔·莫诺马赫号、纳瓦林号和伟大的西索亚号相继沉没。5月28日

09:30 - 日本联合舰队在郁陵岛南方发现俄第三分舰队,追击开始。

10:34 - 接管舰队指挥权的涅鲍加托夫少将决定投降,俄第三分舰队旗舰尼古拉一世号挂起白旗。

10:53 - 俄舰投降开始。

15:30 - 日舰截获并俘虏了受重伤后由旗舰转移到驱逐舰大胆号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

18:00 -俄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拒绝投降自沉。(海战结束)

3、结果

对马海峡海战是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教科书式战例之一,日本海军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仅以损失3艘鱼雷艇的代价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并摧毁了俄国最后的海上力量。

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巡洋舰分队旗舰奥列格号率领阿芙乐尔号、珍珠号和1艘驱逐舰脱离舰队,掉头向南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1500海里以外的菲律宾(被扣留,战后归还俄国),只有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逃到海参崴。

对马海峡海战结果充分证明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学说。再次证明了战列舰在海战中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的第一海相费席尔坚信此战证明了对战舰来说最重要的是火力和航速。由此催生了无畏型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将大舰巨炮主义推向颠峰。

对马海战其影响力不仅局限在军事方面,直接左右了俄国、日本两个国家的命运。曾经处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海军一蹶不振,海战的失败动摇了俄国沙皇的统治。日本通过此战,为3个月后的《朴茨茅斯和约》的订立铺平了道路,从此进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所罗门海战三条疯狗是什么意思?疯狗指的是什么?

全文共 4861 字

+ 加入清单

1942年11月12日,在晚上23点42分的时候,在萨沃岛西边狭窄的海面上,一支排列称为单列纵队的大舰队疾驰航行而来,在其中的一艘日本的驱逐舰“夕立号”,一名瞭望哨突然发出声嘶力竭的报警:“发现敌舰!”而这些敌舰,毫无疑问只能来自宿敌美国太平洋舰队。

图1. 画作:瓜岛周边的夜间海战

为了争夺瓜岛,日本人这一次几乎把老本都押上了,联合舰队一直引以为傲的主力:战列舰大量集结到靠近南太平洋前线的特鲁克和拉包尔,包括超级战列舰“大和”号(直属联合舰队并担任旗舰)、装备410毫米主炮、号称“七巨头”之一的长门级战列舰“陆奥”号、第3战队(“金刚”、“榛名”)和第11战队(“比睿”、“雾岛”)四艘金刚级快速战列舰,联合舰队巅峰期12艘战列舰的一半已经聚集在南太平洋战区,彰显了此时此地战局的重要程度。

图2. 长门级战列舰“陆奥”号,该舰在特鲁克驻扎了近一年,因航速慢油耗大而未能获得上前线的机会

顺带提一下,联合舰队的另外六艘战列舰全部呆在本土,中途岛海战后新编组的第1舰队第2战队四艘老旧的扶桑级战列舰正在进行修整并部分改造为航空战列舰,最后建成的超级战列舰“武藏”号正在进行最后的入役训练,七巨头之一的“长门”号作为镇国之宝必须留在本土给天皇壮胆,日本海军也实在拿不出更多的大舰派往南太平洋前线。

图3. 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的同框照,注意副炮的布局仍为传统方式,舷侧打击能力相当猛烈

虽然山本曾经忽悠大本营参谋辻政信中佐说“如有必要,大和亦可参战”,但实际情况是日军捉襟见肘的补给能力已经无力支撑这些油耗子的胃口,就在一个月前的10月17日,曾参加珍珠港作战的舰队油轮“健洋丸”(KENYOMARU)空着货仓抵达特鲁克,山本不得不从“大和”及“陆奥”号上各抽取4500吨重油填入“健洋丸”,以便该舰能优先喂饱参加瓜岛海战的其他军舰。

