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董卓怎么死法(最新20篇)

浏览

6151

文章

50

篇1:董卓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董卓的死可以说是由王允和吕布共同促成的。董卓大权在握后私欲日益膨胀,生活变得荒淫无度。王允见朝政腐败,便借貂蝉离间了吕布和董卓,并趁机拉拢吕布。在董卓遇刺,掉下马背时,吕布上前将他斩杀,这就是董卓之死。

扩展资料

董卓一生就是残暴不仁的写照,他满怀着私欲和野心,从最初陇西发迹一直到率军进京把持大汉的中央政权,董卓内心所考虑和盘算始终都是该如何满足自己的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地玩弄权术,践踏律法,崩溃经济,残害百姓,因为他的这些倒行逆施行为,最终造成了东汉末年整个天下的混乱局面,给当时的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东汉政权之所以会日趋衰败、直至倾覆,诚然是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因素,但董卓无疑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的存在加速了原就日暮西山的东汉政权的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董卓怎么死的?董卓是被谁杀的?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董卓是东汉末年第一位利用自己权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但是董卓一系列的举动却引起了天下人的众怒。因为董卓废掉少帝刘辨后还把他给杀了,而新上任的皇帝刘协从第一天就是被挟持的命,从董卓一直到曹操都是这样,所以对汉献帝来说应该也是整个汉朝最憋屈的皇帝了。但是董卓权倾朝野的时间也并不长,因为袁绍集结了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表面上看是要拯救汉室的权利,但别后肯定也是为了自己的政权。毕竟那个时候已经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都乘机割据土地自立一方,其实曹操能挟天子成功而董卓不能,两人战略上最大的不同也是在这里。

董卓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个尺度,他仗着背后有西凉军的支持就在朝中肆无忌惮起来,甚至还半夜闯入皇宫玷污宫女。所以很多朝中老臣早想除掉董卓,期间曹操还自告奋勇了一次,准备借刀暗杀董卓,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此时曹操已经把自己的名声和威望打了起来。不过最后把董卓置于死地的还是王允的连环计。孙策带兵击败董卓后,董卓只能退守长安。但在这期间的待遇却还是皇帝级别的,这时候王允看到自己府上的貂蝉瞬间在脑中想出一个上策计谋。

王允非常了解董卓和吕布的为人,董卓爱美人而吕布又是嫉恶如仇的人,不管是谁只要做出对不起吕布的事情那吕布肯定不会放过他。所以王允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貂蝉,后来貂蝉也是为了报答王允的养育之恩所以答应了。之后王允先是安排貂蝉和吕布见面,因为貂蝉长相绝世无双而且还懂乐器,所以吕布也是一眼就看上了貂蝉,后来王允也是摸穿了吕布的心思,答应吕布私下会把貂蝉嫁给他,吕布得知后也是非常高兴。

但这只是连环计的第一部,随后王允又把貂蝉送到了董卓的府上做妾,这样就形成了一段三角恋关系。而因为董卓又是吕布的主公,所以吕布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私下和貂蝉联系。结果有一天貂蝉哭着向吕布讲述董卓如何欺凌她的事情,结果吕布听后大怒找了一个机会直接把董卓给杀了。至此王允的离间计算是成功了,但这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并没能帮到汉室什么忙,相反算是帮了曹操一个大忙。

不过董卓被杀这个目的已经达到,这对于汉室老臣来说才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只是他们没想到董卓走后,又来了一个曹操,只是曹操没董卓这么不要脸所以大家暂时也都接受他了。不过为什么天下诸侯没继续讨伐曹操呢?这里就是曹操和董卓的区别,曹操选择先下手为强,慢慢一一击败了那些反对自己的势力,而且战胜了袁绍为自己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这样一来谁也拿曹操没办法了。如果董卓能早点选择主动出击或许也不会曹操这样的机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东汉末年 几乎掌管全局的袁绍 为何后来会被董卓捷足先登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内斗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危害是不亚于外来入侵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内斗和宦官乱政,许多朝代最终灭亡。这些内斗往往以政权危机的形式开始,并且通常会导致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的发生。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春秋前期,由于再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覆灭,周平王带领着诸侯各国将首都迁徙至洛阳。直到郑国与周平王之间出现矛盾,关于郑国的卿士之位问题爆发了内斗。齐庄公也因为与周平王距离近,常去周平王那报到,帮助周平王处理政务,导致郑国在周平王封赏的鼓励下发展得十分强盛。而随着上任的郑庄公去世,郑武公继承这一位的卿士之位并未前往周平王那报到,导致周平王与郑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郑国被秦国吞并。

春秋后期,中原上的五国鼎立局面,以及晋国的分裂和齐国的内乱都是内斗的结果。在春秋后期的七雄争霸局面中,开启了战国时期。边境的匈奴趁机而进,导致中国内外交困局。战国时期的内斗也导致了许多国家的灭亡,比如魏国在春申君的政治斗争中败给了秦国,燕国在国君丹的内斗中被赵国所灭等等。

在封建王朝时期,内斗也是导致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和南北朝之间的内战,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和互相攻伐,都让中国这个统一的国家陷入了长达几百年的动荡局面。

即使在现代,内斗对国家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内部的政治斗争造成了社会的分裂和混乱,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的巨大损失。内部纷争甚至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交关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吕布为什么杀董卓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演义》里面,董卓是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吕布为什么杀董卓的原因。

吕布为什么杀董卓:董卓太过暴戾

首先,这和董卓入京之后,本性毕露有关。

在《谈谈早期的吕布》里也有说到,董卓入京之前名声还是不错的,俨然一个治患惩弊的贤臣(参照《资治通鉴》)。

到了京城以后,自号“尚父”,残杀大臣,朝廷覆乱。《三国演义》将其描写成混世魔王,确实有根有据。

其次,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变差。

“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董卓因为一点小事情(和貂蝉无关)就要动手杀了吕布。这如何能让吕布不心中记恨。

且吕布与董卓的侍婢私通,怕被发现,而与董卓产生隔阂。

最后要说的原因,也恐怕是最直接的原因:王允的唆使。

董卓为祸朝廷,身为司徒的王允想杀死董卓。而董卓出入阵仗甚大,防护森严,必须找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去行刺。

于是他看中了吕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王允厚待拉拢吕布,为的就是唆使他刺董

《三国志·吕布传》载:“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当时的董卓已经神憎鬼厌了,王允又是声望地位甚高的司徒,吕布在王允的唆使下,又考虑到自己和董卓的恶劣关系,因而刺杀了董卓。

吕布为什么杀董卓:挑拨离间

在《三国演义》里,司徒王允以连环计让原本狼狈为奸的董卓和吕布反目成仇,最后还藉吕布之手诛杀董卓,为朝廷除去心头大患。

这个连环计的精髓是以王允的义女貂蝉为诱饵,先安排吕布和貂蝉见面,在两人眉来眼去后,王允答应将貂蝉许配给吕布作妾,并承诺不日就送过府;然后又安排董卓见貂蝉,在董卓为之神魂颠倒时,王允又将貂蝉献给董卓,并连夜送进太师府,董卓当夜就“与新人共寝”。

随后,在王允和貂蝉的挑拨离间、煽风点火之下,吕布对董卓愤恨与日俱增,最后终于不顾一切地“持戟诛之”。

董卓是吕布的义父,吕布一向对他敬畏有加。这个连环计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吕布对董卓的愤恨胜过平日对他的敬畏,王允所用的方法显示他对人性有深刻的掌握。我们先说下面这个心理学观察和实验:

