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伊斯兰

伊斯兰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伊斯兰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伊斯兰问题。

分享

浏览

498

文章

12

与伊斯兰教徒交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伊斯兰教在饮食、服装、卫生、婚姻、丧葬、商业等方面有许多禁忌。

与伊斯兰教徒交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尊重穆斯林的生活习惯和宗教心理,谈话避免使用伊斯兰教禁忌的词汇,不涉及穆斯林反感的事件,不主动评点不同教派的观点。不可主动与主妇或年轻女子握手,也不可对其凝视。不用左手取物递给别人。

招待穆斯林客人,最好去清真饭店,一般不在自己家中设宴款待。如在家中,则要注意他们从来不用非清真茶具来饮茶,多用罐装饮料招待。席宴上应该特别注意,菜肴中及餐具上不可有穆斯林忌讳的食品或图案。

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较多,主要是不食不洁之物,这包括猪肉、狗肉、驴肉、马肉、兔肉、无鳞鱼及动物的血和非阿訇宰杀的动物和自死的动物。

伊斯兰教严禁饮酒,也禁止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所以,一切有危害性及能麻醉人的植物或可食植物,如葡萄、大麦、小麦等一旦转化成能致醉的饮料,如酒一类的东西,就成为禁忌的对象。同时,伊斯兰教还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营生。所以一切比酒更有害于人身体的麻醉品和毒品也都在严禁之列。

展开阅读全文

伊斯兰餐桌礼仪内容

全文共 3107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你对伊斯兰并不了解,那么看看伊斯兰的餐桌礼仪。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伊斯兰餐桌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伊斯兰餐桌礼仪

一、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源于伊斯兰教教义

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在中国又被称为清真饮食文化或穆斯林饮食文化。实质上,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完全是在《》、“圣训”和伊斯兰教义规定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于可有可无随意变更的个人爱好或一般意义的生活习惯。《古兰:“准许他们吃佳美的食物,禁戒他们吃污秽的食物。”(7∶157)又说:“他们问你准许他们吃什么,你说:‘准许你们吃一切佳美的食物’。”(5∶4)正是源于《古兰启示和相关明文的规定,穆斯林在选择食品方面有了严格而明确的标准,即:只有“佳美的”才是可食的;凡是“污秽的”都是禁食的,其中又对“佳美的”和“污秽的”给予宗教、世俗、卫生和卫性的解释与阐述。

在中国,“佳美”一词已被阐释为“清真”二字,各族穆斯林更愿以“清真食品”来称述自己的食品。清是清净无染的清,真是真实无假的真;清而不浊,真而无妄是谓清真。因此“清真”一词既包括了深厚的宗教信仰与诚信,也蕴含着清洁无染的食品本质与真实无欺的商业与伦理道德标准。历史上“清真”甚至一度成为伊斯兰教的代名词,如清真教、清真言、清真寺等。在饮食文化方面,清真更是成为穆斯林食品的专有名词,成为符合伊斯兰教规定和要求的食品的象征,这种名称的“垄断”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只要一提“清真”,人们即会联想到这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的食品,清真一词,无可争辩地成为穆斯林民族值得自豪与骄傲的标志。中国穆斯林在长期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又把这一鲜明特征不断深化与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清真饮食文化。无论制作、加工、销售,还是外形、甚至吃法等都有其独到之处。

中国穆斯林把遵守和捍卫源于伊斯兰教义的清真饮食文化视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无论是在生产、加工、销售、购买、食用等各个环节都以“清真”为识,清真也成为了全体穆斯林共有的民族品牌和可信赖的精神标志。穆斯林对“清真”有着一种特殊的宗教感情,这种宗教感情和民族自觉是以“伊玛尼”(信仰)为基础和纽带的,是不可淡化,也淡化不了的。因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是一个穆斯林履行宗教义务和教门善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穆斯林是否坚持内在信仰和外在表现的敬畏标准。穆圣曾说:“指主发誓,谁把一口禁食物品吞入腹中,四十天他将不获准承;无论哪个仆民,他以非法之物和高利贷滋养其肉体,那么,火狱最适合于他。”

二、伊斯兰教饮食文化中的禁食物类

《》启示:“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5∶3)。

1、自死物。自死物即指未经人屠宰或捕猎,因病、瘟疫或中毒、摔、撞等原因而死的动物或飞禽,包括牛、羊、鸡等穆斯林可食的动物,未诵真主的尊名而屠宰或自然死亡的都属自死物,穆斯林断不可食。真主禁止穆斯林食用自死物是对穆斯林的一种慈爱,因为动物的死亡必然有因衰老,或为疫病,或为中毒,其体内和血液中必然会有大量病毒、病菌,人食之非常有害。自死物既便没有宗教禁食的因素,单从医学和卫生角度也是不可食的。

2、血液。血液即指动物体内流出的血,因其含有大量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故被《》明文禁止。教法规定,血液及其制品穆斯林均不可食。

3、猪肉。猪是畜类中最懒惰、贪婪的动物,而且其本性污浊,喜爱食用垃圾、废物。每逢夏季蚊蝇围绕其身,哪里肮脏,哪里就是它的乐园。因而猪是许多寄生虫的载体和诸多疾病的传播根源。打开《辞海》仅以猪字开头的病毒、疫病就有几十种之多,有的病菌虽加温千度都难以杀死。《》明文禁止穆斯林食用此种动物及其制品,同样是出于对穆斯林的慈爱。

