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戏台

戏台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戏台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戏台问题。

分享

浏览

6644

文章

81

班政铺戏台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班政铺戏台为原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班政铺戏台位于原平市沿沟乡班政铺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梁架题记清咸丰元年(1851)重修。坐南朝北,石砌台基,高1.3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前歇山后硬山顶。七檩后廊式构架。前檐为装饰性斗栱,平身科每间一攒。台内中设木制屏风,前台敞朗。

班政铺村:班政铺村隶属原平市沿沟乡,位于原平市北35公里处,与代县接壤,紧邻108国道与京原铁路,为原平的北大门,便利的交通与优越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本村地势平坦,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农业用水主要依靠地上灌溉,村东北、西南各有一座水库,可保部分农田春浇,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班政铺村总面积4010。

展开阅读全文

高山屯戏台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高山戏台为阳高县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屯戏台年代为清,位于阳高县大白登镇高山屯村内。

2018年12月25日,高山屯戏台被公布为阳高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

大白登镇:大白登镇是阳高县重要大镇,全镇国土面积110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一个自然村,5521户19930口人。镇所在地大白登村距县城10公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辽代为长青县地,金大定七年(1167)改长青为白登县。明初撤县为镇,白登置县有近千年历史,素有“先有大白登,后有阳高城”之说。全镇耕地面积90985亩,其中水浇地29810亩,地形有平川、丘陵。

展开阅读全文

仙堂李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仙堂李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仙堂李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敖泉镇船山村仙堂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仙堂李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船山村:船山村(Chuanshan Cun) 船山村村域位于敖泉镇西北部,东与乌龙村相接,南与蓬塘村相邻,西与湘山村毗邻,北与三塘村接壤。该村下辖坳背、神明、仙堂、骆家、山塘、唐家、捞头冲等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有493户农户,总个人口为1939人。村域经济主要为劳务输出和农业收入,年人均纯收入约为8000元。该村村级小学1所,在校。

展开阅读全文

铁炉胡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铁炉胡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铁炉胡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敖泉镇水星村铁炉组,年代为清咸丰十一年,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铁炉胡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水星村:水星村(Shuixing Cun) 水星村村域位于敖泉镇西部,南与光路村相邻,东与塘汪村相接,西与仁义镇毗邻,北与湘山村接壤。该村下辖太平窝、冲头、冷水、铁炉下、上户、下户、大宽、大村、上集、玉兆、塘边、洞头、茶元、田头、子桥等15个村民小组,2011年有610户农户,总人口为2530人。村域经济主要为劳务输出和农业收入,年人均纯收入约为8。

展开阅读全文

罗车铺戏台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罗车铺戏台为赤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罗车铺戏台年代为清代,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茨营子乡罗车铺村。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四日,罗车铺戏台被公布为赤城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以戏台台基边缘为基线,向北扩20米,向西扩10米,向南扩10米,向东扩5米。

茨营子乡:一、基本情况茨营子乡位于我县东南部,黑河流域中段,东接东万口乡,西连东卯镇,南北与后城镇、白草镇隔山相望。全乡辖13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总人口1.08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06 万人。辖区面积共272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1550公顷 ,常用耕地746公顷,草场面积9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37%。山地约占全境地貌的90%以上。二、产。

展开阅读全文

樊村戏台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樊村戏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樊村戏台

樊村戏台(第二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河津市樊村镇樊村东街西口

亦称戏楼,原为关帝庙附属建筑。创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成化、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基本结构仍为明代建筑。

戏台坐南朝北,筑于高1.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前檐设檐柱四根,两檐柱向两侧移动,使明间较为宽敞。檐柱上承阑额、普柏仿。前檐置三踩单昂平身科斗栱五攒。两山及后檐筑砖墙,左侧开壸门一道,台内后金柱将戏台分为前后两台,前台为表演区,后台为化妆区。前台两侧设有八字形墙。

展开阅读全文

乔泽庙戏台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乔泽戏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泽庙戏台

