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染性

传染性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传染性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传染性问题。

分享

浏览

7917

文章

98

什么是传染性湿疹皮炎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传染性湿疹皮炎是指病人局部因葡萄球菌感染,因未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导致细菌向周围蔓延,原发病灶向附近皮肤扩张迁移,导致周围皮肤发生过敏反应,出现湿疹样皮炎。

2

原发症状可为溃烂的脓肿,鼻窦炎,慢性中耳炎,疥疮等,也可以是眼部或者阴道的感染迁移。

3

本病成年人常见,接触可发生传染,可并发瘙痒等。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

4

患者应避免摄入辛辣食物,建议多高蛋白食物以及坚果类食物,避免油炸油腻等食物,最后,祝大家早日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传染性疾病处理的应急预案

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特制定本预案

1、组织管理

(一)传染性疾病防控组织机构

组长:宋军

组员:张扬、王秀英、班主任

(二)预防传染性疾病领导小组职责

宋军:指导和落实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各项工作;收集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学校防控工作形势,提出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张扬:指导师生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思想工作,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各项工作,收集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和防控工作情况;

王秀英及班主任:监测掌握、汇总上报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及时总结学校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2、工作目标

普及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完善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疫情在教育系统的发生和蔓延。

3、防治措施

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防控责任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处室、落实到人;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师生传染性疾病病例发生情况。

疫情发生时,领导小组应根据学校的部署启动本校园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预案,组织落实各项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

1.按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

2.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专兼职教师做好每天晨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2)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3)学校应按规定定期消毒。

6.学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通知其家长带孩子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发现可疑症状的疑似病例,要立即按《应急预案》隔离、报告,协助医疗部门救治,2小时以内用电话、纸质报告和电子邮件同时上报。并跟踪随访接触者,划定专门的隔离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护健康人群,避免交叉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人遇到传染性强的肺炎会怎么处理?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次肺炎真的算严重的,其实病毒不算厉害,就是传染性强,好在现在算是基本控制住了,那么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古代,大家也知道古代的卫生条件还是非常的艰苦的,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会不会大面积的感染?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下面我们一起分析看看!

如果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那时候有神医扁鹊啊!扁鹊师承长桑君,有透视眼功能,还从师傅那里得到奇书,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新冠病毒要是出现在这一时期,扁鹊站在大街上一眼扫过去就可以知道谁有病,确诊率100%,然后再用长桑君传授的方法医治。

当然,扁鹊虽然出现在《史记》里,但该人物存在争议,可能历史上没这个人,也可能他只是当时医生的代号,不管怎样,他有透视眼肯定是假的!

如果出现在汉朝,这个病也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但有张仲景在,他应该会想办法医治。张仲景一生经历过多次疫情,他的亲人也在瘟疫中去世,这激励了他苦心钻研医学的决心,写下了医书《伤寒论》,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之作!

如果出现在三国时期,虽然有华佗在世,也是束手无策!华佗擅长外科,新冠属于呼吸道传染,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他的麻沸散也没有用武之地。

如果出现在唐朝,孙思邈一定会想办法配制药方,至于能否成功就不好说,因为这只是如果。孙思邈对麻风病很有研究,虽然也属于烈性传染病,但新冠的发病时间更短。

以上都是如果,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人类随着历史发展不断进化,不断提升自己,病毒也是一样。

甲型流感每10—15年就会有一次大范围的流行,这就是病毒的变异。现代的病毒来到古代,对于任何一位古人都是致命打击,因为他们身体对这些病毒的免疫性会更差!同样,古代的一些未知病毒如果感染到现代人,也会造成致命伤害。

古训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我们的医学技术都是建立在古代医学基础上的,每个时代的医务工作者只会面对当代的病毒,也会因此研发出相应的对策。人类无法穿越,病毒也同样无法穿越!

