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果蝇

果蝇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果蝇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果蝇问题。

分享

浏览

4910

文章

16

杨梅果蝇幼虫能吃吗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杨梅果蝇幼虫能吃,果蝇平时以蜂蜜、果实等为食,本身比较干净。在繁殖季节,它会被杨梅的气味吸引,在杨梅表面上产卵。果蝇的卵孵化成幼虫后钻入果肉中,以果肉为食。要等到幼虫成熟变成果蝇后才会飞走。从出生到成长,果蝇幼虫几乎都是在无污染的环境中,因此几乎不会有对人体不好的病菌存在,所以杨梅果蝇幼虫能吃。而且果蝇幼虫还能够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如果不想吃到果蝇幼虫可以采用盐水浸泡的方式。但需记住,一定要用淡盐水浸泡,用清水浸泡是没有用的。一般将杨梅用盐水浸泡5~10分钟即可,就可以看到白色的小虫子出来了,然后再用清水多清洗几次就可以。盐水浸泡不仅仅能够去除杨梅中的果蝇幼虫,还能清洗掉杨梅身上的杂菌。

展开阅读全文

果蝇和苍蝇的区别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果蝇苍蝇在体型、危害、物种上有区别。

1、体型:果蝇和苍蝇同属双翅目昆虫但果蝇的个体与苍蝇相比就小多了。所以他们是属于同目但不同种属的生物,两者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

2、危害:果蝇有一定的危害性,这与它的生活习性有关,果蝇喜欢生活在果蔬生长和储存的地方,但不是存在于果蔬中,而是当果蔬有变质腐烂以后会吸引果蝇去产卵,从而产出小果蝇。苍蝇水果腐败了以后它才会来的,危害不大。

3、物种:苍蝇幼虫是蛆,是未成熟体果蝇和苍蝇幼虫区别就是这是两种生物并且一种是发育完全的个体而一个只是幼虫。

扩展资料:

苍蝇能成功地成为全球性的害虫,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许多昆虫一样,幼蝇能从成蝇处获得不同的食物来源。雌成蝇具有非常灵敏的感应系统,能准确找到温度和湿度合适的地点产卵,而幼虫一旦从卵中出来就能找到充足的食物。

此外,苍蝇卓越的飞行能力和特有的敏捷性使它与许多昆虫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它能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果蝇属于什么门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果蝇是昆虫纲,双翅目,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的一种昆虫。

果蝇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黑腹果蝇、拟暗果蝇等。果蝇常常生活在腐烂的水果或者植物周围,并将它的卵产于其中,因此,在人们居住的地方就能看到果蝇。除此之外,人们也可以在垃圾堆里、酿造厂的车间、厨房、火车、轮船甚至飞机上都可以看到果蝇。

果蝇也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它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在二十世纪初,一些科学家们就通过对黑腹果蝇的研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也为经典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果蝇是什么东西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果蝇属于小型蝇类,体长1.5到4毫米间。虫体以黄褐色者居多,也有些是黑色的。果蝇头部有一对呈鲜红色的复眼,两复眼内侧有三对眼缘刚毛,复眼间的后头中央微微隆起,形成一个单眼三角区,三个单眼的前下方生有一对单眼刚毛。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且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果蝇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别,果蝇性状变异很多,比如眼睛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等性状都有多种变异,这些特点对遗传学研究也有很大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果园里的果蝇太多怎么办,怎么能消灭干净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多有核果类果树为果蝇所害,损失惨重的事情发生,严重影响了种植的水果的销量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加强果蝇的防治,刻不容缓。那么果园果蝇怎么消灭干净呢?

果蝇是腐生性害虫,大部分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其中危害果树的果蝇主要有4种,分别为黑腹果蝇、铃木氏果蝇、海德氏果蝇和伊米果蝇。对于果园果蝇,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减少果实损伤,及时清除落果、病果、伤口果等。消灭果园果蝇的方法主要有:

(1)塑料袋封闭处理落果:目的是封闭落果内的果蝇虫卵,待含虫卵落果全部腐后作沤肥使用。

(2)全园深翻:针对发生果蝇危害的果园内,在春季、冬季撒落生石灰,再进行全园深翻,可消灭大量虫源。

(3)可用实蝇诱捕器诱杀:不同的诱捕器结合各种饵剂能够大批量的消灭果蝇。

果园果蝇消灭干净的方法:一般可以用塑料袋封闭处理落果、全园深翻、可用实蝇诱捕器诱杀。

展开阅读全文

果蝇幼虫是蛆吗,二者有哪些关联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果蝇幼虫是蛆,果蝇是指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的昆虫,果蝇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中第二个阶段幼虫即为蛆,它们繁殖快,生活史短暂。