假设你在电影院售票口的长龙里排队等买票,忽然有人插队挤到你前面,你当然会感到愤怒;又假设他是你排在第三顺位时(再等两个就轮到你),或排在第十五顺位时挤进来,那么哪一种情况会让你更愤怒?心理学家哈利斯等人在车站、戏院、超级市场所做的实验显示,排在第三顺位却被插队,会让人越感愤怒,而对插队者表现出较激烈的恶言相向与肢体动作。

有些人也许认为排在第十五顺位因还要等较长的时间,较不耐烦,而会有较激烈的反应,但事实不然;对多数人来说,任何一个目标或一种期待,在越接近实现的时刻受到阻碍,就会产生越大的挫折、不满与愤怒。

如果吕布是在董卓前得到貂蝉后,才对貂蝉滋生爱意;或者虽然先对貂蝉有了爱意,但却只是一头热、前景模糊,那他对董卓的愤恨不会那么深;他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乃是来自眼看“再几天”就要到手的美娇娘,却被董卓“插队”抢走。而这,正是王允所要煽的“风”,所想点的“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 最后结果都怎么样了

全文共 1823 字

+ 加入清单

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很多人对这段历史也是非常熟悉的了,但这件事情虽然说是声势浩大,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这十八路诸侯究竟是有哪些人呢?而这十八路诸侯最后的结局又分别是什么,他们最后的结局是好是坏,董卓后来是怎么对他们的,董卓死后曹操成了新的皇帝代言人,他又是怎么对这些人的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东汉末年,董卓进京之后,解救了汉少帝刘辩,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不久又废掉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也就是汉献帝,董卓独揽大权,肆意杀害反对自己大臣,权倾朝野,董卓的暴行引起了袁绍、曹操等人的不满,它们逃离雒阳到各地联合起兵讨伐董卓。

讨伐董卓的地方诸侯有十八位,后人也称之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这个十八路诸侯分别为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他们各率数万兵马,从各地起兵讨伐董卓。

袁绍有什么本事被这么诸侯推为盟主,因为袁绍最有号召力的人物,袁绍的家族四世三公,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代人之中有五个人官拜三公,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幼子袁敞为司空,袁安次子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官至司徒、太傅,可见袁家在朝中的威望有多高。

这些诸侯中,袁绍和袁术是袁逢的儿子,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遗是袁绍的堂兄,韩馥是袁家的门生,孙坚和袁术是一起,可以说是最为强大的同盟,而且袁绍有诛灭宦官之功,得到众人的拥戴,所以被推举为盟主,引董卓入雒阳的也是袁绍的注意。

2、董卓被孙坚打败

然而袁绍和董卓因为废立皇帝的事情决裂,因此弃官逃亡至冀州,袁绍被董卓封为渤海太守,受冀州牧韩馥节制,在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越来越高,东郡太守桥瑁冒充三公写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的罪恶,号召起来讨伐董卓,在冀州牧韩馥的支持下,袁绍也开始起兵。

曹操到达陈留后,散尽家财,召集兵马,号召天下英雄起兵讨伐董卓,鲍信回乡后征召士兵和他的弟弟鲍韬起兵响应曹操,不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曹操都屯兵在酸枣。

长沙太守孙坚听闻天下英雄兴兵讨伐董卓,也起兵参与其中,不久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到达南阳郡鲁阳后,孙坚遇到袁术,原来袁术不肯依附董卓,害怕被董卓杀害因此逃到南阳,孙坚和袁术相遇后开始联手进军讨伐董卓。

讨伐董卓的联军分为三路,一路是酸枣联军,张邈、张超、刘岱、桥瑁、孔伷、袁遗、鲍信、曹操的兵马,一路是河内联军,为袁绍、韩馥、王匡、张杨的兵马,一路是鲁阳联军,为袁术、孙坚的兵马。

孙坚率军占领阳人城,董卓派胡轸、吕布率军前往迎击,结果被孙坚率军击败,还斩杀董卓帐下都督华雄,董卓派李傕等人前来劝降孙坚,然而被孙坚拒绝,孙坚接着一路进攻到离雒阳90里地的地方,董卓亲自率军与孙坚交战,不料董卓被孙坚打败,董卓战败后逃到长安,孙坚进攻洛阳打败吕布,在洛阳城内找到汉朝的传国玉玺。

3、其他人的结局

关东联军害怕董卓精锐的西凉铁骑,没有人敢攻打董卓,全部都屯兵在酸枣,曹操独自率军攻打董卓,因为曹操的实力与董卓相差太远,在荥阳汴水被董卓手下的大将徐荣打败,曹操自己也被流矢射伤,还好被堂弟曹洪相救,曹操兵败回到酸枣,建议关东联军一起围困董卓,然而这些诸侯没有听从曹操的话。

河内联军袁绍盟主这一路联军,袁绍迟疑不敢进攻董卓,王匡被董卓的军队打得几乎全军覆没,韩馥负责给袁绍供给粮草,还经常故意不给袁绍粮草。

北平太守公孙瓒、北海太守孔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被称为十八路讨伐董卓的诸侯之一,其实并没有参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听着人数很多,其他也没有多少。除了孙坚与董卓作战,打的董卓东躲西逃,其他群雄诸侯都在各自扩大自己的势力,甚至互相攻打,比如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不和,结果桥瑁被刘岱所杀,这些诸侯联军在一起吃吃喝喝,把军粮吃光了,也就各自回自己的老窝,这场讨伐董卓的行动也以失败而告终。

若是在孙坚与董卓作战时,其他群雄诸侯能够一起进攻董卓,分散董卓的军力,这场讨伐董卓的行动最后也许能够成功,不用等到一年后,王允用离间计离间吕布和董卓,才使董卓被吕布斩杀。董卓之乱结束后,各地有实力的军阀开始互相争夺地盘,开始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董卓为什么迁都长安?他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全文共 294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由于不满和愤恨董卓的行为,各路大军组合成了一个讨董联盟,推举袁绍作为盟主,意欲推翻董卓。然而,由于各军人心不齐,都想着等待别人出手,自己坐收渔利。然而,身在洛阳的董卓却下令迁都长安,带着洛阳百姓和天子一道,顺便还焚毁了洛阳诸多古建筑。董卓为什么要选择迁都?他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样的目的?

董卓也算的上是一代枭雄,他是在后汉政权崩溃之后第一个出场的武人,他的出现加剧了动乱的局面,使得社会长期陷入了混战和分裂的状态。本来他是有条件成为安定天下的人物,但是他最后扮演的是一个乱天下的反面角色,很快被淘汰出局。

董卓之所以没能成为大时代的主角,当然是他的倒行逆施迅速将其排斥出逐鹿天下的队伍。在三国的历史的舞台上,董卓甚至还没有吕布活跃,这不是吕布比他更高明,也不单单是董卓残暴不仁,倒行逆施。实际上在那个乱世里,其他军阀的残暴比起董卓来也是毫不逊色的。在古代的专制社会里,最大特点就是高压恐怖,汉代相对好点,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而将人民牛马般奴役的却是任何专制朝代的共同特点。

古代专制社会,在和平的年代,尚且视人命如草芥,稍微有点权力的人,哪怕是七品芝麻官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滥用权力,作威作福,草菅人命。在乱世手里有枪的军阀更是毫无顾忌的大发兽性,手无寸铁的民众更是成为各路军阀撒气和劫掠的对象,在乱世人命不过是一串枯燥的数字而已。所以董卓的残暴不仁不是其最终败亡的原因,而是他过早的出场,且犯了很多军阀发展到后来才会犯的所有错误!