展开阅读全文

幼儿传染性红斑家长能做些什么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传染性红斑症好发在2岁到10岁的学龄儿童,无特定流行季节,但以冬末初春较多,一般潜伏期是数天到两个星期,具有传染性,可经由空气、接触传染。那么,幼儿传染性红斑家长能做些什么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家长应对小儿传染性红斑的方法:

在出疹前一般会出现两颊鲜红,好像被打巴掌一样的痕迹。而口腔周围为白色,两者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还会出现发热等症状。面部发红1-4天后才会出诊。皮疹的出现位置一般可在两臂和腿部,偶尔也可能波及到躯干部。皮疹为水泡样或者呈现出带状。皮疹一般出现7-10天,这期间如果是患病的成年人可能还会伴有关节的疼痛感,而儿童这种症状比较少见。

在患病期间的患儿如果患有血液疾病,那么血液疾病可能导致加重。如果孕妇感染此病,那后果就可能严重,可能将此病传染给还在腹中的胎儿,更有甚者会导致流产。在患病时,家长要做好对患儿的护理,要及时做好降温工作,并给孩子足量的饮用水,保证孩子不产生脱水的症状。出疹后,患者的传染性不大,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让其与孕妇接触,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皮疹可能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后再次出现,并且有所变化。患者的家长不要惊慌,到医院就诊,配合治疗,一般儿童换过此病,复发的几率是很小的。

展开阅读全文

幼儿传染性红斑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传染性红斑是一类常见的红疹性疾病,由于其有传染性,所以家长在疾病多发时期要给孩子做好防护措施。如果不慎患上,也不必太紧张,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护理得当就会自然康复。那么,幼儿传染性红斑是怎么回事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传染性红斑是由人微小病毒B19引起,多发生于春季,常可在小儿和青少年中形成局部流行,现在又发现微小病毒B19是慢性溶血病(如镰状细胞病)病儿的再生障碍危象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本病经由呼吸道传播,并且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不甚明显。

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4~14日,在典型病例表现为轻度发热,轻微不适,在两颊部出现较硬的,融合的红斑("被打耳光"的模样)。1~2日内出现对称的皮疹,多见于手臂,腿和躯干。掌心和足底少见。皮疹为斑丘疹,倾向于融合,形成网状或花边状稍隆起的斑块,一般在手臂裸露部位较密集。病程常为5~10日,但皮疹可在此后几周内复发。阳光照射,运动,高温,发热或精神紧张会使皮疹加重。有时,成年病人会有轻度关节疼痛和肿胀。并持续或反复发作数周至数月。免疫缺陷者可导致慢性感染伴严重贫血。同风疹一样,传染性红斑在妊娠期能通过胎盘传播。有时引起死胎或胎儿严重贫血,伴全身水肿(胎儿水肿),妊娠前半段受感染,则死胎发生率<10%,后半段感染则发生率更低。

诊断和治疗

皮疹的分布和形态是唯一具诊断意义的体征,但是风疹和某些肠道病毒引起的皮疹也酷似本病。如果有怀疑,应通过血清学试验除外风疹感染,接触史也有帮助。细小病毒B19血症通常持续7~12天,能通过免疫沉淀法或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诊。急性发作晚期或恢复早期阶段出现IgM特异抗体,也有力支持诊断。但这些诊断性检查并非常规需要。只需对症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幼儿传染性红斑多久能好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传染性红斑也称“五号病”,为轻度的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一般在春季小范围流行,多发生在2岁的幼儿。由于传染性红斑在发病时迅速出现鲜红色的皮疹,所以又叫做“耳光”病。幼儿传染性红斑多久能好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由于幼儿传染性红斑常在儿童中集体发生,有些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分离出病毒。也可能是一种肠道病毒。潜伏期为5~14天。病人多数为4~12岁儿童。常突然发疹而无全身症状,仅少数病人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颊部、呈水肿性蝶形红斑,边界清楚,其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加,偶有微痒和烧灼感。皮疹不发生于口唇周围。经过1~2天后,在躯干、臀部及四肢出现对称性边界清楚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为本病特征。4~5天以后,红斑自颊部及躯干上消退。皮疹消退次序和出疹次序相同。皮疹消退后不脱屑。有时复发。

