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庄子

庄子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庄子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庄子问题。

分享

浏览

636

文章

37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的由来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言论自由,信息交流程度堪比当今社会!所以,在那个年代开个辩论会,自然也是家常便饭咯!比如,庄子与惠子两位大佬在濠水桥上游玩时,看到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都能做个“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直播,我们也只能感叹这是大佬的世界!

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这和两位大佬的学派思想有关,惠子是名家的代表,庄子是道家的代表。所以,惠子从“生物规律学”来阐述,而庄子从艺术移情的方式来看待!二人,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形成强烈对比!看完“鱼儿辩论赛”,你更偏向谁的论点呢?

展开阅读全文

我们经常听到老庄这个说法,这里面的庄子是什么人?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听到老庄这个说法,这里面的庄子是什么人?

庄子姓庄名周,他是战国时期宋国蒙这个地方的人,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

原名庄周为什么又叫庄子呢?

庄子的本来的名字叫庄周,而“子”呢,其实是当时的社会对人的一种尊称,很多时候,用“子”这个后缀来称呼老师或称呼道德高尚、学问高深的人,比如老子,孔子、孟子。我们所说的庄周解梦,这个庄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庄子。

王者荣耀这个游戏里面的庄周,原型是不是庄子?

是的,王者荣耀里面庄周的原型就是庄子,这个人物有几句台词,说道:“是我在梦中邂逅了这个世界,抑或世界原本就是我的梦? 蝴蝶是我,抑或我就是蝴蝶?”等等。其实这些设定,算是有点牵强的引用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它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又变成自己的事件的描述,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也不可能区分生死物化的观点。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呢?

庄子视名利如无物,尊重性命之情,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以及天地与我并生的生活态度,为国人开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的另一条道路,对人们解放思想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卞庄子刺虎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卞庄子刺虎》讲述了卞庄子想要刺杀老虎的故事。只有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时机、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掌握的时机、处理的方法不同,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原文内容: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全文翻译

卞庄子想要去刺杀老虎,旅馆的童仆制止他,说:“两只老虎正在吃一头牛,吃得香甜后必定会争斗,那么打斗的结果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个举动(就)一定能有杀死两老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童仆的话是对的,就站着等待它们相斗。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虎负伤,而小虎死了,(这时)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一个举动果然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管庄子刺虎古文翻译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

有两只老虎因抢着吃一人而搏斗,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一种贪婪残暴的动物,人是它最可口的食物。现在两只虎因争一人而搏斗,弱小的老虎一定会死掉,强大的老虎必定要负伤。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可是一举获得两只老虎。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

原文内容: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存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管庄子刺虎》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三大思想主张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庄子思想在哲学领域的主张,为庄子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通过这一思想,提出了心斋与坐忘等等修养方面的手段。虽说这样的思想,有精神超越现实的理念,人们想要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得以体现。

1

1.在政治领域方面的主张

庄子在政治领域方面,非常主张顺应自然环境,要求无为而治,他所提倡的是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这也是庄子思想跟儒家思想进行碰撞唯一所产生的区别。

2

2.在认识理论方面的主张

要说庄子的思想在认识理论方面,主张万物其一,有人认为人应该突破自我的行区局限,对外物加以整体性的把握,其中也包括了庄子思想当中的辩证思想的方法。

3

3.庄子思想的简介

庄子的思想在哲学领域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特点,所谓道就是庄子超越了哲学方面的核心。当然庄子思想当中所提出的心斋跟坐忘,其实是达到了超越的理想手段。所谓的逍遥游就是生命自由的最佳状态,另外万物其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道就是庄子哲学的基本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提出的三点人生智慧,唯有简单一些才能收获快乐

全文共 2079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是继老子后,又一位重要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创立了庄学,其实庄子的某些价值观和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会比较相近,庄子认为人只有变的简单了,才会收获更多快乐,凡是量力而行即可。人们本来就有很多烦恼是自找的,如果能让自己的心态更放松、更乐观,人的幸福度慢慢也会升高。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庄子所提出人生三大智慧,相信对你平时的生活也会起到一定帮助。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你看这些鱼在河水中游得多自在,这就是做鱼的快乐啊。