4、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动物 任何动物都是真主所创造的,人无权随意剥夺其它动物的生命。因此,穆斯林宰牲时必须要诵真主的尊名,即念“太思迷”,以真主的名义宰牲,这是一种纯宗教的规定,既包含对真主的顺从和感恩,也表明对真主所创造的生命的尊重。穆斯林应遵守这一禁令和接受这一思想行为的约束。

此外,伊斯兰教在动物性食品方面还禁止穆斯林食用狼、虎、豹、鹰、蛇、鼠等食肉类凶残或污浊之动物。在植物性食品方面,伊斯兰教禁止罂粟、烟草等有害植物和改变植物性质的酒和毒品之类。毋庸置疑,酒和毒品都是万恶之源,我们穆斯林是禁酒、禁毒的群体。姑且不论,酒和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引发的各种犯罪与事故,仅从穆斯林信仰自律的角度,酒是伊斯兰清真饮食之大忌,有教门操守的穆斯林,为了遵循教规,连任何含有酒类成份的食品都不吃。而某些穆斯林个人或家庭却根本不把禁酒当回事,甚至妇女、青少年对啤酒也是情有独钟。于此,我草算一笔帐:某人每天喝一瓶酒,一年就是365瓶,每瓶按一斤计算,十年即是3650斤,且不用说那些嗜酒成性的人,仅此保守估算,若有几十年酒龄,将会饮下数吨酒。试想,酒是哈拉目,喝一口即为犯罪,而整吨整吨的酒入肚,复生日,将如何向安拉交待?有信仰的人,岂敢如此!毒品较之酒的危害更大,无须赘述。故此,每个穆斯林都应净化自己的思想、行为、餐桌与口腹,做到信仰清真,饮食清真。真主在《》中告诫说:“信道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5∶90)

三、伊斯兰教饮食文化中的可食物类

伊斯兰教是中正理性的宗教,因此允许穆斯林食用那些性善的动物滋养身体。比如:牛、羊、驼、獐、鹿、兔、鸡、鸭、鹅、鸽、鹌鹑、驼鸟、鱼类、虾类等,这些动物不仅体态俊秀,肉质鲜美,而且性情温顺,食之对人大有裨益。在穆斯林看来,真主创造的生物链中,有些动物是可食的,有些动物是不可食的。人类不可为了满足自己龌龊的口腹之欲肆无忌惮的逾越这一法度,结果猫头鹰、果子狸、蛇、蝎、狗、猴能吃尽吃,甚至连动物的生殖器、人的胎盘,引产的胎儿也不肯放过,由此不断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足已令世人震惊和忧虑。《》云:“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你们不要随从恶魔的步伐……”(2∶168)

四、伊斯兰教饮食文化的特点及优点

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不仅注重“怎样吃”,更注重“吃什么”的问题,因为在伊斯兰教看来,饮食不单纯是用来充饥和滋养身体的,还有“以其性补己性,以其形补己形”这样的医学道理。我国著名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在《天方典礼·饮食篇》中说:“饮食,所以养性情也,以彼之性益我之性,彼之性善,则益我之善性,彼之性恶,则兹我之恶性,彼之性污浊不清,则兹我之污浊不洁性。饮食所关于人之心性者大矣,物性有善者,有不善者,则人有可食者,不可食者。”伊斯兰教禁止穆斯林食用带獠牙的猛兽和带利爪的凶禽以及肮脏、丑陋的畜类,倡导穆斯林食用性善反刍的食草类动物以及有嗉囊的禽类和有鳞、鳃、鳍的鱼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穆斯林饮食文化的特点完全基于“择善而食”的原则,即《》提到的要吃“佳美的”食物。穆斯林出于对真主虔诚的信仰,严守清真关,谨防病从口入,因而成为人类历史上伊斯兰饮食文化的直接受益者。据记载,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是全国各民族长寿之冠,宁夏回族排名全国第二。在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甘肃省临夏州百岁以上老人共29人,其中回族17人,东乡族10人,撒拉族1人,汉族1人。由此可见,穆斯林的身心健康与长寿得益于伊斯兰教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合理的膳食结构。这归功于穆斯林坚持清真饮食文化传统和由信仰带来的良好身心素质。

此外,伊斯兰教严禁穆斯林食用偷盗的、抢劫的、贿赂的和无“口唤”的食品,为伊斯兰的饮食文化增添了特有的精神内涵,使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成为伊斯兰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维也纳战役的意义是什么?欧洲成功避免了伊斯兰化

全文共 1591 字

+ 加入清单

从公元13世纪末开始,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迅速崛起,在近百余年的时间里就将立国超过千余年的东罗马帝国,随即便开始在欧亚非大陆上肆意扩张版图。到了1683年维也纳之战前夕,奥斯曼土耳其的国土已经囊括了巴尔干半岛、黑海、中东、高加索及北非等大部分地区,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在当时是可与明朝相媲美的世界大国。

但是,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穆德事业继承者自居的苏丹们,并不满足现有的成就,吞并所有的异教徒国家,让安拉的荣光照耀整个欧洲,是他们矢志不渝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穆罕穆德四世在位期间(1648-1687年),先后击败沙俄、波兰、威尼斯等欧洲强国,占领克里特岛、乌克兰等地,随即集结重兵向维也纳挺进,期望能将其一举攻占。

在当时,维也纳不仅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都城,而且经常被视作整个欧洲的文明中心,一旦它被穆斯林国家占领,其对欧洲各国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毫不夸张的说,维也纳若沦陷,维系欧洲各国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意志将会土崩瓦解,用不了多久,整个欧罗巴大陆都将遭到土耳其人铁骑的践踏。所以,维也纳无论如何也不能丢。