乔泽庙戏台(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

地址:翼城县东南七公里处的南梁镇武池村西乔泽庙内

亦称水神庙,庙已毁,戏-存。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1984年重修。戏台坐南朝北,台基高1.6米,沿袭宋金舞亭建筑规制。平面方形,面阔9.4米,进深9.35米,单檐歇山顶,举折适度,筒板布瓦覆盖。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四角立角柱四根,两侧后半部与背面墙内立撑柱四根,共为八根柱子支撑顶部荷载。角柱之上施大兰额结成井字形框架,八根由外向内支撑华丽的八卦藻井,结构精巧,设计合理,是我国现存元代戏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研究元代杂剧和中国戏剧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6年5月,乔泽庙戏台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南茹戏台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南茹戏台为五台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茹戏台,位于五台县茹村乡南茹村。寺毁仅存戏台,创建及重修年代均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38平方米。戏台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前卷棚歇山、后卷棚硬山顶,七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翘。戏台内后槽明间设屏风。1985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南茹村:南茹村位于忻台旅游路长原线以南0.5公里处,距乡政府0.5公里,交通便利。该村平均气温6.5℃,无霜期11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大于10℃积温274小时,平均降雨量400—500mm,气候温暖,主产玉米、山药、小杂粮等。全村总面积15000亩,耕地面积4346亩,林地面积5282亩,总人口2740人,男女劳动力共600余人。。

展开阅读全文

平型关过街戏台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平型关过街戏台为繁峙县文物保护单位。

平型关过街戏台,位于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中。坐南朝北,南北长8.7米,东西宽8.1米,占地面积70.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戏台石砌台基,基高2.4米,中部辟门洞,南北贯通,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无廊式构架,单檐卷棚顶。1985年4月15日,繁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网

平型关村:山西省繁峙县城向东北行65千米有一个村庄,它就是闻名遐迩的,因平型关大捷而闻名的村庄——横涧乡平型关村。平型关是我国明代长城的关口,北连浑源,南接河北阜平,西有雁门之险,东有紫荆之固,是古代进出晋、冀北部的重要交通孔道。平型关,原称瓶形寨,因其地形似瓶,故名。关城附近,山势险要,关口狭窄,道路崎岖,溪涧纵横,向为戍守重镇。今存关城为明正德六年(151。

展开阅读全文

乐平古戏台

全文共 1701 字

+ 加入清单

乐平戏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乐平戏台(含传芳余家戏台、余家戏台与祠堂、涌山昭穆堂戏台、龙珠戏台、戴村上房祠堂戏台、车溪敦本堂戏台、横路万年台)

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现存412余座。它们灿若星辰,遍布全市农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属性分,有祠堂台、庙宇台、会馆台、宅院台等;接功能分,有晴台和晴雨两用台;接结构分,有木质结构台、石质结构台和石木混合结构台。无论何种戏台,其造型之雄伟,气势之恢宏,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乐平古戏台是熔建筑、工艺、雕塑、美术和文学于一炉的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国内外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的普遍关注与浓厚兴趣。海内外近40家新闻媒体对它作了专题报道。

乐平古戏台具代表性的有:

(1)涌山昭穆堂祠堂台涌山昭穆堂祠堂台建于明崇祯年间。三间四柱歇山式。戏台简约古朴、精致灵巧,“工艺之精细,建筑之宏伟,堪称鬼斧神工矣”。该台是我市古戏台中年代最久远的戏台之一,因而弥足珍贵。

(2)项家庄五桂堂祠堂台项家庄五桂堂祠堂台建于清雍正庚戊八年(1730年)。重檐三翘歇山顶,三间四柱三凤楼式。戏台正面与祠堂对视,戏台背面不倚联大门,巧妙改变了明末清初祠堂戏台一律倚大门的定制,丰富了这一历史时期戏台与祠堂在格局上的审美情趣。