惠子反驳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反问:“那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惠子是个一丝不苟的人,虽是个很可爱的朋友,却也太爱钻牛角尖了。

庄子是一位圣哲,对于外界总是带有欣赏的态度,目之所及,皆为美好。

做人千万不要太较真,活得简单一点,人生才能更快乐。

做人不要拧巴

我们身边活得最累的那个人,一定是性格最拧巴的那个人。

那么,什么才是性格拧巴呢?

所谓的拧巴,简言之就是别扭,一言一行都让自己和他人不舒服。

一个性格拧巴的人,不光喜欢和自己过不去,还喜欢和别人过不去。

这样的人心里就像是有个死疙瘩,解不开也躲不掉,遇到事情,想法喜欢往最极端的思路上靠。

拧巴的性格,本身就伴随着自我矛盾和自责。带着拧巴的性格去生活,人生之路自然会障碍重重。

自己不会开心,身边的人也不会舒服。

性格拧巴的人,大多都是固执不知变通,看问题也容易局限于眼前的小事小非。

简单来讲就是境界太小,思考问题缺乏智慧和理性,囿于短见;

一个人认知的宽度如果不够,让他们就会误认为世界的全貌就是自己常识当中的样子。

在这点上庄子做的很好,因为他凡事看的通透,人生追求逍遥的境界。

想要像庄子一样活得不拧巴,我们要学他面对现实的超然态度,和独处的能力。

在《知北游》中,庄子借颜回孔子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生活观念:

“ 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

真正的圣人,可以平和地与万物相处却不伤害万物。

一个人对万物怀有宽容和慈悲,从没有伤害他人的心思,那么这个世界也会与他和平共处。

在智者眼中,山林和平原都能使他的内心欣然快乐,然而,快乐还没有过去,悲伤就会随之而来。

当悲哀或是快乐要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不能够拒绝;快乐和悲伤想要离我而去,我也不能阻止。

简单来说,就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从容淡定的生活。

庄子之所以能不受外界和自身的影响,还在于他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庄子曾说过:“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独有”可以理解成“独立有我”,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愉悦,自我满足。

自己的人格世界比较强大,活着才能不被他人和外界影响,从而告别拧巴的性格,生活的更加从容淡定。

做事不要焦虑

在《庄子 渔文》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个胆子很小的人,走在路上,无意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足迹,就觉得自己遇到了妖怪,心中恐惧万分。

他想要逃离这些“妖怪”,就奔跑了起来。

谁知道,他跑得越快,脚下的足迹就越多,影子也追的越紧。

这个人更害怕了,更加拼命地跑了起来,最终精疲力尽而死。

这就是“畏影恶迹”的故事。

面对事情太过焦虑,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

而庄子的心胸是无比旷达的,他认为人生虽然有很多的无奈和不平等,但是我们还可以追求心灵的逍遥,不被他人累,不为外物所苦。

庄子一生过得都比较清贫,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快乐的生活。

他拒绝了楚王拜相的邀请,并以“吾将曳尾于途中”来作答,可见他对精神快乐的重视。

在《齐物论》中,庄子也曾说过:“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那些有大智慧的人,心态总是豁达大度;而小有才气的人,喜欢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那些合乎大道的言论,总是美好而盛大的,让人听了之后从心里愿意信服。

而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总是显得琐碎麻烦,一地鸡毛。

遇事不焦虑烦躁,也不要总是发牢骚,这就是庄子管理情绪的秘诀。

生活不要勉强

庄子崇尚“道法自然”,他提倡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不支持在条条框框下勉强将就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人就是天地间自然生物的一种,理应顺应自然规律生活,而不是勉强别扭的过一辈子。

庄子所强调的自然,其实就是现代人追求的极简生活。

正如庄子在《让王》中所说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此外,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那些我们求而不得的东西其实是命中注定,不该勉强去求。