在楚汉相争的前期,项羽率大军进入关中,有人向他建议可以在秦帝国经营多年的这块地面上做强做大自己的事业,天下不难定也!项羽是个虚荣心很强的人,急于想要衣锦还乡,没有采纳,放弃在前朝的基础之上发展。他觉得此时回故乡才有面子,被人讽刺为“沐猴而冠”。结果项羽还是烹杀了给他献计策兼讽刺他的那个人东还故乡了,让他的对手刘邦占了地理上的优势,为他最终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其实这就是阿Q式的革命,舍不得自己的土谷祠,总是想着消灭地主,将地主家的的东西先搬到土谷祠,殊不知地主家的房子更大,更适合发展。

西凉军从一开始就是阿Q式的,这当然是西凉军本身军纪很差,但是董卓也没有约束,可见董卓也是阿Q式的心态。占据了洛阳城,野心勃勃的想要控制朝政,却模糊了他们的身份,不知道自己该是主还是客,习惯性的把自己当做是入室打劫的强盗,总之西凉军阀上上下下都没有把自己当作这座城市的主人和这个朝廷的主宰,总是想着先干一票,发了财好好享受一番再说,终究难改盗匪的本性,所以董卓的败亡是必然的!

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联盟是很脆弱的。各路诸侯各怀鬼胎,人数越多,越互相猜忌,明争暗斗就越激烈,甚至发生互相残杀的概率都是极高的,别看他们都打着匡扶王室的旗号。桓帝灵帝时期那些高层人物就对这个王室充满厌恶了,黄巾起义之后,这个朝廷的身价大跌,地方军阀董卓之流都不大买朝廷的帐了,何况现在只剩下一具躯壳,之前之所以不能跟这个政权公开决裂,那是因为他们也都是寄生在这张破羊皮上的蛆虫,现在这个值的诅咒的王室已经彻底烂掉了,还匡扶它作甚!除了那些底层中愚民政策之毒很深的民众相信那个天命所在的王室,还有谁真的想匡扶这个王室呢?除了一些士大夫还念念不忘所谓的中兴大汉,还有哪个诸侯会相信这个大汉还能复兴呢?

虽然讨董联军声势浩大,匡扶王室的口号响彻云霄,俨然正义之师。但是这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什么匡扶汉室,讨伐董卓,那都是口号爱国而已,愚弄愚弄普通士兵也就罢了,谁也不会真的跟强悍的西凉军拼命。歃血为盟,搞得还挺正式的,但是那都是形式主义,都在互相观望。等着其他的诸侯发兵,自己可以浑水摸鱼,趁火打劫,趁乱捞一把。

打着讨伐乱臣贼子,匡扶王室的旗号,那是因为这个大汉的金字招牌还没有倒,匡扶王室的口号喊的震天响才师出有名,名义上都是讨伐董卓的联盟,实际上是各路野心家政客都不愿意缺席这场宰割天下的一场盛宴!

爱国口号喊的挺响,形式主义也搞得很正式,演戏大家都很配合,但就是没人来点实际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讨伐董卓倒是不假,不是因为董卓倒行逆施,当然是董卓占据是着洛阳,名义上代表朝廷。在这些人看来,董卓跟他们一样,都是一方诸侯,不过是占据着要害地方而已。从冀州牧韩馥说现在袁绍跟董卓开打我们该帮谁这番话中就可以看的出,其实这些人压根就没有打算匡扶王室,都是想来抢点地盘,不过是此公为人老实,公开说出来了而已。但是那些没有公开讲出来,喊口号喊的很响的诸侯们何尝又不是这么想的呢!

因为各路诸侯都抱着观望态度,讨董联军迁延不进。此时董卓想要瓦解这支中看不中用的联军也不难,甚至坚守不战,他们迟早会窝里斗起来的,不战自败!这个所谓的联盟,自打联合以来就没有跟董卓打过像样的一仗;迟疑观望,都想着捞便宜,自己不愿意主动出击,都想牺牲别人,自己捡战利品,所以讨董联盟不足畏!

在联军无人愿意出头的时候,长沙太守孙坚是少有敢于迎头痛击董卓的诸侯之一。董卓军受到了重创,大将华雄被斩,董卓就感到压力,觉得联军兵力还是很强的。他就想要拉拢孙坚,孙坚在联军中是少有的英雄,斥退来使,表示自己剿除董卓的决心,誓言要诛灭董卓九族,董卓感到更大的压力。董卓很忌惮孙坚是有的,但是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主要是董卓的西凉军多在关中,害怕自己手里现有的这点军队打不过声势浩大的联军,因此他就想着挟持皇帝百官迁都长安,以避其锋,关中才是在西凉军的势力范围内。

其实董卓的担心虽然不无道理,但是董卓或者他手下的谋士也应该知道所谓的讨董联盟都是些什么货色,谁也不愿意打,都想着捡便宜,即使真有人打了,其他的诸侯也会掣肘,互相妒忌互不信任,能成什么气候!果然就在孙坚连获大捷的之际,袁术嫉妒孙坚的功劳,断了孙坚的粮草补给,使得孙坚反胜为败。

其实联军已经是不战自败了,董卓大肆劫掠后,驱赶着百姓,劫持百官天子,强迫西迁,这时候联军追击,消灭西凉军比董卓据守洛阳的时候更容易了。但是联军无人肯出击,只有曹操带了少量的军队追击,惨败而回,各路诸侯完全没有进取的意思,夜夜笙歌。此时人心离散,联盟已经不复存在,用不了多久各地军阀就开始互相攻伐了,哪里管什么王室董卓,都想着趁机坐大,任由董卓在京城烧杀劫掠。

董卓将洛阳的财宝劫掠一空,皇陵挖掘殆尽,东都烧成一片废墟。挟持天子百官,驱赶着人民西迁,把一座繁华的东都洛阳变成无人区。在西迁的路上百官皇帝固然苦不堪言,百姓更是十死八九。此时声称要消灭董卓,救民与水火的各路诸侯,口号喊完之后大摆筵席,开始了他们酒桌上的种种阴谋。是的,这些政客野心家们在欢饮达旦之余,在“鸿门宴”上互相算计着对方,哪里还管什么天下安危!

这些的诸侯是什么样的货色,董卓应该知道的,如果他据守洛阳,挟天子令诸侯,让各路诸侯斗的两败俱伤的时候,他自己渔翁得利也未必没有可能,至少败亡也不会来的如此之快,何况大动干戈的迁都,更容易被联军一举歼灭。可见关东联军固然是不作为,但是也足见董卓的志向。由此可见董卓未必就要非迁都不可,据守洛阳这块地面,手里攥着天子,号令诸侯,讨董联军不过纸老虎,所以说董卓也不是什么英雄,他的出息也就是土皇帝了。到此对董卓的迁都,只能解释为董卓有阿Q革命的心理,先搬到土谷祠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吕布杀死董卓后说了什么?董卓和吕布是怎么被离间的?

