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德公宗祠【汇集20篇】

浏览

262

文章

644

篇1: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为诏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年代为明,位于建设乡坪路村,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6月28日,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檐滴水外延伸南30米,东、西、北各2米。

坪路村:坪路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西部,直距6.5公里。东与赤田毗邻,西至广东省下蔡村,北接太平镇沈壁山山麓,南接果老头山。包括坪路、凤尾鞍二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坪路村。聚落依山面溪而建,呈长方形。住陈氏204户,770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5个村民小组。耕地620亩,其中水田500亩,农地120亩。主种蕉柑、水稻、甘蔗、地瓜,兼种凤梨、荔枝、李、茶叶。造林万亩,197。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社门王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社门王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社门王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和平镇社门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社门王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社门村:社门村(Shemeng Cun)位于和平镇东南部,东与本镇石碑村、下溪村相邻,南与本镇上苍村接界,西与本镇石城村毗邻,北与本镇西利村接壤,距镇政府6.5公里。辖白市、高家、上乐、中乐湾、四元、社门、大元、赤市、严家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498户2087人,王姓、高姓占70%人口。总面积16957.3亩。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付家付氏宗祠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付家付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付家付氏宗祠位于高安市上湖乡,年代为明。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湖乡:上湖乡位于高安市南郊西面8公里处,距南昌68公里,与浙赣铁路张建线协塘火车站相距16公里,距赣粤高速公路21公里,省道清高公路穿境而过.。全乡乡域面积41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全乡人口3万,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乡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完善,3.5万伏程控变电站已投入使用,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充裕。 上湖系高安市采茶戏的发源地。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嵊州马氏宗祠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嵊州马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氏宗祠位于浙江省嵊州市显潭乡举坑村。是一处晚清时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坐东朝西。合式,依次为门厅、戏台、正厅。戏台两侧有厢楼。正厅五开间,面宽21.60米。门厅、正厅、檐廊船篷轩,花篮式悬柱,檐枋、牛腿雕刻精致。戏台单檐歇山顶,藻井以24组斗拱分十层螺旋式收缩至顶,四周配以木雕图案。为嵊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排坡莫氏宗祠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排坡莫氏宗祠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排坡莫氏宗祠位于定安县定城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向东5米,向南9米,向北9米,向西至围墙,面积为4.69亩。

定城镇:一、基本情况定城镇位于定安县北部,南渡江下游南畔,东靠高速公路,西与新竹镇接壤,南与雷鸣镇为邻,北与海口市隔江相望,海南东环高速公路从定城镇东部穿过,距海口3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定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21个村委会,共143个自然村,381个经济社;13个社区,139个居民小组。境内交通十分便利,143个自然村都通公路。总人口10.5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位于歙县霞坑镇,时代为清。

霞坑汪氏宗祠(崇义堂)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霞坑镇:霞坑镇位于县城东南,镇所在地大茂新村距县城30公里,东临梓里镇,西与北岸镇相邻,北与绩溪县接壤,南与昌溪乡、深渡镇毗连。辖20个村委会,一个镇直茶林场,152个村民小组,全镇6325户,总人口21354人,劳动力14121人,其中外出务工的有4785人。霞坑镇占地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5773公顷,森林覆盖率51.2 %,有耕地面积330.3 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陈涌陈氏宗祠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陈涌陈宗祠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涌陈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陈涌居委小陈涌路2号。清代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13.9米,进深两进28.6米。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蓝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脚。头门进深两间11架8.9米。前廊三步。后堂进深三间13架10.6米,前后廊均为三步。以雕花驼峰、斗栱承托梁架及檩条。驼峰雕刻细致。封檐板雕刻较精致。门枕石上浮雕有鹿、鹊、鹤、狮、竹等纹饰。祠堂总体结构和建筑规模基本保存完整,能反映顺德清代祠堂的建筑面貌。

