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亲

和亲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和亲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和亲问题。

分享

浏览

2768

文章

32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为何赴塞和亲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王昭君为什么愿意出塞和亲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被称之为落雁,虽然有略显夸张,但是她的美貌却也被历史所证明的。根据史实上记载,当时的昭君是自愿被当成公主,前去跟匈奴和亲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一起来探讨一下。

当时的王昭君因为家中贫困被送入宫中,但因为手中是在没钱贿赂画师,因此得罪,被画师恶意丑化,因此并未被皇帝选中当妃。当时汉朝跟匈奴关系日益恶化,汉朝皇室打算表面与匈奴和亲,实则是先稳住匈奴,在暗中积蓄力量,因此,真正有皇室血脉的公主是不可能被送去送死的。

皇室们便商议从宫女中选一位当成公主赐予匈奴和亲,王昭君因为没钱的缘故,没法跟宫女们很好相处便被推了出去,这才有王昭君远赴匈奴和亲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公主和亲之路走了2年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公主和亲走了2年

在历史上,好多皇家的公主,或者大臣女儿都会嫁到少数民族去和亲,今天要说的这位公主是阔阔真公主,她是元朝的公主,为了防止地区的叛乱,忽必烈让她嫁到距离遥远的伊尔汗,光路上的行程就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伊尔汗国在遥远的西夏地区,在伊尔汗国这个封地有一个卜鲁汗的女子王后,这个王后在去世之前留下一个遗言,就是下一个王妃必须跟她一样是卜鲁汗的女子才行,所以伊尔汗的国王才会到元朝去求亲。

忽必烈本来就怕叛乱,当即就答应了元朝公主库库镇就成为和亲对象。一切都商量之后,阔阔真就开始跟着大部队去伊尔汗国,因为阔阔真公主根本不愿意嫁给一个上了年纪的国王,所以他拖延时间他们。他们到了伊尔汗国已经是两年后的事情了,两年并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两年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两年的行程,阔阔真和他的大队伍倒是没有什么事情,但是伊尔汗国却发生了变化,两年里阔阔真一直在赶路,但是他们不知道伊尔汗的国王在这期间已经离开人世,所以当阔阔真公主赶上大部队赶到伊尔汗国的时候,他们不是迎亲的队伍,而是一个国王已经去世的消息。

不知道这算不算如了阔阔真公主的意义,她不用嫁给老国王,也没有嫁给继任的下一任国王,就不能当王妃。不过,这都是暂时的。阔阔真公主阴差阳错,嫁给老国王的儿子叫何丹。何丹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有胆量和想法。

父亲在的时候也算享有尊贵身份,可是叔叔当了国王以后,他就不像以前好过,所以他在老国王去世之后跟阔阔真进行谋划。使得和他的计划成功实施,成功坐上了国王的位置,阔阔真公主也随即成为了王妃。虽然过程很复杂,但对于阔阔真公主结果却是很好,她仍然当上了王妃,并且丈夫是一个很有才的年轻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李世民为何会同意文成公主前去和亲呢?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同意文成公主和亲的起因是什么?

这中间还会有许多各种缘由,据说文成公主根本就不是真的公主,而是将宗室女分为文成公主,至于到底是哪一门宗亲更不清楚。

松赞干布马上就派人给唐朝传话,威胁唐朝,如果不给自己送来一个公主,那么马上就会选择进入到唐朝境内,大唐什么时候承受过别人的威胁,所以唐太宗自然就会选择大战一番。可是土方军队马上就被打退,中站干部依然不死心,还是送来了很多的黄金,还有珍宝,就是希望能够有效求取唐朝的公主。

唐朝这个时候对于吐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时候唐朝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高句丽身上。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两线作战造成了更多的伤亡事件,所以唐太宗马上就答应了对方的求亲,决定把文成公主送到吐蕃。

至于文成公主是不是愿意在两国外交之下,已经变得无关紧要,出生于权贵之家虽然可以享受锦衣玉食,可以享受无限的风光,但是从出生的这一天开始,也就意味着必然就会成为联姻的工具,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去选择自己结婚的对象。作为公主,那么这自然就成为皇室能够有效拉拢群臣的一个工具,不过也有人会说,这并不是真正的公主,而是唐朝为了能够有效应对和亲,所以就选择了另外一个女子。

但是这个女子到底是谁,在史书上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根据相应的描述,人们也会猜测这可能就是李道宗的女儿,因为送亲的唐朝使者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弟,迎亲的松赞干布也同样行了一个大礼,如果不是他的女儿,怎么可能会这么做呢?

展开阅读全文

汉朝和亲是无奈之举 汉朝强大后为何没有抛弃这个政策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和亲起初对汉朝是无奈之举,后实力强大

这主要是为了让两国人民都可以和平共处,不至于让老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且也会为了汉文化的传播去做出一些贡献,这也是我们需要懂得的。

汉皇朝在那个时候虽然实力根本就比不上刘邦,但是为了能够保持国家的休养生息,再加上汉文帝以及汉景帝的影响,所以还是会选择保持一种合情的制度。在进入到汉武帝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父亲还有祖父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整个汉王朝都已经拥有了比较强大的实力,对于汉王朝来说选择将公主送到匈奴和亲,这完全就是一个不光彩的事情。

所以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一般都是派手下大将去争讨匈奴汉国,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核心政策。进入到汉宣帝的时候,当时的匈奴汉国内部也会有一些斗争,那么仅仅就只剩下两者之间的互相争斗。可能是因为没有办法,最终还是只能够选择和亲,因为和亲对于双方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汉元帝刘奭的时候,当时匈奴也会选择向汉王朝求亲,那个时候就把王昭君送给了对方,这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人,所以也会让匈奴更加的尊重汉王朝。这种也就成为了匈奴汉国唯一的一个主人,总之在这一个汉王期时代的核心政策,最主要的也就是两国人民一直可以和平的相处,老百姓也不至于去饱受战乱之苦,这对于汉文化的传播也能够做出一些贡献,总之在经过分析之后,人们也会发现这真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存在。

当大家在经过分析之后,就能够明白这中间的来龙去脉,也同样是后期,汉朝逐渐的强大,依然还是没有选择放弃这一个政策的关键因素,当大家在经过分析之后,也能够明白是怎么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王昭君和亲的真相是什么?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王昭君出塞和亲真相是什么

王昭君和亲真相在于被人陷害在悲愤之下才选择去和亲,这一个说法的可信度,大概在60%左右。

王昭君在入宫之后空有天仙一般的美貌,根本连见到皇上的机会都没有。见不到皇上也就算了,倒霉的事居然遇到了皇后皇后,在看到这一个美貌时惊为天人,更是当成了自己的威胁。为了阻止皇上见到王昭君,所以马上就派人去画了一幅特别丑的样子,眼角还加了一个大黑字,找机会送到皇上的面前。

网上在看到这样的一个画像时,也会觉得惊为天人,没有想到在皇宫中居然还会有如此丑到不堪入目的女子,那么这一个印象自然也会看到王昭君后期的命运,从此之后,只能在宫中冷清的过一生。

天无绝人之路,因为后期平都公主不打算来到匈奴,因此闹得鸡飞狗跳。这一个消息也传到匈奴人的耳中,当然对方也是一个明白人,马上就表示选择和亲完全是为了有效巩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只要能够达到这一个目的,这一个合情女子到底是谁真的并不重要,是不是公主也没有关系。