全文共 1517 字

+ 加入清单

吕布因为中了离间计,愤怒杀死董卓,董卓是吕布的养父那弑父后吕布说了什么呢?其实吕布也是一个非常冲动的人,不过除掉董卓也算是为民除害,当时天下人都在讨伐董卓。这中间的关键人物就是王允和貂蝉,男人肯定都是有尊严的,吕布看到自己的老婆和董卓在一起两人肯定会闹翻。只是最后两人的一段对话成了经典。

众所周知,在整个三国时期,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无论你是奸雄还是英雄,似乎都可以摩拳擦掌在历史的风口浪尖面前做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不过有的可能是流芳百年的宏图大业,而有的则可能是遗臭万年的无耻之举。

类似于曹操、刘备、孙权等等这样的英雄人物自不必说,因为正是由于他们辉煌功绩的存在,才注定了三国乱世的精彩纷呈,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至今依旧被后人津津乐道。不过,与之相对应的董卓就大不相同了,董卓此人擅权误国、废帝自立的行为已经注定了他必将遗臭万年。

似乎在世人的印象中,但凡大奸大恶之徒必将是一副脑满肠肥、满脸横肉以及络腮胡子的形象,而很明显这些和史书上对董卓的记载十分吻合。除此之外,董卓还兼具一些贪淫好色、凶狠残暴以及目光短浅的特点。

董卓虽然不是出自世家名门,可是由于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县尉,所以董卓小时候的家境十分殷实。所以小时候的董卓就养成了一种仗义疏财、结交豪侠的性格,据史料《三国志》记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由此可见,少年之气的董卓已经懂得了收拢人心为己所用的谋略。同时这与后来董卓以赤兔马作为诱饵,收买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为己所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不同的是,吕布在归顺董卓的时候,还亲手斩杀了与董卓做对的丁原首级。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董卓接替北中郎将卢植称为东中郎将,负责整个冀州战区剿灭黄巾起义的事务。公元185年又被朝廷敕封为破虏将军同张温、周慎以及孙坚一起在美阳与黄巾军交战,大破敌军,斩首数千级。不过,在黄巾军被剿灭之后,汉灵帝下诏封董卓为并州牧,让他将军权交给皇甫嵩,董卓竟然拒不受命。

公元189年,董卓因洛阳政变,得以引兵进入洛阳,在途经北邙山的时候,董卓遇见了流落在外的天子和大臣。当时众大臣看到董卓后都说:“有诏退兵!”其中大臣崔烈更是斥责董卓带兵入京的行为无异于公开反叛。

而董卓在天子面前居然公开辱骂崔烈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你让我再回去,信不信老子砍了你!”董卓甚至还反问大臣:“诸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致使天子流落在外,有何理由让我撤兵”。于是,董卓强行率军跟随天子进驻了洛阳城,而且丝毫没有离京的打算。

自以为救驾有功的董卓变得更加飞扬跋扈,仗着手中的军权窃取中枢、操纵权柄在朝中肆意排除异己、营私结党。起初还懂得收揽人心,做出一些妥协让步。时间一久,董卓就原形毕露,尤其是他提出的废黜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的举动,更是迎来了朝野上下的一片唾骂之声。

不过,董卓最终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汉少帝刘辩赶下了帝位,拥立了陈留王刘协为皇帝,史称汉献帝。不过,事实已经证明将年幼的刘协扶上帝位,董卓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控朝政,一旦自己的势力根深蒂固之后,董卓便会开启废汉自立的进程。

然而,董卓想要废帝自立的愚蠢行为最终自食恶果,王允利用貂蝉实施“美人计”成功离间了吕布和董卓的关系,并以国家大义说服吕布刺死董卓。公元192年,当董卓准备前往受禅台接受汉献帝禅位的时候被吕布刺死,不过可笑的是董卓当时居然大呼:“吾儿奉先何在?”,不料吕布当即大喝九个字:“老贼,我与你势不两立”。如今这两句对话,已经成为了网络流行语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了人们相互调侃的行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董卓在三国时的官职是什么?董卓为什么能一夜击溃汉室?

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走向衰落的最大转折点其实就是董卓干出来的,当时董卓的官职只是一位刺史,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成了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呢?董卓扶持刘协当皇帝就是为了挟持他,而刘协的一生也都是再被挟持。董卓没能像曹操那样是因为他的情商太低,而且比曹操更加容易暴怒所以也不得人心。如果没有董卓可能汉室王朝就继续延续下去了。

黄巾起义失败后,东汉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皇帝的命令一出京城就成了一张废纸,没有人真心听从朝廷的调遣。西凉有个刺史叫董卓,他身材魁梧,生性残忍,跟当地的羌族人关系很好,。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立了些功,成了割据西北的地方军阀。他向往着京城中的荣华富贵,但苦于没有机会。

一天董卓正在军营中饮酒作乐,忽然接到从京城来的一封信,原来是大将军何进的亲笔信。何进是当今皇太后的亲戚,他和掌权的宦官们矛盾很深,想让董卓率兵入京除掉宦官,以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这个消息正中董卓的下怀,他于是召集了3000精锐部队,昼夜兼程奔赴洛阳。不料何进的行动被他的对手宦官们得知,于是他们制造了一封何太后的书信,请何进进宫饮宴。何进信以为真,一进宫就被埋伏好的卫士砍倒在地。何进的部下袁绍得知何进被杀,率兵冲入皇宫,将杀害何进的宦官们全部处死,算是替何进报了仇。

公元189年,董卓带着他的部队赶到洛阳。为虚张声势,他耍了一个花招:白天他率着军队耀虎扬威的进城,晚上趁着别人睡觉的时候,他把城里的军队偷偷的运出去,第二天,再耀虎扬威的进城。如此几天,给人一种错觉,董卓有几十万军队开进了洛阳。朝中很多大官被吓唬住了,纷纷投靠他,这样,董卓将所有大权独揽一身。后来他想废了现在这个皇帝。他找来袁绍商量这件事,袁绍在朝中也很有势力,他的很多亲戚朋友都身居要职,董卓对他也是敬畏三分。见了袁绍,董卓试探着表达自己的想立陈留王刘协为新皇帝。袁绍表示现在的皇帝并没有什么过错,刚进洛阳就废帝,大臣和老百姓都会不服气的。两人会谈不欢而散。

袁绍连夜率领他的弟弟袁术和他的部下离开了洛阳。袁绍一走,董卓去掉了自己的眼中钉。第二天就宣布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新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董卓自封为相国,他本就凶恶残暴,手下有了生杀大权更是横行跋扈。洛阳城外举办庙会,董卓不由分说把男子都杀害了,把掠夺的妇女和财物装了几辆马车,敲锣打鼓的回到了洛阳。

董卓的残暴激起了天下人的公愤。逃出洛阳的袁绍兄弟联络各地的将领,组成了一支讨伐董卓的联军,他们推举袁绍为首领,有几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军。董卓有一个手下叫吕布,阻挡了联军的进攻,但董卓觉得还是不放心,他就想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以避免被联军围攻。公元190年2月,董卓胁迫汉献帝及朝中大臣迁都长安。离开洛阳时,他还杀京师富室,没收其财产。洛阳千年古都顿时火焰冲天,成了一片瓦砾,老百姓哭声昼夜不息。迁到长安之后,董卓仍牢牢掌握大权,自认为有恩于皇帝,毫不羞耻的让皇帝称自己为“尚父”,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人敢反抗他。袁绍率领的联军虽然号称几十万,但彼此不和睦,各存异心,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久就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董卓挟天子为什么没能成功?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曹操挟持过天子,但其实,历史上第一个挟天子的人其实是董卓。只不过,从后面的两个人的发展和结果来看,董卓的行动很明显是失败了,而曹操却是成功的。那么,为什么董卓挟天子却没能成功?他与曹操相比,又差在了什么地方呢?

尽管东汉末年,皇帝的命令已经是一个被人们忽略的东西,皇帝也是一个空壳,但毕竟身份摆在那里,如果留在身边自然是会有用的。挟天子这种计策,很多人都曾经提出来过,比如袁绍的谋士,但是袁绍没有做,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是董卓,汉献帝是他立的,但结果却与曹操挟天子大相径庭,其原因还是在于两个人的性格。

董卓在刚进入洛阳的时候,手下的军队烧杀抢掠,人们对他的印象就极其不好,他自己也是一样,这种情况下,他想利用汉献帝号令诸侯,试问有几个人甘愿听他的?袁绍还因此和他闹僵。也正因为汉少帝的死和汉献帝的上位让很多人都不满意,更别提去听董卓的安排了。

而曹操不一样,他一开始挟天子,是真的有匡扶社稷的想法的,他的言语行为都表明了他的想法,在这样的感召下,自然会有很多人前来投奔,而且因为汉献帝,曹操还能与士大夫们保持很好的联系,就算有人反对他,但并不会造成什么威胁,因此,曹操和董卓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董卓的凉州兵团在三国时期有什么样的地位?