常见于春季,病程10天左右。预后良好。根据面部有蝶形水肿性边界清楚的红斑。具流行性、全身症状轻微。常见于春季的儿童,即可诊断。患病期间,需要隔离至皮疹消退为止。一般对症治疗,无需特殊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传染性红斑吃什么好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皮肤上出现传染性红斑的情况是很容易发现的,发现皮肤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应该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查看,这样就会比较稳妥。那么儿童传染性红斑吃什么好?下面和关注下吧。

1.食疗方:

夏方凉血汤

生地15克,丹皮6克,赤芍6克,知母6克,黄芩6克,浮萍6克,蝉衣3克,竹叶6克,白蒺藜6克,炙僵蚕3克,忍冬藤9克,六一散6克(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2.传染性红斑吃以下这些食物对身体好:

鸡肉、兔肉

接下来看下儿童传染性红斑的危害有哪些?

1、双颊鲜红.口腔周围为白色,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2、发烧。

3、面部发红1—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还可出现在双臂和腿部,偶尔也可能波及到躯干,皮疹为水泡样或带状,特别是在洗温水澡后更为明显。皮疹一般持续7—10天。

4、个别患儿还可出现关节疼痛。

有时传染性红斑可使患有血液疾病的儿童病情加重。如果孕妇感染此病,可能会导致流产,这些都是传染性红斑的并发症。

如果对孩子的病情感到担心或是孩子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请与医生联系。某些病例,医生可能会给病儿做血液学检查,以便确诊。本病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父母可以给孩子服用扑热息痛,以降低体温,并给孩子引用足量的水。皮疹出现后,虽然患儿传染的可能性不大,但为安全起见,最好还是不要让患儿与孕妇接触。

以上是儿童传染性红斑吃什么好。想了解更多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儿童传染性红斑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小孩的脸颊粉粉嫩嫩的,看起来像苹果一样,这样的一张苹果脸会特别惹人喜爱。不过可能很少家长知道,这样一张可爱的脸蛋,可能是病毒感染的结果,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传染性红斑。那么儿童传染性红斑的传染途径有哪些?下面和了解下吧。

传染性红斑主要是经唾液和鼻腔分泌物进行传播的。所以,接近咳嗽、打喷嚏的、已经感染了细小病毒B19的人(常常是儿童),和他们接吻、共用餐具和喝水杯,或者如果细小病毒从手传播到口腔,都可能会让你得上传染性红斑。

另外细小的病毒还可以在患者的血液中进行传播,所以,如果你是怀孕期间得了传染性红斑,那么细小病毒就有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胎儿感染了这种细小病毒,可能表现为全身水肿、脑积水、胸腹腔积液、重度贫血等,甚至会使宝宝夭折,产生的危害还是非常严重的。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细小病毒B19和你的宠物狗、宠物猫*预防的细小病毒是不一样的。你不会感染动物身上的细小病毒,动物也不会感染你身上的细小病毒,因此对于养宠物的家庭来说,这一点还是应该放心的。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儿童传染性红斑的危害有哪些?

因此病有传染性,因此,当患儿出现轻微上呼吸道感染,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红斑时,尤其面颊部出现蝶形水肿性片状红斑时,应怀疑本病,尽早到当地医院儿科或皮肤科就诊。一旦患上,应尽早隔离至皮疹完全消退为止。局部可外涂炉甘石洗剂以安抚止痒。本病需与麻疹、风疹等相鉴别。同时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食物,其它进行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以上是儿童传染性红斑的传染途径有哪些。想了解更多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请继续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痢疾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痢疾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吗?痢疾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是一种痢疾菌进入体内后造成的,而痢疾菌有很强的耐酸能力所以很容易通过胃进入到肠道当中,而在进入肠道后,它肠液碱性环境中很快繁殖,由此小孩就开始不停的拉起来了。同时,拉痢疾孩子一般会有发热的情况,时间一久病情容易加重,所以对于痢疾,应该尽早尽快的治。如果孩子拉肚子并且伴随高烧,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立即送往医院。不管哪种情况,孩子一旦腹泻,父母一定要先去医院确诊病因,再对症下药。