图4. 川崎型舰队油轮之健洋丸的照片与模型图,该船曾参加偷袭珍珠港等早期著名海战

同时,“大和”号也缺乏奔赴前线实施炮战的弹药储备——有船无弹的悲剧,在甲午海战48年后的日本海军身上又一次重演,但略有不同的是,没听说过日本人揪几个李鸿章之流的替罪羊出来顶包。

总之,奔赴前线支援陆军马鹿的重担就压在了金刚级四兄弟身上了。

早在一个月前的10月13日,第3战队的“金刚”、“榛名”两舰担纲,已经成功炮击了瓜岛亨德森机场,共发射包括三式弹在内的重型炮弹近千发,被当时在瓜岛上的第17军军长百武晴吉肉麻地夸奖为:“两门战列舰的炮击胜过野炮千门!”

图5. 1942年10月13日,金刚号与榛名号两舰率先炮击瓜岛亨德森机场,陆军马鹿夸奖其“胜过野炮千门”

这一次,轮到第11战队的“比睿”、“雾岛”领衔主演了。当晚带队指挥官是战队司令阿部弘毅中将(11月1日刚刚晋升),在他麾下还有第10战队的老式轻巡洋舰“长良”号、第6驱逐队的三艘驱逐舰晓(Akatsuki)、雷(Ikazuchi)、电(Inazuma)、第16驱逐队的两艘驱逐舰天津风(Amatsukaze)、雪风(Yukikaze,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以及第61驱逐队的“照月”号(Teruzuki)。这些护航舰由第10战队的木村进少将统一指挥。

图6. 柚木武士画册:意图再现前一次“辉煌”的第11战队的“比睿”、“雾岛”两艘快速战列舰

就在12日下午13时30分,阿部一行与高间完海军少将(中途岛海战时期任职“榛名”号战列舰大佐舰长)指挥的第4驱逐队会合,又增加了五艘驱逐舰——朝云(Asagumo)、春雨(Harusame)、村雨(Murasame)、五月雨(Samidare)和夕立(Yudachi)。如此,阿部手下已经拥有2艘战列舰、1艘轻巡和11艘驱逐舰的庞大力量,他的任务是再给瓜岛的美军机场一次毁灭性打击,给陆军马鹿们上阵创造战机。

图7. 日本重巡洋舰舷侧的四联装鱼雷发射器特写,该舰疑似秒高级或高雄级

与前几次海战不同的是,这一次日本人的炮击主力是战列舰的14英寸主炮,因为巡洋舰的8英寸主炮被证明在破坏机场时的效率不高,美军很快就能够修复,其余12艘轻型舰艇的主要任务是护航和警戒。

图8. 正常的鱼雷发射管,其射界主要为左右两舷

值得啰嗦几句的是,日本人的11艘驱逐舰是精锐中的精锐,其中吹雪级特型驱逐舰就有三艘——“晓”、“雷”、“电”,该级舰装备6门127毫米主炮和三具三联装九三氧气鱼雷发射管(备雷27条,可满足三次齐射,但再装填需要约莫半小时),是日本人战前设计建造的“最强驱逐舰”(理论上),最大航速38节。

图9. 正常的鱼雷装填作业,图为印度海军在为其潜艇装填前向鱼雷

白露级驱逐舰四艘——“春雨”、“村雨”、“五月雨”、“夕立”,装备5门127毫米主炮和8具九三氧气鱼雷发射管,备雷24条,是首个级别具备所谓“快速鱼雷再装填能力”的驱逐舰,最大航速34节。

图10. 美国人的五联装鱼雷发射管,几乎没有海上再装填能力

需要插播介绍一下日本人这个“快速鱼雷再装填能力”,在吹雪级特型驱逐舰及以前的舰型上,在发射完管内的鱼雷后,需要从备雷仓库里将备用雷用手推车推到甲板上,再逐条装入发射管。这么繁重的工作在风平浪静的军港里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风高浪急的海上或者是激烈的战斗中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欧美海军都把雷击能力当作一次性武器,几乎没有再装填能力,但在注重“九段渐减邀击作战”的日本海军里,快速的再装填能力就不能被忽视了。