全文共 14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要说的第二个军阀势力,就是凉州兵团董卓还在世的时候,凉州兵团就是他的军队。凉州兵团的主要战斗人员都是凉州的汉族人与非汉族人,并且还以羌胡为主,可以想象,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究竟会有多高。只是,这样一直高战斗力的军队,纪律却着实谈不上有多好,看看他们的首领董卓也就知道了。那么,凉州兵团在三国历史上又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凉州兵团的老大自然是董卓,那时候他的职务是前将军,后来拒绝担任并州牧并且驻兵河东。此外,在他手下的还有几个中郎将,中郎将之下还有校尉。上面说过了西凉军的军队人员的组织情况,能够想象得到,西凉兵团的战斗力一定不是寻常军队能够相比的。可毕竟是羌胡为主的军队,自身的管控力和开化程度想来不是很高,不然怎么会能打仗但是战斗纪律那么差呢?

不过有句话说,人以群分,这样一支队伍,不管是本身就是这个样子,还是中间有人影响到了军队的风气,身为首领的董卓如果是一个治军严明的人,西凉军团也不会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因为董卓自己就不能管控自己,没有自律能力,又怎么能要求西凉军能够自制呢。还记得之前讲过的,董卓在洛阳放火烧城的事情吗?虽然不是整个城市都被烧了,但是但部分有研究价值的古建筑都没能幸免,如此看来,西凉军又怎么可能有很好的自制力呢?

董卓被王允等人设计杀死之后,王允派皇甫嵩带兵诛杀董卓全家,他并没有带长安禁军,而是用的自己的旧兵。牛辅、董越、段煨等还在安邑、陕县、华阴一线屯兵,以阻挡关东群雄西进长安。

董卓死后,西凉军还有五位大将,可也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徐荣、段煨、胡轸选择了投降朝廷,而牛辅、董越则不肯投降。说起来好笑,董越急吼吼地从自己的屯兵地跑到牛辅的陕县去找他商议对策,可是牛辅迷信,杀了董越,于是董越手中的兵力也归为牛辅。而在这之前,汉朝忠臣朱隽组织了一队人马,讨伐董卓,董卓掉牛辅南下到陕县对付朱隽,此时的陕县还是段煨的地盘,在董卓的命令下,李傕、郭汜、张济都来到了陕县对抗朱隽,也不只是什么原因,也许是段煨的兵力不足,最终牛辅接管了段煨的军队。

再加上董越的兵力,可以说,西凉军已经是牛辅的军队了。而这个牛辅不是别人,正史董卓的女婿,这样一来,他自然就成了西凉军新的老大。

可是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当统帅的材料,从他迷信疑心而杀了董越就能看得出来。也许是心里有鬼,他一直担心军队会发动兵变,因此抛下部队想要逃亡,最终却被自己的随从杀死了。

李傕等人回来之后发现统帅都没了,无所依托,无奈之下干脆起兵攻陷长安,初始只有数千人,但是沿途收集部队,到了长安的时候已经有十多万了。最终,长安沦陷,吕布败走,西凉军烧杀抢掠,长安城死伤不计其数。李傕还挟持汉献帝刘协封他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其他人都为中郎将。

可是人在江湖飘,现在显赫一时,并不代表永远都不会失败。终于,李傕、郭汜等人战败之后,只剩下了一个没有他们那么残暴的张济,他又战死之后还有侄子张绣,依靠了荆州的刘表。而后曹操伐刘表,张绣先是投降曹操又叛了出去,还杀死了曹操的两个儿子,之后又归降曹操。这样看来,张绣也是反复无常,曹操倒是不计前嫌,还重用张绣并且与他联姻。这一点上,曹丕不及曹操,他质问张绣关于杀死自己兄长的事情,张绣十分恐惧,最终自杀而死。

前面提到了凉州军团的反复无常,而他们最终也是栽在这个性格上。建安十六年,凉州军的将领怀疑被曹操派出去征张鲁的钟繇会对他们有威胁,起兵叛变,正好给了曹操一个机会,直接灭掉了这支军队,凉州兵团也终于覆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董卓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董卓简介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他是被亲信吕布杀死的。

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汉桓帝末年,董卓作战勇猛有谋,力建战功,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邙山立下救驾之功,回京后便掌权。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汉少帝,立刘协为帝,不久又杀害了汉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公元190年,袁绍率联合军讨伐董卓,董卓被击败,退守长安。而后,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挑拨董卓和吕布,最终董卓被吕布杀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董卓袁绍他们为什么失败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袁绍起义董卓失败的原因

董卓袁绍这些人并不懂得怎样获得民心,或者说,他们并不知道民心的重要性,这也是董卓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

首先来说董卓,当时的董卓进京,挟天子以令诸侯,好不威风,之后也是暴政,视百姓的生命如草芥,当时的董卓可以说是杀戮成性,根本不把人命放在眼里,回首整个历史长河,有哪个皇帝或者是帝王暴政之下百姓还能安宁生活没有反意呢,所以说董卓的失败是必然的。

然后来说袁绍,袁绍可以说是被自己蠢死的,当时的袁绍本就是出身侯王世家,手里的将领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优秀,但是奈何袁绍这个人太笨,握着一手好牌,但是却不会用,打得稀巴烂,袁绍手下的将领,有一部分都是被袁绍自己杀害的,因为奸臣的挑拨,袁绍甚至都没有识人之能,又怎么能有一统天下的才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董卓死后真的被点天灯了吗 点天灯是什么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董卓在三国奠定以前可真是一手遮天啊,但是下场却不怎么好,据说是死后尸体被人点了天灯,那么这个天灯是什么,真的能够点起来吗?感觉还是挺残忍的,不过说是这么说啦,真实的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董卓,字仲颖,颍川人,东汉末年著名军阀、权臣。公元189年,他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邀请,率军到京城诛杀宦官,从此攫取东汉最高权力。然而,由于董卓残暴不仁、肆意残害百姓,导致各个军阀不满,仅仅3年后,他就死在了手下大将吕布手中。

关于这段情节,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但董卓之死,可能与我们想象的有出入。

其一,临死前的歌谣。

据说,在临死前的晚上,董卓听到有小孩子在唱歌,歌词是: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显然,这歌谣是预言董卓被杀的。这么有传奇色彩的画面肯定是出在《三国演义》了。董卓还特意问李肃,这歌谣唱的啥意思?李肃笑嘻嘻地对他说:“这是说刘氏将要灭亡,您就要荣登大宝呀!”正史《三国志》中是没有这样的记载的!

其二,董卓是否被点天灯。

同样,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特意提到这样的细节: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这段文字描写了董卓死后被点天灯,可见对董卓的恨是多么大。《三国志》则写道:守尸吏暝以为大炷,置卓脐中以为灯,光明达旦,如是积日。

这些文字都说明,董卓死后是被点了天灯了!