1683年7月,17万装备精良的土耳其大军进逼维也纳,当时负责该城防务的是斯塔伦贝格伯爵,而他的麾下仅有不足1.3万人的士兵,并且武器不足、装备较差,根本无力抵御强势敌军的进攻。更加糟糕的是,当皇帝利奥波德一世获悉土耳其大军即将进攻维也纳的消息后,竟然携带宫廷眷属、达官显贵仓皇逃出都城,使得城内军民的士气极度低迷。

7月15日,由土耳其宰相巴沙率领的大军到达维也纳城下,但并没有马上攻城,而是下令安营扎寨、养精蓄锐。10天后,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土耳其军队,正式发动对维也纳的进攻。但让巴沙倍感惊奇的是,斯塔伦贝格伯爵不知通过什么方法,竟然成功地鼓舞起士兵们的抵抗意志,足足坚守了1个多月时间,让土耳其士兵始终无法攻进城内。

9月,恼羞成怒的巴沙下令使用重炮轰城,并在城池下面大挖地道、布设地雷,用尽各种办法攻城。此时,维也纳城内已出现大量的伤员和严重的给养困难,如今面对土耳其人近乎疯狂的攻势,已经完全招架不住,城池的沦陷只在朝夕之间。但就在斯塔伦贝格伯爵等人绝望之际,波兰国王约翰三世率领的援军却适时出现,不啻于天降神兵。

约翰三世长期跟奥斯曼帝国交战,非常熟悉他们的战术阵法,所以甫一来到维也纳城下,便摆出弧线阵法迎敌,由自己亲率波兰主力军组成右翼,奥地利将军洛林公爵和萨克森选帝侯扬·乔治率军组成左翼,其他国家的军队则组成中军。战事开打后,约翰三世率先从右翼进攻敌军,经过一番血战后成功地击退土耳其军队的攻势,随即下令左翼、中路军同时进攻敌军防守薄弱的右翼。

面对联军的猛烈攻势,土耳其军队开始落于下风,数道防线被撕破,等到日落时分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主帅巴沙为避免全军覆没,紧急命令各部火速撤退,将士们接到命令后,开始仓皇地向营地撤退。抓住敌军撤退时混乱无序的良机,约翰三世再度指挥联军发起猛击,最终击毙敌军1.5万人、俘虏5千余人,缴获大炮300余门,其他武器、粮草、牲畜难以计数。

巴沙领导的土耳其军队被击溃后,仓皇逃奔国内,结果在途中遭到村民、军队的袭击,又接连伤亡数万兵马,损失可谓惨痛至极。巴沙为了推卸责任,下令将参战的数十名将领处死,但他自己也随即被苏丹处决,首级被送往旧都埃迪尔内示众。经此一役,奥斯曼帝国的精锐尽失,不仅再无力发动对欧洲的攻势,而且在此后数年间相继丢失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上大片土地,实力一落千丈。

对于欧洲各国来讲,维也纳战役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奥斯曼帝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成功地保卫了基督教文明的核心地区,使其免于被全盘伊斯兰化,意义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而作为解救维也纳之围的英雄,约翰三世也获得了“波兰之狮”的称号,成为欧洲各国顶礼膜拜的伟人。时至今日,维也纳依旧矗立着约翰三世的雕像,向世人标明它的丰功伟绩。

展开阅读全文

伊斯兰教徒墓葬群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伊斯兰教徒墓葬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陵水县与三亚市交界的陵水湾海滩上,该墓葬群延伸至三亚的番岭坡,共有四十多座。

在隋唐时代,陵水湾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物品补给站,在这里曾有过古代波斯人暂居的波斯村,当时在航海中去世的波斯人就被安葬在这里的海滩上。这些墓碑全部坐北朝南,一般高0.45米,也有的高0.63米。墓碑是用珊瑚石做的,有的还清晰地保留着阿拉伯镌文。伊斯兰教徒的遗体都被埋在沙滩的坑道中,遗体屈膝朝西,表示向西方伊斯兰教徒的天国朝拜。

展开阅读全文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

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博物馆的藏品来自三大洲的不同文化,横跨了7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长河。在所有的藏品中,最突出的是9世纪来自伊拉克的白色陶瓷碗,上面有Kubic钴蓝色字体题词;最为罕见稀有的是一张制于14或15世纪红色的丝织地毯,被称为帖木儿棋盘花园地毯,是喜欢棋类运动的伊斯兰统治者铁木尔所钟爱的物品,非常珍惜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伊斯兰烧饼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伊斯兰烧饼

烧饼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食品,但是,如果品尝了义县伊斯兰烧饼,就会发现它有不同寻常的0力。这种烧饼用料严格,制作精细,配料、和面、火候,都有独到之处,做熟的烧饼色泽金黄、酥松起层、香脆适口,成为当地老少皆宜的食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这种烧饼的原籍并不在义县。解放前,义县回民胡海潮,为了谋生,经人介绍来到锦州北街杨家烧饼铺学手艺。有一天,东北军的一位师长领着几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人,来杨家烧饼铺吃烧饼,他们边吃边连声叫好。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这样杨家烧饼辅也就扬名全城了。不久,杨家烧饼辅就改名为“伊斯兰烧饼铺”。