图11. 战舰世界里的鱼雷装填装置特写(发射器左侧),然而历史上并未有六联装发射管问世

解决的高招听起来并不复杂,就是在发射管附近安排多管的备用雷储存舱,再装填时只需要把储存舱与发射管互相对准锁定,就可以通过铰链把备用雷拖进发射管,整个过程只需要半分钟(实战中往往达不到这么快),从而实现“快速装填”,说白了就是多准备好一套装好鱼雷的“弹匣”。

图12. 著名祥瑞舰“雪风”号顶视图,注意1号鱼雷管从前烟囱两侧“弹匣”补雷,2号鱼雷管从后方“弹匣”补雷

然而,为了安放这套备用“鱼雷弹匣”,需要在甲板上占用额外的面积,为此日本人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把部分的备用弹匣分为左右两侧成夹角布局,再装填时先装一侧,再装另外一侧,虽然时间稍微长了点,但是减少了“备用弹匣”对舰体甲板的占用,类似的布局在白露级及其以后的数个级别的日本驱逐舰上都有体现。

图13. “雪风”这样命硬的主子必须来一张特写模型照

阳炎级甲型驱逐舰两艘——“天津风”、“雪风”,装备6门127毫米主炮和2具四联装九三氧气鱼雷发射管,备雷24条,最大航速35节。著名的祥瑞舰“雪风”号就是从这场海战开始连续克死大舰,堪称“巨兽之亡”的神助攻。据不完全记载,从1942年11月开始,“雪风”号先后给“比睿”号战列舰、“武藏”号超级战列舰、“金刚”号战列舰、“大和”号战列舰、“信浓”号航空母舰等巨舰护航,他们无一例外没能活过“雪风”的强大气场。(详见公众号搜索“巨兽之亡”)

图14. 这张模型细节照片很不错,清晰可见两具四联装发射管及其前后的备用雷补充“弹匣”

朝潮级驱逐舰一艘“朝云”号,装备6门127毫米主炮和2具四联装九三氧气鱼雷发射管,备雷36条,理论上可满足四次齐射!最大航速35.2节。

图15. 朝潮级驱逐舰线图,有心者可以与阳炎级做个对比,只在细节布局上有轻微差异

秋月级防空驱逐舰一艘“照月”号,装备8门100毫米主炮和1具四联装九三氧气鱼雷发射管,备雷8条,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只有一具鱼雷发射器也安装了备用“弹匣”,可以实现快速装填,最大航速33节。

图16. 战雷里的秋月级三维模型,注意舰体中部的四联装鱼雷发射器后方的四联装备用雷补充“弹匣”

另外,从武器配备上也可以看出秋月级的不同之处,采用新型的九八式100毫米高平两用炮,强调防空能力,减少鱼雷发射管数量和最大航速(不需要快速爬头射雷了),“照月”号是10月份刚刚编入联合舰队的最新款驱逐舰,这也将是该舰首次参加与水面舰艇对射的海战。

图17. 秋月级防空驱逐舰多次担纲航空母舰部队的带刀护卫,是联合舰队最新最好的防空驱逐舰

以上初步统计,11艘日本驱逐舰加上那艘“长良”号(8具鱼雷发射管,推测备雷24条,期待更新准确数据),一共拥有多达95具鱼雷发射管,备雷数量更是高达24+81+96+48+36+8=293条,仅仅单次齐射就能放出近百条威力强大的24英寸(610毫米)九三氧气鱼雷,这种鱼雷单发命中的威力都足以另一艘重巡洋舰瘫痪!

图18. 长良级轻巡洋舰,为担任水雷战队旗舰而定制的旧式轻巡,可携带一架水上飞机遂行侦察任务,参加过侵华

所以阿部弘毅中将才会那么趾高气昂、有恃无恐。

当然,阿部也不是傻子,他清楚在白天美国人拥有绝对的制空权,甚至是夜色较好的夜间,瓜岛机场的无畏式也经常起飞,以小编队袭击卸载中的日本运输船或军舰。不过当晚在接近瓜岛途中,遇上了一场倾盆大雨,能见度下降到很低,阿部一度下令掉头北归。