(3)车溪敦本堂戏台车溪敦本堂戏台属祠堂戏台,坐落在涌山镇车溪村朱氏宗祠敦本堂内,属明清时代古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丙寅十一年(1746年)。三间四柱三凤楼式。重檐双戗歇山顶。戏台额楼层次丰厚,雕镂精细,不仅戏台隆重精美,气势恢宏,而且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功能复杂,堪称饶徽二州祠堂戏台之代表。

(4)南岸双面台南岸双面台清隆三十八年始建为祠堂单面台,后改为双面台。三间四柱三凤楼式,重檐三翘歇山顶。该台以气势大、雕工精、装饰美,一时显赫乐平市郊。

(5)浒崦名分堂双面戏台浒崦名分堂双面戏台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3年)。双面台,当地人称为“晴雨台”、“鸳鸯台”。晴台三间四柱三凤楼两硬山,重檐双翘歇山顶。戏台里外遍布戏台人物故事百余幅,雕镂精致,装饰豪华,放眼望去,一派金碧辉煌、美仑美奂。雨台呈敞口伸出式,悬山顶,整体气势与繁华程度虽不及晴台,但倒显几分典雅、秀美与别致。

浒崦戏台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属乐平古戏台精品中之精品。

(6)戴村上房、中房戏台戴村上房戏台,古瓷串脊,绿瓦盖顶,鳄鱼充顶,屋脊中央由大小褚砂古瓷坐中,四个檐角系有微风响铃,恰似正在腾飞的雄鹰,发出锐耳叮当之声,回荡全村,十分宏伟壮观。台中别出风格的精巧雕艺,金碧辉煌,麒龙顶上的飞檐让人叹为观止!中堂正中一块镀金横扁“以古为监(金监)”四个大字金光闪闪。据县史记载,此戏台名盖阳河。戴村中房戏台,建于道光十四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戏台属砖木结构,坚固耐久,雕工独特,梁、壁、沿上都雕有戏文人物,龙凤花鸟,精工细作,技艺超凡,虽经岁月沧桑一百七十多年,大部分仍保存较好。戏台四角腾空而至,每角悬挂一个两公斤重的铜铃,风吹铃动,响声悦耳。

(7)坑口万年台坑口万年台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后在改建中成功地将双面台变成万年台,因与浒崦戏台近乎相象,有乐平戏台“姊妹双芭”之美誉。

(8)韩家万年台韩家万年台为民国十年(1921年)动工,越七年油台告竣。三间四柱两檐两金一楼式,硬山屋顶。戏台虽无飞檐翘角,然以其构架奇巧,雕工精细,通体施金而翘楚于乐平东南乡之一隅。

(9)观峰张家万年台张家万年台为民国三十年代建造。五间四柱五凤楼式,重檐三翘歇山顶。戏台檐翘、阁罩依次向前推出,曲折有致,使得屋面轮廓线与额楼层次感极其丰富。

(10)横路万年台横路万年台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956年依原样于原址翻新重建。此台品味甚高,整体造型优美典雅,结构比例缜密匀称,是万年台中不可多得之精品。

(11)南界首万年台南界首万年台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982年改建。五间四柱五楼两硬山式,重檐三翘歇山顶。屋顶层层叠叠,峥嵘嶙峋,虽采钢筋混凝土结构,却为乐平较早成功模仿大木作镶嵌雕件的万年台之代表杰作。

展开阅读全文

京台古戏台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京台古戏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京台古戏台

坐落在石鼻镇京台村,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秋,占地86平方米,坐南朝北。民国六年(1917年)曾修葺一新。1968年重修。台为四阿顶,砖木结构,平面布局凸字型,内梁架为穿斗式,中设有藻井,采用如意计拱造型,台高7.8米,宽10米,深8.5米,整个造型具有典型的清代江南农村风味,是迄今保留完好的京台庙宇建筑群内的建筑物之一。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安义县人民政府网