雌性果蝇与雄性交配之后完成产卵,卵的外表有绒毛膜和一层卵黄膜包被,而且有2个较强壮的背肢,可用来呼吸,受精后的卵经过24小时的发育后,即会孵化为幼虫。幼虫的主要活动就是不停的进食和生长,为后面化蛹作准备。

幼虫共分为3个龄期,分别是1龄幼虫,2龄幼虫和3龄幼虫,3龄幼虫从食物中爬出,就会化蛹。蛹呈长椭圆形,蛹壳半透明。刚形成的蛹是白色的,不能动,一般附着在器皿壁或其它附着物上,之后,蛹表面的角质层会逐渐变为棕黄色,内部的虫体亦逐渐成熟,成熟后的蛹会蜕皮羽化为成虫,蛹壳和壳内的头部之间可以看到一条蜕皮的裂缝,经历了幼虫和蛹期的发育,果蝇经蜕皮展翅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樱桃果蝇幼虫能吃吗,对人体有害吗?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樱桃果蝇幼虫可以吃,果蝇幼虫对人体没有危害,是一种高蛋白、高营养价值的昆虫。从孵化幼虫到长成成虫,整个阶段都在无污染的环境中进行,很少会产生病菌,不具有传染性和寄生性。

果蝇的幼虫,一般喜欢在生长在果皮较软的水果中,无毒性,体内富含蛋白质,进入人体后不会变成寄生虫,会被胃液消化分解,变成蛋白质被人体吸收。

有樱桃幼虫的樱桃并不是坏的,反而证明樱桃没有农药,因为有农药幼虫无法存活。

如果对樱桃中的果蝇幼虫感到不适,可以使用盐水、碱水或者食醋对水果进行浸泡,樱桃中的幼虫会爬出来,后捞出洗净即可。或者把樱桃放在冰箱中进行保鲜,因为果蝇幼虫只能生存于20℃-25℃的环境中,低温可以杀死幼虫,又能使樱桃保持新鲜的口感。

展开阅读全文

怎么消灭果蝇,一般有什么技巧?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消灭果蝇的方法是比较的简单,具体的方法如下:

1、可以将糖和醋倒入罐子里,注入少许洗碗剂,然后搅拌均匀。果蝇应该会受到甜甜酸酸的香气吸引,喝下肥皂液就会死去。

2、用漂白水稀释后洒在可能有果蝇的较容易脏的地方,比如垃圾桶旁边,用后的漂白水可以再稀释,洒在下水道处,可消灭果蝇幼虫。

3、在果蝇多的地方喷洒杀虫剂,这样也是可以消灭果蝇的。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由于其主食为酵母菌,且腐烂的水果易滋生酵母菌,因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家里果蝇怎么长出来的,这些地方需要注意了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果蝇喜欢生活在储存果蔬和有甜食的地方,但不是存在于果蔬中,如果家中有果蔬变质、腐烂或者是有甜食渣没有清理干净,都会吸引果蝇去产卵,从而产出小果蝇,一般在家中的垃圾桶附近也会发现果蝇,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保存好果蔬以防变质。

一般果蝇成虫可以侦测到食物的香味,伴随着气味找到适合产卵的地方,即使是在封闭空间,如果果蝇遇到它喜欢的食物,就会被吸引。

日常生活中,可以封闭垃圾桶,保持垃圾桶底和四周清洁,及时清理、丢弃果皮,检查裸露的水果是否有腐烂的情况,及时清洗反复使用的垃圾筐、罐等,清理桌面上漏洒的液体,定时清洁地板、墙面,定期清理抹布,若室内已有果蝇滋生,需对可能是滋生物品进行晾晒,除此之外,还需要检查飞虫防护设施,避免果蝇入侵室内,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果蝇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果蝇“送来”抗癌药:揭秘抗癌药诞生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1023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东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不受欢迎的小果蝇抗癌药物PARP抑制剂。

这种微妙的联系始于9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

伟大的预言

192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遗传学家卡尔文·布里奇斯(Calvin Bridges)在研究果蝇的杂交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带有两种特定基因突变的果蝇无法存活,当这两种基因单独突变时,它们不会对果蝇造成致命的伤害

“合成死亡”示意图

(资料来源:pixabay.com)