正因为求不得放不下的东西令人难过,所以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安之若素地做好自己,也是一种修行。

在庄子的观念中,理想的生活就是学会做减法。

我们生活所需的物质条件其实是有上限的,而过多的物欲,则会减少人生的乐趣。

所以我们要学会减除多余的欲望,成为自己心灵世界的主人。

适度的物质条件令人满足快乐,而多余的欲望和追求,则会让人迷失自我,身心疲惫。

明明已经有了可以让自己立足的经济条件,还要逼迫自己舍弃健康去追求更多的金钱,本身就是一种勉强。

生活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合适的何必勉强呢?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一句话逼的鲁国无人敢穿儒装,想要发迹还需胆识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基本上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后来他还写了很多著作辨明老子的观点。当然想要推行学派,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口才要好,庄子的口才可令各国君王汗颜。例如有一次庄子到鲁国,一句话就逼出了鲁国儒学的真正现状,不过也算是帮鲁国发现谁才是真正的博才多学之人。那庄子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三千里外封侯”是许多人的梦想,更是一种人生激励,这无论于何时来言,都是正能量!当然,这种想法可归结为儒家学说之中。毕竟,儒家是讲究“积极入世”的,即“追求有用”,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发迹”。

皆知老庄,却最讲究“无用”。故而许多人都喜欢,把儒和道对立起来。但在笔者看来,这虽不能说是错误,却有失偏颇。因为连庄子自己,都不认可这种对立划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奇斗艳,即互相鄙视,又互相融汇。但这种情况在鲁国,却几乎不存在,因为鲁国出了孔子!

话说这日,庄子来到了鲁国,被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发现了,立刻就召见庄子。其实,鲁哀公就是想搓一搓庄子的气焰。因为庄子拒绝当楚国宰相,还讥讽过魏王,名气非常大。

这一切,对于习惯了儒家学说的鲁哀公来言,就成了罪状。不一刻庄子被带来了。鲁哀公傲慢地对庄子说:“我们鲁国遍地是儒生,没人搭理你的学识。”潜台词就是:你跑到我们鲁国干啥来了?讲学吗?也太不自量力了。

哪料庄子却一愣,奇怪万分的说:“是吗?可我为什么没见到一个儒生呢?”

鲁哀公喝道:“我们整个鲁国的人,几乎人人都身穿儒装,哪如你这样衣着寒酸。你怎么就看不见呢?”庄子大笑,用儒家的学说,不急不缓地解释起了儒装的内涵。

儒生戴的帽子,是圆顶形的,这表示儒生知道天文。儒生脚穿的鞋子,是方形的,这表示儒生懂得地理。儒生身穿“轻裘缓带”(一种轻软温暖的袍子,形容从容不迫),腰间还悬挂着佩玉,这身衣束表示:处事张弛有节,做一个君子!

庄子解释到这,就提高些声音,接着说:“但是,真正有学问的君子,并非一定要这样的打扮。相反,许多如此打扮的人,却并不代表他懂儒家学问。大王若是不信,可发布一道命令:凡不懂儒学的人,胆敢身穿儒装,一律砍头!”

这一番话,说的鲁哀公心理没底了。很明显庄子懂儒学!莫非真如庄子所说的?于是,鲁哀公果真下了这道命令。才过五天,整个鲁国竟然只有一人,敢身穿儒装。鲁哀公连忙叫上殿来一问,无论治国方略,还是儒学知识,都对答如流,好一派儒家风采!

这时,一旁的庄子这才开口道:“看来整个鲁国,就只有这么一位真儒生,这如何是‘举国皆儒生’呢?”(出自《庄子》)

一、名利关

首先解释下庄子这则故事的本意:在揭示一种普遍现象,求“表”不求“里”,古今皆同。但站在儒家立场上来看,比如,对真正的儒生来言,就异常痛苦了!儒生讲究进取,积极入世的。

可放眼四周,哪怕大字不识的人,也身穿儒装,沽名钓誉,鱼龙混杂。因为儒装,是代表着一定地位或好处。任何一位真儒生处于这种环境内,想要发迹,岂能不难。

倘若意志不坚定者,真有可能会被“庄子带走”。所谓:进世用儒,出世入道!同时,还要面对各种打压,且越是真人才,通常越遭打压。因为他一发迹,会让一大波假货显出原形……所以,一个人若想发迹,需过的第一关就是:名利关!

