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梅雨

梅雨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梅雨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梅雨问题。

分享

浏览

3449

文章

97

梅雨是不是节气,属于二十四节气吗?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梅雨只是一种气候现象,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古代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古人使用的历法(干支历)就是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在历书上把“梅雨”叫做“霉雨”,将芒种后第一个丙日称为“入霉”即霉雨开始之日,将小暑后第一个末日称为“出霉”即梅雨结束之日。

所以在气象学上梅雨季节是没有固定日期的,而日历上的入霉总是在6月6日至6月15日之间,出霉总是在7月8日-7月19日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长沙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长沙梅雨季节是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结束

由于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梅雨,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出现在什么地区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梅雨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一年6月份到7月份,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与亚洲高压南下的冬季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形成锋面。由于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势力相当,锋面在这个地区长时间摆动,雨带也在这里摆动,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此时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就是梅雨。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梅雨季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浙江梅雨季节是几月份开始到几月份结束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梅雨季节通常是在6-7月份,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浙江进入梅雨季节以后,局部地区去会有强雷电、雷雨大风、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梅雨天气就是在每年的6中旬到7月上旬,在中国江淮流域所特有的一种天气现象。

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梅雨期大约有20-30天,雨量在200-400mm之间,有的年份,梅雨开始得特别早,在5月底到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一般把芒种之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

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在梅雨季节,室内要开窗,保持室内通风,也可以在家里放一些干燥剂。最好买新鲜的食物,而且不要买太多,否则容易受潮发霉。梅雨季节过后,华中、华南、台湾等地的天气开始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宁波梅雨季节是在几月份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宁波梅雨季节是6月下旬到7月初,这两月会有阵雨,主要以雷阵雨或者雷雨为主,还会伴有雷电、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梅雨指的是在每年6、7月份会出现连续有雨天阴的气候现象,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台湾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宁波地处宁波平原,纬度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宁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达4个月,春秋季仅约2个月。

典型的梅雨一般是6月中旬到5月上旬,7月上旬出梅。迎梅雨就是入梅之前的阴雨,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为期半个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淮流域,之后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

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一般也就在6月到七月之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

在梅雨季节要保持室内通风,衣服要经常换洗,最好是选择容易干而且滑爽布料的衣物。梅雨季节,食物现吃现买,买的多了,食物容易发霉。还要注意防霉防潮,室内防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除湿机或者开空调机。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季节是指什么气候?宁波的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近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纷纷入梅,而一旦进入梅雨季,降水便会非常丰富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入梅时间是不同的,而一般情况下,江南地区入梅的时间会比较早。

6月17日的时候,浙江多地已经纷纷入梅,所以宁波地区梅雨季也差不多在这两天了。江南地区入梅一般在6月10日左右,但是今年入梅时间偏晚了。

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注: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一般也就在6月到七月之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啦。

展开阅读全文

多肉如何度过梅雨季节?怎么养殖?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1、在梅雨季节的晴天时要给多肉及时浇水,浇水时要做到不干不浇,浇就浇投的原则。

2、可以将多菌灵溶液和甲基托布津溶液混合喷洒多肉,可防治黑腐病。

3、要多拿光照灯照射多肉,光照不足时多肉会出现徒长的现象。

另外,在梅雨季节养殖多肉的时候,最好使用陶瓷盆和瓦盆,这两种盆透气性和排水性更好,可以帮助多肉很好的度过梅雨季节,切忌不要使用塑料盆养殖多肉。

那么平时又应如何养殖多肉呢?

控制水量

由于一年四季环境不同,所以给多肉的浇水量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在生长期间可以给多肉多浇水,当多肉进入到休眠期间时,就要控制好浇水量,避免积水。

定期换盆

养殖多肉一段时间后就要进行换盆处理,通常来说1-2年换盆一次即可。换盆时一定注意不可弄伤根系,移栽时要做好消毒处理。

扦插繁殖

在多肉生长茂盛的时候,可以进行扦插繁殖。一般剪去健康的枝条,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晾在通风的环境下,然后将枝条扦插进土壤中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的危害有哪些?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梅雨属于大型强降水的天气过程,除了连续性的降水外,还伴有雷雨或区域性暴雨,因此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对建筑和人身安全有很大影响。另外梅雨季节持续阴雨不见太阳,容易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的情况发生。