在看到对方这个态度时,马上就挑选了一个美貌的宫女,本来这件事情其实和王昭君一点点关系都没有。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皇后一直都会把王昭君当成心腹大患,认为如果没有去除,这必然就会留下隐患,所以就决定你有这一个机会让王昭君去和亲。

助攻多年没有办法见到皇上,听到皇帝打算让自己去匈奴也想着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不需要在皇宫中孤独老死,说不定还有出头之日,所以就选择离开。有皇上的推荐,还有自己的答应,再加上出色的容颜,自然就成为了这中间的人选,由此可见这并不是深明大义,也并不是主动的献身。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和亲是哪个朝代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文成公主,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人也说文成公主深受松赞干布的宠爱,结了一个很好的姻缘。那么下面来和大家说说文成公主和亲是哪个朝代

详细内容

1

文成公主,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2

唐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松赞干布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带了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3

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日,唐太宗将李氏封为文成公主将文成公主下嫁弄赞,诏令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永隆元年( 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和亲是在什么时期?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

唐朝贞观8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日,唐太宗将李氏封为文成公主将文成公主下嫁弄赞,诏令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唐朝 唐太宗在位时期。唐贞观8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松赞干布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带了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日,唐太宗将李氏封为文成公主将文成公主下嫁弄赞,诏令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唐蕃会盟碑记载:“……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谊绵长……”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扩展资料:

《吐蕃王朝世袭明鉴》(此书中有很多奇幻荒谬记载)记载,文成公主的陪嫁有有“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

松赞干布于河源迎亲。文成公主带来的金质释迦佛等身像,是藏族人民崇拜的圣物。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因娶公主,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

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在逻些建造小昭寺,协助泥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而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为其亲手所栽。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的200多年间,吐蕃和唐朝之间使臣和商人依然往来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康熙的和亲女儿到底是有几个,你分得清楚吗?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康熙和亲女儿有七个,她们分别是固伦纯禧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和硕端静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和硕温恪公主和和硕敦恪公主。

康熙一共有20个亲生女儿,只有8人活到了成年,再加上他早年收养的女儿固伦纯禧公主是恭亲王常宁的长女,这样算来康熙一共有九个女儿。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直贯彻与蒙古联姻的政策,这也成为清朝北部边疆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康熙的这九个女儿中,竟有七人先后嫁到了蒙古。

在嫁到蒙古和亲的这七个女儿中,康熙最宠爱的无疑是固伦荣宪公主了。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第三女,母亲是荣妃马佳氏。康熙初年,不到十岁的马佳氏就被送入皇宫,称为宫中待年,长大后,马佳氏逐渐有了侍寝的机会,并成为康熙第一个宠爱的女人。她在十年内给康熙六个儿女,不过只有三阿哥胤祉和固伦荣宪公主活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王朝和匈奴和亲中原王朝为什么只嫁不娶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天朝上国自居、皇室血统、审美观念。在这三个原因中,第1个原因最为重要,对于皇帝来说自己地处高位有着一种优越感,肯定不会瞧得上这些少数民族。公主下嫁,这就是大国风范,但是自己不可能会选择迎娶对方的公主,因为这可能就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甚至会影响到血统。

天朝上国自居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一直都会把自己的皇朝称之为天朝上国。地处高位必然就会有一种优越感,总是会瞧不起周边的少数民族。哪怕是比较强大的匈奴突厥,中原皇朝都不可能会放在眼中。中原皇朝就会选择给这些少数民族赏赐一些布匹,还有粮食。皇朝的公主也会嫁到周边的部落,皇帝就会变成老丈人,公主下嫁,这其实对于小国的一种恩赐,能够有效体现出大国风范。但是皇帝根本就不可能会选择迎娶公主进门,因为这在辈分上就会矮一级。

皇室血统

汉朝的公主都会进入到少数民族部落。公主生下来的孩子,其实和汉朝之间也会有一定的血脉关系,因此两家就成为了亲戚。如果和亲公主的儿子以后成为部落首领,这也就意味着这就是汉朝皇室的后代。可如果是汉朝的皇帝,选择迎娶这些部落的公主意义就会完全不同,而且中原皇朝一直来都会比较注重血统。

审美观念

少数民族的女子可能根本比不上中原,女子幸福一般就需要承担家中的大小事务,而且地位比较卑微。北方地区的气候比较干旱,长时间就会承受风吹雨晒。皮肤相对比较干燥,比较黑,甚至还会有高原红,即便是出生高贵,也不可能会得到皇上的青睐。除了审美观点没有符合要求之外,语言也并不能够互通,所以明朝的皇帝根本就不可能会选择外族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上西汉韩安国主张与匈奴和亲,为什么又抗击匈奴?

全文共 3114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时期,一直都面对着一个外部的强大的敌人,匈奴,而与匈奴的对抗并非是从西汉才开始,只不过在西汉创立之初,好几任皇帝时期都选择了休养生息,没有发动战争。不过,没有发动并不代表当时没有人主战,有人主站就会有人主和。然而在这中间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虽然主和,但是却在后来抵御匈奴的时候冲在最前面,他就是韩安国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匈奴派使者来汉朝请求和亲。西汉自高祖白登山被围之后,文、景两帝,包括女汉子吕后,都奉行“无为而治”的国策:一边给匈奴送女人——所谓的“和亲”,一边窝在家里老老实实搞生产。

这次请求和亲,到底是像往常一样同意还是趁机翻脸开打,汉武帝和一众大臣在朝堂商议。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这时,一位御史大夫跳出来说:“咱们军队跑到千里之外——那么远的地方去打仗,就如同强弩之末,到那里也没劲了。再说,匈奴那地方离咱太远,得到也没什么用处,无利可图,打这仗干嘛?所以,还是和亲吧,天下太平!”

主和派的官僚们立即齐声附和,最后力压主战派,和亲一事顺利谈妥。从历史来看,汉匈战争前的最后一次和亲,就这么被这位御史大夫极力促成了,这位御史大夫名叫韩安国。不论是当时的主战派,还是后世的热血青年,都对主和的韩安国恨得牙根痒,说上许多理由,其实就是不敢打,妥妥一个投降派。但实际上,韩安国和亲主张说明,他对当时国家的军事实力有准确的估量。而他本人,更是一位拥有谋略、计策的能臣,在景帝、武帝时期,出镜率相当高。

一、一战成名

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今商丘民权县)人,早年拜师学习《韩非子》和其它学说。他聪明好学博采众长,成长为远近闻名的集学问、辩论于一身的能人,并被梁王(景帝之弟刘武)慧眼识珠,请入朝中担任中大夫。而韩安国很快就显露能力,成为梁王不可或缺的重要谋士。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叛军一路高歌挺进到梁国。危难之中,韩安国被梁王刘武任命为将军,抵御叛军的围攻。韩安国稳固防守,另一位将军张羽则奋力厮杀,将士的拼死抵抗使叛军无法绕过梁国这一防线,因为牵制住叛军的主力,为最后平息叛乱七国之乱贡献了力量。韩安国因此一战成名,梁王刘武也更加倚重于他。

受梁王的重用,韩安国也忠心而侍,为梁王排忧解难。

二、断“家”务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这“家”还是皇家——窦太后、景帝与梁王,他们之间越来越僵化的关系,事情更加棘手。

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景帝和梁王,窦太后更偏爱小儿子梁王,不论权力还是财物,都大力赏赐。景帝是孝子,对母亲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梁王以为有母亲撑腰,渐渐地有恃无恐,在封地内大兴土木,出行的动静弄得比皇帝还大,这就让景帝有所不满了。太后得知后,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臣。

这次梁国派来的使臣恰恰是韩安国,这下他可撞到枪眼上了——太后、景帝、梁王关系僵持,一不小心就是掉脑袋的事。韩安国清楚当下的处境,他没有直接向太后、皇帝请罪,而是去找了馆陶公主——窦太后的女儿。

一见到公主,韩安国就哭着说:“从前七国叛乱时,各诸侯都起兵,梁王一想起太后跟皇帝在关中就流眼泪水,他知道跟皇帝最亲,所以拼命抵抗,因而叛军才无法向西进军,这不都是梁王的功劳吗?而现在,梁王用皇帝赏赐的车子、旗帜出行,虽然排场大了点,但不过是向小地方的人炫耀,自己的父兄都是皇帝,母后与兄长都爱他,这又有什么过错呢?太后因此苛责他,他知道后整日泪流不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太后为什么不体恤一下做儿子孝顺、做臣子忠心的梁王呢?”

