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成

文成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文成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文成问题。

分享

浏览

1419

文章

16

文成公主对大唐的贡献?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公主大唐做了哪些贡献?

在中国古代,各民族区域之间争乱不断权力最高者,皇帝为了稳定各民族团结,需要达到一些政治目的,就一般采用和亲这种措施。我们今天要聊一聊的就是古代唐朝非常有名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

文成公主李氏生于唐贞观年间是唐朝宗室人员,松赞干布是古时吐蕃非常优秀的君主。真观年间大唐与吐蕃战争不断,为了解决和唐朝的关系。松赞干部就派遣使者来到长安,第一想要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第二就是想要迎娶一位大唐公主来联姻换取和平。

唐太宗为宗室女子李氏册封称号为文成公主。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随行带着许多侍女和各种工匠,为吐蕃人民带去了很稀缺的粮食蔬菜种子以及药材蚕种等,为汉藏民族的文化团结与和平,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自此,西藏地区与大唐迎来了几百年的和平共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李世民为何会同意文成公主前去和亲呢?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同意文成公主和亲的起因是什么?

这中间还会有许多各种缘由,据说文成公主根本就不是真的公主,而是将宗室女分为文成公主,至于到底是哪一门宗亲更不清楚。

松赞干布马上就派人给唐朝传话,威胁唐朝,如果不给自己送来一个公主,那么马上就会选择进入到唐朝境内,大唐什么时候承受过别人的威胁,所以唐太宗自然就会选择大战一番。可是土方军队马上就被打退,中站干部依然不死心,还是送来了很多的黄金,还有珍宝,就是希望能够有效求取唐朝的公主。

唐朝这个时候对于吐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个时候唐朝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高句丽身上。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两线作战造成了更多的伤亡事件,所以唐太宗马上就答应了对方的求亲,决定把文成公主送到吐蕃。

至于文成公主是不是愿意在两国外交之下,已经变得无关紧要,出生于权贵之家虽然可以享受锦衣玉食,可以享受无限的风光,但是从出生的这一天开始,也就意味着必然就会成为联姻的工具,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去选择自己结婚的对象。作为公主,那么这自然就成为皇室能够有效拉拢群臣的一个工具,不过也有人会说,这并不是真正的公主,而是唐朝为了能够有效应对和亲,所以就选择了另外一个女子。

但是这个女子到底是谁,在史书上也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根据相应的描述,人们也会猜测这可能就是李道宗的女儿,因为送亲的唐朝使者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弟,迎亲的松赞干布也同样行了一个大礼,如果不是他的女儿,怎么可能会这么做呢?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结婚八年就守寡,之后的三十年日子过得怎么样?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公主嫁后八年丧夫,后三十年的生活怎样?

最后的30年过得并不是很容易,但是却从来也没有回过中原,在56岁的时候离开人世。在封建的社会年代,作为公主也真的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去违抗皇命,原本可以拥有这幸福的人生,可是为了国家社稷,就只能够选择牺牲小我。

其实在来到西藏之后,文成公主有一段时间还是非常幸福的,可是后来的结局并不是很理想。

文成公主是在公元625年出生,虽然是公主的身份,不过也并不是一个正统的公主。根据历史专家的分析,这可能就是李道宗的女儿。在小的时候可以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享尽荣华富贵,得到母亲和父亲的宠爱,但是最终还是被送去了西藏。

李道宗在历史上被大家塑造成一个奸佞小人,这其实就是一种故意丑化的行为,在真正的历史上,这就是一个正面人物,一直都会四处征战,能够给的糖立下一些汗马功劳。

文成公主在结婚之后有一段时间还是非常幸福的,当时带了丰厚的嫁妆,能够有效促进吐鲁番的发展。这几年之后李世民驾崩,松赞干部就会派出使者,然后去慰问。

可没有想到在第2年的时候,松赞干布却因为意外而死亡。由于儿子死亡的也比较早,这就意味着只能够让孙子去继承皇位,可是因为孙子的年龄比较小,这就由宰相去控制所有的政治权利。

自从松赞干布去世后,和文成公主有关的一些历史就越来越少,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内,文成公主守寡将近32年,可是一直都在西藏拉萨居住,并没有选择回到中原,可能在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机会回家吧。文成公主在公元680年时间因为天花而去世,那个时候才只有56岁,虽然结果有一些不尽人意,不过也曾享受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哪里人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公主是山东济宁任城人。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汉族。在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把她封为“文成公主”,在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从此,唐蕃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是新的赞普即位,一定会请唐天子“册命”。