这一关的变化最多,除了上面举出的两种情况外,还有许多情况会发生。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名利进行,故而叫:名利关。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发迹前,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名利造成的各种影响,起码自己不能被提前淘汰出局!

二、胆识

由于庄子的这个提议,使整个鲁国几乎没人敢再穿儒装了。但笔者敢打赌,其中必有许多真儒生,由于胆识问题而放弃了儒装。所以才造成了只有一位真儒生,出现在鲁王面前,并因此而发迹。

这一关,由于简单,就不多说了!只强调一句:机遇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这个“准备”,是需要“胆识”为依托的!准备得再好,若没有胆识,机遇来了也不敢抓住,还谈何发迹?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寓言故事有《望洋兴叹》《庄周梦蝶》《庖丁解牛》《鹏程万里》《井底之蛙》《鲁侯养鸟》《老汉粘蝉》等等。

庄子的代表作品为《庄子》,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又发展了新说。《庄子》主要反映了庄子对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批判。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的思想是什么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庄姓,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仅担任过宋国地方上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他一生淡泊名利,因世道污浊,最终退隐,潜心研究道学。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相传庄子常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展开阅读全文

东庄子村北遗址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村北遗址为广饶县文物保护单位。

东庄子村北遗址位于大王镇东庄子村北约250米处,地势平坦,呈长方形,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20米,面积约24000平方米。经钻探知文化层约70厘米,包含物较少,只见到红烧土颗粒;地表遗物较少,采集到的标本有泥质灰陶器口沿残片、缸口沿、盆底、白釉瓷器残片等,据采集到的标本特征分析此遗址为汉代、宋代至元代时期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该地区该时期的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信息来源: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东庄子村:东庄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菏泽庄子钓鱼台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钓鱼台位于临濮乡庄子庙村北五百米左右。该台为全国十大著名钓鱼台之一且排行第二,仅次于北京国宾馆钓鱼台,是鄄城的八大景点之一。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周曾垂钓于此,故称“庄子钓鱼台”,简称“钓鱼台”。后人曾在钓鱼台上建庙以祀庄子,其村亦以此名为庄子庙。台上旧有观,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故改为南华观,《庄子》一书改名为《南华真经》。因黄河决口,该台渐被淹没,清末时尚有四亩许一方高地,后被淤为平地,仅存遗址。

山东菏泽

展开阅读全文

单家庄子遗址群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单家庄子遗址群为潍坊市文物保护单位。

单家庄子遗址群位于羊口镇单家庄子村西约200米,面积为280000平方米。

2013年3月,单家庄子遗址群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羊口镇:【概 况】 地处寿光市东北部,莱州湾西侧,小清河入海处的南岸,距寿光城区48公里。东邻莱州湾,西至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南与营里镇毗邻,北与东营市接壤,人民政府驻羊口镇区,小清河南岸。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2.4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5.08千米,总面积310.7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223.86平方公里,水域86.86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庄子镇境内,包含庄子文化馆、庄子故居和庄周陵园三部分。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地处黄河故道民权县境内,东邻京九、陇海黄金十字架商丘,西靠七朝古都开封,北接“牡丹之乡”菏泽,南望中原重镇周口,郑徐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与连霍高速、郑民高速横贯全境,距省会郑州1个多小时车程。庄子文化旅游景区第一部分庄子文化馆,以庄子文化展示为主题,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21203平方米,主体五层,采取天圆地方的理念设计,风格独特,是一座集群众文化、图书阅览、文博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场馆。第二部分庄子故居位于民权县庄子镇青莲寺村,现有庄子胡同一条,庄子井及井亭一座。庄子胡同是庄子迎宾送友、晨咏暮诵、徜洋去来之所在。内有庄子井,旧砌尚存,其壁坚若石,光润如玉,泉清而味甘,相传为庄周炼丹取水之处。第三部分庄周陵园位于庄子故居庄子镇青莲寺村南5公里处,即唐庄村东侧。庄子墓为圆形土冢墓,高9米,周长88米。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重修庄子墓,并立石碑一通,碑高1.8米、宽0.67米,阴刻“庄周之墓”。石碑背面刻有上自州县官员、下至黎民百姓达326名立碑人姓名。牌坊、碑林、祭台、东西厢房、门楼、旅游厕所和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青松翠柏、小桥流水等景观美化了庄周陵园。世界庄严(庄氏、严氏)宗亲总会等多次来此拜谒。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地处黄河故道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东邻京商丘,西靠开封,北接菏泽,郑徐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与连霍高速、郑民高速横贯全境,距省会郑州1个多小时车程。