馆陶公主将这些话告诉给窦太后,太后大喜,并把这话原封不动地告诉景帝。景帝心结打开,对韩安国等使者大大奖赏,从此对刘武更加宠爱。不能不说,韩安国的诡辩很厉害,把黑的都说成了白的,他这手亲情牌打得更漂亮,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家庭危机,也是政治危机。

“春色满园关不住”——韩安国的能力、名声正如这“春色”一般,从梁国传到了朝廷,受到景帝与太后的信任。

三、死灰复燃

不过韩安国不是完人,有一次,他就因为犯事被捕下狱。“虎落平阳被犬欺”啊,狱卒言语间对韩安国多有侮蔑。韩安国听了不受用就说:“你小子知不知道,死灰有可能会复燃吗?”不料那狱卒答道:“就算它复燃,我也能一泡尿给它浇灭了!”

不过,这位狱卒很快就后悔了。梁国内史空缺,因为之前在太后那里留下好印象,韩安国被窦太后任命为太史,从一名囚徒翻身为年俸二千石的官员。狱卒闻讯,职位也不要了,撒腿逃命。韩安国下令,你不回来就任,我就灭你宗族。无奈,这位狱卒回家安排好后事,向韩安国谢罪来。没想到,韩安国大笑道:“你可以撒尿了!”狱卒不知所措之际,韩安国又说:“这事不值得我惩办你,回去好好工作吧。”

相比李广对待霸陵尉,韩安国的胸襟,不得不让人佩服!

四、替梁王收拾“烂账”

话说回来,梁国内史这职位,梁王属意的人还真不是韩安国,而是“新宠”——齐人公孙诡。公孙诡不断游说梁王,向皇帝申请做皇位接班人,并增加封地。对于立刘武为储君一事,景帝似有此意,但朝中袁盎的反对声最高,在梁王的授意下,公孙诡将袁盎暗杀。景帝知道后,派使臣去梁国务必捉拿公孙诡。但使臣来了十批,却一批一批空手而回——根本找不到人。人的去向,韩安国心知肚明,他来到梁王宫中,一看到梁王就哭起来:“大王没有好的臣子辅佐以至到这种地步,既然抓不到公孙诡,请您赐我一死吧!”

梁王不允许,韩安国继续两眼泪流,从太上皇刘太公与高祖的关系、景帝与废太子刘荣的关系说起,劝诫梁王,治理天下,不能以私情乱公事,就算是亲父子也无法保证不会有变化。如今皇上因为太后不置办您,如果太后去世了,您还能依靠谁?

一语点醒梦中人,梁王痛哭流涕交出公孙诡。公孙诡畏罪自杀,景帝既往不咎,梁王派人杀袁盎的这笔烂账,算是被韩安国一把抹干净了。从此,景帝与太后更加看重韩安国。

五、抵御匈奴

除了是一名颇具谋略的谋士,韩安国还是一员大将——在梁国时曾参与平叛七国之乱,入朝后也曾领兵前往闽越平乱。后来,韩安国到朝廷为官,因主张与匈奴和亲,而被人认为是窝囊的投降派。但是到了汉武帝决意要打匈奴时,韩安国却勇敢地冲在了第一线。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有人献计在马邑伏兵收拾匈奴单于。韩安国担任最高统帅——护军将军率兵埋伏于马邑,最后计策泄露,马邑之围无功而返。丞相田蚡死后,韩安国担任代理丞相,汉武帝有意将他扶正,哪知韩安国时运不济,竟然从马车上摔下,跌跛了脚,只得家中养病,汉武帝只好改任他人。

韩安国病好后,担任材官将军,驻守渔阳。马邑之后,汉朝与匈奴等于撕破了假面和平,匈奴单于为了报复,带军攻打汉朝,而渔阳正是最前线。有一天,韩安国抓到几个匈奴俘虏,得知匈奴军队已经远去。于是,他上表汉武帝,请求暂时停止屯军,趁着农耕时节都回家进行农业生产。

可谁知匈奴玩了花样,没多久转身又回来攻打渔阳,韩安国军营里只有不足千人,被打得措手不及,从未吃过败仗的他,这次遭受惨败,匈奴劫掠两千多人与财物扬长而去。汉武帝得知后,专门遣使将他一顿责备,再调他向东驻守右北平。韩安国感到,皇帝的宠信越来越少,加上被匈奴打败,损失严重,耻辱,失意,郁闷……百感交集,只短短几个月后,韩安国就生病吐血而亡。

只是,韩安国不知道,正是他在渔阳的坚守,牵制住匈奴的部分军力,使得大将军卫青有机会兵出北郡,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后方对其造成大包围态势,活捉敌军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取得河套大捷。

河套大捷成了汉匈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大汉一雪旧耻,扬眉吐气吊打匈奴;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因功被封为长平侯,而所有这些荣光的背后,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韩安国以一员老将的身份,在渔阳的浴血坚守,在抗匈前线站好了最后一班岗,他也是汉朝雪耻匈奴的大功臣。

展开阅读全文

刘细君公主真实历史 刘细君公主和亲路线

全文共 287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刘细君公主还是比较传奇的,但是小编对这位公主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刘细君公主的真实历史到底是什么呢?话说刘细君公主也有和亲啊,那这个刘细君公主和亲的路线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刘细君公主真实历史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秦琵琶”。

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

刘细君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元狩二年(前121年),企图谋反未成后自杀,刘细君的母亲们都被弃市。当时,刘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成为罪臣之女。

结盟乌孙

西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大月氏,打算与大月氏人结盟夹击匈奴,可是无功而回。随后汉武帝展开反击匈奴的战争,在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发起马邑之战。在占领河套后,又发动河西之战,汉军节节胜利,至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终于出现“而金城(兰州)、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今罗布泊)空无匈奴”。同年,张骞认为联合乌孙国,能切继匈奴右臂,向汉武帝建议拉拢乌孙国。三年后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向乌孙建议返回敦煌祁连间故地,以便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

当时乌孙国国家分裂。太子蚤已逝,乌孙昆莫猎骄靡答应他以其子岑陬(封号,名叫军须靡)为太子的请求,引起太子弟弟大禄不满。大禄握有兵权,计划起兵杀害军须靡。猎骄靡为保护军须靡,便给他万余骑兵到别处自立。猎骄靡自己另掌万余骑兵自保,未能直接控制全国所有兵力。他接见张骞,可是没有答应张骞的与汉结盟的要求。猎骄靡认为“年老国分,不能专制”,而且大臣不了解汉的国势,又畏惧匈奴,乌孙不可能迁回故地。猎骄靡派数十名使节随张骞,使节见识到西汉国势强盛,促使乌孙国考虑与汉结盟。