在贞观15年,唐太宗下令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下令让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虽然只是宗室女,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她热爱土蕃的百姓,在吐蕃的地位很高。文成公主入蕃后,唐蕃之间的友谊得到很大的发展,文成公主博学多才,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还把汉文化传播到了土蕃。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

文成公主是唐朝的和亲公主,也是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并且在贞观十五年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从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但凡亲赞普上位,就一定会请唐天子“册命”。

文成公主知书达礼,远嫁吐蕃,是为了促进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是增进了汉藏汉族人民的友好、亲密以及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后世为了纪念文成公主,建造了文成公主庙,又叫做沙加公主庙,位于玉树县结古镇的东南方向二十五公里处的贝纳沟。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和亲经过哪些省份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公主和亲经过陕西西安,途经青海、甘肃至西藏拉萨。

文成公主和亲从唐王朝的国都长安到吐蕃都城逻些,也就是从现在的陕西西安到西藏拉萨,跨越了现今的陕西、青海、甘肃以及西藏四个省区,全长为3000多公里,其中一半以上的路段是在青海省内。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是和亲情况的一个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族以及藏族两族的友谊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贞观十五年的正月十五日,唐太宗将李氏的女儿封为文成公主,并下嫁给弄赞,命令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后,把唐朝优秀的文化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西藏。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和亲是哪个朝代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文成公主,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人也说文成公主深受松赞干布的宠爱,结了一个很好的姻缘。那么下面来和大家说说文成公主和亲是哪个朝代

详细内容

1

文成公主,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2

唐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松赞干布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带了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3

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日,唐太宗将李氏封为文成公主将文成公主下嫁弄赞,诏令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永隆元年( 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和亲是在什么时期?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

唐朝贞观8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日,唐太宗将李氏封为文成公主将文成公主下嫁弄赞,诏令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是在唐朝 唐太宗在位时期。唐贞观8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松赞干布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带了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日,唐太宗将李氏封为文成公主将文成公主下嫁弄赞,诏令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唐蕃会盟碑记载:“……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景龙之岁,迎娶金城公主降嫁赞普之衙……舅甥和叶社稷如一统,情谊绵长……”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间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国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西藏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营养得以长足发展。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扩展资料:

《吐蕃王朝世袭明鉴》(此书中有很多奇幻荒谬记载)记载,文成公主的陪嫁有有“释迎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用以分别善与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带了芜菁种子等入藏。

松赞干布于河源迎亲。文成公主带来的金质释迦佛等身像,是藏族人民崇拜的圣物。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文士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记录松赞干布与大臣们的重要谈话,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松赞干布因娶公主,羡慕华风,派吐蕃贵族子弟至长安国学学习诗书,在唐境聘请文士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请求给予蚕种及制造酒、碾硙、纸墨的工匠。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语,可证文成公主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

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在逻些建造小昭寺,协助泥婆罗(今尼泊尔)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像至今仍保存在大昭寺,而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为其亲手所栽。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的200多年间,吐蕃和唐朝之间使臣和商人依然往来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638年,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感到害怕便派遣使者谢罪并请婚,唐太宗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携带大批丝织品、手工艺品,各种谷物的种子、工具器械和医学书籍等,从长安迤逦西行,经甘肃,到青海,到达黄河源头。

为了保障公主一路顺风,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桥,开辟通道。松赞干布则亲自率领满朝官员与人马迎亲于柏海,并在此举行欢迎仪式。然后,前往逻些完婚。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不仅播撒下了汉藏友好的种子,也留下了众多的胜迹与美好的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主的真实命运是怎样的?揭秘文成公主真实历史

全文共 1229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国历史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相信有不少人都知道了,在读书的时候,课本上更是对文成公主和亲的这件事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在大多数人的严重,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之后,与松赞干布一起修建了布达拉宫,从此两人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然而真实的历史除了我们课本山知道之外,还有很多课本上没有说的,文成公主的真实命运令人落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一统吐蕃,建立了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朝。公元634年,17岁的松赞干布向大唐派出使臣,非要娶一个唐朝的公主做老婆,唐太宗李世民不同意。松赞干布知道后很生气,出兵击败了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扬言唐朝不和亲的话,就派大军大举进攻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可不是吃素的,岂能被松赞干布的威胁吓到!他派大唐名将侯君集率领大军前往迎战,唐军主力还未到,吐蕃军就被唐军先锋击败。松赞干布害怕了,就直接撤兵,退回了吐蕃,赶快派使者携带黄金,向唐太宗李世民谢罪,并再次求婚。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边境的和平,这才勉强同意将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

