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德公宗祠(推荐20篇)

浏览

278

文章

644

杏坛苏氏大宗祠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杏坛苏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氏大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大街。为明代建筑(约1500年),清代有重修。坐北向南,进深三进,总面阔15.25米,总进深29.38米。硬山顶,青砖木结构,红砂岩石地脚。

第一进面阔五间。前后包台共4个。前两包台有八角石柱6条,龙凤抱鼓石一对。后包台坤甸木柱4条,两边石台阶。明间设上、下两门。檐柱为八棱型石柱、六棱型石柱,覆盆式柱础,石质为鸭屎石,檐柱顶木架结构,用一斗两升承托前檩。

第二进为抬梁式木构架结构,圆型木柱,覆盆柱础。石质为鸭屎石。上盖用驼峰、斗拱承托五架梁,驼峰足饰云水纹,上刻缠枝花,用一升两斗承托。

后座为抬梁式蜀柱五架梁,圆型木柱。下为覆盆石柱础,石质为鸭屎石。

祠堂是反映明代顺德祠堂建筑特色的重要实物。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苏氏大宗祠被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杏坛镇:地理位置:镇位于顺德西南部,距顺德区0所在地大良镇13公里,距广州市约50公里,香港80海里,澳门108公里。全镇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下24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2004年常住人口约12.4万,流动人口约3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镇内绝大部分是江河冲积平原,河网交错,土地肥沃,是珠江三角洲知名水乡。经济发展:开放以来,杏坛镇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红军长征过摩尼何氏宗祠驻营地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长征摩尼何氏宗祠营地为叙永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长征过摩尼何氏宗祠驻营地位于摩尼镇,年代为1935,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9年12月18日,叙永县人民政府公布红军长征过摩尼何氏宗祠驻营地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摩尼镇: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金泥乡,1958年改公社,属古蔺县管辖,1983年划入叙永县管辖。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61公里。面积135.9平方公里,人口3万。321国道、川云路东线过境。辖摩尼、宝龙、东柴、金榜、银榜、田义、水菁、枧槽、炉坪、旗保、燕子、李红、红山、李田、双堡、联合、李园、联盟、半边山、永安、新塘、簸箩、洞河、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北山吴氏宗祠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北山吴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吴氏宗祠位于青田县北山镇,年代为清。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镇: 北山镇建于1985年,青田县十大建制镇之一。地处距县城四十公里的西南山区,毗邻景宁畲族自治县和文成县,是省道景青线上一大重镇,属滩坑库区移民动迁地之一。全镇土地总面积186.8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行政村,其中有箬坑少数民族村(畲族)1个,移民前辖区总人口3.5万,原镇政府所在地白岩-北山村(人口9000多),解放初期为我县四大区的北山区区公所所在地,辖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洲黄氏大宗祠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长洲黄氏宗祠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黄氏大宗祠位于中山市西区长洲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代均有重修。

该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布局,中、后座置有左右厢房,其规模布局颇大,面积1600平方米。抬梁式木构架,前檐园盘形坐斗,上置如意斗拱,雕龙托脚。硬山顶,用蚝壳作外墙,龙船脊灰雕,槅扇装修部份的木雕精堪,灰塑、砖雕艺术品均保存完好。

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长洲黄氏大宗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区街道:西区位于中山市城区西部,是中心城区的西大门,面积25.21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万多人。广珠轻轨、105国道、广珠公路、江中公路、新岐江公路、北外环、博爱路、富华道、中山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太澳高速、小榄快线等道路纵横穿越,是中山重要的交通枢纽。 西区自1984年建区、1999年与原沙朗镇合并以来,在历届党委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塘边姜氏宗祠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新塘边姜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塘边姜氏宗祠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新塘边镇。

新塘边镇原有三座姜氏祠堂,分别称为“上祠”、“中祠”和“下祠”,现存姜氏宗祠为中祠,新塘边姜氏宗祠作为研究江山市清代中晚期宗祠建筑和民间习俗变迁的珍贵实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已于2011年1月7日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

新塘边镇:新塘边镇位于江山市西南面,距市区26公里,淤(头)八(江西省玉山县八都)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区域面积47.8平方公里,有28个行政村,164个自然村,235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有9051户,31635个人口,耕地面积16152.5亩;国内生产总值19160万元,工业产值40040万元。特色产业:工业有消防器材、肉食品等,农业有上平天荸荠等。境内规划建设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白泥谭氏宗祠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白泥谭氏宗祠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谭氏宗祠