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往来,很是生气,要进攻乌孙。汉朝使者经乌孙之南到大宛、月氏的,不绝于路。乌孙很惶恐,就派使者献马给汉朝,并愿娶汉朝公主,两国结为联盟。汉武帝问群臣的意见,朝议同意。决定必须先纳聘礼,然后遣送公主。乌孙以一千匹马作为聘礼。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联姻的公主嫁给猎骄靡。猎骄靡以刘细君为右夫人。匈奴得知乌孙与西汉结盟以后,亦遣派单于女儿与猎骄靡成婚,猎骄靡立她为左夫人。

悲伤作歌

刘细君到乌孙后,自己建造宫室居住,在一年中几次与猎骄靡聚会,喝酒吃饭,还用财物、丝织品等赏给猎骄靡左右的贵人。猎骄靡年老,语言不通,刘细君很是悲伤,自己作歌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汉武帝听说后很怜悯她,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物。

再嫁去世

猎骄靡年老,想使孙子军须靡娶刘细君。刘细君不同意,上书给汉武帝说明此事,汉武帝回信说:“随从乌孙国风俗,汉朝想要与乌孙联合消灭匈奴”。猎骄靡去世,军须靡代立为王。刘细君与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只在乌孙生活五年的刘细君病逝。 刘细君死后,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军须靡。刘细君公主和亲路线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为汉匈交好立下的功绩千古流传。然而,中国历史典籍第一位记载了姓名和史实的汉族和亲公主刘细君,其生平事迹却鲜有人知。王昭君与匈奴和亲是在公元前33年,而刘细君远嫁乌孙国(乌孙,即今哈萨克族的祖先,编者注)和亲是在公元前105年,比王昭君早了整整72年。

被汉武帝选为联姻对象刘细君具有正宗的皇家血脉,是名副其实的汉室公主。其高祖是汉文帝刘恒,曾祖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刘非,父亲是江都王(扬州当时称江都)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建是个荒淫无道的君主,公元前121年企图谋反未成后自缢,细君母以同谋罪被斩。当时,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

公元前117年,刘胥被封为广陵王,派人找到了流落民间的侄女刘细君。细君气质超凡,美貌脱俗,机敏可人,深受广陵王的喜爱。当时,匈奴国势力强大,汉、匈两族的边陲有30多个大小不等的王国,大多为匈奴所控制,只有乌孙国(今新疆伊犁一带)拥兵近20万,是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王国,敢与匈奴抗衡,而且愿意与汉朝来往。公元前108年,西域乌孙国王昆莫向长安送来聘礼,请赐一位汉室公主为妻。汉武帝为联合乌孙共同对付匈奴,同意联姻。通过左挑右选之后,决定由刘细君出塞,担此重任。

感天动地“手印石”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为刘细君送嫁的队伍从扬州向着“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出发了。车马辚辚,华盖亭亭,细君公主的车队行走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土路上。前面已经是灵璧境内,壁立山前,人踟蹰,马不前。刘细君下了木轮车,东望乡关,家乡扬州已经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西望长安,前面的路途,依然遥远得望不到尽头。她手抚巨石,久久不忍离去,时间过去了很久,刘细君手上的汗渍居然在岩石上留下了一枚清晰的手印……

转嫁王孙

刘细君嫁到乌孙后,牢记其担负汉朝边疆安宁的使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以币帛赐左右贵人”,用汉武帝所赐的丰厚礼物,广泛交游,在乌孙国的上层社会中巧妙周旋。

并因其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不卑不亢而赢得了乌孙国上下的敬重。按照乌孙国的风俗,国王死后,年轻的王后必须嫁给王室子孙为妻。老国王昆莫是乌孙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王,对细君备加宠爱。出于对细君长久幸福的考虑,他决定在自己生前就将细君转嫁给王位继承人,他的孙子岑陬军须靡。但是这一极不符合汉家传统礼仪、离经叛道的决定令细君无法接受。在反复推脱不成的情况下,她上书武帝,请求在老昆莫去世后将她召回故土,叶落归根。武帝接书后,内心虽然很同情,但为了国家边陲的安宁,下旨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得到汉武帝的旨意,细君反复思量后,向昆莫表态愿听安排。在昆莫的主持下,细君与其孙岑陬军须靡举行了婚礼。不久,昆莫病故,军须靡继承王位,汉、乌两国友好绵延60余载。细君和军须靡生有一女,名少夫。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鹤兮归故乡。”刘细君将塞外生活的艰难悲愁都写进了《黄鹄歌》中。她在乌孙只生活了5年便早逝。公主的付出换来了边疆数10年的稳定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那些牧人的子孙,就是今天的哈萨克族人。

细君公主渐渐从汉民族的记忆里褪去,成了模糊的一道背影,而哈萨克族人民却永远地记住了这位远道而来的新娘。身在伊犁的哈萨克人都知道细君公主的故事,他们将她视作自己的奶奶!伊犁河谷的哈萨克族儿女会永远怀着感恩与敬仰的心,将这位公主的故事传扬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和亲公主的命运究竟是怎么样的?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和亲”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让两方政权结为友好局面的重要举措,其他民族可能会求娶汉族公主,也可能派遣本族公主出嫁,结为姻亲后,至少可以稳定一些年。影视剧也不乏和亲的桥段,但是大部分都会被演绎成两厢情愿、携手白头的结局,而事实上,古代的和亲可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真正的和亲公主们的命运,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就以四大美人之一的王蔷王昭君为例,她本身是一位宫女,被封为公主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且生有一个儿子伊督智牙师。然而,没过多久,呼韩邪去世,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必须再嫁给下一任单于,即呼韩邪的儿子雕陶莫皋。昭君是汉人,对于这种事情心理上自然是无法接受的,可是她没有办法,这不是她所能改变的。她也曾向朝廷上书,请求能够回归,然而汉成帝并没有同意,命令她要遵从匈奴的习俗。十一年后,雕陶莫皋也去世了,且糜胥继位。

再后来,王莽篡权,匈奴人对此十分不满意,他们所赞成的是刘氏汉朝,其他人没有资格,于是开始扰乱边境。此时的王昭君看到自己花费数十年维护起来的和平局面,顷刻间烟消云散,自然是悲愤至极,没过多久,便在一片绝望中去世。

还有一个说法认为,昭君因请求归汉而不得,再加上嫁给前夫的儿子,积怨太深,又十分思念故国,最终服毒而死。

其实,无论哪个结局,她都是悲惨的,而这样悲惨的命运,只是诸多和亲公主的一个缩影。退一步说,即便她们出嫁之后生活和睦,两国和平,但是离家千里而不能归,对于家中亲人好友的思念也会伴随她们一生,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既是国家和平的功臣,却也是一个牺牲品。

展开阅读全文

历朝和亲,为何没有匈奴公主嫁入中原?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和亲”是我国古代一项与异族之间保持暂时和平的办法,历史上也有很多因为和亲而名留青史的中原女子。名义上她们都是“公主”,但实际上,皇帝哪里会舍得真的把自己的公主嫁到那样遥远的地方去受罪?所以很多都是出嫁之前从宫女中挑选出来封的公主。然而我们也发现,不管是什么时候,和亲似乎一直都是把公主嫁出去,从来没有匈奴公主娶过来的事情,这是为什么?