实际上,文成公主并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她只是唐朝的一个宗室女,被唐太宗李世民临时封为公主,糊弄松赞干布。公元641年,李世民下诏将16岁的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随后,文成公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拉萨,与松赞干布完婚。由于文成公主代表唐王朝的高贵身份,松赞干布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封文成公主为王后,还为其修建了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

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松赞干布费了这么大劲才娶到文成公主,又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一定非常爱文成公主,两人就此过上了神仙眷侣般的美好的生活才对。然而,童话都是骗人的,不要忘了这场和亲归根结底还是一场政治联姻。据记载,除了文成公主外,松赞干布至少还有6位有名分的妻子,特别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更是深得松赞干布的宠爱。松赞干布只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而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还将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放在了大昭寺。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并非独得松赞干布恩宠,可能更多的只是一个摆设。

这还没有结束,在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9年后,松赞干布就英年早逝,25岁的文成公主成了一个年轻的寡妇。丈夫死了,她远离家乡,又不得回家,看似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实则留给她却是无尽的寂寞空虚冷!

我们必须要承认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和平给唐朝和吐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历史功绩值得后人世代传颂。无论这表面上如何光鲜,但是这场和亲归根结底还是一场政治联姻,而文成公主则是这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对文成公主本人来说这真的公平吗?有没有人问过她到底过得幸福不幸福呢?

在松赞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唯有她本人知晓。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患天花去世,终年55岁。文成公主就这样走了,这可能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她终于可以梦回大唐了。各位,你们认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真实的文成公主很惨吗 文成公主入藏后待遇如何

全文共 215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觉得,古代“和亲”政策对于本国来说算是一件比较憋屈的事情,因为要把公主远嫁他国,那公主的待遇能好吗?这种婚姻基本都是出自政治考量,很少出于自由爱情,所以公主出嫁后有可能被冷落。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在历史上十分出名,有人说真实的文成公主其实很惨,入藏后她的经历并不好。文成公主的具体遭遇我们不得而知,但文成公主的确给吐蕃带来了很多改变,要是没点影响力可做不到。1、文成公主

世人猜测文成公主的父亲是李道宗。李道宗是谁呢?是唐高祖的堂侄,因战功曾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女儿就出生在任城。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和父母等基本情况,正史上只是记载她为宗室女。

据野史载,长孙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贤后,很疼爱从小就进宫的文成公主,但却绝不娇惯她,常带着文成公主与唐太宗一同出游或从事外事活动,使她从小就受到不少政治熏陶。长孙皇后还常常让她陪伴自己读书,为她讲解古代贤女、贤妃、贤后的故事。文成公主从小便熟悉了历史上许多的名女,懂得了不少为人的正道,立志长大后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巾帼英雄。

唐太宗登临御座后,“偃武修文”,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逐步安定和强大,周边各民族的酋长纷纷到长安觐见,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纷纷主动要求和唐王朝联姻。其中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最为积极,多次派遣使者到长安请婚。

松赞干布(617—650年)是吐蕃第三十二世松赞。干布是他的尊号,松赞是国王的敬语。公元七世纪初,其父被毒死,他十三岁即位,依靠一些部落酋长讨伐叛乱,避免了分裂,后迁都逻些(今拉萨),统一了西藏,可算得上一位贤明、有政治远见,力主改革的年青“松赞”。他打算通过联姻,学习唐王朝的治国经验,促进吐蕃族的社会改革。他曾经发誓说:要使吐蕃族的社会进化和发展赶上大唐帝国。

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冬,松赞“遣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向唐请婚。唐太宗见其虔诚恳切,又闻松赞立誓改革,且欲以唐为师,便与长孙皇后商议后,允“以文成公主为妻。”那时文成公主十五岁,美丽多才,且秉性贤淑,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均视为掌上明珠,允许她远嫁松赞干布,可见他们对这一桩婚姻非同寻常的重视。松赞干布得知这一消息后,更是喜出望外。2、文化交流