2006年10月25日,陈氏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陈涌社区:陈涌社区位于顺德区龙江镇西部,与南海区九江镇接壤,区内交通便利,“325”国道、佛开高速公路、龙高公路、顺番路贯穿期间,有商业繁华的居民住宅区,配套完善的工业区和农田保护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口1056户,常住人口4265人,流动人口3800人。学校、幼儿园、医疗、银行、电讯、邮政、交通、警务、购物、餐饮、旅业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委会下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车陂村苏氏宗祠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车陂村苏氏宗祠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车陂村苏氏宗祠位于车陂街道车陂村高地大街17号。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历代有重修。坐西朝东。三间三进,占地面积392平方米。祠前广场占地面积782平方米。总建筑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祠堂右边的附属建筑至源厅,建筑占地面积155.4平方米。左廊墙上镶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立“设立义仓教训子孙勤耕习读孝顺和睦”黑色砚石碑。有一定史料价值。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车陂街道:车陂街道办事处于1981年成立。地处天河区东面,管辖的地域横跨中山大道、黄埔大道,东靠东环高速公路,西至车陂路,南临珠江,北接广深高速公路。辖区行政总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2.5万人,流动人口约5.1万人),下辖车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原车陂村)与11个社区居委会。 街内交通便利,主要交通干线有中山大道、黄埔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宗祠与祠堂的区别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祠堂就是宗祠,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

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

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宗祠,一般分布于较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地区,如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叙永曹氏宗祠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叙永曹氏宗祠为叙永县文物保护单位。

叙永曹氏宗祠位于赤水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9年12月18日,叙永县人民政府公布叙永曹氏宗祠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赤水镇: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赤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南与贵州省隔赤水河相望,距县城96公里。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2.9万。321国道、川云路东线过境。辖赤水河、北门、天官、岩头、双山、荆州、孙家、土桥、松林、桐河、大文、良坪、柏丝、官坪、茅坪、中沙、新哨、石门、海螺堡、九龙、檬梓、南山、北坪、白龙、雪山、黄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林头郑氏大宗祠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林头郑氏宗祠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大宗祠即树德堂。位于北滘镇林头社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坐西向东,三路五间四进,总面阔38.61米,总进深62.3米,面积2405平方米,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主体中座大堂、后寝及两廊基本完好。

头门原为面阔五间的二层建筑,后改建为平房。

头门与中座之间天井阔落,原有石牌坊,已毁。天井左右两侧建有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明标暗拱”庑廊,保存良好。

中座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龙船脊,有瓦当和滴水。前檐柱为方石柱,驼峰斗拱,抬梁与穿斗混合式四步梁架,山墙墀头砖雕,正面次间设石雕栏板、梢间水磨砖墙砖雕漏窗。金柱均施用铁力木圆柱,七架梁,后廊四步梁。

中、后座之间以天井相连,两侧廊有台基,瓦面为卷棚顶。

后寝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台基前有精美的石雕栏板,前后廊皆作卷棚处理(明标暗拱)。

此外,左右路青云巷以及庑廊的门洞设计装饰精巧多变。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林头社区:林头社区位于北滘镇东部,毗邻北滘、广教,东临谭州水道,距北滘镇中心1.5公里、广州23公里、佛山25公里、大良13公里,整社区经行政区域调整后有2.89平方公里。交通十分方便,105国道、三乐东线公路贯穿社区,是一个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社区。社区内学校、幼儿园、市场、卫生院、商店等市政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在上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全体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翟氏宗祠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翟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含偏房,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

传说,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国儒的文武状元,被明万历皇帝封为镇抚大将军,翟大将军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乱,平叛结束凯旋而归时,被0臣害死。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此事轰动江南。后许多地方纷纷仿建翟氏宗祠,但没有一个祠堂的规模能与翟氏宗祠相比。

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宗祠左右有10多间偏房供议事、看管使用。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过年祭祖时,祠内可摆108桌酒席,声势显赫。