图19. 1.1万吨的“日进”号水上飞机母舰,正是此舰负责夜间向瓜岛运输火炮等重装备,堪称“所罗门的巨鼠

恰在此时,瓜岛上的陆军马鹿观察哨不失时机地发报说明“瓜岛上空天气良好,未发现海湾一带有美舰存在”,阿部于是在22时30分再次下令掉头南下,继续执行炮击任务,但如此一折腾,原先位于前卫位置的高间完的第4驱逐队就被抛在了主队侧后方,阿部的战列舰前方只剩下两艘驱逐舰“夕立”和“春雨”提供早期预警。

图20. 中途岛海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航空母舰“加贺”号,高间完当时正担任护航的“榛名”号战列舰舰长

顺便说一句,这个高间完应该是个典型的丧门星,6月4日在中途岛他目睹了联合舰队第一艘沉没的航空母舰“加贺”的惨状(高间时任“榛名”号舰长),上个月底(10月25日)他刚刚丢了自己的座舰——轻巡洋舰“由良”号,该舰也是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被击沉的日本轻巡洋舰,今天晚上他还即将要克死联合舰队第一艘被击沉的战列舰!

图21. 长良级轻巡洋舰长期担任水雷战队旗舰,图为停泊在上海黄浦江面的“长良”号

之前为什么没人把他揪出来批斗,我也搞不清楚。

美国人没有认怂,他们只有两艘重巡洋舰“旧金山”号、“波特兰”号,三艘轻巡洋舰“亚特兰大”号、“海伦娜”号、“朱诺”号,和8艘驱逐舰,关于这13艘美舰的前世今生,我在下一集会再展开扒一扒。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的军舰多半装备有搜索雷达,同时又有着两位英勇无畏的少将统帅,早在“夕立”号瞭望哨发现情况之前17分钟,也就是当晚23时25分时,装备最新型SG搜索雷达的“海伦娜”号已经率先向旗舰“旧金山”号发出信号:“前方海面发现目标”。

图22. 瓜岛夜战之“所罗门的疯狗”,“拉菲”号驱逐舰骑脸勇斗“比睿”号战列舰

“夕立”号的报告让阿部弘毅大吃了一惊,让高间完大吃了一惊,让木村进大吃了一惊,24小时后,东京、华盛顿和世界的媒体也将大吃一惊!

图23. 美国新型防空巡洋舰——亚特兰大级,装备多达8座双联装5英寸高平两用炮,骑脸近战也是一流

23时51分,阿部下令“比睿”号打开探照灯,瞬间将6公里外的“亚特兰大”号舰桥照得清清楚楚,紧接着,十几道火光和暴鸣声从美舰上升腾起来,打得“比睿”号舰体周围如同开锅的海水在翻腾,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海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图24. 画作:二战时期的英国鱼雷艇,这种可以以小博大的海战兵器非常适合近岸防御

本文采纳的时间为日本东京时间,实际在所罗门当地时间要提前两小时,也就是第一炮打响的时间是当地时间11月13日凌晨1时51分,敬请留意。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图25. 画作:美国鱼雷艇伏击战列舰,可能是苏里高海峡夜战场景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论坛在线,2017年转战公众号(ID:bikunet)和自媒体平台。本站力求依据翔实准确,点评角度独到,不吹不黑不喷,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岛7篇、巨兽之亡14篇、制胜神器3篇等,欢迎新老朋友们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海战馆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日照海战馆坐落于日照万平口海滨风景区,展馆建筑为万平口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向游客展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次以少胜多的海战。日照海战馆6月30日起正式对游客开放。

日照海战馆取材于宋金时期发生在日照石臼岛的一次大规模海战,展馆以宋金海战为主线,以古代海战兵器、遗留物、战船模型、图片、史实资料、沙盘、雕塑等多种表现形式再现了当年陈家岛大战全过程,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舟师(海军)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海战情况。同时,展馆内还陈列了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的战争场面图片及武器、物品等实物,再现了抗日战争年代的烽烟历史。

