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歙县金坑村(热门16篇)

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如果想去歙县玩一天的朋友,不妨先来看看以下歙县一日游攻略。

浏览

733

文章

16

篇1:歙县博物馆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博物馆,系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安徽省歙县新安碑园内。1958年2月筹建,1961年并入县文化馆,1978年4月恢复建制,现有工作人员11人,设保管研究部、陈列部、保卫部和馆办公室。歙县博物馆该馆新设立的汪氏书画展厅和金属器展厅,从2008年5月18日开始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该馆的新看点。

现藏各种文物标本3万件,以瓷器、书画、砚台为特色。其中:字画2564件,陶瓷器722件,古籍、善本书19175册,文献档案432件,玉石器、碑帖、砚台、印章、铜器等其他各类藏品7547件。馆藏瓷器以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而享誉全国;书画藏品有新安画派垢道人的册页、黄宾虹的山水画、明林良中堂、查士标行书堂、陈嘉言梅花白头轴等精品;砚台有唐风形歙砚、汪廷讷铭文歙砚等精品。徽派砖木雕也较位突出。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经国家和省文物部门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74件,国家二级文物193件,国家三级文物1424件,尚有部分未经鉴定。

基本陈列

《新安碑园石刻陈列》分《余清斋》和《清鉴堂》两套法帖。《余清斋》分正篇和续篇,包括十七帖、迟汝帖、兰亭序、乐毅论、黄庭经、伯远帖、中秋帖、积时帖、千字文、鸭头丸帖、明远帖等;《清鉴堂》包括澄清堂主帖上下卷等。《徽州三雕展》主要陈列明清以来的砖木石雕及古建构件。

《历代文物展》主要陈列馆藏书画、陶瓷、青铜、砚台等。

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歙县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河西路新安碑园

交通线路:乘2路公交车至多景园站右行经太平桥即到

开放时间:淡季8:30~17:00旺季7:30~18:00

闭馆日:星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歙县豆腐脑髓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豆腐脑髓是安徽歙县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在明朝就以鲜嫩可口,汤乳白味美,价格低廉,闻名遐迩。

制法:(1)取锅1只盛满七八成冷水,放入约500克五花肉1块,1小袋虾米(约50克),烧至肉熟,油汁和虾汁溢出溶入水中时,再加少量优质绿豆粉丝、无色酱油、精盐、茴香,改用文火炖,待粉丝成熟后,即成粉丝肉汁汤备用。(2)选用嫩豆腐,用纱布包围挤去水分后解开,再舀1匙倒入盛有精白面粉的碗内(粉要扒凹,轻轻拍实),同时加入少量细肉末(前一天放在粉丝汤中煮得透烂的五花肉)。然后端碗轻轻旋转摇动,外部裹匀面粉,将其滚成乒乓球形,顺手将碗靠锅边一斜,让丸子滚入汤锅,煮熟浮起即成。(不能用手掌搓捏或用手指摄拿,以免变形,破坏疏松结构,阻碍汁味均匀渗入而降低质量)。

特点:软嫩可口,汤汁鲜美,风味独特,易消化吸收,因豆腐丸子很嫩,故命名为豆腐脑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歙县徽州古城城墙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徽州古城城墙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徽州古城城墙位于歙县徽城镇,时代为隋—清。

歙县徽州古城城墙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徽城镇:徽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治所在地,始置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 是徽文化最具代表地之一。在斗山街、渔梁坝,可寻觅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三四百年的历史遗存;在许国石坊、古民居,可寻踪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 “文物之海”、“文化之邦”、“东南邹鲁”之底蕴,以及钟灵毓秀的古徽州大地孕育的许国、陶行知等一代宗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歙县金桔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金桔:歙县新安江两岸由于得天独厚的温润气候、给柑桔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柑桔不仅是观赏树种,而且是老幼爱食的果品。歙县柑桔有一个优良品种,呈金黄或金红色,故取名“金桔”,它的香气足,素有“一树金桔十里香”之称,所以人们“未进桔园嘴先馋”。金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其一,它色、香、味皆优,国内外大多数人都喜欢吃、价格适中;其二:金桔皮厚,富有弹性,是桔肉的理想保护层,使长途运输也不易损坏,而且越藏越甜,营养成分基本不变;其三:栽培区域限于南部温暖的地方、竞争者少;其四:金桔成熟在‘霜降’以后金黄可人,给人一种喜庆的气氛,春节期间,以金桔作礼品馈赠亲友,川示吉祥如意,是歙县的传统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歙县古城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上下五千年的泱泱中华文明,孕育出数也数不清的文化瑰宝,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那一座座历史悠久而底蕴丰厚的古城,就是数千年光辉岁月留给炎黄子孙的珍贵遗产。那么就让城市文化为你介绍,徽州六县之一的歙县古城。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下属的歙县是有名的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地古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还是老少皆知的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并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自秦建置以来,歙县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千年以来就是府县同城,直至近代才告终结。歙县古城由府城、县城两部分壁联而成,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府城始建于隋朝末年(公元617年前后),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扩建成后来的规模。南宋末方腊起义和元末农民战争后,都经过大修。现存城墙约1500米。东、南两谯楼、应公井、蛤蟆井、打箍井等为宋以前古迹。