日伪时期,胡海潮回到义县与马贺仁、马广太合伙开设了“三友饭店”,同时挂出“伊斯兰烧饼”招牌。这一传统的技艺后来由马贺仁继承发扬下来,现已形成七种风味的烧饼:甜香酥松的白糖南桂馅烧饼;香甜酥焦的玫瑰烧饼;香甜酥脆的豆馅烧饼;酥脆醇香的澄沙烧饼;酥香适口的牛肉馅烧饼;酥脆咸香的油盐烧饼和外焦里酥的盐馅烧饼。这七种烧饼同出一宗,但风味各异。

展开阅读全文

伊斯兰风情街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伊斯兰风情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全区总面积为175平方公里。考古工作者在呼和浩特市坝口子村发现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就是当年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带到中国来的通货。另外由于回族人口在这里居住得相对集中,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回族经济、文化、历史氛围,回民区也因此而得名。1950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归绥市回民自治区正式成立,它是中国市辖区中第一个回族自治区。1956年改名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国函[2000]42号)批准同意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确定了如今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7街1镇的行政范围。回民区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从伊斯兰风情街一路走去,以沙漠黄为主而绿白相间的色调,一排排尖拱形并列的门窗,一个个浑厚饱满的球形殿顶,让人领略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向西走出中山西路就是回民区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了。它位于回民区通道南路的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全长1150米,总投资6500万元,由美国龙安集团进行规划、设计,2006年5月开工建设,7月全面完工,是纵贯首府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这里回族群众聚居、伊斯兰风格建筑集中、穆斯林商业繁荣,特别是因有着千百年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积淀,使这里形成了浓郁的伊斯兰氛围。走上伊斯兰建筑特色景观街,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气势宏伟,浑厚饱满的绿色或黄色的球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以沙漠黄为主的色调,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伊斯兰风情城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伊斯兰风情

伊斯兰风情城是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回族聚居条件建设起来的,占地334亩,其中水体面积100亩,中轴线长1000米,除了入口广场区外,还按南北空间系列分布着宗教文化展示区、演示区、水上游乐区和休闲购物区,“一轴五区”就是伊斯兰风情城的总体布局。伊斯兰教信奉真主,认主独一,反对偶像崇拜,禁止以物喻主。信教群众膜拜真主,每天从早到晚有5次虔诚礼拜的仪式,称作“礼五番”,到了周五,信教群众就近到清真寺聚众礼拜,称作“注姆尔”,俗称“主麻”。礼拜之前,每个人都必须沐浴干净,务必常带“大净”,勤洗“小净”,因而用于洗浴的茶壶也就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一种普通标识。

伊斯兰风情城是集民族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为一体的、西南最具特色的民族旅游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埃及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一个真正的伊斯兰文物宝库,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位于首都开罗。该馆的前身是阿拉伯文物馆,最初创建于1858年,后来在1952年更名为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其藏品不仅仅局限于埃及本国文物,还囊括了来自中国、印度、伊朗和西班牙等国的伊斯兰文物。

截止到1954年,其馆藏量增加至6万余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经成为欧洲游客的主要参观点之一。博物馆曾在2003年宣布闭馆并进行维修,历经8年的全面整修,总耗资8500万埃镑,于2010年8月重新对法开放。

重修后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共有25个展厅中,从10万余件馆藏中精选出了2500多件文物作为固定陈列展品。展品中有圣城麦加的天房金钥匙、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伊斯兰第纳尔金币(公元697年,伊斯兰历77年)、各种古老版本的《古兰经》、开罗宫西殿唯一幸存的遗迹——法蒂玛王朝时期的一块木板、伊朗和土耳其地毯、奥斯曼时代的陶器、古代天文仪器、历代印章等。由于其藏品丰富,包括木制品、金属制品、纺织品和石器等文物,被誉为是全世界最好的进行伊斯兰艺术教育的场所。

Museum of Islamic Art, Cairo

必去理由: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埃及[Egypt]

景点所在省、州:开罗省 [Cairo Governorate]

景点所在城市:开罗 [Cairo]

展开阅读全文

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

全文共 3937 字

+ 加入清单

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是伊斯兰国的前称。是一个自称建国的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下面给大家分析伊斯兰国崛起原因,欢迎大家来阅读。

伊斯兰国崛起的来龙去脉

1979年,震惊世界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封建王朝。美国与其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为了孤立并围堵威胁美国霸权的伊朗什叶派革命政权,在伊斯兰世界展开了分化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的政治宣传战,导致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此后多年,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的瓦哈比派统治集团,花费数以亿计的石油财富,在穆斯林世界和欧洲等地散布其伊斯兰宗派思想。在当今世界,极端的瓦哈比派思想就是“孕育”不少恐怖主义组织的“中心思想”,也是造成宗教暴力的罪魁祸首。

同样在1979年末,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美国开始资助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圣战者抗苏武装,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为阿富汗各抗苏圣战组织提供武器和金钱援助,这些援助后来衍生了阿富汗的塔利班和本.拉登领导的“基地”恐怖组织,而基地组织的思想基础还是“伊斯兰瓦哈比主义”。

2003年,美国总统小布什以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出兵侵占伊拉克。尽管推翻了萨达姆的独裁统治,最终却没有找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此举的副作用是大规模摧毁了伊拉克的各种社会机构,客观上促成伊境内恐怖主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伊斯兰国”的前身,正是本.拉登副手扎卡维领导的“伊拉克基地组织”。