2016年1月,以庄子文化为主题的商丘市民权县庄子文化旅游景区,获批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的名字叫什么名字 庄子的本名是什么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名字叫庄周,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除了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还创立了哲学上的庄子学派,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人物简介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在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是什么学派的 庄子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与根本规律。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有:1、道法自然。2、齐物论。3、无为。4、心斋坐忘。

庄子的主要著作

庄子的主要著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收录于《庄子》一书中。《逍遥游》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

《养生主》载于《庄子·内篇》,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第三部分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安时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与谁并称老庄 庄子和谁并称老庄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两人皆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主张“顺应天道”、“清静无为”等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集中表述在《道德经》中,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其代表作为《庄子》。

道家的核心思想

道家的核心思想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张雕琢复朴的人性复归,扼制人们过分的权力欲和占有欲。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具有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人生观价值观,认为世间不存在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不承认任何绝对权威,主张心斋坐忘逍遥无待的境界。庄子的思想是魏晋以后道家思想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蝴蝶梦的故事 庄子蝴蝶梦的故事是什么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在梦里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自由快乐地在飞翔,忘记了自己是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庄子;等到庄子醒来后,才发觉自己原来是庄子;庄子就发出疑问,那么究竟是庄子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庄子了呢?

庄周梦蝶的寓意

庄周梦蝶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让人反思现实世界是真实还是虚假,以及人是否有能力分辨眼前的一切是真实还是梦境。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但在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它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庄周梦蝶的出处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展开阅读全文

庄子是什么家 庄子是什么家学派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将“道”看作世界的本源以及宇宙万物的运行法则。庄子的主要作品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庄子的介绍

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他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文言文‖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一)课文字词详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①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②是鱼之乐也。”

①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②是:这。

惠子曰:“子非鱼,①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②固不知子矣;子③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④全矣!”庄子曰:

①安:怎么。②固:固然。③固:本来。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①请循其本。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①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本,本原。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或: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课文分析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__(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游来游去悠闲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4)请循其本。

请回到我们话题的开始。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还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注:④⑤两篇为课本第21课《庄子》二则,选自《庄子集释》。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④节选自内篇的《逍遥游》,⑤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均为编者加。《北冥有鱼》需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庄子》二则

全文共 2473 字

+ 加入清单

北冥有鱼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垂:悬挂。③海运:海水运动。④徙:迁移。

南冥者,①天池也。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

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②《齐谐》:书名。一说人名。③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⑤野马也,

①抟(tuán):盘旋飞翔。②扶摇:旋风。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④息:气息,这里指风。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②苍苍:深蓝色。③极:尽。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三)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_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课文字词详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①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②是鱼之乐也。”

①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②是:这。

惠子曰:“子非鱼,①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②固不知子矣;子③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④全矣!”庄子曰:

①安:怎么。②固:固然。③固:本来。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①请循其本。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①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请,请允许我。循,追溯。其,话题。本,本原。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云者,如此如此。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4.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或: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课文分析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__(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