从汉高祖刘邦被困平城之围,被迫采用和亲政策维护与匈奴的关系之后,仅西汉王朝就有十几名公主远嫁匈奴,那么汉朝的和亲政策真的起到了预定的作用了吗?匈奴娶了汉朝的公主之后真的不再骚扰大汉边境了吗?为什么汉朝皇帝从来都没有迎娶匈奴的公主呢?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可以分成被动和主动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

从汉高祖刘邦被困平城之围,不得已而采取和亲政策,将一名宗室公主嫁到漠北,企图稳住不可一世的冒顿单于,这是汉朝对匈奴的首次和亲。随后几十年中,又有多名公主远嫁匈奴,目的都是想用和亲的方式组织匈奴骚扰大汉边境。但是结果很令汉朝失望——他们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和亲当然不只是将公主嫁过去这么简单,同时还要配送大量的嫁妆。

但是匈奴并不买账,反而见识到了汉朝的先进,助长了他们掠夺的欲望。所以,虽然汉朝初期与匈奴有多次和亲,但是并没有起到预定的效果。汉朝很无奈,在当时来说,匈奴太强,汉朝没有与之倾全国之力作战的能力与决心。

2.第二个阶段

从汉武帝改变大汉对匈政策,开始主动出击,在卫青、霍去病等诸多大将长途奔袭数千里驱逐匈奴之后,匈奴实力衰弱,致使“漠南无王庭”。再加上匈奴内部产生分裂,常年内斗,形成了汉强匈弱的局面。此后,汉匈关系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甚至有匈奴单于向汉朝称臣。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内附汉朝,在公元前33年他又入长安朝觐,并请求当大汉皇帝的女婿,随后才有了昭君出塞。这种情况下的和亲算是对匈奴的一种抚慰,仿佛是皇帝给臣子的一种赏赐,自然是对汉朝有利的。

所以,刘邦、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等皇帝的和亲政策基本上没有起到防御匈奴入侵的作用,反而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而汉武帝主动出击,歼敌于万里之外以后,和亲政策才真正起到稳定匈奴的作用。同时,汉朝也不仅仅是与匈奴和亲,还与乌孙、鄯善等西域国家和亲以牵制匈奴,达到了“以夷制夷”的效果。

3.中原皇帝为何不娶匈奴女子

匈奴是灭不了中原的,只不过生产力低下,没有吃的,到中原来抢点吃的。游牧民族均为骑兵,来去迅速,但人数很少且各部落在大多数时间不团结,他们善于在平原驰骋作战但不善攻城,中原作战基本上是攻城。

中原人向来就看不起游牧民族,把游牧民族的地方称作苦寒之地,游牧民族很少洗澡,一股臭味。私下猜想,一般人不愿要这样的女子,琴棋书画一样不通,一字不识,还口臭。不过游牧民族经常将王子放在中原当人质。

从绝大多数时期来讲,中原战斗力要强,但中原要灭他们也不现实,他们是苦寒之地,中原人不愿去,他们居无定所,地广人稀,要找到他们都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西汉和亲三个阶段介绍 为何强大的汉朝还要和匈奴和亲?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和亲的意思一般是指,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性质的联姻。最早的和亲就是从西汉开始,当时汉高祖为了和匈奴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从而听取了娄敬的意见,将汉朝宗室女性嫁到匈奴,并且再赠送一些酒、粮,让双方变成兄弟关系。这样做使得汉朝和匈奴之间紧张的战事缓解了不少,而且也能给汉朝带来足够多的发展空间,此后汉朝经济突飞猛进,国力也因此大大增强。汉武帝时期,他打算放弃和亲,采用征讨政策,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汉朝国力衰退,直到后来转为安抚政策,才慢慢让国内的经济逐渐复苏。实际上,从整个汉朝在不同时期对匈奴态度的转变就能看出,双方如果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国内的生产和经济等各方面都会出现倒退。只有在和平中发展才是最好的结果,而西汉采取的和亲策略,我们也可以通过三个阶段来谈谈。

第一个阶段是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时期。西汉初年,经过秦朝的暴乱和楚汉之间多年的征伐,整个国家的人口锐减,经济也一度跌落谷底。所以刘邦在统一后,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恢复人口,并且发展民生。但在当时,匈奴一族的势力却十分强大,此后曾多次入侵中原,肆意烧杀抢掠,给刘邦增添了不少烦恼。当时汉朝军队还是没办法和匈奴作战的,所以刘邦只能选择和亲,以缓解北方带来的压力。此后汉朝皇帝基本上都延续了这个政策,直到汉武帝上位。

第二个阶段就是汉武帝执政的时期。当时汉朝国力已经发展到了顶峰,国内同姓王的叛乱也顺利解决。汉朝军队经过长期积极扩军备战,早已实力大振,此时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展开全面战争,誓要将匈奴消灭。此后就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汉匈战争,期间也诞生了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优秀将领,在此期间匈奴反而多次提出要和亲,但汉武帝根本就不接受。最后汉武帝终于是击溃匈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时候和亲已经完全失效了。

而第三个阶段是从汉宣帝开始。虽然汉武帝对匈奴取得大胜,但依然没办法全数消灭匈奴,加上汉朝也有不小的损伤,所以双方再次回到了和亲策略。只是这次匈奴彻底沦为弱势一方,经过之前的战争,匈奴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分裂,导致国力迅速衰减。此后汉宣帝还帮助南匈奴击败了北匈奴,南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甘愿表示臣服。这时候的和亲,则变成了“服则怀之以德”,也为中原和北方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所以说西汉和亲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并不是简单的认为汉朝已经如此强大,为何还要同匈奴和亲,实际上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匈奴打不死赶不走,为何却被女人和和亲征服了?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匈奴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还真的挺厉害的一个名族的,和中原真的是斗了不知道多少年,但是大家或许也发现了,这个匈奴人是真的打也打不死,赶也赶不走了,哈哈,像个臭虫一样,最近又有人说了,其实匈奴人好像也挺好征服的,话说搞个和亲就完事了啊,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匈奴与汉人之间是文明之间的冲突,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矛盾。匈奴所处的地理环境较为恶劣,广袤的草原,只能放牧,随畜牧而转移,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十分脆弱。遇到困难时期,逼急了,为了生存就只能南下侵略掠夺。加上游牧民族的骑兵,对中原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侵略往往比较容易得势。骑兵机动性又比较强,掠夺完逃走也快,很难被抓到。故而久而久之,游牧民族就养成了掠夺成性的特点,对中原边境的安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应该来讲,匈奴人崛起主要是从战果末期开始的,当时抵抗匈奴人的主力军是赵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修建长城,抵御匈奴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还达不到压制的优势。

到了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跟河西走廊。秦朝这个时期,总体上战力略强于匈奴,但也仅仅只能将匈奴赶出他们不擅长经营的农耕地区。

秦末天下大乱,中原处于混战之中,无暇顾及北方。这个时候匈奴又乘机崛起了,逐渐强大起来。

西汉初期,匈奴更加强大,屡次侵扰进犯,并控制了西域,对西汉政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汉高祖刘邦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几次战争汉朝都是处于下风,甚至刘邦还数次被困,差点丧命。而后经历文景之治,汉王朝国力逐渐提高,人口、经济也积累起来了,到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加上有了优质的战马,对匈奴数次用兵,终于将其赶到漠北,分裂成五部。