痢疾其实是完全可以防范的。我们常说病从口入,这个道理用在痢疾上再贴切不过了!然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外面的饮食卫生常常是无法保证的,甚至有的饭馆连营业执照都没有。如果父母不注意,带孩子出去凑一顿的结果就可能导致孩子腹泻,或拉痢疾等各种急性疾病。所以我建议,父母不管多忙,都尽量在家给孩子做饭吃,包括像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等等,只有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父母才能真正的防止“病从口入”。

展开阅读全文

预防传染性红眼病的对策有哪些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致病菌来自空气、尘埃、游泳池被污染的水,一些玩具、生活用品中也可能存在这类病菌。孩子的手接触病菌后再揉眼睛,就容易将病菌带入结膜囊,引起红眼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预防传染性红眼病的对策有哪些。

1、在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有传染源的公共场所,比如游泳池。如果班里有小朋友患有红眼病,那几天最好别送孩子上幼儿园。

2、每次带孩子外出回来后,要用香皂给他洗手。外出时间较长时,带上消毒湿纸巾,经常给他擦手。

3、给孩子勤洗手、勤剪指甲,不要让孩子用手揉眼睛。

4、大一点的孩子自己洗脸时,让他们先洗干净手再洗脸。

5、戴防护水镜游泳,并在游泳后点滴抗生素眼药水或磺胺眼药水。因为水是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6、家里要做到每人一盆、一巾,不要混合使用,毛巾用后挂在通风处。

7、家里如果有人得红眼病或沙眼,必须对他用过的东西严格消毒。

8、检查孩子眼睛时先洗干净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9、带孩子出去旅游时,最好自备毛巾,并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

10、一旦风沙刮入眼内,要帮孩子轻轻吹出,或用水冲出,不能用脏手或手帕等擦拭,也不要让孩子使劲揉,以防角膜受损伤或传染源趁机侵入。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预防传染性红眼病的对策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全文共 1620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引起的,以侵犯淋巴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常见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血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检出EB病毒抗体,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大多在20×109/L以下,少数也可降低。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加,以后淋巴细胞增高,可达60%~97%。异型淋巴细胞可在病后4~5天开始出现,7~10天达高峰。少数慢性病程者仍可在数周后被检出。在小儿病例中,年龄越小(尤其5岁以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越高。异型淋巴细胞按Downey分型可分为3型:

(1)Ⅰ型(空泡型):细胞大小中等,边缘不整齐,核成熟,偏心、椭圆形、肾形或分叶。核周围有苍白区,胞浆嗜碱深染,含有空泡,可有少量嗜亚尼林蓝颗粒。

(2)Ⅱ型(不规则型):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核圆形、核染色质较粗。胞浆嗜碱性较轻,无或极少空泡,有时酷似正常单核样。

(3)Ⅲ型(幼稚型):与空泡型相似,但核形态幼稚,染色质细,核仁1~2个明显,酷似幼稚细胞。

2.骨髓淋巴系细胞正常或增多。可有异型淋巴细胞出现,但不及血中所见者多。原始淋巴细胞不增多。

3.血清噬异性凝集实验:一般在1~2周出现阳性,3~4周达高峰,可持续3~6个月。但IM病儿尤其4岁以下幼儿,该试验可能为阴性。

4.EB病毒鉴定:EBV病毒学方面的证据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有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为EB病毒感染。Southern杂交在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V的DNA;②在感染的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V的游离DNA;③在感染的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含EBV编码小RNA的细胞,即EBER一1阳性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M外周血标本,具有特异、敏感、定量的特点,可提高EB病毒感染的确诊率,尤其是可疑患儿的诊断。