伊拉克基地组织的创建,可追溯到2001年美军攻打阿富汗并推翻塔利班政权后,基地组织转移到伊拉克,扎卡维在伊拉克建立的“统一圣战组织”。这个伊拉克基地组织在美军攻占伊拉克后于2004年开始发展成为向美军占领及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发动“圣战”的极端主义武装。扎卡维于2006年6月被杀后,伊拉克基地组织联合萨达姆时期的前伊拉克复兴党军官及其他逊尼派叛乱组织,于2006年10月宣布成立“伊拉克伊斯兰国”,此后逐步控制了伊拉克西部及北部大部分地区,开始以“伊斯兰”名义实行恐怖统治。

2011年,“阿拉伯之春”波及叙利亚,叙开始动乱,北约和海湾阿拉伯君主们大肆为叙境内反叙利亚复兴党的逊尼派武装势力提供武器和金援,叙利亚从此陷入旷日持久的血腥宗派冲突。其中卡塔尔于2011-2013年两年间就花了30亿美元资助叙境内的宗派武装势力。在此期间,“伊拉克伊斯兰国”也趁机扩张到叙利亚境内,成为叙境内众多反对巴沙尔政权的叛乱武装之一,并于2013年4月改名为“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随后,“伊斯兰国”在血腥的叙利亚内战中“崛起”,他们在叙利亚东部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并跟叙其他反对派势力决裂。而由于巴格达迪的“伊斯兰国”持极端反动的政治主张,并在一路攻城略地中作出种种极为残暴的行径,使得基地组织也不敢苟同,最终跟IS组织一刀两断。

伊斯兰国的组织特点

扩张迅速

该组织正在争夺叙利亚和土耳其的边界地带。它把当地反对派组织“北方暴风”旅赶出了阿扎兹(Azaz),该地是位于阿勒颇市北部的一个补给站。此外,它还把另一个控制中的边境城镇改名为“贾拉卜卢斯酋长国”,并在该地建立了一所学校,同时还在当地宣传女性戴面纱的好处。

其他反对派组织一直提防着ISIS,但是对ISIS的战斗力却十分敬畏。一些组织已经加入了ISIS,为的是与占据了叙利亚东北部的库尔德民兵组织更有效地展开战斗。但是,ISIS的实力和理念已经导致它与一系列反对派组织陷入了冲突之中,不仅是在库尔德地区,在阿扎兹镇以及东部城市代尔祖尔(Deirez-Zor)也是一样。一些小型反对派组织害怕受到ISIS的攻击,所以选择与ISIS合并。拉卡(Raqqa)是唯一一个由反对派控制的省会。在拉卡地区,所有的反对派组织都已经加入了ISIS或努斯拉阵线。努斯拉阵线也是一个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机构,而且与ISIS的实力最为接近。

组织结构

ISIS的首领和指挥官主要来自于沙特,而战斗人员主要为伊拉克、叙利亚的武装分子,甚至包括来自俄罗斯和德国的武装分子。这支武装队伍此前曾在叙利亚内战中经过了长期的战斗考验和训练,协同作战能力比此前有了很大提高,此次在占领区又缴获了政府军的大量军事物资,据目击者称其甚至装备了UH-60黑鹰直升机,其战斗力自然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行为残暴

在伊拉克,该组织不仅对什叶派穆斯林发动爆炸袭击,而且还暗杀政治对手,种种残暴行为已经引发了新一轮的愤怒。ISIS已经激起了民众的愤怒情绪。

一直以来,基地组织的领导集团都注意到了ISIS残暴行为带来的反作用,无论是在什么地方。ISIS制造的爆炸案经常会伤及大量平民,其中还包括逊尼派人士。努斯拉阵线行事较为谨慎,但是ISIS却完全相反:在其掌控的地区,该组织禁止平民吸烟,骚扰不戴面纱的妇女,而且还实施最严厉的惩罚行为,比如砍头等。5月份,该组织在代尔祖尔草率地处死了三名阿拉维派教徒——阿拉维派是什叶派的一个分支,巴沙尔·阿萨德家族就属于这个教派。此外,ISIS甚至还开枪射杀那些抗议该组织残暴行为的叙利亚平民。

现代化宣传

IS不断利用现代社交手段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其宣传和招募大量运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手机APP等时髦工具,其发布的宣传片堪比西方大片,这些对蛊惑极端主义分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2]

最富有的恐怖组织

截至2015年12月15日,据报世界各地有34个团体宣誓对“伊斯兰国”效忠,预计2016年“伊斯兰国”附属组织数量将继续增加,其成员还将增多。“伊斯兰国”已成为世界最富有的恐怖组织。2015年,估计该组织仅从石油和石油产品中就获得4亿至5亿美元的收入,从抢劫伊拉克各银行分支获取了10亿美元。

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

1、苏联解体,中亚极端势力失去制约

伊斯兰国不是凭空崛起,这一切都需要特定环境与条件,而环境与条件则需要发展过程。追朔最原始动因,可以说苏联解体为伊斯兰国打开牢笼。苏联疆域广袤,包含今天中亚许多国家,从沙皇俄国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就生活有大批伊斯兰信众。进入苏联时期,虽然中亚地区也活跃有部分极端组织,但是在苏联大力打击之下,这些极端组织很难形成实质性威胁。而同时,由于苏联国力强大,其对中东形成较有效影响,中东多国与苏联关系密切,在苏联巨大辐射影响下,各国尚可有效控制本国国内极端势力,因为中亚与中东极端势力被苏联有效隔离,两者不能实施联动,此外由于中东各国政权大都是由本国政治环境下成长起来,本身熟悉极端分子,在管控本国极端分子方面手段较为有效,区域之外,苏联也可以使中亚极端势力被限制于最低程度,双方结合之下,使得极端势力在整个冷战期间并不活跃,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一限制不复存在,中亚与中东极端势力得以联动,这就为伊斯兰国崛起创造出有利大环境。