1、梅雨季节高温高湿,建筑物和衣物等物品容易潮湿、发霉,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引发湿疹、皮炎等皮肤病。

2、食物不容易保存,很容易腐败,不小心食用会对肠胃造成损伤。

3、梅雨带来大量降水,在外还可能遇到山体滑坡,建筑倒塌,河道积水泛滥等危险。

4、城市中交通出行不便,街道积水容易发生掉坑里或其他危险,生活物资流通不方便,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5、农作物光照不足,排水不及时可能会被淹死,还有霉病等病虫害的危险,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是怎么形成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梅雨的出现是因为夏季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区有大片降雨区存在,南方北纬20度附近又有副热带高压顶着不让雨区南下,造成降雨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徘徊,出现长时间大强度的降雨现象。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度,一方面受到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影响。

大陆东岸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暖气流从海面携带大量水汽,进入我国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冷暖空气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产生降水,梅雨就属于锋面降水的性质。

每年四月底五月初,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会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到五月底的时候暖空气增强,准静止锋北移到江淮地区,形成江淮准静止锋,也叫梅雨锋。由于冷暖空气势力相当,造成锋面只能在小范围内游移。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有哪些种类?都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到7月是梅雨季节,但是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梅雨分为正常梅雨、早梅雨、迟梅雨、特长梅雨、短梅、空梅和倒黄梅这几种类型。

1、正常梅雨

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长达20多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阴雨绵绵、高温高湿,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梅雨总数的一半。

2、早梅雨

梅雨每年都会有,但有的年份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气象上把“芒种”节气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开始后气温还比较低,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早梅雨基本上是十年一遇。

3、迟梅雨

6月下旬以后才开始的梅雨被称为迟梅雨,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持续时间不长,平均只有15天左右,不过迟梅雨的降雨量比较集中。

4、特长梅雨

有时候梅雨来得很早,并且维持的时间特别长,整个梅雨期甚至长达两个多月,带来大量的降水,特长梅雨容易导致洪水泛滥成灾。

5、短梅和空梅

同特长梅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十来天就过去了而且降水量不大,这种情况称为"短梅"。甚至有些年份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这样的情况称为"空梅"。"短梅"和"空梅"平均十年会出现一两次,常伴随干旱。

6、倒黄梅

有时候梅雨季节好像已经过去了,可是几天后又重新出现高温潮湿的雷雨天气,并且会维持一段时期,被称为“倒黄梅”,倒黄梅一般会持续7-10天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季节到底是在哪个地区,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梅雨季节经常出现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及日本的中南部。

1、梅雨季节是一种持续的阴雨的气候现象,经常出现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及日本的中南部,其实原因是在6月份左右由东南风所带来的的太平洋暖湿气流。江南的梅子在这时成熟,所以就称之为“梅雨”,那么这个时间段就被称为了梅雨季节。

2、梅雨季节开始的日子被称为“入梅”,结束的那天被称为“出梅”。梅雨开始的时间常常和纬度密不可分。不同的地区会有区别,台湾在入梅的时间通常是5月中旬,6月就出梅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致是每年的农历4月中旬就入梅了,平均5月上旬就出梅了。

3、梅雨季节是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遇到了北方的冷空气,并且是在华南形成了准静止锋。通常到了5月下旬,这个时候随着暖空气的增强,准静止锋会一直向北移动,最终到达了江淮地区,形成梅雨。

展开阅读全文

回南天与梅雨天的区别有什么?你知道吗?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回南天通常都是说在春季的时候,此时气候开始变暖,湿度明显开始回升,从而导致华南地区天气不稳定,到处都显得非常潮湿,有时候出现微雨或者发生大雾。梅雨天一般是出现在6月到7月,此时很多地方会有连续阴天和下雨的现象。

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梅雨天,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目前学界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季节能装修吗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1、梅雨季节装修节省成本

梅雨季节装修从经济出发,可以节省装修成本。夏季施工时间长,可以节省人工成本。夏季经销商会打理推出促销活动,有意装修的消费者正好可利用这一段时间好好采购,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价廉物美的东西。

2、梅雨季节会造成电线短路

梅雨季节电线布线不可忽视。在梅雨天装修时,阳台等地方的电线容易被雨淋,会造成线路短路等问题。在电线布线时,要做好电线绝缘处理。

3、梅雨季节房用作样板房

梅雨季节是装修淡季,装修公司有时间和精力将房子装修好,为以后接装修业务做招牌,而夏季装修的房子很有可能成为装修的样板房。样板房就相当一个公司的形象,因此他们会再梅雨季节将房子装修得精益求精。