大北街、斗山街、中山巷等街巷则基本保持着明、清风貌。县城在府城东侧,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犯境之后。城墙沿山脊构筑,现存残迹,惟新安门、问政门较完好。

歙县古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山水秀丽,风光旖旎的歙县古城,现有地面文物61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就其数量来讲,约占安徽省的五分之一,素有“文物之海”的美誉。

当地古迹之中,有古书院、文庙等。府城和县城内现存明清牌坊16座,散落乡间的就更多,诸如许村、棠樾、定潭、昌溪、北岸、上丰、呈村、深渡等地都存有明清牌坊数十座,歙县也就有了“牌坊之乡”之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歙县方氏宗祠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方氏宗祠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方氏宗祠(敦本堂、爱敬堂)位于歙县杞梓里镇,时代为明清。

歙县方氏宗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杞梓里镇:杞梓里镇位于歙县旱南,徽杭高速公路横贯其间,东连清凉峰,南滨千岛湖,北接大障山,交通便捷,是歙南主要经贸集散地之一,著名理财家、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的故里。镇域面积158平方公里,辖32个村,9912户,3.3万人。这里山青水秀,物华天宝,民风纯朴。盛产山核桃、菊花、茶叶、金丝琥珀蜜枣等土特产, 拥有万亩山核桃基地、万亩贡菊花基地、万亩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歙县资政第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资政第为歙县文物保护单位。

资政第位于北岸镇瞻淇村,时代为清代。

资政第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瞻淇村:瞻淇村挹清溪于东南,揽山秀于西北,距北岸镇镇政府4公里,古徽州府歙县县城10公里,徽杭高速公路歙县进出口设在瞻淇,杭徽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瞻淇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其古村落选址和建造,依据“枕山、环水、面屏”的形象风水原理,和徽州大部分村落的外部空间呈现出同构的模式。西北方向的李玉玲是其祖山,从此分出两支山脉。向左为来龙山、和尚坦;身右为毛坞峰、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歙县金丝琥珀蜜枣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金丝琥珀蜜枣”是我国蜜枣中的珍品,产在歙县杞梓里、三阳、 英坑一带。 从1957年起,畅销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丝琥珀蜜枣”是鲜枣经加工而成的一种蜜枣饯。这种蜜枣色泽金黄如琥珀,切割的缕纹如金丝,光艳透明,肉厚核小,保留天然枣香。

这种蜜枣含糖分充足,含糖量达70%左右,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每枚枣内含400-600毫克,比同等重量的梨子高出140多倍,维生素D含量也是果中之冠,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滋补品。

歙县生产“金丝琥珀蜜枣”的青枣,都选色白、无虫蛀、无红头的优质枣,加工要经精选、发切、收切、锅煮、生焙、挤捏、老焙、分拣等八道工序。其中尤以刀切技术为最难,所有的枣子要切上40刀至100刀,而且刀刀均匀,不浅不深,使枣子即容易煮熟,饱吸糖分,又久藏不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歙县西园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西园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西园位于歙县郑村镇,时代为明清。

西园位于黄山脚下,徽州古城歙县,练江西岸,26栋已建成的房屋,各具体例,古色古香,完美重现了明代建筑肥粱瘦柱,简约舒展,清朝及民国建筑内涵丰富、雕饰细腻的特征风貌。无不尽显徽商大家族宅第礼仪、教化、进取、休闲等诸多功能。

歙县作为古徽州府的所在地,在这里重建徽派大宅院,再现徽商的辉煌在情在理。作为西园摹本的徽派老宅,其主人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为了躲避战祸,更名改姓南迁到古徽州落户。徐普来之所以选定这座大宅为西园摹本,主要是看重中它的建筑中不同寻常的雍容气度,可谓精品中的精品。经过对房屋构件的编号、分拆,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组搭建,一座承载了徽州宗族文化、徽商文化、徽派建筑文化和徽州社会文明的大宅院在歙县练江西岸一点点成形。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在施工期间,在工地地下挖出了一块古石刻门匾,上 书--“西园”,这恰巧与宅院的地理位置相吻合,“西园”由此而生。