翟氏宗祠在兴建过程中留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祠堂在建造过程中不知怎的大梁老架不起来,当时来了一位乞丐老头,向工匠们讨饭,大家不给还要赶他走,有一小工匠见老头可怜,偷偷给了一点吃的。老头见小工匠心地善良,将来必定有大出息,于是给了他一把斧头,并告诉小工匠,将来遇到难事东敲三下西敲三下,难事就会迎刃而解。大梁老架不起来,小工匠急了就想试一试,可他师傅说:“我架不起来你还能行?小工匠坚持要试,师傅只好由着他。小工匠把榫头对准一头按乞丐老头说的东敲了三下,这边对上了,然后把榫头对准另一头西敲了三下,那边同样也对了起来,就这样大梁终于架上了。你说那乞丐老头是谁?原来是鲁班再现。

1997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哲文先生来泾县考察时,赞叹翟氏宗祠为“中华第一祠”,并欣然题写了匾额。翟氏宗祠曾多次被中央及省级电视台播放,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5月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宗祠东、南、西、北各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和凤诸氏宗祠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和凤诸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诸氏宗祠位于溧水区和凤镇,时代为清代。

和凤诸氏宗祠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和凤镇:和凤镇位处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南端,西临风光旖旎的石臼湖,北依景色优美的凤栖山,南与高淳县接壤,传说美丽的凤凰因仰羡臼湖美景,而落脚栖山,镇由此得名。和凤镇域面积97.02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1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全镇现有耕地4.87万亩,年产粮食3.6万吨以上。 和凤镇为典型的半山半圩地形,属低山丘陵地区,境内有水面3万多亩,山坡地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槐江罗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槐江罗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槐--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舂陵江镇槐江村,年代为清乾隆时期,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槐--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槐江村:槐江村(Huaijiang Cun)槐江,原名槐子江,罗氏村民聚族而居之地。罗氏始祖嫩少十五郎(字庆衍1226至1298年)因宋未遭金乱,从江西大和县鹅颈丘迁居上海螺塘(今上塘村),五世祖罗文仙(1367至1444年)移居在此,以槐树布满小江两岸而得名,已有600余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北接敖泉镇,南连本镇觉山,海塘,上塘村。村域面积约为7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仙溪王氏大宗祠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仙溪王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大宗祠俗称“老虎祠”,在潮安县庵埠镇仙溪管理区,座西南向东北。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历1831、1930、1981年重修,现保持清代中后期的建筑格局和装饰。

王氏大宗祠二进一拜亭,宽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场地宽敞,有麒麟照壁与祠门相对。这个祠堂的建筑和装饰比较讲究,门前的石雕构图层次分明,美观大方,屋顶的平脊和斜脊都装饰嵌瓷塑,以古代戏曲为题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飞出,栩栩如生。祠后进梁架结构和油饰精美,拜亭单檐四垂,工艺考究。亭内有“榜眼秋台”牌匾,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宝而立。王氏大宗祠为潮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仙溪村:仙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板桥叶氏宗祠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叶氏宗祠为衢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叶氏宗祠位于衢江区周家乡板桥村板桥自然村,2014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呈纵长方形,通面阔13.28米,通进深32.07米,总面积约为426平方米。建筑布局按中轴线排列并逐进升高,由西至东依次为门厅(门楼)、小天井、前厅、大天井和后厅,两天井两侧为厢房。正立面为牌楼式门楼,四柱三间五楼式,两侧设八字墙。大门左右置有抱鼓石,刻有简单动物图案。前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二柱用五檩,次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分心五柱用九檩。前厅与后厅间的厢房面阔两间。后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双步,次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四柱用十一檩,牛腿、雀替、斗拱等木构件有花草雕刻图案。