然而,这也极大地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大量科学家致力于PARP抑制剂的筛选和探索。他们一直在寻找具有更高活性和选择性的PARP抑制剂。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已经逐渐了解了PARP的功能。

事实证明,PARP是一个大家庭。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7种PARP。

(资料来源:libbyshope.com)

此外,PARP家族中的PARP-2能准确识别单链断裂,但它更像一支后备部队,因为PARP-1在修复DNA损伤的过程中发挥了90%以上的功能。

(资料来源:pixabay.com)

后来,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海勒戴发现,当PARP-1被抑制时,DNA损伤可以通过同源重组来修复。

PARP抑制剂和BRCA“合成死亡”示意图

然而,好日子并不长。2011年1月,该二期临床完整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资料来源:gratisography.com)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对PARP抑制剂失去了热情。

2012年,Anand Patel和苏格兰梅奥诊所。Kaufmann等人证实,iniparib不是真正的PARP抑制剂,不能指导PARP抑制剂的研究工作。

拉帕利结构式

在正式进入临床研究之前,Rapali的研发团队已经采用了许多临床前模型进行验证。不仅有不同的细胞系药物验证研究,还有各种动物模型研究

奈拉普利延长gBRCA突变患者的PFS

非BRCA突变患者也能受益

在其他癌症的联合治疗中,如三阴性乳腺癌,一项二期临床试验显示,联合应用尼美帕利和PD-1单克隆抗体(Pembrozumab)的客观缓解率已达到29%,高于Pembrozumab的客观缓解率18%,且患者已明显受益于[30】;此外,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和前列腺癌,PARP抑制剂联合化疗或放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31]。

除了癌症,PARP抑制剂在一些非肿瘤疾病的临床前研究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如心肌梗塞、中风、慢性神经炎等。[32]。

据信,PARP抑制剂将来会带来更多的好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小小的果蝇身上却隐藏着自闭症的基因密码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东南大学的实验室里有成千上万只果蝇。这种小动物在生活中经常被忽视,甚至令人讨厌,它有一个很大的密码。记者4月16日从东南大学获悉,该校教授韩俊海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发现了自闭症的遗传密码。最新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顶级国际发育生物学杂志《发育细胞》的封面上。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患者通常在3岁前开始发病,无法照顾自己。他们甚至需要治疗一辈子。自闭症的病因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自闭症的有效药物。

果蝇的寿命为60-90天,在此期间雌果蝇可以产卵800多个。果蝇因其类似人类的神经发育过程和极高的繁殖率而成为研究自闭症的重要实验样本。韩俊海说,虽然果蝇的生长周期短,属于低等生物,但它们的睡眠特征与人类非常相似。此外,它的神经结构相对简单,易于解剖和观察。通过研究果蝇的睡眠调节机制,可以推测人类的睡眠调节机制。

韩俊海的研究发现,神经外壁素是自闭症的一种重要致病分子,已经开始在神经元投射阶段产生表达,而不是像国内外研究小组以前认识的那样在神经元连接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一发现已经成为自闭症研究的一个突破,提供了从源头“扼制”自闭症的可能性。

通过对果蝇神经结构的研究,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些调节睡眠的基因,还发现了一些促进睡眠的神经元和抑制睡眠的神经元。“这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睡眠障碍和嗜睡的药物提供了模型,并使通过药物解决人类睡眠障碍成为可能。”韩俊海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让果蝇在黑暗中生存60年会怎样?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1954年11月11日,日本生态学家森喜朗将一群果蝇放在黑暗的环境中生存,开启了进化生物学中最长的实验之一。61年后,这些果蝇已经繁殖了1500代。与普通果蝇相比,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发现了这些果蝇的几十种变异。也许正是这些变异帮助果蝇的后代在黑暗环境中生存。

黑色果蝇的外表看起来和普通果蝇一样,除了作为感觉器官的黑色果蝇头部的毛发更长。与普通果蝇相比,它们似乎嗅觉更灵敏,在黑暗中寻找配偶的能力更强。京都大学的遗传学家Naoyuki Fuse说,尽管黑果蝇一直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但它们仍然保持着昼夜节律。森在2007年去世后,智之保险丝接管了他的黑果蝇研究项目。

2012年,Fuse和他的同事对黑色果蝇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在它们的DNA中发现了220,000个不同的位置,这些位置来自普通果蝇。这些黑色果蝇也有数千个更大的插入或缺失的DNA片段。(森也将另一组果蝇置于正常光照下作为对照组,但是对照组由于培养箱的损坏而消失。)