唐太宗为文成公主的远嫁准备了丰厚的嫁妆,珠宝珍玩、绫罗绸缎、衣物服饰、家俱器皿一应俱全。文成公主请求皇帝特许带上她平时收藏的中国古代历史、诗文、医药、历算及各种生产技术书籍,还有谷种、蚕种等。长孙皇后还特赐文成公主一支技艺精湛的乐师队伍伴随其入藏。唐太宗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藏。

汉藏的送亲和迎亲队伍在青海河源地方相会,举行了隆重的迎亲仪式。公元641年,在藏历四月十五日,送亲和迎亲队伍到达拉萨。此时的拉萨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新郎松赞成干布脱去了胡服,改服纨绮。事前他还派人仿效唐京都的宫殿建筑专门为公主“别筑城廓宫室”。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至今拉萨布达拉宫仍有保存完好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二人结婚的塑像和结婚洞房的遗迹。

婚后不久,文成公主就安排带来的汉族农人和工匠向当地人传授唐朝的耕作、采桑、纺织、刺绣、制陶、造纸、制墨等先进生产技术,传播历算、医药等各种知识。天文历算改变了藏历以麦熟为岁的原始方法,医药开始改变治病求神的传统。很多当地人改变了观念和生活方式,开始筑房,食大米,制作陶器,改善居住,提高生活水平。

文成公主带去的乐师队伍,将内地的乐曲和乐器制作技术传入了吐蕃,如今在拉萨大昭寺内还珍藏着五十余件汉乐器。她还帮助松赞干布创造了藏文,建立了“遣诸家子弟入国学、习诗、书”的先进教育制度。建立了王室宫廷文书公告档案制度。

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并从内地带去用金(铜)铸造的释迦牟尼像,迎奉上供,在松赞干布大力提倡下,佛教在吐蕃盛行开来。他还下令专门为文成公主建了一座佛教寺庙——小昭寺。传说两株人称“唐柳”的大柳树,便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建造小昭寺破土动工奠基时亲手栽种的,因此又称“公主柳”。3、入藏和亲的意义

入藏和亲后,文成公主襄助松赞进行改革和发展社会文化生产,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据史载,唐太宗去世时,松赞干布派特使持厚礼专程到长安拜奠。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时,唐高宗也派专使到拉萨祭悼。那个时期汉藏两族间的紧密联系可见一斑。文成公主活着的时候,从松赞干布到一般藏民,无不尊敬她爱戴她。

公元680年,入藏达四十年之久的文成公主因染疾天花与世长辞。她生前经过的地方,被视为最圣洁的地方,大昭寺内永久供奉着她的塑像。把文成公主进藏到拉萨的第一天藏历四月十五日定为“沙喝瓦达节”,把文成公主的诞辰日藏历十月十五日也定为了节日。以后每年的这两个节日,藏族同胞都要要举行庆祝大会。他们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莎”,即汉族阿姐的意思。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生产技术文化的功绩,至今仍以戏剧、民歌、壁画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流传。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唐代诗人陈陶曾写下这样的纪念诗句:

黠虏生禽未有涯,黑山营中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注:贵主即文成公主也。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杨梅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文成杨梅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特产。文成杨梅素以个头硕大、入口舒爽闻名,不仅取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跻身“浙江省精品杨梅”行列。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土地总面积1 293.24 km2,是浙江省典型的山区县。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18 ℃,最冷月均温8 ℃,极端最低温-5.9 ℃,最热月均温28.2 ℃,极端最高温40.8 ℃,年平均降雨量1 772.4 mm。由于地处山区,山峦叠嶂,沟谷纵横,昼夜温差大,发展果业得天独厚,而且水土保持良好,无任何工业污染,水体、土壤、空气质量均达A 级,环境资源优势明显。文成县共有山地面积8.8 万hm2,其中1.7 万hm2 缓坡地可种植杨梅,发展潜力很大。