据《叶氏宗谱》记载:宋绍兴八年(1138)叶端臣卧葬岭下桥头,其子正纪、正伦守庐墓板桥。该建筑保存较好,布局严谨,特别是门楼设计科学美观,木雕精细,造作考究,艺术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周家乡:衢县辖乡。1950年设乡后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县境北部,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两条。辖石井、后堆、诚村、板桥、川坑、江家、崇源、苦竹岗、坞溪桥、丰村、宋家、上林、蟠塘坞、周家、后溪塘、井头根、下清源、裴家、相对、上姜、宅基、春山坪、上岗头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石灰、食品加工为主,农业以水稻、油菜、枇杷、茶叶、柑橘种植业和饲养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台头孙氏宗祠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台头孙氏宗祠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氏宗祠,是静海县台头镇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历经八十多年的风吹雨淋,目前仍保存完好。据孙氏族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始祖孙显义从襄阳府泗水县大理村迁至黄岔村定居以来,至今已600多年,传32世。目前有800余户、3000多人。

孙氏宗祠始建于1926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供销社所借用。1998年,历时三个月的维修,维修后的孙氏宗祠,修旧如旧,虽然规模不大,但厚重、肃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平江余氏宗祠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平江余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余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白尔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建筑面积955平方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由前厅、后寝、东、西厢房、书院组成正方形四合大院。两院呈双天井布局,并在两侧设东、西厢房,厢房两侧各安放一扇八角门,连接左右书院。总体布局合理,内部空间合理,通风采光性能十分优良。

余氏宗祠为三市地区最大的、最为完整的祠堂建筑,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下,是作为封建国家统治基础的历史见证。该祠的存在,不仅是进行通常的祭祀睦族活动,同时也起到了培植文教、劝课农桑,保一方平安的特殊作用。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六科卢氏宗祠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六科卢氏宗祠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卢氏宗祠位于瑞安市永安乡六科村,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坐东朝西,前后两进,占地面积370平方米。前进为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二间,通面阔15.6米,通进深3.1米。石砌阶条石压面台基,重檐悬山式屋顶。明间门楣上悬有康熙年间(1661-1722)的“六科卢氏宗祠”匾额。后进为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面阔15.6米,通进深7.8米,明间梁架抬梁式,次梢间梁架穿斗式,悬山式屋顶。左右有厢廊,进深一间。

天井中有戏台一座,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平面呈方形,阔深皆4.35米。四柱,歇山式屋顶,柱头斗拱作七踩双下昂,施八角重拱复斗式藻井。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屏山邓氏宗祠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邓氏宗祠座落于香港屏山,是邓族的祖祠,由屏山的三围六村所环抱。据邓氏族谱所载,宗祠由五世祖冯逊公兴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邓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为屏山文物径的重点古迹之一,于2001年12月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列表。

邓氏宗祠为三进两院式建筑,正门前两旁是鼓台,各鼓台有两柱支撑瓦顶,内柱为麻石,外柱则为红砂岩,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门没有门槛,前院却有砂岩通道,显示邓氏族人中曾有身居当时朝廷要职者。

建筑物三进大厅上的梁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屋脊皆饰有石湾鳌鱼和麒麟。后进祖龛供奉著邓族先祖神位。1990至1991年间,邓氏宗祠曾大事重修。宗祠现时仍用作祭祖、庆祝节日、举行各种仪式及父老子孙聚会等用途。

邓氏宗祠大门联:南阳承世泽,东汉启勲名。

邓氏宗祠神楼联:俎豆千秋,吉水流芳苹馨藻洁,屏山毓秀椒衍瓜绵。

邓氏宗祠春秋二祭大门联:屏翰仰闽侯,绍南阳之世冑,今朝派衍支蕃,不替衣冠隆祀典;山河开万里,承高密之家风,此日苹馨藻洁,聊将俎豆报宗功。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元朗区屏山文物径

乘车线路:乘港铁巴士k65路;九巴276、53路;轻便铁路751、761p线;新界区专线小巴33、34、35路在坑尾村下车再步行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