除此之外,董卓临死前发现,背叛他的并非只有吕布,还有一人,那就是——李肃,也就是在《三国演义》中劝吕布反水杀丁原的人!《三国志》记载着:

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主簿田景前趋卓尸,布又杀之;凡所杀三人,余莫敢动。

大意是,董卓到达北掖门外,李肃(早已经和王允、吕布同谋)等人持长戟刺向董卓。董太师大惊,喊道:“吕布何在?!”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地掏出诏书,喊道:“有诏讨贼!”接着,吕布就率人上前将董卓斩杀。太师府的主薄田景及仆人等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反被吕布所杀。总共杀了三人,其他人才服服帖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董卓为什么暴晒汉武帝尸体?董卓和汉武帝有什么仇?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董卓汉武帝,这两个看起来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的两个人,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而董卓是东汉末时期的权臣中间相隔也有百年,按理说他们之间也不可能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为什么董卓却还要将汉武帝的尸体拉出来暴晒?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到如此地步?毕竟古人认为逝者为大,人死了也不会再计较太多,那董卓为什么要这样做?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位很有名的皇帝,他生前十分风光,死后墓陵也建的十分雄伟华丽。但是汉武帝的尸体却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安稳的躺在他华丽的坟墓之中,而是被人翻出来暴晒,做出来这么残忍而且毫无道理的事情的人就是董卓,那么董卓为什么要暴晒汉武帝的尸体呢?

首先我先来介绍一下董卓吧,董卓从小就是一个喜欢练武、力气很大的人,而后趁着黄巾起义开始了他称王的征途,后来宫里边发生了政变,整个皇宫群龙无首,这个时候董卓就想着要夺取政权了。

其实这个时候董卓手里只有三千兵,而他为了营造出声势浩大的气场,就白天带着他的三千兵气势汹汹的进城,晚上再悄悄的撤出来,第二天再进城,就这样来来回回了好几天,董卓成功的用军事实力吓住的朝廷中的一众官员。

当时朝廷本来就没有主心骨,董卓渐渐的就掌握了大权,而后顺理成章的权倾朝野。不过董卓这个人,生性狠辣,烧杀抢掠啥坏事都做过,这也为后来他把汉武帝尸体翻出来暴晒埋下了伏笔。

再说汉武帝的墓。因为汉武帝自认为创建了不世之功,想要自己的墓也永存青史,所以在墓地建筑上下的功夫非常大。他命令工匠前前后后修自己的墓修了五十年,还放进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各种宝物,就这样……汉武帝的墓成了盗墓贼们的首选。

就在他刚刚下葬第四年,就可以在市面上买到从他的墓里边挖出来的经书了,而后又有农民起义,到了都城附近,盛名远扬的汉武帝墓自然又被光临了,几万人整整搬了一个月还没有搬完。

不过,汉代的后人们还是很尊敬汉武帝的,又对他的墓进行了修整,不过事情到这来还远远没有结束。

强盗头子一样的董卓终于出场了,他自然是不会放过汉武帝墓,让手下吕布去挖,不过他挖墓却不是因为金银财宝,而是一种神药。

董卓有个孙女叫董白,长得花容月貌很是漂亮,深得董卓喜爱,但是这个董白有个缺点,她是一个哑巴。所以董卓一直想要治好他孙女的病,而传闻中,汉武帝让很多人给他练过丹药,所以董卓就想着在汉武帝的墓里边能不能找到可以治疗哑巴的药。

不过可惜的是,搬空了金银珠宝也没有找到药,吕布正在沮丧,此时一个士兵拿着绢纸过来了,说自己找到了好东西,可能是董卓要的,只见绢纸上边写着十二个大字:“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吕布当时并不怎么知道这有何深意,就觉得可能是董卓让他找的东西,于是就把这个东西带了回去。

之后,东西被士兵带回宫,董卓刚开始也不知道啥意思,就去问手下的大臣,大臣们自然是战战兢兢不敢乱说话,董卓见状顿时拍案而起,这才有一个大臣颤颤巍巍的请求无罪以后说“这千里草,合起来是一个‘董’字,十日卜合起来,是一个‘卓’字,这句话是诅咒您不得生啊。”

董卓的暴躁性格哪容得别人这样说他,想要把那绢纸撕碎,却发现那绢纸十分坚韧不好撕碎,就更加生气了,骂了吕布一通以后还不解气,又令人把汉武帝的尸体翻出来暴晒,后来好多人劝其消气,董卓才把尸体草草放回去了事。

其实,关于董卓暴晒汉武帝尸体的事,应该是因为董卓的名声太坏,后世编排他而杜撰出来的故事而已,一个人再丧尽天良不至于做出如此违逆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董卓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黄巾起义后,汉献帝下诏让董卓进京辅佐朝政,想不到却是引狼入室。手握重兵的董卓很快控制了朝政,从此开启了他作死的一生。董卓大权在握后私欲日益膨胀,生活变得荒淫无度。最后竟将汉少帝废掉,拥立年幼的陈留王为帝。司徒王允见朝政腐败,便使用美人计除掉董卓。

他先将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然后又将貂蝉送给了董卓,如此一来二人矛盾就产生了。王允借此机会拉拢吕布,为刺杀董卓做好了准备。在董卓参加宴会的途中,又遇到前来行刺的李肃。慌乱中,董卓从马上摔了下来,这时随行的吕布拿戟向董卓刺去,直到这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便破口大骂,吕布不由分说,上前将他斩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董卓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董卓比曹操还可恶么?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东汉末年首位被天下诸侯讨伐的人就是董卓,为什么董卓和曹操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两人的下场却完全不同呢?可能董卓是比曹操更加邪恶的存在。董卓亲自立刘协为皇帝就是为了控制他,但是董卓为人太嚣张拨扈,根本不将道理,所以天下人根本看不惯董卓,站得再高没有能力迟早也会跌落下来,曹操估计也是吸收了董卓这个教训才能长期控制汉臣,以免被群起而攻之。

提起董卓大家联想到的都是暴躁、凶狠、残忍等词汇,可见,大家对董卓的印象都是特别不好的。相信很多人的这些影响都是来自于影视上的作品。而历史上真正的董卓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首先,说说他的外表。据《三国志》记载,董卓身体魁梧健壮,力气国人,据说当时他居住的地方和附近的人都不敢靠近他,会敬而远之。从《三国演义》上也可以看出董卓的体型真的是又高又壮,而且头也大,粗眉塌鼻,一看就工感觉特别的不好惹。说话声音粗,不给人拒绝和反抗的余地。因此人们畏惧他。

最后,他的军事才能是不可被忽略的,因为他在带军打仗中获得过多次的胜利,就算军队再怎么厉害,如果没有战略上的指导和带领是不可能打胜那么多次战的。

历史的胜者才会被很多人夸赞和歌颂的,失败者只会被后人唾沫。如何正确的去认识历史和历史人物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各种方面去看向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董卓到底有多坏?董卓是个怎样的人?

全文共 2927 字

+ 加入清单

汉末时期董卓这个人,不管是在史书中,还是演义小说中,能够用来形容他的词语非常多,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坏”。不管董卓做过些什么事情,在人们的眼中都是负面的,坏的透顶的那种,似乎全天下所有的坏事都让董卓做尽了。那么,董卓到底做过些什么样的坏事,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坏人呢?

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对于董卓,大家评论起来就是一个字:坏!两个字:很坏!三个字:非常坏!四个字:坏事做尽!那么董卓在历史上到底做了哪些坏事?惹得天怒人怨,最后死后都不放过,拿他的尸体点了天灯,演义里还说烧了七天七夜。

其实在以史为鉴墨上桑看来,董卓主要做了下面三个方面的坏事。

一、对汉朝皇室极坏

自有皇帝以来,赵高已经对秦二世皇帝胡亥很过分了,最后还逼的胡亥自杀,但是赵高比起董卓来,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看看董卓对皇室干了啥?