为了确定哪些遗传变异有助于果蝇适应黑暗环境,Fuse的团队将黑腹果蝇与普通果蝇杂交,并使用基因组测序来观察49代杂交果蝇的进化。他们得出结论,如果杂交果蝇已经在黑暗中繁殖了许多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帮助杂交果蝇适应黑暗环境的遗传变异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超级嗅探器

Fuse的团队列出了84个候选基因,其中许多与嗅觉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有关,还有一些与信息素的产生有关。该结果发表在《基因基因组遗传学》杂志上。研究作者推测,这些基因的变异使果蝇能够更好地检测信息素,这也可以解释它们在黑暗中寻找配偶的能力增强。Fuse希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黑果蝇的突变基因插入正常果蝇,以检验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连斯基说:“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他的团队从1988年开始培养埃希氏菌,现在已经培养了50,000多代。他的团队追踪了这些细菌如何适应新的食物来源,并且每隔几个月就冷冻研究样本。

加州大学的遗传学家列昂尼德·克鲁格利克说:“我认为这种长期进化系统非常有趣。世界上没有多少研究。”这项研究可能会检测到帮助果蝇适应黑暗的基因,但Fuse团队检测到的突变也可能会因基因漂移而非自然选择而改变频率。

Fuse说黑果蝇项目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遗产。然而,由于他在京都大学的职位并不固定,他不确定该项目的未来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斯坦福开发出果蝇劫持机器人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精度的结合进一步推动了果蝇的研究。斯坦福大学生物学跨学科研究项目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机器人,它能比人类更快地捕捉果蝇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对果蝇来说,这和外星人绑架没什么不同。

果蝇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它很容易被照顾,并且有一个非常好理解的基因组。它非常小,长度约为2.5毫米。因此,人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它进行分类和识别它的性别。人类在识别它的时候也需要麻醉它。

斯坦福机器人只需要用一束红外光来照亮果蝇,并且可以通过它胸部的反射模式来判断它抓到的果蝇。然后,机器人将通过一根小吸管在果蝇的胸部施加少量吸力,安全地举起它们,同时避免给果蝇麻醉。

一旦果蝇被抑制,机器人可以识别它的性别和身体特征,甚至可以使用显微解剖来分析果蝇的大脑。

有了这个机器人,生物学副教授马克·修尼泽和他的团队甚至可以研究果蝇的行为,让它们接触不同的气体,观察它们的反应。以前,这样的研究根本无法进行,因为人类无法区分单个果蝇,更不用说观察它们的具体表现了。

在一个实验中,机器人在10个小时内处理了1000只果蝇,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科学家也做不到。因此,机器人不仅可以节省科学家的时间,还可以开辟新的研究方向。神奇的果蝇劫持机器人被引入自然方法论。

展开阅读全文

最古老的鹿,染色体比果蝇还少

全文共 1544 字

+ 加入清单

芒硝是世界上最有趣的鹿。它只有狗那么大,是最老的鹿。它有鹿角,但在战斗中用象牙,甚至大声吠叫来吓唬敌人。然而,最有趣的不是这些,而是它的染色体比地球上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少。

最常见的一种麂是印度麂,它的雌性只有6条染色体,而雄鹿只有7条染色体,比果蝇少8条染色体。你可能想知道这只史前袖珍鹿是如何携带如此少的染色体走向灭绝的,以及它曾经是如何生活在这些染色体上的。事实是,科学家有一个强有力的解释来证明他们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是如何减少的。然而,我们刚刚发现,一些生物体似乎受益于染色体重组,而不是每一个DNA坚持自己的位置。

那么,印度麂是如何进化到现在只剩下几条染色体的,我们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进化的意义吗?大多数染色体序列是融合的。首先,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事件,但并不完全是因为它,麂科的染色体丢失了。

染色体的数量从几十条变成了几条。

一般来说,每种动物都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也称为核型。人类共有46条染色体(23对,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一些哺乳动物,如赤兔,有多达102条染色体。根据物种的不同,麂最多可以有46条染色体,至少只有6/7条。

(四种哺乳动物的中期染色体,一只印度麂2n=6,七只兔子2n=102,一只西伯利亚狍2n=70 +14 B,一只外高加索雌性鼹鼠2n=17)

在麂存在的漫长历史中的某个时期,它们的两条染色体在配子(精子或卵子)的末端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染色体较少但较厚的后代。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融合的染色体已经成功地遗传了下来,只产生了6或7个现代印度麂的基因组。

你可能会问,染色体的缺失对他们的DNA无害吗?它们如何在染色体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繁殖和生存?