4、木制品防水防潮

梅雨季节雨水比较多,木制品含水率高易导致变形。因此,需要做好木材的防水防潮,这回增加成本。因为夏季雨水充足,木材吸水变形,天气干燥时,木材失水变形,影响装修质量和美观。

5、装修淡季,保证施工质量

梅雨季节由于收天气的影响,装修工业的业务不多,工程量少,装修公司对于工程管理相对会严一些,对工程可以给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装修完工后一般都会有一个装修保质期,如果出现问题则可以找装修公司反工。梅雨季节装修因为气候影响,装修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较多的反映出来,可以极时找装修公司负责。而不像秋季冬季那样,问题出现概率低,季节一过,问题全部显示出来了。

6、有害物质难发挥

在雨季时,开孔器气压比较低,空气流动比较慢,许多有害物质残留在室内或装饰材料之中,不容易发挥。

7、梅雨季节装修的好处

1、梅雨季节施工时间长

夏季一般昼长夜短,工人们在工地上的时间不会太短,可以保证有一个较长的施工时间,工期一般不会延长。

8、水泥已售潮难凝固

梅雨季节空气湿度高,水泥材料防水不好容易受潮凝固。同样,在装修时,水泥因为湿度过高凝固速度减慢,易出现不牢靠现象。同时,刮腻子也难干透。

9、空气灰尘少,气模成型好

梅雨季节装修施工最害怕的就是空气湿度大,但是正因为湿度大,空气中的灰尘将会减少,漆膜成型会比较好。只要选择丰富经验的装修公司,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可以放置日后收缩变形等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季节多久结束 梅雨季节什么时候结束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梅雨季一般从六月开始,七月结束。梅雨季节,是在每年6、7月份的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经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梅雨季节多久结束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梅雨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

而梅雨季节的特点就是阴雨、潮湿,所以食物易发生变质,需注意饮食健康。梅雨季节,除了食物易变质之外,地毯、棉衣、家具等日常用品也会容易发霉,要经常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减少湿气。此外,梅雨季节也会伴有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大家出门前要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期是哪几个月份

全文共 250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每年初夏(6-7月)常常出现的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名。又因这时温高、湿重、雨多,器物容易受潮生霉,故名霉雨。那么梅雨期是哪几个月份?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1)正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2)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3)迟梅雨: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4)特长梅雨:

1954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梅雨造成的。这一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开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经很多,梅雨又来得很早,6月初就开始了。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当阴雨结束转入盛夏天气时、已经临近"立秋"了。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进入"小暑"、"大暑"以后,长江中下游本来应该是晴朗炎热的"伏天"了,却一直是阴云密布难见太阳,瓢泼的大雨不时倾泄到地面上来,不少地区洪水滚滚、"寒气"袭人。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达1500-2000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局部洪涝经常发生。有的可能是由于台风雨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别的天气系统接连带来的几次暴雨造成的,但它们的持续时间不长,洪水退去比较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象1954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二个多月之久,造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梅雨联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的。

(5)"短梅"和"空梅":

同特别长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象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转入了盛夏。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短悔"和"空梅"的出现机会,平均为十年中l-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发生,有些年份还可以造成大旱。

(6)倒黄梅:

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它的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况且时至"小暑",通常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当然,"倒黄梅"并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从上面所介绍的各种梅雨中,可以看到,通常被人们视为大同小异的黄梅雨,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6月16日,最迟的在8月2日,相差均可达到一个半月。梅雨最长的年份持续两个多月,可以引起罕见的大水,而短的年份仅仅几天,还有的甚至出现"空梅",带来严重的干旱。可见,梅雨是一种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它远不是象农历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样简单。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以上小编对其梅雨期都是哪几个月有详细的介绍,让更多人对其梅雨期有详细的了解,而且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暴雨会带来哪些危害以及更多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可以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期会带来哪些危害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梅雨期暴雨的强度比台风等其它系统的暴雨强度要小一些,但由于这个时期冷暖空气交汇频繁,使暴雨出现的机会较多,历时较长,所以降水总量仍然相当可观,亦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需要高度警惕。那么梅雨期会带来哪些危害?