自1995 年文成县委、县政府提出“兴山富民”,建设“山水乐园”战略目标以来,文成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浙江省财政也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文成县水果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杨梅生产面积、产量逐年快速增长。2000 年,文成县杨梅面积达1 312 hm2,其中投产面积661.5hm2,总产量2 661.7 t,面积和产量分别是1994 年的2.17 倍和2.76 倍。栽培品种以名优品种荸荠种和东魁杨梅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6. 6%和35.7%。到2008 年,文成县杨梅种植面积达2 513.3 hm2,其中投产面积1 466.7 hm2,年产量约5 490 t,产值3 400 万元,已初具产业规模。已形成以珊溪、仰山、上林、大峃、樟台为主的飞云江沿岸杨梅种植产业带,以黄坦、金炉、周壤、里阳为主的中山杨梅产业带。尤其是在珊溪南林及仰山的2 个“千亩优质杨梅示范基地”,品种还是以荸荠种杨梅和东魁杨梅为主。文成县杨梅生产、加工已初步形成,由温州帝师杨梅酿酒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上林、仰山、珊溪等三大杨梅基地,引导文成县果农按市场需求种植鲜食、加工绿色无污染产品的产业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粉丝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粉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文成粉丝,得益于文成的独特环境和天然气候,出产的番薯块根肥大,淀粉含量丰富。通过当地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番薯粉丝,便具有耐煮、耐炒、不糊不断的独特品质。“文成粉丝”通过浙南薯业产销合作社这个平台,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又提高了市场知明度,使文成山区的农家货成为现代城市餐桌上的佳肴。

特定品质

文成特产蕃薯粉丝采用千岛湖深山淀粉精制而成,无农药、化肥污染,不含色素,保持天然本色,具有晶莹纯净、营养丰富、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断条、柔软可口的特点。属低粮、低热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文成番薯粉丝始于清代,距今百余年,因制作方式独特,别具风味,久负盛名。

文化典故

文成特产蕃薯粉丝采用番薯经洗净水磨,去薯渣和杂质,取其淀粉调水,一层一层炊透,至冷却转硬后,采用独特传统生产工艺精制而成的番薯粉丝,具有色泽晶莹、口感韧滑、耐煮、耐炒、味美质佳、营养丰富等特点。其经营方式,采用专卖和代理相结合,内销和出口相结合。不但在温州、杭州、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销势非常看好,而且通过全县10万华侨,使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成粉丝”,也在欧盟、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国外52个国家走俏,享誉海外。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鲤鱼山遗址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鲤鱼遗址为文成县文物保护单位。

鲤鱼山遗址位于文成县珊溪镇车站后山。鲤鱼山三面临水,孤卧飞云江边,状似鲤鱼栖滩,唯南向跟罗山形成低平地带。顶平坡缓,遗址分布在山顶,海拔约30余米,分布面积6000平方米。文物普查时,陆续发现石斧、石锛、石簇、石刀、石凿等石器多件。虽经磨制,但显得粗糙,质地均呈青黑色。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珊溪镇:珊溪镇位于文成县西南部,是国家重点工程——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1998年被列入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位列浙江省136个重点镇之一。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形成中国第二高坝、浙南第一大人工湖,是温州南片旅游中心镇。全镇人口4.1万,面积102.5平方公里。该镇革命历史悠久,水电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文成县典型的资源强镇和革命老区镇。。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公祠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公祠为文成县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公祠位于文成县大峃石坟垟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坐西朝东,建筑面积432平方米。头门为石构牌坊式,正厅面阔五间,梁架抬梁式,单檐歇山顶,内塑刘基及子刘琏、刘璟坐像。正厅对面为方形戏台,藻井为五环八角式。中为天井,内设旗杆石二对,两侧建厢房,面阔三间。主体建筑基本保持晚清风格。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大峃镇:大峃镇位于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距温州市区87公里,是文成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著名侨乡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全镇总面积25.87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2个居民区、1个社区,人口6.1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1万人,2006年获得浙江省文明镇称号。 大峃镇 是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辖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距温州市区87。

展开阅读全文

文成塔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文成塔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成塔位于玉山县,时代为清。

文成塔坐落于江西省玉山县城西五公里之网龙山上。

文成塔为楼阁式,6面7层,层高5.8米,每面宽51米,青石基高O80。外径93米,内空直径4.6米,墙厚2.35米。通高41.4米-塔体用特制青砖浆砌而成,外粉白灰。底部在东北面开一园拱小门,门高2米,宽O.80。各层开三实门三虚门。塔内原有术制缭梯,今已废。塔门顶上嵌青石板上刻“文成塔”三个大字,左刻“乾隆壬辰年造”字样。计用砖24万块,25万斤,石5000,铁2000,积工1000余,合计费银8500两。今塔身完整,惟底部曾在抗日战。期间被日寇飞机炸毁少许墙脚。

1982年12月,玉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