位于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76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自前至后逐步抬高,有门厅、前厅、后厅、祖堂及配房、厢房。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梁柱、枋、门、窗施多种图案木雕构件。该宗祠是鄂东南富水沿线现存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公共建筑。(第五批)1930年3月,通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召开一、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政府主席,通过了土地法令,成立了县、区、乡三级政府。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陈氏宗祠含惜字炉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陈氏宗祠(含惜字炉)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含惜字炉)位于苏仙区坳上镇新丰村,时代为清。

2012年,陈氏宗祠(含惜字炉)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20米处。

坳上镇:坳上镇位于苏仙区南部,距郴州市中心城区19公里,居城乡结合部,部分地域已被列入市中心城区108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东邻五盖山和白露塘镇,南靠良田镇,西接增福街道,北交北湖区郴江街道。区域面积103.8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辖10个行政村、2个社区,179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400米,其中山林面积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1.42%;耕地面积1324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洞口宗祠建筑群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洞口宗祠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口宗祠建筑群

(含兰陵会馆、钟元帅庙、谭氏宗祠、潘荣公祠、曾八支祠、尹定公祠、黄氏宗祠、廖氏宗祠)

有“天下宗祠”美称的湖南洞口县,境内保存着百十座古宗祠建筑群,结构完整,美轮美奂。一座座宗祠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随着19座宗祠陆续列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宗祠之美才逐渐为世人所发现。

洞口宗祠的选址无不刻意讲究风水,均为依山傍水而建。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应数萧氏宗祠,它位于县城城区西南平溪江中的伏龙洲上。洲头古木参天,祠堂华彩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流水中,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辉映成趣。

洞口宗祠分别采用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等各种形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江潭王氏宗祠的木雕装饰,既有雕梁画栋的大气磅礴之作,也有玲珑剔透的微雕小品,尤以祖先堂内神主牌位门楼的“双龙抢宝”、“百鸟朝凤”、“八仙过海”、“狮象麒麟”等木雕造像为最佳,是湖南民间木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顶级精品。

这些宗祠群还以实物的形式记录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辉煌历史,弥足珍贵。1935年12月,红二军团主力途经洞口,司令部和主力宿营地就设在伏龙洲萧氏宗祠。如今,在祠堂西面围墙上清晰可见“开展抗日反蒋的群众运动,红军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跟着贺龙闹革命,打倒土豪和劣绅”两幅红色标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茶东陈氏宗祠建筑群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茶东陈宗祠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东陈氏宗祠群位于中山市南朗镇茶东村。据《陈氏族谱》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手抄本记载:茶东陈氏始祖玄保,名尚志,号贞六里。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出生,明洪武十年(1377年)卒。北宋从闽南迁徙至文顺乡香山(当时香山尚未开县,属东莞文顺乡)茶园之东定居。明初建有“里仁祖家庙”。明代中期始建陈氏宗祠。清顺治九年(1652年)海盗进村抢掠,烧毁宗祠。至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之后陆续在其侧建有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筠溪陈公祠等宗祠。陈氏宗祠历经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多次重修。现为道光年间重修后的祠院,保留着明末清初的建筑艺术。该宗祠与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等联成一片,连片三座,均为硬山式龙船脊砖木结构,成为一个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陈氏宗祠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陈氏宗祠为三进三间布局,置有雨廊、偏厢、天井等构筑,门楼为四柱三间戏台式单檐建筑。前座花岗岩石台基的护栏上,砌有博古纹阳刻花岗石雕栏板、隐八仙等石刻浮雕础板等构件,做工精细。门楼的花岗岩石镂雕抬梁为狮子托花卉祥云,门楼台花岗岩石柱的柱础为海浪纹饰雕。整座宗祠均为穿斗木雕迭涩式混合架构,穿斗抬梁木雕精妙绝伦,多为历史典故和龙头镂雕。二进的楼台护栏有阳刻双龙戏珠花岗岩石雕和花岗岩石狮子望柱。二进正梁上悬挂有“星聚堂”木匾一块。在该宗祠旁的贡三陈公祠和净溪陈公祠,均为二进二间,建筑面积各为350平方米左右。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陈氏宗祠是中山市目前保存较大、较好、建筑风格独特的明末清初建筑物,2008年4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对陈氏宗祠进行全面修缮作为创建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建设项目,同年11月18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这里有一个关于过去的陈氏宗祠牌匾的故事。相传陈氏曾要求皇帝为他们新建的宗祠御笔题写一个“陈”字。皇帝答应了,转身却闹了个糊涂,把他们的姓氏记错了,结果把“陈”字写成了“陆”字。连姓也写错,当然不能用,但到底是御笔,也舍不得扔掉。结果经过反复商议,决定只用它的偏旁“耳”。再另请书法家补上偏旁“东”,所以过去的陈氏宗祠匾额上有半个由皇帝题写的“陈”字。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贡三陈公祠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茶东陈氏宗祠群