在梅雨期,有时有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即所谓暴雨,从而也形成了梅汛期。梅汛期是由梅雨期降水而引起的江河水位上涨时期。这是我国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主要的汛期,是一年中流量最大的时期,容易引起灾害。

1931年的梅雨持续到7月下旬,月雨量偏多400毫米,约为常年的3-4倍。1954年夏季,长江流域从5月底起就提前进入雨季,一直持续到7月底,比往年长了一个月,汛期总雨量800-1300毫米,湖北、赣北、皖南甚至超过2000毫米。1980年情况与1954年有些类似。这三个年份是我国梅汛期最著名的大水年。

1991年的典型异常梅雨使安徽、江苏两省大范围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灾情之重为近百年来罕见。这次梅雨天气的特点是出现早,持续时间近2个月,总降水量达5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达700—12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3倍。这次异常梅雨造成的洪涝灾害还波及到湖北、河南、湖南、上海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1998年长江流域型大洪水,也与出现“二度梅”有关。

持久阴雨使得地下水位长期过高,影响作物根部正常发育,光照长期不足,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损害了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暴雨的频繁出现,又会引起山洪爆发,江河泛滥,水利设施受到破坏,桥梁铁路被冲断,洪水还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认真注意收听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做好对梅雨期中暴雨的减灾抗灾工作。

温馨提示,以上是小编对其梅雨期带来的危害详细的讲解,所以说要多关注,多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对其暴雨会带来哪些危害等需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季节有哪些地防潮的小窍门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梅雨季节,连续十几天的阴雨绵绵,空气分外潮湿还有点闷热,人们的情绪也增添了几分踌躇。地板、墙壁、家具、衣物到处湿漉漉,所以每当这时候,大家都会积极展开防潮工作,至少减少些潮湿心情也好些。要知道,潮湿的环境会让人产生身体疲倦、甚至增加风湿病的风险。那么梅雨季节有哪些地防潮的小窍门呢?

一、梅雨季节如何防潮:

1、梅雨季节如何防潮——石灰吸潮(适用空间:厨房、卧室)

石灰是简单易得的吸潮剂,1公斤生石灰能吸附空气中大约0.3公斤水分。把石灰装在木箱里,天不潮时,盖上盖;天潮湿时,打开盖,同时不要开大窗,就能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爽。

2、梅雨季节如何防潮——适时关窗(适用空间:客厅、卧室)

天气过于潮湿时,家中窗户不宜多开,特别是朝南和东南的窗户,别给窗外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若不及时关上门窗,水汽将渗透至家中的每个角落。

3、梅雨季节如何防潮——报纸防霉(适用空间:卧室)

天气潮湿,衣橱里的衣物会发霉怎么办?长期打开衣橱的门,可通风防霉,但这样灰尘也多。而在衣橱底部铺上报纸,甚至在橱门内侧贴上报纸,能吸收湿气,达到防霉效果;另外,报纸上的油墨味道还能驱虫。

4、梅雨季节如何防潮——巧用干燥剂

现在,市面有不少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合理放置可以收到预防潮气的效果。常见的有吸湿盒和除湿包两种。一般吸湿盒具有各种香味,适合放在沙发下、墙角处、卧室床下和橱柜下面。而以吸水树脂和木炭为制作原料的除湿包,则适合放置于衣柜、鞋柜等密闭空间,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吸湿盒里的物质取出,购买散装干燥剂装入盒中再次使用。

5、梅雨季节如何防潮——偶用空调(适用空间:客厅、卧室)

室内防潮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不时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机,避免室内空气太潮湿,防治家居特别是木制品、木地板受潮。

二、梅雨季节如何防潮:

防霉防虫剂:夏天虫多,衣物等的防虫也很重要,在选择防虫剂时可选择既能防虫又能防霉,具有干燥作用的防虫剂最好。

保鲜袋:家里一些怕受潮的中药材或者一些食物可以用保鲜袋封存,这样也可以防潮。如果已经受潮可以用微波炉烘干后再封存。

吸湿盒:用于局部除湿,吸湿盒比较有效。可以放在壁柜、衣柜、鞋柜乃至钢琴内除湿,只需将吸湿盒拆去包装放入其中即可,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发现盒内底部积水越来越多,上面的干燥剂逐渐消失,使用十分简便。