京台村:京台村。

展开阅读全文

元下张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元下张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元下张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敖泉镇湘山村元下组,年代为明永乐二十二年,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元下张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敖泉镇:名称来历 人民政府原驻于敖泉圩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23′26″~112°45′46″,北纬25°27′15″~26°13′30″。地处县城北面,东接仁义镇,南依舂陵江,西邻和平镇,北靠流峰镇,人民政府驻荷叶塘,距县城33千米,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14。政区沿革 1957年,为桂阳县敖泉乡,属桂阳县设立的六个基。

展开阅读全文

社门王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社门王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社门王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和平镇社门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社门王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社门村:社门村(Shemeng Cun)位于和平镇东南部,东与本镇石碑村、下溪村相邻,南与本镇上苍村接界,西与本镇石城村毗邻,北与本镇西利村接壤,距镇政府6.5公里。辖白市、高家、上乐、中乐湾、四元、社门、大元、赤市、严家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498户2087人,王姓、高姓占70%人口。总面积16957.3亩。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

展开阅读全文

茶林欧阳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茶林欧阳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茶林欧阳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舂陵江镇茶林村一、二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茶林欧阳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茶林村:茶林村(Chalin Cun)因过去茶树多而得名,村委会驻茶林,辖茶林、山下4个村民小组,251户,976人,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48.9公顷。1950年设十字乡,属桂阳四区管辖,1961年成立十字人民公社,称茶林大队,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改制为茶林行政村。茶林属舂陵江镇东北面,距政府驻地6.5公里,2008年村级公路1.2公里用水泥。

展开阅读全文

冲头源廖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冲头源廖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冲头源廖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雷坪镇黄田村冲头源组,年代为近代(1914年),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冲头源廖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黄田村:黄田村(Huangtian Cun)因水稻田里的土呈黄色,遂取名黄田。东与本镇西江村相邻,南与粮源村接界,西与本县桥市乡毗邻,北与本镇聂锡村接壤。距镇政府7.5公里。辖下黄田、鲁塘岭、廖塘岭、盘家、冲头源、塘下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480户1876人,88%为廖姓。总面积6.28平方公里。村域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

展开阅读全文

临水戏台旧址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临水戏台旧址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临水戏台旧址位于靖港镇保健街99号,南临小河,系“中华民国十年宁乡八埠公建”,花岗石结构,长16米,宽4.7米。戏台东、西、南三方均有花岗石护栏,共有方形栏柱11根,栏柱柱头除转角处为兽形外,其余为南瓜形,栏柱尺寸:宽0.23米,高0.87米柱头尺寸:兽形柱头高33厘米,南瓜形柱头6瓣高8厘米;栏柱之间以花岗石板相连,石板临江面皆阳刻有花、鸟、兽等各种图案。花岗石板尺寸为:长1.2米,宽0.43米,厚0.145米。

保健街戏台北侧为“宁邑杨泗庙”,戏台原与庙相连,临水而建,看戏者均坐于船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长沙仅见。“宁邑杨泗庙”既是一座供水运工人祭拜、祈求平安的寺庙,同时又是当时宁邑从事水运船主聚会的一个场所,该庙虽多次改作他用,但现在整体结构仍基本完整,庙内原有一木戏台,后“宁乡八埠船主”为方便夜宿船上的民工看戏,遂集资将庙内戏台迁到小河边,既现在的临水戏台旧址。

临水戏台旧址临水而建,观众均坐于船上看戏,此类戏台为长沙仅见,对研究当地民间风俗及时代发展和建筑风格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

靖港镇:靖港镇和格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靖港镇靖港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县所辖乡镇。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乡与乔口镇相邻,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目前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城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2003年12月31日,全镇划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横山圩古戏台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横山圩古戏台为廉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横山圩古戏台 位于廉江市横山镇中心小学校园内。占地15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至民国时期维修,有碑1通记其事。戏台前可容二三千观众看戏,每逢神诞或祭祀节日,有雷歌班、木偶班或粤剧班演出。