2、美国打破中东政治平衡

美国为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对中东插手,不断干涉中东多国内政。此时,中东多国已经失去冷战时期苏联建立起的北方屏障,国内国外极端势力已经有联合趋势,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经济过分畸形化,中东各国政权在维持本国内部稳定方面都遇到不同程度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趁机鼓动各国政权内部反对者,培养起一批投机阶层,在他们破坏之下,中东多国陷入混乱。从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接连破坏利比亚政权,叙利亚政权,原有政治平衡被摧毁殆尽。伊斯兰国正是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在诸多国家战斗培养起一直武装,同时,这只武装由于处身于战场环境,对战争并不陌生,所有颇有战斗力,一般地方政权军队根本不是对手,此外,美国出于私利,一度资助伊斯兰国,这导致伊斯兰国势力迅速膨胀,造成今天结果,美国难辞其咎。

3、阿拉伯世界整体衰落

阿拉伯世界从近代以来一直是欧美列强瓜分对象,即使独立之后,国家资源定价权与内部行政事务等也经常受到列强操纵,始终没有摆脱殖民地时期影子。这是情况长期发展,造成阿拉伯文化整体落后于世界。然而历史上,阿拉伯文明曾经创造出巨大辉煌,这为阿拉伯各民族带来无上荣耀,面对今天这种巨大心理落差,大量阿拉伯精英痛心疾首,苦苦思索如何能让整个文明恢复往昔辉煌。在历史上,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往往都是大规模使用伊斯兰教法国家,比如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法,而这些国家也确实取得辉煌成就,所以,恢复伊斯兰教法自然成为部分阿拉伯精英的选择。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本人绝非没有文化的亡命徒,在领导伊斯兰国之前他是一名大学教授,钻研伊斯兰教法,并不是因为生活穷困才走向极端,恰恰相反,他的生活还比较富裕。由此可见,伊斯兰国现象并不简单是一种宗教极端现象,更是一种文明行整体现象。

4、能源价格下跌造成中东经济危机

能源价格严重跌落可以说是整个伊斯兰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中东各国多年来过度依赖能源出口,而能源价格虽然在前几年都维持在高位,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完全在欧美垄断集团掌控之下,因为中东能源出口最大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而很多中东国家本身又是美国盟国,自身对能源定价影响力很弱,甚至不能独立行使能源政策,这种情况下,国家经济受制于人就不可避免,而中东多国领导人长年以来虽然不停在做努力,但限于本国人力资源匮乏,各种努力始终不见成效。而今,能源价格一降再降,中东多国人口结构又偏向于年轻,大规模失业浪潮本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再加上此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兴起,一句不满言论就可能引发一场骚动,不久前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大动荡正是自爱这种背景下展开。可是,这场大骚乱只是破坏国家政权稳定并没有起到任何建设性作用,反而大大削弱国家原有控制力,新政权领导人无执政经验,更谈不上解决民生问题,这样导致社会更加混乱,副作用是人们思想逐渐趋于极端,这也成为伊斯兰国得以迅速扩大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全文共 4022 字

+ 加入清单

新闻里天天都在讲伊斯兰国和恐怖组织,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中细则,那么,伊斯兰国崛起原因是什么?伊斯兰国崛起的影响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吧!

伊斯兰国(IS)为什么灭不了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迈克尔·莫雷尔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想完全摧毁IS,根除其位于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基地,需要100000支部队。

莫雷尔表达出了消极的看法,除非联盟愿意将更多的地面部队派遣到伊拉克或是叙利亚,否则“我们能够作出的努力很少。我认为将需要100000支部队摧毁IS,但是这一数字在这里或是其他盟国并不存在”。

莫雷尔进一步解释,美国仅有两种可能的方法能够摧毁IS。第一种选择是取代IS的领导地位,但是没有恰当的情报,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第二种就是部署100000支地面部队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扫除这一组织。但是没有哪个同盟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

伊斯兰国崛起的影响

“伊斯兰国”在叙伊两国崛起,打破了西亚北非地区原有的政治格局,强拧地区形势偏离原有走向,并对域外产生“溢出效应”,主要表现为:

(一)同时损害各攸关方的利益

“伊斯兰国”树敌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异教徒、无神论者及其政权,美欧俄等属于异教徒范畴,中国属于无神论政权。根据这一划分,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和国家都属于“伊斯兰的敌人”。当然,对敌人并不是要杀绝,只要皈依伊斯兰教,就可以变成“自己人”。第二类主要指伊斯兰教的“叛徒”,包括叛徒个体和叛徒政权。由于“伊斯兰国”是逊尼派原教旨主义极端思潮与运动,笃信“圣战萨拉菲”教义,因此什叶派教理教法被视为异端邪说,什叶派必须皈依逊尼派,否则就将被视为伊斯兰教的“叛徒个体”。什叶派掌权的国家是“违背伊斯兰法的”,属于“叛徒政权”,必须予以推翻。根据这一划分,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的国家政权均必须推翻。按照马斯里和巴格达迪的宗教解释,不但什叶派个体和政权是“伊斯兰的敌人”,且逊尼派中也存在大量“叛徒个体”和“叛徒政权”。除了尼日利亚博科圣地、埃及和东南亚的“伊斯兰团”(Jemaah Islamiah)、“基地”阿拉伯半岛和马格里布分支、菲律宾“班萨摩洛伊斯兰解放斗士”(BIFF)、索马里青年党(al-Shabaab)等思潮、运动和组织外,余者均为“离经叛道政权”,是伊斯兰圣战的对象,因此伊斯兰世界亟待拯救和改造。