自此匈奴开始衰弱,但汉王朝对匈奴的打击也仅限于此。深入漠北的话,一来战争消耗了巨大的国力,再也支撑不起继续作战,二来毕竟农耕文明的部队,深入到自己不擅长的草原地区,短期可以闪电战取得成功,长期则很难,且治理起来也是一件麻烦事。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率众投降西汉,加速了匈奴的分裂,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也基本解除。但毕竟他们还没有灭亡,不稳定因素还是存在的。在之后的西汉时期,汉朝秉持的休养生息的国策,所以对他们尽可能的是采取和平对待的策略。汉元帝时期,利用王昭君和亲匈奴,迎来了60余年的和平。

从以上的历史过程来看,文明之间的冲突,一方彻底消灭一方是很难的,除非是将对方的文明形态彻底改变。即便是通过战争压制对方,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从先秦到秦朝,到西汉初期,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国力逐渐强大,才敢真正地进行深入的战争,前后逾百年,可见一斑。

所以作为农耕文明的中原王朝,文化基因里就比较喜欢稳定,固定在自己本来的土地上生存,侵略性较弱。即便是打败了游牧文明的匈奴,之后长期还是采取了代价较小的策略进行制衡,比如分裂对方跟和亲政策。

相比之下和亲是最划算的,只需要出个女人就可以了。在封建时代,女性地位低下,即便是出身在皇家,也是拿来做政治筹码利用起来的,自然和亲也就顺理成章。和亲不仅可以带来和平,还能促进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正面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但要说明一点的是,不能单纯只看到“用女人就摆平”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背后是敌我双方势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趋势下,才应运而生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历朝历代和亲都是假公主,清朝为什么用真的?

全文共 2962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经常会有和亲的情况发生,而和亲所选择的公主,也有不少都是假公主,即从宗室当中,或者像王昭君这样的宫女的身份,封为公主之后送去和亲,这就是所谓的假公主,并不是真正的皇帝的女儿这样的真公主。但是到了清朝时期,虽然也有和亲,但是和亲的却似乎都变成了真正的公主,而不是会再像之前那样用假公主的身份去和亲,这又是为什么呢?清朝皇帝为什么舍得用自己的亲女儿去和亲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和亲”一词见于先秦典籍。《礼记·礼察》有“礼仪积而民和亲”,《周礼·地官》云,“比长,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授,相和亲:有罪奇邪,则相及。”在中原王朝处理与边疆民族和政权之间关系时,往往采用联姻形式,以息兵止戈,增进感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维护边境地区安宁。

和亲最早追溯到先秦时期,《史记·周本纪》记载“鬼侯有女美而进之于纣”,后期发展到春秋,到西汉形成制度化,到了唐朝最盛行和亲,然而到了清朝为了维护满蒙关系,也采取了和亲政策,历史上的和亲都在用“假公主”,为什么唯独清朝不能偷偷换人呢?本文结合汉朝、唐朝为大家分析。1、汉朝和匈奴的和亲政策,主要通过双方统治者的联姻,建立罢战言和的政治关系

汉代的史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曾记述道:“自汉兴,忠言嘉谋之臣,何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高祖时,则刘敬;吕后时,樊哙、季布;孝文时,贾谊、晃错;孝武时,王恢、韩安国、朱买臣、公孙弘、董仲舒;人持所见,各有同异,然总其要归,两科而已。缙绅之儒则守和亲,介胄之士则言征伐,皆偏见一时之利害,而未究匈奴之终始也”。

班固把西汉同匈奴的历史关系总结为仅有“两科”,一科是“和亲”,另一科是“征伐”。从西汉高帝到东汉和帝近三百年中,双方达成了很多次和亲盟约,但实际上汉朝以“公主”嫁匈奴的只有四次,第一次是高帝;第二次是文帝;第三次是景帝;第四次元帝。

其余多次和亲,却并无联姻的关系。如汉文帝初立时,为匈奴“复修和亲之事”,却并未出嫁“公主”给匈奴。《史记会注考证》指出:“此称和亲者,非更遣女结亲也,唯修前时姻亲之礼耳。”

西汉从汉高祖开始和亲,从(公元前200年左右),经过惠帝、文帝、景帝到武帝前期匈奴“绝和亲”,(公元前133年)六十多年中,双方关系基本上和好。惠帝与匈奴保持和亲关系,文帝时,与匈奴“复修和亲”,后来双方发生了几次纷争,匈奴多次侵犯汉境,经过双方协商维持了和亲的和好关系。

景帝时“复与匈奴和亲”,“遣翁主如故约,并“通关市”,保持了和好关系;武帝初日,与匈奴“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双方关系和好而融洽。汉初这六十多年,和亲政策成为汉匈关系的主导政策,双方基本上保持了和好关系。

汉武帝即位八年后,匈奴不断对汉朝骚扰,汉武帝决心改变“和亲政策”,对匈奴三次大规模用兵。开元二年(公元前133年)汉军三十万埋伏马邑附近,一举歼灭匈奴大军。第二次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第三次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昭帝时期,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匈奴多次请复和亲。

宣帝即位不久,曾发兵二十余万联合乌孙重创匈奴,“匈奴民众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派专使入汉和亲,紧接着匈奴内布发生大乱,五位单于连年战争,原来的致支和呼韩邪两单于对立,匈奴第一次分裂,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率众归附汉朝。这八十多年,汉匈之间战争关系代替了和亲关系。

刘邦在白登之围解后,面对匈奴强盛而汉初凋敝的局面,刘邦被迫采取了和亲的政策。“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遗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关于此次和亲公主的信息,我们仅仅知道她的身份为家人子。

汉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数百人,赠送甚盛。乌孙昆莫以为右夫人。当细君公主去世后,为了继续巩固汉乌联盟以削弱匈奴,汉朝将解忧公主嫁入乌孙,“公主死,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陬。”汉元帝时期,《汉书·匈奴传》记载:“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绵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蔷字昭君赐单于。”2、唐朝和亲

从唐高祖起兵至武德时期,高祖李渊起兵之初,建立独立的割据政权,由于群雄割据,获得突厥的支持,李渊便“以结和亲”,“引以为援,”并称臣于突厥,李渊从突厥获得百名士兵和千匹战马的支援,为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唐太宗时期,赐婚给少数民族将领,以宗女定襄县主妻阿史那忠,平夷县主妻阿史那摸末,临洮县主妻契苾何力,衡阳公主妻阿史那社尔,九江公主妻执失思力;唐与吐蕃和亲稳定部局势,集中精力讨伐辽东,唐与吐蕃的和亲经历了求婚一拒婚一战争一许婚的过程;唐太宗为了保障唐通往西域,和亲控制吐谷浑;李世民为了解除唐朝北部的威胁,与薛延陀和亲。

唐高宗至唐睿宗时期,与唐和亲的民族有吐谷浑、吐蕃、后突厥。唐玄宗时期,与唐和亲民族的数量增多,主要有突厥、吐谷浑、突骑施、契丹、奚、宁远、于銮、南诏等8个民族政权。唐肃宗时期至唐朝后期,唐与外族和亲仅8次,其中6次与回廊和亲,2次与南诏和亲。天宝末期,唐爆发安史之乱,需假蕃兵以张形势,因此肃宗遣敦煌王李承德和亲回纥,回U毗伽公主入塞。

唐朝统治者选择和亲的公主的原则主要由外向内选,即首选为宗室女、外甥女、外戚女等,最后才是皇帝自己的女儿,从唐高祖开始至僖宗和亲南诏,被确定的女性有37人,皇女3人、皇妹4人、宗室女15人、外戚女2人、外甥女7人,蕃将女2人等。3、清朝对阿拉善蒙古的和亲政策