1、毒死少帝,立汉献帝

董卓在大将军何进的命令下,带领西凉兵入京,乘着洛阳大乱,一下子就掌握了朝政,14岁的少帝和9岁的刘协成为傀儡。董卓一来看不上汉少帝和何太后,二来觉得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自己和董太后都姓董,于是开始谋划废少帝,立刘协。在董卓的权势下,这事没几天就搞定了,少帝废为弘农王,刘协继位即汉献帝。

过了几天,董卓觉的诸侯都要求弘农王复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弘农王和何太后全给弄死了。

2、淫乱宫室

董卓一手掌控朝政,连皇帝废立都说了算,加上董卓也好色,皇帝年幼,整个皇宫的妃子、公主基本上都遭了董卓的毒手。

3、挖陵、烧庙、迁都

董卓干的最过分的事情就是为了迁都到关中,干脆挖了汉朝皇帝的陵墓寻宝,烧掉了洛阳皇宫、太庙断了汉室宗亲的念想。董卓看到其他诸侯都组团来刷自己这个大boss,虽然自己兵强马壮,但是架不住对方人多,于是决定干脆逼汉献帝迁都关中,到自己地盘上去。

为了迁都的费用,董卓派吕布带兵洗劫了汉朝皇陵、皇宫,把能弄到的财宝、兵器全部抢走,不能带走的一把火全给烧了,包括洛阳的皇宫、宗庙。

大家都说曹操是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其实董卓才是挖坟挖的最早、最狠的一个。到了长安,董卓自己任命自己为太师,出门都以皇帝的架势。还让皇帝叫自己为“尚父”。

以史为鉴墨上桑认为:废立皇帝、奸污公主、烧毁宗庙、挖掘陵墓……这种事情干一件出来皇室都会不死不休,结果董卓竟然全部都干了,刘氏宗亲一点办法都没有,可以说汉室的确气数已尽了。

二、对汉室大臣极坏

1、随意侮辱大臣

董卓侮辱大臣简直是最轻的惩罚了。甚至董卓刚进京平乱的时候,太尉崔烈作为大汉最高级的官员之一要求董卓退后,结果董卓破口大骂:“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崔烈悄悄的啥也不敢说。

董卓进京后,先逼少帝罢免原先的司空,把这一官帽给自己戴上。后面董卓想迁都,太尉黄琬、司徒杨彪仅仅提了一下反对,第二天就被罢官。迁都后,董卓俨然天子自居,但凡公卿大臣拜见董卓,都需要下车跪拜,而董卓不需要回礼;朝廷各要职部门(如尚书)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师府汇报工作。

2、各种手段恐吓大臣

董卓对于大臣威逼恐吓简直无所不用其极。董卓在洛阳的时候要开会讨论废立皇帝,袁绍不同意,董卓就骂道:“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当时声望很高,手里也有点兵权,于是对着董卓互喷:“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董卓当时还有所顾虑,没想到袁绍回家后就撒丫子跑出洛阳了。

董卓迁都到长安后,诱降了一批造反的士兵,再一次群臣大宴会上董卓把诱降的人拉出来砍脚砍手,凿眼割舌,有的还把活人放到锅里煮……参加宴会的群臣被吓得瑟瑟发抖,勺子、筷子掉了都不知道,只有董卓饮食自若。

3、随意杀死大臣

董卓刚开始专权的时候,想要杀鸡儆猴立威,刚好有一个御史来给董卓汇报没有摘下佩剑,于是董卓以这个为由头,直接把御史打死示众。董卓养了一个胡人,非常讨董卓喜欢,这个胡人于是就借着董卓威名胡作非为。有一个司隶校尉赵谦斌公执法,把这个胡人给杀了。董卓知道后大骂:我养的狗别人都不可以骂,别说是我董卓的人了。于是就把这个赵谦处死。

到了长安之后,因为袁绍起兵反董,还当了盟主,于是董卓把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灭族。董卓甚至连死人也不放过,当初洛阳大乱的时候,大将军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在乱兵之中被董卓弟弟杀了,董卓后来又派人把何苗从坟里挖出来,肢解尸体抛到路边。然后把何苗老娘也杀了,弃于路边。

4、挖百官祖坟

董卓迁都的时候,不仅仅挖了皇陵,朝廷百官的祖坟也没有放过,董卓更是在洛阳纵兵抢劫富户,抢劫财务女子,啥恶劣的事情基本上都干了。

以史为鉴墨上桑认为:侮辱恐吓、打击报复对于大多数权臣来说都不算啥,可是董卓随意杀害大臣、在酒宴上砍手砍脚、挖人祖坟、派兵劫掠这样的残暴行径可以说坏事做尽,历史上真的少有。难怪历代文人没有一个说董卓好话的。

三、对百姓极坏

1、杀良冒功。

有一年二月,颍川郡阳城县的乡村搞社日聚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聚在一起。结果董卓派兵过来,直接把男的全杀光,女的全部抢走。拉着老百姓的牛车把人头放在两边,女人财物绑在车上。部队回洛阳号称歼灭黄巾贼获得大胜,然后把人头在洛阳烧了示众,女人财物全部分给士兵。

2、残酷对待俘虏

董卓作战的时候抓到了几个山东诸侯的士兵,董卓于是找了好几匹布,抹上猪油,缠到俘虏身上,然后从脚下点火,活活烧死了俘虏。

3、经济掠夺

董卓在经济上除了直接抢劫搜刮,更是通过铸造劣质钱币来搜刮老百姓的财富。董卓毁掉流行的五铢钱,搜集市面上的铜器来铸造钱币,结果铸造的小钱偷工减料到了极致,小钱里面没有铜、没有金属纹路,甚至有的连轮廓都没有一捏就碎。于是导致民间物价飞涨,民间卖一斛粮食需要数十万小钱,导致整个经济体系崩溃,民间开始以物易物,老百姓活的更难了。

4、劳役、冤案频发

董卓迁都时连皇帝官员都不管,别说是普通百姓了,西凉士兵抢劫杀人,奸淫掳掠甚至司空见惯。被逼着迁都的老百姓一路上饿死累死就更多了。到了西安,更是不得休息,百姓还要给董卓出劳役,给董卓修建不次于长安的郿坞。

董卓立法严苛,少有不对就有严刑峻法,有一次董卓突发奇想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的方式惩办,结果执行者看谁不顺眼就直接按上罪名带走杀掉,引发大量的冤案,被冤死的有成千上万人。

以史为鉴墨上桑认为:按照史书上所描述,大家想一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如何在董卓统治时期才可以生存?可以说99%可能都是死路一条,可见董卓之残暴。可以说董卓的所作所为,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百姓都恨透了他。唯一可能感谢董卓的,恐怕只有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的西凉士兵吧。

等到董卓被吕布所杀,郿坞里上至九十岁的董卓母亲,下至董卓的儿孙,全部被报仇雪恨的人所杀,董氏家族人的尸体被堆积在郿坞,最后一把火全部烧掉。

董卓的尸体被扔在大街上示众,因为董卓太肥,尸体的油、血等留下来附近的草皮都染红了。看守董卓尸体的士兵无聊,就从董卓肚脐引出来一个灯芯点着,足足烧了好几天。

再后来,在贾诩的主意下,西凉士兵以替董卓报仇的名义反叛,杀了王允,打跑了吕布,就把董卓尸体附近的灰收集起来埋在了郿坞。也算帮董卓实现之前吹下的牛皮说:事成则雄踞天下,事败则退守郿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讨伐董卓的大军各怀鬼胎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讨伐董卓大军各怀鬼胎

当时讨伐董卓的联盟军明明已经是在孙坚攻入洛阳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了,但是最后联盟军却又是散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当时的联盟军的建议是曹操提出来的,曹操这个人,因为手下谋士很多,所以他的点子也很多,当时曹操确实想要讨伐董卓,并且取而代之,但是奈何自己的实力不够,当时的曹操实力还很弱,所以曹操便提出了结盟共同讨伐董卓,也得到了诸路大军的认可。