海战馆是是历史与爱国教育题材类展览馆。周边有日照水上运动中心和万平口第二海水浴场等。海战馆不远处有非常好的可观海景的高档酒店。

展开阅读全文

甲午海战纪念馆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导 游该馆由序厅、北洋水师成军、颐和园水师学堂、半岛海战、平壤之战、黄海大海战、旅顺基地陷落、血战威海、尾声厅九大部分组成,再现了北洋水师从成军到覆没的全过程。 馆内以电、光、声等现代科技营造的氛围,生动逼真,游人置身其中,耳闻目瞩甲午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整个海战馆气势宏大,外型有如几艘互相撞击穿插的船体,坐落在当年旗舰定远号搁浅的地方,悬浮于海上。18米高的主体建筑上塑造了一尊15米高的北洋海军将领像,为国内人物雕塑之最。 介 绍坐落于刘公岛码头东200米,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甲午海战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 门 票/开 放 时 间25元

山东威海市

展开阅读全文

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宋元崖海战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新会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是在700多年前宋元崖门海战遗址上兴建的我国首个古代海战文化主题景区。区内有历尽500多年历史沧桑、屡废屡兴的崖山祠。2005年新会区委区政府斥巨资对古战场遗址和崖山祠进行全面的修葺、扩建,形成占地1100多亩,集浩气广场、崖山诗墙、慈元庙、大忠祠、义士祠、寝宫、诗碑廊、望崖楼、白鹇亭等10多个景点于一体,聚世界最大的传国玉玺主雕、全国最大的仿古战船标志性建筑、全国最大的一对姊妹锚、全国最大的“慈”字碑刻等众多亮点于一园的大型旅游区。区内珍藏展出了遗址出土的唐代古陶、宋代铜钱、宋元兵器以及12块国宝级的古碑等珍贵文物。慈元庙中还供奉有美的化身、慈满天下、坚贞不屈的杨太后塑像,供人祭祀。来到景区,大家可探寻中国四大古代海战之一的史迹,领略宋元崖海大战的史诗般的国画长卷;可瞻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三英及忠臣义士英勇不屈、气壮崖海的英雄浩气;可欣赏明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陈白沙所撰并书和亲自监刻的、有岭南第一碑之誉的《慈元庙碑》;还可欣赏自宋以来,历代诗书大家和毛泽东、董必武、郭沫若等近、现代伟人记述吟颂崖海大战的诗书碑刻;可见识到崖山独有的蟠龙山桔;可品尝南宋宫庭秘传美食古井御制烧鹅。

仿古战船

略移玉步,更可发现世上唯一以蚝壳砌就的杨太后陵园。顺道而上,不远处便是雄峙崖山、扼守崖海的清代崖门古炮台。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

咨询电话:0750-6290288、0750-6292221

浩气广场

过零丁洋

崖门诗墙

正气神兽

棂星门

大忠祠

诗碑长廊

白鹇义鸟

古井镇:古井镇位于市境东南银洲湖畔,东、南接沙堆镇,西与崖西、双水镇隔银洲湖相望,北邻三江、睦洲镇。东面山峦起伏,西面平原开阔,濒临银洲湖,湖岸线19公里。常年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矿产资源丰富,蕴藏大量锡、钨、铅、铜、花岗岩、稀土等10多种矿物。1996年,全镇土地总面积112.32平方公里,总人口43216人,均为汉族,辖18个管理区,157个村。

展开阅读全文

海战博物馆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海战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战博物馆坐落在东莞市虎门镇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旧址附近,背山面海,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纪念群体,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该馆是一座全面展示-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该馆以《-战争》为基本陈列,以全新视角再现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分为“-战争前的中西世界”、“中英战前冲突与广东军事防御”、“第一次-战争”、“第二次-战争”和“沉沦与觉醒”等七部分,共展出文物1860件,历史图照1310幅,油画、工笔画等艺术品120幅,高科技、信息化项目10余项。该陈列充分吸纳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具备较高科学品质;遵循“一件文物就是一座博物馆”的理念,致力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地展现-战争完整历史;利用-展示空间,对文物展品进行仓储式密集展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融益智性、趣味性、导览性于一体。该展览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林则徐、关天培等清朝爱国官兵同仇敌忾、抗击外敌的民族精神,深刻揭示“落后就会挨打”这一沉痛历史教训。