5.免疫学试验;(1)嗜异性抗体;主要为绵羊和马红细胞凝集素,属IgM。出现较早,于3~4周内达高峰。嗜异凝集试验阳性率与年龄有关,5岁以下大多阴性,随年龄增长,其阳性率有上升趋势。阳性时必须做牛红细胞或豚鼠肾吸附试验,以与正常血清、血清病、白血病、霍奇金病及结核病等鉴别。传单病人嗜异凝集试验可被牛红细胞所吸附而不被豚鼠肾所吸附。正常人、血清病等病人之嗜异性凝集素则均可被牛红细胞及豚鼠肾吸附后转阴性。单滴试验(monospottest):用甲醛化稳定之马红细胞代替嗜异凝集试验之绵羊红细胞,可提高敏感性及特异性,阳性率可达90%以上。方法简易。(2)EB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抗衣壳抗原(VCA)抗体分为IgM和IgG,分别出现在急性期和恢复期。IgM可维持4~8周,因其出现早、敏感、特异性高,具有诊断意义;IgG可终生存在。抗早期抗原(EA)抗体又分为弥漫性(D)和限制性(R)两种,D多见于青少年,阳性率为70%,维持约3~6个月;R多见于小龄儿童,阳性率较低,发病2周后出现高峰,一般维持2个月至3年。抗核心抗原(EBNA)抗体在发病后4~6周出现,效价较低,可持续终生。在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血清学检查结果时,即可考虑EB病毒近期急性感染的指征:①VCAIgM抗体效价≥1-10;②抗一VCAIgG抗体效价≥1:320;③抗一EA.D抗体效价≥1:10(3)其他:自身抗体主要也属IgM,可在急性期短暂出现,滴度很低。临床上最主要是抗i抗体,如滴度增高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他尚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淋巴细胞毒性抗体等。做X线胸片、B超、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可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该做哪些检查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自查和防治传染性红斑呢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引起传染性红斑的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造成流行,那么如何自查防治传染性红斑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自查和防治传染性红斑呢

这种病的潜伏期为1~2周,最初在孩子两侧面颊部出现;为玫瑰色片状水肿性红斑,分布有些象蝶翅,境界清楚,在1~2天后,皮疹向躯干、四肢蔓延。这些部位的皮疹,初起时大都看不见或较轻微。待皮疹消退时,才能见到红疹的中心部分先消退,成为一红色小环,有时与邻近的环互相连接呈多环状或轮回状。消退的次序和发疹的先后顺序相同,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有时许多天后再复发。除皮肤改变外,无其它症状和无并发症。但少数患儿有痒感,发热,体温在38~39℃左右,嗓子疼、呕吐、眼结膜轻度充血等表现。

首先在幼儿园、学校,孩子患病期间应隔离治疗。一直到皮疹完全消退为止。与病儿有密切接触的儿童应观察2周。

大多数患儿只须注意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如有发热者可口服退烧药,如有其它症状可给予对症治疗,皮损处可外搽炉甘石洗剂以止痒。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自查和防治传染性红斑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宝宝秋季腹泻有没有传染性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秋季腹泻有没有传染性?秋季是宝宝腹泻的高发季节,特别是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导致病情反反复复,且症状严重,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关于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与护理,爸爸妈妈们有太多疑问,下面专家将进行详细地解答,帮助爸妈做好预防措施。

秋季来临,爸爸妈妈们要小心了:小儿秋季腹泻多是因为病毒感染所导致,而且还具有传染的特性!那么,宝宝秋季腹泻除了拉肚子外还会有什么症状?家长们要如何进行护理?我们请专家来支招,传授宝宝秋季腹泻的护理要点。来看看吧!

病毒感染引发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的症状可轻可重,起病也可急可缓,轻型症状的患儿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或溢乳,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或带水或带奶瓣、带泡沫,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重型症状的患儿除以上症状明显加重以外,还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等症状,通常表现为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休克、昏迷。

宝宝秋季经常腹泻,一般都是轮状病毒引起,请问真的是这样吗?还有其他原因吗?如果是轮状病毒感染又该怎么办好?