干衣机:对于经济比较宽裕的您来说,去买台干衣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漫长的雨季中,就不用怕衣服晒不干、有霉味起霉斑了。

抽湿机:抽湿机不仅能除湿,还能干衣,不过价格不菲,数千元一台。因此,要不要买一台抽湿机,要视你自己的预算而定。

空调:空调是目前家庭选择除湿最常用的电器。您可以使用遥控器中的“除湿模式”,按键选择开启除湿功能(一般用水滴的图形表示),抽走房内的湿气。提倡在空气潮湿季节多开空调抽湿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空调本身也需要保养和防潮。

三、梅雨天让衣服速干方法

天气潮湿,衣服在衣架上晾了一夜,翌日还未乾,但又赶着要穿,是否觉得很烦恼?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便可以将普通的衣架变成一个超级衣架,令晾乾衣服的时间大大缩短。

这个方法需要的道具是平时用来夹住袋装面包的胶片,用它来固定两个衣架,重叠成十字型;将衣服挂上後,就好像一个灯笼般的模样,将要晾乾的衣服完全地撑起。由於衣服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加了,固此可以加快晾衫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梅雨时期一般会出现哪些特点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我国一些地区的雨水越来越频繁了。是的,这几日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区的省份陆续迎来了梅雨季。我们知道梅雨季一来,雨水就增多,下面来看看中国梅雨时期一般出现哪些特点吧?

一、梅雨的特点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每年大约5月下旬至6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6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梅雨主要出现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现象。多数年份,梅雨期持续20-25天,长的可达一个多月,短的只有几天。少数年份不出现梅雨,雨带从华南迅速越过江淮流域而进入华北一带,称为“空梅”。

二、中国梅雨时期特点是什么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早梅雨

造成早梅雨的基本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跳提早发生,使得我国东半部主要的降雨带突然从南岭以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像1971年的梅雨5月26日就开始了,比正常的梅雨提前半个多月。这一年天气的转折变化是从热带地区先开始的。

在5月下旬短短十天内,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台风,这些台风发生在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并向西北方向移动。它的这种活动,就好象副热带高压受到一个往北的推动力那样,使这个高压向北拾升上来,在这个变化期间,高空西风急流北移,长江中下游的梅雨也就因而突然开始。需要说明的是,副热带高压的提早北跳,并不都是热台风活动所引起的,其他的原因也可造成它的北跳提前发生。只要出现副高提前移到华南沿海稳定的局面,都会造成“早梅雨”。迟梅雨

迟梅雨:有的年份,初夏南支西风急流强而稳定。6月份,在对流层的中部,从我国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面的西北太平洋上,一直维持着一支强劲的西风,它的存在,抑制了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使得长江中下游的雨带久久不能建立。这样,就造成了梅雨姗姗来迟。如1982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直到7月9日才开始,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这一年在6月20日以前,西风急流偏南,副热带高压也偏南。到20日前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伸展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高压脊曾经一度加强,北抬到华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曾经出现过三、五天的阴雨天气。但是,这个变化还不是季节性的转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主体尚未北移,特别是南支西风还停留在北纬30度附近。在西风急流影响下,一股股冷空气南下,副热带高压不久也南退了。直到7月上旬后期,东亚上空的西风急流突然向北撤退,使副高在我国东部沿海及日本上空明显北跳,梅雨才开始到来。特长梅雨

特长梅雨:特长梅雨的主要原因是“出梅”特别迟,如1954年梅雨到7月底8月初才结束。是什么原因使得梅雨久久不能结束呢?这一年,整个北半球的大气运动特征有许多异常之处,从亚洲及西北太平洋这个区域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1954年6、7月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比正常年份偏南很多。尤其是7月份,对流层中部东亚沿海地区副高的脊线位置基本上沿着北纬18度,比常年平均偏南约八百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季节防潮窍门:热水拖地效果好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梅雨季节防潮窍门热水拖地效果

梅雨季节防潮窍门

开窗有道,巧用家电

记者问起平江社区78岁高龄的张阿姨,是否还用“生石灰倒墙角”“樟脑丸防霉”这些土方法,她摇摇头说:“现在哪还买得到生石灰,我们早就不用啦。开窗通风有讲究,阴天时,开窗时间最好在每天空气湿度比较低的下午,太阳好的时候就打开所有门窗透透气。除此之外,空调有个除湿功能不要忘记”。