清在统一中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助力便是漠北蒙古民族。蒙古族在妥欢帖睦尔汉时,撤出大都,退回漠北。之后因东、西蒙古间的争取汗位斗争与明朝间的长期混战。在后来满都海夫人和达延汗的励精图治下,出现中兴的局面。在清统一中国时,蒙古仍有一定势力,他们为保持民族独立,长期与清朝抗衡。

蒙古自阿拉善第二代王爷阿宝到第九代王爷达日扎雅的二百多年,与清朝六次和亲。阿拉善旗始建于1686年,和硕特首领考日劳为贝勒,不但不效忠于清朝,擅自活动极为频繁,康熙皇帝将清朝亲王公主嫁于考日劳三子阿宝,硕特清朝的关系得到了缓解。

1747年,乾隆皇帝与阿拉善王爷(罗布桑道尔吉)进行第二次和亲,将朝廷公主嫁给了罗布桑道尔吉,在罗布桑道尔吉的支持下,活捉了蒙古浑特部尔雅尔汗,征服了哈萨克。1783年,旺亲巴拉巴尔与清朝公主结婚,这是第三次和亲。旺亲巴拉巴尔平叛了回、撒拉族的叛乱。

1872年,道勒德苏荣继承大位,清朝第四次与阿拉善王爷和亲,清朝将公主嫁给道勒德苏荣,没过多长时间,这位公主病故了。1879年,光绪皇帝重选一名公主嫁于道勒德苏荣亲王,1901年,清朝虽然被赶下台,当时军阀混战,为了拉拢蒙古,力图东山再起,溥仪将叔父戴涛之女金允诚嫁给达日扎雅,这是第六次和亲。

清朝和汉朝、唐朝和亲不同,汉朝和唐朝和亲,是一种外交手段。要么战、要么和,所以一般都用“假公主”,然而清朝想利用和蒙古联姻,依靠蒙古势力,以顺取敌,以治攻乱,来达到巩固统治,稳定政权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上阳赋王倩嫁给贺兰箴了吗 王倩去和亲了吗

全文共 195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上阳赋》的最新剧情中,王儇的堂妹王倩也要出场了,但是一直以来,不管是堂妹还是表妹,这样的角色在剧情中一般都是和女主会抢爱人的角色,王倩其实也不例外。因为王倩和王儇长得有些相似,因此太后才将她接来,而贺兰箴想要让王倩和亲,但王倩不愿,她喜欢的是萧綦,谢宛如为了报复王儇,因此给王倩出主意,那王倩最后有没有嫁给贺兰箴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贺兰箴请王倩和亲

《上阳赋》中一个新角色上线了,她也是王氏女,名叫王倩,是王儇的表妹,两人还长得颇为相像。同为王氏女,王倩和王儇有着云泥之别,王儇有才有德,王倩却无才无德,今人厌烦。

王儇从小在宫中长大,她受到的教育是最好的,再加上她生性善良,所以长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性格,宫中的大皇子和三皇子都是她的仰慕者。

王倩的身份虽然不如王儇贵重,但也是出身大家的千金小姐,琅琊王氏是最大的士族,她受到的教育也不差,但是,她的智慧和性情却与王儇天悬地隔,王儇性情温和,遇事冷静,而王倩嚣张跋扈,暴躁易怒。

她们除了长得有几分相像,其他真的不能比较,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性情品德,如果这一点不讨喜,命运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所有人都喜欢王儇,王倩只能沦为弃子。

本来太后把王倩找来,是为了让他嫁给皇帝子隆,目的是延续王家做皇后的荣耀,可是王倩明显不堪重任,而且不得子隆喜欢。

王儇和王倩一起觐见皇帝的时候,子隆还有些惊喜,她一眼就看出王倩和王儇长得有几分相似,但是再仔细一看,他就说了一句实话,意思就是有王儇做比较,差的还是有点远。

王倩此次前来,是为妃位做准备的,没想到在大殿上跳了一支舞后,就被贺兰箴看中了,他请求皇帝,让王倩与忽兰和亲,子隆为了顾全大局满口答应了。

2、谢宛如帮助王倩

其实,贺兰箴只是帮贺兰拓求亲,选谁都一样,只是他喜欢王儇,又觉得王倩和她长得像所以就选了王倩和亲。

王倩没想到会变成这样,她一急脾气就出来了,心性也暴露了,她哭天喊地的不肯嫁去忽兰,到处求爹爹告奶奶,没有半分冷静。

在王倩最走投无路的时候,宛如却给她支了一招,既然王倩无法违抗皇命,那么只有委身豫章王才有能解了这个困局。

王倩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想办法接近豫章王,找机会委身于他。王儇是个心软的人,她很快就答应了让她们母女住在豫章王府里,还不知是引狼入室。

宛如还真是有心机,自从她们谢家出事后,她就黑化了,她把所有的错都怪到王儇头上,对她恨之入骨,萧綦是她的夫君,又是手握兵权的战神,宛如容不得他们,于是勾结贺兰箴对付萧綦。

王倩不愿意嫁去忽兰,宛如正好把她推给萧綦,让她破坏贺兰箴与萧綦之间的关系,自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而且,如果王倩真的嫁给了萧綦,以她的性格,一定会把豫章王府闹得天翻地覆,离间王儇和萧綦的感情,宛如这么做,可是一箭双雕的好计。

不过,不用想我们都知道,萧綦不可能喜欢王倩,更不可能娶她,别说王倩德行有亏,登不了大雅之堂,就算她温婉和顺青出于蓝,萧綦也不会动心,因为他心里只有王儇,任何人无法插足。

3、王倩嫁给谁了

谢宛如知道自己无法阻止王倩入宫,于是开始巴结她送她镯子,王倩还真的与人家掏心掏肺,殊不知自己几斤几两早被人家摸透,她去豫章王府做客,绊倒了玉秀,看到镯子摔坏,就开始对玉秀大打出手,连王儇去拉架,她都没停下手,还骂人家“贱婢”,可见日常生活她根本不让下人当人。

气得王儇骂她:“这是豫章王府,想骄纵,滚回琅琊,你不配做我的妹妹,滚”,结果她去太后那恶人先告状,结果太后站在王儇这一边。

袁弘饰演的贺兰箴代表忽兰国与大成修好,宫中大摆宴席,王倩想利用此机会,艳压群芳,更吸引到皇帝注意,这样自己就可以当贵妃了。于是打扮得很精致,穿得很艳丽,还当众跳了惊鸿舞,但太模仿王儇,众人更怀念王儇的舞姿。

她那点小心思,贺兰箴看在眼中,于是心计一生,当众恳请皇帝,把原本去忽兰和亲的顾采薇换成王倩,如果达到意向忽兰将退兵百里,止息干戈,而王倩要嫁的人是贺兰拓,是他的干哥哥,此人凶残暴虐,荒淫无度,始乱终弃,谁嫁给他,都不会有好结果。

所以,王倩的锋芒毕露给自己招惹了是非,而且以她的德行,似乎与贺兰拓很般配,嫁给这样的人,她才能真正体会到人间真正的苦。

贺兰箴为何这样做?

第一,王倩代表王氏集团,而且与太后有亲戚关系,这样的人与忽兰和亲,让忽兰很有面子,第二,他就是想引起王儇的注意,与王儇扯上关系,让王儇心不静。

剧中,王儇、太后、谢宛如,都是贵族之女,她们从小都是家族掌上明珠,但长大嫁人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成长了,王儇被那么男人爱着,是因为人家真的有美貌有才华有格局,太后嫁老皇帝时,也不得宠,但她学会了计谋和运筹帷幄,谢宛如当了皇后,她更多的是隐忍,她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前半生富贵靠娘家与出身,而后半生需要靠自己,而王倩显然不懂这个道理,她这样只活于表面的人,注定嫁谁都不会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婆婆和亲妈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1、在家,有好吃好喝的,妈妈舍不得吃,留给你;但在婆家,是你要留给别人吃。(顺序是:公、婆、老公、孩子,有剩才轮到你)!