秋季腹泻80%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导致。其它原因包括细菌感染、其它病毒感染、各种非感染因素等。治疗轮状病毒感染:一是采取抗病毒治疗;二是合理饮食,避免脱水;三是注意卫生,防止自身再次重复感染,特别要避免由于孩子和家长的手、家庭用具等沾染粪便和病毒后再次感染孩子,导致症状迁延或反复。

小儿秋季腹泻大多起病较急、症状严重,不过每个宝宝对疾病的抵御能力不同,所以症状方面也会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爸爸妈妈们可以了解秋季腹泻的各种表现,积极地做好防护措施。

首先要鉴别宝宝究竟是秋季腹泻还是普通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主要饮食调整、合理喂养;而秋季腹泻要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针对性治疗。

秋季腹泻与普通腹泻有什么不同吗?

秋季腹泻与普通腹泻不同之处在于:发病的季节有明显的特征,周围有小流行趋势,潜伏期1-3天,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1-2天以呕吐为主,随后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次数很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自然病程3-8天。

展开阅读全文

校园传染性红斑产生原因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传染性红斑常在儿童中集体发生,所以学校成为传染性红斑的首选,此病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染,由此可见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止知识普及,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的预防各种传染病。下面应大家要求对校园传染性红斑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请各位仔细阅读。

校园传染性红斑产生原因如下;

1、精神紧张、过度疲劳、食物过敏、慢性病灶感染、物理因素(如寒冷、日光、放射线)等皆可诱发本病。某些疾病(如风湿热、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及妊娠、月经等也可出现多形红斑样皮损。

2、细菌感染,主要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它们作为抗原而致病,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布鲁杆菌、白喉杆菌、类丹毒杆菌等。

3、支原体感染,轻型与重型EM:轻型EM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关系密切,重型EM一般为药物不耐受或感染诱发。

传染性红斑治疗方法;对皮损应用清洁、保护、止痒、温和消炎剂,如植物油、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油剂、硅油霜、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口腔病变应用含漱剂,保持口腔清洁。

温馨提示:预防传染病很重要,我们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还请大家采纳,希望各位继续关注我们下期的校园传染病知识讲座,我们会更加努力的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校园发生传染性红斑病如何处理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传染性红斑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全身各处都会有相应的表现症状,很多学生发现患有传染性红斑,在班级内会造成大面积的传染,那么校园发生传染性红斑病如何处理?

校园发生传染性红斑病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通常患儿一般状况良好,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安抚止痒。合并关节炎者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有效。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完全消退。根据儿童发病、急性病程、面颊部特征性蝶形水肿性红斑及全身症状轻微,临床诊断不难。需与风疹、麻疹、丹毒等鉴别。

传染性红斑常在年龄低的小学生中集体发生,有些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分离出病毒。也可能是一种肠道病毒。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可能通过呼吸道传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造成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学生传染性红斑不能吃什么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传染性红斑是由人类微小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可经由空气接触传染。那么大家知道传染性红斑的患者不能吃什么吗,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那么接下来就帮大家寻找答案,请仔细阅读下文。

学生传染性红斑不能吃什么?

传染性红斑在发病时迅速出现鲜红色的皮疹,感染了传染性红斑常有5~14天的潜伏期,然后突然发疹而无全身症状,仅少数患者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传染性红斑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有的的患者隔离至皮疹消退为止,并不需要治疗,有少数有症状的患者除了采取隔离措施外给予对症治疗即可,无需特殊治疗。

但是一定要注意饮食,饮食要多样化,营养化和合理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蒜、芥末等食物应不吃。太过油腻的食物应该少吃或不吃,驴肉、狗肉、羊肉等温热易上火的食物应远离,大家不要因一时贪嘴而导致病情严重哦。最重要的就是菠萝、香蕉、黄花菜、海鲜类等易过敏的食物应少吃或不吃以免引起皮疹,加重患者的病情。

以上内容由提供,希望大家引荐,下期的校园传染病知识讲座中我们为大家总结校园常见传染病有哪些,敬请大家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学生传染性红斑吃什么好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感染传染性红斑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红斑起初长在脸颊,患者有轻微发热,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等症状,那么学生传染性红斑吃什么好呢,接下来为大家一探究竟,请各位仔细阅读。