戏台坐北向南,高8米。台面设四根六角棱形石柱,栏杆高约4米。它是粤西典型的古戏台,现存完好。

1987年廉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横山镇:廉江市横山镇位于廉江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10°03,北纬21°28,东与新民镇相依,南与遂溪县毗邻,西与安铺镇、营仔镇相接,北与雅塘镇、石岭镇相连。属低丘及台地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九洲江由东北往西南流过镇境,雷州青年运河由东向西穿越域内。镇域面积1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林地面积3.3万亩。辖20个村(居)委会254条自然村。2006年总人。

展开阅读全文

镇溪祠古戏台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镇溪祠古戏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溪祠古戏台位于侯公渡镇宋田新屋东侧约300米处的镇溪祠内,建于明代,曾经过明清至民国时期多次修缮。目前祠内保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石香炉一个,清代碑刻6块。

镇溪祠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夯土与青砖筑墙,悬山式顶,穿斗式梁架,悬空式木结构戏台;面宽8.4、深6.5米。用木板相隔成屏风式前后台,中间有一小门出入,戏台两侧以及回廊有栏杆。戏台顶上绘云龙图。

戏台与庙堂相对而立,中间有一块空坪,地面铺设鹅卵石。戏台与庙堂两侧的厢房设有一道半园砖劵门和圆光劵窗相对应。以厢廊连接相通,使整座建筑联成一个四合院式的整体。

该戏台是我县境内目前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戏台。其建筑结构具有典型的江浙地区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北方庙会南移以及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佐证和实物资料,极具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2003年5月20日,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莲花戏台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莲花戏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莲花戏台

莲花戏台位于钟山两安瑶族乡的莲花村,距县城约20公里,该戏台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戏台南向与其相向50米是龙王庵,戏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口宽7.85米,深5.44米,后台横长12米,进深4.45米;整个建筑面积为96.2平方米,台基高1.73米,前檐高13米,青石砌基,砖木结构。重檐翘角歇山式项,正脊饰鳖鱼及宝珠,二层瓦面上饰二龙戏珠,台口上方八角藻井,其天花板均绘八宝图案;前台两侧斗拱间是木雕狮子,后台正中屏

风上饰歌女手抱琵琶起舞图画,上方是“河青海宴”四字大拱额,台基上有龙凤花卉及人物的石浮雕,其下嵌建造戏台由来的碑文,后台两侧筑山字形风火墙,前台与后台相通的两个门上有“龙飞”、“凤舞”木雕横匾,屋顶正脊是双鱼托珠,可以说整个戏台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管是布局、结构、扩音、雕刻都达到较完美的结合,体现了瑶乡独特的风貌和瑶民的聪明才智。2000年该戏台已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那莲戏台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那莲戏台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那莲戏台

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位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该戏台落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座东向西,东距八尺江约200米,西隔大榕树与北帝庙相对,南北两面附住民旁。据调查考证,该戏台始建于清乾隆58年(公元1783年)。主要由表演舞台和后台所组成,戏台用石条彻筑台基墙高出地面1.35米,表演舞台用木板拼成;台面与屋顶高约6米,其后侧有内柱两根,左右各面有檐柱三根,均是围径70cm的圆木柱;柱基是石鼓,无砖墙护用,舞台后面两侧有小门与后台相通,后台三面用青砖石英钟块砌筑;屋面铺盖青瓦、琉璃瓦筒、滴水、正脊中间饰一葫芦形雕塑,高约20cm,垂兴两面三刀端饰鳌鱼,屋梁架上各种花纹图案。该戏台历来是当地文化娱乐的表演场所,整个建筑结构具有民族特色,这对研究地方古代建筑和戏剧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孟莲村:孟连村位于蒲庙镇西南面,北靠玉洞大道,南临八尺江河段,东离园博园中心核区2.5公里,西与良庆区茶亭相邻,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有10个自然坡一个街,50个村民小组,1501户,人口约5700人。设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46人,其中男党员26人、女20人,高中学历以上26人,年龄50周岁以上党员26人。。

展开阅读全文