旧报纸吸潮

小公园社区的雷阿姨也饱受梅雨之苦,“这个黄梅天水果放不久,家里霉味一阵又一阵。”雷阿姨抱怨道,“我也只用自己的土方法,把看过的旧报纸铺在地板上,尤其是家门口等比较容易湿的地方多铺两层,对室内有很好的防潮效果。”

热水拖地效果好

家住钮家巷的金女士告诉记者,她家老宅有100多年历史了,一到梅雨季,家里总是隐隐约约泛着一股霉味儿,说着说着,她就打开了自家房门,果然一阵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我已经把家里潮湿度降到最低,比起前几年,今年的防潮大作战还算顺利。”金女士笑着告诉记者,“雨季防潮最稳准狠的方法就是用热水拖地,这个方法屡试不爽,效果最好。建议大家都用热水拖地,水分不仅蒸发得快,而且也更容易去除地面污渍,比用冷水更省时省力。因为蒸发快的缘故,水渍停留时间也更短。”

花椒、大蒜也有大用场

说起年轻时的经历,屈师傅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当知青时曾在苏北管理粮仓,如果粮食储存不当,害虫就有了可乘之机。屈师傅打开自家米缸,浓郁的大蒜味从米缸里窜出来。“用纱布把大蒜和花椒捆起来,放在米缸里,我爷爷的爷爷也是这么做的。”屈师傅说,“因为这些东西味道比较重,可以起到驱虫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梅雨季节 9个养生要点做好梅雨节

全文共 2874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间夏天已经过去了很久了,夏至已经过去,夏天最热的季节来临,但是伴随节气的出现,梅雨季节要到来了,在梅雨季节,是一个很容易出现疾病的时节,所以在这个时节要特别注意做好养生的工作,那么梅雨季节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个醒,这9个要点一定要注意。

梅雨季节做好养生才能不生病,那么梅雨季节要如何做好养生呢?养生要从衣食住行去考虑,这样才能全面的做好养生的工作。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

1、保持家居衣物干燥

梅雨期湿度大,真菌很活跃,皮肤癣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运动或流汗后应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涉水、淋雨、出汗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换下汗湿的衣服。

大家要注意保持家居衣物通风干燥,衣服要常洗常换,如果衣服晒不到太阳,不妨用烘干机、吹风机等弄干衣物。可用樟脑丸、防霉饼、竹炭、木炭制品等防霉、除湿用品,降低衣橱、鞋子里面的湿度。

梅雨季节最容易出现雨水了,雨水特别的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做好祛湿工作,另外要注意保持鞋子的干爽,如果有多双鞋子可以换着穿,让鞋子通风透气。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铺条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着凉。出门前,先关空调,开窗适应室外温度,再换薄衣出行。

2、预防食物霉变

阴雨天气,空气闷热、潮湿。这种环境下,食物极易发生霉变,食用后会引起急、慢性中毒。霉变产生的毒素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青霉类毒素和镰刀菌毒素。一般清洗、烧煮等方法,无法清除霉菌毒素,即使煮熟煮透也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一旦发现食物外观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丢弃。

梅雨季节,如何预防霉变?一是干燥保存。干香菇、木耳、笋干等干货一定要密封保存,防止受潮,有条件的应在容器内放置干燥剂;米、面等粮食制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处,可大幅降低霉菌产毒量。如蛋糕、牛奶、肉、蛋等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就一定要及时冷藏。在低温条件下,霉菌繁殖速度会减慢。在0℃-4℃的冷藏条件下,肉类食品可保存20天。

尽量做到少量、多次,多吃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建议将剩菜剩饭倒掉,避免食用变质米饭和变质的蔬菜。一旦误食霉变食物,引起中毒,应尽快送到医院救治,并尽可能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

3、保持室内通风

梅雨季节多雨,但是也要注意做好通风措施,如果你关紧门窗的话,这样就没有新鲜的空气,对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空气不流通更会导致螨虫的滋生。每天看情况开门开窗,在有风的情况之下,要适当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

可以使用短时间的空调抽湿,但不能长时间开着空调,不利于空气的新鲜。可将吸湿盒用于局部除湿,如放在壁柜、衣柜、鞋柜内。家具及时清除表面灰尘,可适当放一些干燥剂来保持干燥,适时让家电进入待机状态,驱散机体里面的潮气。