学生传染性红斑吃什么好?小编经过调查总结如下;

食疗方法:生地15克,丹皮6克,赤芍6克,知母6克,黄芩6克,浮萍6克,蝉衣3克,竹叶6克,白蒺藜6克,炙僵蚕3克,忍冬藤9克,六一散6克(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另外,可用油菜适量,洗净,捣烂为泥敷于患处,病情会明显缓解。

小编提醒广大感染传染性红斑的患者多注意饮食,应该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柠檬等;还可多吃含补骨脂素的芹菜、无花果等。

传染性红斑禁忌:菠萝、香蕉、黄花菜、海鲜类等易过敏的食物应少吃或不吃以免引起皮疹,加重患者的病情。请大家小心谨慎。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能帮到大家。感谢大家对我们校园传染病知识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在遇到传染性疾病问题的时候能够想起我们,我们会竭尽全力帮大家解决的。下期的讲座中我们帮大家总结校园常见传染病有哪些,敬请关注,很荣幸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学校传染性红斑有哪些传播途径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传染性红斑有哪些传播途径?想必大家都不是很了解, 接下来给大家说说传染性红斑,让朋友们多多了解传染性红斑,不在让传染性红斑患者受折磨,请大家仔细阅读下文。

学校传染性红斑有哪些传播途径

传染性红斑,又称第五病,因为红斑起初长在脸颊,此疾病是由人类微小病毒b19型感染儿童所引起的,多见于4~12岁儿童,无特定流行季节,潜伏期为5~14天,具有传染性,可经由空气接触传染。

由于传染性红斑在发病时迅速出现鲜红色的皮疹,所以又叫做“耳光”病。感染了传染性红斑常有5~14天的潜伏期,然后突然发疹而无全身症状,仅少数患者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传染性红斑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有的的患者隔离至皮疹消退为止,并不需要治疗,有少数有症状的患者(如关节炎、皮肤痒等),除采取隔离措施外给予对症治疗即可,无需特殊治疗。

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几种食疗,请大家试试哦。可用油菜适量,洗净,捣烂为泥敷于患处。病情会明显缓解。朋友们要注意的是传染性红斑患者不应吃油腻的食物,驴肉、狗肉、羊肉等温热易上火的食物应远离。

以上是对传染性红斑有哪些传播途径做的总结,还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校园传染病知识,下期的讲座中我们给大家总结校园常见传染病有哪些,请大家关注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传染性红斑多发于哪个年龄段学生身上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传染性红斑大家对此了解有多少,传染性红斑还有一个别名叫“第五病”,这种传染病多发于哪个年龄段你知道吗,它又给患者带来哪些伤害呢。接下来为大家排忧解难。

传染性红斑多发于哪个年龄段学生身上?

根据小编调查发现此类传染病多发于春季,常在儿童中集体发生。患者多数为4~12岁儿童,这个时候家长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了,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因为传染性红斑是通过患者的鼻咽分泌物或液滴中所含的病毒而感染。发病时迅速出现鲜红色的皮疹,又叫做“耳光”病。感染了传染性红斑常有5~14天的潜伏期,然后突然发疹而无全身症状,仅少数患者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感染传染性红斑的患者因为皮肤黏膜的糜烂和渗出引发疼痛以及进食、呼吸、视物、排尿障碍,这样就容易造成情绪低落,产生恐惧心理、出现烦躁等不良情绪。这个时候要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告诉患者不用害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要注意睡眠质量,切记需要保暖。

温馨提示:菠萝、香蕉、黄花菜、海鲜类等易过敏的食物应少吃或不吃以免引起皮疹,加重患者的病情。不要吃太过油腻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蒜、芥末等食物。

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校园传染病知识,下期的讲座中我们为大家总结校园常见传染病有哪些,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什么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计算机病毒已成为社会的大公害。那么,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是什么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电脑上迅速扩散,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硬盘、移动硬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当您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也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