2、妈妈含辛茹苦养大你,还舍不得使唤你;一到婆婆家碰到不好的婆婆,你就得代替她养大儿子伺候她,稍有不是,你即成为众矢之的。

3、妈妈从不计较女儿的丈夫不帮她煮饭洗碗,婆婆总算监视儿子的媳妇有没有煮饭洗碗。

4、做女儿的时候和顶妈妈的嘴,妈妈一下子就忘了;但是如果结婚后顶婆婆的嘴,小心遇到个心胸狭窄的婆婆一辈子牢记在心。

5、在家做女儿的时候肚子饿了妈妈煮三餐给你吃,很自然;嫁为人妇婆婆煮三餐给你吃,很不孝。吃完饭,妈妈洗碗,很自然;吃完饭,婆婆洗碗,很不孝;

6、妈妈煮饭给女儿丈夫吃,天经地道;婆婆煮饭给儿子的媳妇吃,大逆不道。

7、妈妈在忙,你没帮忙,没怎样;婆婆在忙,你没帮忙,很不孝;

8、出外旅游没带妈妈,没人说你不孝;但没带婆婆,可有人说你不孝了!

9、可以在妈妈面前说你先生的不是,但千万别在你婆婆面前抱怨你先生的不对。

10、在妈妈面前,偷懒心安理得;在婆婆面前,这个懒字说不得,更别说付诸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袋鼠妈妈和亲润哪个好?袋鼠妈妈和亲润哪个好用?

全文共 920 字

+ 加入清单

袋鼠妈妈和亲润都是孕妇可以用的护肤品牌,因此,在产品成分各方面还是比较安全的。那么,这两种产品分别是采用的哪些纯天然的成分呢?袋鼠妈妈和亲润哪个比较好呢?

袋鼠妈妈和亲润哪个好

亲润和袋鼠妈妈其实都是差不多的产品,袋鼠妈妈是国外的技术,而亲润的话,是国内的,对于效果和口碑的话,其实,差不多。据悉,亲润孕妇护肤品和袋鼠妈妈护肤品几乎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个品牌,其品牌性可以媲美与袋鼠妈妈护肤品。亲润护肤品主要采用大豆精华、大米精华、苹果籽等作为主要材料,以安全最为品牌主导,其妆食同源作为理念。由于亲润护肤品良好的效果,不断的得到消费者的青眯,也是《美丽俏佳人》、《爱上聚划算》等节目重点推荐的孕妇护肤品。

袋鼠妈妈产品成分

1、植物性神经酰胺:一种大量(>50)存在于皮肤角质层细胞间的脂质成分,承担着皮肤锁水、保湿及对抗外界刺激的屏障功能。小麦胚芽中的植物性神经酰胺,目前已被证实为安全性最高、吸收率最好的高效保湿剂之一;它与人体本身的脂质结构相近,能迅速渗入肌肤并与角质层水分结合,从而形成锁水网络。

2、马卡达姆果油:提取自澳洲坚果的一种天然油,所含成分与皮脂相似,有效缓解干燥,锁水性能优异。

3、褐藻氨酸:一种氨基酸,可起到防止电脑辐射的功效,并能够帮助皮肤柔软及水润,不仅可以提高保湿效果,更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湿层。

亲润产品成分

亲润豆乳科技—800颗大豆汇聚成一滴豆乳精华

豆乳护肤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平安时代,当时天皇的御用药师们发现了豆乳的秘密,“豆の乳”成为了当时日本宫廷中最炙手可热的美颜圣品。亲润大米科技—滴米之精华,一次亮白新生

据《本草纲目》记载:“米糠令人羡美,润肌肤、添美色……”,早在中国古代,民间女性就有把米或米糠磨碎后装进袋子浸泡在水中,每天用来洗脸的传统,以白皙肤色,润滑肌肤。而今,一些追求本源之美、健康护肤的时尚达人也钟情于以米护肤。苹果籽妊娠纹防护科技—邂逅苹果籽,只要妊娠不要纹

苹果是人尽皆知的“水果美容大王”,而科学研究证实,苹果籽的护肤功效也不容小觑。

亲润豆乳、大米、苹果籽,并称为孕妇护肤品三大科技,它们应原生态、妆食同源的健康护肤理念而生,在推动亲润品牌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孕妇护肤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孕妇护肤品行业最具影响的三大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十月天使和亲润哪个好?亲润好还是十月天使好?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是十月天使还是亲润,都属于孕妇专用的护肤品牌,在护肤界的评价也都非常的好。因此,很多孕妈在购买孕妇护肤品的时候都会把两个品牌进行比较。那么,十月天使和亲润究竟哪个更好呢?

亲润产品信息

亲润豆乳科技——800颗大豆汇聚成一滴豆乳精华

豆乳护肤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平安时代,当时天皇的御用药师们发现了豆乳的秘密,“豆の乳”成为了)当时日本宫廷中最炙手可热的美颜圣品。

亲润大米科技——一滴米之精华,一次亮白新生

据《本草纲目》记载:“米糠令人羡美,润肌肤、添美色……”,早在中国古代,民间女性就有把米或米糠磨碎后装进袋子浸泡在水中,每天用来洗脸的传统,以白皙肤色,润滑肌肤。而今,一些追求本源之美、健康护肤的时尚达人也钟情于以米护肤。

苹果籽妊娠纹防护科技——邂逅苹果籽,只要妊娠不要纹

苹果是人尽皆知的“水果美容大王”,而科学研究证实,苹果籽的护肤功效也不容小觑。亲润豆乳、大米、苹果籽,并称为孕妇护肤品三大科技,它们应原生态、妆食同源的健康护肤理念而生,在推动亲润品牌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孕妇护肤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孕妇护肤品行业最具影响的三大科技。

十月天使产品信息

1、从配方开发、测试到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仓储运输等全方位的生产安全体系监测。品质一流的原料:绝不添加及含有酒精、激素、重金属、化学香料、矿物油;与国际著名原料厂商(ISP、CRODA、DEGUSSA、SEPPIC)建立采购合作,确保品质一流。纯净无暇的加工工艺:符合药品GMP认证标准及QS认证,有效执行TQM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品质的安全有效。

2、历经7年全国市场销售,百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有效验证了十月天使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网友使用评价

网友1评价:十月天使和亲润都挺不错,但我觉得亲润蛮好用的,也更适合我,我从备孕的时候就开始用,保湿效果很好,而且很天然,我是敏感皮肤,以前只用的孕妇护肤品都不太好,用了亲润完全不会过敏,挺好的。

网友2评价:推荐亲润,因为所用的原料是来自日常使用的大豆和大米,比较温和,用着也放心。

网友3评价:两个都不错,但是我更倾向喜欢原生态的护肤品。原生态的孕妇护肤品,采用的是未被农药、化肥污染过的、非转基因、且在原生态土壤和环境下自然生长的高品质天然植物原料。这种原料需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是不含重金属、酒精、激素、矿物油等任何有害成分。不仅如此,原生态孕妇护肤品对原材料的种植要求、生产过程及制作工艺相比天然和有机的要求更为之高,是无添加、健康安全的孕妇护肤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