尽管有时遗传中的染色体错误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氏病),但染色体融合并不有害。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副教授大卫·雷说,如果你把染色体想象成一本信息集的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染色体融合是无害的。如果一个染色体是一本书,染色体融合就是将两本书按顺序串联起来。他们记录的信息还在,阅读顺序也没有混乱。它只是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成两部分。

事实上,许多物种都经历了染色体融合,但很少像麂一样。我们人类现在有46条染色体,但是我们的“亲戚”灵长类动物有48条染色体。几百万年前,两种灵长类动物的染色体融合产生了人类第二号染色体。

人类和黑猩猩可能在1000多万年前就已经分离了。由于染色体融合,人类的染色体比他们少。只有麂的祖先在十分之一的时间内融合了20条染色体,速度稍微快一点。然后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麂的染色体融合速度会加快这么多?

粘性染色体可能导致麂过度进化。

尽管我们在40年前就知道麂的染色体变化是由于融合引起的,但直到DNA测序技术变得更加成熟,我们才最终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融合的染色体。首先,麂的染色体端粒具有独特的DNA序列,能够主动刺激DNA重组或混合。这将使它的端粒比其他哺乳动物的更粘。

此外,亚洲不断发现新的麂科物种,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核型。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越南和缅甸出现了大量的新麂(1988,贡山麂;1994年,越南麂;1997年,安南·蒙泰克;1999年,叶麂是20世纪所有哺乳动物中出现最快的新物种。有趣的是,它们的染色体融合似乎与印度麂完全不同,其中一些染色体的融合率低于10,而且它们的序列也不同。了解以上内容后,看到这个结果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它们的端粒粘性比其他动物更强,融合速度自然更快。

除了这些记录在案的融合,像雷这样的专家只能推测,但不能确定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有益。

他说:“你可以看到染色体较少是一个优势,因为它使细胞分裂更容易。相反,染色体错误也是正常的,有时发生在细胞分裂期间。丢失携带较少信息的小染色体对细胞的影响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黑腹果蝇危害 黑腹果蝇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黑腹果蝇又名果蝇,属双翅目,果蝇科。黑腹果蝇雌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之要小,雄性腹部有黑斑、前肢有性梳,而雌性没有。

黑腹果蝇喜食腐败果实,容易造成果实软化腐烂,可危害甜樱桃、桃、梨、葡萄、苹果、杏等多种果实。为了防止黑腹果蝇对水果产生危害,要及时采摘成熟的果实,对于树上的裂果、烂果和树下落果要及时处理,彻底清理果园内烂果堆、粪堆、烂菜等腐败植物和垃圾。

也可用糖醋液诱捕,按一定比例配制,混匀后装入广口的瓶内,作为诱器。还可用药剂防治,在果实成熟前喷上农药,防止果蝇在果实上产卵。

展开阅读全文

小果蝇身藏大密码:自闭症有救了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南京4月16日电 (徐羽宏 记者张晔)东南大学一间实验室里养着数万只果蝇,这种在生活中常被人忽视,甚至惹人厌的小生物,居然藏着大密码。记者4月16日从东南大学获悉,该校教授韩俊海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发掘出了自闭症的基因密码,最新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尖发育生物学杂志《发育细胞》的封面上。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患者通常起病于3岁之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甚至需要持续一生的治疗。自闭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有效药物。

果蝇的寿命为60—90天,其间一只雌果蝇能够产卵800多只。正因为拥有和人类相似的神经发育过程和极高的繁殖率,果蝇成为研究自闭症的重要实验样本。韩俊海说,果蝇虽然生长周期短,属于低等生物,但睡眠特性和人类非常相似,加上其神经结构比较简单,容易解剖观察,研究出果蝇的睡眠调控机制后,就可以推测出人的睡眠调控机制。

韩俊海研究发现,自闭症重要致病分子Neurexin在神经元投射阶段就已经开始产生表达,而非此前国内外研究团队公认的在神经元联系过程中才开始作用。这一发现,成为研究自闭症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为把自闭症“扼杀”在源头提供了可能性。

通过对果蝇神经结构的研究,他们不仅找到了一些调控睡眠的基因,还发现了一些促进睡眠的神经元和抑制睡眠的神经元。“这对进一步开发治疗睡眠障碍、嗜睡的药物提供了模型,使通过药物来解决人类的睡眠障碍困扰具有了可能性。”韩俊海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