净溪陈公祠

南朗镇:南朗镇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中山市东部,西靠五桂山,东临珠江口,北接中山火炬开发区,南连珠海市,与香港隔海相望。辖区土地面积218.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1万人,旅居海外侨胞近5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交通便利,京珠高速、中江高速、中拱公路、广珠城际轻轨和中山东部快线纵横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石台严氏宗祠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石台严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严氏宗祠位于石台县大演乡严家村。

据严家村珍藏的《严氏宗谱》记载是严子陵后裔,占地面积530余平方米,建于明末清初时。严氏宗祠系明末清初时的古建筑。该宗祠构造极具特色,是皖南山区古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

大演乡:大演乡位于石台县南部,距县城15公里。全乡辖11个行政村,8100人,面积140平方公里。 大演乡地名是明末清初时期我国大文学家、复社领袖吴应箕所起。当年吴应箕回家探亲,当晚正逢家乡演目连戏,便不顾旅途疲劳,兴致勃勃前往观看,当吴应箕来到戏场时,乡亲们欢声雷动,提议他题写戏台名,吴应箕情感大发,欣然挥笔写下“大演”两个大字。吴应箕逝世后,家乡人民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付家付氏宗祠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付家付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付家付氏宗祠位于高安市上湖乡,年代为明。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湖乡:上湖乡位于高安市南郊西面8公里处,距南昌68公里,与浙赣铁路张建线协塘火车站相距16公里,距赣粤高速公路21公里,省道清高公路穿境而过.。全乡乡域面积41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全乡人口3万,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乡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3.5万伏程控变电站已投入使用,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充裕。 上湖系高安市采茶戏的发源地。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卢家洲卢氏宗祠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卢家洲卢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卢家洲村坐落在泸水、禾水交汇冲击而成的绿洲上,村中有明清建设遗存63栋,其中祠堂5座、书院4座、庙宇4座、古民居50栋。卢氏宗祠占地一亩,门框、门槛、台阶都用汉白玉砌筑。宗祠正厅中间的一级阶基,用一块5米长的汉白玉铺就,这在全国都属罕见。

氏宗祠大门汉白玉的门楣上雕有传说中的八仙和太白金星像,人物小巧神态各异,却栩栩如生,为祠堂添加了不少庄严的气势。大门下面的汉白玉门槛和门蹲上,雕有龙、蝙蝠、麒麟和喜鹊等祈福消灾的吉祥动物,门槛正中雕有“钱斗”,里面装有不少“花边”,希冀进出玉吃词卢氏族人,都能日进斗金。玉石浮雕图案之精美,寓意之深刻,让人叹为观止。

卢氏宗祠有大门、腰门、后堂门共8座,其门楣、门槛、门、卢家洲村蹲、条柱、门臼、墙角石、祠内16尊柱础以及面阔三间的明厅阶石均用整块汉白玉制成,其中,中厅阶石长近6米,宽0.48米,厚0.30米,比故宫最长的汉白玉还长1米多。此外,祠堂内还有大型汉白玉石鼓8尊。卢氏宗祠用这么多大型汉白玉造就,不仅造价昂贵,有的较故宫御用石料还大,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要灭九族的,然而卢氏居然用了,而且还没招祸,这确实是个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历叶氏宗祠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大历叶宗祠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历叶氏宗祠位于顺昌县大历镇大历村,时代为明代。

大历叶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历村:大历村是大历镇镇区所在村、大历镇最大的行政村,“顺昌县文明村”。 名称来历 旧时称“大历口”、曾名“洋后”,现名“大历”。 地理位置 地处顺昌县东南部,大历镇镇区中心,鹭鹚溪沿岸,其边缘与大历镇秀吴村、龙头村、下店村交界,大历镇人民政府所驻村。辖小王历一个自然村、12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18.1平方公里。电话区号0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排坡莫氏宗祠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排坡莫氏宗祠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排坡莫氏宗祠位于定安县定城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向东5米,向南9米,向北9米,向西至围墙,面积为4.69亩。

定城镇:一、基本情况定城镇位于定安县北部,南渡江下游南畔,东靠高速公路,西与新竹镇接壤,南与雷鸣镇为邻,北与海口市隔江相望,海南东环高速公路从定城镇东部穿过,距海口3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定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21个村委会,共143个自然村,381个经济社;13个社区,139个居民小组。境内交通十分便利,143个自然村都通公路。总人口10.5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闻氏宗祠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闻氏宗祠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闻氏宗祠地处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闻江岸自然村西部,据建筑风格及形制判断,建于清代,局部为民国时期改建。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西后侧有女祠间,所以由男女两祠构成。男祠前、后两进,左、右两厢,女祠位于西北角。