专家提醒:梅雨季节不宜用水或者潮湿拖把拖地,如果地板不慎被雨水打湿,应及时用棉布吸干,切勿用电热器烘干或在阳光下暴晒。

4、准备防晒用品

对于防晒这件事,几乎每个妹子都知道,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都要做好防晒。但你知不知道,即使是雨水不断的日子,你也要做好防晒工作。

白天出行前准备防晒用品,如阳伞、遮阳帽、墨镜等。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易虚脱。出门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晚间饭后,休闲娱乐,酌情活动,散步慢走。

相对晴天来说,梅雨季节的防晒产品指数不需要太高,能做到日常防护就可以了。但在质地选择上,因为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最好选择水乳状等流动性比较好的防晒乳,不然,过于厚重的产品不光会让肌肤不透气容易出油,还很容易堵塞毛孔。

5、注意平时多锻炼

梅雨时节气压较低,人体血液内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有些憋闷。对于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病的人来说,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因此,在梅雨季节里,要注意适当运动。

运动后会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虽然最近经常下雨,早晚锻炼不方便,但只要重视,养成习惯,哪儿都有锻炼的机会。比如:早上上班,提前几站下车,走到办公室;不坐电梯,走楼梯;少骑车,少开车,多走路;在家里认真做几十个俯卧撑;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动动、走走。

在锻炼时间上也要掌握,不必过早,可选在傍晚时间段进行锻炼。阴雨天气不要外出运动。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还有四大要点需要我们注意,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6、心情拒绝梅雨天

梅雨季节,潮湿的雨天易使人情绪低落。据研究,当空气湿度大于70%时,人容易疲惫,或表现得烦躁不安、极易发怒。再加上阴雨天,人们的户外活动减少,人际交往受到限制,更容易陷入沮丧的情绪中。因此,梅雨季节的天气容易诱发抑郁、烦躁的情绪,导致事故多发。

如何保持“阳光心态”?给大家的建议是,要让心多晒晒太阳。即使不愿出门,也可以在家多做运动,刺激中枢神经使其兴奋,从而带来轻松愉快的好心情。感觉心情烦躁时,可以多和朋友亲戚聊天,缓解压力。

另外,还应增加室内空气流通,减轻工作压力,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绿茶和白开水,尽量早睡早起;容易失眠者,可尝试睡前喝半杯牛奶或百合莲心龙眼汤;闻苹果、橙子、柚子、薄荷的香味,对疏解郁闷、提神健脑有帮助。

7、注意劳逸结合

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疲劳也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夏季昼长夜短,再加上忙碌的职场人士晚上加班,夜间睡眠时间不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午睡,哪怕在办公桌前打个小盹,不仅可以补充晚间睡眠不足,还使下午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对于那些因受客观条件限制,中午不能很好午休的女性来说,要保证充足的晚间睡眠。

晚上在11点左右睡觉,最迟不要超过12点,而且保证7到8小时的睡眠时间,切勿经常打乱作息规律。

8、饮食祛湿是关键

要多吃清淡祛暑、清热解毒的食物,如利水祛湿类食物: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清热祛暑类食物:西瓜、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等;清热利湿的食物:茭白、竹笋、荸荠等;健脾利湿的食物: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扁鱼等。

在这样的季节,可以采用食疗祛湿,比如:多吃一些薏米粥,也可以用黑豆、赤豆、绿豆自制“三豆汤”,黑豆补肾益精,赤豆利尿消肿,绿豆清热解暑,三豆合起来运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暑、利湿的功能。

儿童要少吃厚腻甘甜的食物,特别要限制冷饮摄入,尤其是冰箱内取出的食物不要立即食用。对于喜欢喝冰啤酒的人来说,要注意适度、适可而止,最好的夏日饮品当数白开水、淡茶水。

9、打雷别用电子产品

如果在室外遇上雷电交加,应立即寻找庇护所,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混凝土建筑物。同时,不要使用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特别是不要发短信。

室内也应防雷电,避免接触水、远离门窗,不要使用电话、不要用耳机听音乐。为了保护家电,最好拔掉插头。

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尽量降低重心或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或土坑里,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结语:以上就是本网为您总结的关于梅雨季节如何做好养生的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知道如何做好梅雨季节的养生工作了吧,梅雨季节多雨,所以一定要记得做好除湿工作,另外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