海战博物馆是一座专题性与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该馆以-战争古战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虎门炮台旧址为依托,利用文物史料和现代声光技术,以真实、生动、逼真的手法表现了-战争时期中英军事力量的对比,重现了当年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的悲壮情景。

《-战争海战陈列》和《虎门海战》半景画是该馆的基本陈列。海战博物馆是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三所禁毒教育基地之一。《-战争海战》陈列和《虎门海战》半景画是该馆的基本陈列,前者形象地表现了-战争时期中英军事力量的对比,及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后者以写实的绘画、逼真的地面塑形,与现代声、光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1841年2月26日虎门海战的悲壮场面。

穿过虎门炮台,再经过一大片绿化带便是海战博物馆了,面积宽广的广场衬托出博物馆的威严。进入博物馆参观,展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战争历史陈列展,另一部分是禁毒展。人们能从-战争历史陈列展里面感受到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而在禁毒馆里,看到那些悲惨的场面,倒吸凉气之余,便是警惕千万不能碰,即便一口都不行。

一、免费开放区域:海战博物馆基本陈列、临时展厅及公共活动场所

二、免费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7:30

其中,陈列大楼逢周二闭馆(国家法定假日除外),其他区域照常开放。

三、领票时间:8:30—17:00

四、观众凭票入馆。须在领票处凭有效证件(-、学生证、军官证、居住证、老人证、-等)排队领票,一人一证一票(1.4米以下儿童可免票进场,老年人、军人、残疾人、孕妇优先领票)。团体须提前预约,凭有效证明材料领取参观券。

五、参观券当日当次有效,过期作废。每日向社会最高限量发放免费参观券5000张,发完即止。

六、馆区内讲究环境卫生,爱护文物展品、展览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如有损坏,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禁止一切不文明行为。

七、儿童、行动不便、身体有疾病的观众需在家人的陪同下入馆参观;衣冠不整者、醉酒,精神障碍者、携带易燃易爆及危险品者、携带宠物者谢绝入馆参观。

八、咨询电话:0769—85527783。

虎门镇:虎门位于珠江口东岸,面积178.5平方公里,下辖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12.4万人,常住人口超50万人。作为南国重镇,虎门的交通相当发达,水陆空三路无不便捷通达:水路,宏业货柜码头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沙角河仔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通航广州、深圳、香港等华南地区诸港;航空,虎门北接广州机场、南邻深圳机场、西近珠海机场;陆路,广深珠高速公路、S256省道。

展开阅读全文

西沙海战烈士陵园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西沙海战烈士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西沙海战烈士陵园位于崖城镇内,距西线高速公路崖城出口处约1公里,建于1975年,1974年1月19日南越西贡当局不顾我国政府再三警告,悍然出动军舰、飞机,侵犯我西沙群岛,向我巡逻舰艇开枪开炮,我军坚决执行-命令,奋起自卫反击,击沉敌护卫舰一艘,击伤敌驱逐舰三艘,收复甘泉、珊瑚和金银三岛,全歼守敌,取得了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伟大胜利。

交通

乘25路到天涯海角站

景点位置

海南省三亚市红沙镇欧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阿曼湾海战经过 揭秘阿曼帝国与亚洲本土海权崛起的马斯喀特海战

全文共 2867 字

+ 加入清单

在17世纪中页,原本没什么影响力的阿曼就这么突然间崛起了,成功在两代新旧势力的交替窗口期攀升成为了亚洲水域的本土海权势力。但在有能力击败欧洲对手前,他们的成就与现实地位都很不稳固。直到1652年的马斯喀特海战胜利,才让世人真正开始对这个阿拉伯小国刮目相看。