歙县西园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村镇:郑村镇位于县城西郊,距县政府所在地五公里,与徽州区相毗邻,距黄山机场30公里,皖赣铁路、芜屯公路穿境而过,又是国家著名旅游景点棠樾牌坊群的必经之地。全镇地势平坦,村内、村间水泥、柏油路相连接,总面积4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189人,现有耕地面积16990亩,其中水田面积14970亩,茶园209亩,桑园272亩,经果林972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歙县紫阳书院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紫阳书院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紫阳书院位于歙县徽城镇,时代为南宋。

紫阳书院是由郡守韩补始建于南宋1246年,为全国著名书院之一的紫阳书院,宣扬朱熹理学思想为主旨。如今,在此书院基础上建立了歙县中学,古代书院的书香飘流至今。

紫阳书院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徽城镇:徽城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治所在地,始置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 是徽文化最具代表地之一。在斗山街、渔梁坝,可寻觅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三四百年的历史遗存;在许国石坊、古民居,可寻踪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 “文物之海”、“文化之邦”、“东南邹鲁”之底蕴,以及钟灵毓秀的古徽州大地孕育的许国、陶行知等一代宗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歙县珠兰花茶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歙(shè)县珠兰花茶,产于安徽省歙县,有珠兰黄芽峰、珠兰大方、珠兰烘青等品种。

窨制工艺分两个阶段:一为制茶坯,二为窨花,又称“熏花”。花茶的档次以制坯原料品质高低而异,用毛峰、大方毛茶制坯窨制的花茶属高档名茶;用烘青原料窨制的为大宗花茶。制作茶坯是将毛峰、大方、烘青等毛茶原料,分级分批通过筛分制坯工艺,按标准样精制成各种级青茶坯,称精制素茶。窨花工艺,是将精制素茶窨以新鲜珠兰鲜花,使原料茶吸收花香,经一次或多次窨花之后,便制成珠兰花茶。

歙县珠兰花茶珠兰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所以其窨制的烘青珠兰花茶清香幽雅,鲜纯爽口,外形条匀齐,色泽深绿光润,冲后整朵成串,汤色黄绿清明,叶底芽叶肥壮柔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歙县狮子桥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狮子桥为歙县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狮子桥位于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时代为明、清。

歙县狮子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渔梁社区: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城南约1公里处,2010年11月根据上级村级区域规模调整部署,由原渔梁街和渔梁村合并而成,属村、居民混居型社区。它东至人民路,南至鲍川村,管辖面积0.25平方公里,村落沿练江北侧向东、西两端呈带状分布。千余米的渔梁街穿村而过,并在村落中形成约400米长的商业街市,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辖区内有被称为“江南都江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歙县银鱼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特产—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长,俗称“面丈鱼”、“面条鱼”。

特产文化:称脍残鱼,又名白小。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白小》诗说:“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人肆银花乱,倾箱雪片虚。生成犹舍卵,尽其义何如。”这诗写得很概括,很形象。这种鱼小而剔透,洁白晶莹,纤柔圆嫩,浑体透明。

特产功效:银鱼属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对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医上认为其味甘性平,善补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歙县花茶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花茶:花茶是一种再加工的特种茶。毛茶经过精制成茶坯后,分别用珠兰、茉莉、白兰等各种鲜花,通过窨制工艺技术处理,制成各种品类的花茶。歙县花茶历史悠久,种茶有上千年的历史,花也有上百年的经验。

歙县花茶的茶叶原料是条索紧细,色泽鲜亮,香气纯正,滋味甜爽的烘青。据花茶行家品评:歙县的珠兰花茶,具有独特的清幽纯正的香味,既不同于武汉珠兰花茶的浮香清淡,又有别于福建珠兰花茶浓郁烈香。在1979年全国花茶质量评比中,珠兰黄山芽茶获第一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歙县徽墨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徽墨系中国传统工艺品"文房四宝"之一,早在宋初,徽墨就行销日本,东南亚等

地.歙县胡开文墨庄所产徽墨具有质坚如玉,色泽墨润,香味浓郁,舔笔不胶,入纸不

晕,书画自如等特点,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其种类繁多,高档书画墨有

特制古法漆烟,顶烟,松烟,净烟,学生用墨有减胶,加香等,礼品墨有各种明清版仿

古墨和集锦墨.该庄设计生产的五彩墨,福禄寿喜墨,十二生肖墨等拳头产品,是旅游

工艺品市场的走俏商品,远销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菲律宾,西德等国.1985年该庄

"寿"字墨荣获华东地区旅游工艺品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歙县一日游攻略_歙县旅游攻略

全文共 2329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如果想去歙县玩一天的朋友,不妨先来看看以下歙县一日游攻略。