当时联盟军的领袖只有袁绍适合,因为当时袁绍的势力最大,手下的大将也最多,并且袁绍也在朝廷中占据官位,所以自然是由袁绍占据了领袖的位置。当时讨伐开始,袁绍便是派出大将孙坚,孙坚也没有让众人失望,一路过关斩将,便是杀入了当时董卓的都城洛阳,但是那时候联盟军就要起分歧了,因为被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兴复汉室,但是又都想要称帝,所以就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杀董卓的凶手是谁?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吕布

据《三国志》记载,董卓是被吕布杀死的,原文: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吕布一戟,李肃一刀,一戟刺中咽喉,一刀割下脑袋。吕布,李肃二人合力将董卓杀死。

据《三国志》记载,董卓是被吕布杀死的,原文: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吕布一戟,李肃一刀,一戟刺中咽喉,一刀割下脑袋。吕布,李肃二人合力将董卓杀死。在历史上,董卓是在初平三年即192年的时候,因为司徒王允所设下的反间计,成功被自己的亲信吕布所杀。《三国演义》中董卓是被他的义子吕布杀死的,书中只是对这一事件进行美化,虚构了貂蝉这一个色,好让吕布中王允的美人计。

故事背景

吕布原是董卓手下的一名爱将,但是董卓生性粗暴,据说是有一次吕布跟董卓的侍啤偷情,董卓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吕布大发雷霆,并且把手戟扔向吕布,好在吕布有一身好身手,眼疾手快躲过了手戟,才得以幸免。吕布当时虽然立即向他谢罪道歉,但却怀恨在心。新皇帝登基后,董卓命人迁都长安,走的时候还把洛阳烧了,弄得天怒人怨,朝野一片混乱。结果朝野内外都有了反对董卓的行动,在外以袁绍为首起兵讨伐,朝内以王允为首策划暗杀。

吕布是暗杀最大的障碍,吕布对董卓的不满,让王允大喜过望。王允毅然邀请吕布参加他们的行动,担任杀手.吕布却犹豫:我与董公的关系就像父子,奈何!王允说:将军本自姓吕,与董卓并无骨肉之亲。一切准备就绪,正好逢上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集会于未央殿,恭贺天子龙体康复。吕布借此机会,事先安排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亲兵,换上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袭。董卓大骇,慌忙向吕布呼救。吕布正襟危坐,大声道:“我们是奏诏讨杀乱臣贼子,你死有余辜!”绝望中的董卓虽然奋力反抗,但已无济于事,当场被杀,并诛连三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点天灯什么意思?除了董卓还有谁被点天灯了?

全文共 1741 字

+ 加入清单

点天灯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我们知道古代有很多种的酷刑,而且酷刑的存在就是为了折磨一个活人,令他生不如死,点天灯就是一种听起来极其残忍的办法。历史上有董卓被点了天灯,但是却没有受到太大的痛苦,因为他是在死了之后被点天灯的。那么历史上除了董卓,还有谁受到过这样的刑罚吗?为什么?

《三国演义》中的权谋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历时一百多年,谋臣武将等精英层出不穷,这些人之中并无好坏之分,只是时势造就,各为其主罢了。但大家印象中的董卓似乎是个明显的反派人物,他本是汉桓帝的臣子,担当重任,先后做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时逢天下大乱,群雄辈出,都想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董卓趁势占领了国都,但他很明智没有做皇帝,废掉汉桓帝,又挟持了汉献帝,自己独掌大权。

但董卓本人生性凶残,做大臣时就已经得罪了许多人,等到他掌权后,更加为非作歹,他挟持天子的行为给了许多割据势力借口去发兵讨伐,匡扶正道,诛杀佞臣。可董卓能够做到一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证明他并不简单,势力庞大,能力突出,此外还有武艺高强,勇猛无比的吕布辅佐他,以父子相称,所以想要推翻董卓的势力,实在是难上加难。

为了稳固东汉政权,司徒王允意识到除去董卓,势在必行,但被严密保护的董卓实在很难暗杀,思来想去,他决定用美人计,美人貂蝉果然实现了计划,挑拨他们父子俩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反目,让董卓失去最大助力。

这样一个大奸臣,失势后自然落得身亡下场,但他生前实在是惹得天怒人怨,最大的功臣司徒王允认为不能让董卓这样简单死去,即使他已经死了,也仍然还要对尸体施以酷刑,“点天灯”,使得尸体也无法保全。点天灯”的具体实施是在尸体的肚子上用尖刀挖一个孔洞,然后再往里面插一根灯芯,将尸体中的脂肪当作灯油,像点蜡烛一般,燃尽尸体,所以这种刑罚也叫“倒点人油蜡”,而董卓生前吃喝用度皆是顶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胖子,所以在点燃身体的时候,他全身的油脂肉膏支撑灯芯着了好几天。

幸亏董卓是死后被“点天灯“,若是他还活着的时候受此刑法,恐怕早就叫喊着要求死了,真正的”点天灯“确实是在活人身上使用的,目的就是让人生不如死,不过这是针对穷凶极恶的犯人,他们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普通刑罚无法平息众怒,但此种刑罚实在是太过残忍,或许在行刑过程中就会为受罪人感到不忍,所以几千年来,其实被”点天灯“的人并不多。

据说这种刑罚一般在白天开始,犯人的衣服通常会被脱掉,然后在身上涂上一些易燃的油脂、硫磺等物品,再用易燃的亚麻布包起来,放进油缸里浸泡,只有头露在外面。天黑以后,人群会聚集起来观看施刑过程,蘸满油的犯人会被捞出来,把他挂在一个高高的木桩上。在这个过程中,囚犯还活着,在折磨者鞭打和侮辱囚犯之后,再用火点燃了它,然后人群看着被折磨的人尖叫着,直到将身体燃尽,成为灰烬。

“点天灯”酷刑在王皓沅的《清宫十三朝》中曾有过描写,“什么叫做点天灯?系用布帛将人束住,渍油使透,倒绑杆上,烧将起来......”这短短数字,就可以看出施刑的残忍,这样的刑法,男人都无法忍受,更何况是女人,在太平天国的时候,就有一个女子被“点天灯”,年仅十九岁,她的名字是朱九妹。当时,傅善祥逃亡后,东王府没有合适的人选执掌文书。然而,来自湖北的朱九美貌无双,杨秀清想要得到她,但多次邀请都失败了,所以就想着要强买强卖了,一个弱女子如何能对抗得了有权人。无论什么时候,大多数普通人都不敢面对有权势的人,面对这种情况,百姓们虽然都在愤愤不平,但没有人敢帮她。

有一位女百长让朱九妹藏在了家中,可仍然还是被杨秀清抓住了,朱九妹本想着一死了之,但是又害怕对她有恩的百长会被牵连,所以她还是跟着杨秀清走了,但始终没有屈服,一开始杨秀清还能接受,但时间长了,他也没有了耐心,要顺应天意处死女百长,这样的后果直接是导致朱九妹逃走了。

她还想为女百长报仇,要用砒霜毒死杨秀清,可杨秀清权势很大,很快就知道了她的计划,即便朱九妹貌若天仙,杨秀清也决定下令处死她,而且还是用着“点天灯”这样残忍的刑罚,可想而知场面会有多么恐怖。

到了近现代,很少有人会用这种刑罚处置人了,可并非被杜绝,在川湘一带,就有土匪用“点天灯”报复仇人,而且不同的是,孔洞是打在头颅上点燃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相信“点天灯”是会被彻底摒弃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