1、区域差异矛盾

△阿曼的航海传统 可以向前追述到青铜文明出现

事实上,阿曼原本就有非常深厚的航海贸易传统。早在两河文明兴盛的上古时代,诸如马斯喀特这样的重要港口,已成为有大量商人造访的国际化贸易据点。除来自西方的阿拉伯人,由北方南下的波斯人与东方的印度人,也很早就知道该口岸存在。日后的希腊罗马商人和穆斯林征服者,不过是将存在数千年的习俗延续下去。

葡萄牙人在1507年的突然抵达,则预示了近代化世界秩序的悄然开启。尽管他们以武力手段摧毁了多座敌对城镇,却又以最快速度予以重建,充当起拱卫波斯湾与联通红海的基地链。

△16-17世纪间 马斯喀特基本都处于葡萄牙控制

当然,任何发展轨迹都会同步诞生副产品。马斯喀特贸易的一家独大,间接制造出阿曼境内的区域差异。许多理应挂靠这条供应链的内陆部落,逐渐成为港口经济壮大的意外受害者。每当有强大军力的敌手占据那里,就会对周遭的余下口岸形成压制。海运所固有的高效率优势,也让众多货物只需匆匆过境,便能绕开内陆部族的层层转手。

于是,在日益贫穷的土著领袖们看来,马斯喀特城中的任何外来势力都必须予以拔除。至于他们究竟是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恪守什叶派的波斯人或同属逊尼派的奥斯曼土耳其,对自己而言是根本没多大区别。否则就只好仰人鼻息,彼此间还需要为争夺经济领域的残羹剩渣而缠斗不休。

△率领内陆部落展开反击的 纳赛尔-本-穆萨德

公元1630年,著名的纳赛尔-本-穆萨德在内战中脱颖而出,建立起阿曼历史上的雅鲁巴王朝。为平息各部族间的长期纠纷,转而将矛头直指海岸边的马斯喀特。哪怕三年后的首次强攻遭遇挫败,也可以继续对周遭的小型据点进行缓慢蚕食。通过连绵不绝的偷袭、骚扰与包围,终于将沿海的波斯堡垒和大部分葡占城镇都收归己有。

到了1649年,本-赛义夫在纳赛尔病死后继承大位,继续对困守马斯喀特的葡萄牙人施以武力压制。他一方面用捕获的欧式舰船组织海军部队,又坚持同不断闯入印度洋的荷兰人与英国人搞好关系。最终在1650年的1月28日,困守在堡垒中的守备队向自己投降,从而成功统御了整片海岸。当时,旧的葡萄牙势力已趋于衰退,敌视他们的英荷新来者又根基不够稳固。这就给阿曼人以相当大的操作空间,并顺理成章的走上逆向扩张路线。

△17世纪前半段的 阿曼内部势力分布变化

2、来自印度的反击

△阿曼人的不断蚕食 让沿海的葡萄牙据点全部陷落

面对咄咄逼人的雅鲁巴王朝,远在印度果阿的葡萄牙人决定发起强力反击。由于霍尔木兹已在数十年前为英国-波斯联军攻克,马斯喀特已成为他们在波斯湾一带的最重要基地。倘若彻底予以放弃,那么东非到印度西海岸间的航运就将风险大增。

公元1651年春季,他们开始筹备他们的复仇者部队,并委托安东尼奥-德-索萨担任最高指挥。通过将几条航线上的剩余力量凑集起来,终于在年底组织出约700名步兵、海员和炮手。他们将分别搭乘2艘盖伦大帆船、1艘轻型双杆帆船和17艘中小型桨帆船出征,并携带能用于抢滩登陆的驳船。等到来年3月的航海季开启,便顺着熟悉的轨迹奔赴马斯喀特。

△阿拉伯半岛与印度之间的季风航线

5月7日,远征军在距离目标不远的海岸边遭遇敌情。那是由2艘武装商船和至少12艘中小型舰艇组成的阿曼海军编队。其中除部分小艇外,余下船只居然都是在往年劫掠中捕获的葡萄牙船只。而且在发现处于数量劣势前,都全速朝着安东尼奥的部下们冲来。直到发现对手阵中还有火力强劲的大帆船,才因预感不妙而调头逃往马斯喀特。最后还是由于夜幕的快速降临,才勉为其难的到岸边浅水区停泊。