歙县特产介绍

歙县物产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徽墨,以及被列为国家珍贵礼品的茶叶。歙县有“墨都”的雅称。此外,歙县民间艺术的瑰宝“砖”、“石”、“木”、“竹”四雕亦很有特色,还有徽派盆景、版画、漆刻,以及新兴的徽州竹编、玉竹家具等,也都独具特色。还有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丝琥珀蜜枣、徽州雪梨、问政山笋、金竹贡菊、窨茶三花等,也很有名。

歙县旅游相关

歙县特色美食介绍

歙县的饮食都属于徽菜系。另外,歙县作为古徽州府衙所在地,其“徽府菜”已得到了传承和创新,满足现代人需求。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发祥于南宋,起源于歙县,以烹制山珍野味而显其特色。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润肠胃和肌肤;重色,以增强审美效果,达到“色、香、味”统一的效果。

1.徽州臭鳜鱼

臭鳜鱼是一道徽州名菜,别有风味。它统称“桶鲜鱼”,又俗称“腌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2.徽州石鸡

在徽州各县的深山峡谷之中,栖息着一种堪与古巴牛蛙媲美的蛙类一石鸡。石鸡,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足以胜过鸡肉。如果在烹饪时,保留石鸡皮,风味更佳,营养更高。许多宾客在品尝之余,无不交口称赞。徽州的风味名肴“清蒸石鸡”,清汤见底,盖碗清蒸,原味不失,香气浓郁,味鲜肉嫩,更使食者赞不绝口。烹调时,先将石鸡从颈部开一小口,剥出外皮,开膛去内脏、头和脚尖,洗净,把每只石鸡切成四块。火腿切成片,香菇切成两片。然后取汤碗一只,将石鸡在碗中拼成原形,加入精盐、火腿、蒜瓣、冰糖、甜米酒、姜片、熟猪油和鸡汤,用大盘盖在汤碗上,上笼蒸三十分钟左右即可。

3.石头馃

徽州风味小吃名品。徽州传统面食,早在清代即负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

4.徽州圆子

是正宗徽菜品种之一。起源于歙县,别称“细沙炸肉”,约在200年前就己流传各地。这道菜是将熟肥膘、桔饼、蜜枣、青梅等细丁拌入白糖和桂花,做成小圆馅心。然后用鸡蛋、肥膘泥、湿淀粉、炒米花拌匀,用水酒湿揿饼包成圆子,形如乒乓球大小,经油炸熟后浇上用白糖、青红丝熬成的卤汁而成。其成品颗粒匀称,色泽金黄闪光,吃起来外层松酥、馅心香甜味美,是一道深受欢迎的大众菜。

5.花菇石鸡

这道菜采用黄山特产山珍花菇与石鸡同蒸。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并有降血压、减少胆固醇及抗癌作用。此菜堪称山珍之巧配,甚为名贵。

6.魔芋豆腐

魔芋豆腐是徽州特产副食品,以魔芋为原料制成。

魔芋又名鬼芋、鬼头、花连杆、蛇子头、天南星、蛇六谷,徽州各县山区均有出产。魔芋具有医治疟疾、闭经、疔疮丹毒、烫伤和降血压、降脂、开胃、防癌等功效。“魔芋豆腐”为新型保健食品,既可单独烹食,亦可佐其它菜肴共食,其味清爽。

歙县主要旅游景点

1.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明万历十二年( 1584)建,坊石质为砾凝灰岩(茶园青石,又称黟县青),八柱,口字形平面,南北长11.56米。南、北二面依二柱三楼式,东、西二面依四柱三楼冲天柱式,结构稳固,造型丰满。石坊施以仿木构建筑彩绘的雕饰,图案典雅,刀法娴熟。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楼冲天式石坊形制,垂明清数百年,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全国独一无二。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或徽州府衙站。

2.徽州府衙

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府治。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至今仍保存着二堂。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建。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或徽州府衙站。

3.渔梁坝

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渔梁坝坝长143米,底宽27米,

顶宽6米,高约5米,坝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有专家认为,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称作“江南都江堰”。

2005年,渔梁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渔梁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可乘1路公交车至渔梁景区站或乘坐1或2路车至渔梁景区西入口(香格里拉小区)站。

歙县一日游攻略介绍

D1黄山:新安江山水画廊 >北岸古村落

上午游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赏两岸民居与山水交映景色,还可以听地方戏,看渔鹰捕鱼,观天下第一轿,围千年古樟。下午赴北岸古村落,游风雨廊桥、吴氏宗祠。

餐饮:石头馃,徽州臭鳜鱼,徽州圆子

早上可以在歙县品尝石头馃等各式美味早点,中午在新安江上尝农家饭或用船餐,晚上则回到歙县,品尝地道的徽菜。

住宿:

由于傍晚会回到歙县,推荐住在歙县,古城内的住宿大多较有特色,县城内的住宿选择更多,价格更实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