整个建筑均硬山造。男祠前进为门厅,面阔七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其余各间进深五柱五檩,穿斗结构。后进大殿,面阔五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后檐设双步梁,次间用中柱,进深六柱八檩,梢间进深八柱八檩,均穿斗结构。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均面阔三开间,明间抬梁结构,次间进深三柱五檩。女祠(包括孤寡祠)位于大殿西侧,面阔四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后单步,其余均穿斗结构。

闻江岸闻氏宗祠格局完整,用材考究,牛腿、雀替等装饰雕刻精美,独特的男女祠堂布局,文化内涵较为丰富,2007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0年9月29日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蜃蛟村:蜃蛟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古林镇。全村2300余人,其中四分之一是外来人口,约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以周为姓,周姓是这里的大姓。全村有1450多亩土地。2014年蜃蛟村工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2000元。有来自山东、河南等地的多个生产振动棒配套产品的企业落户,这将大大促进蜃蛟村经济的发展。蜃蛟村的村名由来,相传在很早以前,村庄正大门前有一个池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年代为1935年。

2019年,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部旧址(双溪桥谷氏宗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坪白族乡: 刘家坪白族乡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位于桑植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全乡辖6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3241户, 11297人,白族人口占全乡人口的95%。 刘家坪白族乡境内有刘家坪白族乡境内有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二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白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有相传700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白沙中学旧址何氏宗祠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白沙中学旧址(何氏宗祠)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中学旧址(何氏宗祠)位于太湖县小池镇白沙村,年代为清。

2017年9月22日,白沙中学旧址(何氏宗祠)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池镇:小池镇位于太湖城东16公里处,素称太湖的东大门.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105国道三大交通动脉穿镇而过.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20个村民组,总人口4.18万.党员1713人,设15个总支,64个支部.小池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区位优越.古时小池是重要的驿站,三国时曹操麾下大将曹仁曾在这里建有上格城,至今保留完整的城墙;相传公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桂阳廖氏宗祠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桂阳廖氏宗祠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桂阳廖氏宗祠位于桂阳县板桥乡麻布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桂阳廖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墙基四周外延10米

建筑控制地带:墙基四周外延20米

板桥乡:位于县西北,乡治中板桥,1818省道东西穿境,乡村公路村组相连,全乡以农业为主,特产有红枣。该乡人多耕地少,且土地瘠薄,资源贫乏,是典型的干旱死角乡,历史上争山争水械斗时有发生,乡民外出乞讨远近闻名。近些年,乡内修筑小Ⅱ型水库2座,加上贤江水库和漼江渠道使该乡农田受益,水利条件大有改善,烟稻连作普遍施行,1996年,被郴州市评为“八五期间脱贫先进乡镇”和“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十八里欧阳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十八里欧阳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里欧阳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龙潭街道十八里阳王村,年代为清道光二十年,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十八里欧阳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龙潭街道:桂阳县龙潭街道位于东经112°13′26″~112°55′46″,北纬25°27′15″~26°13′30″。地处桂阳县西北部,东邻正和镇,南毗鹿峰街道,西与浩塘镇相连,北与仁义镇、樟市镇接壤。辖4个社区居委会、4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75.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833.2公顷。2017年龙潭街道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庙头村张氏大宗祠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庙头村张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庙头村张氏大宗祠位于黄埔区穗东街庙头社区庙头路2号。

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宗祠建筑外缘外延5米,东南侧局部至相邻建筑外墙线。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德荫里现状路东边线,北至德荫里现状路北边线一线,南至广深公路(黄埔东路)规划路北边线,西至庙头路现状路东边线。

穗东街道:穗东街位于大沙中心城区、南岗副中心区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连接点,东邻南岗街,西邻红山街,南邻夏港街,北邻荔联街,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2002年,黄埔区撤镇设街,穗东街从南岗镇撤镇设街而立,于8月1日正式挂牌,下辖夏园、南基、庙头、南石市4个社区居委会,37个居民小组。其中,夏园、南基、庙头三社区为转制社区。机构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五通黄氏大宗祠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五通黄氏宗祠为诏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五通黄氏大宗祠年代为清,位于霞葛镇五通村,类别为古建筑。

2013年4月17日,五通黄氏大宗祠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外延南20米,东、西各10米,北5米。

五通村:五通村位于诏安县霞葛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1.5公里,西北与秀篆镇接壤,北邻官陂镇,西邻庄溪村,东隔东溪与溪东村隔溪相望,,南至南陂村,诏平线贯穿其中,诏平线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面积2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355 亩、山地2.46万亩。下辖深坵里、径口、埔林下、赤竹坪、马安石、陈坑、陈洋坑、坑背田、新楼仔、五涂、下涂、湖美、丰田洋、料在、马子崛和半头等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