次日上午,两军间的追击再度来开序幕。由于海面盛行从南方吹来的强风,所以阿曼舰队始终能保持自己不被强敌追上。但当需要绕行进入开口朝北的马斯喀特内港,又不免因动力不足而行动迟缓下来。尤其是2艘完全依赖风帆驱动的武装商船,因体积较为笨重而落在全队的最后面。安东尼奥看准时机,下令阵中的9艘桨帆船加速予以拦截,并继续让其他小艇一同拖拽着盖伦主力舰在后方跟进。终于在海港的入口位置赶上,并以分组包围的方式予以逼停。

△位于马斯喀特内港入口的堡垒

此时,位于海港入口两侧的堡垒开始发炮射击。由于葡萄牙人曾对马斯喀特非常重视,所以花大气力在当地修筑完善的防御设施。任何守军都能通过精准校对,给企图强行闯关的船只造成重创。然而,这次的轰击目标,都是船身非常低矮的轻型桨帆船。她们还和阿曼人操作的2艘大船混杂在一起,使炮手很难在不顾及友军伤亡的情况下从容开火。深谙此道的水兵们也自然是抓紧时间,用各种武器解决掉眼前的阿曼战士。然后利用桨帆船的人力优势,迅速将战利品都拖拽到岸炮射程之外。已经入港的阿曼舰艇也不敢贸然来救,只得在两翼重火力的保护下躲藏起来。

不过,安东尼奥等人都对这样的小成绩不够满意。他们在稍后的会议中做出决定,要在隔天的上午冲进港口,摧毁这支靠抢夺己方船只组成的阿曼舰队。介时,2艘硕大的盖伦帆船将负责吸引堡垒火力,以便让不依赖风力的小型舰艇编队能从容靠近目标。

△葡萄牙与阿曼舰队的追逐轨迹

3、反攻马斯喀特的失败

△逼近马斯喀特内港的2艘盖伦大帆船

1652年5月9日,远征军利用短暂的无风环境,开始按计划靠近马斯喀特内港。其中2艘大帆船由人力划桨的驳船拖拽前进,边上还有中小型桨帆船负责掩护。

但突如其来的东北风,却严重大乱了所有舰艇的行动步伐,让她们提前进入到守军堡垒的射程之内。随即又恢复到风平浪静状态,给阿曼炮手的有效射击提供了诸多便利。大量可怕而异常精准的炮弹,开始不断落到葡萄牙人附近,特别对体积较小的桨帆船队构成巨大威胁。

△孤立无援的大帆船 无法应付2座堡垒的交叉火力

混乱中,许多葡萄牙船长选择调头驶离威胁水域,让2艘大船被孤零零的留在原地挨打。安东尼奥原本还想凭舰炮火力展开对轰,却因目标过于明显而彻底沦为集火对象。更要命的是,那些负责拖拽的小驳船,很难在岸炮的轰击中幸免于难。随着他们的伤亡剧增,旗舰能否安安然离开原地都开始成为问题。无奈之下,只能尽全力调头撤退,并在部分重新折返的桨帆船帮助下才全身而退。

考虑到马斯喀特拥有不少兵力,还完整接收了舰队和两座堡垒,区区700人的远征军似乎已不可能完成占据任务。安东尼奥只能在其他船长的建议下,退而求其次的攻占了迪巴-迪布。那里有阿曼人建造的小型堡垒,却没有支撑大型船队停泊的港口设施。当本-赛义夫派出大批陆军赶来收复失地,葡萄牙人便明智的选择了离开。

△马斯喀特海战的胜利 也成为阿曼帝国的正式触发点

由于在战场海战中的羸弱表现,阿曼人敏锐察觉的葡萄牙老对手的实力不再。本-赛义夫更是在稍后拒绝将马斯喀特租借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坚持将这座重要港口保留在自己手中。阿曼舰队也以这里为主要基地,开启新一轮的扩军备战活动,直接将战火反向燃烧到印度与东非海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