“伊斯兰国”以伊叙两国为依托扩展疆域,首先挑战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因为在伊拉克和黎凡特地区建立伊斯兰国,将使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地缘政治和“民主改造”成果化为乌有。该组织决意灭亡以色列,也是美国所不能允许的。“伊斯兰国”开展的伊斯兰圣战,直接挤压“什叶派新月地带”,挑战了伊朗的地缘战略利益。“伊斯兰国”致力于推翻巴沙尔政权,挑战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势力范围”。“伊斯兰国”发誓占领新疆,对中国主权和国家统一构成潜在威胁。

(二)打乱美国中东战略部署

其一,迫使美国推迟更迭巴沙尔政权的时间表。2013年9月以来,美国利用俄罗斯“化武换和平”倡议,迫使叙交出化武并参加了涉及“政治过渡”的日内瓦会议。美国的算盘是,一旦叙同意排斥巴沙尔的“政治过渡”安排,则低成本“政权更迭”就实现了。如叙拒绝,则以2013年“8·21化武事件”等为由,推动海牙国际法院向巴沙尔发出含有相关指控的逮捕令,限期答复,逾期便实施外部武力干预,支持“叙利亚自由军”等推翻巴沙尔。目前,由于叙军与“伊斯兰国”正在较量,美国希望“借刀杀人”,因此“政权更迭”事宜推迟。2014年6月巴沙尔启动大选并“蝉联总统”,挑战了日内瓦“政治过渡”进程。

其二,废除伊朗“核武功”一事推迟,代之以与伊朗寻求妥协和利益交换。2013年11月24日,伊核问题六方与伊朗达成第一阶段措施协议,伊朗承诺停止5%浓度以上的铀加工,不再增加离心机。作为交换,美欧承诺部分解除对伊制裁。六方与伊朗同意从2014年1月24日起落实协议,并同意为达成最终协议展开谈判。截止7月24日,六方与伊朗遵守了承诺。2014年5月,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协议,同意采取5项措施,以增加核计划的“透明度”。2014年9月1日,伊朗外长扎里夫与欧盟外交代表阿什顿会晤。扎里夫称,他对在2014年11月24日前与六方达成最终协议“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和总统鲁哈尼呼吁“开展国际合作”,打击“伊斯兰国”恐怖武装。与伊朗积极态度相比,阿拉伯国家除口头谴责“伊斯兰国”暴行外,囿于内外因素制约,不愿为打击“伊斯兰国”做出实质性贡献,特别是军事贡献。在伊朗有能力和意愿打击“伊斯兰国”的情况下,与伊朗开展“有限合作”就成为奥巴马政府最终选项之一。伊朗通过支持阿巴迪组阁一事,已经向美示好,而交换条件就是彻底解除美欧制裁和对“和平利用核能”持宽容态度。从种种迹象看,美伊在打击“伊斯兰国”和核问题最终协议方面的妥协空间在增大。

其三,遏制“伊斯兰国”扩张成为地区政策优先。美国已要求阿拉伯国家表明对“伊斯兰国”的态度,堵截本国极端分子与“伊斯兰国”的联系,并向突尼斯、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允诺,将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支持这些国家阻隔“基地”阿拉伯半岛和马格里布分支与“伊斯兰国”的勾连,支持它们取缔本国穆兄会和其他宗教极端组织。

(三)亚非两洲出现大范围动荡

在亚非各类恐暴组织中,学习和借鉴“伊斯兰国”斗争经验成为时髦。阿富汗塔利班发动“秋季攻势”, 9月初在加兹尼等省重创政府军。巴基斯坦塔利班在开伯尔山口等险要地段伏击北约车队,屡屡得手。印尼“伊斯兰团”宣布,成立东南亚“伊斯兰国”,疆域拟从印尼扩展到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文莱。尼日利亚“博科圣地”从2014年8月中旬起,沿尼喀、尼乍边界向首都阿布贾推进,已造成65万民众流离失所。在利比亚,以米苏拉塔民兵为代表的原教旨主义武装和以津坦民兵为代表的世俗主义武装,围绕机场和炼油厂的争夺战日益激烈,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局面。也门、索马里、肯尼亚、乍得等国的安全局势也在恶化。

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

苏联解体,中亚极端势力失去制约

伊斯兰国不是凭空崛起,这一切都需要特定环境与条件,而环境与条件则需要发展过程。追朔最原始动因,可以说苏联解体为伊斯兰国打开牢笼。苏联疆域广袤,包含今天中亚许多国家,从沙皇俄国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就生活有大批伊斯兰信众。进入苏联时期,虽然中亚地区也活跃有部分极端组织,但是在苏联大力打击之下,这些极端组织很难形成实质性威胁。而同时,由于苏联国力强大,其对中东形成较有效影响,中东多国与苏联关系密切,在苏联巨大辐射影响下,各国尚可有效控制本国国内极端势力,因为中亚与中东极端势力被苏联有效隔离,两者不能实施联动,此外由于中东各国政权大都是由本国政治环境下成长起来,本身熟悉极端分子,在管控本国极端分子方面手段较为有效,区域之外,苏联也可以使中亚极端势力被限制于最低程度,双方结合之下,使得极端势力在整个冷战期间并不活跃,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一限制不复存在,中亚与中东极端势力得以联动,这就为伊斯兰国崛起创造出有利大环境。

美国打破中东政治平衡

美国为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对中东插手,不断干涉中东多国内政。此时,中东多国已经失去冷战时期苏联建立起的北方屏障,国内国外极端势力已经有联合趋势,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经济过分畸形化,中东各国政权在维持本国内部稳定方面都遇到不同程度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趁机鼓动各国政权内部反对者,培养起一批投机阶层,在他们破坏之下,中东多国陷入混乱。从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接连破坏利比亚政权,叙利亚政权,原有政治平衡被摧毁殆尽。伊斯兰国正是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在诸多国家战斗培养起一直武装,同时,这只武装由于处身于战场环境,对战争并不陌生,所有颇有战斗力,一般地方政权军队根本不是对手,此外,美国出于私利,一度资助伊斯兰国,这导致伊斯兰国势力迅速膨胀,造成今天结果,美国难辞其咎。

阿拉伯世界整体衰落

阿拉伯世界从近代以来一直是欧美列强瓜分对象,即使独立之后,国家资源定价权与内部行政事务等也经常受到列强操纵,始终没有摆脱殖民地时期影子。这是情况长期发展,造成阿拉伯文化整体落后于世界。然而历史上,阿拉伯文明曾经创造出巨大辉煌,这为阿拉伯各民族带来无上荣耀,面对今天这种巨大心理落差,大量阿拉伯精英痛心疾首,苦苦思索如何能让整个文明恢复往昔辉煌。在历史上,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往往都是大规模使用伊斯兰教法国家,比如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法,而这些国家也确实取得辉煌成就,所以,恢复伊斯兰教法自然成为部分阿拉伯精英的选择。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本人绝非没有文化的亡命徒,在领导伊斯兰国之前他是一名大学教授,钻研伊斯兰教法,并不是因为生活穷困才走向极端,恰恰相反,他的生活还比较富裕。由此可见,伊斯兰国现象并不简单是一种宗教极端现象,更是一种文明行整体现象。

能源价格下跌造成中东经济危机

能源价格严重跌落可以说是整个伊斯兰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中东各国多年来过度依赖能源出口,而能源价格虽然在前几年都维持在高位,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完全在欧美垄断集团掌控之下,因为中东能源出口最大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而很多中东国家本身又是美国盟国,自身对能源定价影响力很弱,甚至不能独立行使能源政策,这种情况下,国家经济受制于人就不可避免,而中东多国领导人长年以来虽然不停在做努力,但限于本国人力资源匮乏,各种努力始终不见成效。而今,能源价格一降再降,中东多国人口结构又偏向于年轻,大规模失业浪潮本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再加上此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兴起,一句不满言论就可能引发一场骚动,不久前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大动荡正是自爱这种背景下展开。可是,这场大骚乱只是破坏国家政权稳定并没有起到任何建设性作用,反而大大削弱国家原有控制力,新政权领导人无执政经验,更谈不上解决民生问题,这样导致社会更加混乱,副作用是人们思想逐渐趋于极端,这也成为伊斯兰国得以迅速扩大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伊斯兰国头目希沙尼身亡图片资料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传出死讯4个月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14日证实,其“国防部长”阿布·奥马尔·希沙尼在伊拉克战场身亡。那么,伊斯兰国头目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伊斯兰国头目希沙尼身亡图片,以及伊斯兰国头目希沙尼资料照片。欢迎阅读。

伊斯兰国头目身亡图片

据“伊斯兰国”控制的一家媒体报道,绰号“车臣奥马尔”的希沙尼在摩苏尔(伊拉克第二大城市)附近城镇的战斗中“殉难”,但是该消息并没有透露希沙尼的死亡时间和具体死因。随后“伊斯兰国”控制的社交媒体账户发布了希沙尼身亡的信息。

网络配图

近一段时间,伊拉克政府与“伊斯兰国”在摩苏尔持续激战,上周伊拉克政府收复了摩苏尔以南的一处空军基地,被外界视作迈出收复摩苏尔的重要一步。

早在今年3月,美国五角大楼就发布了希沙尼的死讯,通报美军在叙利亚东北部的空袭行动中将希沙尼炸成重伤,后来希沙尼不治身亡。“伊斯兰国”对五角大楼的说法予以否认,但没有公布“辟谣”的证据。

作为“伊斯兰国”的“国防部长”,希沙尼生于格鲁吉亚与车臣接壤的潘基西峡谷地区,今年据信30岁。2006年,他在格鲁吉亚入伍,一度参与车臣反政府武装。2012年,他离开格鲁吉亚,辗转于土耳其和叙利亚,一年后加入“伊斯兰国”。

网络配图

由于作战经验丰富,希沙尼颇受“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器重,屡屡出入伊拉克和叙利亚指挥战斗。2014年,美国将他列为全球通缉要犯,其后又悬赏500万美元追捕希沙尼。

去年年底以来,美军多次对“伊斯兰国”高层实施“定点清除”,据信炸死了其“财政部长”阿布·阿拉·阿夫里和“伊斯兰国”驻利比亚头目。6月末伊拉克政府收复费卢杰后,美军本周又向伊拉克增兵560人,希望伊拉克政府乘胜追击,收复“伊斯兰国”控制的最后一个城市摩苏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